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读红楼梦的感受简短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30 16:01: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读红楼梦的感受简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读红楼梦的感受简短

第1篇

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花了近十年时间呕心沥血的创作,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后人誉为中国文学史的巅峰之作。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宝的凄惨爱情故事和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红楼梦的人生感悟简短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红楼梦人生感悟1《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荣国府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讲述了金领贵族名门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转至衰败的过程,以大观园的点滴琐事,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我觉得,《红楼梦》中,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其中的诗句了,在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题》中,众人以白海棠来作诗,他们作的诗一首比一首好,一个比一个妙,尤其是林黛玉作的那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我觉得这个“偷”和“借”用得特别好。还有薛宝钗作的那句"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珍重芳姿昼掩门”让人感觉白海棠是贤淑而端庄的。还有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众人吟的诗也是很妙,其中潇湘妃子的《咏菊》中那句“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特别优美。作者会写诗已经够厉害了,还会根据各种角色的各种性格来作诗,就更厉害了,作的诗还那么优美,蕴藏含义,真的是太厉害了!非常值得我学习。

《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林黛玉了,虽然她有些多愁善感,谨慎多疑,但她坦率纯真,聪明过人,才学横溢,作的诗特别优美,引人深思,与宝玉同为封建社会叛逆者,我很欣赏、很佩服她的才华,也很喜欢她率直的性格。

《红楼梦》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了解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生活。

红楼梦人生感悟2“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你知道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谁吗?她就是探春,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全过程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间百态,读来令人唏嘘感叹。

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描绘了许许多多个性各异的女子,如多愁善感的黛玉,稳重端庄的宝钗,精明强干的凤姐,心直口快的湘云等等,但我最喜爱的,还是睿智果断的探春。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这就是探春。相比较于其他姐妹,探春少了一份迎春的懦弱,又少了一份惜春的孤僻,更多的则是一份有胆有识、坚毅果断的男子气概。当凤姐卧病后,贾府无人持家,乱作一团,但探春的出现,仅经过了几件小事就使得贾府重新走上正轨,从这里便足以看出探春的细心果断,她的政治管理能力丝毫不让凤姐,甚至比凤姐更多了一份冷静凌厉、知书达理。只是正如诗中所说,她生不逢时,出生在了大观园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这也是探春的悲哀之处。“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探春的落落大方、精明志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帆风雨路三千,探春最终还是背井离乡,远嫁海外。但即使如此,她也丝毫不减飒爽英姿,始终抱着乐观的心态。这更展示出探春独特的魅力。《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除了探春外更有很多个性独特的人物等着我们去品读、发掘。相信你读了以后一定也会从中品味出不一样的精彩!

红楼梦人生感悟3说实话,第一次读《红楼梦》,有点云遮雾罩的感觉。也曾任性,欲要弃之不读。实在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次重读《红楼梦》,心情与第一次倍感不同,有些颤抖的展开书页,轻抚去书页上的灰尘。

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有繁华走向衰败的过程,它控诉了封建礼教的不公,堕落。

一株顾影自怜,清高孤傲的空谷幽兰,一块纯一不杂,完美无瑕的空灵宝玉,一个是完美无瑕,一个是阆苑仙葩。却酿成了一举人间悲剧。林黛玉用她的自尊自爱与这个衰败的社会做着斗争。她清高的个性,无法与这个肮脏的社会相融合。清晰的记得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这不仅仅是她的一种宣泄,更是对现实不公的不满。

最终,宝玉因丢失通灵宝玉二变得神志不清,与薛宝钗结了夫妻。也促使,林黛玉的郁郁而终。林黛玉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无人肯帮,我不禁反问自己,人性是什么?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就在婚庆的锣鼓中,静静地走了。

也许,做和尚是贾宝玉最好的结局,他淡泊名利,也许,这样,他的后辈就不用重蹈覆辙了。

红楼梦,红楼梦,究竟是红尘入梦,还是梦落红尘呢?

希望这是梦吧,一个永远的梦,不要再让人们重蹈覆辙。

二读《红楼梦》,明悟了些,又失去了些。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让人捉摸不透。

有句禅语就很形象,看山是山,看山是水,看山还是山。

红楼梦人生感悟4“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我第一次读完《红楼梦》的真实感受。有的人喜欢喝咖啡,浓烈而厚重;有的人喜欢喝茶,清新而恬淡。那么,品《红楼梦》是咖啡还是茶呢?答案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一开始,我认为《红楼梦》是一本枯燥的古书,可越读越被它吸引,它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感情。是作家曹雪芹老先生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被列为四大名著之首。

《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黛玉葬花”。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在那个黑暗浑浊的社会,在那个争风逐月的大观园,想要获得幸福与自由,那简直是不可能。而书中的主人公――黛玉却恰恰拥有。“黛玉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黛玉葬花,是她不忍看美好的被污浊吞噬。而黛玉所展示的,便是一个很简单,却没有多少人做到的——初心。初心一直存在,只是没有人发觉,甚至开始慢慢地被别人遗忘,我想做的,就是想用这篇文章唤起你的初心,你压在心底的财富。黛玉的行为对我有启迪,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静静地看上一会儿《红楼梦》,就能平静许多,心中的斗志又能熊熊燃烧起来。

当物欲横流,世迁,圆滑易,守心难。那么初心,就更是值得珍藏的财富了。有了这笔财富,即使贫寒也不愧,即使受困也自由。《红楼梦》博大精深,次次读次次悟,不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红楼梦人生感悟5《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宝玉缘》等。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不仅仅是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还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成者。

我拿起这本精彩绝伦的小说,细细地品味着。曹先生在书中对人物的华美塑造,生动刻画,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贾宝玉,风风火火的王熙凤,心胸宽广的薛宝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心思缜密的林妹妹——林黛玉了。虽然在这个大家庭中有很多人不喜欢她那生性多疑、孤标傲世的性格,但是我能体会她的苦衷。黛玉从小父母双亡,虽然贾母对她也十分疼爱,但是寄人篱下的她,始终感到自己的世界是多么的寂寞孤单!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能在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生活下去,她选择了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每一个人,这也是促成她猜疑成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鬟在为她哭泣。这也使我想起了她那曾被预言的悲惨的一生!

我看完了《红楼梦》,也就品完了《红楼梦》。每每到此我就会感到无比的心酸,甚至会有一丝的怨恨。作者为什么非要把结局写得那么悲惨?这与前一段的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景象是一点都不符合的。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渐渐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封建社会是一个多么黑暗,多么腐朽的世界啊!这是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片段罢了!真庆幸我们今天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啊!

第2篇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1.学生“专家”引路,带动全班同学产生阅读名著的热情。通过课代表物色、班级同学推荐,甚至毛遂自荐,选出对某部名著读得很深入的“专家”。《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两部名著阅读是最有分歧的,很多女生都能把《红楼梦》里的细节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却对《三国演义》中一些著名的情节连连摇头,更不用说去细读了,男生恰好相反。如何消除这种不平衡?那就是让“专家”给他们开讲座。

2.教师密切配合学生的工作,并做好开讲前的培训。“专家”学生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教师的退位。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操控大局。还要补充哪些情节,而哪些情节可以删去,教师必须对学生“专家”递交上来的提纲把关。接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有的情节一扯可以扯得很远,而时间有限,讲清楚就要讲究方法,重点要突出。

3.学生整理笔记,明确答题步骤,背诵巩固。讲座持续进行,学生光是课堂上听,课后讨论,而不自己去消化,收效甚微。每一次讲座完后,按照老师所指导的答题步骤,整理笔记。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写远比听、说、读的效果来得好,而且写可以增强学生听、说、读的效率。

二、如何阅读名著

1.标注式。在读的基础上,碰到有不理解或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及时在文本中画出。人们习惯用的符号有以下几种:“……”着重号,点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的词句下面。“”方框,画出文章中的生字、难词。“——”直线,画出文章中的难句。“~~~”波浪线也叫曲线,画在文章中精辟的和重要的语句下面。不管你用什么圈点符号,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什么方面的意思要始终一致;二是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把别人的书画得很乱是不礼貌的。

2.笔记式。做读书笔记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卡片式笔记,将摘记的内容分类记在备好的卡片上;二是摘要式笔记,即在读书过程中将其重要内容或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三是是读后感式笔记,也就是针对书中的有关内容,联系社会或个人实际写出体会。读书笔记是阅读的重要辅助手段,无论是理论上的研究,还是实践中的运用,都证明了阅读时做笔记要比不做笔记效果好得多。读书笔记是科学地读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评点式。评点,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就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正文顶端和旁边及边缘空隙处,对文中的一部分用简短的文字给一扼要的评价和提示。评点阅读对提高分析、理解、鉴赏的能力大有好处。评点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旁批,即在正文旁边用简短的文字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提示;其二是行批,即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对文章的某一点或某一部分进行简单的评点。

三、如何提高答题技巧

1.要明确文学名著题的拟题角度和形式,了解这种题型的规律、特点。文学名著题多从检测考生对具体名著的名称、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阅读感受等角度拟题,又多以简答等题型方式对考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

2.要明确名著题的答题策略,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①注意对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②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是纯叙述的角度还是要求有适当的人物评价,或者是揭示作品的主题意义,绝不能有半点的含糊。③注意答题的切入点。是从情节角度,还是从人物角度入手,要判断清楚,并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

我们来对比以下两个答案:

考题:《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著名的情节,请简述书中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答1:得元妃旨意,宝玉和黛玉、宝钗以及众姐妹搬进了大观园。宝玉进入了自由天地,贾政却要他死读八股、祭祀宗庙、送往迎来,他厌恶极了,书童焙茗给他弄来禁书《西厢记》,宝玉欣喜若狂。他和黛玉一起在沁芳桥畔幽僻处偷读,借西厢之恋,吐露心中之情,宝黛两人心田里从此萌生爱意。

答2: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城倾国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镴枪头”。

得分要点:

1.写出故事的时间、地点、背景或原因任一要素,得1分。

2.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共读”不作为要点,写出先后顺序或写出具体细节,即可得分,如宝玉偷读,黛玉一起读,或黛玉发现宝玉读,两人一起读,均可。得1分。

3.宝黛借《西厢记》交流或者戏语,如打趣、表白、调侃,得2分。

4.读《西厢记》对宝黛二人爱情的意义,如借共读宝玉、黛玉传达爱意,得1分。

仔细看看得分要点,我们可以发现,答案对故事情节的完整、主要内容的突出、细节不走样是有严格要求的。所以,答案1只能得4分,因为它虽然做到了故事的完整性,但共读《西厢记》这个细节并没有真实再现,应该是:宝玉偷偷阅读时被黛玉发现,而后二人一起阅读。

因而,平常训练答题时,应注意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重点突出,并能准确地回忆故事所涉及的细节,这样才能确保得满分。

第3篇

关键词:徐德音;《绿净轩诗抄》;创作时期;女性文化

一、徐德音创作的社会背景

徐德音的诗歌创作有着特定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与家庭教育和文人集结雅舍因素有关。

哲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考察这一盛状与当时的经济有着必不可少的关系。清代的江南尤其是是康熙乾隆时代的江南是个富庶之地。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或者是商业都发展到古代封建历史的顶峰。先说农业,江南气候温和湿润,日照足,土地平阔,水利发达。生产水稻,棉桑还有水产品。其中水稻的产量可以全国产量的一半,在国家农业方面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清代江南的手工业首先体现在棉纺织业和丝织业中,丝绸之路便是最好的证明。江南的商业,在一些古人的作品中就可以体现。康熙间,顾公燮说,“以吾郡论,洋货、皮货、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园、游船、酒肆、茶座、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①

在这样繁荣的经济的促进下,江南的文化氛围特别浓厚。一方面这与中国长久以来“学而优则仕”观念有关,这也与江南的经济发展有关。清代的江南书院家塾林立,读书喜书成风。其实在《红楼梦》也可以看出来,清代的官家女子的学识都是很渊博的,无论是作诗如供黛玉宝钗她们玩耍的海棠诗社还是作画如惜春都是技艺精湛的。林如海把黛玉当作女儿养,这一行为和徐德音的父亲有共同之处。

徐德音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其父更是进士,其父临死前留下5000多卷书送给徐德音就是最好的证明。从这里可以看出清代的江南不再简单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标准去评判女子。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集结雅舍了。《红楼梦》中第三十七回有这样一段关于海棠诗社记载。大观园这个小社会虽是艺术虚构,却不是与世隔绝。曹雪芹年少时曾在扬州、南京等地生活过,这段经历在《红楼梦》中也留下了痕迹,小说便反映了不少南方的社会风习。比较来看,江南风气较为开通。特别是富庶的江、浙一带,女子于相夫课子之暇,也能以词章播名艺林。康熙年间,杭州出现了由顾之琼招诸女发起组织的“蕉园诗社”。《国朝闺秀正始集》②记此事曰:

“亚清与同里顾启姬姒、柴季娴静仪、冯又令娴、钱云仪凤纶、张槎云昊、毛安芳q倡“蕉园七子之社”,艺林传为美谈。(卷四)”

因为林以宁的关系,徐德音认识了蕉园诗社的其他的成员,并且互相诗歌鉴赏。集结雅舍让徐德音的精神有了寄托,自己的心事也有了可以倾诉之人,同时自己的才华也得到了肯定。

二、徐德音创作的三个时期

(一)微霜染就丹枫叶,凉雨催开白豆花――闲适淡雅

徐德音,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卒年不详。据洪业《画人补遗》云:“年八十馀,犹手不释卷”,则卒于当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字淑则,晚号绿净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祖籍昆山。作有《绿净轩诗钞》五卷,《绿净轩续集》一卷。

父亲死后,归还武林(今杭州)。待其稍长,能略涉群书,所居在湖山之间,每当烟云入户,鱼鸟亲人,辄复留连景光,率吟小诗以自适。如《漫兴》:“斗茶时S中冷水,得洒闲浇小苑花。”,《黄莺》:“绿烟啼破垂杨柳,红雨惊醒睡海棠。好音多处是横塘。千声万绪俱堪惜,错道新歌韵余梁。”而《买小鱼放生》更是闲情逸致。“渔利水乡薄,千鱼只十钱。小鱼人亦嗜,微物我便怜。倒笱如淘泻,随波似墨涎。从今江海去,莫近网罟边。”

待徐德音长大后,根据其父遗志把她许配给江都许太史耒庵的孙子许迎年。父亲在世时觉得迎年是俊才之人。故临死之时交代其母楼氏将她许配给迎年。二人婚后感情甚笃伉俪相得时相唱和,艺林比之徐淑秦嘉夫妇。在徐德音的《绿净轩诗钞》中可以看到她和迎年的感情真挚举案齐眉。其中和荔生有关的诗作达21首。如《中秋玩月次荔生韵》:“珍簟凉生玉露流,月华偏照水明楼。人间自爱中秋好。天上谁将七宝修。”。《秋夜书怀次荔生韵》:“一灯炙尽同君坐,除却清吟不散愁”。《和荔生春游书所见》:“宫梅差额粉,仙杏晕红霞。细雨莺犹涩,明妆柳故遮。”。《观荷和荔生》、《和荔生夜坐》等等。

少女时代和徐德音和迎年在一起的时间里,徐德音的诗歌有抒发四时之感如《四时白歌》。在这首诗歌里,徐德音描写春天的句子“一寸眉峰晕春碧,酒潮欲上莲腮赤。”春天的绿春天的赤春天的美就像是美人的面容一样姣好。还有冬天的句子“六花飞雪漫城阙,冻断遥山青一发。”,这该是多么冷。漫天的雪花把山都冻断了,虽然夸张但也很形象说明雪下得实在太大了,把大地覆盖了,本来连在一起的山峰因为大雪覆盖而只能看见彼此分离的峰顶了。徐德音的《新竹》里面有这样一句“扫雪笼烟日,春风次第开。”一个“开”字用得极好,“开”字的使用不仅生动形象说明春天的到来,仿佛听见新竹的成长非常之快。《采莲曲》的“荷香冉冉水悠悠,素袖风吹半障羞。棹入横塘看不见,但闻花里发清讴。”该是多美的一幅画面,仿佛看见一个美丽的江南的女子,身着素纱,粉红的脸颊和荷花相映,在连天的荷叶中唱着优美的曲子,《过花听书屋》的“微霜染就丹枫叶,凉雨催开白豆花。”这段文字其实就是徐德音的诗歌第一阶段,透漏出少女的心情。后面的两句“邻姬不识山林趣,辜负朝烟与晚霞。”其实这两句可以看出徐德音不同于一般的女子。她喜欢山林,喜欢烟霞,喜欢这种自然的美。可见她的胸怀是宽广的。正是这种胸怀和人生的境界才造就了她后来的人生传奇。在徐德音的诗歌创作中,咏史诗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如《读汉史诸帝纪偶咏》这四首诗歌,对武帝、元帝、桓帝、献做了很简短但很精确的叙述。

在这一时期,徐德音的生活是闲适的,她的诗也是闲适的。虽然父亲去世很早,但母亲和父亲留下的5000多卷书却伴随着她。嫁给迎年后,夫妻二人心有灵犀,经常以诗唱和。青年时代的徐德音有爱人的陪伴有友人的相怜。这是徐德音生命里最幸福的日子。

(二)可怜千点皋鱼泪,洒向长林作雨丝――风雨飘摇

根据史料记载知道徐德音和迎年育有两个儿子。不幸的是迎年早逝,徐德音少寡。徐德音最终和她母亲面临同样的命运。结束了夫妻二人相伴的日子。和迎年在一起的这段日子是徐德音生命中第二段最幸福的日子。如前所说,徐德音的父亲在世时,徐德音的生活是开心快乐的。如今她再次跌入深谷。自己一个人将抚养两个孩子。徐德音虽面临这么悲惨的人生转折并没有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祸不单行,后来家中失火,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但这一切都没有把她打趴下。徐德音在《哭子述怀八首》里面有这样的几句“我生逢百罹,大厦一木支。漂摇既毁室,有子畏娶之。二雏尚黄口,立孤当早为。”从这段诗中看到徐德音的坚强和伟大。她效仿母亲自己一个人把两个儿子带大并教其读书识字。

迎年死后,她在《春江花月夜》中写到“燕归新巷陌,梦忆旧繁华。舞断金堤柳,歌残玉树花。”有物是人非之感,我想这是如果荔生还在她身边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见豌豆有感》更是直接表达了她的悲伤,“承欢当日坐长廊,菽水常陈翠荚香。栾棘两年肠万结,谁将羊枣助悲伤。”看见豌豆如此感伤,以前的徐德音不是这个样子的。她在《过花听书屋》中写到“凉雨催开白豆花”这里面一点都不悲。我想可能当时陪她听雨看花的是荔生吧。如今荔生已经不再了,只能回忆当年承欢之时,之后悲凉的心情萦绕心头。《卧冰池》的“两载哀吟陟屺诗,不堪重过卧冰池。可怜千点皋鱼泪,洒向长林作雨丝。”这两首诗应是荔生死后两年所作。皋鱼泪化作雨丝,这又何尝不是徐德音的眼泪呢?这种漂e感在她的诗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静观推物理,且复乐闲身――乐观豁达

大二佩璜,字渭符,号双渠。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历官河南卫辉府管河通判、开封同知。次子名信瑞,号圣泉。乾隆三年(1738)副榜。其母《哭大儿佩璜兼示小儿信瑞》中“伊予有二雏,双飞忽成只。念存万虑滋,叹逝百感集。”得知大儿佩璜英年早逝。原以为儿子都高中了,徐德音的生活稍微改善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厄运再次降临到她的身上。一场疾病夺走了她大二佩璜的生命。孩提时代丧父,青年时代丧夫,晚年时代丧子,这样的人生遭遇没有几个人能够体会多么悲痛。《哭子抒怀八首》里面徐德音写道:“平生最娇子,暴病四日殂。抚膺独长恸,血泪沾衣襦。”徐德音的晚年是客居他乡,身体也不好。她在《哭绍武家兄》里面写到:“客久乡心切,重来老病缠。”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徐德音的心变得更加坚定。徐德音在《蝶》中写道“相兼柳絮晚风斜,弱翅分明剪绮霞。试向青陵台上望,可曾飞过别枝花。”就像是和这只蝶聊天一般,不悲不喜。《红蓼》中“秋花秋草影幢幢,只少眠沙鹭一双。记得轻脂湖畔过,一枝鱼缬入船窗。”给人一种宠辱不惊之感。《壬申元旦》的“少女微风动,疏帘曙色新。岭梅应作蕊,池草自生春。岁月成衰老,栖迟似隐沦。静观推物理,且复乐闲身。”“池草自生春”有一种和自然融为一体,如果说之前的徐德音变得宠辱不惊的话,那么现在的她应该是豁达。就像她自己写得那样“且乐复闲身”。袁枚论其诗,以为当时闺房第一。

结语

徐德音是的清代初江南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女诗人,其特有的人生经历给我展现了一个伟大的女性诗人。其人生三个时期不同经历,造就了徐德音诗歌创作的不同特色。少女时代的闲适、初为人妇的甜蜜、挚友的相怜使得她在这阶段的诗歌充满安逸,后来丈夫早逝,家中失火,自己一个承担起了所有的重担。她不仅把两个儿子带大还教其读书。其中的苦痛只有她自己明白,读她这个期间的诗歌可以发现她的诗歌充满的飘摇之音。晚年的她白发人送黑发人,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却因病去世了。人生屡屡遭受打击的她已看透生命,她不在大喜大悲,诗歌间充满了豁达。纵观徐德音的一生,她不仅才华出众而且道德高尚,读其诗可以感受其文采,领略那个时候的江南的女性的才艺。知其人可以被其经历感染,深受其精神鼓舞。(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注解:

①此语出自《消暑闲记摘抄》卷上

②《国朝闺秀正始集》,作者恽珠,刊刻于清道光年间,是一部较为严格意义上的闺阁女性诗歌总集。

参考文献:

[1]胡晓明、彭国忠,江南女性别集初编[M].黄山书社 安徽.2008

[2]范金民 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M]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3]曹雪芹 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

[4]袁枚 随园诗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

第4篇

好书伴我成长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阮星皓,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书是“中国最美童话”之《萤火虫找朋友》。在这本书里收集了我国多位童话大师的作品。

在我们的眼里,童话是一个神奇的巨人。他能一拳把天捅一个洞,他能一脚踩出一片湖,他可以把大山从东搬到西,他吹口气就刮大风,他眨眨眼就会闪电……所以,我们喜欢读童话。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非常适合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阅读。它的每个故事都简短易读,还配有很精美的绘画插图,所以我们大家都能看懂,最重要的是这些故事教给我们很多最基本的道理。相信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变得更善良、更真诚、更友爱,成为父母、老师和同学们都喜爱的小学生。

萤火虫很孤独,他没有一个朋友,他也很想跟很多好朋友一起快乐的玩耍,所以他就提着小灯笼到处找朋友。当他先后遇到了小蚂蚱、小蚂蚁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愿意和他交朋友,但是当时他们都很需要萤火虫的帮助,可是萤火虫却拒绝了他们,继续找朋友去了。之后,每个晚上萤火虫都提着蓝色的小灯笼,孤单的在草丛里飞来飞去。同学们,我们快告诉萤火虫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吧!要不他老是这样飞来飞去,多累啊!

希望大家也和我一样喜欢这本书,谢谢大家!

好书伴我成长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人的一生就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开始之前总要整理一下自己的行囊,剩下的只有老师的期望,父母的希望;当然还有一堆堆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想必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高尔基说的,但你们是否真正理解这句名言吗?读书才会使人进步、才会使人强大。有了文化你才会比被人强。

那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个个生动形象地将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他们的样子深深印在了你的脑子里。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忠心耿耿的送唐僧西天取经;《水浒传》中的好汉过百;《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奸诈多谋令人起了敬佩之情;《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弱柔身子,让人多了几份担忧。

小时候最喜爱的课外书便是《安徒生童话》,白雪公主的美丽和善良深深打动了我,七个小矮人的可爱、善良让我永生难忘,那可恶的后妈,三番五次想谋害于白雪公主,让我又恨又怕呀!

星期五的晚上是我最快乐的了,因为既可以看书也不耽误写作业,翻开那本未读完的书——《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的童年生活,我被这一段所迷住不能自拔:“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成仙,我于是常常拔起来,牵连不断的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人样的。”时常在梦里梦见这样的画面,出神后眼前总是这样的景象。

让我觉得孩子的天性就是这样的,不知不觉夜已深,自然抬起头看了看表,已经十二点半了,揉揉眼睛这才觉得有些疲惫了。

书的味道是清新的,甜美的。是我觉得不翻翻书,不闻这味道,就有一种缺少氧气的感觉。书不分好坏,既然是书就有他自身的价值,就有其中的道理,好书伴我们成长。

好书伴我成长的演讲稿

假期,妈妈带我去书店买书,我被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它是一本漫画书,名叫《父与子全集》,妈妈看我对它爱不释手,就买下了它。

《父与子全集》虽然是一本漫画书,但是它却对我们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本书由两百多个漫画故事组成,每一个漫画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幅画,但却讲诉了一件件完整的发生在一个父亲和儿子之间幽默搞笑的趣事。

记得有一个故事《救错人》,由六幅图画组成,看完后,我明白了故事是说:父亲和儿子一起出去玩,儿子在湖边发现有一个人在水中,于是连忙喊他父亲救人,父亲毫不犹豫地跳下水,水中的人拼命挣扎,最终还是被那个父亲奋力救了上来。那个被救上来的人不但不感激,反而气得大喊大叫,马上又转身跳下了水。父亲和儿子感到莫名其妙,仔细一看,原来那个人正在进行游泳比赛呢!看完这个漫画故事,我哈哈大笑,我总结出了一句话:好心也会办错事!

《父与子全集》中每一个漫画故事不仅能让我们开怀大笑,而且还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好书伴我成长的演讲稿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从包里掏出一本书,名字叫做《阁楼上的光》,是一本诗集,作者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天才及诗人,集插画家、漫画家、剧作家等于一身的谢尔。

这本书的封皮是白色的,左侧写着书名,右边画着一幅插图:一个人的脑袋上长着一个亮着一盏孤灯的阁楼。书皮外面还裹着一张宣传页,上面写着:“课本没有教给孩子想象,这本书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第一首诗就是“阁楼上的光”,我最喜欢这首小诗里的两句:“站在外面,我看得见。我知道你就在里面……,往外偷看。”多么形象生动的语言,一下子就让读者真的感受到:阁楼上孤灯一盏,尽管门窗紧闭,漆黑一片,还是能看到微光在闪。

这第一首诗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后面的诗我一首接一首地读,感觉每一首都很精彩,每到有趣的地方,就情不自禁地给妈妈朗诵起来,妈妈听后,时而哈哈大笑,时而连连叫好。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想读一读呢?《阁楼上的光》的确是一本好书。

好书伴我成长的演讲稿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歌德也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犹如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以书为友,能够明理增智,能够陶冶性情;与书常伴,能够立德修身,能够深化思想。

我家有许多藏书,正是它们伴我成长。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早在小学三、四年级读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使我发愤图强。忘不了,升中考前那五十多日是怎样度过的,我们如那身负千斤重的蜗牛,可老师、家长的鼓励和期望却变成沉重的试卷山和作业山向我们压来。是保尔,是他的精神支撑着我!

升上初中后,我的性情大变,变得暴躁和多愁善感。于是,每次与父母、小妹吵完架后自然……多少次,我枕着被泪水浸湿的枕头入睡;多少次,午夜梦回,觉得孤独无助……之后,我读到《爱的教育》这本好书时,我又一次哭了,我为我自我以前所做的事感到深深的后悔。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与子女之间流淌的不仅仅仅是浓浓的血,还有那与生俱来的自然亲情。我还体会到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于是,之前的暴躁和多愁善感顷刻烟消云散。“爱”在每个人的心中,“爱”洒满世界的每个角落。

第5篇

认识安妮宝贝,读懂安妮宝贝,或许只是青葱年岁的一场,梦醒了无痕。《素年锦时》出版五年之后,和笔者一样痴狂于当年安妮故事里清淡素雅、氤氲自我故事的孩子已经长大,不再迷恋那些不沾染尘世的动人故事。想来安妮也在成长,也在长大,从爱情到世情,从文学到文化,从清雅到古典,《古书之美》让读者见证了一位有思想、有故事的作家心路成长历程。

收藏有时是一件伤感的事,有些藏品的心思当如猫一般敏感,特别是比黄金还珍贵的线装古籍。草长莺飞,豪情满怀之时,古籍峻然,清新沁人;感叹世事无常、人生飘零的时候却是稚涩晦暗,廖然伤情。安妮宝贝的文化随笔《古书之美》,为安妮宝贝对著名藏书家韦力的长篇访谈,以随笔的形式记录采访的过程和感受,展现二人思想的碰撞,缅怀古书历经百年递嬗的艰难历史。

从细腻典雅的文字可以看出,面对一册册古籍,面对古籍收藏家韦力,安妮的心是沉静而虔诚的。读者仿佛能从文字中嗅到,一个线装书中走出的安妮,一颦一笑之间,一字一句之间,无不涌动着思古之情。安妮说看到古书静静地躺在黑绸之上,便忽然间想起了它两千多年前的主人。此话诚然,因为相信美的东西有其独特的生命美学和内在律动,作为文化传承的古籍尤为如此,著名古籍收藏家数千册古书摆放在一起是如此精美曼妙,当邂逅安妮这样一个绝色清凉的女子,可谓相得益彰,满室生香。

《古书之美》中,安妮并没有像她以往的著作一样用大段大段优美的文字述说内心,而是用简短隽永的小令串联成章,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智慧。尽管着墨较少,但可以看出,安妮宝贝始终将自己,将原先无遗情致迸发的小情怀深深藏起,留给读者的是一个思考者的背影。作为一个著书者,安妮宝贝以朝圣般的笔触向前人著述之严谨、工匠技艺之精湛、古法用心之体贴致敬。书中写道,在成书过程中,作者并非只是将与韦力的谈话整理成文字,更是亲随韦力到各地挑书选书、参加图书拍卖、下江南寻访已被历史湮没的古代藏书楼,以真人实录、现场采访的形式,配以大量精美照片,展示古书在版本、纸张、装裱、刻印等方面的含蕴精致,回顾古书百年嬗变的历史,追溯传统文化的源流。

此外,书中更附有韦力撰写的“古书谈”及“古书收藏”,作古书基本知识科普。这部分还展示了其收藏的多种古书,如《绣像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全唐诗》等,讲述相关的奇闻轶事、版本递传。也让对古籍善本尚感陌生的读者,更直观地体验古书之美。

第6篇

一首诗好坏与否,就在于你读它的时候,能否会让你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轻碧云烟紫苏窗,翠罗桃色烟纱帐。玻璃萤光青竹屏,醉卧桃红美人榻。”且不说前面的紫苏窗,烟纱帐,单单一句“醉卧桃红美人榻”就不禁让人浮想联翩:美人云鬓微斜,醉卧塌上,玉手拂面,吐气如兰,举止娇憨……此等美景任是谁都会怦然心动,从心里发出一声赞叹,好一幅鲜活千娇百媚的美人图!

这就是意境所在。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才情和汉字的魅力,把画面形容得如此逼真传神,简短的几句话就能让美感表露无遗,让人感觉美不胜收。

诗中提到的美人榻,也叫贵妃榻。在一些人的心中,美人榻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供人日常小憩的“榻”,而是“美人”的代表。

目前市面上可见的美人榻造型各异,针对不同个性的美人,设计也不同,根据自己的气质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款式,让这个充满慵懒感觉的美人榻给你的居室增添一抹别样的风采。

性感美人

她们属于极致美人类别,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太阳般的耀眼感觉,如同身上贴满了“费洛蒙”(《女人不坏》影片里面周迅发明的一种贴片,只要贴上它,任何男人都会被吸引)。虽然平日里习惯了男人们的前呼后拥,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也会有一种落寞的感觉。

缎面的光滑感给人一种华贵的感觉,靠背的流线感自然顺畅,纤细的椅腿透露出一丝性感,如同一位穿着合体的旗袍般妩媚动人。>欧乐

一个美女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她的身材,火辣的身材总是性感的代名词。这款美人榻尾部的回收是设计的重点,如同《聊斋》里面的美女蛇一样婀娜多姿,让人不能割舍。>超舒适

虽然平日里的生活热闹非凡,但是如果没有找到和自己心灵契合的那个人,总会让人感觉落寞,美酒和咖啡,一个让人清醒,一个让人沉醉,都是内心感觉孤寂时候的最好伴侣。>纯美

气质美人

气质其实是一种很朦胧的概念,她们或许不会给人惊艳的感觉,但是在接触几次之后会发现她们拥有一种独特的气息让人迷恋。气质美女适合带有优雅感觉的美人榻,在平日忙碌之后,阅读是她们最喜欢的放松方式,轻轻躺在美人榻上,享受香薰带来的浪漫感觉。

从尊贵的外表、豪华新颖的款式、气势磅礴的设计、松软的坐垫、靠垫与抱枕,再配上色调高贵精细雕琢的传统美式饰线条,即刻让您感受到悠闲舒适的贵族生活。>超舒适

点燃适合气质美女的香薰蜡烛,伴随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气,读一本开启心灵的书,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宜家

古典美人

提起古典美人和美人榻,最好的代表人物是《红楼梦》中的史湘云,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阴……”: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登上,已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画面里虽是天然的青石美人榻,但丝毫不影响美人形象。

木质美人榻总有几分古典的气息,虽然没有常见的中国红,但是中式感觉依旧浓厚,经典的黑白配让它少了几分厚重,多了几分轻灵的感觉。>DARA

品茗是古典美女的爱好,功夫茶考验的不是功夫,而是一个人的耐心,静静观察茶叶在水里上下翻腾的时候,让人感悟百味人生。>特力屋

恬静美人

世事喧嚣,争名夺利让很多人冲昏了头脑,有一类美人是可以让你心灵安静下来的美人。看到她们恬静的面容,不紧不慢的动作,会让你彻底放松。插花是这类美女的爱好,参禅般反思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蓝色有一种魔力,会让人心灵放松,恬静美人如同蓝蓝的大海,有着包容万物的心态,让所有的繁杂随着海潮悄然逝去。 >DARA

第7篇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210046)

“诵读童谣”一课,学习目标定位为:(1)在诵读数首童谣中感悟童谣合辙押韵、句式整齐、节奏规整的特点,能有个性地诵读,

并学会初步创作。(2)语言是有声音的,热爱出声诵读,在诵读中愉悦身心。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本课教学分五个环节推进。

第一个环节:读准字音。

(出示第一首童谣。)

老鼠老鼠三月三,大鼠小鼠齐上山;

手拿风筝满山跑,风筝风筝飞上天。

师先来读一读这首歌谣。

(学生自读、指名读。教师出示“风筝”,强调轻声。)

师读准字音这个层次,要求我们轻读慢读,咬准每个字的音。

(学生练读,指名2~3位学生强化。出示第二首童谣。)

牧童骑上大春牛,要去田野走一走;

先去山上采朵花,再去河边看垂柳。

师再读一读这首歌谣。

(学生自读、指名读。出示第三首童谣。)

虎妈生个虎宝宝,虎头虎脑虎爪爪;

庚寅虎年已来到,龙腾虎跃把春闹。

师虎爪爪的“爪”有两个读音:zhǎo、zhuǎ,两个读音任选一个都可以。庚寅(gēng yín),它是天干地支的记年法。

[设计意图:语音的规范是诵读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没有语音的统一,后面的诵读就无法进行。

此环节特别强调“轻读慢读”,读准字音。其中,关于虎爪爪中“爪”的读音,先让学生任选,讲完押韵的规则后,再让他们依据规则自己选择。]

第二个环节:读出乐感。

师仔细听听第一、第二、第四句最后一个字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一人逐首读童谣,其他学生静静听,听读后逐首讨论。出示第一首童谣,韵脚注音。)

老鼠老鼠三月三(sān),大鼠小鼠齐上山(shān);

手拿风筝满山跑,风筝风筝飞上天(tiān)。

生(讨论后交流)3个字的韵母相近。

(出示第二首童谣,韵脚注音。)

牧童骑上大春牛(niú),要去田野走一走(zǒu);

先去山上采朵花,再去河边看垂柳(liǔ)。

师(提示)古代“走”“柳”同在“有”韵里。

生(讨论后交流)3个字的韵母相近。

(出示第三首童谣,韵脚注音。)

虎妈生个虎宝宝(bǎo),虎头虎脑虎爪爪(zhǎo);

庚寅虎年已来到(dào),龙腾虎跃把春闹(nào)。

生韵母都是“ao”,不仅第一、二、四句,第三句也是。

师(点拨)这里,“虎爪爪”的“爪”读“zhǎo”比较好,能让韵母相同。

(出示:尾字韵母相同或相近,就叫押韵。这样的句子叫韵语。)

师发现的规律是——(生接)3首童谣都押韵。

师韵语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把押韵的字轻读拉长体会一下。

(生齐读。)

师看看句子在形式上有何共同点?

生每个句子都是7个字,句式整齐。

师这7个字在读时又是怎样安排的呢?

生(各自轻声读后发现)前4个字一起读,后3个字一起读。

师把前4个字打一拍、后3个字打一拍读读看,先把每个句子打成两拍读。

(出示: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师再把每个句子打成四拍读。

(学生打节拍读。)

师我们的汉语是旋律型的声调语言,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读出这种音乐感。

(学生读。)

师(打着节拍分一、二、三组读3首儿歌)第一组“小老鼠”——;第二组“大春牛”——;

第三组“虎宝宝”——;第四组如果往下接的话应该接写什么动物的韵语——(生答“兔乖乖”)为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设计意图:童谣比儿童诗更具音乐性,有合辙押韵、句式整齐、节奏规整的特征。音乐性在童谣中的重要意义决不亚于语义。童谣的音乐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节奏明快自然,语言简洁流畅,清亮悦耳。此环节,要听出这种音乐感,读出这种音乐感。]

第三个环节:读出欢娱。

师只要读出它们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学生创造性地练读。)

师小老鼠排在十二生肖的首位。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写老鼠的韵语吧!

(逐一出示。学生自读,指名读。)

(一)

小老鼠,掀斗盖,偷小瓢,挖白面;

擀面饼,吃大蒜,辣得老鼠一身汗。

(二)

小老鼠,上枣树,砍树枝,打小鸡;

打得小鸡叽叽叽,喜得老鼠吱吱吱。

(三)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叫妈妈,妈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四)

小老鼠,贴对联,贴完上联贴下联。

贴完对联去放鞭,噼里啪啦过新年。

师读着这样的韵语,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创造性地诵读原有的3首童谣。如“老鼠老鼠三月三”,可以诵读出“老——鼠老——鼠三月三”的节奏,也可以诵读出“老鼠老鼠三——月三”的节奏,还可以唱诵。第二层次是切换到童谣语言的基本形式“三字句”。伴随着简短明快的语言节律,生动活泼、稚趣天然的童心也蹦跳而来。此环节,就是要让儿童在诵读中愉悦身心,享受快乐。]

第四个环节:总结升华。

师其实,这些韵语并不专属于我们儿童,古时候的成人也唱诵它。

(出示,学生齐诵。)

(一)

千里草,何青青(qīng)!

十日卜(bǔ),不得生(shēng)!

(二)

新野牧(mù),刘皇叔(shū);

自到此,民丰足(zú)。

师谁来说说这两则韵语讲的是什么?

生第一则是咒董卓必然灭亡的结局。“千里草”就是“董”字,“十日卜”就是“卓”字。第二则是赞刘备自到新野任职,这里的老百姓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师看来,这些韵语不仅逗乐好玩,还表示一定的意义呢!这样的韵语,古时候就连一些不识字的人也会创作。你看,刘姥姥来到大观园,为了逗贾母和姑娘们乐,就即兴创作了一则韵语。

(出示韵语。)

老刘,老刘(liú),

食量大似牛(niú),

吃个老母猪不抬头(tóu)。

师为什么刘姥姥不识字却能说出准确押韵的韵语?

(学生回答。)

师像这样随口唱出的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就叫歌谣。适合我们儿童的歌谣,也叫童谣。歌谣、童谣的最大特点是——押韵。同时,句式较整齐。上面这些韵语都是我们可以诵读的童谣。

(逐句出示,让学生打着节拍诵读。在学生齐诵结束后,舒缓的钢琴曲轻轻响起,出示孙友田《月光启蒙》片段,学生朗读。)

师母亲唱的那些“民歌民谣”让孙友田成为了诗人、作家。看来我们也要——

(出示:热爱童谣,诵读童谣。)

[设计意图:对儿童来说,童谣的形式比童谣的内容更重要。此环节总结出歌谣的特点“合辙押韵、句式整齐、随口唱诵”及用途,也为下文学生自己创作童谣作铺垫。]

第五个环节:学以致用。

师请你在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中任选一种动物,写一则童谣,注意押韵。

(学生创作,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它静静地躺在纸上没有生命,请创作者把它读出来。

(学生读,师生评议。)

师谁用不同于他(她)的方式来读?

(用同样的方式展示第二、三位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自己诵读感悟和教师点拨的基础上自由创作童谣,进行实践运用。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教学中发现,

学生的创作随性、自由、活泼,也能做到句式整齐,但合辙押韵做得不是太好。于是,创作后又回到诵读上来,让他们读出自己的作品,在诵读中来感受语言的韵律。]

在设计此课前,脑海中总是浮现《红楼梦》中宝玉、蒋玉菡等人行酒令时随口说出的朗朗上口的韵语,以及刘姥姥随口编出的让大观园中姑娘们笑倒一片的韵语。且不说内容好坏,形式上绝对是语言的狂欢。

第8篇

一、对话前静思默想,为有效对话积累谈资

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诸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等等。其中,最核心的对话关系应该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对话前的静思默想能给学生留有亲近文本、展开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与文本“零距离”接触,默读文本,品味文本。学生在与文本交流过程中静思默想,更能使学生从文本的字、词、句中去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与作者的心灵的对话,从而得到独特了理解。这样“冷场” 可以为其他形式对话的有效进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许多特级教师早已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宁鸿彬教《皇帝的新装》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勾画、思考。程翔在教《〈名人传〉序》时,简短开场白后,就让学生默读全文,要求“基本上看懂的请举手”,结果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所以程老师又让学生再读全文。这十几分钟的时间可能让很多教师舍不得:我有精彩的环节要展示,有精妙的讲析要表述……可这些都比不上这十几分钟的静默,因为它让学生获得了静心阅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十几分钟的静默,绝不是教学行为的静止,而在安静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智慧在萌芽,思维在发展。清华附中的特级教师韩军就曾经撰文介绍其教学《药》的过程:第一节课,几乎不提任何要求,就让学生自己默读,并且课后学生还要反复默读;第二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并达到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的程度。

而那些感情复杂、思想深刻的文章,在生本对话前教师更需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静思默读。如苏教版必修五的《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语意深刻,其中融入了17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帕思卡尔深邃的思考和真切的情感。这样的文章光靠教师说是很难有好的成效,相反反复地品读就成了这篇文章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唯有浮躁的心沉寂下来,静静地用心去聆听揣摩,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那铭刻在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智慧。这样的课堂不需要太热闹,只需要多给学生一点安静的时间,去读读,去品品 。

二、合作前静思默想,为思维碰撞积蓄火花

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得现如今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小组内的阅读交流,往往会使阅读教学充满了无限生机。南宋教育家朱熹说:“静者,养动之根也。”课堂需要活力,而静下心来思考是探讨研究的基础,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的默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一个合作交流的小组中,每个个体都存在差异,课堂教学应该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头脑都动起来,这就需要有意识地制造“静堂”,给那些思维速度稍慢的学生以较充分的空间,使他们避免浅尝辄止、囫囵吞枣。

例如,学习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的第四、五节时,诗歌这样写道:“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在描绘了康桥旖旎迷人的风光之后,由眼前之景又回到内心之情,表达了对康桥难以割舍的离别情绪。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种情感,把研读鉴赏的重点放在了“梦”字上。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诗后,我有意留出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结合徐志摩的生平经历闭目想象:诗人眼中出现的美景是否是梦境?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诗人又是如何寻梦的?学生经过静静的思考、体会,思维处于愤悱状态,课堂形成了热烈讨论的氛围。我最后作适当点拨:对“梦”的理解是多元的,有对知识的追求;有对社会理想的追求;有对个人情感理想的渴慕;有崇拜自然,对人的天性回复、融合在大自然之中的向往……经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体会到了徐志摩所追求的人生的梦,更容易理解诗的意境。当研读了全诗以后,学生被诗的意境深深感染了,产生了情感上的强烈共鸣。这时,我再及时调控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断续分明。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留下一段时间让学生沉思、揣摩,在这基础上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再启发学生质疑。学生情绪高涨,思维积极,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纷纷提出问题,热烈讨论。如诗人为什么“再别康桥”?两次离开康桥情形有什么不同?“康桥”不仅有美丽如画的景色,更有让诗人割舍不下的情怀。如此魂牵梦绕的地方,诗人为什么选择了“轻”“悄悄”的来去方式呢?诗人在离开的时候连“一片云彩”都不曾带走,这表现他什么样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呢?“悄悄――笙箫”“夏虫――沉默”,诗人为什么把这些表面上看似不可调和的事物连缀起来?这样的意象适合抒发诗人怎么样的心情?可以想象,学生经过这样的思考,再合作,继而再质疑、讨论,能更准确地把全诗,思想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三、疑难处静思默想,为感悟深入扬起风帆

“提问(质疑)―思考―讨论―发言”是课堂教学一个常规的完整的过程,提出问题之后的“思考”环节是一个极其重要且不容忽视的步骤,而这个环节恰恰应该是属于个人的、寂静的,需要在沉静中回味。而平时在公开课或优质课评比中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鸦雀无声的“尴尬”的“冷场”,不少教师都会选择刻意简化甚至省略掉这个环节,不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和感悟的余地。这样一来,虽然从整体上看一堂课始终都很热闹,没有“冷场”,但实际上却剥夺了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挤压了学生的“思维张力”,助长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因此,在问题处给学生留有更多思维的空间,更有利于引领学生深入感悟文本。

例如,在教苏教版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我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词语叫见微知著,请从这篇课文中去搜寻一下贾府最后走向衰败的‘蛛丝马迹’!”这个问题一提出,就有学生质疑:“《红楼梦》曹雪芹就写了80回,而这篇课文才是第3回,如何就能发现呢?”而这是恰恰就是学生“悱”“发”之时。于是,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找出该文中丫鬟数量的对比,学生很快就发现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就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雪雁,而“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如此算来,迎春等人每个人至少有十二个仆人,是林黛玉的六倍。王熙凤出场时被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再从全书看,当时的容府上下大小主子有十四人,总人口约四百人,主子和丫鬟的比例是1:25。我则适当地补充两家的家世贾林两家都是世袭王公贵族:贾赦,世袭一等将军;贾政,时任工部员外郎。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林如海父亲以上曾四代袭过列侯。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两家家世相当,门第相当,豪奢之气则有天壤之别,贾府安能不败,结局安能不惨。此外,我还让学生去搜寻该文中人物描写的对比,学生也找到了王熙凤出场和众人出场的对比,王熙凤与贾氏三姐妹服饰的对比,王熙凤和王夫人对黛玉招待的对比,林黛玉对宝玉认识的对比,贾宝玉与封建学士的对比等等。通过这些对比,学生很自然地得出了贾府中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红楼梦》的主题。这样还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兴趣,也就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9篇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其思想对中学生影响很深。但是,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比较重,很多学生只是从电视剧中了解故事情节,了解作品中的人物,而只有很少的一些学生才能拿出有限的时间去阅读,直接从四大名著中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对此,在学习四大名著的节选章节时,我先让学生看电视剧,通过某些镜头让学生粗略了解故事的梗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中与课文关联的章节,然后布置下作业,让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整部经典著作。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传统的名著产生了兴趣,也会继续不断扩大阅读的范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使学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不失为一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方式。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快餐式阅读,喜欢卡通漫画之类书籍。这些书有它的优越性,比如简短适合短时间内阅读,但是思想肤浅,缺乏文化的厚重感。我国的古典名著是一座无穷的智慧宝藏,蕴含着人类的智慧,包含着丰富的人类情感,正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体会,去弘扬。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推荐和介绍,让每一个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途径。

二、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各类体裁无所不有,所选篇目从先秦两汉到近代文学无所不包。尤其是在诗歌、散文、小说等古典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在进行这些作品的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向学生讲解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将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及时地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真正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比如,学习《颐和园》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智慧,体会我国建筑风格的独特性,领略华夏文化的富丽堂皇。又如,学习《黄河》《三峡之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到中华大好河山的壮美,欣赏祖国的旖旎风光。再如,学习《清明上河图》《拉萨古城》等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代去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了解各具特色的风土民情。学习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厚与仁慈;了解《汉乐府》《乡愁》等诗词文化及名人轶事,杜甫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强烈的爱国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内涵:在导入新课时,介绍有关的文化常识;在解读课文注释时,补充必要的文化常识;在叙述故事情节时,挖掘作品的内涵;在提炼主题时,挖掘作品的传统美德等。教师要以不同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并渗透传统民族文化。

三、注重个性化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