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6:01: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资金可视化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固定资产 五种意识 全员化 制度化 专业化 真实化 信息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新一轮学校的改扩建和易地新建如火如荼,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质,各类学校与时俱进地增添了大量的新仪器、新设备,固定资产总量快速增长。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培养人才、保证教学、实验实训等实施办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规范固定资产的常态管理,充分发挥其价值与效能,既是当下学校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对提高办学效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领导意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全员化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既是当下促使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一要率先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资产管理观念,改变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旧观念,充分认识固定资产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办学效益的物质基础。主要领导应充分重视这项工作,把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在全校广泛宣传,增强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资产意识, 定期研讨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分管领导要经常听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发现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有效地指导管理部门的工作,在全校形成对固定资产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二要加强宣传,培养全员参与意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要求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有赖于各部门(年级、系部)领导和仪器设备使用者的高度重视。勿庸置疑,学校的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使用着固定资产,因此,在管理上与所有师生员工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尤其是各部门(年级、系部)领导要高度重视,理性引导广大师生既要当好各类固定资产的正确使用者,也要身体力行地当好资产的管理者和维护员。此外,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需要多个部门统一联动的管理过程,固定资产各使用部门、年级(系部)和广大师生应自觉发挥好管理和维护职能,与资产管理部门保持及时沟通和密切协作,始终对资产管理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以发挥好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最大价值和效能。
二、强化规范意识,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的制度化
规范能促使实施过程严谨并有序,制度能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和规范。学校的固定资产实行制度化管理,就是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建立资产账目,对所有实物资产登记建档,弄清来源,合理分类,建立一整套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严谨规范做好固定资产采购、登记、入库、保管、领用、核算、清查、赔偿、报废制度等工作,并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和履行严格的管理手续,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的制度化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学校的投入。当下,很多学校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分明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日常管理中无章可循,无法实行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督、管理和科学的采购及使用。具体表现有:一些学校购置或接受捐赠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甚至部分资产长期被个人占用;有的使用部门和责任人,不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批,随意出租、出借,甚至变卖固定资产;有的设备本来可以在校内调剂使用,但是由于各部门普遍存在“自有自便当”的思想,往往“再度购买”,造成资产重复购置;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固定资产每年盘点的制度,未制定固定资产移交变更制度,登记在册的固定资产实物使用人与真正持有人不相符;有些学校甚至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的产权界定,就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性固定资产,致使产权模糊、管理职责不明。这些情况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学校固定资产的流失。因此,学校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能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从提出采购申请到报废回收,必须要经历八个控制点:申请、审批、采购、入库、领用、清查、报废、回收。学校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财政部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三、明确责任意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化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学校固定资产增长速度非常快。为了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更好地实现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和增值,学校要建立、健全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学校整体规划,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逐级管理,从明确宏观牵头处室、二级责任部门(年级、系部)和各类一线资产的责任主体,明确资产归口以及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实行逐级分层负责的管理体系,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到人。学校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完善奖惩措施。其中,在宏观牵头处室中要配备一名或多名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且作严谨负责的同志担当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各责任部门(年级、系部)要选聘并建立一支思想优、责任心强和素质高的专(兼)职资产管理队伍。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也是一门科学,各类学校应根据本校资产管理的实际和需要,对全体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培训,促使管理人员学习国家相关政策、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的,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理论素质;引导管理人员牢固确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思想,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教学知识,与时俱进地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持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发现问题,向学校提出改进建议,促使学校的固定资产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
四、树立现代意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校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固定资产必要性的认识,使其彻底转变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力求以信息化来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认真分析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掌握并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改进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跨越式发展,提高要对供货单位的品质、价格、财务信誉动态监控;收集各种信息,同类产品货比多家,以求价格最低、质量最优;同时对大宗原燃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暗箱操作,杜绝采购黑洞。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改进管理手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资产数据库,建立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实现常态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按照管理要求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将资产状况放在网上,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领导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实行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可以实现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直到报废的整个周期的全程跟踪管理,实时记录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还可以减少人工核算与管理的工作量,将过去集中在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增加、变动、处置等大部分基础性录入工作分散到各部门,使管理重心下移,强化使用部门管理资产的责任;还使得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账目的实时核对成为可能,加强了资产管理部门的监控与审核功能。
综上所述,坚持以“五种意识”为引领,以全员化、制度化、专业化、真实化和信息化为基础,加强和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的常态管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日趋走上科学化之路,对于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效能与经济效益,确保资产安全、高效、保值、增值,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都.国家教育委员会.学校财务制度[Z].1997
[2]财政部.教育部.学校会计制度(试行)[Z].1998
[3]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Z].1997
[4]李健君.建立学校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7
[5]王科为.中学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研究.财经界(学术),2010,10
论文关键词:学校装备建设和管理;装备管理队伍;管理和考核制度
目前,有关普通中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实践经验总结不多,理论研究更少,尤其是如何装备、怎样装备,怎样从被动装备甚至是被迫装备变成主动装备,从盲目装备变成有效装备,怎样使学校装备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些都是装备管理人员迫切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从事学校装备室管理的多年实践中,尝试摸索出一些经验,现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装备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的教育装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遇到了许多新的矛盾,如实验室的数量严重不足,实验室的设备不符合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几年前的实验教学仪器无法与新课程教材课程内容相匹配,实验室的设施无法满足探究性内容实验教学活动的需要,仪器品种缺乏、规格不配套,维修护养知识贫乏,管理手段原始落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性教育、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等要求差距甚远。
当前,各学校尤其是普通高中装备建设要在4个方面加强工作力度,重点是理科实验室,难点是现代信息技术室,薄弱点是劳技实践室和艺术室,空白点是装备管理。要用新思路、新理念、新措施、新办法解决教育装备的新问题,对教育装备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优化组合和改革。
笔者所在学校于2009年8月成立了学校装备室,其工作职责是学校装备管理,包括申请添置、维修、使用培训;实验室、图书馆、信息中心的日常管理;校园电视台、学校网站及学校形象宣传。装备室设正、副主任各一人,实验室、图书馆、信息中心设立部门负责人各一人,各自有相应的工作责任,分别负责本区域内的设备管理、装备维护、卫生、安全等制度的落实。
在学校装备建设和管理中落实“六化”
学校装备建设和管理中的“六化”是指,装备添置科学化、装备设计人性化、装备使用效益最大化、装备资源利用数字化、装备管理网络化、装备考核制度化。
装备添置科学化
装备可以促进教材的实施,改进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但设备、仪器的配备要恰到好处,不是越多、越先进就越好。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是装备建设的依据,在总体提高装备水平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的财力,按照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进程来分步实施,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就会导致浪费。装备添置要符合学校特色,如科技特色、艺术特色或双语特色的学校就应该结合特色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加强相应的硬件设备建设,前提是要充分论证设备的利用率,避免资源的闲置。
装备设计人性化
这主要体现在配置升降课桌椅、升降书写板、升降美术画架、翻转五线谱板、抽拉式电脑桌、翻转教学电源、抽拉多媒体讲台、多功能演示讲台等设备,力求做到方便师生使用。
装备使用效益最大化
学校每年在教育装备建设上投入资金约45万元,近3年来,购置笔记本电脑131台,添置数字化物理、生化探究实验室各1个,添置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各1间。计算机和网络成为教师备课、上课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使用多媒体系统、自制多媒体课件在教师中非常普遍。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各学科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开出率都达到100%。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实验,都要求开足开好。此外,学校利用图书室资源开展读书心得、书评、演讲等读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校还经常开展各种多媒体技能比赛,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学校充分发挥装备在教书育人中的效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实验室、图书馆、信息中心、档案室、体育馆、校园电视台都能做到与学校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校本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在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都向师生开放,这是师生提高能力、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发挥才能的理想之所。我们的做法是采用调休制,安排管理人员专门值班,活动内容、活动人数、活动要求、活动时间由班主任提前三天通知相关部门,学校装备室检查、督促落实。这样充分发挥了装备室、场、馆的育人功能,实现了装备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装备资源利用数字化
推进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学校网站、ftp、教师博客等平台系统,把原封闭的资源变成共享资源,师生间、家校间、校际间、主管部门与基层学校、学校与社会都能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充分发挥装备资源的数字化优势,为学校发展和师生共同成长服务。
装备管理网络化
装备管理达到信息化、无纸化、准确化的现代管理目标。仪器出借、赔偿、报损报废、申购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实行软件管理,程序设计合理;全校师生,上至校长,下至学生均可查阅相关的装备信息资料,真正做到装备管理网络化。及时了解省(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颁发的实验教学库题、装备标准、新仪器设备的信息,以便制定装备计划和管理措施;学校可及时上网且自动下载新课程的实验要求,可查阅各仪器的资料,还可与兄弟学校交流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装备考核制度化
学校装备室制定了一套较完善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如《校产、装备管理制度》《多媒体设备使用制度》《网络教室(微机房)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制度》《图书馆工作制度》《多功能教室使用制度》《校产损坏、赔偿制度》《电脑使用安全责任书(承诺书)》等。通过每周检查、每月汇总,学期评比等措施对班级和教师进行装备管理考核,班级考核计入班主任工作绩效,教师计入学期考核。通过考核,加强了师生的责任心,提高了装备效用。
建立一支师生共同参与的装备管理队伍加强对教师的装备使用培训
对于硬件设备的管理,各部门负责人和班主任是设备管理的责任人。学校装备室于每学期初都会对部门和班级进行校产复核登记,签订校产管理管理责任书和安全责任书。每学期对教师组织多次设备使用的集体培训。如笔记本电脑使用培训、教室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理化生探究实验室使用培训、移动多媒体使用培训、学校网站管理使用培训等。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管理队伍
各班民主推选一名“装备管理好帮手”,由思想好、责任心强、乐于为集体服务,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学生来担任。每学期初,我们对他们进行爱护校产、节约水电和电教设备使用、登记管理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知道设备的维护要求,明确自己工作职责。每月集中开会一次,了解各班《多媒体设备使用手册》记录情况,统计电教课开设率,指导和解决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形成一支得力的学生管理队伍,使任课老师有了一个放心的电教课助理。
全面提高装备管理水平
关键词:国土资源;非税征收;高标准基本农田
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规定的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执收单位)依法通过征收、收取、行政处罚、刑事处罚或者募集、受赠等方式取得的资金。2011年9月,国土资源部印发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计划投入6000亿元,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根据上述建设计划,预计温岭市共需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3.8万亩(温岭市已于2006年建成了29.5万亩的标准农田),全部按提升类的建设标准计算,温岭市需投入2.38亿元,可谓任务重、资金压力大。国土资源非税资金是进行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动国土事业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如何规范其征收工作,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便尤为重要。
一、国土资源部门涉及非税收入的基本情况
我国为加强耕地、矿产资源的开发保护,在国有土地使用、矿产采矿权报批、出让过程中,设置了各项非税征收来加强保护。当前国土资源系统涉及的政府非税收入包括:
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类收入,具体有:征(土)地管理费、
土地登记费、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矿产资源勘查登记费(2013、2014年免征)、采矿登记费(2013、2014年免征)、矿产资源补偿费。
二是政府性基金类收入,主要是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三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具体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收入、
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采矿权出让所得、探矿权出让收入。
四是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2006〕100号)等文件精神,按一定的方法和比例提取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农业土地开发资金。
在上述各类国土资源非税收入中,主要用于国土事业建设的有征(土)地管理费、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土地开资金等。以温岭市为例,2012年共收取征(土)地管理费867.5万元、耕地开垦费2291.8万元(其中20%要统筹上交省财政),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4000.3万元(该项收入,根据浙江省的相关结算分配办法,只有49%左右的资金能直接返还给县市)、农业土地开资金843.9万元。
二、国土资源非税征收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国土资源部门在配合财政部门开展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入库时,严格执行 “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规定。但在具体征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1.非税收入征收不及时
当前各地在征收征地管理费时,没有一个统一的征收时间,造成征地管理费征收不及时。比如各县市向省国土资源厅报批土地时,要先按规定标准上缴征地管理费、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后,省国土资源厅才下达农转用批文。但各县市因每年报批土地次数多,为及时拿到批文,往往采取预缴征地管理费、耕地开垦费的方式进行。同时,各县市在征收征地管理费过程中,也存在征收时间不一的问题。有些县市是在向上级递交农转用报件前,要求项目单位先上缴征地管理费,有些县市是在年终一次性根据项目单位审批土地的多少,进行一次性缴纳。有些县市是在该宗土地出让后,按出让面积,在办理具体供地手续过程中收取征地管理费。征收时间的不一,相对滞后,在上级部门降低收费标准,缩减征收对象时,造成有些非税少收。尤其是建设用地报批过程分为土地征用、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审批、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占用基本农田的还要到国务院审批,在收费过程中,应根据那一个审批时间进行征收,有关文件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国土资源非税新、旧征收标准的执行时间也难以确定。
2.具体征收主体不清
征(土)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根据物价部门核定,收费主体应该为各县市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但在实际征收中,存在征收主体不清,票据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以耕地开垦费为例,作为物价部门核定给国土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应采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并由国土资源财务部门统一收取;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不是物价部门核定给国土资源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应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但作为各县市政府以市场化形式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的手段,由各国土资源部门中负责土地整理、土地指标交易的下属单位通过往来款票据进行(一般为各县市的土地整理中心)收取。如近年来,温岭市由该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开具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将耕地开垦费和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合并为一个收费项目进行征收;而黄岩区采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将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和耕地开垦费分开进行征收。
3.非税征收标准不稳定
近年来,各级政府一方面通过出台取消收费项目或降低收费标准等惠农减负政策,来减轻企业、农民负担。如在2009年,从8月1日开始将征地管理费征收标准下降30%;同年按照浙委〔2009〕 56 号文件的要求,在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中,除房屋和土地登记中的证书工本费以外,免收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2010年1月15日,浙江省为配合国务院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取消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项目的耕地开垦费、征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和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收取。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保证垦造耕地的质量,提高了部分非税征收的标准。如从2008年6月11日起,将耕地开垦费的收取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倍。在2012年,根据浙委办〔2012〕55号文件精神,对占用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按现在标准的两倍进行收取。征收标准的不稳定,加上文件传达的延时,增加了征收人员的工作难度,容易造成多收、误收。如温岭市相关部门在进行保障性安居工程行政事业性收费检查时发现,征收了当地康庭南区等6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征地管理费29.6万元,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613.7万元(国土、财政两部门已及时进行了退还)。
4.非税征收标准执行不到位
当前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还存在着应该减免的非税减免不及时,征收时不能全部按标准征收的现象。比如根据《浙江省征地管理费暂行规定》,实行全包方式的,按征地费总额标准的不同比例收取征地管理费:一次性征用耕地在 50 亩以上(含 50 亩),其他土地 100 亩以上的(含 100 亩),按3%收取;征用耕地 50 亩以下,其他土地 100 亩以下的,按 4%收取。同时规定了征地管理费的减免范围,其中:党政机关、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幼儿园、福利院、妇幼保健、防疫站、残疾人企业征用土地,实行非统一征地免收征地管理费,实行统一征地的减半收费征地管理。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有些县市不管面积多少,都按4%收取,对党政机关、中小学校等符合征地管理费减免征收条件的用地单位,也没有主动进行减免,造成非税多征多收。
国土资源系统非税收入不仅在征收上存在问题,在资金使用上也存在着问题上。由于各地财政资金宽裕程度不度,财政资金管理方式不一,国土资源系统的政府性非税收入还存在着资金使用不到位,资金使用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国土资源系统在政府性征收非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和我国长期以来对非税收入管理比较薄弱,没有形成一套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有关。各地在推行收支脱钩政策过程中、对征收成本核定不科学、不公平,造成部门间苦乐不均。尤其是财政部门在核定年度预算时,不能充分考虑有关部门对政府非税征收的成本,甚至根本不予以安排资金,使各具体执收单位缺乏征收积极性。二是国土资源系统对征收政府性非税征收工作认识不到位有关,在财政部门强化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后,国土资源部门进一步重视了预算资金的,而对国土资源非税征收工作关注度有所降低,再加上国土资源非税征收队伍不稳定,非税资金使用政策掌握不到位,造成国土资源非税征收工作边缘化。三是和政府部门间资金使用的方向不一致有关。国土资源非税收入都有指定用途,而且主管部门往往还要加上其他条件。如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国土资源部特别规定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垦造耕地的,不得用于占补平衡。但财政部门出于各种原因,希望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资金优先使用到垦造耕地项目中,造成这些资金不能及时使用。
三、加强非税征收,夯实工作基础,为国土资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1.转变国土工作观念,提高对非税征收工作的认识
国土资源部门涉及的政府非税收入种类多,资金量大,尤其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当前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温岭市2012年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5.49亿元,2013年一季度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0.86亿元),使国土部门在安排日常工作资金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是围绕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要求而开展工作,工作重心通常放在建设用地的报批、出让方面,而对于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软硬件设施建设落后的情况相对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非税征收工作,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推动作用。加强政府性非税征收,一方面可为国土资源工作软硬件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如国土系统正在进行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张图”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地籍管理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资源管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加强政府性非税征收管理,有利于闲置土地的清理、供地率的提高,从而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当前大部分县市的国土资源非税资金都是在土地出让后进行征收,前期报批土地过程中,需上交给中央、省及市里的报批税费都由县市级财政承担。将国土资源非税征收时间从土地出让后征收,提前到土地报批后立即征收,这些税费就应由报批的项目单位负责,项目单位为减轻资金负担,只有加快土地出让或者是少报批土地。可降低以镇街道为主体的政府报批土地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国土资源部门的供地率,并加快闲置土地清理。以温岭市为例,2008年-2012年,共农转用报批土地74254.89亩,截止到2013年5月底,还有批而未供出去的土地10105亩,2010-2012年供地率分别为68.26%、46.78、31.96%。经初步测算应收未收征地管理费2632.85万元,市财政垫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28599万元。
2.严格执行征收政策,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国土部门要加强非税征收管理,完善各项征收制度,统一征收时间,明确征收主体,狠抓国土资源非税收入的入库,为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在征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政策,做到不多收、不少收,应减尽减。要坚持“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原则,收费过程要做到透明公开,做到“票款分离”,开票人不直接收取现金,缴款人直接将资金缴入银行专户,开票人仅凭银行入帐通知单开票(在实际操作中,为方便群众办事,对收费地点离银行较远,且收取金额在100元以下的土地登记费,可由开票人员收取现金,但要做到专款专存,不得公款私存,挪作他用)。要实行收费责任制。
3.严管非税资金使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用
国土资源系统涉及的非税收入大都有特定的用途指向,并且有专门的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比如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非税收入,各地都出台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比如根据《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
4.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财务队伍素质
关键词:财务分析体系;气象部门;可视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国家越来越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带动气象部门资金量迅速增加,资金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决策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大,亟须提升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然而,气象部门的管理层多数为非财务人员,打破专业茧房,构建直观、易懂的财务分析体系,不仅可以让管理层迅速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还能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支撑。财务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同于改变常规财务分析数据报表式的呈现方式。可视化的财务分析数据对管理者产生的意义体现在事前预测、事中感知、事后反馈三个环节上。事前预测表现在决策活动未开始前,提前对被决策活动运行效果以及产生的最后结果进行预测与模拟,强化管理层对决策活动的预见性与精确性;事中感知能够精确地拟化决策活动的运行状况,全面掌握决策活动的细微之处,有助于强化活动执行计划与政策编制的科学性;事后反馈就是可视化数据具备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协助决策者动态化地了解决策运行效果,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总之,可视化数据在管理层决策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决策者事前预测活动的整体情况,精确掌控决策的运行状况,从而有效地结合各类反馈信息,科学整改决策内容与实施方式,不断强化决策的执行效果,提升决策的活力性与有效性。
二、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意义
1.让非财务人员看得懂财务数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调研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从资金保障、科技服务资金、重大建设项目、单位历史遗留问题等重点关注点出发,利用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将复杂、冗长的财务分析报告转化成直观、明晰、易懂的图表,透过图表让管理层更直观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为预算编制提供数据支撑。2.规范财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同时,倒逼财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规范财务基础核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效推进管业财融合新模式。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财经纪律的约束力,提供财务分析支撑,有效提升气象事业发展的财务保障能力。3.聚焦资金风险管理,防控财务风险财务分析贯通单位跨时间、跨系统的数据,开展横向、纵向的业务评估分析。建立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引入风险分析模型、预警预测分析模型等多种分析模型提供智能化定制分析,对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和监控,方便管理决策者及时了解单位财务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解救措施,有效提高各单位资金运行和经费使用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4.促进财务人员转型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的填制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等很多事务性的财务工作被替代,基层财务人员需要向战略性财务转型。通过构建管理层视角下的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基层财务人员从核算、监督到核算、监督、分析的转型。
三、气象部门财务分析体系的现状
1.重业务,轻财务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为了更好地履行受托公共责任,更加注重特定活动的完成情况,主管财务的管理层多数为非财务专业人员,认为预算执行完成代表着财务工作的完成,读懂复杂、冗长的财务报告非常困难,更无法利用财务报告获取有利于决策的信息。2.重核算,轻分析气象部门属于科技型、公益类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方面多注重基础的会计核算,忽略财务分析工作。仅仅通过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结合单位的目标及任务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主动性也不够,致使财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差,管理者难以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3.重事后,轻事前目前,气象部门实行的是传统单户核算+决算报表财务分析单一模式。全年收支情况、重点费用支出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等都是事后通过决算报表得知,缺乏事前和事中对财务数据的把控。构建管理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体系,管理层能够通过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展示平台及时了解财务状况,聚焦资金风险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四、财务分析体系构建措施
1.调研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初步确立财务分析指标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打破专业茧房,采用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真正了解非财务专业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提供哪些财务数据足以支撑管理决策。整理数据需求,初步按照预决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资产管理、货币资金及结转结余资金、建设项目管理、经费保障管理六个方面确立财务分析指标。具体如表1.2.规范会计核算,保证财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气象部门计财业务系统的财务基础数据是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主要数据来源,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是否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完全取决于财务基础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所以,要加大提高基础财务数据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财务分析体系的使用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3.配置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取数规则在进行数据方面的可视化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各类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取数规则加以配置,严格按照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要求,保障财务分析指标数值的准确性和可利用性。4.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财务分析体系联合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管理层需要理解的财务分析数据,从原本的数字符号,转变成图形或者图表的形式。在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颜色或者图形,进行二维或三维图形的创建,丰富内容的表达。可以让管理层利用二维或三维的方式,对其数据进行交互,进而可以在图表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信息价值的掌握,引导管理层充分发现数据规律,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五、结语
基于管理层视角构建的财务分析体系,从管理层的数据需求出发,构建满足管理层需求的财务分析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将复杂冗长的财务报告用图表来展示。人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要比书面信息容易得多,可以确保对关系的理解要比那些混乱的报告或电子表格更快。所以说,构建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非常清晰的沟通方式,使管理层能够更快地理解和处理他们的信息。管理层在充分、详细地理解财务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研判、分析气象部门的收支趋势,准确把握气象部门管理战略和管理决策的方向。通过构建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真正实现降低公共成本、加强管控、提升效率、支持管理决策的目的,使气象部门更好地履行其受托的公共服务责任。
参考文献
1.秦春青.基于战略视角的高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研究.商业会计,2021(01).
2.张超.财务智能可视化分析与文献综述.财会月刊,2019(03).
3.魏紫萱.可视化数据分析对决策者的影响.数字经济,2018(05).
4.殷敬淇.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路径探索以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为例.新闻传播,2017(9).
5.刘磊.可视化数据挖掘方法与技术探究.通讯世界,2017(6).
6.谭开诚.新会计准则在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应用.时代金融,2013(09).
7.郑宗旭.电商企业新型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8).
8.孙晓斌.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9.李明玉.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体系浅探.中国证券期货,2012(05).
10.林黎,叶燕萍.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财会月刊,2007(15).
11.卢兴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革及中国对策2010年中国会计学会资深会员论坛综述.会计研究,2010(04).
12.刘玉廷.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问题.会计研究,2009(09).
林业可视化技术在林业推广中的应用分析:
1林业可视化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范围
林业可视化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总的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1)利用可视化技术,集中力量组织实施林业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工程;2)利用可视化技术进行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3)利用可视化技术开展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4)利用可视化技术发展林业生物产业发展;5)数字林业可视化和林业创新能力建设。在这5个应用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数字林业可视化科技工程。“数字林业可视化”是在“数字化”理念的基础上于2001年由国家林业局提出的,其概念被明确为“系统地获取、融合、分析和应用数字信息来支持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而“数字林业可视化”主要有3方面的涵义:1)基于3S技术的林业信息数字化;2)对这些数字信息的储存、处理、传输和应用;3)林业部门政务信息化的实现。
2林业可视化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
目前可视化技术已从简单的林木三维建模到辅助进行林分空间结构合理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森林生产经营理念和方式,其主要包含以下4种应用方式。
(1)林木可视化
可视化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基础是要求准确而逼真的实现林木的三维虚拟显示。同时,结合森林空间结构的相关特征信息,为森林经营的决策提供可视化的、精准的决策标准。这就是将几何参数运用到林木结构的描述方法中去,还原成具体的林木空间形态,借助纹理、渲染、光照等手段对林木图像进行绘制。
(2)森林空间格局
森林空间格局可视化的实现是对传统数学表达公式与二维平面描述方法的创新和完善,帮助了包括非专业人员在内的林业工作者较容易的分析和接受表述结果,并对结果加以理解。根据林分可视化软件生成的林分生长三维可视化模型,在计算机上可实现数字林木和数字森林,即实现林分生长的视觉化、图形化和立体化。
(3)林火模拟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且恢复期长的自然灾害,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系统及气候的破坏也是不言而喻的。目前,通过与“3S”技术的结合,火灾行为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准确反映出不同位置的风速、坡度及其他因素对火灾蔓延模型的影响,这就增加了模型的精度,使决策人员更加快速、真实、形象的获取火场参数,提高灭火效率。
3林业可视化技术的整体构建
林业可视化技术的构建可分为应用服务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2个部分。应用服务部分主要是基于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以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业务协同服务、辅助决策和公众应用服务等形式,通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门户为各类用户提供共享服务。应用服务对象包括各级林业部门、上级国家机关、其他政府部门、企业、教育和科研部门及社会公众。综合类应用系统包括综合办公系统、公文传输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等;公用类应用系统包括林业计划、财务、科技、教育、人事、党务、国际交流等系统。
4林业可视化技术的科技推广的重点
可视化技术的在林业科技推广领域的范围很广,涵盖了营林生产、森林资源及湿地资源管理、森林火灾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办公现代化等方方面面,重点主要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
5林业可视化技术的科技推广的难点
关键词: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可视化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2-009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2.048
在高速公路迅速发展和机电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双重推动下,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收费站机电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能确保整个高速公路运营通畅,而且能够确保收费站各项工作职能的稳定发挥。因此,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的监控管理,必须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理念,不断完善机电设备自身的优化升级,为提高机电设备的监控和可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
1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监控管理概述
1.1 加强收费站机电设备监控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高速公路不仅通车里程数和建设规模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并且高速公路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化。收费站机电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完成高速公路的收费、监控、通信等工作,因此机电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将直接决定了整个道路的运行安全。传统的高速公路收费站管理工作中,机电设备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功能结构单一,往往只是辅助收费站管理人员完成简单的收费和监控工作。但是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机电设备系统的现代化功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为保障高速公路运输安全提供了信息支持。基于高速公路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仍然会不断扩大,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监控和可视化管理的应用范围也会不断增加,因此不断研发和创新监控管理技术,确保机电设备运行安全,是现阶段高速公路收费站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2 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总体上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无论是在机电系统内部构造还是具体功能的实现上,都已经满足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基本需要。但是也应当看到,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单体资金投入有待提高。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但是多数资金都用于高速公路修建、维护等工作上,真正花费在收费站机电设备建设上的资金相对不足。而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机电设备监控和可视化管理系统,对于设备维护、系统更新等工作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技术、资金做支持,如果资金投入不足,则会影响到收费站现代化建设的正常进程;二是设备维护困难。高速公路本身环境相对复杂,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机电设备,很容易在使用过程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一方面由于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庞大,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另一方面维修花费和成本高昂,也给机电设备的养护带来了诸多不便。
2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功能分析
从功能划分上看,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主要分为四大系统,即收费系统、监控系统、配电照明系统和通信系统。其中收费系统是整个机电设备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车辆收费,为后期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提供经济支持;监控系统一方面是对高速公路各个路段进行实时、动态检测,确保道路运行通畅和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够采集高速公路信息,为后期进行道路指导提供信息数据;配电照明系统和通信系统是机电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只有协调好四大职能系统的同步运行,才能确保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各项监控和管理职能的有效
发挥。
2.1 收费系统
收费系统的最前端是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和拍照摄像设备。这些设备将高速公路的信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起来,并定期进行上传发送。这些初始初级信息被发送到计算机控制中心后,经过分类、加工、整理等过程,最后被存储到中央计算机的数据库内。随后通过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成网络,将这些信息发送给相应的运营公司,运营公司将所接受的数据信息与数据库内的收费标准进行配对,得出最终的应收款额,并将最终数据反馈给收费站。从整体运行流程上看,收费系统的费用计算沿用传统的“数据收集收费站处理运营公司收费处理收费结算”四级收费体制。
2.2 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由监控中心和场外设备组成的复合系统。其中监控中心的主要由计算机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摄影摄像设备、电子信息系统等组成,监控中心不仅负责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而且要根据信息类型制定相应的动作指令,确保监控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场外设备主要是指收费站或高速公路上的一些抓拍设备,这些设备全天候工作,在收集现场信息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初步的信息加工和筛选,从而降低了数据存储量,减轻了后期监控中心的数据分析压力。
2.3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是整个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系统中的基础部分,主要负责为监控、收费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传递和图像、视频传输。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所应用的主要是第四代通信系统,在传输线路主体材料的选择上以SDH光纤为主,不仅极大地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数据传输速率,而且能够确保音频、视频、图像的清晰度。同时,通过架设高速公路以太网络,收费站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监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随着国内高速公路区域间的互联性逐渐增强,构建局域以太网成为了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的监控基本上能够实现多地同步、异地控制,对于提高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效率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主要分布于高速公路的全线各个环节,在高速公路信息跟踪、信息反馈及信息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技术集成度高。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不仅涉及到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也涉及通信技术、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交通机械工程等多门学科技术,只有各个学科技术科学融合、集成,才能确保该套系统的正常运行。高集成度的机电设备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系统运算效率,而且有利于控制指令的及时传达;(2)分布范围广,涉及面较大。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分布于高速公路沿线的各个收费站、地段、管理中心以及各个隧道桥梁中,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也是这样的广泛分布才能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的传递;(3)故障率高,更新速度快。由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各个设备广泛分布于全线的各个地段,受到开放环境影响,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极大,加上这些设备技术含量高、灵敏度高,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其出现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
3 收费站机电设备可视化管理的设计流程
3.1 绘制分布图及软件布局
平面分布图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收费站各个机电设备的分布位置,从而在后期布控中能够降低工作难度。绘制分布图应当以设备的实际坐标为基础,按照绘图比例尺进行同标准缩小。鉴于机电设备在高速公路中的分布相对零散,并且相互之间的间隔密度不规则,因此在绘制分布图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沿线采集数据信息,同时调用各个收费站点的基础资料,为提高分布图的精确性提供必要保障。在系统软件的布局上,应当将每个收费站视作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分别设置一个窗口,并且在每个窗口内用sstab编辑软件定义页面,为后期进行软件设计和布局提供实施载体。
3.2 图标设计及处理
设计专用的符号或图标,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标注和解释,用来代替繁琐的设备模型,一方面能够便于系统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降低了系统占用空间,提高了整个机电信息系统的运行速率。在平面结构设计时,通常利用形象化的图标来代替某一个或某一类设备,同时将该图标支撑Ico图标控键,并在控键图标下设置对应的单片机控制器。当管理人员按下图标控键时,与控键相连的单片机开关闭合,系统通电运行,自动完成相应的功能。这些设计图标被单独保存在中央计算机的某一存储器内,并且能够随时调用和更新,满足了收费站机电设备可视化管理的需要。
4 机电设备监控及可视化管理的实现
4.1 系统的实现
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的监控及可视化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无线通信技术、局域网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借助监控中心服务器以及终端设备进行机电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与可视化管理。通过终端设备,把机电设备的位置、运行状态等信息实时传递给高速公路监控中心,再通过服务器将接收到的信息转化成可视化的形式,并直观地显示在电子地图中。而且还能对其预设状况及相关参数之间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全天候实时监控的目的,可为监控人员提供实时、可视化的监控信息。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借助服务器的功能进行机电设备相关信息的检索、查询,从而能够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与可视化管理。
4.2 管理系统建设分析
现阶段,虽然我国开发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的企业非常多,但由于受开发科技水平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实用性存在差异。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的组建和应用中,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必须要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产品进行分析及论证。以该管理系统的稳定性、检测效果等作为产品质量的考核点,并结合其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 饶永波,黄子轩.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使用寿命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方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7).
[2] 李实永,刘旭阳.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养护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简介[J].交通标准化,2007,(11).
(一)专业管理的范围。计量资产包括:电能表、互感器、采集终端(含集中器、采集器)、计量箱(柜)及二次线、标准及检定设备和装置等。通过基于GPS定位技术的可视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就是要对现场计量资产现状调研、智能生成概预算、资金可视化管控、资产追踪定位、现场运维监控等几个方面进行统一管理。整个管理过程涉及省公司营销部、物资部、省级计量中心、各地市供电公司。(二)专业管理目标。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为依托,并综合考虑计量资产管理目标、营销业务管理目标、公司整体目标的统一融合,以及电网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将计量资产管理的总体目标归纳为:统筹协调准确可靠、效率和成本三者的关系,即在确保计量准确可靠的同时,提升计量资产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成本。通过借助GPS定位技术在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对每个环节“三位一体”(时间、地点、事件)的监控,使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有丰富的可视化资料作为基础信息支撑,丰富了评估手段,尤其加强了对现场运行计量资产的可控在控。真正做到了对计量资产需求、购置、安装、质量、维护的全过程监控管理。
指标体系和目标值
可视化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指标体系是围绕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按省公司、计量中心、地市公司三大责任主体,从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立足,按计量资产投运前后主要分为质量可靠性指标与运行有效性指标,旨在提高计量资产的集中管理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一)计量资产质量可靠性指标。1.供货及时率=(每批次供货数量/计划供货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供货商;目的:反映每批次资产供货情况,掌握资产供货能力;意义:此项指标的集中可视呈现,为计量资产的集中管理、集中统筹、统一调配提供了最真实直观的数据支撑,既反映了计量资产供货到货情况,又为计量资产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货品保障,优化计量资产及配套工程物料的均衡配置。2.检定正确率=(每批次检定资产合格数量/检点资产总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供货商;目的:反映每批次计量资产质量情况,掌握每批次计量资产供货质量;意义:此项指标的波动起伏,直接体现单批次或某厂家计量资产的质量优劣,针对性地进行可靠性试验和可靠性预计分析,及时鉴别存在的固有性质量问题,把好质量验收第一关,防止进入下一环节。3.配送及时率=(每批次计量配送数量/计划配送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省公司计量中心;目的:反映每批次资产配送情况,掌控资产流向;意义:此项指标的时效性和流向性,在计量资产集中配送体系下,为配送工作质量考核和计量资产流向的整体掌控决策提供直观的、可追溯的可视化数据支持。并及时发现配送流程、配送行为中的薄弱环节,优化配送流程、规范配送行为、提高配送效率。(二)计量资产运行有效性指标。1.施工工艺规范率=(施工工艺现场验收合格数量/总施工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地市公司、施工单位;目的:反映各地市公司计量资产安装工艺水平,提高现场计量装置运行质量;意义:此项指标的可视化管控,有效将计量资产施工管理从信息管理拓展到施工现场,为公司决策层及验收质量评定提供快捷准确的“第一手”信息,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防止计量资产因施工质量原因导致的计量资产“夭折”。2.可视信息准确率=(可视化信息正确数量/计量资产总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地市公司、运维及巡检人员;目的:体现可视化信息准确可靠,促进可视化信息及时运维更新;意义:此项指标直接关系着系统信息可用性和更新及时性,起着保证资产管理系统真实可靠运行及普及推广的决定性作用,是所有计量资产管理行为的保证和基石。3.运维巡检到位率=(运维及巡检人员实际到位次数/计划到位次数)×100%;目标值:100%;对象:地市公司、运维巡检人员;目的:监督运维巡检人员实际到位,掌握运维巡检情况;意义:此项指标的人员管控效益,保证了各项运维及巡检工作如实开展,保障了各项运维及巡检制度落实到位,充分体现了“三集五大”的精髓,达到真正的扁平化管理。
结语
关键词:可视化方法;移动通讯;工程项目;现场管理;运用
1 前言
伴随国家对通信行业的调整,加上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各通信企业为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纷纷采取提高措施。移动公司不断完善自身的体系,加强公司通讯技术,提高对通讯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以达到抢占市场先机,满足顾客对通讯的需求的目的,此外,还对公司的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是公司获取经济效益的保障,更是公司顺应社会发展在行业中立足的主要条件。而可视化方法在移动通讯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的运用不仅是其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更是提升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水平的支撑。本文将对移动通讯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2 移动通讯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现状
要提高移动通讯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第一步是要了解通讯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针对于其特点的现场管理现状。其主要特点表现为:设备供应商与运营商之间的多方合作关系,由于供应商之间竞争激烈,而运营商为保证网络运作稳定,一般会与两三家供应商进行合作,并且力求达成长期合作的关系。其次,工程涉及面广,主设备项目目标高,投入资金数目庞大。每一期项目的举行,不仅需要多家供应商内部进行协调工作,也涉及了客户各业务工作的进行,比如客户业务中的传输专业、空调专业、电源专业等。最后,通讯工程项目还具有风险大的特点。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各商家为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取更大利于,不断更新技术,提出新版本,致使信号不稳定,一些推广了的功能无法运用等。另一方面,一旦网络在某一时期由于天气或地域状况等原因造成不稳定或瘫痪,则会使得大量使用客户进行投诉,甚至会选择其它通信公司,这对公司都是极其大的损失。
3 可视化方法在移动通讯工程项目的运用
3.1 在项目系统中的运用
移动通讯工程项目的系统设计将可视化作为现场管理的宗旨,可见可视化方法在移动项目现场管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移动项目系统中可视化方法应用主要表现以下几点:第一,项目系统要体现实用性,设计系统主要给客户提供通讯服务,所以要以客户核心,系统设计要简单实用、界面简洁以及人性化,以方便客户使用。第二,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设计项目系统要综合考虑整个项目工程现场实施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以确保整个工程项目顺利完整的进行,特别对于重要数据的保存,更是要做到万无一失保持其完整性。第三,项目系统的安全是各通信企业关注的重要工作之一,主要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这对于系统技术有着一定的考验,在系统运行中出现数据丢失、异常以及病毒侵入,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坚固性都是极大的挑战。第四,项目系统还应具有通用性,不仅能够实现现场管理,同时,应该也适用于其它同类型的项目管理。第五,通讯作为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产物,其系统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改进,对先进技术要进行学习,以满足客户对客户先进技术的需求,达到对项目现场进行更好的管理的目标。第六,项目系统中所运用的技术,包括软件开发程序、数据的信息技术等,都应顺时展趋势,还应具有可变通、可进行拓展等特点。最后,系统设计还应具有经济性的特点。设计项目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使设计成本、维护成本降到最低,还要实现公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2 在系统功能中的运用
首先,可视化在移动通讯工程项目现场中的功能是种类繁多的,这也体现在其系统设计过程中。数据子系统在移动项目现场管理可视化中主要构成为数据管理模块以及编辑模块两部分。其中,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查询和分类,而编辑模块主要是实现数据图形和影像。另一方面,移动通讯项目现场管理还分有质量管理模块,而质量模块又细分为质量控制子模块、材料控制子模块、人员控制子模块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子模块。其中,材料控制子模块,主要操作对象是现场管理中的成品和半成品,对其进行抽样检查以及跟踪管理。其次,移动通讯项目管理中还包含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和进度管理子系统,其中进度管理子系统有进一步分为重点工作子模块、速度计划子模块、实际进度子模块。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主要对参加项目现场活动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勤,而进度管理子系统就是记录项目现场各项活动开展的信息、项目完成的时间以及工作中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移动通讯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模块是企业重视的主要管理工作之一,安全管理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记录子模块以及安全制度子模块在系统功能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安全记录的主要工作是实现项目现场的日常管理和四项权利,使现场活动能有序、顺利的进行。而安全制度只要是为项目现场管理提供安全保障,对活动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活动所涉及的法制事项给予有效的合法保护,这对于整个现场活动来说是最基本的安全保障以及活动开展的基础。最后,GIS子系统主要由图形浏览模块、双向查询模块和图形编辑模块组成。双向查询主要是对现场项目信息进行查询以及查询三维平面图。而图形浏览模块作为GIS子系统中的主要模块,不仅能把项目现场的进度和动态通过图形展示出来,还能将现场活动的场地划分通过平面图、散点图、直方图表现出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视化方法在移动通讯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的运用细致而复杂,移动通信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就必须注重可视化方法的运用。在了解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项目现场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项目管理中系统和系统功能的划分也需理解、掌握,才能对项目现场管理进一步提高,最终实现提高移动通信的行业竞争力,以及保持移动通信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ling) 4D可视化施工模拟 项目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1 绪论
基于BIM的可视化项目管理是一项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现代管理技术与管理手段,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视频技术、管理软件等现代技术的集成。
BIM,英文全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建模), 是一个综合工程项目全部参与方所设计和运用的建筑信息来指导决策工程活动的过程。具体来说,BIM是在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通过管理与共享可视化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各工程活动参与方之间协同合作的操作模式。2002年,BIM最早作为一个工程建设行业的专业术语被提出。十余年来,BIM技术不断发展更新,并受到全世界建筑行业广泛的关注和认同。将BIM技术应用到施工现场可视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就是通过安装在施工现场的摄像机进行视频采集,通过无线视频传输到现场办公室,并通过视频编码器进行数字化,再通过网络传送到监管中心,并由视频管理系统集中管理[1]。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CIFE(Center for Integrated Facility Engineering)提出了4D理论,在建筑施工领域4D模型技术的应用,是指以建筑物的BIM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工程的进展形象地展现出来,形成建造过程的动态模拟。4D技术不仅应用于建筑施工进度的三维可视化和动态管理,而且还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建立了4D现场管理系统,对施工现场的场地和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和动态管理。2000年,清华大学课题组提出了一个4D施工管理模型4DSMM(4D Site Management Model), 4DSMM 将施工对象和场地3D模型与进度计划链接起来构成4D建筑施工模型,实现了施工进度和场地布置的4D动态管理。2002年,课题组提出的4D施工管理扩展模型4DSMM++,以WBS结构为核心实现了建筑施工进度、材料、机械、人力、成本和场地布置的4D动态管理以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2]。工程施工过程中,把经验储存、分类、转移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通过跟踪监控建设项目的进程并且把项目过程储存为多媒体文件作为日后其它的项目团队的参考[3]。
本论文通过研究 BIM 技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致力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中不同参与方、不同应用软件之间的信息结构化组织管理和信息交换共享,以及协助各参与方之间有效沟通,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
2 系统的总体结构
本系统是以业主为核心结合监理方和承包商而建立的关于建设项目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其总体设计目标是实现项目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网络化。采用本系统旨在使业主能够及时了解项目的整体进展状况,并能及时、准确的提供项目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完整的保存历史信息以便预测未来,为业主方提供决策的依据,并能发挥电子计算机的管理作用,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综合应用,做到页面的可视化程度高,简洁明了,使业主对工程进度、资金流向等一目了然,可及时的与施工方沟通,提高沟通效率,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由工程可视化仿真子系统、远程实时控制子系统和管理信息子系统组成。全面体现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阶段的面貌,经研究分析确定了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应用了C/S、B/S结合、网络1000Mbps、数据库优化、Web与数据库的连接、可视化、权限管理等技术。其主要由工程可视化仿真、远程实时控制和管理信息三个功能子系统构成,其功能及实现内容介绍如下:
3.1 工程可视化仿真
此模块主要实现的是BIM模型、施工过程的4D动态仿真、施工现场的三维漫游。BIM模型将整个工程设计的最终成品及其信息通过三维的表现形式,应用三维软件将其更直观的展示给大众,让我们能够在宏观上对建筑形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施工过程的4D动态仿真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将施工进行的状态用三维的实体表现加上时间参数做动态工程建设过程的展示,以便更直观、更真实的展示施工的进度与工程实体现状。施工现场的三维漫游可以说是施工现场的导游,它作为一个向导带领我们穿梭于各个楼宇之间、走进工地的各个角落让我们置身于钢筋混凝土地柱、梁所构成的空间内,使我们了解了我们将要建造或生活地空间是如何构成的。本模块的设置旨在让人们更直观的了解工程的建设情况。
3.2 远程实时控制
比尔.盖茨认为,互联网可能会变成最重要的工具。一些项目经理也有同样的看法,他们做在美国的办公室里就能保证各种不同的海外项目齐头并进。用数码相机每天拍摄两次,而且每天经互联网把照片发送出去,让整个团队了解各地项目进展情况,并对麻烦区域提供集中可视化展示。[4]
根据工程项目管理“三控两管一协调”的内涵,本系统主要设计包括:实时成本、实时进度、实时质量的控制。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对于建设方来说,是指从工程项目确定建设意向直至建成、竣工验收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所指出的总费用。因此实时成本控制模块主要实现的是,从策划阶段开始对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投资实时跟踪,提高项目投资的及时核算和控制能力。由于每一笔费用的支出都是以合同额的形式表示,故本系统以合同的执行情况来记录费用的支出,并进行及时地支付统计。实时进度控制不仅提供了项目的进度计划更是在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实际进度和形象进度,为及时了解项目进展状况和更好的调整投资计划提供保证。通过照片视频、图表等方式将施工进度可视化,直观地反映工程变化,从而帮助业主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与决策。工程施工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保证,优良的施工才能体现现代建筑的气氛和建筑设计效果,因此而设计的实时质量控制模块,通过对质量控制目标、各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实现对施工过程中的各控制点及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质量的监督、检查,使其实现预定的质量目标。
3.3 管理信息系统
本子系统根据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建立文档管理、范围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沟通管理以及收尾管理各模块。
(1)文档管理模块,旨在实现对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文挡存储、备案、检索等信息处理功能。
(2)范围管理,以确定并完成项目目标为根本目的,通过明确项目有关各方的职责界限,以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3)合同管理模块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帮助业主对工程中所产生的合同进行系统化、自动化管理。此系统能够对工程中所产生的合同的原始信息(包括评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合同价格信息)、过程信息(如:合同变更信息、补充信息、执行状态等)进行统一管理,并对合同计量、支付、计算、变更进行实时监控。
(4)采购管理模块所要实现的功能为: 及时掌握库存、招投标文件管理、 材料、设备分类成本自动归集等。
(5)安全管理系统涵盖了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工程安全监督及相关证件管理、安全目标管理与考核、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安全技术交底管理、安全检查管理、安全教育管理、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安全隐患整改与事故处理、机械设备设施验收检测管理以及安全报监管理等等,从而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
(6)环境管理其内容包括:确定环境管理的目标、环境保护规划、相关法律法规。
(7)资源管理,系统包括项目资源管理的指标、依据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的资源计划。
(8)沟通管理,针对业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沟通内容,本系统设计了包括其沟通对象及内容等的沟通管理模块。
(9)收尾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中一个规律性、阶段性、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它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的最后阶段。本系统的项目收尾管理涉及的内容包括:验收和移交、费用的决算和结算、合同终结、项目审计、文件归档、项目后评价、竣工图等。
4 系统的特点
本系统与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软件有不同的立足点和侧重点,它是综合应用BIM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数据库、虚拟现实以及计算机软件集成及网络技术、结合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需求和建筑规范,而开发设计的。其主要特点如下:
(1)4D施工管理模型的应用,实现项目的优化控制和4D可视化管理,以及各施工阶段造价、材料、时间、人力和场地布置等资源的动态调配。为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2)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体现整体工程的各有关单位的空间属性。能够及时、准确地反应工程进度,为系统的运行结果,提供了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
(3)网络化和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者之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方便,使其原本错综复杂的关系更为有序。并为此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新技术手段。
(4)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及系统管理的动态实现,实现系统的可交互性,可视化技术与动态管理的结合实现了一种强大的人机对话功能。[5]
5 结论及建议
在项目管理领域,基于BIM及互联网技术的可视化项目管理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将是一个热点。应用BIM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研究开发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可视化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将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与施工计划及建筑模型相链接,对工程的施工过程及结果进行动态模拟及碰撞检查,进而检测及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同时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应用远程监控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监控。该系统不仅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它的迅速发展必将给古老的建筑业管理带来一场革命。
通过对本系统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基于BIM及互联网技术的可视化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将为未来的项目管理建设提供快捷、便利的管理支持,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建设速度、节约建设资金、优化合同管理、减少施工索赔等起到积极作用。
(2)从系统开发理念角度看,本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中国未来的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叶少帅,周红波.施工现场可视化远程视频监控[EB/OL].
http:///members/jsxxjs/m_Blog/Detail.aspx?id=320,2007-3-20.
[2] 张建平等.建筑施工现场的4D可视化管理[J].施工技术,2006,10.
[3] Ihab Mohammad Hamdi Saad,Donn E. Hancher,Multimedia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Navigator[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