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等级划分规则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2 09:37: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等级划分规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等级划分规则

第1篇

一、主题解读

评分规则,是教师在教学前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的学习要求,由“关键指标”和“区分度”组成,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创造出符合某种特定标准的作品。以往的课堂关注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而评分规则的运用试图关注学生“学得怎样”的问题。

“一个好的评分规则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的信息;其中的指标等级划分也可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身的不足,指导学生自主学习。”[1]评分规则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评分规则得到反映和揭示,进而调整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评分规则中的“关键指标”能指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评分规则的等级划分,即“区分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并且指明他们需要做怎样的努力才能达到要求。

以前的课堂不太重视评分规则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首先,教师的教局限于预设,课堂是单行道,不越道不调头,丢失师生思维碰撞的课堂生成;学生的学亦限于接受,无创造,是“老师要我怎样”,而非“我要怎样”的学习状态。第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比较含糊,谁也不明确怎样才算是“学会了”。用评分规则组织课堂,变单向告知为双向交流,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变含糊的学为清晰的学,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课例描述

通过四年级美术《猜猜我是谁》一课三上的实践,我们探索如何用评分规则促进学生学习这个重要问题,我们从评分规则的制订、理解和运用三个方面去展开研究。

(1)制订评分规则

在四年级美术《猜猜我是谁》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课程标准、教材解读和学情分析,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能发现人物背面特征,并能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和评价”,促进与检测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评价任务“利用发现的人物背面特征进行线描写生和评价”来完成。这样的一个评价任务的实现,需要评分规则的助推,开发评分规则见表图:

这个评分规则表几经磨砺而成,评分规则由“关键指标”和“区分度”组成。通过学习目标分析确定评分规则的关键指标及其评价内容,但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做不到“服装发饰表现精细”的评价要求。仔细琢磨小学美术第二学段的课程标准,发现问题出在我主观拔高学习要求,忽略四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那这一关键指标的评价内容如何落实?一时陷入纠结。

在第一次试上中,几张学生作业带给了我启发:学生冬季服装材质多样,羽绒、毛领、围巾……各式花纹图案举不胜数,完全可作为表现素材。因为是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素材,更符合课程标准“通过观察、绘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的表现内涵。思考之下,决定将“服装发饰”的评分内容“表现精细”修改为“抓住外形、表现图案”,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向课标看齐。

评分规则制定好后,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完善。既立足学习目标,又立足学生学习能力,两条腿走路,才能带领学生迈出有效学习的坚实大步。

(2)理解评分规则

有了评分规则,学生需要理解,才能指导后期的绘画与评价活动。第一次执教结束后,教研组展开研究讨论,觉得先前的“整块区分度”不能做到关键指标的分项评价,为不完全评价。应将评分规则的“区分度”修改如下图:

我困惑无比。“分项区分”?艺术作品整体感知,更多时候只是一种感觉,太难用语言来澄清;要将评价项目逐一拆分,各分出三种表现程度,相当于9种不同的等第,这该如何用语言向学生表述清晰呢?

直到我在第二次上课之后,华师大崔教授及其团队介入课堂观察,提出“样例呈现”的方法,才让我柳暗花明:当语言无法表述清晰的时候,就让样例说话。有了样例,学生就明白了“什么是好作品”;有了样例,学生就明白了“我可以向着怎样的目标努力”;有了样例,学生也就明白了“我、我的同伴究竟画得好不好?”豁然开朗的我决定通过呈现三种不同的样例向学生解释分项区分度,直观告诉学生“这样的(1号)头部外形表现为优秀,而这样的(2号)是良好,这样(3号)为一般……”如下图:

一句“这样的”化解语言无法清晰表述的困惑,将说不清道不明的“区分度”解释得淋漓尽致。学生理解了评分规则,自然将后期的评分规则导学、导评功能发挥至极致。事实上,在我的第三次上课时,这种功能就真的发挥出来了,学生作业呈现出的水平令我兴奋。

(3)运用评分规则

①学了不用,难称“学会”。通过“样例分析”的学习活动,学生对评分规则理解透彻,紧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利用评分规则引导绘画”的学习活动。通过“评分规则于作业纸顶端呈现”和“学生作画”的教学环节,实践对评分规则的理解。“评分规则于作业纸顶端呈现”,让学生参照着画,引领学生绘画过程中的表现,还能在进程中不断给予提醒与帮助。这种绘画不是随意的,而是学生根据评分规则的自觉执行。“学生作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绘画语言阐释对评分规则的理解。这种自觉的、有明确指向的绘画,充分体现了评分规则的导学功能。

②用了不评,难称“会用”。绘画实践结束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用评分规则引导评价”的学习活动。通过“教师示范评、学生自评互评和全班展评”的教学环节,进一步理解运用评分规则。教师根据评分规则示范评价,告诉学生如何利用评分规则表展开评价,进而学生也尝试根据评分规则展开自评、互评。每个人都期待得到一个中肯的评价,这种协商式的评价,使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深化了对评分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全班展评,请学生根据评分规则“说说它成为10星作品的理由”,肯定自我,同时提出自我修改意见,促进后续学习。这种作业评价不是感性盲目的,而是在评分规则引领下的理性分享,体现评分标准的导评功能。

但在实际教学中,在我第三次比较完善的执教中,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成为专业评论员,能用评分规则指导作业评价,但评分规则指导绘画的“导学”功能没发挥好。原因是评价任务后置了。老师布置作业时说“请按照这张作业评价表的要求,写生前面同学的背面头像”,却没说“画完以后,我们要用这张评价表打星评价”的学习任务。虽然将评分规则设计于学生作业纸顶端,学生却不知道这张评分规则表的用途,整个绘画表现的过程,评分规则未起到引领的作用。课总是有遗憾。若有下一次,我定将评价任务前置,让学生清晰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催生更丰富的学习信息。

三、实践研究后的理性思考

课的结束不是课例研讨的结束。课例实践探索的过程,让我对如何运用评分规则促进学生的学习,有了这样一些体会:

(1)评分规则应合理、清晰、完整

评分规则的关键指标由学习目标而来,是知识重点,但因学习任务的情境性和开放性,很难有客观、统一的评价。为了能让学生有一个合理、公正、统一的评价,评分规则应合理、清晰、完整,使不同评价者对同一任务的评价趋于一致,解决“仁者见仁”的评价困惑。

评分规则应用学生明白的语言,明确的指向,清楚告知学生应该怎么做;评分规则应合理,尊重学生认知特点,不拔高不滞后,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要求;评分规则应完整,除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知识“点”的评价,还应有整体“面”的评价,有局部亦有整体。合理、清晰、完整的评分规则,才能促进学生实现公平、统一的评价。

(2)评分规则的制订应注重过程

评分规则的制定注重师生共同研制,而非教师单方面告知。评分规则的制定应经历“关键指标的确立——各指标区分度的解释——根据学生案例不断调整”的过程。这一制定特点决定评分规则非一成不变,而需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因此,教师不能凭一己想法武断呈现评分规则,可以带动学生共同研制:首先,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确定评分规则的关键指标,呈现方式避免直白告知,可通过“游戏发现”“教师示范”等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来;接着,通过给“样例”的方式,跟学生共同探讨各个关键指标“最好”和“最差”等级的区分度;再者,收集学生案例,师生商讨如何对评分规则进行调整和完善。评分规则的研制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师通过评分规则传达教学期望和意图,学生对照评分规则进行自我评价,知道做怎样的努力才能达到要求。

(3)确保学生理解评分规则

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学生理解评分规则,才能对后期的学习任务产生引领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评分规则,可尝试让学生参与评分规则的制定,唯有自己经历过的,才是最深刻、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再者,用“同伴样例”呈现关键指标的区分度划分,克服语言无法清晰表述评分规则的局限,为学生理解评分规则提供切实的帮助,亦为下一个学习任务产生更为丰富的信息作铺垫。

(4)科学合理的使用评分规则

“清晰的评分规则和评分指南不仅能帮助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评价的任务要求,促进学生学习的开展。”[2]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这几点:①前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能根据评分规则的关键指标有针对性地完成任务,发挥评分规则的“导学”功能。②将评分规则置于学生眼睛随时能及的地方,如置于黑板或PPT或作业纸顶端,随时发挥其引领学习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进入评分规则引领下自觉指向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Andrade,H.G.(2000),Using Rubrics to Promote Thinking and Learning,Educational Leadership,57(5),13-19

第2篇

设计者的认识误区:

考评体系的设计导向就是

只看“评分”,不看“绩效”

有这样一家公司,对员工采用了“关键任务”考评方法,在考核表中详细规定了考核项目名称、行动计划以及输出结果,还设定了工作任务的实际完成结果描述(如时间、质量等),指标的绩效得分由直接上级和间接上级评分后按照6:4的比例综合计算得出,上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评分。

乍一看,这个考核方法好像设计得很不错,然而,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例如某项关键任务,指标的满分(标准分)设定为20分,在实际考核评分的时候,领导可能会给这项任务评20分,也可能评18分,不同的领导也会有不同的评分。那么问题就来了:20分或18分,是表示这项工作完成得优秀,领导比较满意吗?17分或10分,是表示这项工作完成得一般、合格、还是良好呢?显然,从分数上,员工无法确认自己的这项工作到底完成到了什么程度,也无法获悉领导对这项工作任务的目标和期望,更无法知道领导对这项工作的完成结果是否满意。最后,员工只能通过领导的评分猜测领导的满意度,这样一来,就会在无形中将员工的注意力转移到绩效的评分或者说是领导评分高低的偏好上,失去了对任务本身过程、结果及改进的关注。以至于有些员工在面对18分而不是19分的评分时,琢磨着:这一分的差异是不是代表我这项工作完成得还不够好?久而久之,员工自然就会认为绩效考核就是考核自己与领导的关系――与领导关系好考核分数自然就高,关系不好分数自然就低。因此,出现“绩效考核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和“绩效考核就是上级用来扣罚员工工资的工具”等误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其实就是很多公司的绩效考评体系设计者一直以来都没有意识到的一大误区――绩效考评体系设计者所设计的考评体系的导向是考核“评分”,而不是为了提升“绩效”,即忽视了绩效评分规划和绩效评价等级的设计,从而给管理者/考评者传递了一种错误的考评导向。

考评者的认识误区:

考核评分就是管理员工的“指挥棒”

某公司对员工采用了“行为态度”考评方法,设定了详细的行为态度考核指标,明确了每项指标的定义和评分标准,并在考评时结合员工的日常关键事件/行为记录材料进行评分。然而,在实际的考评工作中,领导往往以自己的主观印象或者综合比较部门所有人员的表现后,再将某一个人的所有指标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评分,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行为态度指标逐一考评,从而导致“员工自认为表现好的行为指标而领导评分却很低,员工自认为表现不好的行为指标而领导的评分却还不错”等情况出现。结果,员工对这种考评方法和领导的主观评价结果非常不满意,同

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

这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为绩效管理的考评者缺乏“公平、公正、客观”的绩效意识和考评态度,认为绩效考评就是管理员工的“指挥棒”,怎么给下属员工评分由自己说了算,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违反了绩效管理的原则和制度规定。

问题解决之道:体系需要

科学的设计,考评需要正确的态度

按照指标的性质来分,绩效指标可以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一般来说,定量指标的绩效得分,可以通过采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统计核算出指标的实际值,然后对照目标值和指标得分的计分规则综合计算得出。只要绩效指标的目标值和计分规则设定合理,绩效数据真实有效,那么通过计分规则计算出来的绩效得分就可以合理地确定该指标的绩效结果/等级。所以定量指标的考评结果比较客观。

定性指标的考核评价是由领导个人进行主观评价,而不同的领导各有各的评价标准和喜好,所以往往带着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对于定性指标的考评方式,不仅要科学地设计出“以绩效而非分数为导向”的考评方法,还需要考评者具备正确的绩效意识和考评态度。

一方面,在设计定性指标的考评方法时,首先要对考评指标进行界定和描述,明确定义绩效指标的具体内容。其次,界定绩效指标的目标结果以及绩效评分的标准和规则,如采用“等级描述法”对每个定性指标的工作标准分别进行分级描述,并确定各等级的绩效标准和评分规则,此方法要求事先对每一个定性指标的目标结果和评价标准进行详细描述,操作过程比较繁琐。还有一种“标准等级择一法”操作比较简单,即对定性指标的绩效结果划分统一的绩效评价等级,并详细定义每一个绩效评价等级标准,然后将其对应一个相应的绩效分数或分数区间。这样做的好处是,员工可以通过领导评出的指标评价等级或者评分所对应的指标评价等级,获悉该项指标的目标完成程度以及上级领导对该项指标绩效的满意程度,从而促使员工个人精力和注意力专注于工作绩效本身的改进和提升上。

需要注意的是,指标绩效评价等级的数量和分数标准,应当与员工最终绩效等级的数量和分数标准保持一致,否则可能会导致考评出来的绩效结果与员工的实际绩效出现偏差。最后,对所有管理者/考评者制定统一的考评管理规定,要求管理者/考评者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记录和采集员工的日常行为表现和关键事件,考评时必须以这些材料为评分依据,并严格对照指标的定义和评价标准进行考核评分,同时对不按规定考评的管理者/考评者采取相应的监察和处罚措施。

第3篇

摘 要 为了促进体育舞蹈竞赛评价体系更加合理化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总结法等,对体育舞蹈的竞赛评价体系问题做了深入分析与对策探讨,认为体育舞蹈竞赛评价体系当前问题存在于:评分规则的不合理性;裁判员主观因素的影响;监督机制的不完善。相应的对策为:量化评分标准,执裁专业化;缩小裁判员主观因素的影响;成立专门小组,监督裁判员分数生成。

关键词 体育舞蹈 竞赛 规则

一、前言

体育舞蹈是一项有着高度艺术性与技巧性的表演和比赛项目,自1986年正式引入我国后,经过20年的推广和发展,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竞赛模式[1],体育舞蹈事业可谓蓬勃发展。因此,相应的竞赛规则的合理化发展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2013年颁布的体育舞蹈竞赛最新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搜集了体育舞蹈赛事以及评分标准的相关期刊、论文和书籍,对体育舞蹈的评价体系有了综合的了解和掌握。

2.访谈法

对在体育舞蹈界从业多年的老师进行了访问,对他们的意见以及相关方面的见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3.归纳总结法

对体育舞蹈的竞赛评价体系及相关内容的资料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三、分析与讨论

(一)评分规则

体育舞蹈中的技术技巧品质,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双人配合的技术,舞步编排和现场表现这四项评分标准外延极宽[2]。且体育舞蹈比赛都是采用淘汰和顺位相结合的评分方法,要求每场7-11名裁判,在1分30秒到2分30秒的时间里对6-20对选手做出评判,每项1-10分,可见评分不够细化。

(二)裁判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不同裁判针对同一选手的同一评价标准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很容易掺杂个人的主观因素;其次,个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也是降低评分客观性的因素;此外,短时间内对多名选手做出准确评判这一要求也影响了裁判员的客观性。

(三)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影响

因为赛前参赛人员和执裁人员的名单都不具有绝对的隐蔽性,对裁判员的监督也没有确切的要求,这就导致了裁判员在一定的职业素养外很可能会对自己喜欢或者熟知的选手打出较主观的分数,这一点不利于促进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所以裁判员的分数生成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体育舞蹈竞赛规则的问题出现在方方面面,评价体系问题、裁判主观因素问题以及监督机制问题实际上是环环相扣的,评价标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裁判员的客观性,裁判员的主观性又加大了监督机制构成的必要性,因此,在这几个问题当中,评价体系问题是基础问题,属于重中之重。

(二)对策探讨

1.量化评分标准,执裁专业化

将四项评分标准给予明确的分值,将各标准下的等级划分为优、良、一般、差四等,优为该项分数的90%以上,良为80%-90%,一般为70%-80%,差为60%-70%,即在该项的分值百分比的基础上按照等级划分的固定的比例算分,此外,每个失误扣总分的3%-5%的分,最后每对选手的得分为减去扣分后的四项总分相加。

2.缩小裁判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量化了评分标准之后,在赛前,赛事组织机构还集裁判对其进行统一的培训,力求观点和标准的统一性,其次,控制裁判员执裁时间,以免出现疲劳现象导致不客观问题的出现。

3.成立专门小组,监督裁判员分数生成

在现在的体育舞蹈赛场上,多为裁判员打完分之后直接交到计分组通过淘汰法或者顺位法算出成绩,再进行分数统计,这一点使裁判员的打分具有很强的决断性,所以应该成立专门小组,对裁判员的分数先进行检查,若几个裁判对同一对选手打的的分数有很大出入,则要先去调查,排除裁判员主观问题的可能性;此外,对裁判打分进行公示,进行民主监督,这都会大大促进裁判员打分的客观性和比赛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赵倩.肖兆龙.体育舞蹈竞赛裁判员评判的客观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7.28(1):47-50.

[2] 李小龙,张景朕.浅析拉丁舞比赛的评分标准――以2014年WDSF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武汉站比赛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2):17-20.

[3] 夏尚群.影响体育舞蹈裁判员执裁能力因素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11(2):112-114.

[4] 焦喜便.刍议体育舞蹈竞赛规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12(4):111-113.

第4篇

 【导语】

按照此次公布的2019年我市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日程安排表,中考报名安排在3月11日~20日;5月25日前编排考点、准考证号;6月10日~12日考生填报中考志愿;6月18日前,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准考证并进行诚信教育;6月21日~23日,全市初三毕业升学考试、初二学业考试,而去年考试时间为6月22日~24日。

  7月11日将公布中考成绩;7月16日切普高录取最低控制线并公布,以及提前批录取(师范类五年高职)并公布结果;7月17日~25日普通高中招生录取;7月25日公布普高招生结果;8月1日~6日五年制高职院校录取;8月13日~14日中职学校录取。

  全市原则上按各县(市、区)普高招生计划数的1∶1.05比例,划定各县(市、区)普高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各普通高中不得招收普高最低控制线下的学生(除少数体艺学科自主招生外)。普高最低控制线下的学生信息,直接转入职业院校录取。

  此外,2018年我市中考化学科目考试时间为45分钟,卷面分值为75分,按卷面原始分的80%记入总分,满分为60分。今年化学学科作了相应调整,考试时长为60分钟,卷面分值为100分,换算分为卷面原始分的60%,满分60分;等级划分按照其他卷面分为100分的学科划分规则进行。

第5篇

关键词 复杂性;学业评价;CAS学业评价;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19-04

An Evaluation of Design and Practice based on CAS Theory//Ouyang Ming, Zhao Tingting, Bai Xiaohui

Abstract For a complex academic evaluation, only to use the traditional standardized test is not enough. The problem of complexity with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omplexity science to solve more suitable. The author attempts from the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CAS) theory explore design an evaluation, and try to have them used in the practice of academic assessment.

Key words complexity; Academic evaluation; CAS academic evaluation;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Author’s addres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China 650091

1 学业评价的发展现状

学业成就评价从20世纪初的教育测量运动开始到现在近百年里基本经历了较为清晰的4个阶段,即:教育测量、以目标为本的教育评价阶段、目标参照的教育评价阶段和人本化的教育评价阶段。从整体上看,学业成就评价的发展从一个简单的数量化测验开始,经过教学目标为中心的阶段,从单一数量化测量的漩涡中走出来并逐渐转向较为全面意义上的评价。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学业评价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总的来说,其指导思想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评价方式仍然以传统的学业评价为主,以考试成绩代表学业成就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存在“评价内容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追求合作而忽视竞争”等弊端。因此,重新寻求一种注重学生学业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评价机制迫在眉睫。

2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为学业评价提供一种 新的视角

传统学业评价具有标准化程序,为了便于预测和控制。传统学业评价利用大样本寻求统计的通则,排除个别的教学状况和现象。然而学生所具有的活性、主动性以及评价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对其评价的过程是充满灵动和不确定性的过程,整个评价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和控制的。由此可见,以简单、线性思维来审视学业评价问题的传统学业评价,面对复杂的教育评价问题是无能为力的。因此,需要找到另外一种新的思维方法来重新审视学业评价问题,以便更好地实现学业评价的功能――这就是复杂性思维方式。

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逐渐在自然科学领域认识到简单思维的局限性,于是复杂性思维开始兴起。其中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是复杂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领人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复杂问题,为学业评价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1-3]。本文在CAS理论视野下从学业评价自身的复杂性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现状,认识人及整个评价系统的复杂性,设计学生学业评价。

3 CAS视角下的学业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3.1 CAS学业评价简介[4-6]

从CAS理论的视角来看,学业评价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它具有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主体的适应性、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系统微观与宏观的结合、注重竞争机制。具体来说,CAS学业评价系统具有3个方面的复杂适应性特性:1)学业评价系统中的教师和学生是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智能主体;2)考察学业评价系统时需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3)学业评价系统注重合作与竞争机制。

3.2 CAS学业评价的设计

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基于CAS理论的学业评价涉及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任务的设计、评分规则的构建、评价活动的开展、评价结果的达成和反思等问题。其基本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1)制定评价标准。CAS学业评价是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具体表现的评价,所以,首先涉及的必然是评价的内容,诸如教学或学习目标。只有确定了评价内容,评价才可以顺利进行。其次是评价标准,明确而清楚地界定学生行为的评价标准对于CAS理论的学业评价的设计至关重要。这两方面中评价内容通过讨论比较容易实现,而评价标准涉及多方面因素。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注意4个方面:①评价标准应该是简练、明确、向学生公开并适于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②评价标准应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提出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尽量防止出现重知识、轻能力,忽视道德培养的现象;③制定的评价标准应该符合客观灵活的特性;④评价标准的数量不宜过多,一般10项以内为宜。

根据CAS理论的认识论特点,知识是客观的,同时也是生成的、涌现的,而不是静止的、离散的。所以,CAS学业评价制定的应该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可以在评价的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参照。

2)设计评价任务。CAS学业评价其实就是对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周围环境的适应度。所以评价任务的设计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体现学业评价系统的开放性。另外,在CAS学业评价中比较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竞争协作能力。因此,设计评价任务要注意:①选择合适的任务形式,通常可以用项目调查、模拟表演、科学实验、作品创作等;②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出既有意义又能联系教学目标和接近现实生活的任务;③教师要用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达评价任务,向学生介绍要完成的任务、任务要达到的目标、任务完成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最后教师将任务评价标准告诉学生,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3)建构评分规则。评分规则是在对学生的行为或表现进行评价时,制定的用以凭借的有等级差异或带有权值的标准和说明。通过评分规则得到的分数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及其他学生的情况,进而更客观地自评或他评,以便及时调整自己,更好地适应任务和周围环境。评分规则有整体评分规则和分项评分规则,这两种评分规则各有其优缺点和它们适用的范围。对于某一任务而言,两者可以同时使用以增强评价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使用者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和使用。一般来说,制定评分规则应遵循5点准则:①根据评价标准制定出评价要素,并对其进行客观的描述;②根据所选的评价标准确定各要素的等级,一般来说,3~6个水平层次的划分比较易于操作;③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等级水平,并赋予每个水平以一定的分值,并将分值与相应的等级水平对应起来;④向学生展示有代表性的样例作品,让学生根据评价规则对提供的样例进行评价;⑤根据学生和教师讨论的结果,不断改进评价规则。

4)组织评价活动。CAS理论认为,系统成员被看做具有目的性与主动性的“活的”主体,这种主体间、主体与环境间进行的反复相互作用是系统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动因。因此,在学业评价系统中,学生组织过程要依照CAS理论中主体之间合作和竞争两种联系机制,让学生、小组之间在既合作又竞争的情景下完成评价任务,使得学生在自身能力、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其所在团队系统也得到进化。由此说,评价活动的组织过程体现了CAS理论“适应性造就复杂性”的核心思想。

5)达成评价结果。在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将获得的评价信息告知学生,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达成评价结果。在讨论评价结果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视角、多维度地进行评价,要支持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6)反思评价结果。学业评价系统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其本身的优化是一个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所以,得出评价结果并不代表评价活动的终结,而是要不断循环,不断完善。教师要能够根据评价结果,指出学生已取得的成绩和有待努力的方向,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得失,明确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确立以后发展的方向,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实现评价促进发展的目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应当从评价结果中认识到教学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在反思评价结果的同时,师生可以根据学生在完成此项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对评分标准和评分规则进行修改,不断完善,以便下一次评价活动更有效地进行。只有评价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才能越来越适应促进学生发展的需求。

3.3 CAS学业评价的适用范畴

与任何评价方式一样,基于CAS的学业评价也不是万能的,有一定的适用范畴,它解决不了学业评价中的所有问题,如同学业评价解决不了所有的课程与教学问题一样。笔者认为,基于CAS的学业评价主要适用于形成性评价方面,旨在加深认识,从而改进工作和学习;如果将其用在判定学生等级、升学考试等方面,CAS理论的学业评价的优势可能就会变成弱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力图扬长避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限制条件选取适合的评价方式。

3.4 CAS学业评价的实践探索

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基于CAS理论的学业评价不应是一种纯粹理论上的建构,而应是实际的、具体的评价的应用。因此,本文选取云南大学07级A班的公共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以期通过观察与评析评价过程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1)实践背景。A班是一个由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市场营销教育专业组成的专业综合班,共有129名学生,男女生人数比例均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较好,每节课到课率保持在80%以上,学习气氛较浓厚。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师范类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旨在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今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的专业能力,而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其实质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于问题求解中寻求方案和决策过程。它不是发现客观存在的、还不为人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要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所以要让学生掌握教学设计技能,不仅要知晓相关的教学原理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运用相关的教学规律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水平,必须要对症下药,了解学生教学设计水平现状。而传统、静态的考试无法实事求是地考查学生教学设计的水平。根据教学设计根植于实践的特性,以及在学业评价系统中主体之间存在的两种相互关系――合作和竞争,在现代教育技术课上尝试CAS理论的学业评价,想通过关注学生完成评价任务的实践过程,发现学生教学设计和其他能力方面的不足,并以此来促进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和提高相关素质。

2)实践过程。

①CAS学业评价的导入。首先,在正式实施CAS学业评价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教学设计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走出以往传统学业评价的应试阴影,改变学生的学习目的,使其了解学习教学设计不仅需要知道相关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利用相关理论进行具体教学设计的技能,掌握教学设计技能是提高以后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其次,让学生了解CAS学业评价的目的:用相对客观公正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教学设计技能水平;及时反映教学设计学习和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学生教学设计能力提供确实的依据,同时为学生发展提供方向性和具体性指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并且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力。

②CAS学业评价过程的规划:精心编写CAS理论的学业评价实施活动表,将实施评价的具体安排和师生活动及相关说明罗列出来,打印后发给学生,让他们明确自己在评价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

③实施CAS学业评价的步骤。

a.告知评价标准。Grant Wiggins曾说过: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让人们在重要的任务上表现得很好的话,那么一个你既不知道任务也不知道判断标准的评价不仅是不公平的,而且是非常愚蠢的[7]。因此,在实际开始进行评价活动时,必须先对评价活动进行解释,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评价的要求。评价标准:了解教学设计的一般操作模式和方法;能运用合适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绩效,具有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

b.告知学生评价任务。首先,选择“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计算机的教育应用”一章做教学设计方案,设计内容包括计算机的教育应用概述、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其次,根据以上设计,制作完成一个与之配套的多媒体课件(PPT)。再次,作品提交要求:教学案例设计要符合教学设计的一般理论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求满足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经济性;说明素材来源;考试作品提交的形式包括文字(电子版)教学设计方案、PPT课件。

c.告知评分规则。根据作品的形式和评价过程所涉及的内容设计3个方面的评分规则:教学设计案例评分规则;多媒体课件评分规则;演讲评分规则。

d.开展评价活动。按照实施计划开展CAS理论的学业评价,但并不是严格遵守计划,可根据评价过程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实施步骤。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表现,及时搜集相关评价信息并做记录,根据评价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e.达成评价结果。教师搜集评价过程所涉及的所有评价信息,将其整合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包括各小组的分数和各小组成员的分数),并将评价结果告知全班学生。

f.指导学生反思评价结果。将每个学生的评价信息(自评、互评、教师的评价)汇总,指导学生在自己的评价信息中反思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整理评价信息,作为完善下次评价的借鉴。

3)实践结论。通过对实践过程的反思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出CAS理论的学业评价在实施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①CAS学业评价占用了比较大量的时间,使学生难以兼顾各个学科的考试和复习,而由于教学时间较紧,会导致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计划;②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所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不够充分;③由于学生平时缺少相关的评价经验,还没有从心理上摆脱传统考试方式,使得他们对新的考试方式一时难以适应,一般不能在第一次评级活动中有很好的表现;④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力有待提高,否则会造成比较严重的评价结果不公平现象;⑤在实施CAS学业评价以前教师要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上加大力度;⑥由于评价过程设计与实施比较繁琐,所以对教师的评价技能与组织能力都要求较高。

4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从CAS学业评价出发,设计基于CAS理论的学生学业评价并将其付诸实践,探索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界定该评价的适用范畴。鉴于笔者时间和精力有限,本实验研究只是对大学三年级现代教育技术学科CAS评价的一次尝试,其所作的结论效度只局限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对于是否可以推断CAS评价在其他年级以及其他学科的应用情况,还有待验证,本研究只提供参考。为了提高CAS评价的说服力和实用性,还需结合更多的实际操作。

参考文献

[1]吴兰平.教育系统及教育评价的复杂性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

[2]吴兰平,靳云全.复杂科学原理与教育评价[J].交通高教研究,2003(3):11-12.

[3]朱建业,史敦杰,王丽娜.复杂科学视野中的军校教育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3):66-68.

[4]欧阳明,白晓晖,高山,等.CAS理论在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S1):148-151.

[5]陈禹.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及其应用:由来、内容与启示[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9(4):35-39.

第6篇

关键词:武术套路:多媒体;规则;裁判;学习;训练;考试

中图分类号:G85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1-0119-03

我国新推出的《2004武术竞赛规则》。面临两个难题:1)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培训来自全国的大批武术套路裁判员,按照以往的方法,来组织裁判员集中学习和考试,执行起来难度大;2)在今后的大型武术比赛中一般都会使用电子评分系统,对裁判员熟练掌握电子评分设备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帮助裁判员准确快速的掌握武术新规则,提高武术套路裁判员现场实际评判能力。同时还要针对新规则的内容建立新的考核评测制度,对裁判员评判能力的考核评测,用新的标准来检验裁判员是否合格。为此,我们开发出TJSS武术套路新规则裁判多媒体学习训练系统,以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

1、TJSS武术套路新规则裁判多媒体学习训练系统的设计原则

1.1 全面性 软件系统是根据现时最新的武术评分规则,根据不同比赛项目、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不同等级、用户的实际情况把原始信息分别加工成教材。培训、测试、考试的光盘资料.每一种加工材料都是一个完整体系,它分不同层次,每一个层次又有相应的学习内容、培训内容等。不同级别的教练员和裁判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及测试的内容。

1.2 准确性 系统内所有的学习、培训、测验、考试的资料都是经有关专家评定,并提供标准答案,用户的测试结果与标准答案进行一系列的比较分析,并做出系统评估,让用户可以准确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

1.3 真实性 系统配套使用的输入设备与比赛现场所使用的是完全一样,裁判员在培训过程中就能熟悉现场评分的实际情况,从而减少在担任裁判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1.4 灵活性 每个教练员和裁判员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自主选择学习或培训的内容,实时参加不同组别的裁判评分,从而促进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全方位素质的提高。

1.5 易用性 系统的使用对象是裁判员、教练员、武术专业教育工作者等,因此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操作简便、界面风格统一、简洁,美观。选择统一、美观、易操作的人机用户界面,可以使非计算机专业的使用者不经过或只经过很短时间的学习,便可掌握系统的操作方法,便于系统的推广和普及。

1.6 规范性 系统开发的规范性及合理的分工协作也是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来进行,经历了总体规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及测试、试运行和这些阶段。规范性的开发流程对于系统开发的技术管理以及将来的系统升级开发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另外,合理的分工协作,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系统的开发周期,有效地降低开发成本。

2、TJSS系统的架构

TJSS武术套路规则裁判多媒体学习训练系统由硬件设备、TJ5s系统软件和教材资料光盘组成。硬件系统主要是评分输入仿真器,其与电脑直接相连,作为系统使用者的操作设备:系统软件是指TJSS武术套路规则裁判多媒体学习训练系统软件,包括教材制作系统软件、学习系统软件、考试系统软件。教材资料光盘是指官方发行的,利用教材制作系统生成的学习和训练用的资料光盘,教材资料光盘不能单独运行,需要依靠学习系统软件或者考试系统软件才能运行。

整个TJSS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功能上划分成三大部分,其中包括武术套路规则裁判教材制作系统、武术套路规则裁判学习系统以及武术套路规则裁判考试系统。它们在功能上各自独立,彼此间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全面的、面向用户的多媒体教学培训模式(图1)。

2.1 教材制作系统 教材制作系统是把视频文件与数据文件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有积累的音、视像资料得以有效利用,并为学习及考试系统提供教材数据文件。基于教材信息的需求,我们将计算机作为现代教育媒体优化整合的关键,根据多媒体教学资料制作的流程,即教材数据采集、有机合成和存储利用构建了教材制作系统。

教材制作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教材数据采集功能。教材数据采集作为影像、图文、声音的获取途径,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材采集主要把指定格式的视频文件和专家数据.渎人系统,2)有机合成。教材制作系统的核心体现在有机合成制作平台.信息的加工处理,教学系统、考试系统的应用都在基于PC机的合成平台上完成,用户可以对指定视频文件进行加载数据信息等编辑处理,从而实现制作不同类型教材(学习、培训、测试、考试)的需求。3)存储利用的整合。存储后的数据文件可以读入到学习及考试系统中,为整个多媒体教学系统不断加入新的内容。

教材制作系统具有较强的应用扩展性和通用性、系统可以制作出来用于评分类体育项目和对抗类体育项目规则学习的原始教材,这些原始教材数据,配合对应的体育项目的学习系统、训练和考试系统软件,可以应用到不同的体育项目的规则学习中。另外,教材制作系统通过索引和分类检索生成的功能,能够集合相同特性的分类教材,如:平衡类动作规格教材集合、跳跃类难度动作教材集合、动动连接类教材集合等等,这种不同分类的教材集合,能够有针对性地应用在裁判员教学和裁判员训练之中。

2.2 学习系统 学习系统是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视频、文字、声音等多媒体手段,根据体育竞赛项目评分规则的学习内容为教学大纲,针对每一个评分点编制成特定的学习视频图像,配以语音讲解,是集学习、培训、测验,评估一体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由规则学习模块、模拟培训模块、模拟测试模块三大功能模块组成;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2)。

2.2.1 规则学习模块 规则学习主要用于裁判员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不同项目、不同动作中的评判学习,包括:动作规格错误、演练水平标准,难度动作等级的评判学习:整个学习以新规则中有关规定为教学大纲,视频声像并茂,从而提高裁判员对学习知识点的理解。规则学习模块应用模式结构为:开始――选择学习项目(刀术、长拳等)――选择学习类别(动作、演练、难度)――选择学习点(平衡、步型等)――视频播放――结束。而且还可以在视频播放中选择对不同学习点的培训。

2.2.2 模拟训练模块 模拟训练是利用丰富的、有价值的资料,采用教学互动的方式,配合硬件评分设备使用,模拟现场练习,让用户溶入角色。训练内容不受起点限制,让用户能合

理选择学习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模块还为用户提供学习点返回通道,让用户在训练中遇到问题时可返回对应的学习点继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模拟训练应用模式结构(图3)。

2.2.3 模拟测验模块 测验模块与训练模块功能及操作上相类似,不同的是测验的视频图像是模拟比赛实况的综合性套路(或某比赛的实况录像),使用者在片段演播过程中实时打点,待片段演播完成后输入评分编码。系统把使用者所输入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相比较,统计出测验结果,包括使用者的命中率、自身命中率、平均反应时间等统计数据,让用户了解自己对学习点的掌握情况。模拟测验模块应用模式结构为:开始――选择项目(刀术、长拳等)――选择评分类别(动作、难度等)――硬件评分设备提示评分开始――视频演播用户评分――统计评估――结束。

2.3 考试系统 考试系统基于先进的多媒体及网络编程技术,集联机考试,实时评判,考试成绩分析评估、考试情况回放于一体的考试管理系统、系统适用于武术类的各个等级,段位的个人或集体联机考试,除本身所带的试题外,还可通过读人指定格式的考试资料不断地扩充和增加试题。(图4)。

等级考试模块主要应用于评分操作类的考核。裁判员根据考题中提供的资料片段,利用评分输入设备进行模拟现场评分。裁判员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等级考试中每个考核内容后,系统根据标准答案输出统计评估数据及考生的考试成绩;有关管理人员或监考人员可以通过裁判员考试情况回放功能翻查考生的考试情况。模块的应用结构为:开始――考生输入姓名及准考证号码考试类别――(动作、演练、难度)提示――硬件评分设备提示评分开始――视频演播裁判员评分――类别考试结果统计评估――是否完成所有类别的考试。如果选择是,这一过程就结束了。选择否就可以退回到(动作、演练、难度)提示,重新开始这一过程、以上考核顺序可在系统中设定。

裁判员考试情况回放:系统把考生在该类别的考试中输入的数据(打点数据及评分编码)结合考试的视频片段进行实时结合,提供一个回放演播的功能;管理人员可使用回放功能对指定考生的类别考试情况进行翻查。其应用结构为:裁判员考试情况回放――输入查询考生的准考证号――选择查询的考试类别(动作、难度)――考试视频片段及考生的打点信息――考生输入的评分编码信息――考生考试成绩及统计数据――是否继续查询本考生其它类别的考试,选择是就返回到选择查询的考试类别(动作,难度)重新开始,选择否就结束这一过程。

3、TJSS系统的开发平台和工具

TJSS系统设计运行于Microsoft Windows 2000/XP/2003的操作系统,其软件开发工具选用了Borland公司的C++Builder6,而音视频数据的编辑则采用了Ulead公司的会声会影V8软件。

Borland公司的C++Builder自以来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专业软件程序员开发Win-dows桌面应用软件的首选工具。C++Builder具有丰富而专业的各类控件,无论是系统底层应用还是高级上层应用的开发,都能够轻松胜任。c++Builder支持多种高级技术,如CORBA编程技术、Internet服务器应用程序的特性,以及WebBroker和Web Snap架构的服务器应用程序开发技术、XML文档的操作、Web Service和Socket编程技术。

会声会影V8是Ulead公司出品的一套易用性非常强的影片剪辑软件。其采用双模式操作界面,让用户可轻松实现快速操作、专业剪辑、完美输出的影片剪辑功能、影片制作的向导模式,只要三个步骤就可快速作出DV影片;同时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会声会影编辑模式,让用户轻松实现捕获、剪接、转场、特效、覆叠、字幕,配乐到刻录的功能,制作出高质量的音视频文件。

4、小 结

TJSS系统在设计上遵循了全面性、真实性、灵活性、易用性和规范性原则,体现在该系统各方面上:界面美观、简洁、统一,操作方法简单、容易掌握:采用了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顺序的和任意跳跃的浏览;提供了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版本,面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使用者,有利于武术套路新规则在全世界范围的推广和普及。另外,系统还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技术和工程化的开发管理,以方便对系统的开发维护和后续扩充开发。

第7篇

体操规则是体操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从1949年世界上第一部体操竞赛评分规则诞生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现实的需要,国际体操规则就一直处于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之中。新的规则一经确定,对体操的训练和比赛立即起了一种制约和推动相结合的促进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去讨论研究规则的变革与体操运动技术发展创新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况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逻辑推理法。

(二)新规则确定新方向

从1997年开始国际体操联合会对体操竞赛规则进行了较大修改,首先是在世界体操锦标和奥运会上不再进行规定动作比赛,只进行自选动作比赛。其次是对团体赛上场和记分的人数作了调整,团体决赛记分办法由6-6-5制改为6-5-4制,即每队可报6人,但每个单项只能派5人上场,记各项成绩较优的前4名作为团体成绩。在2001-2008年新的规则中又把团体决赛记分办法调整为6-3-3制,即每队报名6人,每个单项只能派3人上场,这3人的总分就是全队在该项目中的得分。新的竞赛规程从表面上看,参赛的人数减少了,似乎是“降低了团体赛的难度”,然而如果参赛队某一个人在某一个项目上出现失误,将严重影响团体成绩,往往是无法弥补的。2001年世界体操锦标赛韩国队一名队员在比赛中受伤,导致团体名次急速下滑就是一例,因此新的竞赛规程使竞赛变得更为残酷。

(三)开拓创新是体操运动发展的永恒主题

1.在技术训练规则竞赛的发展中,总是不断地积累知识,改进方法,当知识积累到原有的理论解释不清时,就要以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旧东西进行突破。这种量的积累与质的突破是一种辩证关系,认识、研究,遵循这个辩证关系乃是创新思想的重要前提。纵观近年来的国际体操发展趋势,其技术创新周期缩短,更替速度加快,移植变化增多。

2.技术创新是体操运动之生命。纵观当今世界体操运动技术的发展之快,一个运动队,一名运动员如果在体操比赛中没有高难度的创新动作,要想取得好成绩是很困难的。因此体操运动中动作的创新与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体操技术的发展趋势。

体操技术的创新表现为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新的领域,发现新的方法,增添新的内容,为竞技术体操原有的体系不断提供新知识和新认识。通过技术革新,使动作质量得到提高。像单杠“鞭打”技术,“后摆振浪”新技术的出现,对各项摆动动作的质量和创新都起到了推动作用。而美国运动员托马斯把鞍马全旋拓展为“大分腿波浪全旋”使鞍马技术领域得到了新的开发,向着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希腊著名运动员梅里桑笛与我国运动员李小鹏,老动作新做法,把跳马上的屈体后空翻两周和前手翻真体前空翻转体900°改为用踺子上板后手翻连接,不仅使该动作达到了10分的起评分,而且分别在2001年和2002年被国际体联确认是创新动作,命名为“梅里桑笛和李小鹏跳”。另外动作之间的连接编排也是可以不断创新的一大领域。

(四)体操特征变异与规则演变的辨证关系

1.技术创新必须遵循竞赛规则,没有体操规则,体操创新也就无从谈起。现在的体操比赛是高难度、高质量、高规格的较量。一套自选动作,不但要追求较高的起评分,而且要有创新动作,这样才能获得高分。在比赛中无论运动员的动作多么惊险、优美、高难,但只有在体操规则的约束中才能争桂夺冠,裁判员也必须以规则为准绳来裁定竞技者的名次。体育竞技之花要在竞赛规则的限制中开放,日新月异的运动技术需在竞赛规则的约束下创造,否则就要被淘汰。如在80年代中后期男子跳马上曾一度出现了侧手翻接侧空翻腾越动作,落地是分腿依次着地。虽然这是个创新动作,但不符合规则要求(规则要求无论什么项目在最后落地时都应并腿着地)所以很快被淘汰。再如几年前在美国举行的世界职业体操单项比赛,匈牙利一名运动员在吊环单项比赛中前半套动作的难度和质量都达到了高水准,最后的动作是倒立落下经水平支撑至水平悬垂,然后一松手成俯卧趴在垫子上。虽然整套动作很新奇、独特,可是裁判员以规则为准绳判他无下法。因为整套动作不完整,违背了规则精神,所以不是发展方向。以上两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体操比赛必须遵循规则的要求。

2.技术超越、补充和发展了规则遵循竞赛规则,在竞赛规则的限制中创造优异成绩,固然是天才的事业,而以领先的技术超越传统的竞赛规则,并促使其做出相应的变革以肯定此种超越而获得优胜,则更是天才和胆略的壮举。超越规则者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还要有足够的胆略和勇气。第一个在国际体操赛场以踺子后手翻上板踏跳做支撑类动作超越了跳马比赛规则的运动员曾被传统规则判为动作无效而失去夺冠机会,但鉴于此种新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接受性,体操规则又很快“承认”了这种超越。我国江门市业余体校运动员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中首先在双杠上创造了向后大回环的新动作,但因杠高只有1.70m(从地面量起),运动员在悬垂时必须屈腿才能完成。根据规则要求也应给予扣分。但由于这是一种创新技术,代表着双杠运动的发展方向,因此这种新技术很快被国际体操联合会认可,并将规则作了相应的补充和修改,为了有利于运动员完成动作,把双杠的高度提高到目前的1.75m(从垫子上量起)。所以说体操技术的超越不仅能导致竞赛规则的发展和逐步完善,而且又能够促使体操器械的革新和变化,以适应体操技术发展的需求。

3.器械的革新导致了技术的发展,体操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器械的革新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体操运动技术的飞速发展,运动员表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体操训练、竞赛的场地与设备更新起到了重要作用。60年代以来,纵跳马长由1.80m缩短为1.60m,目前男、女已用同样形状的马(蘑菇型)。助跳板由15cm增高到20cm,助跑距离由70年代的20m增加到25m(女子不限)并突破了支撑分区的限制。由于规则的变革导致了一大批跳马复合空翻类型的高难度腾越动作的产生。随着鞍马运动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拱型环又改为平直型鞍环,使鞍马的单环动作增多,并向着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再如平衡木的硬性木面被橡胶覆盖层的弹性结构所取代,从而使自由体操中的跟头搬上了平衡木。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高低杠两杠之间的规定距离从85cm开始被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杠面由椭圆改变成圆形,直径也有所缩小。于是使女子运动员在高低杠上做出了毫不逊色于男子单杠技术的“特长切夫腾越”和“京格尔空翻”抓杠等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另外各种不胜枚举的训练辅助器材的诞生和革新,更使教练员们在训练中得心应手,这已为多年的训练和比赛所证实。因此说器械设备的更新对体操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保障作用。当然,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器械革新,对规则的超越并非是毫无依据的鲁莽之举。只有在总体上把握住本竞技项目的发展脉络,并根据具体的竞技形势而作出领先性、方向性的超越,才是对竞赛规则的成功超越,并促使其做出相应的变革。

4.体操评分规则的成熟与稳定,1989年出版的规则补充了“技术和姿势错误的划分等级,即小错误、中错误和大错误”。在单项决赛中,有条件的裁判员评分使用0.05分。1993年的规则扩大了0.05分使用范围,增加了加分,明确了各项目的特殊要求。1997年版的规则对裁判的组织和职责作了较大的修改。即A组负责对成套动作评分和B组对动作的完成情况评分。2001年版的规则在动作组的划分上修改比较大,各项动作分为5个结构组。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规则中,取消了10分为满的做法,使打分更加细化。把裁判打分分为难度分(A)和完成分(B)两组。A组的起评分为0分,没有上限;B组满分为10分。这样体操分数可以不断被刷新。从体操规则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来看,体操评分趋于标准化、细节化,规则更具操作性,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从而将体操比赛引向公平、公正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一)在体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不大胆开拓创新,动作还是老一套,就要无情遭淘汰。

(二)新的国际体操评分规则实施后,必将加快难度创新的步伐。我国的体操健儿和体操工作者要根据竞赛规则精神,扎扎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开发具有自身特点的技术领域,在训练中要注重“训练规划时代性,技术模式超前性,难度发展高效性”。在技术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要无端地偏离竞赛规则而使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另一方面也不要怯于传统规则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无论是遵循规则还是超越规则,都是为了创造领先于他人的优异成绩。既要努力地遵循规则,又要大胆并深谋远虑地超越规则,这才是体操竞技者们应该掌握的辩证法。

然而,事物的发展是无限的,体操竞赛规则也是随着体操运动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修改,实际上竞赛规则只是某一时期对某一竞赛项目的规范、规格的约定性概括。因此说,体操技术的发展创新的客观存在,决定了竞赛规则,而竞赛规则又反作用于体操竞技的实践运动,这便是体操技术的发展创新与竞赛规则的辩证关系,纵观体操运动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创造竞赛规则又不断超越规则,改革规则,补充规则和发展规则的历史。

参考文献:

[1] 颜天民.“新”之管窥[J].体操.1994(1):25-27.

[2] 史益平.根据国际体操评分规则论竞技体操的发展趋势[J].湖北体育科技.1994(2):27-29.

[3] 国际体操联合会.1993-1996年男子体操评分规则(中文版)[Z].

[4] 李思民.中国体操的盛世危言[J].体操.1995(3):22-23.

[5] 夏保华.创新群研究[J].然辩证法通讯.2000.2(1):38-46.

[6] 颜晓峰.知识创新的对象化形式[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5):56-63.

[7] 张玉刚.体操规则的变化与世界男子体操的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1.35(4):67-68.

[8] 雷强.2001-2002年国际男子体操评分规则评述[J].西安体育学院报.2001.18(1):74-77.

第8篇

[关键词] 客户分类 RFM SOM神经网络 粗糙集 规则提取

客户价值分类是企业制定有效营销策略的基础。企业根据客户价值大小分配有限的营销资源,实施相应的客户保持策略,提升客户忠诚度,从而实现营销效益最大化。RFM模型是Hughes于1994年提出的,它依据三个简单的属性表示客户的价值,从而实现对客户的分类。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客户以往的购买行为来判断客户对企业的价值,通过三个客户行为指标,即最近购买时间R(Recency)、购买频率F(Frequency)和购买总金额M(Monetary Value)来预测客户对企业促销活动响应的可能性,或确定客户的价值。本文利用衡量客户价值的RFM模型,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获得客户价值判断表的基础上,利用粗糙集理论提取客户价值判断规则。

一、利用SOM确定客户价值

1.SOM网络确定客户价值的原理

SOM网络竞争层的神经元是被组织成二维网格的信息映射单元,能实现样本数据的无监督聚类,在训练过程中反复地学习输入的模式向量,对于每个输入模式X=[x1,x2,…,xn]T,获胜神经元 j*及其领域内的神经元的权值都不同程度地被修改,使其在距离上趋近于该输入模式。训练结束后,竞争层的每个神经元的权值各自代表一类模式,从聚类的观点看,样本集就被分成了M类,每一类样本在一定的距离测度上趋于最小。

基于上述原理,以竞争层每个神经元的权值代表一类模式,根据客户价值的划分可确定模式的个数k。由于每个竞争层神经元权值代表了一种客户价值,由权值向量与原点的距离代表价值的大小,并据此确定所有客户的价值。

2.确定客户价值的算法

设客户价值数据集有m个样本,每个样本由R-F-M三个属性表示,即样本集为(s1,s2,…sm)。用SOM神经网络算法将所有样本数据分成k类,并确定每类对应的价值大小,从而实现所有客户的忠诚度。基于SOM网络算法的客户价值分类的过程可描述如下:

(1)根据SOM网络算法对客户价值数据进行聚类,得到k个竞争层神经元权值向量ci(i=1,2,…k)。

(2)分别计算竞争层神经元权值向量与原点的距离di(i=i=1,2,…k),存入向量D中,并根据di的大小顺序关系建立一个k维索引向量p,其元素pi等于即di在D中大小顺序号。

(3)确定客户的价值。利用训练好的SOM网络计算客户所属类别,即得到与其最近的权值向量ci,再用i去检索向量P,则向量P的第i个元素pi的值就是该客户的价值。

(4)对每个客户重复步骤(3),得到所有客户样本数据的价值,即客户忠诚度。

二、基于粗糙集的规则提取

1.粗糙集的基本概念

粗糙集(Rough Set)理论是由波兰数学家Z.Pawlak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处理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新型数学工具,它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已知的知识库,将不精确或不确定的知识用已知的知识库中的知识来(近似)刻画。该理论与其他处理不确定和不精确问题理论的最显著的区别是它无需提供问题所需处理的数据集合之外的任何先验信息,所以对问题的不确定性的描述或处理可以说是比较客观的。

2.基于粗糙集的规则提取

根据粗糙集属性约简理论,可以得出下列规则提取算法:

(1)求条件属性集相对于决策属性的属性核。

(2)根据属性核删除冗余属性,求条件属性集的最小简化,并删除重复实例。

(3)对于每个实例求其属性值的值核。

(4)对于每个实例删除多余的属性值,求取其最小值简化。

(5)删除简化信息表中的重复实例,总结出分类规则。

三、应用实例

为了对客户分类规则提取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对SQL Server 2000示例数据库Foodmart中1998年1月~6月共计18172条销售记录进行实例研究。

1.客户数据预处理

以客户为单位,提取其所有购买日期的最近日期(Recency),汇总其购买频度(Frequency)和购买总金额(Money)共三个属性,得到了6291个客户的汇总数据。将客户R-F-M属性分别量化成五个等级1、2、3、4和5,分别对应客户的忠诚度很低、低、中、高、很高,其中1为最低等级(对应的忠诚度最低),5为最高(对应忠诚度最高)。量化规则如表1所示,根据该忠诚度量化规则,对每个客户R-F-M属性进行量化,部分量化结果如表2所示。

2.SOM网络分类客户价值

将6291个客户聚成五类,分别对应不同的忠诚度。根据客户数据的特点,设定SOM网络的竞争层神经元个数为5,训练步数为3,客户忠诚度如表4所示。

3.客户分类规则提取

通过对客户R-F-M属性的量化,并用SOM神经网络算法进行聚类,确定了每个客户的忠诚度,如表3所示,表中每个记录可视为判断客户忠诚度的一条规则。由于每个条件属性RFM都只有5个级别,因此理论上最多只有125个规则。属性R、F、M是条件属性,作为算法的输入,忠诚度Royal是决策属性,作为算法的输出。通过上述基于粗糙集的规则提取算法可以得到42条规则,部分规则如表4所示。

其中,“*”表示对应的属性对该条规则不重要。对该数量化表示的规则进行转化,得到最终简化了的规则,部分规则如表5所示。

4.结果分析

利用简化后的42条规则对6291个客户分别进行忠诚度验证,其中,正确判断的有6068个客户,正确率为96.46%。针对同样的数据集,利用BP神经网络,则只可获得90.65%的正确率,利用决策树可以获得91.34%的正确率。在计算速度方面,本方法大大高于BP神经网络。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在精度和速度上都是可行的。本文利用RFM模型作为客户分类的依据,采用SOM神经网络完成客户的细分,确定客户的忠诚度,得到了客户价值的判断规则,利用粗糙集实现了规则的简化和提取,为快速判定客户价值或忠诚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HUGHES A. M. Strategic database marketing[M].Chicago:Probus Publishing Company.1994

第9篇

【关键词】市场;细分理论;供电公司;电力营销

近年来,我国为了跟上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针对电力体制不断进行改革的深入,其中电力市场营销也开始逐步成为供电单位企业的重要任务。电力推广作业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影响到供电公司将来来商场竞争力,以及相关的经济效益。本文就从市场细分理论出发,简单讲解一下市场细分理论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策略。从市场份额以及信用度等级两个环节的市场细分,针对电力市场详细说明,希望能够帮助我国供电公司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持续优化推广战略,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体系。

一、市场细分的理论研究

因为不一样的消费人群,具有不同的采购想法与消费能力,因此当这些消费者在面临同一种商品时,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消费需求和采购行为。所以,市场细分就是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所具有的不同需求特征为基础,区别具有不一样需求的消费群体。这样做的意图,是在同类商品的市场中,促使同一细分商场的消费人群,需求具有更多的相同性;而在不一样细分市场的消费人群,需求产生更多的区别性。最终,促使公司能够熟悉几大细市场、消费人群,及其不同需求的主要特征。

二、电力市场细分理论研究

从供电公司的市场营销视点出发,采纳不一样的市场细分规则,会获得不一样的市场划分结果。细分的规则有很多种,例如消费者的盈利水平、电能的使用用途、电价以及行业种类等等。下文从电力市场营销角度来看,主要从两大环节来细分电力市场,即信用度等级、商场份额。

资金密集型企业有很多种,其中便包括供电单位。由此可知,供电单位固定的运营费用十分高,需要一直增加售电收入,从而确保本钱的收回。现在,我国的售电价格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可调性不大。所以,对供电企业来说,售电量的高低,就必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下面我们根据信用度等级,来对电力市场细分,同时也从确保供电本钱回收的视点出发,根据市场份额来细分电力市场。

三、市场细分理论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策略

供电企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便是电力营销的收入,这部分收入的多少,影响到电力企业是否能够按期保量回收本钱而不亏损。因此,收缴电费的工作就成为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环节。我们可以设立相关的消费人群信用等级管理系统,针对消费者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从而避免部分用电人群故意拖欠电费的做法。

1.市场细分基于信用度等级的电力营销策略

(1)信用度等级为优良的用电户

针对此类信用度等级较好的用电客户,因为这部分人群的信誉良好,一般可以准时交纳全部的电费,所以可以把这些人归纳到公司长时间合作客户人群中。供电企业除了为他们供给一定的电力服务以外,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相配套的其他服务,例如用电技术咨询、用电事务处理等;与此同时,供给优享用权利和一定的优惠服务。

(2)信用度等级为一般的用电户

针对这部分消费人群,通常状况下只需要给他们供给规定的用电服务就可以。不过在某些成熟的条件下,用电企业也可以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供给某种程度的优惠等,促进这类人群提高交纳电费的积极性,从而扩展彼此之间的合作范围。

(3)信用度等级为较差的用电户

针对这部分消费人群,电力公司需要把日常电费催收的工作做好,促使他们能够及时交纳相应的电费。在供电紧张的时候,可以把这部分人群列进限电名单,先给其他人群安排用电。另外,用电企业还能够依照不同人群,实行不一样的缴费标准。针对此类人群,可以减少缴费周期,提高年缴费次数。

2.市场细分基于市场份额的电力营销策略

(1)高压大客户

这一部分的消费顾客往往需要很大的用电量,这能够为供电企业带来很高的利润。同时还对其有着很高的要求,如电压以及供电可靠性等相关指标。所以,供电企业需要持续优化针对此类大客户的服务水平,从而达到两边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第一,供电企业可以建立相关的大客户代表,给这类消费人群提供一对一的针对、为其全方位效劳。第二,可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快捷服务,例如为此类人群提供电费交纳的便利手续等。

(2)低压居民用电户

这部分消费人群便是普通百姓的用电情况,为他们服务,能够确保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为此类人群安全、及时的供给电能,不但是电力单位营销的根本条件,更表现了供电企业的社会职责。对此,可以为他们设立多种方便、完善的电费交纳方法,例如经营窗口收费、网上缴费、银行柜台代收等等。同时,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停电报修、电费交纳状况等网上查询事务,从而建立良好的用电服务体系。

四、结语

上文从市场细分角度出发,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市场细分理论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我国供电公司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持续优化推广战略,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