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心理调查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2 09:37: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心理调查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心理调查研究

第1篇

这次调查的对象涉及三个区域三个层面,选取了一百二十名学困生抽查答卷,重点放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年级的学困生中,兼及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调查形式分为:观察、交谈和书面问答三种。

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重点采用观察教学活动过程,交流教学方略:一年级以上阶段重点采用问卷形式,共抽取120名学困生参与。问卷设计如下内容:学习目标的的树立、学习目标的追求毅力、个好、个性特征、组织能力、师生关系与课程、学习习惯的养成、课程的配置与操作、父母关系等。

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困生有如下特征:1.学习目标不定;2.对目标轻易放弃;3.学习得过且过;4.个性执拗,逆反心理强;5.团队活动能力强;6.感情自控能力差;7.潜意识好动;8.好奇求异型强烈等。综上所述,我们对学困生进一步调查询问从中获得了更详实的和资料,并对造成学困生的几个原因作进一步探究:

第一、小学的课程配置、操作不当是产生学困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小学的教学课程配置中设置了语文、音乐、体育、英语、数学、社会、自然等科目。在问卷中“你谈谈小学课程发放的课本都开设了吗?”这一问答中,得出:“开设不全”的问题,最为严重。特别是低年级和毕业年级尤为突出,课程几乎全部让所谓的主课占领了,社会、自然两科让位,体育、音乐更是毫无地位。

通过上述分析看来,学困生的产生与课程的设置及操作有着极大的关系。课程的操作者更是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倾向和思想认识判断的形成。操作者言行判断的偏误,便会造成学生认知判断和心理发展的偏误,随时而积、随情而累,终究酿成了偏废学科轻视学业的心态。这一心态逐日而增,逐年而习,终将放弃了学业。

第二、师之心态与学困生的产生有极大的关系。在120份调查问卷中,关于“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你所采用的方法是:1.自己研讨,2.和同学商议,3.询问老师,4.放弃,5.照抄。”这一问题的统计中发现,竟有80%左右的学困生选择了放弃,25%选择了照抄,2-3%选择了自己研究和同学商议。惟独“询问老师”这一项无人选择。

由此可见,对于学困生而言,最大的困惑在师生关系上。现对这样的局面作简要分析:1.平日里教师对待学困生不如优秀生满面春风。2.学困生自卑不敢面对老师唯恐伤及自尊。因此,学困生的扭转改变焦点在于教师的态度改变。如果教师的态度不改变,学困生的转变就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其实,教师与学生本没有这样的冲突,教与学是互动关系,是平等关系,教师的中心任务是引导,最大限度的启发服务于学生使其有能力完成课堂上预设的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

第三,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无思谋的听课习惯也是造成学困的根源之一。在120份调查问卷中对于“你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为:1.看于课本无关的书籍;2.做无聊的小动作如卷卷本页摸摸书包带搓搓手指;3.发呆;4.写字条飞弹;5.小声说话;6.出洋相起哄。”的统计结果中显示,第2、3项的占76%左右,选第5项的有15%左右,选4、6项的有3%,其余选了第1项。

综上所述,学困生课堂上完全处于一种无思维的状态。这种情形的产生来源于学困生对所学科目的情知偏差,一方面不喜欢这一科目从而显得冷漠,一方面知识差距太大,欲学不能,只能困守。根据这一状况,学习显然徒具虚名,学困生问题便难以解对。由于学校教育的方式是集体活动为主,显然在课授中不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特征,点点相正,面面相对,只能均其大概,了其平中,于上好学生浅易,于中等生合宜,却于后发生偏难。这一矛盾明显的存在教学中,这也是集体教学最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之一,现代教育就在这样无奈的取中进行,即使最善教育的也对全体居中的“中”仅是一个大概推度而已。

第四,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也是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前面已经谈及教育教学的灵魂是情感,是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的教育,是给灵动鲜活的新生命以最大极限的爱的交流教育;因此教育者只有抓住情感,建立一套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理论体系,达到正真使教育为人服务的目的。然而,现实中从教者却表现出诸多的不良方式来,在这里真实的展示以便起到警策之效。

现见问卷情况布之于众:1.最普遍的是用手指点着面颊一顿断喝。知识懂不懂,道理明不明,这一声,早将学生的情智呼之九霄云外,所说所论仅对一个躯壳而已,效果为零。2.变本加厉给以处罚,使学生在学业上负载累累。这一做法,完全掩杀了学习的兴趣,在痛苦无助的状态中,不得不做样子,书写零乱、片段漏词语、思想机械化、心里怨气重重,积习成恶难以挽救。3.罚站。或教室后、或教室外、或教研室里、更甚者移交主管教育的领导面前,这一站,将学生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取消了,首先在听课时间上出现了空白地段,这一来原本存在着差距,差距就更大了。4.移交家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抓教育,这是最好的教育模式,然而出现了这样的局面:社会推给学校,学校推给家庭,家庭又推给学校。5.教鞭的鞭策法力。学校教育的集体教育形式会抑制个体发展,教师在教育中必须重视因材施教、注重个体特点、发展素质教育。

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网络;网络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随着网络对青少年生活的深入渗透,中职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已经和网络密切结合。相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中职学生更早接触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他们能自觉地去接触网络、认识网络、学习网络是件好事。网络信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开阔眼界,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各类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和创新欲望,令学生能够在进入社会前更多的了解社会现状。

然而,网络生活对中职学生学习生活正面影响的同时,中职生的网络生活中也存在着的不可忽视的负面问题,中职生网络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已日益暴露。不良的网络环境和网络生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对我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在此我将其中主要的危害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

在调查中,几乎所有中职学生每天都会接触网络。随着手机上网业务的普及,费用的降低,学生利用手机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上网,上课期间上网甚至逃课上网现象也已经十分普遍。同时学生上网所耗费的时间也很长, 有的学生甚至每次上网长达4-6小时。网络对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使学生极度迷恋,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挤占了课余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时间,甚至学习时间,使学生在上网与学习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二、个性、人格极端化

第3篇

近年来,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为了对此问题有充分的认识,通过一份调查问卷对昆山市102名一线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好。因此,通过本研究,让广大幼儿教师了解自身的真实情况,并为提高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提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一、研究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展开研究,能够丰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为幼儿教师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并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概括,使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理论更完善。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解剖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2.实践意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许多幼儿教师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之一是通过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找到缓解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方法,以此促进幼儿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人际交往和谐,以及幼儿教师幸福指数的提高。另外,还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自身而言,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对于即将成为幼儿教师也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与幼儿教师的访谈:访谈幼儿教师,了解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及是否有职业压力。

2.问卷法。由所选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填写,主要针对幼儿教师当前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相关问题。如是否觉得受到社会尊重、是否实现个人价值等问题的提出,旨在了解当前一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真实情况。

3.文献检索法。借助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阅各类幼教专业书籍和杂志,获取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资料。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结果

通过对昆山市102名一线教师的调查、采访,研究者做了一定的归纳总结,对问卷设计中的13个问题,回答“是”的占比情况如下:1.是否觉得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重大,占65.69%;2.是否感到没有受到社会的尊重,占72.55%;3.是否感到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的要求过多,占60.78%;4.是否感到付出太多,所得报偿太少,占87.25%;5.是否感到社会地位低下,难以找到自信,占50.98%;6.是否觉得教师应该多奉献少索取,占6.86%;7.是否感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变化过快,占50%;8.工作最大愿望是否是受到尊重和重视,有归属感,占70.44%;9.是否感到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无法充分体现个人价值;56.86%;10.是否对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曾经后悔或一直后悔,50.9%;11.是否希望得到进修机会,98.04%;12.是否感到进修机会很少或总是轮不到自己,90.20%;13.平均日工作时间是否在八小时以上,占80.39%。

(二)结果分析

第一项结果显示,65.69%的幼儿教师认为这一职业社会意义重大,而与此同时感到没有受到社会尊重的竟有72.55%,两项比例都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方面认为从事的职业社会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却得不到社会给予的足够肯定,这一落差造成幼儿教师心理上的极度不平衡,从而产生不自信感。在第6项“教师应该多奉献少索取”这一点上仅有6.86%的人同意,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在不断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同比第一项,这表明绝大本部分幼儿教师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渴望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以至于造成第9项有56.86%的教师认为这一职业无法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对比第11、12项希望得到进修机会和认为平时进修机会很少轮不到自己的比例竟如此之高,都高达90%以上。这“两高”的出现,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认识到了职后进修的重要性,也渴望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而第7项50%的教师认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变化过快,正是因为职后教育的严重缺乏。

三、思考与对策

(一)造成原因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与分析不难看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非常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工作落差大、工作压力大、工作太过琐碎、幼儿园内男女比例不当,等等。种种原因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感到乏力,继而成为心理压力。

(二)研究对策

对此现状,研究者为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提供了三条参考意见:

1.转变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散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自己应怀揣着一颗爱孩子的心出发来教育孩子。幼儿园在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给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可采用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提出,使教师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烦琐的工作。

2.分享好办法,高效完成工作。在幼儿园中,各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但工作量却相差不大。这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除去自身的能力以外,好方法也十分重要。幼儿园可经常组织老师们交流、分享工作中的一些好方法、小技巧等,共同提升工作效率。

3.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多为教师们增强多方面的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教师们的自信得以提升。在评价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机会,给教师充分表达的机会。

作者:蔡书娴 单位: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华幼儿园仁宝分园

参考文献:

[1]刘漪.154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9).

第4篇

意志,是助人走向成功的基础,没有坚强意志的人将一事无成。当今世界的竞争是“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的竞争,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特地以《中学生耐挫心理调查研究及对策》为题,在张家港市新塍初中作了一次调查,依据掌握的有关资料,分析研究中学生在学习、交往、志趣、自尊等方面受挫后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现象,以利于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二、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谈话法,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诸方面设计问卷。在张家港市新塍初中抽取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共10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5份,回收率100%,并在初一(2)班抽取20名学生个别谈话。

三、结果与分析

在心理学上,挫折一词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定义为一个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阻碍与干扰,致使个人动机或目的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感反应。受挫以后,人的情感反应是十分复杂的,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或是苦闷、彷徨、灰心失望等。

调查显示,(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种种障碍而引起的挫折,85%的学生能够面对现实,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解决之。如《中学生耐挫心理调查研究及对策》(以下简称问卷)第9题,如果你在一次考试中考得不好,你会()A、说运气不好B、没有复习到C、认为老师出题太难D、觉得自己学得不扎实。其中94.3%的学生选D,他们把学业的好坏归因于自己学得不扎实,即努力不足,这样就会增强以后学习中的坚持性或努力程度,力求考得更好。4.7%的学生选B,实质上选取B,也间接说明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认识到考试考不好,是因为自己能力差,或者复习是有猜题心理,造成上述情况的实质还是努力不够,这是学生怕吃苦所致。0.94%的学生选择A,没有学生选C,应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说明题目难度、运气这些不受人意志挖掘和调节的外在消极因素,在学生身上所占比率极少。

(二)学生交往过程中耐挫能力百分比明显低于学习中耐挫力,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很是“正常”。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接触面广,由于识别能力不太强,各种宣传媒体对他们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于此,我们社会、家庭各成员似乎见怪不怪,孩子们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知不觉地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不该扮演的角色,说着不该说的话,做着不该做的事,如《问卷》第28题:假如你最要好的朋友在背后说你的坏话,你会()。

A、你也说他(她)的坏话,并说得更厉害:B、当作没听见;C、跟他(她)好好谈谈,消除误会。结果选A的占11.4%,选B的占18.6%,选C的占70%。

不可否认,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情绪乐观而稳定,有点小误会能正确、及时进行处理。不容乐观的是有11.4%的学生选A,说明他(她)们有强烈的报复心理,自尊心很强,似乎有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迹象。这点足可以说明他们深受影响的消极因素多,当然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如家庭环境等。选B的学生与18.6%,这部分学生性格可能以内向型居多。他们虽然对此表面上没有作出任何反应,但内心可能有下面几种想法:①不跟你计较,最多不交你这个朋友。②怀恨在心,但表面上仍跟他(她)相安无事。③不拘小节,相信事实会证明一切,相处如处。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去努力学习,有了探索的兴趣,才会苦苦思索,追根源,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他们有广泛的浓厚的兴趣,如果一个孩子对他所参加的活动非常喜欢,就会产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就会去努力认识事物,去解决问题。尽管碰到挫折,也毫不退缩,凭着满腔热情,对这一活动的热衷,认为战胜困难就是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这也是大部分学生的深切体会,调查结果表明83%的学生能对感兴趣的事做到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四)现代学生自尊受到挫折时,将如何承受,将作出什么反应?调查资料表明,在一般情况下80%的学生能够正确适当处理,如《问卷》第26题:如果你表现很好,但班主任老师却不欣赏你,你会()。A、感到难过,不再起劲;B、更加竭尽全力,表现得更好;C、为自己感到不值。结果选A的占7.6%,选B的占79%,选C的占13.4%。任何一个学生,即使是常常得不到表扬,屡屡遭遇失败,也都有表现自己,特别是在老师面前展示自己才能以得到老师的尊重,周围人的亲睐,这完全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受尊重的需要。79%的学生在这方面尤为突出。7.6%的学生在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情况下,自尊心大大降低,但并不是说他们放弃得到尊重的需要。13.4%的学生为自己感到不值,他们的期望值较低,得到老师肯定性人格评价自然高兴,得不到也无所谓,但进取心可能会大大下降。

(五)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耐挫水平是好的,但我们也要谈到不足的地方,如《问卷》第2题:星期天,如果父母出去了,没人烧饭,你会()。A、吃饼干或面包;B、饿一顿;C、拿钱到外面吃;D、自己做饭。结果有56.6%的学生选D,当问及选D的这部分学生“你自己会做饭吗?”顿时哑然,对于类似问题,我们得认真对待,他们虽不会做,但有要去做的强烈欲望,只是条件不成熟。如此刻得到教师或家长的指点、帮助,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我国古代文学著作《周易》中就有关于挫折磨练,挫折教育的论述,教育者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挫折,学会适当地处理挫折的技能,用理智控制自己。把信念、自尊、勇气、坚韧、乐观、希望……这些金色的种子植入每个学生的心里,每天耕耘于心田,幸福与成功就会充满你――教育者的人生!

(二)对策

1. 学习成绩差,这不是学生想要看到的。要好、要强是每个学生的心理,有的学生尽管学习很努力,成绩就是不上去,原因可能出在学习方法上,教育者就要耐心地加以指导,以防学生产生自认为“天生不是学习的料”的消极思想。我认为从其身上找到闪光点,以点带面,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2. 学生兴趣广泛,且要有专长。我们要正确处理广泛与专长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学生从开展的各项兴趣活动中选取一项专攻,有所作为,而并非在其他方面一无所知,当在自己所选的兴趣活动中取得成绩,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就会认为自己是个有用之材,其它方面也不能落下。

3. 尊重,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性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受人尊重,尊重别人和自我尊重这样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受人尊重和尊重别人体现了权利和义务,自由与责任的统一,是相互作用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没有受到相互尊重的教育和影响,自尊心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便在哪儿“入伙”,越是底层,对学习影响可能越严重。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给每一位学生以爱,学生才会尊敬教师。小树苗的生长离不开大自然中的阳光和雨露。

参考文献:

[1]孩子们的“心病”――儿童心理咨询手记.复旦大学出版社.

[2]心理学150问.辽宁人民出版社.

[3]中学生心理疏导.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5篇

关键词:高职 单亲学生 心理健康 建议

单亲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收到人们关注,单亲学生群体往往在多个方面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正确面对、适应未来复杂的社会环境,也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调查拟在了解单亲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有效的单亲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研究中的单亲高职生是指在单亲家庭中抚养教育成年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这里的单亲家庭包括丧偶、离异、分居、未婚先孕等或者构成家庭主体的成员不齐全的家庭。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随机抽取的82名单亲大学生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同龄82名非单亲家庭的大学生为对照组。

1.2 方法。工具: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方法:分批次集体现场测试,发放SCL-90症状自评量表,被调查对象在20分钟内完成,现场收回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后录入Excel,使用SPSS 11.7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以P

1.3 主要观察指标:①单亲家庭组与非单亲家庭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分比较。②单亲家庭组不同性别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分比较。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根据学籍信息和辅导员提供的信息,在单亲学生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了有效问卷82份,同时也在非单亲学生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有效问卷82份,年龄均在18-22岁之间。

2.2 高职单亲学生与非单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表1显示,与来自非单亲家庭的学生相比,单亲学生在SCL-90的多个因子上的得分均较高,如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在敌对、偏执和其他因子上,单亲学生得分非常显著的高于非单亲学生的得分。这一结果这反映了单亲学生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如非单亲学生,单亲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差,较非单亲学生更容易焦虑,出现烦躁、不安静情绪,有时过度神经过敏,极端时可能导致惊恐发作。同时,这种差异还主要表现在单亲学生与人际关系相关的情绪体验上面。因为敌对和偏执是两个与人际关系相联系的、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此外其他这项则主要反映单亲学生在睡眠、饮食等方面的质量上也差于非单亲学生。

2.3 不同性别高职单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以本次82位单亲学生为样本)。表2显示,单亲家庭组男大学生的症状自评量表测量结果分数普遍高于单亲家庭组女大学生的分数,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因子出现显著性差异。说明单亲家庭中,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优于单亲家庭男大学生。

3 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单亲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落后于非单亲学生。可能一方面,单亲学生由于家庭结构缺失,没有足够丰富的与父母交流的经验,并最终影响到进入学校之后与同学、朋友的交流。另一方面,由于客观和主观多方面的原因,单亲家庭内部缺乏足够丰富的情感交流,使得单亲学生对他人言语、行为的判断容易出现偏差,从而产生各种误会和矛盾。也正因如此,单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产生敌对、偏执的个人情绪。另外,不同性别的单亲学生在多个SCL-90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这与现有很多研究结果不太一致。一些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如男生,但这次结果却显示男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甚于女生,暗示着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当中,男生的问题更为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被试单亲男生对未来、对就业的担忧压力更大于单亲女生。

4 建议

①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校园环境。学校可结合当前单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制定相关教育理念,开设相关心理学选修课程,建立网络、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交流平台,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②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作用。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活动,加强师生互动、同学交流,提高单亲学生人际交流能力,促进人格的重建和发展。③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社团、实践活动。引导单亲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大型、团体的社团实践活动,让单亲学生在活动中重视自我,充实自我,促进交流,开阔视野,锻炼意志,提高自身素质。④加强与单亲学生家长的联系。有研究表明,大学阶段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依然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向中小学学习,充分的利用“家长群”资源,开展诸如“写信回家”、“家长寄语”等形式,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⑤重视正确的“四观”培养。应积极指导单亲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新认识解读家庭观,树立乐观向上的爱情观,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观,最终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毛舒旦.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关爱体系的构建[J].湘潮,

2012(1).

[2]吴继忠,谭平.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3]乔祯.关于内蒙古地区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交际,2012(03).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单亲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编号:11YBA117)研究成果。

第6篇

素质是个人通过社会学习在先天遗传基础上所形成的个人品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表现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实际上就是健康素质。笔者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认知、适应和性情三大类,认知是适应和性情的前提,认知的目的在于适应,适应的结果出现情感体验和个性色彩。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准确认知、适应社会、性情表达适度。认知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界(环境和他人)、自我、自我与外界关系认识的心理素质。

奈瑟尔最早出版《认知心理学》,被称为“认知心理学之父”。之后,国际国内认知心理的研究都比较多,但是本体论上的二元论、认识论上的个体主义、方法论上的元素主义成为制约认知心理学发展的瓶颈[1]。心理学是21世纪的希望之学,认知心理学派是20世纪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但在21世纪受到质疑,英国甚至差点关闭了认知心理的研究机构。“第二代认知科学”虽然强调情境性、具身性、动力性,但不能保证它的完美无误。经过慎重研究,我们决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总体智力水平(认知能力)、成熟度、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各种智力因素水平情况等多方面调查研究了青少年认知心理素质状况。

我们问卷调查了四川省双流县和重庆市渝北区两所中学初二和高二青少年222名,获得有效问卷218份,有效率超过98%。问卷全是单项选择,不能多选或不选,否则视为废卷,本文以有效问卷数据分析。本文里的百分比数据一律四舍五入至个位。

调查对象的构成情况:男性青少年120人,占55%;女性青少年98人,占45%。男性中有4人是少数民族,女性中只有1人是少数民族。

二、 青少年认知心理状况

1.青少年总体智力水平(认知能力)较好,男生的两极性比例比女性多

对青少年总体数据(合计)部分的X2检验中,P

2.青少年认知发展的成熟度符合年龄特征,男青少年幼稚的比例比女青少年少

数据表明,绝大多数青少年的成熟度和其年龄特征相符,只有极少数存在偏差。性别上有比较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男青少年幼稚的比例比女青少年少。

3.青少年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准确度很低,男青少年对事物本质认识的准确比例比女青少年多

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对事物本质准确认识的很低,大多数青少年没有形成对事物的本质认识。性别上检验没有显著差异,但不能一概而论,还得具体分析。对“天上的动物”和“有羽毛的动物”数据单独检验,X2=2.3,接近0.1显著水平,如果调查对象扩大,会达到和提高差异的显著水平,表明男青少年对事物本质认识的准确性比例比女青少年多,而女性青少年思维的表面性、想象性比例比男性多。

4.大多数青少年各种认知智力因素是正常的、良好的,性别差异显著

结果表明,青少年各种认知智力因素呈现负偏态,表明大多数青少年智力是正常的、良好的。前四种智力因素数据都是“差不多”第一,“较强”第二,“较差”第三,“很强”第四,“很差”第五;只有想象力“较差”和“很强”顺序发生了交换,表明各种因素之间的数据没有差异、具有一致性。性别上,观察力男女青少年没有差异;想象力男女青少年有些差异,接近但没有达到比较显著的水平,男性“很强”比例多于女性,而“较强”比例少于女性;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男女青少年具有显著差异,男性“差不多”比例比女性少,注意力、记忆力男性两极端比例比女性多,思维力男性青少年强于女青少年。

5.青少年对风景名胜的认知:

青少年认为最壮美的地方依次是:八达岭长城、九寨沟、峨眉山、神龙架、卧龙。性别上,调查数据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表明男女青少年对风景名胜的认知具有性别差异,男青少年比女性更神往八达岭长城和神龙架,而女青少年比男青少年对峨眉山更情有独钟。

三、 提高青少年的认知心理水平

1.经济发展和学校教育是提高青少年认知心理水平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超过日本,成为仅落后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城市发展较快、城市化程度高。为了全国的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国家相继推出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一系列的战略,成效卓著,但还远远不够。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经济生产的发展决定着人的发展,而认知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连续的、有效乃至高效的学校教育会显著提高青少年认知心理水平,有助于青少年认知世界和适应社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就没有素质教育[3]。

2.注意教育辅导两极端的男青少年

男青少年认知能力两极端的比例比女青少年多,这和个体发展目标、性别角色认知、家庭教育性别取向、社会性别期望等有关,关注与辅导那些两极端的男青少年是重要的课题。对认知能力比较高的青少年而言,他们似乎做什么都得心应手,人生一帆风顺,优异的“人生成绩单”(包含却不限于学习成绩)使他们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一旦出现意想不到的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崩溃,提高他们的“情商”是当务之急。对认知能力较低的青少年而言,人生却是另一番光景,无论是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父母的态度都是负面的,似乎练就了一幅忍受挫折的“金刚之躯”,其实隐藏着极大的危险,认知能力差-学习差-社会适应差-道德品质差-违法乱纪,人生悲剧似乎总是按照这个顺序上演。教育辅导认知能力差的青少年这一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多管齐下,如采取措施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多进行学习个别辅导、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融入社会和集体、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等。一句话,多“爱”他们,他们必将以“爱”来汇报社会。

3.提高女青少年的思维能力

尽管我们没有得出女青少年总体智力水平比男性低的结论,但思维能力比男性低,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我们不能为女孩子学习差寻找心理学的借口,毕竟基础教育的知识是基础,对任何一个智力正常没有残障的青少年而言,都是可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提高女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难学”的理科类知识[2]。

参考文献

[1] 叶浩生.认知心理学:困境与转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1).

第7篇

[关键词]视障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73-04

通过对国内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资料的调查,发现以往的研究忽视了对视障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研究。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视障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视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视障大学生恋爱心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教育指导。综合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建议和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有效工具。

本调查问卷分为恋爱现状、恋爱问题和恋爱态度三个维度。恋爱态度包括道德观念、恋爱认知、恋爱消费、增益性、自主性五个因子。恋爱问题包括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和分歧、如何面对恋爱分手两个因子。

视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恋爱心理上存在差异,比如,视障大学生恋爱动机较为单纯,视障大学生普遍能接受恋爱对象身体存在缺陷,而普通大学生则不能接受。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普遍比较成熟,但有部分视障大学生恋爱心理不成熟,应对这部分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教育指导,加强恋爱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感情,理性控制自己,正确对待恋爱中出现的问题。

1 问题提出

1.1 研究意义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大学恋爱既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引起大学生感到困扰的问题之一。由于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大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情绪消极,出现心理问题也是时有发生。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通过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研究调查,及时发现其恋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教育指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

视障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殊的一员,由于身体不便,其恋爱心理应当受到社会和高校的关注与重视。近年来,国内对普通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研究较少。为此,我们对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特殊教育学院的视障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与普通大学生的对比调查,以研究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大一至大五普通大学生378名,男女比例相同。抽取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特殊教育学院视障生37名。

2.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视障大学生发放问卷37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为100%。普通大学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8份,有效率为94.5%。

3 研究结果

3.1 恋爱现状

恋爱现状包括对目前的恋爱状态、恋爱原因(即恋爱动机)、恋爱持续时间及恋爱次数的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本次调查研究以视障生为主,研究结果只呈现视障生数据,下同)。

3.2 恋爱问题

恋爱问题包括对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和分歧(见表2)以及如何面对恋爱分手(见表3)的调查。

3.3 恋爱态度

对恋爱态度的研究主要包括六个因子:道德观念、恋爱认知、恋爱消费、增益性、自主性。

对调查结果按1―5分进行赋分,将得分的前27%设为高分组,得分的后27%设为低分组。其中第3、4、5、6、10、14、15、17题反向记分。(见表4)

3.3.1 道德观念

对道德观念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第一,当有恋爱对象时是否能与他人保持距离。第二,对待的态度。第三,是否可以接受当众接吻拥抱。

3.3.2 恋爱认知

对恋爱认知的调查方面主要包括:对异地恋、网恋的态度;在恋爱过程中是否信任对方;是否以结婚为目的进行恋爱;以及对另一半的期望。(表5)

3.3.3 恋爱消费

对恋爱消费的调查方面主要包括:是否赞成男方多消费;是否赞成通过满足对方物质需求来取悦对方;以及对待AA制的态度。(表6)

3.3.4 增益性

对增益性的调查主要通过大学生对恋爱是否能提高社交能力以及恋爱是否耽误学习这两方面的态度来记性研究。(表7)

3.3.5 自主性

ψ灾餍缘牡鞑橹饕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第一,当遇到喜欢的人是否会主动追求。第二,在确定恋爱对象时,是否要听从父母的意见。第三,盲目从众心理。(表8)

4 讨论

4.1 恋爱现状

4.1.1 目前的恋爱状态

从调查结果看,随着年级的增高,视障大学生普遍处于恋爱状态,未曾恋爱的人数比例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小。性别差异不大。这与普通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状态基本一致。由此可见,视障大学生恋爱已经具有普遍性,必然性,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4.1.2 恋爱原因(即恋爱动机)

恋爱动机指恋爱行为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因素,也就是对恋爱行为结果与行为过程的预想,即为什么恋爱,怎样去恋爱。这里主要讨论恋爱原因,即怎样去恋爱。郑长波、李毅在《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与分析》中指出:“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主要有精神满足型、物质满足型、生理满足型和心理满足型几种。”【1】

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动机较单一,大多是因为两情相悦。性别、年级差异不大。但也有极少数视障大学生是因为孤独而恋爱。应对有孤独感的视障大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以防其孤独情绪影响学习生活,并帮助其培养健康的恋爱动机。普通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则更为多样化多样化。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认识恋爱的本质,纯化恋爱动机,培养正确的恋爱动机。

4.1.3 恋爱持续时间

随着年级增高,视障大学生的恋爱持续时间逐渐增高,性别差异不大。视障大学生的恋爱稳定性逐渐增强。普通大学生也存在这一特点。

4.1.4 恋爱次

随着年级增高,视障大学生的恋爱次数也呈增长趋势。性别差异不大。普通大学生也存在这一特点。

4.2 恋爱问题

4.2.1 对恋爱中出现的分歧与问题的处理

对于爱情,每个人都希望经历幸福甜蜜的恋爱,但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有预期收获,在恋爱中也存在坎坷与挫折。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当与恋爱对象发生矛盾冲突时,大部分视障大学生能通过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并有效宣泄自己不合理的情绪。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束手无策,无法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甚至想分手,同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也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宣泄。调查发现,当恋爱对象变心时,大部分同学会选择对对方进行打击报复,性别、年级差异不大,且在普通大学生中也存在这一严重问题。这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当恋爱过程中遭遇挫折时,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如果这些不良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排除和转移,将进一步发展为忧郁自卑的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采取报复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瘀结。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对大学生恋爱问题时处理。鼓励其积极面对恋爱中出现的矛盾与挫折,客观分析原因,通过增强理智和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来尽快摆脱恋爱挫折带来的精神痛苦,学会用理智来驾驭感情,消除烦恼和痛苦的思绪,在显得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4.2.2 如何面对恋爱分手

有恋爱就会有失恋。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视障大学生在面对失恋问题是能够洒脱放手、合理宣泄情绪。但也有部分同学萎靡不振,不愿放手,甚至通过匆匆投入到另一段感情中来逃避失恋问题。而且有少部分同学在失恋时矛盾痛苦,甚至伤害自己。在这一问题上,性别、年级差异不大。普通大学生中也存在这一问题,说明大学生在面对恋爱分手时,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

失恋的挫折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和正常学习活动。从热恋关系中断裂出来,一下子失去了曾经和自己很亲密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痛苦 。失恋者经常表现为逃避现实、缩小人际交往圈、精神生活上既折磨自己有影响旁人的情绪,有人甚至伤害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

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失恋,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唯一,不能为了爱情耗费所有的精力甚至抛弃生命。当失恋时,可以向他人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倾吐内心的郁积情绪,缓解失恋的伤害。另外也可以进行心理转移,从而减轻痛苦。比如把热情投入到学业中去,在紧张的学习中逐渐减轻失恋对自己的影响。

4.3 恋爱态度

4.3.1 道德观念

据调查结果显示,视障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得分基本处于普通组,道德观念良好。

恋爱双方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有着各自的交际圈。随着恋爱关系的确立,双方都希望对方心中只有一个自己。但人际交往是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定的交际圈是需要维持的。但应教育大学生恋爱应具有专一性,应在正常的范围内进行人际交往,不可以三心二意。

当代大学生恋爱已不再是偷偷摸摸,他们的恋爱行为非常公开化,步入校园,很多公众场合都有情侣旁若无人、卿卿我我,丝毫不顾影响。[2]性生理日渐成熟,在与恋人的交往过程中必然会萌发性冲动。但道德意识又使他们压抑这种性冲动,使他们处于矛盾之中。因此,应重视对他们的性观念进行教育,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4.3.2 恋爱认知

据调查结果显示,视障大学生的恋爱认知得分基本处于普通组,恋爱认知正常。

视障大学生对异地恋、网恋态度良好,普遍相信存在美好爱情。且在恋爱过程中愿意信任对方。但对于恋爱是否以结婚为目的这一问题上,视障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存在差异。随着年级增高,视障大学生逐渐以结婚为目的进行恋爱。男女差异不大。视障大学生普遍接受恋爱对象身体有缺陷,性别、年级差异不大。但普通大学生普遍不能接受。

4.3.3 恋爱消费

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视障大学生处于普通组,部分处于高分组,视障大学生恋爱消费观念良好。性别、年级差异不大。

恋爱消费态度是大学生对待恋爱消费的心理倾向性。[3]花前月下本无可厚非,但应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念。应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进行理财和消费指导。最合理的恋爱消费观念原则是量入为出,勤俭节约,以优良的校风建设,向大学生渗透理性的恋爱消费观念。

4.3.4 增益性

据调查结果显示,视障大学生基本能正确认识大学恋爱带给自身的益处。

大学恋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并且对大学生恋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不要因为忙于恋爱而忽略学习。应该辩证地对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4.3.5 自主性

据调查结果显示,除部分大一女生恋爱自主性得分处于低分组,其余视障大学生普遍处于普通组。原因可能是女生家庭教育较为严格,且刚步入大学,恋爱心理不成熟。

要培养大学生爱的能力与责任。一个人心中有了爱,要善于表达,这是爱的能力。同时也应具备拒绝爱的能力,对自己不愿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但应注意使用恰当的方式。

大学生恋爱应具有自主性,避免盲目从众。要懂得爱是什么,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而不应随波逐流。

参考文献

[1] 郑长波,李毅.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与分析[J].沈阳示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2] 李志,彭建国.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点及教育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4).

[3] 许慧英,大学生恋爱消费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沧桑,2008(5).

作者简介

张晓明,男,讲师,滨州医学院康复医学院团总支书记。

周群,学生,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2013级特殊教育专业。

第8篇

【关键词】高三学生 心理资本 差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65-03

在我国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中,高中阶段课程种类多,内容复杂,学生普遍存在学业负担较重的问题。特别是高三学生,他们面临高考升学的激烈竞争,学业负担重的问题更加突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但这与学生在学习中是否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不无关系。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另外,研究者关于心理资本的研究,是近年来才从管理领域引进教育领域,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心理资本的界定、结构的探讨、测量工具的编制等方面。查阅文献发现,关于中学生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量化研究比较少。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采用调查法对高三学生心理资本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心理资本概念是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Martin Seligman于2002年提出的,他认为那些促进个体积极行为的心理因素应纳入心理资本的范围。2004年,Avolio研究认为,心理资本是能预测个体高绩效和快乐工作指数的积极心理状态的综合。本文对心理资本的理解采用这一观点。目前研究者由于对心理资本的理解或研究存在不同的视角,因此他们确定的心理资本结构要素和所开发的测量工具也有所差异。其中,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心理资本有着共同的构成要素,如乐观、自我效能(自信)、希望和复原力等。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玉林某中学的高三学生作为被试,抽取文科、理科各三个班,共获被试402名,施测后获有效问卷378份。被试构成见表1。

(二)研究工具

1.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

本研究采用张阔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该问卷由26个题目构成,包括乐观、韧性、自我效能、希望等四个维度,总量表信度系数是0.9。在此次研究中采用利克特5点量表记分,得分越高,反映心理资本的积极倾向越高。

2.学习成绩

采用高中三年级第一次全市统测成绩作为学习成绩的判断标准,此次全市统一考试实行老师网上流水阅卷,阅卷完毕后由玉林教科所根据以往上线人数划了分数线:理科一本线490分,二本线325分,高专线230分。文科一本线525分,二本线365分,高专线185分。本次考试从命题、改卷到划线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研究程序

采用团体测试方式,以班为单位,分别选择文科、理科各三个班进行测试。由主试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待学生理解要求后作答,测试完毕及时回收问卷并剔除无效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378份,同时收集高三第一次统考成绩。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用描述性统计、t 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高三学生的心理资本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

二、研究结果

(一)高三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情况

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的描述统计见表2。

通过单一样本 t 检验与中值3.5比较,心理资本总水平及其各维度都显著高于3.5分(P=0.000)。就平均值来看,希望分量表的得分最高,乐观得分次之,自我效能得分最低。

(二)高三学生心理资本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

1.性别差异

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见表3。

在心理资本总水平和自我效能维度上,男生略高于女生。在希望维度上,男生要显著高于女生。

2.班级类型差异

对不同班级类型学生的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见表4。

在心理资本总水平和各维度上,理科生和文科生差异不显著。

3.学生类型差异

对不同学生类型的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见表5。

从表中可知,三类学生在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三、讨论

(一)高三学生心理资本特点的总体分析

在本研究中,高三学生心理资本总体及各维度水平均高于理论平均值,得到这一结果可能原因有:

1.本问卷测量的是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被试可能会有意朝社会期望方向作答,因此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均高于理论平均值。

2.根据2011年李林英、肖雯的研究可知,个体的积极力量与消极力量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维度,即积极与消极力量相互独立,消极力量的增多或减少并不会相应地减少积极力量或增加积极力量。如今,中小学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建设方面。本研究所调查的学校针对本校实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就学习动力、学习方法、青春期困惑、考试焦虑、人生规划等问题,分年级有选择地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此外,学校还通过团体活动、班会或实践课等形式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中生活中。正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开展,高三学生即使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承受着超负荷的心理负担,也能表现出较高的心理资本水平。

3.高三年级的教学特点也会促使学生的心理资本向较高水平发展。进入高三后,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已经进入第一轮复习,每轮复习要达到什么水平,老师们会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制订严密的计划,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任务。因此,在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更加明确;另外,进入高三后,学生将面临频繁的测试,测试后老师进行分析和总结,这让学生能正确看待挫折,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教学上的这些特点可能让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心理资本水平。

4.随着学生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能力明显增强,这有助于学生较客观地定位自我,这也可能让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心理资本水平。

(二)高三学生心理资本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中,高三学生在心理资本总均分和希望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1.在我国传统文化里,社会给予男生较高社会评价,他们实际获得的机会也比女生相对要容易些,男生在就业方面比女生有优势。我国传统文化下对性别的不同评价,使得男生对自己未来的认识、信心、展望等的方面优于女生,自我认知更加积极,学习自我效能感更高。

2.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的学生,倾向于认为自己有能力创造美好的明天,从而使他们的希望、梦想会更强烈一些,希望水平更高。

3.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和希望水平更高的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更倾向于用积极的归因,因此他们的韧性和乐观水平也会较高。

在心理资本总均分和各维度上,理科生和文科生不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和高三这一特殊阶段有关。这一阶段,不管文科或理科生学习的目标比中学时期任何一个阶段都明确,老师们明确的复习计划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多数学生,频繁的测试之后的评讲分析,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自我水平的认识更加清晰。这样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的心理资本整体得以提高,而对于不同学科选择的学生而言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成绩类型学生在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论与之前的很多学者得出的结论(下转第74页)(上接第66页)不同,这可能和所研究调查的学校管理、升学途径选择的多样化、高校的不断扩招和社会的要求变化有关。本研究所调查的学校从高一开始就进行分层教学,如果低层次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一定的要求那么就可进入上一层次班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竞争意识,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设定恰当的目标定位。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高中升大学路径选择多样化,除了原有的传统高考外,还有出国留学、保送、部分高校的单招或自主招生,等等。随着高校的改革,招生不断扩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高校录取率达74.3%,现实中高的录取率和不容乐观的就业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使得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发生着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目标定位准确同样能成才。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四、结论

高三学生总体心理资本和各维度的心理资本处于较高水平。在心理资本总水平和希望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

【参考文献】

[1]Avolio B.J.and Gardner W.L(eds).Unlocking themask:A look at the process by which authentic leaders impact follower attitudes and behaviors”[J].Leadership Quarterly, 2004(6)

[2]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1)

第9篇

所谓肾衰,则是指暴病伤及肾,损伤了肾的元气,或者是肾病比较长远,日积月累,导致肾气出现衰竭现象,致使气化失司,尿毒、湿浊不能够向下排泄,故而,尿急时会出现无尿或者尿少的现象,同时,精神上也会有萎靡的状态,脸色不是很好,人口中同时伴有尿味等比较常见的一些疾病[1]。而肾衰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情缓急现象,可以将其分为慢性肾衰与急性肾衰[2]。

在慢性肾衰的病情中,其本身的病程是很长的,发生病变比较多,并且病情上经常出现复发状况,同时病情发作、迁延比较难于愈合等特点,而这就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也给患有该病的患者精神带来压力。有研究表明,该病情患者一般患有心理障碍,其表现为恐惧、依赖性、自卑感、负罪感、抑郁以及焦虑的心理特征,但国内外的调查研究中,针对慢性肾衰患者的性别、职业状态、分期进行心理状况的调查不多,本研究旨在为慢性肾衰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积累可靠、可信的临床资料,现汇报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患者来源

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慢性肾衰患者300例。

1.2 调查过程

(1)研究工具:基线资料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调查过程:分临床实施阶段和数据处理阶段。

①临床实施阶段: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符合要求的病例,调查实行无记名评估法(调查员只在调查量表上标明当天的日期和序号,以方便对号入座查找患者基本信息),让被试者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35分钟内独立完成问卷。

②数据处理阶段:回收调查表内容需双人进行核查,剔除无效调查表。回收情况:共发放量表300份,回收297份,共有6名患者只填写了基线资料表或《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剔除剩余291例合格病例。

1.3 统计方法

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K-S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用±s表示。以P

2 结果

(1)291例慢性肾衰患者SCL-90测评的总体情况。不同性别患者SCL-90测评得分比较,男性患者在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女性患者(P

(2)肾功能代偿期和肾功能衰竭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躯体化和睡眠等因子得分明显低于肾功能衰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据SCL-90量表的测评结果显示慢性肾衰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职业状态、疾病分期有关。

(1)不同性别SCL-90测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有差别的。相同病情的患者,女性较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怖的不良情绪,医务人员和家庭成员在做心理调摄时应区别对待,应更多地关心和呵护女性患者,时刻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减少焦虑等不良情绪给疾病本身带来的不良影响。

(2)慢性肾衰各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显示,相邻两期的肾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差异较小,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SCL-90心理测评的结果越不理想。肾功能代偿期和肾功能衰竭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躯体化和睡眠等因子得分明显低于肾功能衰竭患者,说明病情越严重,患者的主观身体不适感越多,睡眠和饮食状况越差;尿毒症患者较肾功能代偿期和肾功能失代偿期而言,心理问题最为严重,其总均分、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得分明显偏高,说明终末期肾病患者并发症多,精神压力极大,心理健康问题严峻,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尿毒症期患者较肾功能衰竭期而言,只在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上高于后者,说明3、4期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具有较大的共性。

4 对策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