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保险公司档案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2 09:37: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保险公司档案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保险公司档案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措施

从当前我国基本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内社会基本养老制度逐渐成熟起来,尤其表现在社会参保的人员不断增多,保险资料档案管理的数量也处于持续提升的状态,所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极大重视。正是因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量不断增加,相应也就使得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难度持续加大,因此要想使得全新形势下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那么也就需要展开创新研究。

1当前形势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

因为社会保险档案数量是较大的,所以需要展开的工作环节会显得相对较为繁琐,再加上国内有关领导不重视,所以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环节的投入也就会显得相对较少,具体表现为某些社会保险档案部门缺少专门的档案室,各种类型的档案管理分室存放,到现在都没有配备专职档案员,所以应当归档的社会保险资料,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理,这样也就直接造成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混乱与严重流失。细致分析此类问题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这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所造成的,所以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此予以重视。

1.2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机制

国内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从整体的角度观察看来,其发展的速度与水平都是较好的,但是也存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不一致的情况,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具体来讲,在国内众多社会保险档案类型中,只有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真的实行了垂直管理,另外的失业、医疗以及工伤等仍然是一种地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会造成多头管理的问题,使得不同档案分属于不同的部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过程会显得较为困难,最终直接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

2新形势下科学展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有效措施

根据本文的第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国内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处理,也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升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具体的创新措施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思考:

2.1增强宣传加大投入力度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增强宣传加大投入力度,具体的措施是要从增强档案意识以及档案法治意识的角度入手,力求在全社会中加大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声势以及力度,激发社会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意识与责任意识,这样在制定档案管理措施的时候,才能更加重视起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还需要将整项工作摆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上,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通过资金以及人力投入的不断加大,切实的解决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以及库房紧张的问题,最终才能够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更为良好的氛围以及有利条件。

2.2全方面引进先进技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在创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我们应当全面化展开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其目的是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具有信息化的特点。落实到具体措施上,有关社会保险企业应当要增加先进技术引进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管理的基础设施投入,这样能够非常有效的优化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水平。从另一方面来讲,因为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资料的自动快速编目,能够起到较为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也就可以考虑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运用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但是需要确保社会保险纸质材料与电子档案材料是较为协调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电子信息系统更加完整的输入。最后还需要时常检查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如果档案资料出现了缺失,则需要及时的展开补充。

2.3完善现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制

对于全新形势下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工作来讲,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措施,因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机制创新,能够尽可能的将社会保障的职能工作,集中到一个职能单位当中予以完成,并且还能够构建出“五险合一”的档案管理机构,具体来讲也就是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以及生育等社会保障工作。当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会得到完善之后,未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将会更好避免各职能部门存在的重复交叉问题,全方位的实现社会保险档案集中管理,最终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制的完善工作,对于整项工作的开展来讲,所具有的意义是非常突出的,有关工作人员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展开这方面的考虑。

第2篇

一、强化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效强化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深化我国社会保险改革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社会改革活动的进一步加深,现有的单位人必定会转变成为社会人。相关社会保险部门不仅需要承担社会保障的相关责任,同时还需要担负相关离退休工作人员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的相关工作职能。面对如此宏观的社会框架,若不具备十分完整精准的个人资料,即科学有效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我国的社会保险部门的工作就将陷入僵局,甚至会严重影响到社会保险改革活动的落实进程。

二、当前阶段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实际发展现状

由于当前阶段的社会保险档案自身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在我国各个地区不同类别的社会保险档案,分别归属于不同性质的部门进行管理,进而造成了管理工作混杂不科学等问题。例如,不同性质的档案归属于不同类别的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信息沟通问题。一个人的社会保险资料分别留存于两个不同类别的管理机构中,其在进行所保理赔过程中手续会变得更为复杂繁琐。除此之外,现有大部分的社保经办机构并没有完全遵循个人档案集中管理的工作要求,只是综合性地将相关档案进行管理,并全部放置于相关的业务科室中。具体管理方法也存在诸多的差异,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档案咨询服务平台,以便于可以随时随地的查询个人社会保障档案信息。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全面健全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流程。当前阶段,依据我国现已颁布的《档案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得知制定社保档案的分类具体要求及保管时长。科学地对每一类别档案,制定与之匹配的管理制度。进而全方位地构建科学完整的制度机制,做到有法可依,遵照工作章程开展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对现有的各种类别的档案进行细致地收集,整理归纳、保管、记录存档等。在实际开展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符合相关的工作流程,有效地对档案进行管理。对于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文书材料、业务报表、图表等,需要及时地进行归纳整理并存档。严格遵循集中管理的工作原则,最大限度地避免社会各保障职能部门间由于复杂的连带关系进而造成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无辜浪费,全面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

(二)制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方法。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将社会保险档案工作规范至管理活动中。管理工作则需要充分依据社会保险档案存储的现有内容及范围,依赖保险档案室所需要的器材配备等。档案室的具体管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全部做出细致的制定,并以此来彻底解决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无序问题,逐渐构成上下管理一致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制。

(三)软件,硬件,双管齐下,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我国现有各层级社会保险部门组织,需要最大限度地克服资金短缺等相关问题,并建造眼下最为先进的微机设备装备档案室。在档案室机型方面,需要尽可能地做到整齐划一,以便为下一步的计算机终端网络及社会保险档案数据的全民共享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重点,放置于档案管理的相关软件开发工作中。由各省级社会保险部门统一进行组织开发,其开发的软件,主要功能包含:档案编目及信息检索;对档案内现存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如对保险档案的分类统计、相关信息资料全局统计等;档案借阅的自动化管理,以便对信息需求者的情况、时间、归还时间等进行精准的把控;进而全面实现网上互联的工作状态。

(四)提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当前阶段,社会保险档案工作自身具备十分强烈的政治性、业务性。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及业务知识, 并具备十分精湛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此,我国社保相关部门需要与档案管理部门取得友好的联系,并积极地组织开展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相关业务能力培训活动,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地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综合素质、作风建设等活动,以此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性,进而打造出一支业务精良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队伍。

第3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会计电算化;体系;建设

1概述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了资本市场,保险公司由此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保险公司的发展规模和业务范畴越来越广,传统的作业模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实施会计电算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保险公司积极引进先进的会计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效率,进而改善对新形势变化的应对能力。本文将对保险公司构建会计电算化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会计电算化体系的构建

2.1会计电算化体系构建前的准备工作

①硬件准备。计算机硬件设备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物质基础,保险公司应根据自身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机型、性能参数等。若公司规模较大,应尽量做好统一,为后期的网络运行、信息传输奠定硬件基础。②软件准备。会计软件是保险公司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应坚持以下原则:通用性、合法性、安全性和可扩充性,确保软件服务和软件开发包功能满足当前业务需求,同时还能实现后期的业务拓展。

2.2会计电算化体系建立原则

保险公司构建会计电算化体系时,应对公司内部的会计工作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当前的法律法规构建会计电算化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要坚持合法性、效益性、系统性、规范性、可靠性和易用性原则。

2.3会计电算化体系内涵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会计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电算化的实施和运用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企业领导还可运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挖掘潜藏在内部的、更有价值的信息,以便更好的改善管理,做好经营决策。会计电算化体系的建设包括相关管理制度、责任制度、运营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的构建和实施。以下将对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

2.4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①会计电算化运行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部件为计算机硬件,配套软件以及由此产生的数据,这是体系管理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制定硬件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确保计算机性能的安全和稳定。其次,做好软件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防止病毒感染或者非法侵入导致的会计数据泄漏或丢失。最后,做好监督工作,防止计算机和配套软件在维护、升级、更换过程中产生数据丢失的问题,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连续性。②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产生的档案形式较多,如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信息、磁性介质存储、纸质文件等都属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档案管理是会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同样需要加强档案管理。首先,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对会计信息档案进行管理,配置专人负责档案信息存储介质的管理工作,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确保存储介质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其次,做好会计档案的备份工作,对于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应在不同地点进行存放,并适时检查文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磁性存储介质的损坏导致数据丢失。最后,会计档案管理范畴划分。与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的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的软件配套的文档资料按照会计档案管理标准进行保管;保管期限一般为软件停止使用后或发生重大更改后五年。

2.5岗位责任划分

保险公司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需要有电算主管、软件操作人员、审核记账人员、硬件维护人员、审查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各岗位的职责分别为:①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和软件系统的运行,需要具备会计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一般可由会计主管兼任;②软件操作者负责将原始凭证中的数据进行输入,同时输出会计账簿、报表,需要具备初级电算化操作能力;③审核记账人员是对会计数据和各项凭证进行审核,操作软件登记或者打印输出账簿,需要工作者具备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中级电算化水平;④维护人员主要负责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运行,定期对硬件进行养护,需要工作者具备中级电算化知识、会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⑤审查人员的职能是监督体系的运行,需要工作者具备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中级电算化知识,一般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⑥数据分析人员负责会计数据的分析整理工作,工作者应懂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中等级别的电算化知识。

2.6会计电算化体系的实施

会计电算化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保险公司的各个部门参与实施,其实施过程应是由上而下的渐进过程。首先,公司财务总监负责会计电算化的领导工作,对整个工作的开展进行规划,协助公司各部门共同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性工作。如各部门资产信息的登记和记录。其次,会计电算化工作主要由财务会计人员承担。财务部门工作任务包括提出实现电算化的具体方案、组织和实施具体的财务电算化工作,为公司管理层和各部门提供真实、可靠、便捷的会计信息。再次,各部门是会计电算化实现的必要补充,财务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需要各部门大力配合。最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要本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既要时效性,还要经济性,正确处理新技术、新设备和成本节约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大型的投资项目,要加强监督指导,使有限的成本发挥最大的效益。

3结语

保险公司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会计工作地位,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公司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后,应逐步展开其他管理工作的电算化或信息化,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鹏.新时期保险公司会计电算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04:183-184.

[2]刘梅玲.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3]汪慧甜.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财政监督[D].华东理工大学,2013.

第4篇

一、保监会两则处罚引发的思考

2013年7月某保险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受到保监会的处罚,理由是保监会对该保险公司检查发现,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该保险公司高管人员福利津贴及员工补贴未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涉及金额2 430 525.42元。同样,2013年12月另外一家保险公司因“违规冲减手续费”被保监会处罚。起因是该公司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直接在财务系统中手工冲减或调整手续费支出,导致财务业务数据不一致。两家公司受到处罚都是因为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出现了问题,这也让人们对保险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质疑。

会计信息是政府、投资者及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控制、决策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息息相关。与传统行业不同,保险公司这样的金融企业因关系到国家的金融稳定而受到政府机构的特别关注。保监会作为保险公司的监管单位,对保险公司的监督检查已成为常态。例如,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有赖于保险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如果保险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极易使监管部门做出误判而形成金融隐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像保险公司这样的金融机构至关重要。

二、影响保险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会计制度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保险公司业务具有特殊性,其保险产品的销售一般采用制,保险公司与业务人员签订合同而非劳动合同。因此,保险公司给业务人员的奖励该如何入账,一直存在争议。各保险公司甚至同一保险公司的各分支机构之间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根据发票性质计入“公杂费”或“差旅费”中,有的根据业务性质计入“佣金支出”,也有的计入了“营业费用――其他”。这正是没有明确的会计制度规范造成的结果。

再者,保险公司在新会计准则推出前一直采用行业会计制度即《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行业会计制度往往对行业内的公司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第一则案例中,对于职工薪酬的错误处理就是该保险公司沿用旧的会计制度造成的。该保险公司也终因“财务数据不真实”受到保监会的处罚。

(二)系统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保险公司系统庞杂,可能存在的系统缺陷给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带来了挑战。保险公司业务收支类的会计信息均来自“核心业务系统”,“核心业务系统”是集业务、运营、财务等为一体的一个综合性业务操作平台。“核心业务系统”自身的复杂性以及操作人员的多样性往往使得系统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保险公司各种复杂的保全业务很容易引起会计信息的错误。

另外,在ERP系统环境下,财务数据大部分由相应的业务系统传入,如果系统管控不严或存在人为干涉的情况,在财务系统中处理本应由业务系统传入的数据将产生财务系统数据与业务系统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在第二则案例中,该保险公司两次“放开财务系统手工记账权限”对手续费进行人为操作,“导致财务业务数据不一致”而受到保监会的处罚。对于保险公司财务系统数据与业务系统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保监会特别关注,在对保险公司的开业验收过程中将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对接作为验收的一项主要内容。同时,近年来保监会也将财务业务数据的一致性作为保监会检查的重点内容。

(三)基层会计人员素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保险公司一般采用总分支机构形式的组织结构,且分支机构遍布各市县。由于地区性教育资源的差异往往造成其分支机构会计人员素质千差万别。现如今各保险公司纷纷建立自己的“后援中心”对会计账务集中处理,即便如此,基层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账务处理虽然集中了,但账务处理的发起、检查、核对以及账务的清理都要依赖基层财务人员。另外,面对大量“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包括业务系统传入的财务数据、保险公司总部统一计提的保险准备金、统一计提的营业税金等),分支机构的会计人员往往有些“懵”。因此,提高基层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保险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三、保险公司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一)完善会计制度,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1.建立公司会计制度体系

国家虽然制定了《准则》及指南等相关制度,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毕竟有不同的特点,业务也千差万别。因此,企业需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考虑。一是根据《准则》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企业会计制度》,二是根据《准则》指南及附录制定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规则》,三是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本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会计档案管理规定》等。《企业会计制度》用于明确会计六要素的定义及核算范围;《会计核算规则》应明确保险公司涉及会计科目的具体账务处理要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则对会计账、证、表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而《会计档案管理规定》则为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提供了制度上的依据。通过以上层次分明的会计制度体系的建立,各项制度的完善及制度间的协调补充,为实际会计业务的操作提供了标准。

2.及时修订公司相关会计制度

制度、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需要定期检视其会计制度,在国家出台新的规定或出现新的经济业务时要及时对相关的制度进行调整或补充。要做到这一点保险公司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由会计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会计制度的建设并实行问责制。同时,为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各保险公司总部可授权其分支机构根据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相信完善的会计制度必然能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加强会计系统监控,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技术保证

强大的会计系统对财务管理的变革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系统操作上的不可逆性,系统缺陷往往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保险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会计系统监控。

1.系统上线前应进行全面的测试

保险公司系统开发如涉及到财务部分的,应有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参与,系统上线前的测试应有基层财务人员参与,同时,在系统测试过程中应考虑到实际可能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并一一加以测试,防止系统设计缺陷的产生。系统应在充分测试通过后再正式上线,避免项目盲目上马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

2.系统上线后应保持时时监控

为保证业务系统传入财务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应定期做好两个系统间数据的核对。如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手续费支出”科目,财务人员可按月提取业务系统和总账系统“手续费支出”的发生额,核对两个系统此科目的一致性。同时,应维护系统操作的严肃性,防止人为对数据进行调整。如果发现系统间数据的差异,应避免直接在财务系统中调整数据。正确的做法是,查明产生差异的原因后,在业务系统中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改,从而保证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相关数据的一致性。

3.利用内部审计加强会计系统的审查与评价

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系统产生的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其实不然,抛去人为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如今的系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复杂,系统本身可能存在的缺陷往往不为人们所知。令人欣喜的是国家已开始重视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2013年颁发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03号――信息系统审计》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公司可根据信息系统的特性进行穿行测试,追踪交易在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相信通过内部审计监督一定能及时修正系统缺陷,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三)加强基层会计人员的培养,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人才保证

完善的会计制度、先进的系统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奠定了基础,要真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还需要使各项会计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会计制度的落实需要基层会计人员的广泛参与,加强基层会计人员的培养,将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人才保证。对基层会计人员的培养,可以从对其的指导、监督和考核着手。

1.会计人员的指导

指导就是要把公司的各项会计制度给机构财务人员讲清楚并明确制度操作标准及相关流程。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流程,一方面机构有了日常财务操作的工作指引,另一方面也便于上级机构进行监督考核。指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手把手的“传帮带”、可以是现场培训或网络视频培训、亦可以是机构财务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等。同时,指导要及时,对于发现的问题、新出台的规定等都应在第一时间向下属机构和人员传达。

2.会计人员的监督

监督是指对会计人员所做工作的复核和检查。“复核”是一种很好的监督方式,可以是上级对下级复核也可以是后手岗位对前手岗位的复核等。通过复核可降低会计处理的差错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可采用现场和非现场检查两种方式。现场检查除可以检查下属机构账务处理情况外还可以检查实物档案等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现场检查前需制定检查要点并明确检查的项目及其衡量标准,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可现场给予机构指导,检查后还要形成检查报告并要求机构限期整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众多,所有机构都采用现场检查往往很难实现,但保险公司的会计系统一般比较发达。这时,保险公司可采用非现场检查的方式,通过调取下属机构账套的形式对其进行检查。这种方式与现场检查相比更快捷,还能第一时间掌握机构的账务处理情况并给予考核和指导。非现场检查可设置“重点科目检查项目表”,对会计重点科目进行监控。比如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不能存在借方余额,预收保费、应付佣金、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不能有贷方余额等,还可以对重点科目间的勾稽关系进行检查,如“营业费用――职工工资”的借方发生金额应等于“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的贷方发生额、“营业费用――待摊费用摊销”的借方发生金额应等于“待摊费用”的贷方发生额等。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可以通过视频培训等方式对下属机构进行指导。

3.会计人员的考核

考核就是要建立会计人员的评价和奖惩机制。保险公司可制定《机构财务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从会计核算、基础管理、档案管理等多方面对会计人员加以考核评价。考核可按月度、季度或年度进行,考核对象应具体到基层岗位。考核结果应和年终奖等挂钩,并对表现优秀的机构和个人进行表彰以便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第5篇

关键词:保险信息系统 可行性 系统调试 业务办理

中图分类号:F8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015-01

当今社会,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因而对现代的保险业务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本文以某保险公司为案例背景,在该例子基础上,提出基于Client/Server模式的保险信息系统,并针对该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

由于社会保险事业的特点具有国家政策性强,保险业务量庞大且经常变动的特点,因此,对该系统的处理信息方面的要求必须具备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该系统能够借助网络通信技术进行数据库的同步和更新,该计算机系统设计的目标要能够整合大量的零散的保险数据,为保险公司的各级决策机构(或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数据。

1 计算机系统的设计

Client/Server模式的保险信息系统的设计基本原则包括一下四个方面:一是系统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系统能够保证使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和不同的通讯协议之间具有互通性;二是系统具有可靠性:可靠和稳定的系统特点能够确保系统在日后长期应用中具有可依赖性;三是具有灵活性:具有灵活性的系统可以方便得扩充设备以及增加网络布局;四是具有先进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必须能够即使更新,保证其不被淘汰。

1.1 系统结构

根据以上设计思想提出的Client/Server模式的保险信息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九个部分,其分别为:个人的档案管理部分,台帐的管理部分,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部分,养老保险管理部分,生育保险管理部分,工伤保险管理部分,失业保险管理部分,医疗保险管理部分和系统自身管理部分。

1.2 系统功能

对于个人档案的管理部分:需要能够对所有参保人员的资料和具体登记情况进行统一的管理,并且能够做到随时查询,随时修改(需要权限)和打印;对保险公司的账单管理部分需要具备处理报表、账单的查询功能,并且具备统计和计算功能;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方面需要能够自动生成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并且能够对保险公司员工的工资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养老保险以及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由单独的保险系统单独管理,并且各系统具备相对独立性;最后的系统管理部分设置的主要目的能够实现数据的备份管理和恢复功能,防止不可抗因素造成的数据损失。

2 Client/Server模式的保险信息系统解析

2.1 系统平台

为了能够满足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业务的需要,必须能够建立一个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基本平台。而就目前情况来说,计算机系统的体系已经发展为client/server的模式,该客户机/服务器的体系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系统环境,因而,我们建立计算机应用平台也选择该模式,在客户机/服务器的计算机平台模式下,计算机的应用系统被分为前部(也即客户端部分)和后部(也即服务器部分)两部。该平台运作的基本原理为对保险业务应用的处理由客户端承担,而所处理的数据集中在平台计算机服务器中。

在保险业务的查询工作中,操作人员通过客户端提出查询的关键词,指令发到服务器后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完成查询,同时返回数据到客户端电脑中,其工作模式如图1。

2.2 数据库系统

系统服务器采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具有分布式和储存的能力,在这一要求原则指导条件下,我们在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管理软件选择了oracle数据库管理软件,该软件能够真正得实现开放式的互联系统体系和分布式的数据库管理,另外,该软件还具有稳定性强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2.3 网络操作系统

对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需要在以下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一是具备客户端/服务器的结构特点,能够使各个客户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二是必须具有支持多种网络通讯协议的功能;三是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数据库系统的反应时间;四是操作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保证数据库资料安全的同时,也能很好的保护客户的隐私。为此我们选择的网络操作系统为windows NT操作系统。

3 系统的实现

保险公司Client/Server模式的保险信息系统的实现采用高速以太网互联技术(网络拓扑结构类型为星形拓扑结构)。

4 可行性

本Client/Server模式的保险信息系统现在已经能够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安装以及系统调试,目前该系统运作情况良好,保险公司的各项业务办理的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章对Client/Server模式的保险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且分别从开发和应用两个方面来说明了系统的实现过程。

参考文献

[1] 吕劲松.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中社保基金征缴管理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0.

[2] 曾孟佳,李明东,程兆麟,等.基于C/S模式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9(4):49-53.

第6篇

合作医疗是由体现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保险公司可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的特点,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发挥保险公司的社会管理功能。

1有利于保险公司发挥较为成熟的医疗保险管理经验

保险公司在费率厘定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优势,善于对征缴补偿标准进行测算、拟订合理的征缴补偿标准和办法,进行赔偿额度的设置。发挥理赔管控的专业优势,有效防范道德风险。通过成立专门的农村医保业务管理中心,选聘医保专管员派驻各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参保人员的政策咨询、资格核准、住院登记、转院管理及现场现金结报支付等工作。利用保险公司的业务网络系统和专业人员的优势,在业务管理中心和各定点医院间建立远程审核结报网络平台。业务管理中心建立数据库.各定点医院设立工作站,专管员对结报人的医疗费用进行初审,然后将数据传输到业务管理中心,业务管理中心即时核准。农村医保专管员制度和远程审核结报网络平台的建立,缩短了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距离。业务管理中心通过制定支付管理、专管员培训与管理、档案管理及信息数据管理等办法,规范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可积累农村保险经验数据,便于保险公司设计和开发有针对性的农村保险产品及拓展农村保险市场,实现保险公司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

2有利于政府发挥指导和监督职能,实现政府职能从办农医保向管农医保的转变

政府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办公室,负责监督业务管理中心的基金运作情况和各定点医疗机构参保病人的医疗行为。加强对农保基金的监督,真正做到农保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卫生行政部门不参与农保基金的运作和结报补偿等日常性事务工作,只负责监督管理和政策的调研与完善,真正实现监督管理与具体经办的分离。

第7篇

关键词 病历档案 重要性 科学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病历档案是患者入院到出院时病情诊断、治疗、护理和愈后过程中的全部记录,是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形成的全部医疗档案。病历档案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既是临床进行科学诊断治疗的基础资料,也是维护医患权益的法律依据。因此,要加强病历档案管理,强化病历档案的收集、整理、监督和利用,提高病历档案整理的质量。

1 医院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病历档案是正确诊断疾病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一份完整的病历可以记载一个病人病情发生、发展、转归和治疗的全过程。完整的病历档案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治疗具有正确的指导性,是医务人员诊治疾病水平评估的依据。病历书写是锻炼和培养医生思维能力和诊治能力最好的方法,写好病历是做好一名医生的必由之路。病历中还记录着各种疑难病症,使资料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与信息。①通过对临床病历回顾,对病历进行分析,借鉴正确治疗方法,挑选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来总结,提高业务水平。

(2)病历档案是教学和科研最宝贵的资料。病历是一份很好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素材。通过病例分析、病案讨论可以强化学生对临床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培养合格的医学毕业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科研中,通过对临床病历分析,寻求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的规律。研究临床治疗、预防措施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开发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推动医学不断发展。医师可根据既往某类疾病的病历档案回顾性总结,得出某些规律性的结论来提高临床工作,更可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前瞻性研究,从而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②

(3)病历档案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信息库: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病历档案是医院最珍贵、最有收藏价值的档案财富。大量的病历资料是医疗业务信息的载体,可以反映出整个医院工作状况、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质量和医德医风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医院管理者通过病历档案信息资源,扩大服务范围,完善不足之处,监督全院工作,指导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与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切实管好、用好医院病历档案,努力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对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病历档案是处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病历档案的形成以及记录内容,是医疗事故纠纷、法律诉讼中的法定证据,也是沟通协调医患关系、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和医疗权的重要手段。依据病历档案,医师可迅速正确诊断与治疗患者,医院亦可据之申请医保给付、理清法律责任等。病历档案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所有需要的真实信息,使保险公司及被保险人双方利益均得到保证。在某(下转第238页)(上接第236页)些涉及人身伤害、健康保险的刑事、民事案件审理及发生医疗纠纷时,病案还是一份具有法律效用的原始材料或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病历更是医院或医务人员证明自己无过错的主要和重要的证据材料。

2 如何对医院病历档案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2.1 完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根据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档案法规,应该把病历档案纳入医院档案的管理体系, 成立专门档案室,档案必须由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保管,真正做到统一管理、统一保存、统一利用。管理员应该熟炼掌握病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等,做好监督和检查档案工作,把好病历档案的形成和归档关,要加强对病历档案书写质量的管理,做到病历书写要求真实完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书写整洁,确保病历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③

2.2 规范病历档案的整理要求,及时进行归档

整理档案时,应检查病历填写是否符合要求。病历首页的病人姓名、年龄、籍贯、婚姻状况、职业、住址等是否信息完整;住院天数、诊断、转归及手术愈合等项是否依次填写。要求用蓝黑色墨水书写,如血型、过敏药物,化验异常者用红墨水笔或红园珠笔标记;书写文字要求通顺简练、字迹清晰、无错别字、自造字及非国际通用的中、英文缩写。病历中任何内容不允许有涂改。凡是要归档的病历,经专业人员经过认真审核,符合要求后,按顺序排列好,装订成册,放置在各科病历架上,待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根据病历编号顺序统一编制档案登记号,依次排放。

2.3 加强对病历档案的现代技术管理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已逐渐被各大医院所接受。保管病历档案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工作开辟方便快捷的途径,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将各种病案以光盘的形式存储起来,减少库存。建立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对各种病案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从而规范医院电子病案档案。作为病案管理人员要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对信息的收集、电子建档、日常维护和数据库管理等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真正实现电子病案信息共享和网络化服务。

只有做到资料收集齐全、分类准确、整理科学、归档完整,才能更好的对病历档案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才能把病历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适应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注释

① 李启旭.浅析病历档案的管理及开发利用[J].管理观察,2011(22).

第8篇

关键字:病历档案病历档案信息化

病历档案是关于临床医学科学的档案资料,它完整地记录了病人历次的检查、治疗和转归的全过程,以及与疾病有关的所有问题。病历档案是医务人员给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记录,是病人就医期间身体和心理情况的真实反映,是医院临床、教学、研究工作的宝贵资料,是人们向疾病作斗争的原始文献。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环境恶劣,很多疾病都是比较少见,病例档案的建立对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病历档案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病历档案是人们在医院就医期间形成的全部医疗档案,即人们就医后由患者或家属陈述病情、病史以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和愈后追踪过程中形成的全部记录(包括各种文字、图表,以及所有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的报告等)。病历记录在中国古代称做“医案”,现在一般称为“病史”或“病历”,英语为“medical record”或“case history”。1953年卫生部召开的医政会议上因认为“病史”或“病历”不能全面包括有关的记录与内容,因此统一规定称为“病案”。“病案”就是指有关疾病医疗记录的档案,即本文所称之“病历档案”。

1.1病历档案是医院管理的信息库

病历档案是医院最宝贵、最有特色的档案财富。它是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是病人的保健参考资料,是医务人员对疾病正确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一份内容完整的病历档案,对医学教学来说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信息资料,是监督和检查全院工作,衡量医师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进行科学管理和医师考核的可靠依据,是医院医疗业务统计的主要原始资料之一,是医疗业务活动数量和质量统计的可靠依据。病历档案记载了每个病人的疾病情况、诊疗方法和效果,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发展史。病历档案还是医疗纠纷处理、伤残评定、诉讼案件调查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可以说病历档案是一个医院最宝贵珍藏,也最有利用价值的档案财富。

1.2病历档案对医疗教研工作的作用

病历档案对于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病历档案是提高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的重要资料。对于病人诊断的确立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都要参考病历档案。一个完整的病历档案可以指出通向正确诊断的途径,所以它是决定诊断的关键。通过对病历档案运用医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就能提出各种有价值的资料,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

病历档案是生动的教学示范材料。通过病例分析,临床病案讨论,病理讨论,死亡病历讨论等,不但对学生,对临床医师也很有帮助,所以病历档案是临床师资培训的重要环节。

病历档案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通过病历档案的统计分析,能够找出规律,为医学科学的研究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推动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师可根据既往某类疾病的病历档案回顾性总结,得出某些规律性的结论来提高临床工作。更可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前瞻性研究,按照一定的要求来记录病历档案,从而提供研究资料,丰富医学知识宝库。此外,通过病历档案的统计分析,可以找出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为采取预防措施,保障人民的健康提供依据。因此它是疾病预防工作的必要基础。

1.3病历档案的社会性和法律意义

病历档案为医疗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如何使保险公司及被保险人双方利益均得到保证,病历档案便成为一个重要依据,病历档案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所有需要的真实信息,医院病案室为保险公司提供被保险人的病历档案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病历档案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加强,表现出的医患纠纷也越来越多。病历档案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依据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可以客观全面地反映病人住院期间的就诊情况,成为保护病人、医生及医院利益的重要记录。病历档案还是处理各种肇事、事故和伤残鉴定的重要文件,必须根据病历档案来作检查分析,才能推断出责任之所在。

2病历档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病历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病历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编目、统计、保管和利用等一系列的处置,以便保管好病历档案,并充分利用它来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

2.1加强宣传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要大力开展病历档案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医院对做好病历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是做好病历档案工作的前提。大力开展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员档案工作意识,依法治档,建立完善的病历档案形成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工作体系,切实保证病历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对于病历档案的开发利用,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2建立和完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使病历档案的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是做好病历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根据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档案法规,病历档案必须集中统一管理。当前许多医院成立了病案室,集中统一管理和保管病历档案,监督、检查和指导病历档案工作。有些医院设立了“病历管理委员会”,加强对病历档案的领导,建立健全病历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使病历档案工作有了可靠的体制保障。此外,要把好病历档案的形成和归档关,确保病历档案的完整、准确和系统。病历档案是由医疗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为了确保病历档案的完整、准确、精练和系统,必须在病历档案材料形成过程中把好质量关,这也是搞好病历档案的前提。要加强对病历档案书写质量的管理和签署审批管理,做到病历书写内容完整准确,文字简练明了,记录及时,手续齐全,书写整洁。同时,当一个病人诊疗结束并取得相应的结果后,应及时地将记录诊疗全过程及其结果的材料整理归档,把有使用价值的医疗文件材料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下来。

2.3病历档案管理系统化与规范化

加强病历档案的整理,大力开发病历档案信息资源,是做好病历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保管病历档案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供利用。但为了更好更及时、准确地提供利用,一是必须对病历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二是要编制科学合理的检索工具体系,充分揭示病历档案的内容;三是通过借阅、编研、计算机检索等多种方式,提供优质服务。只有具备齐全、完整并实现了规范化整理的档案,才能做到收集齐全、分类准确、整理科学、归档完整、利用方便,才能给信息的开发提供有利条件。

2.4病历档案管理要采用现代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已成为大势所趋,病案管理也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现在很多医院已经或正在筹建计算机管理网络,利用计算机的缩微存储功能可以将较小的病案以光盘的形式存储起来,销毁原件,从而减少库存,避免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的现象。计算机检索技术使查找病案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但是这种提高是建立在有明晰的分类目录的基础上,否则即使有计算机技术,也会陷入大量信息的漩涡而无所适从。病案管理网络并入档案网络还可以使医院管理者同时了解到医院各个方面的情况,有益于加强医院管理和医疗数据的统计工作。

第9篇

    关键词:保险 制度 监管 建议

    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重视扶持保险业发展的若干方针政策,促进了保险业的空前繁荣。截止到2008年末,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30多家,其中人身险公司59家,保险中介机构2327家,共有保险从业人员322.8万人,其中保险个人人262.9万人。

    保险人制度从1992年进入中国大陆。人制度指的是由保险监管部门或者保险行业协会在营运过程中形成的针对保险从业人员的约束机制。在保险的发展历史中,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制度,而我国的人制度发展仅仅只有十几年的历史。该制度对于推动我国保险事业特别是寿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成熟,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保险个人人制度建设在监管方面出现了新的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来自保险人监管中出现的几个新矛盾。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一个人多家的现象普遍存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个人保险人在代为办理人寿保险业务时,不得同时接受两个以上保险人的委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一个人多家这种现象出现呢?主要是因为各保险公司目前对保险个人人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保险个人人的有效供给。可能有人会反对这种观点,认为个人保险人比比皆是,只要考取资格证就可以上岗。其实不然。各家公司争夺的对象实际是占行业30%的高绩效人员,即所谓的保险行业的“二八定律”或“三七现象”。这些绩优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品质要通过一段时间的业务开展才能显现出来。而人身险公司的经营性质决定产品销售大多为期缴产品销售,对于在人身险公司从业的保险个人人来说,续期利益成为影响其收入的至关重要的利益。所以保险人最初想方设法维持这块利益,通过不断展业做新单达到公司要求的业绩标准以确保续期利益不丢失。

    但事实上,保险公司雨后春笋般地成立,在促进保险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保险公司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不仅体现在产品、价格和服务方面,当前更多的体现在对保险个人人的争夺上。谁拥有更多的人力往往就意味着谁在竞争中占据上风,占据主动。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对手人力快速壮大自己的实力正好是一箭双雕。所以新成立公司往往不惜成本、不惜代价用更高的利益吸引人才。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众多的个人保险人选择了一个身份多家的做法,而且创造出了羊群效应,使得这种现象在行业中不断蔓延开来。

    二、行业内从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给保险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隐患

    近年来,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频率远远超出其他行业的人员流动,特别是保险个人人的流动更加趋于非理性。每当一个新公司诞生,原有的保险公司就要承受一次人员流失的阵痛,这虽然有助于促进原有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服务水平提升,促进原有公司重视人员培养、教育,但从另一个方面也加大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比如:各家公司为吸引人、留住人,纷纷修订《基本法》,加大财务支持力度,提高手续费率等。团队的每次非理性集体跳槽都会给新公司带来业绩的快速增长,而同时原有的保险公司若不能及时补充人员则会出现保费大起大落,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局部保费断流,但最终无论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双方都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和巨大的代价。倘若长此以往不加以规范,势必造成恶性循环,对保险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重大的隐患。

    面对中国保险业如火如荼的良好发展局面,我们不能投鼠忌器,畏首畏尾,要有的放矢、及时准确地对这种现象进行管控和规范,一种比较有效的管控手段是在保险行业内建立个人人档案,对其实施有效管控。建议如下:

    一、出台行业关于建立保险个人人档案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由监管机关和行业协会制定出统一的档案格式和要求,下发给各保险公司执行。

    档案的内容可分为五部分:

    1.个人人的全部基本资料;

    2.个人人的从业经历及接受教育、培训的记录及得分;

    3.个人人各个阶段的业绩情况及日常行为考核情况;

    4.个人人的资信状况、受奖惩及是否有违规记录;

    5.整个档案的得分标准及其本人综合得分。

    二、对保险个人人档案流转的管控措施。

    1.设计、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建立行业互动平台。

    对于达不到限定期限和限定分值的档案不予流转;对于达不到监管要求分值的档案予以冻结,并通过互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2.建立快速、高效、公正、合理的档案流转程序。

    保险个人人档案建立后在各家公司,必须在监管机关统一电子信息平台上进行操作,否则不能取得合法有效的资格证;应在全国范围内对档案统一编号,这意味着每个人只有一个身份。同一身份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将被锁定,接受审查。

    3.将人考试成绩和考试号记入档案和互动平台,由监管机关发放工号,否则不予发放人资格证。

    保险人在当今保险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有效保证保险市场的平衡稳定,保险业务的稳步发展。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