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9:37: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融资工作重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开学条件保障情况
2.学生资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无因家庭经济困难、生活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的情况发生。
3.教材符合规定要求,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审核征订,在开课前已发送到学生手中,教辅材料采取自愿征订原则,无搭车收费现象。
4.饮食、用水、用电等各项后勤保障良好,运行正常。
5.开学教育内容充实,有安全、法制、禁毒防艾、文明礼仪、学雷锋、禁止未成年人如网吧等教育,效果良好。
6.开学活动、仪式简单富有实效性。
二、学校安全工作情况
2.校园实行了封闭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入校园进行登记,保安员持证上岗并配齐配全安全叉、橡胶棒等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
3.学校校车各项手续规范,校车驾驶人员资质符合要求,无驾驶校车、超速、超员、不按许可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学校门口道路设置了警示牌、减速带。
4.学校坚持一、五、十安全教育措施、通过消防安全演练、家长会、致学生家长书信等方式宣讲安全知识,制定了紧急疏散、食物中毒等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5.校园网络连接区教育城域网,运行正常。
三、规范办学行为情况
1.无违乱办学、乱办班和乱收费等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收取符合规定。
3.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不存在超大班额,课程安排符合国家和省级规定,学校落实了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不存在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并张榜公布情况,不存在组织学生补课情况。
四、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1.音体美教师配备欠缺,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内部现状
首先,财务管控在很多企业存在失灵的现象。这种失灵现象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集团内部各单位向总部争资源,从而养成总部的。各单位各自为政,占山为王,总部为追求平衡而牺牲效率。另一种是内部各单位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实力比较雄厚的单位希望另立山头,让资源内部循环,总部管控时会感到渗透乏力;实力较差的单位则主动渗入总部的资源循环,成为总部的包袱和心病。
其次,很多集团内部的投融资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第一,集团对投融资缺乏规模管理,能力过度使用和能力闲置并存,整个企业的协同效应没有发挥出来;第二,集团盲目选择投融资模式,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第三,融资方式和投资方向错位,不能得到很好的匹配;第四,投融资缺乏规划,融资时机无法把握,投资进要经过繁杂的审批程序。
总体而言,企业投融资方面的几个“乱象”,包括“乱投资”、“乱担保”、“乱扩张”、“乱理财”、“乱借款”以及“乱放权”。特别是很多企业“大”字情结很深,为追求规模盲目借款,“短贷长投”,而“短贷长投”是财务管理的大忌。
第三,集团管控体系复杂但无效。主要表现在企业集团的管理理念不新、管理内容不清、职责和权利配置不当、管理工具使用不充分,比如企业的内控体系、预算管理以及信息化等管理工具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外部挑战
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是企业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从国际看,2011年至今,欧债危机不断恶化,日本地震,美国信用评级下调、美联储量化宽松、财政悬崖等使得全球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世界经济也在转型调整,国际分工持续深化,美欧“再工业化”。而国内局部政策的调整亦存在不确定性,融资环境存在潜在风险。
第二个挑战在于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未来10年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10年,而企业转型升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转型,二是升级。转型属于根本性的变革,意味着一旦失败,企业必将付出巨大代价。而未来十年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升级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实现产品升级,这些都给企业的财务人员带来很大压力。
第三,财务人员的工作越来越难干。10年前有人做过调研,中国的财务有“五最”,包括“创新最少”、“贡献最小”、“工作最累”、“改行最多”以及“女性化最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财务人员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现在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领导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监管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集中,难度也越来越大。现在,财务人员按月提供报表肯定不符合要求,最通常的情况是每十天提供报表,甚至特殊情况下要求每天提供报表。因此,财务人员要面临会计分期越来越短,非会计信息越来越多,会计主体越来越复杂,预测性信息越来越多等新要求。财务也就成为矛盾的集结点,包括业务矛盾、上下级矛盾、横向矛盾等。比如,由于职业特点所致,在判断投资及经营业务时,财务人员通常只看到“万一”,看不到“一万”,而市场人员只看到“一万”,看不到“万一”,类似这样的矛盾可能会越来越多。
应对之策
微利时代已经到来,风险时代即将来临。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巨大,集团管控需要明确重点,财务管控创新迫在眉睫。
从短期看,集团应该把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以提高企业的抗市场冲击能力方面。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强化投资和并购管理;加强现金管理,巩固资金链条;严格基础管理,努力降低成本;积极开展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
从中期看,集团应该依靠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来重新构造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主要包括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升商业模式、品牌建设以及完善战略和决策体系。
那么,财务管控未来如何适应发展?一是要树立现财观念;二是要明确把握角色定位;三是要建立科学的管控体系;第四是明确当前工作重点,有效运用专业工具等。
首先,树立现财观念就是要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重点、标准和方法。第一,企业应把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作为终极目标;第二,理财的重点应该放在现金流和广义成本上;第三,衡量一个企业理财好坏的标准是资本增值、信用增级和客户满意;最后,现代企业理财要从单纯和核算向更全面方向发展,包括沟通、核算、控制和指导。
其次,明确把握角色定位就是要适应企业转型升级要求,明确“三个定位”,提升“四种能力”。“三个定位”指财务应当成为企业价值的管理者、价值创造的参与者和价值最大化的引导者。“四种能力”指价值管理能力、价值创造能力、业务支撑能力、决策支持能力等。
集团财务和各个单位的财务职责是不一样的。集团总部财务管理的职责应定位于建体系、立规矩、抓重点、重监督和塑文化。
而财务总监应积极扮演好以下角色:价值创造的引领者、战略规划的参与者、经营业务的推动者、财务业务的领导者、风险管理的组织者以及内控体系的设计者。
第三,建立科学的管控体系就是要求财务人员改变以往被动工作的状态,通过建立科学的管控体系,明确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一个科学的集团财务管控体系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权与投融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及分析以及财务风内部控制等职能管理体系;二是财务信息化和信息处理系统、财务指标体系和经营绩效评价系统等量化管理体系;三是财务组织架构、财务人员管理、财务制度与流程等财务支撑保障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管控体系,根据企业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薄弱环节,每个年度抓一两个重点,集团财务管理基础会逐渐提高,也不会跑偏。
第四,当前的工作重点要加强经济形势的跟踪研判,强化战略规划管理,树立“四位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思想,严格产权和集团投融资管理,拓展融资渠道,重新梳理投资决策和投资授权体系,全面开展投资后评估。严密防范经济风险,坚持“四严”,即严投资、严资金管控、严控高风险业务以及严排安全环保隐患等。
这句话,相信许多企业CFO都有同感。
尽管有压力,有困惑,有挑战,但张逢春仍旧为港中旅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资金管理和资本运营之路。
张逢春将港中旅应对挑战、破解难题的措施和办法概括为:搭建两个平台、利用两个市场、采取两种融资方式,同时压成本、压存货、压应收三管齐下,实现企业的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
所谓两个平台,是基于港中旅“双总部”的特点。在内地,港中旅是一个国有大型集团企业,拥有自己的财务公司,应用这个平台,对内地的人民币资金实行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利用它进行融资管理;在香港总部,利用香港中旅金融投资公司,对外币资金实行集中管理,提高资金效率,并通过这个平台在境外市场进行融资管理。
所谓两个市场,即利用好内地市场和香港市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两种融资方式,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除了传统的双边、银团和俱乐部贷款等间接融资外,这两年发行债券、票据、IPO等直接融资成为主要方式。“我的目标是直接融资比重占整个融资规模的70%左右。”张逢春告诉记者,港中旅正在紧锣密鼓地充分利用内地的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监管的银行间市场平台进行融资。“我觉得,这是目前情况下一个非常好的渠道,融资的效率也比较高。”
张逢春特别看好内地的IPO市场。5月7日,证监会公告,港中旅旗下的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603128)IPO成为《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后上海主板发行的首单新股,网上网下认购倍数为2011年以来最高,也是红筹架构内地上市第一家。
港中旅融资的另一大策略是与主要合作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信贷额度。这些额度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不管金融市场出现什么状况,银行必须保证随用随提,企业保证如期还本付息,实现银企双赢。
在香港,2011年的资本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港中旅的融资策略也在改变。最重要的一点是:以前银团贷款较多,现在与主要合作银行安排俱乐部贷款较多。这样,融资规模上去了,但融资成本控制较理想,成本较低。
2012年,港中旅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时机,在香港启动了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与在内地发债相比,这一举措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突破2000亿
施俊玲表示:“文化部正在建立一个部行合作机制,在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比如北京银行有小微贷。”
“去年在信贷市场,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已经突破了2000亿,每年都是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债市方面已经突破4000亿,债市融资企业已经达到200多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施俊玲表示。
同时,文化部在全力推动资本市场,促进金融资本和小微企业对接上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企业已经超过100家。促进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将作为今年工作重点。”施俊玲说,“我们确实要用资本思维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六大方向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施俊玲表示2015年文化部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将有六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以推动政策落实和提升政府工作水平为重点,通过监督检查《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协助财政部门加大财政政策对小微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等举措,完善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是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及品牌塑造营销水平为重点,通过开展小微文化企业品牌建设能力培训、组织专家团队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咨询等方式,提升小微文化企业自身发展能力。
三是以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通过研究制定小微文化企业创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指引、完善国家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等举措,进一步优化小微文化企业创业发展环境。
四是以鼓励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为重点,通过继续深化文化部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举办小微文化企业融资对接活动等方式,推进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建设。
2020年10月对财务工作和融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月,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度,现将我在10月做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 工作总结
一、财务方面
1、资金预算。在10月初时及时并准确的编制了10月预算情况表,根据本月实际的银行收支编写了9月各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下个月应收到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预算。
2、编制公司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根据集团要求和填报格式,编制企业财务报表,并根据财务报表和上年同期进行对比,做出相应分析。
3、同时,准备了水发集团对华夏集团的内部审计所需要的理塘河源、四川海能、成都洪能和成都洋润的相关资料。
4、给集团汇报本月公司运营情况,同时完成集团要求的各项涉及企业疫情情况和运营情况的数据。
第二部分下一月的工作重点
1、协调三峡租赁公司融资放款的相关条款,加强对三峡租赁和集团的沟通,准备三峡租赁公司第二笔融资放款的条件,促进融资款项早日到账。
2、加强对集团的沟通,积极配合完成水发集团内部审计要求的各项工作。
一、大力推进“小巨人”企业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围绕工业强省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结合我省大企业大集团“两个带动工程”工作实际,进一步推进“小巨人”企业计划,以提高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创优质、名牌产品为重点,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小巨人”企业。力争“十一五”期间,我省50户以上“小巨人”企业年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100户以上销售产值超过5亿元,“小巨人”企业销售产值按年均35%的速度递增,每年培育“小巨人”企业200户以上,引导和带动全省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推进原则
1、有利于增强“小巨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结构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发挥“小巨人”企业专业化分工作用,与大型企业配套,提高专业化规模与水平,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提高集中度,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扩大城乡人员就业。
3、有利于推进“小巨人”企业制度和管理创新,实现科学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家和企业整体素质。
(三)培育重点
1、培育范围和对象:对主要经济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或出口创汇在200万美元以上;连续2年销售收入增长25%、年利税增长20%、年利润增长20%以上;资产负债率低于70%;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产业发展要求;有独立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机构或与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有较强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能实现超常规发展、基本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纳入“小巨人”培育范围。
2009年,按计划拟对“小巨人”企业名单进行调整,将200户企业纳入“小巨人”计划培育名单。
2、重点支持产业和产业链:“小巨人”企业要以“7+3”产业发展规划为切入点,发挥其在区域特色产业的龙头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中小企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支持重点主要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和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及新材料产业、产品链的延伸、配套。围绕以上产业和产品链,对“小巨人”企业在技术、管理、结构等方面创新工作突出的给予重点支持。
二、全面实施“五项工程”
(一)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优化中小企业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把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与加大外部支持结合起来,将规模扩张与素质提高同步推进,通过产业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协调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和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工作重点:
一是加大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加大国家、省各类政府专项扶持资金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土地、资金、劳动力、能源、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协调和支持,积极向银行及投资机构推荐融资项目,争取信贷及资金支持;帮助成长型中小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外向度和招商引资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二是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服务工作。鼓励并依托各类服务机构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信息、信用与融资担保、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科技创新、创业辅导、市场开拓、政策法律等服务。有效整合省内担保、投资、金融、信用评级机构资源,重点帮助省内成长型中小企业争取银行及投融资机构的信贷支持,缓解企业融资难。
三是探索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建立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库。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实行动态监督和管理,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整,保证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整体质量。加强对各地推进成长工程工作的指导,将各地成长工程工作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内容。
(二)实施中小企业配套工程。按照全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7+3”产业、优势产品链的延伸发展和大企业大集团专业协作需求,建立以大企业为骨干、大中小企业相配套、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群体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长效配套协作机制。工作重点:
一是积极引导。积极引导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和跨国公司,尤其是列入我省重点培育的79户大企业大集团、产业龙头企业,以扶持全省和区域中小企业发展为重点,支持省内中小企业的发展。要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加速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围绕大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做好配套和完善工作,为大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主动在与企业对接和交往中树立诚信形象。
二是加强服务。要建立不同层次的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把支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配套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内容。要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定期向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相关的供求信息。积极组织大企业大集团向中小企业采购计划、配套建设项目及建立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协议、工业园区资源配套协议、原料支持协议等配套协作体系。及时在成、德、绵等大企业集中地召开大企业配套产业链项目会。
三是政策激励。要加大要素配置力度,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项目安排上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中有贡献的企业和单位要给予重点支持和奖励。对配套技术填补国际、国内空白的企业,将给予重点奖励。要逐步建立我省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销售、采购“价格最低,同等优先”互惠机制,实现我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最大限度的协作配套。
(三)实施中小企业特色工程。根据中小企业规模小、市场适应性强、市场反应快捷、富有创新精神的特点,引导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组织实施一批特色产业项目,以创名牌、优质产品为重点,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工作重点:
一是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加强和完善政府引导机制,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天使投资、孵化器、中介机构等形式,解决融资难问题。制定和完善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措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上市融资、技术信息、技术培训与交流、技术合作等方面做好服务。
二是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中小企业。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积极参与我省工业排放处理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循环利用,实现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对具有节煤、节电、环保、节能减排监控、综合利用等技术设备的中小企业,要积极搭建技术成果与产业化应用的桥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并在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是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型中小企业。要立足于我省农业的优势和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发展我省有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要引导农产品加工型中小企业创新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依托农村和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为农产品加工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支持各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打造农产品加工富有绿色特点的特色产业集群。
四是主动发展农机中小企业。结合西部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趋势和市场需求,主动与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密切联系,采用多种形式联合开发和制造适应性强、操作便利、经久耐用、一机多能的专业小农机具。积极扩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抢占东南亚、中亚和非洲等国际农机市场。加大技术进步扶持力度,逐步提升农机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品牌效应和质量水平。
五是鼓励发展出口创汇型中小企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促进中小企业向外向型经济转型。扶持发展技工贸、贸工农和农工贸一体化的出口创汇型中小企业,努力增加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中小企业,增加出口创汇额,积极组织参加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等外向型经贸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参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分工与合作,不断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四)实施中小企业创新工程。要指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工业品牌,走品牌经营发展之路。工作重点:
一是要推进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以推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为手段,以实现中小企业产品创新为目的,增强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加大对现有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改造力度和创新资金扶持力度,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加短缺关键产品、名优产品、出口创汇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等,改变我省中小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生产手段陈旧、管理落后的面貌。
二是要完善中小企业技术机制创新。要制订和完善政策措施,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企业技术中心。鼓励中小企业以协作、挂靠、配套等形式,建立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紧密合作的产、学、研联合体,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要支持中小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和市场创新。要鼓励和引导有一定知识和技术基础的中小企业加入高新技术产业行列。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品牌孵化和渠道营销功能,积极采用差异化细分市场等多种方式,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市场空间。加大有效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技术进步项目的支持力度,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品牌称号的企业,将给予奖励。
(五)实施中小企业融资工程。建立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投融资机构等中小企业的信用促进合作机制,搭建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平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工作重点:
一是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互动,建立合作机制,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改善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对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和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在准入、保证金、放大倍数、风险分担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合作互信关系。
二是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完善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体,商业性、互助式会员制担保为两翼,覆盖省、市、县的“一体两翼多层”的担保体系架构,做大政策性担保机构,做强商业性担保机构,大力发展会员制担保机构。引导担保机构发展与规范并重,提升担保能力,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控制担保风险。积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扶持政策和资金对我省支持。
三是增大直接融资比例,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入国内外各类风险投资、科技投资、创业投资、私募基金等投融资机构,引进资金。指导企业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利用企业股权融资,可以通过股权转让、专利权、商标权、知识产权、矿权转让等方式融资。
四是积极引导和帮助有条件的市州建立健全上市培育工作机制。指导其拟定相关政策,制定长期工作规划。对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巨人”企业制定一户一策上市培育计划。积极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海外上市。
五是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在全省大力推广遂宁、德阳“小汉会员制”担保机构发展经验和资阳中小企业融资“五方联动”经验。鼓励引导中小企业抱团打捆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加快推动建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满足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发展金融租赁业,满足中小企业购置设备和固定资产资金需求。探索对民间资金的整合和使用,建立民间资本市场试点,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六是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组建信用促进会,提升企业信用水平。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对诚信企业给予奖励及融资扶持,对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进行惩戒。加强对信用评估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中介行为。
三、努力实现“三大突破”
按照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和全省工业工作会议精神总体部署,2008年要按照“一个计划、五项工程”要求,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全民创新创业“三大突破”。
(一)实现中小企业发展示范县突破。鼓励创新创业,扩大中小企业总量,壮大县域经济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中小企业在统筹城乡中的作用。加强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配套,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县域经济的支撑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加大支持,落实政策,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示范县的指导和考核,力争全省县域经济在2007年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二)实现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突破。围绕培育壮大县域特色经济,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提升,通过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提高专业化分工和配套协作水平、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协会组织建设等政策和措施,培育一批优势突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作用强、聚集效应好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力争未来5年全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达到200个,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带动企业16000户,吸纳就业人员150万人,并有所突破。
(三)实现全民创新创业突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四川省全民创新创业实施意见》,积极开展推进全民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大力发展规模以下企业、推进回乡创业、深化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资金、创业辅导支持等措施,2008年全省要实现新增10000家规模以下企业、新增就业人员30万人、新增3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建立10家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及全国农产品研发分中心、实现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目标,并有所突破。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大资金扶持。综合运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省工业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等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一个计划、“五项工程”和三大突破”的企业,建立“小巨人”计划和“五项工程”中小企业项目库,在年度项目的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
(二)财税金融支持。积极引导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优先将“小巨人”计划和“五项工程”的企业纳入其担保融资范围,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的支持,满足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及长期固定资产贷款的需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新型工业化要求的项目将在税收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方面给予支持。
(三)支持上市融资。强化与各类风险投资机构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加强与证监部门、券商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组织推荐基本符合上市融资条件和有上市融资需求“小巨人”计划和“五项工程”的企业的参加上市、融资等专项辅导与讲座。优先推荐“小巨人”企业在二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融资的准备准入。
(四)加强技术进步。重点支持“小巨人”计划和“五项工程”的企业开发新产品,促进以产权为纽带等多种方式的产学研合作,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在争取国家及省级重点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项目、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以及享受相关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五)扶持名牌产品。鼓励“小巨人”计划和“五项工程”的企业大力发展名优产品,争创国家和省级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积极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自营出口或出口业务,在推行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
(六)提升企业素质。指导“小巨人”计划和“五项工程”的企业采取适当的企业组织形式,参与国企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支持“小巨人”企业参加国家“银河培训”计划,加强对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组织和引导社会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管理诊断、信息咨询和投资理财等相关服务。
(七)推动信息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小巨人”计划和“五项工程”的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工具和手段,推行办公自动化和资源管理自动化及电子商务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开发手段、营销手段和科学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生产经营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八)扩充发展基础。与民生工程和全民创业活动相结合,重点研究和分析全省“小巨人”计划或“五项工程”中规模以下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扩大规模以下企业分析研究样本,加强对规模以下企业的服务和责任考核,扩充发展基础、统筹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企业的协调发展。
(九)加强统计分析。按照有关统计工作的要求,准确的收集“小巨人”计划和“五项工程”的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研究分析“小巨人”企业的发展态势,做好规模以下企业的统计分析,及时掌握企业动态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解决发展中带规律性的突出问题。
五、组织实施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一个计划、五项工程和三大突破”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全省工业工作会议和中小企业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国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把实施“一个计划、五项工程和三大突破”作为当前“5.12”地震灾后恢复和重建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其发展的氛围,真正做到“思想重视、政策扶持、环境优化”并落到实处,努力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合力。
(二)突出重点,完善措施。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我省相关实施意见,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要结合《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意见,利用有限的资源,集中有限的手段,加大“一个计划、五项工程和三大突破”的扶持力度,推进和带动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创新服务,优化环境。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信用担保机构,强化省级担保机构能力,创新担保条件和降低担保成本。充分发挥各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社会化服务功能,重点推进人力资源培训、技术开发、信息、财务、融资辅导和管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开展治乱减负工作,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重点抓好整顿和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和中小、民营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为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县多举措积极破解企业融资难
近来,受宏观形势影响,我市多地实体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尤其是主板市场IPO和再融资暂停后,企业的融资遇到了一定的阻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昌县从当地实际出发,多措并举,努力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发展。
一是深化资本市场建设。把引导帮助企业到“新三板”市场挂牌作为工作重点,截止目前,全县已有“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全省领先,挂牌企业实现融资6000万元。二是开拓金融领域创新。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支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在全县银行系统内创新性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截止目前,全县11家银行共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700余万元。三是强化民间资金运用。引导民间资金规范化、阳光化,以合适的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今年来新增2家投资基金,认缴规模分别为0.8亿元和5亿元,股权投资基金将与新昌县产业引导基金适时对接,将资金投向符合县政府“2+X”发展规划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进一步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准确把握货币政策形势,努力争规模、保重点,大力调结构、促转型,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金融整体功能,维护金融安全稳定,为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打造“强市名城”,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工作目标
全市金融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运行态势,力争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新增存款达到亿元以上;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新增贷款达到亿元以上,不良贷款实现“双下降”。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亿元。证券业实现证券交易额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准确把握货币政策形势,努力实现金融工作新突破
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信贷政策调整方向,着重提升对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在特殊宏观政策背景下全市金融工作的新突破。各金融机构要坚持工作力度不减,信贷规模不减,超前谋划,提前运作,抢占先机,及时加强与上级行的沟通联系,获取政策信息,有针对性地加以跟进。根据政策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把握好信贷投向,采取有效工作措施,找准上级政策与自身发展、宏观政策与当地经济的有力结合点,实现金融与经济协调同步发展。着眼于满足经济建设的信贷需求,重点加强银政、银企对接的次数、方式和效果。加快项目筛选、包装、审核、报批进度,实行项目与银行“一对一”对接制,确保信贷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县区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国家货币政策形势,增强利用金融作用破解资金瓶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合作,让金融机构及时了解当地经济发展重点、融资需求状况,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经济金融互动双赢。
(二)突出信贷工作重点,确保重点产业和项目资金需求
今年,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信贷措施。结合实际,必须突出信贷工作重点,优化信贷结构,确保重点领域、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
1.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有能源煤制天燃气、机装备产业园、宣工工业园、产业园、中铁资源合作等战略性项目;三期等高速公路续建工程项目;三期、二期等拟开工项目; 城际、等铁路建设以及军民合用机场、海关等空港、内陆港建设项目以及五大产业集聚区、四大物流园区、其他各类专业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入驻企业等。
2.突出对产业的信贷支持。按照《关于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产业特点提供信贷支持。重点支持 禅寺保护性开发和清水河洋河景观走廊、环城绿色长廊等项目建设;对滑雪小镇、温泉小镇、葡萄酒文化休闲聚集区、环北京休闲旅游度假带等景区景点,依据不同的信贷需求,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更加灵活的信贷支持。及时跟进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项目信贷资金,加快星级宾馆酒店、游客集散中心、文体休闲中心、国际汽车文化城、文化主题公园、奥体中心、文化博物馆、景区演艺场所、影视基地等建设。加大对“四大物流园区”及中钢集团物流基地、恒通现代物流港、庞大汽贸西北总部基地等物流项目建设,促进全市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围绕钢铁、机械、化工、食品和新型能源、电子信息产业信贷需求,加大对烟厂、宣工、煤机、长城葡萄酒、斯必克等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去年因节能减排等因素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要及时注入资金,促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3.继续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全市城镇建设信贷需求,合理安排年度信贷资金投入,为加快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信贷支持的重点是经一路(南环至洋河)、行政中心两侧大街、中央景观大道等道路工程;综合行政中心和公检法、供电、移动、通泰、城投办公楼等工程;洋河综合治理、明湖平湖建设、中心区“环形”水系等工程;通泰山中城、水泉景区山中城和五一广场、怡安街、平门路等区域综合改造工程;水库引水、清水河上游生态治理和水库建设、东沙河和王家寨河治理等工程。
4.加大对“三农”和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牢牢把握国家今年向“三农”和中小企业信贷倾斜的政策机遇,按照涉农贷款及小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的目标,积极争取各种信贷支持。要认真研究“三农”和中小企业信贷制约因素,创新完善措施,特别是要加大中小企业、特色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广力度,确保在全市各县区全部建立,并逐年提高补偿基金额度,逐步放大基金效应。年内全市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总额要达到万元,撬动亿元贷款投放,同比增长以上。积极创新信贷模式,综合运用农村信用联合体、民营经济担保商会和扶贫贷款、妇女创业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等各种信贷模式,重点支持发展设施蔬菜、设施林果、设施花卉、设施养殖和乳品、蔬菜、葡萄、杏扁、马铃薯等农畜产品加工;加大对新民居建设的信贷支持,为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对发展快、前景好、创新能力强、有自主品牌、整体竞争力强的企业和生产经营暂时困难,但信誉好、有市场、有潜力的企业,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
5.着力支持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做好下岗再就业、生源地助学、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棚户区住房改造等民生领域的信贷业务。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提升整体办学和医疗水平。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等各类保险业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将金融市场主体建设作为做大做强金融产业,提升融资能力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全市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吸引域外金融机构来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引进1家股份制银行在设立分支行。鼓励国有商业银行重点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加分支机构设置,完善基层网点布局。推动市商业银行网点扩展,年内力争新设县域支行2-3家。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积极帮助清收和消化不良资产,确保环京三县在年内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继续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力争新设立村镇银行1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鼓励发展证券、信托、租赁、基金、期货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加强监管,促其充分发挥融资补充作用。
(四)掌握运用直接融资方式,多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和完善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资本市场、资本运作和企业上市规则基本知识的培训和辅导,指导企业逐步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上市奠定基础。结合企业实际,重点抓好股权交易所上市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私募股权及其它金融产品筹集资金,帮助通泰控股集团实现发行亿元企业债券;加强政府组织协调,探索将企业进行捆绑发行集合债券的方式方法,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提供新的途径。
(五)规范发展政府融资平台,进一步增强融资能力和经营实力
按照《关于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通知》(张政〔〕号)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融资平台运营管理和风险防范,在搞好平台公司债务清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平台公司的规范、整合和债务管理,构建起“借、用、管、还”四位一体的负债管理制度。本着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每个县区原则上保留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并通过资产注入,充实公司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商业化运作,确保持续健康发展。对经清理整合不再保留的平台公司,要采取有效措施,明确还款责任,做出妥善处理,确保银行债权落到实处。
(六)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充分发挥风险保障作用
支持保险企业在做好常规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发与重点产业特点相适应的个性化、差异化的保险产品。研究出台《关于积极推进公众责任保险切实加强风险保障的意见》,进一步创新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规模,开拓保险市场。推进高危行业公共责任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搞好蔬菜种植保险试点工作。发挥保险的融资功能,鼓励保险公司以债权等方式投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切实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促进保险业稳健运行。
(七)强化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流金融生态环境
以被确定为全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试点市为契机,加大对已出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政策的落实力度,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要求,促进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向一流水平迈进。以征信体系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构建信用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征信系统功能,按照《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整合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各领域、各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重点抓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发挥信用门户网站作用,强化信息交流沟通,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体系安全。关注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农村互助社等机构的发展和风险状况,加强对民间借贷、社会融资的调研监测。继续做好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加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度,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现就年全市金融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掌握货币政策形势,努力争规模、珍重点,大力调结构、促转型,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金融整体功能,维护金融平安稳定,为实现我市“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打造“强市名城”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工作目标
力争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20亿元,全市金融业继续坚持平稳健康运行态势。同比增长17%新增存款达到220亿元以上;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50亿元,同比增长15%新增贷款达到140亿元以上,不良贷款实现“双下降”平安业实现保费收入45亿元。证券业实现证券交易额48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准确掌握货币政策形势。
准确掌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信贷政策调整方向,科学研判形势。着重提升对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在特殊宏观政策背景下全市金融工作的新突破。各金融机构要坚持工作力度不减,信贷规模不减,超前谋划,提前运作,抢占先机,及时加强与上级行的沟通联系,获取政策信息,有针对性地加以跟进。根据政策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掌握好信贷投向,采取有效工作措施,找准上级政策与自身发展、宏观政策与当地经济的有力结合点,实现金融与经济协调同步发展。着眼于满足经济建设的信贷需求,重点加强银政、银企对接的次数、方式和效果。加快项目筛选、包装、审核、报批进度,实行项目与银行“一对一”对接制,确保信贷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县区要认真研究和掌握国家货币政策形势,增强利用金融作用破解资金瓶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合作,让金融机构及时了解当地经济发展重点、融资需求状况,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经济金融互动双赢。
(二)突出信贷工作重点。
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信贷措施。结合我市实际,今年。必需突出信贷工作重点,优化信贷结构,确保重点领域、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
1.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突出对“4+3产业的信贷支持。依照《关于金融支持“4+3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产业特点提供信贷支持。重点支持大境门、堡子里、云泉禅寺维护性开发和清水河洋河景观走廊、环城绿色长廊等项目建设;对滑雪小镇、温泉小镇、葡萄酒文化休闲聚集区、环北京休闲旅游度假带等景区景点。积极发明条件,提供更加灵活的信贷支持。及时跟进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项目信贷资金,加快星级宾馆酒店、游客集散中心、文体休闲中心、国际汽车文化城、华纳文化主题公园、奥体中心、文化博物馆、景区演艺场所、影视基地等建设。加大对“四大物流园区”及中钢集团物流基地、恒通现代物流港、庞大汽贸西北总部基地等物流项目建设,促进全市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围绕钢铁、机械、化工、食品和新型能源、电子信息产业信贷需求,加大对烟厂、宣工、煤机、长城葡萄酒、斯必克等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去年因节能减排等因素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要及时注入资金,促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3.继续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全市城镇建设信贷需求。为加快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信贷支持的重点是经一路(南环至洋河)行政中心两侧大街、中央景观大道等道路工程;综合行政中心和公检法、供电、移动、通泰、城投办公楼等工程;洋河综合治理、明湖平湖建设、中心区“环形”水系等工程;通泰山中城、水泉景区山中城和五一广场、怡安街、平门路等区域综合改造工程;云州水库引水、清水河上游生态治理和水库建设、东沙河和王家寨河治理等工程。
4.加大对“三农”和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牢牢掌握国家今年向“三农”和中小企业信贷倾斜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各种信贷支持。要认真研究“三农”和中小企业信贷制约因素,创新完善措施,特别是要加大中小企业、特色农业贷款风险弥补机制推广力度,确保在全市各县区全部建立,并逐年提高弥补基金额度,逐步放大基金效应。年内全市贷款风险弥补基金总额要达到6700万元,撬动15亿元贷款投放,同比增长50%以上。积极创新信贷模式,综合运用农村信用联合体、民营经济担保商会和扶贫贷款、妇女守业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等各种信贷模式,重点支持发展设施蔬菜、设施林果、设施花卉、设施养殖和乳品、蔬菜、葡萄、杏扁、马铃薯等农畜产品加工;加大对新民居建设的信贷支持,为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对发展快、前景好、创新能力强、有自主品牌、整体竞争力强的企业和生产经营暂时困难,但信誉好、有市场、有潜力的企业,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
努力做好下岗再就业、生源地助学、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棚户区住房改造等民生领域的信贷业务。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5.着力支持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整体办学和医疗水平。加快发展农业安全、商业养老和健康平安等各类平安业务,完善社会保证体系。
(三)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提升融资能力的重要途径,将金融市场主体建设作为做大做强金融产业。进一步完善全市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吸引域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引进1家股份制银行在市设立分支行。鼓励国有商业银行重点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加分支机构设置,完善基层网点布局。推动市商业银行网点扩展,年内力争新设县域支行2-3家。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积极协助清收和消化不良资产,确保环京三县在年内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继续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力争新设立村镇银行1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鼓励发展证券、信托、租赁、基金、期货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加强监管,促其充分发挥融资补充作用。
(四)掌握运用直接融资方式。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资本市场、资本运作和企业上市规则基本知识的培训和辅导,建立和完善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指导企业逐步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上市奠定基础。结合我市企业实际,重点抓好天津股权交易所上市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私募股权及其它金融产品筹集资金,协助通泰控股集团实现发行18亿元企业债券;加强政府组织协调,探索将企业进行捆绑发行集合债券的方式方法,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提供新的途径。
(五)规范发展政府融资平台。
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文件精神,依照《关于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通知》张政〔2011〕172号)要求。切实加强融资平台运营管理和风险防范,搞好平台公司债务清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平台公司的规范、整合和债务管理,构建起“借、用、管、还”四位一体的负债管理制度。本着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每个县区原则上保留1-2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并通过资产注入,空虚公司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商业化运作,确保继续健康发展。对经清理整合不再保存的平台公司,要采取有效措施,明确还款责任,做出妥善处置,确保银行债权落到实处。
(六)扩大平安覆盖范围。
积极开发与重点产业特点相适应的个性化、差异化的平安产品。研究出台《关于积极推进公众责任平安切实加强风险保证的意见》进一步创新平安品种,支持平安企业在做好惯例业务的同时。扩大平安规模,开拓平安市场。推进高危行业公共责任安全、政策性农业平安发展,搞好蔬菜种植平安试点工作。发挥安全的融资功能,鼓励平安公司以债权等方式投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切实规范平安市场秩序,促进平安业稳健运行。
(七)强化信用体系建设。
加大对已出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政策的落实力度,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要求,促进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向一流水平迈进。以征信体系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构建信用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征信系统功能,依照《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1-2013和《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整合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各领域、各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以我市被确定为全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试点市为契机。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重点抓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规范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发挥信用门户网站作用,强化信息交流沟通,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坚持金融体系平安。关注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农村互助社等机构的发展和风险状况,加强对民间借贷、社会融资的调研监测。继续做好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加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度,维护辖区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