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研究方法的概念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2 09:37: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研究方法的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研究方法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生物概念;教学方法;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24

通过《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可知,关于概念的学习在高中生物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高中生物中的基本概念有许多,许多生物学概念比较微观、抽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假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下面通过一些笔者在生物教学中用到的具体例子与读者共同探讨对这些概念的教学方法。

一、举例说明法

在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的第一章的第一节讲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会学到“种群”和“群落”这两个词,它们在必修二和必修三还会再次学到,可以说是高中生物中的核心概念。在开始学习生物时,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理解透彻,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态度和信心都非常重要。因此,笔者在讲解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先自己简单举例,然后耐心地找学生举例说明,再让其他学生找其中的毛病,这样能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教师举例: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鲫鱼就是一个种群,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就是群落。然后反问学生:“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属于生命系统的什么层次?”

学生开始的时候因为刚学完种群和群落这两个词就容易掉下陷阱,有的说属于种群,有的说属于群落。于是教师再提示: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可不可以有鲤鱼、草鱼、鲢鱼等多种鱼,从而使学生明确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并不是一个种群;接下来再问学生:“一个池塘中除了鱼有没有水草、藻类、小虾、细菌等其他生物?”从而使学生明白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并没有包括这个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它也不属于群落。通过先让学生掉下陷阱,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得出正确的结论来加深印象。

二、形象类比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大多数是采用形象、直觉、灵感等去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必须找出中心语,同时列举出生动形象的模型做比喻,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终身难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能提高。

比如,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关系,笔者就让学生把染色质想成铁丝,而铁丝螺旋化后缩短变粗的弹簧就相当于是染色体,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记住染色质和染色体。再如,在讲授“DNA双螺旋结构”时,把DNA的双螺旋结构比喻成摩天大楼的螺旋状楼梯,把交替连接在外侧的脱氧核糖和磷酸比喻成楼梯扶手,内侧的碱基对比喻成台阶。当然,比喻只能借助某事物认识概念,再贴切的比喻,也不能代替概念本身。我们最终必须把对概念的认识归结到概念的本质上来。

三、图形演示法

在讲解某些概念尤其是一些不容易区分的概念时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通过一系列的图来讲解一个或几个容易混淆的词有助于学生理解透彻。比如在讲与细胞周期有关的一些概念时笔者就用了这种方法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是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方法一:细胞周期:BB;间期:BA;分裂期:AB。

方法二:细胞周期:a+b或c+d;间期:a或c;分裂期:b或d。

四、比较记忆法

所谓比较,就是引导学生对生物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本质特点加以比较。许多复杂的生物概念只有借助于比较,才能区别一般和特殊的属性并突出其特征,明确其相似性和差异性。

任何概念虽然都是相对独立的,但其间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教学上,如果将同一类别的概念并列起来,学生对近似的概念就不容易混淆了,例如复制、转录与翻译的概念。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翻译: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进行的,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如果把互相对立的概念放在一起,形成反差,从而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例如显性性状(基因)和隐性性状(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概念。如果把相关的概念放在一起,加以类比,则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将类似概念加以区分和记忆。

第2篇

一、范例分析

如何从日常话语中提炼概念呢? 我们先就下面一句非常普通的话语进行分析。

受访人说:“他这个人本质也不坏,就是平时说话和打扮,看上去坏坏的。”

通常情况下,如果让学生对这样一句话进行规范的学术讨论会茫然不知所措。但如果我们懂得如何提炼概念,事情就会变得轻松有趣而且近乎神奇。我们看这句话,可以简单整理出一些词汇:本质、不坏、说话和打扮、坏坏的。我们稍微对其提炼一下就可得:“本质”与“说话和打扮”对应“本质”与“外表”,“不坏”与“坏坏的”对应“好”与“坏”。然后,我们再对“本质”和“外表”进行范畴化为事物的“存在方式”,对“好”与“坏”进行范畴化为人的“品质”。进而归纳出四种类型的人:ac、ad、bc、bd。这里归纳出来的人的四种类型,实际上是对经验现象进行概念化、范畴化和概念图式化之后得出来的。

二、理想类型法

对上面人的四种类型归纳,人们肯定会有异议,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具体的人表面上看“好坏”难分, 亦正亦邪,本质上就更难分辨了。事情就是这样,这种归纳出来的概念, 是马克斯? 韦伯意义上的“理想类型”(idea types)。

理想类型也叫纯粹类型,是纯粹逻辑上的概念构造,它追求完美的逻辑性。比如,韦伯将意义行动区分为“主观意义行动与客观意义行动”。两个概念是二元对应式的,语义上是闭合性的;依据社会行动目的、手段和过程是否理性建立四种行动类型。其中全部是理性的行动称为目的理性行动,其它行动类型在理性程度上是逐渐弱化的,但语义上皆属于社会行动。

再如,界定“手工业”概念,“所用的方式就是把混杂地存在于各个不同的时代和国家的手工业者那里的、其结果得到片面地强化的某些特点, 结合在一个自身无矛盾的理想图像之中,并且把它们与人们在理想图像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观念联系起来。尔后,人们就可以进一步尝试描述一个其中所有经济活动的部门,乃至精神活动的部门都由一些标准支配的社会,而这些标准在我们看来也就是赋予提高为理想类型的‘手工业’一特征的统一原则的运用。”

韦伯实际上告诉我们,界定概念可以将实践历史和纯粹逻辑结合起来,如界定“手工业”可以将各个历史时期有关“手工业”的重要特征综合起来,并要求这些综合起来的特征不能存在逻辑问题。

比如, “好人和坏人”是一个语义上闭合的概念,但是,如果我单说“好人”, 如果有程度上最好的人,比如圣人,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历史文化中归纳出与其相比较相对更差的好人,比如亚圣、完人、君子等。这里语义上虽然有闭合,但似乎可以从闭合区间中构造无限概念。但不管如何,这些概念都是纯粹逻辑上构造的,只具有分析上的意义,很难对应到具体实践中, 比如,我们不能断言某个具体社会行动是目的理性的或传统型的,也很难说某个人就是概念意义上的圣人。

理想类型的特点就是将概念边界清晰化,像光束一样,照亮和显明部分世界,使得万事万物得以区别和分明。如果说概念是一束光,那么我们可以将上述好人、坏人等概念刻画出其清晰的边界,作出概略图式如右。

三、剩余范畴法

按照韦伯的观点,理想类型是研究者自己界定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与研究者的科学兴趣和主观价值相关联。研究者先在主观上观测到一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然后建立概念,并确保概念在逻辑上的完美。比如, 韦伯将社会行动界定为“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关涉他人的行为,而且指向其过程的这种行动”,试图以此为社会学划出和确立一块研究领域。可是, 后来诸多社会学家并没有固守这块领地,而是不断拓展到边界之外的领域。这是怎么回事呢?

帕森斯说:“理论工作中有一种进步正在于从尚未说明的范畴中刻画出十分明确的概念,并在经验性研究中加以验证。因此,发展科学理论之显然无法达到但可以逐渐接近的目标,是从科学里面消除一切剩余性范畴(residual categories), 以便有利于产生意义明确的、能够凭经验加以验证的概念。”帕森斯提出了建构概念的另一种方式,那就是消除剩余范畴。

我们以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中建立“单位行动”为例进行说明。

帕森斯把“行动”从概念上分解为一些“单位行动”,把“单位行动” 进一步分解为“目的”、“手段”、“条件”和“规范”等不同成分。

按照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分析社会行动只要分析目的、手段等简单成分就可以了,也就是从主体的意向性和理性这些主观要素进行分析。可帕森斯认为,只分析这些成分是不够的。因为,影响一个人的行动因素除了主观目的、手段选择外 ,还有客观条件、社会规范等。因此要将这些对韦伯而言是剩余范畴的成分纳入进去,以便消除韦伯未涉及到的概念的剩余范畴。帕森斯认为,每每引入一些剩余范畴,就可能对理论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导致以往理论面目全非。

如何消除剩余范畴呢?

帕森斯说:“想要了解一种理论体系是从哪里开始瓦解的,最好的办法是从该理论体系本身的最有才干的支持者们的著作中去寻找。”“从原有体系中的各种说法中找到剩余性范畴,并从中刻画出明确的理论概念来。”按照这种方法,帕森斯实际上将马歇尔、帕累托、涂尔干和韦伯作为社会行动理论体系的最有才干的支持者,并从他们著作中寻找剩余范畴, 然后整合成单位行动分析成分,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社会行动体系理论。

帕森斯的做法归纳起来就是不断寻找和建构概念的“分析性成分”, 消除前人理论概念的剩余范畴。结果是,每每增加一个分析性成分,就相应增加了一束概念之光,能够照亮更宽广的领域,如单位行动成分图示所示那样。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有效教学

一、巧用生活谚语,引出概念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其实很多的知识都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但是如果把这些知识深化和概括总结的话,也就是生物学中的概念就显得枯燥抽象了,如果在教学中直接讲授生物学概念,很多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感。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如果能够有效的巧用生活中的谚语引出生物概念的话,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如在开展遗传这一概念教学时,生物老师巧妙的选择“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这样学生就会直接的理解遗传的概念和内容,了解物种通过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二份传给后代,从而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讲解变异这一概念时,可以选用日常学生挂在嘴边的生活谚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样就简洁意赅的让学生领悟到了变异的特质。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巧用的揭示了生物圈中的食物链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生物学老师一定要研究教材,在进行概念讲授的时候,要紧密的把概念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二、从生活实例中引出概念――谚语法

生物学基本概念很多,如何使这些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在一些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

“飞蛾投火”――生物的应激性。

“一朝被蛇蛟,三年怕草绳”――生物的条件反射。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概念――设疑法

设疑就是根据基本概念的“内涵”(即基本概念的本质)和“外延”(即基本概念的对象范围),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设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及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

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可通过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这一基本概念。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先分析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原料、条件及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能量转变,然后在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可直接提出“什么是光合作用?”此时学生自然就能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还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可有效地防止学生对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想象的过宽或过窄。例如内环境的概念(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为防止学生把内环境中的血浆说成血液,可重点提出:血液有哪两部分组成?(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显然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

设疑是我们在上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方法之一。设疑可以使学生产生联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但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设计并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不可面面俱到。让我们采取灵活、适度、明了、针对性强的设疑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想象,使学生准确掌握和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

四、注重变式训练,迁移生物学概念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是以学生复述、解释概念为最终目标,而是要以学生能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因此,要注重学生对概念的应用。讲述完概念后要及时布置练习,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去理解概念。检查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是概念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教学成功与否是以学生能否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为参考,要科学地检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

例如,教材中对单倍体的定义是: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对多倍体的定义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株。在实际中,学生往往会把单倍体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误判为多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不管它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

例题:用四倍体水稻的花粉通过人工离体培养成的植株是(C)考察“概念的运用”

A.四倍体B.二倍体C.单倍体D.多倍体

解析:花粉为四倍体水稻的雄性配子,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所以选C。

五、利用概念图法,构建概念系统教学

对于生物学的概念教学来说,很多的知识都是前后联系的,都具有一定的构架性和系统性。为了有效的把握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既定的概念逻辑结构,在教学的过程中,生物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概念图,构建概念教学的系统,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直观清晰完整的了解生物学概念,还能强化对概念的了解和运用。概念图教学它是以某一概念主体为导火线,然后将相关的相联系的概念用图谱的形式联系起来,让学生清晰可见,易于掌握。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概念图的制作有四个基本要点,分别是节点、连线、连接词和层次,其原则是宜小不宜大,强调自主构建。以“生物育种方法”这一概念为核的相关知识概念图如下所示: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概念图;知识表示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1-7546-02

人工智能自发展以来,在知识表示方面取得不少成果。目前现有的大多数的知识表示方法因各自的优缺点,都需要多种表示方法相结合才能表示,尤其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三个领域(包括自然语言、机器人、专家系统)不利于实现。概念结构(Conceptual Structure)理论的出现为知识表示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它是由美国的John F.Sowa提出的基于语言学、心理学、哲学为一体的一种最新的知识表示方法[1]。自从提出后在人工智能界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推进了整个知识表示领域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进步。

1 概念图的知识表示法

概念图(Conceptual Graph)是支持概念结构思想的一个具体的语义模型,它来源于C.S.Pierce的存在图和菲尔墨的语义网络。它包含两种节点:概念节点和概念关系节点,弧的方向代表概念节点与概念关系之间的联系。概念节点表示问题领域中的一个具体的抽象或抽象的实体,概念关系节点指出一种涉及一个或多个概念节点的关系[2]。每个概念图一般表示客观的命题描述,因此为解决所有命题知识库将包含大量的概念图。例如,在计算机导论课程中,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李丽学习计算机硬件组成错误,其概念图如图1所示。

另外概念图之间具有类层次关系,如:在计算机导论课程中,计算机组硬件系统,由许多的硬件设备组成,在学习时又是单独的知识点,需要概念图表示。它们的类层次关系如图2所示。

2 概念图Prolog实现

第5篇

[关键词]形式概念分析 领域本体构建方法 增量模型

[分类号]G353

领域本体作为一种有效的形式语义模型和知识表示形式,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这在客观上促进了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不断涌现和更新。基于形式概念分析(FCA)的领域本体构建理论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FCA强调用数学手段来表达客观知识,可以削弱开发者对领域本体构建过程的主观影响,并能挖掘出领域中隐含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FCA通过用数学符号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表示所有概念,达到了形式化概念模型的效果,因此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越来越倍受国内外相关学者关注和青睐。国内外对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研究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些方法有着一定的可取之处,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还需不断地深入研究。

1 国内外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简要分析

目前国外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主要有:Cimiano方法、GuTao方法、Haav方法、Marek Obitko方法。

Cimiano方法提出了从领域文本出发自动解析“概念一属性”关系的基本思路,具有借鉴意义。但该方法使用语言解析器解析出的只有动宾关系,从概念格向领域本体转换时,以概念节点的内涵对节点命名,将概念节点的外延添加为概念节点的子节点,存在不合理性。

GuTao方法提出了领域本体构建中循环反馈的开发思想,其开发的fcatab插件可自动从领域概念和关系得到形式背景,但Fcatab只支持单值形式背景,且必须依托protege本体建模工具。

Haav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本体的逻辑表述,提出了领域本体的扩充机制,考虑了领域本体的推理。但初始本体到一阶谓词逻辑表示集合的转换过程需要通过FCA和规则语言映射,这种映射复杂、费力且不易实现。

Marek Obitko方法提出了一整套对形式背景和概念格的编辑修改机制,值得借鉴;但该方法每次构建都从空的对象和属性开始,因此对对象和属性的添加是一项及其复杂的过程,工作量大,只适合小领域本体的构建。

上述方法一是缺少工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细节化的指导思想,仅将着眼点放在领域本体的需求分析、设计与实现三个环节,忽略了领域本体构建的其他阶段;二是未明确二者间的结合机理,以致对两者之间在哪些方面进行结合以及以何种形式结合的问题理解得不够深入,从而造成形式背景的构建、概念格到领域本体的映射方式、领域本体的概念关系处理等诸多方面的不合理性。

国内研究人员对该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对国外方法的综述或引入上。综述性文献中有代表性的是文献[7]和文献[8]。引入性文献中有代表性的是文献[9],另外文献[10]尝试糅合了Cimiano方法与Marek 0bitko方法,但这种糅合缺少深层次的研究讨论。

2 基于FI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优化的核心问题

2.1 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优化的动因

通过对国内外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简要分析,本文总结了当前各种典型方法的局限性,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冲破这些局限性的束缚,打破这些阻碍。本文将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优化的动因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①线性开发过程一并行开发过程;②一次性全部提交领域本体一分批次提交领域本体;③简单领域背景一复杂领域背景;④封闭结构一开放结构;⑤弱复用一强复用。

2.2 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优化的思路

本文对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优化思路是采用并行开发的工程思想,应用“分而治之,映射集成”的具体思路,将领域本体划分为核心本体和一系列的增量本体两部分:核心本体的目的在于构建满足领域本体的基本需求的本体,其规模适中;而增量本体的目的在于实现领域本体的增量需求。这样,领域本体就可以表达为以下的代数形式:

::={Oc,Oi,Rci,Rii}

其中Oall表示领域本体,Oc表示核心本体,Oi表示增量本体,Rci表示核心本体和增量本体之间的映射集成关系,Rii表示增量本体之间的映射集成关系。

用户就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按需提取核心本体和增量本体,并按照映射集成机制将所需的本体集成起来,得到所需要的领域本体。这种思路,可以保证领域本体开发的并行过程,能分批次向用户提交领域本体,可以将复杂领域背景分解为一系列简单领域背景,打破封闭式的开发结构。

2.3 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优化的具体内容

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优化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宏观上对领域本体构建的过程进行优化,改变传统领域本体构建过程的线性开发模式,采用并行工程的思想,将领域本体构建过程优化为“增量模型”模式;另一方面是在微观层面上对领域本体设计、领域本体实现过程的优化,在“增量模型”的指导下重新调整基于FCA的领域本体设计过程和领域本体实现过程。

3 一种新的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

3.1 新方法的基本原理

本文提出的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并行开发的工程思想,采用“分而治之、映射集成”的具体手段,将整个领域本体构建过程分解成核心本体和若干个并行开发的增量本体的构建过程。换言之,就是领域形式背景根据相关理论分解成若干个兼容子背景,进而分别根据子背景构建概念格,得到概念层次模型和本体原型,进而通过领域本体的扩充和形式化描述,得出相应的核心本体和增量本体,最终将核心本体和增量本体通过本体映射和本体集成的手段进行按需组合,得到知识用户所需的领域本体。

3.2 新方法的模型构建

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要把握住该方法的本质,只有通过建模的手段,对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进行不同侧面或不同层次的抽象。本文拟对所提出的新的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从两个层面上进行建模:一是对该方法宏观上的描述,即建立该方法的总体模型(根据其特征称为增量模型);二是对该方法微观上的把握,即对如何利用FCA完成领域本体的设计、编码、映射、集成和测试等微观操作进行建模,建立该方法的微观模型。

本文提出的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增量模型如图1所示:

具体来讲,各个模块主要完成的任务或功能如下:①制定计划模块:明确领域本体开发项目的进度安排,调度项目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对领域进行初步调查,并充分考虑建立领域本体所受到的种种约束,研究构建该领域本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通过之后,编写成领域本体开发计划书。②领域本体分析模块:对领域本体进行以下方面的详细分析:领域范围、构建的原因、建好后的用途、形式化程度、用户范围等。最重要的是对领域本体的需求分析。通过对领域本体进行上述分析,编制领域本体分析说明书。③领域本体概要设计模块:应用形式概念分析理论,从领域基础数据出发,通过预处理,将领域本体从概要上划分成表达领域本体基本需求的核心本体和一系列表达领域本体增量需求的增量本体两个部分。形成领域初始形式背景并将之划分成核心背景和一系列增量兼容子背景,编写领域本体概要设计说明书。④基于FCA的领域本体详细设计、实现、映射、集成和测试模块:从核心子背景或各兼容子背景出发,通过概念格转换,概念层次模型生成的过程,把得出的概念层次模型转换成相应的本体原型,并对原型进行合理扩充,通过选择合适的本体描述语言,进行本体的形式化描述,最后在本体映射机制的指导下,将各个增量本体根据需求集成到核心本体当中,经过领域本体测试,排除错误。形成领域本体详细设计说明书、编码清单和测试报告。⑤领域本体维护模块:领域本体试航,追寻潜在的错误。维护的具体内容包括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最终形成维护报告。

对宏观模型的领域本体设计实现映射集成环节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就可以得出如图2所示的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微观模型:

其中,各模块的主要任务是:①形式背景(核心或兼容子背景)处理模块:从核心子背景或增量兼容子背景出发,判断各个子背景是否为多值背景,若是,则通过相关转换技术将多值背景单值化,最终形成单值形式子背景。②概念格处理模块:将上步形成的单值子背景通过概念格构造算法转化为概念格,并由hasse图的形式显化出来,在可视化的基础上对概念格是否合理进行判断,对不合理的概念格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对象编辑或属性编辑,循环之,直至出现较为满意的概念格。③概念层次生成模块:将概念格转换为概念层次模型,主要包括底端节点处理(直接删除)、节点关系处理(转化为概念层次关系)及顶端节点处理(转化为根概念)三个方面。模块的输出结果是领域本体概念层次模型。④领域本体原型及其扩充模块:根据领域本体概念层次模型,将每个概念节点标示为一个领域本体概念,概念层次关系映射为领域本体概念分类关系,从而实现领域本体层次模型向领域本体原型的转换。而后在领域专家的参与下,对领域本体原型进行属性扩充、实例扩充、公理扩充,最终形成扩充后的领域本体原型。⑤领域本体形式化描述模块:选择合适的本体描述语言(如owl语言),对扩充后的领域本体原型进行形式化描述,最终得到领域核心本体或增量本体。⑥领域本体映射集成模块:通过本体映射判断核心本体和增量本体以及增量本体和增量本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此为基础进行本体集成操作,即根据用户需求将增量本体集成到核心本体中。

本文所提出的增量模型和微观模型的每一个模块实质上对应的是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一个步骤,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步骤就可以通过对模型的细化得出,在此不做赘述。

3.3 新方法的优点

与当前主流的四种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基于FCA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更具有优势。本文通过表1分别从18个方面对优化后的新方法与优化前的方法进行了定性的对比分析来阐明新方法的优势:

第6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能表 标准化 检测方法

根据ABI调研公司统计,2014年,全球智能电能表的安装达到了212忆只。近些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在世界各国的兴起和推广,智能电能表也得到了推广。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统一的概念、标准和检测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智能电能表的概念和标准化,对其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促进智能电能表的发展。

1 智能电能表的概念

智能电网通过用户家里的读取设备,能够实现智能化用电,通过用电部门在互联网的门户网站,清楚用户的用户信息,如:耗电情况、实时电价等。并且可以根据电力价格,清楚用户微型分布式发出的多余电量;同时为了使电力系统更加平稳和可靠运行,通过各项用电优惠政策,可以使供电公司及时地获取大量用户信息,来调节用户的用电习惯。

智能电能表和传统的电能表不一样,它能将用电用户和配电中心连接起来,并不是一个终端产品,能够将用电信息以及配电信息及时告知给用配电双方,能够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利用。在智能家庭的构建过程中,智能电能表在用户和电力公司之间构建了一条双向网络,通过电力线、广播等通信网络传送消息。同时,智能电能表实施了科学合理的家庭用电计划,能够与家庭智能电器相连,如:智能洗衣机、调温器等。在通信功能上,智能电能表比普通电能表更复杂。但是随着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应用软件都被应用到了智能电能表上,如:无线通信、电力线再波通信等,智能电能表具有了许多附加功能。而关于智能电能表的定义,国际法值计量组织的定义也不确切。客观来说,智能电能表是一种双向通信功能的智能化仪表,具有基本的计量功能。

2 智能电能表的标准化

2.1 通信模块

在世界各国中,通信模块的标准化大多都是围绕着智能电能表的软硬件架构来展开的,各国的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只对软件和硬件工作就有一定的技术规范要求。但是,为了满足开放式构架,智能电能表的构架不仅要兼容当前的主流技术,还要保证通信标准和计量模块能够安全的交换数据,同时也能够及时升级。另外,在技术和功能上要实现模块化和多组建等智能电能表方案,允许完全一体化、模块化以及多组件等多种职能电能方案,实现数据的双向实时通信。同时要支持用户和供应商的先进信息和管理服务,允许通信协议创新。

2.2 传统电能表模块

目前,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在传统电能表模块标准上,你定了一些智能表管理的技术法规文件。从指导生产和法制管理等方面,IR46国际建议,规范电能表的生产和使用。并且国际上大多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O所编制的IEC62052/53/56等技术标准。另外,很多国家结合自己的国家的具体情况,依据这两大国际型标准和建议,编制了符合本国情况的国家标准。如:欧盟标准EN50470系列标准以及ANSI 12系列美国标准都非常具有影响力。

2.3 智能电能表

在功能上,相对于普通电表来说,智能电能表能够从复杂的信息中选择出有用的数据纳入法制计量范围中,并且数据与信息量也相对较大,但是有许多功能信息纯粹是提供给用户了解电力信息等一些辅助。一般情况下,这些功能不列入法制计量的范畴之内,因此,要测量数据的误差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要注意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且,智能电能表应该方面用户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向用户和供电方提供测量数据作为用电收费的基础。

3 智能电能表的检测方法

3.1 双向通信功能

在智能电能表的双向通信系统中,在应用到智能电能表之前,任何通信技术都是基于开放标准和协议,这已经得到了性能测试和认证。如:用于广域网络通信的PLC、ASDL有线通信、家庭局域网络通信的AigBee等通信技术。智能电能表对通信具有自身的特点,并且通还具有信模块本身以外性能测试的重要性,重点要考虑:

(1)供电服务商的实时费率数据的实时传输,实现智能电能表中的软件自动升级和更新,通过通信系统自动更新智能电能表中的费率系统;

(2)供电商对电能、功率以及电能质量监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产生的数据能否实时传输给用户电力供应商等;

(3)通过通信系统,供电服务商和用户要实现远程负载控制,切断负载等。智能电能表双向通信功能涉及到了童虎显示器、供电服务商中心数据库以及各种通信模块,涉及到了智能电能表本身,因此,应该模拟智能电能表的实际使用环境,来测试智能电能表双向通信功能,并且要进行各项附加功能的测试,从而使其具有可靠性、稳定性,保障其安全验证。

3.2 计量性能

智能电能表的任务是检测用户用电情况,并且将其数据传送到智能电网中。在用电的状态时,智能电网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相对于传统计量模式来说,智能电能表的分时计量模式复杂,在识别电网中的用电情况之后,在电表计度器中记录数据,通过局域网等将数据传送到供电方中心数据库和用户显示端。

3.3 软件测试

在智能电能表中,许多附加功能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软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测试是智能电能表测试中一个重要内容,对智能电能表的检测包括了软件检测。软件测试主要是从算法和功能的正确、程序和数据存储的安全等五个方面对软件进行验证,从而保障软件的安全、精确和高效。对软件的测试要注重下面五个方面:

(1)算法和功能的正确性;

(2)软件识别号的显示;

(3)程序和数据存储的安全;

(4)故障识别和持久保护;

(5)参数的安全等等。

参考文献

[1]陈可,胡晓光,丁健.基于自动抄表系统的复费率载波电能表设计及中继算法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08).

[2]吴东波,郑传杰.智能电能表的研发及其在楼宇节能中的应用[J].现代建筑电气.2011(05).

[3]李士林,王艳.智能电能表对阶梯电价的支持功能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 2011(01).

作者简介

蒋洁茹,女,安徽省蚌埠市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现工作于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蚌埠供电公司,从事电能计量、电力营销、装表接电工作。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量

前言:作为一名在读高中生,笔者本人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也有着一段较为苦手的经历,但在频繁请教教师、查阅资料后,笔者总结出了一套较为适合自身的高中化学解题方法,虽然这一解题方法不见得存有较高的普世性,但笔者还是希望本文内容能够为苦手于高中化学解题的高中生带来一定启发。

一、物质的量概述

对于物质的量这一高中化学的重点专题来说,其本身包含着较为繁多的知识重点,结合自身高中化学的实际学习经验,笔者将这一重点概括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辨析、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有关推论、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P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释计算等内容,这些知识点在高考中都较为常见,而高中生想要取得较为优异的高考化学成绩,较好掌握上述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1]。

对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这一知识重点来说,高中生必须掌握这一溶液配制的具体步骤、使用仪器、重点注意事项等知识,并能够结合这些知识完成实验误差的分析。具体来说,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步骤一般为计算所需溶质的量、溶解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这一系列过程需要使用托盘天平或量筒(滴定管)、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等实验仪器,而为了保证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能够较为顺利且高质量的完成,这一实验还需要保证容量瓶瓶塞不漏水、容量瓶规格与配制溶液相同、避免溶质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和稀释、移液需要在室温下进行、水定容超过刻度线后便需要重新进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结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这一重点知识点的内容我们能够发现,小小的一个知识点包含的内容完全能够转变为多种问题,所以说掌握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是解题的重要基础,这点必须引起高中生的高度重视[2]。

二、物质的量基本概念解题与突破方法

(一)基本概念解题

在上文中结合笔者论述我们能够较为全面了解物质的量所涉及的各类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的变形、变换,就能够组成各类化学问题。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物质的量这一高中化学知识专题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选择题的难度并不高,但由于物质的量所涉及的知识点过多,这就使得高中生还是很容易在这类专题的化学问题中出错,但这类问题只要高中生掌握较为扎实的相关化学基本概念就能够实现较好解决[3]。

(二)突破方法

为了较好应对物质的量相关的拔高题,高中生还需要对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考查、以气体物质为中心的计算、与物质结构基本知识联系、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合、化学键数目的计算、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等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对于以气体物质为中心的计算来说,分析物质的体积是否符合标准、考虑粒子数目是否与外界条件无关;而在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这类问题中,相关高中生需要了解这一定律适用于所有气体与混合气体、阿伏伽德罗定律本身不能作用于非气体、以及这一定律的“三同”推“一同”,只有掌握了这些物质的量相关突破方法,才能够保证高中生能够较好完成物质的量相关问题的解答[4]。

三、相关建议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较为全面的了解了物质的量相关概念以及其在高中试卷中的具体表现,而结合上文内容与实际高中化学学习经验,笔者就能够提出针对性较高的高中化学物质的量问题解题相关建议,这一建议可以细分为学会正确理解有关的概念、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其他化学计量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结合解题分析掌握物质的量相关的解题规律。具体来说,在学会正确理解有关的概念这一建议中,这一建议要求相关高中生需要在物质的量相关学习中了解这一概念的适用条件,而在了解这一适用条件后,高中生就能够较为好实现对物质的量的整体认识,这样在具体的高中化学问题解答中,因概念掌握不足引发的解题问题就能够实现较好解决;而在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其他化学计量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一建议中,这一建议本身来源于近年来我国各地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相关问题分析,而在了解了这一相互转化关系后,对这类关系进行灵活转化、举一反三,就能够较好实现化学问题的解决;而在结合解题分析掌握物质的量相关的解题规律这一建议中,这一建议本身属于一条拔高建议,这一建议希望高中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化学学习水平,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化学问题的解题练习,这样高中生不仅能够较好解决自身学习中出现的不足,其本身也能够在这一解题过程中实现解题规律的总结,长此以往高中生将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方法,物质的量这一高中化学专题问题的解题自然也将实现更好的展开。

结论

本文以物质的量专题为例对高中化学基本概念解题研究及突破方法展开了详细研究,虽然介于笔者对阅历限制本文还存在着一定漏洞,但还是希望这一内容能够为我国相关高中生的化学解题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肖晓君,衷明华.高中化学基本概念解题研究及突破方法――物质的量[J].江西化工,2013,04:283-284.

[2]陈善西.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43.

第8篇

摘 要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消息对海南概念股价格波动有何影响,本文将利用事件研究方法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对海南概念股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事件研究方法 预期报酬率 累计的平均异常报酬率

一、样本选取

为了研究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对海南概念股的影响,选取其中的正和股份、海虹控股、海南高速、罗顿发展、罗牛山等20张股票,这20张股票主营业务涉及各大行业,包括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地产业、商业零售业、旅游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二、样本事件窗和估计窗

国务院正式《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在2010年1月4日,而相关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消息在11月就有将会得到审批的传闻。海南概念股共24只,选取其中的20只股票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2月26日的日收盘数据,将2009年6月1日到2009年10月30日作为估计窗,2009 年11 月2日到2010 年2月26日作为事件窗。本文所采取的数据信息取自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和省略证券之星网站。

三、计算正常收益率

正常收益率等于预期事前收益率,即估计期2009年6月1日到10月30日的日平均收益率,根据平均调整法计算出结果见下表:

五、实证结果

1.09年11月初,市场盛传《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即将获批,从而对于极度敏感的股市交易产生了影响,海南概念股在之后一段时期内的就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1月2日-12月17日检验结果是拒绝,说明这一段时期内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即将获批的消息对海南概念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具体文件未正式下发之前,影响逐渐减弱。2010年1月4日在文件正式颁布之后4天和的检验结果都是拒绝,说明文件的下发对海南概念股的影响显著。

2.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对海南概念股的影响是正面的,从表一可以看出,除了海虹控股、*ST欣龙等五只股票外,其余15只事件窗的平均日收益率都有显著提高,其中罗牛山、罗顿发展、海航B股、正和股份的涨幅在2倍以上,还有*ST珠江、*ST联油这两只ST股的上涨幅度分别为900.12%和115.37%,充分说明了规划对海南概念股股价的显著正影响。

3.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国际旅游的产业转移以及海南岛独特的旅游资源,未来海南岛的旅游前景极为乐观,因此旅游岛规划对海南概念股的影响还将继续,海南板块也将持续活跃。

参考文献:

[1]金贞洁.事件研究方法最新进展及中国的实证研究.商业时代. 2005(17).

[2]段瑞强.金融市场的事件研究方法.统计与决策.2004(2).

第9篇

〔关键词〕中学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4-0008-04

一、 问题提出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发展关键期,青少年生理上的蓬勃成长和急剧变化必然带来心理面貌的不稳定。自我意识在不断觉醒,他们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并且尝试更加独立地处理问题。自我概念是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多种途径获得的对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比较稳定的认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控制着一个人对环境意义的知觉,并且高度决定着个人对于环境的反应。一切外部影响力量通过自我概念这个中介进行内化,并可能进一步转化成外显的应对问题的方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及其与不同应对方式的相关探索,寻找90后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增进对他们的了解,探索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不同侧重点,以期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从厦门某中学随机选取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每个年段各一个班,其中高二、高三为理科班,对6个班共322位学生进行施测,其中,男生117人,女生148人,独生子女家庭195,非独生子女家庭70人。回收问卷289张,有效问卷265张。

2.工具

(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TSCS)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W.H.Fitts)于1965年编制。本研究采用的是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林邦杰的中文修订版本,共70道题,在五点量表上作答,包含自我概念的两个维度和综合状况共十个因子,即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综合状况:自我总分、自我批评。前九个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而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在61例样本1829个罗夏测验反应中,11个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变量总的α系数为0.7217。61例样本的70道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的α系数为0.8781。

(2)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该量表共62道题,分为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六个因子。该量表为自陈式评定量表,评定的时间范围是指受测者近两年来的情况,每个条目有“是”“否”两个选项。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

3.施测及数据处理

研究者在科任老师的帮助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在规定时间内(30分钟)内收回问卷。收回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在个人电脑上进行数据处理。

三、结果分析

1.自我概念各因子的年级差异

(1)自我概念的综合状况-总体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为了掌握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总体状况,对自我概念的总体自我因子进行不同年级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总体自我在六个年级呈现上下起伏的波动发展趋势,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F=1.401,P0.05)。但进一步的对比检验发现,毕业班学生总体自我水平要高于其他年段,如初三学生的总体自我发展水平明显优于初二学生,高三学生的总体自我发展水平明显优于高二学生。(见图1)

图1 总体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变化趋势

(2)自我概念各因子的年级差异

自我概念各因子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表明,在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自我概念中,内容维度上的两个因子: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综合状况的自我批评因子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F=2.424,*P0.05;F=4.989,***P0.001;F=2.491,*P0.05)。(见表1)

(3)心理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

心理自我,是指对自己个人价值及能力的评价。分析表明,心理自我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从缓慢增加到迅速攀升,不论在初中或是高中,心理自我在不同年段的发展速度显现出明显的差别。尤其是高中,在对心理自我的进一步检验比较中发现,高一和高三、高二和高三在心理自我上的差异各自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见图2)经历了成长中各种历练的高三学生,面对高考这一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心理自我的发展达到了整个中学阶段的最高水平,他们开始学会用一种更加成熟的观点和态度来思考他们自己,并摩拳擦掌准备好应对人生的新挑战。

图2 心理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4)家庭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

家庭自我这一因子考察的是对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的价值及胜任感的看法。在对家庭自我的多重分析中发现,初二和初三、高一和高三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个中学阶段家庭自我发展水平的最低点出现在初二。(见下页图3)初二是中学生逆反行为的高发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逐渐成长起来的独立意识常常引发剧烈的家庭冲突,充满动荡和叛逆的初中不仅仅是考验家长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对于中学生们来说,他们之前形成的对父母的认同和对家庭的归属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对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定位,充满了混乱和矛盾。

教育者尤其是父母需要更加冷静地看清中学生各种问题行为下真实的内心需求,通过更好的亲子沟通来促进中学生们的成长。进入高中以后,家庭矛盾逐渐减少,中学生们开始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对于家庭的责任,开始尝试主动地接纳家庭,为家庭做出贡献。这样的行为本身让中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和作用的提升,家庭自我开始呈现稳步上升的状态。

(5)自我批评在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

自我批评是自我概念的综合因子。初二和高一分别在自我批评因子上处于初高中阶段的顶峰。初二年级的学生常常采取固执、强硬的方式激烈地与外界对抗,其内心的压力也相应地增大。他们在教育规条和自我评价的夹缝中逐一审视着关于自我的定位,新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也随之产生。同样处在高自我批评水平的高一,在重新面对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敏感度也迅速增强,对自我的要求和现实中的状况产生种种冲突,也导致高一学生在自我批评上显著高于高二和高三的学生。高一以后,学生自我批评的水平逐步下降,高三是整个中学阶段的最低谷,自我概念的积极性优于其他各年段。(见图4)

图3 家庭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图4 自我批评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2.自我概念各因子的性别差异

为了检验中学生在自我概念发展状况在性别上是否存在差异,对自我概念的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在自我概念内容维度的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和在结构维度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以上提到的各因子的发展状况均优于女生,与国内以往的研究较为一致。这与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的对性别角色的不同标准和要求以及与女生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更加敏感有关。(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中学生自我概念(M±SD)及其差异

*P<0.05 **P<0.01 ***P<0.001

3. 自我概念各因子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经独立样本T检验,自我概念各因子在独生子女(n=195)和非独生子女(n=70)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现今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数量有限,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并不因为是否是独生子女而有明显的改变。很多独生子女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开始寻找自身在同伴团体中的位置,形成和促进了相关自我概念的发展,弥补了同伴缺失的不足。

4. 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为了明确学生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别对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计算Pearson(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由此来考察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和学生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道德伦理自我和自责之间、道德伦理自我和幻想之间、道德伦理自我和退避之间、道德伦理自我和合理化之间、自我认同和求助之间、自我满意和幻想之间、自我满意和退避之间、自我满意和合理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以外,自我概念的内容维度和结构维度各因子和应对方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见表3)

表3 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P<0.05**P<0.01

四、讨论

1.中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研究表明,中学生自我概念水平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显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其中初中阶段的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及各因子的发展一般呈现高―低―高的模式。初二是整个初中阶段自我概念发展最低谷的时期。初二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中学生逐渐开始了他们对于自我的探索,但探索的过程却充满了曲折。他们通过努力获得的自我肯定却因为现实的挫折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不成熟的观念和处事方式所引发的各种冲突又再一次地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危机。教育者应当重视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并且为其提供有效的应对现实的方式和方法,作为他们的支持者和同伴与中学生一起度过这个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高中阶段,中学生的自我概念一般需要经历一个从重新建构到稳步上升的阶段,在高三达到一个最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状态。高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比初一年级更加脆弱,原本他们已经构建起的自我概念体系重新被打破,他们不得不再一次寻找用以认识自我的凭借。由于他们经过初中阶段已经具备关于自我概念构建的经验和更为成熟的思维,所以如果加以恰当地引导,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稳定地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在自我概念的内容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仅仅在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批评上存在差异。在其他几个维度,比如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上并没有存在差异,处于比较平稳的发展水平。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结果在对自我概念发展的性别差异检验中,男生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上的表现均优于女生。在人际关系方面, 男生比女生思想更为开放, 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评价上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认识。在学业方面,男生对将来在学业方面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为乐观,而多数女生对学业所持的观点态度与之恰恰相反。这些都导致不同的性别效应的形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男生因为各种外显的行为更容易引起教育者的关注,较之乖巧懂事的女生,男生往往被认为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基于自我概念的性别研究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学生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教育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尤其针对女生, 培养她们乐观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给她们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 有助于她们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2.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和不同应对方式的关系

在应对方式的不同因子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属于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合理化属于混合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他三个属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在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中,自我概念的自我认同因子和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因子呈现负相关。中学生越是认可自己的现状,要求改变的动力就越少,相应解决问题和求助的行为就出现得越少。相反,自我认同度越低,那么中学生就会尝试采取其他有效的方式去改善现状。因此在自我概念的教育中,我们既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身发展的现状和成因,接纳自身的现状,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在已有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促进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

自我概念中除了自我认同以外的其他因子和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及求助两个因子呈现正相关。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和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几个因子大都呈负相关。因此,在关于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和不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自我概念水平越高,积极应对方式越可能出现。自我概念水平越低,积极应对方式出现的可能性越小。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视自我概念与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首先,自我概念是启动积极应对方式的主观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提升。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采取行动去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其次,自我概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与外界的环境,能够有效地为学生选择适当的应对方式提供依据。对学生自我概念的教育的加强有利于促进学生采用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生活的挑战。

五、结论与建议

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在整个中学阶段呈现波动式的曲折发展,初二与高一是发展过程中两个明显的转折点,自我概念水平直线下降,而后又逐渐回升,高三时到达中学阶段的最佳水平。教育者应当注重在这些关键年段开展自我概念发展教育,帮助中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水平。

中学阶段女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低于男生,教育者应当重视对女生的积极自我概念的教育与培养。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和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教育应该通过自我概念教育来促进学生应对能力的提升。

中学生自我概念教育应当做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长处,积极表扬和鼓励,增强中学生的成功体验;帮助中学生学会和运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客观认识自我;教会中学生通过合理设置发展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赵建平.自我概念研究述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73~74.

[2] 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 (1) :32~36.

[3]黄希庭, 余华, 郑勇.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2000,(1):1~5.

[4]李秋玲, 汪萍. 城市与农村中学生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4):22~2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