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9:37: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堂教学效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题海战术渐渐成为过去,如何充分利用好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摆在一线教师面前亟待深思的问题。具体到语文教学来说,课文知识内容老化使学生产生隔膜和疏离,社会不良风气侵蚀让学生厌学情绪日益增加,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而言,改变社会和他人很难,从自身做起比较容易,我们应该正视自己,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人格与效率
教学先做人,构建新型教育模式下的教师人格,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人格首先体现在道德层面上。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自然境界重视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看见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不惜一切也要弄到手,无所顾忌;功利境界则稍有进步,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可以暂时克制自己的欲望,但还是以自我为主,重功利而轻道德。想吃好穿好本身并无可非议,谋求更大的利益也是人的本性,问题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还需要把“道义”这两个字放在心间。这便是道德境界。至于先义而后利,把道德修养当作本身的一部分,做到天人合一,那更是一种理想境界。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涉世未深的学生,应该多重视道德层面,至少做一个达到道德境界的人。
教师的人格美还表现在教师的服饰穿戴,一举一动上。不修边幅,胡子几天不刮,穿着短裤背心,提拉着拖鞋溜溜达达走进教室,这样的形象很难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做事拖沓,丢三落四,作业不能按时改完,卷纸还没发给学生几张就不翼而飞,这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言语粗俗,出口成脏,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更是糟糕。至于摆阔显富,一身珠光宝气,或者穿着妖艳绮丽,过于暴露,把教师等同于服装模特,绝不会让学生赏心悦目,只会带歪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思想和效率
敏锐的思想如利剑,是斩断应试教育模式束缚的最佳武器。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它不仅仅是学几个字词,背几篇作文所能概括的。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和人文性,“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外,还具有思想道德教育,情感熏陶,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引自黄品泉《试论钱梦龙的“人格总体论”及语言教学观》《语文教学论坛》1990年第6期)从语文教学的目标来讲,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语文教师如果只能教给学生字词句篇,只能让学生背诵文学常识,实在是不合格的,语文教师之所以是语文教师,他在学生心目中,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指路者和导师。
要做学生精神上的指路者和导师,教师自己必须眼界开阔,善于接受新知识,思想开放,对人生和社会有敏锐和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应该能够同时扮演诗人和哲学家的角色。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东西铺天盖地而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作为教师如何应对呢?闭上眼睛或者视而不见,这种遇见变故把脑袋沙地里的鸵鸟心态固不可取,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把自己变成一个各种杂烩堆放一地的垃圾场也不见得高明。魏书生老师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深思,他在班上让学生订阅了很多科学杂志,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设想一下,魏书生老师如果板起脸,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课外书一概没收,结果如何?或者不加选择,学生订阅了很多时尚杂志、八卦周刊,结果又如何?
教师的教学思想的保守有时直接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授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只是简单地把中心思想归纳于讽刺皇帝的昏庸上,稍微深层次一点的东西只字不提,不敢越教学参考书雷池一步。事实上,安徒生之所以是世界级的文学大师,《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超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数百年来入选各国语文教材,其立意之深远,思想之深邃,远远不只是讽刺皇帝的昏庸。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受教育模式的影响,不管学生的需求,也不管课文的本意,只管追求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这实在是令人无奈。语文教学要发展,就不能停留在只教几个应考的知识点上,应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大胆质疑提问,从佳作中汲取营养,多方位理解。
教学模式的僵化也严重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比如学习小说《杨修之死》,学生拿到课文以后本是兴致勃勃,觉得这篇出自《三国演义》的故事很有意思,个别对三国故事有兴趣的学生只怕还能联系看过的资料,说出几点颇有水平的意见。但是教师一上课,味道就变了,先死记文学常识,再照本宣科地介绍几句时代背景,然后进行人物分析,这么几斧子下来,故事被肢解的七零八落,学生自然是兴味索然。
三、技艺与效率
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学手段的强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小水洼可以漂起几片枯叶,一片湖泊可以养活鱼虾,而要给万吨巨轮提供纵横驰骋的舞台,一定要是广阔的海洋。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很难做到得心应手。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才行。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们的欢迎,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有时候,这种崇拜甚至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一、合理布局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把握准确,对时间的把握也应严格,切忌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讲、精讲,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想、说、练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根据学生的特长、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认知风格的不同,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凡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都应不断地研究探索。应特别注意做好如下两个方面:
1.采用多向化信息沟通模式,课堂教学尽可能多地采用一些教学媒体
同一堂课,既可放录音,也可放幻灯、录像,或者做一些其他演示实验。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现代化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动眼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自己动手或发动学生一起制作教具、学具,绘制幻灯片、投影图片,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2.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教学
就是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发展,学业水平都得到提高。其实质是教学从大多数学生出发,好、中、差一起抓,实现学生的整体优化和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前苏联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系统措施中提出,将全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种形式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行分组区别教学,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班内上、中、下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按内容深浅正确处理教材,调整教学起点和进度,上课时实行“集体教学,分层指导,合作达标”,同时渗透个别教学,包括导师制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各得其所。教学工作只有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个别差异,优化组织结构,使上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基础差的学生“吃得了”,才能有真实的课堂效率。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主动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基本学习方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1.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由于学生具有既活泼好动又充满好奇的特点,要善于抓住积极的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积极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不要怕学生的“刁难”,需知“提出问题”这一行为反映了学生在“探究”和“创造”方面的积极状态。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其主体性,是教师最应该注意和提倡的。当学生敢怀疑课本,提出问题时,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迸射之时,表明学生的主体意识已经
形成。
2.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争论,鼓励学生反驳老师,努力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勇于说话,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提问不仅由教师主导,也可以由学生主导,不懂的内容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探讨。知识的总结归纳、分析解答也不都由老师一个人来完成,可师生讨论解决。交流、探讨、讨论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如小组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这些都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
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卢梭说:“希望学生对待学习要像对待游戏一样,做一切事情都是兴趣盎然,让人高兴。”这些都强调了趣味、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对功课有兴趣,才会爱学,才会学得快。思想政治课教学就要以教学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以“趣”激趣。让学生在笑声中产生强烈的好奇之心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为此,教学中要不断创设乐学情境,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地创设情境,如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事例、制作引人注目的教具,以打破沉闷的气氛,缓解紧张的情绪,摆脱困境,融洽师生情感,同时发展思维,为创设乐学的情境提供良好的条件,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还可以通过适时的角色置换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如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组织材料,认真评价,拾遗补缺,概括总结,这就把学生自然地带入探求知识的乐学情境。
四、加强课堂练习的针对性
计算机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的各种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计算机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如何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
一、利用导课技巧,创设良好情境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包含了教师的智慧,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好的导入则窒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成为教学成功的障碍。
1.导课要有针对性
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好的导课既要针对教学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
2.导课要有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都有体会,当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起来后,那么这种带有感情的脑力劳动不但不易疲劳,而且反应敏捷,所以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导课要有新颖性
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切忌为导课而导课。
4.导课要有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趣味趣味,既要有情趣,又要有意味才好。学生笑过之后,要能引起进一步的深思。
5.导课要有简洁性
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距离。
二、应用项目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讲授Photoshop这门课时,现有的教材,大多是按照课程体系的逻辑顺序进行编写的。通过社会调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通常使用Photoshop做一些实际需要的项目,如海报、广告等,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不少学生会技法,却无法完成工作项目。所以我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社会需要的典型项目为核心,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理,根据典型项目和重组后的知识点重新组织教材,编写了《Photoshop7.0设计与创作》一书,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围绕一个个完整的项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注重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强调学生全程参与,重视每个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制作等实践活动获得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校学生在2005年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团体总分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在2006年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二维动画设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团体总分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多媒体进入课堂后,老师板书、作图等工作量减少了,节省了时间,优化了效率,使课堂信息容量大增,教学节奏加快。老师如果一味的满堂灌,会产生学生“吃”得下,但“消化”不了的现象。这样一来适得其反,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对所授内容作出判断、比较、分析、综合应用,从而得到充分吸收和消化。计算机信息贮量大,处理迅速,具有良好的工作界面和人机交互功能,这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系列性、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在练习中编出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让学生进行单机练习、人机对话,这些软件可以反复使用,并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而且,在学生答对问题时,电脑会给学生“笑脸”或“掌声”,使学生得到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答错问题时,电脑会提醒学生,并给予必要提示,通过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即能及时加强练习、巩固知识,又能及时得到反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早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能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令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讲究提问设计,激活学生思维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向学生提出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问题。如何使问题成为教师驾驭课堂的有效手段?
1.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
课堂问题包括新课导入的问题、学习指导性问题、知识理解的启发性问题、触类旁通的发散性问题、归纳总结的聚敛性问题和温故知新的复习性问题等,问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地设计。
2.问题设计的层次要清晰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所设计的问题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体现出层次感。
3.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当
课堂问题设计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4.问题设计的角度要新颖
为避免学生感到乏味,同样的问题可变换角度提问,使之新颖奇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切实地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总结、反思、改进,逐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个性化 教学设计 提高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219-01
课堂教学是整个生命活动中的一部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人的因素,就会缺乏生气和乐趣。让我们致力于数学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设计,让有爱心的教师课堂具有亲和力,性格开朗的教师课堂活跃,强于理性思维的教师课堂严谨,学识渊博的教师课堂妙趣横生……
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践行个性化教学设计?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谈一些体会:
1 了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教学只有在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之后,才能使个性化教学设计成为可能。
1.1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基于他们原有经验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如在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有这样一个题目:“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小猴子”,许多小朋友想到了可以分给2只、4只、 8只,令笔者出乎意料的是一位小朋友想到了:“把桃子平均切成两半再分,就可以分给16个猴。”笔者问他怎么会想到这样分时,他回答是在家和奶奶就是这样分苹果吃的。笔者由衷地表扬了他一番,继而反省:学生已有的个性化学习经验,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关注了吗?
1.2走进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读懂孩子才能有的放矢
现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渴望探究富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的统计时,让小朋友帮助超市的老总搞一个六一消费前景统计,看看应该进哪些货,进多少?小朋友们一下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大家据理力争,体验到了统计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给了超市老总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种练习远比解决一些文字表述的、或是图形统计题更有实效。
1.3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认知方式——适合于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如上活动课算24点时,有些同学擅长于往3×8上靠,有些同学擅长于往4×6上靠,还有些同学喜欢做加减等,笔者在训练别注意让学生强化自己的优势,有了一个支点,再对弱项进行训练,这样方能使学生的计算方法变得灵活。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展示其所思所想,所悟所得,尤其是与众不同的地方,有的时候并不要急着优化,因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最近发展区,只有适合于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2 孕育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2.1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如果把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看作是一个金字塔,那么越往塔尖就越能凸显一个人的个性,而金字塔基础层的深厚宽广则直接影响个性的发挥。教师应具有多元的智力结构,夯实专业的基础、保持开放的心态,促成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使个性的美由内而外地焕发出来。
2.2吸纳经典、展现自我
我们倡导吸纳经典,要学会分析,在个别和具体中寻找共性的内核,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整合,把别人的东西融进自己的教学宝库中去,体现出来的,还应是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2.3立意求新、敢于创造
教学是一门充满了科学和创造性的艺术。每一节课,都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设计出独特的有针对性的方案,使人不禁谓叹:“我怎么没想到这样做”。
3 灵活运用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3.1教材处理贴近生活
教材处理的个性化,是指教师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和处理,以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3.1.1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笔者在上加减法应用题第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的几道题目,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①第一小组有10人,第二小组有12人,这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②我们班有37个小朋友,现在有2张凳子空着,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③讲台上有32本《练习与测试》,我们班还有几个同学没有交?
以上这些事例就在学生的身边,学生很乐意去思索,去动脑。这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启发他们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3.1.2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
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一只小羊被绳子系在了一根木桩上,问小羊能吃到多大范围内的草?学生对这个问题饶有兴趣,纷纷动手探究。
3.2教学方法因人而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有很多也各有其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使其融汇一体、优化处理。
3.3教学语言独具魅力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如果说教材处理的个性化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那么,教学语言的个性化就是教师教学创新的外在表现。个性化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不人云亦云,凸显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锤炼的。
践行个性化教学设计,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给学生如沐春风的学习享受,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是我们教师的执着追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品位,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不断创新、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个性,做一个特色鲜明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唐继延主编.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选讲[M].1999.8.
关键词:创建;教学环境;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65-01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环境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思想品德教师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一、关爱学生,善待学生,培养自信
关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的不断变革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建立自尊、培养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以教师的热情,宽容,理解,要多用鼓励与赞扬,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要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注意语言和态度,不应使用太尖锐的话语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避免给学生造成伤害,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者结论的信息,做到善待学生的错误,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用他们情感上的満足感,燃起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能够都能开发并得到发挥,那么教师自然就会对学生有信心、对教学有热情,教学时就会有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教师的教学通过充满激情教学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二、激发兴趣,体验成功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让知识保鲜,学生学起来才更有趣味。要循循善诱,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
三、持续学习,尊重个性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学生将“自我”摆进了教学的内容,成功地塑造自我、展现自我,给心灵以触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更坚定了他们的心理价值取向。
四、合作探究,营造和谐学习气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发展,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最佳方法。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英语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链。有位教师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有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有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 事实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不竭的动力源泉。科学大师爱因斯坦中学成绩并不好,甚至连许多测验都不及格,是他的母亲教他把问题变成一种游戏,使他对各种知识产生极大兴趣,并在此推动下不断探索,他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大王爱迪生仅接受了三个月的正式教育,是他的母亲激发了他对一些不解之谜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他坚持不懈地探索,最后成就了1093项发明。两位伟人的事迹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提供不竭的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巴班斯基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师如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应多角度了解学生,组织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学起来有兴趣,使学生乐学。
三、建立自主合作的课堂模式,使学生互学
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师组织指导调控和目标引领下,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展示和自主反馈矫正为基本学习方式的优质高效课堂。它的基本理念是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充分解放学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求知的快乐。教师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的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不是取决于我们教师的反复讲解,而是取决于学生思维的展开程度和学生自主求知活动的质量。课堂上,我们教师必须有激情有活力,以自己的生动的语言、精巧的设计来激活课堂,发挥学生自主发展的潜力。当然,无论一个学生多么自主能力多强,他总可能会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是他不可多得的资源。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要建立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模式,必须实现教师与学生两个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把习惯扮演的传授者、监控者、主宰者,转换成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欣赏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当导演,学生唱主角;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过去被动地接受、自我封闭、等老师教,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增强了实践性与创造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使学生想学
关键词:优化;科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在新课程的理念引导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成为当今教育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小学的科学教育也被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但目前,科学课堂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怎样优化科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教学目标明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合理、恰当,明确哪些知识技能是应掌握的,哪些是应理解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且要体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相似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段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科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目标明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二、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真正实践设计优化的教学过程,是能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在科学课的设计上要创建开放性的课堂,注重课前搜集资料,课堂研究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课上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三、合理的课堂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科学评价不是一张试卷就可以解决的,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态度,方法,技能,思维水平,活动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因此,教师合理,及时的课堂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四、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拓展课外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科学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工作,而经常听教师说“这个问题我们课下继续研究”,但何时研究,无人问津,成一句空话,因此,科学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拓展课外研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科学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研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优化 教学效率
笔者认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得到知识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呢?
一、教师必须积极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现代教育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但不是学生的控制者、支配者,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的机会。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信任、尊重和热爱,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都非常投入,配合默契,学生得到精神的放松,在最佳的学习环境必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添学习情趣,优化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趣味性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喜学、乐学、好学。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利用实物创设情境具有良好的直观效果。如我在讲解What’s this in English?这个句型时,就把苹果、梨、桔子、蛋糕等实物带入课堂,让学生看着、拿着这些实物进行训练。有些学生还拿起了身边的铅笔、小刀、铅笔盒等做两两对话,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达到知识掌握与口语表达的目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音乐不仅可以使学生放松身心,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如我在讲 Merry Christmas 这节课时,就跟同学一起学唱了Merry Christmas这首歌曲,使学生全身心进入欢庆圣诞节的氛围,所以对这节课的内容也就格外感兴趣,记忆也就非常深刻。另外,在讲到星期日到星期六的表达时,也是通过歌曲 The Days of the Week 向学生讲授的,使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很自然的就学会了星期日到星期六的英文表达。
3.运用动作表演和交际,提高言语综合运用能力
交际的形式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流。信息传递是指交际的一方向另一方传递信息,彼此间不需要回应。信息交流是指交际的双方在存在信息差的前提下交换信息,彼此回应对方以获取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后者用的居多。因为很多课文都可以给学生创造真实的交际场景和环境,如购物、问路、就医、打电话,等等。例如,在讲 shopping 那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分别扮演成售货员和购物者来进行口语交际。刚一开始,学生可能紧张或怕自己说不好,不够积极主动,这时老师应注意多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排除他们口语表达上心理障碍。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争着上台表演的。他们熟练的口语、维妙维肖的动作,定会让你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电化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内容丰富,语言地道、通俗,融生动性、趣味性和故事性于一体。学生兴趣盎然,寓学于乐,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也变成了活生生的英语世界,学生在这儿可以轻轻松松地学外语。我在讲 The tiger and the monkey 这一课时,并没有单纯地讲知识点,而是问他们Which animal is the strongest in the forest? Which animal is the cleverest?然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看动画片?这时学生的兴趣当然很高涨,接着再说: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看一看有关老虎和猴子的动画片,好不好?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很自然地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通过看动画片也把里面的知识点全部记住了。学生喜欢学了,知识就会记得好,课堂效率也就大提高了。
5.游戏激趣,活跃课堂
用游戏的方式呈现新的语言知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得以掌握。
在学习“There be ”这个句型时,我让学生搞了一个“接龙游戏”,前面一位学生说“There is a book in the classroom”,后面同学接着他说“There is a book and a pencil-box in the classroom.”等等,这样继续说下去,看哪一组同学说得最多、最快、最好。学生很容易地就记住了此句型的用法。
三、开创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要建立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培养学生学习质疑的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勇于质疑,就不依赖于已有的知识,不轻易同意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有挑战性。若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地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性的思维品质。
2.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培养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应注意在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方面,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方面加大力度。这正是注重了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3.教学设计体现和谐与美感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设计一个和谐而具有美感的课堂教学秩序。它的艺术性必须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主要指教学内容富有科学美。外在美是教学表达的形式美。教学过程中各环节之间要具有和谐性。这主要又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有序性、波动性和统一性。我在讲Planting trees 这一课时,先播放萨克斯曲 Spring给学生营造一种春意盎然的气氛,然后问:What is the date today? What is the date March 12th?学生说:植树节。在讲课的过程上,把教学重点和难点How to plant a tree 用投影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强了趣味性。另外,课堂上还以种树过程为重点,搞了“争做种树小能手”的活动,看看谁对文章的内容了解的深刻,谁掌握的又好又快,在竞争的气氛中,学生很快掌握了本课的知识重点、难点。最后,大家一起来看录像,重温种树的全过程。这节课教学的各个步骤都是环环相扣。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4.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氛围
关键词:优化;平衡;效率
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要有机结合教与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 激疑生欲,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同步。
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生动、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以造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心理境界,促使学生的认识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形成渴望学习的内在需要,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1、激疑要生动形象,有趣味性。
“思考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只有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但是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对“趣”的心理要求也是不同的,低年级要注意浅显易懂,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教师可采用“猜谜”的方法设疑:“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谜语不仅语言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能唤起儿童的形象思维,而且形象地显示了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的关系,激发儿童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高年级要注意有一定的思考性,要充分利用数学的精妙,来激励学生进行严密的推理、精确地计算、广泛的联想、灵巧的思考。如教学“3的倍数”,可这样设疑。先让学生凭借已有经验找出一些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数的各数位上的数交换一下位置,如123―132―213―231―321―312,。学生检验之后发现,不管位置怎样变化,他们依然是3的倍数。“为什么这样?”其中的玄妙不等老师提问,学生早已开始探究起来了。
2、激疑要突出本质,具有典型性。
由于设疑所使用的已有知识是学生形成表象的基本“素材”,所以选用的“模型“必须生动形象地体现数学的基本原理,寓数学本质于典型材料之中,以便把学生带入“典型环境”。同时,作为“模型”的实例要注意有适当的数量和一定的代表性,实例太少,学生不易于发掘同性因素,实例太多,优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激疑要抓联结点,具有针对性。
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限制,小学生思维注意的延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教师的设疑必须紧紧抓住新旧知识转换的联结点,尽可能地增加显示新旧知识矛盾冲突的“透明度”,以便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新旧矛盾的焦点处迅速展开,全力针对主要矛盾师生共同开展解决矛盾的探索活动。
4、激疑要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对一个又一个的数学现象进行认识。因此,精巧的激疑要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科学地确定思维强度,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激疑,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不断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涛,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师生的心理在教学全过程中均处于同步发展的理想境界。
二、科学调控,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各种矛盾相互运动,不断发展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紧扣教学内容揭示矛盾,激起认知上的不平衡,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求知愿望。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会“思维中断”,有时会“思维偏向”,教师要善于抓住教与学的矛盾为契机,准确适时地调控课堂,使教与学的矛盾在发展中获得动态平衡,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为此,教师要着重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
1、学生认识中主管与客观的关系。
由于年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决定了儿童对数学的认识有其独特的方式,他与教师对同一事物的认识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作为教师要习惯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思考。
2、教师“导”的程度与学生“学”的可能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导”。教师要防止学生脱离实际盲目的学,要防止以教代学。因此,教师“导”的过程要恰如其分,要对学生的“学”起到“启动”、“定向”、“矫正”、“导航”的作用,为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供用武之地。
三、抽象概括,实现感性与理性的最佳结合。
为了顺利进行抽象概括,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识数学的规律和数学知识内在的规律,紧紧把握住“适时”、“适速”、“适度”、“适法”四个基本要素。
1、适时
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的最佳境界,使学生不仅“感而思”,而且“思而知”。这种境界应该是知识准备、心理状态、板书设计、演示操作、学习环境等因素有机和谐的统一。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必要的感性认识和形成典型的表象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住抽象概括的时机。
2、适速。
从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来看,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就是引导学生逐步摆脱直观的形象思维,进入抽象的逻辑思维,实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当中需要有一个取精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复杂转化过程。因此,抽象概括的速度要依据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因素来决定,让每个学生都有表露的机会,都有不断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推敲的时间,帮助他们从形象概括过渡到抽象概括。
3、适度。
小学数学的系统性强,知识较抽象,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不能一次完成,要经过多次反复、多阶段学习才能完成。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抽象概括时,既要注意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还要准确把握教材要求达到的程度和充分考虑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恰如其分地确定抽象概括的水平,做到既要“到位”又不“越位”。
4、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