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社交电商运营能力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2 09:37: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交电商运营能力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社交电商运营能力

第1篇

从理论上来说,社交电视是广义上的互动电视,其应用较为复杂,可以跨网络、跨终端、跨行业,当然也可以跨地域。

1)电视节目签到。即观众在观看基本电视节目时,通过微博表明自己正在观看该栏目(签到Check in),当微博显示观众观看该栏目的次数达到一定值以后,观众即可得到一定的回报。如GetGlue、CNN就开展了此服务。由于通过微博签到作假难免,因此INTONOW公司借助手机的听力功能开发了听节目签到的应用。观众只要启动手机上的听节目签到应用程序,其就会自动识别你正在看何种节目,并发到指定的社交网络上。此技术推出三个月后即被雅虎公司收购。目前该服务的最大用途是广告。观众只要听到新广告,广告主通过社交网络获悉后即可给观众提供商品打折优惠。

2)手机遥控电视。电子节目指南是数字电视最基本的功能之一。通常用遥控器操控“电子节目指南”界面选择目标节目。据悉国外已在手机上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指南导航应用。观众用装有“EPG导航”软件的智能手机即可遥控电视,选择喜欢的节目;同时该指令被特定的“社交网络”收集。这样电视节目运营商就会根据该“社交网络”收集的信息,自动将观众喜欢的节目推送到其手机上,而且还能实现提醒功能。国内的一些企业也开发了此应用。

3)动作转换视音频应用。曾几何时,微软研发了一种软件系统,它能够让观众在游戏机上作运动时,通过设在其上的摄像头来识别观众的肢体动作,并将识别的信息转换为观众的脱口秀节目。这种应用可谓匠心独运。

4)实境扩张应用。所谓实境扩张,即是将荧屏上的可视画面分成若干层,观众可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获得电视机屏幕上没有呈现的画面。这种应用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媒介。如去年湖南卫视播出的2011年跨年演唱会就是这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观众享受超女与邓丽君“隔空”对唱所带来的震撼。

5)移情电视。所谓移情电视,即是利用电视画面上的EPG标识来使用户获得亲友们当前关注的节目信息以及其观看节目感受的一种服务。这种标识的传送或屏蔽,可通过人工选择,也可设置成无需用户操作的自动通知。此服务在IPTV上已有应用,而且日本还就该应用制定了严格的技术规范,以确保观众看电视与“社交”的最佳体验。

6)社交网络游戏。相当长一段时间,互动的主流游戏依附于互联网。随着三网融合的实质性推进,“十一五”末,CNTV、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浙江广电纷纷涉水基于广电的社交网络游戏。如浙江广电率先推出了基于三屏(电视、电脑和手机)的网络游戏《哈皮星球》,在我国首次将电视元素植入大型社交网络游戏中。它将当时最热的事件和电视节目融入游戏中,展示了另一种真实生活,使电视观众在看完节目后能到游戏中“遨游”,也可使正在游戏中的朋友关注电视节目。

7)社交(电视)问答。即电视观众在看电视的时候可登陆指定网站,通过与“专业”和非专业社交成员的问答来实现互动,分享各种体验。如前年10月,湖南广电利用旗下在线问答社区在线网实现了该功能。该网站定位于“新鲜有料的问答社区”,可通过网络快速地向朋友提问,并引导人们做出问答。

8)社交电视应用的研发。社交电视的应用在我国刚刚起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商机吸引了研发机构的关注。前年11月,山东网络广播电视合广电总局广科院、新浪、海信等多家知名企业成立了中国社交电视实验室,尝试开展应对三网融合、打通三屏的社交电视服务;开发融媒体社交电视频道;同时探讨社交电视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社交电视管理策略、行业发展战略和市场模式的研究。

9)节目竞猜。“十一五”以来,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对直播节目中通过屏幕下飞游标进行竞猜以期获奖的运作模式使电视台及通信公司均获得了较大收益。在社交电视应用的今天,此种模式仍然可以借鉴。只不过竞猜的手段不再局限于(手机)短信,可以是微博、电视论坛等。

10)与节目元素的互动。即观众在看电视的时候能够实时与节目中的演员、节目主持人或嘉宾进行交流。这是一种涉及人员较多的社交电视形式,需与特定交流的目标人群(演职员)进行沟通。

社交电视的支撑平台

社交电视要正常运营,制作、传输和接收各环节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1)社交电视的制作平台。社交电视的制作,实际上是电视节目的再处理。目前广电有线电视运营商、电信(IPTV)/移动(手机电视)运营商、各网络电视台及视频网站均可进行社交电视的制作。社交电视主要应用的关键技术是主屏视频(社交元素)的叠加技术。针对目前高清化、3D化及大屏幕显示的趋势,视频叠加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是叠加画面与主画面的相互干扰问题;其次是主画面与叠加画面清晰度的一致性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采用广播级硬件设备,价格不菲。而支持小屏(如手机屏)的社交电视制作平台则对视频叠加技术的要求低得多。

2)社交电视的传输平台。社交电视要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必须要有双向网络的支持。它包括单一的双向网或两种(或多种)双向网。如果社交电视在一个屏实现,则单一的双向网即可承载;如果在两个(或多个)屏实现,就需要由两种(或多种)双向网承载。由于社交电视的互动可能要传送视频或图片,因此其对上行带宽也有较高要求。故笔者以为:采用IP方式/上、下行信道均为宽带的网络才能提供完美的社交电视服务。“十二五”初期,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固网是理论上理想的社交电视传输平台。但其移动网则不然。因为单通道中国移动(3G)TD-SCDMA网络上、下行信道传送的活动图像,每秒不超过10;而采用单通道中国电信(3G)CDMA2000网络传送,每秒也不超过20;仅有单通道中国联通(3G)WCDMA网络传送,每秒能达到25和352*288的分辨率,但动态画面马赛克和丢现象不容忽视。对于广电有线电视网络,其“双向”是在原“单向”的基础上改造而成,考虑到成本及保护已有投资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地区下行采用DVB-C广播式,支持宽带;上行通道是增加或改造的,以IP方式仅提供对窄带的支持。故笔者认为目前3G的移动网与上、下行不对称的广电有线网不是社交电视的较佳传输平台。

3)社交电视的终端平台。从理论上来说,社交电视对目前主流家用电脑的配置无特殊要求;手机要求为智能型,其CPU的主频应≥600MHz,内存≥512M;连接电视机的机顶盒,其CPU的主频应≥450MHz,内存≥256M;而智能电视机,考虑到其“智能处理”增加成本比率的问题,适当提高配置为必然选择,故笔者建议可参考《智能云电视行业标准2.0》,采用双核CPU、多核GPU、512K缓存、8G以上内存,并支持100G以上外接存储,支持3D。对于操作系统而言,家用电脑当然仍采用Windows系列,手机以采用iOS、Android为主;机顶盒考虑到成本问题(目前各地广电有线网络公司采用整体转换送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推广策略、电信运营商采用装宽带送IPTV机顶盒的营销办法)和其本身就是过渡产品的因素,建议采用中间件架构并可有计划地部分采用Android系统,因为该系统开放性高、应用程序多,可搭载领先的OTT TV客户端(如Bes TV),可较容易地嵌入多屏互动协议,以实现其与手机、电脑和PAD等各类终端的互联互通。

社交电视的运营模式

社交电视刚刚起步不久,目前总的来说尚无成熟的运营模式。以下运营模式尚在摸索之中。

1)以网络电视台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十二五”期间,各地电视台纷纷试水网络电视台。网络电视台依托互联网,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而且目前的主要终端家用PC机视频处理能力较强,加之具有电视台背景的网络电视台是受政策保护的网络电视,因此利用网络电视台平台进行社交电视的运营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其实现方法是:使网络电视台在播放电视节目时,能通过其网络电视台平台与社交网络的应用程序接口进行社交信息的推送。此种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将观众吸引到各自的网络电视平台,提升节目的点击量。

2)以电视机厂商为中心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由电视机生产企业自建云存储系统,电视机终端用户通过互联网在特定的“云”中观看电视节目时开展社交互动业务。如去年上半年,海信自主研发了“围观”社交电视系统,通过此系统,电视节目可通过配置的“电视汇”功能以导航界面呈现;观众可通过电视平台组成自己的圈子,分享自己喜爱的视频、网页和音乐等。

3)网络运营商主导的运营模式。开展广电(有线)数字电视的有线网络公司和开展IPTV的电信公司,它们提供终端节目视听服务,并且已具备规范的电子节目指南(EPG)等社交电视的核心数据。这些网络运营商具备开展社交电视服务的先天优势。利用其EPG界面及其集成的有关链接,网络运营商可推广其节目集成平台上的相关节目,让受众使用其提供的电视服务,并可延伸到“第二屏”,提供电视签到分享到社交网络。目前北京歌华有线的歌华飞视即是较为成功的运营模式,其较大的社会效益增加了在网用户的粘性。

社交电视的发展趋势

社交电视具有强互动、跨屏应用等特质,因此它的发展勿容置疑。

1 社交电视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社交电视尚处于市场形成期,存在一些问题。

1)应用问题。主要表现在应用的“不完整”性上。如“TV-time”只支持Android操作系统;“电视粉”用户只能收看一部分视频节目,要完全观看必须在电视或PC上进行;“Dopol”手机电视虽然频道内容丰富,但互动体验差;凤凰网推出的“卫士通”社交电视只能参与节目的互动,不支持在线播放。

2)盈利问题。目前我国社交电视的盈利手段匮乏,主要以植入式广告和页面广告为主。但此种模式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体验,使电视和广告产生冲突,不利于社交电视的发展。

2 社交电视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传统电视的收视正出现逐渐下滑的趋势。笔者以为,社交电视有可能改变这一现状,是观众重新回归电视屏幕。其发展方向为融合化、特色化、个性化。

1)多屏融合是未来社交电视的出路。所谓多屏即指电视屏、PC机屏、平板电脑屏和手机屏。所谓融合即是用电视屏主看、PC屏和平板电脑屏辅助收看、手机屏连接社交网络。这种模式涉及到多种有线/无线双向网络、多家运营商,甚至是终端制造商、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和社交媒体。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其运行最终是一种良性循环。目前济南有线、重庆有线已启动了多屏合一项目,且能够实现断点续传服务,即实现同一电视节目分别在电视机、电脑(含平板电脑)及手机等多个显示终端播放。用户若在任意一个终端暂停正在收看的节目,即可在其它两个终端从暂停处继续收看。但该项目在方案制定时尚未提供与社交网络链接的功能。因此在终端上开发“社交”链接界面为这一项目的后期课题,而且主攻方向应为手机终端的升级。

2)加强合作是社交电视发展的希望。从本质上看,社交电视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看电视,另一个是“社交”。这就决定了电视服务商(包括广电及通信网络公司、电视台)与密切互联网的企业联合为社交电视的必然趋势。如去年7月13日,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与新浪公司联手推出应用产品“百视通”看点,将电视媒体和社交媒体进行无缝连接,激发用户的便捷参与、分享和互动。该产品可在SMG旗下新媒体企业百视通的多屏平台上展开。用户观看电视时,能够在屏幕侧方直接分享直播和回看内容,并可利用“看点”围观及评论。另外,通过手机客户端连接指定的IPTV智能(娱乐)机顶盒,用户还可以把手机“变成”遥控器,完成多种互动,并可以通过“用户推荐”更容易找到想看的节目;同时诸如顶、踩、截屏这样的互联网功能都在电视屏上得以实现。据了解,SMG与新浪的合作涉及IPTV、OTT(互联网电视)和移动互联网电视的平台和业务。笔者以为,此举将推动“十二五”中后期社交电视的合作共盈之路。

第2篇

一、社交电视基本阐述

1.社交电视概念的厘清

维基百科中对于“社交电视”是这样定义的:“泛指能够在看电视(或电视内容)情境下支援传播及社交互动的任何技术,并包含能够研究电视相关的社交行为、装置及网络。”①社交电视是以技术支撑为基础的一种观看体验和服务,用户在观看电视的同时,可以借助社交平台进行通信、互动或者其他与节目内容相关的社交化行为,而不仅仅是在电视终端上实现社交网站的访问功能。社交电视不局限于电视屏幕,也不局限于一个屏幕,它是可以是跨终端、跨屏幕、跨平台的多屏业务体验。

2.社交化语境下社交电视的特点

对于共享型的传统电视来讲,其本身就有一种社交属性,适合全家人一起边看边讨论,如今要将这种社交属性从“家庭”转移到“屏幕”,是社交电视面临的一大挑战。各种形态社交网站的兴起为社交电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交电视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社交网络的繁荣,两者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发展形态。社交电视从一种单向的广播式传播中彻底解脱出来,使得观众与观众之间,观众与电视台间,观众与内容提供商甚至广告主之间形成一种衔接。

3.社交电视功能与价值

社交电视的社交属性满足了观众对于社交沟通的需求,带给观众全新的观看体验,实现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

对于内容提供商而言,社交电视为内容制作者提供一种全新节目制作思路;对于社交平台来讲,社交电视提供了包括节目互动、即时通信、节目导航在内的多种应用服务的整合;对广告主而言,电视社交平台的开放使得整合互动营销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社交电视在中国的四种模式

1.基于移动终端的APP应用模式

这类应用主要是基于移动客户端,在收看电视内容的同时,实现与电视节目之间的实时互动服务。目前,移动端的社交电视APP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应用内自建多功能社区,实现对节目的讨论和评价,如卫视通;第二种是借助微博等第三方社交平台,对电视节目进行分享评论。目前,一些电视台为了保持自身的用户黏度,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社交电视应用。

社交电视在移动APP应用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虽然很多APP有其自身的亮点,比如电视e族的晃一晃截图、网易电视指南实现手机跟电脑之间无缝对接观看的功能,让用户获得全新的使用体验,但是另一方面,社交电视APP应用的同质化倾向过于严重,用户没有形成规模,EPG数据不准确等问题也十分突出,且APP开发者由于缺乏对内容等核心资源的掌控,使得其在产业内缺乏话语权,社交电视在移动终端的应用并没有大规模地发展起来。

未来这些APP不仅要满足于成为社交电视的一个服务工具,且必须积极主动地变革以寻求出路,或是与电视台合作,或是与电视终端厂商合作,提高产品和平台覆盖率,培养大规模黏性用户,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电视机构开发的社交互动模式

2012年5月,厦门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在高清互动平台推出社交电视新功能,在原有互动电视的基础上引入社交元素,让用户可以参与节目内容的投票、评论,并将正在观看的节目信息分享给好友,从而扩大节目影响力。辽宁广播电视台目前正在重点打造辽宁网络电视台的用户服务中心,他们与新浪微博、腾迅微博等国内主流社交网站合作,在观看辽宁网络电视台的节目时,可以邀请好友一起评头论足,从而找到一种全新观看体验。②

除了电视台社交业务的尝试,电视节目也纷纷涉足社交化,比如山东卫视依托新版《水浒传》的热播,推出了“水季”重头戏——集明星、辩论、观众电话参与于一体的现场直播节目《开讲》,观众可以用微博与直播节目进行互动。

电视台虽然有其得天独厚的内容优势和庞大的收视群体,但社交只是一种外在的手段,只有当电视台提供的内容有足够吸引力的时候,才能形成一种长久的双向信息流动机制,才能让社交电视更健康地发展下去。

3.基于电视终端的“一屏两用”模式

“一屏两用”是在电视屏幕上既可以观看电视内容,又可以实现社交功能,这是一种以电视屏幕为中心的交互模式。

目前,海尔已经推出一款名为“卡萨帝”的社交电视,屏幕高宽比达到21:9,实现了个性化的分屏,一屏双用,可以边看电视边上网。

但目前这种“一屏两用”的终端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因为这种模式的社交电视将电视操作和互动操作工具都集成在一个遥控器上,给社交电视的输入带来了一定局限性,很难将社交电视的功能开发到最大化。另一方面,毕竟电视一直以来只是被当作一个单向输出的屏幕,观众只是被动观看接收,而加入社交功能以后观众需要在被动观看的同时主动地去进行社交化活动,观众收视习惯能否被改变,这种创新型终端能否引领未来潮流还有待时间去验证。

4.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视频客户端模式

网络电视客户端为了适应社交化的需求,在原有内容供应的基础上增加了互动社交功能。相对于传统电视转型社交电视而言,网络电视嵌入社交平台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社交网络本身就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其次,用户在电脑屏幕进行社交活动要比在电视屏幕上方便得多。以PPTV为例,PPTV在观看直播电视节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在线评论、阵营对抗、道具使用等形式来进行人际互动,并且已经实现了包括新浪微博、QQ以及人人网的社区化登陆。

但是,就目前而言,各种网络电视在社交业务的拓展上发展很不均衡,网络电视的客户端本身具有商品属性,用户在对观看的节目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客户端界面广告的干扰,从而影响使用体验。

三、路在何方——社交电视的未来

社交电视发展起来之后,如何围绕它构建起合理的商业模式,如何把社交电视的市场价值挖掘到最大,是目前行业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全民互动是未来广电发展必然方向

社交电视比传统电视有更强的信息整合能力,社交化转型后,观众就不再是“后仰式”的收视体验者,而是由“后仰”向“前倾”的姿势转变,以社交网站作为切口主动介入电视节目中去。社交电视必须基于一个大的用户规模才能够发展起来,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将社交电视的价值展现出来。

2.社交电视各方参与力量齐发

社交电视的产业链,包括内容提供商、平台提供商、终端制造商等几大环节。对于内容提供商来说,社交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的评价和分享信息,是其下一轮内容组织的重要参考,及时对节目内容或编排进行调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发展机制。对于平台提供商而言,通过社交平台对节目内容进行交流,可以为平台提供商带来一种新的广告模式,提升社交网站的商业价值。对于终端制造商来讲,积极发展智能电视,开拓电视的社交功能,有助于增强电视终端的品牌竞争力,从而会进一步繁荣和推进整个社交电视市场。

3.信息流动跨终端整合——云模式下的社交电视发展走向

“云计算”概念提出以后,广电基于这一概念提出了“媒体云”的观点。媒体云是利用云计算的研究成果,面向媒体内容加工、整合、运营和服务的综合需求,构建媒体行业集约化的综合运营平台。③借助媒体云,内容提供商可以将内容通过广电网、互联网、通信网等多种网络进行传输,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终端接收内容进行观看,实现信息流动的跨终端整合。

虽然社交电视目前还处在概念层面,但是它的产生对传统电视内容为王的观点造成了冲击,随着三网融合和云媒体的发展,平台建设逐步取代了内容或渠道的地位,“平台为王”成为社交电视各方参与者的普遍共识,基于平台建设起来的一整套完善的应用和服务,才是电视未来发展的方向。(来源:《中国记者》杂志 文/文/王浩程 张守信 盖 鹏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编选:)

【注释】

①社交电视概念来源于维基百科,zh.wikipedia.org/wiki/%E7%A4%BE%E4%BA%A4%E9%9B%BB%E8%A6%96

第3篇

拍拍微店做的还是流量分发的事

拍拍网几经辗转被划归到京东门下,而无论是归属腾讯时,还是纳入京东后,与淘宝争夺C2C市场一直是拍拍的使命。然而,事实已经证明,在传统的C2C市场,拍拍已没有机会再与淘宝争锋,而新崛起的微商市场则让淘宝恐惧。那么,拍拍自然要深入地拓展微商发展,所以要打造一支更有作战能力的正规军。

不过,上线近两个月的拍拍微店似乎还没捏准微商市场的七寸之穴,从前几日拍拍微店的战略沟通会上不难看出,流量运营仍是拍拍微店项目的核心。在会上,拍拍微店抛出了“去中心化+中心化”辩证式发展的战略,简单的讲,去中心化就是指不像淘宝一样作为流量分发的大入口,而中心化是指通过整合微信、手Q、微信卡包、广点通、网易新闻客户端等相关资源为拍拍微店导流。

事实上,拍拍微店做的还是流量分发的事,只是所处微信/手Q平台的环境并不存在像淘宝一样的大流量入口,说是去中心化,倒不如说天生就缺乏中心。拍拍微店所要打造的“中心化”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心页面”,而是通过各方资源的流量汇聚形成一个隐形中心,然后通过这个中心去做流量分发的事情。

简单的讲就是,你上淘宝时,需要先点击进入淘宝首页,之后再去搜寻商品进入店铺,淘宝首页就是显性的中心入口。而拍拍微店并不强调首页的重要性,而是无所不在的进行导流工作,拍拍微店的中心入口并没有直观的显示出来。基于微信、手Q的微商本身处在社交氛围之中,所以也根本不合适设立电商中心入口。微信、手Q给京东B2C业务的中心入口也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销售业绩,显然拍拍微店已经吸取了经验教训。

那么,问题来了,腾讯可以导入的电商流量总体是有限的,拍拍微店(C2C)的流量多了就意味着京东微购物(B2C)的少了,二者虽然在业务线上可以错位发展,但流量分配必然是相互竞争的,同样的问题在淘宝和天猫身上也正在发生,阿里给天猫导入的流量多了,淘宝的流量自然就减少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来看,无论拍拍怎么变招,都还没逃出流量分发的运营思路,若真是仍然依靠流量来做移动电商,那淘宝做梦都会笑醒,腾讯的社交流量再大,在转化成电商流量时都会大幅缩水,不然腾讯早就把淘宝干趴了。以流量打流量的方式,恐怕还不能真正的动摇淘宝。

深挖微信社交价值链,社交分销成第三方的重点方向

在京东之外,更多盯上微商市场的是那些微信第三方服务商们。在微商全面爆发之前,为企业用户搭建基于公号的微商城是微巴(微信生意宝)、有赞(原口袋通)、微盟等第三方的主要业务。而随着微商的呼声越来越高,微商的发展困境也日益显现,搭建了第三方微商城的商家,一些擅长做社交传播的公司经营相对可观,而大部分的商家在去中心化的微信平台成交量始终得不到突破,微信社交链并没有为商家带来喜人的社交转化。

近期,搭建基于微信、手Q的社交分销体系成为该领域新的市场热点和模式。第三方陆续推出不同类型的社交化分销项目,典型代表有微巴的无限级个人分销系统“人人店”、有赞的商品分销平台等。

对于企业而言微信分销更深层的目的是为收编以及拓展更多的微商群体。目前,有意做微商的群体越来越多,但一来没有好的货源,二来怕被囤货受骗。第三方为企业做微信分销的目的就是为降低微商的准入门槛,引导更多的用户从事微商。对于企业而言,终端分销微商的数量越多,意味着覆盖的用户群体越多,终端微商数量就是基于微信社交关系链的流量来源。

与拍拍微店不同,第三方无法获得腾讯、京东的官方支持,拿不到微信、拍拍的流量补给,所以只有深挖微信社交价值链上潜在的电商价值,才能自给自足。拍拍微店,没选择社交电商的发展思路更多的是考虑到会对微信的社交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暂时仍只能倾向流量分发的方式发展,但对第三方而言,深挖社交价值链中的微商价值是唯一出路。

正常人都讨厌朋友圈刷图卖货的方式,不过,虽然讨厌,但这样的人不仅不见少反而越来越多,除去浮躁的市场泡沫外,好友之间的买卖关系并不是大逆不道不可为的。

很多人都在说“社交电商”,而拍拍微店的微商模式中却缺少社交属性,无社交基因又怎么称得上社交电商?在这个问题上,第三方尝试的社交分销体系未必是最好的,但却是值得尝试的。拍拍、京东、微信、腾讯都需要再认真思考一下,社交电商并不是微信红包裂变这一种玩法,若真正激活好友之间买卖关系,才是让淘宝最害怕的,因为淘宝流量非常多,但却始终缺少强大的社交关系链。

移动导购之下,口袋购物搭建融合流量与社交分销的微商平台

除了官方般存在的拍拍微店和微巴、有赞等第三方之外,具有腾讯投资背景的口袋购物也是微商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而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微商平台。

口袋购物以其主营导购业务的用户量为基础来孵化微店项目,微店是独立于微信和口袋购物之外的APP,有货源的卖家可直接上架商品搭建微店,同时可以提供货源发展下级分销商,没货源的人想成为微商,可以从微店中的供货平台选择商品添加到自己的微商店铺,之后可以将店铺或者商品信息转发到微信、手Q等社交平台,以此成为微商。

口袋购物的微商发展思路综合了拍拍的流量运营和第三方的社交分销两条线。不过,口袋购物的流量与微信的结合度要比拍拍微店差一些,拍拍微店的流量主要取之于微信手Q,用之于微信手Q,而口袋购物的流量更多的是来自于独立在微信体系之外的主营导购产品。

另一方面,口袋购物的社交分销体系也与微信脱节,分销链条建立在独立的微店APP之上,而微巴人人店等第三方的社交分销体系是直接建立在微信基础之上的,对于总店级商家而言,贴近微信才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且发展下级分销微商也更容易一些。

激烈的竞争下的C2C微商市场将得到净化

拍拍微店,口袋购物微店,以及众多的微信第三方微店,显然都是在打C2C微商的主意。这是好事,受不了的朋友圈刷屏或因此得到好转,毕竟众多的微商载体比仅仅朋友圈发图刷屏更实用。

第4篇

2012年伦敦奥运期间,由于智能手机及微博的广泛应用,这次奥运也被称为首届“社交媒体”奥运会。有学者认为,伴随社交媒体的崛起,电视的观看方式也渐渐发生转变,注重观众与观众及电视内容间互动的“社交电视”,或许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传统电视的转型方向。①

所谓社交电视(Social TV),泛指能够在看电视(或电视内容)情境下支持传播及社交互动的任何技术,包括各种通过社交技术或平台支持用户进行与电视相关的社交活动。目前社交电视有两种形态:一是社会媒体运营电视,如美国的IntoNow、中国的“新浪看点”;二是电视在运营中嵌入社交媒体的手段,如CNN引入UGC(用户生产的内容)机制,开辟iReport频道等。国内的社会化电视平台始于2011年,除了“新浪看点”,还有“网易电视指南”、TV time等,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当前热播节目单,并实时分享观感。有研究者认为,社会化电视、电视社会化,或称“社交电视”是把消费者重新拉回到电视节目前,以及用新媒体手段创新电视的一种新举措。作者指出,我国国内的社交电视还存在明显的问题,如缺少内容支撑与机制上的驱动力、功能设计和技术方面尚不完善、缺少“社会化民主”诉求的根基等等。②

也有研究者指出,就发展形势而言,我国社交电视尚处于市场形成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个性化不足,用户体验差,社交网络和电视尚未足够融合及盈利问题等,但作者认为,“社交电视未来的发展也是可以预期的,一旦成熟,将给媒体行业带来变革性影响。对社交网络运营商和传统电视行业来说,这都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③

跨媒体叙事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观众分流”“公信力下降”等发展困境,有关电视新闻叙事形态革新的话题在2012年度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出现了“叙事转向”“跨媒体叙事”“叙事创新”等用于电视媒体的词汇。

有研究者对当下电视新闻的叙事形态所面临的多重挑战进行了归纳,认为大致有几点:其一,网络共时时空的搭建,使得电视新闻报道的延迟与观众期待的共时时空形成明显错位;其二,缺乏互动的媒体独白依然是电视新闻的主要叙事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媒体与受众的疏离;其三,网络叙事的开放性为网民的积极参与提供了内在动力,而电视相对封闭的叙事结构正是电视新闻的现实困境之一。尽管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形态悄悄发生了转向,如电视媒体与电信、网络的广泛合作使得新闻事件的传播打破了单一的文本界限,电视媒体初步确立直播日常化的基本理念等,但这种转变还远远不能适应现实需求,“需要进一步确立现场直播的核心理念,加大与新兴媒体的合作力度,不断探索新闻节目叙事形态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最新发展。”④

有学者提起近年来兴起于欧美电视媒体的“跨媒体叙事”模式,认为电视的渠道优势逐渐消失,电视媒体的竞争者扩展到所有的内容生产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打破电视机的边框,将不同媒介平台传播的电视内容市场化、品牌化,让观众进入任何渠道都能够看到他们想要看的电视节目内容,同时有参与的机会。这正营造了适合的跨媒体叙事环境,即一个故事穿越不同的媒介平台展开,每一个平台都有新的内容为整个故事做出有差异的、有价值的贡献。在媒介全球化的今天,跨媒体叙事将成为电视媒体内容生产的新趋势,强化媒介产品本土化传播能力的新策略。但作者也指出,究竟如何跨媒体叙事,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另外还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跨越媒体的故事都能被称为跨媒体叙事,如跨媒体品牌营销、媒介内容的数字化或再媒体化、不同媒介形态的故事改编等等,算不上真正的跨媒体叙事。⑤

全媒体

伴随全媒体概念的广泛应用,以及业界对它的强力推进,2012年有关这一话题的讨论多了一些质疑、保留和反思的声音。

针对全媒体(omnimedia)的概念,有研究者指出,这一概念至今未被国外新闻传播学界提及,然而“在中国的业界、学界却广泛地流行着。因为其语出不详,所指不清,最终造成了一些媒体机构在实际操作中的偏向,反而影响着媒介融合的进程。”⑥还有研究指出:“现在业界和学界所说的‘全媒体’,是一个既涉及载体形式,又包括内容形式,还包括技术平台的集大成者。如此一个‘大而全’的东西,显然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内涵和外延都很清晰的定义。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媒体’的概念并不科学。”⑦有研究者建议,全媒体最适合国内学者们给出定义的英文对应,应该是Digitization and Media Convergence,中文可直译为“数字化与媒介融合”。“事实上,也只有绕开全媒体的概念陷阱,才能将全媒体研究纳入国际视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形成中国特色,获得学术研究的合理性与学理性。”⑧

在实践层面,至今并没有一个技术平台可以同时适用于报纸、杂志、电台或电视台等所有媒体,最多可以同时处理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因而有研究者指出,“全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广而全”的整合应该建立在特定的媒介形态基础之上,“抛开特定的媒介形态去谈论全媒体运营,势必会成为无根之木”。就现阶段而言,全媒体的战略意义更大于其战术意义,并不是所有媒介都适合全媒体战略布局,全媒体转型与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⑨

新闻直播

第5篇

娅丽达是一个成立了20年的金牌女裤品牌,在全国各地有专卖店和商场专柜近2000个,这在过去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优势和资本,但在移动电商来临的时候,却成为我们转型中最大的痛点。

为什么?我们做移动端会触及线下店的业绩,初始时公司内部因为体系大就很难达成一致方向。互联网时代,时机又很重要,一旦错过风口,再跟上脚步就会很难,而统一内部思想会花费很多时间。且原有的传统电商想实现新增长很难(虽然做天猫淘宝之类的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传统电商,但是移动电商的迅速发展,亦不由得他们不承认了),天猫的流量都是用大笔的广告费推出来的,运营成本实在过高。在现在整体消费力度下降的大环境下,真的不必要在传统电商上投入过多了,所以我们决定进军移动电商领域。

试水移动电商的迷茫

2013年农历八月十五娅丽达开始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用的有赞系统,有赞系统的营销玩法挨个玩了一遍,而且是高管层带头和团队全员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同时也做了很多亲近粉丝的活动,然而并没有什么作用。当时作为一个传统企业里的新部门,在企业内部以各种眼光看结果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电商部在中间所处的尴尬位置。2014年,一年的时间,我们都在做电商业务的基础工作,做微信公众号、做商城,但是带来的转化却很少。当时很多粉丝微信还没有绑定银行卡,我们从教他们绑银行卡开始,中间还会遇到很多不愿意绑卡的情况,前期打基础的时候真的很不容易,从内到外都很有压力。没有一个特别亮眼的玩法的时候,团队的不停尝试阶段是很迷茫很痛苦的。

混沌中迎来曙光

起初的一年内没有什么起色,庆幸的是娅丽达的最高层一直认定移动社交电商是趋势,不断地给予人员、物质和精神的多方面支持。说到转折呢,是在2015年“3・15”微商假货,“三无”产品的大量曝光。这对于微商来说可谓是灭顶的灾难,而对娅丽达这种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反而成了优势,市场开始重新洗牌。借助娅丽达20多年的品牌背书,我们开始做全员分销,在线上开始招募,当月业绩超过2014年一年的线上业绩,出现了大爆发的喜人势头,一下子在互联网同行圈里传开,先是河南区有几十家一起培训复制模式,随后开始在西安等地进行复制。娅丽达在移动电商方面迎来了黑暗尽头的耀眼曙光。

移动社交电商的三招必杀

借势大风口建立分销帝国。在全民创业的时代,我们的模式不同压货、投钱的微商模式。玩起了全员开店,首先从员工内部开始,只需要下载有赞微小店即可一键分销商品。把广告推广的费用用于分销商们的分销利润,大家双赢谁会拒绝呢?现在我们已经有29万分销商。

成立娅丽达商学院。移动社交电商时代,每天都在变化,娅丽达女裤全员分销模式成功了,但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除了给参与者直接的利益价值,还要为参与者输出更多的价值,那就是学习,只有学习才会更好地持续发展,于是,娅丽达商学院成立了,并通过三个模块为所有的参与者输出价值,让大家与娅丽达一起成长:

1.内部员工培养计划。做社交的裂变传播,首批种子用户应该是企业的员工以及加盟商,他们的分享与信任背书一定程度刺激着身边的人。

2.分销商全方位培养。给分销商们培训产品知识的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营销技能。他们通过商学院学到的知识不仅适用于娅丽达的分销,对个人能力也是种提升。

3.分享模式,服务同行,共同发展。很多同行业的商家,也想学习娅丽达的移动社交电商模式,对于这些我们是不保留的,在互联网时代就应该遵循这八个字:精进自己,分享他人。

粉丝员工化的深入参与。小米的参与感一度激发了很多企业的复制,娅丽达也是一样,最初是策划了一场关于时尚建议的互动玩法,结果很不理想。不痛不痒的建议无法使用户真正感受到自己对产品带来的影响,参与度很低,导致无分享欲望,发现了这个不足后立即改变策略:让用户参与深入产品的源头来――女裤版型的设计。

第6篇

拼多多将社交的理念融于电商的拼团销售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交电商模式。

生鲜引入种子用户

拼多多的创始人团队深知卖家引流成本高的痛点。低价拼团是一种可行的补贴形式,而物美价廉的生鲜水果无疑是最能吸引客户眼球的商品。

拼多多就是以水果生鲜为核心业务,吸引第一批用户的。

但生鲜水果易损坏、保鲜难的特性,使得水果生鲜生意本身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虽然平台采取保证金机制,但是很多问题无法避免。基于这样的情况,拼多多很早就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和运营模式,实现了基础的用户积累。通过庞大的用户基数,把最早覆盖的水果生鲜业务,逐渐扩展到各类海淘产品,最终实现销售产品几乎覆盖全品类。

社交拼团模式

在销售传播方式上,拼多多采用的是裂变式的“社交拼团模式”。依靠互联网社交传播的力量,把参与拼团的每个人作为发起点,利用他们的社交工具实现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

在拼多多的商城里,团购的商品一般要比单独购买的便宜一些,用户可以选择作为团购的发起者或参与者进行消费。不过,无论你以哪一种身份参与拼多多的拼团游戏,你都得最大限度地利用起自己的社交工具,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实现拼团成功。除了最基础的拼团模式,拼多多还有很多的玩法,比如限时秒杀、随机抽奖等活动,在线下甚至有用户专门组织为了获得奖励机会的拼单群。

这个模式最大的卖点,就在于抓住了人们对物美价廉产品的追求。因为货物流通成本本来就高,平台把大量的需求订单聚集起来,能够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基于社交关系的拼团行为,更是让营销成本几乎为零,这就容易形成价格上的优势,对顾客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拼多多就是靠这样的玩法,达到了“吸粉+团购”的目的。

商家免费入驻

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拼多多与淘宝、京东等不同,它没有自营项目,也没有物流和仓储,采用的是“C2C+B2C模式”。平台上入驻的商家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卖家。

拼多多把招商标准设定为有发货能力、商品价格当季有优势、质量有保障的商家,有天猫、淘宝店面的作为优先选择。其实,它的平台门槛并不算很高,只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即可入驻。除个人卖家和商家外,目前网易考拉、麦乐购、飞牛网、辣妈帮等平台也先后入驻。

观察者点评:

拼多多成长在后淘宝时代,根据用户团购、追求性价比的电商购物习惯,利用移动端快速裂变的扩散机制,避开了与主流电商的直接竞争。

它用水果生鲜业务引入种子用户后,再用社交拼团快速圈用户,让用户主动进行了“病毒营销”和口碑推广。而其电商经典的促销玩法,如限时秒杀、随机抽奖等的延续,更符合核心用户占便宜的心理预期,这种在利益驱使的基础上通过社交关系达成的拼团,较容易达成“吸粉+团购”的目的。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拼多多的风险在于:

1.成也生鲜,败也生鲜。生鲜最大的难点是品控,它带来订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投诉和不满,而拼多多并不具有品控的能力。商家分布在不同的城市,货品也要发往全国,如果商家想节约物流成本,就容易导致产品在最后一公里出现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拼多多很难参与其中进行监控。

2.快速扩张会引发阵痛。如今拼多多已拥有超过两千万用户,但客服仅几百人。用户量庞大,客服回复缓慢,这就容易导致很多用户投诉找不到客服,使得体验感下降。

第7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DDSS”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电商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电商扶贫工作总结

(一)2020年电商扶贫工作主要任务

2020年,按照省市商务主管部门有关电商扶贫的安排和部署,电商扶贫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当地复工复产部署,指导和帮助有条件的电商企业、电商服务网点有序复工运营,通过“电商企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帮助贫困群众参与网上销售。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电商培训,大力培养农村电商实用人才。开展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信息收集,加强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和社会需求等信息对接,发挥农村电商服务网点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上行和生产资料下行功能,帮助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有条件的电商经营主体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并按政策给予补助。

(二)工作完成情况

目前全县所有电商企业均已全部复工;全县288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已全部复工,其中68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已全部复工。2020年,全县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22.29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下行商品交易额14.51亿元,同比增长15.4%,农村产品上行网络销售额7.783亿元,同比增长17.2%,农产品网络销售额4.274亿元,同比增长19%。通过微信、直播、快手、抖音等社交电商平台累计促销滞销农产品350余万元,电子商务促进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幅100.6%。位居全省100个县区增幅第八。新增电商经营主体93家。累计电商知识培训297人,培育“电商企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电商企业1个。

(三)工作推进举措

一是加强领导,推进电商服务网点有序复工。成立复工复产帮扶领导小组,对符合复工条件电商企业和电商网点“应开尽开”“应复尽复”,加快推进电商网点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

二是大力宣传,抓好省市县相关促进政策贯彻落实。认真学习省市县针对疫情有关促进政策措施,切实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掌握政策措施,同时对政策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及时了解网点在复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解决。

三是加强指导,充分发挥电商网点的民生作用。引导和鼓励电商网点充分发挥电商优势,在能够为村民提供水、电、话费缴纳,快递代收等基本便民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品及生产资料的代购服务,引导和鼓励村级网点进一步加强村级网点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收集上报贫困户农产品信息,力所能及的开展农产品上行并帮助周边贫困群众进行线上销售自产农产品。

四是加强培训,提升电商人才专业知识能力。针对农村电商人才瓶颈制约,我局按照不同层面的需求,大力实施电商培训,重点开展电子商务实务培训,提高参训人员实战能力。5月20日,我局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在县委党校举办了为期3天的全县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以及73个贫困村网点负责人和联络员全封闭培训,共计186人。7月23日开展了电商直播培训,共有111人参加。通过培训,有效缓解电商人才匮乏之痛点。

五是拓展渠道,积极组织开展产销对接。一是引导鼓励电商企业、超市(便利店)、网点负责人充分利电商无接触优势,利用网络直播、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电商平台推进本地滞销农产品线上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期间,通过这些社交电商平台销售包括贫困户在内种养殖的杂粮、蔬菜、水果、鸡鸭鹅等农产品达300多万元,其中,虞姬浩园果蔬合作社首次通过直播就订购200多单、安徽思悠悠食品有限公司首次通过直播不但获得100余份订单,而且获得2个长期经营商。二是利用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公众号进行推介,宣传推广我县的好网货、好产品,扩大社会影响,引导更多社会力量通过电商途径助力脱贫。灵璧县下楼镇蕊龙土鸡养殖合作社因疫情期间禁售活禽,养殖的红瑶草公鸡饲料短缺无法继续饲养,通过县公共服务中心公众号宣传推广,成功将该养殖合作社的草公鸡宰杀后推售到泗县等周边县区及超市。三是大力推广“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导农村龙头电商企业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自产农产品网销,达到“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的扶贫效果,带动群众增收脱贫,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助力脱贫。灵璧县七稀商贸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电商资源和比利时杂交野兔养殖基地的优势,在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直播及七稀商城收购信息,不仅按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养殖的成品野兔,同时收购贫困户养殖的滞销鸭鹅等,经进一步加工成熟食,再通过微信、直播等社交电商平台及七稀商城进行无接触配送销售,解决了养殖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四是引导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与贫困户对接,鼓励电商企业与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发展订制化电商消费扶贫模式。鼓励电商经营主体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并按有关政策给予补助。

六是组织开展灵璧县首届助农直播大赛。为充分发挥网络直播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推介能力强的优势,推动农产品进城,拓宽优质产品销售渠道,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同时带动一批本地直播电商机构、孵化一批本地网红品牌产品、培养一批本土带货达人。2020年7月23-26日,灵璧县商务局组织开展了以“助农发展直播,助力灵璧腾飞”为主题的灵璧县首届助农发展直播大赛,大赛邀请耀你直播参加,全县有80余名选手报名参与,同时邀请了本地网红夫妻直播“庙街林哥”冉林、“沈大美”沈梦雅参加了助农直播大赛。此次大赛选取了我县的派杰食品、兴程食品、匠米辣食品、达园粮油和绿信现代农业五家企业的产品作为本次大赛指定销售产品,本次大赛现场交易13228单,销售金额16.02万元。通过举办此次大赛,一方面宣传推介大美灵璧,展现“魅力灵璧”的风采,另一方面扩大了我县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将网红主播的粉丝关注度转化为了购买力,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8月12日,举办了“记录美好灵璧,美食快来偶遇”美食专场直播带货活动,充分利用“电商+直播”这样的创新型销售模式,将农副产品的供给和消费需求进行快速匹配,通过主播带货,让产销之间建立充分的信赖,助力我县农副产品插上直播的翅膀,为我县本地企业拓展出一条新的销路,累计销售金额1.7万元。9月22日,借助“丰收节”开展电商直播带货2.8万元。

七是组织开展扶贫产品展销会。10月23—25日我局在钟灵广场组织开展了灵璧县2020年消费促进月暨灵璧县首届百业博览会,组织我县23家被国家认定的扶贫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展示展销,推介销售灵璧扶贫产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扶贫,积极倡导“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消费理念,通过现场采购、签约采购的方式购买扶贫产品,以消费促销售,以销售促增收,畅通销售渠道,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此次会展共现场销售我县扶贫产品36.63万元。同时组织了直播带货活动,现场销售343单,计9604元。

第8篇

【关键词】跨境进口电商;现状;趋势

一、跨境进口电商现状及趋势

在进口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跨境进口电商市场之一。根据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最新的《2014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进口电商占比为12.7%,交易额达4762.9亿元,进口电商增长率达58.9%。2015年相较于跨境出口电商,进口电商会有更抢眼的表现。当下跨境出口电商发展比较成熟,而进口则是刚起步,政策的支持、物流成本的降低与服务的提升、清关环节的规范以及电商对采购终端的掌控,进一步缩小了流通链条,跨境进口电商将会进入高速发展通道。

跨境电商政策扶持日益完善,跨境进口电商的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目前国内市场的跨境进口电商经营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B2C、自营B2B和C2C三类,大部分电商企业会将海外购模式作为其跨境进口电商的主要实现形式,旨在推动市场内形成更大的长尾效应,以凭借规模优势进行需求匹配并降低边际成本,无论是选择保税进口+海外直邮的自营模式,或是平台招商,关注点都在于降低海外购中间环节价格,以及增加可供扩展的应用场景。近年来,除电商巨头外,传统百货,以及服饰等企业相继入局,跨境进口电商的竞争格局开始呈现多元化。

2014-2015年,一系列跨境进口电商政策赋予“海淘”合法身份,确认监管和征税方式,降低关税。2018年以后,成熟期的跨境进口电商将会在商品品类扩充、货源把控、清关、物流、支付等产业链各方面趋于完善。消费者购物体验提升、权益得到保障;电商打通供应链,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府合理监管。政府、企业、消费者实现共赢。

二、跨境进口电商与社交媒体的结合

跨境进口电商正步入全产业链竞争时代,产品和渠道的同质化日益体现。从海外代购、微商、海淘等兴盛起来,一直到跨境进口电商平台的出现,都得益于移动社交的兴盛。我们在当今各大电商平台转战跨境电商之际,不能忽视社群经济在跨境进口电商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外品牌想通过跨境电商方式切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主要面临三个问题:第一、漫长和复杂的业务链条;第二、跨境电商面临非常碎片化的渠道;第三、品牌建设。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极大的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根据行业研究发现,社交口碑是影响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决定性因素,常规认知中的广告轰炸对于网购消费者已然不再适用,尤其对于在中国市场并无广泛认知的跨境品牌。

目前跨境有五大品类:食品、母婴、美妆、保健品、时尚,中国的在线购物人数已经突破了3.5亿,而其中跨境电商消费者消费能力明显高于国内电商消费者,他们是中国在线购物群体中的优质用户,同时也是一群谙熟网络、非常精明和理性的高价值消费者,传统的营销模式对他们不再有效。如何将境外品牌精准地、高投入产出地、有效地推荐给这些消费者?就是我们在服务外国品牌的时候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从事跨境进口电商的众多企业中,各种商业模式可谓百花齐放,有以“淘宝全球购”为代表的“买手代购模式”,以“洋码头”为代表的“直发直运模式”,以“京东全球购”为代表的“自营+平台并行模式”,以 “唯品会”为代表的“闪购模式”,以“55海淘”为代表的“导购返利”模式,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区分享”模式等。每一种营销模式的提出都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变化有关,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大量碎片化时间被智能设备占据;网络生活中,99%的中国网民正在使用社交媒体,社交依赖已然形成;购买决策上,口碑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核心因素。所以,从事跨境进口电商业务的企业,不得不去面对现实的问题:社交依赖,大部分的商业模式都无法脱离开社交电商而做大做强。无论是将社交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渠道或者直接作为将商品推向终端的工具,社交电商无法被忽视。

将跨境进口电商与社交电商结合起来的营销模型,大概有三种:第一种,原始用户的积累:线上B2C平台精准投放、线下物料二维码导流、微博精准投放等付费手段筛选核心用户群;第二种,以微信公众号为主平台的社群运营:围绕人群和品牌生产优质内容,维持粉丝活性;第三种,口碑的转化:线上销售平台的承接,官方口碑内容在更多社群的扩散。这个营销模型的核心是打造以个体用户为核心的营销闭环。传统营销模式无论你是跟电视台谈广告、跟媒体谈公关还是跟平台谈销售都是通过渠道在做生意,主要依赖的发力点都是渠道,但是互联网时代,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时代的到来,现在品牌商有必要建立一整套的围绕个体消费者为核心的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是要把消费者引导到天猫去成交,还需要把消费者引导到微信平台做更多维护,把微信粉丝推到平台做进一步地口碑传播,都是以个体为中心的,这是一套全新的思维。通过吸、维、筛、引将消费者或粉丝由弱关系运维成强关系,然后再进行筛选,把个体的消费者里面真正有价值的筛选出来,引导用户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比如说购物、口碑传播等。

第9篇

现在,微信官方放出大杀器,开始下决心整治各类刷屏信息。

微信出招斩刷屏

微信之所以快速崛起,其本质是因为它的社交属性,私人圈子让我们感觉到交流的乐趣,能够迅速了解朋友彼此的生活状况,有着及时的互动与沟通。正是因为如此,微信毫不留情开始对用户反感的东西,抬起铡刀,斩断刷屏。怎么斩断刷屏呢?利用微信目前掌握的大数据,将疑似营销的信息进行骚扰提示。判定朋友圈的信息疑似有产品营销的嫌疑,提醒你疑似骚扰内容,让你同意或者不同意,就是这么粗暴直接。

遇到三种情况微信会提醒你这条信息为骚扰信息:1.文字含有商品、商家营销信息。2.图片含有营销信息。微信在技术上深度研发,对你的图片进行监测。3.根据者的频率,一天在朋友圈内百十条信息,就会在朋友圈内提醒你为骚扰信息。

微商的本义一定不是在朋友圈内刷屏,这绝对不是微信所允许的。营销信息越多,意味着我们会马上离开这个产品,逃脱微信,因为有太多的社交软件等待着微信去犯错。我想微信的张小龙不会把自己给放弃掉。

那么当信息被爆料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高呼微商会死亡。微商真的会死亡吗?从表面来看,用刷屏来获取转换的微商可能会死掉,用户看不到你的信息,实际没有办法形成转换。但反之,微商真的是刷屏吗?既然大家非常厌烦刷屏,这是不符合商业逻辑的。微信官方出招斩刷屏恰好预示新微商时代的到来,真正的微商开始看到光明,规范这个市场,让微商更有条理、系统地做好这个事情。

微商主战场不是朋友圈

净化微信朋友圈将是腾讯做出的最大调整,规范市场,屏蔽传统微商经营模式,将为新微商时代的来临提供有利条件。

朋友圈即生活圈,并非生意圈。对微信来讲,生活一定大于生意,它赚钱的核心绝对不是电商。电商之所以成功,在于能够和生活挂钩。生活圈的目的是开发客户,培育客户的战场,建立你和客户之间的信赖感。未来微商的主战场将建立在微社交群,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社交电商有了圈子才能综合客户源,因为在圈子里面,我们有着共同点,比如说共同的需求、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信仰等,因为有着共同的话题衍生出更多的故事,交流沟通才能更方便。这也是最快最迅速建立信赖感的方法,渐渐地培养你与客户之间的信赖感。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从根本上了解客户需求,满足解决他的需求,客户才对你更加信任,对你的产品产生兴趣。所以说成交客户,办成事情一定是在小的圈子里面成交的。

其次,越封闭越开放。5月15日在全国首届微商高峰论坛会上,天基就“未来微商的核心阵地在于群”这一话题,提出“越封闭越开放”的观点,只有在封闭的小社交群体中,人的思想才能达到开放的阶段,你的思想更加开放了,就能产生超级能量。

新微商五大商规

基于三个结论,我们就来谈一谈新微商的未来,微商到底应该怎么做?

系统化运营。所谓的系统化运营,就是之前我曾在微商3.0中提到过的FCCT原则。为什么大家去做微商?因为微信在社交软件中用户是最多的,全球有8亿用户,中国大陆有6亿用户。这里面有太多潜在客户,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去连接客户,建立跟客户之间的关系。其次建立关系以后,开始培育客户,微信朋友圈是生活圈,通过生活去找客户之间的共同点,基于共同点展开话题,互动。通过后期培育客户,将弱关系强化,培养彼此之间的信任,让客户信赖我们。有了信任就开始成交客户,成交客户并不是在微信群里刷屏,这个成交更多是在为客户服务,用服务感化客户。成交也不是把东西卖出去,把钱收回来,你与客户之间在某点上达成共识,也算是成交。从原来不认识到认识,能够与客户约在一起,参加共同的聚会,与客户见面,这也是成交。最后到产品的成交,收款成交这是大成交,大成交是由种种小的成交积累而成,一下子成交的几率很小。

当我们把客户成交完之后,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客户理解为老客户,之所以会成交是因为客户对我们产生信任,认可我们的服务或者产品的品质、性价比等。那接下来我们就应该把这些客户进一步按照兴趣、需求、爱好放在不同的社区圈子里面去经营。因为归入到不同的圈子里面,他们会更有参与感、活跃度,接触越来越多之后,他们会更加喜爱你的品牌,从原来的客户变成粉丝,粉丝是超级认可你服务的人。

做有价值的社群。微商就是社交电商,就是社群营销,我们要建社群,我们要建立有价值的社群。那么社群的驱动力在哪里?去年,我们可以发现群非常火,几乎每天都可以出现百人群。刚刚成立之初,大家都是热火朝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地衰老直至死去。为什么?其实很简单,这个群成立之初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价值而来,但可惜群主并没有把价值给变现,并没有给群成员做价值的成交。我的“书虫会”,每周定期分享干货,经常做书评,让更多小伙伴参与进来,跟我一起从读书到写文章到出书,这个时候这些小伙伴才会跟你玩,玩出花样,玩出一些落地的有价值的东西。

服务转换客户。转换客户最好的方法一定是服务,因为只有良好的服务和有品质的产品,才能产生用户和粉丝口碑。只有口碑才能够传播,传播之后你才能利用微信、新媒体去得到更多的客户。微商时代很多人打着“人人创业”“人人都可以成为微商”的口号,其实我是很不认同这句话的,如果人人都成为微商,那将是多么乱套的世界。

小而美的匠人精神。这是基于个人魅力和个人能力的认可。比如说拿养蜂创业为例子,我的产品绝对是天然有机,没有勾兑任何东西,我对蜂蜜的热爱超过生命。或者说我是一个服装产品设计师,成立设计师品牌,有一批忠实的客户,超级粉丝,她们认可我的作品,也认可我的匠人精神。这样小而美的也可以通过微商发展起来。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