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6:00: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风险管控策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当前市场环境当中,企业生存发展往往会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最为主要的困难便是经济问题。在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很多财务风险,做好财务风险管控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若忽视了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很容易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可持续运行。财务风险管控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内容,为企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下,对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内部控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借助严格、科学的内控制度与内控手段,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潜在的风险,并制定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意义
1.为决策者提供数据信息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依靠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可以确保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金运行等各个层面的信息质量。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能够提升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为企业决策者带来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撑,让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动态化把控企业财务情况。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数据信息挖掘,分析出精准可靠的会计信息、资金流量、经济往来账目,真正让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直观化,为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优化企业管理策略提供财务数据信息支持。2.助力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一般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便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便于实现企业可持续长效发展。在当前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当下,企业生存更加困难,如何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至关重要。新时代背景之下,企业内部管理成为企业软实力,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企业想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需要依靠科学管理和经营决策。借助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手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分析挖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潜在的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在可预知的范围之内,构建出企业稳定生产运营的局面。动态化发现风险、解决风险,有效将企业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保障企业健康稳定运行,为广大员工谋求福利,并且回馈社会。切实在满足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员工与社会负责。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程序不完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完全进入世界市场中。面对各种竞争威胁,很多企业已经注意到了自身财务管理问题,认识到了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但是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风险管控评价机制,导致企业在生产和发展过程当中,处于相对被动、相对劣势的地位。财务风险评估工作极其重要,若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那么很容易造成财务风险管控数据信息不精准,无法进行风险识别的问题,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力度。2.财务内控岗位设置不相容当前,很多企业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针对内部控制岗位设置缺乏平衡化的处理,这样在进行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当中,很容易出现权责交叉问题,很难对工作各个环节开展严格的监督管控,造成企业监督机制失衡,无法对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开展监督管控。若出现企业财务内控机制权责交叉、相互推诿的问题,很容易造成企业财务内控监督管理工作失职,容易造成较大危险。在企业财务清查的过程中,需要对合格部门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清查点明。但是若在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机制不完善、岗位设置不相容的状况下,企业财务清查时很容易出现虚假报表的问题,而且在实际开展企业日常生活经营活动时,也存在限制性,导致财产流失等问题。3.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结合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在进行资产管理工作时,往往缺乏完善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造成工作人员对资产数据无法清晰完善把控,无法更好地了解企业账款回收情况,这直接增加了企业资产管理难度。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信息化发展态势,若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机制,在进行企业运作的过程中,无法第一时间对企业内部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管理,很容易出现舞弊、资产挪用等问题,增加企业资产风险。4.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缺失为了更好地开展财务风险管控,应该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并对企业内部开展进一步的控制。在实施内部监督管理时,应该做好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在企业内部监督工作当中,需要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职能作用,但是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缺失。虽然一些企业认识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内部审计方法较为落后,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发展阻碍。
四、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风险管控策略
1.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控时,应该最大程度上展现出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对企业内部控制各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统筹,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企业还应该把握自身的经营发展特点,合理地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岗位设置,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当中进行合理全责分配,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发挥出最大效力。实现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分开运行,构建出明确的内部制衡制度,杜绝权力交叉问题出现。还应该结合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强化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交流及时性、精准性。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萌芽,并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严格管控,切实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2.完善财务风险评估处理机制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处理机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程序。企业要从两个层次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进行完善。其一,依据财务风险评估程序的要求,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专门负责风险评估管理岗位。在财务风险评估程序当中,制定出完善的风险评估程序。在严谨的风险评估程序之下,明确风险目标,并且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各个环节的风险目标进行把控,构建出有指导性、可操作的风险评估报告以便于企业领导进行决策利用。其二,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分析,结合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构建起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若一旦出现了财务风险,应该第一时间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并且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化解风险。3.健全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沟通系统为了有效提升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效率,企业要构建出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沟通系统,有效避免问题出现。加强财务人才培养,切实提升财务人员的信息分析能力,营造出廉洁从业工作氛围,切实为管理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信息,规避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潜在的财务风险。构建出高质量的内部信息沟通系统,在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早期对财务风险进行把控。顺畅举报投诉渠道,帮助企业管理层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潜在的隐形风险。4.构建内外审计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为了弥补内部审计工作的弱点与不足,企业决策者以及管理者,必须要加强改进内部审计工作,从法律法规支撑、制度标准执行、权利赋予运用、人员配置等诸多层面来强化内部审计力量,有效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此外,还应该借助外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开展合理性、经济性、合法性、精准性、真实性的审查,有效避免企业行政干扰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切实有效地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力度。
五、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为决策者提供数据信息,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时,必须要凸显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在完善财务风险评估处理机制的基础上,健全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沟通系统并构建内外审计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将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当中。
参考文献
[1]宁峰.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财务风险管控研究[J].中国民商,2019,000(010):153-154.
[2]黄镜宇.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727(29):250-251.
[3]倪美娜.浅谈内部控制视角下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J].金融经济,2019,502(04):209-210.
[4]赵洁玮.基于有效内部控制视角的强化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措施[J].财会学习,2019,215(06):14-16.
【关键词】:供电公司;电费风险管控;策略探讨
1、导言
电力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在电费资金的回收好坏,也决定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加强电费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是电力企业的首要核心工作,其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销售收入能否真正实现,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2.1电力营销风险来源
具体来说,供电公司面临的电费风险大都可以归为电能实际使用部分和真正收取报酬部分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损失。不过造成这种差异的风险源是十分复杂的,而且难以归类。但是,从大体上讲,公司损失的电费是由不同客户间业务往来中管控漏洞造成的风险差值决定的,即不同的客户对公司电力营销的影响不同,所以,风险情况和损失情况也不相同。究其原因,这与客户业务来往过程中存在的营销风险有关。就电力企业本身而言,电力风险主要来源于总体还未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即便近几年来企业越来越重视电费风险,在管控上下了大功夫,却仍旧是探石过河,前景堪忧。
2.2管控环节漏洞造成的电力风险
电力管控环节存在的风险要素大致可分为业务扩展管理要素、电力安全风险要素和电费安全风险要素3点。在与客户合作洽谈时,如果电力供应公司没有事先详细了解要进行的电能供应业务的背景,那么,在开展电力销售活动时,电能输送和电力管理成本一旦出现估计偏差,或者存在一些不合法的用电项目,就会给公司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从公司管理层来讲,公司客户类型不同,用电覆盖范围就会扩大,供电途径和使用对象都会变得复杂。每日的电能出入流量都是一个庞大的数据,那么,在审核电能使用项目明细的过程中,就可能存在一定的疏忽,或是在拓展营销业务、订立合同中存在漏洞,与客户出现不必要的意见分歧和电费纠纷等。另外,即便度过了前期业务开展阶段,到具体的营销利润获取阶段时,还是可能会存在比如缺乏完善的电能自动计量数据系统,未及时更换远程可控制电表等问题,从而导致在电费收取过程中出现偷电或者漏电的行为,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用电数据被篡改,业务数据被删除等信息数据安全事故,使公司利益受损。还有一类,也是最常见的一类就是电费拖欠,它是电费安全风险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客户由于各种理由而拖欠、少给电费的行为,使得资金不能及时收回,给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行埋下了潜在的经济风险。
3、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策略
3.1创建电费风险内控系统
电力企业电费风险管控工作最根本要从电力企业内部做起,主动强化自身的风险内控体系建设,发挥内控系统对风险的防范与规避作用,以此来抵御风险,为电力企业建设与发展创造安全、有利的内部环境。第一,创建客户信誉等级评估制度。客户的信誉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电费回收效率,供电企业有必要针对客户的信誉状况展开调查、分析。参照客户以往的缴费及时性,电费回收过程中,其配合的积极性,来对客户实行等级划分,分成高信誉等级、中等信誉等级,低信誉三个等级。对于大型企业客户,则要时刻关注其经营运营状况、经济效益等,实行电费回收风险预警机制,提前科学预测出大型客户的缴费能力;同时,也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客户缴费情况等重新规划等级,对客户进行新一轮的等级评估。第二,完善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电力营销过程中的电费风险防范工作需要健全完善的制度的支持。
3.2实施灵活多变的风险管控策略
电力营销过程中电费风险管控工作应该主要本着以下思路展开:第一,控制风险出现的概率;第二,控制风险后的损失;第三,前两种方法不奏效时,设法转移风险。这三大思路简单说就是:风险防范、风险损失控制、风险转移。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发展情况,所服务的客户类型、信誉状况、服务状况等来灵活、巧妙地做出风险管控策略选择,不同的管控策略有着不同的特征和优势,供电企业可以有取舍、有侧重地加以利用。第一,风险防范策略。主要通过前期科学的调查、预测与分析,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坚决规避,从根源上杜绝风险的发生。例如:某客户申请用电,却发现此客户信誉等级较低,且其用电项目违背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该客户所经营项目不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就要从根源上杜绝其用电申请。例如:某高信誉等级客户,由于经营不善,拖欠电费,对于此类企业应该实施中途断电政策,以此来规避风险。此外,要加大对工作条件、技术等优化改造力度,例如:引进远程集中抄表系统,以此来提高抄表工作效率与准确性,减少人工成本,同时,规避错误风险。第二,风险损失控制策略。风险损失控制策略则是指在电费风险问题出现以后,通过采取补救措施来最大程度地控制风险损失,减少企业的损失,从整体上维护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第三,风险转移措施。风险转移策略也是现代化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也就是电力企业预先创建一套风险防控转移机制,当风险酿成损失后,将经济损失转移给第三方。较为常见的风险转移形式为:合同转移、银行票据转移等。第四,自主自留风险控制。这是一种自备型风险管理策略,当供电企业发现任何一种风险规避、防范与转移策略都不奏效时,企业就需要从自身入手,自主承担损失,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取坏账准备金,从而缓解企业的危机。
4、结语
在市场环境中,风险是不可规避的,这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在电力营销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规范风险管控措施,在有限的范围内,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方法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发生后造成的经济损失。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才能保证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推动电力营销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勾艳云.电费风险管控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东北电力技术,2013,07:44-47.
[2]赵清扬.关于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39.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管控策略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进行各项经济业务中,会因为事中、事后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从而导致医院在财务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出现风险。以相应的管控策略可以了解风险的来源及其特征,预测、测量财务风险,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财务政策,规避财务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本文主要从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医院财务风险的管控策略。
一、医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一)医院管理层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医院的管理层领导对医院的运行起着宏观指导作用,其意识和眼光决定着医院在未来期间的发展状况,领导对财务风险的意识较为淡薄,会导致医院的整体财务管理系统得不到重视,这会加大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财务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许多医院的会计人员往往片面的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管理好医院的资金,就可以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的产生。而医院的财务风险不仅体现在资金周转上,还会在药品和医用材料的购买、库存中有所体现的。
(二)缺乏财务管理整体策略
当前,医患矛盾纠纷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为解决此类问题医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从而忽略了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缺乏财务管理整体策略,会导致财务资源分配不均匀,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效果明显下降。医院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中缺少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尚未建立一套健全、合理、严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三)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医院往往只注重财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但是不否认财务报表会出现虚假的财务信息,这会影响到医院的未来发展的计划,其根本原因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财务会计人员会钻医院财务管理空子,来伪造、编造会计信息,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医院的财务监管工作没有落实,财务监督部门没有完全独立,难以开展监督工作。
(四)筹资方法不合理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施行,掀起了农民工进城的热浪,医院的门诊量和看病人员急剧上升,看病难现象突出。政府拨付的资金不足,医院内部资金周转困难,同时医院是需要生存和发展的,所以大多数医院会采用向银行贷款来满足自身资金使用短缺困境,这会致使一些医院在财务上承受太大的压力,过多的债务还会致使医院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筹资的风险较大。
(五)缺乏成本管理体系
众所周知,医院的资金支出主要包括医用设施和药品两大类,所以对于它们的管理是节约成本的关键。医院在对库存药品进行盘算时往往忽略了存储成本、缺货成本和管理成本,只在意降低药品和医用耗费的进价来控制药品的重置成本,这往往会导致部分药品和医用耗材大量积压,而部分紧俏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会出现短缺的状况,医院资金使用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从而导致了医院内部资金周转困难。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管控策略
(一)应提高管理层领导的财务风险意识
医院领导层的意识水平和决策水平对医院有着重要影响。医院的领导在做好自己的工作本职还要提高重视医院的财务风险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对医院的财务风险,领导要做好管控工作,在医院的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上积极设立财务风险预测系统,及时检测出将要发生的财务风险,做好应对措施,降低医院的经济利益流出。领导重视医院的财务风险,其部下也就会重视,环环相扣,整体的财务管理系统就会更加稳固。
(二)提升医院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的素质
医院的财务工作质量是由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所决定的,而医院的财务状况又决定着医院的发展前景。所以身为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除了要做好自身的工作之外,还需要在工作中学习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对于在职的财务会计人员,加强其专业素质学习,提高处理财务专业水平和面临财务风险应变能力。注重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这是对财务工作质量的保障。同时要定期开展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在工作中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了解国家对医院的财务处理规范、税务和统计需注意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预测是对未来需求的估计,正确合理的财务预测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有着重要的作用,医院可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事先预知医院发生的经济事项的变化来制定相关财务上的对策,有效的降低了医院的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与此同时,利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医院的管理层领导可以及时知道存在的财务风险信号,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监理医院的风险预警机制,是有效衡量医院财务风险预测的一种方法,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医院的相关经济业务的发生逾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事先、事中、事后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及时有效的制定相关防范措施,为企业的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持续的完善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医院开展一项经济活动前,要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监管系统内部,形成一定的规范和制度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对预算进行有效的分配,对相关的科室和个人进行组织和协调,完成医院整体的预算目标,使得医院各项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完善。
(四)加强成本核算管理
信息化的建设为医院提供快捷、安全的成本核算系统。在医院的财务成本核算系统中,医院的管理费用率,资金成本使用效率和药品及医用耗材使用效率都能够被成本核算所采集,从而对这些效率进行评估,找出不足,及时改善。医院在经营的过程中会产生医用成本,若采取成本核算,保证成本可控就能够降低其经营成本,提高成本效益,让更多的资金都投入到医疗设备和服务中。加强成本核算管理能够准确的反映医院的成本,与医护人员的工作业绩和薪酬相结合,提高其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节省医院的营运成本,为医院提供良好的竞争优势。
(五)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医院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的程度,保证医院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组织、会计基础工作、资产、资金制度等。当医院财务状况面临风险时,其财务管理制度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财物安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1.医院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转移风险;2.针对不能转移的风险,医院要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将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保障其资金分配合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医院的经济业务真实的反映于社会,对医院的业务起着监督和管理功能,确保医院在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同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六)加强全面预算的控制
全面预算在医院中施行能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能够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水平。预算能够有效的控制医院的财务状况,编制预算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医院要根据经营成果和往年季度在药品使用编制适合医院的预算报表,领导在审批过程中要持严谨的态度,做到步步把关。通过预算管理,医院可以增强收集经济业务信息、分析和反馈能力。医院能够有根据、有计划的编制预算,在预算实行的过程中能够对其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结语
加强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改善医院财务现状的有效措施。医院的管理者应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规避或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为医院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环境。有效预测医院的财务风险,可以对未发生的财务风险制定出相关防范措施从而规避或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从而推动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冯静 单位:南京天伦医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魏素梅.论医院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5(31)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管控策略;重要性
1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发生了一定的变革,这无疑给市场中参加经济活动的企业带来了经济上面的风险,作为相关人员,应该转变原有的认识理念,对企业内部的经济风险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如何规避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是相关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我国很多企业发展起步较晚,在有限的发展时间里无法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做到非常完善,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所难免,尤其是在人员素养、机构设定以及财务风险规避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来说,并没有健全、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因此外界细微的变化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例如,外界市场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或者经济、法律法规等的变化,都会给企业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影响,进而威胁到企业的正常发展。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通过其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状况就可以体现出来,所以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应对体系,并且对企业的财务情况有全面清楚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发展。
3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第一,筹资风险。是指企业通过举债方式进行筹资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债的可能性。从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来看,又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与收支性筹资风险;第二,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企业投资风险主要有三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不能盈利;或虽已投产,但出现亏损,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无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第三,资金收回风险。主要是指在销售过程中产品和服务向资金转化过程中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是促进销售、扩大销量的主要手段,但与此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损失,即资金被他人占用的机会成本及到期不能收回货款的可能性;第四,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的收益分配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收益分配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收益确认的风险,二是由于投资者对收益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第五,外汇风险。是指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之间由于汇率变动而使外汇的实际价值发生增减变化而带来的损益,这种风险形式也可以称汇率风险。
4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4.1提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认识
我国很多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功能不强,同时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为薄弱,虽然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不重视,对其功能认识不足是导致这一情况最为直接的原因。分析上述情况可以从企业规模来看,较大规模的企业通常前身便是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管理方面习惯了无风险情况,所以对财务风险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一些小规模的企业,很多环节尚不成熟,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不论是大小企业,首先应该在观念上进行转变提升,这样才可以在企业活动中指导行为,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而不是盲目进行低效的资金管理工作。
4.2制定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有些企业没有一套适应于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多部门之间的财务情况比较混乱,没有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规范,这导致的后果便是企业的资金占用率高,流动资金得不到保障,此时若有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那么很容易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所以,为了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企业应该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制定适用于本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样才可以保障企业在财务使用方面更加合理,不会发生财务风险等情况[2]。
4.3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企业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改善原有的筹资环境。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最根本原因便是企业的负债高于自身的偿还能力。企业想要很好地规避财务风险,就应该对企业财务的结构进行规划调整,对于过高比例的负债要适当降低,同时要缩减企业成本投入,尽量不要使负债比例过高而超出承受范围。这样便可以杜绝债务到期而无法偿还的情况发生,进一步防止风险的发生。企业资本结构合理自然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这样便可以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4.4加强企业的内部稽核工作
企业如果缺少严格内控制度就会给企业内部或者外部非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造成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财务收支混乱等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情况。因此,企业要牢牢把握住企业内控的目标,加强企业的内部稽核工作,完善审查制度,以确保财务收支情况清楚明了。此外,对于公司的重大经济活动实行联签制度,明确各级所有者以及相关经营者的所有责任以及权利,防止出现职责不明确的情况发生,对于资金的管理要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即使出现财务资金危机,也可以迅速找到相关负责人,从而能够快速找到应对方案,以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
4.5重视经营性的现金流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现金的支持,现金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基础条件。企业想要在某一阶段正常生产经营,那么长期足够的现金供应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若缺乏稳定的现金流,那么势必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对现金流的维护,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有效的现金流控制措施,不要在平时资金流动中不注重现金的使用情况,而在发生现金流断裂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与此同时,在制定现金流的控制措施时,企业也可以对其他同行企业的制度进行合理参考,然后再根据自己企业的资金情况制定合理的制度,这样可以使企业与时俱进,而不至于故步自封。有了稳定现金流的支持,企业才可以发展新业务,才可以在各个环节很好的运行下去,进而保障企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4.6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防范体系对于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在实际进行中,企业首先要加强各个部门的制度建立,要做好对于财务风险的监控,要在制度上确立防范风险的措施,同时还要针对如何化解风险进行规定。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对于内部的资金流动有一个全面把控,建立预防报警系统,该系统可以对日常的资金流动起到有效的实时监控作用,当出现会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情况时,该系统可以智能进行预警工作,做出相应提醒,这样就可以对于资金的流动有一个很好的保障,能够有效避免资金混乱情况的发生。
5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重视的内容,企业首先要转变原有观念,并且从各个方面分析会造成财务风险的因素,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管理。作为相关人员来说,应该积极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才可以进一步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伟.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中国外资月刊,2013(20):147-147.
关键词:石油企业 财务风险 管控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而这些控制难度大的因素就是业内通常所说的财务风险。客观上说,在现代石油企业中,财务风险是企业无法避免的。因此,石油企业必须及时找出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以促进科学决策,推动石油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成因
传统观点认为,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是在前人的风险管理经验和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财务风险管控通常是指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
(一)筹资风险
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筹资风险。影响企业筹资风险既有宏观方面的因素,又有微观方面的因素,既有主观的因素,又有客观的因素。从宏观角度讲,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都对企业筹资行为产生着间接的影响。如国家的产业政策不同,各类企业受到国家保护、扶植的程度不同,企业的筹资成本也就不同,筹资风险也就各异了。从微观角度讲,企业筹资的资本结构即负债规模,筹资期限结构即长短期负债的比例直接决定着筹资风险的大小,同时,这也是企业的主观行为。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投资的市场收益率偏离期望市场收益率的程度越小,则该企业投资的风险越小;反之风险则越大。投资风险一般又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一般是指扣除多样化投资分散的那一部分风险后剩下的风险,是企业多样化投资所不能分散的那一部分风险,而非系统风险则是企业多样化投资所分散的那一部分风险。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成正比,投资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若风险程度不同而得到同一投资利润率的机会,如果相同则大家都会去选择风险小的投资,在这一领域就会出现经济上所谓的“羊群效应”,各企业一哄而起重复建设,这种产品的市场很快就会供过于求,导致价格和投资收益率下降,风险因此而逐渐加大。
(三)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不错的收益并不能表示销货款已经收到、利润已经可用于支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债务规模过大,或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就很可能造成偿债能力急剧下降、支付压力陡升,进而陷入财务困境,使企业的形象和信誉遭受严重损害。国内外因此而经营失败的企业并不少见。
(四)连带财务风险
连带财务风险是指一个企业以自己的财产为另一个企业的经济合同进行担保,因另一个企业有可能届时无法履行合同,而本企业必须依法承担连带的偿付义务,从而给本企业将来的财务成果造成的不确定性。无论是企业之间还是个人之间,此类风险发生的实例屡见不鲜。
石油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液”,石油企业的财务风险除了具有一般企业所存在的共性以外,更有其特有的行业“个性”。因此,必须在深入研究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又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对策。
二、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财务决策
众所周知,石油企业是一个投资高、风险高的企业,所以,进行财务决策时必须持一颗谨慎、认真的心,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现象,将直接导致石油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石油企业的财务决策多数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所以,决策失误屡见不鲜,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隐患。实际投资决策过程中没有进行详细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产生了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进一步加剧企业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者,致使石油企业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得到全面的发挥。企业普遍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还缺乏足够的重视,未给予财务工作者充足的发展空间,也未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制约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比如,有不少石油企业中的财务报表属于机械式的填报,一味地重视利润,而对于报表内容和指标之间的关系很少有专门人员进行分析,未将财务管理职能作用予以全面展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石油企业无论是财务管理技术还是财务管理经验均未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给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只有有效处理此问题,方可保证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高效率。
(三)缺乏强有力的财务监督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核心,这是因为企业只有在足够的资金支持下才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如果财务管理水平低,缺乏配套的风险方案,那么,企业将处于被动状态下。当前,多数石油企业都缺乏强有力的财务监督,具体体现在:1.追求短期和局部利益:企业经营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常操纵会计工作,屏蔽财务会计的真实可靠信息。2.思想认识错误:会计监督中存在重核算轻监督的现象,对会计监督定位不能正确把握,将会计监督纳入到了会计人员全权管辖的范畴,这样不仅使得被监督的一方发生抵触情绪,而且还会使得会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3.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体系的职权行使不力,阻碍了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三、强化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健全财务决策机制,编制规范的财务决策流程
石油企业应不断强化和健全财务决策与集体财务决策机制,积极构建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职工代表、专家在内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及创新能力高的财务决策队伍,将局计划处、财务处等部门对财务决策具有的职能作用全面发挥,保障决策的有效性,同时确立各自的职责权限,这是实现科学财务决策的重心。此外,还应构建规范的财务决策流程,改进完善思维方式,健全财务管理分析方法,进行财务决策信息收集,对财务决策方案进行评价等,通过先进的分析技术,构建有关数学模型,认真仔细地分析和科学评价之前的财务状况与今后的财务状况变化趋势。唯有做到这些,方可降低自身失误,保障风险控制工作中有强有力的决策作为依据,有效规避财务决策风险。
(二)培养专业的财务人才
人才是每个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主要资源,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其自身能力确立相应的职责,方可带动企业持续有效发展。所以,石油企业不仅要选聘具有丰富财务知识与风险管理意识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应不断强化对在职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技能、专业知识,帮助他们编制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全面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将其潜在能力全面发挥,唯有如此,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三)构建完善的财务预测机制与预警系统
构建完善的财务预测机制,有利于增强企业对今后不确定事项的反应能力,降低因事件而造成的损失。财务预测能够使企业事先了解自身的财务需求,事先做好资金计划,准确估计实际会筹集到的资金,从而掌握所筹资金是否达到了企业投资需求,然后开展生产经营投资工作,确保筹资与投资紧密相连,防止因两者脱节而带来资金无法正常周转,此外,还应构建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所有迹象的变动,提高企业的风险自动预警功能,要保证企业在财务风险发生前就能够及时的告知给相关管理者,将风险抵制在萌芽中。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高效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当前,石油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加强管理,财务风险必须做到组织化运作,方可显现出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推动其有效运行。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尤其要做好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内部审计这几项工作,将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全面发挥,对内部控制科学评审,对风险准确评估。
(五)构建相应的数据和档案整合平台,对数据有效监控与调取
企业应通过信息化促进财务管理水平和全面整理归类有关档案数据,对档案管理提出规范要求,比如,在归类索引号、归类期限等方面应有强制性的规定,以加快档案数据信息化建设。档案数据实现信息化后,企业实践作业中要实时把握数据的状态,并调取有关档案数据加以分析,找出潜在的财务风险。比如,石油企业在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同时,还要及时跟踪市场上相关商品价格,并做好数据分析,从而规避商品价格风险。
参考文献:
[1]靳秀云.对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些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13):311-312.
[2]常青.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8).
[3]王英.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0,(10):289-290.
近几年来,我国的信息化产业发展不断地壮大和完善。这种快速的发展形势中,手机的运用也逐渐成为这种产业上的主要运用的手段和工具,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应用软件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移动服务内容。它的服务方式多种多样而且服务范围宽涉及领域广,给人们的金融交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之处,这样的移动金融服务已经成为移动网络时代金融产业发展的必然形势之一[1]。
一、移动金融服务的相关概念
在现如今的社会,移动金融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应运而生。它主要指的是与移动网络相关的金融的一类总称。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移动交易市场行业的业务范围规模已经突破了13000亿元,同比增长了百分之八百。移动金融可以利用二维码、云计算、陀螺仪等新型的技术内容高效地方便了大众的生活。移动金融服务的安全类问题一直关乎着用户的需求问题,这对于我国的未来的金融机构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现在的金融服务在利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同时,也会涉及到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完善,移动终端的运用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实施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而且它在一般的行业服务流程,运营管理等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它的发展情况也会加重金融的风险程度。移动金融服务的风险技术问题一般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造成的导致交易的停止、信息和重要内容的泄露、银行转账不畅等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的发生将会给客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地还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致使客户对金融行业的信誉度大大降低,进而影响移动金融服务行业的未来发展和信誉的形成。
二、有关移动金融服务产生风险的原因
(一)技术上的故障
移动金融服务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移动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金融服务内容相比,有着独特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它采用了创新型的移动通信技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就会诱发一定问题的产生。尤其是技术上的故障,将是过程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防范内容的不健全
我国的移动金融服务的防范内容还达不到国家相对应的标准水平,一些机构还不能有效地、充分地对技术风险进行具体性的认识,无法深刻认识其内涵,缺乏一定的预见性,没有制定完善的科学防范措施,这种防控的缺失就会造成风险的加剧。
(三)管理和决策上的错误判断
金融机构的管理层人员一定要做到正确、科学、合理地对公司进行决策,错误的管理和决策上的失误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这种损失一旦产生将造成无法弥补的局面。
(四)防范意识的淡薄
人员缺乏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如果员工在进行操作时没有按照指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就会造成指引性质的错误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防范措施就会进一步扩大风险的范围[2]。
三、移动金融服务的风险识别
(一)信息泄露的风险问题
金融机构在对客户的信息进行获取时,往往存在一定的信息泄露的问题。金融机构要为客户的损失而进行一定的赔偿,并且承担一定的信誉风险。所以如何防止信息泄露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内容。有效地防范可以做到避免公司的财务损失,同时对公司的形象产生一定的维护。
(二)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交易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现在的网络黑客攻击如此严重,就给交易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不仅仅阻碍的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交易发生还会增加一些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三)系统漏洞产生的风险问题和技术风险问题
服务系统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处理,否则将会产生一定的系统漏洞,而且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也是可以有效地加以避免,这样才能保证金融机构的交易的顺利进行。不符合规定的操作不可以随便进行,否则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计量的,企业切不可因小失大。
四、移动金融服务的管控策略
(一)综合使用防范措施,避免技术漏洞
在移动金融服务过程中,我们要保证信息的不外泄,采用上乘的技术,安全系数高的系统执行任务,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技术水平,避免因自身原因所带来的风险损失。
(二)制定科学的应以方案,有效地建立反馈制度
制定科学的紧急应对方案,突发状况一定会发生,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将这种突发的事故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的程度。这样才能保护自身和客户的利益。还要建立一定的反馈机制,随时了解客户的需求。
(三)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强技术上的研究和分析
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我们要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机制,不断加强技术上的优势能力,保证技术的硬性要求,完善用人机制,让员工积极地服务于移动金融项目。
(四)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完善防范内容
构建管理体系和完善防范内容是最重要的工作重点内容。只有做到从计划、建设、实施、维护、更新、创新等方面不断加以进步和发展才会给企业和行业带去重大性的突破进展。建立起一个技术水平强硬、管理水平高效,安全可靠的移动金融服务项目才能把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3]。
五、结束语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摘 要:本文首先对会计核算和内控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加以阐述,然后对会计核算和内控管理的管控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会计核算;内控管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110-01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何慧玲(1972-),女,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
会计管理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着企业经济的命脉。但是在企业的内控管理过程中,会计核算存在着诸多风险,只有合理的会计核算和内控管理策略,防范和控制风险问题的产生,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会计核算和内控管理的风险
1. 管理制度松懈,监督不力的风险
目前,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只注重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对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管理力度不够重视,监控部门一般只是在风险发生后进行监督,监督力度加强之后,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会计核算,仍然达不到监督效果。
导致贪污、非法侵占资金、挪用公款等现象时有发生。
2. 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主要通过对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四个环节来反映企业的具体经济活动,其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很重要,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的工作失职造成的。
3.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风险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活动的主体,其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正常进展。会计人员工作的风险性与其待遇的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思想上的不稳定;新的职责定位要求会计人员在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熟悉现代金融、法律、信息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的一些中小型企业中,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会计人才非常缺乏。
4. 会计信息化带来的风险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技术也得到发展,信息化进程日渐加快,使企业内部管理日益复杂化,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会计核算带来风险。例如,新开展的网上采购、网上报税、远程报表、远程报账等业务,导致企业风险增大,通过网络盗取会计核算信息、植入病毒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使得企业会计环境更加复杂。
二、会计核算和内控管理的管控策略
(一)加强监督力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高防范意识。首先,对计核算、会计资料、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其经济活动不真实和不合法的现象发生,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次,加强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力度,做到“有备无患”。事前监督,推动内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事中控制,减少或控制会计核算失误带来的损失;事后处理,提出解决方案,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首先,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实现资源共享,也便于共同监督;其次,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信息的反馈效率,有效开展对会计信息的监督检查工作;最后,加强企业内部沟通和复核审理,制定具体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方案。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会计人员从事的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既要掌握财税、金融以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要具备相关工作经验,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通过制定相关培训制度等措施,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2. 建立有效的会计人员激励机制
建立会计人员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例如,某企业通过建立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考核晋升制度、评先表彰制度以及惩罚制度,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推动了该企业的发展。
(四)完善硬件设备
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和计算机硬件设备,保证计算机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相关机密文件要妥善保存并做好备份,以免数据丢失造成严重后果;此外,要定期检查电子信息数据,建立网络病毒防火墙设备,安全控制会计网络,防范和控制风险发生。
三、结语
在会计核算与内控管理中,存在监督不力、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资金周转困难等诸多问题,所以,要求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针对具体的风险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完善相关硬件设备,保证企业会计健康合理地运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守卿. 对基层央行构建会计核算内控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J]. 经济师,2011,12(8):206-206.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财务内部控制
近年来,医疗行业竟争不断加剧,医患矛盾集中爆发,医院已经变成高风险行业,医生已经变成高风险职业,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中坚力量,必须正确认识和面对医疗环境的内外部变化,应时而变,因势而谋,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构建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和推动新医改政策,确保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公立医院在开展医疗活动过程中财务资金周转、实际运营收益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具体类型包括财务预算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成本费用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投资业务风险、融资筹资活动风险、编制与披露财务报告的风险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就是分析医院的财务报表和经营资料数据,采用对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监督、控制医院的实际财务状况,深入分析医院财务运营体系中所潜藏的各种问题、医院发生财务危机的深层原因,及时向医院管理者反馈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一般地说,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可变性、相关性、依存性、损失性的特征。
二、当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诱因
从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来看,新医改政策和新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国家调整了卫生补偿机制,取消药品加价使医院收入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医保支付延迟导致资金链紧张,医院规模盲目扩张和传统“大收大支”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医院会计核算工作衔接不连贯,医院财务信息系统并没有得到全面、及时的更新,很多医院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资源投入不足,缺乏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从医院财务风险的内部影响因素来看,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及时完善和有效执行,财务管理理念不够科学,费用核算不规范,预算管理不力,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风险控制能力不够,忽略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分析,对往来款项未进行及时清理。例如,到2010年底,天津各三甲医院超过10亿元医疗应收款中,超过50%已确定无法收回,对医院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三、新时期公立医院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途径
(一)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公立医院必须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科学设定财务风险指标,以便财务人员及时识别款项收缴、财务退费、住院医药费减免、病人欠账管理等风险点,发现财务数据中的异常信号,并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和规章制度。例如,货币资金、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医院的流动资产一般占医院总资产的30%,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要以此为重点。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必须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从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评估报告等方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落实钱、账、物分管,同时把全面预算管理融入医院经营管理之中,达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闭合管理。
(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公立医院内部必须理解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充分完善风险管理的宣传与培训,使风险控制深入到医院的每个环节,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医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中来。医院要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的财务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岗前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道德素养培训等,要明确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培训结果要与绩效考核挂钩,使财务人员掌握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改变以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思想观念。同时管理层要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信息反馈系统,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提升财务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三)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建立审计监督机制,加强财务内部审计监督,有利于发现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降低内部控制风险。首先财务人员要发挥内部会计监督作用,对医院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会计资料的完善性、真实性以及医院内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对投资、筹资业务加强风险管控。其次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夯实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基础,扮演好“经济警察”、“经济卫士”的角色。医院应继续加强审计师的培训,增强审计师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测试,以及时解决隐患问题,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运行。
四、结束语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公立医院要全面认识财务风险管控,从被动处理财务风险转为主动识别、控制财务风险,把构建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能够优化医院成本模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是现代医院的制胜之道。
参考文献:
[1]尹璐.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研究[J].财会研究,2014(01)
[2]兰娜.浅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4(5)
【关键词】集团企业;信用风险;传染路径;管控策略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债券违约是信用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2018年以来,受金融去杠杆、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债券集中兑付等多方面影响,我国债券市场累计违约债券金额达1176.51亿元,这使得企业信用风险持续上升。集团企业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联合体,其存在规模大、产业链长、多元化经营、金字塔结构等特征(纳鹏杰等,2017)。集团内部股权关系复杂,通过资产转让、关联担保、关联交易等形成了内部资本市场,其信用风险表现出明显的“传染性”(李丽、周宗放,2015),产生了信用风险传染现象(周利国等,2019)。因此,本文基于传染病模型,结合我国肺炎疫情防控经验,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了集团企业信用风险传染的路径及管控策略。
一、文献综述
已有研究集中考察信用风险传染的原因、路径及其效应。国外文献中,Davis&Lo(2001)率先研究信用风险传染,发现某一债务人违约将导致其他债务人违约的概率增加;Jarrow&Yu(2001)在企业违约强度模型中引入信用风险传染;Khanna&Yafeh(2005)指出集团内风险传染由管理控制产生;Brune&Liu(2011)认为违约事件不仅会影响投资者的信用风险感知,而且会增强信用风险的传染性;Hatchett&Kuehn(2009)发现信用风险传染效应与宏观环境负相关,外部宏观经济环境越不景气,信用传染效应越强;Jorion&Zhang(2009)实证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经济主体间信用风险传染;Li&Sui(2016)研究发现集团成员企业间互相担保是信用风险传染的主要渠道;Chakrabarty&Zhang(2012)利用交易数量、交易规模和流动性条件等微观市场结构变量,考察风险传染效应的负面后果;Thumer&Poledna(2013)发现某一债务人发生实际债务违约后,与之存在关联的债务人发生债务违约的概率也会提高。国内文献中,陈林和周宗放(2010)发现关联企业违约相关性与母公司持有股权比例正相关;肖珉等(2011)发现不恰当的关联交易会直接或间接提高集团内部信用风险;黄贤环和吴秋生(2017)认为集团内关联企业发生风险传染最主要原因是存在各种内部交易;钱茜等(2019)发现风险信息传播对信用风险传染有重要影响;徐凯等(2020)发现存在关联的风险信息对信用风险传染影响较大;李丽和周宗放(2015)研究表明信用风险传染强度与母公司债务优先偿还次序无关,而与子公司债务优先偿还次序有关;李光荣等(2020)分析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特征,提出信用风险管控对策;纳鹏杰等(2017)发现当集团内某一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次年集团成员上市公司风险会上升,关联交易、担保、债务是集团内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张春强等(2019)研究表明信用风险经行业传染后在一级市场具有定价效应,劳动密集与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传染效应更强;宁博等(2020)则发现市场出现信用债违约后,同城市非违约民营企业会进行更多向上真实盈余管理;周利国等(2019)指出信用风险在企业集团成员企业间存在传染效应,这种效应呈现出动态特征;张金林和李健(2020)发现异质性个体信用风险具有较强传染性,高密度、低中心型企业集团网络结构放大风险传染效应。与已有文献一样,本文聚焦集团企业信用风险传染路径,探讨风险传染管控策略。然而,已有文献集中于管理科学领域,大多运用结构模型、数值仿真、演化博弈等方法。纳鹏杰等(2017)率先运用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风险传染效应,使研究范围拓展到会计领域。此后,关于信用风险传染的实证研究逐步增加,但仍然鲜有案例研究。因此,本文首要贡献在于丰富了研究方法。其次,已有文献虽然认识到信用风险具有传染性,但鲜有研究将信用风险传染和疾病传染联系起来。进一步的,我国成功的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对企业经营管理是否具有启示价值,仍未得到足够关注。因此,本文的贡献还在于运用传染病模型并结合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拓展信用风险传染的研究视角。
二、理论分析
(一)信用风险传染路径
传染病模型的基本原理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并侵入新的易感宿主,突破其免疫机能并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具体包括病原体产生、传播、蔓延三个阶段。其中,传播途径又可分为直接接触传播、非直接接触传播及垂直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指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接触,未经任何外界因素造成的传播;非直接接触传播指易感者并未与感染源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其它媒介侵入易感者,如飞沫传播;垂直接触传播指孕妇与胎儿之间传播。集团企业内部信用风险传染路径(见图1)与传染病模型高度吻合。致险因素类似病原体,其不断积累导致施险企业产生信用风险,通过直接接触、非直接接触、垂直接触传播,最终将信用风险蔓延至受险企业。“疫情”加剧施险企业信用风险,导致其传染性增强,扩大集团内部企业信用风险暴露范围。
(二)信用风险传染管控策略
我国的疫情防控经验有“三项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就是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就是要实施联防联控,做好消毒通风、体温检测,倡导“戴口罩、勤洗手、少聚焦”;保护易感人群,就是要鼓励加强体育锻炼,针对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升级防控措施。集团企业信用风险传染的管控策略(见图2)与疫情防控机制逻辑相似,具体包括控制施险企业、切断传染路径、保护受险企业,结合信用风险传染特点,确定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
三、案例背景
(一)海航集团简介
海航集团于1989年成立,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海航集团已从单一的航空运输企业发展为跨国集团企业。2017年6月,国家推动海外投资限制政策实施,海航集团海外投资陷入中断,其开始依靠变卖资产、债务重组等手段填补债务。2020年2月29日,海南省政府牵头的联合工作组进驻海航集团,全面协助、全力推进集团整体风险处置。2021年1月29日,海航集团破产公告,正式宣布进行破产重整。至此,历时1年的风险处置工作宣告结束,海航集团踏上拯救与重生的道路。海航集团自创立至今,通过大规模并购扩张并购,成为了一家以航空旅游、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服务为三大支柱的服务产业综合运营商,覆盖航空、物流、金融、旅游、置业、商业、机场管理和其他相关产业。“肺炎疫情”对海航集团造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航空产业损失惨重。2020年上半年,海航集团旗下海航控股公司营业收入117.12亿元,同比下降66.57%,实现净利润-125.41亿元,同比下降2214.81%,预计全年净利润预亏580亿至650亿元,海南航空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同时,海航集团内部庞大的资本市场,如资产转让、关联交易、关联担保等,为信用风险的蔓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集团整体的信用风险处于上升趋势。
(二)信用风险的产生与蔓延
巨额的短期债务是海航集团信用风险产生的“导火索”。2017年,海航集团的短期债务高达1852亿元,长期债务高达3828亿元。仅2017年上半年,海航集团支付的利息就高达15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尽管大规模剥离其他板块业务,处置相关非主业资产,海航集团的流动性危机仍未得到有效缓解。2019年7月,高达164亿元的“16海航02”债券构成实质性违约,这表明短期债务造成的流动性风险是海航集团信用风险主要来源。航空产业是海航集团重要的“造血”板块,然而海南航空背负巨额债务,资金链岌岌可危,“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其信用风险。2020年,海南航空若干借款、融资租赁款和资产证券化项目均未按照协议约定按时偿还,累计未偿本息共计约268.4亿元。各类借款逾期行为触发违约条款,银行、债权人等有权要求公司偿还的借款、融资租赁款、债券本息等共计971.89亿元。事实表明,信用风险在海航集团内部不断蔓延。2017-2018年,海航集团到了“千亿债务集中到期,流动性困难利剑高悬”的地步,董事长陈峰直言“偿债压力巨大”。为了衡量信用风险程度,本文借鉴陈庭强和何建敏(2014)的研究,选取平均利息保障倍数指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海航集团平均利息保障倍数呈显著下降趋势,从2017年6月的2.95下降至2019年12月的1.22,海航集团信用风险不断恶化。2020年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加剧了海航集团信用风险的蔓延,使其利息保障倍数平均值甚至降为负值,为-0.16。收入下滑、资金短缺、债务到期,种种因素使得海航集团信用风险不断加剧,集团内稳健发展的公司也难免陷入困境,从而凸显出信用风险蔓延的严重性。
四、案例分析
(一)海航集团信用风险传染路径
1.直接接触传播资产转让。如表1所示,海航集团内部的资产转让主要涉及海航控股、供销大集、海航基础、渤海租赁四家上市公司。其中,海航控股、渤海租赁与其关联方之间资产转让交易较为频繁。海航控股主要向关联方转让飞机、发动机等资产,渤海租赁主要是向关联方转让租赁资产收益权。由于内部资产转让交易金额较大,关联方承担着较大的现金支付压力,可能诱发其流动性危机。由此可见,内部资产转让是信用风险直接接触传播的重要途径。关联交易。如表2所示,海航集团内部关联交易主要是租赁业务,涉及海航控股、供销大集、凯撒旅业、海航科技、渤海租赁五家公司。其中,海航控股、渤海租赁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较为频繁,租赁业务交易金额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海航控股2019年关联租赁交易较2016年增长79.91%;渤海租赁2019年关联租赁较2016年增长160%。渤海租赁的关联出租交易金额非常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为了缓解海航集团整体流动性压力。渤海租赁通过向集团内部关联方提供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减轻其资金周转困难。然而,关联方往往在接受租赁服务后推迟付款,导致渤海租赁现金流陷入困境,资产萎缩,坏账风险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关联租赁交易是信用风险直接接触传播的重要途径。关联担保。如表3所示,海航集团的内部关联担保主要涉及海航控股、供销大集、海航基础、海航科技、渤海租赁五家公司,各公司为关联交易方提供的担保金额普遍低于其接受担保金额。例如,海航控股2018年接受担保金额544.86亿元,是提供担保金额164.31亿元3倍多,可见差距之大。尽管接受担保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被担保单位的授信额度,帮助其获得更多外部借款,增强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但是一旦被担保公司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担保公司必须承担代偿义务,这会导致担保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从而诱发信用风险传染。海航控股作为集团内部核心公司,其接受担保的金额也较大。由于航空业务遭受“肺炎疫情”重创,海航控股的偿债能力不断下降,势必影响为其担保的关联方,导致信用风险传播。由此可见,关联担保也是信用风险直接接触传播的重要途径。2.非直接接触传播相较直接接触传播较为明确的传染路径,非直接接触传播则存在较多不确定。由于集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享有共同的声誉,因此负面声誉和恐慌情绪可能是信用风险非直接接触传播的重要途径。当集团内某一公司陷入信用危机,一方面会直接影响集团内其他公司的声誉,另一方面也会使其利益相关者产生恐慌情绪。这种负面声誉和恐慌情绪积累传播,可能使集团内部公司信用风险不断上升。海航集团面临着声誉危机,特别是受肺炎疫情的冲击,变得更加严峻。2020年1月,海南航空缓发M5级别及以上干部所有工资,一线员工轮休期间不发放薪酬,并解雇了一批外籍飞行员;渤海租赁出售21架飞机,总价51亿元。紧接着2月,海南省人民政府成立“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入驻海航集团,目的是彻底摸清海航债务状况,推进更有效的救助和重整方案。海航集团被“接管”“分拆”的传言充斥各类媒体。海航集团债务问题由来已久,2015年其资产负债率便接近80%,此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一方面,海航集团不断加剧的信用风险降低了其整体声誉,不利于内部成员公司市场交易;另一方面,负面声誉不断积累,导致银行降低信用评级、收紧信贷政策,使得部分公司陷入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进而导致流动性危机。此外,随着各类负面舆论在电视、报纸、自媒体、社交网络等的不断扩散,使集团的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产生了巨大恐慌,他们不仅失去信心而且试图撤离,这进一步加速了信用危机的蔓延。3.垂直接触传播垂直接触传播类似于“母婴传播”,其传染路径相对明确,即通过股权控制关系,信用风险由母公司传染给子公司,或者由子公司传染给母公司。其主要原因在于母子公司之间具有相似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两者联系紧密,一方遭遇信用风险,势必传染给另一方。在海航集团中,渤海租赁的控股股东为海航资本,海航集团又是100%控股海航资本。渤海租赁采取与海航集团相似的发展战略,不断实施大规模并购。2012年,渤海租赁收购香港航空租赁68.78%的股权,随后又并购全球第六大集装箱租赁公司SeacoSRL和第集装箱租赁公司Cronos。2016年开始,渤海租赁进入保险和证券领域,向多元金融控股平台方向发展。在持续融资、并购、再融资的模式下,渤海租赁债务不断增加,流动性风险不断上升。2020年,受肺炎疫情的冲击,“19渤海租赁SCP002”债券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此外,渤海租赁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由-18.9%下降至-69.97%。由此可见,渤海租赁与海航集团类似的发展战略与经营模式,不仅是信用风险传染的基础,也是集团内部信用风险扩散蔓延的重要途径。
(二)海航集团信用风险传染管控
1.控制施险企业第一,优化融资结构。海南航空本身债务比例较高,加上“肺炎疫情”冲击,利润缩减、资金短缺,信用风险急剧上升。针对施险企业海南航空,应该合理安排融资结构,探索不同资金来源组合,拓宽公司融资渠道,最大程度降低债务融资风险。第二,创新运营模式,主要致力于拓展混合运营模式,采取高密度布局、低营销成本、低管理成本、低票价,减少座位空间、降低座位成本等方式,有效控制运营成本费用,缓解运营压力。同时,通过对现有航空价格、服务流程优化改造,持续匹配旅客消费需求。第三,调整租赁安排。为避免租赁政策改变导致营业成本上升,应当探索新租赁方式,加强对租赁准则的解读,寻找降低公司风险的最优解决方案,如混合租赁、杠杆租赁等方式。此外,在不违背租赁准则的要求下,也可以签署期限短于一年的租赁方式,可以根据现有合同测算新旧租赁政策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选择最有利于公司发展的租赁手段。2.切断传播途径第一,合理控制关联程度。集团最终控制方应当全面梳理内部关联关系,合理把控关联程度,采用合适组织架构,避免集团内部企业由于过度紧密关联交易,导致信用风险加速蔓延。此外,集团还应加强非上市企业融资能力,减少依靠内部关联交易输血来支撑资金运转。第二,加速回归核心产业。集团企业过高的多元化程度,为信用风险传染创造更多途径。应当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从过度多元化到适度“归核化”,聚焦主业,建立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避免盲目投资行为。此外,适当出售部分难以管理且与航空业不相关的资产回笼现金。第三,有效减轻外界恐慌。外部利益相关者产生的恐慌情绪可能会使集团企业内部信用风险传播速度加快。要有效控制集团风险产生与蔓延,从根源上减少外部各种负面舆论,改善集团整体外部形象与声誉。3.保护受险企业第一,建立集团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第一步是审视内部环境,重点关注其风险阈值,即信用风险防御能力;第二步是识别信用风险,重点关注其可能的来源;第三步是衡量和评估致险因素的传染性,重点关注各类关联交易、负面声誉与恐慌情绪以及相似战略与经营模式造成的不利影响;第四步是制定应对措施,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采取包括风险回避、风险分担、风险降低以及风险承受等缓解信用风险传染;第五步是监控信用风险传染效应,建立有效的风险传染监控体系,确保各项流程得到落实。第二,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海航集团应当发挥航空、旅游、物流等板块的协同效应。建议将航空机场基础设施整合并入航空板块,将传统旅游与IT及互联网等深入融合,将传统物流与电商等产业有机结合。要注重IT产业发展,将IT产业与航空、物流、旅游等板块有效对接,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形成航空板块为核心的产业布局,除实业板块中非机建产业和资本板块外,其余均可与航空板块整合。通过发挥集团不同产业的协同效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公司风险抵御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