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3 16:00: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1篇

为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建设,确保实现“十二五”期间及2012年节能降耗目标,工业园区在狠抓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链的同时,加大对园区企业节能降耗、技改项目的推进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引导企业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延伸产业链,形成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及产业链间的循环体系,有效降低园区总能耗的产生量,推进园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序开展。

2、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及问题分析

目前,除化工、电镀等专业工业园区及有条件的其它专业工业园区需单独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企业预处理后纳入市政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是企业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排放,目前大都是采取这种方式;三是园区建设有污水处理厂的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

2.1 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外排

园区企业各自建设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废水由企业自行处理,各项水质指标都合格后,经地方环保部门监测达标才允许排放。这种模式虽然达到了分散事故危险和责任分担的目的,但存在如下缺点:(1)不论规模大小各厂点都单独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总占地面积大,其投资费用是相当大的而且处理设施的投资并不随废水量的减少而减少,运行费用高,重复建设造成人力资源、设备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较低,对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2)环保系统监管难度大,不利于专业化运行操作,效果保证度没有集中治理模式好;(3)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染物浓度高、营养物质不平衡。企业很难长期保持污水水质和水量的稳定,也很难满足生物处理工艺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进水水质。

2.2 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在纳入城镇污水管道之前,企业一般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一般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特殊的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经预处理或特殊处理后排人城市排水管网,进人城镇污水处理厂与生活污水一并处理。企业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纳管标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目前企业预处理中通常是采用了与城镇污水处理厂相同的生化处理工艺,仅降解了污水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被转移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得不到有效处理,依靠城市污水的稀释达标排放。(2)所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其处理工艺和能力,必须符合有效处理工业企业排入污染物的条件。否则,不能接纳工业污水。(3)为保证在合理处理成本下出水水质,对于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所占比例也是应有限定的。

2.3 工业园区建设污水处理厂

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保障工业园区污水得到妥善处理,许多工业园区都建设了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此外,有的工业园区在污水处理设施尚不完善的城镇,有些城镇还未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分别用管道排放到园区的集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园区水质差异大,需要各企业预处理污水,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方可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缺点是不同厂家的同一类水集中于园区管道收集,没有配置必要的高技术监测设备,企业废水混排查找不及时,也难以查找;没有有效的手段监控各种废水,无法约束各厂家的乱排乱放,不能用经济手段促使各厂家进行清洁生产。

3、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建议

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及地方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都要求具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是大势所趋许多地方政府就要求工业园区配套污水处理厂,否则实施区域限批。如何有效的发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作用,使园区污水处理厂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3.1 加强在线监测,有效监控废水浓度

随着进园企业日益增多,废水水质更加复杂。处理难度增加。少数企业环保设施不完善,存在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问题,容易导致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因此必须强化对园区企业点源污染预处理设施的监管,确保企业废水达到接管标准后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3.2 严格入园标准,加强企业末端的监控

严格入园标准。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未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未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生产。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动态监督,对环境违法现象突出的园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制度,以严格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和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加强企业末端污染监控。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关键还在于接管企业进水水质的末端控制。在各级环保部门和园区管委会的共同监管下。企业都建设了预处理设施。但由于接管标准是三级排放标准,企业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追求废水的三级指标特别是COD的达标排放。而忽视了清洁生产和针对有机毒物的预处理,园区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极易因进水有毒有机物而导致运行异常而影响了污水厂处理工艺的效果。

3.3 制定应急保障措施,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监管

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染物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如污水处理厂发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要立即报环保部门,通知相关企业采取停产或限产限排等应急措施。

4、结语

全国各地工业园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为防止工业园区成为工业重污染区,如何控制工业园区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当前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焦点,本文分析了目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并就目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第2篇

[关键词]工业园;污水;工艺;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141-01

1 引言

为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建设,确保实现“十二五”期间及2012年节能降耗目标,工业园区在狠抓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链的同时,加大对园区企业节能降耗、技改项目的推进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引导企业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延伸产业链,形成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及产业链间的循环体系,有效降低园区总能耗的产生量,推进园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及问题分析

目前,除化工、电镀等专业工业园区及有条件的其它专业工业园区需单独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企业预处理后纳入市政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是企业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排放,目前大都是采取这种方式;三是园区建设有污水处理厂的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

2.1 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外排

园区企业各自建设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废水由企业自行处理,各项水质指标都合格后,经地方环保部门监测达标才允许排放。这种模式虽然达到了分散事故危险和责任分担的目的,但存在如下缺点:(1)不论规模大小各厂点都单独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总占地面积大,其投资费用是相当大的而且处理设施的投资并不随废水量的减少而减少,运行费用高,重复建设造成人力资源、设备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较低,对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2)环保系统监管难度大,不利于专业化运行操作,效果保证度没有集中治理模式好;(3)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染物浓度高、营养物质不平衡。企业很难长期保持污水水质和水量的稳定,也很难满足生物处理工艺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进水水质。

2.2 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在纳入城镇污水管道之前,企业一般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一般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特殊的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经预处理或特殊处理后排人城市排水管网,进人城镇污水处理厂与生活污水一并处理。企业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纳管标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目前企业预处理中通常是采用了与城镇污水处理厂相同的生化处理工艺,仅降解了污水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被转移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得不到有效处理,依靠城市污水的稀释达标排放。(2)所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其处理工艺和能力,必须符合有效处理工业企业排入污染物的条件。否则,不能接纳工业污水。(3)为保证在合理处理成本下出水水质,对于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所占比例也是应有限定的。

2.3 工业园区建设污水处理厂

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保障工业园区污水得到妥善处理,许多工业园区都建设了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此外,有的工业园区在污水处理设施尚不完善的城镇,有些城镇还未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分别用管道排放到园区的集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园区水质差异大,需要各企业预处理污水,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方可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其优点是:(1)废水处理设备、土地和人力资源共享,节省企业的废水处理费用;(2)降低了环保管理部门对分散企业监督管理的难度;(3)工业园区废水中心站可引进专业环保公司的技术和运营管理经验,保证废水达标排放。缺点是不同厂家的同一类水集中于园区管道收集,没有配置必要的高技术监测设备,企业废水混排查找不及时,也难以查找;没有有效的手段监控各种废水,无法约束各厂家的乱排乱放,不能用经济手段促使各厂家进行清洁生产。

3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建议

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及地方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都要求具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是大势所趋许多地方政府就要求工业园区配套污水处理厂,否则实施区域限批。如何有效的发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作用,使园区污水处理厂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3.1 加强在线监测,有效监控废水浓度

随着进园企业日益增多,废水水质更加复杂。处理难度增加。少数企业环保设施不完善,存在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问题,容易导致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因此必须强化对园区企业点源污染预处理设施的监管,确保企业废水达到接管标准后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1)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控设备,及时查找废水混排原因及排放污水的企业,及时切断乱排混排的企业进水,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2)通过在线监控系统有效监控各种废水的浓度,根据废水浓度进行收费,约束各厂家的乱排乱放现象,用经济手段促使各厂家实施清洁生产。

3.2 严格入园标准,加强企业末端的监控

严格入园标准。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未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未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生产。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动态监督,对环境违法现象突出的园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制度,以严格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和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加强企业末端污染监控。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关键还在于接管企业进水水质的末端控制。在各级环保部门和园区管委会的共同监管下。企业都建设了预处理设施。但由于接管标准是三级排放标准,企业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追求废水的三级指标特别是COD的达标排放。而忽视了清洁生产和针对有机毒物的预处理,园区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极易因进水有毒有机物而导致运行异常而影响了污水厂处理工艺的效果。因此,必须确保企业废水达到接管标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对向城镇排水收集系统排放污水、废水的单位进行水质水量监测管理,同时对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内的水质水量进行监测统计,为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确保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的安全运行。

3.3 制定应急保障措施,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监管

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染物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如污水处理厂发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要立即报环保部门,通知相关企业采取停产或限产限排等应急措施。

4 结束语

全国各地工业园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为防止工业园区成为工业重污染区,如何控制工业园区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当前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焦点,本文分析了目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并就目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参考文献

[1] 黄宇,刘新红.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东科技,2006,(12).

第3篇

关键词:工业园区;数字化;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7

引言

从1998年~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长率达到11%,工业总产值增长率高达23%,工业园区的出现,加快了地区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工业发展平台、项目落地载体和民营经济孵化器的作用。从1979年设立蛇口工业园区算起,中国工业园区建设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了,数字化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必经之路,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兴起,为工业园区数字化铺平了道路,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工业园区信息系统应用的现状,通过分析研究,探索数字工业园区的建设。

1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注重理论研究与个案试验相结合。以江西的工业园区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同时对工业园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如北京、江苏、浙江等地进行研究。

研究的技术路线上,首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数字工业园区的概念和涵盖范围进行界定。其次,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对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由各企业、园区管理人员等填写,达到足够的样本数最后,对文献分析研究,结合样本与调研结果分析,为数字工业园区信息系统建设提出建议。

2文献综述

数字工业园区是建立在工业园区信息化的基础上,是实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尽可能全面地搜索到相关文献,我们论文及其时上共检索到300多篇相关文献,并做相应的筛选,确定其对本研究的的价值,采用Excel记录统计和分析数据。

从文献检索总体情况来看,以工业园区信息库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地理信息平台的应用较多。数字化城市建设导则数字工业园实施细则中从“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概念出发,剖析数字工业园区[1];苏州工业园数字化地形图的测制,从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数字化测绘等方面介绍了所采取的作业方法、技术措施及达到的精度指标[2];工业展览中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在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产品加工、模具加工、逆向工程、艺术设计与浮雕加工、质量检测和协同合作管理等应用领域[3],对数字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临港工业园建设用地控制测量及数字化地形测量技术研究,阐述了工业园建设用地进行控制测量和数字化地形测绘中的实践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任务的内容及工程环境,进而探讨了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的思路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实施步骤;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论及实践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案例,探讨了当前苏州工业园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及措施。

在对文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数字工业园区的概念目前尚未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清淅的定义,这对工业园区数字化范围的管理尤为重要,而范围边界又是需求分析的前提,对数字化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研究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从文献入手,阐述这两个问题。

(1)数字工业园区的概念。从“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来看“数字工业园区”。 1998年美国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或“数字化地球”)的概念,当我们把“数字地球”看作是一个“综合信息系统”的话,那么“数字城市”就是该综合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信息节点”,因此,“数字地球”可以说是建立在“数字城市”基础之上的,通常可以把“数字城市”定义为: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Internet),将城市中的各种信息收集、整理、归纳、处理、分析和优化,进而对城市的资源、环境、人文和社会等诸多方面进行数字化开发与应用,服务于城市建设与发展[1]。由上述可见,数字工业园区可以定义为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园区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智能。

(2)数字化对象。工业园区以企业为主导,围绕服务与管理,将园区的企业、产品、服务、建筑、设备、文化等数字化,并建立起某种关联,经过对江西工业园区调研,从园区的事权及物权配置角度来看,数字化对象主要有企业、设备、知识产权、产品、服务、人事、文化教育、环境评测、服务与管理机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中介机构、第三方机构、建筑或配套设施、园区文化

3实证研究

3.1分析方法

主要从企业及园区信息化水平两个方面调研,通过深入工业园区、企业走访,通过电话、邮件、现场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150份,建立了三个样本库,综合起来看,工业园区的类型不同和性质不同,其信息化程度有所差异,但对整个研究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3.2实证分析

调研中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是“在生产过程方面,贵单位希望通过信息化达到的目的”、“制约本单位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覆盖的领域”,“园区已有或计划研发的管理信息系统”。

(1)从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控制生产成本和提高个性生产能力,不管园区数字化水平如何,其目的是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整体水平,这也符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

(2)制约本单位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对信息化预期效果持怀疑态度的较多,其次是对人才、资金和管理方面的制约明显,这就要求工业园区数字化讲求实用性,同时需要培养相关人才,从资金与管理方面也要给予扶持。

(3)对企业目前应用软件覆盖的领域来看,财务软件基本上都具有,占比例最高,其次是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方面,这与工业园区多为制造业的特点相关,在采购和库存方面的管理系统需求较为普遍,物流管理与客户管理方面建设力度较弱,数字工业园区可以将具有共性的软件产品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企业使用,提高园区管理水平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

(4)对50个样本园区服务与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调研中,网站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及项目管理是园区比较关注的,在办公自动化及虚拟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比较欠缺,。从总体上看,园区信息化应用软件建设水平较低,均值为19.29(总值50),占39%;从区域来看,东部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工业园区建设时间较长,经济实力及应用水平均较高。

4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的分析,数字化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明确三个关键点,即数字化对象、数字化企业、数字化服务与管理。

(1)数字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现状分析研究是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标准建设,从数据分析来看,工业园区的信息化应用程度普遍较低,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略高于工业园区的服务与管理。

(2)提升园区服务与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数字工业园区的发展之路仍很漫长。一方面是以企业数字化为主导,建立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信息智能。另一方面是以工业园区服务与管理数字化为主导,注重园区发展规划,对工业园区地域分布和产业链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资源共享与信息智能是数字工业园区的核心功能之一,因此系统的标准化、开放性、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是其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建立中长期发展规划,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工业园区数字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数字工业园实施细则.[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

第4篇

关键词: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2年是来宾市建设10周年,在总结来宾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2013年来宾市提出了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主要任务,尤其注重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城市产业聚集,发展城市工业,引领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园区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平台及增长极。

1 当前来宾市工业园基础设施的现状

1.1 园区建设基本完成

自2007年以来,来宾市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速度,市政府在园区交通路网、供水、供电、环境保护、卫生管理等方面加强建设,大部分工业园区建设基本完成,初具规模。现已形成凤凰工业园区、迁江工业园区、河南工业园区三大园区版块。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否完善,影响着我市工业园区的设施建设级别以及园区融资水平。

1.2 园区建设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园开办工厂,扩大了工业园区的资金投入,现今工业园区所占工业产值已占我市工业产值的很大比例。工业园区内的招商引资工作带动了园区内各类产业的发展,园区尤其注重引进与支柱产业相关的企业项目,培育支柱产业及特色产业。可见,工业园区的建设随之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解决城市人员的就业问题。。

2 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匮乏,园区内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2.1.1 园区基础建设资金紧缺

当前,部分工业园区面临着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中主要是由于政府财政支出较大,资金紧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使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开展存在一定难度。

2.1.2 区内设备滞后,污染物处理系统不完善

我市大部分工业园区在建设初期,园区建设规划滞后、区内设备落后、污染物处理系统不完善等不合理因素,加上资金不足,园区内基础设施不齐全、配套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园区的工业发展及招商引资。

另外,我市工业园区排污处理系统不完善,排污使用的专用管道没能及时投入使用,使得前来投资的经营者顾虑重重,并严重影响了园区的长远发展。

2.2 工业园区交通建设未及时跟进,且土地供求不足

一方面,当前通往我市工业园区的主要交通道路建设落后,有规划、有建设但进度缓慢,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未完善的交通网络及园区专用通道等交通设施,严重影响了工业园区的原料输入及成品输出,不利于工业园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工业园区土地需求大于供求,项目用地紧张,土地资源供求不足,不仅无法满足招商引资的大量需求,而且阻碍园区的经济发展。

3 完善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三大建议

3.1 加强对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3.1.1 进一步提高市政府对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识

在进行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任务时,首先应当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识。工业园区是城市发展经济的重要平台。只要通过科学化、合理化的规划我市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才能真正实现工业化发展。只有政府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高度重视,采取相对应的倾斜、重点措施,才能更好的完善园区的建设工作。

3.1.2 进一步加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文件

来宾市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完善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工作,通过制定相关的规范文件,对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指导、规范,提高园区建设的质量及效率。

在制定园区建设的规范文件时,应当注重对园区用地、划地问题进行进一步规范,制定明确规划,充分加以利用土地资源。另外,在办理相关费用上,市政府也应当增强已制定明确规范文件的透明度,杜绝出现乱收费、多收费的现象,以免影响我市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3.1.3 充分发挥政府核心领导职能

在进行园区建设工作时,应当注重充分发挥市政府的核心领导职能。市政府应当增设专家顾问组,为建设园区工作出谋划策,切实将完善园区设施建设落实到工作中,避免出现空喊口号的现象。市政府应当积极做好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工作、实施工作,并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进行。

另外,政府应当尽快完善、落实有关园区建设的政策,由政府机关部门协调供水、供电部门,落实工业园区的相关优惠政策,尤其要注重对园区内的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做好园区环境的保护工作,避免水土流失、破坏环境。

3.1.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应加大对工业园区的资金投入力度,解决我市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底子薄、资金紧缺、配套服务设施滞后的现象。

一方面,通过市政府及各大银行的支持,加大工业园区的资金投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注入到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市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以鼓励民间投资方式,筹集资金,为工业园区的建设奠定基础。通过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方式,创建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政府的经济压力,而且可以有效、快速的为工业园区的建设筹集大量资金,加快园区的发展,使我市工业园区健康、快速、长期的发展,从而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3.2 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总规划

3.2.1 制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总规划

通过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进行总规划,该规划要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工业园区的长远利益,不仅可以使得园区建设更系统化、全面化、合理化,而且可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只有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总规划,包括规划园区的主要发展方向,及各类必要的配套设施,主要有园区交通网络建设、土地规划建设、供水、供电建设、防污染处理系统建设、基础生活等配套设施。制定全面总规划,使得整个园区建设工作有序、全面的进行,避免造成浪费或者设施建设缺漏。

此外,在对园区进行建设规划工作时,应当注意长远目标,尤其要注重对园区内的排污水系统建设、绿化建设、垃圾处理系统建设、排废气系统等环保设施建设。只有切实保护环境,工业园区才得以长远、持续发展,不断为我市经济发展作贡献。

3.2.2 落实总规划,分步实施

在园区建设的总规划完成之后,市政府部门应当加快实施,严格按照总规划落实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可以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法,有侧重的开展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将资金用于园区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环保设施与交通网络的建设,确保园区的投资环境良好,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园区内的水电、生活配套设施也应当及时完善,只有园区设施完善、全面,日后进行招商引资工作才能更好的进行,加快园区的发展速度。如2010-2012年期间,来宾市政府先后展开了凤凰中途、末端供水工程、迁江园区供水工程,并将其作为重点工程来监督实施,以保证园区内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充足供应。

3.3 完善污染物处理系统

由于工业本身所带来的污染情况较大,加上园区内防污染、环保设施配套不完善,加大了园区内的防污染工作困难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园区周边群众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可见,完善园区的污染物处理系统刻不容缓。在园区管理中,市政府应当制定明确规范文件,强制要求工业园区的污水排放使用专用管道,将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避免污水直接流入江河之中,影响群众的生活。其中,如果园区外工厂污染严重,应当将其迁入园区内,统一进行排污处理,降低园区内企业的污染物处理成本。另外,对于工厂的废气排放,应当加大对废气排放处理系统的建设,严格按照相关废气指标标准统一处理,确保废气排放入大气层之前已经过标准处理,降低空气污染的程度。目前,来宾市的凤凰污水处理厂、迁江污水处理厂、河西污水处理厂正在实施当中。

参考文献:

[1]刘日炎.加快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调查与思考[J].市工业园区管委会,2011,(8).

第5篇

一、园区内县政府投资构成资产的状况

园区内由县县政府投资构成的公用资产,首要包括园区内给排水管网、道路、供电设备及配套市政建设工程、广告等与园区配套建设有关的工程。近五年来,县县政府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配套中公用局部构成的园区资产总额约为6950万元,其中,道路约6000米,投资约750万元,供水管网17000米,投资约1300万元,排水沟(管)19000米,投资约900万元,供电线路长约9000米,投资4000万元。首要包括江北磷化工业园道路革新工程、花林石头店生活和工业供水管网建设工程、万里精密磷化工业园道路及给排水工程、洋坪工业园马家滩片区道路及供排水工程、城北及汪家园区排水和道路工程、重点招商项目供电设备建设等,上述配套工程首要服务于园区的36家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本年1至10月完成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园区的60%以上。

二、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园区资产治理难度大。一是工业园区“一区多园”的格式致使基本设备反复建设,县政府配套投入增大,也为资产治理带来了坚苦。工业园区七个产业园比较涣散,全县除河口乡外,其他六个乡镇均有园区存在,为园区企业配套服务的资产也很涣散。二是资产触及面广,并且治理也要求十分专业。一切资产包括道路、供水管网系统、排污系统、供电线路等项目。

(二)责任主体不明确。工业园区管委会是年经省县政府同意成立的省级开发区,因为成立较晚,加上园区比较涣散,原集团移交的资产已悉数装备给企业用于支持项目建设,真正属于园区的资产不多。随着近年来县政府投入的添加,园区基本设备不断完善,园区资产正逐渐添加。而资产的治理往往是经过县县政府召开项目专题办公会来明确治理主体,对全县的配套资产没有系统的思索,并且各类资产治理准则也不完善。

(三)材料档案不健全。园区资产构成的时间较长,供水、道路、排水、供电等大型配套项目分布在园区地点的六个乡镇,建设单位都分歧,从项目建设到竣工验收没有一个统一的治理单位来搜集整治相关材料,坚持所构成资产的明细档案。

(四)局部资产产权不清。县政府为园区配套投入资金正逐年增进,构成的道路、供水管网、排水管网、供电线路等资产很多,因为产权不清,园区无法进行按期的检查和日常治理。

三、增强园区资产治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治理体制。一是明确资产治理责任主体。虽然工业园区比较涣散,遍及六个乡镇,然则由县政府投资建设构成的资产应该明确治理的责任主体,建议由工业园区管委会来治理该资产,协调处置相关工作。二是部分参加。建议有关乡镇、县直部分积极参加园区资产的治理,监督资产运用状况,为更好应用资产,服务园区企业建言献策。三是建章立制。一方面坚持园区资产的治理准则,不断完善工作顺序,另一方面坚持资产治理联络会准则,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工业园、住建局、城管局、国土资源局、水利水电局等部分及有关乡镇参加,做到两个月或一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碰到主要工作召开不按期大会。重点处理园区内违规建筑、乱占公路、饮水安全等损害公共好处的行为,做到发现问题早决定计划、早整改,防止因治理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第6篇

关键词:工业园区 问题 对策 邢台市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工业园区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园区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园区布局日趋合理,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0年全市园区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8%;增加值达到350亿元,比上年增长40%;财政收入达到42亿元,比上年增长26%;园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7%。由此看出,工业园正在成为促进邢台市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器。但在工业园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园区也呈现出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邢台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邢台市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全市辖2个县级市、15个县和2个区,全区总面积12486平方公里,总人口670万。目前,邢台市具备一定规模的园区26个,其中,省级开发区2个:邢台开发区、清河经济开发区;省级产业聚集区3个:宁晋县西城工业区、隆尧东方食品城、沙河金百家工业园区;其他规模园区21个。

(二)邢台市工业园区发展主要特点

1、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园区布局日趋合理

形成了以邢台县、内丘、沙河、临城为主体的煤化工产业基地;以市开发区、邢台县、南和、任县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市开发区、宁晋、任县和巨鹿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沙河金百家工业园区为主体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以隆尧东方食品城为主体的方便食品和饮品产业基地;以平乡、广宗为主体的自行车产业基地;以清河、南宫、威县、巨鹿为主体的羊绒、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以临西为主体的轴承产业基地。各园区发展方向更加明确,特色优势产业更加鲜明。

2、工业体系发展框架基本成型

一是邢台县旭阳煤化工园区依托旭阳集团,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内丘官庄大孟工业园区以建滔公司为依托,致力打造华北地区煤化工生产基地。二是市开发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一大批新能源项目进区入园,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三是宁晋县西城工业区初步形成单晶硅、纺织服装、电线电缆、食品制造、生物制药等特色行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四是沙河金百家工业园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玻璃生产和集散中心。五是隆尧东方食品城被誉为中国食品工业的硅谷,“今麦郎”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正全力打造中国最大的方便面产业基地。六是清河经济开发区努力打造世界最大的羊绒纺织产业集群,羊绒产业深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南宫、广宗、巨鹿、威县依托中国优质棉生产基地的优势,以纺织服装为主体,不断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七是平乡自行车产业集中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自行车零配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童车生产基地。八是临西阳光轴承产业园区以轴承为主导产业,逐步建成中国最大的轴承产业基地。

二、邢台市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缺乏科学统一的发展规划

目前,全市26家规模园区,只有15家编制完成了发展规划。从单个园区来看,一些园区虽然制定了自身发展规划,但园区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布局规划的衔接还不是很紧密,致使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不统一、不协调。不少园区规划缺乏前瞻意识,只注重即期开发,忽视远期建设;只注重企业数量,忽视产业连接,不仅影响园区后续开发潜力,也使园区难以提升产业层次。

(二)园区基本是政府主导型,内生动力不强

邢台市各地工业园区普遍采用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一般是由当地政府批准,划出特定区域,再由政府组织专门领导班子,制定特殊发展政策,集中投入建设资金,然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这种模式的工业园区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优惠政策,竞争的着眼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价格、税收等可模仿的要素方面,而对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调控,缺少形成产业集群的内生机制。

(三)园区产业关联度低,集聚优势不强

很多工业园是依托于农村个体户或乡镇企业发展而成的,园区中聚集的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临西县阳光轴承工业园区、宁晋贾家口电线电缆工业集中区和平乡自行车产业集中区等。这些产品在生产技术与规模上进入门槛较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也不高,所以家家户户都能模仿生产,迅速形成大量小企业扎堆生产的企业聚集现象,但产业聚集优势不明显。多数园内企业单兵作战,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企业之间缺乏竞争与合作的动力机制,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缺乏内在动力。

(四) 工业园区内企业与当地经济融合度不高,根植性不强

相当数量的工业园区对企业的根植性未能真正重视,尤其一些通过招商引资建立起来的工业园区,没有充分发掘自身不可复制的文化传统及制度优势,而是陷入了以雷同的土地低价转让和其他优惠条件来争取企业入驻的误区,园区内的企业与当地原有产业、资源、市场还缺乏紧密的联系和牢固的共生关系,影响了园区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园区特色的形成。

(五)工业园区内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多数工业园区只注重发展核心产业本身,而对于服务业的发展却不重视。为整个园区发展服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行业协会不发达,人才培养、信息咨询、技术支持、信用担保、法律税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站等服务体系欠缺。各种中介服务机构的缺乏使得园区内企业成为相对封闭的生产系统,研发和交易成本都较高,不能获得专业化分工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协作效益,从而阻碍园区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地方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各地工业园区建设前期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对未来的产品定位、功能布局、生产流程、经济效益及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可行性分析,按照“园区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搞好园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并由经济综合部门组织专家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科学论证,确保园区建设有利于当地产业的聚集和集群网络的形成。

(二)解放思想,创新工业园区建设模式

传统的工业园区往往无法摆脱土地开发的简单模式――由政府主导开发,依靠廉价的土地价格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投资,因此招商时更多的是考虑项目投资的额度,考虑产业上下游链接度和集群化发展的较少。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积极探索尝试新的建设模式,比如通过大企业大集团直接创办工业园区;围绕重大项目安排设立工业园区;引导地方政府与大企业联合创建工业园区;鼓励在开发区内建区中园等。

(三)建立园区内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建立园区内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产业政策导向,积极引进那些带动能力强、有产业关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由引进单个企业向配套企业扩散,由引进单个企业向其他相关企业扩散;二是积极推动园区企业之间的产业互动,引导企业之间形成或紧或松的产业协作关系。三是要加强园区信息化基础建设,为本地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高效运作的平台,促进园区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四)立足地方经济特色,培育企业根植性

增强工业园区的企业根植性,一是要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链。对于一个地区来讲,应该发展能充分利用本地区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产业,这样资源消耗成本较低,才能具有较强的市场扩张与竞争力。二是要积极推动本地的社会文化与外来经营方式和理念的融合。

(五)加快工业园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工业园区中培育产业集群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公共支持体系支撑,主要包括:建立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推广电子商务的运用;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纪律,以利于企业间合作和规范竞争秩序,避免不正当竞争;大力发展人才、技术、资产评估、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为园内企业提供人才引进、人才培训、技术咨询、法律咨询等服务。

参考文献:

①王缉慈等.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23

②张霞,鲁德银等.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研究的理论综述及其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4)

③邢台市开发区“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第7篇

19世纪末,不少发达国家都在其区域内建立了聚集众工业企业的工业园区,以减少对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所需要的投入,同时方便管理。然而,在经济总量提高的同时,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及资源,工业园区的一些弊端也开始日渐尖锐起来,包括其所带来的大气、土壤等一系列的环境影响问题,这些环境问题还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2007年,我国的商务部与科技部以及原国家环保总局一起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决定要对国内的工业园区加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并一起努力开展建设生态型的工业园区。

 

一、工业园区环境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环保执法的能力比较弱。国内许多工业园区都是在当地的市政府或者县政府的整体规划下建设而成的,而对于园区的环境监督管理则由市级或者县级相应的环保部门来负责。但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常常因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而发生空位或者缺位等情况,有些地方还因为要保护对当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重点企业项目而出现包庇违法的执法行为。

 

(二)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环保专业人才缺乏。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只有16%的工业园区专门安设了环境管理部门,剩下的绝大多数的工业园区内部并未规划建设这样的环境管理部门,只是聘请一两名兼职的工作人员来应付环保部门的调查等,而且这些仅有的兼职工作人员人事调动频繁,可见我国大多数工业园区的环保水平非常低,招商项目当中环保这一关的把关能力也较低。

 

(三)政府招商压力大,企业环保意识弱。当前国内有部分城市、县镇都推行政府部门全员负责招商的规定。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主要负责招商引入资金工作,因此大部分都只重视园区单一的经济发展能力,很少考虑到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些县区级的环保单位在上级指标规定的压力下,还要负责当地的引资工作,因此一些环保单位在上级指标以及奖惩的压力之下,往往会在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过程当中撤销了环境保护这一前提条件,致使引进的企业项目当中有部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或者在卫生防护距离这一方面做得不到位,最终在后期的项目环批环节里无法通过考核,不得不搬迁或者关闭,使得经济和环保两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二、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规划环评,优化布局和结构。在考核工业园区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力度,切实根据一体化建设和分层次布局的园区建设规划原则,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评价考核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区域内的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功能几个方面的规划是否能够达到一致;如果是针对已经投入使用的工业园区做环境影响的现状评估 ,则需要注意考核重点是治污治散,有规划有层次整合产业相关、区域条件互补以及空间相近的工业园区;而部分水平比较低且规模不大的、地理区域位置比较分散的工业园区则应该进行资源优化整合,让其实现产业的合理积聚。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时都应该对自身做好定位,进入园区的企业生产加工时则必须服从园区整体的定位。

 

(二)强化环保意识,保护环境要从源头进行控制。许多工业园区、开发区在开展保护环境的治理过程中其主要措施还是在末端治理,也就是对于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影响的企业进行相关的惩处等。显然这种处理和保护环境的措施无法很好的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因此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开发区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应该把其工作重心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这样才能沟提升环境保护的质量及效率,具体措施包括以项目环评来强制性要求入园企业一定要达到园区规定的详细的生产工艺及环境指标。规划建设园区的时候注意对同一种类型的污染企业做集中式管理,通过统一收集和处理废弃物来提高对这些企业的环境管理。也就是说,园区及相关部门在环境保护和管理方面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将污染排放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的污染源等控制在源头。

 

(三)正确引导园区企业进行清洁环保生产。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要以预防污染为主,把防治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从以往的末端治理变成生产过程当中的污染物排放量的最大削减,其主要措施包括:首先,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清洁能源或能源代替技术等来代替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能源,最终提升单位能耗内的生产加工效率;其次,鼓励企业通过工艺和科技创新来降低废水废弃等废弃物的排放量,研发出少废甚至无废的生产工艺;第三,正确引导园区企业实现三废及内部物料的循环再利用,把产品之外的其他物料都进行回收返回到生产环节当中,或者将废料做有效处理之后再返回到企业的其他生产环节当中。

 

(四)实现园区内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应该致力于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生态型的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对不同的产业或者项目等资源以及主副产品和废料等进行充分的利用,然后通过现代化先进的信息、工业技术来构建一个能够对物质与能量实现多层利用,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工业链网结构。生态工业园区对于地方经济、环境以及社会发展都有推动作用,因而成为国内现有工业园区最基本的改造方向,也是国内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

第8篇

摘要 本文对茂名市1992年建园以来工业园区建设规模,产业发展趋势,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并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园区工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近年来,茂名工业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优势带动作用日益显著,园区的产业集群、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本文侧重对园区工业投资、产业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茂名加快园区工业发展的建议。

一、工业园区的现状

(一)园区规模情况。目前,全市有6个经济开发区和3个工业产业转移园,占广东省开发区总数的6%,占广东省已认定的工业产业转移园总数的8.6%;工业园区核准开发总面积115306亩,2012年止已开发总面积31222亩;6个经济开发区(广东茂名茂港经济开发区、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广东化州鉴江经济开发区、广东高州金山经济开发区、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核准总面积109305亩,开发率27.4%,3个产业转移园(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核准总面积22780亩,开发率33.8%,其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区内,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内,是经济开发区内的产业转移园。

(二)园区工业投资情况,全市6个经济开发区和3个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完成工业项目719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80.7亿元,占1992年来全市工业投资总额的1212亿元的31.4%。其中茂港经济开发区在保留现有工业企业的基础上,规划功能定位为商住、旅游,不再引进任何工业企业,目前为止建成工业项目17个,完成投资总额约3.4亿元;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建成工业项目230个,完成工业投资25亿元;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建成工业项目87个,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广东化州鉴江经济开发区建成工业项目119个,完成工业投资约10亿元;广东高州金山经济开发区建成工业项目188个,完成工业投资50.5亿元;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建成工业项目37个,完成工业投资260.9亿元;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工业项目34个,完成工业投资超8亿元;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工业项目41个,完成工业投资10.9亿元;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工业项目36个,完成工业投资20.9亿元。其中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包含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包含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

(三)园区工业产业发展各显特色。全市6个开发区和3个产业转移园根据核准时和后来的产业发展实际,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主导或特色产业。广东茂港经济开发区以植物油加工、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为主,2012年(下同)分别占园区工业产值的70.5%和4.3%;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以电力供应业和竹、藤、棕、草等制造为主,两行业占园区产值分别是78.3%和6.0%;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以饲料加工和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为支柱,分别占园区工业产值的55.5%和30.8%;广东化州鉴江经济开发区形成了饲料加工、塑料制品、制糖业等产业,三产业占园区工业产值分别是26.3%、15.8%和15.3%;广东高州金山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饲料加工,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产业格局,两行业产值分别占园区工业产值的43.5%和11.2%;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主要以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和合成材料制造为主,两行业产值占园区产值的74.6%和16.1%;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以工艺美术品制造、纺织业、电子元件制造为支柱,三行业占转移园工业产值分别是41.9%、13.6%和13.2%;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园以水产品深加工、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为主,分别占转移园工业产值的35.7%、25.9%和12.4%;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园重点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引进建设碳四、碳五、碳九、芳烃、环氧乙烷、精细化工、橡胶塑料加工七大产业链项目, 转移园的合成材料制造、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和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三大行业产值占转移园产值分别是23.7%、21.9%和19.9%。

(四)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概况。全市经济开发区及产业转移园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向好,产业转移园工业增长好于开发区工业增长。2012年止入园规上企业151家,其中产业转移园企业63家,工业产值186.3亿元,增加值46.6亿元,增长50.3%;开发区企业88家,工业产值1028.4亿元,完成增加值221.9亿元,增长0.8%。从规上企业入园变动,产值占比变化,增加值增速变化三个指标看:自2009年来,产业转移工业园企业个数占全市企业个数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产值比重提高5.0百分点,可比价增速提高7.9个百分点。经济开发区企业个数占全市企业个数的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产值比重下降4.4个百分点,可比价增速回落1.9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用地问题突出。当前我市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一是用地报批难,已成为园区建设的瓶颈。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受用地指标制约,产业园发展规模较小,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园与国内外同类型的园区相比面积太小,发展空间不足。二是征地拆迁工作滞后。茂名石化产业工业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只是经济功能区,本身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征地用地两张皮,征地拆迁主要依靠茂港区政府及其下属的镇、村开展,征地拆迁矛盾多、成本高、任务重、效率低。三是征地及维稳工作任务重。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辖区内的土地评估价与征地价格悬殊,群众对征地期望过高,要求解决社保及所有历史遗留问题。四是土地开发不及时。广东高州金山经济开发区开,目前闲置土地600多亩,土地资源利用率低。

(二)开发资金筹措困难。多数园区开发模式仍较单一,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形成,园区开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上级补助和国家银行贷款,难以满足园区发展需求。比如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发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省、市、以及本市资产变现和财政投入,渠道过于单一。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债务沉重,收支压力大,开发区建设资金来源,只能依靠项目合作或借款投入。广东化州鉴江开发区大部分企业是个体经营,缺乏资金雄厚的企业参与,整个园区产业大而不强。茂名石化产业工业园投融资渠道单一,维持着政府一家独撑的投资机制,缺乏其他有效的融资方式,加之市政府在融资担保和抵押方面受制于国家有关政策,银行提出要求市财政出具还款承诺文件,或明确融资贷款的还本付息资金来源,导致银行贷款难以落实到位。

(三)原材料紧缺,制约园区工业发展。茂名石化产业工业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都是围绕茂石化公司炼油和乙烯厂下游产品进行布局和规划,一直是按“依托型”园区来谋划推进,初衷是想利用乙烯厂的原料发展下游产业链,近年来随中石化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对各类副产品“吃干榨尽”;同时,公司从规避销售风险的角度考虑,仍对部分产品实行外卖。目前乙烯厂所能提供的原料非常有限,工业区实际上面临着“无米之炊”。

(四)管理体制亟待规范。虽然各个工业园区都组建了管委会或园区办等领导班子,大多是政府派出机构或经贸局协助管理,或人员从不同单位借调的临时机构。茂名石化产业工业园实行的是政府派出机构的管委会体制,由市政府和茂名石化公司抽调人员组成,开发区同时设立茂化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政企合一的开发模式,这一体制的特点是开发区管委会兼具管理者与开发商的双重功能,管委会与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机构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开发区管委会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开发区规划建设由茂南区建委、开发区规建委联合管理,1996年起收归市城市规划建设局管理,用地审批、土地招拍挂和办理土地证由市国土局管理。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茂名市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集约用地。一是统筹规划,有保有压。对全市工业园进行整合,明确功能定位,每个园区着力抓好1—2个主导产业,形成各具特色、有机链接的园区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确保重点园区和朝阳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集约用地。大力推进代建或租(购)标准化厂房工作,建设多层、通用厂房,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个别“盲目圈地、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的项目,合理引导其退园,消除园区“开而不发”,杜绝闲置土地。

(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对入园企业的扶持。产业配套方面,立足本地资源和园区产业基础优势,鼓励区内大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嫁接,鼓励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园区。企业上市方面,制定出台支持、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对符合或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入园企业,按照培育期、辅导期、成熟期进行分类指导和重点扶持,推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第9篇

[关键词]县级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60-01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好相关的新技术、新思想,能不断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顺利完成农村经济发展的转型。尽管当前我国的工业园区发展取得一定进步,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1,2],应该结合当前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不断总结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重点探讨县级工业园区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1 A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此县级工业园经过六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建立起标准化的工业厂房,面积达到380万m2,硬化道路能够实现20km,排水管道铺设长达24km,整体具有较好的绿化面积,当前入住的项目已经达到100个左右,到位资金高达14万亿元,成功将解决了将近一万人的就业问题。随着不断的发展,该工业园在很多方面的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尽管发展速度相当快,但在质量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之处,发展中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2 县级工业园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分析与思考

2.1 自主发展能力欠缺

在工业园区的发展中,从政府层面来看,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政府的扶持则对于工业园区的发展必不可少。其招商引资也大都是属于政府行为的帮助,由此可见,在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则是起到了主导作用,另外,当地政府的考核指标之一也是工业园区的经营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园区往往仅重视引资的总量、规模等指标,并没有从企业内部发展的角度进行过多的考虑,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下降,这样就只会单纯地依靠政府,而没有较强的自主发展能力。

2.2 招商引资的难度大

从该工业全区的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考虑,由于受到人才、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招商引资难度。当前,从工业园区的地理位置考虑,并没有高速公路、高铁等直接相连,这样就会造成投资者对于该园区的信心有所下降。另外,考虑到工业园区的发展历史,并没有将最新的营销手段应用于其中,并没有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微信、微博等营销手段,招商项目并没有经过必要的包装和加工,这样就会造成入园企业数量有限。

2.3 融资途径较少

可以看出,当前的工业园发展模式还维持在初步发展阶段,要想保证后续的稳定可持续化发展,就应该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当前的园区资金来源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还包括部分土地出让金以及贷款。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部分有依赖于政府,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开发比例还比较低,并没有从融资角度形成比较好的良性循环阶段[3]。

2.4 产业集聚度比较低

从该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相应涉及到的a业发展基础还不雄厚,从园区产业结构来分析,大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具备比较低的技术含量,这样就是所谓的处于产业层次低的问题[4]。由于发展时间有限,并没有具备龙头企业,相互之间也没有形成较强的企业关联度,也就是具备比较低的产业集聚度。

3 县级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进一步让工业园区的定位更加明确

从无数的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要想保证园区建设获得成功,就应该做好先行规划工作,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首先应该保障园区功能进一步确定,实现园区的健康稳定发展。根据相应的发展规划目标的要求,秉承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的原则,结合当地的特点和优势,应该保证能够使得产业特点愈加明显,保证园区的功能区、工业区更加合理和使用。另外,还应该积极采用分类指导的思想,不断通过积累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主导产业,保证形成蓬勃发展的特色园区。

3.2 全力推进工业园区一体化建设

应该从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努力做好工业园区的一体化建设工作,能够集中做好服务、生活以及生产的各方面工作,体现出整体性一体化特点,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该保障园区服务配套体系进一步完善,能够履行好管委会在其中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其在行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够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做好园区的服务管理工作,做好自身的定位,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责任;二是,应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应该从园区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开展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员工公寓、学校培训、文化娱乐场所等;三是,应该保证中介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他们的服务性作用,做好扶植中小型企业的作用,为新入园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有效处理企业中各种风险因素,快速发挥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3 优化园区的产业优化升级

针对工业园区的发展来说,应该重视招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招商工作,创新招商模式,为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另外,结合当前工业园区的产业层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解放思想,多在科技型、服务型企业中考虑,不断利用信息化科技发展来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利用不断延伸的产业链,利用企业集聚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营规模,鼓励进行品牌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打造极富特色的产业链。

3.4 创新园区的融资机制

当前,工业园缺乏资金,表现在在处理燃气、供水、污水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如果不能够摆脱传统的模式,单纯依靠政府的自助,这样就会形成越来越大的资金缺口问题,同时,不能形成统一化标准的工业厂房建设,在此背景下,就造成了用地集约化程度较低。应该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参考“共同建设,经营开发”的方案。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能够将先进的理念融入园区管理中,建立工业园区开发公司,积极将政府和市场资源开展整合,保证相应优势得到发挥,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开发建设。

4 结束语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县域经济也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开展县级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存在着很多挑战和机遇,在这个经济转型期,县级工业园区的建设应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努力从自身实际出发,克服建设中存在的经济发展模式、融资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对于今后我国的县级工业园区发展建设具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永星.西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分析--以遵义余庆县为例[J].才智,2013,(26).

[2] 袁四牯.县级工业园区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1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