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6:00: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的生物知识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初中生物 点、线、面 知识复习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在头脑思维中将所得到的知识进行联系所形成的具有开放性的知识系统。因此在初中生物点、线、面式的知识复习中,就是要经过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将网络体系中的知识点、线以及面进行系统化的掌握,进而学习生物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
一、初中生物中进行点、线、面式知识复习的前提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开展点、线、面式知识复习的过程中,要做好调动学生思想工作,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众所周知自信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进步的源源动力。因此要让学生重视起来,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用饱满的热情去进行知识的有效复习。
2.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点、线、面式知识复习的过程中,还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要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在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探索总结,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真正实现知识的良好掌握和运用。
二、初中生物中进行点、线、面式知识复习的方法
1.整理知识点是重点
知识点就是生物点、线、面式知识复习中的点,是指学生比较熟悉的,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学会要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整体性,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并且要注重把知识体系的建立和会考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例如复习细胞时,把“病毒、细菌与真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然后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用表格的形式体现,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连点成线,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教师要指导学生创立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把握这些知识点,并将其有效连接起来,连点成线,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学生理解和印象。在生物点、线、面式知识复习中,线就是将生物知识中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知识链,就是说可以将点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成线,将隐藏在复杂内容中的最重要的概念、规律、原理及知识间的联系归纳出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便于理解、记忆和掌握,要做到线线清晰,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将分散凌乱的知识点通过线索进行有效的B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扩展知识的纵横面
在初中生物点、线、面式知识复习的网络中,面是指在点和线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体系,是用生物知识点的横面和纵面来解决生物学中的实际问题。在生物知识点较多的情况下,教师单一地讲授不利于学生构建生物知识网络。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多层次构建生物知识网络,通过展示图文结合法、树形法、流程法、列表法、概念图等多种复习方法,使得知识网络平面直观,内容丰富,构建过程充满乐趣,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重要概念,可以把它分解成“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与“人体的结构层次”两个概念。在“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概念下还可分解成“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形成组织,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植物体的各种器官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个体”,而“人体的结构层次”概念下,多了一项“各种组织构成的器官形成各个系统,然后才形成个体”,由此引出其中的区别,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具体、透彻。
三、初中生物进行点、线、面式知识复习的完善
1.丰富知识网络的内容
在初中生物知识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向学生讲授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法,学生要在对知识的深切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不断将新的知识弥补到原来的知识面中,增进知识网络中的知识点,形成更加系统和广泛的知识网络。然后师生共同对构建的主题内容进行反思,对学生不对和不完整的地方给予更正、补充。
2.加强有效的训练
在初中生物知识的复习中,学生在通过点、线、面构建知识网络后还要加强有效的针对性的训练。要将知识网络中的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的练习,最好边构建边进行习题训练,一旦存在疑惑的知识点就要及时查询教材进行再度复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复习;效果;研究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避免或减少遗忘,必须根据心理活动规律,正确地组织复习。初中生物学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和研究生物的基础,所以要记忆的东西占了绝大多数。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学时是很有限的,学生课余时间又大多用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上,所以学生学习和巩固生物学知识的任务只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完成。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要求,生物教师除了要完成每节课要进行的新课内容的讲授外。还要进行适当的复习。
复习按规模分分为两种类型:章节复习和总结复习。进行章节复习是必须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本文所研究的是总结复习。对我自己所教授的班设置不同复习间隔时间,每学期都进行四次复习课,对七年级一班使用前两个月每月复习一次,后两次在最后一个月内进行;七年级三班使用等间隔进行;七年级四班使用第二个月进行一次,第三和第四个月进行三次等间隔复习。通过课堂提问检测效果和在既定的时间段内试验检测效果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由于七年级二班在成绩上与其他三个班有较大差距,不具可比性,我没有把这个班用于试验。
1及时复习
由于遗忘一般是先快后慢的进行,因此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及时复习可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我们应该巩固建筑物,而不是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
2要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
复习时间的合理分配是复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同一个内容,识记的效果好。
根据学习时间分配不同而划分的两种学习方法。集中复习,指在较长的时间里不间断地反复学习;分散复习(又称间隔复习、分布复习),指有时间间隔的学习。
针对七年级三个班185名同学进行试验测试(表1)
表1七年级试验测试成绩表
班级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七(1) 37.71 52.30 36.00 64.38 55.80 65.00 61.50 65.30
七(3) 42.22 56.79 44.13 67.20 54.40 58.20 62.30 65.70
七(4) 47.80 52.41 45.04 65.59 56.10 62.80 60.16 65.20
注:其中第四次和第八次为全市统一的期末考试
关于各班的成绩走势可看(图1)
图1七年级试验成绩走势图
通过近一年的试验研究分析发现七年级一班使用的方法学生成绩提高幅度最大,七年级四班使用的方法学生成绩变化最小。只从试验结果上得到分散复习的效果要好于集中复习的效果。
分散复习的记忆效果高于集中复习,主要原因是:由于集中复习时,多次重复同一学习材料,致使单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而且,学习的时间越长、越集中,它的抑制作用也越大。相反,在分散复习的情况下,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因而学习效果高。关于每次学习的时间和各次学习的间隔时间各以多长为宜的问题,心理学家作过多次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时间分布也有一个限度,不是越分散越好。可以从实验中得到证明。
影响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效果的其他因素是:①学习能力强的人集中学习较有效;反之,分散学习较有效;无意义材料知觉- 运动学习以分散学习较有效;文学作品等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则以集中学习为佳。②学习材料的分量越多,难度越大,分散学习的效果越好。③当学习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发现时,分散学习的优越性则趋于消失。④当问题的解决要求心理定势转向时,分散学习可能有好处。不适宜的心理定势很可能是在集中学习时发展起来的。总之,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健康心理品质 青春期 心理素质
引言: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既有儿童时期的一些特点,也有成人的一些萌芽,特别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独生子女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中学生青春期提前了,性萌发提前了,他们的心理也随着生理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意味着儿童对青春期的准备时间在缩短,而大量问题也同时出现了。好多家长说“父母难当”,教师感叹“学生难教”而半大孩子也颇带感触地说“活得好累”,这些现象充分说明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健康的心理是一个适应社会,充分发挥才智的必要条件之一,我国心理学者认为健康的心理品质应包括智力正常、思想高尚、乐于学习、施展才智、心胸宽广、情绪乐观、意志坚定等方面。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处于青春期的发育阶段,正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1.深挖课本知识潜在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宽广胸襟
心胸宽广是心理健康的的重要特征,宽广的胸怀可以使人处险不惊和遇挫不馁,中学生在个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常常由于争强好胜而产生嫉妒自卑等不良心理。如嫉妒学习好或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这类心理发展下去又会影响学习,甚至身心健康。关于这些许多学生明知其危害性,却又无法摆脱这种心态的困扰,因此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在生物学课上加强这方面的教育,首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训练欲望的激发。譬如在七年级“青春期”这节课中利用青春期所包含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以及心理卫生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的道理,在课堂上首先明白健康心理品质的内容,然后列举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剖析论证,向学生阐述生理、心理健康发育的辩证关系及身心健康对学生的影响,并适时地提出“请同学们自己内心比一比,看有无不健康的心理品质,想不想进行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结果使学生在内心深处通过比较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训练的渴求,许多同学课后都能主动地与教者交谈,剖析心境,这种做法有力地为进行健康心理品质培养创造条件。其次加强课本知识挖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学理论渗透,培养学生形成宽广胸襟,例如在讲“神经调节”有关脑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时,在保证正常教学情况下,从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入手,带领学生剖析在正常情况下,每个同学的脑的先天发育情况都是基本一致的,而之所以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好,有的成绩差,其原因主要是学习方法、自身努力、心理素质等后天因素的影响的结果,阐述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具有能动性及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充分成才展智所必须的道理。这样做逐步解除了学生由于认识不足,相互比较而产生心理压力,避免了嫉妒、自卑等心态的产生和发展,经常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那么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就能正确对待自己,明辨聪明与努力的关系,正确接纳他人与自己,最终形成宽广胸襟,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开展“珍爱人生初春”系列活动,确保青春期的心理健康
学生很少有机会从家庭中获得有关青春期的卫生知识,若学校再不向他们传授这方面的内容,可能会使他们从不正当渠道去探求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在此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对他们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2.1树立高尚的理想和献身精神
青春是美好的,是一生中最宝贵、最富有特色的时期,精力充沛,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理想,是青少年的特点,但是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还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往往富于幻想,情绪波动大,容易接受外来的各种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教育青少年严格要求自己,专心致志,刻苦学习,发奋图强,把自己的理想跟祖国四化建设大业紧密结合起来时刻不忘肩负的重任,使自己早日成才,树立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断追求新知,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向学生讲明高尚的理想和献身精神是确保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2.2.正确对待周围事物
青春期的中学生另一个心理特点是思维敏捷,情感丰富,对各种新鲜事物反应快,摸仿强,但思想单纯,对周围错综复杂的事情缺乏独立分析的能力,往往容易单凭自己的感情行事,特别是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更大,所以一定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要坚持追求正确的东西,反对错误的、丑恶的东西。青少年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知识还很欠缺,所以必须不断地得到教师、家长和青少年工作者的指导,要求他们应该主动地、虚心地接受长辈的帮助和教育,正确对待和评价自己,不骄不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是自己各方面逐渐成熟起来。
2.3.开展正常的交往
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不愿轻易地表露出来,这样容易产生希望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很自然地在交往中对友谊有所需求,所以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开展正常的交往,力求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促进相互之间的感情和知识的交流,在活动中教育学生主动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树立集体观念,在同他人交往中要自然、坦率、诚恳,做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要做到理智和礼貌,男同学要尊重女同学,女同学要自尊、自爱、尊重,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建立健康纯洁的友谊,这样青少年的心理才能得到健康发展。由于青少年的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减弱而将感情移向同龄伙伴。不仅需要同性的友谊,而且需要异性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支持。这种交往是离不开成人的引导,应注意青少年的交往要以集体活动为主,避免异性之间单独接触。在交往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对各类不健康的行为要保持高度警惕。由于他们的学业未成,事业未就,经济尚未独立,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时期教育他们一定要注意避免某些坏人引诱青少年追求不正当的娱乐活动。
2.4.参加有益的课余活动
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发展的文艺、科技、体育等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消除学习中产生的紧张情绪和精神疲劳,健康的音乐、绘画可以培养乐感提高审美能力,在美的感受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质,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房屋;厨房;卫生间;防水;施工
Abstract: in this paper,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the kitchen and toilet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control points and the correlation, this article has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first analysis of the waterproof, and is waterproof quality control principle,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he leakage.
Keywords: houses; Kitchen;Toilet;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S9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住宅使用功能中,卫生间及厨房防水工程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如果入户后总发生渗漏水问题,不但给日常生活带来麻烦,处理不好还严重影响邻里关系,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好卫生间及厨房防水工程的相关施工。
一、房屋建设中厨房、卫生间防水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房屋建设中与厨房、卫生间发展水平明显不适应的是目前厨房与卫生间的防水问题,厨房、卫生间的地面与外墙的渗漏、发潮、发霉成为目前房屋质量中的普遍问题,滨河成愈演愈烈之势,经常造成住户的困扰以及与相关单位或部门的纠纷,成为住户投诉开发商最多的问题之一,这说在开发思路、设计要求及施工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厨房、卫生间防水污染是最大的。因为厨房、卫生间是生活排污和排便的场所,因此,对环境及个人的影响最大。而且影响周期较长。
其次,厨房、卫生间防水难度大。一方面,厨房和卫生间防水施工难,因为厨房、卫生间面积较小,而且平面和空间往往不规则,里面埋管也比较多,既要有水平面整体防水,又要有管导垂直面防水,所以防水施工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一旦出现渗漏,维修恢复难度也比较大,往往要掘开地面,更换管件,而且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和要求。
再次,房屋建设中厨房、卫生间防水影响最大。厨房、卫生间防水和屋面防水,外墙防水以及地下室防水是国内外防水的四个大方面,其中旧厨房和卫生间防水影响的方面最突出,如屋顶主要影响顶层住房,而厨房卫生间则可能影响居民住户,而且厨房、卫生间漏水会影响下层的住户关系及睦邻友好关系。
所以对厨房卫生间的防水必须在建设的时候,必须要引起开发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重视,不能把厨房、卫生间视为一般的辅助面积建设,而要把它作为建造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二、厨房卫生间防水施工质量控制原则
(一)设计是防水质量的前提
建筑防水工程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物有效使用和安全,还要考虑改善和提高建筑防水功能,科学地制定先进技术与经济合理相结合的防水设计方案,采取可靠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才能保证建筑防水做到不渗不漏,并保证防水工程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这就要求,防水设计时要叫确防水工程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防水材料,遵循多道设防、刚柔结合的设计原则,运用“防排结合,以疏为辅”的方法,以规范为依据,结合实际,细化节点构造作法。选用新的施工工艺,重视防水的保护层设计。
(二)材料是防水质量的基础
防水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性能与质量,应根据不同条件选用适当的防水材料,要根据材质、温度及施工等条件综合考虑来采用不同的整体防水材料,如丙烯酸、聚胺脂、等优质材料,严格对材料合格证及出厂证明进行认真抽检,对潮湿条件可考虑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对温差较大的部位,采用柔性涂料或者具备柔性的复合材料,对维修部位,在一般潮湿条件下,则应优先考虑能带潮的施工的材料。所有的防水材料都各有利弊,但在施工前都必须对材料本身的性能进行检测,只有符合了规范要求,方能用于工程。所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的构造形式,选用不同的刚柔结合、多道设防的防水方案,才能保证防水质量。
(三)施工是防水质量的关键
从多年来已竣工工程维修信息的情况看。施工是造成渗漏的主要原因。因为施工多以手工作业,所以防水施工的工艺方法和人员素质就相当重要
(四)管理是防水施工质量的保证
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对防水的细部节点的施工严格按照有关规池和设计进行跟踪检查;工程竣工到交付使用,都要定期检查,要形成专人管理制度的并认真实施,才能确保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三、厨卫渗漏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一)设计方面引起渗漏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a、设计原因
设计方面,往往由于设计人员的工作疏忽,没有将厨卫的设计放存足够重视的地位, 而是将它等同于一般无水或少水的情况设计。其实,厨房、卫生间是住宅中功能、设备、应用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构造最复杂的部位,内部布置有给排水管、煤气管、供暖、热水器等等管线器件。但由于设计人员的疏忽,有的施工图中厨卫部位没有设计防水措施和找坡方向,或防水样图不详、具体做法不明确或处理方法不当,只是要求参考标准图集,因此,工人在施工操作时没有集盲目施工,从而造成渗漏。有的设计预留孔、预埋件位置不准,造成在安装管道、设备时只能凿现浇板或乱打膨胀螺丝,从而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现浇板的整体强度,同时还会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而在堵洞时没有堵实又没把防水做好,所以导致地面发生渗漏。还有的设计时,出现竖管与水平管、设备之间交叉现象,管道、地漏尺寸偏小、数量偏少,位置不对等等,这些问题一旦带入施工阶段,就必然出现临时修改和调整,不仅给施工增加难度,而且也给厨卫渗漏留下了隐患。
b、防治措施
对于设计上出现的渗漏问题,设计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时要安排熟悉施工和验收规范的设计人员负责,要从多方面、多角度仔细考虑,在厨卫防水方案设计时结合选用的防水材料作总体构思,并与排水方案综合考虑,刚柔结合。对于重要部位,如管道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防水层做法等作好工艺资料图反馈给相应的工作人员,在正式出图前协同土建、水电、暖通等号业设计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以尽量减少设计中的失误。在结构没计上,可考虑将厨卫的现浇板设计成槽板式或周边反梁式,适当加大楼板厚度,以增加结构刚度和渗透的难度。存建筑设计上,增设防水层作法,做好防水找坡以达到防水效果。
(二)材料质量因素引起渗漏及其防治措施
材料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在施工中能否把握好材料关,是决定厨卫渗漏的重要一步。存施工现场如果能对每一种进场材料都严格检查,将不合格的材料排除在场外,这就为厨卫不渗漏起到基础保障作用,否则再好的设计和施工也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厨卫不渗漏。
关键词:教材;知识点;生态学;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74-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炸、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危机等生态学问题愈来愈重视,在教育领域加强生态教育已形成共识[1-2]。近百年来,我国主流生物教材中生态内容逐渐增加,教材中的生态学内容越来越丰富,知识点逐渐增多[3]。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中学生物教材内容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做法,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加深了中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强化了生态观教育[4-5]。目前,我国初中、高中阶段的新课标教材中生态知识点灵活多变,各章节生态内容多而散,生物教材中究竟有多少生态内容缺乏量化数据。笔者团队结合中学教育实践,对初中、高中现行教材的生态内容进行了统计,为准确掌握生态学基础教育现状、提高中学生物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资料。
一、中学教材中生态内容的统计方法
(一)调查方法
1.教材样本及调查地点。教材样本均为国内现行广泛使用的版本。高中生物教材为人教新课标版高中生物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3个部分。数据调查地点为德庆香山中学。
初中生物教材使用苏教版生物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初中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数据调查地点分别为肇庆第一中学和罗定黎少中学。
2.知识内容统计方法。采用段落法、版面法按章节分别统计生态知识点,并对涉及生态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实践教学按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知识拓展等知识内容进行分类。
(二)教材中生态内容分类统计
1.段落法。生态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段落数/总段落数)×100%。
2.版面法。生态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版面/总版面)×100%。
3.重点、难点统计。生态知识重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重点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生态知识难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难点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4.理论、应用内容统计。生态理论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理论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生态应用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应用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5.图表内容统计。生态内容图解百分率=(生态内容的图解数/图解总数)×100%;
生态内容表格百分率=(生态内容的表格数/表格总数)×100%。
6.实践教学统计。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以及知识拓展5个部分,生态内容实践教学统计方法如下:
探究实验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探究实验个数/探究实验总数)×100%;
技能训练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技能训练个数/技能训练总数)×100%;
讨论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讨论个数/讨论总数)×100%;
社会实况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社会实况个数/社会实况总数)×100%;
知识拓展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知识拓展个数/知识拓展总数)×100%。
二、中学教材中生态内容的分析
(一)高中生物教材生态内容分析
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涉及生态学的知识相对集中:高中一年级生物教材的必修一和必修二部分很少涉及生态内容,生态内容集中于高中二年级的必修三,全书共六章内容,均涉及生态内容。
从生态知识点的统计看(如表1),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生态内容分别为51.46%和53.85%,生态内容占生物教学的一半以上。从教材的重点难点角度看,生态内容分别占37.9%和47.06%,难点比例高于重点内容,表明在生物教材中生态学内容更难掌握。图表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复杂的生物教学内容,生态知识图表分别达到58.82%和27.27%,在生态内容教学中使用图解占全书的一半以上。生态内容的理论部分为58.7%,低于应用部分的75%,表明教材十分注重生态内容的应用知识的教学,旨在加强生物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实践教学生态内容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除知识拓展板块外(43.48%),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和社会实况板块的生态内容均超过一半以上。其中,探究实验板块生态内容最高,达80%。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生态内容的高比例体现了教材对高中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力度。
(二)初中生物教材生态内容分析
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生物教材生态内容统计如表3。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初中一年级教材生态内容分别为20.11%和22.8%,初中二年级分别为57.66%和59.14%,表明初中二年级的生态内容高于初中一年级,其生态内容均在50%以上。
从教材的重点难点角度看,初中二年级生态内容的重点难点均高于初中一年级,增幅分别为46.54%和22.49%,重点内容增多,难点内容减少。从图表使用情况看,初中二年级的生态内容图表分别占49.79%和72.86%,在生态内容教学中使用图解和表格约占教材的一半。其中,初中二年级表格的使用是初中一年级的8.75倍。从生态内容的理论和应用比例来看,初中一年级生态内容的应用部分为62.2%,略高于理论部分的50.67%;初中二年级生态内容的理论和应用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57.14%和56.7%。
初中生物教材实践教学板块分为探究、观察、讨论、实验、阅读5个类型(表4)。初中一年级生物教材实践教学板块安排数量较少,均涉及生态内容,各个类型生态内容所占百分率均为100%。初中一年级生态知识简单且分散,生态内容的实践教学比例未能体现出各个实践教学板块的差异。初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中,除实验板块外(20%),探究、观察讨论和阅读板块的生态内容均超过58%以上。其中,讨论、探究、阅读板块生态内容较多,而实验板块生态内容较少。
三、讨论
从生态知识点的统计看,高中一年级教材未涉及生态内容;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高中二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51.46%和53.85%(如表1);初中一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20.11%和22.8%,初中二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57.66%和59.14%(如表3),版面法统计的生态内容百分率均高于段落法,表明版面法知识点统计值偏高,可能与教材的版面设计、排版特点有关(如为排版美观使用的版面留白)。
从重点、难点、图表、理论和应用生态内容的统计结果看,高中的生态内容教学较为集中,充分使用图表很好地解决了生态教学难点问题。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和知识拓展板块生态内容比例高,相比理论教学,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分量在50%以上,体现了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培养意图。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态知识比较分散,仅有少量章节生态内容比较集中,如初中二年级教材的第十八、第十九和第二十章几乎全部为生态学的内容。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比较注重于实际生活的联系,实践教学中的生态内容较多,其中初中一年级的课后训练板块均与生态学知识相关。在实践教学板块的安排上,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
生态学知识具有名词概念多、涉及学科庞杂、交叉渗透知识多、教学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等特点,生态学教学过程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6]。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生物教材一般将生态内容安排在生物教材的最后部分,有利于学生对生态教学内容的把握,将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一般来说,高中的软硬条件建设多优于初中,初中条件较差(如生物实验室建设、生物仪器设备配置等),开展实践教学能力初中阶段存在更多困难。现行生物教材的实践教学,初中阶段主要体现在应用拓展方面,如观察、讨论、阅读。高中阶段加强了实践实训方面的教学,如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学生动手能力大为提高。
四、结论
段落法和版面法均适合教材的生态内容知识点统计。中学生物教材的生态教学内容主要在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阶段,生态内容百分率均在51%以上。
从重点、难点、图表、理论和应用角度统计的生态内容结果看,高中的生态内容教学较为集中,初中生态知识比较分散。在实践教学板块的安排上,高中阶段的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板块生态内容比例高,初中阶段生态内容偏少,实验板块仅为20%,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占良.生物学教育引入生态文化内涵的思考[J].裸程・教材・教法,2007,27(11):74-77.
[2]张英泽.新形势下中学生生态观教育之我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106-107.
[3]范薇.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的变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7-38.
[4]陈小美.中学生物学新教材生态学思想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133-135.
关键词:初中生物;图文转换;概念;流程图;高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与实施,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初中生物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实验性学科,它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同时,生物具有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有效表达。至此,本文作者针对初中生物学科特点,有效利用图文转换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更加深化。生物结构图和示意图广泛编排于教材中,对于很多知识章节,教材中都有图解。图文转换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识图,将基础知识在图解中体现出来,以形象的图示展示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繁琐的知识点通过系统的组合方式组织到一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点。
1.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它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最容易忽视生物学科的实验性。很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仅仅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及综合能力锻炼。再者,很多地区的中考不考生物,学校及家长对生物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也缺少对生物研究的兴趣,更谈不上认真学习生物。最后,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往往是生硬地将教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2.图文转换法教学的优势
所谓图文转换法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借助课本插图,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直观化。同时强化概念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与概念以图文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中知识点所涉及的科学前沿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借助多媒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每个章节都配有插图,这样更加有助于教师灵活利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手段,最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基于图文转换法的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建议
(1)串联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鉴于图文转换法的特点,教师可以围绕某一教学主线,串联相关知识内容,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内容体系,帮助学生记忆思考。例如,学习初中生物(苏科版)“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的串联。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借助图文模式,将抽象的结构层次给形象化、深刻化。同时,伴随的是概念的深化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学习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引入多媒体技术,直观图文转换教学。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入到教学课堂。那么,初中生物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搜集网络教学资源,将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将知识概念及图文模式相结合。这样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才可以将知识点清晰化、直观化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学习起来、思考起来省时省力,有助于学生较快地吸收知识内容。
(3)基于图文转换,构建合作平台。所谓基于图文转换,构建合作平台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某一知识内容精心设疑,然后学生有效分组,围绕知识内容鼓励学生建立图文模式。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例如,学习“人体的呼吸”课时。教师将学生分组,然后观察人体的呼吸系统模型,了解呼吸的概念。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实验器材模拟“肺及肺泡模型”,构建“呼吸系统模式图”。然后根据各组的实验结果和模拟模型,相互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改进成果进行点评及指导。从而全方面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可知,初中生物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实验性学科,它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利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效利用图文转换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更加深化。将基础知识在图解中体现出来,以形象的图示展示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对生物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赵 进,陈士元.对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规范更要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动物分类、植物分类、生态系统等知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倘若只是按照书本简单地讲解其中的知识,一定不会引起他们对生物课堂以及生物学科的兴趣。另外,由于初中学生在生物学科上缺乏一定的基础,他们也很难一下子完全接受抽象的生物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地挖掘校园的生物资源,利用具体的生物来生动地讲解课本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这两个知识点的时候,如果校园中刚好有松树、银杏树和向日葵等植物,教师可以直接采集松树和向日葵的种子并带到教室中,让学生现场观察两者的差异。在这种直观的观察中,学生能够很快地记住“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而“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这两个知识点,并且也能够在一种形象性的思维中保持对知识点的记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这两个知识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生物教师想要更好地利用校园的生物环境进行知识点的生动讲解,那么生物教师首先应熟悉校园的生态环境,并且能够自如地在校园中找到与知识相对应的生物样本,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整合以及延伸能力,将课本的知识和实际的生物环境进行互相延伸对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园生物资源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的作用。
二、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
在利用校园的生物资源进行知识的生动讲解之余,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利用校园的环境,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某一个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生物教师可以在班级成立不同的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的生物进行探索和分析,从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期初,生物教师可以摸清班级不同学生的兴趣点,从而为不同兴趣小组成员的组合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然后,教师可以将课本的知识分成若干个板块,分配到不同小组的学生的手中,成立各式各样的兴趣小组,如藻类植物小组、单子叶植物小组、双子叶植物小组、环节动物小组、鸟类动物小组等。当兴趣小组成立之后,教师可以向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任务,指导小组的成员在校园环境中寻找相对应的动物或者植物,然后认真地观察它们的属性和特征,在长期的观察和探究的基础上向班级同学汇报小组的研究成果。通过这种兴趣小组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学生既能够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其动物或植物的认识,也能够自觉地搜集相关的素材和资料,加深对所在领域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活跃了生物课堂,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借助校园环境开展德育教育
无论是对于植物的认识还是对动物的了解,生物学科的最终宗旨是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这便属于生物教学中德育方面的任务。校园环境作为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将之纳入生物教学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自然的亲切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生物的体认,从而树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除了利用校园的生物资源进行基础知识的生动讲解以及增强生物课堂的趣味性之外,还可以借助校园的环境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在向学生讲解完植物方面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的植物之下,让学生感受到植物在吸收人类的二氧化碳以及制造可供人类呼吸的氧气等方面的功效,在真实具体的形象化感受中,让学生真切地感知植物为人类作出的贡献,从而以一颗谦卑和尊重之心来对待植物。同时,教师还要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其他的事物和事情保持一颗谦卑之心,树立一种和谐的观念。因此,如果教师能够持着一份热爱生物和自然的心,能够具有洞察世事的能力,便能够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校园环境中触摸到生物教育的核心要义。
四、结语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过量使用多媒体技术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将多媒体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很多初中生物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几乎将全部的心思都花费到制作课件视频上,而忽视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心钻研,忽视了教学重难点与疑点的分析,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2]。同时,过度使用多媒体,也会造成学生审美疲劳,使学生分不清主次,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多媒体教学功能未被充分挖掘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虽然经常使用,但是其教学功能仍然没有得到深入挖掘,这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效用[3]。从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当前生物课堂使用多媒体应用表面化,教学功能未被充分挖掘。主要表现为,在视频播放、音频播放、文本呈现、动画效果展现等方面应用不到位,以致初中生物的新课导入、知识解读、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结合,重点分析实验步骤
初中生物虽然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初阶知识,但其仍具备生物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及逻辑性,初中生物教材中也包含着许多实验课程[4]。在传统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直接讲解实验步骤,学生既无法亲自体验实验操作,也无法直观看到实际操作过程,对实验的步骤与现象始终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针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在网络平台中寻找相应的实验操作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师自己进行实验操作、自己讲解、自己录制视频,教师可以在实验视频中重点强调实验步骤的分解部分,细化实验细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相关实验内容[5]。以初中生物教材中“血液”方面的学习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以本章节教学内容为课堂核心内容,进行“观察血细胞、血浆”的实验。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准备教学视频,并且在视频中重点强调操作手法与注意事项,说明做此实验的教学原因与目的;其次,在课堂上播放此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实验操作,遇到重点部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暂停”“重放”等功能,让学生重复观看重点操作部分,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实验。
(二)转化生物抽象知识,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复杂,很多知识点都是抽象的,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理解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化的知识,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生物的学习难度较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一个生物知识仅仅需要利用教材、黑板就可以开展教学,学生无法从片面、不立体的讲解中真正理解生物知识、掌握生物原理。针对这种情况,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将较为复杂的知识通过简单的逻辑结构图或视频呈现出来,简化学生的思维,将抽象的生物现象通过视频及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产生直观印象。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细菌与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课堂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准备一些关于真菌与细菌作用于物质的视频短片及图片,让学生对真菌和细菌的作用产生直观的印象,避免学生对真菌及细菌对物质的作用产生认知混淆;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视频中“腐乳的制作过程”,教师可以将视频中制作腐乳的等待的时间部分剪除,直接让学生观看制作之后5天、10天、15天之后的变化,让学生能够明显地看到腐乳原料的变化,从而对细菌与真菌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与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讲解疑难知识点,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复杂,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讲解课程中的疑难知识点,将疑难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便学生学习,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6]。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等功能进行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配合多媒体重复播放、慢放、快放、放大等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能够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染色体”一课为例,教师讲课时,不少学生反映对染色体变异部分的知识点难以理解,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认识,更不能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对此,教师可以设计染色体变异教学视频,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知识点,引出染色体变异概念,导入新课;其次,通过多媒体图片功能展示染色体结构图及其变异图,并提供实例,如有子西瓜和无子西瓜等,学生通过观看有子西瓜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以及无子西瓜的染色体变异图,真切地看到染色体结构及其变异的具体过程、结果,知道了什么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变异的基本类型。在多媒体教学下,教师从上节课内容的回忆导入染色体变异概念,到讲解染色体结构,再到讲解染色体变异及基本,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了关于染色体变异的知识体系。而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口语讲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过程、结果,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停留在书本和想象上,自然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采用多媒体教学后,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载体形象地展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则易于建立知识体系。
关键词:过渡 生物教学 补充和递进 反思
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看似两个界限分明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层次,实质上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知识是高中知识的铺垫与前沿,扎实的初中生物知识为高中的学习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进入高中阶段后,大部分学生表示无法在短时间内调动自身已学的初中生物知识的基础,无法适应和接受高中新的高层次的知识点,这种现象致使学生原本薄弱的初中生物知识在新的复杂的高中知识面前显得更加不堪一击。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初中生物的知识点,不少学生因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欠缺或习题熟练度的缺乏使得学生在高中生物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这种现象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教学中无法找到开启学生记忆窗口的切入点,无法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生物知识开展更深层次的高中生物的学习,因此产生了学生厌学的现象和教师厌教的怨言。
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老师对症下药,而且需要学生也寻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做好初中生物知识和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就显得相当重要。教师既需要在初中生物的讲解中为高中生物知识更好的理解做铺垫,也要在高中生物知识中贯穿更多的初中生物知识,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不间断的学习系统。
一、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优化性初探
初中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的缓冲期,针对知识点,初中课本先初步进行涉及和提及,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概念,等到高中再接触到这些知识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和突兀,同时也能自然而然的把其与初中已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初中生物一般着重于生物现象,而高中阶段则会对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做深入浅出的分析。从现象到揭示这种现象的原因就需要这样的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表象到本质的过渡。例如在高中生物中学习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时,如果只单纯的向学生解释进化的内容和实质,学生可能短暂性的了解和记忆,但是如果我们把初中课本中提到的克尔格伦岛上的植物为什么都那么矮小,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条生物进化论中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个真理同时也能在其他的很多初中生物所学知识点中举出实例来证明它的科学性,比如说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为什么不同的动物有自己适合的栖息环境。然而,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很好的把初中生物知识向高中生物知识过渡的运用。
高中生物教学与这样的一个过渡过程存在着相得益彰的关系,这样一个过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①导入高中生物知识的新课程,用先复习初中旧知识的方法更加的有效。传授新知识如果直接进入知识点,不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不从以往的所学知识中找到切入点,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是不明显的。而通过复习或者向学生提问初中知识的方法则能起到很好的切入作用。②生物教学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如果只照本宣科的介绍知识点,不进行直观演示,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得不到体现,教师应该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验的方法,让知识点更加的具体化、生动化,教师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是枯燥无味的讲解,不仅学生的抵触心理会很强烈,老师也会失去教学的兴趣和激情。而通过有实物的直观演示和实验,则会让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洋葱表皮实验中首先教师会让学生了解到显微镜的具体结构和操作方式,然后再介绍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实验的目的,老师先做好实验的示范,侧重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需在过渡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制定合理的过渡教学方案
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学不仅仅对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要求更加严格了,同时对高中生物老师的教学更加苛刻了。初中生物老师需要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阶段必须解决,哪些知识点需要反复强调以便于高中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更加的深刻,高中教师同样也需要做到深入研读生物新课程标准,在了解高中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对初中教材有一定的钻研,比较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的进行针对性教学,要了解到初高中教材在哪些方面存在知识点的脱节,在初中知识向高中知识的过渡中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初中生物教材一般情况下都通俗易懂,知识点涉及的点和面都不如高中生物广泛,也只要求学生做到基本理解,高中生物则是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知识更加的理论化更加的思维缜密。初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因材施教,制定好合理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的对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阶段和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不同的教学。
(二)引导学生适应教学过渡
初中生物对新知识点的引入往往会更多的举出生活中接触的实例,对于高中人教版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应该算的上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在初高中阶段都有出现,不同的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只要做到了解这个试验以及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个原理,但是高中对这个试验的要求则更高层次,需要学生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从这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所学的很多知识有很大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学好初中生物知识是打好基础,学好高中生物是对生物知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法、观察法等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还可以采取回忆初中知识引出高中知识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记忆。这些不仅需要试验感知和观察,还需要学生把抽象思维运用到这一知识内容上来。面对这样的一个过渡转变,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肯定还是存在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当中发挥一个积极指导和合理教学的作用,教师既需要关注学生在生物学习心理上的变化也要根据这种变化找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这样的一个过渡过程,从而在学习上达到双赢的局面。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考试要根据新课程下生物改革的具体要求出题,制定合理的考试方案,不仅以卷面考试的形式,更好要把动手实验操作能力纳入学生的考试范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全方位发展,考试内容要立意新颖,杜绝为了考试而考试的行为,考试内容也要全方位,涉及到生物所学知识的核心和细节,检验学生对这个过渡过程的适应能力究竟如何。例如:考试可以按照卷面考试成绩和动手实验成绩各占一定百分比的方法进行,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不一味的过分强调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生物是高中生物补充和递进的基础
从初中向高中过渡,本身就是学习能力、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补充和递进的过程,生物的教学亦是如此。生物教学既具有所有学科教学的这点共性,同时也具有知识点这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高初中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叶的结构;根尖的结构;茎的结构;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形成;神经元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体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生态系统等。以上知识点都需要在初中初步接触高中逐步巩固,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需要掌握十大主题,首先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在初中阶段就会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在高中知识板块中也不会着重讲述和涉及,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则需要初高中都全面了解和运用,贯穿生物教育的初级和高级过程。生物学的十大主题在学生学习生物的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初中生物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补充和递进的基础这样的一个局面。每个主题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要性,相互衔接、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对于高中人教版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应该算的上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在初高中阶段都有出现,不同的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只要做到了解这个试验以及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个原理,但是高中对这个试验的要求则更高层次,需要学生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从这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所学的很多知识有很大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学好初中生物知识是打好基础,学好高中生物是对生物知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法、观察法等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还可以采取回忆初中知识引出高中知识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记忆。
四、生物教学过渡对其他学科的示范作用
生物教学过渡在现实的教育中运用的相当成功,在这个过渡过程的运用中同样也存在过抛开初中教材教高中、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补充和递进的关系、忽视对原有初中有偏差的知识的纠正。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样就给其他学科的过渡起到了一个积极的示范作用,具体的策略方法就是重点抓好知识的衔接、注重知识的补充和递进、做到教学有方指导有法。生物教学的过渡在学科的过渡中具有很典型的意义,生物是一门亦文亦理的学科,既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阶段生物学习和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生物教学的过渡过程,总结出其中切实可行的方法,用于更好的指导其他学科的过渡。
五、结语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加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衔接性,需要老师更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结论,同时也要指出这些结论的内在规律和别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做到这些才能避免在生物教学的过渡过程中出现更多的矛盾。学习是一个老师授之以渔的过程,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只有双方面都作出努力,才能克服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习是一个老师授之以渔的过程,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只有双方面都作出努力,才能克服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方红峰,郑春和.生物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刘恩山.高校生物教学改革与教师观念的转变.[J].生物学通报.2006年第4期.
[3].王小波.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科学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第10期.
[4].李锦.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5].侯喜瑰.浅议生物教学中新课的导入.[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第10期.
[6].赵贵玲.生物教学中兴趣的诱发和培养.[J].青海教育.200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