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6:00: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程财务收支审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当前,建筑业对本企业招投标中标的承包者或企业外招投标中标挂靠本企业的承包者财务收支管理上,往往都采取承包形式的管理。即在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参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落实责任承包制之后,在财务收支上,往往参照中标合同造价的百分比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剔除应上缴国家的税金和工程支出后,剩余的利润归承包者个人所有。
一、财务收支的重要作用及问题
在财务收支管理控制上,按合同比例收取管理费后,上缴国家有关税收后,应对承包者一了百了,财务收支上可以放任自置,不管不问吗?事实表明:在“费、税”两者扣除后,如放任不管,一旦内部承包者管理不善,或置企业利益于不顾,中饱私囊,则很容易显现企业与材料供应商之间诉讼的发生,使企业在财务上导致“或有负债”,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下轮竞争建筑市场的声誉。它具体表现在:
(一)收入减支出(材料、人工、税金、管理费、其它费用)小于零,即收不抵支,入不敷出。该现象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财务收支中存在着,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经营发展。
(二)工程竣工决算完成后,向发包方(工程委托方)清算最终收入后,仍抵支不了材料商的欠款,则材料供应商依供销合同诉讼,此造成法院封存企业及项目部银行账户,追索项目部上级公司连带责任诉讼的发生。
(三)如项目公司为国有企业,工程项目竣工后,要比较工程概算造价与实际的财务支出,应该对财务收支资金进行明确的审计。
二、如何加强财务收支的控制
当前,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财政收支存在这严重的上列现象,那么,如果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将工程竣工决算完成后的亏损,从而生成诉讼可能性防范于前,本人以为从下列几点予以考虑:
(一)参照工程式项目的总概资料,预期计算整个工程进行中的重大材料,如水泥、钢材、黄砂、石子及人工费支出等,制订工程的支出计划。从而避免出现收不抵支,入不敷出的现象。
(二)项目部的公章,财务专用章交财务同一管理,对项目部签发的有关材料,人工的合同协议统一管理收核,其合同额与有关预算额核对,看其有无超出预算额的部份,如超出,则询问情况,核查核实,严防其虚假合同生列其中。
(三)财务内部设置收支平衡账户,每月收入剔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税费后,其差额为项目经理自主支出资金额度,并时常关注其是否依其合同协商的范围内付款。
(四)工程将近竣工的三个月至半年时间内,扣除工程合同价的20%,作为项目的最终控制额度加以防范。这时,严格对其预算支出,合同支出,财务已发生工程支出,和待发生支出,严格加以平衡控制,严防工程项目透支的发生。
(五)工程竣工完成,结清上下级之间的管理费、人工费、其他应交款项,查实国家税费有无漏缴。然后,剩余工程利润依项目内部承包协议兑现给承包人,这样,正确体现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财务控制手续上,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符合国家法规规定的发票不得入帐,防止承包人乱开支付内容。
2、发票内容,力求与经济业务相一致,不得虚开、虚拟、财务预算支出不得先支后报,须以合同协议内容作参照。
3、进入工地的材料数量帐实相符的同时,还需与门卫制度相结合。
综上所述,目前,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财政收支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财政收支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单位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其对财务收支的控制,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促进建筑企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叶秀芹.建设单位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审计方法探讨[J].财经界,2011(04)
[2]陈红梅.公路路政财务收支审计要点及方法[J].审计月刊,2011.(01)
[3]吉新.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问题[J].新财经·上半月,201(08)
一、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作用
众所周知,任何的经济活动离不开财务的收支,而财务收支审计目的是对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做出判断,维护财经制度和纪律,促进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可见财务收支审计的重要性。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审计远景进一步说明了财务收支审计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更好的发挥其基础作用,并引领审计业务创新,适应新的审计环境的需要是进一步论述的问题。
二、财务收支审计引领审计业务创新的途径
(一)从理念上突破财务收支审计的思维定式
思维方式决定行动轨迹,虽然财务收支审计是常规审计,但如果把创新审计业务的理念贯穿在审计过程的始终,就可以实现从理念到方法上引领审计业务创新的目标。在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不变,但审计人员的思维模式可以拓宽,应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有意识的将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方向延伸。也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选择某个关键环节予以关注,使财务收支审计的视角从合规性、合法性拓展到前瞻性与效益性,充分体现内部审计为企业服务及和谐审计的理念。
要突破思维定式,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中开拓出创新之路,需要审计人员思维意识的跟进。在审计过程中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方式思考问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练就一身好功夫,才能在审计过程中不断擦出灵感的火花,释放创新的光芒。
(二)从方法上突破财务收支审计的传统模式
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是以报表,账簿为出发点分析异常,找出审计的切入点,重点对收入和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其中,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结构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等是财务收支审计中常用的方法。随着审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为审计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员保障。近年来,本单位在财务收支审计中总结出很多创新的方法。
1.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指导从计划编制到报告撰写整个财务收支审计过程
首先,审前调查侧重对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对重要会计科目和他们所涉及的相关业务联系起来。审计方案的编制应与审前调查结果紧密结合,以审前调查揭示出的高风险领域作为审计重点,以审前调查的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分配审计时间和抽样数量的依据,这样就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在对××集团进行年度财务收支审计时,通过审前调查了解到,由于当年开工的项目当年大多无法结算,这部分财务收入主要靠预结确认,因此收入的真实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以上分析,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就要分配足够的时间和审计力量对这部分进行重点审计。
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审计计划的安排对确定的风险点和风险事项仔细分析,多角度、多渠道核实可能存在的问题,还是以×x集团财务收支审计为例,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对比单项工程的收入、成本,发现个别项目毛利率非常高,为进一步证实该风险事项存在的问题,审计人员就要通过对比预算、材料、生产计划等资料,最终确认问题。
在审计项目终结阶段,也就是编制审计报告过程中,仍然应该把风险当作一个重要部分予以分析和披露,这也是目前我们的财务收支审计报告所缺少的内容,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只是就审计问题予以披露。笔者认为,这是我们目前的财务收支审计应当改进的一个方面,把风险事项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在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予以披露,可以引起企业经营者对风险予以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审计服务的职能。
2.关注非财务信息与财务资料的关联
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而财务资料是经营活动的载体,要想把财务收支审计做好,离不开对非财务资料的审计。近年来,我们已经总结出财务收支审计时需关注的资料。包括计划部门提供的生产、维修计划,经营部门提供的经营分析资料,安全部门提供的保险台账等等一系列非财务资料,通过这些非财务资料的审阅,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情况,然后,再与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查找问题。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效果很好。如,在某单位审计时,通过保险台账与资产明细台账对比,查出该单位存在挤占成本购置账外车辆的事实。
审计人员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点,灵活选取不同的业务资料,有的放矢的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3.利用数据分析模型,开展财务收支审计
利用已有资料,寻找规律建立财务收支审计分析模型是创新审计业务的又一方法。在建立分析模型的过程中,要对将要分析的问题做出概括的、抽象的表述,找出可以通过审计软件或计算机语言表达的检索、计算,统计等条件。建模时要注意前提条件、逻辑规则以及各已知条件之间的勾稽关系等。
(三)从方式和手段上改变传统财务收支审计
1.变集中审计为日常跟踪(连续)审计
由于传统的集中审计方式难以实现对审计资金和审计单位的垒覆盖,而且受审计时间的限制。为了更好的发挥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作用,逐步实现审计工作由事后的监督向事前、事中的过程控制转型。我公司审计部门已全面推行了日常经营监控审计方式。日常经营监控审计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特别是网络环境下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它是由内部审计人员在相关事项发生的同时或稍后进行审计的一种审计类型。日常经营监控审计将原来的集中审计转变为日常动态跟踪审计,是对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方式的变革。实行日常经营监控审计,缩短了现场审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落实,体现了内部审计的时效性。
2.以计算机辅助审计为手段,贯穿整个审计作业和审计项目管理的始终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日臻完善与发展,大幅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强大功能,方便快捷地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这是创新财务收支审计的又一个直接表现。
1、加强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以国家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制度为依据,以财务收支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重点,围绕着节约型校园的建设,针对降低教育成本,合理科学利用教育资源,节约水、电、煤、油,控制招待费支出,杜绝损失浪费,反对脱离实际的铺张等内容开展审计。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做出客观评价,并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和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达到规范预决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目的。
2、稳步推进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干部廉政建设。按照局领导的要求,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逢离必审。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重点关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和结果,遵循“客观、全面”的原则,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人,充分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帮助和促进学校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校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为人事部门考核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3、深化基建、维修工程审计。在建设工程设计、招标、签定合同、洽商变更、竣工结算等各个环节发挥控制作用,进行工程建设全过程审计,促进规范建设工程管理,切实维护学校利益,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一、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和行使权限
认真学习国家审计政策、法令,熟悉审计轨制;积极钻研审计业务,精通专业知识,掌握审计技术要领;热爱本职事情,忠于职守,耿介奉公,严守职业道德;严守法纪,坚持原则,认真完成各项审计工作。
二、做好局本部财务收支审计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掌握公司资产运行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一手资料,今年我每季度对局本部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一次财务收支审计,每次审计我都要编制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及应关注的事项,并且做出审计小结,实行动态管理,不仅为领导提供了公司资产、财政的第一手资料,还为以后的经济责任审计积累资料。
三、做好经济责任的审计
经济责任的审计在于加强干部管理、促进廉政建设,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审计对离任干部经济责任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考核和任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2014年5月份我对农电公司负责人的离任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并写了离任审计报告,通过审计查出财务管理不规范等方面问题,及时向公司进行了汇报。
四、加大对工程结算审计力度
着眼于规范工程项目管理,防范高估冒算和损失浪费等问题,我从各项工程计划入手,对工程实行严格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对无计划的工程不予审计和提交报告,较好规范了工程项目管理。2014年我对本单位的大修、技改工程很多个工程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审计签证,有效地对项目进行了规范管理。
五、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关键词:建设项目; 投资效益; 审计
0.引言
投资者选定一个项目进行投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预期的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者的受托经济责任。由于企业管理者的受托经济责任逐渐由财务责任向经营责任、管理责任扩展,从而使效益审计成为合乎逻辑的必然产物。本文根据我们多年来从事建设项目投资审计的实践拟就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的概念、特点、必要性以及如何搞好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等进行探讨,希望和广大同行进行切磋、交流,以促进投资效益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1.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的概念、特点及必要性
1.1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的概念及特点
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型、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检查和评价。效益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经济性,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好的经济效果;效率性,就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效果性,就是指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与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比较,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审计对象同级化、多极化
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是上级审下级,比较单一,容易开展。对于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来说,审计对象同级化、多极化了。以我们中国石化公司为例,由于投资及投资项目实行集中化管理,使得投资效益审计对象除涉及建设主管部门外,还涉及到计划、财务、法律事务、物资供应等部门和各个分子公司及其下属单位等。
(2)审计期间延伸到未来
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项进行审计,而投资效益审计不仅仅对过去事项进行审计,而且还要采取恰当、可行的方法对项目的未来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
(3)审计关注点发生根本性变化
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点是真实性、合法性,而投资效益审计的关注点是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风险性。
(4)审计方法增加
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常用的直接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分别是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计算等,投资效益审计除了要运用这六种常用审计方法外,还要使用分析、判断、预测、推理等方法。
(5)审计依据和标准不确定性
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是会计制度、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单一、比较明确。投资效益审计的依据和标准不尽相同,随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的变化而变化。
1.2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目前,在建设领域许多项目前期工作草率,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实不深,甚至出现了为了项目可批而进行可研的现象。概算、工期、预期效益等关键性指标失去了刚性,一些耗资巨大的生产性项目建成之日便是亏损之时。
(1)投资效益审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节约型社会是实行科学决策,不搞重复建设的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把好工程质量关。保障工程质量就能避免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就是最大的节约。近年来,在基本建设中,一些人把质量观念、责任意识抛到了九霄云外,以至于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之风蔓延,造成了大量豆腐渣工程;另一方面,由于决策失误,离开实际需要搞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造成人、物、财力的极大浪费。事实证明,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效益审计,建立决策失误“问责制”以及严格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切切实实把好质量关,是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2)投资效益审计有利于真实反映建设项目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我们在日常的工程造价审核中发现,施工单位脱离实际虚增工程量、高套预算定额、材料重复计算、虚列费用等问题比较普遍,这会加大投资项目的工程成本,损害建设单位的利益。采用“高套定额”的办法进行工程结算,可以避过业务水平较低或者工作不认真的审核人员的审核,为施工单位带来更多的货币收入,但却损害了建设单位的利益,也不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在对建设单位的投资专项审计中也发现,部分建设单位借改扩建之机,将一些与项目无关的内容列在项目之中,增加了工程成本。
(3)投资效益审计是检查和评价企业管理者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
企业的投资决策是由企业管理者做出的,既关系到建设项目当前的效益,又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通过开展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就是要确定建设项目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以及所带来的收益,检查和评价管理者做出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能否增加企业的价值,继而考核其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4)投资效益审计可以遏制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
由于投资活动本身的复杂性所造成的监督困难,使得建设领域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绝对的权力必然带来绝对的腐败。通过投资效益审计,可以强化责任意识,约束对于投资权力的滥用,从而有利于防止经济犯罪、反腐倡廉。??
2.如何搞好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
2.1实现三个转变
(1)从真实、合法性审计逐步向投资效益审计转变
随着建设单位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检查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建设领域中的违纪违规问题有所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适时将投资效益审计从以真实、合法性审计为重点转向以合理性、效益性为重点,即逐步过渡到投资领域的效益审计,是当前摆在我们审计工作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审计署2005年5月在关于批转《中国审计学会2005至2009年审计理论研究规划》中,强调突出开展效益审计研究,围绕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程序与技术方法,特别是公共资金和公共工程效益审计与评价等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效益审计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2006年4月在深圳召开的效益审计现场会上,审计署副审计长余效明要求各特派员办事处借鉴深圳效益审计经验做法,加强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推动效益审计工作中起到主力军作用。 这是审计署继2005年底将效益审计列入“十一五”期间审计工作重点后,首次正式部署效益相关工作,也标志着国家审计已从揭示违法违规问题的财政、财务审计,发展到防止损失浪费的效益审计,中国的国家审计工作正在步入更高层次。
一、对效益审计涵义的认识
效益审计也称绩效审计,其内容包括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三个方面,简称“三E”审计。经济性是指节约或最大限度地防止损失、浪费;效率性指投入与产出的对比;效果性包括完成预算目标或达到计划目标。效益审计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它的形成与政府职能的扩大有着必然联系。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之后,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活动的凯恩斯主义引导了资本主义世界,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公共开支的日益增加和公营企业的大批涌现,占用了巨额的财政资金,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引起了公众对公共资源节约和效益的关注,要求对受托管理这些资源的政府官员所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具有独立地位和专业资格的审计机关承担了这项任务,从而把财务审计推进到效益审计的高度。
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内容,我国最早提出的相关概念是“经济效益审计”,指的是经济效益实现途经开发利用和实现程度的审计,此种提法更侧重于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其中的经济效益简单地说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投入越少产出越多、效益越高。考虑到国有企业的效益好坏不能简单地以是否盈利作为评价依据,由此产生了经济效益概念外延的扩大,提出了审计评价中应该坚持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相结合、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与此相适应,经济效益审计逐渐被效益审计概念所取代。
从宏观上讲,资源稀缺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经济制度以及政府行为(包括公共资源的取得、分配和使用)都在发挥着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依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制度本身也有效率和效益问题。政府的效益审计,需要更多地运用经济学概念的效益,即在社会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实现这正是审计的价值所在。
二、对效益审计特点的认识
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独立的审计监督活动。财务收支审计是审计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它的内容和重点超出了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本身, 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经济效益审计应是一个独立的审计类型, 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效益审计相对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而言,其审计的范围扩大了,要对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进行审计;二是效益审计的方法有了新的发展,除了需要运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常用方法外,还要运用其他的审计方法,涉及到一些非财政财务收支的具体内容;三是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真实性和合法性,还要更多地涉及效益性,更具建设性、全局性和宏观性, 揭示的问题层次更高、作用更大。
(一)经济效益审计,就其内容上讲,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扩展
其目的是通过审计,确定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利用是否节约、有效,抓住其不经济或低效率等典型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原因,提出意见建议,促进规范管理。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已经不再是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本身, 是在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会计资料审计的基础上,对全部经营活动结果进行评价,是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全方位审视,涉及到有关的生产、技术、工程、经营与计划、决策、管理、组织结构和控制系统等方面。
(二)经济效益审计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国家的法规进行综合分析,而非对审计证据真实合法性的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除了采用审阅、核对、盘点、调整和分析等方法外,还要按照审计项目所需评价效益事项运用不同的经济分析、数学分析、经济论证或其他管理科学方法。
(三)由于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和手段等都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有重大变化,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技能要求、分析能力、政策水平、相关业务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更高。
(四)经济效益审计要求跳出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局限
其着眼点在体制、机制、制度、失误等重大问题上,更大地发挥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以便使审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三、对我国效益审计必要性的认识
(一)从国家审计产生的根源看
审计作为社会监督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古至今都扮演着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兴衰及公司成败的重要角色。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体制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两权分离、经济关系的确立,财产所有者就会委托专职机构和人员对受托管理者所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实行必需的经济监督,从而使国家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监督活动产生。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主要开展财政收支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但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效益问题。国家审计机关在对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的同时,有必要根据客观需要逐步开展效益审计。
(二)从财政支出规模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最大功能就是通过政府配置资源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矫正市场的盲目性。伴随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的加大,公共开支日益增加,占用了巨额的财政资金,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引起了公众对公共资源节约和效益的关注,要求对受托管理这些资源的政府官员所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具有独立地位和专业资格的审计机关承担了这个任务,从而把财务审计推进到绩效审计的范围。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财政支出包括政权建设领域支出、事业发展领域支出、公共投资领域支出和收入分配调节领域支出等。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所占有的自然资源较低,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政府的社会保障负担也愈来愈重,社会及公众对政府公共支出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要求政府能够更有效率地发挥其职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财政实力大大增强,但科技与教育的投入、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经济发展仍需要大量的资金,现有的财力很难满足需要。要解决上述问题,最佳方式就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展效益审计,以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收入,解决我国自然资源和财力不足的矛盾。政府不能仅仅满足于按照预算合法地分配、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还要在经济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下功夫。
(三)从国家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看
从本质上说,现代国家审计是民主和法制的工具,强化审计监督,能够促进政府及有关部门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提高行政行为的科学性、透明度和有效性,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以促进法律法规的执行,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推动法制的完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审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现代国家审计的发展要求从业者要从推进国家民主与法制的高度来认识和履行好对权力的监督,对政府绩效做出评价,即对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作出评价。当然,对审计工作来说,这里的“权力”主要是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管权。但审计机关加强对这些权力的监督,其意义又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十六大报告是在加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对审计等部门提出这一要求的,审计是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加强审计监督,一定不能离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关注政府效率这两个重点目标。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内审工作目前由于受经费、人员等因素制约,仍有少量单位部门领导未能将部门的内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及时确定或安排专人(兼职工作人员)从事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二是部分部门单位的内审从业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够,对开展工作存在凝滤或畏难情叙,效率不高,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三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促进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和行文不断规范。
二、2009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2009年内审工作计划安排项目10项,现已完成11个内审项目,即:教育局4项(1)对*完小20*年1月至2009年6月财务收支和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内部审计,(2)对*中心校20*年1月至2009年6月财务收支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内部审计,(3)大河中心校20*年1月至2009年6月财务收支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内部审计,(4)*县职业教育中心20*年1月至2009年9月财务收支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内部审计;林业局1项对核桃三率建设抚育管护资金收支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公安局2项(1)对公安监管场所进行专项审计调查,(2)开展20*年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收费进行专项审计;水利局1项对*县*厂20*年1月至2009年6月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县农业局3项(1)对*县种子管理站债权债务清理审计,(2)对20*年*省村容村貌整治工程项目审计,(3)20*年*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项目资金审计。
2009年12月10日止,审结项目11项,其中:专项审计调查2项,财务收支6项,专项审计3项,针对存在问题共提出整改或审计建议15条,通过审计纠正了被审计部门的不规范行为和事项,健全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财务收支中,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不够熟悉致使账制不够健全、核算不够规范;二是存在少量的白条支付和坐支行为。
三、下步内审工作安排
(一)工作指导思想
继续以贯彻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巩固和发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的新成效,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做好部门的年初内审工作计划,把审计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责,从保障国家、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出发,以“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为目标,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中,着力推进绩效审计,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推进体制制度创新和民主法制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内审监督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功能。
(二)审计工作思路
一是突出以人为本,在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新成效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公平公正,以涉及群众医疗、住房、教育、交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政策执行、投入、使用、管理情况为审计重点。二是突出发挥内审建设性作用为审计目标,通过内部审计检查、改进、完善部门单位的制度建设、政策执行,督促整改,促进规范行业、部门的经济活动和管理行为。三是突出绩效审计,提高审计项目效率效果为审计目的,加强对资金的效益审计、分析评价项目涉及经济活动、投资行为等重点环节的各种价值因素、效益因素、效益指标,使经济投资活动产生更多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四是突出创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审计方向,内审工作要更加关注能源矿产、水电、土地和自然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从财务收支领域扩张到宏观管理分析调控、决策领域,以审计促管理,以审计控制投资成本费用,少花钱,多办事,节约建设投资资源和能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少投入,多产出,营造和谐友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关键词:工程项目;重点难点;效益审计
1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工程项目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不仅涉及工程项目本身,而且影响着企业的资金、管理和信誉,甚至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景。我企业前几年也曾先后启动过两个工程项目,投入资金约1200万元,因管理经营失误,投入资金无法收回,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制约企业的发展。这些事例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必需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认真开展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又能帮助我们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管理,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控制制度,减少经营管理失误,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非常必要的。
2建立和完善指标评价和法规体系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
(1)正确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指标评价体系对于真实反映、合理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我们在近三年初步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中,所使用的评价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大多数是沿袭财务分析指标,如投资回报率、资金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材料利用率和资产报酬率等等。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单靠财务指标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且往往容易形成一种财务分析报告而非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指标评价。因此,我们迫切希望通过借鉴国内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我们已有的实践成果,建立适合我行业的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科学的、规范的、权威的指标评价体系。
(2)规范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准则,建立和完善法规体系。为使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有条不紊,依法依规的进行,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现在《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早已颁布实施,但针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极少且不健全。如有关工程项目审计方面的法规、管理条例、工作程序、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特别是缺乏以工程项目各施工管理环节为核心的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法律法规实施细则。
(3)完善财务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工程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对应的材料、费用、效益,如果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及科学的开支标准和程序,经营者随心所欲,工程效益就无从谈起,经济效益审计也无从下手。针对初步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与问题,我们先后制定和完善工程市场管理、内部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了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和程序,即规范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开支,严格控制各项成本,又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为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打下了基础。
3工程项目各施工管理环节和相应经济合同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审查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有效性及投资效益水平高低等。因此,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应是各施工管理环节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可分成三个阶段:项目开工前、建设中和决算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审计,每个阶段的审计都应有相应的经济合同。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好坏,决定了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工程项目各施工环节的经济合同是工程施工管理和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合法依据,在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质操作中,对每个阶段的审计不仅局限于各施工管理环节的审计,更重要的是对相应经济合同的审计。我们初步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过程中,对前几年遗留的工程项目进行审计,从审计的情况来看,都是在项目决算完工后,项目经营失败后才进行审计,而且更多的是从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而对各施工管理环节和经济合同没有进行审计与监督,这也是个别工程项目经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要特别注重把握好各施工管理环节及相应经济合同的审计,缺一不可。
(1)工程项目开工前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括:①工程项目的立项审计,主要审查投资项目决策程序的合法性,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投入资金是否已到位,预测的经济效益目标是否科学合理;②设计和施工的招标审计。通过招标审计,促使设计者和施工者在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项目的总体造价和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2)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审计。实质上是监督工程项目质量和核实工程项目的成本造价。工程项目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寿命和投入使用后的效益,如果工程项目质量合格或者达到优良,就为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充分发挥效率奠定了基础。因此,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审计要注重:①工程量的真实性审计;②材料使用情况的审计;③结构层次、施工工艺等有可能牵涉到工程造价的情况;④审计分项工程预算定额选套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⑤审计工程质量;⑥审查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及有无挤占、挪用、转移资金的现象;⑦审查索赔的合理性,对索赔事件的起因责任归属进行划分,按索赔程序赔偿,拒绝不合理赔偿;⑧审查影响项目成本造价变动的事项,如设计变更和材料市场价格变化等;⑨审查现场签证及工期执行和工程质量控制情况等。
(3)工程项目决算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审计。工程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能力、投资回收期长短、投资利润率高低等方面。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达到设计能力要求,迅速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投资回收期短,利润率高,说明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好。通过对工程项目决算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审计,一方面可以评价企业领导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并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促使被审计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企业改善管理。
4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遇到的难点
我们初步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近三年,曾用大量精力对前几年遗留的工程项目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反映出许多问题,遇到一些难点,这些问题与难点主要集中反映在审计介入难;审计确认难;缺乏专业人才等。这些问题与难点阻碍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应予重点解决与研究的问题。
(1)项目开工前和建设中审计介入难。这即有认识问题,也存在法律空白。因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往往容易用财务审计的思维方式解决处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问题,财务收支审计一般均在年底、期末或项目完工后进行,因此,由于存在这种认识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导致目前我们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几乎均在项目完工后或经营失败后进行,开工前与建设中两个重要施工管理环节的审计几乎没有介入。另外,工程项目开工前和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审计还存在法律空白,针对这两个重要施工管理环节的审计,目前还缺乏具体的法规操作细则和有关政策规定。
(2)流动性资金审计确认难。①债权债务确认难。工程项目债权债务往来频繁,应收应付款等债权性资金在工程项目中所占比重较大,拖欠时间较长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已影响到工程项目资金的周转,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主要原因:一是开工前、建设中的审计均未介入;二是企业与行业特点,导致工程项目类型多、数量多且复杂,相应经济合同不配套不完善,审计工作深入难;三是应收应付款等债权性资金量大,回馈率低,审计确认难。②存货审计确认难。工程项目决算完工后,账面都会反映有较大存货,经过经济效益审计会发现存在许多账实不符的现象,其中盘亏较多。一是管理不善出现跑、冒、漏现象;二是通过存货这一会计科目人为调节成本和利润,造成存货与利润虚增。虽然账面反映有存货价值不少,但实际存货价值出入较大,甚至是年久存放的报废物品,因而形成审计确认难。影响着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与评价。③货币资金审计确认难。工程项目的货币资金是经济效益审计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企业与行业特点,受工程项目类型多、数量多且复杂等因素影响,导致工程项目货币资金流动性强,收支业务频繁,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游离正常使用渠道,而被挤占,挪用的现象。这是目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中值得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难以审计确认的问题。④材料成本审计确认难。目前材料市场及价格不规范。材料材质相同,价格不同;产地不同,价格不同;渠道不同,价格不同。市场价格差异较大。⑤工程项目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结算计价审计确认难。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许多工程项目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内容未逐一填写,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给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活口,为竣工结算计价埋下伏笔,使得原本十分严肃的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失去约束作用,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差,给工程项目结算计价审计带来难度和风险。
(3)专业人才寻找较难。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全新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创新审计方法等。目前,我们内审队伍总体状况是对财务收支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丰富,具有较好的工作技能与基础,但对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来说还比较欠缺,特别是即懂财务收支审计又懂工程管理的专业审计人才较难寻找。再加上目前我们内审部门的审计人员与工程管理部门的预算审核人员全部分设在两个不同的管理部门,这即不利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也给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人才的使用培养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人才的培训与选拔,是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更好发挥经济效益审计作用的重要保证。
5注重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方法运用的科学、合理,能够较为顺利的解决审计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能够处理好各专业审计关系;突出审计重点和难点;提高审计成效和质量。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应重视审计方法的研究和运用,不断创新技术方法、促进审计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1)把握财务收支审计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财务收支审计是目前内审工作中的主要类型,其主要内容是对财务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其目的是通过审计,确定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利用是否节约、有效,抓住典型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原因,提出意见建议,促进规范管理。而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入和发展,必须与财务收支审计等其他审计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途径。财务收支审计主要从审查会计账簿,财务报表数据。分析财务指标着手;而我们认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更注重施工环节及其经济合同的审核,审计的范围更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更注重从决策、分析、评价等环节进行审查,对反映的问题要突出重点,有说服力,须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验。
(2)突出重点难点,规范作业行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范围广,审计标准更严,审计难度更大。因此,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规范审计作业行为,确保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是紧紧围绕经济效益而展开的,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问题,就应该成为审计关注的对象,成为审计工作重点。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主要以货币性资金或流动性资金为主,抓住各阶段各环节及相应经济合同的审计,注重资源投入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
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还没有现成的操作指南及作业规范。对此,我们要以严谨细致的作风,大胆实践。要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经验和做法,做到边实践,边总结,边规范。切实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质量。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注意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立足于整改,堵塞漏洞,切实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3)选择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成效。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要灵活选择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方法,掌握重要性、时效性、可行性原则。要重视运用审计调查方式,对一些共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迅速地作出反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解决我们在审计工作中的滞后性和单一性问题,增强超前性和综合性,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助于企业领导做出重要决策。要加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技术方法的利用,有选择地利用好审计实践中使用过的各种方法,提高工程项目审计效能。
总之,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工作的重心,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补充和完善内审理论,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加速企业经济发展,扩展工程市场,承揽工程项目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巍.浅谈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审计[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1,(2).
[2]金怀远.关于当前经济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浙江审计,2003,(3).
一、计算机审计的内涵
1、从审计内容上看,计算机审计是利用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电子数据和管理财政财务收支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包括数据审计和系统审计。其中,数据审计是将被审计单位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电子数据采集到审计人员的计算机上,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电子数据进行验证、清理和转换后,通过查询和分析电子数据,检查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系统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管理财政财务收支的计算机软件和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检查其设计是否合理、运行是否安全、是否存在违法和舞弊因素,从而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
2、从审计方式上看,计算机审计是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在被审计单位现场或者通过远程网络,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包括现场审计和网上审计。其中,现场审计又包括现场单机审计和现场局域网审计,即:在被审计单位现场通过单个计算机和搭建临时局域网,检查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监督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网上审计又称联网审计或者远程网络审计,即:通过网络传输电子数据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和通讯技术的进步,许多业务的处理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联网审计也将成为审计的主要方式之一。
3、从审计观念上看,计算机审计是与传统的手工审计相对的、基于计算机的审计,是一种审计理念和审计思维的创新,是审计人员适应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需要,打破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开创的一种崭新的审计方式。计算机审计不仅带来审计方式的创新,而且带来审计人员审计观念的创新和审计思想的解放。数据审计、系统审计、联网审计等计算机审计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审计人员所接受。为了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和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创新审计理论,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审计管理思路,但更重要的是创新审计观念,实现审计思维方式的创新。
4、与计算机审计相关的概念:
一是计算机辅助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在开展计算机审计初期提出的概念,是利用计算机和审计软件帮助审计人员对会计电子账簿进行查询、筛选和分析的审计过程。目前,审计人员已经很少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概念,因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涵义完全可以包含在计算机审计的概念之内。
二是审计网络化办公。审计网络化办公是审计机关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改变现有的纸质办公手段和模式,实现审计政务处理电子化和自动化。审计网络化办公提高了审计计划、信息、文书和档案管理的效率,实现了审计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审计和审计网络化办公都离不开计算机,都是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都是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服务的。因此,从广义上说,计算机审计也可以包含审计网络化办公。
三是审计信息化建设。同志说过,实现四个现代化哪一化都离不开信息化。审计信息化建设就是适应社会信息化特别是审计对象信息化的需要,建设对审计对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有效监督的信息化系统,增强审计机关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审计网络建设、计算机审计实施系统、审计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审计队伍建设等。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金审工程,这是国家决定加快建设的电子政务12个重点业务系统建设项目之一,是现阶段国家审计署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计算机审计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计算机审计的目标
1、实现三个结合。从根本上说,计算机审计的目标与传统手工审计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所规定的监督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但是,由于计算机审计与手工审计的方式、方法、途径各不相同,计算机审计与手工审计的具体目标也有所区别。传统手工审计是通过翻阅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和有关资料,对被审计单位某一阶段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事后的审计监督,是一种静态审计。计算机审计打破了事后的、静态的手工审计模式,目的是要实现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与联网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而更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2、从系统上把握审计对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各行各业普遍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审计人员不得不面对海量的会计电子数据。在手工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总是先分析审计对象的各个部分,再归纳、综合为整体,其思维方式是:部分整体,这适合于数据量不大的审计对象,却很难全面把握海量数据。计算机审计打破了手工审计思维方式,从审计对象的整体出发,先进行系统分析,把握总体,再建立审计模型,分析数据,最后作出总体评价,其思维方式是:整体部分整体。计算机审计能够从宏观上和系统上把握审计对象,扩大审计监督范围,提高审计监督能力。李金华审计长早在1999年12月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研讨班上就指出:把审计对象作为一个系统,让被审计单位的信息都在审计监督范围之内,很快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到一个大企业去,一进去就把整个资料都掌握住,通过计算机完全掌握得了,在我们的视线之内通过系统分析、对照、比较,选择其中最薄弱的部分作为重点,从总体上把握,不是像过去那样瞎碰,逮着什么算什么。搞系统论离不开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