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固体废物处理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3 16:00: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固体废物处理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固体废物处理建议

第1篇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主要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其无害化消纳处理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面临的紧迫问题,垃圾围城、二次污染、处理能力不足、技术落后、规划选址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建成集节地、节能、环保、循环等先进工艺技术的综合平台,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在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园区内集中处理,同时做好园区排放达到环保要求。这便于形成规模效应,集中控制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资金、技术、项目的整合联动,形成产业链条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间能流与物流的合理调配,形成循环利用机制[1]。但如何在园区内充分做好污染控制、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2008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讨,从而总结出一套利用循环经济思想建设管理城市大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园区的理论体系,对其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一、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建设以各种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为主要内容,各项目建设和运营所需要的水、电、气、热无疑是园区内最大的能源消耗,是园区管理成本的最大支出。因此,以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以节能环保、降低消耗为目标,通过对各项目之间水、电、气、热等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实现各项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成为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

(一)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避免。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处理也应该遵循此原则,因此在园区规划建设上要考虑垃圾的前端减量,通过机械分选再次对垃圾进行分类,从而达到分类处理、资源利用的目的。对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要充分考虑节能及有效性,避免过度分选,造成其他能源的浪费。

(二)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

针对垃圾处理链条中各个环节,在通过物质能量换算后,对分选出的物质及处理过程中的产物进行最大化的再利用,应采取设施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加大废弃物的转化效率,实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注重成本,关注经济效益。

(三)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资源化原则

通过对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多次回收利用和资源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回收和综合利用。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应增强再生物的再利用意识,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

二、规划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

(一)利用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理论制定园区发展规划

首先,要明确园区的基本定位、基本功能和职责,因为固体废弃物的范围很广,园区不可能全部接纳处理,而且环卫行业的固废处理园区不同于工业园,主要是以处理消纳城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园区的规划应该围绕以建设处理这些垃圾的设施及避免二次污染的环保设施为主,同时充分考虑设施间物质、能量的相互利用,综合处理减少排放,建设好公共基础设施。所以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实施方案应当优先符合“循环经济”的项目建设;考虑区域环境容量,优先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建设;坚持“整体优先”原则,分析园区内部物质流、能流平衡;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设置园区缓冲带。

根据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理论,制定了北京市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图1为发展规划中园区核心规划图。制定发展规划前,首先明确该园区的功能定位。作为市政部门归口的园区,其定位是:以处理城市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为主的综合资源化处理园区。

规划分核心区(图1)和周边地区规划(图2),核心区主要以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环保设施建设为主,周边地区规划在核心区周围,分别规划能源产业区、绿色产业区、环保产业区、科教产业区,按照“分区布局、一区一业”的总体思路,构建“四区四业”产业体系。园区的发展规划项目设施注重节能低碳、资源循环利用及社会经济效益,明确“固体废弃物综合资源化处理中心”为园区发展主体和功能定位,为此,要着重建设发展核心区,核心区内规划了19个建设项目,其中8项为基础设施类,主要为: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医疗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物资回收中心、建筑垃圾处理厂、 园林垃圾处理厂、 东北热电厂。这8项设施发挥着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主要功能,是园区的核心设施,是产业链的节点和主线,应优先安排进行建设。

(二)利用经济学供需平衡的原理规划园区内的处理设施能力

园区将机械分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综合利用等集中优化设计,形成完整封闭的循环处置链,这就要根据区域内接收的垃圾量,结合不同的处理方式建设各种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要结合经济学供需平衡原理,做到区域内物质总量平衡。避免造成个别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或过剩。因此,园区要根据处理的流程,规划设计总体物流供需流程图,保证供需平衡。可根据进入园区的原生垃圾、餐厨垃圾、绿色垃圾、医疗垃圾的数量,分别计算出分选中心、物资回收中心、焚烧厂、填埋场、餐厨处理厂、有机垃圾处理厂、医疗垃圾焚烧厂、渗沥液处理车间等处理设施的日处理量,以及每日产生水、电、沼气、肥料的数量。从而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避免以前传统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单一、能力不足或过剩闲置,缺少相互协作,占地面积大,环保设施重复建设,污染控制分散,居民反对强烈的不利因素。

(三)根据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建设园区内循环利用基础设施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该种说法虽然还有所争议,但也说明垃圾经过分选和有效处理是可以变为资源的,垃圾通过分选可以得到金属、塑料、橡胶、木材等物质,属于可以再利用的资源,所以园区内的各处理设施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二次利用,甚至三次利用。按照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在建设好核心区固体废弃物处理基本设施同时,要重点建设开发循环利用类设施。这样才能将基本设施的各个节点和环节串联起来,使之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余热及处理的后产品,作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和能源加以利用,真正做到园区内的物质、能量的综合循环利用。

为此,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了循环利用类项目7项:填埋气发电并网、填埋气循环利用、雨水利用、电力综合利用、餐厨垃圾菌剂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综合利用、余热利用。这些项目主要是利用垃圾填埋的有机物产生的沼气发电;垃圾焚烧产生电能及热能加以利用,电能主要是输入电网和生产生活自用,热能用于园区供暖、生物菌剂的生产及垃圾的脱水处理等;污水经过处理与收集的雨水一同用于洗车、降尘、绿化;对于餐厨垃圾、绿色垃圾,根据其有机质含量高的特殊情况,通过高温耗氧及厌氧发酵使其产生沼气和肥料加以利用;焚烧产生的废渣用于制砖和修路等等。通过项目的整合、技术运用,使资源在园区内实现高效利用。

综合处理园区的建设避免了传统垃圾处理仅仅以处理掉垃圾为目的,忽略资源的再利用、工艺再开发及环境的综合保护,为设备研发、技术引进、资金投入、管理创新创造了新的环境和平台。

(四)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

通过园区整体规划和加强循环经济类项目建设,大大提高了园区经济性,2012年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经济效益为27790.66万元,在没有完全形成综合处理园区时的2009年经济效益为-136.09万元。其中,填埋气及垃圾焚烧发电上网出售、菌剂、物资回收等项目的经济效益对扭转经济效率起了关键作用。

2. 环境效益

通过园区科学的规划,建设综合处理厂、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可明显减少填埋中有机物含量,减轻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预处理可明显减少单位热能转换所释放的污染物,根本解决原生生活垃圾直接入炉燃烧,因热值不稳定造成的燃烧工况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减轻焚烧污染物的产生与释放,降低烟气控制的难度。预处理阶段垃圾物料减量,使处理单位原生垃圾产生的飞灰量明显减少,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3. 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园建设集成了生活垃圾预处理系统、焚烧系统、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灰渣再利用系统等,使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总体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为彻底解决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提供了切实可行、快速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循环经济不仅要注意成本、资金要素,而且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3]。因此,在一定区域内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形成循环经济,必须综合考虑和缜密策划,从而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间能流与物流的合理调配,实现循环经济理念在产业园区的应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

第2篇

关键词:固体废物 教学改革 资源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61-02

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型很强的课程[1],通过培养学生掌握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方法、原理以及资源化技术,为今后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专业规范》(2005102)中建议环境工程专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为32学时,属于短学时范围。嘉兴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对于该课程的设计也是采用32学时[2]。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进程速度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加快,这就导致了固体废弃物种类多样化和产生量越来越大的问题,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突出。在这个迫切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技术开发应用及产业化途径越来越多,32学时的授课时间显得非常紧张。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及时在教学内容中体现这些不断拓展和更新的理论和方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该文仔细分析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实践的基础出发,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进一步的探索。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目前,环境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首先,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内容老化,内容涵盖不全面。其次,网络日渐发达,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多,如何处理课堂课外知识之间的关系是专业课老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2)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中学生总是在被动的听老师讲,对课程内容往往是被动吸收,尤其现在多媒体工具的运用,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课程内容就像走马看花一样,感兴趣看看课件,不感兴趣就做自己的事情,上课做笔记的同学非常少,这样对于一些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深刻,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3)当前,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和设备日益更新,另外与水处理污染工程、环境监测和大气污染控制控制实验相比,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实验具有综合性,涉及方面比较多,而目前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条件,特别是现代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装置比较缺乏,严重影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3]。

2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2.1 更新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学时短,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的系统性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我们一直强调固体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随着空间和时间的改变,任何类型的固废都可以转化为资源,尤其是近年来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垃圾资源化利用上,希望从中能发现新的资源或者能源,因此,在嘉兴学院这门课程定义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这样更能突出课程特点和内容,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目前我们选用的是多数高校都选择宁平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该课程的主要教材。

我们在已有参考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课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则等概述内容;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具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内容分为7章,具体见(表1)《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的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该门课程与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出现交叉,针对这个问题,主动弱化交叉内容的介绍,比如,预处理技术的脱水技术在水污染控制技术已经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在这里就简略介绍;第四章物化处理中的浮选方法放在第三章固体废物预处理方法-分选中,这样可以对分选方法进行系统的讲解;第五章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方法是目前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方向,在教学内容中适当的引入一些学术论文内容,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好养堆肥和厌氧发酵的影响因素;并加入好氧堆肥的工艺设备和厌氧发酵装置-化粪池工作原理的内容;第七章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是目前的热点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固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在课堂上介绍一些新的产生固废的源头,如电子垃圾、旧鞋、并对这些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讲解。

准备配设12个学时的课程设计与实验,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相应设置三个实验:垃圾筛分实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鉴别实验和固体废物焚烧与热值等验证性实验。实现理论知识向能力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与现场教学结合

固体废物课程与其他主干课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不一样,这些课程的特点是:计算量大、理论内容多;而这门课程的特点是计算量小,内容多,容易理解,实践性强。所以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学生容易放松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该门课程必须与现场教学结合起来。现场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实际现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4]。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到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第一线嘉兴市环卫所、嘉兴市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和嘉兴市填埋场,现场讲授垃圾收运、垃圾焚烧技术和垃圾填埋技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 改革教学方法

专业课的学习都是从大三开始,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高等数学、化学、物理等方面课程时,可以集中精力,但是到了大三,由于一些外在的因素,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如考研、工作等事情,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如何提高上课效果,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融入课程内容是一个非常急迫的课题。

3.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学生上课效率

该课程关于处理设备的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及处理工艺流程的内容比较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黑板加讲解,学生不太容易弄懂复杂的工艺流程及设备结构,会给教和学带来一定困难,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加深学生对概念及相关设备、处理工艺的直观认识,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另外,随着电子产品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资源的利用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增加对网络资源的介绍,使课程更接近时代,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例如,向学生介绍中国固废网http://.cn/;中国垃圾处理网:http:///;网易关于垃圾的专题报告等;在课堂上适当的播放关于固体废物的污染和处理的电影和视频:《切尔诺核电站泄漏事件》《永不妥协》等,活跃课堂气氛。嘉兴学院开发了Blackboard电子教育平台,充分利用该资源,不仅在平台上上传课程文档,而且可以在讨论版上发一些话题,比如,你对固体废物管理方法的建议;白色垃圾的管理对策、焚烧处理技术的利弊等,使同学加入到这个话题的讨论中,不仅可以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检索、综述的能力,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有所深化,增强了学生自学与语言表达的能力,还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2 实时更新课程内容,紧跟先进处理技术发展趋势,并与教师的科研结合起来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需要任课老师通过各种媒介资源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开发和关注技术的发展趋势,也要经常阅读关于固体废物的学术论文,时刻把握国内外有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动态,将最新的内容和谐自然的溶于课堂上,保持学生对该课程的新鲜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研思路,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4 结语

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在强调基础理论学习的前提下,突出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随着环境技术的日新月异,还会有更多新的知识补充进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上课效率,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玉梅,陈莉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2):89-91.

[2]谷晋川,梅自良,江元霞,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短学时教学体会[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4):37-39.

[3]王秀萍,解清杰.废水高级氧化处理实验平台的研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8,25(6):68-71.

第3篇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 处置与处理技术

一、查阅相关资料,得出对危险废物的焚烧管理的认识。

(一)、危险废物污染治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对工业固体废渣引起足够重视和严格管理,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和防治起步较晚。目前,无论是管理法规、管理机构,还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处理处置方案都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水平较低。大多数危险废物只是简单堆放或没有防渗措施的简单填埋,或没有尾气处理的焚烧。甚至有部分危险废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用于危险废物处理设施与需处理危险废物量不配套。随着化工装置的大批迅速引进和兴建,危险废物产生量越来越大。数字显示:1995年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2690万t,而我国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是空白,80年代开始有企业建设危险废物焚烧炉,进入90年代末期,对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才提到议事日程上。

3.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涉及范围广,处理技术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

4.缺乏资金支持。危险废物处理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公益事业,仅靠政府投资远远不够,还应引入市场机制,改变运作方式,多方投资,为危险废物的处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对危险废物管理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应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与对废水废气管理同样重视,改变管理不严、轻视危险废物的状况,使这一薄弱环节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加强。

2.加快对企业危险废物污染源调查,建立排放档案。通过科学全面的调查监测,对企业排放危险物的性质、成分、危害性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历年危险物的种类、数量、去向、分布、污染性质建立排放档案,以更加有效地控制对环境的污染。

3.大力组织开展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在自然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对废物的重新认识和再利用显得更加重要,应给予必要的投入,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对国外成功利用技术和先进的处理处置技术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变废为宝。

二、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处理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固体废弃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当前,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处理的热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农村废弃物资源化。

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出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人们在享受城市文明同时,也在遭受城市垃圾所带来的烦恼,其中建筑垃圾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占垃圾总量的30%~40%,因此如何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建筑垃圾处理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的方式主要有:

(1)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

(2)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

(3)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

(4)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损严重的

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纸等。

(5)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

(6)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

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处理在本领域的应用前景。

固体废物由于处置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但它又是一种被废弃的宝贵资源。

目前,我国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生产及产业化方面还比较薄弱,全年生产产值仅占环保产品产值的213%,产品品种少、配套性差,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要求。因此,今后产业的发展不能单纯进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而要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与三废综合利用结合在一起,变废为宝,使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设备向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方向发展,以提高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水平。当然,目前我们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未必是最合适,最好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门科学的不断融合,同时通过我们人类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找到最合适的处理方法。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处理,便可实现降低其危害,并从中回收有用资源,创造经济价值,使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可以说,解决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问题,是我们通过发展新经济、新的经营模式来提高资源再利用,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问题。

四、总结

固体废物其实是“在错误的时间放在错误的地点的原料”,加强对城市固体废物的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应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目标,从源头控制管理,加强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方位提高城市固体废物的管理水平,解决城市固废处理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悦.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新思路[J].环境卫生工程,2004,12(4):193-195.

[2]张国平,周恭明. 危险废物管理及其焚烧处理综述[J].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3(03)

[3]陈敬军. 危险废物回转窑焚烧炉的工艺设计[J].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07(Z1)

第4篇

关键词:危险废物 现状 问题 建议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在急剧增加。而固体废物中危险固体废物由于其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危险特性,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较大的危害性,由于危险废物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危险废物进行全面地管理、科学预防、安全处置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危险废物的特征及危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的特性。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一)复杂性

危险废物产生源涵盖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导致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其污染环境的过程可能会经过转化、代谢、富集等各种方式而变得非常复杂。

(二)滞后性

危险废物属于固体废物,以固态形式存在的有害物质向环境中的扩散速率相对比较缓慢,达到污染危害标准需要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但一旦发生了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损害是持续不断的,不会因为危险废物的停止排放而立即消除。

(三)不可恢复性

有些危险废物若处理处置不当或发生环境污染后,治理难度大费用高或者现有技术无法治理,导致生态恢复缓慢或者无法恢复。

二、济宁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济宁市危险废物量大面广、地域特点明显,近300家企业申报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涉及22大类别,其中精(蒸馏)釜残、医药废物、表面处理废物、废矿物油、废漆渣、污泥、废包装物等为产生量大的废物。通过对济宁十三家较为典型的企业进行调查,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见表:

从调查情况来看:

1.不同企业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差别较大、地域差别明显;

2.各企业产生危险废物涉及种类较多,而同一类产生量较小;

3.大本分企业没有自建处理设施,只有少数企业针对排污量大的危险废物建设处理设施,自行处理或利用。

(二)存在问题

1.对危险废物产生源监督力度不够。

产生危险废物工业企业数量多、分散,监管难度较大。环保部门固体废物管理工作人员不足,影响了对危险废物的有效监管。各别企业为了逃避责任,瞒报或申报产生量,私自将危险废物倾倒或简单填埋,形成潜在污染风险,造成危险废物分布、总量家底不清。

2.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足

目前济宁危险废物处置与综合利用的企业经营规模较小、重复建设、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电子废物处理能力明显不足。

3.公众参与不够

近年来,对水污染、大气污染的宣传已经引起社会的重视,公民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对于危险废物的宣传不够,很多人不了解危险废物的危险性,将电子产品、农药包装物等当作生活垃圾丢弃。造成未经分类的有害废物进入卫生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造成二次污染。

三、国内外先进经验对济宁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启示

(一)加强危险废物源头监管,建立全过程管理体系

政府增加管理力量及投入,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充分发挥环保本门的监管职能,加强危险废物源头监管。可以借鉴日本,危险废物产生量由企业、行业协会收集基础数据,如实填报、提交,准确掌握危险废物的产生种类、产生量、利用或处理处置方式等信息。对危险废物从源头到最终去向都有一个清晰完整、可操作的路图,每批废料走向可追溯。畅通危废收集处理渠道,建立全过程管理体系,提高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及时安全处置。

(二)建立健全问责制度

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行业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对某些严重污染环境借鉴美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责任者事先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费,当污染发生后对环境或第三人造成危害,有保险机构对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三)提高危险废物防治水平

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处理工艺技术水平。国外先进经验表明,小规模、分散处理危险废物成本很高、很难达到污染控制标准,也不利于环保部门监管,危险废物更适合分类收集、集中处置,因此,危险废物处理企业大型化、规模化也是发展趋势[4]。

(四)引进和开发新技术

近年来,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例如等离子体热解危险废物技术得应用,可以实现高温裂解彻底,减少尾气二次污染,清洁安全。关注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结合济宁市实际现状,引进新的技术、设备,推进危险废物处置技术迈上新台阶。

(五)加强宣传、鼓励群众参与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作用,及时危险废物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危险废物环境污染的警示教育,引导社会群众的监督和参与,举报危险废物污染行为。开展废荧光灯管、废铅酸蓄电池、农药包装物等废物采用强制回收、以旧换新、有偿回购等激励措施,激励使群众参与到危险废物治理当中。

参考文献:

[1]日本固体废弃物处理模式给中国带来的启示[J].商品混凝土,2015,(10).

[2]渠玉英,李毅.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探讨[J].中国环保产业,2012,(02).

[3]许婷等.国内外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论文集[C].2015.

第5篇

   医疗放射性废物是指在放射性核素的医学实践中产生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液体、固体和气载废物redlw.com。国际原子能机构(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IAEA)提出了放射性废物新的分类体系,将固体废物分为3大类:免管废物、低中放废物(又分为短寿命低中放废物和长寿命低中放废物)和高放废物。免管废物的典型特征为其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小于或等于清洁解控水平。免管废物尽管从物理角度上认为有放射性,但其放射性含量很少,因此,可使用常规技术和方法使其获得安全处置,无需考虑其放射性 IAEA安全导则中给出了“排除”、“豁免”和“解控”的概念。“排除”适用于来自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物质照射方面的定量指导;“豁免”是指免除“基本安全标准”中概述的实践要求,“解控”与“豁免”类似,但具体而言,与使获准的实践范围内的放射性物质不再受监督管理机构的进一步控制有关。该导则为监督管理机构提供了这些概念的适用性。我国标准GB 9133-1995《放射性废物的分类》将固体废物分为豁免废物、低放废物、中放废物和高放废物豁免废物定义为对公众成员照射所造成的年剂量值<0. O1 ,对公众的集体剂量不超过1人的含极少放射性核素的废物,低放废物为放射性比活度的固体废物;低放废液为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4x1护Bq/L;低放废气为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

1 医疗放射性废物的来源

1.1 医学诊断、治疗用放射性进口药品

2010年我国放射性药品钥-99 ( yy Mo)和得-99 m进口量最大,约为4. 80 x 10 `4 Bq,随后逐年增加,2014年达到1. 27 x 10 `5 Bq,增长约3倍;碘-131(`3`I)核素每年进口量在10`4 Bq量级内,2014年有所下降;另外涉及的放射性药品核素还有‘zs I `磷-32 ( 3z P)以及铭-89( }y Sr),见表1。

我国每年进口的放射性药品中,yy Mo和yy,Tc约占63. 00% , I约占33. 00% , `z5 I约占4. 00% oyy"'Tc药物是目前国内SPELT应用最广的药物,可用于心、脑和肿瘤等各种疾病以及人体几乎所有器官的显像诊断,需求量最大。通过对上述放射性药品进口核素以及数量的分析,可推断进口药品中医疗放射性废物主要集中在yy, TC sTc ,及“yS:等核素。的放射性

1.2 医学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在医学诊断和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放射性废物主要包括沾有放射性的医疗废物、正电子放射性药品和一些长寿命核素。其中沾有放射性的医疗废物主要指乳胶手套、棉签、针管、试剂瓶、接受核医学诊疗后病人的排泄物、放射性废液、病人住院治疗时用过的物品、氛-133放射性废气以及发生放射性污染时去污用的棉纱、动物实验过程中注射过放射性核素的动物尸体、组织以及接受核医学诊疗后病人的排泄物。这些废物主要含Te;正电子放射性药品和一些长寿命核素包括:正电子诊断药品如碳-C ,氮-13、氧一15以及 , SPELT显像诊断用药和治疗用药严粒子源等放射性废物管理。

2 放射性废物管理

2.1 美国放射性废物管理情况美国对医疗放射性废物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将放射性医疗废物定义为包括放射性动物尸体、含水放射性溶液、可压缩固体废物和液闪废液等。放射性废物分类为短寿命干固体废物、中长寿命干固体废物、废液闪瓶以及动物尸体等废物redlw.com。对于短寿命干固体废物(半衰期<120 d),首先进行称重记录,然后根据其半衰期将其装人不同的存储容器进行衰变处理,根据核素种类确定需要贮存衰变的时间,当剂量水平和环境水平相当时,可以当作非放射性医疗垃圾处理,见表2。含有中长寿命衰变核素的干废物(半衰期>120 d ),一般采用压缩的方法进行处理,见表3。测量桶的表面剂量使之符合运输的规定。液闪废液作为液体废物进行处理,瓶子使用机器将其压碎,作为干废物处理。动物尸体冷冻包装称重后冷存。在收集之前,确保动物尸体等废物已经冻结包装且体质量不超过10 kg。如果没有冻结,要先冻结包装好再收集。只含 ;H和‘4C这2种放射性核素且两者活度浓度均低于50 nCi/g的动物尸体送至动物焚烧厂作为非放射性污染动物焚烧。含有其他核素的动物储存直到核素衰变到可接受的水平。

2.2 我国医疗放射性废物管理情况

对于医疗放射性废物,比较规范的程序是首先根据核素种类和半衰期的不同,将医疗放射性废物分别装到专用垃圾袋并标明核素名称和日期,垃圾袋满后送到医院的放射性废物专用暂存室,最后向放射性废物处理中心提交申请,送贮到城市库贮存;废液一般先排人专用衰变池进行衰变处理,待环保部门监测达标后,排人医院污水处理站,;对于气体或气载放射性废物,如易挥发的核素,分别通过各自的通风系统,经活性碳过滤器过滤后,排人大气中。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①由生产单位供给的专用注射室所用药品均放置在防护套内,使用完毕后将废注射器放人防护套内,退回供药公司;其余药物的注射器放人专用防护箱内,产生的一般放射性废物集中处理;②废旧的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淋洗柱)一般由生产单位收回;③除去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动物尸体外,大部分固体废物如注射器、针管、疑似污染口杯、棉球和放免管等一般会放置10个半衰期后按照一般废物处理。④对于医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动物尸体,比如动物肿瘤部位埋人251粒子源的,考虑251粒子源密封,不会弥散分布到动物全身,实验结束后将动物尸体中的粒子源取出,尸体作为医疗垃圾进行焚烧,注射过“c和‘SF的动物尸体活度小于0.1m,冻存于冰箱内。

第6篇

论文摘 要:文章论述了固体废物的性质和危害,并详实地介绍了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对策,针对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关于固体废物回收

固体废物通常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按照固体废物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1.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粉尘等。工业固体废物如果没有严格按环保标准要求安全处理处置,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2.危险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特指有害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毒性、放射性等特性,产生于各种有危险废物产物的生产企业。从危险废物的特性看,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潜伏着巨大危害,如,引起或助长死亡率增高;或使严重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或在管理不当时会给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重大急性(即时)或潜在危害等。

3.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主要有:一是感染性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垃圾等;二是病理性废物,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4.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有机类,如瓜果皮、剩菜剩饭;无机类,如废纸、饮料罐、废金属等;有害类,如废电池、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固体废物的品种增多,数量不断增大。若不重视固体废物的回收处理利用,不仅浪费大量的宝贵资源,降低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也会把有害物质带入到生态系统中,当数量超过生态系统本身的自净能力,会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事实上,固体废物中有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后可成为新的资源重新进入生产过程,这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还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现实中,人们非常重视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仍然存在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固体废物回收市场秩序混乱:目前,回收行业已完全放开,大量流动人口加入到废旧物品回收行业,回收市场呈现出无序化经营状态;回收网点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有些网点法制意识淡薄,打着收购废品的招牌,非法收购被盗的公共设施和企业产品,助长了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

2.资源回收率偏低:一些企业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重建设项目,轻视废物处理利用;一些无处置能力的企业,也未能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将所产生的工业废物全部交由专业公司集中处置,或受利益驱使将企业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转移给没有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置,这很容易导致二次污染;废物回收的利益驱使着一部分非法收购者也参与到危险废物的回收活动中,将部分含有残值的危险废物拆解变卖或用以制假、造假外,余下危险废物未经处理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由于固体废物的分类回收体系和分类回收机制尚未完善和建立,所以,很多可以循环利用的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和利用,一些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的丢弃现象严重,资源的回收多为低级的材料回收,如,废纸、废玻璃、废钢铁等。

3.工艺技术亟待提高: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仍在减量化,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发展缺乏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不够。加之,固体废物资源化具有技术难度大、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等特点,因此,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处理处置设施小而全,导致了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分散配置,产品成本较高,在回收市场不具有竞争优势;现行固体废物资源化工艺和技术、回收处理方式和能力不能很好适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4.消费观念有待改变: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是推进循环经济、固废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有什么样的消费,就有什么样的市场。人们在消费时,除了注重产品本身的性能外,还刻意追求产品外在的包装,使企业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过度包装,增加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

5.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固体废物处理和循环利用的现状是,对城市和工业领域的固体废物处理有所重视,从《环境保护法》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止法》再到2002年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甚至是目前正在起草的《循环经济法》都将固体废物立法的重点放在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上。但还是不够的。现实中固体废物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循环利用程度低,法律的效力没有保障,结果不但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大量可循环利用物质的浪费,而且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心健康。

当前固体废物防治问题越来越突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越积越多,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置,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许多省市的废渣危害尤为突出,乡镇企业工业固废处置更是薄弱环节,急需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三、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循环经济之对策措施

1.完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促进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政策、法律法规属于循环经济的立法范畴,循环经济立法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迅速。目前,德国、日本、美国、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比较完备,日本颁布了《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法律,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1996年生效的《资源循环和废物管理法》成为建设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说明,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首先,必须制定基本的或综合性的循环经济法律;其次,要结合实际需要制定专门的循环利用法律、法规;再次,要在其他法律法规中充实与循环利用配套或促进循环利用发展的规定。由于我国具有自己的法律体系结构和环境立法传统,因此,不能照搬国外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只能结合我国的环境立法结构在有关层次上定向地借鉴和吸收一些具体的立法或法律制度。要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电器、建材、包装物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生产者责任制度,委托者付费制度,污染损害者赔偿制度,宣传教育与职业培训制度,公众参与和监督制度,环境信息建设制度,市场准入和市场运行管理制度,发展与培育中介组织制度,推广循环产品标志与循环包装标志制度,消除废物再生利用的垄断制度,包括税费征收、可交易许可证、押金退款、绿色补贴、价格支持等在内的经济刺激制度。制定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2.建设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体系。对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产业进行科学规划,整顿规范固体废物回收市场,尽快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逐步提高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化水平。扶持发展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和产业,加快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产业中心建设,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区域间固体废物产出企业与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合作,引导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向集中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降低固体废物资源化成本。

3.开发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技术。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发展需要以先进技术、关键技术作为支撑点。而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和再生,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如造纸、水泥、化工、建筑等),要先推广一些简单易行的技术措施,对重点企业要高起点地投资于循环经济;同时拓宽横向技术体系,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宏观层次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发展高新技术环保产业,使资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化无害处理。要重视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开发和创新,将其纳入科技发展计划。加大固体废物资源化科技开发投资力度,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垃圾的产生。

4.构建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的长效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完善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扶持和鼓励政策。不仅要重视资源的减量化,也要重视固体废物的回收和资源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争取国家支持,对固体废物回收处理企业及购买再生资源加工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实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公众多用再生物品。政府要加大对重大固体废物资源化项目的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持。构建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的长效机制,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5.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标准建设。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发展,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迫切要求制定和完善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废物排放及污染控制标准。实行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建立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增强人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加快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6.广泛开展循环利用的宣传教育引导绿色消费。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中,把推动循环利用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倡流行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等与发展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活动逐步变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城市固体废物来源和分类

    固体废物是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我国从其来源及管理的需求出发,分为以下三类:

    1.工业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冶金固体废物(如高炉渣、钢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等)、燃料灰渣(如粉煤灰、煤渣、烟道灰、页岩灰等)、化学工业固体废物(如硫酸渣、废石膏、盐泥废石、、化学矿山尾矿渣等)、石油工业固体废物(如碱渣、酸渣等)、粮食、食品工业固体废物等。

    2.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按来源可分为:家庭垃圾、食品垃圾、零散垃圾、市场垃圾、街道扫集物、医院垃圾、建筑垃圾及粪便。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城市的规模、性质、地理条件、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和民用燃料结构的影响。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粪便大都通过地下水道输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而我国城市地下水下系统不完善及污水处理设施少,粪便需要收集、清运,是城市固体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居民改革促使城市周边区域生产的固体废物占很大比例,尤其建筑垃圾急剧增多,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刻不容缓。

    3.危险废物

    危险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易燃性、易爆性、化学反应性、腐蚀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态毒性或传染性而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如冶炼渣、化学废物废料及母液、核燃料生产、加工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这类废物需要单独加以管理。

    二、固体废物污染途径及危害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若处置不当,能通过不同途径危害人体健康。工、矿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能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粪便及生活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合繁殖地,能形成病原体污染。

    固体废物具有污染源多、污染原因复杂、危害范围广,管理比较困难等特点。其对人类环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大量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淤塞水道,污染水体;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妨碍景观,影响市容环境卫生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三、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现状

    目前国内固废处理一般采取三种方式——填埋、焚烧和堆肥。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焚烧处理可达到解毒、除害的目的,但成本高占比例较小。从中国国情看,填埋处理费用低、操作简便,但占用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易产生二次污染。此外,受填埋场容量限制,旧的填埋场封闭后,新的填埋场选址非常困难,公众对把农村当作垃圾消纳场所已有抵制,所以当今填埋处理对于公众已是很难接受的一种处理方式;有些城市固废堆放于城乡结合区,由于无害化处理设施与技术不够完善,加上管理粗放,因此无害化处理效率是很低的,很难实现城市可持续化发展。

    四、城市固废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低效率低水平的城市固废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需求,处理设施的更新改革势在必行

    近些年,我国城市固废排放量约以7%-9%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增长,而其处理的速度远不及增长的速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量应用低效率低水平的城市固废处理设施,我国城市固废以郊外堆放、简易填埋、卫生填埋为主,很少一部分采用焚烧处理,高温堆肥常处于半运转状态,根本难以达到环保的要求和废物回收利用的目的。 这些普遍存在的城市固废处理场所产生的臭气和渗滤液不但导致处理场附近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城市中固废处理场址的选择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场址的选择日益困难,卫生填埋的高运行费用,真正意义上的处理比较少。若不重视这些问题,难以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将严重影响城市固废处理的可持续发展。

    2.市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加强对城市固废的分类回收

    进行城市固废分类收集的城市均属于经济水平和人们文化素质较高的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城市固废分类收集的重要性。通过普及环境教育,加大环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树立建立循环物流体系的理念,让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固废的分类工作,促使市民自觉对固废进行妥善分类处理,减少固废的产生,促进固废减量化、资源化。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能缩短垃圾处理的周期,提高资源化利用率。从城市固废产生的源头实行分类收集,从自我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

    3.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及相应政策的制定是对城市固废处理的基本保证

    我国的城市固废分类收集起步较晚,制度不完善,因而政府应加大力度,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固废分类收集制度及相应的法规,为城市固废处理做好保障工作。加强市政规划及私营部门的参与,优化责任机制,做到职责明晰,运营与监督相协调,利用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和公众参与固废的回收利用,扶植帮助建设废品回收中心,增加可回收渠道和比例,提高城市固废的综合利用率,充分做好固废减量化、资源化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固体废物;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污染现状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农村,同时农村又是重要的经济区域,农、林、牧、副、渔等各项经济活动的综合发展不但为人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反哺农业”阶段的到来,农村城镇化及工业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1]。然而在这过程中,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总和的农村环境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污染甚至破坏。其中,固体废物对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威胁食品安全致使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农村的固体废物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村发展模式的一大障碍[2],所以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就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缓减速、环境问题解决迫在眉睫,资源相对缺乏的总情况下而言,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因此,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思想,在固体废物的污染治理工作中实现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提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比例,能够有效解决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问题,实现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社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并支持未来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2-3]。

1、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危害

固体废物被定义为在生产,生活、生产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丧失原有的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体,半固体,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4]。而就农村固体废物指的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成分包括农作物秸秆、蔬菜、果树的枝条、糠批、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用塑料残膜、农村生活垃圾等,它属于固体废弃物中的一类[5-6]。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力量的逐渐壮大,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固体废物呈上涨趋势愈来愈明显,并且对农村环境和村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威肋,如农作物秸秆和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以垃圾堆的形式的任意堆放焚烧,这样不但占用了大量农村土地影响了村容村貌还因为焚烧形成的烟雾,造成了大气污染,使空气能见度下降,造可见范围降低,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容易引发交通事故[7];一些高污染企业近年来都向边远地区或者农村转移,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村环境的破坏埋下了隐患;禽畜养殖排放污物由于未经处理,其会使水质污浊,生化需氧量(BOD)负荷增加,形成厌氧腐化或富营养化现象,威胁鱼类、贝类和藻类的生存,甚至也会传染疾病,影响居民健康[8];农用塑料残膜更是对土地造成了持续的影响,造成了土地的贫瘩甚至完全丧失耕种功能,而日益发展的乡镇企业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更是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循环经济理念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工业固体废物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填埋或焚烧,农村固体废物的处理不宜采取这种方式,因为农村人口分散,这种处理方式会付出更高的成本而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根本无法承担并且农村固体废物总体上危害程度比工业固体废物要低,即更适宜无害化处理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9]。因此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的优化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在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减少固体废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定义为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10]。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11]。循环经济提出改变了传统经济中“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经济模式,转而提倡“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自然生态模式,按照生态经济规律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持续发展[12]。

2.2循环经济理念在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应用

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农村中推广,改变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将生物(家禽、牲畜)与农作物通过各自之间的新陈代谢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链条,外界物质和能量(如太阳光能、风能、雨水以及对家禽牲畜喂养的饲料等)的注入使这个生态链条不断的运行,最终达到农业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13-14]。这种循环农业其本质上就是生态的循环经济。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就应该体现在农业循环上,而农村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是其优先行动领域,在内容上包括源头上减少传统的化肥农药等非友好型物质和不易于循环物质的使用,转而使用有机肥等可循环物质,过程中提高外界物|的使用效率,末端上要使新产生的固体废物进入下一个循环链条继续利用[15]。例如目前的“猪一沼一果(菜)”的能源生态模式,“养殖一沼气一种植”三位一体的庭院经济模式[16],北方的将日光温室、畜禽舍、沼气池和厕所优化组合的“四位一体”模式以及立体种养有效组合模式和由土地到餐桌实行全程监控和清洁生产的优化生态企业管理模式等等,这些都是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雏形,在其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都得到了很充分的回收利用,值得推而广之[17-18]。而对于不可避免的已经产生的农业固体废弃物可以利用资源化理念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减小环境压力。利用农业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可生产纸板、人造纤维板、轻质建材板等包装和建筑装饰复合材料[19]。例如如以硅酸盐水泥为基体材料,玉米秆、麦秆等农业废弃物(经表面处理剂处理后)作为增强材料,再加入粉煤灰等填充料后可制成植物纤维水泥复合板,产品成本低,保温、隔音性能好[20];以石膏为基体材料,农业植物纤维性废弃物为增强材料,可生产出植物纤维增强石膏板,产品具有吸音、隔热、透气等特性,是一种较好的装饰材料[21];再有,以秸秆、稻壳、甘蔗渣等农业植物纤维性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粉碎、加入适量无毒成型剂、粘合剂、耐水剂和填充料等助剂经搅拌捏台后成型,能制成可降解快餐具,以替代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22];以农业植物纤维性废弃物为原料还可制成可降解性纤维素薄膜,替代不可降解性塑料薄膜[23];对于畜禽粪便等农业废物可以利用生物化学降解进行堆肥,腐熟后可用作肥料和改良土壤[24]。农村固体废物危害较小,如果处理得当,不但会减轻农村面临的固体废物污染的压力,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实现生态发展,所以循环经济理念在农村固体废物中的应用现的尤为的重要。

2.3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固体废物种类较多,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全面控制、处理和利用所有的废物。我国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亟待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2.3.1资源回收率低。在固废的循环利用中,不少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比如固体废物的分类回收体系和分类回收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很多可以循环利用的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和利用,一些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资源的回收多为低级的材料回收,如废纸、废玻璃、废钢铁等[25]。

2.3.2 经济上受到制约。虽然实施循环经济在理论上会带来长远的和宏观上的经济效益增长,但在近期必然要求环境保护方面增大投入。以垃圾处理为例,非循环的填埋处理成本大大低于分类处理和购入焚烧设备进行处理的成本[26]。成本的增大,对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一般是可以承受的,但对于欠发达地区却是难以承受的。我国最需要实施循环经济的地区,恰恰是那些经济欠发达、环保成本高、环保水平很低的地区,所以,国家在制订相关政策法规时,应在财政上适度倾斜。

2.3.3 技术工相对落后。对于一些行业,产品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技术与装备水平不高,如葡萄酒酿造中产生的葡萄果梗、葡萄子和皮渣等固废的回收产品大多数由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是小作坊企业生产,由于回收工艺技术的制约,导致了回收再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葡萄酒酿造中产生的固废利用率不高[27]。

2.3.4 分布分散,不便于管理。由于农村较为分散从而又导致了很多地区难于实现机械化生产,也不便于集约化生产管理。加大管理力度,重新规划好农业生产区域,使得可以进行集约化生产,这样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降低管理的成本和压力[28]。

3、开展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建议

3.1加强政府的资金扶持和思维引导。加强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的必要条件[29]。政府要转变职能,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在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时,都要考虑到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在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上提供经济上支持和技术上的帮助的同时,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中,把推动循环利用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观念,树一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3.2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减量化,解决环境污染及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废物进入环境之前,对其加以回收利用,可大大减轻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因此,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把综合利用技术放在首要位置。

3.3在农村固体废物处理方面加强法治工作。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完善、指导现有农村固体废物污染立法,运用法律的手段来加强农村固体废物的治理。总体上看,农村固体废物比城市固废在无害化和资源化方面更适宜实施循环经济,中国农业有长期和成功的循环经济传统,需要保持和发扬,要加强政策和法律的鼓励和扶持,通过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结语

固体废物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具有十分明显的循环经济价值,但是现有的再生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且废旧物资的产量还在迅速增加,因此在农村地区更深层次的引进循环经济理念,还需要大量的借鉴和比较,以及多方的努力和支持。循环经济在我国农村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只是农村环境保护极为微小的一个部分,在以后的农村发展道路上更应鼓励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推进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默,谭译. 农村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中循环经济的实施[J].城市地理, 2014, 23(18): 233-238.

[2]艾平,张衍林,李善军,晏水平.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45(01):67-74.

[3]周珂,武亦文. 循环经济在我国农村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中的实施[J].环境保护, 2007, 25(20): 14-16.

[4],王文杰.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J].天津农业科学,2009,(03):123-129.

[5]何品晶,章,吕凡,等. 我国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基础条件与适宜模式[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 87(2): 116-120.

[6]潘立力.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处理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创新, 2015, 56(7): 154, 156.

[7]李玲.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管理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J].广东化工,2010,45(5):67-74.

[8]尹高飞,巴士迪,翟梦瑜,等. 我国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 2015, 35(5): 70-72.

[9]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 2010, 34(11): 19-22.

[10]马忠玉,蒋洪强. 水循环经济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J].生态环境, 2006, 67(2): 214-221.

[11]张天柱.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13(6): 173-178.

[12]张金利,姚伟龙.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北京市建筑固体废物再利用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0,15(4): 93-98.

[13]孙跃跃,汪云甲.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34(4):45-51.

[14]刘惠芳,涂Z,黄钰.论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5):134-138

[15]李宝珍,王一鸣,郭佩玉,孙金世,钱明亮,王肇明.北京市郊农业生态环境的工程对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5(4):234-239.

[16]高福平.循环农业中农业废弃物的再生利用[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58(2):254-259.

[17]鄢小蓝,庞燕.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56(6):213-218

[18]艾平,张衍林,李善军,晏水平.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01):23-27.

[19]施晨璐,孙永明,孟凡乔,刘东升,孙振钧.能源农场―中国可持续农业新模式[J].可再生能源,2006,(01):21-28.

[20]吴树栋.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J].人造板通讯,2005,(08):53-58.

[21]徐国伟,常二华,蔡建.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J].耕作与栽培,2005,(01):145-149.

[22]金升藻,荣俊,李助南.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发展湖北农区节粮型畜牧业[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04):176-180.

[23]张雪松,朱建良.秸杆的利用与深加工[J].化工时刊,2004,67(5):56-60.

[24]徐玉宏.我国秸秆焚烧污染与防治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34(3):126-131.

[25]李培庆,魏刚才,常新耀.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45(2):87-90.

[26]艾平,张衍林,李善军,晏水平.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56(1):345-350.

[27]王英姿,黄毅斌,翁伯琦,王义祥.中国农业CDM发展现状及潜力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5(4):67-70.

[28]卢怡,张无敌,宋洪川,李建昌.农业固体废弃物发酵产氢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45(9):456-461.

[29]余伯良.秸秆饲料生产技术简介[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7,45(7):190-195..

第9篇

关键词:固体废物 循环利用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51-02

一、关于固体废物回收

固体废物通常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按照固体废物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1.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粉尘等。工业固体废物如果没有严格按环保标准要求安全处理处置,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2.危险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特指有害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毒性、放射性等特性,产生于各种有危险废物产物的生产企业。从危险废物的特性看,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潜伏着巨大危害,如,引起或助长死亡率增高;或使严重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或在管理不当时会给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重大急性(即时)或潜在危害等。

3.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主要有:一是感染性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垃圾等;二是病理性废物,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4.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有机类,如瓜果皮、剩菜剩饭;无机类,如废纸、饮料罐、废金属等;有害类,如废电池、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固体废物的品种增多,数量不断增大。若不重视固体废物的回收处理利用,不仅浪费大量的宝贵资源,降低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也会把有害物质带入到生态系统中,当数量超过生态系统本身的自净能力,会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事实上,固体废物中有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后可成为新的资源重新进入生产过程,这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还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现实中,人们非常重视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仍然存在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固体废物回收市场秩序混乱:目前,回收行业已完全放开,大量流动人口加入到废旧物品回收行业,回收市场呈现出无序化经营状态;回收网点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有些网点法制意识淡薄,打着收购废品的招牌,非法收购被盗的公共设施和企业产品,助长了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

2.资源回收率偏低:一些企业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重建设项目,轻视废物处理利用;一些无处置能力的企业,也未能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将所产生的工业废物全部交由专业公司集中处置,或受利益驱使将企业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转移给没有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置,这很容易导致二次污染;废物回收的利益驱使着一部分非法收购者也参与到危险废物的回收活动中,将部分含有残值的危险废物拆解变卖或用以制假、造假外,余下危险废物未经处理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由于固体废物的分类回收体系和分类回收机制尚未完善和建立,所以,很多可以循环利用的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和利用,一些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的丢弃现象严重,资源的回收多为低级的材料回收,如,废纸、废玻璃、废钢铁等。

3.工艺技术亟待提高: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仍在减量化,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发展缺乏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不够。加之,固体废物资源化具有技术难度大、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等特点,因此,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处理处置设施小而全,导致了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分散配置,产品成本较高,在回收市场不具有竞争优势;现行固体废物资源化工艺和技术、回收处理方式和能力不能很好适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4.消费观念有待改变: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是推进循环经济、固废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有什么样的消费,就有什么样的市场。人们在消费时,除了注重产品本身的性能外,还刻意追求产品外在的包装,使企业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过度包装,增加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

5.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固体废物处理和循环利用的现状是,对城市和工业领域的固体废物处理有所重视,从《环境保护法》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止法》再到2002年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甚至是目前正在起草的《循环经济法》都将固体废物立法的重点放在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上。但还是不够的。现实中固体废物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循环利用程度低,法律的效力没有保障,结果不但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大量可循环利用物质的浪费,而且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心健康。

当前固体废物防治问题越来越突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越积越多,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置,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许多省市的废渣危害尤为突出,乡镇企业工业固废处置更是薄弱环节,急需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三、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循环经济之对策措施

1.完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促进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政策、法律法规属于循环经济的立法范畴,循环经济立法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迅速。目前,德国、日本、美国、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比较完备,日本颁布了《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法律,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1996年生效的《资源循环和废物管理法》成为建设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说明,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首先,必须制定基本的或综合性的循环经济法律;其次,要结合实际需要制定专门的循环利用法律、法规;再次,要在其他法律法规中充实与循环利用配套或促进循环利用发展的规定。由于我国具有自己的法律体系结构和环境立法传统,因此,不能照搬国外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只能结合我国的环境立法结构在有关层次上定向地借鉴和吸收一些具体的立法或法律制度。要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电器、建材、包装物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生产者责任制度,委托者付费制度,污染损害者赔偿制度,宣传教育与职业培训制度,公众参与和监督制度,环境信息建设制度,市场准入和市场运行管理制度,发展与培育中介组织制度,推广循环产品标志与循环包装标志制度,消除废物再生利用的垄断制度,包括税费征收、可交易许可证、押金退款、绿色补贴、价格支持等在内的经济刺激制度。制定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2.建设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体系。对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产业进行科学规划,整顿规范固体废物回收市场,尽快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逐步提高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化水平。扶持发展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和产业,加快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产业中心建设,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区域间固体废物产出企业与固体废物资源化企业合作,引导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向集中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降低固体废物资源化成本。

3.开发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技术。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发展需要以先进技术、关键技术作为支撑点。而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和再生,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如造纸、水泥、化工、建筑等),要先推广一些简单易行的技术措施,对重点企业要高起点地投资于循环经济;同时拓宽横向技术体系,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宏观层次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发展高新技术环保产业,使资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化无害处理。要重视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开发和创新,将其纳入科技发展计划。加大固体废物资源化科技开发投资力度,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垃圾的产生。

4.构建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的长效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完善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扶持和鼓励政策。不仅要重视资源的减量化,也要重视固体废物的回收和资源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争取国家支持,对固体废物回收处理企业及购买再生资源加工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实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公众多用再生物品。政府要加大对重大固体废物资源化项目的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持。构建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的长效机制,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5.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标准建设。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发展,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迫切要求制定和完善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废物排放及污染控制标准。实行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建立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增强人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加快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6.广泛开展循环利用的宣传教育引导绿色消费。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中,把推动循环利用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倡流行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等与发展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活动逐步变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王成新,李昌峰.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抉择.理论学刊,2003(1)

2.聂永丰等.2001.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卷).化学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