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民族音乐教学反思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3 16:00: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民族音乐教学反思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民族音乐教学反思

第1篇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1、学校领导不重视民族音乐教学

首先各中小学校领导虽然重视音乐教学,但是却忽略了民族音乐教学,没有意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这主要表现在学校领导对多元音乐文化理解不深刻,不清楚民族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特征,同时没有做到各民族音乐的平等教学,导致各音乐文化之间无法平等交流和发展。此外是各中小学没有专门的民族音乐教学设备和教具,尤其是服装。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舞蹈和音乐服装,通过舞蹈和服装等设备,学生能够进一步走入民族音乐,感受民族文化,无疑这是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缺失。

2、学生潜意识里抵触民族音乐教学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总体表现为喜欢新鲜和好玩的东西,而对于民族音乐这种传承性较强的文化,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很难提起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此外是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不足,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有关,随着我国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学生更加喜欢哼唱一些最新的音乐,而且相互之间也比较喜欢推荐张杰、周杰伦等现代歌手的最新歌曲,很少会有学生去讨论一些传统的民族音乐。当然这也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有关,尤其是一些比较喜欢流行音乐的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孩子。

3、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首先是各中小学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主要以教材为主,但是目前教材中涉及到的民族音乐较少,尤其是小学音乐课本上。这样学校难免会缺乏对地方音乐文化资源的挖掘,使学校教师很难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较难实现民族音乐教学与本地区文化的融合。其次是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过多的把数学、语文等主科放在了教学的首要地位,而忽视了音乐教学的课程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音乐教学的低效率。例如目前很多中学把音乐课程缩短到了每周二到三节,甚至更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时间较少,同时得不到巩固,难免会使得教学效果不好,还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最后是各中小学没有安排相应的民族音乐课程实践,导致音乐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不强,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清楚学习民族音乐具体可以做什么,学习时就会消极怠工、注意力不集中。

4、教师的民族音乐知识水平不足

首先是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时,门槛较低,而且很多学校只要求教师会演奏一种民族乐器,会跳几段民族舞蹈就可以,甚至没有对教师的学历进行相应的要求,这样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都不强,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就可想而知。其次是学校在师资力量方面投入较少,尤其是一些中小学不重视音乐课程,连带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偏低,招不到优秀的人才。此外是学校没有提供给音乐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各种民族音乐讲座的机会,教师再学习能力很低,长此以往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出的学生也很难有突破。最后是教师自身没有学习的意识,尤其是一些小学音乐教师。例如在小学音乐课上学习京剧时,教师的京剧水平不高,只能教给学生西皮二黄唱腔和反二黄唱腔,小学生正处于性格活泼和喜欢流行音乐的阶段,咿咿呀呀的西皮二黄和节奏慢吞吞的反二黄唱法根本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教学过程难以满足学生的音乐需求。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策略

1、学校重视民族音乐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很多中小学领导已经认识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逐步开展起了民族音乐教学,但是重视水平依然不够,不明确民族音乐的最新发展和民族传承性。为此,首先学校领导应该作为民族音乐的带头人,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大力支持民族音乐教学。这主要表现在与音乐教师合作,开发和研究较好的民族音乐教材,以及一些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等。此外是学校积极购进一些教学器材和道具,这样学校就可以开展选修课,鼓励中小学生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民族音乐课题,根据他们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服装和设备,形成多样化的民族音乐教学文化。在营造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环境的过程中,中小学应该重视视听环境的影响。这样学校可以从广播站、宣传栏和图书馆等入手,每天通过广播站播放几首经典民族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每天在走廊上的宣传栏里张贴民族乐器和民族服饰等,刺激学生的视觉。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中小学生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成立专门的音乐表演团队。现阶段常用的音乐表演团队主要有合唱队、民乐队、舞蹈队和戏曲小组等。合唱队的形式比较多样化,可以在全班、全年级和全校等范围内开展,也可以采取女生合唱、男生合唱和男女生小合唱及大合唱等,可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民乐队可通过古筝、二胡、琵琶和唢呐等民族乐器开展,通过学生对乐器的兴趣,进而激发起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舞蹈队应该从各民族的象征性舞蹈入手,如典型的蒙古舞、傣族舞、朝鲜舞和藏族舞等,使中小学生通过肢体运动形成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戏曲小组是针对我国戏剧种类繁多的提点提出的,尤其是我国的京剧、吕剧、豫剧和越剧等,都是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瑰宝,虽说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接触,但是学习和传承的价值很高。此外是各中小学组织学生去民间艺术团采风,通过上网和实际考察的方式,了解较多的民间艺术素材,形成学生完整的民间音乐学习体系。这样教师可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使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采风;同时学生在采风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对他们多一些评价和鼓励,以提高学生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学校合理安排民族音乐课程,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

首先各中小学应该积极开发民族音乐教学的教材,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从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促进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发展。其次是学校合理安排民族音乐课程,虽说民族音乐课程不参与学生的升学考试,但是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样学校可实施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中小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提高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此外学校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一些社会上的民族音乐活动,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最后是学校可与社会上的民族音乐兴趣小组建立合作,随着社会和我国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人士对民族 音乐的兴趣也不断衰减,真正懂传统艺术的人越来越少。这样学校在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提高社会各界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使学校的民族音乐教学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民族音乐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学生能进一步明确自身学习的目的,更能找到民族音乐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过程会更加积极和主动。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民族性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除了把好招聘关以外,各中小学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是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供给教师更多进修的机会,使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例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去各地了解民风和习俗等,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其次是学校积极组织各民族音乐教师进行教材的挖掘,开发本土教材。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教材为主线,适当地延伸和拓展,使学生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知识。最后是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注重将民族乐器引入课堂。教师在引入乐器时,可根据本校的特点进行选择,不仅利于学生学习,还有利于养成学生长期的兴趣。例如教师将葫芦丝作为本校的乐器,就可鼓励学生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葫芦丝的演奏技巧,更好地接受民族熏陶,逐步养成自身的民族文化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并逐步积累起来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中华人民大家庭中的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传承民族音乐,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以使民族音乐更好地绽放光彩。这样在多元化音乐背景的前提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养成,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使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有自身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塑造出爱国、爱家乡和爱自己等的良好品质,实现我国民族音乐教学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当然中小学生自身也应该树立积极学习民族音乐的意识,以掌握更多的基本技能。

作者:刘然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莹.谈民族音乐教育的当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2,04:64-66.

[2]博雅杰,张海彬,尹爱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中小学音乐师资现状及反思[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22-125.

[3]张应华,谢嘉幸.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目标、功能探析[J].中国音乐,2012,03:25-31.

第2篇

关键词:实践;审美;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44-01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上非常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创造了大量内涵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民族审美内涵的民族音乐文化体系。民族音乐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情感生活的音乐。它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由此也 可以把它的内涵表述为:以中华民族音乐为根本, 融合一切有利于我们的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鲜明时代特征的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民族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全面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民族音乐文化审美观念、民族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般过于重视音乐技能和理论忽视音乐实践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性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教育与社会实践、工作岗位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现阶段培养我国学生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实践反思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音乐实践的必要性

音乐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需要来自多学科理论的支持,其专业特点决定了研究主体的多元化、实践内容的多层面化。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表演性很强的艺术文化活动性课程,是我们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民族音乐形象和意境产生的过程就是民族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再创造的一个过程。可以这么说,没有了对音乐艺术的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意象的再现;没有对民族音乐的实践,学生对民族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就会出现偏差。这一点尤其在基础音乐教学中体现的最为突出,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论和器乐通常了解的比较少,只有通过音乐实践教学,让他们参与到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具有直接的音乐经历,在学生主动参与听、唱、学、看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去发现、知音乐的内涵和意境中既欣赏了音乐,又学到中国音乐知识的愉快体验,让艺术的熏陶真正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

二、加强音乐实践,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素质

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性不仅仅在于会唱几首民歌、弹奏几首曲子,最终目的在于对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单靠课堂内的音乐教学实践是不够的,必须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内涵。反思我们传统的课外音乐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音乐竞赛而进行,为了培养特长生而进行,从而忽略了其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因此,从音乐教育的现状发展研究与趋势来看,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值得重视、探索的重要问题。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音乐实践。所有的音乐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这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多角度的对民族音乐进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音乐实践的多种途径

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要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个整体;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从而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音乐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等。校内实训是通过学校提供现有的音乐场地给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从事音乐艺术实践,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实际运用能力。可以运用舞台实际教学、微格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学生实践能力。音乐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音乐电台、电视台、文化馆、艺术馆、音乐出版社、音乐媒体(网络娱乐公司)、娱乐公司等专业实习场所的艺术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民族音乐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举办作品展览、专场音乐会、广场文艺晚会、科普宣传演出等,从而推进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扩大影响,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

四、音乐实践有助于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

加强音乐实践对于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和科学化有重要作用。在进行音乐实践的同时,逐步修订音乐实践教学计划,整合音乐实践课程,音乐院系根据音乐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完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指导任务,掌握实践教学的目的、性质、实习内容和要求,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整合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技能训练。为此,学校为确保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应坚持“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的思想,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修订民族音乐指导性培养计划,整合民族音乐实践项目和实践内容,逐步建立民族音乐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文,项目编号:HB10UYS091。

参考文献:

[1]张艳.加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J].黄山学院学报,2005(8).

[2]毛娟.关于音乐实践教学的模式探讨[J].四川戏剧,2008(2).

[3]尹绯.试论音乐实践对于高校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07(6).

[4]冯玉国.加强课外音乐实践 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中学课程资源[J].2008(5).

[5]兰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3.

[6]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5-66.

第3篇

论文摘要:音乐实践不仅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的方法,而且还能够完善民族音乐教学方法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上非常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创造了大量内涵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民族审美内涵的民族音乐文化体系。民族音乐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情感生活的音乐。它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由此也 可以把它的内涵表述为:以中华民族音乐为根本, 融合一切有利于我们的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鲜明时代特征的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民族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全面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民族音乐文化审美观念、民族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般过于重视音乐技能和理论忽视音乐实践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性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教育与社会实践、工作岗位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现阶段培养我国学生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实践反思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音乐实践的必要性

音乐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需要来自多学科理论的支持,其专业特点决定了研究主体的多元化、实践内容的多层面化。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表演性很强的艺术文化活动性课程,是我们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民族音乐形象和意境产生的过程就是民族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再创造的一个过程。可以这么说,没有了对音乐艺术的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意象的再现;没有对民族音乐的实践,学生对民族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就会出现偏差。这一点尤其在基础音乐教学中体现的最为突出,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论和器乐通常了解的比较少,只有通过音乐实践教学,让他们参与到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具有直接的音乐经历,在学生主动参与听、唱、学、看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去发现、知音乐的内涵和意境中既欣赏了音乐,又学到中国音乐知识的愉快体验,让艺术的熏陶真正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

二、加强音乐实践,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素质

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性不仅仅在于会唱几首民歌、弹奏几首曲子,最终目的在于对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单靠课堂内的音乐教学实践是不够的,必须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内涵。反思我们传统的课外音乐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音乐竞赛而进行,为了培养特长生而进行,从而忽略了其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因此,从音乐教育的现状发展研究与趋势来看,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值得重视、探索的重要问题。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音乐实践。所有的音乐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这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多角度的对民族音乐进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音乐实践的多种途径

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要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个整体;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从而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音乐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等。校内实训是通过学校提供现有的音乐场地给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从事音乐艺术实践,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实际运用能力。可以运用舞台实际教学、微格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学生实践能力。音乐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音乐电台、电视台、文化馆、艺术馆、音乐出版社、音乐媒体(网络娱乐公司)、娱乐公司等专业实习场所的艺术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民族音乐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举办作品展览、专场音乐会、广场文艺晚会、科普宣传演出等,从而推进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扩大影响,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

四、音乐实践有助于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

加强音乐实践对于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和科学化有重要作用。在进行音乐实践的同时,逐步修订音乐实践教学计划,整合音乐实践课程,音乐院系根据音乐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完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指导任务,掌握实践教学的目的、性质、实习内容和要求,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整合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技能训练。为此,学校为确保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应坚持“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的思想,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修订民族音乐指导性培养计划,整合民族音乐实践项目和实践内容,逐步建立民族音乐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文,项目编号:HB10UYS091。

参考文献:

[1]张艳.加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J].黄山学院学报,2005(8).

[2]毛娟.关于音乐实践教学的模式探讨[J].四川戏剧,2008(2).

[3]尹绯.试论音乐实践对于高校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07(6).

[4]冯玉国.加强课外音乐实践 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中学课程资源[J].2008(5).

[5]兰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3.

[6]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5-66.

第4篇

 

关键词:实践 审美 教学 策略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上非常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创造了大量内涵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民族审美内涵的民族音乐文化体系。民族音乐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情感生活的音乐。它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由此也 可以把它的内涵表述为:以中华民族音乐为根本, 融合一切有利于我们的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鲜明时代特征的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民族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全面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民族音乐文化审美观念、民族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般过于重视音乐技能和理论忽视音乐实践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性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教育与社会实践、工作岗位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现阶段培养我国学生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实践反思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音乐实践的必要性

音乐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需要来自多学科理论的支持,其专业特点决定了研究主体的多元化、实践内容的多层面化。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表演性很强的艺术文化活动性课程,是我们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民族音乐形象和意境产生的过程就是民族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再创造的一个过程。可以这么说,没有了对音乐艺术的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意象的再现;没有对民族音乐的实践,学生对民族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就会出现偏差。这一点尤其在基础音乐教学中体现的最为突出,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论和器乐通常了解的比较少,只有通过音乐实践教学,让他们参与到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具有直接的音乐经历,在学生主动参与听、唱、学、看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去发现、知音乐的内涵和意境中既欣赏了音乐,又学到中国音乐知识的愉快体验,让艺术的熏陶真正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

二、加强音乐实践,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素质

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性不仅仅在于会唱几首民歌、弹奏几首曲子,最终目的在于对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单靠课堂内的音乐教学实践是不够的,必须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内涵。反思我们传统的课外音乐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音乐竞赛而进行,为了培养特长生而进行,从而忽略了其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因此,从音乐教育的现状发展研究与趋势来看,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值得重视、探索的重要问题。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音乐实践。所有的音乐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这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多角度的对民族音乐进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5篇

人文精神是高校学生必备的一种精神素质,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有利于学生养精神的品格。众所周知,民族音乐具有风格独特、题材广泛的特征,学生们接受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人文精神滋养的过程。通过对多元音乐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大家能够在民族音乐的艺术宝库中重新审视自我,坚定人文精神的思想追求。其次,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帮助学生形思辨能力。思辨能力通常指学生的思考、辨析和识别能力,当然,人文思辨能力是整个思辨能力的有机构成部分,民族音乐教学恰恰为人文思辨能力的养成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民族音乐资源异常充足,风格迥然各异,强烈的多元化特征使学生深切地领会到不同音乐的差异和艺术魅力,进而对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展开思索和反思,从而稳步提高人文思辨能力。

二、民族音乐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方法和对策

(一)凸显情感的功能与作用

民族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触及人类情感和心灵的艺术形式,试想若缺乏情感的投入,那么即便音乐的演奏技艺再高超,也只能让听众索然无味。例如,在民族器乐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重情感的投入和渲染,促使器乐的演奏以情打动人,创设民族音乐浓厚的文化情境。同时,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切不可一味地讲述乐器演奏技巧,而是要千方百计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干劲。教师要将传授与乐器密切关联的基础知识为首要环节,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器乐知识后,再培养学生在演奏乐器时的情感渲染和表达,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但能提高器乐的演奏技巧,更能将自身的情感表达融入到音乐中,凸显人文精神涵养。

(二)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塑造人文思辨能力

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抓住两者的内在关联,切不可将其人为割裂,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营造温馨的教学氛围。例如,学习《春江花月夜》时,教师要破除以往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转而以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帮助学生重新审视所学曲目,教师要提醒广大学生将这首曲目放到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中去欣赏,并向学生依次提出如下问题:该曲目创作背景如何?曲目与绘画和文学的关系是什么?曲目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该曲目的演奏乐器都分别经历了哪些变化?通过一系列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分组展开探究协作式学习,不断地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自我探究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在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三)学校要加大对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文化阐释水平

长期以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直是延续专业音乐学校的课堂教学体系,甚至会盲目照搬,教师在教学时对演奏技能的关注度明显多于传授教学技能,这种老套的模式直接致使教师人文素养普遍较低的局面。鉴于此,高等专科学校应有意识地对广大民族音乐教师开展专门培训,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以塑造和培养广大教师的人文精神为基本目标,依靠教师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带动全体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除此以外,课程设置方式要获得改进,例如,在民族音乐教师中可适时地渗透若干人文课程,如哲学、文学、美学和音乐人类学等,不断地丰富教师课堂传授内容,推动人文精神的培养。

(四)牢固坚持技能培养和人文精神塑造并重的原则

针对以往民族音乐教学一味地注重技能训练而忽略人文精神塑造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民族音乐的基本内涵,促进人文思辨能力的提升,使广大学生深刻地洞悉民族音乐的本质和精髓,将音乐的表演放到具体的历史、文化环境中,这样一来,方能准确地剖析民族文化作品的音乐风格和艺术价值,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和印象,领略音乐的美妙与神韵,凸显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的人文价值。

三、结语

第6篇

一、民族音乐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大学正是学生形成和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思辨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思辨能力不是要简单地的找到一个正确的科学理念,而是对不同的文化进行鉴别和比较,进而去学会反思,从中得到一个最佳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悠久且丰富多彩,我国地域辽阔,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都各不相同,这种不同让各民族的音乐风格迥异,蒙古族的长调,维吾尔族的手鼓,藏族的锅庄,土家族的龙船调等等。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供了机会,不同文化的学习和欣赏,让学生在已有的文化储备基础上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让他们认识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不能把已知的知识当做全部,应学会兼容并蓄,而不是偏见地去看待自己所不熟悉的事物,通过不断地学习去反思自己,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民族音乐中往往会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学生可以通过民族音乐去了解音乐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民族精神。中国地域辽阔,各民族在风俗习惯上存在很多差异,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从地域上讲,北方的音乐多风格豪迈,旋律欢快,曲调激昂,彰显了北方人的豪迈和热情;南方的音乐曲调较为委婉,旋律也较为舒缓,表现了南方人的温柔细腻。若是纵观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更是为民族音乐留下了无数瑰宝,许多传统音乐和戏曲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更是传递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智慧思想。如《梁祝》不仅描述了一个凄美的民间爱情故事,更是对封建家长制的无情控诉,《渔舟唱晚》不仅反映了傍晚打渔归来的温馨场景,更是对归隐山水的精神诉求。民族音乐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了解,进而去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同时,在当今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习民族音乐,培养民族意识,有利于学生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持本民族的特色,在国际交流中更好地继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二、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

(一)注重情感的培养

音乐需要灵魂,饱含感情的演奏才能够打动人心。民族音乐从其起源来看,它本身就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通过真情实感去创作并传承下来的艺术形式,若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演奏技术的培养,缺乏情感教学便很难呈现给世人有灵魂的音乐。因此,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器乐演奏技术之外,还要强调情感的投入对演奏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化意境的创设,营造文化氛围,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在注重培养学生情感表达时还要注意要咨询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授学生基本的演奏技巧和器乐知识后,在进行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民族音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最终达到技巧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二)创新教学方法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民族音乐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教师作为学生走进音乐殿堂的引路人,更要明确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师生的对话和交流,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创新性地提出一些与音乐相关的问题,逐渐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发散思维,不断去试着了解和体会音乐的魅力和难以言喻的意境。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究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学校和家长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却很少去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这就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在音乐的教授中,很多老师都注重学生的演奏技巧的掌握和提高,很少去强调学生的情感投入,更别提对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阐释。这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人文精神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教师本身欠缺相关的文化知识。为了解决这个局面,首先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对教师知识更新的培训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工作,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也要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音乐课堂中还应该加入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讲授,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作者:宋楠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民俗器乐 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

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强调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一、民俗器乐在小学教学中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民族器乐音乐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如何在新时期祖国未来接班人身上弘扬民族音乐,传承优秀音乐文化呢?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提倡大课堂、中课堂、小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中课堂指的是在学校课外音乐活动中,通过举办民族音乐知识讲座、传统文化讲座、民族音乐欣赏会、让学生亲身参加民族音乐兴趣小组等活动,使民族音乐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小课堂,指的是在音乐教育的各种类型的民族音乐课程内容的教学中,注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传统音乐水平。基于此,我校以中课堂和小课堂相结合的方式,从最初的民乐队发展到具有自己特色的琴韵斋民乐课程,从摸索到探索课程设置的科学化、个性化,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探索有效的民俗音乐教学途径

器乐的学习容易枯燥、单调,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基于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努力。

首先,我们精心挑选练习曲,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民乐的兴趣。挑选那些学生熟悉的、节奏欢快活泼的,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变奏,成为器乐学习的启蒙曲。比如《闪烁的小星》,我们是这样变奏的:二胡作为乐队的主奏乐器演奏主题旋律,弹拨乐进行了前八后十六的加花伴奏111笛子则运用吹奏技巧进行这样的变奏11 11 5 5,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演奏乐器与表现音乐相结合,既克服了音阶练习的枯燥,又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一定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因为学生们很少能亲眼见到民族乐器演奏,如果我们能给他们现场示范演奏,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感信任感,还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我们民乐课程的三位辅导老师李霞老师、石丛丛老师和我,经常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辅导,或在课间休息时,给学生示范演奏一曲。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更为直接的示范演奏,感染学生,又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民乐的热情和兴趣。

第三,我们在练习过程中主要采用分组练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不同乐器的练习方法不同,所以在练习时我们把队员按乐器的不同分为二胡、弹拨和笛子三个组,在同一小组里又采用以老队员带新队员的方法,以便队员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为了降低难度,练习开始时,我要求学生分乐段练习,遇到难的乐句,老师范奏后学生还要反复练习。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巡视检查,逐个辅导,看他的姿势、音准、节奏是否正确,仔细聆听学生的演奏,及时做出评价和指导。练习的后阶段,我们注重学生演奏情感地表现,让学生把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融入演奏。通过有目的的反复练习,学生的演奏水平明@提高。

最后,搭建课堂展示的平台。例如,在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小青蛙》一课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了解,我让民乐选修课程学胡的同学现场演奏一曲,这样既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又能吸引全班同学的眼球,加深对二胡的认识,激起学习的兴趣。再者,这部分同学在课堂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也为我们吸纳新学员打下基础,加深了全体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三、教学收获之后的反思

第8篇

一、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与感受能力的现状

无论是在欣赏或是歌唱曲目中,民族音乐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旦出现民族器乐曲的欣赏或是民歌学唱时,学生普遍表现出不感兴趣。为此,我在所教的五年级两个班级对学生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概念模糊;有一半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民族音乐,理由是不好听;其中有一个班学过民族乐器的学生只有一个而另一个班没有一个学过民族乐器。此外,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衷,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的知之甚少,形成了强烈反差,透过学生盲目痴迷于通俗音乐的现象发现: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兴趣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对民族音乐缺乏基本的、系统的了解。这种现状不得不让人在担忧之余,也对我们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做出了深刻的反思。

二、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与感受能力普遍较低

科学研究表明:在儿童音乐能力发展上,小学阶段是儿童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然而,我们在传统的民族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许多弊端,我们往往只注重单纯的欣赏或教唱几首民歌而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另外,由于个别音乐教师对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知识相对陌生,因此在备课时往往出现忽略、避开或轻描淡写地解决教材中的民族音乐的相关教学内容,学习任务不明确,教学目标不清晰,从而使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能力相对受到制约。还有就是社会环境与客观现实的影响,社会上形形的音乐培训班为学生发展课外音乐学习兴趣提供了有效途径,但由于一些家长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比例远不及学习钢琴等其他西洋乐器的学生,这就难免制约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小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策略

1、重组教材

新教材的闪亮登场,无论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或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中都强调学生对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广大音乐教师要具有合理重组教学内容的能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例如三年级聆听曲目,二胡曲《空山鸟语》原本属于高中阶段的欣赏内容,新教材卻将其纳入小学课本,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是本课教学的关键。于是,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修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认识二胡的外型,了解其演奏技法,能辨别二胡的音色;聆听乐曲《空山鸟语》,感受并听辨空山和鸟语两个主题音乐,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为了增加课堂的音乐信息量,我还选取了由其他乐器表现鸟儿鸣叫的乐曲片段作为课外拓展知识,让学生在感受的同时,能将其与二胡的音色进行辨别。这样,既降低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难度,同时还增加了课堂的音乐信息量。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书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现代信息技术为音乐课堂注入了活力,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能力上,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音乐课本教材和课外民族音乐知识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同时,教师要打破以往传统教学中单纯地听与枯燥地讲的单一模式,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主地搜集信息,整理信息。

3、挖掘传统民族音乐中的时尚元素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引导小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时可借鉴时下流行的女子十二乐坊,用流行音乐的形式来演绎民族音乐,极大地迎合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在让学生认识琵琶、二胡时,我选取了女子十二乐坊中相关乐器的表演,华丽的舞台背景、张扬的演奏方式、震撼的电子音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欣赏积极性,当学生熟悉这两种民族乐器后,再引导学生聆听教材中的乐曲。 4、搭建实践舞台,在表现中升华对民族音乐的感受

第9篇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思考;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11-01

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学校音乐教育,积极探索与构建面向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音乐教育模式与体系,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 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音乐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必要性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1 .音乐课的德育与智育作用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是陶冶情操,进行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诚然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起到的德育作用也是音乐教育所担负的任务之一。音乐可以辅德,音乐教育可以深化心灵、陶冶情操、振奋精神、鼓舞斗志。而事实上音乐并不是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音乐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力;通过音乐技能训练的双手协调活动促进左右脑的兴奋思维,充分地开发全脑。音乐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音乐教育同样有其自身的目的和价值。

2.音乐课的美育作用俗话说“ 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又是终生性的内容。作为“人”的素质中,在精神心灵方面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的、必要的、重要的中心内容。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本身具有的独特的育人功能,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 让学生切实了解音乐文化,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

音乐确实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音乐界有一句箴言:“音乐的本质是科学,音乐的内容是哲学,音乐的表现是艺术,音乐的功能是教育。”音乐可以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它不仅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宣泄,一种寄托,还能启迪智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催人奋发,提高素质。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学习音乐不仅有助于欣赏音乐美,还有助于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美,有助于激发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对美的创造力。我国音乐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的“六艺”就把“乐”列入其中。北京大学近几年规定:文理各专业学生若艺术课不及格,就不能毕业。了解音乐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会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音乐,还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革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有强烈感染力、震撼力的音乐佳作,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身心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如欣赏音乐时可以让课堂由“静听”到“活动”,让学生由“听众”成“演员”,运用各种手段来表现所欣赏的乐曲,在体验中真正领略音乐的魅力。

三 结合时代特点更新、丰富教学内容

1.改变传统的音乐课是“唱歌课”的现象,丰富课堂内容,十分注重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往中学的音乐课很多情况下就是“唱歌课”,教师利用课堂时间教会学生唱几支歌就算完成了音乐的教学任务,这一现象在农村或是欠发达地区尤为普遍。中学音乐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一定的音乐演唱能力,乐器演奏和音乐欣赏也是极为重要的,更应该培养的。中学生们大多并非音乐专业和特长生,教育学生更多的专业演唱和乐器演奏能力,困难重重且意义重大程度还有待商榷,但教会学生音乐鉴赏却相对简单和实用。

2.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民族音乐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创造的精华,源远流长、绚丽多彩。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当下,流行歌曲风靡社会,对中学生影响有目共睹。传统民族音乐教学意义重大,但中学生处于个性张扬、思想独特的青少年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还不深刻。相反,他们都有着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手。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传统音乐教学,灵活运用流行音乐,对流行音乐秉着适度性和指导性原则。

四 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