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乡村治理方式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3 16:00: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乡村治理方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乡村治理方式

第1篇

一、犬只专项治理目标

坚持狂犬病防制“管、免、灭”综合防治的原则,对本镇区域内无证养犬;未经免疫犬;流浪犬、无主犬;未拴养犬实行严格犬只管理制度,纠正劝导不文明养犬行为,及时捕杀;有效预防控制狂犬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

二、犬只专项治理范围

全镇15个行政村、社区养犬户的犬和公共场所的无主犬均在此次清理整顿范围中。

三、犬只专项治理时间

2013年7月10至9月30日。其中7月10日到7月31日为第一阶段,集中开展犬只管理与免疫宣传活动;8月1日到31日为第二阶段,主要为养犬户办理相关登记审批发证工作;9月1日到9月31日为第三阶段,对逾期未办理相关手续的养犬户进行处罚,对无主犬、未拴养的犬进行捕杀。

四、犬只专项治理措施

镇政府成立合面镇犬只专项治理行动领导组(以下简称镇领导组),由镇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见附件)的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宣传报道组、免疫接种组、犬伤处置组、强制捕杀组,各村(社区)要认真落实本辖区内犬只整治工作。

五、职责分工

(一)各村(社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做好本村养犬户的犬只登记、审批、组织免疫、捕杀治理等工作;工作开展期间,各村犬只审批、免疫、捕杀治理等花名册交畜牧兽医站备案;沙合社区登记造册后报合面派出所审批、登记、发证,由合面派出所将审批、登记、发证册交畜牧兽医站备案以便实施免疫工作。镇政府负责协调、督促各村(社区)、开展狂犬病防制专项治理工作,做好犬只统计和管理,组织捕杀狂犬、恶犬、流浪犬,以及辖区狂犬病宣传教育工作。

(二)派出所:严格执行犬只审批登记管理制度以及对违法规定者的处罚和配合各村(社区)捕进行犬只捕杀。

(三)畜牧兽医站:负责统计各村﹙社区﹚养犬审批、捕杀数后,认真制定疫苗购置计划,组建村级动物防疫员,在秋季动物疫病统防的同时,一并开展拉网式犬只强制免疫、检疫、测毒工作,同时做好《犬只免疫牌》发放和登记,各村(社区)、各企事业单位要密切配合开展犬类狂犬病强制免疫工作。

(四)卫生院:加大狂犬病防制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规范犬伤伤口处理,人用狂犬疫苗接种和狂犬病人的诊疗救治工作。

(五)文化站:充分利用村通广播、通告、标语、横幅等形式,加强对狂犬病防制有关法律、法规等防制知识的宣传,正面宣传报道专项治理行动,让群众认识狂犬病的危害,接受和理解治理行动。

(六)镇财政所:对专项治理行动提供经费保障。

(七)总结治理阶段:10月1日至10月10日为总结集中整治阶段,针对集中治理行动中暴露出的犬只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完善各项规定和管理办法,加强督导,督促整改,巩固集中治理成果。

六、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督促落实。各村(社区)、各部门要明确各自责任,督促落实、确保此次专项治理行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登记、审批率、发证率100%,免疫率、《免疫牌》发放100%,对无主犬、无证犬、未免疫的犬、未拴养的犬捕杀率100%,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对犬伤的正确处理率100%。

第2篇

1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简要回顾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十分重要,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有10余年,事业从无到有,资金从少到多,影响力从小到大,管理从散乱到基本成体系,基层政府和广大群众从不了解、不理解到主动申请项目,积极拥护并参与项目实施,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加大资金投入,狠抓项目管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各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欢迎。通过多年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全面提高了项目区耕地质量,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升了耕地质量等级,达到田成方、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及涝能排,基础设施完备,整体功能较强的高产农业区标准,不仅保证了耕地的“占补平衡”和“总量平衡”,进而保证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用地需求,而且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对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态条件,提高农民收入,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现状分析

一是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目前,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各类建设用地进入高峰期,各地区将重点放在保经济发展上,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和加快用地报批作为头等大事。对推进当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资金多、任务重、压力大,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土地整治机构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存在多干事问题多的顾虑,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各级土地整治机构人员较少,专业性不强,力量相对不足。近几年,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基本上建立了专门的土地整治机构,取得了一定成绩,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与目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任务需要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地区仍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工作机构,力量薄弱,工作被动,大部分地区土地整治机构人员少,专业性不强,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三是全国范围内耕地后备资源匮乏,通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现新增耕地已十分困难。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后,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已没有可供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同时,各地区为了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证占补平衡项目补充耕地,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补充耕地发生冲突,已成为影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安排的主要因素之一。四是专项资金使用范围较窄,现行预算体系已不能适应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需要。项目投资范围仅局限于耕地和基本农田整理范围,将农村和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损毁土地复垦等排除在外,资金预算体系中,现行的预算定额、建设标准已不能满足各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建设实际需要。

3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000年以来,通过开展以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和以田、水、路、林与村综合整治为主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不仅实现了耕地总量平衡,还极大地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项目建设的深入推进,在资金和项目管理上的缺陷也逐渐显现。一是典型示范作用不明显。目前,已实施的各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数量庞大,但质量不高,工程建设突出、示范效果明显,可以成为样板工程的综合性项目不多。二是项目实施范围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始终围绕客土整理、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等工程建设进行投入,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用地整理等方面投入不够。三是项目建设周期往往拖延时间过长,且资金使用率不高。大量专项资金滞留在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没有落实到项目。

4强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的措施

4.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一是加强对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基层人民政府的宣传力度。县、乡基层人民政府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建议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宣传重心放在县、乡基层人民政府,调动基层人民政府申报项目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和监督作用,鼓励乡镇政府内部成立专门机构,派专人参与项目实施、管理、监督和协调等相关工作。二是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要性的认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搞好这项事业,关系重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量大,政策性强,对专业和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力度,严格监管,规范管理,切实搞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三是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树立依法、按规划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观念,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协调作用,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村群众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派专人担任群众监理员参与项目实施。

4.2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信息检测监管系统为抓手,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强化资金和项目管理一是要做好规划。有了规划,任务才能明确,工作才有方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是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协调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关各部门工作的重要抓手,因此,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应上升到政府层面,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子规划指导有关各部门的工作。二是搭建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监测监管信息平台。项目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效率,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时监督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作为项目管理系统,对各地区把握政策方向,规范项目实施也起到重要作用。

4.3规范资金使用,切实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管理,整合使用其他各类涉农建设资金项目专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或平衡预算,不得用于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无关的其他支出。项目承担单位单独建账、单独核算。项目资金必须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执行,不得擅自调整、修改项目预算,严禁超预算开支,保证资金安全合理使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优先保障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工程的投入。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项目承担单位按计划、按预算、按进度、按质量拨付工程款。工程施工费由承担单位支付到施工单位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费用实行预算控制、据实列支、领导审核、统一结帐及集中支付。鼓励地方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整合使用涉农、涉地部门资金,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分配机制,吸引社会更多资金投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中,对于村庄宅基地和基础设施复垦之外的工程,如村庄道路、给排水、安全设施和电网等公用工程设施建设、住房改造、居住集中以及村庄公共设施建设等,各相关部门与项目所在地政府将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等要求,积极统筹相关建设资金,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整村推进,进行“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在优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布局,推进节约集约整治模式、统筹资金、管理机制等方面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针对当前农村信用社发生的违法违规案件,为防范风险,增强案件查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查防违法违规案件同加强制度建设和深化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决从严治社,切实加强管理,有效遏制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全面提升内控和风险管理水平,为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专项治理工作的目标是:标本兼治,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违法违规案件得到遏制,案件数量不断下降。

三、工作内容

㈠严肃查处已发案件。对已发案件,要严肃认真的进行查处。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要依照《金融违法行为处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对于党员违法违规违纪的,还要依照党纪的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涉及违法犯罪的案件,必须移交司法机关。在查办案件中,要建立领导办案负责制,对案件查处不力或有意隐瞒案件的,要追究查办负责人的责任。

㈡开展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专项检查活动。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主要业务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包括机构组织控制、授权授信、信贷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联行资金管理等)、会计结算管理、计算机系统管理、内部审计等。要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能够覆盖到各项业务领域、岗位和操作环节,各项业务操作是否制订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细则;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差错和事故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纠正;岗位责任制是否明确有效并真正执行。

对引发案件的主要问题进行重点检查。一是会计操作风险检查。会计业务是否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尤其是未达账和账款差错的查核工作;是否有“一手清”的现象;“印、押、证”管理是否合规;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是否实行账实、保管与使用相分离,账实是否相符;会计交接是否符合规定;会计档案管理是否符合规范;会计核算是否做到账账、账据、账款、账实、账表及内外账“六相符”;会计人员是否有向有关部门和负责人直接报告违规行为和问题的渠道和途径,违规行为和问题是否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联行资金、系统内往来资金是否平衡一致,未达账项是否隐瞒有各种挂账资金或案件;是否对会计财务、出纳、联行业务进行事前审查、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监督部门的检查效率和效果如何;检查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进行整改;对检查属实的有关责任人是否实行调离工作岗位制度。

二是贷款操作风险检查。贷款发放程序是否合规,借款人、担保人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担保抵押物的合法性,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内容的合法性,保证、抵押、质押手续是否合规合法,抵押、质押清单是否有财产共有人签字的承诺书;保证人是否有签字的承诺书,借款人的身份证件是否有效,贷款占有形态的真实性。

三是计算机操作风险检查。微机主管和操作人员的代号密码及权限管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相同的业务操作中,操作员、复核员是否同一人操作;电子汇兑业务中,录入、复核、编押、通讯员等是否按《细则》中规定操作;系统管理员对业务人员的授权是否坚持:同一时间同一岗位只授权一人;业务员对自己使用的密码是否严格保密,是否定期更换密码;营业中途离岗、交接或长时间无业务办理时,操作员是否退到注册状态。

四是道德风险检查。对有关岗位和人员进行重点检查。要检查基层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况。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对信贷、会计、出纳等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谈话;同时,要对高管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轮岗制度”、“干部交流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进行检查;对参与“赌、毒、黄”活动的员工,以及有经商办企业、从事未报告的股票买卖活动、不正常交友等问题和现象的员工要予以重点排查,利用岗位职务 而违法违规违纪的,将要严肃查处。

㈢开展规章制度专项清理活动。要高度重视,对无章可循的,要抓紧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杜绝管理“断层”和风险控制“盲区”;对现有规章不适应实际发展要求的,要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保持管理的连续性和风险的可控性。

四、工作措施

㈠加强领导。联社成立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运锴,副组长:黄玉,成员:秦文进、李绍银、张元萍、胡士菊、邓宏芳。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按照上述“工作内容”,督促各职能部门对业务财务、计算机、人事、内审等方面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4篇

关键词:农村自建房、节能、思想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农村自建房节能工作,因涉及一家一户的单体,做起来很不容易,单纯为节能而节能地采取各种规定,推进时可能差强人意。本文根据太阳能热水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推广所开展的调查研究,了解到在城市周边,农村人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信息、新技术、新产品,既奉行节约行为,同样追求品质生活,处处折射出农村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的影响。

1 节能产品启示

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应用广泛,深受农村和小城镇家庭喜欢。对于太阳能热水器这个在农村乡间有着强大市场的行业而言,起初国家没有扶持政策,媒体舆论没有刻意宣传,但却发展得蓬蓬勃勃,无限风光。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未经规划改造的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力不充足,管道煤气不通,太阳能热水器具备乘虚直入农村市场的客观条件;二是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成本低,节能经济,符合农村家庭消费能力和意愿。可见,只要符合农村现状和农民利益,建筑节能在农村就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农村受欢迎的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除了太阳能热水器以外,还有节能灯、太阳能大棚保温、即热式电热水龙头等,不少产品通过口碑相传,某一家用得好,其它人家很快就会接受,并适时购买。对于条件有限、收入微薄的农村家庭,节约意识是骨子里的行为意识,追求品质生活是对时代的感应,二者毫不矛盾,一旦有条件时就会产生行动。因此成熟的、经济的节能技术在自建房中应大有可为,所需做的工作就是示范应用和推广,让人们了解、认识和采用,让技术和材料易于获取,并且有设计施工等技术服务人员作指导,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

推广工作应做到农民家门口,将本地农民自建房可采用的成熟节能措施整理汇编成册,发放到村民小组,组织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义务服务队伍进行宣传、讲解和推广。手册里的节能措施应有技术经济比较,使农民在建房前做到心中有数。比如用散装水泥替代袋装水泥,列出每吨单价、一栋房子水泥大致用量、成本总节约数这些敏感数据,同时介绍散装水泥的优缺点和选择方法,使大家了解散装水泥的性能不会降低甚至更好,使用损耗率更小,不用包装袋还可减少造纸对环境的污染。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商品混凝土替代自拌混凝土。

2因地制宜,将传统技术推陈出新

传统技术根置于历史土壤、根置于农民心中,大多因地制宜地利用地方材料,性价比高,易于推广。传统技术和材料的推陈出新,可为农村自建房建筑节能打开新的天地。

比如竹楼,作为山地建筑其历史由来已久。竹子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强、生长周期短等特性,有节、中空的结构又赋予其先天的隔热保温性能,如果将竹子与钢板、混凝土或其他材料进行结合,研制开发出新型的轻质保温墙体材料,不仅节能环保、节省其他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而且可以扩大竹子产业,使竹子这一种植适应性强的绿色生态植物在建筑节能领域开辟新的功能用途,发挥更大作用。

农村的茅草房是以前常见到的,在过去没有空调的时代,茅草屋顶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让穷苦百姓得到了冬暖夏凉的感受。如果将茅草、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以骨架加以支撑,再包裹塑钢、铝合金等现代材料,解决好防火问题,制造成轻质保温屋面板、墙板,既是农民熟悉了解的东西,又为秋后秸秆焚烧污染空气问题找到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3少拆少建、拆了异地可用,是最大的节能

在浙南农村,多年以前农民们的楼房不管新的还是旧的,很多外立面都是的砖砌块,不做外墙面装饰,有的甚至连一般的砂浆粉刷也不做。这种现象主要是当地人务实崇商,需要资金,省下的钱都投入到可以生钱的地方去了;同时经济实力不够,盖房子不可能一步到位,总是随着历史发展一步步进行;最根本原因,是缺少百年基业的思想和保障,大部分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建新房,近30年的变化可见一斑:30年以前基本上是单层瓦房,20年以前是两层小楼,后来是漂亮的楼房,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则是集中规划、建设高楼大厦。在发达的东部地区,被拆迁的旧房所建造的时间都不长,照片1、照片2为农村拆迁现状,这种8成新的房子被拆掉,无疑是巨大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这种情景在城市近郊、尤其是镇改街道时司空见惯。

照片1农村拆迁现状 照片2拆迁的旧房

如果房子按照百年基业的思想规划和建造,农村自建房及其所在的土地受到法律保护,拆迁只能在获得房主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可以传承的房子,建造时不仅会追求坚固、实用,而且也会逐步追求美观、舒适,使建筑节能在农村自建房中的应用和推行向前跨进一大步。

房屋建了不拆,少拆少建,减少社会再生产,减少资源被消耗,减少环境被污染,这是最大的节能思想。遵循这一思想,应加快发展拼装结构住宅体系,发展房屋结构整体平移技术,引入农村自建房,使农民最大的财产可以整体搬移。目前拼装结构材料有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等。

4社会保障和长久稳定是最大动力

社会在变革,农民们正在逐步获得基本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但长期二元社会结构积累的问题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多数农民经济条件和社会保障跟不上发展,因此立足实际、量入为出、谨慎花钱是农村的普遍现象,是农民的共性心里。而城镇化建设、路网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各种近期、远期规划上的变动,引起今天建明天拆的担忧心理,使农民自建房建造标准往往满足基本功能即可。

目前不少地方旧房拆迁补偿标准,不与房屋质量好坏、标准高低挂钩,更让需要附加投入的节能技术和要求,比如保温玻璃窗、外墙保温技术等难以在农村自建房中被采用。

农村自建房,往往没有设计、没有监理,大致参考已建好的邻居房子盖,建筑节能对于农民而言是新技术和新材料,易产生用得不好反而花冤枉钱的担心,同时不少人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把建筑节能理解成奢侈品,追求的是更舒适的使用功能,所以主动采用的积极性不高。

这些客观情况应正视,不容回避,节能工作推进时应充分尊重农村实际,体谅农民艰辛,拔苗助长式的冒进有伤农民感情,有碍社会和谐稳定。真正实用可靠的节能技术应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东西应放在后面。

5尊重历史、尊重乡土文化

相对于城市,农村地旷房少,空气流通,气温通常比附近城市低2~4℃。农村的生活节奏慢,自然环境通透,带给人们心灵宁静,使对冷热温度有更好的承受力,使农村人对居住舒适性的改变意愿较城市淡漠。

农村老宅,往往依风水而建,依地质气候环境而建,既注重居住功能又注重舒适性,比如山地吊脚楼防潮防蛇,冬暖夏凉的陕西窑洞是地质水文的影响产物,历史和自然环境造就的建筑风格在农村自建房中更能得以保留和体现。江浙一带的农村自建房,依照主导风向和太阳朝向建造,层高一般达到3.6米,进深小,采光通风好,通长南阳台,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其居住舒适性不亚于城市的新楼房。

历史和环境造就了农村原生态住房,他们是几百上千年与自然环境相融相依的智慧结晶。建筑作为古老的技术,其灿烂文明应在充分尊重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应用于农村自建房的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应如同太阳能热水器一样,发现现实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尊重实际、获得认可。

6 结论

第5篇

关键词 因地制宜 挖掘特色 提升产业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背景概述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明确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是在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建设美丽城市,更需要建设美丽乡村。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什么样的乡村才是美丽乡村?如何建设、保护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的内涵

“美丽乡村”核心在“美丽”二字。建设美丽乡村应该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同步提升的有机过程。美丽乡村既要求“外在美”,也要求“内在美”—既应该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合理的空间布局,也应该具有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较强的经济基础以及和谐的社会风尚。早在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就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实践证明,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不但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还打造出了一批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带动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安吉进行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十二五”期间,受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影响,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展开,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而十“美丽中国”全新概念的提出,不仅强化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村庄规划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示范还是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全面展开,都需要以科学的规划作为前提。正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所讲的,没有规划的村庄整治,就是瞎整治;不编制规划的村庄建设,就等于乱建设。多年来,城市规划师们虽然也一直致力于村庄规划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但编制的村庄规划大多仍陷入照搬城市规划模式、脱离农村实际、对村庄特色挖掘不够,规划过程缺乏互动、规划成果指导性和实施性较差的尴尬境地。那么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村庄规划编制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呢?

以余姚市村庄规划编制为例

4.1总体概况

余姚地处美丽富庶的长三角南翼、宁绍平原中部,东接宁波,西临绍兴,与上海隔海相望。全市辖14个镇、1个乡、6个街道,265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527平方公里。依据《余姚市域村庄布局规划》,余姚市城镇规划区外有166个村庄,其中40个中心村,105个基层村,21个逐步撤并迁移村。从规划编制情况看,40个中心村中,有36个村庄已编制过村庄规划。

4.2编制阶段

余姚市的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和层次,第一个阶段是从2003年浙江省启动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此背景下余姚市掀起了第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的热潮,并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根据当时的编制导则要求,各个乡镇组织编制了大批的村庄规划。此阶段的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一系列村庄建设和整治行动的开展下,余姚市涌现了一批全国、浙江省、宁波市等不同层次的整治示范村、文明村。同时此阶段编制的村庄规划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规划成果中虽然增加了整治规划的内容,但整治对象基本停留在建筑整治,图纸表达也仅限于新建、拆除和整治建筑的分类,缺少具体的整治改造方式的引导。同时由于缺乏对资金、投资估算等现实问题的考虑,致使有些规划中拆除新建建筑过多,增加了实施的难度。另外由于此阶段的规划大多忽视对村庄产业发展的引导,致使村庄的造血功能不足,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个阶段为2011年开始浙江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余姚市根据省、市开展幸福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开展了新一轮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此阶段的村庄规划编制以培育中心村、挖掘打造特色村、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为目标,期间完成了 “美丽乡村”——梨洲街道金冠村、鹿亭乡中村以及大隐镇芝林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宁波市新一轮关于推进相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若干意见》的主要精神,2011年,完成了首批山区15个村庄的整治提升规划。此阶段编制的村庄规划内容更加全面,不仅完善了宏观方面的引导,也加强了微观方面的控制。如强化了村庄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将村庄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内容予以规划引导。同时对整治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如分为建筑整治、道路整治以及绿化整治等几个方面。较以前的村庄规划相比,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与具体整治项目的结合、以及对村庄特色挖掘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高。

第三个阶段为余姚市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精品村建设工程,为推进这一工程实施,从2012年年底余姚市启动了30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4.3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的启示

为了真正将规划落到实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在总结以前村庄规划经验的基础上,余姚市制定了《余姚市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该导则确定了村庄规划编制的任务、技术线路和主要内容,并突出强化五个特点:

(1)重视前期调研,抓住主要问题。要求规划设计人员要在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真实需求,并针对村庄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规划编制。具体调研方式可采取实地踏勘、入户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

根据现状资源禀赋条件以及上位规划要求,余姚的村庄大致可为新村建设(中心村)、村落改造和古村保护等三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应加强相关内容的调研:如古村保护型村庄规划需加强村庄历史文化、整体风貌、空间肌理、 现状建筑使用等情况的调查;新村建设型村庄(中心村)应重点调查村庄的产业情况、人口规模、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配置情况;村落改造型村庄应重点加强村庄环境现状、产业发展等情况的调研。

(2)强化因地制宜,深入挖掘特色。村落最大的特征就是与地域、地貌相融与自然特征的和谐,在规划中应根据村庄不同的地理区位,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地规划,选择适宜的建筑形式和布局方式。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村庄的特色塑造,余姚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不仅是史前文化、姚江文化、红色文化等三大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拥有种类繁多、璀璨耀眼的民俗民间文化。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要求设计者要充分了解每个村庄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挖掘整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找准村庄的文化脉络,确定文化品位,形成特色文化。另外将村庄的特色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通过精心组织,合理策划,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快速发展。除了特色文化外余姚还有许多特色农业资源,如杨梅、柿子、榨菜、蜜梨、水产养殖等,这些资源都以村庄为载体,规划中通过科学引导,强化特色,增强村庄的品牌性和归属性。

(3)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目前余姚的大部分村庄都配有卫生室,文化站,活动场地等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能满足农民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但有些村庄作为中心村,设施配置仅限于满足自身需求,缺乏对周边村落的服务和集聚功能。在市政基础设施配置方面一些村庄的给水、排污、垃圾处理设施尚不完善,影响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本次村庄规划要求强化给排水等市政管管网的布置,并要求按照中心村和一般村的不同分级落实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以适应村庄长远发展的需求。

(4)深化整治内容,制定项目和时序。新一轮的村庄规划应避免大拆大建,应以整治为主。而规划真正要便于实施者实施,应加强整治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次规划要求整治规划围绕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程展开。具体包括建筑改造、绿化建设、道路、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整治等内容。方案可结合每个村庄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确定整治重点。整治提升的重点区域可选择村庄的主要景观节点、通道以及展现村庄面貌的主要界面和核心区块,并结合每个点、每条线以及每个区块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环境提升方案,深度需要达到详细设计方案的深度。同时要求规划要与整治项目相结合,做到统筹安排。在静态的规划中体现动态的建设目标。详细制定近期建设项目年度计划表,编制科学可行的预算方案,明确项目名称,建设规模,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实施计划等关键内容,便于规划的有续落实。

(5)广泛征求意见,强化民众参与。村庄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村民在居住上、生产上以及文化需求上提供良好的空间设施和环境,是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他们有一种幸福感,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倾听他们的诉求,尊重他们的意愿,要他们参与到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众真正了解认同村庄规划,才能激发实施主体实施规划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村庄规划为村庄、为村民服务的目的。

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施工项目 质量 控制方法

建设工程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施工质量低劣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1、目前施工项目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使质量管理的措施不能到位,质量控制不够严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坚持质量第一、顾客第一的质量方针并未落到实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口号,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真正做到的可以说并不多。

⑵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没有真正激发施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来关心质量;全面质量管理体制质量管理的最高阶段,强调的是全员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但以往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没有从系统的质量管理的方面去调动每一个人员的质量责任心,在质量形成过程中,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并未真正落实到实处。

⑶ 施工组织设计并不切实,甚至很多施工组织设计只是应付招投标的审查,真正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未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体现,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体系并未真正发挥出效益。

⑷ 过程控制的概念只体现在具体的过程中,持续改进的观念比较淡薄。即在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中只是处于对目前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并没有在吸取现有质量问题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对施工过程进行持续的改进。

⑸ 科学的、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还未建立。一是质量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并未严格要求,二是一切用数据说话的科学质量记录分析体系还不完善。

2、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

影响施工项目的因素很多,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精确等,但究其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⑴ 违背建筑程度。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若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时有发生。

⑵ 工程地质勘察原因。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的施工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

⑶ 未加固处理好地基。对各种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⑷ 设计计算问题。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⑸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全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

⑹ 施工和管理问题。由于施工的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工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加之目前部分工程建设单位不是长期从事基本建设工作,对工程管理监控、基建程序等尚不十分清楚。因而在监督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留下隐患。

3、控制施工项目质量的措施

⑴ 施工队伍人员的管理

工程质量的优劣,涉及到项目经理、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素质,必须保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施工、质检队伍。人作为工程项目的控制者,同时也是质量的创造者,其他一切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都是由人来支配的,因此,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也是对人的管理。工程部在发包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做出承诺,并写入施工合同中。要求施工单位从开工开始就明确,不管工程有多紧张,速度要求多快,工程质量决不能忽视。施工单位所有人员都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了更好地实现这目标,针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进行全面质量设计,按照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分解。在工程施工中不间断地加强对主要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观念。并定期在甲乙双方碰头会上,对前期工程质量进行总结讲评,表彰质量优良的分项,对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研究改进方法,制定解决方案。同时,对下步工作进行技术、质量交底,进一步强调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

⑵ 材料的管理

工程材料作为工程实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材料的质量直接反映在工程上。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是导致豆腐渣工程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的前提。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项目部应制定和实行优选材料、优选产品制度,对材料和产品实行质量审查和严格把关。进场的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除必须具有的出厂合格证外,还必须经化验室检验,各项性能指标均合格方能进仓及投入作用,绝不让劣质材料流入本项工程中。材料采购员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用料供应计划采购,按工程实际进度调整采购时间。特别是水泥,每批水泥进仓时,仓管员必须做好水泥出厂日期、进仓日期及领用时间的登记,严格按出厂(进仓)先后顺序领用,确保每批水泥在出厂二个月内用完。如确实未用完的,必须经重新化验,按实际化验标号在其它非结构部分使用。一个工程尽量使用同一标号及品牌的水泥,实在不能时,必须分开标号及品牌堆放,分开使用,不得混杂。

⑶ 机械的管理

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对工程质量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机械设备的选用着重从其主要性能参数、性能可靠性、生产适用性、使用安全性、操作方便性上考虑,要能适应该项工程特点和具体施工条件,满足和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保证工程施工的操作的顺利进行。

⑷ 严格施工现场的管理

工程质量是通过一道道施工工序形成的,只有控制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建立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要求熟悉图纸内容,掌握施工规范,严格按要求进行施工。组织专人进行监督、复查和跟进,保证每一工序顺序衔接,随时根据进度调整施工方案,保证及时做好各原材料的进场签证、送检和各隐蔽工程的验收签证等。每天开工前各班组进行当天施工技术要领交底,收工前要进行自检,每周组织全面检查,及时做好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严格控制施工偏差,并做好详细记录。主要施工方加强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严格班组自检和交接制度,按照生产者负责质量的原则,所有生产班组必须对本班组的操作质量负责,完成或部分完成施工任务时,要及时进行自检,如有不合格的项目要及时进行返工处理,达到合格的标准,经工长组织质量检查员和下道工序的生产班组进行交接检查,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结语

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是建设项目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没有质量,就没有投资效益,没有工程进度,没有社会效益。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工程要素的控制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顾此失彼,要正确对待几个要素的相互关联的一面,才是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第7篇

生理学是医学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开展生理实验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加深对课堂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相应的临床技能,使正确的医学观念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渐渗进学生的思想中去[1]。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以培养 “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但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培养的高职高专医学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差、临床思维和基本临床技能掌握不够、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思维和基本临床基本技能、创新等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复经典实验过多,教学方法陈旧

生理学实验教学很多都是重复经典实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前人已经做了肯定的理论和知识上,书写实验报告只是为了说明前人理论的正确性,导致学生机械地搬抄,不动脑,盲目模仿,不能体现出培养学生技能操作的能力,更谈不上启发学生创新性思考的行为了。

2、实验经费投入不足,学生人均实验材料欠缺

生理学实验材料的消耗比较大,经常要用到像狗、家兔这样的大动物,实验成本比较高。条件差一点的院校甚至用看电教来代替像动脉血压调节、呼吸运动调节、尿液生成的调节这样的大实验来降低办学成本。条件好点的院校有的会加大每组的实验人数,造成实验课开设时学生做实验拥挤、混乱、课堂秩序不易控制等人均实验材料欠缺的现象。

3、实验仪器陈旧

学校对生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重视不够,致使实验仪器陈旧、落后和缺乏,跟不上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速度,不少学校使用的实验仪器已有近10余年没有更新过;甚至有的学校连开设生理学核心实验的能力都不具备。

4、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生理实验指导教师经常被称作教辅人员,学校经常将学历低下、新分配到校的青年教师或不能担任生理教学任务的教师分配到实验室,他们很少有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致使这些教师知识陈旧、技能单一;且一般院校生理实验指导教师待遇比较低,地位不高,很多生理实验教师不安心从事实验教学,千方百计转换岗位,造成实验指导教师队伍不稳定[2]。

5、学生自身问题

(1)胆小、怕受伤害。在生理实验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怕捉拿动物,怕受到伤害或者怕脏不愿意做蟾蜍、小白鼠之类的实验。

(2)对生理实验课重视不够。不少同学只重视理论课程,不能摆正生理实验教学在其心中的地位,认为实验课就是“休息课”,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预习实验课程内容,盲目做实验。

(3)实验态度不端正。不少同学做实验时,只重视实验过程,不重视结果,抱着“做完就完成任务”的态度,往往实验就是草草了事,不作思考。

(4)实验报告书写不认真。不少同学在做实验过程中记录结果不完整,为了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任务,经常抄袭别人或者从网上下载。

(5)学生对生理实验课的兴趣不高。

二、生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

1、生理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应重点加强技能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重组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机能实验体系。

其主要内容是系统改革生理学实验教学,将相近内容的实验项目重新组合,形成血液实验模块、循环实验模块、三大核心实验模块、神经感官实验模块、网络仿真实验模块等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块,有利于系统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便于管理,节约实验成本和时间,使有限的实验教学时间得以充分利用,提高实验课堂教学质量。

在内容安排上我们先安排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然后由浅入深地安排各项实验,在学生经过学习取得经验后,安排学生进行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检验学习效果。在综合性实验中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项目,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综合性实验后,设计以病案为基础的讨论课,目的在于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内容,启发学生围绕临床需要,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地学习。

2、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的建立,可以保证完成生理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对实验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一个重要反映。实验考核机制应包括平时成绩和实验技能考核成绩。平时成绩一方面可以约束学生认真做好实验预习、认真完成实验内容、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另一方面可以摆正实验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实验技能考核成绩可以向临床基本技能靠拢,重点培养学生“必需、够用”的临床实用技能。

3、加大实验室硬件及软件的投入

生理实验室建设是搞好实验学的前提,是现代化科学管理水平的体现,同时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每个实验室应该具有网线、打印机、生物信息采集系统等,更新及淘汰陈旧生理学实验仪器,使用新设备以减少陈旧设备带来的实验开出时的成本。实验时所用到的材料要有计划地进行配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良好的实验条件、先进的实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启发学生开拓性思维,亦可为教师科研提供空间[3]。

4、建设一支优秀而稳定的实验指导教师队伍

实验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实验室中新技术开发、新设备的引进,使生理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内容及文化模式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实验教师队伍评估体系,优胜劣汰,使有能力的人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中来,加快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2]。除此之外,高职高专院校也应相应地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地位及待遇,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示范作用。

5、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允许少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生理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在实验仪器及材料的准备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仪器的基本操作原理及基础材料的准备工作。如让学生学会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的使用、如何用酒精灯拉制玻璃分针、手术器械的基本使用方法等,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基本技能,在上生理实验课时,这部分学生可以“指导”本班级学生做好实验,用好仪器及器械,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6、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认知、交流等多种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需要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和谐,并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发挥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主动性,提高和教师交流、讨论的能力。

7、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利用节假日,指导并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开展老年智商、老年血压调查,青少年近视的调查和分析, ABO及Rh血型分布的调查等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既丰富了课堂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梅 等 在生理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171-172。

第8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心病;焦虑状态;生活质量;生存方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45-0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该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引起血管的官腔狭窄,或者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者痉挛而引起心肌缺氧和缺血导致心脏病[1-3]。该病的病程比较长,容易导致焦虑,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对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观察其对患者焦虑状态、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方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且经过焦虑评价伴有焦虑症状,所有患者均存在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以及高盐高脂饮食[4]。排除标准:排除严重精神障碍者、意识障碍、心脏瓣膜疾病严重者以及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介于46-80岁,平均年龄为(59.2±1.5)岁,病程介于2-16年,平均病程为(6.9±0.4)年,对照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介于45-80岁,平均年龄为(59.5±1.7)岁,病程介于2-16年,平均病程为(6.9±0.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冠心病的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具体做法如下:(1)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指导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急救的措施以及长期病程中会出现的疾病。(2)行为干预:和患者沟通,尽量取得患者的信任,倾听患者的不适症状,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危险因素,并且给予纠正,对于患者存在错误认识者进行纠正,患者出现不合理的思想时耐心的进行讲解,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谱。对于有吸烟和酗酒嗜好的患者,应用一定的方式让其戒烟戒酒,对于运动缺乏的患者,根据其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量。(3)心理护理: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压力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并且鼓励患者,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多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期待其的合作,及时给予患者精神支持。

1.3评价指标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存质量量表(SAQ)对患者进行评价,其中SAS的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焦虑症状越轻,SAQ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5]。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在SPSS17.0软件上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用( ±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2检验,检验标准以P

2结果

2.1两组SAS和SAQ评分比较 由表1可知,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S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改变的病因复杂,由于多种危险因素共同的作用而导致,随着疾病的发展,改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也较高[6]。改病是一种慢性病,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会存在许多的压力,很多患者或多或少的存在焦虑症状。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对于病人不仅仅给予药物治疗,而且还给予精神上的帮助[7-8]。本文对冠心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通过健康指导,可以让患者了解病情,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指导,可以让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消除存在的危险因素。通过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戒烟戒酒,对于患者的不良嗜好,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可以了解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运动量,可以帮助患者做适量的运动。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对于患者存在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可以给予及时的相应的治疗,使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本文研究发现,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S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可以知道护理干预来治疗冠心病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还发现,研究组生存方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可以说明护理干预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消除其不良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该病是一种慢性病,会给患者带来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降低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安祥.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状态、不良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27-329.

[2] 胡文亚.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2,55(3):649.

[3] 张静萍.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36):71-72.

[4] 关尊红.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626-627.

[5] 胡来娣.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135.

[6] 吴玉玲,叶惠坚.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8):79-80.

第9篇

关键词:素质;技能;管理;问题

1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思想素质

学习和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开拓意识,多学习跟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更要灵活运用和掌握管理理论与各项业务工作。以满足不同层次信息的需求,同时维护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2 提高档案人员在工作中的专业技能

随着社会日益进步和一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档案工作的要求,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培养档案人员知识与技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由办公室、财务、政工的人员兼职工作,各个科室管理各个科室的档案工作,没有专业档案人员统一管理。档案管理员也是兼职的,没有相对过硬的业务技能,平时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加强档案方面的培训,一般可采用集中培训和自学等多种方式,掌握多项档案方面的装订、整理等技能,以适用新形势下的业务工作需要。

3 加强档案的日常管理 。

1、建立一人一档制。首先是人事档案的管理,将每一位职工的档案整理齐全,每次调整工资、年度考核表、职称评审、荣誉等跟档案有关的资料,要全部装订在个人档案内,确保个人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其次工资档案以电子表格和纸质的形式双向存档,包括历年历次的调资、职称、岗位设置、竞聘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加上目录这样检索方便,一目了然,可作为职工成长电子档案备查。最后日常收发文件的管理,按规定进行文件的装订整理保管,特别对保密文件、保密资料必须在办公室内进行传阅,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传阅范围;不准擅自复印或抄录保密文件,不得将文件带出办公室;确因工作需要携带外出的,需经局领导批准,并要妥善保管。借阅保密文件、保密资料须按阅读范围借用,并办理登记、签字手续。用完后,要及时归还。

2、加强存储设备管理。管理好档案工作是现代信息的产物,对今后查阅工作带来更加便捷的服务。今年来对城市建设档案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城建档案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信息时代背景下,面临新的变化,城建档案的运用出现了许多新的困境,如缺乏信息化建设、保密 程度低等。通过建立专业队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借助社会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建档案的运用与发展。一个单位的档案工作,是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的新时代,对其今后的档案工作发展起到更广更先进的道路。

4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事业单位兼职的档案人员只要做到自己保管的档案做到不丢失、不泄密,对外来需要查询的资料,能提供数据就可以了,甚至有些领导对档案管理任务档案工作没有“含金量”,就是个保管而已,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2、对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相关业务知识,也没有进行专门的业务工作培训,对档案工作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归档等业务不太熟悉,也不知道哪种是长期保存、哪种是限期保存,怎样进行专业装订保管,平时也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摸索工作,也没有投入相当精力去学习和探索相关的先进经验,把自己觉得需要保管档案资料只是放入档案盒,根本没做整理归档,做好查询目录登记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影响了查阅档案的简单性和清晰性。

3、对档案管理工作配备的硬件设施不完善。事业单位的档案基本都是摆放在各个科室中负责管理,没有配备专业的档案硬件设施环境,有的单位虽然配备了专用档案室,也是边边角角地方,有的档案室通风设施不完善,防光、防火、防潮、防有害气体、防虫、防盗设备不配套,容易引起档案材料的霉变和虫蛀等不安全因素,有的单位管档工具和档案夹基本工具都无法购置齐全。 也影响档案摆放的美观整洁及完整。

5 档案管理工作的应对机制

1、加强档案管理员的业务学习。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作为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整理档案管理技能。

2、采用信息化管理策略。因传统纸质档案的保存不仅会占用大量空间,收发和查找也很繁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因为纸的老化或者虫蛀问题带来档案信息的缺失或部分字迹不完整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可以减少档案工作查询工作的繁琐性和重复性。那就需要我们尽可能地运用当代新科技,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领域都已使用计算机,现在在国内有些领域,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是今天信息化时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