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6:04: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的主要疗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P53灌注栓塞;中药联合;伴门脉癌栓;原发性肝癌
[中图分类号] R75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73-02
我院于2001年7月~2008年2月共接诊伴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52例,通过分组临床验证来研究P53灌注栓塞联合中医药治疗PVTT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52例患者按统计学方法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6例,男25例,女1例;年龄32~66岁,平均48.3岁;肝功能Child分级标准[1]:A级5例,B级21例;Ⅰ期3例,Ⅱ期8例,Ⅲ期15例。对照组26例,均为男性;年龄34~72岁,平均49.0岁;肝功能Child分级标准:A级6例,B级20例;Ⅰ期2例,Ⅱ期12例,Ⅲ期12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灌注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手术方法,对股动脉进行穿刺,通过动脉造影术观察阴影,使手术导管选择性进入肝总动脉进行诊断,以明确肿瘤的供血动脉。如发现患者的肿瘤供血动脉血管较细,实施超选择手术困难较大的,则选择采用微导管(PS)超选择来实施。整个灌注过程在DSA的密切监视下进行,以免出现药物反流现象。如果出现肿瘤的供血动脉流速明显减慢甚至发生反流征兆时,及时停止灌注。研究组:分别进行P53腺病毒注射液灌注术和TACE,并配以静脉滴注,配合中医药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TACE和中医药组配合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根据肝病分型辨证口服中药,持续约3个月。
1.3 口服中药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根据其肝癌类型(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湿瘀搏结型、肝肾阴亏型)辨证使用中药制剂。如肝郁脾虚型患者用逍遥散,气滞血瘀型则用膈下逐瘀汤等。所有患者术后连续服药,每日3次,连续3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伴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临床观察,记录其病灶变化、症状缓解速度及程度、生存率、并发症等情况变化。病灶大小的变化情况以WHO肿瘤病疗效标准为参照,划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进展(PD);症状缓解速度及程度判断参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症状分级量化表[2];并发症情况以WHO临床实验常见毒副作用分级标准[3]为参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见表1。由表1可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x±s,分)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在减轻患者乏力、食欲不振的反应方面效果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2年分断随访生存率结果比较
见表3。由表3可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2年分断随访生存率结果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见表4。由表4可知,研究组对于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以及恶心呕吐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级低,其中,白细胞下降以及恶心呕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使用中药介入对伴门脉癌栓患者实施灌注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尤其是在白细胞下降和恶心呕吐两方面效果显著。此方法有利于提高TACE治疗伴PVTT的HCC患者的远期疗效,建议临床采用,并进一步研究更具疗效的方法。P53是一种抑癌基因,将其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中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①抑癌基因能够通过肝动脉输入基因,使表达效率更高。Anderson等曾利用P53突变的MCA-RH777(大鼠肝癌细胞)建立了相关的大鼠肝癌研究模型,发现使用重组腺病毒载入P53基因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的扩展,且P53通过肝动脉输入要比传统的静脉注射获得更为显著的表达效率[4]。②使用P53灌注栓塞治疗伴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结合化疗与放疗效果更佳。研究证实,P53具有被损伤基因激活性,这种损伤基因包括作用于DNA的抗癌药物或射线等[2]。因此,P53与放化疗结合施治,能够对抗瘤显示出更为良好的效果。目前利用P53基因进行抗癌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肿瘤,另外也被尝试着使用在常用腺病毒、逆转录病毒以及其他载体上。
[参考文献]
[1]徐凯,罗海英,李柳宁,等.中药灌注栓塞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4):299-302.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11-212.
[3]陈振东,孙燕,王肇炎.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69.
[4]Miller AB, Hoogstraten B, Staquet M, et al. Reporting results of cancer treatment [J]. Cancer,1981,47(1):207-214.
关键词:中耳炎;分泌性;穿刺治疗
目前我国分泌型中耳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人和儿童均为易感人群,长期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可间接导致听力损害、患儿语言发育受限及增加中耳炎发作的危险。即积极合理的联合治疗对此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9例(88 耳),其中男性 38 例(52 耳),女27例(36耳);年龄9~45岁,平均(31.47±6.13)岁;病程 3~24个月,平均(12.73±4.19)月。对照组35例45耳采用单孔鼓膜穿刺结合常规药物局部给药或者口服进行治疗,观察组34例43耳患者用鼓膜双孔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和外用或口服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症状主要为耳鸣、耳闭塞感、耳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上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一个孔鼓膜穿刺抽液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具体过程: 首先对患者的外耳道皮肤进行碘伏擦拭消毒,然后将在1.0%丁卡因中浸润过得棉签贴于患者鼓膜上5~8 min,进行麻醉;麻醉结束后采用5号细长型针进行穿刺;穿刺针进入鼓室后,导入注射器针头,用注射器抽搐内部积液,抽尽积液后,拔出针头。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包括鼻剂滴鼻,口服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同时口服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药物治疗1w为1个疗程,患者手术结束后服药1个疗程后复查,效果欠佳者可重复以上过程进行第2次治疗。
试验组:用碘伏对患者外耳道及鼓膜进行全面消毒,运用2%的丁卡因棉片对患者外耳道的皮肤和鼓膜行表面麻醉。以长5号针头,在内窥镜下从鼓膜前下象限刺入鼓室,缓慢抽出鼓室的内分泌物,再用糜蛋白酶4000 U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1mL轻度加压注入鼓室,同时让患者行下吞动作数次。术后口服适宜抗生素和粘液促排剂1w,嘱患者近期避免头部接触水,保持耳内干燥,预防感染,1w后复诊,没有治愈者可重复治疗,不超过3个疗程。
1.3疗效判定[1] 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通过耳镜检查耳膜恢复正常,鼓膜标志明显、颜色正常,患者的听力恢复正常,进行纯音测试正常,患者没有复况;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耳膜基本恢复,鼓膜颜色和标志基本正常,听力提高 10 db以上,患者在半年内无病情复况;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检查耳膜无明显变化,鼓膜标志不正常,听力没有恢复,或患者于半年后复发。
1.4数据处理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2结果
出院后随访1~6个月,试验组治愈21耳,治愈率48.8%,试验组治疗痊愈15耳,治愈率为3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
3结论
中耳炎是一种耳鼻喉科对见疾病之一,分泌型是中耳炎中最常见的,其特点是鼓室有积液和听力下降,属于中耳非化脓炎性疾病,有急性和慢性2 种。病因较多,主要包括先天性咽鼓管功能不正常、中耳黏膜的气体交换功能异常及乳突气化功能低下,后天性的咽鼓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外界感染及一些高危理化因素等,但多数研究表明咽鼓管功能缺乏是分泌性中耳炎的最主要病因[2]。目前我国本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人和儿童均为易感人群,长期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可间接导致听力损害、患儿语言发育受限及增加中耳炎发作的危险。即积极合理的联合治疗对此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海宁市许村中心卫生院 浙江省海宁市 314409
【摘 要】目的:了解中医疗法的优势,分析与探讨中医疗法在当前的变化状况。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同时运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式进行分析,了解中医疗法内科与外科的诊疗技术。结果:中医疗法现今受到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疗法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结论:中医疗法的变革本文主要体现在,针刺疗法、烙法治疗与挂线法治疗几个方面,主要揭示技术方法的价值。同时对于发挥中医特色,展示中医学的科学价值,普及中医药的治疗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医疗法;应用优势;革新方法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年提高。现今,人们不再单一的关注药物的治疗的效果,而是改变了思想认识,更加注重对疾病自身的治疗。医生与患者都更加关注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医疗法作为我国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如今对于中医疗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变革,我们应对中医疗法进行合理的评价,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法,探索新的中医疗法的组合方式,不断的推进中医疗法的疗效。
1 中医疗法应用优势
1.1 中医注重整体调节,疗法种类繁多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在具体的应用的过程中,中医可以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而且,中医疗法在整体的治疗的过程中,十分关注人的身体变化,进行整体的调节,随时依据人的脉象调节用药的配方,可以做到依人用药,有效的发挥药效。
中医疗法也是种类繁多,中医可以依据不同的病症,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外用与内用疗法相结合,诸如对于现今人们比较关注的癌症问题。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内服中药为主,进行抗肿瘤的治疗;外用为辅用于减轻癌症的疼痛感。当然,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同样的病症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抗肿瘤可以采取静脉;肛滴;口服诸多方式进行。针对癌性的疼痛感,可以运用针灸;外用与内服结合的方式。
1.2 外治与内服结合,适用范围广泛
临床治疗的主要措施就是外治法,主要的功效就是通过调节机体功效,进而达到祛除外邪的目的。外治法可以直接作用于肌体病变处,进而祛除病灶。外治法可以减少药物损伤脾胃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降低胃液对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损害。外治方法种类多,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内服法,经由口服的方式,进而实现机体气血、阴阳的调节,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口服剂型多种多样,便于医生变换方剂,适应几乎全部的病症。
1.3 辨证、辨病互相结合
中医学认识疾病的本质的方法, 主要是采取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祖传医学基本的治疗原则,就是辩证论治。祖国医学外治疗法的特色,就是通过辩证,使诊断更加深入,分析疾病的主要矛盾,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中医辩证注重局部与整体辩证的结合,经过局部病变的分析,可以辨别是阳证、阴证。通过阳证与阴证选择外用的方药与外治疗法。辨病可以关注病程的病理变化特征,发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了解疾病的客观发展规律,从症状入手,实行双重诊断。依据主症、证候建立与病症结合的诊疗方法,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诊疗的效果。
2 中医疗法的革新方法
2.1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主要是经由不同的针具刺激人体的不同的穴位。同时使用多种方法,激发经气,进而调整人体的功能。最终实现疾病的防控。当前,针刺疗法出现了很大的变革,结合了多种疗法同时进行。诸如同药液结合为水针疗法;与电刺激结合为电针疗法等。
2.2 烙法治疗
对于外伤出血、鸡眼等病灶,引起疾病范围较大,采用传统的烙法治疗的速度慢。现今,改革了传统的方式,采用电灼机、电烫烙的方式进行治疗。在进行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剖面较小、疗效显著。与二氧化碳激光相比,操作简单,安全、便捷;与冷冻治疗相比,可以降低感染的几率,手术后没有水疙瘩的情况出现。
2.3 挂线法治疗
现今,常用的是药线挂线法、橡皮筋挂线法,主要是通过丝线挂断屡管,或疹道的一种方法。挂线法治疗的措施,结合了肛肠解剖学与肛凄病因学,创造出了高位挂线、低位切开的新的手术操作方式。这种挂线治疗的方法,在治疗后不会出现完全性失禁后遗症,同时操作方法的复发率与治愈率都较高。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广泛的应用。
3 结论
我国的中医疗法在世界以及全国各地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应在中医临床方面不断的探讨新的诊疗技术与方法,继承与发扬中医治疗的特色,让我国的中医疗法发挥自身的优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应不断的探索中医疗法与现代技术的有效结合方式,发挥中医学的治疗作用,继而实现中医疗法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任忠慧. 手术与中医手法复位对比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观察[J]. 大家健康( 学术版),2014,23:259-260.
[2] 曹艳杰,王福波. 中药热敷及关节松动术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3,34(6):521-522.
[3] 韩斐, 李秋, 赵晓东. 背部腧穴排列拔罐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91-2092.
[4] 杨颖辉 陈海勇 钟家辉 张樟进。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试验——现状与展望[J].2014,1(1):54-58.
[5] 林日阳, 何立群. 中医发展“中医西化”与“西医中化”[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7): 1289-1290.
[6] 孙墨龙. 重庆市中医机构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 硕士毕业论文,2012.
[7] 刘芳, 罗雄.21 世纪中医药现状浅析[J]. 河南中医,2010,30(7):637-639.
【关键词】男性更年期综合症;中医情志疗法;情志相胜法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66-02
男性更年期综合症(PADAM)是指男性由中年期过渡到老年期(一般指40-70岁)的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因机体代谢和性腺功能发生生理性衰退,引起以精神神经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1]。PADAM在精神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性情改变,如情绪低落、忧愁伤感、沉闷欲哭、或精神紧张、神经过敏、喜怒无常,或胡思乱想、捕风捉影,缺乏信任感等。近年来,中医发挥辨证施治的优势,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用药等方面进行研究,PADAM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马钢认为是由于肾精亏虚,阴阳失调所致,治宜补肾填精,调和阴阳[2]。刘强认为是由于肾气衰少,天癸将竭,精血不足导致的,提出以补肾虚为主,围绕肾虚来调整肾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3]。庄田玫认为此病乃男子届临六八,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导致肝失濡养,或冲任虚损,或脾失健运,或心肾不交,治疗以补肾为主,调养心神,从肝论治,心理治疗,饮食调理[4]等等。这些医家从不同的中医角度提出了对PADAM的认识,但是以中医情志疗法来治疗PADAM的观点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研究也较少。所以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要向大家详细介绍中医情志疗法,以及其在PADAM上的应用。
中医情志疗法是以中医形神理论和七情学说为基础的体现中医特色的一种传统心理疗法[5]。主要包括七大方面:抑情顺理法:就是通过提高患者 的认识能力,明白过激情志致病的道理,以治疗或预防情志疾病,也就是要 用自己的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移精变气法:移精变气法:指采用各种中 医治疗方法以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排遣情思,改易心志的一种治疗方 法;激情刺激法:人的情志变化,尤其是激情和应激的情况下可引起生理、病理的突然改变,如果掌握适当地应用到治疗上,可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顺情从欲法:当某种个人欲望未能得到满足,遂致内怀深忧而生情志病变,宜采用顺情从欲的方法进行医治。顺情从欲,即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 足病人心身疾病需要的一种治疗方法;相反情志法:情志上的肯定和否定,快与不快为基本的两极,可以互为治疗之;澄心静志法:澄心静志法是气功 疗法的一部分, 患者通过自我练功,平心静气,吐纳导引,从而消除不良情 绪,“将积蓄的怨恨之气,从口中徐徐吐出”,它构成了情志方面的气功功 法;情志相胜法:中医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的顺序依次相胜相 克,情志相胜的治疗原理,就是依据五行相胜的制约关系,用一种情志去纠 正相应所胜的情志,有效地治疗这种情志所产生的疾病。这就形成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怒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6] 。
由于情志相胜法最适合治疗PADAM,并最能体现出中医情志疗法的特点,所以我们主要依据情志相胜法来治疗PADAM。在治疗上,主要分为五步:
第一步,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的不同,与患者谈心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尽可能减少患者焦虑、恐惧、紧张、不安、苦闷等不良情绪。在第一次的交流过程中,要诱导患者把生活中、工作中、感情中不如意的事情讲出来,作为医生,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一定要告知患者你能够感同身受,并且肯定他的不适,从而获得患者的信赖,全面的来了解患者发病的原因。
第二步,在陆续的交流过程中,要不断让患者打开心扉。要让患者及时宣泄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础上,PADAM的患者可能会有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等临床表现,所以可以让患者观看一些悲伤地影视作品,从而使情志过极产生的不利因素得以发泄,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其他相关治疗。
第三步,根据五行相克学说,利用中医独特的情志相胜疗法,如悲能胜怒,有些因怒气伤肝致病的病人,引导其大哭一场可消除怒气;对忧虑过度而伤脾的患者,可与病人说笑、听音乐等,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7】。
第四步,更年期综合症具有复发的危险,所以即使在治愈后也要随时注意患者的发展情况,进行追踪探访。
第五步,要注意和患者家属的沟通,让其家属多多关心体谅病人,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还可以组织患者间交流心得,互相鼓励,并指导其建立良好的生活起居、饮食调摄方式,以巩固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更年期【8】。前三步主要是在治疗此病的过程中使用,作为辅助用药的治疗手段。而后面两步,主要针对的是疾病基本治愈后的一些注意事项。
并且还有其它一些辅助疗法:每天应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生活要规律,劳逸结合,衣物增减要适应四时的变化,每天保持心情的愉快。男性进入更年期后,应注意选用一些补肾壮阳和有助于改善和增强性腺功能的食物。性腺功能改善后,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男性更年期出现的各种症状。
随着社会发展,男性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各个方面并且越来越大。所以要求医生在治疗PADAM之前,要先对患者进行减压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中医情志疗法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并且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弥补单纯用药的不足。医生应充分发挥中医情志疗法的特色,把情志疗法贯穿于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治疗中,提高治疗效果。中医情志疗法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独特而完整的体系。中医情志疗法对全人类的健康产生着日益深远的影响,并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宁《男性更年期综合症的中医治疗评述》[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2010,13(3):71-73
[2] 马钢《补肾调和汤加减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症39例》[J].吉林中医药,2008,28(9):667-668
[3] 刘强《二仙汤结合心理疏导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症52例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0):56
[4] 庄田玫《耳穴贴压结合心理疗法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症93例》[J].陕西中医2006,27(7):859
[5] 谭曦,陈广山,孔军辉 《五志相胜疗法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39-40
[6] 苏玉茹《浅谈中医情志相胜疗法》[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2(1):36-38
[7] 胡永东,王瑞娟,周铭心《浅谈中医情志护理六法》[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0):1510-1511
[8] 姜迎,王博伟《王小云教授运用中医情志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J]. 中医学报, 2011,26(4):422-423
作者简介:
关键词:中医康复;优势;特点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111-01
中医是我国的医学国粹,其中中医康复医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代医学家的努力下,中医康复医疗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正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康复学。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人口老龄化进展变快,中医康复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优势也日渐明显,它必然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 中医康复学的概述和特点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康复医学是用医学手段达到预防、恢复或代偿患者的功能障碍伪目的的医学分支学科。在医学手段中,以应用物理因子为主。康复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疾病引发的功能障碍,应用评估和康复等手段,达到使病人回归社会的目的。
1.1 康复医学的对象: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主要是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各类残疾者,各种慢性病患者,有老年病的人群。中医学中没有独立的康复医学学科,但有中医的康复疗法的理论和丰富实践。“康复”一词,据《尔雅释诂》解:“康,安也”《尔雅释言》解:“复,反也。”是指恢复平安、健康,是疾病的治愈和恢复,非指现代的康复医学。中医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功法训练、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 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修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属于第四医学(康复医学)。
1.2 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中医康复有一个显著的基本观点——整体康复观。强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即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适应和改造社会环境,形神兼顾,全面康复的观点。第二个基本观点是功能康复观,强调加强或恢复脏腑组织功能,加强或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功能补偿的观点。第三,康复预防观,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强调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1.3 中医康复疗法的组成:传统康复疗法有两大部分组成,内治法,即内服药物;外治法,包括药物外治法、器械外治法,手法功法外治法。
1.4 中医康复疗法特点:中医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立体的,将健康与疾病看做一个整体,对于人体的认识着重于功能,因此康复的重点也在于功能的康复。中医治病主张综合治疗,内外兼顾。中医重视外治法,针法,手法,功法等,特色鲜明。
2 中医康复学的优势
中医康复学有其特点也有其特有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它强调整体康复与辩证康复相结合。一般疾病引发的或者事故引发的身体障碍多是局部障碍,中医康复疗法将局部的功能障碍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康复措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其次,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不急功近利,从顺其自然、适应社会中求得个体的康复。强调循序渐进的功能恢复。最后,康复学继承中医的重要的辨证思想,辨证是康复的前提和依据。采用因人而异、因证而异的个体化辨证康复。中医康复学第二个重要的优势是形体康复于情志康复相结合,这是相比于西医较显著的特点。西医通常会根据功能体质也进行修复或者训练,但常常忽略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中医康复强调“形神合一“,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用病患者的强大意志力来支配身体的行动;强调”形神兼养“,是既有一套形体康复的手段,又有一套情志康复的手段。注重病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共同康复。最后一个优势在于自然康复和药物康复相结合。中医的治疗手法多样化是其特点之一,在中医康复上,内服药物和外治手法相结合使得病患者的康复更加容易。内服药物以外还注重饮食疗法,外治手法上包括针灸、推拿、功法训练等多种措施。
3 中医康复学的现状
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有着学术观点(全面康复的整体观念)相同的共同点,治疗理念也较接近(被动和主动),也有着相似的运动疗法。但中医康复指导思想源于中医治疗理念,特色鲜明。中医康复主要适应病证的病机主要是不外虚实两端,虚在脏腑气血津液不足,实在痰饮淤血停滞。这些病证的主要病理是由气血衰少,津液亏虚,脾肾不足,血瘀痰阻导致的。使用中医康复学治疗需要有确定的康复指证,例如疾病或意外损伤后,留有残疾或脏腑组织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慢性病证或疾病缓解期;病人体弱,活动受限,生活自理困难者;临床治疗的后期或疾病愈后,仍有不适症状者,或理化检查仍不稳定者;手术后或放疗、化疗后有并发症或其他不适者。康复应用动静结合、药食结合、内治于外治结合、调神与养形结合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调摄情志法、娱乐法、传统体育法、自然沐浴法、针灸推拿法、饮食法、药物法等,其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技术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可由病人自身或者其家属或基层医务人员来完成,适合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中医康复学也得到了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医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全国各地中医药类院校都开设了针灸、推拿、营养学等专业课程,培养中医康复学人才充实各地中医康复医疗机构。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康复学,其学科的学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人通过开展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来提高中医康复学人才的理论和临床水平。有关专著杂志也相继出版,如《中医康复学》等。
但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要了解中医康复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例如,中风病人中医康复理论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早期康复意识仍需要加强,多数中风病人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只重视了生命体征的抢救,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给后期肢体功能的回复造成极大困难。现在关于中医康复学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还有待加强,需要增强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和可信度。另外,要注重对疗效评定标准的统一,国际上公认的疗效评估方法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这些问题都要在学科实践中得到解决。
4 中医康复学的进展
1•1对象收集2005•9~2006•6年来北京武警总医院初次就诊新发现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患者既往均无原发性高血压史,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心、脑、肾严重并发症。42例患者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42~60岁;高血压1级30例,2级12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方法分配到A组(中医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B组(现代医学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C组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组);每组14人。三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有均衡性。
1•2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三组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方法完全一致,如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休息,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酒,调整睡眠,保持大便通畅等。A组(中医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①中医意疗:意疗主要采用语言开导疗法、情志疗法、开导疗法、顺情疗法等。20~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②针灸治疗:针刺患者足三里、太冲、曲池、合谷;手法:平补平泄,留针半小时,每十五分钟捻转一次,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③气功(放松功)、推拿、音乐疗法等。具体操作如下:a•气功法:姿势取平坐式或站式,以三线放松为主,每次练习先做叩齿、咽津等诱导功,然后按三线放松法,最后以五指梳头、鸣天鼓、搓手洗面结束练习。每次30分钟,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b•推拿疗法:主要按摩头部督脉、膀胱经、胆经三条经脉的穴位。每次20分钟,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c•音乐疗法:根据以情胜情、补母泻子的规律选择音乐处方。如以肝阳上亢为主者,宜选用微调音乐以泻之。肝肾阴虚明显者,当选用羽调水性音乐治之,如轻快、柔美、舒展的音乐。每次30分钟,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每个病人同时使用上述方法的一种或几种。4周为一个疗程。④口服卡托普利(湖北华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5mg,每日3次。B组(现代医学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①现代心理治疗:给予松弛治疗、支持疗法、心理咨询。每次50分钟,2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②口服卡托普利(湖北华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5mg,每日3次。C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口服卡托普利每次25mg,每日3次。
1•3观察指标血压:由固定医生测量坐位时右上臂血压,重复3次,测量值差异应小于4mmHg,以测量的平均值为准。每次治疗前后测量并记录血压值。
1•4降压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血压疗效判定标准:以一个治疗疗程前后血压值的对比。(1)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2)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3)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5统计学方法实验结果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矫正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降压疗效的比较A组总有效率为92•8%;B组总有效率为85•7%;C组为78•6%。(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其临床总疗效中医心理治疗要优于现代心理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改变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辖区内进行慢性病管理的5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62.5±15.6)岁,平均病程(9.6±4.3)年;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63.2±13.5)岁,平均病程(9.7±4.1)年。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已排除精神异常、神志不清、继发性高血压及严重合并症者[1]。
1.2方法两组患者来院后,即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并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证候辨识,同时测量血压,治疗及干预2周后,再次进行体质辨识和测量血压[2]。两组患者均维持其常规治疗方案(西医)。采用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降压药物治疗[3]。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添加中医非药物干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1)为探究中医非药物辨证干预的效果,本文对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强化,改为每月2次随访和中医健康指导,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每次随访和指导都及时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中医非药物辨证干预持续3个月。(2)每月组织观察组患者参加本院开展的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咨询,各一次,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提供常用代茶饮、足浴等中医保健方法,并按照患者体质进行饮食干预,主要干预内容为清淡饮食、适量饮水、禁烟酒;还需严格控制胆固醇和盐的摄入量,并向患者发放限盐、限油“三件套”。同时,要求患者应规律起居,加强体育锻炼。邀请患者家属也参与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咨询,在日常生活中监督患者的行为。
1.3疗效评价
1.3.1评价指标:(1)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2)体质辨识;由于“平和质”为健康的体质,所以将治疗后每组平和质例数作为评价指标。
1.3.2评价标准:中医体质判断标准为:《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评分标准为:中医体质量表,分为9个亚量分别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淤质、气郁质、特禀质。
1.4统计学方法本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患者体质情况比较经过2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和质例数分别为14例和6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情况比较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SBP和DBP两方面,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我国三大慢性病之一,也是当前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患病人口已经逼近2亿,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医重视辨证施治,这种个体差异化的治疗方式与西医治疗理论不谋而合,为此在慢性病管理工作别添加中医健康管理的要求。当前,慢性病管理工作实践中,将体质辨识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干预,可通过不同群类的趋同性(体质特征),探索原发性高血压有效的干预方法。
3.1中医非药物辨证干预效果分析本文中,证实了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对于控制患者血压和调整体质的良好效果:经过2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和质例数分别为14例和6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SBP和DBP两方面,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根据体质辨识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体质调整和控制血压较为有效。我国中医体质专家对高血压的研究表明,高血压与先天禀赋(体质因素)及体质存在一定的关系[4]。体质因素既是疾病的诱因,也是疾病发展、转归等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通过体质调整控制血压是十分可靠的。
3.2重视中医保健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中,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的疗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预后效果,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健康教育。因此要强调在中医非药物辨证干预中强化健康教育工作。在健康教育讲座及咨询中,要注意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疑惑和认识误区,从而为工作方法调整提供依据。同时,要鼓励患者积极坚持按照中医健康管理内容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会长晁恩祥教授介绍说,中医药管理局的专家组已经根据我国人禽流感易感人群的年龄拟定了三种可预防人禽流感的中医疗法。这三种中医疗法是:①清热解毒、益气化湿法。此疗法适合人禽流感疫区的老年人使用。②清热解毒、化湿透邪法。此疗法适合人禽流感疫区的中青年人使用。③清热解毒化湿法。此疗法适合人禽流感疫区的儿童使用。由于目前人禽流感并没有大面积流行,而且该病疫区也不十分广泛,故上述三种中医疗法中所涉及的具体药物及用法尚未公开。人禽流感疫区的易感人群如欲使用上述中医疗法,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同时,卫生部根据人禽流感患者的病情和症候,拟定了六类可防治人禽流感的中成药。这六类中成药是:
1.解表清热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连花清瘟胶囊、柴银口服液、银黄颗粒等。
2.清热解毒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等。
3.清热开窍化淤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安宫牛黄丸、清开灵口服液及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4.清热祛湿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藿香正气丸、葛根芩连微丸等。
5.止咳化痰平喘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苦甘冲剂、痰热清注射液、喉枣散、祛痰灵等。
6.益气固脱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疗法 疗效
前言:中医以辨体养生、辨证施膳、辨证施药为重点[1]。在高血压的治疗上,可归纳为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单味药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及针灸、气功、推拿、膏药敷贴、药枕、浴足等疗法[2]。本文就中医疗法在高血压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的高血压患者提供一定的治疗方向,达到既能驱除疾病又能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1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
1.1药物疗法:中医降压的主要方法。以补虚药和平肝息风药为主,清热药和活血化淤药次之[3]。
1.2针灸疗法:根据症状针灸相应的穴位,起滋水降火,平肝潜阳作用,收控制血压之功效。有些则不按辨证取穴,如取穴风池、百会、合谷、阳陵泉等。目前穴位贴敷疗法[4]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3饮食疗法:利用日常饮食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不增加患者任何经济负担[5]。中药泡茶饮用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也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1.4按摩疗法:头部按摩有助于加快头部的血液循环,疏通经脉,流畅气血。降压枕疗法,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长期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6]。足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按摩刺激足穴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脏腑病变。
1.5运动疗法:鼓励高血压患者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气功、太极拳、医疗体操、步行、健身跑、游泳、效游、垂钓等。
1.6心理疗法:应定期进行健康宣教,注意心里的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血压的降低与维持具有一定的的疗效[7]。
2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中医食疗对提高高血压患者影响,沈翠珍等[5]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高血压阴质体虚的特点采用个体化的中医饮食体质调理方法制定了食疗方案。证明医食疗在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方而具有一定优势,可作为早期治疗或延缓用药及改善生存质量的首选方法。因此,应对患者进行食疗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并掌握中医食疗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物,在获得营养的同时防病治病。
赵永华等[8]对原发性高血压医证属痰络、肝阳偏亢型患者进行了研究,证实颐年降压饮具有的改善患者证候、降低血压等疗效。郑梅生等[9]以玉夏稳压胶囊对痰湿雍盛证高血压病病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观察组降血压显效率为61.25%,对照组显效率为52.56%。中医证候疗效、健康愉、情感状态、社会参与积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卜志林等[10]采用自拟引血降压汤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总有效率96.13 %。证明本方具有降压迅速,疗效持久,不易复发的显著效果。李建国[11]用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高血压病例,总有效率96%。
在穴位贴敷疗法的研究中[4],张俊等基于中医学脏腑经络理论启示,运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95. 05%,对照组总有效率31.00%。说明穴位敷贴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操作简便,切实有效,费用低廉,值得推广。
3小结
高血压所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我国疾病死亡率之首。采用单纯西药长期治疗,血压波动大,易出现耐药及各种不良反应,造成服药依从性差,配合中药治疗后血压得到缓和,症状明显改善,机体代谢紊乱也易得到纠正,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
中医学认为消渴日久则虚,气虚帅血无力或阴虚燥热,煎熬阴津使血液粘稠均可引起血运不畅而导致血癖。临床研究表明,中药能动脉粥样硬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此外,中药疗法为妊娠期高血压提供了较好的治疗途径,并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属绿色治疗,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价廉,方法多样,其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中医师们在治疗高血压病的积极探索中开阔了治疗途径,临床辨证思维和应用得到极大发挥[2]。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从基础与临床的角度对中医疗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满秋珊,王爽,衷敬柏.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预防[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5-6.
[2]陈阳,乔振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687-688.
[3]孟凡珍,王凡,陈慧素.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用药规律分析[J].中成药.2010,32(12):2195-2196.
[4]张峻,朱俭锋.穴位敷贴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101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 4):22-23.
[5]沈翠珍,彭美慈,邝惠容,程志清.T中医食疗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作用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 ( 6 ):510-512.
[6]王忠萍.降压药枕治疗高血压病60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12):1102-1103.
[7]饶晓明,罗昭娜,李清萍.中医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指导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2):78-79.
[8]赵永华,刘煜德,关莹,刘乃维.颐年降压饮治疗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9,50(9):798-800.
[9]郑梅牛,土幸,朱琳,郑云菊.玉夏稳压胶囊治疗痰湿证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9):1025-1027.
[10]卜志林,刘发纪,焦登宝.引血降压汤治疗高血压55例[J].现代中医药.2009,29(6):14-15.
[11]李建国.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高血压病3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7):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