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6:04: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村镇银行发展趋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 要 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相对于其他诸如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更受高层及商业银行的青睐。根据《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2011年将会是村镇银行设立的期,在这一关键时期探讨村镇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 村镇银行 经济学分析 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9年7月份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做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有关事项的通知”再次把村镇银行的设立推向了。根据《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计划表》,至2011年底,国内村镇银行的数量要达到1027家。足见高层对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决心。那么,现实是否真如高层所希望的那样呢?本文将根据公开披露的村镇银行的信息对村镇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初步探讨。
一、村镇银行现状――关于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经济学分析
根据2006年12月底的《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而笔者根据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及计量分析从中得到不少有规律的分布。
1.注册资本与年份及注册地的关系①
2007年至2010年已开业及筹建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的平均数依次为1580万、4590万、7655万、8139万。
注册资本金逐年递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盈亏平衡点,注册资本金低于一定数量的村镇银行不具有商业可持续的基础。因为考虑资本充足率这个重要监管指标,一旦资本金没有一定的基础,其贷款也无法形成规模,在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点的中国银行业,这就意味着利润无法得到保障。以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为例,该行初期注册资本仅200万元,按8%的资本充足来算(目前国内大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在10%以上,当然,这里以8%来算可以放大贷款量),假定其所有资产以贷款的形式存在,那么其最多贷款额为2500万元,按一年期存贷净利差3.5%来算,净利息收入为2500*3.5%=87.5万元,而固定成本加所有可变成本至少也要上百万,显然是无法盈利的。事实上,该行2007年和2008年确实分别亏损20万元和30万元,于是2008年底增资扩股至3000万元,2009年才首次实现税后盈利270万元。
因而考虑地域因素,越发达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也应该越高,因为其租金等固定成本以及人力费用也应该越高,那么其盈亏平衡点自然也更高了。可以很合理的推断,随着先行者的经验教训的累积,后面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也自然会随之上涨。
各参数回归结果均显著(相伴概率为0.000),表明各参数均独立对因变量的变化起显著影响;F值等于29.03,相伴概率为0.0000,表明各参数联合对因变量的变化也起显著作用,因而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结果较好。
对结果的分析如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注册资本金平均每年增加1646.991万元;而在发达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的资本金平均说来要比中部欠发达地区的高2435.356万元,比西部不发达地区高4870.712万元。
2.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与主发起人性质的关系
这里主发起人性质指的是外资银行(汇丰、渣打、澳新三家)、大型国有银行(国开行及四大)、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招商、民生等)、城商行(城市信用社)及农商行(农合行、农村信用社),分别以0~4表示。为了统计方便,这里将注册资本金按照200~1000、1000~2000、2000~5000、5000~10000、10000~15000、15000~30000、30000~50000(单位为万元)七档分类,分别以1~7七个数字代表。
从上表分项来看,由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有72%的银行其注册资本金在5000万-1亿之间,而由城商行及城市信用社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有57%以上的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足见这些城商行(合作社)之“不差钱”(虽然很多村镇银行并不是由这些城商行独资的,但是在主发起金融机构控股的情况下,注册资本金越大其所出资也越大),而农商(合)行(农信社)也是如此,这个比例也达到58.67%。
事实上真正不差钱的“主”――外资及国有四大行在这方面反面显得谨慎,多数在2000-5000万,外资银行有60%处在这个区间,四大行也有近35%位于这个区间。
从年份来看,2010年开业及筹建的村镇银行有70%处在5000万以上级别,其中尤以5000~10000万居多,2009年也是如此,而在这之前的2007及2008年设立的村镇银行则有60%以上处于5000万以内。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年度差异相当明显。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预测未来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二、村镇银行发展趋势
1.村镇银行规模巨型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以后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多在5000万以上,2010年3月份开业的由东莞银行作为主发起人的长安村镇银行更是高达3亿元;而注册资本2亿的村镇银行更是不在少数,由杭州联合银行发起设立的长兴联合、嘉善联合及乐清联合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都达到2亿元,而由九江银行发起设立的中山小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2.5亿,今年12月份由长沙银行发起设立的国内第一家地市级村镇银行――湘西长行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也达到2亿,由天津农商行发起筹建的南阳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更是高达5个亿。众多城市商业银行及农商行(农合行)的积极性极高,表现相当抢眼。
2.村镇银行注册地发达化
如图4所示,2007年设立的村镇银行只有一家处在发达地区,其余都处于不发达地区,真正响应国家政策要求。而到2008年,虽然不发达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增加到42家,但发达地区设立数量也剧增,所占比例剧增到35.38%。这一趋势在2009年表现更为明显,设立在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的数量比例进一步增长,达到57.14%,为最高值。
当然,这种分布有其合理性。监管层更多地从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村镇银行的设立,希望设立的村镇银行能够解决金融生态不健全的贫困村镇地区资金有效供给不足的境地,能够起“鲶鱼效应”。但是作为商业银行的发起主体,加之其他商业性发起人的利润导向,单纯支持国家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也不现实。设立村镇银行需要谨慎考察当地的存款能力、运营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及农业发展程度等。希望发起主体只尽社会责任而无盈利显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基础。
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出累计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及比例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显然,发达地区是村镇银行设立的聚集地。无论从市场规模、收入水平,还是发展程度,东部沿海地区都更具持续发展基础,因此,村镇银行注册地的发达化也就在所难免了。
3.中小商业银行积极性高
如图所示,城商行(城信社)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占比高达50%,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不甘示弱,由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占比为28%,仅此两类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占比近八成,足见其积极性之高。反观四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就明显较弱。当然,随着国家各项鼓励措施的出台,允许设立村镇银行数量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设立控股公司或集团,四大行特别是建行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建行计划未来建设200多家村镇银行,其他大银行及城商行也有类似想法,显然,政策激励机制在此发挥很大作用。
4.跨区域经营是城市及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性的动力所在
相比于大银行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城商行及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就十分不足。于是众多城商行寻求突破,期望实现由“地方银行”向“区域性银行”乃至“全国性银行”的转变。然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特别是分行的条件限制较多,在中国核准制情况下,金融牌照十分稀缺。因此,在政策利好之下,设立村镇银行成为城商行实现跨区域经营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各地监管机构也顺势而为,设立激励。比如四川银监局提出,外地城商行要到成都开分行,原则上“先下乡后进城”,包商银行先在四川广元剑阁县开设了包商贵民村镇银行,其成都分行才获批。而目前包商系村镇银行数量暂居各银行之首,仅2010年就新设7家,并筹建1家,数量超过之前年份设立总和,总计达15家,地区遍布东、中、西部,涉及9省(自治区、直辖市),真正实现跨区域、全国布局。农商行中江阴农商行的积极性最高,到目前为止共设立5家村镇银行,涉及4个省份。
5.村镇银行经营渐入佳境
随着各村镇银行资本规模的大幅提高,村镇银行也慢慢走出初期资本不足的亏损状态。以河南省最早成立的栾川县民丰村镇银行(洛阳商行为主发起人)为例,该行注册资本2000万,成立21个月以来,已经实现盈利244万元,股东回报率达到12%。截至2009年年底,其总资产达4.92亿元,各项存款3.23亿元,各项贷款1.68亿元,实现税后利润244万元。
6.村镇银行任重道远
设立之初,村镇银行就被寄予厚望。“村镇银行主体明确,产权清晰,贷款审批机制灵活,为农村经济和农户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支持;其较低和灵活的利率定价抑制了民间高利贷发展;而在许多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无法延伸的地区,更为农村提供了必需的基本金融服务。”监管层期待村镇银行能够像鱼箱里的“鲶鱼”一样激发农村地区金融生态,改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状况。
然而,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村镇银行无法开办新业务。目前村镇银行的电脑系统往往无法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致使资金结算手续繁、费用高、速度慢、查询难。村镇银行不能加入银联,不能发银行卡。客户存取款项都必须到网点办。这些成为制约村镇银行业务扩展的最大瓶颈。加之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在规模及声誉等方面暂时都无法与经验丰富的邮储及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可谓任重道远。
注释:
①数据说明:截止2010年6月末,全国已核准开业的村镇银行214家,其中2007年底前开业的村镇银行19家,2008年底前开业的累积91家,2009年底前开业的累积148家;下面的分析所涉及的村镇银行截止2010年6月末共计197家,样本覆盖率达92.06%,完全能够满足样本的代表性.所有数据根据公开信息整理而成.
参考文献:
[1]银监会.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2006.12.20.
[2]银监会.银监会关于印发的通知.银监发(2007)5号.2007.1.22.
[3]银监会.银监会关于做好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9]72号.2009.7.23.
[4]银监会.银监会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银监发(2010)27号.2010.4.22.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建议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本文主要阐述了村镇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村镇银行的意见和建议。
1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
2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2、1 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2 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
3 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97家,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建议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本文主要阐述了村镇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村镇银行的意见和建议。
1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
2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2、1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2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
3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97家,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
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
3、2村镇银行应明确服务对象,坚持走“尤努斯”模式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微型金融,起源于尤努斯乡村银行模式,类似于国外的社区银行。尤努斯模式在孟加拉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的主要业务是为穷人发放小额信贷,帮助穷人脱贫。我国的村镇银行是由金融机构做为主发起人,人员构成也多由发起人指派,这种诞生的模式必定会将发起银行的经营模式带人村镇银行。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90多家村镇银行中,大多数存在着“放大不放小、放富不放贫”的问题,偏离了办行初衷。这种经营模式还易造成单户贷款比例过大,一旦发生风险,将对村镇银行产生巨大的威胁甚至破产。因此,我国的村镇银行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必须是“三农”、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巩固村镇银行的客户群体,千万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可以将村镇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区别开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3、3村镇银行应放眼未来,积极提高自身实力
部分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即面临着吸储困难、放贷无门的境地,当年甚至第2年将面临亏损。尽管如此,我国村镇银行应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成立初期,董事会应制定三年的发展规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拓展客户上,宣传自身的服务,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体。其次,应积极为农户和小企业量体裁农,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不能简单延续以前大银行的传统做法,而是要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在客户信息的搜集、贷款风险的甄别、抵押担保品的设计、客户沟通方式等细节方面,要进行切实的“转型”。最后,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贷款流程和日常管理中严格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村镇银行才不会陷入坏账泥沼,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4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由于村镇银行个体小、资金实力弱、网点少,在当地的社会名气较低,普通百姓对这类新兴的金融机构比较陌生,往往被当作“个人开的银行”,规模又远不及其他机构,这样的新面孔较难建立起足够的信誉。监管部门应逐步完善结算环境,对村镇银行出台优惠政策,使之尽快加入支付系统、银联系统、个人征信等系统,帮助其完善银行功能,可以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同时,由于我国村镇银行多在贫困地区设立,当地信用环境不完整,缺乏担保机构。当地政府应尽快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建设,营造诚信的氛围,制定对农户的贴息或保险政策;降低农户贷款风险系数;适当时机成立针对农户贷款的担保机构,扩大农户的受益群体。新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村镇银行;存在问题;政策建议
村镇银行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2006年12月20日,我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各类资本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合作社,中国的村镇银行建设才开始走向正规。作为三类新型农村机构之一的村镇银行,在发展之初,就得到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甚至出现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推出,但是发展却呈现村镇银行独大”的局面。
一、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
村镇银行的发展虽然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一枝独秀”,但随着银监会对新型农村机构提出的“质量为先”的发展理念的贯彻,在放缓村镇银行脚步的同时,村镇银行自身的一些问题开始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发起人门槛高,民间资本难融入
主发起人设立门槛,抑制了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一方面,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主发起人”的准入门槛,使很多民间资本无法发挥主要作用;另一方面,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的动力不足,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偏离支持农业的动机,村镇银行很可能会成为其变相的分支机构。随着经济发展,民间资本投资能力虽逐步提高,非金融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但目前的法律法规限制了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的积极性。”
(二)社会认同度低,吸储难度大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普遍落后的现状,导致了我过农民收入偏低,因而在村镇银行的存款总额偏少。村镇银行设在农村,除了受到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少的客观影响以外,村镇银行设立的时间较短,农民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比较低,甚至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很难把钱存到村镇银行。此外,由于村镇银行作为有限责任公司,只能以投资人的出资额为限承担风险,存款人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村镇银行网点分布不均,业务简单,并且不能异地存取款,尤其给外地务工人员带来不便,容易丢失此类人群的存款业务。
(三)支付结算系统不对接,业务开展和发展受限
银行卡发行难,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以及支票影像系统接入难等,使得村镇银行丧失了大量优质客户,制约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没有基础体系的支撑,村镇银行的运行难以顺畅,没有同一明确的标准,村镇银行不能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而且没有联行行号,不能开具票据、银行汇兑、发银行卡、系统内通存通兑、同行拆借也无法实现。受现有体制制约,村镇银行电子银行、银行卡、外汇业务等还无法办理,电话银行、投资理财、担保咨询等广受欢迎的新型业务也无法开办,影响了村镇银行的业务经营。
(四)发展目标定位不清,偏离政策实施初衷
由于村镇银行的目标的多元性、股份构成以及竞争压力的现实,在投资收益与风险的权衡下,村镇银行有可能偏离其成立的初衷,将吸收的农村地区资金投向农村强势群体甚至非农产业。村镇银行作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主要生力军,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不农村”的现象,明显的事实就是许多村镇银行成立之处总部设在乡镇,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很多村镇银行在县城或市区设立分支机构,其业务重心也开始向县城和市区倾斜。
(五)面临风险多,管控难度大
村镇银行主要面向农村和农民,而两者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也存在着严重的风险隐患,农民对多年形成的政策的依赖心理较强,通常以为在村镇银行获得的贷款就相当与在财政部门拿到了补贴,还款意识不够;而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加上农业和农村作为风险高、效益低的经济行业和领域,也限制了农民的还款能力。村镇银行还存在与其他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进行同业竞争的风险。此外,金融创新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成本的活动,且失败率较高,加上金融创新产品很容易被其他金融机构模仿,使得金融创新活动本身具有风险。
二、完善村镇银行的建议
(一)扩大融资渠道,提升市场适应能力
建立产权清晰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努力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把细分市场与市场的准确定位相结合。比如:允许村镇银行总行设在地市级城市,但只能吸收存款,不能发放贷款,同时在县域设立若干分支行,既吸收存款又发放贷款。同时,也可以推动大中型银行设立“村镇银行事业部”,使这些大中型银行在机构、人员、激励机制上与其他业务分开,能够把“三农”业务和城市业务适当区分开来,从而方便在内部管理上做出特殊的安排。
(二)政府与监管部门扶持,降低违约风险
政府与监管部门要综合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村镇银行发展针对农业和农村的金融服务。同时,人民银行可以考虑对村镇银行实行相对较低的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给予村镇银行一定再贷款的支持,建立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允许村镇银行进入现有的银行之间的支付清算系统,坚持现有的商业银行向经营状况良好的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政策。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奠定村镇银行发展的信用基础。
(三)建立科学指标,加强监管保障
在监管方面,一方面,要设立严格的指标,确保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向是服务“三农”的。比如,设定一个指标,如80%以上的贷款资金必须投向于农村或农村等,也可以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操作自由度,使其获得额外的利润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针对村镇银行还有操作灵活、决策快等特点,监管层还应出台更为详细的针对村镇银行管理层的监管意见与从业规范,尽早实施防范措施
(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要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农民从内心接受村镇银行,把它当作自己的银行。村镇银行可以积极寻求合作,加强和政府以及农民双边的联系,主动了解当地农业的发展情况,区分不同的客户对象,并依此开发对应的金融产品,如农户家庭子女教育费用贷款、房产土地抵押贷款、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等。同时,还可以根据当地情况,为农民提供理财服务。为了减小各种风险,村镇银行可以采取‘本地信贷员’的方式采集客户信息,在提品和服务后提供跟踪指导和及时反馈。此外,还可以与合作社进行合作,联合担保,风险与利益共享。
三、结语
村镇银行的存在为农村经济和农户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其较低和灵活的利率定价抑制了民间高利贷发展,为农村提供了必需的基本金融服务。但村镇银行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农村的金融需求是多层次的,在发展村镇银行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农村金融组织形式的发展,如何认识并克服村镇银行的困难,还需要今后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效梅.村镇银行发展问题浅析[J].调研世界,2010(3).
[2]徐信艳,马晓青.村镇银行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建议[J].上海农村经济,2010(12).
[3]陈一洪.村镇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新财经,2011(3).
【关键词】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风险防控 金融监管
为有效解决河北省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较低、金融服务不充分等问题,河北省从2008年开始村镇银行组建工作。经过四年时间的发展,河北省村镇银行的机构数量明显增长,经营规模稳步扩大,信贷支持“三农”作用逐渐发挥,有效缓解了村镇“金融抑制”问题,促进村镇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村镇银行发展状况与运行特点
(一)机构数量快速增长
2008年6月13日,河北省首家村镇银行——张北信达村镇银行开业,标志着河北省村镇银行设立步伐正式开启。在经历前期的摸索后,村镇银行设立步伐逐步加快,城市商业银行作为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力军,带动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在9个地市发起设立23家村镇银行。
(二)经营管理情况良好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资产负债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经营状况总体良好,但由于建村镇银行前期投入资金较多,部分村镇银行还未开始盈利,已盈利的村镇银行也大都是经营时间较长,并已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经营模式的村镇银行。
(三)支农效果初步显现
村镇银行遵循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宗旨,开设多档次的贷款期限,创新担保方式,丰富贷款品种,在满足“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选址多在经济发达的县城
1.受县域金融资源的分布影响,村镇银行均设立在县城,尚未向下设立分支机构,并未真正深入到村镇地区。
2.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选择在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环京津及沿海地区成为设立村镇银行的首选。
(五)区域性银行仍为村镇银行发起主力
1.区域性银行成为主力军。由于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等区域性银行机构跨区设立分行的监管尺度收紧,众多城商行、农商行已经将设立村镇银行作为实现跨区经营的主要途径。
2.省外区域性银行积极性高涨。银监会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政策后,外省区域性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大增,开始布局村镇银行网络。
二、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
(一)主发起行参差不齐,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1.主发起行资质不高,管理能力差。
2.异地机构发起设立多,管理难度大。异地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地域跨度大、管理半径长、协调和管理成本过高,不利于机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主发起行不重视,未进行专业化管理。部分主发起行未设立专门的村镇银行事业部进行专门管理,而是由其他部门代管。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监督乏力
1.组织机构不完善,运行效率不高。大多数村镇银行虽已成立了“三会一层”,但部分村镇银行的董事长、行长、监事长由主发起行员工兼任,不是专职人员,也没有常驻在村镇银行,高管人员的缺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2.股本设置欠合理,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大多数主发起行持股比例高于50%,股权的高度集中可能会使村镇银行成为主发起行的附属机构,丧失决策流程短、经营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使村镇银行从公司治理到管理模式都难以有大的创新,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
(三)吸收存款难度大,存款结构失调
1.机构成立时间短,社会认同度低。
2.网点机构少,覆盖范围小。
3.结算渠道不畅,银联卡发行难。近一半村镇银行没有接入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且村镇银行的账户系统、信贷管理系统不能与人民银行正常联网,不具备开具票据、发行银行卡等基本功能,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
(四)业务发展受限,经营前景不乐观
1.受制于资本约束,业务难以有效拓展。部分村镇银行资本金低于3000万元,受资本充足率、单户贷款占比、存贷比等多项指标限制,注册资本金较小的村镇银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村镇银行业务与当地信用社基本重合,而信用社成立时间较早,占据了先发优势。村镇银行又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金融创新不够,大大降低了在农村地区的竞争力。
3.经营成本较高,可持续经营难度较大。村镇银行经营的业务具有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比例相对较大,因而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农业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利率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到位,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因素,致使村镇银行的商业可持续性存在很多问题。
(五)抗风险能力差,监管力量薄弱
1.信贷风险集中,抗风险控制能力弱。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农业和农民,而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极易形成风险。
2.机构扩容快,监管力量薄弱。由于村镇银行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机构的迅速扩容必将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县域监管力量比较薄弱,随着监管办的整合,部分县已无监管部门,有监管部门的县(市)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问题,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难以到位,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加快我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发起行作用,促进机构发展
1.适度扩大资本金规模。资金雄厚的主发起行要根据业务发展状况,注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宜的资本金。
2.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网络支持。主发起行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电子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使村镇银行依托发起方网络优势,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
摘 要:村镇银行在国家的扶持下一直跟随着时展的脚步,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从地区分布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找到我国村镇银行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最后展望我国村镇银行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 :村镇银行 经营模式 多元化 地区差异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概述
(一)村镇银行产生的背景
自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资本变得十分稀少,直到2006 年12 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紧接着2007 年3 月1 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标志着我国村镇银行的正式诞生。其诞生的意义在于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高、收益小的服务需求,解决了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村镇银行的建立与推广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
(二)村镇银行的特点
村镇银行是一级法人机构,与银行分支结构有着明显的不同。村镇银行建立“门槛低”但监管严格,使村镇银行能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治理灵活。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三农”经济建设,而在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下,所需求的金融产品相对简单,这使得村镇银行形成自身一大特点——治理灵活。鉴于这一特点村镇银行大可以按照不同的地区、不同公司乃至不同的人的特点来为其“量身定做”金融产品,而农村的贷款量少,大大降低了这样做的金融风险。这样做无异于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了银行运行的稳定,附带的还提高了在农民心中的信任度,可谓“一石三鸟”。由此村镇银行的灵活性决定了它能在发展过程中迅速的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得到更好的进步。
2、经营对象与特点。村镇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那些文化水平相对欠缺、没有一技之长、生产要素欠缺、勉强或难以维持生计的农民和从事简单的个体经营、种植业、渔业等正在脱贫致富的农民,而将从事规模化的经营活动的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资源分流给农村信用合作社,这样在保证了农村资金问题解决的同时也避免了与其他银行的恶性竞争,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村镇银行的发展其本质与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相同的三个阶段。村镇银行要时刻牢记其建立的宗旨在发展的同时要扶持“三农”的经济发展,因此村镇银行的入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民的生活问题。当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人们就会产生一种比较的心理,在众多的金融服务项目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此时的村镇银行正式迈进了第二阶段,此时应该将重点放在自己产品多元化的建设上,如此才能顺应市场的变化,在村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最后,银行将步入稳定发展阶段,而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关系,必须因地而异,在稳定发展的同时,重点推出自己银行独有的特色服务,从而形成市场竞争力。
3、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由于村镇银行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不统一,因而很难正确把握其市场定位及建行宗旨。村镇银行应该定位为“贷农贷小”的小型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
截至2011 年年底,全国242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起设立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726 家。到2009 年末已开业的148 家村镇银行中80%以上的主发起人为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等小型金融机构,而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对设立村镇银行缺乏积极性,仅仅设立了9 家。总之,总体来说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趋势良好,但速度缓慢。
(二)我国村镇银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信任度问题。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村镇,国有商业银行等传统银行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难以逾越的地位,他们对村镇银行的看法往往是“小银行”“不入流”等。除此外,大多数村镇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完善,使操作风险增大,加大了人们的不信任度。信任度的欠缺把村镇银行推到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2、内部员工素养问题。村镇银行是一个低成本运营的金融机构,农村户数较多,管理发面也需要很多专业人才,但在偏僻地区如果不能给予专业人员较高的工资很难找到合适的人,这又让村镇银行陷入两难,一方面要维持低成本运营,另一方面又要进行专业化管理。长此以往必然因员工素养问题导致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难以控制的情况。以西峰瑞信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13 年该行8 个营业网点共有干部员工93 人,而其中有丰富金融工作经验的仅仅4 人,占总员工的4.3%。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的人才匮乏。
3、经营问题。村镇银行的注册资金需大于100 万元人民币,近年来大多村镇银行的注册资金都超过5000 万元,经济稍微好点的地区有1 亿到2 亿的。但相对传统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资金比较匮乏,再加上在偏远的地区存款的增长速率缓慢。而村镇银行是否联网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目前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并未联网,很大程度的依赖手工操作,这样不仅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加大了操作风险的可能。
三、解决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支持力度
村镇银行是为“三农”服务的,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方面的优待,首先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使人们了解村镇银行的各项服务,关注村镇银行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而实现双赢;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优先考虑新增行政事业单位专户在村镇银行的开立;然后就是最大可能的给村镇银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最后,引导村镇银行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使其与农户建立良好互信关系,从低风险的信贷业务入手,逐步积累经验,稳步发展信贷业务。
(二)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要改变目前的现状,靠政府扶持是一方面,而自我的提升占据的比例往往更大。第一,银行的营业网点的布局要谨慎考虑,因为村镇银行是低成本运营金融机构,每一个网点的建立必将与传统农业银行形成竞争关系,而在这一关系中村镇银行并不占优势,网点的设立要瞄准传统银行的空白点,进行“补漏”操作,形成错位竞争优势。第二,结合自生灵活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根据地区特色为其制作该地区所需要的产品设计,做有自己特色的银行发展。第三,借鉴和引用国有商业银行的先进网络设施,会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第四,加强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训和提升,不断引入具有责任心的高级管理人员,降低信用风险。
(三)加大不同地区经营模式的借鉴和学习
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经济发展有明显区域性的国家,村镇银行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都各有各的特点。
1、“以镇为主”——东部地区。由村镇银行分布可看出东部地区的村镇银行最多。在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一直都走在时代的前沿,因而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中西部来说较为发达,因此东部地区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因此要想在东部金融业分一杯羹,首先得具备一定的规模,最好在一亿以上,否则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不足以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这样的话即偏离了村镇银行建立的市场定位又损失了一大笔利润,这样下去规模不够的村镇银行必将失去竞争力,故而在东部的村镇银行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
在东部沿海地区自主创业的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很多人都有不错的想法但缺少资金,所以村镇银行大可以着重发展创业贷款项目。因此东方地区村镇银行的重点应放在无抵押产品设计上,与此同时应该放宽对个体户和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条件,提高贷款发放的效率。扶持第一、二层农民的创业之路,拉动东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在东部地区得以立足。
2、“以村为主”——中部地区。中部地区自古以来因自然条件优越,一直以农业发展为主,使得中国大部分农户都集中在中部地区,因此中部地区的村镇银行的发展宗旨是“以村为主”。中部地区的经济不及东部地区但农户的数量引起质变,虽然在每一位的成本上会有所减少但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这个资金的缺口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中部地区的村镇银行也应该具备较为雄厚的资金后盾。
虽然中部地区正在蓬勃发展,但第一层农民明显较少,所以村镇银行的主要目标应该瞄准第二、三层农民,由于贷款金额较小,对于这种情况可实施联保贷款制度,这样一方面将自己的资金外放能够获利,另一方面无形中贯彻了村镇银行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创建宗旨,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3、“以乡为主”——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即使如此,我们不得不面对我国对西部的开发进展缓慢,现在的西部仍处在待开发阶段,村镇银行的入驻无疑是西部地区的福音。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因此村镇银行的发展必然要以“小且精”的主旨发展,西部的村镇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第三层农民,在国家对西部的政策下要确保做好。另外由于人民稀少也可向中部地区一样采取多人联保贷款制度,在条件允许下可放宽农民的还款政策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还款周期采用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
四、我国村镇银行未来发展前景
(一)政策引导会不断凸显
近几年,我国不断的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于2008 年5 月联合印发《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该条款将村镇银行的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政策变得“书面化”“正式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大大的提高了运营效率;财政部于2009 年先后了《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和《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条令规定村镇银行在当年的经营达到银监局的要求同时贷款余额同上年有所增长,那么国家将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二)自身社会适应性将不断增强
村镇银行的建立宗旨是“贷农贷小”。在与传统银行间的竞争中村镇银行并不占优势,与其与传统银行恶性竞争,还不如瞄准传统银行的“盲点”发挥自身的特色,培养发展“低成本、易推广、能重复操作”的符合农村特色的金融项目。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大创新力度,为“三农”提供多样化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建设信息化管理,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加大自己的工作效率。在政策引导,政府推动下用灵活多变的创新信用模式为“三农”服务的同时,大力宣传自己的品牌,让人民了解自己,进而加大信任度,才能在以后发展中稳步行进。
参考文献
[1]柴瑞娟.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研究[J].法学杂志,2010,3(12).
[2]徐瑜青,周吉帅,刘冬.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J].农村经济,2009(4).
作者简介:
(一)安宁稠州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现状
1.贷款支农支小见成效
经过较短时间的发展,目前安宁稠州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积极作用已初步显现。截至2013年9月9日,该行吸收存款8600万,发放贷款1.17亿,涉农贷款占比逼近80%。安宁稠州村镇银行目前共服务80家左右的中小微企业,三年准备5-6亿的贷款,惠及1000户左右的中小微企业。
2.信贷产品丰富
就目前来看,稠州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主要有个人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三农贷款。其中个人贷款业务有针对具有稳定职业和工资收入的高端人群的白领贷、个人消费贷、个人创业贷、个人住房贷等;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小企业联合担保贷款、互助贷、及时予、抵全贷、动产质押贷款等;三农贷款业务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由此看来,稠州村镇银行的客户不仅是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组织,还为城镇居民设有专门贷款业务。
3.贷款方式及还款方式灵活
在贷款方式上,稠州村镇银行设立了农户申请用于生产经营的30万以内的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可直接通过信用贷款,银行在对农民的资产状况、个人履历等考察后发放贷款数额。针对中小微企业,稠州村镇银行目前实施的贷款方式是联贷联保贷款,没有实施信用共同体和订单农业贷款的方式。在还款方式上,目前稠州村镇银行有着多样化的还款方式,可按月、季分期还款,到期还款,定期还款的方式,这样有利于高效的收回本息,也能使客户能灵活的运用资金。
4.业务办理效率高
稠州村镇银行推出的《农村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机制灵活,决策链短,使得贷款手续与其他机构相比较为简单,贷款业务的受理时间正在慢慢缩短,效率相比之下较高。通常情况下,企业贷款业务办理时间不超过8个工作日,个人信贷业务不超过5个工作日,如果是老客户则办理时间会更短。
(二)安宁稠州村镇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分析
1.市场定位有所偏离
我国《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该全部投入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已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稠州村镇银行成立时把网点设立在连然城中心,没有设在真正需要它的农村地区,没有将目光重点放在“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三农”业务上,在农村资金需求还没得到满足时,就把资金投放在城镇内具有一定收入的个人消费贷款和贷款金额较大的中小企业,没有将资金运用到农村经济,使大量资金回流到城镇,农村地区不能得到大力发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宁的“三农”问题,稠州村镇银行的“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仍需继续强化。
2.信誉不足
银行的发展取决于银行的信誉,这种信誉需要长期积累,村镇银行是一个新起的机构,不可能短时期建立自己在社会和客户中的信誉,因此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和拓展业务必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在所调查的70户农户和40个小微企业中,只有少部分人知道稠州村镇银行,在其网点办理过业务的更少,可见稠州村镇银行在安宁知名度和信誉度不高。大部分人认为稠州村镇银行不是正规银行,不敢去办理业务,尤其是较为边远农户,由于消息相对闭塞,对村镇银行不了解,存在不认知、不接受和抵制的现象。缺乏信誉度是稠州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不积极处理好这个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其发展。
3.吸收存款不力
据银监会规定,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不能超过75%。截至2013年末,稠州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为73.42%,依照目前发展趋势,稠州村镇银行的存贷比呈现着上升的趋势,存款的增长速度和贷款的增长速度不匹配。导致这种结果主要由于安宁的经济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水平很低,闲散资金较少,客户对稠州村镇银行不信赖。稠州村镇银行进入安宁时间较短,网点数量很少,客户存取款不方便,客户更喜欢把存款存入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这些银行成立时间较长且网点多,不仅方便而且可靠。所以稠州村镇银行要想吸收存款很难,没有存款的大力支持很难拓展更多的信贷业务。
4.信贷业务发展受限制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明确指出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和小微企业,在这样地域和服务对象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稠州村镇的业务发展也受到限制,所面临的信贷风险更是难以转移。目前稠州村镇的信贷业务大多偏向城镇个人和中小企业,还对这类客户设立专门贷款业务,可是在支农贷款业务上并没有针对性和创新性,这极大偏离了村镇银行的设立初衷。而这主要是因为稠州村镇考虑到农民生产经营面临的自然风险大,会给银行带来极大的信贷风险,同时安宁的部分农户信用水平较低,使得农村的借贷环境和氛围不容乐观,因此稠州村镇不愿发展支持各类农业建设的贷款。稠州村镇支农信贷业务的单一和信贷风险防范是其目前最主要的问题。
5.信贷审查机制不完善
稠州村镇在信贷业务受理的过程中强调的是简化业务手续、缩短办理时间。信贷员为了能高效快速的办理业务,信贷审批前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尤其当有关系贷款时,会出现信贷员在贷款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下发放贷款的违规操作,一些信贷员还会高估抵押物的价值。这一系列不严谨的审查机制会出现一定的信贷风险。
二、针对西部地区村镇信贷业务现状的改进建议
(一)强化市场定位
当前农民的状况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他们农田很少,只有少量收入,没有其余经济来源;第二种是正在脱贫致富的农民,他们从事个体经营,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第三种是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的企业已经做大,涉及许多行业,基本实现小康水平。村镇银行要帮助的就是第一种和第二种(吴少新,2010)。稠州村镇银行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致力于建设新农村。应该在乡镇地区设立营业网点,将对象定位于安宁贫困线以下的农民和正在脱贫致富的农民,建立真正符合村镇银行的政策和定位。
(二)提高公众认知度
稠州村镇银行应积极通过政府各类媒介和会议等多种形式向农户和小微企业宣传其坚定的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提高公众对稠州村镇银行的认知度。可以从四个方面做起:首先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利用政府信誉提高村镇银行的信誉度;其次应充分利用股东的资源与社会知名度;接着增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后组织员工进行宣传,尽量普及到各个社区乡村(袁天昂,2012)。稠州村镇银行信誉度提升,将吸引更多的客户来办理业务,吸收存款会更加有力。
(三)加强业务创新
稠州村镇银行作为农民的银行,拥有针对性强、适合客户的产品非常重要。稠州村镇银行应把握安宁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农户、小微企业对金融需求的特点,与安宁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积极了解农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和优惠,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开发相应金融产品。安宁市的农业主要有种植业(水稻、玉米、无公害的蔬菜)、养殖业(猪、牛、羊)、旅游业(高尔夫、温泉)。在这样产业结构中,稠州村镇银行应该有发展这些产业的意识,通过信贷支持,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和农业主导产品。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优化各种生产要素,这样的模式可照顾各层次农户。稠州村镇银行可以发展贷免扶补创业贷款,这是解决贫困地区失业人员就业的途径;美丽家园建设贷款,通过政府贴息、设立担保机构、开设贷款风险补偿,创新“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的风险共担机制,推动农户贷款建房,建设美好家园;创新教育贷款,为农户子女上学提供最低利息的贷款,提升农户知识水平;创新巾帼创业贷款,通过妇联推荐为具有创业能力的妇女提供贷款;产业化到户贷款,采用“公司+农户+基地+扶贫贴息”的模式,将分散的贫困农户引入市场,提高农户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四)创新贷款方式结合调查分析
针对客户偏向信用贷款、大多客户找不到担保人无法担保贷款、所拥有的物件不能抵押或抵押值不足无法进行抵押贷款等问题,稠州村镇银行要在联贷联保、信用共同体和订单农业的贷款模式上积极创新。首先积极推广小微企业、农户、个体工商户的联保贷款,按“多户联保、按需贷款、到期还款、强化管理、控制风险、共同发展”的原则,对联保小组成员提供贷款;其次积极创立信用共同体,壮大融资担保组织,解决客户找不到担保人的情况;再者稠州村镇银行可以鼓励具有相同经营项目企业组织成经济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合同农业,稠州村镇银行为这些农户提供贷款,使农户专注于农产品生产,为企业、银行、农户带来利益;最后稠州村镇银行可扩大抵押物范围,除林权抵押和动产抵押,还可发展流动资金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铺底贷等。
(五)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研究
江苏沿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创新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策略要点——以社会视角的考量
分工发展理论的三种视角及其述评
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阶段性和新趋势
开放民间资本创办民资主体中小银行刍议——以泰隆银行为个案
村镇银行经营行为趋势与发展方向——基于对四川省村镇银行的实证分析
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管理制度的思考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其对科学发展观的启示
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演化机制分析
新医改中政府投入对降低个人自掏腰包支出的效果分析
农户结算卡是粮食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手段——基于江苏省常州市奔牛镇的调研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农民工权益保护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产业政策局限性分析
论企业文化区域性及其形成机制
从文化产业到精神经济
创业活动对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事件经济: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机遇——兼论上海世博会留下的无形和有形发展空间
面向行为引导的高层次人才创业环境构建——突破我国高层次人才创业瓶颈期的政策设计
论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问题的研究困境
社会资本与“经济人”是补充还是替代
绿色投资、绿色资本及其价值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应对
中美能源合作的成就、分歧与对策
珠三角、苏南、温州区域品牌演进比较研究
长江三角洲村域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研究
后发不均质大国技术“圈层进步”战略构局
民营企业裂变性创新应用中的经营风险防范
论企业家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及影响因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基于流程的分析框架
经济波动、税收政策与结构性减税
“避税天堂”的危害、整治与发展趋势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设立背景、经济影响与发展对策
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安排
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事一议”制度困境与重构
大城市郊区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京市郊区(县)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力转移到产业转移——金融危机背景下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
中国能源发展的契机与对策建议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理论回顾
全能管制型 经济发展型 公共服务型——30年政府管理模式之转变
资源型经济摆脱“资源诅咒”的财政调节机制
论跨国企业资本弱化的税收对策
生态观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论剥削和劳动者权利
消费外部性的效率损失及其治理
促进境外人民币流通规模策略探讨——国际货币历史演变规律角度的分析
医疗保险市场中骗保行为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新形势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
工业绿色化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
反垄断法中与新经济行业相关市场的界定
国际服务外包新趋势与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
政府构建创新环境机制的国际经验借鉴
世界各国财富基金运作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SCP范式的中美信用卡市场竞争的比较分析
江苏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与发展趋势探析
为此,继城商行设立村镇银行门槛提高后,今年2月,银监会又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允许城商行在辖内和周边经济紧密区申设分支机构,但不跨省区,抑制盲目扩张冲动。在依托村镇银行布点受限,跨省扩张受阻的双重背景下,城商行将如何布局未来?
快捷、灵活等优势将不复存在
在业内人士看来,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冲动一直存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城商行会充分利用相关条款进行业务扩张。除了直接设立异地分行外,部分城商行还寄希望通过村镇银行来谋划新一轮扩张。从目前情况看,城商行的发展重点显然在规模化上抢占了市场。以理财业务为例,去年第三季度的城商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超过国有大型银行,去年全年的发行量增幅高达6成,仅次于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规模化扩展速度可见一斑。
对于城商行的发展规划,有业内人士提出,这与我国股份制银行等大中型银行的初期发展路径类似。换句话说,城商行事实上意图复制股份制银行发展初期规模化、“跑马圈地”之路,并将此当做现阶段最重要的发展策略。
云南省某城商行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商业银行起步较晚,大多都具有本地政府直接或者间接参股,与其他银行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本土优势,其前期的快速发展与政府的支持有着密切关系。一旦实行异地扩张后,面对着陌生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前政府得天独厚的支持将无以为继。
“与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相比较而言,城商行因总行在本地,在信贷等业务的审批流程上要比其他银行简便,一旦跨区域经营,其原有的总支行两级管理架构要变为总分支行三级管理架构,导致管理的链条拉长,以往的快捷、灵活等优势将不复存在。”上述城商行业内人士坦言。
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除此之外,多年来,一些城商行在规模化的进程中,也在积极走特色化服务,但因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如电子银行、理财产品、信用卡等大多处于空白状态,业务上主要还是以日常的存贷业务为主,利差收入成为利润的最主要来源,中间业务盈利能力后劲不足。这在银行服务同质化严峻的形势下,很难在跨区域经营中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抗衡。
“我们今年来也多次开会讨论业务亮点的问题,最后还是定位在小微企业的服务上。”上述城商行负责人表示,在参与本地经济发展,开拓信贷业务方面城商行更具有优势。因其对本地企业情况更加了解,选定中小微企业作为转型突破口既符合转型要求,又结合了城商行自身的特点,是可行的发展之路。
在这名业内人士看来,城商行在外地开设第一个新网点的初始投入成本非常大,并且无法分摊。设立新网点以高息拉来存款后,短时间内的小规模利润不足以覆盖其成本。而且因优秀人才的匮乏,使得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管理能力不足,易导致风险的发生。
村镇银行业务受阻
面对监管部门对异地扩张的限制,不少城商行选择了规则允许的路径,即在已设分行的城市增开支行。此外,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倾斜,村镇银行似乎成为城商行异地扩张的“救命稻草”。
对于设立村镇银行,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态度有别。不少国有大行为了“抛下包袱轻装上阵”,纷纷将网点撤离农村,业务转向重点城市。而作为中国银行业体系中的第三梯队,城商行却表现出了对于增设村镇银行网点的热情。
究其原因,业内人士分析称,对于很多银行来说,在任何一个地方开分支机构,拿到牌照已不是易事,更不用说成立之初就受地域、规模限制的城商行在网点铺设、跨区域经营上的难度。
“因为异地开设分行需要审批等一系列的程序,监管层的批准也不太容易,而开设村镇银行就简单得多。”业内人士表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盈利预期与突破异地开展业务的限制是城商行的最大驱动力。也正因此,在随后的几年里,城商行积极投身于村镇银行的建设。
但是因为投入和资源配置能力不同,在村镇银行的发展里,经营情况出现了两极分化。根据各银行年报披露的信息来看,五大行和股份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均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并且坏账率低,各项监管指标良好。而中小城商行发起成立的村镇银行因受缺乏品牌效应,且受投入不足影响,在盈利能力上弱了许多。
“城商行通过村镇银行来满足跨区域发展的需求,为其提供跨区域发展的资本运作、品牌扩张和文化融合等成熟模式,为将来的异地分支积累经验,但因村镇银行普遍存在"放贷容易吸储难"的现象,让人不免对城商行采取这样曲线扩张的方式感到担忧。”一城商行相关人士介绍,一般来说,五大行、股份行及大型城商行发起的村镇银行会采取银行绝对控股的方式,管理模式基本上沿用商业银行那套模式,经营相对比较稳定和规范。而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城商行则更青睐于银行持股比例较低、民企及自然人股东的话语权较大的模式来发展村镇银行,这样容易出现股东纠纷,从而影响村镇银行的经营秩序。
网络平台或是未来趋势
在异地扩张受限的背景下,一些城商行开始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打破金融服务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实现“另类”跨区域经营。
包括杭州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在内的多家城商行纷纷认识到移动金融服务的重要性,将远程银行、网络融资等业务创新作为今后战略转型的重点。如宁波银行在其2012年业绩报告中提到,2013年要加大互联网金融和电子金融的探索力度,积极开发新渠道融资产品;不断完善电子渠道建设,重点推进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第三方支付、电话渠道、短信渠道和汇通商城建设,丰富电子渠道服务功能。
“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城商行应跟踪研究国家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政策动向,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积极开展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的产品创新。如发行联名银行卡。研究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产品在电子支付业务中的应用,实现第三方支付平台客户虚拟账户与银行卡账户线上线下渠道合二为一的解决方案,促进双方客户资源相互渗透。”业内人士表示。
牵手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