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6:04: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化学体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学阶段的理科学习,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理性思维能力。在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学生会从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许多有效的学习方法:1.归纳总结,有效记忆。将看似零散的知识点分门别类,这是许多优秀学生和有经验的教师多次强调而又容易被许多学生忽视的一点,其实学习好比在一个衣橱里叠衣服,如果只是一味图快,那么衣服势必堆得杂乱无章,取用时变得困难。如果在衣橱里划分出格子和区域,分别堆放不同种类的衣服,那么衣橱不仅会变得美观,也会大大方便我们找到想找的衣服。所以说,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会经常性地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他们“整理衣橱”的好习惯。2.推理类比,巧妙解题。我们在做化学习题时,最常用到的方法就是根据掌握的化学性质和规律,由已知推断未知,由现象反推本源。通过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让学生清晰地发现和掌握每类物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由他们所决定的各种化合反应的特点和现象。这样,我们解决这些化学习题时,无非就是对构建过程的重现,教师讲授得心应手,学生做题信手拈来。3.举一反三,强化掌握。举一反三体现在学生在引用知识体系内容的时候,很容易对其相关的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和记忆,这有助于他们对各个知识点掌握的牢固性;强化掌握体现在一些兴趣较强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体系中的空白部分(超纲内容)感到兴趣,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地在寻求答案来弥补体系中的缺失。通过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逐渐达到这一层次,由被动接受逐步变为主动学习,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兴趣。
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呢?我认为,应按以下几个步骤循序进行:
(一)注意课堂总结,做好章节回顾课堂总结是教师必备的一个良好习惯,我们应该在每堂课的最后几分钟对该课知识进行罗列和梳理,分清主次重点,理清内在联系,并对下几节课可能用到的知识做一些悬念性质的点拨,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本堂课的讲授内容,尤其是———教师的板书对于学生来讲,就是构建知识体系最初的模仿对象,当学生将教师的板书记作笔记时,知识体系的雏形也就相应建立,所以,我认为认为一堂课程的总结板书是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步骤。
(二)主动发问,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由于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不足,绝大部分学生尚不能在初中阶段就具有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提出相应的启发性问题。
(三)注重习题质量,保证练习效果化学学习离不开大量的习题,只有通过习题的练习,才可以让我们的知识体系构建更加牢固、准确。但是,这些习题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值得每一位化学教师反复推敲,我发现,目前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整章整节地布置下去,不去深究每道题的含金量,不去对比许多题目是否存在重复,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的作业负担重,而且练习效果也不好。我认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首先对题目进行一遍筛选,找出那些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堂内容,牢固记忆本章知识的习题优先布置。对一些题目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其涵盖面尽可能地广泛———甚至,我尝试一堂课程只布置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在题目的指引下将本章知识开枝散叶,自主地进行知识体系构建。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小组一、精心组建化学学习小组,形成合作团体
1、合理确定小组规模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合理科学的分组是促进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成员的多少、学识水平基础的高低、学习能力的强弱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我认为,初三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内容比较少,所以在分组的人数上,一般为4~6人左右为宜,既能保证学习任务的分配,做到人人有事干,有独立思考的内容和空间,发挥各人能力和特长,又能保证有充足时间让组员之间充分讨论、交流,广泛的表达个人见解,获得全面完整的知识。
2、科学分组
建立合作小组不是简单地把几位学生就近按座位组合在一起。教师应将班内学生按成绩、性格、爱好、技能等进行分类梳理,然后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成合作小组。只有这样才能为组内互补互助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促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广泛接触和合作机会,一段时间后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轮换、重组。此外,除常用的异质小组外,有时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同质小组和自由组合小组。
3、成员分工
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高效运行,合理明确的分工是基础。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激发各人的个人责任,使得每个成员有事可做,对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任务全力以赴。如可以让学生分别承担化学实验的某个步骤,承担某方面的信息搜集等。这样有分有合可以保证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除了按任务分工外还可进行角色分工,比如,在一个小型的合作中,小组内角色可以粗略地分为四种:A组织者: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分配任务、督促组员完成任务等;B记录者:负责记录讨论的过程、结果等;C总结者:负责总结归纳小组观点、实验结果等;D发言者:负责汇报小组合作成果,对外联络等。在分工中还要注意经常更换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轮到过各种角色,体会每个角色的工作和责任,并从中学会互相理解、体谅、支持,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授予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
必要的合作技能是合作顺利进行、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卡耐基大学曾对10,000个名人案例记录做过分析,发现“智慧”、“专门技巧”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人际交往技能应该同认知、情感态度等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的合作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教授合作技能的最佳时机就是需要这些技能的时候,学生会有更迫切的需要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践合作技能,体会合作技能作用的机会和情境。课堂中首先应教会学生以下一些主要技能:
1、说明与听取
要求学生能正确清楚地向其他成员交流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言语简明扼要,紧扣中心;能有序发言;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能耐心作出解释;专心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尝试站在对方角度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对别人提出的合理意见和批评,勇于接受,并表示感谢。
2、帮助与求助
主动关心其他成员,热心、耐心提供帮助,不嘲讽讥笑;提供帮助时说清方法和理由,协助完成而不直接代替;对给予别人帮助表示乐意;遇到困难主动请教,说清求助内容与希望;态度要谦逊;对获得帮助要表示感谢。
3、组织和鼓励
善于分配处置各人的任务,明确个人责任,安排合作进程;关注并调控小组合作状况,对影响合作的行为及时制止;对同学讨论提出的各种意见进行整理;鼓励胆小或困难的成员发言、承担任务,并给予更多帮助;对别人的正确观点可点头、称赞以表示赞同或赞赏。
4、处理冲突
合作中由于各人的兴趣、性格、思维方式等的不同,难免会产生分歧和冲突。冲突可以被建设性地解决,也可以被破坏性地解决。要求学生遇到类似情况时要以平和心态冷静处理,仔细听取别人意见,考虑其合理性,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存在分歧的地方,各自明确充分地表述看法和理由,有序交流不争吵,不影响其他小组。在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应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执行。
但是这些合作过程中的技能不要硬灌输给学生,而要在具体合作的过程中,自然的让学生领会。比如,教师在学生分小组讨论完后,可以找出其中一到两组讨论中的闪光点,介绍给全班。“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第三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讨论时有一个闪光点,他们有一个同学作为主讲,其他同学补充,这样就避免了大家七嘴八舌,提高了谈论的效率。这样每次都有一个主讲的同学,大家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又提高了效率。希望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也希望各个小组都能有自己的闪光点。”通过这样的介绍,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能很快又自然的接受。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学生由讨论时无话可说到各抒己见,由不会抓重点与关键到延伸讨论的话题,由固执己见到善于倾听,掌握了讨论的方法对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的实践当中,我们经常的会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听明白,对照着例题做练习也都会做,但是到了课下练习或考试的时候需要用化学知识将问题解决时又觉得无从着手了。这些都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也就是只注重传授知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课堂的教学活动要与时俱进,不但要授之与鱼,更要授之与渔。那么思维导图能把这一目标实现。
一、思维导图的优势
在初中学习化学时,学生要记忆的知识太多了: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元素符号、化学现象、物质的颜色、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等等,这些知识点不但多而且琐碎,尤其是初三的学生学习内容多时间短,对学生学习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的学习。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用直观而又形象的图示把各个概念间的联系建立起来。思维导图只需要用连线、图形和关键词就能把一门课、一本书、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和一节课的内容整理压缩成一张由关键的信息和其联系组成的图。把繁杂的信息去除掉,将关键的内容保留下来,这不但把记忆的负担减轻了,而且把资料的累积量加快,使资料的应用、管理、储存更加的系统化,把大脑的运作效率提高了,使学生能够快速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有成就感。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将右脑激发,因为在导图探究引导时需要用到想象力、形状和颜色;加强记忆,因为在图示当中要用到关键词,这样既能够促使学生积极的听讲,又能够强迫学生做笔记时思考句子的要点;顺应大脑自然的思维模式,可以使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在图上自然而然的表达出来。
二、思维导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用思维导图来对教学目标进行展示,突出目标的层次性和整体性。传统课堂的教学主要是老师文字罗列或口授的方式为主,学生和老师每完成教学的一个目标,就自然而然是讲授下一个目标。这种目标展示方式缺点字多图少、形式单一,对学生们提取关键词很不利,不容易记住,再加上各个教学目标间的层次性和联结点不够,对发散性思维造成阻碍。在目标的展示环节采用思维导图方法,不但能够拥有传统的目标优势,而且能够对学生在刚开始就能有整体学习任务的概念有所帮助,容易重现、刺激性强、目标清晰。
比如说讲解人教版的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时,这节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对氧气在实验室当中是如何制取的学习,来培养学生能够采用一般方法制取气体,包括实验步骤、仪器和装置、选取的药品、检验方法、气体收集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验满方法等方面。让学生归纳总结实验室中氧气制取的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室中气体制取的方法和思路。这些知识看似是零散无序的,实际上是有联系的。老师在这时可以指导学生构建七连珠式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相关的知识。具体操作是: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在中间用水笔画写出主题和中央图形"氧气的制取";在中央图形的四周将七个分支画上,然后在七个分支分别写上操作的注意事项、气体验满方法、气体的检验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实验步骤、仪器和及装置图、药品等七个关键词;用虚线将各环间存在的对比、并列和因果关系联系起来。
2、在建构认知结构当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优化。知识是顺应和同化新知识的过程,把新知识同化,需要并列关系和上下位的逻辑梳理知识,才能够纳入到旧知识体系当中。在讲新课时,逐个剖析和分解复杂的原理和概念,对知识加强深化和理解,有意识的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将概念精确的掌握;学会在具体事实和个别特征当中概括事物的共同特征,或者将个别方面、个别属性融合为整体的能力,能够根据一些已知判断,推导出新的判断。化学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将思维导图引入,对学生迅速的形成直观知识网络有所帮助,方便提取。尤其是新知识和旧知识紧密的联系时,只需在原先的导图的分支上面形成个新的发散点,就可以把最近发展区构建的过程实现。
比如说,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的第八单元的《金属的保护和利用》这一节时,基本知识点包括:铁生锈条件的防锈方法、防锈原理、实验探究等。这一节知识形成的方式和《燃烧与灭火》有很多的相同之处:都是对控制变量法加以利用来对实验探究的反应条件加以设计,用绘制的三角图这种方式来对三者的关系加以表现;都是对破坏条件来加以利用,来表现防锈原理和灭火原理。所以在上课时,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导图当中建立两个图形的变换和微调,形成系统性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总结:思维导图从理论上来说,对利用它的任何人都有益处,它的应用的领域也非常的广泛。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思维导图这种方法成为我们终身受益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赵国庆,陆志坚.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04,
[2]苑冰. 运用思维导图建构化学知识体系的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一、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习题体系的特点
(一)更加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以往的教材版本在习题体系上往往较为注重对教学知识的强化巩固训练,但在科学探索和自主创新方面重视相对不足,而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在习题体系上做出的一个重要调整,就是更加强调科学探索的重要性,设置以开放性、探索性的习题为主,注重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不应仅关注探究的结果,其中的许多习题,还对学生在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与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作用。
(二)习题设置更加丰富多元。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的习题体系在习题设计上进行了一定的加强,在原有习题类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类型,使习题体系中习题类型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不仅包括常规的选择、填空、问答、画图等基本的练习,还包括制表、论文、设计实验、讨论、调查、角色扮演、模型制作、制作墙报、辩论会、网上学习等一系列新的练习,实践型习题、开放型习题的比重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增加,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对于习题训练的评价也不再仅仅注重结果,而是加强了对过程的重视和把握,这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养成。
(三)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习题的解答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与题目设计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不仅在题目内容设计上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语言表达上也更加重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如在命题表达中大量运用第一人称,这样很容易给学生一种平等对话的感觉,以人性化的语言强化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热情,进而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四)更加注重习题的情景化设计。情景带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命题的意图,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也能够强化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在学生思维中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并增强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中许多习题都注意具体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给学生“有血有肉”的问题。教材习题情境创设有的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化学问题,以培养他们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有的是以人们关心的社会重大事件、科技热点为背景设计问题,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的以化学史的发展为材料,如结合“水的组成揭秘”,让学生思考科学史实给我们的启示。总之,丰富的问题情境可以增加习题的可读性,使习题载体的信息内容更丰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联系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初中化学新教材习题体系的有效教学建议
(一)立足基础,充分发挥新教材习题体系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我们以往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常常会忽视教材习题的作用,大量购买课外辅导书、练习册,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练习,但在化学知识的掌握上和解题思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在基于新教材的化学教学当中,就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教材习题的把握,应充分发挥教材习题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配合优势,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基础,并适当进行思维延展,以习题的系统性、联系性,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扎实掌握,这样才能让习题真正服务于化学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问题;对策
一、引言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也对初中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善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了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二、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
从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得知,由于初中化学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和严谨、信息量较大,对很多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存在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再加上初中化学中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繁多,因此导致了很多的初中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都相对较低,尤其是对化学分子式、反应式等知识性的内容的记忆没有积极性。这就导致了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无法将化学知识有效地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2)初中化学的师资力量存在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行,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被逐步地明确,教师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最终效果起到最直接和关键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都存在着初中化学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尤其是对一些比较偏远的学校而言,化学教师常常是担任很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更有甚者化学课程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的,这对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产生了比较大的制约,难以保障对初中学生开展化学的有效教学。
(3)初中化学实验的设施缺乏
实验课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对初中化学理论进行巩固和补充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初中化学实验课与理论课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但是在很多初中学校,化学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都是不够完备的,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试管、酒精灯等试验器具的数量都不够,导致无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去,学生只能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了解一二,无法从动手实践中获得成长。此外,有的学校的实验设施比较老旧,给初中化学实验的安全性方面带来了威胁,因此对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有效开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4)初中化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有待加强
现如今,教育环境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与之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因而对初中化学教师在工作以后进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只有很少的教师参加过诸如培训、进修、在职学习等方面的继续教育活动,初中化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缺乏对其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信息、先进教学理念、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是非常不利的,长期以往对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
(5)初中化学教学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了保障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管理必须从化学教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现阶段初中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表现在现阶段化学教学的计划的制定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支撑,对化学教学计划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对化学教学的效果也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因此难以保障化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改善初中化学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是,初中学校的管理者要重视初中化学,加大对初中化学实验设施的投入。
化学作为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提高对初中化学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大投入,对化学实验的场地、设备、仪器等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深入地参与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去,同时避免开展化学实验课潜在的危险,为化学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供有效的保障,从而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二是,初中化学的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初中学生的化学成绩不太理想,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对初中化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对初中化学难以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对初中化学的价值和作用也不甚了解。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学会采用多样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案例、多媒体等多种方式的运用,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新颖性和创新性,同时要对班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了解,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安全意识,加强初中化学的教学监督管理。
鉴于化学实验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保障初中化学实验的安全开展是有效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基础保障。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中,要不断强化初中化学教学的安全意识,在增强初中化学教师对实验规范操作的教育的同时,提高对学生化学实验课安全意识的培养,并且学校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提质增效 化学学习 教学效果
入门阶段的化学学习是按照由简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构成的知识体系,如果依靠死记硬背公式的学习方法,只会使学生产生局限思维,学生更多时候并不是通过理解解题,而是完全依靠死记硬背。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逐渐转变被动学习观念,成为学习主人公。现阶段,我国教育已全面实行素质化教育,上课时间安排得的更合理,教学任务依然要完成。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利用加快教学进度的方式填补缩短的时间,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学生对新知识和教学难点的掌握程度降低了,与此同时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普遍存在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低的问题。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样下去,首先学生的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对学习化学有抵触情绪,甚至因为负担太重而放弃,其次给广大化学教师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难以处理突发状况,提高化学教学难度。所以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科学性、高效性。下面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谈谈看法。
一、倡导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1.初中化学教学不同阶段,主动性学习要有差异化。一般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科学学习,初中化学学习内容相对比较繁重,只有教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后,才可能完成众多知识点学习。学生要注意实际情况分析,确保学生取得预期效果。学生不能简单死记硬背课本内容,套用公式、模板等机械地学习。必须通过科学措施,完成预期学习任务。同时善于发现学生学习难点在哪里,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因材施教,采用差异化教学法,为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不同教学任务。
2.做好课堂总结,形成知识结构体系。课堂总结是对前期学习的回顾和精炼,知识形成结构体系,有利于我们记忆和解题。让学生总体上理解所学知识,把握某一章或某一节的重点知识,为后期学习和运用打下坚实基础。教师总结时要联系实际前后连贯,为下节学习抛砖引玉。课堂总结就成为新旧知识首尾呼应的联结点和桥梁。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被激起,习惯成自然地主动预习下节新知识点。
3.有针对性加强练习和巩固。如果发现学生一味机械模仿, 并没有真正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就要通过科学学习方法巩固和理解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每节课重点知识,精心和巧妙设计相关变式思维练习题,把学生学习逐步提升到更高水平,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和运用知识。特别对学习基础没有打牢、上课没能跟上老师节奏的学生,更要多加辅导和帮助。
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业质量
1.当前初中化学作业中存在很多问题。作业内容、形式偏离教学目标,作业设计与布置没有起到提升作用,仅仅是一项任务、一项体力劳动,而不是促进学习。新课程教育模式强调改变过去单调枯燥的作业任务,走出重负担作业的阴影,教师必须提高设计作业和因材施教的能力。
2.作业练习题是化学学习的扩展和延伸。很多教师布置化学作业的时候,仍然是多多益善,没有起到作用,让学生应接不暇、身心疲惫。最后出现大量作业不能完成,部分学生迫于压力,害怕不能完成作业遭到老师批评,就直接抄袭他人作业的现象。有的教师由于要批改的作业量大,就要求学生帮助批改,作业有可能计算过程都是错的,只有答案正确,这样做作业只能是累赘。教师设计作业的目的是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科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一定需要通过繁重的课后作业进行巩固和检验。教师设计和布置作业前,就必须明确作业要达到的要求和目的。教学作业任务的设计和编制应充分体现作业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方面的效果。由于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此作业布置与设计上要因材施教。
三、精讲精炼,紧贴素质化教学重点
循序渐渐,由浅入深。在素质化学考察中,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70%至80%,如果把化学基础知识都掌握熟练了,考核成绩一定不会低。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必然会在答题的时候受到思维局限而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和探讨。达到牢固记忆、灵活创新、巧妙应用目的。化学教学中,每一章或每一节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把握。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只有紧扣教学重点,才能循序渐渐、由浅入深地解决重难点。
根据物质化学式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行相关化学计算,根据给出的信息还可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总之,中学化学教师应积极思考,努力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法,经过精心巧妙的设计,使教学方式方法、教学重难点能被学生接受。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积极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很好地提升化学教学效率,同时减轻学生学习化学的负担。
参考文献:
[1]王荣桥.中考化学常规题型详解及真题例析[J].初中生学习,2007(6).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模式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文章就化学课堂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具体探讨。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中体验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针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习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情景创设:
首先,营造化学环境。例如,在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教学之前,可以先把波义耳和罗蒙诺索夫两位科学家进行的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告诉同学们。他们曾将把同样的锡块放置在敞口与封口的两个容器当中加热,这样他们就得到了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的结论。学生可以对实验的场景进行体验,然后借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研究。
其次,通过化学实验创造情境。在教学活动当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化学实验创造出情境体验。例如,在学习“氧气的鉴别”时,准备两个集气瓶,分别装上氧气和空气,然后将带有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通过这一实验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学习“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状蜡烛火焰”这一课的时候,准备两瓶二氧化碳,其中一瓶吧下层的火焰熄灭,上层蜡烛继续燃烧,另一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由此,学生可以发现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是不能燃烧的。
再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结合教学的内容分,利用对媒体播放一段音像或一些图片,为学生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时候,可以分别向学生展示出不同环境下的氧气:装有氧气的集气瓶、带有氧气瓶的潜水员、鱼塘增氧装置的图片等等。通过情境创设承购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同学们在情境中积极探索知识,教师也讷讷够在清江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以完成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内容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灵感以及学习的信心。
二、实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
化学这门学科的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观察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是进行化学教学的一项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探索知识。通过创设具体的条件,让新的学习材料与同学们已经具备的认知结构相互结合,并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通过丰富多样的操作探究以及体验活动,学生可以去观察实验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在观察和体验当中主动发现化学知识,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
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先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出相应的实验,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向同学们介绍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之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根据实验过程当中产生的现象,学生提出了几点问题:①为什么倒入二氧化碳以后下面的蜡烛比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了?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以后,石灰水为什么变得浑浊了?③为什么二氧化碳不是酸也能让石蕊变红?这些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与观察的过程当中提出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我先指导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如果存在不能透彻解决的,给予同学们适当的启发,让他们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或总结,归纳出具体的化学知识。这样学生在练习到之前所学的其他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记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再如,我在讲授灭火原理与方法的时候,可以首先设计一个熄灭燃烧的蜡烛的实验。让学生们分析他们可以采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原理。然后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总综合讨论所使用的原理。同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区分原理与方法之间的差异。在具体的实验当中达到学习知识的效果。
三、实施对比教学,让学生在类比和联想中体验
首先,可以将复杂、散乱的化学知识,进行规律化的教学。我在讲到“物质结构”这一课时,先与同学们讨论蜜蜂采蜜的行为。蜜蜂采蜜的时候,看似没有固定的路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就会发现蜜蜂离花最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最多。由此就可以引出电子运动的统计规律了。而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电子运动与蜜蜂采蜜之间的类比准确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
其次,可以将抽象的化学进行具体化的处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也就是说,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例如,在教授“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这一课的时候,由于电子、质子和中子是微观的,十分抽象,淡出的语言描述难以进行具体形容,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直观的、熟悉的物体进行形象化的比喻,对他们进行描述。利用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进行描述,以此类比电子对原子核的相对运动。由于学生对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比较熟悉,就能够在宏观上对知识形成准确的认识。这样,就能够通过类比,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掌握到知识的本质,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学生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实践操作中、类比联想当中体验学习化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进行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义良.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情感教育例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164-166.
[2]黄浣清.在实验中探究在体验中学习――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24+38.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自我效能感;个性特征;评价方式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基于班杜拉的定义,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定义为“学生对自己学习化学所具有的能力和水平高低的主观判断”。
普通初中化学新课程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高低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也会提高,所以可以通过在问题教学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目前的研究认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败体验、归因方式、学习的目标要求,教师的评价、学习情绪状态是影响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在化学新课程问题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问题解决是问题教学的关键,在问题解决中要让学生明确问题解决的具体要求,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问题是什么”理解得十分清楚。
2.要把问题复杂的地方记下来或者写成某种直观图表或框架形式。
3.尽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并且积极地尝试运用不同的学习资源。
4.设法预先考虑解决问题的形式,尽量缩小解决问题办法的范围。
5.让学生了解,对化学知识与化学问题特征的不熟悉是解决问题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问题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问题的解决,教师又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一步帮助学习树立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一、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逐步形成的,成功又愉快的学习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反之,失败和痛苦的学习体验则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等环节,循序渐进,不断扩大学生实验成功的机会,可以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提高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这种通过独立完成实验,获取知识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感觉是,老师变成学习的配角,自己是学习的主角,实验的成功主要功劳是自己的,从讲台做完实验下来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并且全班同学也都目睹了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觉得自己在同学心目中很有价值,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学生开心和满足的呢!被人认同是每个人内心最大的满足,可以达到充分的自我认可、自我肯定的效果。
二、分层次提出问题解决的要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目的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部分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得到充分的肯定,树立化学学习的信心,提高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初中化学新课程要求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学中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内容,落实到具体的问题解决教学中时,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教学要求。
三、运用多种的评价方式
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比过去更加重视过程性的评价,要灵活运用多种评价的方式,积极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清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状况,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初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等,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都得到发展。
在问题教学中,也要倡导多样性的学习评价,比如对开放性的问题解决,要特别倡导学习档案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去收集问题解决资料,自主选择问题解决的方法,给他们充分的学习空间并对他们的学习过程档案进行充分的肯定,评价他们的努力过程、学习态度等,而不是简单进行结论性评价。如要求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或网络资源,总结我国酸雨的分布情况及危害的程度,这类问题必须以过程评价、档案评价为主。
四、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有针对性地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情绪障碍,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产生积极的学习效应,产生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效能感。
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碰到麻烦和障碍是难免的,出现厌烦和焦虑等情绪也是正常的,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心理,并及时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防止学生因为暂时的不顺而失去信心,对自己化学学习的效能感产生怀疑,甚至对化学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
教师具体的做法是充分理解、真诚关心、调节气氛。如果是课堂内问题教学,教师不妨先离开话题,组织同学们看看书本或者讲个轻松的话题,调节一下疲惫的脑神经。
总的说来,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强化而得到的,初中化学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无限向往。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张天若.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2.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3.王云生.高中新课程教与学丛书(化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5.
一、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因素分析
学生能否解题取决于学生解题前认识水平的高低,学生解题前的认知水平又是如何呢?取决于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平时在练习中方法的丰富与能力的沉淀,而记忆又分为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两种,理解又有正确理解与错误理解两种,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要促进学生理解记忆化学知识,首先就必须认真分析学情、把握教材,设计能够激活课堂的教学方法则是上好一节习题课的基础.学习化学,要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及事物间的发展变化规律与内在联系,并能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解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丰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二、制定导学案,科学导学
既然教师传递的信息那么重要,我们应该发挥集体智慧编制导学案,将习题资源有机整合,我们化学组根据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在学生学情调查和现有的化学习题资源与学案的基础上,设置好学案和课堂练习题,认真实施学案导学.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
每个导学案在设计时,必须甄选出适宜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习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个观念必须确立,即使是习题教学,也应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导其主动参与学习并获得知识,我们化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时,选择具体的教法和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是将我们教师自己的已知知识变为学生的已知知识,而是要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探求化学知识、锻炼实验技能方面来,这才是我们教师真正的主导了学生的学习.
三、多元化讲题策略,提高学生的能力
习题讲题环节如何处理?这个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提升的幅度,直接给学生对答案、讲答案有没有效果?效果是有的,但是时间一长由于解法和知识都是由教师灌输的,容易遗忘.
笔者认为,讲题策略应该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多元化开展,可以展示学生不同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让学生自己去甄别,去讨论,在分析、讨论中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办法.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就题目说题,要适当地进行变式处理,通过一道题向外发散,让学生掌握解一类题目的方法和经验.
在习题的讲评过程中,不仅仅要给学生呈现正确的答案和正确的思维方法,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这个问题与初中化学哪一个知识点相联系,涉及到哪些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将习题与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知识内化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可视化、可表达的思维.
当面对学生解题出现错误的时候,首先应该想一想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怎样给学生讲的,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将学生的出错点进行收集,思考这些问题可以用怎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记录下学生的错误并及时地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明白哪些知识是自己的薄弱环节,一旦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个是一种错误的想法的时候,下次解决问题时会自然地绕过这种方法,避免一错再错的现象发生.对于学生出错比较多的习题,我们要选择其中一些典型题目再让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辨析其中的易错点,并指导学生们进行归纳总结,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