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化学知识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4 16:04: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化学知识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化学知识点

第1篇

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知识点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高中化学选修5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高中化学知识点2一、汽车的常用燃料——汽油

1.汽油的组成:分子中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烃的混合物

主要是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

2.汽油的燃烧

思考:①汽油的主要成分是戊烷,试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汽车产生积碳得原因是什么?

(1)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2)不完全燃烧——有CO和碳单质生成

3.汽油的作用原理

汽油进入汽缸后,经电火花点燃迅速燃烧,产生的热气体做功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动力,使汽车前进。

4.汽油的来源:(1)石油的分馏(2)石油的催化裂化

思考:①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什么的大小来衡量?

②我们常说的汽油标号是什么?

③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就越好吗?

④常用抗爆震剂是什么?

5.汽油的标号与抗震性

①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辛烷值的大小来衡量。

②辛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汽油标号。

③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越好.

④常用抗爆震剂

四乙基铅[Pb(C2H5)4]

甲基叔丁基醚(MTBE).

6、汽车尾气及处理措施

思考:进入汽缸的气体含有什么物质?进入的空气的多少可能会有哪些危害?

①若空气不足,则会产生CO有害气体;

②若空气过量则产生氮氧化合物NOx,如

N2+O2=2NO,2NO+O2=2NO2

其中CO、NOx,都是空气污染物。

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哪些?CO、氮氧化合物、SO2等

如何进行尾气处理?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填充催化剂的催化装置,使有害气体CO、NOx转化为CO2和N2,

例如:2CO+2NO=2CO2+N2

措施缺陷:

①无法消除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加速了SO2向SO3的转化,使排出的废气酸度升高。

②只能减少,无法根本杜绝有害气体产生。

二、汽车燃料的清洁化

同学先进行讨论:①汽车燃料为什么要进行清洁化?②如何进行清洁化?

1.汽车燃料清洁化的原因

使用尾气催化装置只能减小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而要有效地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汽车燃料就必须清洁化。

2.清洁燃料车:

压缩天然气和石油液化气为燃料的机动车

清洁燃料车的优点?

①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排放的CO、NOx等比汽油汽车下降90%以上);

②发动机汽缸几乎不产生积炭现象;

③可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氢气

讨论为什么说H2是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

(1)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释放能量最多

(2)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会污染环境。

氢作燃料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

1、大量廉价氢的制取

2、安全贮氢

介绍两种方便的制氢方法:

①光电池电解水制氢

②人工模仿光合作用制氢

高中化学知识点3一、乙醇

1、结构

结构简式:CH3CH2OH官能团-OH

医疗消毒酒精是75%

2、氧化性

①可燃性

CH3CH2OH+3O22 CO2+3H2O

②催化氧化

2CH3CH2OH+O22CH3CHO+2H2O断1、3键

2CH3CHO+O22CH3COOH

3、与钠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用途:燃料、溶剂、原料,75%(体积分数)的酒精是消毒剂

二、乙酸

1、结构

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OOH

2、酸性;CH3COOHCH3COO-+H+酸性:CH3COOH>H2CO3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3、脂化反应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脂化反应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催化剂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2)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总结:

三、酯油脂

结构:RCOOR′水果、花卉芳香气味乙酸乙脂脂

油:植物油(液态)

油脂

脂:动物脂肪(固态)

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甘油

应用:(1)食用(2)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脂肪酸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41、亲电取代反应

芳香烃图册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卤代:与卤素及铁粉或相应的三卤化铁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发生苯环上的H被取代的反应。卤素的反应活性为:F>Cl>Br>I不同的苯的衍生物发生的活性是:烷基苯>苯>苯环上有吸电子基的衍生物。

烷基苯发生卤代的时候,如果是上述催化剂,可发生苯环上H取代的反应;如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侧链上的H被取代的反应。

应用:鉴别。(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如:鉴别:苯、己烷、苯乙烯。(答案:step1:溴水;step2:溴水、Fe粉)。

硝化:与浓硫酸及浓硝酸(混酸)存在的条件下,在水浴温度为55摄氏度至60摄氏度范围内,可向苯环上引入硝基,生成硝基苯。不同化合物发生硝化的速度同上。

磺化:与浓硫酸发生的反应,可向苯环引入磺酸基。该反应是个可逆的反应。在酸性水溶液中,磺酸基可脱离,故可用于基团的保护。烷基苯的磺化产物随温度变化:高温时主要得到对位的产物,低温时主要得到邻位的产物。

F-C烷基化:条件是无水AlX3等Lewis酸存在的情况下,苯及衍生物可与RX、烯烃、醇发生烷基化反应,向苯环中引入烷基。这是个可逆反应,常生成多元取代物,并且在反应的过程中会发生C正离子的重排,常常得不到需要的产物。该反应当苯环上连接有吸电子基团时不能进行。如:由苯合成甲苯、乙苯、异丙苯。

F-C酰基化:条件同上。苯及衍生物可与RCOX、酸酐等发生反应,将RCO-基团引入苯环上。此反应不会重排,但苯环上连接有吸电子基团时也不能发生。如:苯合成正丙苯、苯乙酮。

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小结:连接给电子基的苯取代物反应速度大于苯,且连接的给电子基越多,活性越大;相反,连接吸电子基的苯取代物反应速度小于苯,且连接的吸电子基越多,活性越小。

2、加成反应

与H2:在催化剂Pt、Pd、Ni等存在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终生成环己烷。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自由基加成反应,最终生成六六六。

3、氧化反应

苯本身难于氧化。但是和苯环相邻碳上有氢原子的烃的同系物,无论R-的碳链长短,则可在高锰酸钾酸性条件下氧化,一般都生成苯甲酸。而没有α-H的苯衍生物则难以氧化。该反应用于合成羧酸,或者鉴别。现象: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4、定位效应

两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又称为第一类定位基,包含:所有的给电子基和卤素。它们使新引入的基团进入到它们的邻位和对位。给电子基使苯环活化,而X2则使苯环钝化。

间位定位基,又称为第二类定位基,包含:除了卤素以外的所有吸电子基。它们使新引入的基团进入到它们的间位。它们都使苯环钝化。

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则:原有两取代基定位作用一致,进入共同定位的位置。如间氯甲苯等。原有两取代基定位作用不一致,有两种情况:两取代基属于同类,则由定位效应强的决定;若两取代基属于不同类时,则由第一类定位基决定。

高中化学知识点5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

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

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N/N(A)

2.物质的量n(mol)=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第2篇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1高中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2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3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l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

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4焰色反应全集

(一)钠离子钠的焰色反应本应不难做,但实际做起来最麻烦。因为钠的焰色为黄色,而酒精灯的火焰因灯头灯芯不干净、酒精不纯而使火焰大多呈黄色。即使是近乎无色(浅淡蓝色)的火焰,一根新的铁丝(或镍丝、铂丝)放在外焰上灼烧,开始时火焰也是黄色的,很难说明焰色是钠离子的还是原来酒精灯的焰色。要明显看到钠的黄色火焰,可用如下方法。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用镊子取一小团棉花(脱脂棉,下同)吸少许酒精(95%乙醇,下同),把棉花上的酒精挤干,用该棉花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研细),点燃。

⑵方法二(铁丝法):

①取一条细铁丝,一端用砂纸擦净,再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无黄色火焰

②用该端铁丝沾一下水,再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

③点燃一盏新的酒精灯(灯头灯芯干净、酒精纯)

④把沾有钠盐粉末的铁丝放在外焰尖上灼烧,这时外焰尖上有一个小的黄色火焰,那就是钠焰。以上做法教师演示实验较易做到,但学生实验因大多数酒精灯都不干净而很难看到焰尖,可改为以下做法:沾有钠盐的铁丝放在外焰中任一有蓝色火焰的部位灼烧,黄色火焰覆盖蓝色火焰,就可认为黄色火焰就是钠焰。

(二)钾离子

⑴方法一(烧杯-酒精法):取一小药匙无水碳酸钠粉末(充分研细)放在一倒置的小烧杯上,滴加5~6滴酒精,点燃,可看到明显的浅紫色火焰,如果隔一钴玻璃片观察,则更明显看到紫色火焰。

⑵方法二(蒸发皿-酒精法):取一药匙无水碳酸钠粉末放在一个小发皿内,加入1毫升酒精,点燃,燃烧时用玻棒不断搅动,可看到紫色火焰,透过钴玻璃片观察效果更好,到酒精快烧完时现象更明显。

⑶方法三(铁丝-棉花-水法):取少许碳酸钠粉末放在一小蒸发皿内,加一两滴水调成糊状;再取一条小铁丝,一端擦净,弯一个小圈,圈内夹一小团棉花,棉花沾一点水,又把水挤干,把棉花沾满上述糊状碳酸钠,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透过钴玻璃片可看到明显的紫色火焰。

⑷方法四(铁丝法):同钠的方法二中的学生实验方法。该法效果不如方法一、二、三,但接近课本的做法。观察钾的焰色时,室内光线不要太强,否则浅紫色的钾焰不明显。

(三)锂离子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用镊子取一团棉花,吸饱酒精,又把酒精挤干,把棉花沾满Li2CO3粉末,点燃。

⑵方法二(铁丝法):跟钠的方法二相同。

(四)钙离子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同钠的方法一。

⑵方法二(烧杯-酒精法):取一药匙研细的无水氯化钙粉末(要吸少量水,如果的确一点水也没有,则让其在空气吸一会儿潮)放在倒置的小烧杯上,滴加7~8滴酒精,点燃。

⑶方法三(药匙法):用不锈钢药匙盛少许无水氯化钙(同上)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五)锶离子方法一、二:同碳酸锂的方法一、二。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5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

第3篇

高中化学既有文科的性质,需要背诵很多的公式以及知识点,还有理科的属性,需要计算大量的内容,化学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点多而且杂。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提纲,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中化学知识点提纲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

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

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

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

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

H2S(1:2.6)、SO2(1:40)

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白磷(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

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6、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化学式: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化学式: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四、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

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五、常见物质的气味

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六、常见的有毒物质

1、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2、Br2、I2、F2、S、P4,金属单质中的汞为剧毒。

2、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

3、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4、常见的有毒有机物:甲醇(CH3OH)俗称工业酒精;

苯酚;甲醛(HCHO)和苯(致癌物,是家庭装修的主污染物);硝基苯。

七、常见的污染物

1、大气污染物:Cl2、CO、H2S、氮的氧化物、SO2、氟利昂、固体粉尘等;

2、水污染:酸、碱、化肥、农药、有机磷、重金属离子等。

3、土壤污染:化肥、农药、塑料制品、废电池、重金属盐、无机阴离子(NO2-、F-、CN-等)

4、几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及引起污染的物质:

①煤气中毒——一氧化碳(CO)

②光化学污染(光化学烟雾)——氮的氧化物

③酸雨——主要由SO2引起

④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另外甲烷、氟氯烃、N2O也是温室效应气体。

⑤臭氧层破坏——氟利昂(氟氯代烃的总称)、氮的氧化物(NO和NO2)

⑥水的富养化(绿藻、蓝藻、赤潮、水华等)——有机磷化合物、氮化合物等。

⑦白色污染——塑料。

八、常见的漂白剂:

1、强氧化型漂白剂:利用自身的强氧化性破坏有色物质使它们变为无色物质,这种漂白一般是不可逆的、彻底的。

(1)次氧酸(HClO):一般可由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但由于它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不能长期保存。因此工业上一般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成漂粉精: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的组成可用式子:Ca(OH)2?3CaCl(ClO)?nH2O来表示,可看作是CaCl2、Ca(ClO)2、Ca(OH)2以及结晶水的混合物,其中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它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可以长期保存,使用时加入水和酸(或通入CO2),即可以产生次氯酸;Ca(ClO)2+2HCl=CaCl2+2HClO,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粉精露置于空气中久了会失效,因此应密封保存。

(2)过氧化氢(H2O2):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可氧化破坏有色物质。其特点是还原产物是水,不会造成污染。

(3)臭氧(O3)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有色物质使其褪色。

(4)浓硝酸(HNO3):也是一种强氧化剂,但由于其强酸性,一般不用于漂白。

(5)过氧化钠(Na2O2):本身具有强氧化性,特别是与水反应时新生成的氧气氧化性更强,可以使有机物褪色。

2、加合型漂白剂:以二氧化硫为典型例子,这类物质能与一些有色物质化合产生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但这种化合是不稳定的,是可逆的。

如SO2可以使品红试褪色,但加热排出二氧化硫后会重新变为红色。另外,此类漂白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只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中学只讲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别的没有,注意它不能使石蕊褪色,而是变红。]

3、吸附型漂白剂:这类物质一般是一些具有疏松多孔型的物质,表面积较大,因此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一些色素,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它的原理与前两者不同,只是一种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变化,常见的这类物质如活性炭、胶体等。

[注意]所谓漂白,指的是使有机色素褪色。无机有色物质褪色不可称为漂白。

九、常见的化学公式:

1、求物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

①由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ρ×22.4L/mol

②由气体的相对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A)=D×M(B)

③由单个粒子的质量求摩尔质量:M=NA×ma

④摩尔质量的基本计算公式:

⑤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M1、M2……为各成分的摩尔质量,a1、a2为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若是气体,也可以是体积分数)

2、克拉贝龙方程:PV=nRT、PM=ρRT

3、溶液稀释定律: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m1×w1=m2×w2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c1V1=c2V2

4、水的离子积:Kw=c(H+)×c(OH-),常温下等于1×10-14

5、溶液的PH计算公式:PH=一lgc(H+)(aq)

十、化学的基本守恒关系:

1、质量守恒:

①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改变。

2、化合价守恒:

①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一定等于0

②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一定相等。

3、电子守恒:

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一定相等。

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极的电量一定相等(即各电极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4、能量守恒:任何化学反应在一个绝热的环境中进行时,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能量一定相等。

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

5、电荷守恒:

①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②任何离子方程式中,等号两边正负电荷数值相等,符号相同。

十一、熟记重要的实验现象:

1、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①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的是:H2、CO、CH4、H2S、C2H5OH;

②火焰为苍白色的为H2与Cl2;

③钠单质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都呈黄色。钾则呈浅紫色。

2、沉淀现象:

①溶液中反应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有:AgNO3与Br-、I-;S2O32-与H+;H2S溶液与一些氧化性物质(Cl2、O2、SO2等);Ag+与PO43-;

②向一溶液中滴入碱液,先生成白色沉淀,进而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③与碱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必是Fe3+;生成蓝色沉淀的一般溶液中含有Cu2+

④产生黑色沉淀的有Fe2+、Cu2+、Pb2+与S2-;

⑤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一般是Mg2+和Al3+,若加过量NaOH沉淀不溶解,则是Mg2+,溶解则是Al3+;若是部分溶解,则说明两者都存在。

⑥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硅酸沉淀(原来的溶液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若生成淡黄色的沉淀,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S2O32-。

⑦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往往是含有苯酚的溶液,产物是三溴苯酚。

⑧有砖红色沉淀的往往是含醛其的物质与Cu(OH)2悬浊液的反应生成了Cu2O。

⑨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白色沉淀溶解的有AgCl、BaSO4、BaSO3(转化成为BaSO4);AgBr和AgI也不溶解,但是它们的颜色是淡黄色、黄色。

⑩能够和盐溶液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与铜、银、铅、汞的盐溶液反应。

3、放气现象:

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般是二氧化硫,原溶液中含有SO32-或HSO3-或者含有S2O32-离子。

②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气体一般是CO2;原溶液可能含有CO32-或HCO3-。

③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应为H2S,原溶液中含有S2-或HS-,若是黑色固体一般是FeS。

④与碱溶液反应且加热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此气体是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⑤电解电解质溶液时,阳极产生的气体一般是Cl2或O2,阴极产生的气体一般是H2。

4、变色现象:

①Fe3+与SCN-、苯酚溶液、Fe、Cu反应时颜色的变化;

②遇空气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必为NO;

③Fe2+与Cl2、Br2等氧化性物质反应时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褐色。

④酸碱性溶液与指示剂的变化;

⑤品红溶液、石蕊试液与Cl2、SO2等漂白剂的作用;

石蕊试液遇Cl2是先变红后褪色,SO2则是只变红不褪色。

SO2和Cl2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褪色后若加热,则能恢复原色的是SO2,不能恢复的是Cl2。

⑥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⑦卤素单质在水中和在有机溶剂中的颜色变化。

⑧不饱和烃使溴水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褪色。

5、与水能发生爆炸性反应的有:F2、K、Cs等。

怎么学好化学一、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今中外无数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有丰富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是最基本的人们的衣、食、注行都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预习的好处很多

(1)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

(2)有利于做听课笔记,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

(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

(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自学能力会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

(1)通读课文。通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以提醒自己,上课就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这样就容易弄懂不懂的地方,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

(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三、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四、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记笔记的类型有

(1)讲新课时做笔记。就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2)记实验笔记。记录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3)纠错笔记。习题课、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试卷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是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纠正,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注释。(4)归纳总结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归纳总结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

笔记的形式有

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五、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很多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有趣、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子思考。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六、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录象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解,才能巩固知识。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不在学习上留下障碍,不留下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当然复习要重视教科书,也要复习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同时理解书上的内容。

七、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巩固新知识的极好机会,也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每一节后面习题和每章后的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八、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关键性字词是在化学反应里、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都等字。像改变包含加快和减慢两层含义。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九、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生理化报》初三化学版、《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报刊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好朋友。

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报名参加课外化学兴趣小组,做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做化学游戏、看与化学教学相关的电影片、录像片,参观工厂,收集整理化学谜语,出化学墙报等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第4篇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11.甲烷

(1)甲烷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

实验:把甲烷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紫色溶液是否有变化?

现象与解释: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甲烷与KMnO4酸性溶液不反应,进一步说明甲烷的性质比较稳定。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滴,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说明量筒内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发生了化学反应;量筒上出现油状液滴,说明生成了新的油状物质;量筒内液面上升,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量筒内的气压在减小,即气体总体积在减小。

2.乙烯

(1)乙烯的燃烧

实验: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乙烯燃烧时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较高,燃烧时有黑烟产生。

(2)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实验:把乙烯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乙烯能被氧化剂KMnO4氧化,它的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3)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把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烯与溴发生了反应。

3.乙炔

(1)点燃纯净的乙炔

实验:点燃纯净的乙炔。观察乙炔燃烧时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乙炔中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还高,碳没有完全燃烧的缘故。

(2)乙炔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实验:把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乙炔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

(3)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把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炔也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21.苯和苯的同系物

实验:苯、甲苯、二甲苯各2mL分别注入3支试管,各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现象与解释: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甲苯、二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苯说明甲苯、二甲苯能被KMnO4氧化。

2.卤代烃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实验:取一支试管,滴入10滴~15滴溴乙烷,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待液体分层后,用滴管小心吸入10滴上层水溶液,移入另一盛有10mL稀硝酸溶液的试管中,然后加入2滴~3滴2%的AgNO3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现象与解释:看到反应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这种沉淀是AgBr,说明溴乙烷水解生成了Br-。

(2)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应

实验:在试管里加入2mL1,2-二氯乙烷和5mL10%NaOH的乙醇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溴水。用水浴加热试管里的混合物(注意不要使水沸腾),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不饱和的有机物。

3.乙醇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实验:在大试管里注入2mL左右无水乙醇,再放入2小块新切开的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迅速用一配有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用一小试管倒扣在导管上,收集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并验纯。

现象与解释: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比水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慢,说明乙醇比水更难电离出H+。

(2)乙醇的消去反应

实验:在烧瓶中注入20mL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放入几片碎瓷片。加热混合液,使液体的温度迅速升高到170℃。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4.苯酚

(1)苯酚与NaOH反应

实验:向一个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再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并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苯酚与水混合,液体呈混浊,说明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不大。当加入NaOH溶液后,试管中的液体由混浊变为澄清,这是由于苯酚与NaOH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苯酚钠。

(2)苯酚钠溶液与CO2的作用

实验:向苯酚与NaOH反应所得的澄清中通入CO2气体,观察溶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二氧化碳使澄清溶液又变混浊。这是由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易溶于水的苯酚钠在碳酸的作用下,重新又生成了苯酚。

(3)苯酚与Br2的反应

实验: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过量的浓溴水,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苯酚与溴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既不需加热,也不需用催化剂,比溴与苯及其同系物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容易得多。这说明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H变得更活泼了。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3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

⑴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

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5篇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

au3+ >ag+>hg2+>cu2+ >pb2+ >fa2+ >zn2+>h+ >al3+>mg2+ >na+>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

s2- >i->br–>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co32- + 2al3+ + 3h2o= 2al(oh)3↓+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pbso4 pbo2 +2e-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

负极:pb + so42--2e- = pbso4

正极:pbo2 + 4h+ + so42-+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为:

阴极:pbso4 +2e-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4h+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

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

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

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

mno4- >cl2 >br2>fe3+ >i2 >s=4(+4价的s)

例:i2 +so2 + h2o=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 、hf、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

(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甲酸>苯甲酸>乙酸>碳酸>苯酚>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是加成褪色、苯酚是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 ——4ag↓+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4ag↓+ 6nh3↑+ 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常见的胶体:

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第6篇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①溶解度的测定(要用温度计);②银镜反应.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用途:①搅拌;②引流;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④转移固体;⑤醼取溶液;⑥粘取试纸。

4.由于空气中CO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NaAlO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O、Na2O2;

5.由于空气中H2O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浓H2SO4、P2O5、硅胶、CaCl2、碱石灰等干燥剂、浓H3PO4、无水硫酸铜、CaC2、面碱、NaOH固体、生石灰;

6.由于空气中O2的氧化作用而变质的物质:钠、钾、白磷和红磷、NO、天然橡胶、苯酚、-2价硫(氢硫酸或硫化物水溶液)、+4价硫(SO2水溶液或亚硫酸盐)、亚铁盐溶液、Fe(OH)2。

7.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而变质的:AgNO3、浓HNO3、H¬;2O2、液溴、浓氨水、浓HCl、Cu(OH)2。

8.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第7篇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b )

a.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 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化学能与电能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防腐。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

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ch4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3)聚合反应:

四、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 c6h6+15o2 = 12co2+6h2o (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 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 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 +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

五、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 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 ch3ch2oh +2na= 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 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 +3o2= 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 ch3ch2oh +o2= 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ch3ch2oh

六、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 乙酸的酸性:

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 乙酸的酯化反应

第8篇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亦然。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有气体参加、有气体生成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变化的反应中,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反之亦然,注意,恒容时,充入不反应的气体导致的压强增大不能影响平衡。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二、化学平衡特征:

1、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

3、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4、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是定量。

第9篇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2、fe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人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7、盐酸是氯化氢的俗称

看上去,两者的化学式都相同,可能会产生误会,盐酸就是氯化氢的俗称。其实盐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而氯化氢是纯净物,两者根本不同的。氯化氢溶于水叫做氢氯酸,氢氯酸的俗称就是盐酸了。

8、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

从常见的强碱naoh、koh、ca(oh)2和常见的弱碱fe(oh)3、cu(oh)2来看,似乎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其实碱的碱性强弱和溶解度无关,其中,易溶于水的碱可别忘了氨水,氨水也是一弱碱。难溶于水的也不一定是弱碱,学过高一元素周期率这一节的都知道,镁和热水反应后滴酚酞变红的,证明mg(oh)2不是弱碱,而是中强碱,但mg(oh)2是难溶的。还有agoh,看ag的金属活动性这么弱,想必agoh一定为很弱的碱。其实不然,通过测定agno3溶液的ph值近中性,也可得知agoh也是一中强碱。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