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6:04: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数据在审计中的应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审计目标
信息化技术使用的初期,内部审计工作依赖计算机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找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则将审计工作带到了新的高度,它不仅能够发现问题,还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估,对效益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内部控制风险,为企业发展做出预测性思考。
(二)审计内容
数字是传统内部审计工作参考的重点,包括营业收入、费用支出、税收情况等等。大数据分析则突破了原来数字化的限制,基本内涵和审计的内容不断向外延展,打破了传统数据结构化的样式不足,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可以生成复杂多变的数据,其中包括文本、音频、视频、xml 等,构建出了审计的立体化方法。
(三)分析技术
大数据分析与内部审计应用的结合,最大的改变就在于技术的更新,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大数字的整合,从五大技术方面进行了完善。即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算法、预测性分析、语义引擎和数据质量与管理。这些新技术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形式,建立数据新模型,提取隐藏起来的内部审计信息,利用图表展示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并做出前瞻性的判断,从而提高数据的分析准确性。
二、大数据分析内部审计的方式
首先,数据验证性分析朝着数据挖掘性分析转变。即由原来的多维分析验证数据变为挖掘性技术的使用,将数据仓库和模型构建起来,做好聚类分析,找到规律性内容,并提取关联性数据。例如,在电力审计过程中,可以建立起专门的数据资料库,找到电力使用的具体数据,分析用电情况。
其次,审计方式由事后发现问题变为风险预警。企业经营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对市场形势进行分析,将可能存在的危机控制在萌芽阶段,是大数据分析有别于传统分析模式最大的特点。另外,大数据分析可以早期关注经济运行情况,发掘数据敏感性波动,并集合社保审计、债务数据、经济宏观运行数据,实现信息库的交叉使用,提升数据分析水平和审计能力。
最后,单机审计向云审计方法的转变。云审计是基于云数据库设立的数据平台,它依靠的是中心统计分析,通过网络与云的对接,对审计成果进行共享。与此同时,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建立预算、财务、执政一体化策略,设立专门的数据平台,提高信息化技术审核的质量,做好宏观分析。
大数据分析与内部审计的综合应用是信息时代技术演变的新手段,在与内部审计结合使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化使用,从制度流程、机构人员、审计业务以及技术上做好配合,全面推行新的审计方法。
(一)创新大数据工作模式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大数据分析的推行,与内部审计工作的结合,都必须坚持创新原则,对预算执行审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传统的孤立审计已不适应大数据审计的要求,需要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以审计项目为管理主线,成立大审计组,进行扁平化管理。结合各预算部门的财务数据,发现是否存在预算项目在连年结转的情况下仍然安排新增预算、造成资金闲置的问题。通过对数据进行宏观整体分析,发现是否存在预算执行效率不高、分配下达预算不及时、拨付转移支付资金超期等情况。
(二)完善跟踪审计方式
通过建设审计数据综合分析平台,搭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联网审计系统,用Hadoop 等专业工具处理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规范高效地汇集和处理大规模数据信息。例如,在地税审计中,可利用地税联网审计系统,集中进行全省地税数据整理分析,探索数据集中采集、集中统一分析、疑点分布落实、资源充分共享的大数据审计模式,实现全省联动审计。此外,还要对资金分配结构、资金使用流向、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全面反映预算执行整体情况,实现对预算单位的审计监督全覆盖。
(三)实现多数据融合,落实经济责任审计
运用关联分析,找出数据间的相互联系,分析关联规则,发现异常联系和异常数据,寻找审计疑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可利用财政、税务、社保、培训等数据在横向和纵向之间都做好关联性研究,做好数据的全面跟踪分析,实施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率。另外,在深入挖掘数据过程中,还要利用数据仓库和模型分析统计数据变动信息,分析关联性内容,对体制机制性问题开展研究,挖掘行业性和趋势性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传统审计方式;数据处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5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据处理方式也获得了巨大的改变,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大数据环境下,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因此,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数据处理方式的进步,使审计工作的效率更高,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
1大数据时代下思维模式的改变
1.1数据的搜集及处理
通过大数据技术,使数据的搜集和处理方式更加便捷,从而提高了数据的价值。在传统的研究方法中,数据的获取主要是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虽然节省了数据的处理时间以及降低了难度,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方法出现的原因是信息的缺乏和信息技术的限制。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可以将海量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提高了搜集和处理数据的效率。
1.2数据的获取及利用
在大数据环境下,不仅能够提高获取数据的准确度,而且也能够增加数据的利用效率。传统的数据研究方式中,注重获取数据的准确度,忽视数据的利用率。通过大数据技术,寻找数据的相关联系,揭示数据的内在规则,从而提高数据的价值。对数据进行解释,有利于使用者获得及时性、相关性以及高价值性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的利用率。
2大数据时代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2.1传统事后审计方式向连续审计方式转变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处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传统的审计方式也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审计方式是事后审计,也就是说单位编制完财务报表后交给会计师,会计师抽查部分样本进行审计。这种审计方式在运作过程中较为耗时,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在大数据环境下,运用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将事后统计转变为连续审计,从而避免了传统审计方式的局限性。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不仅降低审计差错,也节省了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果。
2.2审计抽样方法向总体审计方法转变
在传统的审计方式中,由于数据的搜集、处理和分析的复杂性,使会计师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数据选择。这种方式是通过对小样本的分析来推断总数据的整体情况,既能够降低数据的复杂性,也能掌握整体数据的基本情况,因此在审计工作中被广泛运用。但是,这种选择方式不能够将整体的数据情况准确的表现出来。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降低了审计数据选择的难度。会计师可以检查被审计对象的所有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将数据进行整体的处理和分析。审计的抽样方法逐渐被总体审计方法取代,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2.3单一审计报告方式向综合审计成果转化
在大数据时代下,不仅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而是对数据进行解释。这种解释的信息和资料对被审计对象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审计方式中主要是单一审计报告模式,通过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使审计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对审计数据进行归纳时,能够为被审计对象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从而梳理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逻辑关系,从而解释内在规律,对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审计成果不仅对企业的经营提供了信息,也能够帮助企业的有效管理。在整理宏观性、重要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审计信息时,能够提供给相关利益者更加有意义的统计推断、关联分析和管理决策,从而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
2.4搜集审计证据由因果关系分析转向相关关系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运用相关关系进行数据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工作中,往往采用因果逻辑进行审计证据的搜集,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使审计工作的审计信息不够量化。在大数据时代,相关性分析更多的运用于获取审计证据。相关性分析在审计工作中,使大量的信息得到准确的分析,从而提供更加量化的审计证据。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并没有改变审计证据的因果关系,而是降低这种方式的依赖性,更倾向于对相关关系分析的应用。这对长期依赖因果关系来搜集和发现审计证据的注册会计师来说,无疑面临重大的挑战。
3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对策略
3.1制定大数据技术审计应用的长远发展战略
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工作的处理是时展的需要,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必然发展的要求。因此,应该根据审计行业的发展特点,制定长期的大数据审计应用战略,使信息技术的处理方式在短时期内实现转变。运用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需要转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处理能力,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对审计行业提出了挑战。所以,必须在战略框架指导下,有步骤、有计划的推进数据、人才以及技术方面的管理,从而扩充基础资源。这样才能提供审计工作所需要的丰富资源、使审计数据分析模型以及软件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得到有效地满足,从而实现大数据技术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3.2加快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相关审计法规建设
法律法规使各行业工作的发展更加规范合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例如数据处理的合法性问题。在审计行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没有明确规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法律地位。这使大数据技术的合法性得到了质疑。因此,加快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相关审计法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对审计工作的长远有效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中的必要前提。
3.3加强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和审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大数据分析模型和开发环境在不同行业中的需要是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也不例外。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的平台更能够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使审计结果更加有效。因此,需要建设数据分析模型以及系统化的审计软件,使会计师事务在被审计对象的数据搜集、分析以及处理的过程中更加便利。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软件的功能完善,能够推动信息化进程,从而使审计师更好地了解财务报表下的交易,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3.4提高对大数据的认识和利用能力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应用,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更加便利。但是,由于我国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使审计方式仍旧以传统的审计方式为主。尤其是会计师对大数据的认识不足,对大数据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使审计工作仍旧处于低级阶段。会计师对大数据的认识和利用能力,不仅能够节省审计时间,也能提高审计数据的利用率,为审计对象提供更加有价值的资料。因此,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会计师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的掌握大数据技术;另一方面培养注册会计师利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唐凯,李山.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2014,(22):2627.
[2]韩威.大数据时代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8):7174.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云审计风险
本文系河北省审计厅2016年重点科研课题:“基于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大数据审计系统研究”中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04)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16日
一、引言
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一个十分流行并热门的话题,大数据时代走进人们的生活,也将成为一个不可抵挡的趋势。但是,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硬件、软件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物联网平台服务迅猛发展,审计的工作方向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审计工作⒚媪傩乱宦值幕遇还是巨大的风险,都非常值得思考。
二、理论分析
(一)云审计的含义和特点
1、云审计的含义。维基百科给云计算下的定义是:云计算将IT相关的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通过Internet获取需要服务。将云计算技术嵌入到审计工作中,便产生了“云审计”的概念。
2、云审计的特点。云计算技术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审计技术的重要变革。我们将云审计与传统审计做对比,来分析云审计所具有的特点:(1)在传统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在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等体力劳动上消耗较多的时间。而在云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把信息储存在“云”上,大家可以通过网络终端,将需要的信息快速地整理汇总,并进行一系列的网络任务的分配,大大节省了等待的时间,实现审计时间的合理有效利用;(2)在传统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解决由于审计软件的差异造成的系统不兼容的情况,而在云审计的过程中,专业的云软件服务商的使用解决了传统审计中各审计单位独立完成所带来的兼容性问题。另外,只需要通过一个简单云端就可以替代传统审计中大量的基础设施的投入;(3)在传统审计中,审计人员会把收集整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类汇总,然后存储到各自的手中,其他的人员调阅查看,只能向相关的资料保管人索要。而在云审计中,资料会被分类汇总,存储在“云”这个巨大的资源平台上,审计人员通过网络云端,便可以实现资料的共享,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二)大数据的含义。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4V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三)大数据、云计算对云审计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审计技术也在不断地得以发展与完善。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出现给审计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持续审计方式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进推动了审计方式的变化,持续审计实现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审计结果滞后性的问题。同时,网络技术与审计技术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也将更有利于某些特定行业对审计工作结果的需求实现。
2、总体审计模式的应用与发展。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一系列的先进手段,实现对数据的搜集、整理以及分类汇总,使审计人员可以更好地建立一种总体的审计模式,从而实现审计的革命性变革,做到有效地规避抽样审计带来的审计风险。而且通过大数据的利用,可以更全面地搜集数据,对数据做到更加细微、全面、深层次的分析,帮助审计人员发现以前未发现的问题。
3、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得以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人员不但可以提供完整的审计报告,而且可以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加以分析,为被审计单位提供足够的信息,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
三、大数据背景下云审计所面临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在审计领域的不断应用,对我国的审计技术以及审计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数据的安全性难以控制。云审计,需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并结合相应的审计软件才可以得以进行。然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数据存储在云端,便需要考虑由此带来的存储风险;而网络是一个庞大的环境,可以存储海量的数据,但有利就有弊,仍需要考虑网络在数据存储上带来的巨大风险。面对网络存在的安全漏洞,黑客趁机而入,由此产生各种新型的网络风险。
(二)缺乏综合性的审计人才。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各方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审计的工作量也在慢慢加大。但事实表明,当前我国高校中设置审计专业的机构较少,专业人才缺乏,而大多数从事审计工作的人都是从会计专业走出来的,虽然会计、审计两个专业根源上有相通之处,但是毕竟工作的出发点截然不同,会计人员对审计知识的整体认知度较低,再加上如果并没有足够的审计工作积累,审计效果一定存在不足;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审计人员若只是单纯的了解审计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审计人员需要将计算机知识与审计知识相结合,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审计人员的技能要求,而现在这样两种能力兼具的人才在审计人才中的占比仍然较少。
(三)审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存在限制。一个审计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前期一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后期才可以得到正常的运转。而使用审计软件较多的单位,他们在承接一项审计事务时,收取的费用较低,与前期高额的费用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无法支撑这些审计软件的合理使用,更无法独立地对审计软件进行后期的维护。 四、大数据背景下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重视数据安全。审计人员涉及到众多的数据,而且好多数据属于企业的核心数据,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其保密性尤其重要。面对当前的局面,应对云审计存在的数据安全问题,需做出以下防范措施:
1、提高数据的加密程度。对于数据的传输与存储,必须做到严格的加密。公司底端的人员较多、较杂,发生数据外泄的情况相对来说较多。对数据的查看与使用,设置不同的权限,使不同的角色对数据的使用与查看具有不同的限制,做到角色分类明确,可以较好地保证数据的安全。
2、提高软件系统的安全系数。大数据背景下,云审计主要利用审计软件进行运作,审计软件的安全系数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安全存储。而为了有效地避免存储在云端的数据发生外泄以及云端出现病毒入侵的现象,我们应该提高审计软件的安全系数,提前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
3、规范数据的存储。在传统审计中,对于一些数据我们会做专门的分类,在云审计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如此,对于审计数据,我们应该分类整理存储,对于一些重要的审计数据,我们更应该做一些隔离操作,由此以来做到信息的高度保密。
(二)培养专业化的审计人才团队。针对当前的审计团队的现状,各大高校应该开设审计专业,培养审计专业的优秀人才。在校期间,各大高校应该增设模拟审计实训室,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提前体验审计的一些流程与操作。另外,各大高校可以定期举行大学生入企业实习,或者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著名的审计人员来校讲解在审计的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使大学生在没有走出校门前,就可以积累一定的实践能力。在真正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可以更好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另外,由于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各大高校和机构也应考虑加大对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专业技术的培训,尽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兼具审计知识、计算机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这也是时代的要求。
(三)完善审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首先,面对审计软件费用较高与审计单位承接的业务收费不成正比的情况,我们应该降低审计软件在开发与维护阶段所产生的费用。一项新的审计软件,前期的开发肯定会耗费巨大,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审计单位都能够使用这款新开发的审计软件,做到开发费用的平摊,以便可以做到有效地降低审计软件的使用费用,降低审计成本;其次,对于国内审计软件开发技术的落后,我们应该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借鉴,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审计软件的开发当中去,国家也应该大力支持软件技术的学习,加大扶持力度,给先进的技术人才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打破现有的软件竞争机制,加大软件的竞争机制,提高我国的软件开发技术水平。
(四)完善审计取证方法。面对当前形势下审计取证困难的困扰,应当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取证方法加以改进和完善。首先,在审计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对审计软件的接口进行统一,对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进行规范,使被审计单位在日常信息的保留过程中,就以规范格式进行存储,便于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更加有效地进行审计;其次,要实时地对数据进行测试,确保数据可以达到及时有效的保存,确保数据具有时效性,使审计人员可以及时的、随时的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最后,审计人员应该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各项沟通,与被审计单位打好感情牌,这样在进行审计的时候,有利于便捷的得到需要审计的信息,减少信息收集的困难性。
主要参考文献:
[1]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6.
[2]魏祥健.云平台架构下的协同审计模式研究[J].审计研究,2014.6.
[3]程平,白沂,贺灏璁.云会计环境下基于COBIT标准的大数据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6.4.
[4]艳玲.云审计――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J].商业会计,2013.
[5]郝丹炀.浅谈金融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J].时代金融,2015.11.
[6]周迎,曾凡,黄昊.浅谈云计算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
[7]陈伟,Wally Smieliauskas.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J].审计研究,2012.3.
[8]张进宝,黄荣怀,张连刚.智慧教育云服务:教育信息化服务新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
[关键词] 大数据;大数据审计;数据可视化;R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22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046- 04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Big Data)时代的到来为大数据审计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为随着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的日益普及,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使得审计信息化成为必然,审计信息化对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因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国来说,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审计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发现大案、要案,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通过研究R分析数据时的原理,同时与其他分析工具进行比较,总结R自身特点以及优势,探究R在实施大数据审计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审计人员更直观地分析大数据提供支持。
1 大数据审计的主要技术方法
1.1 大数据技术的分类
由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国家审计人员能否获得审计线索越来越依赖于他们所接触到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因为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对数据的筛查、比对和分析,可以通过发现明显不同寻常的数据或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获得审计线索或确立审计重点,而因此提高审计效率效果。而相关审计线索的获得依赖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总的来说,大数据技术主要分为8类: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基础架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模型预测以及结果呈现。
而按照不同的计算模式,大数据技术又可以以批处理、流处理以及交互分析分为三类。
1.1.1 离线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技术
批处理是指数据分析者将一批作业提交给操作系统后就不再干预,由操作系统控制它们自动运行。这类数据处理技术以MapReduce和Hadoop系统为代表。
1.1.2 实时流处理(Stream Processing)技术
流处理是应对流数据(大多是日志流)实时分析的数据处理模式,包括数据实时采集到数据实时计算,以及最终实现实时查询服务三个阶段,代表系统有Yahoo的S4系统、Twitter的Storm系统等。
1.1.3 交互式分析(Interactive Analysis)技术
应用交互式分析技术可允许使用者以图表的方式查询、比较以及分析数据,方便数据使用者更直观地获取数据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前瞻性,以谷歌的Dremel系统、R等为代表。
大数据技术众多,大数据分析工具更是不胜枚举。本文旨在针对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对R语言的原理、特点等进行分析,特别是探索其在审计领域中对数据可视化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时代的不可逆转,审计人员面对着日益庞杂的数据,如何从已获得的原始数据中提炼分析其背后隐藏的信息,获得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这成为当今审计工作的热议话题。包括笔者有幸参与的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的审计工作中,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审计项目组会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组,同时审计人员都首先从数据分析过程中查找问题,并因此作为审计线索或确立审计重点,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树立了更明确的目标。
可视化技术是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之一。研究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有80%以上来自于视觉系统,当大数据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审计人员面前时,无论从审计效率还是审计效果角度来说,二者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视化审计分析方式能够以其直观的展现方式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有效地交互分析大量的数据,所提供的洞察力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快、更准确地从复杂的被审计数据中发现审计线索。
2 R语言的原理、特点及其优势
2.1 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的原理
R(官网:http://)是S语言(S语言是由AT&T?贝尔实验室开发的一种用来进行数据探索、统计分析、作图的解释型语言)的一种实现,最初S语言的实现版本主要是S-PLUS,但S-PLUS作为一种商业统计软件,因其昂贵的价格并不被广泛接受。后来由Auckland大学的Robert Gentleman和Ross Ihaka及其他志愿者开发出R语言,作为S语言的另一种实现并免费供数据分析者使用共享。此外,R作为软件包统计软件,目前已包含多达5 000+的包(packages)供使用者选择运行不同功能。同时任何人都可以在R平台开发包,提交给R语言官方,通过测试后便可网络供全球的R语言使用者分享。包的功能包罗万象,涵盖数学算法、数据挖掘、生物学、社会学、神经网络等不同领域,可在镜像(CRAN)上根据需要自行下载使用,CRAN除了可以下载R本身软件包以外,也可以下载各种扩展包。
图1描述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以及各个环节所需的基础技术方法,以图示箭头方向,首先通过对原始数据的获取,储存至数据仓库或者数据集市(指规模较小的数据仓库)中,之后利用统计学、查询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获取重要信息,展现最终结果,比如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以图表或者报表的呈现方式供信息使用者进行分析决策。而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所应用的统计学方法清楚,分析目标比较明确,而后者因为其目标、技术、手段等的模糊而增大了处理难度。
R进行数据分析时,主要涉及图1中,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展示三个步骤。在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R能将其分析结果通过图形方式展现,因其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功能而备受关注。
2.2 R语言的特点及其处理大数据的优势
在2016年第17届KDNuggets网站(数据挖掘的专业网站,专门用于大数据、数据挖掘以及分析信息等方面知识共享)年度投票选举最佳数据分析软件中,所抛出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12个月中,你所使用的用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等项目的分析工具是什么?该项投票吸引了很多参与者,包括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社区网站的学者专家以及一些软件供应商等,参与的2 895人将从多达102种不同软件的列表中选出他们所青睐使用的工具。相比较Python、SQL、Excel等常用统计软件,R以49%的投票结果高居榜首,2015年KDNuggets网站投票结果中,R同样成为最受青睐的数据分析工具。
虽然选取的参与人群或者选取规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但其投票结果毕竟代表了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领域的分析工具的不同流行程度,尤其在语言角度代表了某一人群的使用偏好。从投票结果来看,R以大比重的优势稳居第一,与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能力是分不开的。
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政府服务数据在云端汇集,层出不穷的大数据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很容易就陷入信息盲区。如何有效处理和理解这些数据,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挑战之一。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挖掘软件,主流的商用挖掘工具如Unica、SAS/EM、Insightful Miner、IBM IM和SPSS等,这些软件面向通用挖掘问题,功能较为完善,具备较好的性能。但一般都存在可扩展性不强、成本较高等缺点。同时,目前市场上也还没有针对审计专用的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当前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往往侧重于具体的应用领域。比如Excel操作简单,提供了基本二维图形分析能力,但能处理的数据量有限。而R软件是一款集成了数据操作、统计和可视化功能的优秀开源软件,有效克服了商用数据挖掘工具的缺点,同时具备强大的数据可视展现能力。R软件的一大优势是分析人员可利用简单的R程序语言描述处理过程,构建强大的分析功能,并应用其可视化技术以更直观地方式展示分析结果。总结来说,R具备以下特征:
(1)R是完全免费的共享资源。由于日前数据的急速膨胀,对数据分析工具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但市场上一些商业软件由于其高昂的价格常常让许多数据分析者望而却步。R语言作为免费资源,同时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图表展现的强大功能而广受好评;
(2)R 软件有RGui和RStudio两种不同的常用界面,足以满足不同数据分析者的使用偏好。与RGui比较而言,RStudio的使用界面相对较为友好,使用也较为方便,而RGui界面则较为精简,使用者能够依据自身喜好进行不同选择。
(3)R的软件包短小精悍,R只需占50Mb左右的内存,相比之下,很多商业统计软件都非常庞大,下载有2-3G之大,占较多内存空间的同时,给系统运行也带来一定负荷。
(4)R作为开源软件,开放性好,此外,R与其他程序的兼容性也非常理想。比如,使用者可通过C语言、Java开发R的一些子程序,这些子程序又可在R里面无障碍运行。同时,R的开放性也反映在具有不同功能的包上,比如目前同样使用广泛的具有强大查询功能的SQL语句,对于有SQL背景的R语言学习者而言,R的sqldf包可帮助使用者在R中使用SQL命令。此外,R的函数和各种包的透明性极好,使用者只需调出各种包的使用说明,便可掌握该包的基础运行操作。
(5)作为本就专门为统计和数据分析目的而开发的R软件,除了具备各种强大的不同功能的包以及函数帮助运行程序进行数据分析之外,R还可绘出很多漂亮且灵活的图形,具备强大的可视化功能,为便利使用者更直观地分析数据。
R的可视化功能强大源于其拥有众多的绘图软件包,比如被广泛接受且使用的“ggplot2”包。“ggplot2”由一系列独立的图形部件组成,并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使得“ggplot2”不会局限于一些已经定义好的统计图形,而是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的需要量身定做。在具备绘制很多美观的图形之外,“ggplot2”还可以避免诸多繁琐的细节,例如添加图例等。用“ggplot2”绘图时,图形的每个部分可以依次进行构建,之后还可以进行编辑。此外,“ggplot2”还精心挑选了一系列预设图形,因此在大部分的情形下使用者可以快速地绘制出许多高质量的图形。如果在格式上还有额外的需求,也可以利用“ggplot2”中的主题系统进行定制。R因其功能强大、设计人性化的软件包,使得R在实际应用中作为数据可视化的工具越来越被数据分析者所广泛认同及青睐。
在数据日益庞杂的今天,审计领域也受到大数据的冲击。如果审计人员掌握数据可视化技术,从视觉角度直观感知,利用图形展现数据之间相关关系,更能做到对获取的数据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而R语言就作为一门专门用于统计计算和作图的工具,能够满足审计人员对于数据分析的诸多基础预期。通过R的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可将被审计数据转化为审计人员可以分析观察的图形和图像,同时审计人员再结合自己的审计背景知识,通过视觉系统对可视化的图形和图像进行分析、观察和认知,从而从总体上系统地理解和分析被审计数据的内涵和特征。另外,审计人员交互地改变输出的可视化图形和图像,从不同的方面获得对被审计数据的理解,从而全面地分析被审计数据。
3 结 语
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数据可视化技术的优势及其需求被不断放大,同样,在审计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审计的高度重视。笔者在参与的多个审计署视频会议以及工作培训中,培训中都谈到R语言在可视化方面所创造的巨大价值,在实际审计应用工作中,审计人员通过R语言建模,对数据分析结果所绘制出的精美图形,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审计线索也更加清晰明了,无疑给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然,R语言拥有众多其他统计软件无法匹及的优势之外,也有自身固有的缺陷,但它与其他工具之间良好的兼容性足以弥补这些不足,而且R独特且堪称完美的数据可视化功能也足以使其成为数据分析者青睐的理由。虽然,日前R语言应用于审计实践的案例还不是很多,但有理由相信,它完全可以凭借其势不可当的优势在审计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与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伟.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陈明奇.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呼之欲出――中美两国大数据发展战略对比分析[J].人民论坛,2013(15):28-29.
[3]张卓,宣蕾,郝树勇.可视化技术研究与比较[J].软件学报,2003(10):1717-1727.
(一)审计力量不足带来的困难
一是基层审计机关往往没有专门的计算机中心,也没有专职的计算机审计人员,通常是由通过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的年轻审计业务人员兼职,然而年轻的审计业务人员即使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试,但其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审计业务水平仍然是有限的,从而导致日常审计中不能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各类分析,甚至不知道要从被审计单位采集哪些数据,或者大量的数据采集回来躺在电脑里“睡大觉”。
二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任务重,审计人员即使想要充分利用从被审计单位采集的数据进行各类分析,但通常陷入没有时间仔细思考、摸索和习得一些分析方法,或者是刚有些分析思路却被打断的困境。
(二)缺乏统一的数据规划带来的困难
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对大数据的定义,所谓“大数据”是指为了更经济更有效地从高频率、大容量、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中获取价值而设计的新一代架构和技术,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基于此定义,只有具备雄厚的大数据资源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云计算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审计领域的有效运用。然而,当前我国各个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规划,导致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存在交叉却又未统一,相互使用存在困难。
另一方面,由于顶层数据规划设计不完善,基层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比较薄弱,个别单位无电子帐,部分单位财务数据接口不标准、业务数据缺失、数据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数据不完整、格式不一致和不准确)等现象尚存在,导致无法导入AO系统、SQL数据库中,更别提进行数据分析了。
(三)审计分析工具应用不充分或部分功能不健全带来的困难
一是审计分析工具应用不充分。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主要应用的审计分析软件就是由审计署开发的AO系统,该系统提供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审计现场管理等系列功能,但是审计人员对该系统的应用仅限于采集有匹配接口的财务数据、查看电子账目、进行简单的查询分析以及编制审计取证单和工作底稿等,其他如图表分析、数值分析等分析功能均较少应用。另外,为缓解基层审计机关数据采集转换压力,加强各级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分析的应用,提高审计效率,湖北省审计厅开发了财政审计云平台、地税审计云平台,省内各级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审计内网登录云平台,利用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或者直接应用已上传的公用分析模型,但是,由于该平台上线时间较短,且受网络连接限制,基层审计机关尚未真正利用其各项功能。
二是审计分析工具部分功能不健全或不完全适用于基层审计机关。由于基层单位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不尽相同,数据类型千差万别,虽然AO系统采集数据的标准接口较多,但仍然有一些不能匹配的数据类型,导致无法应用此类数据进行计算机分析。另外,审计云平台中虽然有经过审核验证的公用模型可以利用,但各地审计机关的数据内容各不相同,并不能直接拿来进行数据分析。
(一)加强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是在引入新人时,应当优先考虑具有计算机背景的专业人才,通过补充专业技术能力突出的新人,提高审计队伍的技术水平;二是对通过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的审计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关于大数据审计分析应用方面的培训和业务指导,给予相应的项目以提高其应用能力;三是加强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鼓励经验丰富但不懂计算机审计的“老”审计人多与年轻审计人员交流审计思路,碰撞出计算机审计方法的火花。
(二)加强大数据顶层设计规划
随着各行各业大数据的应用,联合国和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均先后制定了大数据发展计划。而在2013年,中国也正式开启了大数据时代的大门。由此可见大数据在未来的重要性。基于此,我国应做好顶层数据规划,统筹并完善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从上至下,打破各部门、行业和企业的横向壁垒,建立大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大数据的关联分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优化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影响,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使用,事业单位需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经营的各个环节,以促进事业单位良好发展。当前我国对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建设工作十分重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量大、项目烦琐、周期较长、信息数据的处理体量较大,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审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当前事业单位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内部审计工作中,是时展的大趋势,运用互联网技术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高效、有序,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大数据时代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概述
1.大数据概况
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这是一种使用传统方法或工具无法实现的数据处理方式,其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而且处理的时间短、速度快、成本低,所以当前这种数据处理方式被广泛应用。目前,数据处理中新的数据采集模式被广泛应用,这种模式对数据可以实现捕捉、处理、分析、管理,海量增长的数据就是大数据。大数据往往来自互联网,一般具有时效性。大数据的主要价值在于:①可以帮助企、事业单位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这样进行的营销活动往往比较精准。②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大数据实现服务转型。③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的企、事业单位都面临着互联网的压力,企、事业单位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增强竞争力,就要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经营的各个环节。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特点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以下特点:①服务的内向性。事业单位开展审计工作是为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这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特点,这也是内部审计得以发展的原因,内部审计部门既是审计工作的实施方,又是事业单位组织结构中的一部分,在工作中具有较大的内向性,对内监督和评价事业单位经营的各个环节。②工作的独立性。这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审计实施方式的独立,公平、公正的审计结果是建立在审计独立性的基础之上,为了客观而准确的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就必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这样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客观、准确。③及时性。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前、开展中和完成后,都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组织结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这也是审计工作的重点,有助于实现审计目标和内部管理的优化。
3.大数据对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作用
在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将大数据处理技术引入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大数据对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内部审计流程的细化。在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日渐增加,审计人员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必然在审计工作中会进行细化和分工,因为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是呈几何形式增长的,这就会产生更多的数据。②内部审计效率的提高。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由于工作任务重,时间跨度长,导致审计工作效益难以提高,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事业单位处理数据的模式优化,数据处理速度加快,从而也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准确度,最终确保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③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预见性。大数据技术可以解决传统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打破内部审计工作的滞后性,应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增强对全局的把控程度,对内部审计对象进行及时、有效的关注和管理,在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中能够更加敏锐的感知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标准化管理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要严格遵守流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大致可分为:①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是对审计对象进行了解,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要细致地了解审计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编制审计工作实施方案。②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是审计工作正式开展的环节。审计对象已经确定,审计实施的前期工作也已经准备就绪,要实行具体的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对象进行监督和评价,这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顺利开展,决定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③报告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将审计结论形成报告,上报给单位领导层。④后续阶段。一方面在内部审计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另一方面在内部审计中,很多时候并没有遵循审计流程,审计程序流于形式。
2.审计方式相对滞后
落后的审计方式是阻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原因,合理运用审计方法对审计全过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选择正确的审计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但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方法都比较陈旧,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落后的审计方法将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现今,很多事业单位的审计技术和方法都没有及时更新,技术发展比较缓慢,不能有效规避审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也不能及时、有效的提出更合理的解决办法。
3.审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任务重,时间跨度长,审计人员面临着工作压力大、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等问题,当前审计人员的技术和能力均无法达到上述要求,导致审计工作整体水平较低,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方法都没有掌握,审计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审计效率低,所以当务之急是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道德水平高的专业审计团队。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措施
1.加强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同于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对单位内部的经营事项、财务收支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对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安全、完整。事业单位应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办法,对审计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形成标准的审计流程,保证审计工作有序、规范、高效开展。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积极研究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审计技术,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建立标准化内部审计管理系统,推行“统一数据分析――分散核实反馈”的集约化运作机制,实现联网状态下的实时、持续监督,这样可以确保审计工作质量,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需要严格执行审计流程及相关制度,保证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计算机既定的工作程序也要及时更新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内部审计方法的改进
内部审计工作中也要采用计算机数据处理,采用简洁的方法,拓宽审计的范围,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了解数据的变化情况,从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为了改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更新,内部审计人员要科学把握审计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实行审计分类管理,提高审计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将监督与管理引入到审计的全过程,将资金流向的全过程纳入内部审计监督范围,对重大问题或风险不回避、不退缩、不手软,坚决查深、查透、查实。
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内部审计中,人才是关键。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强化专业技能和攻坚克难的能力。单位内部应建立内部审计专家人才库,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拓展内部审计人员的发展平台。对单位的财务情况、经济情况、管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4.注意审计成果的转化
内部审计部门需将审计整改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审计联席制度,及时向人事、监察等部门通报被审计单位领导的履职情况、管理特点、薄弱环节,防止问题屡审屡犯、屡禁不止,促进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得以整改。
四、结束语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予以重视,比如:缺乏标准化管理机制、审计方法运用不当、审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急需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急需改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人员职业水平。在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发展也有了新的特点,事业单位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方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以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探索.财经界(学术版),2017(01).
2.郑思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与优化.经济师,2016(07).
3.张羽.ERP信息环境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16(16).
4.张羽.大数据时代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对策.财会学习,2016(05).
5.韩华.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审计问题浅析.经营管理者,2016(03).
6.张新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研究.中国内部审计,2015(08).
7.石磊.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国外资,2013(06).
大型建设项目审计一直是我国审计的重点对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开展施工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过投资项目开工前审计。到了本世纪,大型建设项目审计逐步走向正轨,审计的内容包括项目前期管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竣工决算以及工程质量管理等。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一些大型体育赛事,如奥运会、青奥会等不断在我国举办,这些大型体育赛事加快了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另外,在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也加快了体育场馆的建设。这些体育场馆不仅是开展竞技体育的重要硬件设施,将来也是市民参加全民健身的重要活动场所。因此,为了加强这些大型体育项目的建设,开展大型体育建设项目审计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建设项目审计,一般来说,在审计范围确定之后,审计人员需要实施现场审计,获取审计证据,进而给出审计结论。从审计机关开展建设项目审计的实践来看,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主要有审阅法、观察法、调研法、简单检测法、专业检测法等。在信息化环境下,由于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活动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的,其数据资料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工程管理数据系统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要获取证据,就需要采集工程管理数据系统的电子数据,然后再对采集来的电子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发现审计线索,获得审计证据。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三个转变,即“从现场审计变为远程审计,从静态审计变为动态审计,从事后审计变为事中审计”,中国审计署正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型重点建设项目联网审计实施方案。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也对联网审计的一些理论和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针对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环境下开展联网审计的需要,探索了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问题。综上所述,研究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目前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针对已有联网审计方法的不足,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
二、研究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的必要性
(一)大数据时代开展联网审计面临的问题 联网审计的实现原理一般来说可概括为图1所示。概括来说,联网审计在技术实现上可以分成4个步骤:第一、审计数据采集,审计数据采集主要是完成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采集。第二、审计数据传输,通过审计数据传输,把采集来的电子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审计单位中去。第三、审计数据存储,审计数据存储用于把从被审计单位采集传输来的电子数据采取一定的方式存储在审计单位的数据存储系统中。第四、审计数据分析,审计数据分析主要是对从被审计单位采集来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审计线索,获得审计证据。
进入大数据(big data)时代,联网审计实施与运行将会面临以下问题:(1)联网审计环境下,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被采集过来集中存储在审计单位建设的数据中心系统中,采集来的数据量大,因此审计单位建设的数据中心需要可扩展的数据存储设施。(2)联网审计环境下,审计数据被采集过来集中存储,由于数据量大,为了能做到实时审计,需要高效的审计数据分析技术和处理设备。(3)现在正在应用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实施与运行成本较高。
(二)使用云计算的优点 一般来说,云计算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存储能力强大。云计算平台可以提供海量数据存储环境,能够按照用户的需要进行数据存取,支持海量数据的管理和存储业务。(2)使用成本低。使用云计算能够极大地提高硬件利用率,且可扩展能力强,云计算平台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根据用户的需要把数据存储环境升级到巨大容量,另外,使用云计算平台不需要用户频繁的升级相关软件,不需要用户自己投资构建新的基础设施,从而减少了相关成本。(3)能够提供高效、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云计算在处理用户需要的计算时可以将用户的庞大数据分析程序分解成多个子数据分析程序,然后将这些数据分析任务交由云计算平台中的多个服务器所组成的分析系统,由这些分析系统分别进行计算分析,最后再将分析结果汇总后回传给用户,云计算平台可以使这一过程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因此使用云平台能高效、快速地完成数据的分析处理。(4)云计算平台能够提供专业和相对安全的数据存储服务。相对于用户自己管理数据存储,如果用户选择好的云计算供应商,将数据存储在这些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云计算机平台中,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用户自己因各种安全管理问题而导致的数据丢失以及其他风险。
(三)为研究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提供机遇 由以上分析可知: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提供了机遇,主要表现为:(1)云计算技术为降低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系统的实施与运行成本提供了条件,一般来说,如果审计单位采用云供应商提供的云计算平台来开展联网审计,则审计单位不需要任何基建投资,审计单位不用承担机房空间、电力以及人力等成本,审计单位没有硬件购置成本,审计单位也不需要软件许可证或升级,以及雇佣新的员工或咨询人员。因此,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系统的实施与运行成本。 (2)近年来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开展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系统提供了机遇。云计算技术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以及很多供应商也建立了大量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这为基于云计算技术开展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系统提供了机遇。 (3)应用云计算技术能更好地满足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情况下大数据分析的需要。对于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包含有大量的工程图纸自动计算,为了更好地满足云计算环境下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系统大数据分析的需要,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审计效率,而云计算的出现为解决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系统大数据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机遇。
三、云计算环境下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可根据“审计单位采用云平台”和“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同时采用云平台”这两种情况来实施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
(一)审计单位采用云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云计算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的原理如图2所示。主要原理可描述为:审计部门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平台服务和设施服务,开发运行于云平台的审计作业系统,主要包括项目前期管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竣工决算等功能模块。审计部门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1)审计单位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审计数据采集软件把将审计单位应用系统的电子数据采集过来存储在云平台中,这些数据包括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一些工程图纸等文件,然后,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审计作业系统)对采集来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审计证据。(2)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可以自动对工程图纸计算工程量,并生成工程量清单,自动套定额,综合单价分析,价差自动计算、计算含税工程造价,生成工程量清单计价,识别、读取、转换工程预决(结)算编制软件的数据文档,进行验算,生成差异对照表,实现对主流工程造价软件数据文件的读取、识别和转换,并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设计审计工具进行审计取证作业,生成各种表格、审计工作底稿等。
(二)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同时采用云平台 当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同时采用云平成自己的工作时,审计单位可以借助云计算平台的强大计算能力,采用智能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应用系统中嵌入一个审计监控模块,并在审计监控模块中定义相应的规则,该模块用来检查输入到被审计单位应用系统中的每一笔数据,输入的数据和定义的相应规则的任何差异都会被及时预警,并能跟踪异常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另外,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在传感器和数字中定义相应的规则和参数,从而满足实时审计的需要。这种方法的原理如图3所示。
四、结论
本文根据目前开展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的需要,结合云计算技术的特点,研究了云计算环境下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为今后开展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都适合采用云计算技术开展联网审计。相对于传统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实施方法,云计算环境下开展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一般具有较多的审计风险,因此,在云计算环境下实施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时,应该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带来的优点,同时注意采取相关措施,防范云计算环境带来的风险,这就要求在实施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最佳的联网审计实施方案。
[本文系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网审计取证技术及其泛化能力研究”(编号:70971068)和201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13GLC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伟、Smieliauskas W:《联网审计的绩效评价方法:基于RC和AHP的组合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8期。
[2]陈伟、Smieliauskas W:《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审计研究》2012年第3期。
[3]陈伟、尹平:《基于成本效益视角的联网审计可行性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4]陈伟、刘思峰、邱广华:《计算机审计中一种基于孤立点检测的数据处理方法》,《商业研究》2006年第17期。
[5]陈伟:《联网审计技术方法与绩效评价》,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陈伟:《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近年?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以日趋增强的力量影响着会计、审计工作。“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市场中生产要素的配置起到了重要的优化作用。传统会计行业正面临着来自新技术、新环境的挑战,将传统的会计与互联网相结合是加快会计行业变革、提升创新能力的必要选择。
大数据具有信息量大、种类多、数据反应迅速等特点,利用大数据能帮助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展开更有效的经营决策,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云会计的应用在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同时,也给传统的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新技术下,审计的对象、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审计证据、审计风险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的审计流程与模式是否还适用于云会计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将迎来何种机遇与挑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纵观现有的文献,关于“互联网+”背景下云会计审计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环境对审计的影响、审计内容方面,而关于新形势下审计流程框架的搭建、实施方案等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基于此,本文以分析新技术环境下云会计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为基础,尝试搭建基于云会计的审计新思路,旨在提高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二、“互联网+”时代云会计对审计的影响
审计工作需要收集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对审计数据有较高的量与质的要求。“互联网+会计”模式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应用将对现有的审计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审计单位若想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就需以新技术的出现为契机,重视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模式可能发生的利好转变,以提高单位的审计效率。
(一)对审计抽样的影响。面对大量的财务数据,传统的审计工作往往在设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抽样方法对样本进行重点检查。受到人力、财力、时间的限制,传统的审计工作不能对所有审计数据展开分析与检验。大数据时代下,新技术的应用对审计单位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利用一定的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审计单位可以从大批量的数据中挖掘出对审计有用的数据,这使得审计单位不再依赖于抽样审计,使审计范围得到了必要的拓展。
(二)对审计证据的影响。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通过一定的审计方法获取了较多具体量化的财务数据以展开审计分析,而对非结构化的数据如公司章程、公司年度工作报表、董事会决议等则采用人工翻阅的方式展开分析。然而,在云会计背景下,一些非结构性的数据增加,审计证据则以更多样化、网络化、复杂化的载体出现,一些供应商甚至有可能无法提供这些审计证据,这无疑给审计工作添加了更大的难度。其次,云会计的运用是以公司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许多处理过程均会涉及到计算机编程、软件测试、计算机语言翻译等复杂内容,而这些内容也是无法替代的重要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必须获取充分、必要的审计证据才能为审计报告提供合理保证,云会计应用对审计证据获取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三)对审计技术的影响。由上文分析可知,审计证据的载体多样化与数字化对传统的询问、检查、函证等审计技术手段提出了质疑。新形势下,旧的审计技术手段已不能满足新环境的需求,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企业舞弊的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若审计技术得不到及时更新与升级,审计漏洞势不可挡,而大数据、“互联网+”的应用也将失去最初的意义。因此,开发适应于云会计环境下的审计技术手段迫在眉睫。审计人员需与时俱进,掌握新的审计技术手段,确保审计质量。
(四)对审计人员的影响。审计人员大多具有会计、审计、财务专业背景,大部分的审计工作均是建立在审计人员财会、审计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并结合一定的专业判断。然而,大数据环境下云会计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云计算的运用要求审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云处理系统、计算机软件工程有一定的认识,审计人员自身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能力也有待提升。此外,审计人员还需了解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及时关注行业动态。
(五)对审计风险的影响。新技术环境下,审计范围、审计证据、审计技术以及审计人员等均受到了影响,审计风险增加,审计工作难度增大。传统的审计工作往往利用审计风险模型来预测项目的审计风险,然而,随着审计风险的增加,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否继续适用于云会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评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应改进传统的审计风险评估模型,以适应云会计下的审计风险评估,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范围。
三、“互联网+”时代基于云会计的审计流程框架
“互联网+”时代,云会计的运用是基于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云计算平台,而云会计下的审计工作也是在这个平台上展开,运用云计算平台的强大功能对审计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云平台上汇集了各式各样的数据资源,审计工作就需要以审计系统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大量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的深入分析,利用云计算系统初步挖掘并筛选出有用的审计证据。再结合专业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性质进行判断,形成有用的审计证据。鉴于这样的理解,以审计基本工作流程为基础,本文尝试构建了基于云会计的审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基于云会计的审计工作并没有脱离或违背审计行业统一的规范或基本运作模式,只是在审计实施阶段有所不同。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云数据平台,调出被审计单位各项数据资源,后续的数据采集、数据筛选、数据分析等工作均可以在云平台审计系统中完成。
如图1所示,基于审计的基本流程,我们从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及审计结束三个阶段展开,说明基于云会计的审计流程。其中,相对于审计准备与结束阶段,云会计平台的运用对审计实施阶段的影响最为显著。
(一)审计准备阶段。与传统的审计工作相同,云会计审计在审计准备阶段也必须明确审计相关事项,例如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内部控制情况、审计业务的范围、审计业务的性质等。在明确了审计任务、对被审计单位有初步的了解后,审计单位需要制定初步的审计计划与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存储在云会计平台中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挖掘与分析,为更好地确定审计方案打下基础。同时,根据审计业务的需求,审计人员还需将相关的需求转化为数据语言,以备数据挖掘之需。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内部审计为手段,警醒公司风险控制管理的治理,作为内部企业管理的目标,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笔者通过风险控制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分析内部审计在其中的作用。
一、我国企业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
1.风险控制不到位
目前,企业不十分重视风险管理,或因眼前利益的驱动而被动地进行风险控制,使企业在管理中忽略了对风险进行整体地分析,无法对未来出现的风险作出及时的防护措施,导致企业无法适应外界激烈竞争的环境,难以在众多竞争者中抢占市场空间及资源。
2.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
《风险管理审计》准则虽规范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但缺乏完善的管理审计程序。又由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及发展时期、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制定管理标准。同时,由于我国的企业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并不重视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使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成为摆设,且内部审计管理工作也没有得到实施与开发[1]。
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起点比较晚,对内部设计的人才培养仍处于摸索阶段,使得目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员工缺乏专业的审计管理知识,无法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因此,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员工的整体知识储备不高。
二、内部审计参与风险控制管理的动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许多风险,为了减轻企业的风险负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由此衍生。在内部审计的运作中,企业管理者发现其可增加企业的生产价值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价值。为了提高企业的发展进程,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有增无减。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对策
1.完善大数据风险控制体系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步成熟,企业的内部审计通过大数据挖掘出隐藏的价值,提升风险防控反应速度和精准的服务力度。例如,沃尔玛已经开始了网站数据库整合迁移和Hadoop集群扩展工作,通过大数据应用让消费者成为biggerspender。当沃尔玛在做出决策前,可利用大数据风险控制体系将执行成本降到最低,并创造新的消费机会。比如,A先生是沃尔玛的资深会员,其近五年来购买商品的品种、数量、型号、时间信息、支付方式信息、商品配送信息、会员卡信息、住址和联系方式,甚至包括A先生在沃尔玛的购物流程监控视频、门禁数据等线下消费信息都已被沃尔玛的信息系统详细记录。当A先生再次驱车来到最近的沃尔玛大卖场时,A先生手机移动终端的沃尔玛App已收到购物清单中80%商品的推荐信息和电子优惠券信息,App上还按商场流程标注了每件商品的具置、型号信息。当A先生支付此次费用后,沃尔玛数据端已开始更新A先生的相关消费信息,并开始预判A先生下一次需购买的商品数量,并将数据提交给APP的推荐业务[2]。
2.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自律性
随着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其在抗风险的作用显著,使得企业的长久发展有了合规必要的条件。企业要想将风险降到最低,就需要全方位把握公司各个分支的运营情况。
3.完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
内部审计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有大量相关知识与信息作为支撑,且审计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分析法,分析及预测企业各组织结构及资产结构的风险损失、风险发生、风险发生的频率。例如,红雁池公司自2017年以来高度重视审计风险管理评估工作,通过审计查找风险点和管理漏洞。具体表现为:(1)重视审计基础工作,摒弃以往的事后监督管理模式,推行事前监督和全程监督管理模式;(2)加强内部风控制度建设,改变风控监督模式。该公司在审计过程中先对各个部门及其责任进行分类整理,细化风控制度,在关键环节提出具体措施、细则等,加强审计力度。
四、结语
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的再监督,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可直接作为风险管理人。在必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可以直接进行风险管理。由于内部审计介入风险管理是一个崭新的事物,所以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邓静 单位: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