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对学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5 16:19: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学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对学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1篇

一、和谐师生关系及其建立

辩证唯物主义的和谐观认为,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在西方的“和谐”理念中,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中,有“和而不同”、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的理解。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我们认为:和谐是事物之间个性达到契合,也就是在自身个性得到发挥的同时,能够与其他事物的个性结合、统一共存。关于师生关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2]“师生关系是在特定的教育结构中表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3]“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和影响而逐步形成的人际关系。”[4]“师生从根本上讲,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的认知、情感和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5]通过对这些定义的分析发现,师生关系就是一种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发生在教育教学这一特定活动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性格形成等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本文对和谐以及师生关系的探讨可以得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这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本身的个性相互结合、统一共存。要强调的是,在这一定义中教师不只指教师本人这一角色,更重要的是其作为教师这一职业角色。

教师的权威性和教师与学生这种自上而下的等级性是要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阻碍。作为学生在教师面前,无论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如果一直把教师的权威放在意识里,就很难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也无法从心底与教师亲近,在与教师的相处中会感到紧张,人的本能是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态,这就导致了学生会主观地减少与教师碰面的次数,而在相处中也无从发挥自己的个性。要克服这一现象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后现代主义认为,“教师、学生、探索的对象都均衡的、能动的处于权利关系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学生也不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面对知识未知都要以主体的身份进行自主地判断、选择和创造发挥。教师尽量避免权威性的语言,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主体精神,师生双方共同为教育教学这一过程负责。在课堂上,教师多忽略一些所谓的差生,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对教师的不满。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没有哪一个学生是真正的差生,只是每个学生所具有的智能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重新对其进行评价,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并相应地,尽可能地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予鼓励和帮助。任何的关系都离不开交流,没有交流对话就没有和谐的关系。在这一交流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持有平等、尊重的心态。在课堂上,通过互相讨论和聆听来表达和接受彼此的想法,通过语言交流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平等和互动的关系,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

第2篇

1.1 高校学生档案的含义和内容

高校学生档案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类信息材料,形象的说,它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记录”,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材料积累,同时反映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环节。在学生毕业离校后,这些信息材料的本质发生变化,以“人事档案”的身份重新启程。

高校学生档案主要是指涵盖学生的入学(招生)、入团、入党、学业、奖惩、毕业等重要信息,学生经过高考,进入高校时已由所毕业高中转入学生信息档案,那么,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形成的新的信息材料,就是高校学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1)学生基本信息;(2)入学材料;(3)学业概况;(4)思想政治表现;(5)身体素质状况及心理素质水平;(6)技能情况;(7)社会活动情况及评价;(8)信用情况(9)奖惩情况;(10)毕业材料。

1.2 高校学生档案与其它高校档案的区别

高校学生档案与其他类档案相比较而言,具有过渡性,记录的是以人为主的信息积累和管理,不具有长期性和永久性等一般档案信息的特点,因此学生档案的过渡性使其具有学生培养的过程性,学生档案的构建与管理不能与其他档案管理实行“等量齐观”的管理方法。

2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现状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多遵循高校档案管理基本模式,学生档案由系部进行学生原始信息档案资料的收集与初步整理,涉及上交的档案则遵循学校综合档案管理办法,上交至综合档案室存档保存。学生档案有其特殊性,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资料,与学校其他档案资料不同,具有过渡性,对于学生档案管理而言,过程性是其重要的特点,这也使得传统档案管理上交模式不适合学生档案管理的科学发展。

2.1 系部学生档案管理混乱,不规范

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学生档案管理成为学校综合档案管理部门或者学生管理部门的附属品,学生档案无专人负责,兼职管理广泛存在,这使得学生档案在管理过程中不受重视,通常在学生毕业年度突击整理,学生档案材料填写时常不规范,缺漏现象时有发生,学生档案被视为“中转的纸张”,随意堆放处置的现象普遍。

2.2 学生档案内容单一化,无个性

中学时代形成的学生信息资料成为高校学生档案的一部分,大学时期形成的新的信息资料有学生成绩单、学籍登记表、健康情况表等,这种单一化的高校学生档案资料现状难于全面反映学生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的能力。高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责任是培养、教育合格师资,素质培育尤为重要,作为“准师资”的师范生在大学期间的记录应是丰富多彩而非呆板枯燥的,师范教育要培养的师资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2.3 学生档案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受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的制约,学生档案管理方式更为落后,学生档案管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信息化的管理仅限于学生基本信息的简单检索和查询事务,未形成数据库形式的电子档案信息,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信息的高效利用需求。

2.4 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学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高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园”,高校各职(下转第195页)(上接第176页)能部门、教学系部归根到底是为学生服务的。授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是学生面对最多的两大群体,受教学计划、开课安排的学期或学年限制,授课教师只能在任课年度形成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些信息材料。与学生沟通最多,联系最紧密的是学生辅导员,他们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学生信息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者。

3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对策探讨

3.1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行学生档案管理的专职化

学生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联系最为密切的管理者群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水平的高低,目前,很多院校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没有专职的辅导员队伍,这种现象的广泛存在一方面使得学生辅导员本身不重视自身工作的价值所在,使得对于学生的管理流于形式。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效、专业、负责任的专职辅导员队伍,用教育工作者丰富的情感、专业的知识、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投入学生管理工作,将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师长兼朋友。对于各院系的学生档案管理,应配备专人进行管理,认真完成档案的形成、收集、汇总、检查、上交等工作,保证学生档案的真实无误。

3.2 构建过程性学生档案,加强对于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学生档案不应该只是记载学生成绩及其学籍情况的“冷表格”,而是成为记载学生在校期间“鲜活”生活的“成长记录”,构建过程性学生档案势在必行,过程性学生档案的管理要求要具有一支负责任的专业档案管理队伍,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知识和学生管理经验,能够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的点滴提炼升华,构成具有生命的档案材料,笔者认为:在学生在校期间,构建学生特长档案、诚信档案、社会实践档案、公益活动情况档案、文体活动情况档案,将学生的学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综合考察,并给予科学的评价,为将来学生的就业提供重要依据。然而,这必然会加重学生档案管理者的工作量,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从学校人才培养全局的角度,提高对于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物质、设备、人员给予保障,惟此能够保证学生档案管理的科学发展。

第3篇

一、参加听证会的人员情况

本次学生听证会于年月日在校多媒体教室举行,会议邀请了学校领导,学生公寓业主,生管,住宿学生代表以及住宿的学生家长。

本次听证会由团委会副主任、学生公寓总生管主持召开,在会议正式开始后,对学生公寓的情况做了简短的介绍,整个听证会历时一个小时。

二、听证代表对学生公寓管理的意见

1、住宿学生对现有的相关管理规定的意见、建议;

2、住宿学生对待行的相关管理规定的意见、建议;

3、对学生宿舍管理的建议。

三、听证会评议情况及结论

本次听证会审议学生意见,就意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积极回应与会代表的现场提问,给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与会代表对学生的安全和卫生等情况表示关注,积极发言提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听证委员会对此做了现场回复:

1、严格学生作息制度:晚10:30熄灯不变,针对高三毕业班的学习要求,高三年段可以适当延后15分钟,但不准喧哗,影响他人作息。

2、请假手续应严格:由学生申请,并由督修老师认定,并请值班行政人员批准。

3、学生公寓卫生方面:对往公寓后窗扔垃圾的宿舍,制定严格措施惩罚,以维护公寓卫生,预防疾病滋生。

4、午休安排:午休时间原则可以洗衣服,但12:30以后不准洗衣服,以此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休息,避免影响下午的学业。

5、公寓安全方面:下学期开始,男女生宿舍将隔离,并禁止男生去女生宿舍。

6、宿舍规定不准用明火,严禁点蚊香,建议用蚊帐。

在听证会结束后,与会代表对听证会笔录进行审阅并签名,各代表均表示,听证会取得了良好效果,达成了有效的制度,希望学校多开展此类听证会,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4篇

关键词:学生管理制度化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43

学生管理制度化,是一种以制度化规范作为基本手段来调整学生行为的管理方式。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对学生实行管理。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类学校对于制度化管理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制度化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普遍模式。但是在学生制度化管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学生管理制度化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 学生管理制度化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1.1.1 制度过于原则和笼统

目前,我国各类学校都制定有本校的学生管理制度,然而在这些制度中,不难发现一些制度规定得过于原则和笼统。例如有些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应注重仪容仪表,不得穿着奇装异服。那么,什么才是奇装异服,如何去界定,制度中却没有具体说明;再比如,各类学校都规定有学生请假制度,那么什么样的事由可以请假,请多长时间的假,请假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只能由班主任或辅导员自己来进行判断。这些过于原则和笼统的制度规范,不仅不利于实践操作,而且在执行这些制度规范时,有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对学校的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而学生管理人员自由裁量权的扩大,也有损于学校制度的权威性。

1.1.2 制度的缺失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不仅能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的细致、规范、有序,而且能有效地降低学生违规的可能性。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中,重处罚,轻预防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各类制度中,基本都是事后处罚的措施规定,而缺少事前预防的措施规定。笔者认为,确立制度,其最终目的不在于如何去严格地处理学生,而在于教育学生,遵守规则,不去触犯规则。这才是设立制度的最终目的。

1.1.3 制度的相对滞后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校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着巨大地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日趋复杂。然而,面对新形势,部分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仍停留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水平,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这些陈旧的规章制度不仅不能发挥良好的规范作用,反而会因为制度的陈旧和不足,导致在出现新问题需要处理时,却“无法可依”,使学生管理工作陷入被动。

1.2 学生管理制度化中存在执行难问题

学校制度的权威,来自于制度的执行力。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并不能有效执行。例如,很多学校都规定有学生违纪处理办法,学生违纪达到什么程度,就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但是,或由于一些人情关系,或为了避免家长纠缠,减少麻烦,或为了维护学校名誉,或为了保留生源,部分学校对学生违纪现象,采取了“软处理”或变通的方法。表面上看达到了“和谐”,但却为日后埋下了隐患,使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1.3 缺乏有效的参与和监督机制

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在学校,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主要是指学生的参与和监督。目前各类学校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作为被管理对象的学生,很难参与到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更不用说对各项制度提出意见和看法。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学生也很难成为制度是否正确合理执行的监督者。

2 对学生管理制度化的建议

2.1 进一步规范学生管理制度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各类思想空前活跃的今天,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学生管理制度,也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及时地做出调整和补充。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中,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主的思想。各类管理制度既要有原则性的规定,也要具体的细化规定,做到各项管理措施均有章可循。

2.2 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监督意识

学生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有赖于学生的参与和监督。各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可适当地采取例如“听证会”、“研讨会”等形式,积极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对管理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对合理意见,应当在制度中予以反映。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对制度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制度、了解制度的热情,有利于管理制度在学生中贯彻执行。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可邀请学生作为监督员,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意识。同时继续加强学生申诉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申诉委员会,培养学生委员。在具体处理申诉案件中,随机选择学生委员参与申诉全过程,保证制度执行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3 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发展人性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是学生管理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排斥人性化管理。推行人性化管理,不是对制度化管理的淡化或忽视,而是在不违背管理制度原则的基础上,对个体的人性予以尊重和关怀,并加以正确的引导。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崇尚自由,自我意识较强,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生硬地用规章制度对其进行强制约束,自然会造成被管理者强烈地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而适时地采用人性化管理手段,从内心深处感化学生,使其自觉地回归到制度化管理的轨道,这必将有助于推动学生管理制度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笔者认为,不应将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分割开来,而应将人性化管理作为制度化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推行制度化管理。

第5篇

[关键词]AFTER策略;中职;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09-01

一、AFTER策略的基本涵义

教育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和个人成长与发展,鼓励不断成熟,增进自信和自尊、满足感、主动性和对自己行为的负责的组织。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摒弃传统的做法,即学生表现不好时就对其进行严厉责备,应该于思想、情绪、行为、身体反应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构建中职学生管理的策略,也就是用行为、情绪、思想、环境和赛跑这几个词的英文第一个字母代表该策略名称,即为AFTER。

A,代表行为,既有Act的意思,又有Action的意思。第一个指具体的“作为”,具有简单而短暂性,强调的是效果;第二个指的是“行动”,具有连续和复杂性,注重动作的过程。一般,为了辅助中职学生主动积极的改进日常表现,学校经常采用教练法激发中职学生合乎社会规范与期待的行为。

F,代表情绪,情绪是内心的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可从两方面解释情绪智能:清楚认识和正确运用情绪去帮助自己;了解和分享别人的看法和感受。面对中职学生管理,理性与感性教育的结合才是情绪教育的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自制、同理心、倾听、冲突解决与互助合作能力。

T,代表思想,人是会思考的动物,许多中职学生此方面的实际状况令人担忧,故引导他们临事要仔细思考后再做决定,时时省察,改造、完善自己的信念系统(分为信念、价值和规条),保持追求人生成功和幸福的不竭源泉,渐成有思考力、有思想的青年。

E,代表环境,社会与心理学的组织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环境,能深刻触及人的感情、品德、思想,中职教育应寄望于所有学生在幸福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也应强调在历史情境中观察个体的行为,启发学校考虑社会发展变迁,更多地承担满足学生需要的责任,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环境。

R,代表赛跑,学校应立足现实,更快适应、更加敏锐、更加脚踏实地以更高效率、更高成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总之,思考与管理、行为是紧密结合的,是同时进行的。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常常充斥着不确定性和困惑、模棱两可、冲突的情况,但是依据AFTER策略,对学生管理愿景的重要性加以重视,随时修改和调整既有行动,敏锐巧妙地应对不断出现的意外情况,这就是AFTER策略的涵义所在。

二、AFTER策略依据

(1)心理层面

在心理上,一个人依据他本人内在的思想,对世界种种事物的态度、情绪反应、行为抉择、环境有所感知,外来的事物只不过是诱因而已,内在的思想才是决定因素。如果学校在意学生的认可和服从管理,必然要改变和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即学生参与并顺应管理,塑造自身的内在动机。如果学校没有能力直接做到这一点,可用间接的方法做到这一点,也就是创建班级氛围和文化,发挥其实实在在的强大影响力,触及学生内在的动机力量。

(2)教育层面

在教育学层面上,就人生意义而言,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本,居于内在层次。学生管理当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至上原则,使用身教、言教与境教的方法,增进学生的认知与实践,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已有太多的切实证据显示,品德的确是相当比例中职学生“全人”发展的短板,品德教育应当成为中职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也应当是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3)政策层面

在政策层面上,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职学生的品德教育。近年便有多项重大的政策推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均明确要求中职班主任应在学校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沟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变化,根据职业教育实际和中职学生特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

三、AFTER策略实例分析

2012年9月,园林技术专业增设大专班,学校规定班主任要加强大专班入学教育、激发班内学生热情,制定学习、生活考核指标,随时记录,建立成长档案,这些都是除协调合作工作之外另加的任务,另外,加强临近学期结束之时,以书面形式送达学生本人及其家长。

(1)设计策略

首先,以品德教育为核心实施管理符合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实际需求;其次,具体措施以日常生活情境为范畴,有助于学生真正落实。

(2)教育教学

首先,运用讨论教学、活动教学、影视教学、情境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和塑造的敏感和关切;其次,讲座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并以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才能有助于学生有效学习,发挥应有意义。

(3)日常管理

首先,物资设备的损失与破坏明显减少,珍视与维护明显增多日常管理方面;其次,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冒犯与冲突明显减少,宽容与尊重明显增多;另外,学生旷课、退学的行为明显减少,关心他人、支持他人的合作行为明显增多。

(4)学习成效

首先,学生于接受、支持等方面的情意学习有显著改变,涉及人生意义、幸福准则等价值方面则无显著改变;其次,学生于辨别、概念、原则等方面的认知智能学习成效显著;最后,学生于人际交往、问题解决的技巧运用有显著提高。

四、总结AFTER策略的建议

(1)对学校的建议

首先,应重视隐性课程,加强学校社会文化和心理环境建设;其次,重视学校以外的力量,采取有效形式,帮助师生掌握适应性的知识、技巧以及态度;此外,减少对班主任工作的牵制性、消极性干预,提供相关资源及支持。

(2)对研究者自身的建议

首先,加强资料收集分析能力;其次,探究AFTER策略评量方式并修正实施途径;然后,协助更多班主任辨识问题所在、找到需要改变的地方、找出适合各种境况的理论和技巧,使他们在自我检讨的过程中得到启发。

(3)对班主任的建议

首先,教育无它,唯爱与榜样而已,要教育他人,先教育自己;其次,重视参与、体验、讨论与省思,从学生实际生活中谋划措施;再次,重视随机教育,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将教育融入班级所有活动中;另外,学生管理,只有循序渐进,长期实施才能见到效果;还有,以理论知识作指南,避免在专业教育的迷宫里盲目地摸索。

(4)对于相关研究的建议

首先,设计更具普适性的学生管理策略,应易于推广;其次,长期观察策略实施中学生发展成效;再次,开展不同教育教学活动成效比较研究,并发展相应评量工具;另外,探讨不同环境系统对中职学生发展影响的价值及意义。

参考文献

[1] 随玉华.中职学生管理之AFTER策略:以品德教育为主题[J].职教通讯,2011-07-01.

[2] 黄龚.浅谈中职学生管理新思路[J].现代企业教育,2013-12-28.

第6篇

当前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主要存在学生参与途径有待扩展,学生参与管理不够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对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学生参与途径有待扩展

当前很多高校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生参与学生管理途径,学生能够直接参与管理的方式和渠道较少,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当前很多大学生会存在“被控制”和“被管理”的心理,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管理机会,学生对学生管理的制度不够了解。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学生没有从心底接受管理制度,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途径有待扩展。

(二)学生参与管理不够科学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事物的客观认识也会有所不同。高校中的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管理方式培训,学生的管理经验较为匮乏,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很多学生在参与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会造成决策的主观性和情感性,导致决策失误或者决策失衡,学生的统筹和计划能力明显存在一定的漏洞,不能够协调各方面的权益,一旦出现失误或者方式问题,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矛盾和争端,对高校校园的稳定、和谐将会带来不良的因素和消极的影响。

二、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具体策略

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可以通过完善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制度,拓展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方式,保证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质量等方式开展。

(一)完善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制度

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环境和制度的保证。高校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环境和未来发展要求,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观念以及适度参与性原则,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在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制度制定之前,学校首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访谈以及网上投票或者调查等方式,丰富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学校内的问卷调查能够使问卷调查更加全面,充分展现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见解。同时,在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邀请专家或者学者参与到制度制定的过程当中,并组织学生参与到制定的活动当中,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二)拓展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方式

很多学生由于找不到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方式,而出现消极的管理情绪。高校要注意扩展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方式和途径,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生管理的过程当中。正如Northington所言:“为了使年轻人学主义的过程,学校必须给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有直接影响的决策[3]。”学校可以通过提供机会让学生对课程、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模式等进行评价的方式,实现“双向”的管理效果,在增进学生对教学环节、教学管理模式等了解的基础上,使学校也能够明确当前学生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和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另外,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够对学校中的礼仪服务、卫生情况、纪律保持等内容进行直接的参与和管理。同时,在一定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学生代表参与到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保证学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升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高校人本化管理 教学质量 关系

[作者简介]江静(1971- ),女,安徽寿县人,江苏科技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苏 镇江 23200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039-02

高等院校如何转变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以人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最适合高等院校管理的重要理念,更是高等院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必须大力加强对高等院校人本化管理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努力发掘人本化管理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不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一、高等院校人本管理的本质含义

高等院校人本管理就是以全体师生为本,将全体师生的发展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将全体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高等院校制定管理制度、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方法的出发点与归宿,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最终实现高等院校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高等院校管理工作不但涉及面广,而且非常复杂,主要包括高等院校专业方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人才培养模式的明确以及高等院校各项教育改革等内容。加强高等院校人本管理,可以促进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高等院校学术研究的正常进行。

二、高校人本化管理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1.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努力认清自己的角色。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只有全面实践服务本位思想,才能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在服务本位的前提下,高等院校管理人员通过角色转变,从传统的管理人员转变为服务人员,自觉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尊重和维护全体师生的利益。从本质来讲,高等院校管理既具有管理的职能,又具有服务的职能,因此,管理人员既是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又是高等院校的服务人员;既参与高等院校的管理,又参与高等院校的服务,主要工作就是为高等院校的发展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

2.通过多种方法实践服务本位思想。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通过调查、倾听等各种方法,全面了解全体师生的心理诉求,了解存在于全体师生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不断创造条件来满足全体师生的心理诉求,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高校活动的动态管理。同时,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还要努力转变管理方式,将人本管理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将对全体师生的理解与尊重放在首位,通过各种方式关爱师生,从而使整个高校管理充满人文关怀。在管理的过程中,高校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存在于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高等院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还要尽量将管理过程去行政化,切实简化各种程序,真正提高办事效率。

3.严格组织纪律与完善管理制度。在实施人本化管理的过程中,高校管理人员还要充分认识到人本管理应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与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与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创建一个公平公正、赏罚分明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高等院校可以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完成对教学计划、过程、质量、考试等多项内容的规范化管理,从而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实施人本化管理还是一个激励管理的过程。高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优秀教师、优秀论文、优秀教学成果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从精神、物质上激发教职员工参与教育教学与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教育基金、奖学金等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技竞赛以及各种创新实验活动。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努力实践人本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的服务水平与管理效率,创建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三、高校人本化管理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

1.建立教师教学科学评价制度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想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管理人员除了要关心教师的日常生活外,还要健全保障制度,认可教师的劳动成果。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教师,除关心基本的生活条件外,更多关心自己的劳动和付出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这种认可正是教师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为此,高等院校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通过评价制度对教师的劳动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调动教师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2.大力加强教师教学科学评价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必须在人本化管理的基础上关注教师的个性发展,为高校教师创造学习、进修、科研等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专业素质以及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高校还要认真关注教师的创新教育活动,关注教师能否通过创新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教师教学科学评价制度,还要尊重教师参与教学的权利,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实践进行创新。在教学评价制度制定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除了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外,还要关注教师能否真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启发,能否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评价制度既要促进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活动,又要保证教师创新教育活动的实施。在评价方法上,可以采取专家评审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专家评审也不宜使用固定的形式,而要努力发现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长处与潜力,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在学生的评价方面,高校管理人员可以引导学生从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优质教师资源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大力加强人本化管理,培养丰富的优质教师资源,才能为高校教育教学注入活水,搞好创新教育教学活动。

四、高校人本化管理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

1.建立学生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在人本化管理之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可以不断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真正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能力,体现高校对大学生的关爱。当代的大学生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的一代,和前几代人相比,他们有着更强的参与意识,对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强烈的选择、决策与控制的愿望。为此,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生管理,通过自我管理,将提高教学质量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样不仅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成长,也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2.大力加强专业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必须大力加强专业质量管理。高校和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充分征求大学生的意见,在体现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切实拓宽专业口径,奠定坚实的教学基础,逐渐建立适合大学生发展的专业教育。在教学计划中,高校和教师还要认真安排大学生的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大力加强课程质量管理。建设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还要大力加强课程质量管理。在进行课程方案设计时,高校和教师要听取大学生关于课程方案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在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整体部署,并按照课程方案设计稳步进行。为保证课程方案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课程方案既要满足课程安排的内部逻辑,又要在分析形势发展的前提下更新课程内容,分析课程是否能够满足专业连续发展的需要,从而不断满足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此外,课程方案的设计还要在科学性的前提下考虑可行性,在完成核心课程学习的前提条件下适当安排一些选修课,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

4.大力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建设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还要大力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课堂是我国大学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必须努力提高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必须建立大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这种课堂评价体系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融洽的平等关系,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搜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和改进。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高等院校要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在充分分析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实行人本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段宝岩.大学之道 以人为本[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第8篇

1、树立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本管理思想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清晰的认识,不只是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口头上,而是应当付诸实际行动,以真正地实施,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的思想,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施主体性的管理与教育。学生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基础就是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了这个实际情况,就应当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怎样做人,就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顺利进行,以实现较为理想的效果。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体现为学识方面,也表现在做人方面。这就需要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对管理的目的进行反思,多多关心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视角。其次,切实管理好学生辅导员或者是专职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以促使其跟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实时地了解学生的动向,且要从恋爱、就业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理性地启发学生。最后,应当创建健全的学生建议反馈制度,有效地解决学生所提出的建议或者是意见,尽可能地在萌芽状态化解矛盾。

2、创建以服务作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的新型模式就是服务学生、管理学生和教育学生,让学生的自身发展目标与高校的教育目标有效地统一起来。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间的作用是双向互动的。它的本质意义就是摆脱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管理模式当中以管理作为主导的现状,从而向以服务作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方向转变。服务学生和管理学生是密不可分的,在服务当中涵盖着管理的内容,在管理当中涵盖着服务的要求,服务和管理的最终归宿都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发展学生。它的相关要求是:首先,管理学生的先导就是服务学生。其次,服务学生的保障就是管理学生。再次,管理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学生。对服务、管理与教育实施有效地统一,指导学生创建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的系统、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控制自身的行为与自觉地思考,进而使得服务,管理与教育最终能够推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3、创建相应的激励机制人本管理的中心环节就是激励

结合佛隆的期望理论,人们一直是想实现一定的目标与满足一定的要求,而这个目标又能够激发人的动机,而期望概率与目标价值的乘积决定了激发力量的大小。这表明每一个人都想要取得成功。特别是针对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特殊性表明了他们具有比较高的成功欲望。为此,高校学生管理人员需要为学生创造条件,以满足学生的相关要求,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的激励方式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激励的方式。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物质,人们最基本的物质要求就是衣食住行,因此,物质对人们所产生的意义是恒久的。在高校学生管理当中,物质激励的方式就是实施相应的物质奖励,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生活要求。另一方面就是精神激励的方式。就是以授予荣誉称号或者是表扬的方式激起学生追逐目标和理想,激励学生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努力地学习,启发学生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前进。在应用激励方式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灵活性,且要注重把握时机和应用适当。只有如此,才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二、结语

第9篇

一、建立自主管理模式

1、拥有一套强有力的班委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和学生的桥梁,作为我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的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与风气。所以刚一开始接班,我就深入了解学生的各种资料,进行仔细研读,初步掌握那些学生学习好、那些学生工作能力强、那些学生比较活泼、那些学生比较腼腆,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这些了解只是侧面的。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时对他们全面的了解,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对学生有了一个正面的了解。在这些基础上首先成立了临时班委会,实施2个星期后,在全体同学中竞选演讲――公开公议――投票选举――就职演说几个过程。班委会全体成员候选人必须做到(1)本着为班集体、全班同学服务的思想。(2)候选人必须竞争演说,提出施政方案。(3)全体同学投票选举,得票多者为胜者。

2、设立多种岗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管理能力

班级中的大小组长、课代表自然应该设置,将班级公共事物的管理具体分解到每一个学生,与每一个学生的考核相挂钩。如设立学习互助岗有我班18位同学各自负责自己的互助小组、生活自理岗由我班杨群同学负责、文体活动岗体育委员和文艺委员负责、板报宣传岗有李文心负责、公共财物管理岗由离财物最近的同学负责等等,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展所长、各尽所能。这些岗位虽然小,他们可是班级管理的一个最小单元,在设立这些岗位之前与各个负责人进行交流,在工作中进行必要的指导。

3、以学校的“四项常规”为契机,实行“组长责任制”

参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做法创造出我们中队的“组长责任制”。在管理上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位组长在执行公务时严格遵守《六(4)星级评价》、《六(4)师生公约》。

二、用“道德长跑”让学生在思想上进行自我教育

1、周记

其一:周记是对自己和某个团体一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惑、所获的记录。思想、认识必须有一定的升华。其二:可直接与老师交流,这样老师可以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其三:让学生的心灵有个释放的芳草地。也许你的一句鼓励话语,会使他压在心底的阴霾烟消云散,也许他在周记中给你出一个好点子,让你的班级管理如鱼得水。这样师生间以笔谈的方式进行交流,相互鼓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关爱。

2、及时捕捉各种小事,对他们进行反思性教育。如:庆元旦晚会时的垃圾如何处理。

三、建立一个竞争的机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体会合作的能力,强化他们的外在行为

现在的社会一个特征就是竞争,为了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将我们班级分成18个互助小组,组内同学在学习、生活、常规3个方面互帮互助,不让一人掉队,共同进步。小组实行捆绑式评价,让他们小组间展开竞争,(这里是指明争,绝非暗斗)好的同学间有竞争,中等生之间有竞争,后进生也不愿意拖小组的后腿,不甘落后,必然增加小组间的合作能力。就这样全班同学形成了“比、学、赶、超、帮”的互助风气。

四、建立一个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引导学生自理、自治、自练、自强

1、设立意见箱或建议箱或班级管理信息箱

设立意见箱或建议箱或班级管理信息箱,其目的是广开言路,获得班级自主管理的综合信息,使其负责人接受监督。并不是所谓的“报复箱”

2、设立班级“合议庭”

根据我班高艳茹同学建议成立班级合议庭,其成员由高艳茹、李文文、值日班长、值日班主任组成的一个动态结构,合议庭成员的职责是负责处理班级一天中的违纪学生,并下发违纪书面通知单。合议庭应根据调查取证――对照本班的规章制度――做出处理意见――处理意见书面通知违纪人――违纪人签发对处理意见的意见(是否仲裁)――班主任签署意见。

3、设立班级违纪仲裁小组

班级违纪仲裁小组由常务班长、班主任、纪律委员、中队副组成的仲裁小组,负责对合议庭小组成员对违纪学生处理意见的复议,其目的是维护违纪人的合法权利,维护班规的严肃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4、坚持对班干部和主要负责人民主评议制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