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5 16:19: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护理职业定位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护理;高职;创业意识

一、营造支持创业活动的社会氛围

1.借助媒体对创业的宣传。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等多种形式。国家借助这些宣传手段增强创业类信息、政策的宣传,并进行深入解读。学校应该让学生多了解,多分享成功创业典型,改变学生对就业固有的认知,强化其创业意识。

2.从社群中获得对创业行为的支持。人类的天性就是建立社群,社群即是现实生活中的社区,还有网络中的群。社群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也对创业意识产生着影响,因此创业教育可以通过社群来实施。社群教育在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势,社群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人员支持和信息的交流,也可以搭建丰富的创业教育实习基地。学院充分利用社群资源,最大限度开发、挖掘社群资源,有效整合社群资源,使学生创业教育得到更好的完善,提升学生创业意识,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

二、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创业品格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目前,处在改革关键时刻,服务行业不断升级。医疗单位在招聘护士时,提出“三有”,即有学历、有护士证、有工作经验,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学生符合条件的极少。学生只有认清当下形势,转变观念,合理选择、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才可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就自己的事业。

2.做好自我定位。在问卷调查中发现,89%的学生没有填写自我性格,在个别访谈中曾经问过学生是否喜欢护理专业,绝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否定的,只有极个别学生是肯定的。这充分地说明学生对自我不了解,选择专业时多是出于家长的决策或是盲从。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心理教育,不仅注重理论方面心理教育,而且要更多地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多观察自己,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定位,实现人生价值。

3.把握市场,找准创业方向。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养老问题摆在面前。护理专业五年一贯制的学生,不能把就业的焦点只盯在护士职业上。从心理角度分析,五年一贯制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探索期,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职业兴趣。在立足于护理专业的基础上,学生要积极了解市场需求,拓宽就业思路,找准创业方向,提升创业意识。

三、接受创业教育,深化自身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已在职业院校展开,其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依存于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对于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院校而言,它只是红花的衬托,并没有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在创业大赛中,护理职业院校的表现平平。因此,学院要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首先,管理者要转变思路,不要把眼光只盯着护士资格考出率、就业率以及重点专业的建设。思路要拓宽,真正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缺少专门研究创业教育的教师,而对创业教育教师的要求除了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外,还要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短时间内,这种实践性强的专业人才的缺口无法弥补,学校可以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为外聘导师。在教育模式中,学院要突出实践性,因为创业意识的提升以及创业活动的开展并不是靠理论的讲授完成的。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的学生本身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较弱,而动手能力较强,可以通过活动形式呈现出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创业教育不是靠几节课堂教学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从社会中学习,避免学校与社会的脱节。学生要用怀疑的眼光去发现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校可以组织创业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自己组队或者是加入导师的研究团队进行科研项目的训练,参加学校开展的创业竞赛活动,以此提升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行为的实效性。学校唯有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强化,才能提高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创业意识。

第2篇

1.1研究对象

自河北省某医学院校目的抽取12名本科护生进行访谈。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资料分析不再产生新主题,资料达到饱和为准[3]。纳入标准:全日制在读四年制本科护生;曾参与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知情同意,自愿参与。12名本科护生包括男生4人、女生8人,年龄20~23(20.75±0.87)岁,选择护理专业的意愿:家人意愿5人、专业调剂5人、自愿选择2人,就读年级:一年级2人、二年级2人、三年级4人、四年级4人,是否曾经参加过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参加短期活动(≤7天)7人、参加长期活动(>7天,且≤30天)5人。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的收集: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询问研究对象的想法和感受,认真倾听并同步记录访谈中的所有资料。本研究共访谈12位护生,用英文字母代替真实姓名。根据文献回顾设定访谈提纲,咨询专家并经课题组讨论后,确定访谈的主要问题:①到目前为止,您所参与的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类型有哪些?活动持续的时间?②通过参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您有哪些收获(对你的护理职业认同感、职业目标、职业自我调控、职业参照、职业价值方面的影响)?③您对所参与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有哪些期望?1.2.2资料的分析:访谈结束后,及时反复聆听录音内容,完成文字转录,结合现场记录整理成书面文字资料,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4]。

2结果

2.1主题1:职业认同感受访者认为,护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护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学习及积累;另一方面也能让护生明确护理职业的意义,并通过与其他医务人员的良性互动,促进护生对职业专业性的正向评价,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从认识和情感上接受护理职业。受访者A、I诉说“我在家乡县级医院参与过为期三周的社会实践,之前以为护士就是打针输液的,但慢慢观察发现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也是护士应承担的职责,对患者来说也很重要。但这必须通过较长时间实践活动的参与,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受访者C诉说“我当初是被调剂的,平时总回避专业问题,怕别人笑话一个男生学这个专业。假期去医院短期见习时发现,男护士在临床展现能力的机会很多,也逐渐能接受了”。

2.2主题2:职业挫折应对受访者认为,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护生正确面对从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能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应对。否则,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人际交往(医/护患、医护等)障碍,以及快频率的工作节奏、频繁倒班的工作模式等可导致护生产生负性情绪,不利于他们专业思想的稳固。受访者F诉说“寒暑假都会去家人工作的医院待一周,遇到过患者跟护士发生冲突的情况,也经常见到患者跟护士关系融洽的场景,觉得护士的态度是一方面,沟通技巧也很重要。在学校虽然学习了护理导论、护理人文、护患沟通等课程,但老师如果能带我们去社区、医院参与社会实践,观察或实地练习护患沟通技巧,对将来工作后处理护患纠纷肯定有很大帮助”。

2.3主题3:职业目标受访者认为,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护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护理职业的内涵,了解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职责,从而能促进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信念,选择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确立职业发展的目标。受访者E诉说“实习时,看到护士平时上班的状态,觉得以后在临床工作也挺充实的,目前我就是想未来先当个好护士”;受访者B、K诉说“在医院做义工时发现,现阶段本科护生在临床的发展空间比较小,大部分都是一线普通护士,考研的话将来不管是在临床做科研护士,还是去学校当老师,出路都会大一些,所以一直在准备”。

2.4主题4:职业自我调控受访者认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让护生更明确承担职业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从而根据职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学习规划,寻求积极的职业发展途径。受访者D诉说“参与班级组织的团日活动,在社区向居民宣传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的知识时,很多人还会问我胃不好、腿疼怎么办,回答不上来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所以一定要好好学理论知识,争取将来不在临床工作时丢人”;受访者H诉说“在社区卫生所实习过两周,第一次给真人扎针时,四针才进去,那时候就特别理解家属和患者。所以我觉得当个好护士,操作技能一定要扎实。学校也应该在大三基护操作课程结课后,多提供机会让我们去医院参与实践,毕竟实验室模型练习和临床真人操作还是有差距的”。

2.5主题5:职业参照受访者认为,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护生在未来选择就业方向时,参照对比周围对自身影响较大人群的行为和意向;还有利于他们收集多种职业及专业方向信息,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受访者G、J诉说“在县医院见习时,给脾气特别不好的患者打针时就特别害怕,没办法跟他们沟通,但他们就愿意听护士长的话,所以特别崇拜护士长,想跟她一样将来能在临床上做一个让患者依赖的好护士”。受访者J诉说“大部分同学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比较迷茫,团日活动时聆听学校老师和临床护士长的讲座后,觉得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想要努力学习力争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跟他们一样优秀,希望学校以后也能多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

2.6主题6:职业价值受访者认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他们将来以健康积极的职业态度服务患者的理念。受访者L、F诉说“在养老院做志愿者时,给老人测血压、教家属翻身,做健康宣教,他们的感谢让我们特有成就感,将来还是想去临床,虽然工作繁琐、还比较累,但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护理职业的价值,况且‘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患者康复也离不开护士”。

3讨论

3.1职业认同感

研究表明[5],护士的职业认同水平显著低于其它职业人群,而护生作为临床护理队伍的后备力量,如缺乏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就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护生认知社会、了解自身,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们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培养职业素养,进而促进职业认同感的提高。另外,不同于在校内被动完成学习任务,护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其志愿于服务社会的意识得到了加强,自我成就感与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动力,职业认同感也会进一步增强。

3.2职业挫折应对

研究表明[6],护生在进行职业抉择时,把即将从事的护理工作视为谋生职业还是终身发展事业,对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一部分护生可能会因为护理服务技术含量低、专业性关怀照顾不被社会认可、护患纠纷频发、薪酬所得与劳动付出失衡、工作压力及风险偏大等负性预期而产生退缩心理,影响职业定位。但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护生与服务对象及其他医疗同行的互动,能让他们客观分析导致其职业挫折的负性因素,并通过学习掌握挫折应对技巧,提高职业成熟度。

3.3职业目标

有研究显示[7],近35%的护生对未来职业选择感到困惑,计划先从事1~3年护理工作,再另寻职业发展目标,而导致该现况的主要原因为个人发展机会和薪酬。一方面,护生在确立职业目标时缺乏对专业环境和发展的全面了解,忽略对社区护理、慢病护理、家庭护理等职业发展方向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提示高校,应结合上述职业方向鼓励护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倾向与动机,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4职业自我调控

研究发现[7],在对本科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时,必须兼顾考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锻炼他们适应社会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满足护理职业需求的心理辅导。另外,通过督促护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有效拓宽他们职业发展视野,促进“专业学习”向“职业准备”、“知识积累”向“职业生涯自我积累”的良性转变,塑造并完善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

3.5职业参照

受传统习俗、社会偏见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护理职业的社会职能评价较低,因此影响了护生的职业认知,对他们的职业参照亦造成了不良影响。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护生可从被服务对象的积极肯定以及同行护理前辈的正向鼓励中,获取良性的职业信息,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参照水平。另外,相关研究还提出[8],女性护生的职业参照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女性因善于交流和沟通,能在网罗多方信息、权衡不同因素后再做职业决策,而男护生因其职业的社会认可度较低,不乐于与他人倾谈自己的专业,影响了职业信息的获取。由此,应鼓励男护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加强他们与同性别护理前辈的沟通交流,以促进他们职业参照水平的提高。

3.6职业价值观

研究显示[9],护生在医疗机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护理前辈不但全方位指导护生完成临床工作任务,还言传身教地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了专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有效促进了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完善和发展。另外,高等护理教育的目标是使护生获得护理职业领域的胜任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局限于传统校园内的授业解惑,还需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及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护生专业认知的基础上,早期确立职业目标,形成更加适应社会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10]。

第3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 职业认同感 探讨

一、职业认同感教育的涵义与意义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等因素所形成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达到一致或认可的状态。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护理专业学生对将要从事的护理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学习乐趣的一种认知与体验。

目前护理人才尤其是高级护理人才的缺口很大,许多家长看重护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盲目地为子女选择了护理专业,导致很多护理学生入校时对所学专业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对将来所从事的护理职业亦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合理的正面情感。而护理专业本身由于学科的特点,是既具有挑战也充满了压力专业学科,护理专业学生对待护理职业的态度和认知对其个人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构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进行护理职业认同感教育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课题。

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现状

为了进行课题研究,我们对连续对2009、2010、2011级实习阶段的护理专业学生做了职业认同访谈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护理专业学生在职业认同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专业认知模糊,专业兴趣不浓厚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认知存在不足,对于“选择所学专业的根据”这一问题,有58.2%的同学是因为“好就业”,仅有20.3%的同学是因为“兴趣爱好”。许多同学是按照父母旨意或是老师推荐选择专业,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因为“好就业”的原因而选择护理专业。有70%的学生“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专业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对于护理专业的专业发展前景、就业趋势等相关专业情况也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自我认知欠缺,个体价值不明确

从调查结果我们看到,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严重不足,有63.5%和2.3%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有70.0%和2.4%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个性特征,有40.1%和26.8%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与特长。这样的自我不良认知极易导致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时而自卑,低估自己的能力,时而自负,过高地估计自己。

3. 职业认知匮乏,职业价值感与效能感不强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护理专业学生对职业认知存在不足。对于“是否清楚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具体的工作内容”这一问题,仅有10.8%的同学选择“是”,而更大多数的76.7%、10.2%和2.3%的同学选择的是“不太确定”“不是”和“没有考虑”;对于“是否清楚自己将来所从事护理职业的工作环境以及面临的工作内容”这一问题,仅有29.8%的同学选择“是”,而更大多数的55.6%、9.2%和5.4%的同学选择的是“不太确定”“不是”和“没有考虑”。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的护理专业学生对于将从事职业的工作内容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复杂工作问题不甚清楚,职业认知极为欠缺,这将直接导致其职业价值感与职业效能感大大降低。

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的建议与策略

职业认同感一般是对该职业活动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入学时加强护理专业教育

通过专业教育,明确学习目标,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清晰地知道大学期间应该学什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技能与素质,未来能够做什么,明确未来专业就业趋向与发展前景,应该怎样学习专业,如何把握专业脉搏。

2. 专业学习同时强化医护职业认知

强化职业认知的目的是了解职业环境,明确自己未来护理职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从而明确职业岗位具体有哪些,职业岗位工作要求是怎样的,职业环境与工作条件如何,职业发展路径有哪些。

3. 辅导学生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分析

在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的基础上,辅导护理专业学生运用SWOT策略分析,明确自身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权衡自我与职业发展利弊关系以扬长避短。

4. 及早地制定自我发展生涯规划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与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制定一个个性化生涯发展方案,探索其最优的发展路径,为自己打造一份生涯发展的“营养自助餐”。

5.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医护岗位的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医护岗位的社会实践,体验职场的“酸甜苦辣”,以增强职业适应力。

综上所述,强化职业认同感教育是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一项必修内容。通过职业认同感教育我们希望护理专业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份职业都存在积极的与消极的方面,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它,并能够乐在其中,最终使自己顺利地由一个“职场菜鸟”蜕变为一名“职场达人”。

【参考文献】

第4篇

曹国贞: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曹国贞 陈艳蕊 齐京娜

摘要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见习期满后对科室选择意向,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定出符合自身的职业目标。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结合其人格特征、工作能力、基础实践等定岗定位。结果:在科室选择意向中,选择内科、外科护士较多,其次是妇产科、手术室,选择儿科、非一线临床护理岗位的人员最少。结论:新入职护士对科室选择意向,结合自身的性格特征、通过培训辅导帮助其渡过心理适应期,做到人格特征、专业能力与岗位相匹配。

关键词 新入职护士;科室意向;管理对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59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国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三级医院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二级医院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4:1。近几年新护士这个群体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其对专业选择将决定护理工作的态度,影响到对自身护理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展望,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是影响护士工作专业化、事业化、离职率及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1]。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入职护理人员对科室专业选择意向,通过其对职业定位的主观意愿和人格特征,协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院2008~2012年全部新入职护士96名,其中男1名,女95名。年龄20~28周岁。学历:本科12名,专科82名,中专2名。职称:护师8名,护士73名,未定职15名。

1.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新入职护士见习期满后,每年定科前调查,包括本人一般资料、期望就职科室(优选、次选),共发放问卷96份,收回96份,有效率100%。

2结果(表1)

3讨论

3.1多数护士以稳定、安全性较高的科室为首选在接受调查的96名护士中,无论是优选还是次选,选择内科、外科的护理人员占比例最多,原因为内科、外科作为综合医院中的大科室,虽然危重病人多,基础护理工作量大,但她们认为能给人安全感,因此比较倾向于选择内外科。

3.2工作风险较大、专业性强的科室护士选择较为慎重在妇产科、儿科、手术室、五官科、急诊科的选择上,儿科、急诊科选择人员较少,妇产科、手术室相对较多,这与专科性质是相关联的。妇产科危重病人少,虽然产科风险大、专业性强,但新生命带给产妇和家属的是喜悦,也能带给护理人员良好的心情。手术室护士在从事护理活动时,与病人及家属交流的机会少,因此发生护理纠纷的机会就少[2],这也是部分护理人员选择手术室的原因。儿科病人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一针不能穿刺成功是常有的事,家属焦虑急躁,护士挨打挨骂屡见不鲜,因此护士在选择时会有所顾虑。急诊工作特点突出一个“急”,担负院内外急救任务,而且病情复杂,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全面护理知识,技术水平也要求较高。新入职护士心理素质相对较差,业务水平不扎实,没有工作经验,从内心有一种惧怕感,因此选科时少作为首选。

3.3大多数新入职护士愿意接受临床一线挑战性工作选择供应室、门诊部、服务中心的护士基数极少,虽然临床护理工作难度大,要求技术技能较高,大部分护士还是愿意到临床接受锻炼,趁年轻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个别学历低、极不自信的护士选择这些科室。

3.4新入职护士对护理职业有较强的认同感96名护士都选择护理岗位,没有人自愿到非护理岗位,原因之一是不希望把几年所学专业放弃;再者是《护士条例》中反复强调护士的权利义务及护士的合法权益保障,一旦离开护理岗位将不会享受此待遇,且晋级晋职都会受到影响,这也是新入职护士不会选择离开护理岗位的原因。

4管理对策

4.1对新入职护士进行科室工作特点分析内容包括护理专业价值、各科室工作范围及特点、各个专业发展现状、病人人群的特点、科室的工作环境、医院的发展状况、院内各专业优秀护士成功案例等。新入职护士虽然经过几年的理论学习,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需要一定的时期,因此不仅要让她们对科室专业及医院有所了解,也要给她们灌输任何护理岗位都离不开护理人员的思想意识。

4.2适宜的辅导方式是帮助护士正确认识护理职业的有效途径规范化培训,试行一对一座谈,及时为护士提供指导和帮助,有计划地辅导有助于提高职业认同感。通过谈话让新入职护士对其自身性格、优势、劣势、兴趣、能力、需求、价值观等进行自我分析,管理者根据以上因素确定其人格特征,为其制定出符合自身的职业目标。

4.3合理使用新入职护士经过对新入职护士人格了解,结合科室发展的人员需要及护士的性格特征、见习期间的临床表现、基础知识、业务能力等,定岗定位,做到人格特征、专业能力与岗位相匹配。性格类型与岗位相匹配的员工,往往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该部门的工作效率往往也越高[3]。

4.4职业规划辅导有助于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专业认同感经过以上分析、安排,部分新入职护士就不能完全达到其科室意向要求,因此就要通过对这部分护士进行辅导培训,以提高其对专业的认同水准。试行一对一辅导,管理者通过其性格特征、业务能力、所安排科室的专业特点、自身优势等,列举其从事该专业的适合程度,帮助度过心理适应期,增加护士的责任感及接受度。

5结论

护士职业认同状态可以影响护士工作的努力程度和对工作的满意度等职业态度,从而影响护理质量及护理队伍的稳定性[4]。当护士刚进入护理领域时,其职业生涯发展有无限可能性,护士成功的职业生涯与指导者对其如何培养密切相关[5]。新入职护士都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可塑性较强,从源头上树立护士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在尊重她们意愿的基础上,适当给予引导,合理安排岗位,给予其充足的发展空间,帮助她们成长,引领他们成功,形成稳定的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张琴,朱彩文,王娅丽,等.不同等级医院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2013,5(下旬刊):8-10.

[2]莫阳娇.临床护士科室选择倾向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2B):25-26

[3]林凤英,时光,冯燕英,等.新入职护士职业定位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12-514.

[4]应秀红.导师制培养对ICU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242-243.

[5]商临萍,黄丽萍.新入职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9(4):150-152.

第5篇

【关键词】护士;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92-01

近年来,护士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原因有二,其一,医疗保障体制的日渐完善,使得护士不仅能够享有物质上的基本保障,精神上的需求也开始受到重视。其二,随着人们对自我健康的关注,医疗事业发展的要求,护士的工作压力增加,幸福指数下降已经成为了明显的问题。对于护士应如何在社会的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增加幸福指数,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探讨。

1 正确认识护理工作性质

护士常常被比喻成白衣天使,但是护理工作跟其他职业一样,是平凡而普通的。马翠云将护理的定义概括为:护理人员对处在依赖状态的人的照料【1】。近年来,卫生部提出的开展优质护理中也是以夯实基础护理为根本。可见,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运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更重要的是在疾病康复的过程中,护士应该充分的创造有利条件,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身心的舒适,使患者能够从心理、生理上认识、适应并积极配合治疗工作。简言之,当代的护理工作就是技术与服务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护士不但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还应该从感性的层面服务于对待每一位患者。这是时代赋予护理职业的历史要求,作为一名护士,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时代内涵,特别是在校学生,如果书本化地将护理工作定义为救死扶伤,过分神话会导致与临床基础的护理服务脱离,那么一旦参加工作,面对大量繁琐的基础护理,护士很难在短时间内调整心态,这是导致护士幸福感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正确的认识当代护理工作的性质,让护士真正了解护理工作的本质是保证护士幸福指数的基础。

2 理性自我定位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护理工作对从业人员有其特殊的职业要求。莫明就提出,护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沟通技巧,端庄的仪表着装以及服务群众的意识【2】。如果护理工作者达不到职业对自我的要求,一方面会导致工作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工作压力的增加会导致厌烦情绪的滋生。护士不能享受到工作中的乐趣,幸福指数当然不会高。所以,在看清护理职业需要的同时也要认清自己的职业定位。专业不等于职业,如果认为自身性格与从事护理工作产生矛盾时,应该理性考虑,要么改变自己,要么改变职业。一些护理专业的学生选择毕业后转考临床,一些则毕业后做了医药代表,应聘医疗机构,或是考公务员,无论哪种选择,只要能实现自我价值,贡献社会,都是有意义的。

3 保障合法权益

有报道指出,广州医学院某附属医院近两年来新招收的护士已经流失了1/4,虽然他们的去向不同,但他们当初选择离开的理由却基本一致:护士劳动强度大,收入低,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以广东省为例,一名责任护士平均要负责15-20名患者,大量的工作常常要加班才能完成,节假日也照常上班,而按照物价局的标准,一级护理(要给病人喂食、擦身、洗头、处理大小便等)的费用是12元/天;二级护理(病人基本能自理)的费用是8元/天。许多护士每月的工资还比不酒店服务员。有些医院内部分配机制不合理,临床护士往往得到的是全员职工最低的待遇,使得护士的薪酬状况更为不堪。护士也是人,也有基本的物质需求,护理人员有权利要求单位或卫生部门给予相应的物质保障,满足个人的发展要求。根据卫生部规定,三甲医院,每名责任护士负责患者应不大于6人,连续工作不大于8小时,节假日工作享受3倍工资待遇,编制与合同制享受相同的福利待遇、绩效考核、按劳分筹。李志菊等人研究表明:护理物质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护士主观幸福感[3]。

4 做好职业规划

护理工作是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职业,如果没有进取精神,那么,做一天的护士跟做一辈子的护士没有区别。缺乏工作目标不仅容易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护理工作的繁琐、反复又会加剧负面情绪的滋生。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来要求自己,很容易陷入麻木的工作状态,毫无幸福感可言。其实,护士有很多进步的空间,职称晋级、进修学习、在职教育都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充实。护理人员还可以考取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助产士等资格证书,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 马翠云.护理本质的探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32)

第6篇

关键词 新医疗环境 男护生 职业价值观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及护理专业的发展,男性从事护理专业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和医院开始培养、接受并使用男护士。因此,应该鼓励和培养更多的男性加入到护理队伍中来。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和工作态度。对人们的职业选择、工作目标、努力程度、自我实现等有重大影响。因此,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

本研究采用访谈的方式,对某医学院校2005―2009级护理学10名本科男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访谈本着自愿原则,访谈前让男生充分了解本研究的目的、方法,访谈时间每人半小时,访谈过程中充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男护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

通过访谈,对男护生择业动机、职业价值观现状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逐步分析、整理和归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男护生在择业时的盲目性、随机性、从众性倾向明显。参加访谈的10名男护生入学时均非第一志愿,其中1名为第二志愿,其余均为服从分配或调剂,学生不清楚或不了解护理专业的性质。其中8名学生选择专业时参考家长或亲属朋友的意见,认为护理工作稳定,以后可以保障基本的经济来源,从而接受护理专业。由此可见,男护生的择业动机非个人理想和个人兴趣的选择,而是迫于其他压力,对护理工作缺乏激情和投身护理事业的信念。

(2)男护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多样性。护理专业学生处于发展的不稳定状态,他们正处在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期,其职业价值观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职业生涯来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处于一种发展的不稳定状态。受访的男护生表示在学习护理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并不十分了解。虽然他们大多肯定护理专业的职业价值,但是他们表示护理职业不是自己理想中的职业目标,仅将其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跳板,即使将来干得不错也不会长期从事。

(3)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众所周知,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上都要承担事业、家庭的重任。婚姻、养家、购房等问题就成为许多男生择业时必须面对的难题。访谈显示,男护生大多缺乏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和就业缺乏一致性,大多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这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实现自我价值和兼顾经济收入为标志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男护生的职业价值观取向消极,处于一种发展的不稳定状态。

2培养男护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对策

针对男护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家庭、医院都要共同努力,帮助男护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和加强他们对护理职业的认同。

(1)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培养男护生正确、积极的专业价值观。学校教师要加强学生就业观、价值观的教育。要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的学科水平和社会地位,应充分认识男护生在专业思想问题上的特殊性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理解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表达专业态度的权力。通过人生观教育和学科教育的综合作用激发学生的专业感情和共鸣,发展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专业价值观,热爱护理专业,立志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2)学校还要加强对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有效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就业优势。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

(3)医院要重视男护生的临床实习,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强化他们对护士职业的角色认同。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获得社会所期望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的重要社会化过程。因此,营造良好的有利于男生成长的工作环境,对稳定男生专业思想,吸引大部分学生安于所学的专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具有重要意义。让他们了解医院临床上对男护士的需求及国内外男护士的执业情况、工作心态及各种成就,使他们看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和热情,提高从事护理职业的稳定性。

总之,护理专业会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合理,并且必将对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男护士积极、正向的职业价值观的建立过程,既需要男生自身能够勇敢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又需要学校、医院和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参考文献

[l] 孙静,张新宇.护理本科男生职业价值观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0(2).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护生;问卷调查;合理引导;职业竞争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大二大三护理专业大专学生500名,年龄19~23岁,有3名男性,其余均为女性。

(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内容主要涉及对专业及从业的认识,共9个问题(均为单选题),运用半封闭式无记名问卷法,先向护生讲清填表注意事项,当场发放问卷填写完毕后立刻收回,共发放500份问卷,逐一审查,筛除未完成的问卷4份,有效问卷496份。

二、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比例并按照题目类别不同分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一)对于大专护生对所学专业信念及未来职业追求方面(涉及1―6题),见表1。

(二)对于大专护生对自我素质认识及要求方面(涉及7―9题),见表2。

三、分析与讨论

(一)针对护生专业及未来职业信念方面

从1―6题的相关比例数据看出,护生中有将近一半出于就业来考虑选择自己的高等教育专业方向,实际为追求理想的并不多;在校期间护生可以在不断接触护理专业知识中达到逐步提高兴趣的目的,但仍能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左右;被调查护生多数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清楚目标的不到1/3,出于模糊地带的学生仍然较多,缺少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眼光仍比较狭隘,从中体现出护生专业思想的不稳定性,择业观念有待改进。

(二)针对护理学生素质方面

从7―9题的数据看出,在被调查的护生心目中位列第一位的仍然是自身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是一定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方面学生普遍认为不能成为他们所考虑的护理最需要的素质,也有的认为是自身外在及个性品质;问及自己在校期间最希望提高及自身最欠缺的与前题基本对应,体现出了学生对于自我认识定位还是十分清晰,在实际与毕业生交流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专业知识、沟通交流能力及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影响,因此要合理利用学生在校的短暂两年时光,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四、目前对策及改进方法

(一)针对加强护生相关职业信念方面

1.目前我系已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1)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不间断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职业安全防护、校园主人翁意识培养等。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天使风采系列大赛”(护理礼仪、护理操作、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平时管理加强培养护士素养,使学生能以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而为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护士作好准备。

(2)大二时期护生开展贯穿参与“天使风采”大赛,有意识在学生实习前开展相关职业指导讲座,邀请相关各大医院护理部主任开设实习前相关讲座;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护理专业及其发展趋势;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通过提前接触临床护理工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加强实习前指导工作及技能训练,引导护生学会自立,帮助树立信心,为后一年的就业铺垫。[2]

(3)大三实习生的管理引导应保持时时远程监控,帮助毕业生树立积极的专业信念,尽量减少医院及社会给护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恰当安排有条件回校的优秀实习生面向低年级护生开设经验交流会,及时解答在校护生的困惑,达到双向沟通目的。[3]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护生举行“护士帽授帽”仪式,增强她们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心。

2.除以上,建议在提高高职护生的素质方面还可以加强如下

(1)面向全体新入学护生集体颂读“南丁格尔誓言”,提升专业意识;实施“零距离”入学教育,第一堂入学教育课将护生带到临床教学医院;通过“身边人”使护生更明白护理专业学习的真正意义;请一位护理临床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现身说法对护生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并提出对新生的希望和要求;播放自制专题片,该专题片可以包括以下内容:①护理专业创始人南丁格尔生平事迹介绍;②中外护理事业的发展简史;③国内护理行业的现状及其与困外之间的差距;④专业课程介绍,毕业后就业前景展望。[4]

(2)以政治辅导员为对象,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对护生未来从事的护理职业进行详细的职业描述,充分借用职业测试软件或问卷对每个学生的个人特质进行简单摸底,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劣势,避免客观原因导致专业选择不当的遗憾。

(3)贯穿整个三年学习过程,尝试让学生寻访已在护理行业工作较长时间的护理工作者,用自我的方式与其交流心得汇总成文字及幻灯材料开设主题交流班会及系部学生大会,获得护理职业心灵的释放。

(4)最大程度发挥护理教师及所属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对护生的影响力,在平时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过程中,接受先进的护理哲理,使护生能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热爱护理专业。

(5)以系部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专题讨论会,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动态,牢牢把握好“护理荣誉感”这个主线,帮助学生对护理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其兴趣。

(二)针对在校护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

1.目前我系已采取的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1)护理专业技能素质:把加强护生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中心,培养护生实践动手能力。安排学生在课时和课余时间到市区医院、社区集中见习、分散见习和到生产实习医院顶岗生产实习等,保证护生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临床见习及生产实习。

(2)我系在开展的辩论赛、护理礼仪操作大赛中,融入护患沟通技巧训练,增加“护理治疗性沟通示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护理人际沟通”等内容,让护理生自编自演“护患沟通”情景小品、角色扮演等,培养护生在面对不同的患者时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护生职业适应能力。[5]

(3)关注在校护生的心理动态跟踪,发挥好“心理健康月”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培养正确的处事态度,为提高未来职业环境所需的抗压能力打下基础。[6]

(4)教学中让护生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关心体贴语言及安慰性语言,借助镜子、留影和他人评价等方法进行自我调整,课外我系设立“护理礼仪督导队”,通过护生自我督促;开展“护理学生礼仪风采大赛”,树立护生心目中的礼仪形象典范。[7]

(5)在三年护理专业学习过程中,贯穿对护生“五心”教育;培养护生学习自觉性,提升其逻辑思维、判断、创新和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2.除以上方面,建议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努力加强

(1)加大对护生的职业教育力度,使职业指导与职业态度教育贯穿于护理教育全过程,以满足护士职业形象的要求。

(2)进一步扩大针对护理专业特点的实用性强的选修课程数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3)将沟通能力纳入专业考核中,修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学生的仪表、态度、沟通意识和能力在考评中占一定比例,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恰当的护患沟通。

(4)可组织观看电视录像“护士的职业行为规范”,为应聘做好充分准备。以护士的行为规范为主题,定期举办护生职业礼仪素质培训班。

(5)充分发挥政治辅导员在护生三年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多激励性语言、肯定性评价,善于发现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

(6)面对医疗这一高风险职业,护生必须涉略相关护理临床的法律知识,适时提高自我的维权意识、极强的身体素质,因此在校期间因注意加强护生的体质锻炼,实习期间让护生书写“护患交流记录”,锻炼其交流及书写能力。[8]

护士的角色是“白衣天使”,高职护生的培养要牢牢把握这一目标,在校期间注重护生职业信念的积极引导,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校园护理职业文化的影响力,全面提高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软硬实力,帮助其成为日趋激烈职业竞争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于梅等.实习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12(8):7-9.

[2]刘登蕉.校园护理职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5-26.

[3]章雅青等.加强医院化校园文化建设,提高高职护生职业素质[J].护理学报,2009(2):18-20.

[4]张生皆.高职护理“零距离”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6):1687-1688.

[5]马静洁等.角色扮演法在培养护生沟通能力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07(27):60-61.

[6]戴肖松,等.护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6,4(41):347-349.

[7]李艳霞.加强职业礼仪教育,提高高职护理生就业竞争力[J].时代教育,2008(6):99-100.

[8]吕莹.护生素质培养三部曲[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6):90-91.

第8篇

【关键词】卫校护生 人际沟通 强化对策

随着现代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综合要求越发严格,人际沟通能力是护理人员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是体现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笔者对我校的1200名护生进行了人际沟通的现状调查,现就相关的调查分析作如下阐述。

1.卫校护生人际沟通现状调查分析

1.1自我感觉人际沟通关系方面(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知道,护生在人际沟通的主观感觉上,存在明显的信心不足。

1.2主观对待人际沟通关系方面

(1)护生在选择护理专业时,有22%的护生认真想过人际关系的处理;而有多达62%的护生未深刻考虑;剩余的16%属于其他情况。(2)护生在校学习期间,有86%的护生是注重人际沟通的,但又表现出顺其自然的态度;而14%的护生不太重视人际关系,表现出坚持自我、特立独行等态度。(3)问及课程教学对护生人际沟通方面的教育影响,护生均表示有,其中有65%的护生认为影响较大;31%的护生感觉影响效果一般;而4%的护生感觉影响缺乏实质性的作用效果。

1.3人际沟通中的主观心理方面(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知道,护生存在明显的不自信、自卑心理,从而表现出不愿与人多交往,甚至出现自闭的倾向。

1.4人际沟通的表达方面(详见表3)

从表3可以知道,多达四成的护生,在人际沟通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切人际沟通缺乏技巧,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或看法。

2.强化护生人际沟通的对策

2.1引导护生良好的人际沟通,正确的角色定位

人际沟通是护生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正确引导护生良好的人际沟通,有助于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并稳定情绪及心理方面的缺陷。与此同时,正确定位好角色,认识到护理职业所需具备的人际沟通技能。

2.2在教学中渗透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卫校在课程设计方面,要强化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同时,在护生的实习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与病患开展沟通实践,并且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有效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2.3强化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护生疏导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进而为良好的人际沟通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学校要创造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以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兴趣。

2.4搭建护生人际沟通的平台

卫校为深入开展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应搭建多元化的平台,开展社会实践、社团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实践中,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与此同时,班主任要积极引导语鼓励护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护生的实践效果,为培养工作全面开展。

总之,人际沟通能力是护生所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越来越受到护卫校护理专业的教学重视。卫校护生在人际沟通方面,表现出诸多的问题,所以,卫校在对护生的教育培养中,要落实护生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护生的人际交流等,从各方面深入开展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那军.浅谈如何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2]程志军.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研究综述[J].卫生职业教育,2010(01)

[3]刘岩.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增强护生就业竞争力[J].护理学报,2009(06)

第9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改革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84-02

高职教育定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决定了其教学方法不仅实践性、可操作性,注重专业、技能和实践等专业能力的训练,而且在当今经济迅速发展时代还需要搜集信息、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制定计划、决策和管理、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是衡量专业教学的一个标尺。

1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卫生部科教司《关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和加强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中应减少医学基础性知识的比重,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以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入,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学时逐渐减少,而社会和人文知识课程增多,这是顺应社会发展,培养护理行业实用性人才的发展趋势。目前从国际护理教育改革来看,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采用“面向临床”,注重解剖学在临床护理的运用,将护理专业不常用的血管神经的小分支、一般肌的起止点等内容在教学中省略。英国的半岛医学院在人生物化学教学中不用任何的尸体材料,而采用活体表面解剖和图像获取解剖学知识,这是基于“医护人员所接触的都是活体以及由各种成像技术提供的人体图像”的理念。这些都说明了基础医学的改革趋势是学以致用,与临床结合,与专业运用联系。

2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跟不上职业岗位技术要求的发展;教学内容彼此独立,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知识的应用性;教学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明确,学习内容针对性欠缺。因此,如何根据生物化学特点和护理岗位的专业特点,科学选择重点教学内容,是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3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在课程设计中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为基础,以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机制为导向、围绕护理专业岗位需求和核心业务能力进行课程内容整合,拟将生物化学基础课准确导向护理专业课程和专业技术。做到三个贴近:贴近岗位,加强与临床衔接,以适应岗位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贴近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性,使学生有兴趣学,容易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贴近时代,介绍学科的新进展,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主要研究内容

(1)由行业专家和授课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结合护理行业发展状况,从护理专业的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遵循知识与能力相融合的课程开发模式,按照护理职业分析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职业能力分解的思路确定护理工作岗位能力形成常用的学习项目。

(2)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形成的需要,完成对课程内容重构和整合。确定护理专业技能常用的学习项目后,以基本知识为主线,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工作岗位能力形成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使理论知识融合于学习项目之中,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既对护理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必须、够用”,又能支撑后续课程和护士执业证书考核的要求,同时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融合到护理工作岗位实际操作项目中,每一个项目中又包含若干学习性工作任务,在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相应的生物化学资料,再结合操作进程提出生物化学应用要点、最佳操作方案和注意事项。把生物化学理论依据和护理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做到教、学、做一体。

(3)注重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使学生更好理解消化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优化从重组实验项目删除陈旧实验减少验证实验、增加与探索性实验综合性及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实验,突出学生实践技能一体化培养,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性地弱化与护理应用关系不大的知识。如:蛋白质两性游离及等电点的验证试验,转氨酶的生成部位等;以临床常见疾病检测项目为依据,将实训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学习情境,每一个情境的完成,可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患者的准备、样品的采集处理、储存、样本测定、结果报告、废物处理)。从而获得较直观的工作体验,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这对学生将来学习静脉采血、输液、注射等操作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5结束语

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将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贯穿与教学全过程,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能明确护理岗位的要求,掌握核心知识点,能理解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本门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能明白学习该课程在今后的工作中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会干什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萍.烟台市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姚艳训.职业高中制药专业化学基础课课程的优化—借鉴“CBE理论”优化和整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