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血压预防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5 16:19: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血压预防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血压预防方法

第1篇

【内容提要】高血压(primaryhypertension)指动脉血压异常增高,伴有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希望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病因,高血压是一种渐进性、由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病因引起的心血管症状,高血压的防治,关键是要抓好预防措施,预防高血压很重要,事实上,高血压的防治要有严格的饮食、锻炼作为保证,注意饮食卫生以及饮食的搭配,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一些肥胖的人群,更要注意饮食和锻炼的重要性。本文就高血压的防治谈谈一些有用的措施,期望对高血压病人有所帮助。

【关键词】加强高血压防治与措施研究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病,常常“潜伏”在自己或都亲朋身上,早期或者晚期,严重或者不严重,所以我们的防治工作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正确、严谨、科学,以实际行动远离病魔,拥抱健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如何判定病情、如何预防、生病以后如何最早被发现和确诊等等,都是我们本文要与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高血压的一般症状

1、夜尿增多、腰痛、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据一项对高血压患者的调查显示,高血压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阶段,表现出来的症状早期仅有夜尿增多,继之出现蛋白尿,个别病例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短暂性肉眼血尿,但不伴明显腰痛。常合并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左心室肥厚、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史,部分逐渐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多数肾功能常年轻度损害和尿常规异常。恶性高血压者舒张压需超120mmHg,伴有明显心脑合并症且迅速发展,大量蛋白尿,常伴有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2、因紧张疲劳,血压急剧上升。停服降压药等诱因使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困难,产生危机。高血压早期与晚期均可发生危险,发生时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以及伴有动脉痉挛,使一些器官缺血症状。

二、生活中防治高血压的一般措施

1、饮食方面:要合理膳食。多吃清淡的食物,减少钠盐的摄入补充钙和钾盐,确保每日都能进食新鲜蔬菜,喝牛奶,补充钾和钙。注意减少脂肪摄入,保持以植物油为主的食用油,减少含饱和脂肪较多的肥肉或肉类食品。控制体重减少食物中含热量多的成分如脂肪、精制糖、糕点等,适当控制主食的进食量,多进食蔬菜和水果等高纤维食物。不应该吃的过咸或者过于油腻,这些可能是高血压的病因之一。要多吃蔬菜和易消化食物,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和内脏,以防止发胖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老年人,在烹调方面不宜采用油炸方式,因这类食品会增加脂肪含量。

2、坚持健康饮食的原则。根据调查发现每天摄入的食盐量过多,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大家在平时还要少吃油腻的食物,特别是肥猪肉,也要少吃猪内脏,动物油过多摄入不利于血液流通。也不要吃腌制的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要尽量做到不抽烟,喝酒也要有量:白酒每天不能超过一二两,红酒每天不能超过三四两,啤酒每天不能超过五六两。

3、清淡饮食和控制进食总量。限盐早餐或无盐早餐,限盐和无盐可以使血液粘度变淡并有益于肾小球滤过大量排尿,又可以使钠排挤体外达到降压的目的。清淡饮食,食物中少吃煎、炒、油炸食物多吃蔬菜和利尿降脂的食物如冬瓜、煮黄豆等多吃植物油少吃动物油。控制进食总量,不管什么食物你都得控制到半饱和八成饱的份上并不靠零食补充。

4、补充足够的水分。据观察,高血压患者每天上午的九点到十点是高峰时期,而早晨和一杯水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的风险健康人每天需补充水1.5至2公斤。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的患者,饮水过少,会促使血液粘度的增加,容易形成脑血栓。这种现象在上午9点至10点左右尤为常见。因为这类病人动脉多半已经发生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易使病人出现肢体麻木,乏力、甚至偏瘫。

三、加强适度运动保健

1、适度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有高血压危险倾向的人控制及减轻体重,常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增强体育运动及适量体力活动、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如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适合。

2、坚持锻炼增加能量消耗。人们应该从年轻的时候就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样到老了的时候身体还是会不错的。每天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加能量消耗,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防止肥胖,而且可以促进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管紧张度,使冠状动脉扩张,高血压下降,也可使血甘油三酯及血液粘稠度下降。这些对预防冠心病及高血压病都十分有利。

3、积极参加锻炼能使身体感觉轻松。此举,不仅可以提高体质和抗病能力而且可以有效的调节血压,可以跑步、旅游等。中老年人要适当运动,循序渐进,每天散散步,走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能使身体感觉轻松。

四、生活中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休息。规律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对于高血压病人是十分重要的,早睡不熬夜,每日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

2、正确起床。早晨醒来以后,不要立刻下床最好是躺一会再起床,起床宜缓慢,尽量活动一下头颈部和上肢,以适应起床时的变化。排便时不要用力、屏气,否则有引发脑出血的危险。大便时蹲位易疲劳,坐便最适宜。早餐宜清淡,如1杯牛奶或豆浆、1个鸡蛋、1片面包。晚餐宜少,以七成饱为宜,不要只吃干饭,应配些汤类或粥类。

3、晨练要适可而止。轻度的活动,有利于缓解动脉的紧张。温水洗澡,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的感觉器官,引起血管舒缩,从而影响血压。用40℃左右的温水洗澡、洗脸、漱口为最佳选择。中午小睡,午餐后稍活动,然后小睡一会儿,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65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均入院治疗,其中初产妇213例,经产妇253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者42例,双胎妊娠8例,肥胖279例。根据第七版《妇产科学》[1]对其轻重程度进行分类:妊娠期高血压74例,子痫前期轻度178例,子痫前期重度208例,子痫5例。

1.2治疗方法将465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季节和月份统计发病人数,观察四季气候与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病关系。

2结果

春季发病130例(28.0%),夏季发病57例(12.3%),秋季发病110例(23.7%),冬季发病168例(36.1%)。显而易见,冬季发病率最高,且病情较其他季节偏重。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病的季节气候特点,采用中医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见表1。3预防措施冬季是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多发季节,中医认为与以下有关:一是寒邪侵入血分,血寒而凝,形成血瘀,脉道受阻而血压升高;二是寒主收引,受寒以后,血脉拘挛,脉道阻力增大,而出现血压升高。三是某些孕妇体衰,阳气虚损,鼓动无力,因而致瘀,导致血压升高。针对寒邪致病特点,中医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病包括以下几点:①指导孕妇顺应自然,防止外邪侵害,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黄帝内经》也以“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认识指导预防疾病,认为人体应该顺应自然、趋利避害[2]。据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建议怀孕前妇女应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寒能力。指导孕妇在天气骤寒时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注意保暖。②饮食调养:忌食肥甘厚味,避免高盐、高脂及高糖饮食,以免伤人正气。明代养生专书《寿世保元》曰:“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外者咨口腹之欲……内浊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③注意调摄精神,避免和消除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通过调摄精神提高正气,避免使寒邪乘虚伤人[3]。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④建立孕产妇系统保健手册,加强对孕产妇系统管理,尽早筛查出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及早给予防治。也体现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思想。

第3篇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干预 健康教育

社区干预的概念及方法

什么是高血压社区干预:高血压社区干预是指对居民社区内高血压病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从而促进健康,提高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1]。

社区干预的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由社区医生为病人建立健康档案是进行社区干预的第一步,通过建立健康档案使社区医生与病人建立固定的、持久的联系,以便于做到对病人进行定期查体、定期随访和个体化指导。②开展健康教育: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对高血压病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是社区综合干预的重要手段[2],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种,如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健康知识宣传,举办医学讲座,定期出宣传板报,赠送宣传画页或小册子,组织看录像,在家访过程中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等。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高血压的病因及临床表现、高血压的用药监测等等。③进行行为和心理干预:通过改变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心理状态,实现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比如,帮助病人建立合理膳食模式,限制钠盐的摄入,采用低脂低热量饮食,为动态观察膳食结构的变化,给病人发放日历,记录每天摄入的食物的种类,在合理饮食的同时,注意限制烟酒,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强体力;比如,针对高血压患者不同的心理症状,采用关怀、启发、鼓励、说服等方式,或请心理医师给病人专业心理指导等。

社区干预的效果评价

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提高: 程巧云[3]等的调查结果显示,实行以高血压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干预后居民对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的预防,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饮酒、高盐饮食和精神紧张等高血压基本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社区干预有利于消除误解,使居民拥有正确的知识和观念。

行为的变化:通过社区行为干预,高血压患者采用限盐饮食的比例、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的比例明显提高,能够主动、自觉地改善不良行为,采用合理的膳食模式和运动习惯,同时,改变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心肌梗死死亡率下降:通过对社区人群及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指导等社区干预可有效控制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各种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走进社区,走进患者家中,甚至进行"一对一"式个体指导,医患沟通极为便捷,患者在治疗中遇到困难及时得到帮助,从而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

总之,开展高血压的社区干预,帮助社区居民及高血压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对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是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严迪英.社区干预.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1):44-45

2 Campbell NR.The Canadian Hypertension Education rogram (CHE)-a therapeutic knowledge translation program.CanClin harmacol. 2006 Winter;13(1):e65-8.Epub,2006,an:23

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法;效果

高血压是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超过300万人,与高血压相关的占2/3[1]。近几年研究表明,社区健康控制危险因素是综合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分析了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及效果,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共1749例,舒张压(DBP)≥90mmHg和(或)收缩压(SBP)≥140mmHg;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根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A组予以随意治疗,共834例;B组予以规范化项目管理,共915例。A组患者中男422例,女412例;年龄36岁~80岁,平均年龄(62.6±8.4)岁;高血压分级:Ⅰ级192例,Ⅱ级598例,Ⅲ级44例。B组患者中男465例,女450例;年龄36岁~80岁,平均年龄(62.5±8.4)岁;高血压分级:Ⅰ级199例,Ⅱ级668例,Ⅲ级48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A组采取随意治疗,对血压控制不做要求;B组予以规范化项目管理,要求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具体措施如下。1.2.1危险分级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病历登记,评估危险因素,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血压水平进行危险分级。1.2.2健康教育组织责任医生进行培训,学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等有关内容;开展健康讲座,针对性地告知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社区卫生宣传栏张贴高血压有关知识的内容,定期对所张贴的内容进行更换,引起人们对高血压的关注。1.2.3生活指导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和体重,低脂类、少盐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2.4药物治疗根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等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初期予以小剂量降压药,治疗期间调整药物种类及剂量至血压达标。降压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CCB)等;危险因素控制药物主要包括降糖药、调脂药、阿司匹林等。

1.3评价指标

观察2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对干预后的血压情况进行比较。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2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对比B组心脑血管死亡、脑梗死(CI)、脑出血(CH)、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分别为0.2%、1.2%、0.5%、0.2%,低于A组的1.0%、2.5%、1.6%、1.0%(P<0.05);2组晚期肿瘤、意外死亡、其他死亡发生率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22组患者血压情况对比A组血压控制达标699例,占83.8%;B组血压控制达标817例,占89.3%,2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1.333,P<0.05)。

3讨论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是预防不良事件发生、降低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社区规范化管理,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不良生活方式的认识,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服药依从性,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家庭成员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实践证明[3,4]: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高低与治疗的规范、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等密切相关,在高血压病防治过程中,社区医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高血压社区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在工作开展之前对责任医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健康教育技巧,从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继而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详细记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根据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进一步避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此外,定期对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问题,改进不足,以促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本组结果显示:B组心脑血管死亡、CI、CH、AMI发生率分别低于A组(P<0.05),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A组(P<0.05)。说明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显著效果。综上所述,积极开展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华思敏,郑轶玲,戴俊明,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37-740.

[2]陈晓勤,吴丽萍,尹俊,等.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57-2558、2563.

[3]郑红梅,杜雪平.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9):3421-3424.

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降压;患者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一定居高不下,很多人都饱受高血压的困扰。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头痛、眩晕等。通过实践发现,针对很多高血压症状,使用中医的手段和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降压方面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对于中医来讲,提高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也一直是其追求和目标。现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将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与思路分享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次调查中,共收集了500例高血压患者的资料,以这500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6人,女性224人。年龄最小的患者28岁,最年长的患者86岁。这些患者身上都出现了高血压患者常会有症状:头痛头晕,心情烦躁,容易发怒,脾气急躁,苔黄舌红等。一些患病时间比较长的患者,他们的病情一般较为严重,肝肾受损比较严重,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有头痛、眩晕、心悸、腰酸乏力等。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时,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关于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相关资料,都是采用统一的处理方法,使用多层次调研法对这500例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跟踪调查和严密观察。

2 结果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主要的症状有肝风上扰、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等。在使用中医的方法为高血压患者时治疗时,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的、综合的进行把握。一般使用较多的方法是清热泻火和平肝熄风等。为患者开具的药方中包含的药品有:钩藤、地骨皮、天麻、黄连、虎杖、石决明等。在治疗高血压时,使用这些药品能够起到熄风清热、补益肝肾、活血化痰的效果。

3 讨论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认为高血压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火、风、瘀、痰、虚五个方面。在中医上,高血压被归为头痛眩晕类。从笔者这么多年临床的经验来看,当高血压患者的年龄较小或者还处于高血压早期时,病理因素主要是风、火等。

关于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思路,既要理论依据,又要有临床经验的总结。从临床实验数据来看,中医对治疗高血压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并且目前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体系正在完善。从医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治疗高血压实质上就是降低血压。当使用中医的方法能够将患者的血压降低到标准的范围内时,这种治疗就成功了。实践表明,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联合使用两种甚至是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要提高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提高中药降压效果是关键。通过“降血压和降血脂预防心肌梗塞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看,要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目前,中医治疗高血压,往往会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然后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高血压虽然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高血压的中医临床治疗仍然处在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根据高血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危险情况看,对高血压进行了分层。处于不同层次的高血压患者,一般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在中医治疗中,可以借鉴该指南的分类,来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于是,在中医治疗高血压中,形成了这样的治疗策略:对于低危和中危病人,采用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对于高危和极高危病人,则采用中药和西药联合起来使用的治疗方法。具体使用哪些中药和西药,要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因为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只有选择合适的药物,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才能发挥药品防治高血压的作用,帮助病人将血压降下去。

在为高血压患者选择中药时,首先要了解清楚患者的发病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来选择合适的药品。近几年,专家和学者对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日益深入,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和突出紧张。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心血管中药药理研究。治疗高血压的开端,应该是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点,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然后结合辩证论治,从而找到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点。使得选择的中药既能起到降压的作用,又能符合辩证的需要。

高血压病在中老年患者身上比较常见,他们发病的类型主要是收缩压增高。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当情绪受到影响或出现波动时,失眠烦闷时,气候突然变化时,都会导致他们发病,收缩压会突然升高。根据临床治疗资料的统计,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讲,他们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肾功能减退;第二,是动脉硬化改变。在为老年患者治疗高血压时,应该以利尿为主。

而近年来,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提高,高血压在青年身上也并不少见。当青年人患上高血压之后,他们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高动力循环状态。当病情发作的时候,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根据青年患者的发病机制,一般会采取具有清肝泻火作用的中药对其进行治疗。

总而言之,在使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时,应该在辩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选择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让患者的血压降下来。根据患者发病点及年龄的不同,应该使用不同的中药来治疗。

参考文献

[1] 尹国有.中医治疗调养高血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

第6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并发症; 预防;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由于现代外科治疗手段不断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手术清除颅内出血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后正确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最大程度康复的关键。现将我科2009年收治4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40岁-78岁,以突然发病为特点,头颅CT为诊断依据。住院时间10 d-64 d,病人人院经手术治疗除1例自动出院外,其余均治愈出院。

2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术后再出血:术后再出血多发生在术后12~48 h。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保持患者安静,躁动者给予镇静。(2)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3)控制血压,防止波动过大,一般应控制在110~150/70~90 mmHg,对基础血压过高者,一般控制在165/94 mmHg左右。(4)注意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发现患者术后意识好转后又突然恶化或术后意识恢复不理想,清醒患者头痛加重,出现恶心、呕吐,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5)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如发现引流管内有新鲜血液或血凝块,提示有再出血可能。另外,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引流量,每天不超过500 ml,避免颅压过低。

2.2术后脑水肿:脑水肿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呼吸及心率变慢等高颅压的症状,重者可导致脑疝,甚至死亡。脑水肿高峰期一般为术后2~4 d[1],以后逐渐下降。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术后抬高头部15°~30°,避免颈部扭曲,以利静脉回流通畅。(2)术后2~4 d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输液速度(甘露醇除外)不能过快。(3)加强脱水治疗。(4)保持吸氧导管及血肿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量。

2.3术后感染。

2.3.1颅内感染:颅内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术前备皮要严格、彻底。(2)每日更换无菌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3)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引流液内有絮状物、手术切口处漏液等,疑似感染者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3.2肺部感染: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清醒患者咳嗽排痰,每2 h翻身叩背1次。有研究表明,术后24 h开始翻身并给予肺叩打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3]。(2)雾化吸入3次/天,以利于痰液的稀释与排出。对使用机械辅助呼吸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加强呼吸道湿化,给予生理盐水气管内滴注,并及时吸净痰液。

(3)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气管切开后内套管每天清洗消毒3次。(4)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湿度,定时开窗通风。(5)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定期做痰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6)增加患者营养的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

2.3.3尿路感染: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留置导尿管时间不宜过长,并定时夹管,清醒病人术后尽早拔除尿管,鼓励自行排尿。对有排尿能力但无控制意识的男患者可用塑料袋作为接尿袋套于处,及时倾倒尿液。 (2)长期留置尿管者加强会护理,每天冲洗膀胱1次并更换引流袋,每2周更换导尿管1次,严格无菌操作。(3)鼓励患者多饮水。

2.4术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多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病情越重,发病率越高。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昏迷患者尽早留置胃管,如病情稳定,第3天可进食,以保护胃粘膜。(2)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倾向。每次鼻饲前常规抽取胃液,观察胃内容物性质及颜色,并注意大便颜色,发现异常及时送检。如已确诊为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患者禁食、胃肠减压,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使用止血药等。

2.5术后中枢性高热:临床特征;起病早,体温高达39℃以上,头、胸部发热出汗,肢体无汗反而发凉,可伴有头痛、颅压增高、瞳孔缩小等。高热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加重脑缺氧,从而加重脑水肿,进而威胁患者生命。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患者身上盖以薄床单代替棉被,头部置冰袋、冰帽或使用颅脑降温治疗仪[4],温水擦浴或使用降温毯降温,冰块冷敷大动脉等。(2)体温过高可使用冬眠疗法。 (3)在使用药物降温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6应激性高血糖:高血糖不仅损伤血管内皮,还可引起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同时加重高血压脑出血的昏迷程度。主要是因为术后应激反应致血糖升高。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重视血糖的监测,在使用降血糖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发生低血糖反应。

2.7术后肾功能不全: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尿量、颜色和性状。定期监测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及早预测肾功能,以便及时治疗。

2.8癫痫:多发生在术后2-4d脑水肿高峰期,脑水肿消退后癫痫常可自愈。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发作时应及时给予抗癫痫药物控制,去枕平卧,清除口腔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护患者,以免意外受伤,应详细做好记录

2.9顽固性呃逆:膈肌痉挛导致的呃逆影响病人呼吸。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对呃逆病人检查上腹部,若有胃胀气,插胃管抽空胃内容物,也可压迫眶上神经或按医嘱用药遏制呃逆。

2.10肢体废用综合征。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保持患侧肢体功能位,住院早期行肢体被动功能锻炼,进行肌肉按摩及关节的活动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提高预后及生命质量。

3小结

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并发症多,为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作为临床护士应具备整体观念及高度的责任心,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心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689

[2]刘荣仡,刘文英,马林.高血压性颅内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12):3332

第7篇

据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糖尿患者群约有30%~50%合并高血压,我国糖尿患者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5.4%。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与一般人群相比,心血管病的相对死亡率增加2.5~7.2倍。由于高血压可以在糖尿病发病之前、之时或之后出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发病基础及相似的发病机制。因此,积极干预和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关于病因病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消渴”范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心烦易怒、耳鸣耳聋、失眠多梦等。《杂病源流犀浊· 三消源流》已认识到消渴病“有眼涩而昏者”,引发眩晕诸病证。一般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理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其本在肾。近年来,随着对消渴病机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提出了消渴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①病变早期,阴津亏耗,燥热偏盛;②病程迁延,气阴两伤,脉络瘀阻;③病变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消渴的病机演化、病理趋势是由轻渐重,阴损及阳,变证百出。消渴病合并高血压即是在这种病理过程中形成的。

1.1 阴虚阳亢

消渴病变早期,阴津亏耗,燥热偏盛。燥热损伤阴津,肾为人体之元阴,阴津亏耗,首先损及肾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终致肝肾阴虚,阴不潜阳,阴虚于下而阳亢于上,脑本为清净之府,风阳上扰于脑则头痛、眩晕。因此,肝肾阴虚既是消渴的本质,也是高血压的前提。此外,肾主骨,主生髓,脑为髓之海,肝肾阴虚则髓海不足,而发为眩晕,如《灵枢·海论》谓:“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

1.2 气阴两伤,脉络瘀阻

随着病程迁延,燥热伤阴耗气而致气阴两虚;同时,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气虚无力行血,气血运行受阻,痰浊瘀血内生,全身脉络瘀阻,相应的脏腑器官失去气血的濡养而发生诸多并发症。气虚清阳不升,清阳不能上布,清窍失养,则致头晕目眩,即《灵枢·口问》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1.3 阴损及阳,阴阳俱虚

人之阴阳互根,互相依存。消渴病之本在于阴虚,若病程迁延日久,阴损及阳,或因治疗失当,过用苦寒伤阳之品,终致阴阳俱虚。由于阳不化气,寒湿内盛,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眩晕的病情随之加重。

总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以阴虚为主,兼气虚、阳虚,标实则为风阳上亢,痰瘀内阻,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

2 治疗方法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不仅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还可调节人体内环境,保护胰岛β细胞,并减少西药的用量,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因此,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研究本病,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将糖尿病的基本病理与高血压的主要病机融合为一体进行辨证论治,可以发挥中医中药的相对优势,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补充西医学治疗的不足。对于本病的治疗,大多数医家均强调针对本病辨证论治,以及尽早治疗防止传变。鲁氏[1]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总的治则为养阴,即立足于解决消渴基本病理来解决高血压的治疗,基础方为生地黄、玄参、西洋参、枸杞子。阴虚阳亢型选加钩藤、天麻、夏枯草、川牛膝、决明子、生白芍、生龙骨、生牡蛎等。气阴两虚型选加黄精、山药、苍术、天花粉、天冬、黄芪、罗布麻等;气阴虚血虚型选加党参、当归、川芎、丹参、益母草、白术:在阴阳虚痰湿血瘀型选加巴戟天、杜仲、羊藿、补骨脂、泽泻、车前子、葶苈子、姜竹茹等。李氏[2]认为,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可分别用育阴潜阳法、运脾泄浊法、济阴助阳法、补虚活血法4种方法辨证论治。育阴潜阳法适用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体失濡,肝阳偏盛,虚阳上亢者,方选杞菊地黄汤合加减复脉汤化裁;运脾泄浊法用于脾虚运迟、痰浊中阻证,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二陈汤加减;济阴助阳法适用于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证,方选自拟济阴助阳镇逆汤加减;补虚活血法用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方选补阳还五汤合生脉散加减。倪氏[3]认为,临床辨证论治需辨别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心肝阴虚、心火偏亢;肝肾阴虚、相火偏亢;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之不同,应灵活选方辨证用药。

参考文献

[1] 鲁万强.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

5-6.

[2] 张长顺.李则藩辨治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四法[J].吉林中医药,2000,(5):546.

第8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113

目前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对疾病的影响,而对于心理和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患者疾病的影响作用重视不够。本文旨在探讨社区医疗在治疗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干预。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院近5年诊治的160例1~2级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65岁;其中男102例,女58例;配合治疗的126例,不配合治疗的34例(指不改变生活方式,不按时服药,不按时测血压、体质、重量)。

结 果

配合治疗的126例中,有6例出现并发症,占4.76%;不配合治疗的17例中,有7例出现并发症,占41.2%。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医疗的措施

建立高血压病管理卡,提高认识:①建立高血压病管理卡:高血压病管理卡一式两份,分别由责任医生和患者保管,责任医生进行规律性随访,并监测登记血压,随时了解各种生活事件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由于患者每次都要在自己的高血压管理卡上记录测量血压的结果,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血压变化,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参与性,能积极配合责任医生,甚至主动到医院找责任医生测血压。②提高患者的认识:在13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对高血压认识不足的有10例,控制血压单靠药物的治疗,对该病的认识未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近代身心医学的研究已证明了心理因素在多种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中的作用,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现代的生物心理模式,社会向他们进行宣传教育,推广有关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该病认识的程度不同,接受能力存在差别,有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患高血压病多年,平时不注意观察血压也无任何自觉症状,只是在劳累、心情紧张时偶感头晕不适,休息时好转,因此未引起他们的注意,即使已确诊为高血压病,平时也不服药控制,以至引起靶器官的损害。还有的患者尤其是较年轻者,他们的血压已达诊断标准,但平时不注意观察,也不进行体检,对血压的高低也不在意,有时即使出现了明显的自觉症状也不在意,仍自我感觉良好,以至于出现了其他器官的损害才引起重视,耽误了治疗时机。因此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医疗的重点。通过定期的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讲座,普及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使社区居民能了解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概念,从而自觉地限制烟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防止高血压病的易发因素 。定期检查血压,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并使高血压患者能合理用药。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帮助其心理适应及加强康复训练。本组资料显示,接受健康教育并能按照执行的高血压患者,他们的血压一般能控制得很好,包括2、3级的高血压患者也能控制到满意的效果。相反,有一部分患者对健康教育置若罔闻,是高血压控制良好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本次研究中有21例缺乏高血压方面的知识,因此,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医务人员应该强化患者的保健知识,预防疾病和对健康有害的因素,教育患者应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项为首位,同时,加以药物治疗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大量研究资料的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史,如能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认真做好自我保健,不仅能延缓高血压病的发生,而且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对肥胖患者注意控制体质、重量,平时适当增加活动量,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治疗方法: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对1级高血压的患者,尤其是那些病程短,通过合理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患者能较好地控制血压,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再加以小计量药物治疗均能控制在理想水平。对2~3级高血压患者,如果改变易患因素仍不能控制血压,就应该加服降压药物,防止靶器官的损害。但是由于患者对降压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因此选择药物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病情合理用药。高血压的治疗采用阶梯疗法,宜选用单一的、不良反应少、价廉、长效的药物,从小剂量的抗高血压药物开始,逐渐加大剂量,若一种药物效果不明显可与另一种药物或更多药物联合使用。通过合理用药后,多数患者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血压在正常范围后不能立即停药,应继续巩固一段时间,然后再逐渐减量或减药,直到用小剂量的药物即能控制血压为止,坚持长期用药,加用降压药物时,应告知患者血压不宜降得过快,否则会降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产生不良反应。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是对高血压患者的一种监督管理方式。2、3级的高血压患者及秋冬季节随访间隔时间应适当缩短。由于人体的血压波动较大,定期的随访往往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血压变化。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监测非常重要。教会每个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定期较正他们的血压计,这样不仅可以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效果,改善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还可以区别“白大衣”高血压。

第9篇

【关键词】替米沙坦 高血压 阵发性房颤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25-02

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常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我院采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患者,较好地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年龄5l~76岁,平均年龄(65.3±13.6)岁;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病程0.5~8年,平均病程(4.2±1.3)年;其中男性45例,女性33例。全部患者均经3次以上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反复房颤发作,发作时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心功能Ⅰ~Ⅱ级者。同时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40mm、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房颤等。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进入临床观察期。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第1周给予600mg/d,第2周减量至400mg/d,第3周减量至200mg/d并维持[1]。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治疗,第1~2周给予40mg/d,若无低血压现象,第3周加量至80mg/d。治疗过程中若血压降低于90/60mmHg,则将替米沙坦剂量减半[2]。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期间阵发性房颤复发率、首次复发时间的差异;疗程结束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阵发性房颤复发率和首次复发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阵发性房颤复发12例,复发率30.77%,首次复发时间为(82.1±19.3)d;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阵发性房颤复发7例,复发率为17.95%,首次复发时间为(98.8±25.1)d。观察组阵发性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首次复发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率和首次复发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157.2±32.5)mmHg,舒张压为(101.4±23.7)mmHg;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为(160.1±35.3)mmHg,舒张压为(102.2±25.1)mmHg;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130.3±28.4)mmHg,舒张压为(92.1±19.3)mmHg;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为(128.8±26.7)mmHg,舒张压为(90.9±20.0)mmHg。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持续高血压状态不仅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继发心房结构变化,还可导致心肌纤维化,心房内压力处于持续增高状态,影响了心肌局部转换酶水平表达,增强了血管紧张素Ⅱ在心房的作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增加[3]。

胺碘酮是一种苯丙呋喃衍生物,为临床常用的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阻断钾离子通道、抑制开放状态的钾电流、阻滞L型钙通道。虽然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功能强大,但窦性心律维持作用较弱。替米沙坦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可竞争性抑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具有持久而明显的降压作用。还可拮抗心肌细胞迁移与增殖、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等不利作用,延缓心房重构进程,维持窦性心律[4]。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预防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房颤复发,延迟首次复发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建鸥,卢益中,陈小芬.替米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 30 例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93~94.

[2]罗润军.替米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7):219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