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生德育表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5 16:19: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生德育表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生德育表现

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表现 对策

古人云:“养其习于童蒙。”儿童时期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下面就小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形成原因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可分为两个方面——课内不良行为习惯和课外不良行为习惯。课内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随意窃窃私语或品,课堂注意力分散,漫不经心,有的同学甚至故意节外生枝,故意引起哄堂大笑;书写姿势不端正,作业书写潦草;不懂得合作交流等。课外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自理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严重,劳动意识不强,劳动技能差;时间观念不强,经常早退、迟到;日常交往中,缺乏基本的礼貌,不懂得文明用语;遇到矛盾动辄打架,性情孤僻,不喜欢与人沟通;不敬长辈、不懂节约、不讲卫生等。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造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不良的家庭教育、社会不良影响和不良教育方法等造成的。

(一)家庭的不良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条件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表现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的家长经常对孩子训斥、打骂,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有问题不愿对父母说。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便产生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而离异,这也对孩子行为习惯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更甚者,有些家长行为习惯本身就不良,对孩子的影响可想而知。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形成不良习惯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某些教育工作者忽视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使用不当的教育方法,不懂得以人为本,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从而疏远了师生关系甚至激化了师生矛盾。

(三)社会上某些不良行为的影响。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律观念不强,经常会受到社会某些不良行为的影响,如有的孩子由于受周围一些行为不良人的影响,常常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到了家长管不了的地步。由于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身体发育。有孩子由于受社会或影视的不良影响,为讲“哥们义气”而打架斗殴,抽烟喝酒,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要预防和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必须从优化环境,完善制度和提高素质上入手,使孩子尽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从而养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一)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形象地说明了客观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的重要性。因此应携同社会各方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包括校园周边治安、网吧、KTV厅等的管理。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携同展开监督与教育。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联手展开活动,取得校内与校外教育的一致性。抵御各种不良因素对小学生的侵害。如:可以深入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网络监督,在网吧、家庭、社区大力推广绿色软件。家庭、学校、社会都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对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应明确指出,并引导其尽快改正,不能置之不理,任其发展。

(二)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科学、卫生、道德、法制等知识的教育,重视加强生活指导。

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校园的绿化、美化与教育相结合;校园的宣传栏、黑板报、广播则更应该成为我们宣传教育的载体。开设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科学、卫生、道德、法制等的教育,重视加强生活指导。学校可通过周会、班会、文娱体育活动、社会调查、小发明创造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共事、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邀请名人作典型报告,逐步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的转化工作。

对已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要重视其转化工作。转化过程中要针对具体情况,对学生施以不同教育方式。这样才会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在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不片面说教,要着重引导孩子实践,锻炼他们的意志,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然后给予帮助,只有他们对良好的行为习惯感受到好处的时候,他们的精力和注意力才会从不良习惯中转移开来,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得以全面建立。

(四)要完善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第2篇

论文关键词:表现欲,专业特点,控制,引导,应对策略

场景二:圆的认识一节,教师提出问题:a.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圆吗?都有那些物品是圆形的?b.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一开始的回答仅限于眼前所看到的物品,但当听到老师说:“看看谁能想到其他更多的圆形来?”这句话时,他们的表现欲一下子被激了起来,开始绞尽脑汁搜寻头脑当中的圆形。答案当然也就五花八门了,“灯泡”“杯盖”“碗口”“笔筒”……渐渐的学生的答案开始不求正确只求新颖,而错误的答案又让其他同学挑到毛病开始争论,而争论的内容又渐渐偏离课堂,即使在老师进行约束之后开始第二个问题了,还是有学生在讨论刚才的问题,渐渐就影响了整堂课的顺利进行。

笔者所面对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艺术学校中的一个小学舞蹈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多数在12岁左右,专修舞蹈,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个群体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特点:(一)重视专业课忽视文化课 这是舞蹈专业学生的一大特点,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体力在专业训练上之后,文化课受到影响是必然的。 (二)创造力强却自由散漫 舞蹈专业学生的显著特点就是有强烈的创作欲望与创作能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由散漫。这种自由散漫在集体的课堂学习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自由散漫的弱点给文化课的教学带来严重的困难。(三)强调个性藐视共性,表现欲强 舞蹈专业学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个性而藐视共性,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自我意识明显地高于非艺术类学生,有时甚至到了严重自恋的地步。

针对学生的这一鲜明特点,在教学工作中控制与引导好她们的表现欲,更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了解学生的表现欲。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小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学生的表现欲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当学生的这个表现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得到老师的肯定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但是另一方面,当学生的表现欲仅仅是停留在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引起他人注意来时,这时的表现欲反而成了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既要充分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又要想办法控制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适时引导学生的表现欲

(1)在数学教学中用好学生的表现欲

小孩子们希望向别人显示独特的个性,引起别人的注意。也即是希望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关注和赏识。对于他们的表现欲给予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答错了,也给予鼓励,激励他们下次努力。这样则会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主动生、积极性会进一步发展为浓厚的兴趣,发展为较强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班上有一个刚刚九岁的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但是她也同样希望的到老师的鼓励、认可。其中考试过后满分20分的试题,在老师的帮助之下得了14分,对别人来说这是一个较低的成绩,但是她却感到非常高兴,强烈要求在课堂上念她的成绩。于是在上课时,我特别着重念了她的成绩,并给与了她鼓励和肯定,告诉她只要努力同样可以做的很好。这样的肯定使她在后来的课上特别喜欢问问题,并且积极回答,虽然出错较多,但她努力在跟上我们的课程,并且课后开始积极补课。虽然到现在她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是至少这个学生并没有放弃数学课的学习与努力。

(2)要设计恰当的值得表现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设计有意思的问题,使他们感到值得一做,弄清它就是提高可显示答案的水平,但如果不认真思考就很难圆满答出。于是学生的表现欲便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但是小舞班的学生又存在很大的惰性,本身就不愿意进行太深的思考,如果题目复杂且涉及的方面较多,她们就会即刻放弃努力,直接要求给出简单的答案。因此,在内容的把握上就显得特别重要。

比如,在学习圆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

法一、多次对折以找到圆心进行测量;

法二、在圆内做内接矩形或者外切正方形寻找圆心后进行测量;

法三、利用最长线段测量直径;

法四、用直尺与两个三角板测量。

前两种方法在学习了圆心的确定之后,学生很容易想到,但是后两种特别是第三种比较难以理解就更难想到,这就需要老师适时给学生提醒引导,恰当的保护她们的表现欲。

三、适当控制学生的表现欲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群学生的表现欲的同时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她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往往老师讲前半句,他们就接后半句,唯恐不能显示自己的才能,甚至有时会不顾老师的劝阻硬要在课堂上争个面红耳赤,以致讨论内容往往脱离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同时也带来课堂教学难以组织,教学程序混乱,教学不能深入等一系列困难,打乱了教学计划,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以良好的心态与正确的方法适时引导学生的表现欲。

首先,对于表现欲望过强的学生,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良好的心态,千万不能把课堂上爱表现自己、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学生看成是“刺头”,采取简单粗暴的打压手段。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的思想工作,积极创造机会保护好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其次,由于舞蹈专业学生的显著特点就是强调个性而藐视共性,这就使得她们在课堂上很难进行协作讨论。对于这点,在课堂教学上笔者就特别注意充分利用条件,为学生提供既有创造性有需要合作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位置》时让两个人相互协作画出个人喜欢的图案;在学习分数乘除法的过程中两个人相互出题用多种方法解题进行训练,使得她们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与他人合作,既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又让学生认识到别人的优点、特长,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理性认识,消除过强的自我表现欲望。

另外,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除了加强引导做好思想工作之外,对于经常反复的特别是那些自由散漫成性的学生,也要采取宽严相济的策略,指出学生的不足,逐步提厉程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

第3篇

这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它能有效改善师生关系。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较为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难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师生关系不够融洽。通过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语文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在内心里产生对教师充满感激之情,师生之间增进相互赏识和了解,师生关系融洽起来了。

一.语文课程蕴藏学生自我表现的丰富资源

课程是学生发展的资源。语文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性较强,与其它课程相比,它蕴藏学生自我表现的资源要多得多。首先,它蕴藏着丰富的课内资源。语文课堂是学生自我表现的大舞台。文本解读、课堂发言、朗读、问题研讨、作业展示、课堂情景剧表演、“课前三分钟活动”等,这些都是学生自我表现的资源。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个性化的,允许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的特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解读是缺乏个性化的,一般是以教参和教师的解读为准。课堂发言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学生发言逻辑性强,有的学生发言充满激情,有的学生发言谨慎,有的学生发言急躁……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他们会在每次的发言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增强自信,终能成为一个个善于发言的学生。每个学生对课程的朗读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字正腔圆,有的富有感情,有的长于想象。学生最爱的是课堂上的情景剧表演,他们可来劲了,个个尽力挥洒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生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展现故事情节。其次,它蕴藏着丰富的课外资源。在课外,学生自我表现的语文课程资源就更多了,它们包括读书报告会、作文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辩论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在读书报告会上,学生纷纷介绍自己读书的体会,展示自己阅读的独特倾向,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其他同学的选择。在书法比赛中,有的学生爱好毛笔书法,有的学生爱好硬笔书法;有的学生喜爱颜体,有的学生喜爱柳体……均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在演讲比赛中,有的学生慷慨激昂,有的学生娓娓动听,有的学生幽默诙谐,有的学生情理兼备。在辩论会上,同学们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对辩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语文课程是学生自我表现的一片大天地,在这片天地里,学生通过酣畅淋漓的自我表现,挥洒个性,收获自信,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二.通过自我表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

每个学生都有爱好自我表现的心理倾向,语文教师要爱护这种心理。在课堂上,当学生有精彩发言的时候,不要忘了及时给予他热情洋溢的表扬和热烈的掌声;当学生“出丑”的时候,不要忘了及时给予他鼓励和支持;当学生犹豫迟疑、吞吞吐吐的时候,不妨向他投去信任的目光。在课外活动中,当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时,不要忘了鼓励他再接再厉;当学生在活动中失利,不要忘了及时给他鼓劲打气,提醒他不要灰心。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每一个活动,在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努力营造积极自我表现的氛围,使学生乐于表现,在表现中不断成长。

(二)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我表现的流程

学生的自我表现不是随意的行为、胡乱的表现,它有一个精心组织的流程。首先,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好奇心的问题或活动。例如,对一首诗歌的朗诵,对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分析,表演一个课堂情景剧等。其次,要让学生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源,并对它们进行处理。例如,对诗歌的朗诵,要了解其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内容主题等信息,要把握朗诵时的语气语调、节奏重音。第三,学生预先自我预演。在表现之前,学生自己充分练习,自我纠正,教师和同学可以对该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学生正式表现、展示。在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表现平台展示自我。如在课堂上学生小组表演情景剧,在演讲会上发表演讲。第五,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以利于学生总结经验。教师对表现活动的评价宜以正面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同时应客观地指出其不足之处。

(三)教师要为学生自我表现作正面的示范

第4篇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音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不新颖

    教师只有在每单元学到音标时,才带同学们认一认、读一读,也不加以铺垫或精心设计。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是非常乏味的,如:四年级刚学习辅音音标时,教师一味地让学生集体读,指名读[p],[b],[t],[d]…教学机械化,缺乏生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音素量的增多,加之教师没有科学有趣的教学设计,学生对音标的音、形都很难掌握,就更谈不上熟练运用了,所以,他们很容易就遗忘掉。

    2.教学过程不严格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不能够很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英语学习差距会显现。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在语音教学方面,大部分英语教师一般是按照英语教材的内容进行备课和实施教学,教材中没安排的语音教学也就没教。

    这就造成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缺失,影响了学生语音能力的发展。

    3.学生存在通过利用中文表示法来记发音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英语单词的发音、拼写等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但是,小学生限于英语知识基础等因素,在开始阶段没有获得相应的系统认知,因此,经常使用汉字或者拼音来标注单词的做法。如:Hello标成“哈罗”,Good morning,标成“guo de mao ni”,Nice to meet you标成“纳斯图眯图”等等。这些汉字和拼音的使用,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讲,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因为汉字拼音标注的粗略性,不能准确地标注单词的语音,影响了学生语音学习的准确性。

    二、创设游戏,使学生在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1.认读游戏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枯燥的单词记忆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此,英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成为提升英语教学效果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听力辨音、英语音标卡片认读游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够认得更全、更快、更准确。

    2.听辨音游戏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小学生的英语发音能力,学

    生的听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听辨游戏,来提升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有效性。

    3.拼读游戏

    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小学生的英语拼读能力,发展小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小学英语学习作为语言技能学习的内容,只有通过多次的练习和使用,才能实现英语音标的熟练使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提升学生英语音标学习的兴趣。例如,通过拼读游戏活动,来提升小学生英语音标学习的积极性。

    4.循序渐进,提高英语音标学习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音标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英语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因为认知和记忆能力发展的过程性,使得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进行音标学习的时候,常常因为巩固不及时,而出现知识遗忘现象。因此,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实施音标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为目标,抓住学生英语音标学习的弱点,做好易混音标的辨析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来提升小学生英语音标学习的

    效率。

第5篇

关键词:课堂实施;教学改革;主体性

一、小学课堂实施以学生为主的原因

1.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让学生得到更加有效的教育

由于每个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让学生一起上课的话就可能导致某些同学听不懂而那些能力高的又学不到什么东西。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就可以实施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而让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2.可以让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加专心

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发言和谈论,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不会因为其他的事情而分心。

3.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可以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参加讨论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交流能力的机会,而让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学习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律意识。

二、怎么做到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

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老师可以按照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表现而给学生在课堂上分配不同的任务。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统一学习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然后对于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可以给他们安排额外的练习来继续加强他们的英语水平。对于英语成绩不是太好的则应给他们补习以前的知识,然后让给他们布置简单的练习。老师还可以让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去教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这不但可以让成绩好的同学对知识更加的熟悉,还可以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加强自己的英语水平。

2.采用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

小学生活泼爱动,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老师讲课。采用实物来教英语单词就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老师在讲apple,orange的时候可以拿着相关的水果来给学生演示。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去扮演不同的水果,当老师念出水果名字的时候扮演相同水果的同学就要站出来并准确地说出单词的拼写。最后老师可以选取表现最好的学生把上课时用到的水果作为奖品送给他们。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但让同学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了学习还表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3.教师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着想

老师要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小学生是需要被表扬的,只有老师真正关心爱护他们才可以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多对学生说excellent,very good等表扬的词汇可以让学生的信心增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老师跟学生的关系更加亲切之后,学生在课堂上自然也会更加的活跃,敢于发言和提出疑问。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融入课堂。

4.多组织一些与英语相关的活动

活动是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最好的方法,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需要学生参与的。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基本句型:My name is...I am...years old,I like...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和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在一些环节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希望笔者的文章可以给师生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梅红.例谈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5).

第6篇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展现学生的个性?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打破固有的教学方式,降低应试教育对课堂教学的干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本文将对此简单介绍,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并展现学生在课堂中展示个性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学生个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就只知一味地讲解知识理论,殊不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当为小学生讲解语文的重要性和其所存在的工具性特点,不能将语文当做干巴巴的理论知识讲解,需要推动学生利用语文知识进行学习生活,感受感知语文灵活运用的生命力[2]。教师在与学生良性互动中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如何展现学生个性的方式方法,以下进行几个方面分析。

一、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在当今刻板的应试教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教师与学生形成两个相对立的、机械化的知识传输流程,教师单方面的授课,学生单方面的接受,彼此之间没有思维上的碰撞和交流,学生没有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应有的平等发言权[3]。笔者认为,在此应当给予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就阅读一个方面来分析,阅读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进行“思维交流”的一个过程,是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味到课文背后的深意?应当给予其对阅读材料的自主选择权,使其得到应有的课堂尊重,按照素质教育理念,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决定自己的选择。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是主体,教师绝不能越庖代俎,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讲解对课文的深度理解而代替学生的阅读过程,必须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活动,从中自我发掘、自我认识,推动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反思监控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其对课文欣赏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当注重将课本内容带到生活实际中。可以询问学生对哪一部分感兴趣,课堂中部分学生对“闰土看瓜刺猹”有兴趣,另一部分对“闰土捕鸟”有兴趣,包括其他兴趣点和兴趣范围,教师就可以就推行施小组合作制,以这种方式应用其中,带动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了解,在讨论中相互帮助,以思维的对撞形式促进其共同发展。

二、给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而且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方式,独具特色,教师不应当以教材为主体,进行呆板刻画的教学模式,不能将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体,断绝两者之间的联系。必须要以批判的眼光,历史性辩证性的看待问题,不能将问题片面的对立化,要从全面思考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尊重其学习方法。事实上,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发展,诸多学习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五单元需要背诵篇目《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因为水平不一样,学生有的喜欢画面感记忆背诵,有的需要大声朗读,有的进行默记,教师不应该去干预其学习方法,应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盲目模仿他人。

三、给学生质疑问题的权利

质疑是人的一种本能,即一种根本的探究性心里,古往今来,质疑能力是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也是教师应该赋予其的权利,在我国经典文学中,《论语》就是由孔子学生的发问以及孔子的回答编构而成的,在一问一答之间讲出了人生哲理。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对学的质疑,教师在无法解答的情况下会进行驳回,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养成,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其质疑的权利,鼓励其敢于向权威发问、敢于质疑教材,以提问式教学方式,来唤醒学生的质疑能力。

例如:学习人教版教材小学课文中《曹冲称象》一文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提问,除了曹冲这一种称象的方法,还有什么其他的方式?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思考,进行思维发散锻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展现学生的个性。

四、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权利

在课堂中,老师应当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容易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在国内外相关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有着较为深刻的印象,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尤为良好的,在培养学生个性的过程中给予其自由发挥的权利,构建适度的学习空间,展示学生的风采,是教师需要尝试的。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课文《新型玻璃》中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发问,提问其未来玻璃都有哪种类型,会有什么样的功能?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发挥其想象力大胆讲出来,为学生的思维探索留出相对应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很好,学生彼此之间相互暗暗竞争,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

第7篇

[关键词] 小组合作;语文课堂;表现欲

一、问题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讲人,而是一个“旁观者”。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课堂成为了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小组合作学习已在我校开展多年,自己也在这一教育领域里辛勤工作了多年,但随着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了解及年龄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激情渐渐下降,从而使得本应有思维碰撞的语文课堂一度沉默。这种现象在高年级的学生尤为明显。

二、原因

1、学生的生理发展影响着学生的表现欲。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年级越低的学生,他们的表现欲会越强,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理还不成熟,情绪还不稳定,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而且迫切希望其他人能够知道自己的想法,因此他们很爱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不管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但随着年龄的随长,高年级的学生生理开始成熟,想问题会比较深入,常常会考虑答案的正确性,考虑自尊心等等问题,从而也使得学生的表现欲下降。

2、教学设计内容缺乏科学性及吸引力,不能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课堂缺少活动环节,激发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及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有多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只从“教”这个角度出发,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不符合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得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3、个别教师滥用奖励机制,让学生失去竞争的劲头,使学生在课堂上失去成功感。合理的奖励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但有些老师常常在课堂上把这种奖励当作一种机械性地“药品”,过度地使用,让学生失去新鲜感,更让他们的失去了表现的欲望。

三、策略

有教师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直接点名的方式,希望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展示自己。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被动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提倡的是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由被迫学变成我要学,直接点名的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作为课堂的操控者,我们教师怎样才能把被动变成主动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先学后教,学生参与预习,增强课堂表现的自信心

充分的课前预习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也是课堂得以深入和拓展的基础。学生合作预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我们有意识培养学生合作预习习惯,感觉效果不错。比如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由于初中的古诗词难度不大,我们便尝试让每个小组“承包”一首诗,小组成员再分工,如介绍作者、理解内容、感悟名句、诗词中心、课外拓展等。于是,学生他们会利用自己手头的各种资料去完成任务。在预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每个组员都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到锻炼。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在有准备的前提下,熟悉了课文内容,自然有信心在课堂上“大展身手”,课堂气氛一下子就会活跃起来。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出富有挑战性的、有价值的、有趣味性的问题,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上。问题的设计必须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具有挑战性的、有价值的、有趣味性的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如我校陈碧艳老师授教《背影》时,提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和“谈谈你眼中的‘父亲’”,两者对调控学生话语权所起的作用大相径庭:前者是一个问题,问的结果直接指向了提问者的标准答案。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话语权活动空间较为狭窄;后者是“谈”,是一个导向丰富的话题,学生的话语权可以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并生成许多高质量的问题。在这个话题情景下,学生摆脱了“牵”的处境,思维空间拓展了,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了鼓舞,学生话语权的参与率就会明显提高。

当然,我们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有价值的、有趣味性的问题的同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要体现层次性。学生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遵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这样的课堂才没有成为优生的专利。

2.把游戏融入到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学习效果良好的关键在于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学得轻松、学得有滋有味,这就离不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游戏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机地贯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完成教学目标的效果。比如在讲《羚羊木雕》时,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有感情、带表情、说话符合人物身份等方面来朗读课文,课下排演课本剧,本课一个重点就是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很多方法,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都很有特点,能把人物活灵活现的演绎出来,同时也把握了文章的知识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整个课堂是轻松愉悦的。

3、奖励机制要合理化、多元化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比如认读生字 ,开展一分钟认读。比一比哪一个组在一分钟内认得多而准。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差一点的组员;差的学生来自集体的荣誉感使他们觉得不能拖小组的后腿,应该主动学习。这样,小组内很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好作风,也给了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4、教师自身方面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起着一定的影响。还记得我校吴培森校长的那句话:要想学生喜欢你的课堂,那么先让学生喜欢你本人!的确,现在的初中生处于15-16岁的年龄,看问题的角度也比较简单,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与他们和老师的关系有一定的影响。作为老师,常常会发现学生打从心里喜欢你,认真地上你的课,学习的劲头也跟着上来;相反,只会对语文产生恐惧感。基于此,我经常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慢慢地学生越来越喜欢我的课堂,对语文也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吕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2010.

第8篇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 人生目标 现状与规划

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一方面可以为国家、社会培养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填补人力资源的空缺。另一方面,随着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措施的实施,为更多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生。但由于学生规模急剧扩大,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一般的高校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学校在师资力量、实验条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要求上跟不上规模的扩张,因此,各高校在获得空前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的人生目标、学风等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目标迷茫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是其总体素质较扩招前却有所缩水。具体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和人文素质(对于生命价值及其意义的理解)这两方面。一方面由于近些年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青年学生在物质精神上的时间及金钱花费远远大于过去:出入高档消费场所,吃喝讲排场,提前消费,过于注重外在的修饰,内在的虚荣心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不断地膨胀。另一方面,青年学生自我意识过于浓重,而集体意识相对薄弱,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人生目标的追求过程中急功近利。这种膨胀了的自我意识有时甚至导致了部分青少年的行为失范,例如考试作弊、损坏公物、偷窃抢劫等。以上的情况多多少少在每个学校都有发生,这极大地影响了周围原本好学苦读的同学,甚至打击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如今,最主要的也是最让人担忧的是部分青少年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或人生目标不清晰,他们迷茫、唐突、莽撞……

二、当代大学生人生目标迷茫的主要原因

由于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同时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各高校都存在一部分大学生不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滋生了学习态度不端正、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守信用、考试舞弊、随意旷缺课等不良习气,缺乏理想、目标迷茫。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何却往相反的方向发展,为何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踌躇不前?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到底谁该负责?这些都是值得社会各界反思的问题。

1.社会不良习气影响学生。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获取通道的宽泛,社会的不良风气易于进入校园并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一方面,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使得青少年心理极易趋于不平衡,因此会使用旁门左道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通过请客吃饭在各种选拔活动中拉票……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扩招而使学生的数量大增,但相应的教师人数增加却没有跟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多多少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业与生活;在家庭方面,由于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使得孩子过于自我,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自私、专横,缺乏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家庭的不和睦也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在同龄人中显得较为叛逆或过于沉默;而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无法准确地辨别是非,容易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以上因素使得当今的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规范严重脱节。

2.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形形的诱惑混淆了青少年的人生目标,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人生目标的缺失在一个人的生命中仿佛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旦起爆,其后果必将让当事人抱憾终生。缺少人生目标的人大都处于百无聊赖当中,混混噩噩过完人生中最充满朝气、最利于成长的最佳时间,到头来换来的不仅是自己的失败,而且这对整个国家、社会、个人都是不利的因素:由于此时的大学生缺少精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其后果大多为自毁前程。对于社会来说,青少年不务正业不但是对自己不负责,而且由于他们的不当行为,还会对社会的治安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一些青少年甚至为了一时的私欲加入到了偷窃、诈骗、抢劫的行列中,破坏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上升到国家的角度来说,如今的青少年就是祖国的明天,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就好像一个国家没有长久的发展计划与策略,其命运必然走向衰败。因此,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清晰的人生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大学生确立自己人生目标存在迷茫。怎样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大部分青少年困惑的事,他们早已习惯于接受、顺从而非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有些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了大半辈子才发现自己现在走的路并不适合。因此,在面对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主动出击,主动尝试失败。但现状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青少年都会遭遇到不同的打击与挫折。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虽然说通往这一目的地所要经历的坎坷总体来说是大同小异的,但如今的青少年在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时总是习惯将这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推卸在他人或社会上。影响每个人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都不同,从而使得每个人的心理及行为表现都千差万别。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在面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上每个人都应该有所顾虑,有所打算。在外界环境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每位青少年都应该调整好心态,做好准备,去适应这个规则,这个复杂的环境,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三、人生目标的规划

其实,在接近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其主要矛盾是在于自身,而非外界环境。人生目标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并不遥远,只是其中弯路崎岖,当面对逆境时一定要勇于面对,敢于接受。换句话说人生目标的实现就是以最优的方法处理好人生道路上不同阶段出现的“拦路虎”。

1.摆好姿态,认识并认清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承认并接受这一发展体制。尼采曾说过,人类艰辛劳作的终极目的是使最接近人类超越理想的完美个体的诞生。因此,那些自愿被超越并且支持超越者的个体就是阶梯,而人类正是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向上进化的。青少年在享受社会给我们创造的优质生活环境、父母给予的亲情关怀下健康地成长,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青少年在学会接受的同时要懂得回报社会、回报父母,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享受却不懂得如何去创造。如果说父母这一辈是自愿被超越并支持我们这一辈向前发展的阶梯的话,那么此时此刻,每位青少年都应该做好成为阶梯的准备,为社会的将来尽好我们的职责。

2.摆正心态,直面人生的各种逆境。如今,青少年接触到并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社会的不公。众所周知,人类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哲学上曾对不平等的由来做了如下的解释:人相对于其他动物的优越性就是趋于完善化的能力,也就是往前发展的能力,而正是这种能力,成为不平等的原因。人类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同时前进一步。这些不平等主要存在于家庭、教育、就业等方面。但是当青少年面对不公平时往往表现出来的就只是抱怨,不停地抱怨。其实这种抱怨无非是让当事人的心灵再受一次伤害而已。有时转一个弯,情况也许会有所好转,毕竟如果一扇门关上了,总还有其它的门为你敞开。

3.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生活环境。古语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是群居的高等动物,因此每个人的成长同时还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正所谓遇强则强,周围人的能力决定了我们每个青少年成长的起始高度。选择志同道合、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作为人生道路上的伙伴能够带动青少年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辛波.目标行为导向教学的课堂组织[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09).

[2]甘保和,罗兰芬.有效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目标的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7).

[3]陈至立.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05).

第9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运用祖国文字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加深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怀得到一定的释放,最后拥有无限的正能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有政治教学突出、道德说教明显、情感灌输太多、价值引导不正确。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现代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教师的价值观的问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的特点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身的特点有两方面,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只是体验性的目标,且实现这一目标的周期较长。

二、小学语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策略

1.摒弃教育功利,完成教学理念的多元化

(1)了解知识的内涵,关注情感的体验。语文教学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到知识不仅可以改变命运,还在无形中丰富了我们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对自身思想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社会现实中得到了体现,也告诫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能只专注于学生的成绩、考核和升学率,而应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帮助他们追求全面发展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明确情感周期,完善人生追求。家长和老师的攀比心理促使学生按照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在机械性地学习。这导致很多学生思想过于偏激和内向,扭曲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2.关注情感发展特点,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1)将语言形式与学生的情感相结合。将学生的情感与语言文字相结合来完成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在文字中传达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自己的情感,进而发掘到自己的情感所在。如古代诗词描述的美景有时需要学生自己去想象,扩大想象空间。学生还可以自己利用文学著作中的经典语句,以作为对自己情感的释放或鼓励。

(2)关注学生意志在学习中的作用。语文课堂教育40分钟,学生能否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掌握自己该学的内容,教师能否合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时间,主要在于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3.正视课堂中的价值冲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现代信息时代的冲击使学生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课本教学模式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时间进行正确引导。课本中西门豹人物的塑造,有的学生认为西门豹机智勇猛,有的认为西门豹除暴安良。当然,教师给予了肯定。然而有的学生认为西门豹残忍冷血,老师也给予了肯定,因为西门豹处理问题的手段是过于残忍了。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

4.重视教师的情意发展,提高教师的情意教学水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