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5 16:19: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

第1篇

一、石油企业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由于石油产业的工作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较为复杂的技术性,并且需要长期处在条件较为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事石油相关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由于石油的工作程序较为复杂相关环节具有特殊性,因此其从生产到销售之间一系列的过程较为专业化,这与其他产业有所不同。这也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优秀的实践能力。同时,石油产业的运营主要依靠于交通部门的运输体系和政府各单位间的相互协调,因此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必须拥有灵活的沟通技巧。石油企业所承载的社会责任、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决定了企业青年人才必须较高的思想水平,从而与企业共同承担这些责任,履行和传承企业文化;最后,根据石油企业的特殊性质决定其工作地点环境较为艰苦,因此,要对企业青年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青年人才形成坚定地意志,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革命品质,养成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我国的石油工作中去。

二、企业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规划的影响

企业对于青年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实现了青年自身发展目标,和企业市场发展战略双赢。并且通过对青年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之了解企业在对人才的培养、应用、促进人才发展等方面提出的详细建议以及所做的具体措施。并对青年人才传播企业文化,阐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前景、现有成果、未来发展目标和对青年人才们的要求。如此一来,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能够很好的传播企业文化、发扬企业精神,吸纳大量优质青年人才为企业建设精英队伍;另一方面能够使员工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并以此为条件进行未来工作的计划,了解自身对于企业的价值和职业发展前景。总的来说,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价值,能够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对工作的周密规划、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价值,忘我地投身于企业的工作之中。

三、石油企业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路径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

充分借助现有理论基础,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从人才学、教育心理学、哲学等为不同层面,对企业青年人才的职业生涯以及工作规划做出科学的引导。作为石油企业来说,应该充分吸纳大量的高校优质毕业生,并帮助他们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进而具体到个人的工作规划。并针对各个新入职员工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为之后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奠定基础。同时,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辅导老师对青年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引导,并根据个人心理特点提出专业的建议,辅助青年人才制定出科学的、适合自身发展、推动企业进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广泛开展岗位实习锻炼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 创新教育

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高职教育对于学生的就业十分关注,但是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逐渐增加,一些学生毕业之后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是找不到工作,这不仅仅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今后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就业率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加,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渐重要,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社会形势的逐渐复杂,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做出适当地调整。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国的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高职院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一些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缺少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的认识导致一些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真正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创新教育缺少实践

随着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逐渐增加,这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加上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渐重要,但是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十分完善,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讲座或者是指导,但是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指导。另外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缺少相关的实践,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十分有限,一些学生由于缺少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缺少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认识,导致所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少一定的可行性,没有发挥出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作用。

二、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

随着当前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当前社会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实,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在今后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需要积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随着就业形势的转变和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当前更应该注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创新教育,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毕业生负责人员应该积极宣传和鼓励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进行,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应该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需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详细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就业压力,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对于就业有着十分关键的帮助,同时对于学生就业之后的发展也有着关键的作用。

(二)加强教师对于学生就业指导规划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逐渐严峻,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就业逐渐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认识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中需要加强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做出详细地分析和规划,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指导,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为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合理有效地指导,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三)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随着当前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一些西方国家往往会开设一些关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中需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校的课程中应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另外在学校中还应该开展一些咨询辅导机构或者是一些讲座,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良好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出职业生涯规划。

结语

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加,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提高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工作并没有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在今后的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需要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飞.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3).

第3篇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第4篇

关键词:自主性;引导式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07―02

何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即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主体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由此制定相应计划及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简而言之,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及人-职匹配。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彻在大学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指明方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为将来职业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花都区三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调查的资料了解到,却在民办高校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资源等方面不断丰富的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却并未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及重视,本文将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出现的问题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产生的原因

1.1客观原因

(1)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历程短。

职业生涯规划最初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并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新兴事物传入中国,其普及程度不高,且中国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究正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有关职业生涯的研究和实践仍很欠缺。教育部办公厅在2007年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要求》的通知,指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该通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上了日程,系统化、现代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在高校落实。自2008年至今,其发展历程较短。笔者根据对花都区三所民办高校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在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普遍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的引进和就业指导中心机构成立也是近年来才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尚未真正形成,教学模式多以理论课程为主。

(2)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资源未能尽其用。

为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较好开展及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如购买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建立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团体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等,然而根据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资源利用效果并不显著,学校所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资源并不为学生所周知,67.65%的学生未运用过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仅有32.35%的学生用过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其中60.87%的学生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学校有此系统,826%的学生是因为学校测评系统繁琐、难以操作。此外,学生主要通过课程理论讲授的方式被动地了解和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据调查结果得知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最需获得指导与帮助,其中职业能力倾向测评占60.48%;就业信息定期分析占52.1%;相关社会实践平台占45.21%,所学专业的职业方向占34.75%。由上述数据可得知,职业能力倾向测评、就业信息定期分析及相关社会实践平台所占的比例较大,且学校对其已配置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资源宣传力度不够,资源未得到广泛利用等因素,引致学校资源与学生需求方面没有较紧密的联系起来。

1.2主观原因

(1)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

从学生方面出发,大学生对于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处于模糊和朦胧的状态,未能全面地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短。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未能在中学教育中普及,普遍大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起步晚,据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选择现在专业是由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仅占33.83%;因就业前景好的占19.16%;因家长或老师推荐的占16.77%;因高考成绩所限或学校调剂的占24.85%。由以上数据可得知,66.17%的学生并不是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选取专业的,更是未能在选择自身专业提前设计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二是认识和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少。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发展历程短,国民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社会环境的熏陶,本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处于探索研究中,理论尚未完全形成。

从学校方面出发,学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对花都区民办高校走访调查得知,部分高校并未真正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校与学生彼此之间发展的作用。片面注重招生以及大学生临毕业时的“就业培训”,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混淆一谈,并未全面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2)缺乏主观能动性,依赖性较强。

由于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往往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普遍仍未能唤醒意识并付之于行动或实践。大学生仅在学校传统教育模式下吸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处于似懂非懂对状态,并没有结合探索自身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付诸实践。同时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父母过于宠溺孩子,包办孩一切的教育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目标缺失,也是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学学习阶段,学生以考上理想大学作为目标,激发其学习的动力。然而在大学生活中,安逸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之迷失了方向,养成懒惰散漫的学习态度。

(3)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

职业生涯规划与时俱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与社会发展、自我改变和自我认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其目标的达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然而学生由于年级的递增以及社会就业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心理特征与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实现过程漫长、成效慢相悖,使学生难以坚持执行已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持之以恒是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起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

2解决方案

2.1树立正确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能引导学校、学生进行正确的抉择,促进其更好的发展。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需要有大环境的熏陶,如通过媒体宣传、大型活动宣传,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吸收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其次,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应有比较深刻地认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不应持有“任务式”的态度,在对学生传授引导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念,提高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的意识,并积极推进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重视教学质量及其成果。从学生方面出发,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第一步,能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潮流发展的主力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应联系自身接受并认可职业生涯规划,自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2.2加快形成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提高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提出,个体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除受到自我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和遗传素质的影响。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校为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提高,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应加快建设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加快组建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组织老师外出交流学习,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供教师队伍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三是加强教学时间的连贯性,不同年级实现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在大一阶段,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有大体的了解,懂得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大二阶段,应注重课外实践活动的验证。根据大一阶段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社会活动的检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所制定规划的合理性、实用性,并进行修改、完善。在大三阶段,应培养自身发展所需的技能,考取相关证书,进行相关能力的拓展。在大四阶段,应着重学习就业面试的技巧,获取实践平台,为实现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迈出关键的第一步。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对自身大学生活及未来职业生活做出有效的规划。

2.3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是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之一,能为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加大现有职业生涯规划资源的宣传力度,扩宽影响力。通过学校各组织工作的相互配合,将职业生涯规划资源信息传递给学生,如通过辅导员信息传递、宣传栏海报粘贴等。其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职业发展规划部门应将部门职能透明化,增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部门工作的了解,根据自身需求寻求帮助。二是民办高校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实训活动调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同时,民办高校可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例如通过“展翅计划”、校企实践基地,使学生将个人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职业信息,更好地进行人-职匹配,科学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学校可通过学生社团平台,举办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通过参加活动,能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进一步的了解,调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积极性。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需要学校与学生的相互配合。学生应调整自身的学习态度,面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加。学生还应善用学校资源,运用学校现有课程知识,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及网上搜索职业信息,进行初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再利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结合社会实践修订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9.

[2]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Z].2007.

[3]许溪沙,王若光,张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生涯教育探讨[C].创新沈阳文集,20090827.

[4]王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个案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30501.

第5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团体心理辅导 医学院校大学生

[作者简介]孙璐(1979- ),女,河北清苑人,成都医学院心理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四川 成都 6105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2011年度面上项目“应用心理学专业《团体心理辅导》实践性教学探索”的最终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SXL-112015)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097-0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于大学生的选择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医学院校毕业生,其就业难度远远大于其他高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医疗市场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医疗单位对于医学院校毕业生从“学历”以及“能力”上都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医学院校学生就业思想不成熟,欠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就业感到茫然,片面地认为就业是毕业以后的事情,学习阶段不用考虑。诚然,医学院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首先取决于自身是否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但是,是否具有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让医学院校大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认识自我、专业和职业,学习制订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对于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对于高等院校就业指导部门来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是指高等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作为基本工作内容,对其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对大学生性格、兴趣、爱好、能力进行测试;帮助并指导大学生选择专业及选修课程;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认识;帮助并指导大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战略;指导大学生参加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获取对将来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及经验;在大学生毕业前夕,为他们搜集并提供相关专业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掌握就业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大学生来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一生的职业理想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并进行相关努力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1.促进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强调“认知”和“体验”并用,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单纯以授课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利于他们理解理论知识,增加体验的深度和强度。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与职业定位,并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力量。

2.促进大学生将信息转化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可以不断地将关于“自我”“职业”“专业”的知识、信息进行交流和整合,从而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获得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掌握职业决策技能。

3.促进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尽管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他们对于自我的认识还相当模糊,尤其对于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职业兴趣及职业价值观都缺乏清楚的认识,这样就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障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激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兴趣,从深层次上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4.促进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可以促进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认识并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还能帮助大学生找出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然后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下,不断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监督机制,促进自己职业理想的实现。

三、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实例分析

1.对象。为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效果展开了对比研究:通过海报招募和课堂宣讲的方式,选择某医学院2012级不同专业7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8名,女生42名,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每10名学生编为一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在年龄、性别、系别、班级、入校以来学习课程内容、是否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大致相当。甄选时,被试填写一份《职业报名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个别访谈,甄选标准为自评在“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上存在困惑且具有较强参与动机者。

2.工具。为评价团体辅导效果,对组员进行关于“职业决策困难”的前、后测。测量工具为原版由Gati,Krausz和Osipow编制,中文版由沈雪萍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该问卷共计35个条目,将职业决策困难分为3大类10小种,分别为“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和“不一致的信息”。其中“缺乏准备”包括“缺乏动机”“犹豫不决”“不合理的信念”;“缺乏信息”包括“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缺乏自我的信息”“缺乏职业的信息”“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息”;“不一致的信息”包括“不可靠的信息”“内部冲突”“外部冲突”。在量表中还加入一项关于职业决策困难“主观感受程度”的评分条目。该问卷所有题目按Likert 9点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职业决策困难水平越高。另外,还采用自编“团体满意度评价表”评估团体辅导的主观效果,量表共计7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从1“不满意”到5“非常满意”),分数越高说明对团体活动越满意。

3.干预方法。通过对参与大学生的甄选和前测发现,相当多的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相当模糊,甚至对于如何了解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生活安排也存在很多困惑,对于未来就业更存在不小的紧张与焦虑。虽然不少同学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很少有人真正采取行动对将来进行切实的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虽然大学生们都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需求,但是由于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缺乏透彻的认识,在没有外界专业帮助的情况下,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到行动上。对前测结果分析还发现,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已打算报考研究生,但对于“为什么要考研究生”“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等问题仍没有非常确切的答案。

在掌握了低年级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方面存在的困难后,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并参考Lock所著的《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中介绍的步骤和练习,制订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并对该小组成员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辅导方案主要包括认识“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自我的气质、职业兴趣和能力”“家庭环境”及“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总结和评估”等内容。在3个月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共进行了12次活动,其中“团队建设”进行了1次活动,“认识职业理想”和“认识职业价值观”各进行了1次活动,“认识自我的气质、职业兴趣和能力”进行了3次活动,“认识家庭环境”进行了3次活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行了2次活动,“总结和评估”进行了1次活动。团体辅导活动结束后,再次使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对所有学生进行后测。

4.结果。活动完成后,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前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在“总量表”中的前测值显著大于后测值;另外,在该量表“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及“主观评价”三大分维度上前后测成绩也有显著性差异。更具体地说,在“缺乏准备”维度上,两个小维度“犹豫不决”与“不合理信念”前后测差异显著;在“缺乏信息”维度上,“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缺乏自我的信息”“缺乏职业的信息”“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息”等小维度上前后测差异也显著。但是,在“不一致的信息”维度及三个小维度“不可靠的信息”“内部冲突”“外部冲突”上前后测差异不显著。据此说明,医学院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中的某些维度来讲是有一定效果的。

团体结束后,采用自编《成员满意度评估量表》对成员的主观感受及对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价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对于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参与的大学生们均表示非常满意,一些的学生认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加深了自己对影响职业决策因素的认识,能够从自我发展的方向看待职业生涯规划,学会了怎样搜集职业信息,从哪里搜集职业信息等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有一些学生已经开始执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以便将来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和就业。

整个活动结束后,要求成员们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进行规划。如某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结合自身及专业特点把职业目标定位在“护理管理”上,并基于此制定了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现实的规划方案(如下表所示)。

总之,针对医学院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其本质就是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团体辅导实践相结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其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方法,提升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效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杜晓霞,田梓蓉,韩杰.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2).

[2]哈力群,周宏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3]林晓萍,王有智,李小雁. 班级生涯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1).

第6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祝庆国(1968-),男,河南商丘市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0-0095-02

为了客观的把握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状况,笔者对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商丘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永城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大部分是三年级的学生,每个学校2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69份。通过问卷调查对商丘市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及意义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职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确立职业发展方向,选择职业道路。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规划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行动。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制定发展计划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大部分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85%的高职生没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如表1)。

表1 你是否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根据调查66.5%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或目标模糊(如表2)。

表2 您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吗

高职院校学生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在大学学习期间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目标就有学习动机和动力,就会减少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无所事事,虚度时日的现象。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调查表明66.9%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不了解或没想过,只有22.5%的学生一般了解(如表3)。

表3 你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都了解吗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学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兴趣、能力,把握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校期间就能有意识地主动地了解与职业相关的知识、理论、信息、资料,积极参与到与职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切实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四)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终身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不再单纯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把握大学阶段的学习时机,自身获得全面发展,为将来步入社会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调查显示如81.3%的高职院校学生不太了解或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如表4)。

表4 你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尚未形成成熟的观念,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己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缺失

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一些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专门的、独立的指导机构,但缺乏专门的指导人员、资金和场所。生涯规划教育也仅局限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忽视学生求学整体过程的指导,缺乏培育理念和机制。调查显示94.7%的高职院校学生没有接受过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如表5)。

表5 你是否接受过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把就业指导等同或代替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在指导对象上仅限于毕业生,在内容上仅局限于在就业指导课中加上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而不是以学生的职业生涯成功为导向。也没有专门的部门、专门的人员来组织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调查显示97.1%的高职院校学生回答没有或不清楚学校是否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机构(如表6)。

表6 你所在的学校是否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机构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化不强

调查表明92.8%高职院校学生不满意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就业指导服务(如表7)。

表7 你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服务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职能,需要具备一支具有较强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这就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经常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意识与技能较弱,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缺少理性思考与规划,甚至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兴趣不大。调查显示86.5%的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上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如表8)。

表8 你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

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认识不够,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较弱,急需加强教育与引导。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而调查发现,大学生择业盲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相当普遍,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和挫折。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到来的新形势下,面对激烈的职业竞争,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为了培养新形式新时代下符合市场发展新要求的人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提上了日程。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最早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追朔到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伦(MarLand)博士在1971 年正式提出的“生涯教育”观念,但到目前还没有权威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定义的界定,但学者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1]。

但是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还是以专业学科为体系,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尚未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严重缺位。通过调查发现,虽然现在的大学生虽然在入学对所学专业的职业方向有一个基本认识,但是对于如何实现,以及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工作者相当茫然。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及对职业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进行的,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职业能否成功。大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2]。

(1)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大学生的性格是可变的,有波动性,及早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特点、兴趣和爱好,并将自身特点与所学专业今后从事职业发展方向相贴合。在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过程中, 大学生不断对自身、对职业选择进行合理的调整, 同时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这必将提高大学生择业和就业时针对性和有效性。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应在自我认识、认识企业和社会的基础上, 从自身实际情况和所学专业、行业人才需求出发, 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并根据自身特点、兴趣和爱好决定是否适合所学专业,进而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潜能,了解所学专业和相关专业,扩大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对相关学科的认识,使其尽可能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选择范围、获取职业途径,制定适合自己特点的大学学习的总目标和阶段的人生目标,学会独立走向社会,适应职业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3]。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目前的用人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人际沟通和交流、处理问题的灵活能力、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及承受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培养及积累职业发展的各种潜能,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责任感、基本技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有选择有目的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己能力,为毕业时的就业做好准备。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忽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个人、家庭、学校到社会都很少关心应该如何选择职业和发展职业。尽管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一些高校已逐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为必修课。但是学生在应试教育、学历教育的影响下,在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很少正面接触职业世界的丰富信息,致使学生职业教育意识薄弱,对职业生涯规划普遍不重视。

(2)专业性不强

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通知下发后,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调整教学大纲,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到大学四年的教学当中。但是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且带着着很强的就业指导痕迹,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效果较差。致使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缺乏对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行业及相关职业的研究和对学生自我认知的教育,缺乏培养专业的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缺乏各种能力训练教育,致使学生在走向社会转换角色时极不适应。

(3)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教师,职业辅导师资尤其匮乏。专职从事职业规划教育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数专职老师没有专业工作背景或是没有接受专门的工作训练,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操作技巧。

(4)教学方式、方法简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般采用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或者安排一般的讲座,或偶尔邀请一些专家和企业老总来作一场报告,形式简单。随着用人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教学方式不能全面的锻炼学生的能力,不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满足不了所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对策

(1)重视教育引导,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

我国教育部已正式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要求下发到全国各大高校,政府和高校已经高度重视,但是还需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需要学校加强教育引导,有意识的引导和提高大学生、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学校要统一认识,在教学管理系部、授课老师、学工口工作老师方面统一认识,要从学生刚入校门开始,在与学生接触时和授课时有意识的提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从认识到接受到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 融合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注重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贯穿了学生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应在大学四年的就业指导课程中,以及在不同的学期,不同的课程设置中有意识的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大一侧重于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树立行业意识,并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认知、学会分析自我特点、个性类型、学会认知人际关系等相关技能;大二则侧重与自我性格辨析、认识所学专业的行业需求,启发学生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是否与所学专业匹配,形成就业的初步印象;大三侧重综合素质培养,树立正确职业观,要加强职业资格证的相关知识、服务、技能的学习,并加强实践认知,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感受所学专业的魅力;大四则需要继续加强素质培养,树立正确就业观,继续完善学生服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3)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需具备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在相关专业对口企业工作的实战经验;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研究创新,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提出可行的规划方案;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等方面[3]。因此要委派有实际工作管理经验的教师任教。

(4)强调社会实践锻炼,注意理论联系实践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课题教学、讲座、报告外,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鼓励和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并主动、有意识的去认识社会和行业的热情,而这就需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和深化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不仅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感性认识和职业适应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因此在大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如教学环节中的认识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生产实习等,让学生深入所学行业,开展职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未出校门先到相关的工作岗位上锻炼,提前体验工作内容,积累经验,缩短了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学生通过认识了自己,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的差距,及时调整和补充,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将来就业及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集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指导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多种专业、多类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为了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及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多方面配合完成。

参考文献:

[1] 陈增寿,赵小平.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2)。

[2] 徐德明.加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8(6):3―6

第8篇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就业市场格局的变化,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突出任务就是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有着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高技能、高索质、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用人才。因此,探索一条高职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已经提上各高校的议事日程,在近些年的实践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课程建设、理论研究、专业化队伍构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这其中也存在着师资队伍匮乏、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意识淡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还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大学生为实现人生奋斗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成长、成才、成功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择业、就业以及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结合自身特点,寻找具有自身特色的最佳职业路径。很多大学生进了大学校门后还根本不了解自己,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毕业以后将会干什么,这使他们产生迷茫、焦虑等心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种测评系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挖掘自身的职业潜质,为今后的个体发展铺平道路。在确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后,大学生应以该规划为准线,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和措施,逐步实现职业目标。

2.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的在校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和措施,能有效地引导和鞭策学生,督促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做出不懈的努力。大学学习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始,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莫定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认识。中国就业体制的转变要求大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认识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社会逐渐使他们认识到“文凭”不再是一张无阻的通行证,综合职业素质在实现职业目标过程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教会大学生社会需要什么,以便审时度势,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风向”,“因时制宜”,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除此以外,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形势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学习不只局限于校园内,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职业生涯规划能培养和强化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监督能力,通过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和思想意识,以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成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大部分是行政人员或系部辅导员,他们的本科或研究生专业基本上都不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授课前后基本上没有得到相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培训或进修,课堂上所讲的基本上是纯理论,师生互动少,对学生缺乏专业化、个性化和可操作性、动态性的指导。教师缺乏职场的经历或经验,到用人单位、就业市场调研或参观的机会很少,指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大部分还是凭经验,与日趋变化的职业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相脱节。另外,授课教师所使用教材是本、专科通用教材,没有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教材,教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题研究和很少。

2.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只是为修得学分而学习,没有把它当作自己走入职场的准备或是职业成功的开始,所以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其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还不是很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知识还比较模糊,执行能力较弱,不懂得如何正确分析自我、职业特征和入职匹配,为自己做一份详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校组织开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比赛、讲座、创业活动或招聘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面不广,成果不突出,特别是在自主创业中,鲜有成功的。

3.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和评价机制。虽然一些学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入教学计划,但大多数其设为选修课,并没有形成“理念导入―职业测评―个性咨询―生涯辅导”的完整体系。部分学生以拿学分为目的,“功利性”掩盖了其真实的意义。结课后,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后期实施情况缺乏有效跟踪监督和管理,无法客观地评价其实施效果。完善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是职业生涯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普遍,轻个体。当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侧重于课堂集中授课和开展讲座,缺乏针对特殊个体进行的单独教育。尤其是当今的“90后”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有着不同的性格、情感、成长背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专业知识的积祟和实践情况不同,因而标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不能也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当前,高职学校由于职业规划方面人才欠缺,经验小足以及方法单一等问题,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忽视了其能动性,使得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个性化缺乏,束缚着学生的发展,也难以给予学生具体有力的指导。

三、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灌输与普及工作,定期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引导教职员工,特别是学工队伍、就业指导人员、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方法,切实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同时,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系部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每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直接挂钩。

2.构建职业规划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有具体的指导部门及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行全程职业规划,从学生一入校就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大一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一、大二要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选择范围,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进一步思考和修正自身的职业规划;毕业班主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辅导,引导他们对选定的专业进行实际的尝试,做好职业目标修正和完善。

为激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热情,高校应实施“一根主线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职业式指导实施的全过程监控,通过加强过程监督和后续的跟踪调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正、调整和效果评价的一体化。“一根主线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终身教育的认识,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内部有序、系统地开展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要充分整合校内外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从业经验的人员等多种资源,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势互补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师队伍。选拔一批乐于从事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和有相关学利背景的专业教师来从事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并根据他们个人的优势和潜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要加强他们的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培养一支专业队伍。扩大社会联系,联合更多力量,充分调动校友、相关领域专家、企业人士、人力资源专家、政府公务员、成功创业者等资源,加入到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工作队伍中来,成为学生的“生涯导师”,或担任兼职教师,或开展专业讲座,或进行个别辅导等,为学生提供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有益指导和经验。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战略选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择业以及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大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大学生在充分熟悉自己在职业选择上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选择合适自己从事的职业领域,从而真正拥有自己特色的、合理的职业定位。

(二)有利于明确大学生自我的职业奋斗目标。在对自身的职业素质有一个清醒熟悉的基础上,职业生涯规划的下一步就是要确定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越早开始越好,每个大学生从踏入校门起就应该开始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目标,并制定好大学每学年的短期目标。

(三)有利于确保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大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可以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好自己的职业定位,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和理想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努力。制定好了规划,还要有具体的行动方案,按照既定的目标,付诸于行动,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性。

(四)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熟悉社会。任何计划的制定都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工作起步较晚,适合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引入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尚属新鲜事物。由于观念上的差距,专业人员的缺乏,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相关的理论实践,也制约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自我认识不足。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淡漠,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及今后在职业中的发展缺少系统的思考和准备。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根本没有意义的,对待工作的态度越来越现实,在职业选择与追求目标上凸显经济价值最大化,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及投机心理,最为关注收入水平、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等因素,盲目就业,频繁跳槽。自我评估是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由于缺乏科学的测评方法和必要指导,学生的自我分析内容不够全面、途径单一,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不能客观评估自己的特质,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优劣势,对自我认识仅仅停留在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方面,未涉及情商、职业价值取向、职业的适应性等。

(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足。职业生涯规划决定着大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并根据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但是不少大学生缺乏清楚、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对未来的职业选择目标模糊。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从不掌握工作信息,临近毕业更是盲目投寄简历,期望广撒网来提高命中率。职业准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职业素质、娴熟的职业实践能力、求职的技巧和礼仪等。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做好了职业准备,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大学生就业教育准备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由于缺少职业实践经验和求职方法和技巧,造成缺乏自信,就业机会来临时机会不能及时把握,加重了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压力。

(三)实践环节薄弱,对职业环境认识不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缺少实践环节,对职业环境了解不够深入。职业环境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用人单位的情况、工作岗位要求等。由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遍缺少实践环节,尤其缺少高质量、有效的社会实践,没有深入到社会中,导致不少大学生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对外部职业环境、职业需求的充分了解,在职业选择、自我定位上普遍具有盲目性。大多数学生对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只是被动的了解,忽略了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对于职业选择的重要意义。不少同学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公司文化以及岗位要求等方面的了解程度不够,这也将影响到大学生作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导致大学生不适应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或者工作作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能力不甚满意。由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十分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历,很多大学生盲目获取工作经历,将假期和课余时间用在打短工做家教、担任业务员或促销员上,社会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不协调,社会实践缺少方向性,学生只注意到了社会经历的多少而忽略了对将来职业的意义,没有考虑到社会的实际需求,最终陷入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及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各方面应该共同努力,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切实提高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水平,引导大学生合理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队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基础和保证。高校要不断充实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通过人才引进、定向培养、聘用兼职人员等方法组建一支具有较高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并实现工作的常态化与个别化相结合,开展职业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水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高校应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抗挫折和承受压力的能力等。通过典型案例的示范功能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信心和对职业人生等问题的高层次思考。引入职业测评手段、做好职业咨询工作,通过科学的职业测评,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性格、兴趣、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专业化的职业咨询,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职业困惑。

(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灌输,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教育宣传力度,使大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主动地、热情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来。可通过主题班会、大型讲座、职业规划主题活动潜意识地为学生灌输有关职业规划知识,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规划的有关活动。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上,要着重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产生对职业规划活动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职业规划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具体情况,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年级特点,分阶段、分侧重点的为大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求职面试技巧等多方面的指导。高校有责任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成才、自我管理的职业观念,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帮助自己了解职业,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强化职业规划咨询与测评工作,提高学生认知能力。针对目前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不能够正确的认知评价自己等问题,必须加强职业测评体系建设,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要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就是要全面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等,明白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等。只有在全面准确的把握自己之后,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才有效。要加强测评建设,高校要积极选择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测评产品,增加测评的信度和效度,建立一支专家型的测评队伍,给测评对象以公正、科学的测评指导,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正确认知自己。由于在职业咨询辅导过程中,职业测评是基本依据,不是唯一依据,还需要凭借业咨询活动中心的咨询活动,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出判断,两者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评估效果。

(四)增加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对职业环境的认识。要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职业实践,同时在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要增强职业针对性和目的性,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职业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根据当前的职业环境有目的的构建与职业环境相一致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对职业规划的影响,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职业规划。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交流与合作,为学生争取到一些见习岗位,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规划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得到检验。学校还要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使校企联合培养和订单式培养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服务。大学生自己也要勇于走出校门,主动参加用人单位的兼职实习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使自己成熟。

参考文献:

[1]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吴薇,刘继亮.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