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态猪的市场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6 16:19: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态猪的市场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态猪的市场前景

第1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业生态;经济管理

一、中国产业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

1、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严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2、生态环境严重透支。随着经济以每年8%、9%、甚至10%的速度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迅速退化的灾难:270万平方公里耕地被沙漠吞噬、70%以上水系被污染、400座城市缺水等等。有关专家断言:如果中国不迅速转变生产方式,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将出现在中国。

3、社会文化出现了毁灭性破坏。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占用大量耕地,粮食产量大幅下降;而过去一味建造高楼大厦和基础设施的种种弊端,已经在很多地方显现出来:庞大的城市吞噬了大片农田,许多城市无可挽回的被开发成清一色的灰色城镇,失去了往日的魅力。那些最具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外国游客一心想看的东西被胡乱建造的新式楼房无休止的吞噬,居住环境日益恶化。

二、宏观、中观、微观生态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1、宏观生态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这一任务的核心内容是,根据生态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我国现代化总体战略的需要,确立我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产业化为中心的中长期生态经济管理目标,谋求建立生态(包括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的模式,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生态经济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2、微观生态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从总的来说,微观生态经济管理的任务,是根据“优质优构低耗高效”这个企业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要求,及现代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科学地组织企业生产力,寻求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优化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提高资源转化率,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要着重完成以下具体任务:(1)按照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和市场需要,制定企业生态经济发展目标和规划,推进企业发展模式的转换;(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改革企业内部经营机制;(3)加强微观生态经济管理,必须把生态环境纳入企业管理的轨道,使企业管理由过去单一管理经济系统转变为对企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整体管理。

三、 增强产业生态经济管理的途径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解决由市场失灵出现的问题,首要的是政府必须转变其经济职能。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转轨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应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关键是由传统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

(2)为了适应生态经济管理需要,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关键是由传统的单一经济管理向经济与生态两大系统协调管理转变。

(3)对于市场机制失灵的盲区,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2、加强政府的生态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建设

(1)政府要确立起生态经济观念

生态经济是现代经济的一种理性认识和一种理想经济模式。从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看,生态系统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主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才能够从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的高度加强生态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建设。

(2)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必须确立生态经济宏观总量平衡

确立生态经济宏观总量平衡,在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不仅应当尊重经济规律,充分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资源,增加社会经济财富,来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同时还一定要注意尊重自然规律,适应生态平衡的需要,来保持宏观生态总量平衡。

3、产业生态与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工业园实现了区域内工业体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代表了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生态工业,使物质能量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使污染由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资源综合利用,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了经济效益。这种区域性清洁生产,实现环境与经济的统一,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任何事物都是相联系的,生态与经济也是如此,所以找到适合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安排经济的发展是实现二者共赢的重要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用各种生态与经济政策指导协调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宝兰,《市场经济下生态经济的构想》[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 (01)

第2篇

近年来,特种野猪养殖在我区生态畜牧业中悄然兴起,发展势头良好,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化畜牧内部结构,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有效保护耕地,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特种野猪养殖,实施特种野猪产业化经营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特种野猪现有发展基础

(一)自然条件

铜仁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3℃,降雨量1154.3毫米,无霜期295天,全年气候温和,雨热充沛同季,群山连蜒,物种丰富,水草丰茂,无论是中部的梵净山区域,还是西边佛顶山区域,凡是森林覆盖较好的地方均适宜野猪生长,常有成群野猪出没,为特种野猪养殖取种提供了基础。

(二)特种野猪养殖现状

1998年,地区水晶阁良种场开始驯养野猪和杂交繁育,经过十多年努力,熟悉并掌握了特种野猪生活习性、圈舍要求、繁育、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并带动了全区特种野猪生产发展。截止2010年6月,全区有地区水晶阁良种场、铜仁市武陵农牧公司、玉屏县泉源公司、松桃县普觉乡建立了特种野猪养殖规模场,其余各县均有零星饲养,存栏总量达2500头。目前,区内存栏良种能繁母猪50头以上扩繁场144个(其中存栏100头以上48个、300头以上18个),只要对区内规模养殖场和农户现有圈舍稍加改造,均可实施特种野猪养殖。

(三)饲草饲料资源

2010年,全区人工种草8万多亩,其中相对集中优质牧草4万多亩;区内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120万吨、青绿及藤蔓饲料220万吨。目前,除稻草利用率在30%以上外,其他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均在6%以下,饲草资源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

二、发展前景

(一)国内特种野猪生产现状

全国特种野猪养殖主要集中在贵州、云南、浙江、江苏、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但较大的规模养殖场数量不多,其中湖南、四川、重庆、江苏均在铜仁、玉屏引种,以湖南、重庆最多。省内除铜仁地区外,贵阳、都匀、龙里、织金等地有零星饲养。从行业了解情况看,玉屏县泉源特种野猪养殖场是省内较大的养殖场,去年已为湖南、四川、重庆、江苏等省提供种猪392头。

(二)特种野猪屠宰和肉质测定

特种野猪肉膻味轻、味美、细而不腻,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局于2010年6月组织相关专家对特种野猪、江口萝卜猪、外三元猪进行屠宰测定,并取样送贵州省师范大学检测中心检测,测定结果:

特种野猪皮薄0.28cm、背膘薄1.78cm、屠宰率和瘦肉率高,分别是73.47%、67.00%;胆固醇、粗脂肪和脂率低,分别是42.08mg/100g、1.47%、13.19%,与外三元和江口萝卜猪比较,是外三元猪肉中含量的72.93%、62.82%、35.59%,是江口萝卜猪肉中含量的74.28%、43.62%、66.38;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高,每百克脂肪酸中分别含8.27g、1.29g,与外三元猪和江口萝卜猪比较,是外三元猪肉中含量的2.35倍、5.86倍,是江口萝卜猪肉中含的2.58、3.39倍。详见如下对比表:

三个猪种屠宰和肉质分析比较表

项目

特种野猪

江口萝卜猪

外三元猪

屠宰率(%)

73.47±1.48

71.89±3.41

68.10

瘦肉率(%)

67.00±1.61

41.35±4.98

64.93±3.16

皮厚(cm)

0.28±4.50

0.44±0.12

0.26±0.06

背膘厚(cm)

1.78±0.43

3.38±1.20

2.62±0.16

脂率(%)

13.19±2.80

37.06±6.94

19.87±3.74

粗脂肪(%)

1.47±2.95

3.37±3.42

2.34±2.08

胆固醇(mg/100g)

42.08±3.99

56.65±3.59

57.7±5.44

亚油酸(%)

8.27±3.98

3.20±0.88

3.52±0.59

亚麻酸(%)

1.29±1.23 a

0.38±0.14

0.22±0.04

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是生命核心物质,是构成人体脑细胞和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是人类一生中每天都需要的一种营养素。具有增强智力和免疫力,保护视力,降低血脂、血糖、血压,抑制血栓形成和癌症的发生、转移,预防心肌和脑梗塞,减缓人体衰老等作用。经测定,我区特种野猪肉中亚油酸与亚麻酸的含量约为6.4:1,符合中国营养学会XX年推荐标准。目前,肥胖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天敌”,可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和增加人们患恶性肿瘤的机率。据法国《科学与生活》杂志最新报道,全球肥胖症患者人数已经超过3亿人,我国有1800万成年人患有严重肥胖症。特种野猪肉粗脂肪、胆固醇含量低,瘦肉率高,亚油酸、亚麻酸含量高,能有效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中年人强身健体防衰老和老年人益寿延年,是当前最佳的绿色保健食品,符合当今人们调整饮食结构的需求。

(三)市场前景

第3篇

(1)试验地点。在平利县孚林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试验。(2)试验时间。2016年6月30日至12月29日共182天时间。(3)试验动物。试验组采用2月龄左右的关中黑猪、杜长大三元仔猪各10头,饲喂自配饲料;对照组采用2月龄左右的关中黑猪、杜长大三元仔猪各10头,饲喂陕西某公司生产的颗粒饲料。(4)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半舍饲半放牧的养殖方式,试验组、对照组猪群隔日轮流放牧,夏季每日放牧2次,每次3小时,日喂料3次,自由采食;冬季每日放牧1次,放牧时间4~5小时,日喂料2次,自由采食。圈舍为地面通舍,用钢管隔离成20米2小区,每区为1组,平均每头猪占地面积2米2。放牧地在一小溪两边,为退耕地,坡度30~60度,面积6670米2,有零星板栗树、漆树、山杨、冷杉、野核桃等其它小杂木,放牧地植被覆盖度在90%以上,主生品种有止血马唐、鸡眼草、灯心草、艾蒿、铁杆蒿、马儿草、野莴苣、白茅等品种,并有大石林立。2016年6月30日至7月30日,试验组饲喂自配饲料,饲粮组成为60%玉米、30%麸皮、10%豆粕;对照组饲喂陕西某公司生产的乳猪551颗粒料。2016年7月31日至12月29日,试验组饲粮组成为70%玉米、30%麸皮;对照组饲喂陕西某公司生产的中猪552颗粒料。每天记录当天各组的饲粮消耗量,每隔30天称重1次,12月29日测定末重。

2试验结果

2.1肥育性能结果各组平均每头猪肥育性能结果见表1.2.2经济效益分析依据市场价格,出售关中黑活猪28元/千克,杜长大三元猪20元/千克;玉米2.2元/千克,豆粕3.4元/千克,麸皮1.6元/千克;551颗粒料4.35元/千克,552颗粒料3.05元/千克,分析经济效益,每组平均每头猪效益见表2。

3结果分析

(1)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比例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对照杜长大猪组48.94%、对照关中黑猪组46.27%、试验杜长大猪组40.11%、试验关中黑猪组35.11%。(2)购仔猪成本占养殖成本比例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试验关中黑猪组44.75%、试验杜长大猪组41.3%、对照关中黑猪组37.05%、对照杜长大猪组35.28%。(3)养殖成本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试验关中黑猪组1787.73元/头、试验杜长大猪组1937.03元/头、对照关中黑猪组2159.06元/头、对照杜长大猪组2269.74元/头。(4)养殖纯利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试验关中黑猪组1176.35元/头、试验杜长大猪组809.37元/头、对照关中黑猪组719.34元/头、对照杜长大猪组438.26元/头。据农业部分析,2016年1—11月全国平均出栏1头商品肥猪纯利润为410元左右,说明生态养猪效益高。(5)养殖利润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试验关中黑猪组65.8%、试验杜长大猪组41.78%、对照关中黑猪组33.32%、对照杜长大猪组19.3%。

4结论

第4篇

社会效益。野生动物养殖业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农村壮劳动力大多数外出打工,农村“三留人员”增多,造成老人儿童缺少照顾,生活自理压力过大,农田闲置等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野生动物养殖业,可让农民在山里办产业,在家门口就业,能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就业率,从而缓解农村“三留人员”的生活问题。

生态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要求已由“温饱”型转为“绿色环保”型。生态、环保、健康是现代饮食文化的发展必然,这务必趋使部分违法者为驱逐经济利益而乱捕滥猎,给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人工养殖野生动物,可以缓解市场对野生动物的供求平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达到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对策

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毫猪、大王蛇、野猪、七彩锦鸡、牛蛙等的人工养殖。县林业局牵头,组织专家及养殖经验丰富的人员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提高养殖技术。并通过发放养殖技术手册和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向养殖户提供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

做好养殖监督管理,建立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龙头+合作社+农户的办法,带动养殖业的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发展龙头养殖户3到5家,发展养殖户200户以上,形成专业合作社2家以上,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这次,组织野保专家对全县15个野生动物养殖户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虽然建始野生动物养殖业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开发深度不够等缺点。

调研组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农户对野生动物认识不够,对一些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明确;缺乏相关扶持政策,资金筹集困难;没有形成产业链,限于“单打独斗”和“小打小闹”,养殖、销售脱节;深加工技术薄弱,没有充分利用产品的应有价值。

只有充分利用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才能促进野生动物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如果阻制人工驯养野生动物,必然导致野生动物人工养殖产业萎缩,使保护事业无法与社会经济、群众利益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只有以保护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工培育野生动物资源,才能最终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5篇

关键词:编制 林地经济 发展规划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2.4.2 林禽模式。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笨鸡、山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是发展林下养殖的主导模式。该养殖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

第6篇

 

乡镇长助理述职报告各位领导:

200*年*月,根据省实施“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的要求,我被派到西营城镇做镇长助理。在这一年多的工作中,我首先对全镇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并根据需要组建了科技服务团队。通过一年多的工作,我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能力上得到了提高,经验上得到了积累,知识上得到了丰富,我在工作中努力发挥服务团 队整体优势,采取切实措施,积极为当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现将述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足优势抓产业,寻到服务主攻点

通过在省培训班的学习和到任后的产业调研,我和团队成员形成了共识:人才服务项目工作中必须抓住所在乡镇的主导产业,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通过典型带动,让周边的村民从观望到渴望,从渴望到兴望。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团队对西营城镇农业产业发展做了具体的分析,确定了服务的主功点:一是苗木花卉。利用“波泥河北方苗木花卉之乡”这个品牌效应,把苗木花卉作为服务的主导产业。二是饮马河大米。饮马河大米是早年就出了名的民间品牌,将这个品牌大米的生产技术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生产出绿色大米,有机大米,这是一个市场前景最火的生产方向,积于这样的产业发展战略,服务团队就瞄准了机械化生产有机水稻的主攻项目。三是生态养猪。生态养猪既省时又省力,既减少疾病又可提高肉质,全市第一个引进此技术的典型户又在西营城镇,团队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富民的产业,于是生态养猪便成为养殖业的一个产业发展重点。

二、不拘格式搞服务,遵循市场做引导

       我认为服务的手段和过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目的是否达到和效果是否理想。举个例子:去年秋天我到庞家屯去看那里几户苗农种苗的情况,根本没说是干啥的,只当是买苗的。通过聊天谈谈苗木行情和苗木发展趋势,有意识地向他们传递苗木市场信息和发展动态。等到今年春天,我的话一一得到了市场的印证,从而这些苗木户开始大力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就是这聊天便为农户服务了。

以生猪养殖为例,今年是猪肉上涨的高峰期,明年就会逐渐价格下降,每3—5年一个价格周期。明年年末到后年年初,我们如果再让千家万户都养猪,那些不具抗风险能力的.农户就有赔得血本无归找咱们玩命的。从这个角度上讲,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远比技术传授更要走在前列。只有这样一个具有科学性的服务体系才能给产业带来微妙变化,给农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收益,甚至是不知不觉中为各产业发展及各业户规避了一个个市场危机并带来可喜收益。

三、拉动产业争项目,合力创新做实事

第7篇

关键词:鹅;营养;牧草;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S8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1-0035-01

养鹅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养鹅具有投资少、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符合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农民增收的期望。养鹅的发展还推动了中国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在饲养方式上由传统养鹅转向种草养鹅,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种草养鹅属于节粮型畜牧养殖项目,具有饲养周期短、投资少、效益高的优点。通过种草养鹅生产的鹅肉无污染、无药物残留,属于绿色健康无公害畜产品。近年来中国养鹅模式由单一规模化养殖向复合循环模式发展。总结生产实践,种草养鹅具有以下几大好处。

1 投资风险小 经济效益高

鹅是草食家禽,可以放牧或以饲喂青饲料为主,对饲养条件要求不高,抗逆性强,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基础建设设备投资很少,只需房前屋后,搭个简单的鹅棚,准备一些简单的食槽、饮水器等即可。其流动资金和投资风险都较小。

人工种植的牧草茎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适合于多种畜禽特别是鹅饲用。如种植紫花苜蓿每667 m2产量约2 000 kg,可提供干物质约700 kg、产值约900元,由此可见种草养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于种粮食。另外,种草养鹅与外出割野草或放牧相比,可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鹅的抗逆行强,不易得病,在生产中不易产生过高的防疫、治疗费用,相应的降低了饲养成本。

2 不与人争粮,结构调整好

鹅作为节粮型动物,消耗粮食少,能利用人类不能食用的饲草资源生产动物性产品,农、林、果副产品都可以喂鹅,不与人争口粮。如传统的饲养方式,养一只鹅需耗精料10 kg,而种植牧草养鹅仅需精料6 kg。养鹅与养猪相比,同样的饲料量养鹅可得到3倍于猪的产量,这对持续发展畜牧业尤为重要。

发展种草养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可为促进农业从“农、经”二元结构向“农、经、牧”三元结构转变,通过种草养畜推动农业和畜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传统项目向优势产业的转变。

3 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

鹅虽然以草食为主,但生长速度却很快,特别是早期产肉多。B鹅种植的牧草品质远比野草营养成分丰富,鹅食用后增重快,60~70 d体重相当于出壳体重的30~45倍。一般1只中型鹅饲养60~70 d,体重可达3~4 kg。以60~70 d为一个饲养周期计算,一年可养5~6批鹅,见效快,资金周转率高。

4 利用青贮、制粒等新技术常年饲养

大多数养鹅户一直习惯于春夏季饲养,秋冬季出售,未形成四季均衡养鹅的习惯。实际上秋冬季养鹅效益更高,种植墨西哥玉米等适合青贮牧草,进行青贮。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等牧草,晒干制成草粉,辅以其他秸秆加工成颗粒饲料饲喂。这样既解决了冬季养鹅青粗饲料难的问题,又可降低养鹅的成本,真正做到淡季不淡,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切实增加了养鹅户的经济效益。

5 鹅肉品质优良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由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鹅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鹅肉中含蛋白质14%~2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正常鹅肝含脂肪2.4%、蛋白质8%、糖分7%,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另外,鹅抗病力又强于其他家禽,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大量的药物饲喂,最重要的是鹅主食青绿饲料,符合当前人们推崇的绿色消费时尚,称得上是绿色美食佳品。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

6 有利于生态农业系统良性循环

第8篇

“黑猪跟人一样是有性情的,需要按照科学方法喂养才生病少、育肥快。”木犴生猪养殖基地负责人陈敬学说,多年来,结合生猪习性和环境,探索出包括种猪筛选、饲料搭配、病害防治、猪棚管理等在内的一套科学饲养方法,提高了黑猪的品质及其附加值。

养猪注重防疫

黑猪肉是巴南的土特产之一。2006年,陈敬学因看好黑猪的市场前景,投资上千万元,修建起300多亩的猪场,饲养了200头黑猪。可没过多久,黑猪开始接二连三地死亡,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了解到,生猪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但说到底还是抗病能力太差。”陈敬学说。为此,技术人员建议他在养殖中,要注重消毒和防疫,通过喂养增强生猪体质。他也购买了大量生猪养殖与防疫方面的书,经过反复研究,配制出一副增强生猪免疫力的中草药饲料配方。

配制中药饲料

陈敬学说,把中药材按照配方放到粉碎机里粉碎,然后装进一个蒸馏机里蒸两个小时。接着,再加上发酵剂,装进桶里发酵20天左右,再按照一定比例将其和大豆、玉米、麦麸等常规饲料进行搅拌,每隔五天,给猪喂一次,这样既能增强猪的体质,又提高了免疫力。

为更好地监管黑猪日常的生长情况、情绪变化等,养殖场还将种公猪、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等不同情况的猪,进行分谘殖。并在猪棚安装了16个监控探头对生猪进行监控,同时利用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将猪棚里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各项数据传输到电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比对,工作人员可随时了解生猪的生长情况和日常动态,并进行喂养调整。

增强生猪体质

第9篇

1宁洱镇基本概况

宁洱镇是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城乡结合的中心大镇。辖区面积483.70km2,全镇有20个村民委员会、270个村民小组和3个社区居委会、40个居民小组,全镇辖区共有73648人,其中:有农户12953户,农业人口46397人。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而畜牧养殖业并是宁洱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为此,发展畜牧业对宁洱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尤为重要。

2宁洱镇畜牧业发展现状

2.1畜牧业生产情况

2016年,全镇生猪存栏97500头,肉牛存栏17430头,黑山羊存栏13566只,家禽存栏231833羽,其中鸡存栏216148羽。2016年,全镇出栏肉猪96833头,出栏肉牛7337头,出栏黑山羊7660只,出栏家禽471740羽,其中出栏鸡462488羽。2016年肉类产量达10646t,禽蛋产量达468t,2016年畜牧业产值达2005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506万元的32.6%。

2.2畜禽规模养殖情况

据统计,全镇建有畜牧企业5个,创办畜牧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社9个,建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131个。其中:年存栏能繁母猪50头以上的24户,肥猪存栏200头以上的34户,肉鸡存栏5000羽以上的20户,蛋鸡存栏5000羽以上的1户,牛存栏50头以上的8户,羊存栏200只以上的13户。

3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需要

由于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人均收入低,经济发展缓慢,长期制约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阻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宁洱镇大力猪、牛、羊、鸡规模养殖,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养殖,依靠科学养牛、养羊、养鸡增加群众收入,年户均增加纯收入5000元,促进经济发展,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发展畜牧业是十分必要的。

3.2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明确开发重点,调整生产结构,努力推进草食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3.3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是把畜牧科技创新和推广作为推进畜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畜牧业发展致力于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引种繁育、配合饲料、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饲草料加工调制、优质牧草栽培和青贮氨化技术,动物保健及防疫技术,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等为重点,使之加快畜牧产业化的发展。

4宁洱镇畜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条件

4.1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具备生态养殖条件

项目区域宁洱镇新寨地处山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极易控制外来疫源传播,所以疫病少,生长快,利于发展牛、猪、鸡养殖,并且饲草料资源十分丰富,可放牧养畜的天然灌木、乔木林和草地15000亩,并通过《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的实施,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初步估算,理论承载量为5万个羊单位,天然草场潜力巨大。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可年产农作物秸秆(风干量)1800t,青绿饲料450t,经过氨化、青贮、微贮等先进技术的处理,按50%的利用率计算,可饲养2万个羊单位。充足的饲料饲草,为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供了保障。

4.2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产品开发潜力大

(1)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尤其是草食动物和散放的土鸡及无污染、无药物残留动物产品倍受消费者欢迎,呈现供不应求状态。据畜牧部门统计,近几年,宁洱县每年调出和内需肉牛30000头以上才能饱和市场,而供应量不足20000头;生猪每年需求500000头,而实际供应量仅有300000头;土鸡每年需求100万羽,而供应量仅有60万羽。说明市场牛、羊、土鸡缺口大,市场潜力大。

(2)市场前景看好。牛肉、猪肉、土鸡肉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全价营养性动物蛋白食品,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柔嫩,蛋白质含量丰富,特别是人体容易缺乏的赖氨酸含量丰富。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和易于消化的优点。牛、羊皮的价值也很高,人类所享用的皮制品,90%以上来源于草食家畜,其中以牛皮质量最优良。牛皮制成的皮革占天然皮革的60%以上,牛骨骼、蹄、角和毛都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牛肉、猪肉、土鸡肉、鸡蛋的消费量越来越大。

(3)市场风险小。由于目前供应少,需求量大,而且自然放牧,其肉质上乘,绿色、安全、无公害,更受人们的欢迎,在人们肉类消费中,牛、羊、土鸡肉、鸡蛋消费的比重大大超过猪肉的消费,所以销售根本不成问题。这样,发展猪、牛、羊、土鸡养殖生产给养殖户带来了无限商机。

4.3养畜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

宁洱镇农民群众历史以来就有养牛、养猪、养土鸡的传统习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重视并倡导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牛产业也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增长势头最强,发展潜力最大,也最具前景的产业之一。

4.4发展环境优越,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发展极为重视,提出了加快牛、猪、羊、土鸡生产为重点,加快畜牧科技和设备的引进和开发,提高畜产品生产水平和效益。各级政府一直都在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不仅出台了许多加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而且在资金和技术上都给予了很大投入,而草食畜牧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更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为宁洱镇未来畜牧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5对策与建议

5.1理清发展思路,谋划畜牧产业化发展规划

要立足资源优势,不搞一刀切,宜猪则猪、宜牛则牛、宜羊则羊,宜鸡则鸡,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突出支持主产区和优势区发展,按照“二稳定、三加快、一突破”办事,即稳定发展猪和禽生产,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突破发展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升畜牧业产值,增加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和畜产品市场占有率,为推进高原特色畜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

5.2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1)明确产业开发重点,突出规模经营、良种化程度、适龄母畜比例和单产水平提高等环节,突出生猪养殖产业,牛产业以发展优质杂交肉牛为主,土鸡产业开发以本地土鸡为主;

(2)优化区域布局,以促进种养业的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加工转化增值,推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带建设为着眼点,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带动和促进优势产区牛猪鸡产业的发展;

(3)努力建设具有较大产出规模的草食畜牧业优势产区,科学谋划、广泛宣传、积极动员,推动产业建设,引进外来优质牛种和选育黑山羊进行提纯复壮,提高单产水平,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畜牧业。

5.3开辟饲草料资源,为发展畜牧业提供物质保障

要进一步优化“粮、经、草”三元结构,扩大人工饲草料地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臂形草、非洲狗尾草、皇竹草等多年生优质牧草种植利用,加强草业科技支撑能力,提高饲草加工利用率,增加饲草料总量,满足牛、羊饲养量的需求,实现草畜平衡。

5.4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对饲料、兽药及上市肉、蛋中药物残留、瘦肉精的监管,主要对宁洱市场兽药、饲料市场及其规模养殖场户的整治检查,严禁使用国家违禁激素类药物,保证“肉、蛋”卫生、安全。

5.5抓紧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1)全面推广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生猪“321”免疫技术,及其牲畜口蹄疫、山羊痘病、禽流感、鸡新城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畜禽免疫密度达100%以上;

(2)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采集畜禽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为制定动物免疫计划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3)强化检疫监督,严密防范动物疫情传入和发生,动物和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健全完善,实现畜牧业全程监管,提高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

5.6高原特色畜牧业发展和品牌创建有新突破

在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过程中,注重畜产品新品牌的开发,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原产地地理标识等认证工作,到2020年,使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产量占畜产品总量的30%。以土鸡和肉牛、黑山羊产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生态、有机品牌。

5.7综合治理畜禽粪污,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根据《畜牧法》、《环境保护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提升人居环境人畜分离村组整体规划,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及养殖发展区。在禁养区内禁止发展养殖;在限养区内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严格控制养殖总量;在养殖区内,按标准化要求,结合自然资源情况决定养殖品种及规模,对畜禽养殖场排放污物,环保部门开展不定期的检测监管,督促各养殖场按国家《畜禽养殖粪污排放标准》达标排放。具体治污方法:(1)实行雨污分流,做到雨水不进入养殖粪便排污沟或排污管道,以及沼气池和粪液贮存池,建设雨水单独排放的沟或管道,切实做到雨污分流;(2)干清粪分离,建设干粪堆放场和粪液贮存池;(3)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畜禽-沼-果(菜、林)”、“畜禽-沼-鱼”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把畜禽粪便堆积发酵作为农家肥或生产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这样,既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又充分利用资源,优化了种植和养殖环境,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5.8建立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