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项目资金融资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6 16:19: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项目资金融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项目资金融资

第1篇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 资金融资 监管控制

在2009年初,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即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并借助于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来拓宽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与此同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投入4万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在这样的一个积极环境下,各地政府投融资平台快速发展,其投融资规模也空前庞大。从正面意义上讲,确实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从负面意义上讲,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刺激以及自身发展实践的限制,我国政府融资结构并不完善,仍旧存在着许多漏洞。如果不及时弥补这些潜在的漏洞,那么势必造成银行的坏账,从而引发经济秩序的紊乱。

一、我国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在中央政策的鼓励下、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各地政府热情高涨,纷纷组建自己的投融资平台。通过划拨土地、股权以及规费等资产向商业银行融资,而其很大一部分的信贷用于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然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从而增加了政府还贷的难度。所以,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并由此问题引申出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

第一,承贷主体与资金使用主体不一致,为银行的监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政府融资平台一般是由政府搭建、由地方企业共同组建的,因而在向银行贷款时可以确定具体的贷款企业,即承贷主体。但是在对资金实际使用中,却存在承贷主体与资金使用主体不一致的现象,而这种混乱的现象为银行跟踪贷款资金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一般的,承贷主体是融资平台的相关企业,但是资金使用主体却是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在这样的混乱中,极易形成挪用公款等违法犯忌的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银行贷款的风险。

第二,在贷款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统一规划,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进行资金融资之前,地方政府没有形成统一部署与安排,从而不能够正确评估贷款金额以及使用资金数目等。一般的,在没有整体规划的情况下,政府贷款是“宁多勿少”,增加了政府自身的还付压力,也为政府腐败作风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由于事前没有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部分资金重复投入的现象在所难免。长此以往,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降低,不利于政府融资平台的健康发展。

第三,未能对政府自身的偿付能力进行合理评估,从而造成融资平台举债过度的现象。

在投资环境利好以及中央相关政策的刺激下,部分政府的投资热情高涨,在对项目评估以及贷款风险管理上缺乏理性思维,极易形成过度融资的现象。如若融资数目超过政府自身的还贷能力,那么势必会造成融资平台的土崩瓦解,同时也使得银行的资金陷入困境,导致政府信用危机。但是由于政府投资项目一般为准公共产品即多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其项目工期长,从而使得银行不良贷款呈现出隐性化以及长期化的趋势。

二、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措施

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在资金融资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漏洞,为政府的腐败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为银行自身的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同时也为我国资金结构的调整增添了阻碍。但是,通过搭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以扩展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的渠道,同时也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更利于地方发展。因而,应该在保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其资金融资进行有效地监管,降低政府投融资风险。

第一,实现融资平台责任化。

虽然说针对不同的投资项目有不同的项目负责人,但是政府搭建的融资平台是固定不变的,应该在搭建融资平台的同时确定出资人,从而实现融资平台的责任化。因为融资平台本身是由政府授权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的相关职责的,所以出资人所要履行的责任就应该以融资平台的责任制为标准。而出资人的确立可以便于相关监管部门的跟踪与监督,同时也可以对融资资金的流向进行控制与管理。

第二,完善监管制度。监管制度不光是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同时也是对政府投资的管理。实现科学举债,就应该对其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管,其中包括市场准入、融资计划、高管任职资格审核、市场退出、风险稽查等。而这些监管工作应该交予第三方有资格的独立机构完成,减少其中的连带关系,增强监管的可靠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使得资金融资决策流程更加透明化、程序化。

三、小结

其实,地方政府自主搭建融资平台对于地方发展而言是有利的,同时也拓宽了我国中央融资渠道,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更良好的环境。但是,由于其本身发展时间较短,还有许多的问题并有解决,从而使得如今政府资金融资平台存在着许多缺陷,降低了其本身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所投资的项目为非商业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是项目本身的还贷能力有限,因而无形中增加了政府还贷的风险。在这样的一个内在外在环境影响因素下,如果构建合理的资金融资平台以及如何实施有效监控管理制度对于政府投资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是根据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融资现状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关注我国政府融资平台的搭建,为其稳定发展提供更多的良策。

参考文献:

[1]肖耿,李金迎,王洋.采取组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J].中国金融,2009(20)

第2篇

项目融资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融资手段,是以项目的名义筹措一年期以上的资金,以项目营运收入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形式。项目融资形式很多,也比较灵活,所以深受企业的欢迎。企业如何进行项目融资,专家认为,企业首先要寻找项目资金的来源,其次在项目融资过程中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寻找项目资金的来源

北京某企业融资中心融资专家仰春玲说,一旦企业建立了项目融资公司,就必须策划项目的融资计划,而寻找项目资金的来源是其重点,他们必须拥有必要的技术专长、交际能力、成绩记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要将多个出资单位组合在一起,同时考虑出资各方的利益。

她说,项目融资发展到现在,主要运用于三类项目: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项目。第一,资源开发项目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等开采业。项目融资最早就是源于资源开发项目。第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包括铁路、公路、港口、电讯和能源等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项目融资应用最多的领域,其原因是:一方面,这类项目投资规模巨大,完全由政府出资有困难;另一方面,商业化经营的需要,只有商业化经营,才能产生收益,提高收益。第三,制造业项目。项目融资多用于工程上比较单纯或某个工程阶段中已使用特定技术的制造业项目,也适用于委托加工生产的制造业项目。

仰春玲说,项目融资的主要构成因项目的不同而各有差别,但通常每个项目都会有多个资金来源,包括短期和长期债务。为了使项目拥有最佳的融资计划,必须利用起所有可以想到的资金来源。通常项目资金的自有来源是母公司对该项目所注入的资金,特别是在计划之初和启动阶段,该项资金会体现在项目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

项目融资的外来资金来源首先是商业银行贷款,这是项目融资计划的主要部分,这是一项中短期业务,并且根据浮动利率定价。银行贷款通常在项目早期关键性的前几年实施,而且长久以来对项目公司和第三方担保者享有追索权。如果对方能提供适当的担保,银行也可以接受无追索权的产品支付的方式。银行贷款经常以银团的方式进行,这意味着必须说服许多银行相信项目和贷款切实可行。成功的银行融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依靠贷方制定的贷款和偿还条款是否“合适相配”。对于许多项目来说,融资需求可以扩展到超越传统银行借贷条款,有时这种形式的融资只局限于项目初期运行阶段的短时间内。

第二,寻求股本资本。一些潜在的客户会在少量参与的基础上,为项目提供股份资本。这些潜在的客户包括,富有的个人、投资管理公司的资金。

第三,保险公司资金和债券公司资金也是项目融资计划的理想资金来源,由于这些非银行机构相对稳定,又有可预测的现金流,所以,融资者可以通过这些机构得到长期限的贷款。不过,保险公司通常会收取相当高的利率,并需要有非常严格的偿还计划或担保。这便要求当地政府提供辅助担保,否则他们会完全打消参与的念头。

第四,客户信贷也是一种融资来源,特别是当项目是为特定的买主(例如电力公用事业、钢铁公司、商行或政府采购机构)提供原材料或能源而设计时。例如,美国的公用事业公司有时用预付款来资助能源的勘探与开发。

注重项目融资的风险

仰春玲说,在项目融资过程中,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特别重要的。

通常项目融资的风险包括:第一,建设风险(完工风险)。项目的建设风险是工程项目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项目融资的核心风险之一。主要是指项目不能按照预定的目标按时、按量、按质地投入生产、营运。表现形式主要为:项目建设期的拖延;项目建设成本的超支;或者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甚至由于资金、技术或者由于其他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完全放弃项目。项目出现建设风险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投资成本的增加,项目不能产生预期的现金流量,从而影响了银行贷款的如期归还。

第二,生产营运、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原因,影响到项目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控制、生产成本的控制等。在项目试生产和生产运行阶段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原材料供应、运营等风险因素的总称。

项目主要的投资者是否在行业中具有成功的运行管理经验,应是评判项目经营管理风险大小的一个主要指标。如果项目的投资者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应要求将项目的运行管理发包给行业中有经验的运行管理商,并签订相应的运行管理合同。

第三,产品市场风险,主要是项目生产的最终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所面临的市场销售风险、销售价格风险。产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是否与预期相符将直接影响项目收益。对此,贷款银行可能会要求借款人设立共管帐户,即将产品购买人支付的销售款只能支付到该监管帐户,产品销售收入受到贷款银行的监管,在满足生产营运商正常的运行管理支出之外,产品销售收入产生的现金流量优先用于归还银行长期贷款。

第四,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贷款利率的变化将影响到项目的盈利能力及贷款偿还能力。对于此类风险,应更多地咨询银行,寻求银行的金融服务,利用多种金融工具降低金融风险。

第五,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风险。主要是供应的可靠性和供应价格,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将直接影响预期收益的实现。

对于这些风险,项目融资防范的主要措施,第一,加强项目考察工作。建议聘请相关行业的甲级勘察设计企业、金融机构、专业律师等共同参与考察。通过实地调查,在尽可能搜集详实的经济、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的投资必要性、技术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建设可行性、项目场址、建设规模、建设标准、产品方案、工艺流程、设备材料选型合理性、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论证,并分析项目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投资回收年限和融资的可行性等。

第二,进一步规范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必须是相关行业具有甲级资质的设计院,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和历史情况、投资必要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产品需求预测,销售渠道和拟建项目规模、项目实施规划、投资生产成本估算、资金筹措、财务经济分析及社会效益评价、融资安排和结论等部分。

第3篇

一、PPP项目公司资本金融资的方式

(一)前期工作准备

对于重要的项目融资方式,前期项目评估和风险评估工作是项目实施的必要前提。在项目融资过程中,PPP融资项目要求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的专业评估,特别是项目的预测分析,这对于银行风险防范而言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实际工作中,项目的实施同时要求企业必须有合理的管理机制以及风险承担机制。对于多业务、多项目的大型企业而言,还款人对经营需要有一定的监督管理权,对成本必须有相应的控制力,对贷款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能力。担保和支持体系的建设,贷款人需要有贷款担保,对于公路建设而言,项目融资风险较大,完全依赖贷款人是不现实的,因此,参与者都必须有相应的贷款分担能力,承担相应的风险,这要求项目资产以及权益抵押必须有完善的体系。这也使得PPP在各理分配上比其他传统方式更加符合实际要求。这也使得遵循风险分担原则、合理分担项目风险成为PPP的主要前期工作。

(二) PPP的融资方式

作为一种投资周期长,投资项目较大的融资,PPP需要在融资方式和渠道上逐步实现多元化,只有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才能将社会和政府的资金风险压力降低。针对当前公路工程建设,融资主要有贷款、股权基金、债券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

在公路项目建设阶段,主要的融资方式是贷款,项目贷款的主要特点在于贷款的金额大、贷款较为便捷以及贷款成本低。通常,贷款来源可以有银行、信贷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实践中,融资方是一个多方面组成的财团;股权基金则主要指政府主导的基金,通过政府的主导,对基金做优先级的划分。再之,通过省政府指定金融公司以及银行指定的金融公司,成立相应的公路运营发展基金,再通过地方政府指定的金融公司以及银行募集的基金,三者进行融合,通过多重融合将风险等级逐步降低。当然,社会资本也可以发起基金投资,社会资本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资质和能力的金融财团,其在和政府达成相应的协议后,通过和金融机构形成合伙基金承接公路建设项目,金融机构此处作为优先级,社会资本作为劣后级,以股权的形式组建项目公司。在工作中,资本方通过和基金公司分别占60%和40%的方式形成劣后基金A,同时,基金公司通过和风险投资、银行通过受托管理的方式形成投资基金,投资基金通过资本投入项目公司获得股权。而基金A则通过受托管理和适时收购项目公司的方式在项目中获得相应资源利益;对于债券方式而言,项目公司如果满足相应的发行条件,可以在银行交易市场发行相应的票据进行债券融资。债券持有人通过与项目公司认购债券的方式参与,担保人则与项目公司有信用增级的联系,托管人通过资金托管服务参与项目运营。PPP项目收益票据是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通过项目生产的现金流对债务的融资偿债,这种票据是典型的债券方式融资,在PPP项目的全程票据可以通过灵活发行。在发行票据的同时必须建立起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特别在公路建设的准备阶段必须对项目的整体运作方式和资金回收方式等做好总体的规划,尽可能降低项目资金风险;资产证券化也是PPP项目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政府必须按项目前公开相应的收益规定,并且安照有关规定,对公路运营应收的款项和收益权通过项目公司的资产证券化进行PPP项目融资。PPP项目公司对未来项目所能获取的稳定收益现金流进行资产的整合,形成有效的资产基础对外进行销售。基础资产作为一种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在证券公司可以通过向投资者开放证券实现资金认购。

第4篇

关键词: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改进方式

投融资项目的高效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但因其融资项目和融资金额的巨大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发展,国内相关学者对投融资项目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其普遍认为,实现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问题。

一、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实现创新的作用

(一)提高资金融通效率,促进企业经济利润的提高。通过提升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融资项目的成功率,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利润的增长,企业的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经济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好的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下能够促进企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而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均不适用投融资项目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我们应突破瓶颈,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利润,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二)降低审计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投融资项目所涉及金额十分巨大,在旧的管理模式下,无法实现企业投融资项目的真正发展,而创新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审计风险,实现投融资项目工程变更数量的有效控制,促进企业计量、结算、审核的准确化,实现企业的自身资金安全。

二、现阶段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创新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我们必须对原有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才能够有效解决投融资管理模式问题,实现创新。就本人对大量文献参考和经实践调研后得到以下结论。(一)投融资项目管理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资本金管理和银行融资管理两方面:1.资本金管理。目前,我国相关政策强调应规范ppp项目的资本金管理,以实现企业资金到位与穿透为目的,保障企业资本金管理的安全。但目前我国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中,资本金存在长期不到位,以债务资金充当资本金的相关情况,此外,许多企业通过发行信托等理财产品进行资金的融通与募集,这些产品的资金融通力度均不利于企业长期进行大规模融资,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2.银行融资管理方面。企业的投融资项目大部分通过银行展开,而我国的相关政策为资金融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就现阶段而言,许多企业仍存在对银行融资的过度依赖现象,此外,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无法得到银行的批准,融资存在困难。例如出现了明股实债的运作模式不受肯定,企业高利率无法承担的现象。(二)施工管理阶段的问题分析施工管理阶段是企业发展的重点阶段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的关注能够促进企业资金的高效利用,目前施工管理阶段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前期勘探不到位、设计图纸与设计方案不够科学。在进行施工管理之前,应前往施工场地实地勘探,通过对项目的更深化了解实现设计图纸的设计并改进方案,实现方案的科学化,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投融资项目的成功。但目前我国大量的企业均存在不重视前期侦查工作的现象,侦查工作不到位、力度不够的现象常有发生,许多编制方案也不够合理,不利于企业开展计量工作,导致了企业的效益流失。2.工程项目变动大,审计风险得不到控制。目前,我国的投融资项目所涉及的工程项目变更数量较大,在移交预算前应进行充分的审计与计量,但就现阶段发展状况来看,许多企业的审计工作由于时间紧迫无法得到有效计算,在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效发展。(三)运营管理阶段的问题分析。我国现阶段投融资项目所涉及的资金状况存在资金大、回报期长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投融资项目的合作期也较为长久,企业资金状况需投资者承担一定的风险。但管理模式与相关理论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无法有效支持投融资项目的运营管理,存在着相关盲区,例如,企业管理过程中,公司无法按照实际的资产管理职责和运营标准提供满足合理的运营管理手段,从而导致了经营效益的低下和绩效考评的不合格。(四)法人治理不到位。投融资项目需对企业的各项融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包括项目的融资、建设和成本回收,但其各种环节涉及多方代表,法人管理机构无法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导致管理十分薄弱,无法为投融资项目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支撑。

三、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针对目前在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应解决融资难的现状,并使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的技能、专业水平能够满足企业施工的实际需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投融资管理方面。资本管理方面,企业可以提前对项目需要的投资进行模拟,指定项目整个周期的资金流量表,根据项目所需资金来做好资金储备。还可以与产业基金之间形成合作,把到位的资金通过滚动发行的模式来置换项目前期投资所需金额。而融资方面可以通过银团或者是拼盘的形式,避开银行的利率风险,引入多家银行进行竞争,提高企业在出现市场波动时的议价能力。银团方面需要为企业打通绿色通道,确保企业在资金审批、利率波动方面占有有限的优势,其次,为了避免出现国内资金紧张的情况,还可以创新性的开辟海外银行参贷的合作贷款模式,将海外资金引入到国内项目当中。多管齐下避免低利率风险,确保项目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施工管理方面。首先,合同方面要合理设置约束条款,对图纸的设计深度、完善程度等要求进行深化,与设计费和付款进度之间直接挂钩。其次是项目预算,在概算编制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很多设计图纸以及工程量的复核,因此我们可以采取BIM技术,改变传统的概算方式,实现设计的高端化。最后,在项目的现场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公司的相关制度,对于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其具备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的能力,避免施工管理方面的风险。(三)项目运营管理。在投融资项目的运营管理当中项目公司是责任主体。项目公司需要严格遵守合同法、公司规定、PPP项目合同(以下简称PPP合同)等文件的要求与规定;此外,还需要履行企业的运营管理和资产管理职责,向政府与业主提供可靠的业绩考核报表,让政府和业主能放心的将费用支付给项目公司。同时,项目公司还要做好风险预警避免出现违约情况;做好绩效考核,避免影响项目收益的现象出现。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国外相关经验的调查和学习,国内聘请专家进行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为项目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培养优秀的团队。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实现市场份额的滚动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增加新的利润点。(四)法人治理方面。项目公司是实施项目投资的机构,在整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做好项目的投融资、项目运行、项目建设、项目移交及资本回收工作等工作。所以,必须要将项目公司的法人结构进行完善和优化,将企业的相关制度有效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公司能够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治理公司;此外还需要对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完善,对公司内部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合理把控投资项目;完善项目投资的投融资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构建优秀的投融资管理团队,提高项目公司的管控能力,确保投融资能够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结语

投融资项目因其资金涉及数目大,回收慢的现状,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但其发展对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助推作用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对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改进,以促进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并助推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孙萱.探讨新形势下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及其改进[J].财经界(学术版),2019(8).

[2]王桂忠.新形势下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及其改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7).

第5篇

一、资本项目开放与新兴市场的“过度借贷综合症”

在资本项目开放后,新兴市场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体制,同时由于资本的自由流动,企业和银行的借贷行为缺乏严格约束和监督,极有可能使经济体患上“过度借贷综合症”,这不仅加深了信贷市场金融脆弱性,而且源自资本项目开放的过度借贷导致的“资本项目危机”往往易使一国陷入低产出的均衡状态(Yoshitomi,2003)。以东亚五国为例,1990年前后,东亚五国相继开放了资本项目,国内的金融机构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利,私人金融部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外国资本也大量流入,到1996年,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的总外债占GDP之比分别为:28.40%、56.74%、40.06%、49.75%和50.05%(世界银行,1997)。外债的持续流入使东亚五国继续保持高的经济增长,但该“增长的奇迹”的背后是企业和本国银行向国际资本的“过度借贷”。过度借贷表现为五国的投资率远高于经济增长率,五国在1991~1997年的投资率是经济增长率的数倍,说明经济中存在较多的“无效投资”。另外,过度借贷还伴随着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外国资本大量流入使五国的金融体系处于一种脆弱和不稳定状态,特别是短期外债,五国1996年末的短期外债占GDP比重为40.98(马来西亚)~203.23(韩国)%,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遭遇外来的不利冲击,大规模的资本外流足以使一国陷入流动性危机和金融危机,而国际过度借贷综合症导致的资本项目危机又使危机发生国陷入低产出的均衡状态。

过度借贷综合症不仅在1990年代东亚国家发生过,而且在1980年代拉美国家资本项目开放后也发生过。新兴市场资本项目开放后易患过度借贷综合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对借贷行为的显性或隐性担保,国际资本的提供者往往低估甚至忽视新兴市场的金融风险。对借贷行为的担保有三个形式:首先是资本流入国(地区)政府提供的担保。新兴市场的这些担保一般通过政府控制、直接补贴、直接信贷支持以及对其他特殊厂商或产业进行优惠和倾斜的措施来达到保护的目的。第二种形式的担保来自国际金融组织,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未能承担起“国际最后借款人”的职责,但数次危机后由两组织牵头的国际援助行动总是尽量维护资金借出方的利益。第三个形式的担保来自资本流出国。为了避免因流出资本受损而威胁本国金融稳定,资本流出国政府也会援助本国金融机构,如存款保险制度和政府援助计划等也为本国金融机构提供了隐性担保,政府的“最后贷款人”地位又引致了本国金融机构和本国存款者的道德风险,使资本流出国金融机构降低外国借款者的安全边界(Levy-Yeyati,1999)。

其二,外资流入后,本国银行的垄断地位难以继续维系,竞争加剧迫使本国银行降低了安全边界。资本项目开放后,金融服务业和竞争也随国际资本一起进入金融新兴市场,虽然本国银行业可以“进口”外部融资和更好的管理经验,但也面临更多的经营压力,本土银行业因国有垄断地位所拥有的特权和利润受到影响,如随着外国资本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进入,不仅使国内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受到影响,而且存贷利率差缩小将直接降低本国银行的利润。由于处于竞争压力下和道德风险的缘故,银行有动机降低安全边界,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提供融资。另外,本国银行业借入以外币记值的债务为本国高风险项目融资,需要更高的管理项目风险和汇率风险的技巧,而对于长期处于金融管制和资本项目管制的新兴市场而言,又难以在短时期内“进口”这些技巧和人才。

二、资本项目开放与宏观经济稳定

从信贷市场金融脆弱性的来源分析,投机性借款企业和庞氏(ponzi)企业很容易因宏观经济波动而陷入资不抵债的境界(Minsky,1982),同样宏观经济波动也是资本市场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原因。从理论上分析,资本项目开放提供了更好的分散风险的机会,从而能缩小宏观经济波动。但是对于新兴市场,资本项目开放后,宏观经济波动没有明显改善,相对发达国家的情况,新兴市场的产出、收入和消费都具有更大的波动幅度(Kose,et al,2003)。

新兴市场开放资本项目后会面临更大的宏观经济波动,其根本原因是国际资本流动和本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顺周期性质。从过去的40多年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看,其顺周期特征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是发达国家具有更好的经济稳定措施,因而可以避免宏观经济过度波动(Stiglitz,2000)。新兴市场不仅缺乏经济稳定措施,相反,国内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是顺周期的。以1960~2003年的政府支出占GDP比重和银行间利率数据为证,在经济增长和衰退时,新兴市场的政府支出占GDP比重分别为8.0%和0,而银行间利率变化分别为-2.2和2.3(Kaminsky et al,2004),呈现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而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净国际资本流入呈相互强化的状况,当国际资本流入时,新兴市场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国际资本净流出时,又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资本流入的顺经济周期特征导致宏观经济的过度波动,后者又加重了金融脆弱性。

新兴市场无法实施反经济周期和国际资本流入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是新兴市场信用受到抑制,当本国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资本流出时,新兴市场的国际信用等级下降,难以获得外部资本,如OECD国家在经济状况好和差时,国际信用评价均值从78.5降至78.4;而新兴市场则从42.2降至40.4(Kaminsky et al,2004)。内部原因是新兴市场都有迅速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而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又面临更多的约束。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新兴市场内部的经济单位(如省、部)之间也充满竞争,政治因素诱发了对国际资本的渴求和对扩张经济政策的偏好。当经济增长放缓时,新兴市场不仅面临国际资本净流出和本国货币贬值的压力,还要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因借入国际资本多以外币计,新兴市场制定货币政策时面临两难选择,如果降低本国(地区)利率则可以刺激经济,但又可能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加重债务负担。

三、资本项目开放与制度环境

从制度变迁角度分析,资本项目开放对一国经济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对外的开放势必要求国内金融体系的变革以及非金融体系的变革,同时资本项目开放更需要政府对金融体系监管行为和金融政策发生相应、甚至超前的变革。但在开放资本项目的路径选择上,新兴市场多采取了比发达国家更加迅猛的步伐。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资本项目开放时不仅没有超出“阈值效应”,更关键的是新兴市场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这不仅使新兴市场从资本项目开放中获得的收益小,而且增加了新兴市场的金融脆弱性。

制度因素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已经被不少实证检验所证实。如Chinn & Ito(2002)在检验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发展的相关关系时,发现制度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制度质量的度量指标包括对债权人的保护、保护契约履行的有限法律指数、对股东的保护指数和公司财务报告的完整性等,Chinn & Ito认为资本项目开放对金融发展无显著促进作用、甚至还有负面影响,但是制度基础好的发达国家资本项目开放能显著地促进金融发展。同样Bekaert,Harvey & Lundblad(2001)也认为证券市场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制度质量相关。而Demirgü -kunt & Detragiache(1998)则以1980~1995年间发生的银行危机为例检验了制度因素对金融脆弱性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制度因素对金融脆弱性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容易导致金融脆弱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La Porta等(1998)用司法体系效率、法治秩序、腐败程度、国有化风险和政府违约风险和会计制度作为制度质量的度量指标,结果显示新兴市场的制度质量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鉴于制度因素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就不难理解新兴市场开放资本项目后金融脆弱性增加的深层次原因了,从本质上分析,金融体系的金融脆弱性以及资本项目开放后因过度借贷综合症、宏观经济的过度波动所引起的金融脆弱程度增加都和制度质量相关。

四、结束语

第6篇

项目融资的内容

从广义上讲,为了建设一个新项目或者收购一个现有项目,或者对已有项目进行债务重组所进行的一切融资活动都可以被称为项目融资。 从狭义上讲,项目融资(Project Finance)是指以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抵押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活动。我们一般提到的项目融资仅指狭义上的概念。

项目融资的主要种类

一、无追索权的项目融资

无追索权(No-recourse)的项目融资

无追索的项目融资也称为纯粹的项目融资,在这种融资方式下,贷款的还本付息完全依靠项目的经营效益。同时,贷款银行为保障自身的利益必须从该项目拥有的资产取得物权担保。如果该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建成或经营失败,其资产或收益不足以清偿全部的贷款时,贷款银行无权向该项目的主办人追索。

无追索权项目融资在操作规则上具有以下特点:

1、项目贷款人对项目发起人的其他项目资产没有任何要求权,只能依靠该项目的现金流量偿还。

2、项目发起人利用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能力是项目融资的信用基础。

3、当项目风险的分配不被项目贷款人所接受时,由第三方当事人提供信用担保将是十分必要的。

4、该项目融资一般建立在可预见的政治与法律环境和稳定的市场环境基础之上。

二、有限追索权项目的融资

有限追索权(Limited-recourse)项目的融资

除了以贷款项目的经营收益作为还款来源和取得物权担保外,贷款银行还要求有项目实体以外的第三方提供担保。贷款行有权向第三方担保人追索。但担保人承担债务的责任,以他们各自提供的担保金额为限,所以称为有限追索权的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的有限追索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时间的有限性

即一般在项目的建设开发阶段,贷款人有权对项目发起人进行完全追索,而通过“商业完工”标准测试后,项目进入正常运营阶段时,贷款可能就变成无追索性的了。

2、金额的有限性

如果项目在经营阶段不能产生足额的现金流量,其差额部分可以向项目发起人进行追索。

3、对象的有限性

贷款人一般只能追索到项目实体。

项目融资的主要特点

项目融资和传统融资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融资主体的排他性。

项目融资主要依赖项目自身未来现金流量及形成的资产,而不是依赖项目的投资者或发起人的资信及项目自身以外的资产来安排融资。融资主体的排他性决定了债权人关注的是项目未来现金流量中可用于还款的有多少,其融资额度、成本结构等都与项目未来现金流量和资产价值密切相关。

2. 追索权的有限性。

传统融资方式,如贷款,债权人在关注项目投资前景的同时,更关注项目借款人的资信及现实资产,追索权具有完全性;而项目融资方式如前所述,是就项目论项目,债权人除和签约方另有特别约定外,不能追索项目自身以外的任何形式的资产,也就是说项目融资完全依赖项目未来的经济强度。

看了“项目融资的内容”的人还看了:

1.什么是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的特点

2.什么是bot项目融资概念

3.bot项目融资种类分别是什么

第7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融资方式;税费改革

长期以来,征收车辆购置税、公路养路费和车辆通行费等,是我国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自2009年起,国家实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公路养路费等六费全部停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将逐步取消。也就是说,今后绝大多数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成为非收费公路。尽管改革方案规定改革后形成的交通资金属性不变、资金用途不变、地方预算程序不变、地方事权不变,但因改革后形成的交通资金是财政资金,受现行担保法限制,不能再为公路建设贷款做担保;公路建设原有的融资平台失去了基础。为了应对公路建设投融资渠道的减少对公路建设的消极影响,必须调整思路,进一步拓展公路建设融资渠道,缓解公路建设的资金瓶颈。

一、公路建设中的资金问题

1.公路建设债务沉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是我国公路建设融资的最主要方式。各地交通部门还以交通规费权利(公路养路费和车辆通行费)为质押,筹集信贷资金。近几年公路建设投资的债务资金所占比例一般都在70%~80%之间。在全国公路网中,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级公路、42%的二级公路都属于收费公路。2009年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取消了公路养路费,并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抵押融资的平台不复存在,而且对以前年度的贷款存量,由于失去担保能力,公路建设面临的偿债压力突增。

2.非公资本进入存在障碍。早在2004年,国务院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由于收费公路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于是出现了政府与民间资本在收费公路建设上的“争利”现象。地方政府常常不当地利用政治权利,限制社会资本进入。例如:设置高速公路公司中社会民间资本所占比例的上限,以维护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结果是大部分的收费公路被国有资本所控制,我国有80%以上的收费公路属于政府收费还贷型。资本市场是非公资本进入的另一个重要通道,其基本模式是组建高速公路公司,通过发行高速公路股票融资资本金,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和向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融入债务资本,然后用将来收取的通行费偿还债务资本的本金和利息。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是其“短腿”,债券市场规模小、发行和交易市场割裂;流通股市值比重太小,资金进入和退出存在障碍,削弱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3.融资结构不合理。近些年,在“收费还贷、贷款修路”的基础上,我国公路建设采取了多种融资渠道和方式,如:利用外资、发行股票和债券、项目融资等。但相对于信贷融资模式,证券融资和项目融资比例较低,导致债务负担过重,融资成本过高。此外,还贷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赖收取车辆通告费,还款周期过长。

二、当前公路融资问题的建议

1.加大中央财政投入,优化融资结构。公路属于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大消费属性,因而中央财政出资经营公路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传统投融资体制。为了筹集中央财政资金,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将公路税收直接用于公路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公路使用者税收的税种包括以燃油税为主的消费税、汽车购置税和车辆使用税等。在这些税收中,燃油税的比重最大,一般占60%~80%。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近7万亿元,其中70%属于中央财政收入,强大的中央财力为这一财政投入体制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我国税费改革之后,建议强化这一财政投入体制,以减轻偿债压力;适度地将一些重要的县级公路升级为省级公路,减少农村公路建养里程,以减轻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

2.采取多样化的投资回收方式,提升项目还款能力。公路建设项目可带动沿线土地增值,拉动沿线商业发展,为公路投资回收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公路经营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改变单一的收取车辆通行费的投资回收模式,积极参与公路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公路沿线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开展物业服务、广告、商业、加油站、维修和移动通信服务等经营活动,丰富投资回收方式,拓展公路建设资金来源。此外,建议国家建立公路沿线土地升值收益分配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具体而言,政府公路投资所拉动的土地增值收益应以“土地增值税”的形式收归国有,再转移支付的形式,转化为公路建设资金;社会投资主体的公路投资所拉动的土地增值收益应以适当的的形式,转移给原投资主体。

3.打通资本市场通道,加大对民间资本的利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的民间资本和国外游资不断增加。为了引导民间资本和国际游资进入公路建设领域,为民间资和国际游资的进入腾出空间,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下调至25%。结合通知精神,可考虑将一些潜在经济效益好的非收费公路转化成收费公路,通过减少非收费公路里程,一方面可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可将政府投资置换为社会和民间投资。目前我国的政策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还不能为民间资本自由出入公路建设领域提供通畅的渠道。因此,一方面要尽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应大胆地进行金融创新,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强力引入社会资本。例如,资产证券化就是公路建设领域引入民间资本的一种理想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是近40年来世界最重要的金融创新,是当今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是指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又可以产生稳定可预见未来现金收入的资产,出售给特定的发行人,通过创立一种以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的一种金融债券,并通过公开出售该债券获取现金的结构性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有优质资产支持,并还采取了信用增级技术对债券进行升级。所以,与一般的信贷融资相比,融资成本低、筹资规模大。收费公路投资回收期长,车辆通行费收入来源可靠而稳定,现金流量大,属于长期优质资产,特别适合证券化运作,而且我国高速公路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可资借鉴。

4.拓展“BOT”和“BT”项目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扩大“BOT”融资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资本(包括外国资本)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在国际融资领域BOT不仅仅包含了建设、运营和移交的过程,更主要的是项目融资的一种方式。项目融资是指以项目本身信用为基础的融资,是与企业融资相对应的概念。通过项目融资方式融资时,银行只能依靠项目资产或项目的收入回收贷款本金和利息。在这种融资方式中,银行承担的风险较企业融资大得多,因此项目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在实际BOT项目运作过程中,政府或项目公司的股东都或多或少地为项目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银行对政府或项目公司股东的追索只限于这种支持的程度。由于BOT项目具有有限追索的特性,BOT项目的债务不计入项目公司股东的资产负债表,这样项目公司股东可以为更多项目筹集建设资金,所以受到了股本投标人的欢迎而被广泛应用。(2)推广“BT”融资模式。BT(代建制)是BOT的变形,是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的项目管理制度。BT是适用于非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它可以借助代建单位的筹融资能力,延缓政府的筹资压力;可以简化项目建设委托关系,实现项目投资与项目管理的职责分离,业主只与代建单位发生合同关系,不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发生经济联系;通过代建单位的专业化管理从而达到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赵婧.“危”、“机”并存下的公路建设融资现状及分析[J].交通财会.2010(4)

第8篇

论文关键词: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公司特征

 

一、引言

IPO的成功发行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公司筹集大量资金投资新项目,扩大经营规模,实现公司战略目标,且有助于改善公司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上市公司募股功能的发挥,对促进上市公司快速发展金融论文,提升上市公司的社会贡献水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其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病有待解决,IPO上市公司变更募股资金投向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时的《招股说明书》,实际上都是对投资者的一种承诺,投资者据此做出投资与否的判断。如果投资者决定投资,就等于与上市公司签订以招股说明书为内容的投资合同,约定投资人出资,公司方面负责经营管理。所以IPO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的使用方式实际是一种违约行为,这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而近年来,中国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越来越频繁,其用途变更已引起了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因此,本文拟在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通过采用公司特征作为主要研究变量,对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从中找出某些规律,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外理论界对于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和深入,但是由于国外的股票市场比较健全,监管得当金融论文,几乎没有随意变更IPO募集资金使用用途的现象,所以国外文献对此的研究也很少,未发现西方关于募资投向变更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国外的大量研究都集中在融资的资本结构、成本、融资顺序等方面。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也始于1997年后,市场上出现大量变更募集资金使用用途的现象之后。

关于国内对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客观因素和非客观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2、研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变更前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以此分析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是“善意”还是“恶意”以及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对公司业绩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3、分析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引起的市场反应,检验公众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的反应以及影响这种反应的因素有哪些,并对不同种类募集资金变更的显著影响因素是否不同进行对比分析。

4、从战略与绩效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的多元化与变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募集资金投向的多元化程度与变更程度相关关系。

5、对上市公司面对的制度约束分析的较多,缺乏对这些制度约束的形成机制及其历史演变进行分析。

三、研究假设

张为国、翟春燕(2005)得出了因主观因素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比例大于因客观因素变更的比例。并进一步说明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现实因素所造成的。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需要改变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向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保荐机构、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行使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手中的股票价值与小股东一样伴随着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大小股东的利益基础一致,这必然促使大股东关心公司二级市场的表现。段特奇(2003)认为上市公司发出的募集资金变更投向公告会在证券市场上产生传导效应金融论文,引起该公司股价下跌。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正相关。

如何防止内部人控制及大股东操纵、完善董事会的职能与结构,从而重树投资者的信心,成为全球范围内企业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引入独立董事会制度以强化董事会的职能,确保董事会运作的公正、透明的必要性。从股东投资者层面来看,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制衡控股股东,监督经营者。独立董事有助于保持董事会独立性,维护所有股东利益,增加股东价值。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能为董事会提供知识、客观性、判断和平衡,从全体股东利益出发监督和监控公司管理层。因此,独立董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的发生,我们提出下面假设:

假设二: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独立董事比例呈负相关。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现象非常普遍。但在所有发生变更的行业中,以传统制造业所占比例最大,这是由于传统制造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和微利状态,该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较低,如果把募集的资金用于主业金融论文,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会很小,受高额利润的驱使,这就使得这些上市公司纷纷放弃原来拟投资项目,而改投其他收益率更高的项目或转向非实业投资领域以期获得高利润。而对于新兴行业来说本身主营业务具有很好的前景,公司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没有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的动机。因此,可以得出以下假设:

假设三: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行业具有相关性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募集资金变更实际上是对IPO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可行性项目的否定,这是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失误,从实质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没有建立起细致有效的投资决策程序和规范。但这种规范化的决策程序的建立与公司规模是具有相关性的,我们知道公司规模越大,其公司治理结构越完善,也会有科学的规范投资决策机制为其提供支持,对可行性项目的论证相应的较充分。另外,公司规模越大,其受到各项监管也越多,所以不会轻易改变募集资金投向。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四: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公司规模呈负相关。

如果上市公司负债较多金融论文,很可能会盲目的拼凑一些项目,来解决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募集资金到手后,又找各种理由来说明原来的项目效益差,另外的项目好等来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同时,债较多、财务状况较恶劣的公司在遇到其他投资项目或是应对公司发展的其他需要时,没有其他渠道获得资金,只好使用募集来的资金。也就是说为了“圈钱”欺骗广大投资者。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五: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公司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

从以上假设定义本文的变量,如下表:

变量定义

 

变量

代码

变量说明

预计符号

因变量

1

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

 

  0

没有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

FS

变更年末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

DS

变更年末独立董事比例

INS

传统行业为1,新兴行业为0

  LnTA

变更年末资产总额对数

DA

第9篇

关键词:资本项目开放;金融风险;防范策略;人民币汇率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2

资本项目开放不仅是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外汇体制改革目标的要求,还是我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下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要求。但是,资本项目开放对于每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资本的流动影响世界经济,不仅包含正面影响,还包含负面影响,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但是资本对外开放过快会产生风险障碍,包括资本流动带来的汇率风险、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难度的加大、国家危机等问题。因此,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要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资本项目开放进行测算,加强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合理监督,从而实现项目资本开放的优化发展。

一、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前提

(一)健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资本项目开放的经验说明,当资本管制减少或者不存在的时,一国出现财政赤字,就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或者流出,大量的资本流动会给汇率和宏观经济发展带来压力。财政赤字由于补偿来源不同会出现两种结果,第一种,通过发行债券弥补财政赤字损失,这样会导致市场利率的上涨,如果这个时候资本项目开放的管制放松,就会让短期资本流入,导致货币升值,出口商品的竞争下降。第二种,通过中央银行拨款来弥补财政赤字,这样会引起通货膨胀以及利率下调,这种情况放松资本管理会导致货币贬值。因此,我国资本项目开放要在稳健的财政政策进行,避免资本流动问题引发的货币危机。①

(二)贸易自由和经常项目的开放政策

资本项目的开放容易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比如,在进行放松的资本管制时,会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国际收支顺差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实行贸易自由和经常项目的开放政策,因为,贸易自由和经常项目的开放政策能够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这样可以融合放松资本管制带来的贸易顺差问题,从而实现国家收支的均衡发展。

(三)弹性的汇率安排和利率市场化

在资本流动的情况下,实行弹性的汇率安排能够增强汇率的独立性,减少外部市场环境动荡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另外,为了防止资本的不正常流动,要实行市场调节利率的政策,从而减少利用顺差和逆差进行套利的投机活动。

(四)完善的金融监督体系

资本项目开放的有效保证是完善的金融监督体系。在金融自由化发展的同时对其进行监管能够为金融发展提供一个平稳、积极的环境,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就会加大金融风险,从而影响金融的自由化发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上看,我国不具备资本项目完全自由化发展的条件,因此,要采取渐进性的监管模式,从而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有效进行。

二、资本项目开放的重点

(一)加强居民境外的直接投资

我国目前民间资本的炒作存在投资领域狭窄的严重问题,个人境外投资存在疑惑,另外,个人的不阳光收入比例大。为了避免巨额资本的外流,就要减少对个人境外的投资汇兑限制,努力为民进资本的海外投资找到合理途径。同时,也要积极防范个人境外投资放开带来的洗钱等犯罪行为。

(二)放开居民境外投资的股票市场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优先对金融机构进行开放,其次才是对个人进行开放。机构投资者的先行开放能够加强证券市场的稳定,但是仍然不能解决居民境外投资股票市场的扭曲,随着近几年居民对投资境股票市场的需求,资本项目的开放应该放宽对资本账户交易的限制。

(三)放开非居民到境外发行债券和非居民到境内发行债券的政策

境内企业在境外筹资金并流回境内,不但能增加境内企业融资的渠道,还能够加快人民币国家化的进程。同时,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发行境内人民币债券,能够缓解中央银行对冲外汇占款过快的压力。

三、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金融风险

(一)资本项目开放导致资本流动的不确定

资本逐利的本质导致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同时,长期以往的资本流入还可能会引发资本流出,这是由自由经济体系的特性决定。可见资本账户开放会引起资本流动的不确定,对金融发展产生影响,冲击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中的外商直接投资会带来外界对我国金融的冲击。虽然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能够实现对自身金融资源优势的充分利用,提升金融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经济发展的现实却是:不管经济实现多专业化的发展,开放资本账户依然会加强经济体的波动,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②

(二)资本项目开放影响汇率的波动

在资本项目开放的环境下以及中国没有形成完全浮动性的汇率制度的条件下,资本的净流入带来的顺差国际收支状态会给人民币的升值造成压力,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此状况下,中央银行不得不加大对外汇的买入,不断投放基础性货币,这样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我国人民群众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信息获取不够完全,且缺少理性分析的能力,极易在货币汇率波动的情况下产生恐慌的情绪,从而导致汇率的不稳定,引发金融危机。

(三)资本项目开放增强了证券市场的波动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市场处于新兴阶段,且处于转型时期,呈现出规模小、流动性低的特点。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下进行资本账户开放经常导致资本过度流动,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稳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兴的金融市场常受到工业国家证券市场的影响。第二,新兴的金融市场在外资流入周期和结构等方面基本趋同,如此相似的宏观经济环境会致很强的经济同步,一方经济出现问题会殃及其他方的经济。第三,在资本账户开放的环境下,全球经济资本流动中机构的投资者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常在进入和退出市场方面呈现蜂窝式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新兴金融市场之间的同步性。第四,新兴的金融市场规模较小,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无法承受资本账户自由带来的资金波动。

(四)资本项目开放影响银行体系稳定

银行体系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资本账户开放导致外国资本进入中国银行,银行信贷的增加加重了银行贷款的危机,导致债款数量增多,影响经济发展。另外,我国银行本身在管理上也存在不足,风险控制和风险控制以及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弊端。在国外银行竞争残酷、国内银行监督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滋生银行的道德风险,影响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

四、资本项目开放的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一)稳定宏观经济

为了使资本的流动合理化,我国要实行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首先,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减少由于财政扩张带来的巨额财政赤字,控制投机性资本的流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其次,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应用公开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操作,从而减少对银行的干预;再次,货币管理人员要警惕通货膨胀,加大货币信息的透明度,使投资者的决策更加合理;最后,要保持经常项目的略有顺差,因为经常项目的高额逆差会加大外债的不平衡,加大金融风险,因此,要通过保持经常项目的略有顺差来抵御金融风险。③

(二)健全外汇形成机制

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固定汇率制度的弱点,特别是资本项目开放采取固定外汇制度的国家,在外汇市场的失衡情况下,固定汇率制度会加大外部冲击,使得这些国家遭受国际资本的攻击。因此,应该建立健全浮动性的外汇汇率制度,首先,要改变强制的结售汇率制度,实行医院结售汇率制度;其次,要加强市场的交易主体,逐渐推广银行的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的大额交易;再次,要增加交易品种数量和交易模式,加快推进远期的外汇交易;最后,要对于人民币汇率要进行灵活处理,减少中央银行的干预,加大市场的干预。④

(三)实现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

利率能够影响资本流动量和流动方向,资本的逐利性质导致如果国家在存在利率的差异情况下的套利行为。因此,我国在资本项目开放中要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加强市场对利率的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我国利率体系传导,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行改革。⑤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基准利率体系,从而形成以利率价格为主体的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四)加快国内金融自由化改革

国内金融的自由化是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因为僵化的金融不仅会对社会储蓄、国际收支以及资本的形成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还会因为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从而导致资本的过度流出。因此,我国要努力发展各种货币市场工具,建立高效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从而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合理性。

(五)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合理的汇率安排能够保证资本项目货币的可兑换。僵化的汇率制度会加大国际投资冲击,同时,不适当地对市场汇率进行干预和限制以及人为的估计本币汇率会阻碍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要实现资本项目下货币的自由兑换,就要加大推进汇率制度改革,根据我国金融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改革。对于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要实行弹性管理,既不能一味实行固定的汇率政策,也不能过度强调汇率的稳定而减少货币政策的独立。

(六)改进金融监管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需要有效的金融监管来保证资本流动的稳定,因此,就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管制度。有效的监管制度一方面能够防止交易项目资金的转移,保障资本项目开放下交易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能够及时把握国际金融的发展动态,以便在我国金融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政策,减轻国际投机行为对我国金融的冲击。在资本项目开放的金融监管方面的改革要注重强化其监督职能,逐渐减少资本项目下的交易限制,取消资本项目的行政审批,从而减少政府对金融的直接干预。⑥

(七)加强国际合作

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影响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可见,我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为了减少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金融风险,就要不断加强我国和国际的金融合作及金融协调,特别是加强区域间的国际合作。加强区域间的国际合作是由于同一地区之间的各国的金融发展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在金融发展目标方面也具有一致性,再加上国际金融范围过于广泛,因此,加强区域性的合作比起全球性的合作更容易实现。加强区域性的合作第一要加强交流金融的危机信息,建立健全金融危机的预警机制;第二要协调区域间内部金融政策,实现金融开放,建立区域间的国际金融中心;第三要加强区域间和国家间的信息合作,面对金融风暴,要及时建立风险预警、风险监管、信息交流机制、货币互换机制,不断加强政策以及宏观经济之间的协调。

五、总结

项目资本的开放是一种经济发展趋势,项目资本开放是我国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快人民币国家化进程的需要。因此,我国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项目资本开放。资本项目的开放目的是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很多国家都把资本项目的开放作为改革国内金融体系、深化经济发展的一个手段,而不是实现经济的目标。因此,我国要不断推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改革,让资本项目的开放不再庇护于政府的保护,要让其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增强其在遭遇不可坑的危机时候的抵御能力,不断实现具有国家化灵活、高效水平的金融机制。在资本项目的开放中要实现开放和制约的并存,实现矛盾统一发展。

注释:

①黄继炜: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现状、环境与对策[J].山东经济, 2011,6.

②王文平.论我国资本账户的开放[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5).

③秦丽丽:基于风险防范的资本项目开放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1.

④陈欣侃:资本项目开放风险及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⑤朱丰根:中国资本项目自由开放的基本条件剖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3,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