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两学一做剖析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08 18:23: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两学一做剖析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两学一做剖析材料

第1篇

支部班子成员,通过组织、开展2017年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形成的共鸣和感受:

基层党员的声音主要还是由于组织的一些活动安排而发出,主动发声的机会不多,频率不高,看似热闹,实则微弱。作为执政党一份子,参政议政的热情也就大打折扣,于是混迹群众之中,起不到应有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上应该警惕这种情况,应该通过我们的制度性措施扭转这种局面。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忙于日常工作,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次数不够,学习时间不够。

2、在基层中亮身份,表明态度做的不够,没有起到战斗堡垒和纽带作用。

3、基层党员的诉求没有及时重视。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群众路线坚持的不够扎实。

2、脱离基层,脱离社会实践,不能够有创见性地开展活动。

3、保守、机械、不知变通。

4、工作热情不够强。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1、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及时直传下达,下情上达。

2、到需要的岗位上去,表身份态度、讲原则守纪律。

3、立足岗位,亮身份表态度,在群众这中要起到引领作用。

2017年4月9日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2017年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党支部委员制定整改清单检查材料

三中高中 支部

组织 委员

做为支部委员,参加2017年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感受:

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同志们的帮助,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剖析,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制定的整改措施为行为准则。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的积极度有欠缺,态度不够严谨。

2、工作中有抱怨,有时会有烦躁。

3、理论学习程度不够,主观上有惰性。

4、组织委的工作中有工作滞后的状况出现,有敷衍情绪产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党性修养仍有欠缺。

2、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不够。

3、深入群众程度不够,不能及时做到上下沟通。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1、继续增强个人的党性观念。多进行理论学习,多反思,多体会。

2、工作中要积极面对,多想办法,多与老师沟通交流,面对困难不抱怨。

2017年3月28日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2017年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党支部委员制定整改清单检查材料

三中高中 支部

宣传 委员

做为支部委员,参加2017年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感受:

以前总以教学第一为借口,政治学习不够深入,支委工作也欠主动,更少有时间自我反省。参加这次民主生活会以后,我触动很大,感受颇深。作为党员,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宣传支委,更要牢记职责,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利用多种形式,认真做好高中部的宣传鼓动工作。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才能扬长补短,不断提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理论水平仍有待提高。

2、工作中创新意识仍有待增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全面。

2、工作有顾虑,不大胆。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1、要加强理论学习,以多种形式开展工作。

2、学习他人长处,尤其是年轻同志,要活到老学到老。

2017年3月 28 日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2017年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党支部委员制定整改清单检查材料

三中高中 支部

做为支部委员,参加2017年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感受:

通过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予整改,以进一步增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常忙于事务性工作,理论学习程度不够

2、只埋头苦干而与同事交流不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党性修养仍有欠缺。

2、深入群众不够,不能做到及时沟通。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1、加强党的理论学习,不断增强个人的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要以诚待人,注意团结同志一道工作。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2篇

【Abstract】Enterprise public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strategy.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way to educate and motivate workers, but also a necessary means to show enterprise style and establish enterprise image.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nalyze this proposition from three aspects.

【P键词】新形势;企业内外宣传;企业发展战略

【Keywords】new situati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publicity;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129-02

1 引言

企业宣传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激励、引导、教育职工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树立企业形象、展现企业风采的必要手段。企业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党政中心工作,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开辟新通道,探索新方法,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凝聚企业正能量,为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工作的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如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企业宣传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么,在当前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如何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做好企业的内外宣传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个命题进行剖析。

2 明确企业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对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外做好企业形象宣传

企业新闻工作者从一般意义说是新闻工作者,但又不同于社会媒体类的、纯粹的新闻工作者,是企业政工干部,其工作主要是利用新闻宣传开展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上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绝不能小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所以,企业新闻工作者应当明确自身的思想政治职责不单是抓好新闻业务工作,更应该结合企业实际,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来,一公司坚持利用公司网络、展板等多种形式及时有效地传达上级精神,达到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效果,在职工中起到了积极影响。今年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公司网站上开辟了“两学一做”专栏,专门推送学习方案、学习材料、简报等内容。

企业需要依托社会大众媒体和传播渠道把自身的优势、品牌、亮点等进行展示。这就要求企业新闻工作者要有新闻敏感,要敏于捕捉蕴藏在事件表面、丰富而有意义的新闻题材。根据这一两年实际情况,一公司重点挖掘自身特点,对公司工作的亮点进行重点宣传。一公司作为储运油品为主的港口单位,是重点防污染企业。2016年一公司在《中国能源报》、《秦皇岛日报》等多家媒体上刊登了《秦皇岛港一公司推进绿色环保工作》,重点宣传了公司在卫生环保方面的作为。

3 企业新闻工作者要摆正立场,做到三个“不动摇”

3.1 坚持正确导向不动摇

宣传工作的思想性、政治性、导向性很强,企业宣传工作要宣传党的主张、传播新闻信息、交流经验教训、表扬先进典型,这些是为满足职工的要求,是为职工服务,也就是对职工进行指导。为此一公司坚持利用舆论来引导职工,将集团公司的主张、精神传达到一线,让广大职工在第一时间了解集团发展大局和未来努力方向。

3.2 坚持职工立场不动摇

作为企业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职工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汲取主题题材、思想激情,把镜头对准职工,记录职工的生动故事,展现职工的博大情怀,弘扬职工的可贵精神。一公司结合“两学一做”教育学习,挖掘公司内部基层职工的先进事迹,长期照顾生病同事的热心李师傅、不怕苦累的复转军人小任、踏实肯干不怕苦累的阳光大男孩小靖、身怀绝技为工友修理自行车的戈师傅都是我们身边的“小人物”,但他们的精神有力地带动着身边人,进而感染了整个公司,这些都是我们在撰写践行理念时着重下笔的地方。尤其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深挖身边素材。

3.3 坚持全面创新不动摇

创新是新闻工作的灵魂,是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力量源泉。企业宣传部门直接面对广大职工,针对性非常强,必须从企业工作实际和职工关心出发,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一公司针对公司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人物宣传。通过到一线岗位采访和调研,发掘了一批闪光的普通职工。如坚持在维修一线的,永远冲在前的罐区队副队长马学军。作为维修副队长,他不仅身先士卒,而且创新维修方法手段。作为丈夫和父亲,他常年照顾患病妻子和年幼的女儿。

4 企业新闻工作者要发挥特长,做好新形势下的内外宣传工作

4.1 结合实际,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作为企业新闻工作者,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想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生产一线,就要选择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选取贴近公司生产经营实际、职工比较关注的方面和相关问题,通过灵活生动、通俗易懂的形式,做好宣传解读工作。为此,一公司特别在公司网站上开设“企务公开”专栏,宣传解读事关公司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对集团下发的重要文件进行剖析,从职工的角度去看,用职工的话语去解读,通俗易懂,做到让每一位职工能看清楚、听明白。

4.2 深入基层,倾听职工心里话

企业新闻工作者到基层调研采访,要学会与一线职工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心思想法,发现他们的困扰烦忧,带回他们的诉求需要。一公司每年都组织通讯报道员培训班,邀请专业新闻老师来公司讲课。这项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公司整体新闻宣传的水平,而且来自公司各个岗位的兼职通讯员齐聚一堂,针对怎样捕捉有价值的新闻、如何提高通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保障信息渠道畅通等问题畅所欲言,为公司通讯报道工作落实“走转改”打下了基础。

4.3 尽职履责,担当维重任

企业新闻工作者结合企业方方面面面临的问题,客观地分析实际,勇敢地面对问题,正确地引导舆论,把广大职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问清楚、说明白,实际上就是为维护企业稳定尽职履责。今年,公司面临生产困境,职工都非常关心这种情况是否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及切身利益带来影响,针对这些担忧,我们都尽量利用公司网站等做好相关政策的解释说明工作,安抚职工情绪,配合上级做好相关工作。

4.4 关注媒体,避免丑化企业形象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新闻宣传已经成为常态。但是网络传播速度快、扩散面广,一些可能有损企业形象的言论会借由互联网进行大肆传播。面对这种情况,企业新闻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磨炼应对的技巧与方法,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主动做好网络新闻的正面报道与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将不良新闻的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最低限度。为此一公司制定了专门的制度规范信息报送工作,每次信息的时候我们都多次查验其中的信息,力求做到无误,在信息形成后还会专门找部门及公司领导审核后方可上报。在做好内部信息审核的基础上,我们还时刻关注网络媒体上关于我们企业的新闻信息,及时掌控并反馈负面信息,消除不良的影响。

第3篇

一、课后习题的教学应扎实有效

1.从简单的练习中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P25练习五中的第1题:

我把该练习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第二天交流时学生纷纷说太简单了。我随口问了一句“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6÷3=2根本无须思考的,花一两秒钟就能完成。“那教材上出示此图是为什么呢?图中算式的各个数与图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学生不去思考是我意料之中的事,但教师却要引导他们去找一找这其中的关系。通过我的一番提醒和观察,学生有些开窍了,再通过适当的引导,他们的想法越来越丰富:(1)6个气球,有3种不同的形状,每种形状的气球有几个?(2)6个气球,有3种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的气球有几个?(3)6个气球,每3种气球分为一组,有这样的几组?(4)6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你相信吗?很多学生都没看到图旁边的3个小朋友。记得第一次接触教材时,自己也没想那么多,渐渐地才发现教材的很多处都这样用心。

小小的一道习题,教学时间稍长了一些,但却让学生明白了学习数学光会计算还不行,要学会看懂图意,正确理清数量关系,并且知道了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

2.知识点的落实有赖于练习的质量,练习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处理方式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后,让学生练习课本P49的“做一做”(如下)。

7×4= 28÷4= 28÷7=

8×2= 16÷2= 16÷8=

9×6= 54÷6= 54÷9=

教材通过三组有密切联系的算式,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理解用7、8、9的口诀求商的算理,形成比较牢固的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因为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作基础,学生计算起来非常顺手,不仅算得快,而且能准确地说出这三组算式之间的联系。本来课至此也算达到练习目标了,但教师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提问:“你能照样子写出这样的一组算式吗?”学生快速地在“做一做”旁边写出了一组算式,并向同桌说清楚自己的计算和思考过程。就这样利用一个简单的练习,却把知识点落实得如此扎实。

二、结合课后习题,有效开展“头脑风暴”课

课程表上设置了“头脑风暴”课,但多数没有相应的配套教材,很大程度上形同虚设。如果要真正地落实这样的课型,那么教师就要努力钻研,下足工夫。比如:这些内容从哪里来?选择怎样的内容才适合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应该如何实施呢……我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开展“头脑风暴”课的。

1.可以是对课后练习中稍有难度的习题进行拓展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43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后有一道练习题。如下: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其实,要完成这样一道题并不是一件难事,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有顺序地数角的方法。可在观察第一个图形时,逐渐增加边的条数,学生不一会儿就能发现规律,不再一个角一个角地去找,而是可以直接看出第一条边可以和其他边组成几个角,第二条边可以和其他边组成几个角,最后把这些角的个数相加就可以了。有个学生还特别聪明,数第二个图形时,他告诉同学们“顶上的角可看作是三条边包含角的个数”。这样一道打着星号的题目,就可以备出一堂数角的“头脑风暴”课来。

2.课后思考题帮助我们在内容选择上指明了方向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P102中有如下一道思考题:

这是一道简单的排队问题,但学生却是第一次碰到,独立思考完成后结果并不乐观。分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理解图意“前面的+后面的+说话的小朋友=9+5+1=15(人)”,重点是不让学生遗漏了“说话的小朋友”。但即使这样强调,学生也未必都清楚,况且这样的排队问题的变式训练题还可以创编出很多。所以,教师可进一步利用这样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知识。

“头脑风暴”课可以是对即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当然,最好是和课堂教学一样有计划地进行。我们来罗列一下一二年级各册教材中的课后思考题(如下),根据思考题可适当改编和拓展。

三、结合课后习题进行数学阅读,渗透数学文化

不难发现教材到了第四册增添了“你知道吗”这一个内容。如下:

学生看完之后会问:“这里说的‘大九九’乘法口诀表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生好奇心强,通过查一查,知道原来“大九九”是指19×19的乘法口诀表,不少学生想把它记下来,运用到计算中。这样的学习是学生自发产生的,没有教师的强迫,我想,这才是我们教师想要的结果。

又如,一年级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生的口算能力参差不齐,每天练习觉得很枯燥。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两两出牌的扑克牌计算比赛,学生对于这样的比赛非常喜欢,随着扑克牌张数的增多,数字变大,越来越有挑战性。学生纷纷表示:小小的一副扑克牌,可以帮助我们一边游戏,一边熟练计算。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我突然很好奇扑克牌是怎么来的,通过查阅资料得到了宝贵的“数学阅读材料”——扑克牌的由来及设计含义(略)。或许很少有人会在玩扑克牌的时候想到这些知识,阅读之后,学生非常喜欢,他们谈感受时说:“原来以为扑克牌只是一种游戏工具,没想到里面藏着那么多知识。”“我要把这些知识也告诉爸爸妈妈。”“扑克牌的作用很大,还可以做口算练习,我还会算二十四点呢!”……我相信学生一定会深深地爱上这次“扑克牌之旅”!

课本中的许多习题都可以作为数学阅读材料的起点,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如下:

可以让学生了解天安门广场每日升降国旗的时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上的“五绝”及了解火车票上的信息等等。

在学习“上下、前后、左右”后,教材中有如下情景图。

第一和第二幅图中的场景是常见的,可以根据第三、第四幅图给学生介绍一下大陆与香港之间道路交通的“一国两制”:由于历史原因,香港在交通规则上属于“左派”,而内地则是“”。于是,1997年,在道路交通问题上,内地与香港也采取了“一国两制”的解决办法。内地车辆进香港,则遵循香港的靠左行驶;反之,香港车辆进内地,同样也得入乡随俗。

每进行一次这样的阅读,既向学生渗透了数学文化,又让学生了解了很多生活常识,我相信数学阅读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

第4篇

一、教材要“预、做、复”

(一)预习

预习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做题

每节内容后面的练习题在预习之后可以先去做一做,尽量达到会做80%左右的练习题。若达不到此要求,说明还有些教材内容没有理解到位,有必要回过头去再仔细阅读教材,掌握了之后再做。

(三)复习

每章节新内容学完之后,要按照课本内容,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步一步地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复习,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公式或法则编成口诀的形式来掌握,例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注:“大”与“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二、上课要“听、记、练”

(一)听课

听课是学好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知道这节课该掌握什么,做到有的放矢;(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懂得知识产生的背景,弄清知识形成的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若还有不懂的地方着上记号或记在笔记本上,课后请教老师或同学;(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课堂小结,加深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笔记

(1)准备一个专用数学课堂笔记本,以便于平时查阅,复习时以此为纲,突出复习重点。(2)做笔记。一记提纲,把老师在课中讲的概念、公式、法则、原理等记下来,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还可以通过查资料来说明;二记方法,把老师讲解范例或习题时,让同学们记住的解题技巧、思路和方法记下来;三记疑难,把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或疑点记下来,课后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四记异处,记不同于课本的内容,包括例题、习题、方法和疑难解析等,这有利于同学们启迪思维,扩大知识面;五记体会,把自己对老师讲的课堂内容经过思考得到的体会简要记下来。(3)用笔记。每天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看一遍笔记,在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时要认真阅读笔记,要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练习

课堂练习要与本节所学新知识紧密相扣,同时要结合前面所学知识,便于形成知识链。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先练仿例题类型,然后进行综合练习,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进行拓展练习。

三、作业要“思、展、集”

(一)思考

作业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典型题目中,从不同角度探索多种解题方法,从中得到联想和启发。并且,每做一个题都要思考:你做这道题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由此题可以推广到哪些类型题?具体的做法可落实在“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上,这样的思考能锻炼你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与其他知识建立联系的能力。同时,还应树立数学解题思想:如,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整体的思想、分类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常用方法。

(二)拓展延伸

对于综合性的题或具有代表性的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意识的拓展延伸,如改变条件、添加条件、结论与条件互换,原理论还成立吗?对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要认真阅读,认真探索,开阔视野,丰富内涵,培养数学素养。

(三)集中整理

第5篇

一、关于学生“写不出”的问题。

1.“写不出”的原因剖析

主讲嘉宾与在线群众友首先多层面剖析了学生“写不出”的原因,因为找出学生写不出作文的原因才是解决学生写作问题的起点。

浙江向洪江、安徽魏为秋、湖北钱晓国等:学生写不出的根源是肚里缺少干货――缺乏生活积累,缺少写作素材储存。这也是大家普遍认同的重要原因。钱晓国认为,学生的作文普遍缺乏“干货”,也是无奈,毕竟他们的生活太单调,阅读面太窄。加上长期的“写作模式”训练很可能导致学生的“思维惰性”。

浙江贾桂强:学生写不出不是没有素材,而是不会用素材。这确实是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会用素材,一是不能发现素材的写作价值,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有素材,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素材再多也是派不上用场;二是不会将素材掰开来用,不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不知道哪一部分可以通过形象的叙说,生动地再现情境,哪一部分可以通过议论分析,充分论证某个观点。

浙江陈爱娟:学生写不出是因为话题不合口味,没有兴趣。没有经历过,自然不知道,经历了但不是出自内心愿望,自然激不起兴趣。

浙江阮玲:学生写不出主要是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有些模模糊糊的想法但不能表达清楚,终究不明晰。

湖北钱晓国、浙江贾桂强:学生写不出是因为缺少一个场、一个特定语境。心中没有一个特定对象,不能营造特定的写作情境,脑中没有鲜活的生活画面,自然没有唤醒写作的欲望,没有激发写作的兴趣。

云南自永军:学生写不出是因为没有打开话语系统。学生写不出,固然和没有阅读和积累有关,但不能成为我们责怪学生的理由。好多学生课后吹牛很厉害,证明他有事可说,有说的愿望,有说得好的能耐。只要不是弱智,只要思维正常,只要他感兴趣了,只要他会闲聊,写作就不成问题。学生话语系统打不开的原因,一是思维打不开,没有掌握多向度思维、原因探究思维、类比推理思维等思维方式;二是有思维却没有载体,往往“魂不附体”,找出到恰当的素材去运用思维。

湖北万鹏:思维模糊了,语言能清晰吗?思维路径不流畅,语言能流畅吗?思维、思维路径很重要。学生写不出,原因是老师的引导不得法,他说,老师若引导“智障”,学生能写得顺畅吗?

2.为“写不出”支招

在多层面剖析学生“写不出”的原因的基础上,主讲嘉宾与在线群友针对“写不出”的不同“病症”开出了各自的良方。

湖南周志恩:学生写不出的解决之道是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学会发现和积累,一是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与事,要能从中发现一些什么;二是积累教材与课外读物中的生活与事件,要能看出一些价值与意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调生活积累与素材储存实际上是解决作文的首要问题,即保证要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江苏童瑞平: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道理很简单,无须复杂化,用心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才是正道。生活+阅读,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如是而已。事实上,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与阅读积淀,学生必然会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安徽魏为秋:充分吸收为表达夯实基础。所谓“吸收”自然包括观察生活、阅读经典,“表达”自然指说话、写作。

湖北万鹏:学生写不出,首先要解决素材问题(来源于书本积累与生活积累),其次要懂得从材料中提炼思想。

浙江邓维策:积累直接的材料和间接的材料。

浙江向洪江:要让学生做家庭主妇――从教材里吸取写作材料。从课外吸取材料,学生的时间、精力都有限。我经常让学生准备摘录本,从教材中摘抄有关语句,然后仿写。比如学习了《听听那冷雨》,用半节课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某些句子;学习了《报任安书》,让学生摘抄表现作者生死观、价值观的相关句子,再写点评性的文字。

浙江邓维策:为向老师的做法点赞,做家庭主妇,体验实际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说到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的问题,不少老师深有同感。

云南自永军:课外阅读当然是需要的,但语文老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理科学生的作业任务太重了,学生几乎没时间和机会去做课外阅读。

广西莫羽:课本是老师教写作可以利用的最好的资源,但是很多时候课文教学仅仅是停留在字词、情感的分析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上。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依靠学生去自主获取知识。聪明的懂利用的学生,老师讲过课文就能吸收一点;懒一点,不爱动脑筋的学生,那只有“听”老师讲课了。现实中高考那么功利,高中阶段敢放手让学生看书的老师不多了;敢放手玩作文教学的老师不多了。正因为如此,充分利用课本,让学生多读,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资源,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浙江沈柳恩:我每节课让学生课前演讲,对时事发表看法,谈对身边人与事的见解。再就是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注重生活积累。通过课前演讲与写观察日记,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现象,分析生活,发表看法,这样做实际上在积累写作的素材,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

浙江陈爱娟:阅读积累要做好引导。我长期做班主任,每学期会布置阅读清单,不一定是教育部推荐的。其实我喜欢推荐自己读过的作品给学生,学生会觉得老师看过的一定很好,这样学生就很感兴趣。在引导学生多读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累和感悟。

浙江阮玲:针对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思想模糊不清的情况,我让学生每周一次练写随笔,对教材中未学的课文写初读理解,对已学的课文写再读理解。课堂上我将学生观点相左的作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评论;理解浅显模糊的或者错误也读出来,让学生补充或纠正;课堂上学生有时候会争执起来;课后继续写文章。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我发现学生的思考深入了,思想也丰富起来了。这种以教材为蓝本让学生“读、写、听、评”的做法,既解决了读、写的材料缺乏的问题,又训练了学生思维,更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了。

湖北钱晓国: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是解决“写不出”的关键。营造一定的写作情境,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强化针对性阅读,让学生内化语感图式,再实现由“意”到“言”的自然转换。

云南自永军:不担心学生写不出,因为我会想办法帮助学生打开话语系统。比如写议论文,教学生进入吵架频道,自己和自己对着干,自己和自己较劲。学生的话语系统打开了,就会有说不完全的话。写记叙文,教学生多写写对话和心理活动,多侧面设计人物语言,设计人物心理活动。

浙江陆云鹏:我在高一年级的做法:课前古诗文片段阅读活动;课外自主阅读、摘抄优秀文章;将课外经典名著的阅读纳入课堂教学的视野;重视家庭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借鉴阅读经验,营造阅读氛围;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利用课内、课外做这么几件事,再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大赛,学生作文获奖了,就愿意写了。

浙江邓维策:陆老师的做法做到了课堂内外相结合,是个好方法!陆老师拓展了学生作文的道路。

二、关于学生“写不好”的问题。

1.“写得好”的标准是什么?

浙江绍兴阮玲老师提出一个值得老师们深思的问题:“写得好”的标准是什么?

安徽朱莉、四川吴盍郑河兴枷氲淖魑牟攀呛米魑模这是最核心的标准。没有思想感情的积淀,随便什么技术,统统扯淡!

湖北万鹏:真(真的材料)+善(善的方法)+美(美的情感)=好文章。(万鹏进一步解释,)思维要有对象对象不能缺乏体验写作离不开运用运用必得有适于语境的表达方式。“对象”是指写作材料,“体验”即情感,“运用”“表达方式”是指写作方法。

由此看来,老师们对“写得好”的标准是有一致清醒认识的:真实的材料,巧妙的写作方法,鲜活的情感,是三个必备要素。

2.学生“写不好”探因

学生为什么“写不好”?主讲嘉宾与在线群友也作了相应的探讨。

浙江陆云鹏:很多学生的文章是憋出来的,结果真的是惨不忍睹!说明缺少“干货”,必然写不好作文。

浙江向洪江:因为学生没有生活积累,一切写作之“技”都是空谈,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花架子。

安徽朱莉:现在的学生不愿劳心劳力,又缺少生活体验,这样一来,“写不好”是在情理之中了。

安徽魏为秋:“写不好”缺少的是真正的阅读与生活。

浙江阮玲:学生写不好,不是缺少阅读和生活,而是不太关注自己的体验。很多学生写不清楚,其实就是想不清楚。

浙江沈柳恩:“写不好”是阅读和思维两方面的问题。

浙江陆云鹏:写得好分两种情况,或者以才情取胜,或者以技巧取胜。那么相应地,“写不好”,要么是才情欠缺,要么是技巧欠缺。

浙江贾桂强:学生议论文写不好的关键,只是一味地举例子,而所举的例子多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堆叠。不会多层面举例,不会对实例作准确的分析议论,确实是不少学生的通病。

湖北万鹏:写作技法是很重要的因素,学生缺的不是没有系统,而是针对某一材料,不知用何方法来加工成一道“好菜”。不会见招拆招,不只是学生缺少写作技法,一些老师本身也没有技法积累。

云南自永军:“写不好”是因为有几个核心问题没有解决好,一是区分概念的问题,二是词语积累与搭配的问题,三是思维工具的问题。其实每一个人都是语言的天才,只是由于受人类社会趋同现象的影响,在后天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丢失了个性,于是千人一面,文章缺乏新意。正是人类社会的趋同现象,扼杀了语言的天才。

3.“写不好”的应对之策

湖南周志恩:学生“写不好”,解决之道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生活,提炼生活,一是要加强思想修养,培养美好品质,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看待问题、处理事情;二是要善于透过生活现象分析其本质,对人、对事要有自己的看法与态度,要有主见,要善于挖掘生活事件背后的意义,要善于发人之未发,敢于言人之未言。这是强调写作需要磨利透视生活现象的锐眼,强调要有钻探生活素材的思想利器。

他还给出了写作记叙文与议论文的指导方法:莫言说,他是一个会说故事的人。学生学写记叙文,就是要学会说故事。要让学生明白,说故事,一要把故事说完整,说出过程,说出重点,说出细节,要让别人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事件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哪几处是重点,有哪几个关键的细节;二要把故事说生动,尽量说得曲折有波澜一点,尽量说得形象有画面感一点,尽量说得生动有趣味一点;三要说把态度表明确,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好恶,说出自己的爱憎,要让别人明白你说这件事的目的与态度,你对这件事的情感倾向。总之,要引导学生将记叙文写得过程完整、重点突出、细节鲜活,要注意叙事的生动性、情感性,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情感态度。记叙文要突出叙述,但可以议论、描写、抒情,尽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文写作,是以记叙文为基础的,重点是学会发表对事件、事物看法。要将自己的看法说明白,说清楚,且有说服力,就得结合实例予以说理。可以正反实例对比论述,可以类比事例论述,可以道理与实例相结合论述。实例可以从生活中来,可以从历史中来,可以从新闻材料中来,可以从教材中来。要让学生懂得,议论文中的叙事,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所以叙事不是目的,叙事可以简略一点,概括一点,重点是要对所叙事例的分析、议论,要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少老师对此表示赞同,他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如浙江绍兴阮玲老师认为,指导学生作文的关键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分解话题、观点。四川雅安吴盍秩衔,深度开掘,广泛联系。浙江绍兴陈爱娟认为,激兴趣,开思维,授方法,供素材。

福建胡策应:学生做得好的作文肯定是性情文学,而不是应试作文。除了根基是老师教的,其他的都是自创的。写作是抒感的需要,丰富内心情感,培养美好品质,保持对人、对事的独特敏感性,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

还有老师从自己做学生的体会出发,认为多读、多体验才是写好作文之途。有老师鼓励学生去读小说,写小说,评小说,这确实对作文大有帮助。只有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究,去体验,去分享,才会让作文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云南自永军:学生要写得好需要进行语言转化,对语言作“陌生化”处理,即在语言形式和文章结构上作文章。他解释,当我们回归人的原始表达和思维状态时就知道该怎么教学生作文了。记叙文起始于讲故事,议论文起始于讲道理。写记叙文要回归到孩子心态,写议论文要回归到吵架心态。而思维训练的核心在于转换。语言训练的核心在于个性化和陌生化。没有生活细节的人往往是对生活琐事视而不见的人。

浙江阮玲:针对学生“写不好”,要给学生一些写作要求与写作路径。可以给学生一些“写得好”的具体要求,然后分解这些要求,提供一些写作范例;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思路,再给学生一些范文,让学生去领悟作者的写作路径,并在写作训练中慢慢内化成自己的写作技能。

浙江贾桂强:解决学生议论文写不好的办法是“取法乎上”,向古人学习、向现代大家学习。例如韩愈的《师说》、苏洵的《六国论》、鲁迅的《拿来主义》等都是让学生仿写的经典作品。就如同学书法,总是取法多家,方能写好字。作文也是如此,需要输入真的东西,方能输出。让学生多仿写,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议论写作的模板,先求“入格”,然后求“出格”。从写作的视角去学习课文,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与其让学生浮光掠影地读得太多,不如让学生精读几篇,潜心模仿之,力求化为他们自己的血肉。

浙江邓维策点赞这种做法:“入格,出格,有规范。”邓维策、浙江向洪江、湖北安陆钱晓国、浙江绍兴阮玲、甘肃西和郭映辉等老师都赞同“仿写”说,并都践行着这一做法。湖南永州周志恩老师充分肯定研读经典作为写作范例的做法,认为很多老师重视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是好现象,只是以读促写,“仿写”教学还没有系统化、序列化,还大有文章可做。

浙江阮玲提出“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的观点,引起了不少老师的共鸣。浙江陈爱娟提出的“在面批、自批、互批中学习,在自我修改中反思前进”,是阮老师观点的具体化表现。陈爱娟认为,面批最有效,也最受学生欢迎。但时间有限,所以只能利用早自修和晚自修。每人面批几次会极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促使学生主动读书,自动钻究作文。邓维策、陆云鹏老师都认为“面批可能是最有效果的办法”,都使用了面批作文法。

湖南周志恩:面批能较好地落实升格指导,因为面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了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给学生指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修改才好,让学生明白要在现有基础上升格作文,可以采取哪些升格方法。升格指导的具体做法是,学生每一次作文训练之后,老师选取两三篇予以个别指导,精批细节,使之升格,争取发表。然后,将发表的作文与原稿让全班学生对比阅读,共同讨论升格的方法,是对材料的改动以突出事件的过程还是深化细节描写,或是对材料内涵的挖掘,力求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这样做,既是对发表作文的学生的激励,也是对全班学生的作文进行升格指导,因为是本班学生作文,学生感觉更亲切,对升格方法的领悟也更切实。

湖南永州周志恩老师还提出一料多写,训练思维的方法。同一个生活素材,同一个教材片段材料,可以让学生分别写成记叙文与议论文。写成记叙文,要求展开想象和联想,进入事件发生的特定情境中,力求将故事写完整,过程写具体,重点突出,细节鲜活,语言生动形象。写成议论文,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道理说充分,实例举典型,对实例的分析需透彻。湖北钱晓国点赞:“周老师的方法实在。”

浙江周宇贵:作文教学是思维训练,立意要求学生有思想,结构要求学生有思路,语言要求学生能根据文体的需要采用一定的表达技巧,从而实现思想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要、连贯、得体。不管何种训练,最终指向应该是思维。

有老师提出,作文教学要有成效,核心的问题是要建立起作文教学的序。四川吴盍帧⒄憬邓维策都赞成此观点,认为作文教学应该形成系统。吴盍秩衔:“系统,无非是规律的提炼,只要不是玩,很有价值!”邓维策则认为:“对于天才可以不要系统,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而言,则需通过系统的写作技法学习,来学会写作。这也是课程论提出的要求。”浙江贾桂强指出:“现在作文的系列研究很多,却没有统一的教材,造成了一线老师各自为阵的局面。”

江苏童瑞平则对写作系统持否定态度,认为写作本是性情中的事,玩系统无异于作茧自缚。云南自永军认为,作文教学要抓住本质性的东西。“技”的东西讲再多对提高作文水平没有本质性作用。我们不能再跳入“技”的大海中无法自拔了。转换是作文训练的最好方法。

第6篇

一、 利用学具操作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潜在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生活中我们成年人也常常为自己的发现而陶醉,儿童更是如此。在数学中,我们要利用这小小的学具,给学生适当 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让他们去体验、去感悟,体验动手的快乐、发现的快乐。让他们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探索的欲望,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可摸、可及、可感的。

教学10以内的加减混合,在没有课件和抽拉式幻灯片时,我们可利用这小小的学具,让学生先在桌子上摆上4个红色的圆片,然后再拿出3个蓝色的圆片。这时学生就会说4+3=7 这时教师让学生伸出你的小手拿走2个圆片(任意颜色)。学生就会说只剩下5个圆片了。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写出算式,而是让学生把刚才的操作动作连起来说一说。然后同桌两人把刚才的动作连起来做一做、说一说。经过这样一系列操作之后,学生对加减混合的意义就理解了。最后让学生把刚才的操作用算式表示出来。(4+3-2)由于学生在操作时已经理解了这条算式的意义,对于它的运算顺序就会水到渠成:先算4+3=7 再算7-2=5 连起来就是4+3-2=5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做,才有所感,也才能有所思,直到有所知。他们对于准确具体的材料的感知到一定的数量的感知的程度,就会悄悄开始抽象思维,理解才能达到理性阶段。所以,大量的动手操作、增强感知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 利用学具操作享受创造的乐趣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用不同的知识去剖析事物之间的关系,纵横沟通,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宽学生的思路,寻求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方法,在求异中创新,享受创造的乐趣。在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会创新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目的。让小学具发挥大功能,让小学具享受无穷的乐趣。

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印象中的角是怎么样的?学生说了很多有:元角分的角,有牛角的角,有墙角的角。我分别给予解释。然后我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找主题图中的角,学生找出了很多的角。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特征,明白怎样的图形才是角。我设计了让学生利用小小学具动手做角:刚才我们找了这么多的角,那小朋友愿意不愿意自己做做角。一听可以自己做角,学生都很高兴。我先给四人一小组分一些材料,(材料有:小棒,绳子,三角板,长方形的纸,圆形的纸,剪刀,吸管)可以利用老师给你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来做角。学生的兴致很高,参与性也很强。有的学生把两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角;有的学生把绳子拉成了一个角;有的学生把圆形的纸折成了一个角。原以为学生在圆形的纸上找角有困难,谁知我们的学生真的很了不起。他们有各种各样折角的方法。当小组的作品展示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真有创作的能力,这小小的学具在他们的手中成了一幅幅美丽的角 的图形。不但做出了角,在整体的布局上也很有讲究。

. 如果我们能把固定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数学材料,并多给学生以放开手脚、自由游戈的空间,只要教师你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数学这门抽象的、单调乏味的学科一定会生动起来,成为立体的形象画面,使学生乐在其中,并成为会思维、会实践、有创造力的人。

三、利用学具操作感悟数学的魅力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这种情境下,学生 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大胆创新,这样能满足学生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创新人格特征。所以我们教师在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利用这小小的学具,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的过程中探索、发现。感悟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9加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我们可以利用这小小的学具。如:9+5 = ?可以 让学生拿出9个红色的圆片和5个黄色的圆片,(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颜色,只要是两种不同的颜色就行。)让他们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并要求学生完整的说说你怎么做。生1:从5个黄色的圆片中拿出一个放到红色的圆片这边,9和1凑成了10,5个黄色的圆片只剩下4个,10+4=14;9 + 5 = 14 生2:从9个红色的圆片中拿出5个放到黄色的这边,5和5凑成10,9个红色的圆片只剩下4个,10+4=14, 9 + 5 = 14

直观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宝贵、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它是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根"与"源"。但是仅仅停留在直观操作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说想法、说做法,把自己在做中的所想、所得、所疑说出来,通过语言的内化和输出,完成由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四、 利用学具操作理解数学的奥秘

数学是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利用小小学具引导学生理解意义,揭示奥秘。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探究、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地理解,将来也更便于应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他们能够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自觉纳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才会得以提高,学生才会上升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新教材的第二册"认识钟表"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也就是1时=60分。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第一层次,我拨了8时,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然后我把闹钟拨到了9时,请学生说说现在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而后我问:谁注意观察了刚才时针和分针怎么变了?仔细观察了学生发现了,时针走了一大格也就是走过了一小时,分针走了一大圈也就是60分。但是肯定还有很多的学生没有完全明白,我又设计了第二层次: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拨一拨学具里的小闹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你先拨一个时间,看好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然后把时针拨过一大格,观察分针怎么变?还可以同桌合作试试。让学生亲手做一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了兴趣,又把1时=60分这个难懂的关系搞清楚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学生使用学具是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五、 利用学具操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在教学中运用学具,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手做一遍。"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使操作、观察、思维有机结合,把抽象难懂的道理,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摆一摆,想一想"这一块内容时,这小小学具可出尽了风头。2个圆片能摆成几个不同的数,我让学生不摆说一说,很多学生只说出了一个或2个,然后我先让学生随意的来摆一摆,结果学生都能说20、11、2。只是还没有顺序。如果没有让学生动手的话学生可能有困难,但是通过摆一摆后,学生就能说出3个。当然我们还要求学生有序的思考。在教学3个圆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不假思索的说4个,是哪4个?有些学生有困难了。然后我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不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呢?学生就动手了,一操作就知道原来是30、21、12、3这四个数,在两次的动手操作中学生也有些悟出了方法。在4、5、6、7个圆片的教学中这小小学具也发挥了发它的作用,让学生在利用学具的过程中得出了有序的思考是方法。1、十位一个比一个大,个位一个比一个小。(或反之)2、十位和个位的数字之和等于圆片的个数。后面的8、9的教学学生就可以离开圆片用规律写数了。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更熟练的运用。 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发展的思维,又开发了智力。

小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认知特点,更加决定了动手操作在其认知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要利用这小小的学具,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拿一拿、讲一讲、玩一玩,使学生在玩中积累,玩中思考,主动获取新知。从而真正完成由"教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既探索知识,又使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适应了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宁司长指出:"我们的基础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这就是缺乏创新,缺乏动手。"所以我们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在低年级。更要让小小学具焕发出它动人的光彩,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个性,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使知识在活动中升华,智慧在活动中闪烁。

(上接第57页)后再交流。结果大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认为可以分三类:一类是转动的,一类是左右移动的,一类是上下移动的;另一种认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转动的,一类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此时老师提出这两种分法究竟那种对呢?学生展开激烈地争论,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出第一种分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分类概念有些混淆,导致在第二种分法的基础上又根据运动方向的不同进行了第二次的分类,从而肯定第二种的分法的正确性。在这过程中。学生凭借老师搭建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舞台,增强了自主意识,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还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形成空间观念。

六、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几何形体知识与实际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几何初步知识的成功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形体特征,形成正确概念,而且要在理解相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习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实际生活中哪些问题需要运用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是都要求三个面的总面积?让学生举出实际例子,说一说每种情况各应用什么方法计算。如计算做一个圆柱体油筒用多少铁皮应求三个面的总面积;计算粉刷圆柱体蓄水池要多少水泥应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总面积;计算圆柱体食品盒上商标纸的面积、塑料管的面积、烟囱的面积等只要求侧面积就行了。我还组织学生实际测量,并计算:①学校行政楼前三根圆柱体柱子需包装多少平方米铝形材料?②六年级教学楼前的红领巾圆柱体活动场所需贴多少平方米地砖?③自找三个圆柱体包装盒,并计算它外面的包装纸的面积。通过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明确了表面积的计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又如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求需要多少材料一般用进一法取近似值;求容器中能盛多少液体一般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其余情况一般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空间观念

第7篇

关键词:拓展与开放;精选与研究;设计与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77-01

《全国新课标卷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中明确了对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核要求: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考试说明里列出的必考的实验有4-1《分子与细胞里》里的11个,4-2《遗传与进化》里的3个,4-3《稳态与环境》里的5个;选考的实验有5-1《微生物的利用》里的3个、5-2《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里的3个。多年的教学经验使一线生物教师不难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实验无不包含着一定的早已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当中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方法,而高考对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就是能否将学到的这些思维能力和探究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因此在进行实验复习时,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领会和总结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实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把功夫放在实验的拓展与开放上

有的学校条件好、设施全,教师就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实验全部重做,或者教师选取部分实验后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过程之后可以进入实验室做一做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或者根据设计的带有观看要求的实验学案播放实验录像。特别是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和必考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

二、把功夫放在实验的精选与研究上

生物教师一定要学会从教材的经典实验中挖掘出本质的东西,跳入高考真题和模拟练习的题海中,了解实验题出现的各种类型,把握实验题考核的最新动态,找到实验题解答的规律技巧,筛选实验题讲练的典型代表。然后,在新授课后或以随堂练或以周月考等多种形式链接高考题,让广大考生从解题中把握实验原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实验结果预测的方法、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等。如在研究2013年全国新课标理科综合1卷时,就会发现选择题6问到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因素是哪一个?通过分析不难发现A杂交的两个个体如果都是纯合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方法是杂交再测交或杂交再自交,子二代出现1:1或3:1的性状分离比;如果不都是或者都不是纯合子可以用杂交的方法来验证,A正确;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这道题是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考查,从表象看是考查学生遗传实验方法的,其实是考查学生通过分析孟德尔研究过程对分离定律实质的理解,而核心是考查学生科学实验的思维能力。

三、把功夫放在实验的设计与指导上

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1)单因子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设立对照原则。即在实验中设立对照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往往有空白对照或自身对照及相互对照等。(3)平行重复原则: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如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等)。当然,只有少数试题涉及到。生物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和指导,从而掌握得高分的技巧。如:实验材料和用具如何选择,实验结论、结果如何区分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而在实验步骤如何书写上更要注重提示学生简明扼要,要注意卷面整洁、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否则会导致不必要的丢分。字体不要太大上下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专业术语要避免错别字。例如2013年山东卷第4题就是以使用盐酸的目的为背景,同时考察多个实验。如果平时复习中我们重视这些细节,就不可能丢分。

总之,实验与探究能力是《考试大纲》对高考生物学的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不管哪种试卷,年年都有实验题或以实验为背景考查能力的题目。这类题目突出了实验考查,更重要的是实验与能力的考查,考查科学实验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方法,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只要在教学中做好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那么实验题就不在话下了。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针对性;化学复习;关键

作者简介:温荣贵,任教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高三化学总复习怎样做,自从高考考化学开始就有人在研究,虽是老生常谈,但笔者在理科综合考试背景下通过多年高三教学中体会到复习应在全面中讲求重点,在重点中突破难点,其中最关键就在于做有针对性地复习,归纳出以下几点是笔者个人的体会供同行参考:

针对性一:研究试题、提取信息、找准方向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稳定性确定复习的重点:回顾近十年高考试题,不难看出它的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但稳定是主体,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依然重点考察,把握其连续性、稳定性,从中不难看出试卷结构、试题类型、考查方式、考察重心、能力要求的稳定,虽然2009年全国一卷试题由原来31题改为34题,实际上仅仅增加试卷长度、增加试题数目、降低分值,其本质未改变。若在复习中运用高考题,或与其相似试题为例题、为练习使学生适应了高考考察方式、考点、命题角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的变化性把握复习的前瞻:回顾近五年各省市命题的变化,复习中重点研究上海卷、江苏卷,不难看出考察角度越来越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复习中不是单一讲这些试题而是找出它与课本知识结合点,感受考察的新动向,研究以课本知识为载体、为落脚点,还会怎样考察,挖掘课本知识与能力结合点这样使学生在处理高考新题时会胸有成竹。

3.研究高考化学试题趋向寻找命题走向:从各省市多年试题不难看出有总的规律,多年考察重要知识点、考察方式、考察角度的空白下几年考察几率越来越大,比如说:化学计算在2007以及2007年以前陕西理科综合科考察一直是轻描淡写,但2008年全国一卷却描上重重的一笔,而2009年的全国一卷化学计算也未少考,有两个选择型计算题、第二卷27题和29题都考查了计算,这说明化学计算的考察在近几年有所增加。我们不提倡对试题具体猜压,但命题方向可以做大胆猜想,这对做针对性复习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应对高考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果。

针对性二:依托大纲、抓好课本、把握复习深广度

1.题在课外,根在课本: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源于课本,是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知识要求体现课本内容,大凡化学成绩不好的,肯定是课本知识不熟、不准,必须引导学生精读教材、字斟句酌。另外全国许多省市今年高考恰是新课标与旧教材接替年,新课标在内容上的调整是由充分理由的,笔者认为这也是近几年高考一个方向所在,如实验比重大、知识传授重科学方法、增加了新科技、化学史,在近几年复习中注意新教材这些变化是有利于把握复习方向、复习深广度,增强了复习针对性。

2.两个大纲、命题依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是高考的指挥棒,特别是《考试说明》传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认真研究“两纲”就把握了高考命脉,但是有人说考试说明每年出来的迟,这样不是太晚了你如何去把握。我们想想考试说明是依据教学大纲而编写,它没变考试说明理所当然是稳定的,因而下一年可以依据上一年考试说明(如2009年是可以依据2008年考试说明)进行复习,当然等待新的考试说明出炉后再对复习方向作以调整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复习效率。

针对性三:摆正关系、用好资料、寻求实效

1.处理好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在复习中不以资料代替教材,但也不仅是课本复习简单的重复,应精选一本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在复习中把握复习资料为课本复习做好服务的目标,把资料中问题在课本中找落实点,多年来高考质量分析表明学生答卷失误其根本原因恰是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缺失或偏差,复习从试题中找出课本知识支撑点、延伸点,驾驭教材和资料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消化。

2.重视基础与能力的关系:能力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基础不牢能力成为海市蜃楼。所以,复习中尤其不能对优秀学生只讲难题只练难题,况且不仅仅只有难题才能体现能力,复习中应全面系统梳理五大块基础知识,规范语言、规范表达适当讲练点综合性强试题,使基础、能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正确对待学科内与学科外的关系:化学科的考察主要是以理科综合形式命题,虽然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物理、生物等领域考察有体现,但学科内拼盘依然是高考命题的主流、主干知识考察是主体,即便考察这些领域它依然是这些领域最常识性知识,虽然材料在课外但落脚点依然在课本内,在复习中以化学学科为主干向其他领域略有延伸和扩展,切不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即便是新教材也是如此。。

4.注意习题量与效果的关系:复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问题中学在学中发现问题,练习是提高能力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适当的练习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但跳入“题海”只能事倍功半。在复习中把握知识重点、难点,找针对性的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在测试后反思,特别是单元测试、月考、统考,试后回头看一看、想一想,自己哪些地方知识不熟练哪些地方能力不到位,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总结,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疾”还未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教师在复习中这样不断指导学生消除复习中难点、疑点,从而使弥补有针对性、实效性,决不可让学生一做了之,应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针对性四:重视实验复习、融会贯通、提升学科能力

实验复习是各地化学复习难点、疏忽点,尤其是在普通中学更是这样,仅仅是将实验内容依照资料讲述一遍,然后做一做练习、讲一讲练习就草草收场,这仅仅只是停留在复习的表面,没挖掘实验内涵,很难适应高考考察要求。实验考察实质是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知识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在复习中应明确大纲对实验考察的要求、明确高考实验试题的特点是装置基于课本又不同于课本,也就是原理在课内、形式在课外,考察问题情景新、看似容易得分难,考察内容上为方程式书写、实验步骤、说明原因、方案评价、方案设计、现象描述、数据记录处理,所以要对课本每一个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原理、步骤、操作、装置做以归纳、延伸、拓展、改造、综合,重视异常现象解释和探究,同时重视不同实验类型的不同考察侧重点,如中和热测定重装置要点、气体气密性检原理要点、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重步骤要点、物质性质实验重现象要点、制备实验重方案设计、平衡速率实验重理论研究等,在常见教材实验的原理剖析、步骤的规范性、操作的准确性、结论的科学性等方面下功夫。指导学生在复习所有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时多问为什么?是否用其他可以代替,把动脑与动手相结合,把按原理设计与安全操作结合,掌握一套多用、一仪多用,同时学会正确简练表述现象、过程、结论,重视探究性、开放性试验的训练。

针对性五:搜集新信息、把握新动向、敏锐洞察、集众人智慧

在进行完第一二论复习之后各地模拟试题铺天盖地而来,我们应该在此时开始随时有步骤地看看各地模拟题是怎样命的,有多少值得自己借鉴、又有多少新命题角度,取众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尤其在最后来依据获取的信息从组几套模拟题进行查漏补缺似的考查学生,这样借他人之力移它山之石定有事半功倍之效。因为全国各地都在不惜余力研究每年高考会怎样考、可能不会怎样考、估计会从哪个角度考察这些知识点,都有一些新构思、新猜想、新观点。中国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精神、知识两方面的准备,复习要结合实际、明确目标、科学计划、讲求方法、突出重点、覆盖全面、突破难点、解决关键、注重落实就一定能取得满意效果。

第9篇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认为,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问题。于是在课堂上,我们很难放开手,让学生去积极的发散自己的思维,老师一言堂的现象很难改变,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数学的兴趣荡然无存。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中,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学习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课堂变成生活的“动态”课堂。要让学生觉得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