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现代化档案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7 16:16: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代化档案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现代化档案管理

第1篇

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功能,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判别、诊断、筛选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档案管理史上的一大飞跃。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在档案领域占主导地位,给档案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事业的内涵和外延将进一步扩大。以为档案是经济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以档案形式存在的信息,将是人类知识与信息高度浓缩的精华,也是档案能够得以存在的内在生命力。所以,信息属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反映档案本质的重要特征,档案的信息含量已成为评估档案驾驶的主要参数,而以往的载体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微缩、机读、光盘、网络等技术,新的载体形式将会不断涌现,况且载体形式只是在档案保管上有所不同而已。所以采用档案信息内用属性划分档案的外延,将不会使档案种类混杂,分类关系不清,这样建立起来的档案分类体系将日趋完善、科学、合理。

第二,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知识经济将推动档案事业发展进程。知识经济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化、高级化的结果。先进和技术设备是知识经济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任何思想和技术方法都无法落于实处。当今社会,先进的技术设备已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档案工作也是如此。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统计和检索;微缩技术在档案的保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计算机、光盘、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微缩复制技术的普遍应用将大大加快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使之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

第三,知识经济将为档案事业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知识经济不仅意味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更代表着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管理方法上知识经济更需要增强开放档案意识,树立依法治档的观念,注入批判继承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更需要引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加强基础工作,调整供求关系,加强定量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把完善档案部门的职能与改善档案管理相结合。

第四,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内容。实质经济时代的档案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相关应用知识。这样,才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优秀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泥腿动档案事业发展。

二、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要加强档案信息素质教育。

加快建立档案信息网络。要注意加强档案主体意识和获取意识教育,利用档案信息守法意识,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保密意识,传播意识和更新转换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获取档案信息技术和设施武装档案信息网络,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效益功能。

5、要科学地制定、贯彻和修订各项标准,使档案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中心,而电子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以为对于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整理的档案,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即使可以管理也会因运算程序的复杂化而使其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

6、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

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做到知识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提高党政机关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同时,要向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倾斜,在注重国有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的同时,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纳入服务范畴。

7、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档案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化高层次管理人才。

第2篇

摘要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展的具体要求。在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深入分析了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探讨了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员建设现代化改革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本质是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求档案管理实现观念、装备、人员上的现代化。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强调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意识,不断探索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的有关途径。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概述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对档案系统进行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借助现代管理的技术与设备,依靠掌握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人员得以实现。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且大多数管理工作依靠人工完成,因此导致档案管理的效率较低。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档案管理运用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档案领域,但是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但可以实现无纸化档案管理,还可以增强储存信息的数量和准确性。工作人员在查找、筛选档案时,更加迅速、准确。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各级行政部门和档案单位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速度,使档案管理工作与时展接轨。

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关措施

(一)强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

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必须树立现代化管理的思想意识,这样才能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向着现代化发展。当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因此,首先要求管理人员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树立创新意识。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冲破旧思想的束缚,改变原有的工作格局,不断强化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当前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较慢,这与管理者本身忽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无关系[1]。因此,本单位领导要提高档案管理的地位,加强相关宣传使全体管理者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在宣传中促进管理人员接受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改变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二)推行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

在档案管理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需要档案事业主管机关会同标准化主管机关或部门共同协调完成。制定标准化档案管理的相关原则、工作模式、评价方法等,是完成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相关单位及部门要确定出科学、统一的工作规范、技术规范,同时加强监督作用保证其贯彻落实并执行[2]。

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因此,应该尽快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3]。首先,要求技术方法的规范和统一;其次,要求设备、设施的规范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档案保管及利用价值,因此,管理者要实现档案管理的最大化,同时使检索利用档案信息更加便捷。

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也是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信息管理只有借助信息化存储和数字化的处理才能真正复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必须促进信息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档案工作中要积极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从而提高档案整理、编目、检索等工作的效率。

(三)提高档案工作队伍的总体素质

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时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因此,必须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每一个管理人员必须能熟练掌握现信息技术,运用计算机以及各类现代办公设备,并能独立完成电子文件的制作、设备日常维护等工作。相关单位可以通过加强计算机技术培训的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基础不同,可以分层次对其进行培训,如基础知识培训、高级理论培训、档案专业操作培训等。通过培训可以使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从而提高整个工作队伍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同时,还要积极引进高技能专业人才,从而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实力。相关单位及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选拔适合本岗位的专业人才。同时完善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上不断创新,从而激发整个档案管理系统的工作活力。

三、结束语

我国档案管理应以《档案法》为核心。国家要不断完善体系内相关法律建设,使档案管理实现应有的社会职责。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需要行政主管部门与各级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从而实现推动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目的,进而进一步加快我国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永成.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档案,2013(11).

第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加剧,这给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又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不可耽误。

2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含义和意义

2.1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含义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指以系统论论为指导,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技术支持手段,实现档案管理的系统集成、数据的定量采集和分析、信息的使用和档案的智能处理等的活动。比如,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档案数据的收集、整理、查询、检索、鉴定和打印等功能。对于重要的纸质档案,可以用微缩复制的办法制作电子版本,从而减少了对纸质档案的损耗,并且减少了信息存储空间。电子版文件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档案管理中,并逐步替代纸质文档。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成熟的必然产物,适应了当代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通过对档案的计算机化转换,我们查阅档案的速度会更快,档案可以得到更加妥善的保存,并通过档案网络或者图书馆系统等实现资源的共享等好处。当然,档案管理现代化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状态,它是动态、变化的,并且要随着现实的变动而有所调整。总之,档案管理现代化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与管理在档案层面上的融合。

2.2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

档案管理现代化,有助于提升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更好地、更加便捷地利用档案资源。档案管理现代化还可以打破原有的管理形式,实现档案管理有序、开放和共享的利用,提高使用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其价值。

3 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档案的标准化程度低下

档案的标准化建设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其应有之义。我国的档案的标准化起步于1980年代。当时,国家制定了许多、成体系的标准化文件。但是档案的纷繁复杂以及各自为政的档案管理,使得标准化的建设举步维艰。这极大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成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桎梏。

3.2 缺乏高级管理专业人才

根据国家技术职称的划分,档案管理人员有辅助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三个层次。高级管理人员出于金字塔的顶端,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精通档案管理并能在学科内具有很强的规划能力、协调能力和决策力。形势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层次档案管理人才,但是,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处于事务性的工作运转中,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难觅其踪迹,致使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工作难以有效、快速的推进。许多档案管理员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不愿意持续学习。同时,本群体的年龄结构偏大、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岗位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地影响了本单位的工作开展。

3.3 档案管理投入不足

在许多领导的眼中,档案部门对经济增长和各项业绩没有什么实际的贡献,因此不愿意加大资金投入。许多基础单位的档案室,偏安于一隅,条件极为简陋,安全隐患巨大。大量的档案室不能达到要求的标准条件,建设既不标准,也不规范,档案室的主要工作就是技术资料的保存、合同等文件的保存和查阅以及少量技术书籍的内部借阅。这极大地限制了档案管理应有的功能。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档案室的自动化、数字化建?O无从谈起,档案管理现代化成了空中楼阁、水中探月。

4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议与措施

4.1 加强标准化建设

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是新时代下的必然要求。档案的数字化,要求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各类档案的数字化。因此,要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有赖于首先制定和规范各种类型档案的标准,形成标准化的体系。各类数字档案的生成、数据的交换、传递和共享都应建立在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和体系标准之上,以避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混乱和无序,造成重复建设。某些部门过于强调部门利益,不重视档案管理标准化的行为,实际上是非常有害的短视行为,也不利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开展和要求。因此,本项工作应当统筹协调、合理推进。

4.2 实现管理现代化

现代管理科学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灵魂。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树立管理出效益的意识,增加自身的管理知识。在档案管理实践中,运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手段,加强对档案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档案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主动服务,发挥档案应有的效益。档案管理人员应有管理现代化的意识,加强管理,让档案管理逐步从经验式的管理转变为现代管理,并最终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4.3 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步伐

人才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根本。档案管理现代化难以推进,无法获得满意的结果,归根到底是人的因素。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管理者掌握更多的经济、信息技术、档案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对于有条件的单位,应当选拔优秀的档案管理者到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深造,优化知识结构,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同时,要根据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引进更多的高层次的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让他们把档案管理的新理念、新知识和新做法带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工作中来。要培养档案管理者的奉献精神,安心工作,热爱本职工作,钻研工作,为档案事业的新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4.4 加强管理,增加经费投入

上级领导应当更加重视和关心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工作,将其列入年度计划中,并列支必要的保障经费;经常性地听取工作汇报,帮助解决档案管理中的实际疑难问题;鼓励档案管理人员与同行的交流、合作;单位应以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的档案室为抓手,购置和配备各类设备设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标准化水平,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4篇

基于以上对当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一)必须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增强现代化意识

现代化档案管理必须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观念。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假如档案工作者不具备现代化思想意识,就会直接影响管理档案的现代化进度。没有现代化档案管理思想,即便是有先进的档案管理和保护设施,也不能被称作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在实现这种现代化管理的进程中,相关档案工作者一定要树立科学管理的思想观念,并建立起与时俱进的档案管理意识,彻底转变重管理轻利用和封闭保守等观念,将传统被动式服务的档案管理转变成主动式服务管理,由封闭式服务模式转化成开放式服务模式,更好的使档案工作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二)建设好硬件设施,具备现代化的技术和装备

在档案管理中,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及时配备科技现代化所必须的计算机、光盘记录机和互联网等办公设备,开发新的档案管理软件,加快管理档案的现代化进程。这就要求政府增加财政支持的力度,相关档案部门也应大大提高工作水平,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与此同时,相关档案部门应利用自身存有的档案资源,从各个方面挖掘潜力,开发出种类多样的档案信息来适应社会的需求,把档案的内在价值变成经济效益。

二、加大开发档案资源的力度

首先,要想迅速的获取档案信息,必须要凭借现代化科技手段。基于档案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再加上电子载体的大量涌现,档案工作必须应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打破传统的纸质载体的信息储存方式,对档案信息进行文图声同时储存,实现现代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档案管理。要快速了解档案信息,就必须要选择统一标准的软件,软件要首先具备先进性,与此同时,还要符合我国的国情,使档案的管理达到现代化水平。其次,在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中要介入电子文献。电子文献具有很多特性,比如信息共享、动态文件特征、载体稳定、不可识别性、依赖性、形式多样性等,再加上寿命短,体积小的特点,所以应尽快建立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自其产生便对有关业务进行监督,从而来确保拥有持久性的信息。

三、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档案;现代化;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档案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作为事务管理有机组成的档案工作,如何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如何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为政府排忧解难、完善服务,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总结目前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途径。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识不强。当前,由于社会上对“档案”的概念和作用,知之者甚少,档案意识相当薄弱,甚至一些领导对加强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认识不足,许多单位的档案工作仍然采取传统的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2)缺乏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人才。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够进行新技术、新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更新,同时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技能,较高的文化素养。从目前人员现状来看,许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还停留在收发、查找的阶段。(3)资金短缺,档案管理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档案意识普遍较低,导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无力购买现代化的设备,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很低,同时也造成人才引进困难,甚至人才流失。(4)基础工作太差。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是档案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目前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大量的案卷质量不高,缺乏完整的检索工具。许多部门的立卷、编目、检索等,未按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标准规范操作。(5)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不是仅仅使用几台新设备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许多方面的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构成的总体目标,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转变原有观念,通力合作,与时俱进。

二、解决途径

(1)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加强人才培养。第一,增强现代化意识。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档案事业的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要更新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规模和方法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尤其要更新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与时代合拍的档案意识,切实转变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对档案重管理轻利用、等客上门、封闭保守等思想观念,把档案服务方式从传统的被动式服务改变为主动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化为开放式服务,使档案工作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不断完善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要依赖于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应包括思想意识、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等内容,还要尽快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2)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现代技术手段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还很不尽人意,我们要在树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意识的前提下,加快设施(设备)和技术现代化步伐,全面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要及时配备档案现代化所必有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利用缩微技术、光盘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3)重视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为防止档案管理中出现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重复、繁杂的混乱局面,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建立最佳档案工作秩序,取得最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同时也是促进档案理论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档案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在专业内取得一致的认识,为总结、提高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机会。同时,档案标准的制定,必须汲取相关科学知识,来充实和发展档案管理学。(4)正确处理手工操作与现代化管理的关系。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手工操作与现代化管理将是并存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不能讲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放弃传统的手工操作。因此,我们既要积极引进现代化新技术,也要重视传统技术的研究和改造,使传统技术与现代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崔仲军.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思考与对策[J].北京档案.2009(12):26~27

[2]晓枫.对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四川档案.2012(1):6~7

[3]李宏艳.档案信息化建设探析[J].黑龙江档案.2011(4):72

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社会功能和社会使命是档案存在与发展的依据,档案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某种或多种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档案管理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档案观念,也给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

要想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应明确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这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内涵。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解,应从思维方式现代化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两个方面去把握。所谓思维方式现代化,是指以全新的观念、超前的思想意识,按照档案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对档案工作进行正确的评估、判断和决策;所谓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应该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缩技术及其它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控制、高效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使档案工作跟上科技发展的水平,实现“五化”,即思维超前化、技术自动化、组织网络化、体系多元化、结构综合化。

2.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首先,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声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等新科技、新手段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种新载体、新介质的档案资料形式,给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档案工作必须适应时展,适应科技发展,更新观念,更新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必须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其次,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从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目前的档案保护条件和管理手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严重的问题。据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建国初期形成的档案,由于载体材料差,加上保护手段等因素影响,已有相当一部分档案出现褪变,褪变严重的,已失去了字迹,成了无字档案。由此看来,档案本身也向管理现代化提出了急迫的要求,迫切需要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保护水平。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不但效率低下,且劳动量相对较大,档案资料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也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将广大的档案管理工作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有害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且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技术标志――信息化

现代化的技术标志是信息化,信息技术是当代技术的前沿,看一个国家或地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水平,主要是看其档案信息化的程度。数字化、网络化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必由之路,而正在悄然兴起的数字档案馆的开发研究和建设,涉及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说,数字档案馆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集中体现。

以有序的信息空间和开放的信息环境为特征的完整意义上的数字档案馆,不是封闭的档案馆信息网络,而是包含在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系统、公共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等更为广阔的大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它是由分布式文件、档案数字资源构成的、具有强大服务功能的跨机构、跨地域的信息系统,是继数字图书馆之后,在网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又一知识网络,是国家的数字信息基础工程。

数字档案馆不仅仅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也不只是停留在整个档案工作流程的计算机化,而是代表了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处理模式,涉及到一系列标准规范与法规的制定和推行、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构建、应用系统的开发、数字资源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与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工程、信息组织工程等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

三、档案现代化管理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

档案人才是知识管理人才,信息的知识性及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决定了档案工作者的劳动是知识性劳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即档案的计算机管理。电子计算机以其高速运算能力和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给档案工作者带来了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检索方法,为了让电子时代人类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得以长期或永久的保存和利用,档案管理者必须学会利用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档案计算机管理及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电子信息技术革命给档案工作带来的影响和变革,否则,是无法适应计算机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及各类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电子文件的制作,使用和维护。

第7篇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指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即管理人才知识现代化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它不仅包括软硬件建设的具体内容,还包括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整体规划。现代化文件管理相比于传统文件管理具有如下优势:首先,传统的文件管理更多地分散在规划、目标设置和人员配置中。而现代化文件管理加强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通过系统协调实现共同目标;其次,档案现代化代表了数字形式的档案管理工作所涉及的信息,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文件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的效率,通过强调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二、现代化建设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1.确保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利用档案资源。文件管理基础结构包括两大类软件和硬件。软件设施基于计算机网络,具有操作系统的现代管理应用软件、数据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提供科学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型;后者主要是更新和替换文件管理所需的工具和设备,也因此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与现代社会保持同步。硬件设施的核心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结构,包括数据输入和存储设备,如扫描仪和移动硬盘。通过构建软硬件基础设施,可以减少文件管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障碍。最重要的是确保以通用的标准化形式收集、组织和存储档案资源,并且它能被有效和广泛地使用以实现最大价值。2.通过信息资源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存在价值。文件管理的存在价值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所有管理工作都基于此。例如以传统形式对管理单元的档案资源和人工记录进行数字化转换,以网络数据形式收集、接受和管理它们,并依靠计算机技术对这些数字信息进行全面组织、编辑和分类,从而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源数据库[2]。3.通过建立标准规范防范档案管理的安全风险。由于文件管理工作的所有设备载体都得到了适当的安排,因此通过网络有效地保护核心信息资源,营造一个高度连接的环境。从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角度来看,唯一可能给文件管理工作带来安全风险的只是人为错误和制度缺陷。例如,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使他们能够以程序化的方式完成档案管理,从而有效地减少人为错误;标准规范的建立是一系列制度规范,包括管理规范,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3],以确保档案管理的快速有序发展。因此,又降低了由于系统缺陷导致的管理失败等风险因素。

三、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不高。基层文件管理单位的许多老员工一直使用传统的方法来工作。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有丰富的经验,工作非常熟练。他们认为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非常先进,不需要改进。对于高科技的使用,他们缺乏相关的意识和能力。而且,对于文件管理单元,文件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培训,这使得他们对文件管理的现代化知识了解甚少,所以文件管理的现代化还没有落实到位。2.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不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系统复杂,但管理方法却非常松散。同时,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的文件管理单元基本上负责文件管理,不同文件管理单元的管理级别也大不相同。而且,文件管理单元之间的管理软件标准还不一致,这使得文件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存储的数据并不完美和准确,最重要的一点是数据资源无法真正共享。这对于实现文件管理的现代化非常不利,阻碍了文件管理水平的提高。3.档案管理现代化人才缺失。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对现代管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对现代设备操作技术的掌握不够。此外,当前的文件管理人员非常灵活,其中许多人作为兼职员工进行管理,还有一些文件管理人员年龄偏大。4.档案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为区域经济提供前提和基础。在这个阶段,中国许多地方的文件管理领域的收集文件种类太多,但专业文件的构建非常稀缺。例如,政治档案太多,科研档案太少。电子文件(如图片和视频)的集合被忽略。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单元的档案将存在诸如类别不完整、单一资源和信息存储太少等问题。

四、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举措

1.提升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数据库的建设上。组织档案资源并将其输入数据库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这不仅是因为档案资源的数量很大和复杂性很高,而且也是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因此,有必要根据原始文件管理进行层次分类:对于具有单个内容和低使用价值的文件,请提交案例文件,对于相同内容,记录组合级别;对于涉及重要或大型复杂内容的文件卷,将实施文档级描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描述,提高数据库构建的速度,并节省大量的财务、人力和物力[4]。2.加大对现代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在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整体素质。通过各种培训方法,档案工作者可以不断吸收和消化各种有用和相关的知识,并获得更多有用的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努力培养具有现代管理水平的综合性、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才。

五、实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

1.大幅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在现代化的帮助下,档案资源以信息和数据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共享、数据检索、数据查询等,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多次利用[6]。此外,由于计算机等现代设备的便利性和速度,文件管理减少了人工参与。由于其强大的可记录性和可追溯性,文件管理工作提高了容错率。2.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更为顺畅。文件管理的对象是信息资源,通过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自身价值。通过现代手段,信息资源的存在已经从传统的文字和图表转变为电子数据,实现了内容的丰富和存储空间的扩展。因此,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速度因其兼容性和易操作性而加速。3.显著提升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文件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各行各业提供信息资源,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现代化建设下的文件管理是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各种信息资源,这允许快速调用和引用数据,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便于使用和二次开发。

参考文献

[1]杨丽娜.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与工程质量的关系及管理要点[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1):20+23.

[2]朱峰.关于档案管理现代化若干问题研究与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3(17).

[3]吴后琼.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对策探讨[J].学理论,2011(4).

[4]陈伟艳.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6(1).

第8篇

一、加强对档案管理整改

档案是开展业务活动的原始记录,目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如案卷缺少卷内目录、案卷标题及档号不规范、组卷混乱,而且档案利用利低、资源整合能力弱。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我们首先做到加强工作力度,认真梳理管理存在的问题,认真编研材料编撰,、突出全宗卷完善、计算机输入三个重点,花大力气进行认真整改。编研材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不断充实;其次,制定达标方案,落实责任人,我们要在对照检查的基础上,对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逐条以书面形式列表分解,落实责任人员,并确定了完成期限;第三要重视建章立制,促进长效管理。我们要建立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涉及归档范围、立卷要求、分类标准,移交手续、借阅、记录、统计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档案员加强对达标方案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有关科室及时完成达标方案布置的工作。

二、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首先,要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档案管理的重要目的是为社会所有,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档案作为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特有的信息资源,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同时,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行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率。其次,对于那些建馆时间比较藏案卷多,不仅著录工作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在花的进展速度。第三,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有基础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 “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提高著录速度。

三、高标准强化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档案管理是我国各项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同时,随着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及飞速发展,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一些可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必须强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其次,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加强文件档案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了档案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了档案作用。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一致欢迎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第三,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不可争议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档案部门要知难而上,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使档案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另外,各种新型载体档案的储备技术已经应用到档案管理领域,数字化档案馆也已开始启动。为了适应时展需要,使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与各项工作有效衔接,我们确立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为最终实现档案自动查询和档案资源共享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9篇

一、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的现状

1、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的进程。

2、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3、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室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4、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

二、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的益处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就是以馆室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其益处有: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馆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

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是:选题―选材―编辑―出版,这条“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文件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3、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手工编研信息成果出版需要较多的经费,但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企望国家给档案部门拨较多的经费进行信息编辑是不现实的,依靠自身解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不好,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只能“待字闺中”。

4、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5、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但档案事业要注意这方面发展动向,超前拿出对策,使档案工作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使现在的劳动电子化,为将来“信息高速公路”中有一束档案信息打下基础。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