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6:16: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语文学习的重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的词语解释
1.把握好文言文的重点实词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并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或代词,实词的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实词也是构成句子主题的重点词汇。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实词的作用,学生只要学会把握句子中的实词,就能够推测出句子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和含义。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意义表达中实词的运用十分灵活,同一个实词在不同的句式和语言环境中能够表达不同的意思。因此教师在文言文实词教学时要注意带领学生对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把握好实词在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和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
例如,“国”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就十分灵活,且代表的意义会根据句式和语境有所变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指的是“国家,国家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中“国”的含义为诸侯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国”则特指国都或京城;“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中的国则泛指地区和地域;“等死,死国可乎。”中的“国”则指国事。只有掌握好文言文中实词的用法,才能正确理解不同句子的真正含义,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掌握典型虚词
所谓虚词是指不能构成句子成分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或叹词。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于、之、则、者、与(欤)、因二十个,这些文言虚词在句子中主要是组织语言单位,帮助表达情感。虚词在高中文言文中十分常见,这些虚词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文言文中也有不同的用法。
例如“乎”在不同的文章和语境中就有不同的用法。例如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句中的乎是语气助词,表达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在《师说》中“生乎吾前,其问道也固先乎吾。”,此句中的“乎”被用作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同样要领着学生对虚词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能够牢牢的把握好虚词的不同用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
3.古今异义词
高中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有很大区别,这些词用现代词语的解释方法进行解释是行不通的,这类词被称为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的教学是高中文言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在进行古今异义词的教学时只有将该词放到句子和语境中,才能表达特殊的意义。对于这类词语的教学,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这类词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义,教学重点是记忆和积累。
例如,《出师表》一文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此文中的卑鄙古意是指出身卑微,而今意则指品行低劣。《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度道里会与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此文中的不过,现代是代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则是不超过的意思。在面对这些古今异义词时,学生很容易理解有误,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重点强调这些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其含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让学生把握牢。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的典型句式
1.掌握典型句式
文言文中有几种典型的句子结构,灵活把握这些典型句式,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含义的把握。这些典型句式都是根据句式框架进行的,虽然会有一定变化,但却有着比较明显的共性特征。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式一般都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掌握好这些句式,对学生理解和学习文言文有极大的益处。
例如在“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用“……者,……也”表达判断;“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中利用“为……所……”表达被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中利用“……非……”表达否定判断等。
2.了解一些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还会有一些固定句式,这些固定句式能够表达反问、感慨、选择等。例如在文言文中,常用“何……为!”“何……之有?”表达范围,利用“何其……”“一何……”表达感慨,利用“其……,其……也。”“与其……孰若……”表达选择等。这些固定句式在表达意思和结构上比较固定,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固定句式,就能够在遇到这些句式时把握好文章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理清文章条理。
3.培养语感
文言文短小精炼,且朗读起来昂扬顿挫、朗朗上口,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一旦学生养成语感,能够更好的判断文章大意和词语涵意,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学习预习目标的定位
1.语文学习要体现自觉、自主性。学习的自主性主要体现为目标的自主、预习和课堂评价的自主。
2.语文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定位,需要亲身经历,直接体验。教师要转变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凡是学生可以做到的事情,教师决不越俎庖,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实践的过程。
3.语文自主目标定位学习要求学生跨领域学习,书本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积极参与。
二、课堂活动的学习目标定位
1.课堂活动的学习目标定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目标预设问题意识。语文学习的课型特点首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了解、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
2.课堂活动的学习目标定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是语文学习常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学生们为了完成一个有趣的语文活动,或是解决一个学习中的问题,常常需要在一起进行讨论与交流。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将逐步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3.课堂活动的学习目标定位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预设目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问题,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知识完成自己的课题。
三、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例如:像四川大地震,数以万计的当地灾民生存面临着严峻考验,世界各地人民,包括我校师生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让自己的爱心突破国界,飞往异国他乡。这就为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让世界充满爱”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还可结合学校每年的“学雷锋月”、“安全月”、“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另外,在授课时,要注意加强各科知识的整合。如《人民解方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背景资料,学生可以通过《中国历史》的学习获得;《万紫干红的花》和《死海不死》又把语文和物理、化学连在了一起。
2.尝试多种开展活动的途径。语文自主学习可以针对具体的主题特点和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如“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古诗竞赛可以进行情景表演、游戏、赏析等形式。
四、语文学习在课堂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教师在课堂评价中的指导。虽然每次课堂评价学习都有活动的主题、预设目标,但大多没有细致的操作性强的过程计划。教师要指导学生事先预设目标问题。使课堂评价有针对性。
2.重视课堂评价准备工作。教师既要关注学习的活动结果,更要对课堂评价的准备、资料收集与探究阶段做好准备。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开端,也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对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起着基石的作用。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工具,所以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好奇心旺盛,学习能力强的时候,那么如何才能是学生有效的学习语文,提升自我修养和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重点。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育虽然手段多样化但是主流教学手段仍是老师以课本为中心,将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通过强行灌输的方式教给学生,是学生通过记忆背诵来掌握知识点,这样的方法是存在问题的。
首先这会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小学生的语文抄写作业过多。老师认为只有通过抄写才能是学生达到反复记忆的目的,所以会布置很多抄写作业,使学生晚上七八点还在抄课文或者古诗之类,这种行为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深刻理解的境界反而越抄越厌烦,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与老师的教学初衷也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乏味沉闷,课堂不活跃,死气沉沉,学生又由于对抄写的反感使得对语文的认识变的枯燥乏味,学生体会不到语文的乐趣,老师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率就会变差,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
所以应该从根本出发,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从根源入手,找到关注重点,对症下药,才能使小学语文恢复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重点分析
小学是学生培养语文能力和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的目的不是学到知识而是培养习惯和提升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语文的关注重点就不言而喻了。
1.?x书是语文的根本
想要学好语文就离不开读书,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的这些话充分印证了阅读的重要性。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理解能力和知识面的广阔度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如何读书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要求学生对课本上的文章进行精读,反复的读。现在的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已经很少了,只等着老师上课讲,这是无法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课本上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认真挑选的文章,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精神的熏陶有重要影响的。所以老师需要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下复习,反复的对课文进行精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提升自我。
第二方面,让学生拓展课外书籍阅读量,课本的内容虽然精但是少,这种局限性会导致学生阅读量不够,所以需要学生课下广泛涉猎,读一些有内容的文章,感受与作者思想的交流,提升阅读量和阅读品味,慢慢的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样就会提升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达到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
如果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能够体现一个人文学素养的主要方式,那么阅读就是提升这两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这样才能够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2.重视语文日常积累和习惯养成
一个人的谈吐和修养能反映出他的语文水平的高低,这种高低是和文学积累的丰富与否有关系的。听,说,读,写都能加强学生的文学积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记录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后期复习巩固。学生在动手记笔记的同时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理解,对文学积累的提升是有帮助的。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新学到的汉字,词汇,或是一些优美的诗句等等,在提升词汇量和阅读量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也是有帮助的。并且,积累的意义在于日积月累,这也是语文学习的精髓所在。真正将语文这门学科学好的人,并不是在最后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人,而是能够通过每天的坚持,日积月累,将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丰富的人,这也是语文的魅力所在。而在积累的同时督促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吸??速度,学生在运用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做到不将知识还给书本。
3.实践才能出真知
何谓语文的实践?是将所学的知识能够熟练的运用,即运用的实践。这个道理就像背英语单词一样,假如学生记住了一个单词,但总不去用,也没有在阅读中见过,那么时间久了还是会忘掉。语文也是这样,学到的词语和新字不去用是无法深刻的记忆的,而具体运用要从说和写这两个方面着手。
说就是表达能力,如今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约束,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学生可能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与其交流就会发现他们表达能力不强,组织语言的能力非常差,这就是在平时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表现。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创造一些互相讨论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调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思想交流,使其在表达的同时提升自我的逻辑性,这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被动学习 主动学习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一种重专业轻文化课的现象,加上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文化课在他们心目中是可学可不学的。在众多文化课当中,语文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对提高个人素养,对他们今后的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改变中职学生被动学习语文的现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大胆尝试,学生这种被动学习语文的局面是可以改变的。它需要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语文学习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自愿的行为、是要亲历亲为的,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能长进,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组合,这二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由于各个学校的软硬件配置不一样,有些方面是不能进行比较的,但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主要做好以下方面。
1.班级布置要温馨。
“班级是我家”是众多莘莘学子的由衷感慨,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如果一个班级桌椅不整、满屋狼藉、臭气冲天,那么有哪个人愿意在这样不卫生的地方呆下去呢?这个学习的主阵地不仅要保持窗明几净,还要布置得温馨且催人奋进,为学生的求知、生活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
2.师生共管,维持课堂纪律。
试想,若课堂上闹哄哄,同学们来去自如,自由散漫放荡不羁,任意妄为,那么怎能很好地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怎能让学生安心学习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安排学生的课堂活动,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阳光,充满和谐,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行。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主动放弃语文教学中的话语霸权,以平等的心态与姿态和学生相处,走进学生,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在生活中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和帮助学生,还和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文体活动,如体艺活动周,为学生出谋划策,和学生一起跳大绳,帮助学生照相等。还会在班级QQ群上和学生拉家常,能参加学生的聚餐活动等。教师主动走进学生生活的做法,肯定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恰恰是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4.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
教师在学生心中都有一定的威信,当学生之间有一些小摩擦时,教师要立马化解、引导,消除矛盾,使学生和睦相处。学生之间关系和谐了,就能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使整个班级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二、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生多数是来自各所中学的学困生和行为表现后进生,虽然这些学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他们一开始对职校还是充满期待的,期待自己在新的环境下能崭露头角,期待自己能被关注和认可,期待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些,在思想上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创新,不突破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就很难留住学生,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了。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学习语文能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通过课内外语文学习活动,能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显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最后,要利用现有的文本教材进行思想教育,如周培源的《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职业模块),引导学生领悟“任何领域的任何一个自学成才者,都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史知识基础,而只有具备了这一基础,才能成为相当素养的中国人,才能真正成才”这一结论。当学生真正领会语文学习是奠定人的发展基础的需要时,就必定在学习上付出实际行动。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语文课,使语文学习成为自愿的行为。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语文课,使语文学习成为自愿的行为呢?
1.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说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那么,在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应展现给学生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不仅严格要求学生,还允许学生犯错误;不仅尊重学生,还鼓励学生;不仅没有话语霸权,还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仅胸怀宽广,还让学生感到温暖;不仅自己表现出快乐,还引导学生乐观地对待生活。总之,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喜欢你、欣赏你、尊重你,那么,学生在爱你的同时一定会爱上语文课。
2.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中职语文教学要跳出语文教学的旧框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中职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组织教学,循序渐进,切不可好高骛远。要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点放在对字词句文的认识读写上,并注意挖掘学生对字词句文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抬头、动手、动口和动脑。
(1)合理选择和处理教材。对于中职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内容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认知的心理特点等,对课文进行加工处理,原则是降低知识难度,使之浅显化、形象化,以便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点,大胆开发课本之外的教材,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就像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阳关、水分和肥料一样。例如,在谈梦想这个话题时,我瞄准了学生的兴趣点,把这个话题作为教学内容带进课堂,学习稻盛和夫的《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一书。同学们热情高涨,反响热烈,从中获益并深受启发:“人皆可圣”、“命运可因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而改变”。其实,语文学习也是如此。
(2)应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应该大胆改革教法,将体验性、探究性、互动式的学习形式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充满激情与动力。适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增色增彩,还可以带学生走进社区、大自然,引导学生感悟、体验真实的生活,让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主动求知注入活力。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①语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表现了什么,怎么表现”,而是“学生可以获得什么,怎么来获得”。②尽量降低知识的难度,尽量让学生听得懂、考得来,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③评定学生的成绩,本着“进步就是好学生,提高就是一百分”的原则。④多向学生宣传一些正能量的事迹,让学生认可“知识改变命运,行动成就梦想”这样的观点,多畅想自己美好的明天。
四、让学生体会语文能力是在语文实践中形成的,要亲历亲为才能有所收获。
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组织语言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写作能力等。中职教学提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职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特定的内容。为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搭建舞台,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1.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笔者教欢迎词时,介绍完欢迎词的写作格式后,要求学生现场写作。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某校承办全省范围的职业技能大赛,来宾有省的领导、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有行业协会的学者和专家,还有各代表队的领队、教练、选手。请你代校长拟一份欢迎词。笔者在教室巡视,并当场批改学生完成的作业,他们的作业存在以下问题:有的称谓没有顶格写或不知如何称呼,有的内容离题,有的用词不当,还有的学生根本不知如何下笔。这么一次看似简单的作业,涉及组织语言与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从教师的讲解,到学生的写作,再到教师的批改并逐个讲评,最后直至学生重写才圆满完成任务。可见,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笔者教策划书写作时,为了贴近学生生活,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本班学生周末在学校教室吃火锅的策划书。(注:地点是教室,所有东西由学生自己准备,如自带锅具,上街买菜,洗菜等,经费500元)学生依据书本的理论知识,写作格式没有问题,但对此次活动的人员分工、任务安排、具体细节、经费预算等不明确,根本谈不上策划。为了完成好策划书的写作,笔者从学生的班费中拿出500元,组织了一次全班学生周末在学校教室吃火锅的活动。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有的布置班级准备餐具,有的借锅,有的上街买菜,有的洗菜、切菜,有的搬运,有的做卫生等,亲自体验了整个活动的流程。事后要求学生根据这次的体验活动写一份策划书,学生完成的结果令人满意。这种理论与实相结合的教学,不仅充实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五、借助外界的力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文。
有压力就有动力。语文教师要多上公开课,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完成,并在课上检查、提问。学生在众多听课教师面前都会有极好的表现,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对他们的行为,教师要多表扬、鼓励,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语文教师还应多做些家访工作,让家长多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让他们明白:风筝飞得高,是靠了线的牵引,断了线的风筝,虽然无拘无束,但一定会很快栽下来。
参考文献:
[1]张鹏举.实施新课标,倡导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学语文教学,2004(1).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72-02
新课改主要是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质疑。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1.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一味地讲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被灌输知识。有时候,学生对一些问题只是一知半解,但是教师为了赶课程进度没有顾虑到学生理解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上课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应试教育在我国已经"流行"了很多年。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高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的更多的是应试技巧,而非语文真正的内涵。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语文这门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沦落"为分数的奴隶。另外学生们不能真正地感受到语文的内涵,更是因为考试使得他们仅仅从功利的角度来对待这门课程。
2.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即是探究式科学教育,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获得知识,激发兴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高中语文的探究性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仅作为一个引导人,将学生带向正确的方向。因此,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切忌盲目跟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一定要有主见,不能随波逐流。
3.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是"灌输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被迫接受知识。加之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注重对语文书本知识的深入解读,不联系实际,更是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乌申斯基曾说过,强制一个对学习没有丝毫兴趣的学生去学习将会扼杀他对探究真理的欲望。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在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仅仅教授知识,硕士论文而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当枯燥的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时,学生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乐趣。
3.2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些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实践的检验。新课改条件下的语文课堂,无疑是他们实践的最佳场所。探究性学习并非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口号,它需要切身的实践。探究性学习是围绕文本而进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不断被拓展,眼界不断被拓宽。为了能够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学生们会寻求各种途径获得知识,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国内到国外。
3.3 减轻教师的负担。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为了可以解决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压力特别大,因为他们不但要深入了解课本上的知识,还要知道相关的知识。然而,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很多工作都会被学生分担。
4.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4.1 把握高中语文学科特点。我们从上小学开始,就一直学习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它自然要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高中语文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各学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它是一门语言学科。就像英语这种语言学科一样,多读多看自然有利于成绩的提高。不要说"我是中国人,学习语文就是多余"这样的话。因为无论我们学习了多长时间,都不可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真正地将语言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次,它是一门文化学科。就像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一样,我们只有经过深入的探究与广泛的实践才能对其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最后,它是一门思维学科。就像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一样,语文并不是我们以为的纯文学,它也需要缜密的思维作为基础。
4.2 营造师生共同参与参与的学习氛围。在探究性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学习不再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听讲,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的提高,并且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5.结语
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出来。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不但能够体现当代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交流,对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工作非常有利。最关键的是,他们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锻炼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对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应对各种考验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应素芬.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策略[J].课外语文,2015,24:59.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素质化的要求,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为目标,带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但是部分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三个不到位现象:一是部分教师课改理念领悟不到位,还是抱着应试教育的陈旧思想,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应对高考这一终结目标,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分数不重能力,重成绩不重素质,这样的观点制约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二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到位,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灌输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将所有应知应会知识点罗列出来,进行传授巩固和记忆。课堂教学舍不得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没有能够创造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改革停于表而、流于形式,未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三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不到位,有些学生虽然应试状况较好,但是在语文综合素养方面却存在着一些短板,普通话发音、朗读能力、书写方面、理解能力、构思创作能力等等,并没有得到协调发展
二、切实转变理念,夯实推进措施,有力保障语文教学改革深入进行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深入,课堂教学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根据多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民主,幽默的课堂气氛,一神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判陶)台、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讨论,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了这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克服、战胜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二、营造氛围、激发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学习中学会自主探索,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Ⅸ赵州桥》这一课时,由于课文结构具有相似之处,所以第一节我引导学生去学习,剩下的部分让学生看一看有什么相似之处,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节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其中的知识,并把自己的得到的收获汇报给大家。这样一来,孩子们既主动又积极,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是短期行为,而应当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设法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最终让学生形成自觉探究、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质疑问难、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一课关于“深深的潭水”的理解时,有的学生就能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这句话不仅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还包含了老妇人对“我”的鼓励和期待。学生观点的碰撞,发言内容的补充,正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和丰富的过程,这个过程,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呵护,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目的。
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还可将语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教学中我选择故事情节较强,内容有趣的课文,引导学生演一演,如教学《称赞》一课时,我采用了表演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进行故事情节表演。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再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因为要表演,学生得仔细揣摩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因为要评,表演时学生得认真仔细欣赏,整个过程学生热情高涨,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
通过实践,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自疑解疑、乐思善辩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主要的成效有:(1)知道了根据学案来理解单元学习重点并进行运用:(2)从课内预习到课外预习,从扶到放.使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工具书、质疑、查阅课外阅读资料等,己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3)具有了一定的质疑水平,学生懂得了质疑的一般方法(如对课题的质疑、对重点字词的质疑、对重、难点内容的质疑等),训练了思维。(4)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环境、相互间的对话交流,使学生敢说、愿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训练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有可能被充分开发,才能让学生真正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努力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姚国明
摘要:在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可以把理性的传授与形象直观的声、色、形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创设情境;创设;学习效果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既然是一种活动,那么就需要一定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处于一种自主探索知识的状态,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结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略谈创设教学情境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中,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思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我给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猜一猜老师有多大年龄了?”同学们纷纷议论,这时我又说:“老师的年龄乘3加10是100,你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这时有的同学用算式计算,有的想到设未知数,用方程思维解决。此时,我引导同学们分析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同时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创设探究型情境
即教师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在“截一个几何体”的课堂教学拓展训1练中,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探索情境:如果用平面截掉长方体的一个角,剩下的几何体 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学生纷纷切起了自己的萝卜、(正方体、长方体),说出了多种答案,有的同学还争了起来。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最后归纳出完整的答案:当截面不过顶点时,有10个顶点,15条棱,7个面;当截面过一个顶点时,有9个顶点,14条棱,7个面;截面过两个顶点时,剩下的几何体有8个顶点,13条棱,7个面;截面过三个顶点时,有7个顶点,12条棱,7个面。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浓厚,合作交流的气氛活跃。并经历了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尝试解决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三、创设操作情境
学生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所以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的面前。我在教学“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时”时,让学生画几何体的“三视图”,学生感到困难,无从下手,这时我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包装盒、饮料罐、乒乓球、若干个小立方块,让他们亲自动手摆,然后从正面、从左面、从上面进行观察,这时学生顿时醒悟:哪些面是存在的?哪些面是看不到的?组合体的大致轮廓如何?便十分清楚了,画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再如教学“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亲自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然后展开欣赏,学生们便会很轻松的掌握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教学“用平面截几何体”时,让学生们从家里带来土豆,萝l、等在课堂上切一切、看一看,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类似的操作还很多,如摸球、转盘、用测倾仪测学校旗杆的高度、大树的高度等,都取得了很显著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动手操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功能;通过让他们实践,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
四、创设竞争情境
【关键词】活力课堂;拓宽视野;教学方式;闪光点;专业联系
一、拓宽学生视野
职专班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太感兴趣,好多学生情绪比较低落,破罐子破摔,甚至对前途感到一片渺茫。为此,我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充分挖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每堂课前安排5分钟的哲理小故事环节,让学生自选哲理性的故事带来交流,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又让学生在分析故事中得到教育和关于人生的积极启迪。
二、改变教学方式
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让学生轻松地投身其中,沉浸其中,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度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在争辩中明白事理,在练习中得到提高。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比如我在上《项链》一文时,以“大家喜欢玛蒂尔德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分析人物形象,并水到渠成地给学生讲解了文学鉴赏中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的基本原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对学生以后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其次,课堂上,我按照“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思路,利用师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生活对话、学生与心灵对话等显性或隐性的对话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分析人物形象,起了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讲得多,我讲得少。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我教得也轻松。此外,我还大胆开放课堂教学,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问题,把知识的传授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如《鸿门宴》一文,可通过表演活动的形式进行。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角色阅读剧本,对台词可作修改,但必须把每个角色最精彩的、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言提炼出来,然后在班上表演,看哪一组、哪一个角色表演得更好,这都由学生来评定,教师只作适当的点评,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就熟悉了故事情节,人物语言,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针对不同的文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要注意常变常新,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感觉不一样,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花大力气,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课前预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思考、练习,课堂上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互动,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有表现自己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只有一丁点进步,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滋味,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教的班级有个学生叫李晨,他平时很调皮,不肯做作业,有时还故意跟老师唱反调。有次读书时我发现他的声音挺响亮的,随即表扬了他。无心的表扬却让李晨同学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以后,我经常找机会鼓励他,还帮他报名参加演讲比赛,给他辅导,在演讲比赛中他还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就会让他们充满自信,发生可喜的变化。
四、加强专业联系,关注学生将来的可能生活
任何教育都需要指向将来,需要为学生的未来、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我们的课堂教育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生活。因此,中职的语文教学,不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关注学生将来的可能生活,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毕业后走向岗位必备的语文素养,例如教学中我们可相机引入“技术工人也是人才”“职高生也能擎大梁”“挑战人生的极限”等话题,以澄清学生头脑中模糊的人才观念,清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清楚认识到上职校也是有出息、有前途的,每一个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干得轰轰烈烈,都可以发出光和热,得到社会的尊重。在应用文教学中,我们更要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正反事例,依法讲文,帮助学生清除“学非所用,学而无用”的疑虑,进一步增强专业学习的荣誉感、紧迫感、使命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要将文本中的人文性自然延伸至职业素质,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职业素质与自身息息相关,是走进社会通向职场的通行证。
综上所述,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学习是为运用服务的。许多事实证明,学生对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的知识更为感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既要立足课堂,又要面向生活,要强调语文教学与课外读写沟通,与其他学科沟通,要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大环境、大渠道中学习、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利用和寻找生活的衔接点,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只要我们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立足课堂,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永远焕发光彩,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充满魅力,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电子白板;具体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型的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教学手段被引进课堂教学中来,其中电子白板技术就是最重要的一种。电子白板技术,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以信息化的技术(电子白板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并利用投影仪反射到电子白板屏幕上)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具体的教学情境,从改变教学方式为基本的出发点,在课堂上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在新课改背景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电子白板技术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电子白板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在电子白板上导入音频图画,激发学生兴趣
电子白板技术可以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师版)《瀑布》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瀑布的声音、形状和色彩,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多媒体上的瀑布动态图片导入电子白板上,同时给学生播放瀑布水流的声音,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把本课的生字词放映在白板上,带领学生朗读,并在白板上标出所需要注意的读音。同时在白板上给学生标出本课课文中的重点描写意境,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各个自然段的具体含义,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在电子白板上设置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电子白板上给学生点明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便于学生后面的学习,从而促进了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西师版)《春的消息》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本课的生字词,通过熟读文章,想象春天的美好,学习作者所运用的景物描写方法,感知春天景物的变化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多媒体上关于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放映在电子白板上,即注意观察作者所运用的景物描写特点和抒情手法,感受一些形声字如“聆,苞,颊”等的表达特点,体验作者的心理活动,跟随作者的写作思路,认真感悟春天刚来临时的景物变化特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使学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一个宏观的印象,便于后面的学习。之后教师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课文教学中来,指导学生根据电子白板上面的提示进行课文阅读,从而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在电子白板上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教学内容
电子白板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特定的教学情境,引进图片音乐等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能够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给学生布置合适的随堂练习,当场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领悟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西师版)《迷人的九寨沟》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认真感受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语句,从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理解文章中的具体意境和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教在电子白板上面给学生布置本课随堂练习,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在电子白板上给学生列出一系列的形近词和音近词,使学生进行辨析;另外在白板上给学生列出两排词语,使学生把这些词语连成通顺的话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发挥电子白板技术的优势,使之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