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7 16:16: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观察力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拥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但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还能充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核心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方式是培养学生的运算以及处理数据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空间想象性。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学生针对数学问题的特性,经过观察比较能够得出引申的层次概括,最后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学生数学观察能力提高的体现。只有学生对数学问题不断的观察和摸索,才能逐渐形成灵活的数学学习能力,最终有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完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有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具体的实践应用能力。教育制度改革后,关于数学的学习也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学生应紧紧围绕数学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学生的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作用也非常明显。以前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为课堂的主体,数学理论知识枯燥难懂,学生并没有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中去。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就会失去兴趣,不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发现数学问题之间的本质联系,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充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1.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观察兴趣。教师必须精心的准备课堂教学内容,使枯燥的课堂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授课的目的也应该更加注重数学的实用性,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应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数学观察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趣味练习等方式来完成解题方法的传授。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的观察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

2.1 观察顺序的合理性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合理的观察顺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时建立良好的观察氛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进行观察和比较,才能发现新问题和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观察数学问题需要渐进,所以,合理的观察顺序至关重要。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按照知识的渐进性为指导,同时通过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有了积极性,就会主动观察问题之间的联系,对观察能力的提高作用明显。

2.2 培养学生有目的性的观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观察,不能盲目的无规律的观察。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只有带着目的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才能针对问题不断的思考和总结,最终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而掌握观察问题的关键,提高学习效率。数学学科逻辑性非常强,因此严谨的态度是学生能够持续观察问题的前提。学生只有通过严谨的态度才能掌握知识并能通过已学知识想更高的层次上扩展新知识。

三、培养学生观察品质的重要性

只有学生建立有目的观察,才能实现对数学问题观察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经过日积月累的锻炼,循序渐进的提升观察能力,才能最终养成善于观察的品质。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只有观察到问题规律性才能把问题分析的更加透彻。学习的效率提高了,观察品质的重要性也就突显出来了。观察品质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质量。

四、结论

新时期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观察品质。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培养观察力,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素质和综合能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探索更高层次知识的重要保证。(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艺术创作都离不开观察。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美术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调动自身的观察能力,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而且还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同时,美术课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模仿能力,是非常有利于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对美术课的认识,要重视美术课的教学。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营造安静的观察氛围,不限制学生思维

观察能力考验的是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要想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必须要让学生有自己观察的这一体验和过程。因此,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学生观察的时候尽量不做任何干扰。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观察空间,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受打扰,避免学生思路被打断。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要为学生立好规矩,让学生明确在什么情况下是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的,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观察氛围。其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只能告诉学生要观察的对象,而不能告诉学生要观察的内容,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的观察效果。而且,如果在学生观察之前教师就做了相应的提示,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视角和观察内容都只会是教师的复制品,会大大降低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只能成为空话。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分享所观察到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观察的效果,便于后续的及时指导,而且可以让学生及时反思,别人观察到的内容自己为什么没有观察到,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观察事物

苏轼有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意思是用不同的视角看同一个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景象,这句诗充分验证了观察视角的重要性。观察视角和观察能力是相互递进的。当观察能力有所提高,观察视角必定也会变得多样;当学会从不同视角观察事物,观察能力必定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观察氛围,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众所周知,初中美术教学的内容一般都是画静物,会给学生相应的实物。学生会一边观察实物,一边进行创作。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个过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前期,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尽量为学生选择可以多视角观察的观察对象。这样在学生观察结束后,教师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教师在学生开始观察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学会运用不同视角观察事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在观察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是否有不同的视角的习惯,提高学生观察的主动性,继而提高教学效果。

3做好观察记录,及时反思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所以,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反思,发现不同的观察点,进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留一些时间来做记录,避免学生课后懈怠,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所以,这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安排好教学活动,合理的分配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并把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都设计好。同时,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如果教学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可以把做观察记录的任务留到课后,不能为了让学生有时间做记录而打乱教学节奏,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其次,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明确记录的内容,避免学生不知道该记录和反思什么的情况发生。比如,课堂上是从哪个视角观察事物的,其他人观察到而自己没有观察到的内容等等。最后,教师要定时检查记录本。一方面是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作业,以及学生观察能力是否有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记录的内容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观察能力是人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调动自身的观察力,所以教师必须要加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观察氛围。教师可以从教学初期,就让学生明确在什么情况下是必须安静的,从而为学生观察提供好的环境。并且,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干扰学生。只能为学生明确观察对象,不对观察内容做任何提示,避免局限学生思维,长此以往降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效果。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在教学初期,教师要尽量为学生选取一些可以多角度观察的对象,便于教师引导。而且,教师在学生观察之前就要让学生明白不同视角观察事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去思考是否还有不同的角度,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反思,从而发现不同的观察点,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彩虹.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

第3篇

【关键词】中职 美术基础教学 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对策

观察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力,通过观察能够获取有效的信息和资讯,并经过分析处理和想象力的应用,具体体现在美术工作中。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与观察密切相关,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观察力的提高更为重要。对于中职美术学习者而言,他们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观察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在扩展之中,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就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物体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发现其中蕴含的美。

一、观察能力在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观察能力对于美术学习者而言是最基础的能力之一,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观察的数据也越来越多,观察力就起到了奠基作用,是接下来绘画的前提和保障。对此,观察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课程设置观察。

(一) 艺术鉴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就是对艺术实施鉴赏,它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大多是动态化的,观察不能流于表面,必须找到深层次的美,才能形成别具一格的美术风格。因此,在艺术鉴赏观察能力的培养上必须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够看到别人无法发现的美,从观察过程中获取艺术信息。

(二) 整体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艺术来源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整体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让他们了解观察的技巧,从每一个细节入手,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实现知识的整体迁移。

(三) 艺术写生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写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展现,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画出具有灵动性从写生作品。观察是写生的第一步,由于写生的内容多为山水、人物模特等真实的场景,就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找准所观察事物的特征。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观察,把握写生对象的相关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及近的全面观察事物,从而为接下来的写生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观察能力是一个美术学生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能力素养,对艺术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更好的运用观察能力,就必须找到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有效对策。

(一) 营造有助于美术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习氛围是保证高效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热爱美术的程度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新生培训阶段就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喜爱之情,通过讲座、活动等方式加强教育,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调动课堂的气氛,改变刻板的教学形象,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比如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可以播放比较流行的艺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美术基础课程建立良好的学习积极性,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兴趣。

(二) 选取合适的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教材是学习的重要依据,选择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材,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挑选合适的教材,并通过有效的解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另外,教师还要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改变单一的教学办法,在课堂授课中强调观察力的积极意义,组织学生对实际物体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讨论观察到的主要内容,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 重视艺术写生活动,提高学生自我能力提升

美术写生,是中职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美术写生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去进行相关元素的捕捉,自己去抓取一定的艺术画面,自己去进行相关艺术作品的创作。因此,美术写生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职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艺术生活与写生活动结合起来,教师也要讲解清楚观察的主要方式和办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写生的事物,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扩展他们的思维。

(四) 通过对话教学,使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自我

对话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新模式,它改变了过去的单一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和探讨,可以对观察内容进行研究,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灵活运用自己的大脑,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还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督促学生有效观察,并增加彼此的情感。比如,在进行艺术作品鉴赏时,老师应该让学生自行进行艺术作品相关艺术信息的挖掘,然后再开展研究。当交流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分歧时,就需要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挖掘,进行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观察欲望和探索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4篇

关键词:观察力;培养;重要性

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的重要环节。在物理实验课上,要使学生养成对实验有主次、有步骤、有层次的观察习惯,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最好途径,物理规律大都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物理实验,并通过重点加强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明确观察的重要性,目的性

首先使学生明确观察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物理学家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身边的现象,而发现重要规律的例子来教育学生。例如伽利略因细心的观察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因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等。教师不但要重视这些例子,而且要利用好这些例子,让学生知道观察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事例说明教育学生要做“有心人”,激发他们观察的主动性,只有有了观察的主动性,才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一般的学生观察只出于好奇,他们的观察带有盲目性。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我们在实验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什么?要找出什么规律?这样学生抓住了观察的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力就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教给观察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对比观察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找出产生物理现象的主要因素。例如教材中讨论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时,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观察。第二种方法是“分离观察法”。当一个物理现象有几个因素共同支配时,为了弄清各个因素的作用、规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固定一个量不变,去观察其他量的关系,然后再固定另一个量不变,去观察分析其他量的关系。例如书本中欧姆定律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总结出来的。这种方法课本中讲的比较多,应使学生重点掌握,它对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准确观察、细心思考的优秀品质。

只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是不够的,这只是一般的感性认识。只有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培养学生的这种优良品质,我们教师不能只教给学生思考,而要让他们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实验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努力。此外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教师直接指明原因,这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

第5篇

关键词:外语课堂;观察技能;重要性;实践方法

1.引言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收集学生课堂学习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与学的关系及其行为的基本途径(陈如平,2004)。一名教师不管其教学能力有多强、教学理论水平有多高,若缺乏全面的课堂观察技能,那么该教师的师范技能就是不完整的(姜宗彦,2004)。由此可见,课堂观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师技能之一。《外语课堂观察与分析》是面对我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所开设的一门教育方向必修课,这门课的开设,旨在培养我校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课堂观察技能,帮助其掌握相应的外语课堂观察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使在今后的工作中形成自己的课堂观察观。此课程的开设,对于作为英语师范生的我们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具体分析作者自身在该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外语课堂观察理论和实践知识,明确外语课堂观察技能对外语教师的重要性及其具体表现,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及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陈述并分析了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外语课堂观察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等。

2.从课程教学中学到外语课堂观察的知识

2.1传统听课和课堂观察的区别

在我国,课堂观察被称为听课或评课,与国外的classroom observation相比,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差别,也反映出国内外对课堂观察的不同认识。传统意义上的听课,听课者认为授课教师是听课的主体,且听课者主要关注的是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或过程,并在听课后给出一个笼统的评价或意见。而课堂观察是观察者(教师或研究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感官和辅助设备,在教室等从事教学活动的场所中,对处于英语教学状态下的人、物、或事进行系统的考察,从而获得经验认识,并在课后加以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王栋,2013)。课堂观察不仅包括教师观摩课堂的时间,还包括观察者课前准备和课后研讨的时间。课堂观察并非简单的听课,除去听课前的准备活动,它还需要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对课堂进行全面的考察并在课后加以交流分析,并从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获得知识。当然,课堂观察的主体并非授课教师,而应为观察者,且其应该具备观察的主动性,而非被动听课。

2.2外语课堂观察任务的重要性

外语课堂观察任务的设置,首先,可以缩小观察范围,使观察更深入、细致,如:记录出现在课堂上的非语言标记,或者记录某个学生在课堂上某十分钟的专注度等,这些不同的观察任务都给了观察者一个明确的观察目标,使得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有一个具体的观察点,也就使得观察可以更为深入。其次,课堂观察任务的设置可以避免听课结束后观察者被要求发言时出现“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发现别的教师已经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到了。我要么重复他们的话,要么就没什么可说”的情况。因为,如果每个课堂观察者在进行课堂观察前给自己设定一个不同于其他观察者的任务,到评课环节所有评课者都将会有自己的观察成果可分享,更有任务记录的数据可供参考。

2.3不同外语课堂观察点的设置

外语课堂观察点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分别为1)对学生的观察2)对教师课堂语言的观察3)对课堂学习的观察4)对“一节课”的观察5)对教师教学技能及教学策略的观察6)对教师课堂管理的观察。而且每个点下面还有具体细化的小点,如对学生的观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课堂活动的实施者的学习者、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作为文化载体的学习者。从这可以看出课堂活动的复杂性,若观察者想全面观察某个课堂,应多次听课且每次听课选择其中一个小的观察点,从不同角度剖析课堂。

3.外语课堂观察技能对外语教师的重要性

3.1课堂观察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观察是外语教师学习的一种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因为在课堂中频繁的师生互动中,教师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于学生及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这使他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容易忽视一些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如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口头禅以及其在课堂上视线老是关注某一片区域等,甚至会忽视一些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而课堂观察在促进外语教师反思和研究自己的外语课堂教育教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观察活动,观察者观察到授课教师所存在的不足后自然会反思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授课教师可以得到课堂观察者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具体反馈,从而改正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提到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3.2课堂观察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凝聚集体力量

课堂观察是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现场观察、体验感知、对话交流不断更新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促进新的知识生成和知识流动。同时,课堂观察可以高效地把属于个人的或未被意识到的隐性知识挖掘出来,并清楚地将其表述以及在“教师团队”内流动,以此来实现教师知识的共享。在课堂观察前各个课堂观察者探讨并明确自己的观察点,以便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在课后的课堂评价环节中,不同观察点下的观察者分享彼此观点的过程不仅是对授课教师的课堂的反馈及建议,更是这个教研组成员个体智慧之间的联结、碰撞、交织、互补和集体智慧的凝聚、发展的过程。

4.我的外语课堂观察观

4.1我国外语教学及教师教育中课堂观察的现状

第6篇

关键词:化学;观察探究;培养

一、实验观察探究能力的基本内容

所谓观察、探究能力,就是对事物的探究性知觉能力。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二是能将这些特点与过去经验中的某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以探究其实质和规律。学生的验观察、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观察、探究的目的性 即要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实验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探究活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观察、探究的现象或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

2.观察、探究的条理性 观察时要遵循合理顺序,有计划地观察和探究。按照某一先后顺序或位置的前后顺序进行观察、探究,这样才能不至于漏掉实质性的实验现象。

3.观察、探究的敏锐性 即对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做出整理,为探究作准备。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没有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的反应能力,就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即使观察到极微小的异常,它也可能隐含着重大的发现。

4.观察、探究的理解性 在观察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以理解观察对象,使探究更有理论基础。

二、实验观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1.认识观察、探究的重要性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是否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科学家断言:任何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通过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对周围环境、周围事物及自然现象的观察。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没有观察、探究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坚持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探究,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

2.做好演示实验,激发观察兴趣,提高观察、探究质量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它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对于教材中的每个演示实验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决不能随便找些理由,敷衍搪塞了事。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提高观察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趣味实验。有精彩的实验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姿的化学世界。如在能量变化教学中不用火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学生置疑,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后再蘸取高锰酸钾,立即放到酒精灯的燃蕊上,酒精灯点燃。如此“奇怪”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探究。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290-02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化学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思考教学教学策略。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在现有的化学实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化学实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方法。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的前提是善思,创新基础是认知。而要认知一样事物的本质或者规律,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1]。只有全面而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因此,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创新的入门之要。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全面到位且有主次地观察,提高观察效率。多设计一些观察实验,比如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与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自己观察其反应的快慢不同,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通过观察实验这种直面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各种化学物质的特性、气体的制造、实验室各种实验器械器皿的属性和使用方法有直观的了解和认知。同时老师可以灵活设置一些投影演示实验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例如在教学《分子运动》时可以将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让学生一目了然的认识到分子总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通过这样的直观性与指引性教学,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主体,自己能动性观察学习的目标。

1.2培养学生思考与创新能力。初中化学教科书上,关于验证性和探究性的实验不多,往往是演示性或者叫基础性的实验,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演示性试验具有特定性和局限性,所以常常让学生思考的外延不能展开,因而思考与创新潜能受制不能发挥出来[2]。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转向启发学生思考为主而不只是接受与观察,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实验设计在此时显得至关重要,为了加强对学生试验设计能力的培养,相对简单的探究性实验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而难度相对较大的验证性探究性实验,教师则可以进行必要的设计指导,或者有学生小组组队进行设计,相互交流相互思考相互验证,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不同学生设计的方案肯定各有不同,对于有新方法、新思维、新举措的设计方案,教师在衡量了没有意外或不安全情况下,可以给学生信心、鼓励学生进行试验。这种探究性实验,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与观察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2.1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学生更容易了解实验过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师要紧抓住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进行教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适合在室内完成,也并非所有的化学实验学校都具备完成的条件[3]。同时,有些危险性的实验并不适合学生亲自完成,而学生也并不具备完成实验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化学实验层次,思考出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提高策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在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条件的学校,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过程。如工业炼铁的过程、稀释浓硫酸的操作、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后果以及微观世界的认识等课堂所无法完成对实验运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出来,不但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2合作探究,在团结协作中完成化学实验。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挖掘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地方,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当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探究欲望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化学实验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此时教师帮助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化学实验,不但让学生体会到合作探究的乐趣,而且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团结协作的,让学生逐步提高团结合作的能力。

2.3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感知到化学实验的乐趣,教师要深入浅出帮助学生学会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学生已经会了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教师要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进行学习,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化学实验能力。教师找准化学实验教学的切入点,以点带面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如在"检测物质的酸碱性"的实验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田野中寻求酸碱指示剂的代替品,如牵牛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实验中学会了实验方法,得到了实验的乐趣,从而喜欢上化学实验。

总之,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实验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对初中化学学科中的实验教学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使初中化学教学日臻完善,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添辉.改进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 教学实践与研究(B). 2014(09)

第8篇

关键词:体验教学法 护理实验教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11-01

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是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作为研究基础,探究如何有效地提高人类身心健康的一门综合性教学。护理实验教学也是从基础性的知识和操作等进行实施,重点提高护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其专业素质。其中,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教学中的一种新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让其真正地参与其中,从而增强其亲身感受和操作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效果。笔者对本校2010 级本科护理学生 60 名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法,并与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具体的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 2010 级护理学生,共 120 名学生,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 60 名,男 6 名,女 54 名,年龄 19~26 岁,平均(23.3±2.1)岁;观察组 60 名,男 4 名,女 56 名,年龄 19~21 岁,平均(23.4±2.0)岁。两组的学生均采取护理试验教学中的相同操作项目,两组的学生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模拟体验

模拟体验是实践体验的一个重要基础,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实践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模拟体验的一般过程为:情景设计,教师进行真人演示,学生模拟操作,学生感受交流,教师总结,学生自行设计情景,学生模拟体验,体验交流心得。

2.2实践体验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实践体验。首先,将本组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 2 名学生进行循环扮演,而其余的学生进行观摩,并对其效果进行点评,并且在每次体验之后进行信息的反馈,从而加强小组的印象。一般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说明自己的感受。而且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全局掌控,时刻的对学生的操作问题和言行举止进行全面的观察,并进行点评。具体的体验过程主要为:情景的设计,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教师对学生体验中的不正确操作方法进行纠正,学生交流感受与心得,教师对学生整个实践的过程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应一视同仁,绝不对学生产生偏见和偏爱。

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两组学生在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后的基本情况,观察的指标主要有学生对患者角色认识度,学生对护士角色认识度,团队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

4.统计学处理

使用 PEMS 3.1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二、结果

1.对患者角色认识

对照组的多数学生对患者的认识不清,不能体会到患者的痛苦,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上的情况认识不足。而观察组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白作为患者的痛苦,从心理和身体上以及治疗过程中深入地了解其痛苦,而且明白在患者救治的过程中应做到“快、准、稳”的原则,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痛苦。其中,对照组有41 名学生能够深入认识患者,而观察组有 54 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对护士角色认识

观察组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有效地认识做护士的重要性,以及在整个护理中准确的操作将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痛苦,从而使其明白过硬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水平在整个护理的重要性。而对照组对这一认识明显的不及观察组,观察组有 59 名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护士的角色,而对照组有 46 名学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团队合作意识

观察组的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明白有些操作是需要团队的力量,只有积极的配合和交流,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进一步的明白在团队的合作中相互信任是很重要的。而对照组学生在教学中对团队合作的意识不是很强烈,只有49 名学生能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观察组有 60 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学生认识到实际操作能力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对照组的学生对这一认识不及观察组。观察组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有58 名,而对照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有 38 名,观察组的动手能力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通过本次的研究分析,在护理试验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对患者和护士角色的认识,使其能够有效的明白作为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对操作机能和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角色换演,明白患者的痛苦,进一步的反应出现作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注意的事项,减少患者的痛苦。另外,通过在护理试验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得能够更好的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实践性强,教学效果好,值得护理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穆国霞,白彩锋,李玉香,等 . 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 全科护理,2011,17(3):812-814.

第9篇

一、实验观察探究能力的基本内容

所谓观察、探究能力,就是对事物的探究性知觉能力。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二是能将这些特点与过去经验中的某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以探究其实质和规律。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主妻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观察、探究的目的性。即要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实验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探究活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观察、探究的现象或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

(二)观察、探究的条理性。观察时要遵循合理顺序,有计划地观察和探究。按照某一先后顺序或位置的前后顺序进行观察、探究,这样才能不至于漏掉实质性的实验现象。

(三)观察、探究的敏锐性。即对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做出整理,为探究作准备。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没有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的反应能力,就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即使观察到极微小的异常,它也可能隐含着重大的发现。

(四)观察、探究的理解性。在观察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以理解观察对象,使探究更有理论基础。

二、实验观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认识观察、探究的重要性。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是否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科学家断言:任何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通过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对周围环境、周围事物及自然现象的观察。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没有观察、探究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坚持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探究,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

(二)做好演示实验,激发观察兴趣,提商观察、探究质量。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它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对于教材中的每个演示实验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决不能随便找些理由,敷衍搪塞了事。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提高观察效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