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级技师职业技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9 08:56: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级技师职业技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级技师职业技能

第1篇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高技能人才属于创新型人才,是在生产、服务等领域一线岗位的从业者中,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高超的动手能力。“技艺超群”、“技能精湛”是其最显著的职业形象特征。

二是突出的创造能力。高技能人才掌握精密技术、从事复杂劳动,其心智技能高、创新能力强。

三是极强的适应能力。高技能人才有在同专业(工种)和邻近专业(工种)工作岗位之间流动和迁移的能力。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是指医药行业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从业人员。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分为院校培养、企业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三种[1]。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应以医药行业为主体,以医药高职院校为基础,通过院校教育、企业培养和校企合作紧密联系的模式开展。院校培养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院校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的总称,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范例[2]。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在培养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培养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是医药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

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药品安全关系着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医药行业是民生行业,素有“黄金行业”之称,是典型高产出、高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名符其实的朝阳产业,也是国家“十二五”期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正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该行业就业实行准入制度,所有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随着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在医药行业内逐步规范,急需大批具备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的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而目前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远不能适应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系湖南省唯一一所药学类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湖南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学院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技能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现已初步建成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技能在全国同类院校的技能竞赛中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同时,学院与省内外300多家相关企业建立了人才供求关系,一大批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正在为湖南、广东、上海、浙江等地的医药卫生行业贡献聪明才智。

二、改革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是培养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而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大众化、趋向于普通高等院校化,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瓶颈”[3]。

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涉及到课程内容方面的知识技能结构问题、创造性智力技能的培养问题、保证药学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问题、适应药学专业特点的课程模式问题、构建药学专业课程体系需研究的一些具体环节问题等。

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知识技能结构应具有应变、综合和创新的特征性原则;

二是保证药学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原则;

三是课程体系的优化衔接、定向选择和有机整合原则。

药学专业授课内容的改革应着力于培养药学专业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科领域可以不是很大,但授课内容应该是精炼实用的、必须掌握的,应避免面面俱到和纯理论教学。药学专业应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内容上,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逐步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药学专业课的实习、实训课程设计、药学主要专业课的现场教学等。让学生学到有用并且较前沿的药学专业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社会就业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上,广泛推行讨论式、案例式、边讲边练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在培养药学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中,积极采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并创新方法,逐步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近年升格成立的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是一所为食品药品这一特殊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目标直接瞄准食品药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这一市场需求。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学院紧紧依托行业优势,与医药食品生产企业、药品零售批发企业、食品药品检验部门、药物研发机构和医院等构建了深度合作模式,并建立了学生的实习基地、实训工厂,极大地保证了学生学习理论与动手实践的完美结合, 使学生在真正走向从业岗位前就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实践训练。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

塑造一流的师资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建设一支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是“双师型”师资队伍人才匮乏,现有的教师数量和素质远远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要解决这个供求矛盾,高职院校应采取引进外来教师和培训自有教师相结合的办法,重视并做好高职院校学科带头人及教学骨干队伍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的联系,聘请一批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家、学者任教。这样,一方面能提高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能充分调动院校自有教师的积极性。同时,要在教师任用、职称评聘、考核奖惩、培训进修、教学科研等方面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 为既有较深理论造诣,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夯实牢固的基础[4]。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以升格为契机,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引进了十多名中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分批组织教师深入药品生产企业一线顶岗进修,培养了一批药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及教学骨干,选派了一批教师赴国外学习和学术交流。通过培养,现已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教学技能过硬、师德品格高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关系到医药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医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需要不断探索,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经验中提升理论。医药高职院校最终会以其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为行业输送大量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海峰.浅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集团经济研究,2007,(6).

[2]王波.比较与思考: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培养模式[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第2篇

1明确教学理念,形成教学特色

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时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进行巧妙处理,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形成教学活动的主体,从科学的教学理念入手,进一步更新计算机教学理念,这样通过实际的教学水平,使教与学二者进行融合,提高统一化能力。

首先,作为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应该处于什么位置,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尽量不要依着教育者的形式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并不是学习知識的接收器,作为教师来说教学理念要新,不可以一味的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灌输。通过引导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必要的。其次,学会授人以渔,这种教学方式重视的学生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加上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所以结合实际教学能力进行传授知识,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进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转变成“我要学”这个阶段。再次,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念要给予明确行动,制定合理的教学案例,进而通过知识的转变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运用的实际转变,例如,在教学课程结束后,通过课上学习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练,如制作一份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设计一套贺卡,制作教学课件等等,类似的方式很多需要我们进行开发与研究。通过类似的办法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了实际学习兴趣。当他们在认真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的时候,也就融入到了实际生活中,实现了长效创新的教学理念。

2教学过程坚持学与实践结合

在进行教学时,不一定做到每项知识的细致讲解,但是必须掌握学生学习规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有些知识点是可以让学生自行操作解决的,计算机基础应用重视的是实践能力,所以要提高练习能力,讲与学结合,学与实践融合。让学生多动脑、勤练习。讲的过程重视关键知识点的讲解,多给学生留点动手操作的时间,只要通过营造合理的教学气氛相信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重视的。为完成“精讲多练,必须重视教学过程,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十分重视。可以通过Internet、与校园网的相互配合提高教学能力。利用计算机教学优势做到教学的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多结合实践,让他们利用互动货直观的形式参与其中,把学与实践进行完美结合。

3通过教学督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技能与素质是提高学生发展水平的关键,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环节,所以作为学校来说要从几方面入手,进而建设教师队伍。第一,教学中对教师教学进行责任管理,制定责任人,对教学情况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估。通过不定期的听课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活动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水平。第二,可以定期通过教学谈论会等形式,取长补短,进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第三,改变传统考核机制,制定新的教学管理考核机制,对于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要给予奖励,鼓励其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作为青年教师来说学校更要鼓励在职自学,提供良好的晋升空间。鼓励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与论文写作等活动。

结束语

总之,在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内容,这些方面的内容也会影响正常教学水平,如何能够通过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创新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的重要性,这是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分析的。通过本文分析与具体措施的提出,相信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必然可以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水平。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学习到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于日后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学习都是一种助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3篇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企业部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大大提升,需要专业学生的多种能力全面发展。因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并将成为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一个根本要求。目前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这种培养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实践操作性,要求学生要具备信息的收集、处理与运用等能力。同时,这种方式也注重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意义,将学生自身的交际能力与计算机操作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操作;个人能力;素质能力

一、引言

近些年来,各企业部门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已不仅是特定于某一职业,而是多种职业的共同基本技能。而作为当今社会的学生而言,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强弱对以后的职业选择与就业方向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不仅有很重要的意义,也能很好地体现计算机专业的特色。本文主要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

第一,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为了学生更好地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教师应提前向学生介绍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机发展方向。如网页设计、平面制作、多媒体制作等,避免学生因自身兴趣而选择不实用课程的现象发生。第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需要把理论知识、上机操作、在线学习等课程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理论知识强化专业内容;通过上机操作熟悉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在线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等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课程中,教师要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让学生将课本上的枯燥知识与实践问题的解决进行融会贯通。此外,计算机专业教师还要将多门课程进行综合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第三,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要以职业技术能力、文档规范、安全措施等方面为教学目标,以免学生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而学习与社会需求渐远的计算机知识。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授课时要把传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中所需要的技能,实现技术与能力同进步的要求,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夯实基础。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方式

第一,强调学生间的团结合作。不论在哪门学科,都会强调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日常的专业课上,教师应该在一些课程设计、课外活动等基础训练中强调合作,培养学生强烈的团队意识。此外,在开展专业实训时,指导教师应适当地增加小组合作的实践机会。教师在同学实践过程中,应扮演一位引导者的形象,带领班级的学生一起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在集体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沟通,不仅能加深学生间的关系,也巩固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团队间的凝聚力。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处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有活力的阶段,学生一定要把握住此刻的机会,发扬创新精神。首先,计算机教师在开展实践技能培训时,要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关系,了解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案,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鼓励学生形成一种主动学习、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勇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让教师了解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得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也能有效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想法。此外,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丰富课外活动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只有在舒适、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以便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每个人的应变能力的强弱都是不同的,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评定标准,也是能够通过适当的锻炼后天提升。首先,教师应着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在进行应变能力培养时,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随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库,将最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时间方式传授给学生,确保学生紧跟时展的步伐,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切身体验计算机理论知识,从而树立职业道德意识。

四、结束语

高等职业计算机专业在我国的教育结构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教育行业很重视的一个环节。培养、重视高等职业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值得关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社会需求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在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的前提下,一定要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作为关键点。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通过创新教育,使我国的高职计算机教育走上一条平坦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宏新.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0):64.

[2]边洪宁,张红霞,王红,张静.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6(29):240-241.

[3]李晓松.培养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J].对外经贸,2016(02):142-143.

第4篇

我们所说的“实际能力”,指的是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实际具有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要与社会所需要的能力相匹配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代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财会操作技能、快速的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中职会计学生的实际能力是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统一。一方面,提高中职会计学生的实际能力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各个领域的专业深度越来越大,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应聘者如何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需要有一定的处理问题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等。另一方面,提高中职会计学生的实际能力是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途径。学生在学习交流、培养兴趣、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这些平台所带来的快乐与充实,能留下自己美好的回忆。因而,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迫在眉睫。

二、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的方法

学生是学校有目的、系统化教学活动的服务对象,与之对应的是学校、教师和教学体系;学生是社会最小细胞———家庭中的一员,家庭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学生也是政府管理、服务的对象,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政府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些条件。下面我们就从学校、家庭、政府、学生个人四个方面来谈谈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方法。

1.学校方面。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地方。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在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在建立和实施制度时,应该以系统论为支撑,形成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我们应当正确处理结构与功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各领域建立协调、全面、系统的制度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在办学理念方面,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1],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改变;要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实践性教学的管理,改变过去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语权”。多媒体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等辅助设备在学校里已经越来越普遍,多媒体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课程教学,教会老师和学生使用多媒体的能力,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投影、动画、录像等多种形式呈现经济业务的流程图,使学生与社会的差距不断缩小。

2.家庭方面。家庭是学生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要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父母除了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思考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奇思妙想能力之外,还要关注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例如,鼓励孩子坦然面对琐碎的事情,培养他们细致耐心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把家当做一个公司,让孩子自主动手操作,从填写记账凭证、汇编总记账凭证到登记各种明细账、总账、会计报表和附表等整个会计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完成,把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给他们信心,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教会孩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3.政府方面:(1)增加投入,加大关注度。当下,社会需要的是各式各样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几个优等生,所以政府也有责任帮助学生成长。政府能够管理公共事务,联合学校举办各式各样能展示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的比赛,建设公共图书馆,增加专业仪器设备等公共物品,比如多建会计模拟实验室[2],特别是对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方学校,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在模拟实验室中,会计专业学生模拟实习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使他们在仿真的环境中,了解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和岗位的职责、工作内容。(2)政府与企业联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允许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会计部门,让学生初步认识企业,了解专业的基本情况;其次,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到企业见习,让学生逐步熟悉企业的管理要求,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再次,政府可采用招聘会等形式,通过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接触,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差距,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动力;最后,利用毕业实习机会,让学生更全面地接触企业,在适应单位工作环境的同时,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个人方面。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实际能力呢?笔者认为,第一,学生要有很清晰的认识,并且认同新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模拟实习、上课方式等的变化,只有正确地认识这些改变,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再好的专业或老师,如果学生不好好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那么很多努力都是徒劳的,因此,学生要用发现的眼光探寻这个专业,配合老师做好会计职业规划,然后再制定更小的计划,一步步地完成,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第三,学生应该主动申请自我展示的机会,得到越多的锻炼,自己的人格就越完善,能力也会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第四,学生要提高自身身体素质[3],事实表明,参与有规律的锻炼会使人身体棒、感觉爽,精力充沛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体育锻炼的最大作用在于全面增进人的健康。

第5篇

关键词 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1-0054-05

收稿日期:2013-11-09

作者简介:翟希东(1975- ),男,河南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高等教育;齐莉丽(1977- ),女,河北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天津市“十二五”教育规划项目《提高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对策研究》(VEYP6004),主持人:齐莉丽;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适应现代服务业的中职物流专业建设研究》(FFB108141),主持人:郝海;天津市教改项目《职技高师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D02-1102),主持人:赵丽华。

随着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技高师教育的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其中,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不仅对职技高师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也会对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进行深入探讨,为职技高师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持。

一、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界定

由于职技高师教育的特殊性,使得职技高师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时既具有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又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师范性,所培养的人才除了要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所要求的职业核心技能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领域实践操作技能和作为职教师资所应具备的师范技能。

(一)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方面

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刘艳艳从就业的角度对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进行分析[1];黄雯等在分析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对职业技能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指出大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主要包括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2];陈智武等在分析职业核心能力有关概念后,指出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界定的8种职业核心能力对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样适用[3];还有些学者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对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进行界定[4][5][6]。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进一步提炼,结合职技高师大学生的培养特点,归纳出职技高师大学生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技能,即科学分析能力、观察思考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其中,科学分析能力、观察思考能力涵盖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

(二)实践操作技能方面

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作为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背景下,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此,职技高师类院校大学生应具有相对更为优秀的实践操作技能。在职技高师类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论的实际应用和动手操作两个方面,因此,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实践操作技能的具体表现。

(三)师范技能方面

师范技能是指职技高师大学生作为中、高职院校教师所应具备的师范技能及相应能力。根据国家教委师范司有关师范技能的训练大纲[7],师范技能主要包括口语表达技能、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方面。结合职技高师大学生的就业特点,可将口头表达技能和书面表达技能归纳为专业表达能力,而教学工作技能所包含的课堂组织、管理、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则涉及学生指导能力、沟通能力、协调安排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中、高职职教师资所应具有的职业核心技能除了师范能力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专业表达能力、协调安排能力和指导能力。此外,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是职技高师大学生就业和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可将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归结为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进行培养。

综上所述,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由科学分析能力、观察思考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专业表达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协调安排能力、师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指导能力、沟通能力等12种能力组成。这些能力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共同构成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在该体系中,不同的能力所处的层次不同,其相应的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和培养方式等方面也有所区别,因此,应进一步对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进行深入分析,以明确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的结构。

二、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调查问卷设计

根据相关理论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结构进行量化分析。问卷初始设计题目为108个,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为44个问题,涉及12种能力,并采用“非常关键”、“关键”、“不确定”、“不关键”、“非常不关键”作为12种能力评判的备选答案,进行统计时分别被赋予“5”、“4”、“3”、“2”、“1”的分值。

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则从三个层面来进行确定:首先,从调查对象构成方面,选取中、高职院校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相关人员、已经毕业的学生(通常毕业年限在5年以内)、处于就业节点的学生(正在找工作的大学四年级学生);其次,从学科门类方面,由于我国职技高师类院校毕业生主要集中于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四个学科门类,因此,在进行调查时所选取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这4个学科门类;最后,从调查对象所在地域角度方面,调查对象涉及一线、二线城市及中小城市,包括沿海与内陆地区,所调查的对象均具有本科学历。调查对象确定后,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79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为254份,有效率为91.04%,问卷调查具有可靠性。

三、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分析模型

根据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特点,利用因子分析法[8] 和灰色理论[9] 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分析模型,基本思想是:在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理论中的灰色聚类评估方法,对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进行聚类,从而得出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的具体结构层次。具体的模型构建过程如下:

设职业核心技能的观测变量为x1,x2,……,xp,且每个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均值为0,标准差均为1,则将原有变量用k个因子来表示

式①可以表示成矩阵形式,即X=AF+ε,其中,F称为公共因子,A称为载荷矩阵,ε称为特殊因子,表示原有变量不能被因子解释的部分,其均值为0。经过因子分析计算可得出m种能力在k个公共因子上的得分矩阵B。

将得分矩阵B作为灰色聚类评估的观测对象,进行灰色聚类分析,采用基于中心点的三角白化权函数进行灰色聚类评估。根据评估需要,划分灰类数s,并分别确定灰类的中心点λs;对于公共因子k的一个计算值bmk,则可由公式②计算出其属于灰类q(q=1,2,…,s)的隶属度;

则m种能力关于灰类q(q=1,2,…,s)的综合聚类系数为:

其中,为k因子计算值关于q子类的白化权函数,ηk为因子k在综合聚类中的权重,ηk为确定可利用因子分析时所提取出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

最后,由,判断能力m属于灰类q*。

四、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结构分析

(一)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层次计算分析

根据调查,应用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分析模型,对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进行分析。首先,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信度计算,可求得克朗巴哈α系数为0.989,说明问卷结果具有较高的调查可靠性。其次,根据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结构分析模型,借鉴文献[10][11] 的职业核心技能层次划分方法,结合职技高师类院校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特征,将职业核心技能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关键职业核心技能层(s1)、中间职业核心技能层(s2)、功能性职业核心技能层(s3)三个灰类。再次,应用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技能体系分析模型对问卷结果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可对254份问卷所得统计样本计算提取8个主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因子分析计算的解释总方差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8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8.975%,所提取的主成分反映了原始数据88.975%的信息,可以认为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分析模型所提取的主成分有效,进一步计算求得m(m=12)种能力的公共因子得分。

最后,运用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分析模型,进行灰色聚类评估,通过分析与尝试,确定灰色聚类分析中心点序列为:γ0=-2.5,γ1=-1.4,γ2=0,γ3=1.4,γ4=2.5,根据公式②和③,可计算得到12种能力的灰类隶属度,如表2所示。

表2 12种能力灰类隶属度表

由计算结果可知,属于关键职业核心技能层(s1灰类)的有: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协调安排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属于中间职业核心技能层(s2灰类)的有:科学分析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指导能力和沟通能力;属于功能性职业核心技能层(s3灰类)的有:专业表达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和师范能力。

(二)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结构特点分析

根据职业核心技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的结果可知,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的12种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

1.关键职业核心技能层

关键职业核心技能层处于整个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的最核心位置,根据该层次能力的构成特点,可将该层次职业核心能力分为两个维度,即内在素质维度和应用实践维度。内在素质维度包括心理承受能力和协调安排能力,应用实践维度则包含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内在素质维度主要是从内在兴趣、心理、意志力等方面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较好的协调安排能力,具有稳定性、控制性、自我调节性等特点;而应用实践维度主要从实践操作和知识应用等方面来强调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具有可发展性、稳定性、应用性等特点。关键职业核心技能层在职技高师类院校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形成中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不会随时间和某些条件的改变而轻易变化,且较易实现不同行业、企业的工作和任务变迁。

2.中间职业核心技能层

中间职业核心技能层介于关键职业核心技能层和功能性职业核心技能层之间,包含科学分析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指导能力和沟通能力等5种能力。根据这五种能力的特点,同样将该层次分为两个维度,即观察分析维度和沟通合作维度,其中,观察分析维度包含科学分析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该维度主要强调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具有通用性、可发展性的特点;沟通合作维度则涵盖团队合作能力、指导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表达性、合作性、技巧性等特点。与关键职业核心技能层相同,中间职业核心技能层的职业核心能力同样具有较好的可迁移性。

3.功能性职业核心技能层

功能性职业核心技能层对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要求较高,该能力层次处于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的最外层,包括专业表达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和师范能力。专业表达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均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而师范能力则是作为职教师资所应具备的专有能力。因此,该层次的构成能力专业性较强,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具有较高的功能导向作用。

综上分析,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由关键职业核心技能层、中间职业核心技能层和功能性职业核心技能层三个层次构成,三个层次中涵盖各自的维度和能力,由这些维度和能力构成了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的有机整体,如图1所示。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体系中各层次、维度及能力是相互作用的、开放的,能够在学生学习和职业生涯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图1 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结构剖面图

五、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培养对策

(一)课程体系设计方面

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注重学生关键职业核心技能层相关能力课程的安排,确立与关键职业核心技能层关系紧密的主干课程,并注重课程体系设计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以关键职业核心技能层相关能力的形成带动其他层次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促进整个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调整,从而有利于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形成。

(二)理论教学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积极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突出关键核心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团队合作完成任务,锻炼中间职业核心技能层的相关能力;采用学生授课、学生作业展示演讲等方式,加强学生在一定专业背景下的表达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和师范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体系的三个层次。做好实践教学,首先,要注重实践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等关键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其次,授课教师应为“双师型”教师,在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授课效果;再次,要有相应的实践硬件设施设备作为保障,相应的管理制度、措施等软环境建设要到位;最后,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的构建要和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等课程相适应,以保证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效果。

(四)课余生活方面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对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实践中,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个性及特长,积极引导,以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为平台,各种专业性比赛为支撑,将心理承受能力、协调安排能力等作为培养重点,兼顾职技高师大学生其他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效果,为大学生就业及整个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其他方面

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还需要政策环境、管理手段、评价方法改革等多方面的有力支撑,只有各个方面的要素积极调动起来、综合作用,才能有利于职技高师大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促进职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艳艳,申去非.从就业难谈大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9):20-22.

[2]黄雯,李淑珍,武红.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式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9):68-70.

[3]陈智武,陈珠琳,吴光皎,浅谈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08(9):252-254.

[4]杨文明.英国核心技能教育的若干特点[J].教育评论,2005(3):99-100.

[5]唐湘梅.实施核心技能教育——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4):12-14.

[6]徐向平.理性认识职业技术教育中“核心技能”的功效[J].职教论坛,2009(9):33-38.

[7]将海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8):295-312.

[8]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1):317-329.

[9]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122-126.

[10]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60-28.

[11]陈宇.职业能力以及核心技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3(33):26.

Empirical Analysis on Students’ Core Vocational Skills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

ZHAI Xi-dong, QI Li-li

(Tianj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222, China)

第6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高职院校 实践技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联合国务院相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以来,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每年都如火如荼地展开。各个高职院校积极准备,报名参赛,技能竞赛深化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技能竞赛的内容均来自于真实的工作岗位,参赛队伍若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指导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技能竞赛对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教师的影响

1.职业技能大赛正在深入开展

以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每年都在火热进行着。赛事的开发充分体现了企业一线要求的实践技能。首先,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汽车检测与维修、化工生产设备维修等大赛项目的不断发展,推动着高职院校实践条件和设备与行业同步升级。同时,大赛也推动着高职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大赛推动着高职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思维的改变,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在技能比赛过程中,引入企业参与,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裁判,并引入企业实施的质量标准作为竞赛评分标准。引入企业的评分标准,除了让学生的技能更符合市场、企业的需求外,还能帮助企业甄选合适人才。

2.职业技能竞赛开展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素质养成

教育部自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以来,各竞赛项目越来越贴近真实的工作环境。职业技能竞赛既是检验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有效途径,更是评价一所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状况的重要手段。参赛院校成绩与指导教师技能成正比。

但是通过调研、文献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教师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历。通常理论基础扎实,但是实践技能薄弱,不具备“双师”的素质,这类教师无法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另外,有些院校直接把既具有教师职称又具有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老师称为“双师”,这也是不合理的。目前,许多行业资格证书并不需要操作技能的测试,只要通过理论的考核就能取得证书,所以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并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教师的实践能力。有些原本从企业中调入高职院校担任教师工作的教师,虽是比较典型的“双师型”教师,但由于脱离了企业,若干年以后,随着企业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改进,这些教师的知识结构也会老化,实践经验过时。

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一方面可以“以赛促学”,另一方面“以赛促教”。所以,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推动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素质养成,督促高职教师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二、基于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指导的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

1.校内专任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

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都选自于真实的生产岗位,来自于真实的操作环境。学生想要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要求教导其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具有较高的素养。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必须具备行业一线操作能力与处理和排除问题的能力。要拥有这些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职业技能竞赛促使教师深入企业。首先,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是依托于现代企业岗位的,符合行业发展要求,想要在比赛中让学生取得理想成绩,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会进行具体的操作,对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都要会排除,只有深入企业一线,教师才能掌握这些实践知识。其次,由于行业是在不断发展的,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检测方法等都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知识也要不断提高。再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会要求专任教师每年能有固定的时间深入企业,更新知识。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安排或寒暑假等假期,每年深入企业实践一段时间,提高自己实践技能水平。许多教育主管部门也了配套的文件措施,鼓励教师下企业进修,如江苏省在《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中明确规定:申报讲师、副教授等技术职称的高职教师必须具有到企业或生产一线一定的累计实践时间,这就调动了教师下企业一线的积极性。

(2)职业技能竞赛增加了教师与企业科研合作的可能性。科研能力对高校教师很重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和创新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完成创新性的一些研究,在科研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和科研思维与素养,进一步扩大了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由于职业技能竞赛,一方面,教师讲授的知识更加贴近企业岗位知识,这使得教师既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知识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具备将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为行业生产力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环境与真实生产相似,学生想要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训练的时候有相仿的生产操作环境,所以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改善了高职院校实训条件,使其更加贴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这些都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了与企业共同进行科研合作的可能性。目前,高职院校都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可以增加学校与企业的沟通,提升学校专业品牌的影响力,增加学校在行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可使自己的实践技能知识有所提升,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

(3)教师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提升自身水平。除了学生参加的职业技能竞赛以外,为了鼓励教师了解行业动态,掌握行业岗位知识,高职院校和相关部门会定期举办教师参加的职业技能竞赛,这就使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为了能够在竞赛中解决相关的操作问题,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竞赛是项目化比赛,需要教师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促进了教师教学改革和实践技能研究的革新,从而促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水平快速提升。

2.行业兼职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

高职院校积极从企业聘请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和操作技能的一线员工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这不仅优化了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提高了兼职教师的比例,更重要的是在与他们共育人才、共同参与教学改革和基地建设等过程中,学生接受了行业生产第一线的实用知识与技能。兼职教师长时间在行业一线,其对行业的了解的深入程度与专任教师是不同的,掌握的具体案例,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专任教师强。在兼职教师的课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最新的行业知识,而且能够了解行业对员工的需求,了解企业的文化氛围。聘请兼职教师到学校授课,须有专业课老师与其对接,这对于专业教师起到了影响和带动的作用,使教师了解行业生产一线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了专业实践技能。

(1)职业技能竞赛推动兼职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兼职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理论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较专任教师强。但是行业一线员工一般不具备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对兼职上课的内容责任心不强。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提升兼职教师教学理论和方法,由于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比赛,比赛的成绩会影响学校和专业的品牌影响力,因此每位指导老师和学校对其都非常重视。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以后,使得那些本来教学方法掌握不到位的兼职教师也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处理和分析、排除问题的能力,迫使兼职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另外,部分兼职教师上课责任心不强,由于职业技能竞赛的评比,使得兼职教师不得不提高自己上课的责任心,提升教学质量。

(2)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兼职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兼职教师由于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一般都会聘请行业专家作为技能大赛的评委。一般行业一线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强,但是专业理论知识不够,当其被聘请为技能竞赛评委或者指导教师以后,使得兼职教师不得不重新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可以进一步指导教师实践操作技能,从而使得兼职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大大提高。

第7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计算机实践能力;课程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早已脱去其神秘的外衣和高科技的头衔,成为人们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化、社会化、网络化、功能化。如今社会的每一项工作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正因为如此,各个学校都相继地开设了计算机的专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同样也不例外。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衡量一个职业高中其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检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采用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实践性教学要求实践既要落实到教学中,又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要想做到样样通样样精是不可能的,为了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学校应该合理地设置其专业。人才培养受到人才需求的制导。专业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其就业导向。一个好的职业高中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应该紧随当前和今后的市场需求的步伐。就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计算机方面的培养方向主要有:

(1)高水平的科研和创新人才

(2)高水平的软件设计人才

(3)高水平的系统设计人才

(4)高水平的网络管理人才

(5)专业的办公自动化操作员

(6)动态网页、动画的制作人员

(7)平面、立体图的绘制人才

(8)初级的程序设计人才

(9)小型网络的管理人员(如网吧和小型的企业单位等)

显然,职业高中的人才培养方向应该定位到(5)-(9)这5 个方面。因此,其专业设置则相应地应该定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技术等方面。

好的专业设置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和时间范围内很好地定位自己的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和方向。而要最终实现这个目标,则必须有相应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来实现该专业的培养。课程的设置是为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的,然而,任何一个专业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因此,课程的设置必然需要有专业之间的交叉,这就使得课程与课程之间必须要明白主次。

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来说,其课程应该以计算机基础应用和简单的程序设计为主,人才能力的培养则应该将重点放在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如今的计算机应用早已经脱离不开网络,因此,应该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性导论性的课程。

而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则应该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显然,为了今后工作的需要,还应该设置网络规划组建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则是必不可少的。

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这里不再赘述。不管专业及课程如何,其最根本的原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课程必须为专业技能训练服务。

在科学合理的专业规划和课程设置的前提下,教师通过案例演示等实践性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生动具体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新颖感、惊奇感、直观感和尝试欲。

要想会使用某一工具,你就必须去使用它。学生自己上机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重要也是必要的环节。在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了其专业理论知识的体系后,只有通过大量的专业的上机实践训练,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其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技巧。就课程授课时间上来说,职业高中与本科学校必须要有显著的不同:职业高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相应的理论知识是为了其实践能力而服务的,因此,必须合理地分配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做到重理论强实践。

实践过程应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能只限于学生自己的实践。实践的环节在教师授课的时候就应该得到重视,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注意过程演示。

实践环节分为基础实践和专业技能技巧实践。其中,基础实践是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相同的实践任务,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最基本的使用,比如键盘鼠标的使用、打字以及各种常用的工具(如Office)的使用。从最基本的必须的技能技巧开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足够的训练。比如,从最开始的打字训练开始,就一定要确保学生最基本的技能要过关,要求他们训练出标准正确的动作和指法,在保证盲打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要求其打字速度。

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应该采用任务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操作技能。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真实系统地了解到解决一个案例的所有相关知识和方法。任务驱动方式则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探索自己想知道的知识,这种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能够推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专业技能训练的上机实践环节应该多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来进行。课程设计是一种最有效的“案例引导,任务分解”的培养模式。

课程设计以任务方式来进行设置,每3-4 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任务的完成以小组的团队方式来实施。任务由简到难,并且,任务不应该只与某一门单独的课程相关,而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来统筹合理地设计任务的内容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每一个设计都针对本专业的某一实用的完整的实例来设置其内容,将需要掌握的知识隐含在一个一个具体的任务当中。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能产生新的任务。这种阶段性的成就感能够让学生像沉迷于游戏过关一样沉迷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而走出课程的局限,以培养专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将多门相关课程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和设置。学生面对课程设计中提出的问题,必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去完成任务。使得学生在完成某一特定应用任务的同时,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在训练专业技能和技巧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就需要围绕问题去展开各项工作:分析问题、收集查阅资料、进行各种试探尝试……;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就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勇.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文汇,2009,(29):36-36

[2]赖凡,余建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70-172

第8篇

关键词:高职师范生职业技能措施

【分类号】H319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师范院校毕业生作为未来教育的主要参与者,进一步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师范类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小学教师作为孩子基础教育中的启蒙老师,教师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学生未来发展的好坏。因此,高职师范类学校必须强化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小学师资队伍。

1、现阶段高职院校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1基本功不扎实

“三笔一话”是每个师范生的基本功,但很多高职院校却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不到位。如:学生习惯使用手机短信和网络进行交流,这样学生面对面进行语言交流的机会就少,导致学生不敢说、不会说了,学生的普通话不标准,每年有将近20%的毕业生无法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还有,现在的学生习惯使用键盘打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训练得不到加强。这些基本技能是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所必备的基本技能,直接影响到以后从事的小学教育工作。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高职师范生的基本功训练。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师范专业没有独立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只是简单地套用师范类本科课程,进行适当简化。由于本科的教育注重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高职院校的职业化特性相悖,因此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1.3 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受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限制,高职师范生的实践训练严重不足。目前,我校师范类的学生教育见习时间仅2个星期,占总学时不到2%。虽然学校在第六个学期安排几个月的教育实习,但除去学生的准备和总结的时间,真正实习的时间不到8周。还有,教育实习内容陈旧、单一,学生从教育实习当中收获不大,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与提高。

2、高职院校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措施

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包括教育理论学习、教学技能训练和就业实践锻炼等多个方面。学生通过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学科学习,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容量,然而,怎样将掌握的知识结合职业技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仍是师范毕业生的薄弱点。实践是获取经验、培养能力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就业技能训练和教育实践锻炼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分配各部分的时间就成了师范生就业技能培养的重中之重。

2.1 加强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

身经百战,须实战“演练”。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建设师范生技能训练与测试平台,提升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技能训练和测试平台主要包含基本技能训练、测试和教学能力训练等方面。还建设了书写测试训练、普通话测试训练和未来教室等3个师范生实践技能综合训练平台,让学生在校内就打好基本功,掌握小学教师的各项基本技能。

2.2 优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中,提高师范生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所占的比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又用实践来促进理论的学习。

2.3充分利用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集中训练某一、两项实践技能的训练形式,是每师范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在进行微格教学的活动中,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技能逐项突破,将教育理念与实践相结合,使同学们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工具,了解教学过程。在模拟教学过程中,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点评,也可以让其他同学提出批评意见。针对微格教学中模拟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因为时间有限,教学内容不可能完全体现,因而,要分步进行,即;说课、导入、内容、总结、课后练习,都要涉及,以便同学们了解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微格教学为师范生提供了锻炼的最佳场所,是提高师范生就业技能进而提升就业率的有效手段。

2.4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

教育实习是每个师范生必经的实践与锻炼环节。通过教育实习,让学生更深刻地去感悟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过程等。要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到基层、到教育第一线去锻炼。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的师范特色,建设了一大批综合型、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强化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搭建平台。目前,我校挂牌实习基地40个,立项在建基地20个,仅2016年,就向实践教学基地派出600余名实习生,教育实习基地遍布全省多个地市。

我们学校进行教学实习的学生有一个学期的实习期,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深入到教学一线进行实践学习,提升就业技能。更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给予学生在教授知识、处理师生关系和管理班级体等方面的指导。通过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学生们可以学到与理论性的教学方法和微格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体验,他们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使就业技能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基本上可以独立地进行教学,在就业竞争中拥有比对手更加突出的就业优势。

2.5假期校内校外实践的联合互动

大学的学习自主性强,学生可支配的时间多。怎样合理利用这些时间来提高职业技能呢?我们现在大部分学校在校内学习阶段是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学习的。现实中不到1/8的同学会在社会实践中选择教育行业,这无疑为本来就不足的教育实践雪上加霜。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计算学分等)来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等空闲时间进行支教或教学体验活动。进行有组织的社会教育实践使每个同学有了近距离接触社会的机会,把练习放到平时,使就业技能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理论应用到实际。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教学实践经验的需要,减轻了师资缺乏学校对师资的负担,又拓宽了就业视野。

2.6就业技能竞赛类活动的多样化

我校每年都举行师范生技能大赛。竞赛由各系初赛,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学校决赛,再从决赛中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安徽省一年一度的师范生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强化学生实操,让学生从比赛中找不足,从竞争中学“手艺”,大批优秀学生的教学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我校参加六届安徽省师范生技能大赛,成绩逐年提升,2015年一举获得大赛两个特等奖,并荣获文科组第一名。

但这种方式的教学技能竞赛给那些有才能的、出色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是值得我们提倡的。但是学生性格是多样的,层次也不同,并且就业技能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学技能。以往的竞赛是精英式的比赛模式,往往是为少部分人提供的,而我们学生大都是普通的学生,我们应针对不同的同学都平等地给予机会。因此针对这一大部分的人,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舞台,在举办就业技能竞赛时应采用多角度,小范围,灵活方式进行,由传统的校际大型竞赛,转化为以班级、年级、专业为主,由简单的教学技能比赛转变为各种类型的技能大赛,使每位同学都得以拥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在竞赛中交流、学习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职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提高成为了各所高职院校的迫切任务。现阶段,我国的高职师范教育中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师范生的基本功训练,优化课程设置,尽可能多的创造实践机会,努力提高高职院校师范生的职业技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梅娟.论高职师范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发展[J].时代教育.2013,(17).

第9篇

关键词:林业技术专业;专业能力;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90-02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为生产和服务一线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3]。职业能力是指职业院校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其中的专业能力更是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是立足社会,取得社会认可,获取生活来源,谋求自我发展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特别是核心技能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职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就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核心专业技能培养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林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核心技能

1.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林业技术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能从事森林资源培育、调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2.林业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组成。根据当前林业生产单位的岗位需求,确定本专业所应掌握的专业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①基本技能:森林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识别技能;土壤识别、森林环境因子调查技能;林分调查技能。②专业核心技能: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林业行政执法。

二、核心课程的设置

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核心。围绕以上7项专业核心技能,确立7门核心项目课程,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具体见下表。

三、专业核心技能实现措施探讨

1.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项目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以“项目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直观、生动地再现林业生产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更新和丰富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林业技能型人才,要关注林业生产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程的内容应密切与林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实践、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结合,及时将最新的生产技术反映到实践教学中,保证学习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如GPS和GIS技术、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林业信息技术等[4]。

3.建立校内外综合实训体系,加强实践。加大投入,加大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制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校内通过自办专业公司、研究所,吸收学生实习与兼职,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中小型课题或专题项目的研究或实践学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提高核心技能综合运用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在校外结合本省林业实际,与林业局、林场、林产企业合作,在竹木加工企业的木质原材料生产、绿化苗木生产、集体林权改革、森林资源调查、林业基层信息化等领域实行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的实习实训,根据企业的需要训练技能,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使教学与企业需求相适应,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职业环境,适应技术要求,安心岗位工作。

4.建立适应教学改革的师资队伍。以就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对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5~6]。本专业积极采用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学习锻炼的方式以适应专业教学改革的新需要。同时,建立稳定的企业兼职队伍,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等。

参考文献:

[1]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

[2]阚雅玲.以就业为导向办好高职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

[3]吴龙.保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核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3,(3).

[4]廖建国.高职现代林业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05,(3).

[5]吴林森,汤书福,黄海松,等.主动适应林业行业技术岗位需求变化的林业技术专业教学方式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9,(04).

[6]陈茂铨.高职教育林业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