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56: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石油进出口贸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FDI;原油进口;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018-03
作者简介:郜志雄(1967-),男,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跨国公司与外国直接投资;郭(1970-),男,宁波工程学院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投资;李秀娥(1983-),女,山东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候选人,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生,研究方向:跨国公司与外国直接投资。
基金项目:宁波工程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项目(2009JJD79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前言
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1993年仅为71%,2011年达到565%,这意味着中国一半以上的石油消费量来自国外。获取海外原油需要国家进行能源外交,需凭借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来实现,但原油获取的根本渠道和最终实现形式是对产油国的直接投资或与产油国实现双边或多边经贸合作。“十二五”期间,中国海外投资的实际功效不仅要讲企业的实际经营效益,还要把进口中国所需资源和扩大中国海外市场作为战略目标(裴长洪,2011)。为了研究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以及双边贸易对中国原油进口量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2003―2010年中国对24个主要进口原油来源国的OFDI流量、OFDI存量、进出口贸易联系和原油进口量作为研究变量,实证检验中国OFDI、进出口贸易对原油进口的影响。首先,计算中国与这24个国家的货物进口贸易结合度、出口贸易结合度,并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其次,运用面板数据的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分析FDI存量、贸易结合度对原油进口量的静态影响以及FDI流量、贸易结合度对原油进口量的静态影响;其后,建立VAR模型,检验FDI流量、FDI存量、贸易结合度和原油进口量的滞后期对当期原油进口量的动态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双边贸易结合度的计算
1数据来源
2003―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量(JK)的数据来自《国际石油经济》。中国在24个主要原油进口国的FDI流量(Flow)和FDI存量(Stock)的数据来自商务部、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联合的《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1)。2003―2008年中国与24国的双边贸易额数据来自IMF主编的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2005―2009);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来自《国际贸易》(其中伊拉克的数据来自UN comtrade;其他数据来自WTO数据库)。
对上述的原油进口量、FDI流量和FDI存量取对数,即这3个变量为Lflow、Lstock和Ljk。
2进口、出口贸易结合度的计算
本文选取贸易结合度指数表示中国与24个原油进口国之间的贸易联系。贸易结合度指数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布朗提出,后经小岛清、德拉斯戴尔和山泽逸平等学者完善,它是指一经济体对某一个贸易伙伴的出口(进口)占该经济体出口(进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进口(出口)总额占世界进口(出口)总额的比重之比,该比值反映了两经济体贸易相互依存的程度。贸易结合度以1为平均值,数值越大,两经济体的贸易联系越紧密;数值越小则贸易联系越松散。
按照贸易结合度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出中国对24个主要进口原油来源国的货物出口结合度(ETCD)和进口结合度(ITCD)。
三、中国OFDI、双边贸易对原油进口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或面板数据的平稳性通常通过单位根检验来判断。对于面板数据单位根的检验,Levin and Lin(1993)、Im et al(1997)和 Breitung(2000)分别提出LLC 法、IPS法和Breitung 法,Maddala and Wu(1999)提出了ADF-Fisher和PP-Fisher法。LLC 、Breitung的原假设是各截面序列具有一个相同的单位根,IPS、ADF和PP检验的原假设是假定各截面序列具有不同的单位根过程。本文采用LLC、IPS、Breintung、ADF-Fisher 和PP-Fisher 5种方法对面板数据的单位根进行检验,当检验结果不一致时,若前两种检验、后三种检验结果中各有一个拒绝原假设,本文即认为被检验序列为平稳序列。据此,运用Eviews60软件检验,可以判定:在5%的显著水平下,Lstock、Lflow、Ljk、ETCD和ITCD都是平稳序列(见表1)。
2FDI存量、双边贸易关系对进口量的静态影响
把Lstock、ETCD、ITCD作为自变量,Ljk为因变量,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中国OFDI存量、货物进口结合度和货物出口结合度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利用Eviews60对上述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回归结果拒绝原假设,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包括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通过变截距模型全面分析FDI存量、ETCD、ITCD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情况,运用变系数模型来讨论国别之间影响的差异。
变截距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在1%显著水平下,中国的OFDI存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效果显著;10%显著水平下,出口贸易紧密程度与原油进口量是负相关,影响显著;进口贸易结合度的影响则不显著(见表2)。
变系数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1%显著水平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巴西和马来西亚的FDI存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利比亚、伊拉克、澳大利亚和尼日利亚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科威特和马来西亚进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有显著影响;在5%显著水平下,中国在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的FDI存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巴西、马来西亚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阿尔及利亚进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影响;在10%显著水平下,中国在安哥拉、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的FDI存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也非常显著,中国与越南的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影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进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有显著影响,在其余国家的FDI存量对原油进口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在马来西亚与尼日利亚的FDI存量与原油进口量之间呈负相关,巴西、利比亚、澳大利亚的出口贸易联系与原油进口量之间显著负相关(见表3)。
对上述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的回归残差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是平稳数列,回归中不存在“伪回归”现象(见表3)。
3FDI流量、双边贸易关系对原油进口量的静态影响
以原油进口量为因变量,FDI流量、出口结合度和进口结合度为解释变量分别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在1%、5%的显著水平下,FDI流量、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影响,但出口贸易联系与进口量之间负相关(见表4)。
变系数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5%显著水平下,在哈萨克斯坦和巴西的FDI流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利比亚和澳大利亚的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负向影响,中国与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的进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影响;10%显著水平下,在越南的FDI流量对原油进口量呈负向关系,统计结果显著。回归后对残差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是平稳数列,回归中不存在“伪回归”。
4FDI流量、双边贸易关系对原油进口量的动态影响
分别以Ljk、Lflow、ETCD、ITCD和Ljk、Lstock、ETCD、ITCD为内生变量,建立两个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根据AIC准则,将模型的滞后阶数P确定为1。回归结果表明,原油进口量的滞后一期对当期原油进口量有正向影响且显著,FDI存量滞后一期、FDI流量的滞后一期对当期原油进口量有负向显著影响,而进口结合度和出口结合度的滞后期对当期原油进口量影响不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从静态角度看,2003年以来,中国的OFDI、双边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总体看,中国的OFDI流量和存量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原油的进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与进口原油来源国的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没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进口贸易联系的影响不显著。就国别而言,中国OFDI、双边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的影响效果不同,可分为七种:FDI流量与存量双促进作用(如哈萨克斯坦、巴西)、FDI存量促进作用(如安哥拉、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和阿尔及利亚)、双边贸易促进作用(如马来西亚)、进口贸易促进作用(如阿尔及利亚)、贸易阻碍作用(如澳大利亚、利比亚)、贸易影响模糊(如哈萨克斯坦、伊拉克、科威特、尼日利亚和越南)和没有影响(其余国家)。从动态影响效果看,原油进口量主要是前期产生的,前期FDI存量与流量对原油进口没有促进作用,前期货物贸易联系的影响甚微。
基于FDI、双边贸易关系对原油进口量的不同影响效果,从投资角度来看,中国应进一步发挥FDI的促进作用,加大对原油生产国的投资以稳固原油进口量。据统计,2011年中国OFDI流量的627%流向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而流向苏丹的仅占12%。因此,中国需要通过发放优惠贷款等措施引导中国企业增大在产油国的投资,既可以促进中国原油的进口,也可把过剩的外汇储备转变为石油资源。从贸易角度而言,一要巩固与扩大原油的进口量,二是基于与产油国货物贸易的现状,调整国别间的贸易发展方式,逐步优化商品贸易结构。
[参考文献]
[1]Ivar Kolstad, Arne WiigWhat determines Chinese outward FDI?[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0(10)
【关键词】 广东省;进出口贸易;优劣
在过去的两年间,在各国及世界各经贸组织相继出台并实施的各项经济复苏政策和计划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正逐渐回暖。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也在稳中渐长。但是,纵观广东省目前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笔者认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进出口贸易的形势仍存在诸多变数,这使广东进出口贸易的形势比预期的要复杂。以下将结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
一、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
1、广东省经济稳定增长:各国都在制定和实行各种经济复苏计划,以期恢复本国的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推动的各项经济复苏不仅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回暖,也让我国对外贸易从历史性衰退中看到了反弹的希望[1]。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值也在缓慢增长。据海关广东分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 1 至 2 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 925.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但却低于全国 44.8%的增幅,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 24%。与全国和主要外贸省市相比,广东外贸进出口回升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进出口增幅也明显低于北京、上海和浙江等主要外贸省市。同时,广东进出口贸易值也尚未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据海关广东分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 1 月广东进出口总值为 48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4%,但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 2008 年 1 月相比,广东进出口、出口、进口总值分别下降8.3%、10.8%和4.7%,广东的外贸进出口规模尚未完全恢复。
2、广交会带来的对外贸易契机:创办于 1957 年春季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迄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也是我国及广东省对外贸易的“晴雨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连续几届广交会,受到出口贸易严重下滑的影响,参展商及到会客商人数都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恰逢“后危机时代”举办的第 107 届广交会却给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统计数据显示,第 107 届广交会到会采购商和出口成交虽然仍低于金融危机前的 2007 年春交会水平,但却呈现整体恢复性增长态势。美国到会采购商略有增加,新兴市场如亚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到会采购商人数明显增多。这些都给广东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
3、广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由于广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其他省份也源源不断向广东输入劳动力,从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通过引进外资、引进设备等,广东的资本积累速度和技术进步速度都较快,从而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了中等的出口竞争力[2]。
4、地理位置和港澳优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港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珠三角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引下,广东在未来将与港澳优势互补,深化合作,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城市圈。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区,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指明了深化粤港澳合作的方向,是对深化粤港澳合作专题调研成果的升华。
二、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劣势分析
1、外部环境日益严峻: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广东近几年在新一轮的贸易摩擦战中,广东传统的优势出口产品受到较大冲击。玩具领域,美国、欧盟分别实施了新玩具安全认证程序和新玩具安全指令,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也纷纷筑起类似贸易壁垒,深圳、汕头等地的玩具不仅出口减少,利润也减少了两到三成。家电、LED等能耗产品领域,2010 年1 月底欧盟推出的 EUP 指令则将一部分没有及时整改提升的产品拒之门外。鞋类产品领域,继欧盟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之后,巴西也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开征 100% 反倾销税,广东鞋几乎丧失巴西市场。家具领域,美国实施《雷斯法案》,新标准苛刻,对广东家具的出口又是毁灭性的打击。
2、比较优势难以为继:生产要素低成本的优势丧失,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综合要素的成本上升,造成外贸出口压力的增加。截至 2010 年 5 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水平已连续 6 个月呈现两位数上涨,且涨幅逐月升高,广东土地及房屋价格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升了一倍左右。
在人工成本方面,广东带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虽然此举是对工资收入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自我纠正行为,对出口企业来讲则是雪上加霜。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面临亏损。在各种成本大幅上升的量变挤压下,广东中小加工贸易企业不堪一击。
3、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发展观念:目前我省机电产品出口普遍缺乏自主品牌,贴牌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由于毗邻香港,广东的外向型经济被融入香港接单的主流中。多数企业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从事产品加工出口业务,真正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自有品牌十分有限[3]。据调查,即使是自有品牌内销已占国内市场最大份额的格力电器,其外销也只有20%用的是自有品牌,其余出口份额均为贴牌生产。不少企业满足于眼前的利益,缺乏创品牌意识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打算,认为贴牌出口既省去了推广自主品牌的费用,又规避了因对海外市场不了解而产生的风险,因此不愿意创建自主出口品牌。
4、自主创新体系和机制不健全,企业研发能力有限:近年来,广东贸易产品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提高了贸易产品出口的总体规模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从R&D投入水平和新产品发明成果来看,广东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高精尖设备和关键元器件的进口不断增长,但总体而言,对于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却存在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3]:
总之,广东贸易产品技术从获得途径上来看,国外引进比例较大,尤其是核心技术基本上靠引进,大多数机电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调研情况看,其原因主要是从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引进之后,缺乏配套资金,缺少基础性的科研实验平台和必要的人力资源对引进技术及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参考文献
[1]汪大兰.广东加工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J]. 经济理论研究,2008(6): 106-107.
[2]袁欣. 广东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出路[J]. 特区经济, 2006.
目前我国是一个能源净进口国,以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煤炭为主,2005年我国能源净进口(16945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223319万吨标准煤)的比重约为7.6%,2001年只有1.8%,近年来我国。我国能源净进口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8%。能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作为我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最主要方式,它在保证我国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产品贸易大国之一。
我国能源贸易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源贸易额占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24.1%增长到2006年的26.1%;能源产品贸易额迅速增长,2006年能源贸易额1001.87亿美元,比2001年232.71亿美元增加330.5%,年均增长率达到33.9%。
我国能源产品贸易量大幅增长,2006年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37396万吨标准煤,比2001年21974万吨标准煤增加70.2%,年均增长率11.2%。2001年以来,我国能源产品贸易额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能源贸易量的增长幅度,能源产品贸易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其贸易额不断创出新高的重要原因,同时,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更是导致能源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
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47.3%。我国石油进口贸易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2006年从9个国家合计进口石油13018万吨,占当年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1.7%。
二、2001-2006年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
2001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232.7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966.56亿美元的24.1%,2006年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001.87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3839.01亿美元的26.1%。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2006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001.87亿美元,其中,石油917.54亿美元,占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91.6%,煤炭50.7亿美元,占5.0%,天然气33.63亿美元,占3.4%,石油的进出口贸易在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占绝对的优势。
三、我国石油进口额占矿产品进口额的比重
2001年我国石油进口额为154.06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口额565.46亿美元的27.2%,2006年石油进口额为819.52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口额2302.93亿美元的35.6%,近年来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四、2001-200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特点和趋势
我国石油消费巨大,严重依赖进口,2006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16286万吨。从我国石油的进口贸易情况看,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自2001年的8163.2万吨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18157.0万吨,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为17.3%,从目前的趋势看,我国石油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石油的进口额增长幅度更大,自2001年的154.06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819.52亿美元,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432.0%,年平均增长率为39.7%。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8%,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从我国石油的出口贸易情况看,我国石油的出口量从2001年1674.1万吨到2006年的1871.4万吨,最高的年份2005年为2207.7万吨,我国石油的出口量变化不大。
2006年位居我国石油进口前九位的国家为:沙特阿拉伯(2471万吨)、安哥拉(2345万吨)、俄罗斯(2113万吨)、伊朗(1864万吨)、阿曼(1318万吨)、韩国(1106万吨)、委内瑞拉(732万吨)、刚果(542万吨)和赤道几内亚(527万吨),9个国家合计进口量为13018万吨,占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1.7%,我国石油进口贸易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五、2001-2006中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
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29.1%,2006年上升到47.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为缓解国内石油供求的突出矛盾,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六、2001-2006中国天然气、煤炭进出口贸易变化趋势
2001年我国天然气出口量为223.30万吨,2006年为225.24万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出口量基本上维持在200余万吨的水平上,变化不大,从我国天然气资源和产量分析,未来我国天然气出口量不会有大的变化。
2001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为489.62万吨,2006年为605.81万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进口量维持在600余万吨的水平上,增长不大,由于我国进口的主要是液化天然气,而天然气的大规模输送必须通过管道,未来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增长变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天然气进口输送管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景。
2001年我国煤炭出口量为9012万吨,2006年下降到6330万吨,近年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逐年下降,由于国家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预计未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还会有所减少。
200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只有249万吨,2006年迅速增长到3836万吨,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量逐年大幅增长,年增长率达到72.8%。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北煤南运,陆路运输成本较高,在符合比较效益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我国煤炭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
七、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增长很快
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29.1%,2006年已经上升到47.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缓慢,而石油消费增长迅速,从而导致石油进口量连年大幅增长,使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预计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很快超过50%。巨额的石油进口以及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快速提高,使我国的石油消费严重地依赖于国际市场。
2.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成本在大幅度上升
自2001年到2006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17.3%,而石油的进口额却增长了432.0%,年平均增长率39.7%,石油进口额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石油进口量的增长幅度,这说明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成本在大幅度的上升。
目前我国是一个能源净进口国,以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煤炭为主,2005年我国能源净进口(16945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223319万吨标准煤)的比重约为7.6%,2001年只有1.8%,近年来我国。我国能源净进口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8%。能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作为我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最主要方式,它在保证我国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产品贸易大国之一。
我国能源贸易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源贸易额占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24.1%增长到2006年的26.1%;能源产品贸易额迅速增长,2006年能源贸易额1001.87亿美元,比2001年232.71亿美元增加330.5%,年均增长率达到33.9%。
我国能源产品贸易量大幅增长,2006年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37396万吨标准煤,比2001年21974万吨标准煤增加70.2%,年均增长率11.2%。2001年以来,我国能源产品贸易额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能源贸易量的增长幅度,能源产品贸易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其贸易额不断创出新高的重要原因,同时,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更是导致能源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
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47.3%。我国石油进口贸易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2006年从9个国家合计进口石油13018万吨,占当年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1.7%。
二、2001-2006年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
2001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232.7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966.56亿美元的24.1%,2006年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001.87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3839.01亿美元的26.1%。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2006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001.87亿美元,其中,石油917.54亿美元,占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91.6%,煤炭50.7亿美元,占5.0%,天然气33.63亿美元,占3.4%,石油的进出口贸易在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占绝对的优势。
三、我国石油进口额占矿产品进口额的比重
2001年我国石油进口额为154.06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口额565.46亿美元的27.2%,2006年石油进口额为819.52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口额2302.93亿美元的35.6%,近年来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四、2001-200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特点和趋势
我国石油消费巨大,严重依赖进口,2006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16286万吨。从我国石油的进口贸易情况看,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自2001年的8163.2万吨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18157.0万吨,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为17.3%,从目前的趋势看,我国石油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石油的进口额增长幅度更大,自2001年的154.06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819.52亿美元,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432.0%,年平均增长率为39.7%。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8%,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从我国石油的出口贸易情况看,我国石油的出口量从2001年1674.1万吨到2006年的1871.4万吨,最高的年份2005年为2207.7万吨,我国石油的出口量变化不大。
2006年位居我国石油进口前九位的国家为:沙特阿拉伯(2471万吨)、安哥拉(2345万吨)、俄罗斯(2113万吨)、伊朗(1864万吨)、阿曼(1318万吨)、韩国(1106万吨)、委内瑞拉(732万吨)、刚果(542万吨)和赤道几内亚(527万吨),9个国家合计进口量为13018万吨,占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1.7%,我国石油进口贸易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五、2001-2006中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
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29.1%,2006年上升到47.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为缓解国内石油供求的突出矛盾,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六、2001-2006中国天然气、煤炭进出口贸易变化趋势
2001年我国天然气出口量为223.30万吨,2006年为225.24万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出口量基本上维持在200余万吨的水平上,变化不大,从我国天然气资源和产量分析,未来我国天然气出口量不会有大的变化。
2001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为489.62万吨,2006年为605.81万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进口量维持在600余万吨的水平上,增长不大,由于我国进口的主要是液化天然气,而天然气的大规模输送必须通过管道,未来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增长变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天然气进口输送管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景。
2001年我国煤炭出口量为9012万吨,2006年下降到6330万吨,近年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逐年下降,由于国家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预计未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还会有所减少。
200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只有249万吨,2006年迅速增长到3836万吨,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量逐年大幅增长,年增长率达到72.8%。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北煤南运,陆路运输成本较高,在符合比较效益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我国煤炭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
七、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增长很快
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29.1%,2006年已经上升到47.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缓慢,而石油消费增长迅速,从而导致石油进口量连年大幅增长,使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预计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很快超过50%。巨额的石油进口以及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快速提高,使我国的石油消费严重地依赖于国际市场。
2. 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成本在大幅度上升
自2001年到2006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17.3%,而石油的进口额却增长了432.0%,年平均增长率39.7%,石油进口额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石油进口量的增长幅度,这说明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成本在大幅度的上升。
关键词: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
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发展眼光放到了国外,纷纷开展进出口贸易。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 进出口贸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在进出口贸易中,对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于化工产品,它属于危险性产品,处理不当,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就我国化工行业而言,在技术、规模、经营管理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就决定了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而我国化工行业要想发展进出口业务,在进出口贸易中获得更好的效益,就必须做好进出口战略规划工作,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作为指导,从而推动进出口业务的更好发展。
一、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现状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了,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平台,我国化工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保持良好的势头,全年,化工行业进口1864.8亿美元,同比增长0.6%,出口1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其中,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分别进口553亿美元和723.6亿美元,合计占化工进口的68.5%;橡胶制品出口523亿美元,增长9.2%,占化工出口的32.2%。化肥实物出口2959.4万吨,增长52.4%;农药出口116.1万吨,增长6%。虽然我国化工进出口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质量问题、节能效果以及科技含量等。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化工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进出口贸易,就必须认识到当前化工行业发展进出口业务中存在的困境,加大技术的投入,研发高质量、节能环保的化工产品,从而在出口贸易中脱颖而出。
二、制约化工产品进出口业务的因素
(一)科技因素
在进出口贸易中,产品致胜的关键因素就是科技,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其在进出口竞争中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然而就我国当前化工产品来看,产品的科技含量还不够高,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受科技水平的制约,我国化工产品在进出口贸易竞争中就处于一定地劣势,难以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二)质量因素
对于产品而言,高质量的产品自然受到广大消费者、客户、商家的欢迎;反之,质量差的产品就会失去市场地位。然而在这个以利益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里,许多企业盲目的追求量,追求利润,对生产了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对于化工行业而言,在发展进出口业务中出现了这些不合格的化工产品,就会对企业的名誉造成损失,使得企业失去市场,严重的还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三、世界贸易环境对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世界各国先进的技术、经营理念逐渐进入到我国,使得我国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化工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资金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入活动和本国产业机构的改造,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逐渐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我国化工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稍有不慎,就会被市场给淘汰。
(二)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它取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要职责就是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保证贸易组织各国之间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贸易往来。世界贸易组织通过规定各成员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动能够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进行,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量的增长。但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化工行业在进出口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的行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化工行业处于利好的地位。同时,世界贸易组织逐步削减进口关税,进口将大幅度增加,对国内化工产品带来一定的冲击。
四、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措施
(一)加快对外开放,加强对外联系和交流
对外开放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决策, 对外开发使得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为了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发展,国家就应当加快对外开放,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贸易伙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促使我们根据国际市场决定分工,扬长避短,学习他人的经验,少走弯路,从而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更好发展。例如,我国可溶性钾盐资源有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通过对外开发,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国家市场的钾盐资源,进而减少成本。
(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
化工产品的危害性较大,尤其是对环境的危害。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保护环境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中,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在产品生产中,要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生产工艺,减少环境的破坏,从而促进我国化工行业的更好发展。
(三)制定科技战略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水平还比较低,化工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在竞争中往往就会处于不利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先进的科技,谁就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获得更好地发展。故此,在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中,应当重视科技,要制定科技战略,一方面要加大自主科技的研究和创新,不断优化化工产品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外联系,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技,产品生产工艺,从而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发展。
(四)协调产业结构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发展,对我国化工行业的产业机构进行调整十分必要。对产业机构进行重组和优化,可以更好地优化生产工艺,生产出高质量的化工产品,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强化核心优势业务,精简无竞争力或者盈利较差的非核心业务,加大重组和改造传统工业的力度。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着眼于市场,建立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配套产业,促进产业链整体转移,营造局部优势,壮大优势产业群,形成产业链。
(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质量问题的产生归源于质量监管工作的不到位,一旦这些有质量问题的产品销往市场,就会引起巨大的负面效应和损失。故此,在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中,针对化工产品,要强化质量监管。化工企业要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加工,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检查,确保质量过关;相关部门也要发挥自己的职责,对化工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管,对那些不合格、不规范的生产工艺、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处和打击,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化工产品进出口的更好发展。
五、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实施,进出口贸易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国门的打开给我国化工长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机遇,我们要善于把握,面对挑战,我们要勇于接受,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贸易环境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出口战略,从而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超.中国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2]沈根荣.进出口战略联盟――入世后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竞争战略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2000(06).
[3]赵亮.欧盟REACH指令对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0(18).
[4]刘国林.2014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5(03).
[5]刘国林.2013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4(03).
26、中国粮丰谷物进出口公司,申报海运进口散装加拿大产小麦5万吨。其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净重”应填报为:―
A、50000吨
B、50000000公斤
27、北京石油设备进出口公司,于2007年2月10日采用H2000通关系统,向海关申报。海运进口裸装大型石油勘探设备8台。其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集装箱号”应填报为:―
A、8 B、0
28、山东青岛啤酒有限公司,于2007年2月10日采用H2000通关系统,向海关申报。海运进口德国产液体灌注机18台。报关时向海关提供的《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编号:JK06012281。其进口货物报关单的“批准文号”应填报为:―
A、免填 B、JK06012281
29、厦门海外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于2007年3月20日采用H2000通关系统,向海关申报。一般贸易海运出口高纯度钙一批。报关时向海关提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编号:0000200601429。其出口货物报关单的“许可证号”应填报为:―
A、免填
B、0000200601429
30、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海运进口,技术改造设备一批。报关时向海关提供的《征免税证明》上海关批注为“折半征税”。其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征免性质”应填报为:―
A、国批减免(征免性质代码898)
B、技术改造(征免性质代码403)
31、北京某服装加工贸易企业,于2007年3月9日采用H2000通关系统,向海关申报。进口“来料加工”面料一批。其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征税比例”应填报为:―
A、全免 B、免填
32、北京某进出口贸易企业海运进口设备一批。向海关申报时所提供的发票上显示:成交价格为FOB(成交方式代码 3)新港30万美元。其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成交方式”应填报为:―
A、3(FOB) B、FOB
33、北京隆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19日采用H2000通关系统,向海关申报。海运进口道路施工机械一批。申报时向海关提供的发票上显示:成交价格为CIF新港56万美元。其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运费”应填报为:―
A、免填 B、CIF
34、青岛某进出口贸易公司,于2007年3月28日采用H2000通关系统,向海关申报。海运进口美国鱼骨粉生产设备一套。申报时向海关提供的发票上显示:成交价格为CFR青岛30万美元。保险费为5000美元。其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保费”应填报为:―
A、3、5000、502
B、502/5000/3
35、某某进出口贸易公司,于2007年1月21日采用H2000通关系统,向海关申报。海运进口化工原料一批。申报时向海关提供的发票上显示:货物及包装容器费总计:成交价格为CIFXXX港25万美元;并且发票单独列明,由卖方免费提供的包装容器费为10000 美元。其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杂费”应填报为:―
A、免填
B、502 /-10000 /3
36、北京伟达实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于2007年2月11日采用H2000通关系统,向海关申报。一般贸易海运进口高压断路器零件一批。申报时向海关提供的《入境货物通关单》编号:110400106001197(监管证件名称代码 A)。其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随附单据”应填报为:―
A、A:110400106001197
B、A
37、杭州某进出口服装加工贸易企业,经海关批准,于2007年1月12日,采用H2000通关系统,向海关申报。将原来料加工的进口料件转为内销。其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用途”应填报为:―
A、03 (其他内销)
B、11(其他)
38、北京机械设备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购买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北京精密轴承厂生产的“航空轴承”后出口。其出口货物报关单上的“生产厂家”应填报为:―
A、1109(北京市门头沟区 )
B、北京精密轴承厂
39、北京某合资企业,于2007年2月28日采用H2000通关系统,向海关申报。海运进口自用投资设备一批。包装箱外部刷有No:25/30 字样。申报时向海关提供的海运提单显示为:NO MARK。其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标记唛码”应填报为:―
A、免填
B、No:25/30
40、北京机械进出口贸易公司,于2007年3月2日采用H2000通关系统,向海关申报。代北京某合资企业进口该企业自用投资设备一套。其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备注”应填报为:―
关键词:政策导向;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而煤炭进出口的工作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推动了我国基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消费大国,煤炭行业在国家的总体能源消费、资源供给等各个方面中占据着很大的份额。国家经济在不断地上升,经济结构也会有所转变。尤其是在煤炭进出口贸易调控方面,政府力度也有所加大。这主要是因为煤炭的数量较多,而消费消化确是有限。针对这种煤炭资源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的需求,国家必须实施相关的政策,从而促进我国的煤炭贸易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本文即将对于中国煤炭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煤炭行业能够获得可持续性与的发展。
一、我国煤炭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一)我国煤炭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变化。我是人口大国,因而对于各种各样能源的消费量庞大的,带动需求也是在源源不断地扩大。根据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情况来分析,进出口政策也在随着国际形式以及我国的发展状况而不断地改变。根据市场的变化以及消费者的需求,煤炭进出口的贸易量也在及时地调整与控制。根据过去的经验,我国曾经对于煤炭的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政策有所放松,大力支持去进口那些优质的煤炭。当然也会出现对于煤炭进出口量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阶段。从政策的角度分析,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煤炭的进出口的比例。例如将2004年的煤炭进出口的数量于2014年的煤炭进出口数量,二者进行对比。就会发现煤炭出口的数量是远远减少了,进口的数量是大大增加了。在近几年国家的政策也发展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进行多元、多角度的发展。国家通过对煤炭贸易税收的调整,促进煤炭进出口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当然了,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也是会随之而产生一定的变动。(二)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的形式分析。从最近几年来论述,世界对于煤炭的生产以及消费等方面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对于发电时所需要的煤炭数量也是在不断地增加。所以,煤炭在运输成本上也有所降低,也就极大地促进了煤炭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发展。实际上中国煤炭的发展变化是非常大的,从二十年里就可以窥见一斑。这主要是因为煤炭是一种最基本的能源,需求量还是较大的。与石油相比,煤炭资源就具备可靠性高、稳定性高的特点,这也就更增加了煤炭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当然了,随着政策的发展与变化,煤炭贸易也会存在着一定的波动,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所以,了解贸易的形势一定是要放眼整个国际市场,不能仅仅局限于当下的发展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用一种长远的眼光,进行客观合理的进出口贸易情报分析。此外,也要关注国内市场的发展变化,从而抓住抓住国家的优惠政策,进行煤炭进出口贸易的长远发展。因此,关注国内外的政策变化,及时发现市场的动态,二者最为关键。而抓住机遇、随机应变是提高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基础。(三)对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产生影响的政策条件。随着社会市场的发展,国家对于煤炭进出口贸易也会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变化,旨在推动煤炭进出口贸易的良好发展。根据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在1998年之前的发展状况是得益于经济的不断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煤炭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在2006年的时候,国家就开始对煤炭的出口政策进行紧缩,相反支持煤炭出口。而从2014年开始,煤炭行业经济发展势头减弱,导致很多的煤炭企业则面临着巨大的亏损现实。因而,我国在无烟煤和炼焦煤的进口税率设置等方面就将其完全取消了。同时,还提出了最惠国国税。由此可见,国家的政策对于煤炭的进出口具体发展的方向,有着极其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时候,也会受到汇率政策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民币汇率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人民币汇率是价格的无形杠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都会对于国际的收支平衡,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国际贸易过程一般会以美元作为结算的基础,在出口煤炭的时候,价格也是会受到市场的严重影响,所以,人民币对于美元汇率的变化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了,汇率的政策也会对煤炭的价格产生很大的变化。当在进行国际煤炭的贸易时,使用美元作为结算的标准,而我国的人民币在升值方面,就会难度较大。同时,导致煤炭在进出口的价格难以上涨;价格难以产生优势,煤炭的进出口需求有所增加,煤炭在国内的发展空间也会有所降低。煤炭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一定是根据国际的贸易形式以及市场的需求情况,从而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调整,才能够将进出口煤炭的比例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促进我国煤炭贸易的良性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进步。
二、政策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当中的作用
(一)政策的正向影响。首先,从政策的积极影响角度来论述,政策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当中的作用。我国的政策变动,通常情况下,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国家的煤炭发展效率,能够获得可持续性的、健康性的发展,有效增强煤炭公司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当国家大力支持煤炭出口,实际上是能够实现煤炭在我国内部的供应与需求的有效平衡,从而使得国家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推动国家的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带动相关的资源环境的良性变化;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煤炭产业及时转型与升级,强调的是不断地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从而使企业不断地朝多样化、多元化以及长久化方向发展。如果国内的煤炭经营出现了一定的难题,国家在政策上支持出口,可以实现创汇的效果。实际上,这对于促进我国的煤炭供应和需求的平衡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对于国家的产业结构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提高国家在能源储备方面的实力。从而也能够使国家的经济发展更为稳健,有效地改善气候环境条件。从我国煤炭能源分布的现实情况来分析,东南沿海地区的煤炭资源相对比较贫瘠。所以,国家制定了“东进西出,南进北出”这一煤炭政策。而这个政策可以有效的减少地区煤炭资源之间的差异,解决能源的需求问题。所以,我国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力地促进煤炭企业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促进经济的可循环发展。同时,我国实行走出去的政策,或者是进行国外的市场投资,再或者是企业收购。同时,还可以进行跨国煤炭企业的扩建。这一系列政策都是积极的、正面的,对于煤炭企业进行健康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煤炭企业更应该主动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主动追求突破,进而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二)政策的负向影响。煤炭行业也是在政府以及市场两方面的影响之下,获得一定的发展。当政府通过对于产能、进口的限制等政策来帮助解决煤炭贸易问题时,实际上,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煤炭产能释放量大,而与下游的产业需求不想匹配。所以单单只是通过相关的进口控制政策,以此来进行国内的煤炭企业的发展,但是却很难使得国内的企业走出口门,在整个国际化的大环境之下的取得良性竞争与发展。此外,不仅仅受到整个中央政策的宏观调控,还有地方政府性的政策,也会使得国内的煤炭价格出现变动,使得企业面临着亏损的风险。比如,地方的保护性措施使得省外的煤炭行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市场发展不够多元化,也不够活跃。同时,在电力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也会对于其他省煤炭进出口进行一定的打压。这一切都是因为煤炭行业仅仅是所有行业发展链条当中的一部分,对于上下游的行业市场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当处于生态链条上的煤炭行业发展出现了困难,就会导致其他的行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其次,从政策实施的消极影响来分析,如果只是单纯的通过控制进口的政策上,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也会对于我国煤炭企业在整个国际市场中的长期发展。当我国的煤炭价格普遍下降,导致很多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存在着亏损。而实际上,国家在煤炭政策的时间,远远是迟于整个煤炭行业的现实状况变动速度,也就会导致政策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和有用性。所以,客观地来讲,我国的在制定煤炭进出口贸易政策的过程当中,一定是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但却无法做出最及时的解决办法。所以,如果国际政策以及我国的政策同时做出一定的调整,使得整个煤炭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处于稳定的状态,使得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呈现一种稳定的健康发展状态。(三)关于政策导向的重要性。在我国进出口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过程当中,国家政策的指导一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国际经济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市场也是异常活跃,而我国也在不断的进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所以,国家的煤炭行业在需求方面速度增快,煤炭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状态。而从煤炭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论述,企业必须及时地调整发展的模式,逐步地向高质量、高效益、集约型的方向发展。而从国家的方面论述,使用一定的政策,对于煤炭贸易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控制,进行正确而合理的布局。同时,让能源供给逐步走向稳定化,才能够保证煤炭企业获得稳定性的发展,从而一定程度上使得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逐步走向可持续性。总言之,政策的变化是同时受国际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的长远发展,也不再是取决于煤炭发展的数量或者是速度。更为关键的是,依靠整个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模式以及正确的发展手段。在政策的影响之下,进行合理的贸易发展,促进能源发展的平衡性,引导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推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发展策略
(一)调节总量,优化结构。煤炭的替代品实际上是石油,如果石油在国际上的价格大幅度地下降,那么煤炭在国际市场需求非常的旺盛,使得煤炭行业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发展。而在国内,如果煤炭能量过于剩下的话,国家就会制定一系列限制产出的政策。同时,市场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将剩余的产能消化掉。那么,现实情况就一定会给煤炭行业带来很大的发展压力。而国内供应和需求上的关系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价格也会有所降低。针对上述的相关情况,第一点一定要在总量上实行一定的控制,针对我国东西南北地区在煤炭能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之下,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这样,能够使得煤炭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使得煤炭资源在供应和需求方面达到一定的平衡。第二点,就是要让相关的煤炭企业经营关闭或者是合并转让,实现资源重组能够使得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得企业走向往集约方向发展的道路。实际上,这种策略不仅仅使得煤炭企业有更为强大的发展能力,也挽救了那些处于困难中的企业。第三,就是要加强对于煤炭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因而,一定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开采煤炭的法律法规,使得煤炭的开采工作走向标准化和科学化。所以,在进行煤炭开采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努力保护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第四点,就是要对于煤炭企业进行一定的政策支持与帮扶,才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及时的产业升级和改造,提高它们在煤炭生产方面的能力,淘汰落后的硬件设备,减轻企业发展负担,进而在根本上保护煤炭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企业长远性的发展。 (二)发挥市场作用,政策帮扶。在影响煤炭企业发展的各类因素中,市场一定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一切都是从实际出发,市场的供应和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目标。所以,根据市场的现实状况,我国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例如,国家通过实施进出口关税的支持,推动我国从煤炭出口向煤炭进口发展。而近几年,过的煤炭数量存在着一定的积压。所以,企业在经济上亏损,最终导致整个煤炭行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发展困境。所以,国家根据这种现状就制定了一定的调整政策。比如,减少煤炭品种出口的关税、提高对于煤炭进出口在结构、数量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还要及时关注国内外的市场发展的变化,进而给出最及时的煤炭进出口发展政策。因此,市场在整个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国内外市场都应该得到广泛的关注,才能够在整个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的竞争地位,推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的良好发展。政策帮扶,既是立足于市场之上,更是在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控,进而促进煤炭进出口的健康发展。(三)两手抓,两促进。实施两手抓,两促进的策略,能够使煤炭进出口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煤炭进出口不能够健康地发展,那么政府就应该采取一定的调控手段进行合理的调控,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实际上,这也是能够提高我国煤炭贸易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从我国煤炭市场进出口的速度,逐渐的放慢的现实状况来分析,我国应该在煤炭的情况方面充分的利用市场以及资源,能够让煤炭的微量元素的控制逐渐减少,使得优质的煤炭能够多多进口,而那些劣质的煤炭进口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使我国在进行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此外,政府也可以进行政策鼓励方面的实施,减少关税、资源税,从而使货源以及铁路运输等各个环节得到相关有力的保证。而煤炭企业在实力上得到增强,在国际的市场当中也可以占据一定的比例,获得一定的地位,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增加。
四、结束语
首先,本文对于我国的煤炭进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针对政策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当中起到的相关作用,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为关键的是,本文给出了推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政策发展的策略。而国家政策的变动,这也主要是根据国内外的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变化的。国家对于政策的制定也是三思而后行的,旨在推动煤炭企业能够获得更为长远性的发展,进而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纵览本篇论文,我国在煤炭进出口的数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从不出口、出口少,到出口多、进口少。现在也主要是出口变少了,而进口在慢慢的变多。而煤炭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一定要及时关注我国制定的相关煤炭政策,不断地拓展企业的实际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严杰.基于政策导向视角下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24.[2017-08-17].DOI:10.16266/11-4098/f.2016.12.019
[2]彭云艳,孔凡玲,闫静怡.基于政策导向视角下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267-269.[2017-08-17].
【关键词】汇率制度 进出口贸易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水平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大因素。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本币升值,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货币贬值,在进行出口贸易的时候,同样的货物进口国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因此进口国可能转而求其它国的商品,不利于本国的出口。而本币贬值,意味这他国的货币升值,进口同样的货品需要更多的本币,不利于他国出口。
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收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汇率变动引起收入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
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本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升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虽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贬值则可以达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货币的贬值对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得贸易条件恶化。与此同时,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该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另外,如该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原理,民众的经济支出会通过凯恩斯乘数而数倍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提高又会提高国内支出,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2.汇率变动引起价格传递,影响进出口贸易
前面说到,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是货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这首先在进出口贸易中体现出来。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最终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一般价格。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引起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从而影响进出口商的贸易额和国家的贸易收支,这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首先,货币的升值是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过价格传递,影响最终商品成本的下跌和价格的下跌。其次,汇率变动会使得贸易收支发生变化,如货币贬值后会出现贸易收支顺差,然后使得外汇储备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须通过购买外汇而在国内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显然,更多的基础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近两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的增长,尽管不是人民币贬值的结果,但是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就是很好的说明。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其实是鼓励人们消费,因为在名义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公众更有意愿将货币转化成有形的资产,客观上又会推动物价上升。
二、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
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主要从进出口贸易中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结算货币的选择,以及利用各种金融工具。
1.选择多样化的进口来源
如同一国货币紧盯着另一国货币有很大风险一样,进口来源的单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转移汇率风险,甚至操纵价格。因为如果进口来源过于单一,反映了该国的某种资源对其贸易对象国或者地区的高度依赖。2007年底和2008年7月发生的两次大的石油涨价行为可以说明这一切,因为全球的石油资源过渡依赖一些产油国或地区。某些资源过于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必然导致企业的经营严重受制于该国的货币汇率的波动,该国进而将汇率的风险转嫁到进口商。这种单独的依赖本来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再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明朗,进口商的经营风险进一步放大。因此,必须适当地扩大进出口业务的地域分布,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原料来源和销售地点,在多个资金市场上以多种货币筹措资金,按照汇率走势和国际贸易形势,建立一定的货币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中的外汇风险。
2.进出口贸易中选择合理或多种交易币种
进出口贸易中的出口,特别是出口商要选择合理的货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当然这一般是进出口商双方博弈的结果。因此,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签订合同时选择何种币种,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或计值清偿的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一般而言,出口贸易采取硬币计价,以防汇率贬值给自己带来损失,而进口商会选择软币,以避免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如当前的国际贸易中,欧元和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而美元贬值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欧元和人民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而进口上则更愿意选择美元结算。当然在实际进出口贸易中,双方博弈的结果一般是约定采用一部分硬币和一部分软币,甚至多种货币计价和付款。其结果是进出口商共同承担汇率的风险,增大了谈判的成功率。在长期合同中,还可以使用货币保值的方式,即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稳定的货币,将合同金额转换成用所选的货币来表示,在结算或清偿时,按所选货币表示的金额以合同货币来完成支付。还有一种降低汇率风险的办法是,出口时虽然选择了软币,但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防货币贬值风险,进口时选择了硬币,则可以适当压低价格以防范升值损失。
3.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工具低于汇率风险
金融工具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汇率风险转嫁的必然结果,而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出口商也共同承担了汇率风险,或者向后推迟了承担汇率风险的必然结果。对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而言,积极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显得更为迫切。这些国家一方面要加快国家的外汇市场建设,推出各类外汇业务,一方面企业则需要积极利用外汇市场及其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可以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出口押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业务、外汇借款等多种方式转嫁汇率风险。
三、结束语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不明朗,国际金融中心华尔街被拯救,石油价格风险较高,日本经济长期的疲软以及世界经济经近几年高速发展之后也出现减缓的迹象,即使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也因为内外因素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当前国际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休戚相关,因此国家之间的货币比值变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近日,美欧等六国的中央银行集体宣布降息以促进经济发展足以表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非常之高。但是对于进出口商而言,汇率变化的巨大风险不能仅仅靠国家的财政政策来进行规避,他们需要选择更多进口来源,需要更灵活的结算货币,以及选择更多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何璋.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左柏云,陈德恒.国际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孙文莉.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的理论演进.财贸研究,2006,(4).
【关键词】汇率制度 进出口贸易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水平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大因素。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本币升值,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货币贬值,在进行出口贸易的时候,同样的货物进口国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因此进口国可能转而求其它国的商品,不利于本国的出口。而本币贬值,意味这他国的货币升值,进口同样的货品需要更多的本币,不利于他国出口。
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收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汇率变动引起收入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
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本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升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虽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贬值则可以达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货币的贬值对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得贸易条件恶化。与此同时,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该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另外,如该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原理,民众的经济支出会通过凯恩斯乘数而数倍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提高又会提高国内支出,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2.汇率变动引起价格传递,影响进出口贸易
前面说到,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是货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这首先在进出口贸易中体现出来。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最终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一般价格。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引起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从而影响进出口商的贸易额和国家的贸易收支,这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首先,货币的升值是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过价格传递,影响最终商品成本的下跌和价格的下跌。其次,汇率变动会使得贸易收支发生变化,如货币贬值后会出现贸易收支顺差,然后使得外汇储备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须通过购买外汇而在国内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显然,更多的基础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近两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的增长,尽管不是人民币贬值的结果,但是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就是很好的说明。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其实是鼓励人们消费,因为在名义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公众更有意愿将货币转化成有形的资产,客观上又会推动物价上升。
二、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
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主要从进出口贸易中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结算货币的选择,以及利用各种金融工具。
1.选择多样化的进口来源
如同一国货币紧盯着另一国货币有很大风险一样,进口来源的单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转移汇率风险,甚至操纵价格。因为如果进口来源过于单一,反映了该国的某种资源对其贸易对象国或者地区的高度依赖。2007年底和2008年7月发生的两次大的石油涨价行为可以说明这一切,因为全球的石油资源过渡依赖一些产油国或地区。某些资源过于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必然导致企业的经营严重受制于该国的货币汇率的波动,该国进而将汇率的风险转嫁到进口商。这种单独的依赖本来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再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明朗,进口商的经营风险进一步放大。因此,必须适当地扩大进出口业务的地域分布,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原料来源和销售地点,在多个资金市场上以多种货币筹措资金,按照汇率走势和国际贸易形势,建立一定的货币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中的外汇风险。
2.进出口贸易中选择合理或多种交易币种
进出口贸易中的出口,特别是出口商要选择合理的货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当然这一般是进出口商双方博弈的结果。因此,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签订合同时选择何种币种,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或计值清偿的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一般而言,出口贸易采取硬币计价,以防汇率贬值给自己带来损失,而进口商会选择软币,以避免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如当前的国际贸易中,欧元和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而美元贬值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欧元和人民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而进口上则更愿意选择美元结算。当然在实际进出口贸易中,双方博弈的结果一般是约定采用一部分硬币和一部分软币,甚至多种货币计价和付款。其结果是进出口商共同承担汇率的风险,增大了谈判的成功率。在长期合同中,还可以使用货币保值的方式,即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稳定的货币,将合同金额转换成用所选的货币来表示,在结算或清偿时,按所选货币表示的金额以合同货币来完成支付。还有一种降低汇率风险的办法是,出口时虽然选择了软币,但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防货币贬值风险,进口时选择了硬币,则可以适当压低价格以防范升值损失。
3.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工具低于汇率风险
金融工具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汇率风险转嫁的必然结果,而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出口商也共同承担了汇率风险,或者向后推迟了承担汇率风险的必然结果。对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而言,积极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显得更为迫切。这些国家一方面要加快国家的外汇市场建设,推出各类外汇业务,一方面企业则需要积极利用外汇市场及其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可以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出口押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业务、外汇借款等多种方式转嫁汇率风险。
三、结束语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不明朗,国际金融中心华尔街被拯救,石油价格风险较高,日本经济长期的疲软以及世界经济经近几年高速发展之后也出现减缓的迹象,即使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也因为内外因素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当前国际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休戚相关,因此国家之间的货币比值变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近日,美欧等六国的中央银行集体宣布降息以促进经济发展足以表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非常之高。但是对于进出口商而言,汇率变化的巨大风险不能仅仅靠国家的财政政策来进行规避,他们需要选择更多进口来源,需要更灵活的结算货币,以及选择更多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何璋.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左柏云,陈德恒.国际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孙文莉.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的理论演进.财贸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