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0 16:29: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战略研究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因此,中小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战略,保持和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并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其方式

技术创新的内涵。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熊彼特认为: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这个“新组合”包括:一、引入新产品;二、引入新技术;三、开辟新的市场;四、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五、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创新就是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的变化,创新包括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及自身的条件,组织人员进行技术研究开发、研制新产品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的方式。技术创新可以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自主创新是指一个企业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先于其他企业首次将某一科研成果用于创造经济价值的活动;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它是以成果共享、风险同担、资源最佳配置为原则的创新行为;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秘密,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展开竞争,以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费投入不足,重短期轻长期。一些中小企业投资者认为,对于技术创新只能给予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成本太高,而且经济效益不明显。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为3000亿元,仅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而在发达国家,其所占的比例通常为2.5%左右。同时在中小企业中,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之比高达97∶10,引进国外技术和购买国外技术经费之比高达121∶10。业内人士指出,中小企业把大量资金投放到技术引进方面,而把少量的费用投入到自主创新方面。

技术创新基础薄弱,资源配置不合理。良好的资金运作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因而导致其在技术创新方面投资能力有限。大多数中小企业基本都以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为主,真正意义的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很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优势在于生产设计环节,而许多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方面的创新实力明显偏低。

缺乏创新专业人才,技术创新能力偏低。人才分配不均衡使我国高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留在中小企业的高科技人才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得不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企业高层领导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高层领导推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就会使整个企业组织缺乏创新活力。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推动技术创新的专业人才,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技术支持。

融资渠道不畅通,技术创新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通是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小企业知名度不高、企业实力有限,再加上自身融资渠道不畅通,使其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有些中小企业得不到大型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只好通过民间融资形式解决其资金问题,这种融资方式缺乏法律保护,融资风险大,利息高,既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还会使之背上沉重的包袱。由于资金缺乏,中小企业也就无法在企业内部推行技术创新。

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保障体系

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形成技术创新动力机制。首先,要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导,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制度保障体系,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的力度,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比例,做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三者并重,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层次;最后,要善于发挥高科技人才的带头作用,对于那些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等长期性的奖励,鼓励他们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从而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机制。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参照国外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功做法,在中小企业之间建立技术创新行业协会,形成资源同享、共同研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体的力量,切实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形成一套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中小企业推行技术创新的技术保障。中小企业首先要建立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那些水平高、技术好的高科技人才加入到中小企业团队中来,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建立富有成效的培训机制,加大对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最后,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在技术创新中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

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要推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加强专业培训,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新路子,进而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引导作用,发挥大型知名企业的传帮引带作用,积极组织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以提高其创业存活率、成功率和成长率。

建立资源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资源。首先,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所需资源,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创建中小企业科技产业园,为高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环境保障;其次,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的配套设备,从而保障技术创新顺利推进;最后,要建立科学的企业成长评价制度,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尝试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其技术创新给予政策倾斜。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坚持以“引进、消化和吸收”为基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践证明,引进技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成本和费用,帮助企业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力量,为其设计创新、工艺创新以及产品创新提供了技术指导。中小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对市场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和战略选择,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通过技术引进及有效地消化吸收,实现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挥产学研三方力量,实现技术创新利益共享。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三者之间的合作创新对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在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共同发展的目标引领下,在三方利益的共同驱动下,相互遵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实现优势互补,并获取各自所需的最大利益,从而实现利益共享。

重视虚拟生产战略,开拓技术创新新路子。目前,虚拟生产战略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是:企业基本上没有或拥有很少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将其大部分职能外包出去,只保留很小的一个职能部门――“总部”,总部实际上只是一个协调者,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对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中小企业可以借鉴“虚拟生产战略”的组织形式,在组织上保留制造中的核心环节,在具体的生产环节上采用外包等方式进行分流,逐步推进技术创新。

第2篇

1.1企业的组织制度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从国际上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较大企业成功率高。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大多是市场拉动型的,即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中小企业灵活的机制十分有利于技术改进和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以河南省中小企业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中试机构建设缓慢,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中试机构建设、人才培养、设备配备、能源和原材料供给、科技服务保障等建设步伐缓慢,措施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结果致使作为成果转化之核心机制的中间试验活动发展缓慢,仍为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1.1.2条块分割、机构庞杂、产学研脱节到1996年,河南省县属以上的科研机构仍有300个之多。过多的科研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科研经费、科研力量不能集中使用,造成了科技投入的普遍浪费,致使很多基础性、关键性和普遍性的生产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制约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进程。以部门和行业为核心的隶属关系的羁绊,给科技系统结构上的优化组合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设置了层层障碍,使科研单位与企业的一体化遇到了无法克服的体制困难。

1.1.3落后技术、传统技术多相当一部分属于淘汰和限制技术。技术水平低,直接造成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消耗浪费严重,污染环境。以乡镇企业为例,1996年以来该省先后被关停五小”乡镇企业达17300多家。

1.1.4适用技术少,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更少在该省效益尚可的中小企业中,基本上属于适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和高技术所占比例甚小。

1.1.5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该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中小工业企业平均每户固定资产仅为41万元,工艺技术设备水平也比较落后,一些乡镇中小企业基本上仍属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

1.1.6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创新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投资增幅逐年回落,由八五”时期年均递增341%下降到九五”时期的年均17%,1997年又降到9%,以上虽然是一个省的情况,但据此推算,其他各省中小企业的情况也不乐观,甚至更为悲观。此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和折旧提取比例都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甚至一部分企业根本就不提取,处于只能吃剩饭”的境地,也就难以谈及技术开发和创新。

1.2企业素质和企业经济实力影响技术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国有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陷于困境,设备老化,冗员过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非国有中小企业以乡镇企业为主体,高科技企业比重较小,从全国范围看,地区分布上也不平衡,东南部较发达,内地相对落后。但总体上以家庭企业”和亲友企业”为主流。在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素质、层次上与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技术人员常常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同时由于经济实力影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还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15%的水平,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据我们对河南省南阳市的调查,该市乡镇企业中专学历的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例只有142%和975%,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却高达69%,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1%左右,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

1.3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也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以前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几乎都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使一些有潜力、发展快、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不能健康地成长,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3.1资金投入不足以河南省为例,八五”期间,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累计10598亿元,加上1996年累计也不超过14208亿元,实际使用总量累计分别是9463亿元和12603亿元。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三项费用八五”期间累计只有499亿元,加上1996年累计也不过699亿元。这种投入的绝对数量是很小的。

1.3.2扶持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的政策力度不够1993年财税体制改革,取消了新产品减免税政策,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加上对中小企业而言,新产品开发风险很大,缺乏资金支持,致使近几年来,全省新产品的开发一直呈下滑趋势。近两年来,该省财政用于直接扶持企业技术开发的资金仅为700万元,占省科技三项费用的1/10,而其他兄弟省市,此项资金都占科技三项费用的30%以上,有的达到50%以上,而且在银行信贷、税收等方面对于企业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给予优惠政策。在此情况下,该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将受到极大影响。此外,由于技术创新存在着市场、技术、制造等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风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需要政府和企业自身的重视,才能顺利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2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初探技术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企业必须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从事创新。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与国家创新体系相结合,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2.1模仿创新战略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和设备手段相对落后的实际,为推动技术创新,首先应采取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是具有模仿创新能力的企业的战略选择。模仿创新并不完全照搬照抄袭别人的技术,它同样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以对率先者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因而模仿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由于模仿创新不仅可以使吸收开发的针对性大大增强,这就回避了研究开发竞争所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与自主创新战略上相比,模仿创新战略是一种风险较低的战略。日本在这方面做得较有典型性。日本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是照搬别人的技术,而是对引进技术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和创新。日本中小企业在技术引进和开发过程中,首先是从研究开发某项专门技术开始,进而确立企业的主导技术。然后,根据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以主导技术为核心,吸收其他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实现企业的多角化经营。这样,当某一种产品滞销,就可以马上转产,使企业具有分散风险、适应环境变化的内在调节能力。

2.2联合创新战略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采用联合竞争战略的中小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弱弱联合,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我国中小企业可采取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模式和区域联合创新模式等形式。(1)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创新是利用本行业的资料、人才、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这种模式一般适于开发产品(或项目)使用范围行业性强或某方面的技术人才集中在某一部门。如煤炭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等。在有关行业产品技术开发上,与本行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研究所等联合开发可以取长补短,降低创新风险。如三明制药厂和福建医学院联合开发的蛇酶注射液项目,金陵制药厂与江苏省中医学院合作开发的治疗脑血栓的中药脉络宁等都属国内首创,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区域联合创新是由地方科委、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地方科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企业、科研院所、金融部门为某一项目成立专门的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要实现的目标。这种技术创新模式往往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如由江苏省科委、扬州水箱厂、扬州有机化工厂、南京理工大学等联合完成的国家863”项目和CIMS工程,就属国内首创。该项目的完成不仅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江苏省企业的科技进步。

2.3与大企业合作创新战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利用分工协作的优势,与大企业合作,一方面发挥自身创新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的优势,另一方面可利用大企业的科技、设备、资金等优势,快速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大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的生产体制的桎梏,求助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为中小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生存空间,所以称这种相互信赖关系为生存互补战略。中小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是着力于开发新产品,而是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定货,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约有1200多家,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所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中小企业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信赖、共同发展的关系。

中小企业在实施这种战略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与大企业的协作条件。作为大企业的加工承包单位或委托加工单位,在决定价格、交货期、质量、支付条件等协作条件时,一方面需要承包企业注意谈判策略的采用,以一种对等的关系来确定协作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求承包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以争取主动。

(2)企业的长期发展问题。中小企业在协作生产期间,必须注意技术积累,不断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树立信誉,逐渐摆脱大企业的控制而独立地面向市场,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应采取特色战略,寻找市场空白,开发具有工艺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产品,逐步使自己扩大规模,争取主动。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还应得到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管理体系,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和技术政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3篇

(一)发展持续加速,规模整体攀升

2014年是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至2014年底,全省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3%,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1%,中小企业户数已达17.6万户,同比增长8.5%。

(二)经营范围有序扩大,结构分布更加合理

省内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由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服务业和围绕汽车产业的加工配套链条,向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细分方向高速发展,经济结构日渐优化。长春市范围内非大型科技企业约2000余户,涵盖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IT业、现代中药、新材料等领域,其中的佼佼者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优秀的中小企业已经转型为集团化或股份制企业,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运作资本的能力不断加强

几年间,民间资本运作已成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体系当中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部分。2014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17.4%,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71.4%。民营资本运作与资本投资早已不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已全面形成以促进新产品研发投产、新技术更新换代为主导,同时伴随高技术实体化、跨行业综合投资为特点的集约型投资方式。

(四)中小企业为整个社会带来的贡献愈加明显

吉林省民营经济已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增长极为重要的力量,是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就业问题的主要疏导手段之一。吉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随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而逐年递增。截至2014年,吉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1.8%,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全省民营经济实缴税金748.2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5.9%。

二、吉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建设的现状

(一)新产品研发需求旺盛,研发能力潜力巨大

企业新产品研发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资金能否及时有效投入是能否顺利开展研发工作的前提。2014年省内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人数约4200人,比2013年增长约20%。中小企业研发经费总投入、技术改造投入、技术引进投入,相比2013年分别增长了15.24%、42.90%、81.85%。目前,省内部分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已与省内高校共建研发团队,企业负责人对研发的兴趣持续升温,将企业自主科研形成常态化,研发出很多改型换代产品,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扩大了细分市场领域的占比。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得的成果数量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表明我省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充分认识到拥有“自己的技术”这一决定性因素能为企业自身带来的巨大能量。

(二)未来中小企业的发展紧紧依赖科技创新

我省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应对经济外部大环境的压力下,都在积极主动谋求企业未来的发展途径。通过走访,对企业未来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的约70%,60%的企业已经初步制定了发展计划。一部分企业具有开创精神,努力拓展新领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转型产品,使自身不断做大做强。

(三)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日益旺盛

随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其对科技创新显现出了强烈的渴望,相应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越来越多的企业一改以往闭门造车的状态,积极主动寻求专家和外部技术力量的支持,他们对高校中适合企业发展的新产品和科技项目显得兴趣十足,更乐于与高校的专家、学者们交流,期望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良方益策,助力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三、吉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支持力度相对较弱

在走访过程中,仅有不足四成的企业对政府现有政策的支持力度比较满意,很多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我省目前现有的政策相比南方省份无论是从灵活性、开放性和优惠性均尚有一定差距。正常来讲,企业年研发投入额应不低于总收入的5%,若低于3%,在长期内就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占主导的企业在研发一项上往往投入额要超过总收入的10%。我省中小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商林立、实体经济份额下滑、利润空间明显缩水等不利条件,加之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抽调额外资金开展技术研发。省内大多数企业意识形态层面仍停留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光环下,在创新过程中仍依赖于来自政府方面的全方位助力,包括优惠政策、天使基金、融通资金渠道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如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税收减免政策,提供更完善的技术、市场软环境,乃至政策信息的及时、透明、公开,是政府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负责人对技术创新动向缺乏敏锐的直觉

广大中小企业成立之初往往是以家族为基础,由于某一独特工艺而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然而由于社会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能否及时应对外部变化、准确把握新工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经调研,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在思想中是具备创新精神的,但受到企业自身桎梏,能够充分发挥技术活力和作用的不到三成。中小企业必须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先进的技术力量,将之融合进自己的产品中去,才能充分发挥创新机制的作用,适应高速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人才缺乏是阻碍技术创新的不利因素

我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技术研发人才的极度缺乏,这里面既包括研发型人才在招募根源上的匮乏,又包括了如何留住现有研发型人才的困境。虽然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始逐渐重视,但在认识上仍有较大局限。这就造成在中小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既缺乏解决关键技术瓶颈的研发人才,又缺乏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导致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投产环节困难重重,极大地阻碍了产品从科研成果到实际投产这一链条的连贯性。这些人才,怎样引进、保有、最大化发挥作用,是中小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产学研用的结合过程中。企业既不知道谁掌握着能够解决自身问题的技术力量,又不知道如何能与对方进行有效沟通。在技术转化过程中更由于双方不完全信任,最终导致转化过程中途流产。这时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从中斡旋和协调,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作为服务性质的第三方帮助双方共同克服困难。

(五)中小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

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约束

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达国家,企业往往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主力军,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往往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很难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企业竞爭力的来源。很多国家、地区的政府把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为维持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爭力的重要措施。內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撐,技术创新活动可以通过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保证企业的长期产出。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公共品属性,技术创新活动不仅能夠带来私人收益,而且能夠带来更高的社会收益,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平均私人收益是25%,而其平均社会收益为56%,比平均私人收益的2倍还有高。因此,从理论上讲,共性技术的技术创新能夠带来更大的社会收益,接近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最优。这是很多国家的政府积极扶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內很多实证研究亦证实了这一观点。政府的财政补贴和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政府财政补贴力度越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也就越高。由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因此地方政府也愿意通过技术创新资助、技术创新补贴、稅收优惠等财政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目标和财政目标。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政府有推动技术创新专案的需求,企业为了自身生存、竞爭的需要,也应该积极得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然而与大企业不同,我国中小企业两极分化严重,既有产业结构合理,技术水准领先的企业,也有产业结构层次低、产能过剩的企业,而且前者的数量较少,而后者的数量眾多,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产业的中下游水准,竞爭力较差。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技术创新主要由国家主道,科研机构完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一直都不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加上技术创新专案投入大,风险高,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使得科技实力和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用技术开发很少,主要投资技术创新水准低、投资回报快的专案。另一个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普遍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处于微利状态或者仅在维持,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维持现有的利益,技术创新的意愿并不强烈,在生产中大多是通过模仿其他企业的成果。国际上普遍观点一致认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2%,企业才能基本生产,当达到5%以上时,企业才有竞爭力。而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只有28%,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1%,我国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意识有待提高。

(二)创新人才不足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绝大部分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分布在大型企业集团,中小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比重很低。中小企业本身的人力资本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加上中小企业在技术、设备、资讯和创新技术源等方面都不能与大企业相较,因此也很难吸引研发人才在中小企业工作。虽然,今年来这一现状有所改善,一些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吸纳了一部分业务能力较高的研发人才,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研发人才匮乏的现状并沒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三)创新资金不足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基础薄弱,企业资本积累不足,资金有限,融资管道有限,缺少技术创新必须的资金投入。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从企业內部资金来看,中小企业的利润率在5%左右,可以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很少;从外部资金来看,一方面国家的财政科技拨款中的绝大部分分给了科研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能夠获得的部分很少,另一方面银行信贷政策偏重与大企业,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规模小,时间短,成本高,眾多中小企业每年从银行获得的商业贷款不超过各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20%。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资金紧缺。

三、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补贴力度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每年约投入当年销售收入的5%-10%进行研发投入,但是中小企业销售规模和利润相对较少,无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对于有意愿有实力进行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国家可以给予补贴甚至是加大政府补贴的强度。当前我国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这和发达国家近17%的研发投入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还面临著研发投入分布不均的问题,大部分研发投入在科研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能夠得到的研发投入少之又少。为了促进和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国家可以为中小企业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对于有能力有意愿进行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提供帮助。

(二)拓宽融资管道

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管道能有效帮助它们获得更多资金进行技术创新。首先,利用政策引道,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例如,设立信用担保基金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其次,适度金融市场民间化,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事实上,我国民间资本数额庞大而且非常活跃,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管道,但是金融体系的限制,民间借贷成本很高,适度放宽金融体系让民间资本合法进入市场,有助于为中小企业提高资金,同时也能減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因此国家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才能有意愿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的改善,可以通过完善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以及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稅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实现。

作者:罗翀 单位: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白璐,陈红,秦宇.浅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经济研究道刊,2009(4):25-26

[2]张裕民.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及解決对策[J].现代商业,2010(7):118-119

第5篇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简而言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的企业。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愿组合、自负盈亏”的组织原则,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适应能力,它们除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外,还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征:1.规模小与大型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做出决策。2.专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3.高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生产的大多是高科技产品,其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单一性,很少进行多种途径的代替研发,在成长过程中,技术、市场、财务、环境等方面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三、技术创新模式与选择

技术创新是一种技术经济活动,是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是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是最有能力、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群体。同时,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立身之命,是企业活力的增长点,因此技术创新模式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的重要组成。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协同创新,其中自主创新要求企业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能力,这不利于中小企业内在优势发挥,因此不适合中小企业选用;后两种模式对于资金短缺、技术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协同创新比较适用于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三种创新模式在研发能力、创新效益等评价指标方面各有优劣。见表1和外部环境,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种技术创新模式,也可以采取两种或者多种创新模式的组合。

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以下将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探讨。1.政府应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1)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活动。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通过立法,维护企业技术创新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技术创新计划,大力鼓励产学研结合,使大学和科研院所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2)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完善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国家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降低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同时,完善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创新基金等相关政策。(3)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体系。国家要大力发展创新集群,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兴产业基地等,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共享。2.企业自身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内部环境(1)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制度。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评价系统,采用多种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建立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积极性,有效地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2)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并切实遵循。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生存环境等,培养全员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激发科技人员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努力打造协作创新的工作氛围。(3)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系统。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密集型组织,对快速响应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运作效率等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指标有较高要求。所以企业应选择合理的知识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同时要加强知识管理信息组织建设,做好企业内部知识管理支撑,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工具,便于对现有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实现知识共享。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在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是重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在目前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李姗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粟进,宋正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5):156-163.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比较

创新对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必须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其中最为关键就是技术创新。通过对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活动,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相关借鉴。

一、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

美国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美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经验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法律手段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作为一个高度发达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非常重视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法律保障。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制订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1980年美国颁布了《史蒂文森―怀德勒技术创新法》,要求国家实验室在进行技术合作、鼓励科技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在以后一系列的立法当中都体现了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美国于1953年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BA)是美国政府负责中小企业管理的专门机构,保护和促进美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小企业管理局下设“创新、研究与技术办公室”专门负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增强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并为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成果商业化提供技术性帮助,重点管理和协调“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计划”、“小企业技术转移研究(STTR)计划”的实施。在政府的支持下,美国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了组织保证。为了鼓励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美国实行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其中主要实行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累进税制,专颁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务计划,规定中小企业可以享受6个月的纳税宽限期。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20世界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政策重点的转移,美国政府、大学、研究机构以及民间团体纷纷开展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服务组织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的开展。美国有世界最强大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其中的700多个国家实验室和名牌大学的科技力量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随着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调整,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已成为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一个新的业务范围。随着美国科技政策重点的转移,美国国家研究机构也在探索科技成果的商业性开发,但不鼓励在可以进行技术转移的情况下,研究机构创办专门从事技术服务公司。社会力量的参与中小企业的技术研究,有力的推动了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企业的创新意识强烈。创新意识是先导,促进创新活动的展开。美国的企业经营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一般来说,美国中小企业经营者的企业家精神十分旺盛。尤其是高技术中小企业,其经营者一般来说既是富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又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企业一般是根据经营者技术专长而设立的。在需求结构、技术结构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他们善于思索,勇于创新,把技术看作企业生存的生命线,不断向新技术领域进军。

二、日本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

在日本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按照日本的企业分类,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中小企业是注册资金3亿日元和员工300人以下的企业,批发业是注册资金1亿日元以下的企业,零售业是注册资金5000万日元和员工20人以下的企业。据日本2006年版《中小企业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吸纳就业人数占71.0%,中小企业创造的附加值占总附加值的57.70%。

政府服务体系的构建。为加快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进步增强竞争能力从1949年施行《中小企业组合法》开始旧本在其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了一系列保护与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一共制订了30多部中小企业法律法规的施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法制环境。采取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措施促使新技术在开发后以最快的速度向实际生产和商业化转化。为了有效的指导和扶持日本中小企业的技术尝新,日本政府在中央设立了隶属于通产省的中小企业厅,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商工科下设中小企业指导课和主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课。其职能主要是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联合开展经营诊断等。中央与地方管理服务机构通力合作,使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随时可以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另外相关民间团体,的设立丰富了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形成了充实的官民结合型扶持机构体系,对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企业家的对技术创新的重视。日本企业重视研发工作是有制度保障的。首先,日本的企业制度和产权结构决定了企业比较注重长远的发展。其次,日本政府研发负担率较低,企业被迫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再次,日本企业一开始就选择了“技术模仿”和“技术融合”的研发模式。这不是最先进的模式,却是最适合日本经济发展要求和中小企业经济企业的模式。这就是日本的中小企业能在逆境中创造辉煌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日本企业内的“岗位轮换制”和研究人员“螺旋上升道路”的存在,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保持密切协作的关系,这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很重要的。

企业内部的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日本非常重视企业创新激励机制的完善,形成了“三大利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内工会制。终身雇佣制有利于保证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防止新技术因员工流动而被泄露的情况的发生,也有利于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实施技术创新,年功序列工资制建立了工资―功效相关机制,大大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企业内工会制度模糊了蓝领工人与白领工人的界限,有利于蓝领工人脱颖而出。

三、美、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的启示

从美、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当中,应该认识到相关情况:选择符合国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路径。企业技术创新路径是一国实现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但由于各国实际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的差异,所具有的技术经济基础不同,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亦不相同,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创新模式可以套用。即使是美国、日本等成功的国家,也不具有一个统一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都是各国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政府服务体系的完善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从美日中小企业技术的创新的经验来看,法律的制度保障、管理机构的服务保障,资金服务的后勤保障。必须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是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必须设立一个国家级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协调政府各部门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的法律政策和管理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必须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及信用评价体系。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缺乏担保相关资金。

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完善。同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具备完善的服务体系。首先要倡导创新观念,为创新提供舆论导向的作用;其次,应加大的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为创新提供资金的保障,还应构建相关的激励体系,能够吸引创新型人才的到来,留住相关的人才,为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参 考 文 献

[1]陆道生,王慧敏.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孙学敏:中小企业营销问题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第7篇

摘要: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三大技术创新模式进行比较,探究更适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2-0157-02近年来,我国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王中华、赵曙东依照技术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分为三大基本模式,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其中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是主要模式。代传奇通过总结归纳影响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内、外部因素,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决策的三层次模型,提出了“不同的企业环境、不同的创新项目应该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张玉韬、吴凤平运用AHP分析法比较了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及合作创新三种创新模式,得出了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应该以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为主,不断地积累资金和高技术人才,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飞跃的

结论。

1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数目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以工业企业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工业企业单位数为343769个,其中包括9448个大型工业企业,53886个中型工业企业和280455个小型工业企业,中小型工业企业占据了总工业企业97.3%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从外部因素来看,中小企业发展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担保问题等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企业规模发展。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短缺、研究开发费用昂贵以及技术创新本身的风险性,只能依靠模仿其他产品,并进行生产与销售,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力量不足。企业主要关注产品的价格、渠道和广告宣传,而不能根据市场的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新产品,造成企业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中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很多企业经营者缺少管理经验,其中还有大部分企业仍然属于家族型企业,企业员工主要是家庭成员,因而缺少技术创新人才,影响到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三大模式

自主创新(Independent Innovation)是指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创新工作,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源由企业投入,企业对创新独立进行管理。

模仿创新(Simulating Innovation)即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

合作创新(Collaborating Innovation)即通过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

3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3.1自主创新模式

自主创新由于开发成本较高,并且自主创新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开拓市场。我国目前有少部分中小企业成功地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转型。下面以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为例进行说明。

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是集食用、药用真菌的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公司主要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积极与世界上相关国家或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协作,主动参与本领域的各种学术活动,使华丹公司广泛获得了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信息,为其有效的创新奠定了条件。因而在5年时间里先后研究出了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和配套设备。自公司创建以来,共申报国家专利16项。

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实现自主创新,必须加强企业创新理念,吸纳创新型人才,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这会大大增加企业的开发成本,而且技术创新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因此,并不建议中小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模式,而是希望具有一定资金实力、敢于创新同时又拥有大量创新人才的部分中小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模式。

3.2模仿创新模式

模仿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也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市场开发的风险。这种创新方式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企业关注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产品的市场需求,一般是在产品已经占据市场的前提下,开发出类似的产品,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较好的市场份额。这种技术创新模式适用于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资金不足,又不愿承担创业风险的中小企业。但是实行这种模式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创造。

3.3合作创新模式

合作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弥补企业在进入新行业时的资源和能力不足,获得“1+1>2”的整体效果大于局部效果之和的效应,实施合作创新的合作各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因而合作创新模式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又包括企业委托、企业合作和建立产学研基地等多种情况。

企业委托模式是指由企业提供资金并确定研发要求和目标,由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提供科研人员、必要的技术设备,由这些科研人员自主进行研发,然后将研发成果交给企业。这种模式能够解决企业技术人员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不利于提高企业自己的创造力。

企业合作模式是指为了完成某一技术或产品研究开发,几个企业相互合作建立合作组织,共同出资、共同开发并共享研发成果的一种合作创新模式。可以是几个企业合作,也可以是几个企业和高等院校、几个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根据合作各方的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加快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效率,同时多个单位共同参与能够有效分担风险。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优势互补,但容易造成企业间的一些利益纠纷。

建立产学研基地指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签订合同,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一般由企业提供场地和部分资金,由大学或科研院所提供研发所需的一些设备和人员,人员主要是大学生和科研人员。这种方式对高校来说有利于学生接触企业,学到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对于企业,有利于企业了解更多新技术,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研究成果。

综上,本文认为对于部分创新能力较强,并且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人力资源的中小企业,它们可以选择尝试自主创新模式,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加速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则应以合作创新模式为主,模仿创新模式为辅,主要是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等,实现多方的“共赢”。另外可以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学习其他大型企业,进行模仿创新,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莉莉,黄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模式探究[J].

 东南大学学报,2006,(12).

[2] 王中华,赵曙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中

 国科技论坛,2009,(7).

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模式 选择策略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绩效以及提供新的产品或者服务,使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同时,技术创新也是目前众多企业管理者、学术界以及各级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从改革开放到2006年底,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5%、68.3%和50.2%,而在技术方面,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新产品占全国的82% 。特别是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又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更加快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具有的一些独有的特点,使它在许多方面有别于大型的企业,在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方面有别于其他企业,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要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状况和技术的发展规律,综合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概述

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早提出“创新”这个概念,后来的国内外学者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创新问题进一步的研究,进而形成现代的技术创新理论基础,到20世纪80年代时,技术创新相关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优势主要在于其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有助于形成高效率的经营决策;富有创业精神,能很快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并有较强的能力迅速吸收新技术和创业转产;存在有效的和非正式的内部沟通渠道,研发人员与生产、销售人员联系更为密切,能够更好地沟通和配合等。在劣势方面,主要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注不够;缺少技术创新资金;缺少创新人才;缺乏技术创新中介和协作网络等。

在相关文献方面,孙艳(2002)通过考察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提出应该提倡我国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等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刘友金(2006)从分工发展角度探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形成及其在集群成长中的耦合演进过程,并提出了以集群式创新为路径构建创新链来培育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赵正龙等(2005)选择了企业技术兼容性这一全新的角度研究了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中小企业为了达到与在位大企业共存并竞争的格局,是通过技术模仿提升技术水平来实现的。

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文献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资本、创新网络、集群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技术创新融资问题,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而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适用性及在具体不同阶段具体应用方面涉及的还比较少。

二、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适用性

本文以创新来源为主要依据,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三种典型模式,分析三种模式对中小企业的适用性情况。

1.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此来获得新产品价值的一种创新模式。从级别上来说,自主创新是最高级的技术创新模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自主创新模式对企业的要求程度最高,因为自主创新的实现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和科研水平,并且能够承受较高的风险。不过一旦成功,则会给企业到来很大的收益。在技术上,其产品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将成为本行业或相关性行业统一认定的标准,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自主创新企业一般属于新市场的开拓者,在产品投入市场的初期企业处于独占地位,能够获得大量的超额利润,另一方面通过新技术转让,也能为企业带来一笔不小的财富。虽然一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速度、效率方面比较占优势,但是对创新所需要的资金、人才资源等方面还比较弱,企业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自主开发重要的、小型的技术创新项目。

2.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在技术上确立合作关系,同时保持各自的主体地位,在一段时间内从事技术或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合作创新能够很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和组合,降低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对中小企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是最大的缺点是技术创新的成果不能为企业自己独有。

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偏向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适用于创新基础较好的中小企业,但是对于人才、设施等基础较差的企业更适合进行合作创新,因为它们可以更好的利用高校、研究等公共资源,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能够降低研发成本,加快使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时间;通过与其他技术互补的企业合作,能够使交易成本内部化和降低风险,实现技术的协同效应,缩短技术研发周期等。

3.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常用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它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技术和市场风险,同时产品的市场化也比较成功。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刚成立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缺乏,人才短缺等,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差,应该首先选择模仿创新模式。相对于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来说,模仿创新在许多方面占有优势。从投入资金来说,模仿创新的投入要少得多;对于新产品的开发来说,实行模仿创新的企业不用花钱就可以直接进入别的企业开发的新市场;从技术风险性来说,新开发的产品在技术方面还不太成熟,产品性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新产品上市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模仿创新是对新产品的吸收,消化和产品细节的改善,技术风险要低得多。在历史上,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许多企业都是通过模仿创新获得成功的经历。

但是,模仿创新只是技术创新的一种模式,特别是一种具有过渡性质的模式,若想在技术方面达到较高水平获世界水平,这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模式。模仿创新是一种被动的模式,模仿者只是被动的去适应,不利于技术人员的创新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产品市场的壮大,从长远看,不利于技术创新“质”的突破。

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由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企业规模、资产、技术创新能力等是不断变化的,并且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的成本和成功概率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是不同的,所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必须建立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同时还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进化规律。

图 基于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策略

1.创业初期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从资金方面来看,作为一个刚成立的中小企业,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未得到外界的认可,企业资金以自筹为主,从外部获得资金能力还比较弱,存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并且企业初期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前期投入,特别是对于技术创新来说,资金投入比较大,并且面临着很大的投资风险。

从创新能力方面来看,企业前期的人力成本也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人才,一般来说不愿意到一个规模较小,各方面都不太完善的小企业来工作。企业若想留住人才,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人力成本,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创新产品的上市都要有一个前期市场导入过程,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被消费者接受,甚至不被消费者接受,这些都对于刚成立的中小企业来说,一般都是承受不起的。

所以,从资金、技术人才、风险等方面综合考虑,在企业初期,应该选择模仿创新的模式,能够在较小的花费下和风险下,接触到创新性的技术,通过内部学习,掌握其技术,节省资金和时间成本的投入,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份额,打开产品销路,增加企业的资本积累。

2.成长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成长期是企业迅速壮大的时期,也是企业能否长久生存的重要时期。许多中小企业因为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而关闭。

成长期是创新性产品得到认可和不断完善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撑,风险承受能力也得到加强,同时。企业在初期培养的技术人才也具备了一定的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已经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对新技术进行开发和改善。在这个时期,企业应在继续模仿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和高校、研发机构及其他组织合作,进行二次创新,即在企业初期模仿和学习的基础上,争取在新技术的性能、外观设计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和突破,以在新产品刚进入市场时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企业应在快速增长期吸纳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形成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以后的发展做储备。

3.成熟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进入成熟期后,企业已经在行业内占有一定的份额,企业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外在形象,企业具有一定的资金,从筹资能力和吸纳人才的能力大大加强。企业能够以较小的投资风险获得更多的利润。此时,企业已经具备进行自主创新的条件,企业应根据市场条件,主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以独占和垄断新产品市场,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旦自主创新获得成功,企业就可以在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获得极大的利润,可以以此为契机,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应该注意的是,企业在选择自主创新的模式的同时,不应该舍弃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应给予一定的保留。因为企业要时刻注意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以更好的为我所用;对有些有价值而又靠自己的能力不能完成的新技术应积极和其他科研机构合作,以实现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4.衰退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企业进入衰退期,往往是由于在市场竞争中,不能取得一定的份额或生产的新产品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使企业陷入资金困境,人员流失,创新能力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新产品带来的利润已经不能够维持企业继续经营下去,企业如继续在此技术上进行投资,则会面临较大的风险。此时企业应该把重点放在产品改善升级上,跟随其他大企业进行模仿创新,或是同其他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技术,必要的时候实行退出战略。

四、结论

本文在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三种技术创新模式对中小企业的适用性,考虑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和带来的利润,提出了在中小企业不同时期应采取的技术创新模式策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中小企业各个时期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高科技中小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等,企业的性质不一样,企业环境也是复杂多变的,具体采取的创新策略也会不同,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EB/OL].sdpc.省略/gzdt/t20071214_178956.htm 2007-12-14

[2]张通健,孔胜,李迅.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

[3]赵忠伟.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8)

[4]孙艳.技术创新与战略技术联盟——我国中小企业增强R&D能力的分析[J].科研管理,2002,23(1)

[5]刘友金.集群式创新与创新能力集成——一个培育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6]赵正龙,,孙武军,杨剑侠.中小企业模仿战略下的技术兼容性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5(5)

第9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类型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在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中,技术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及能达到的最终效果等领域存在的不确定性。主要涵盖技术创新项目本身能否成功的不确定性和创新项目产业化生产能否成功等不确定性。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

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成果都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由于许多中小企业主要是在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变化中寻求发展机会的,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也就是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产业化的市场实现环节,会遭遇更大的市场不确定性。这种风险主要是由创新技术的市场潜在性、市场成长性引起的。对于技术创新项目和产品而言,市场能否接受以及接受程度的多少,中小企业很难做出准确估计。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很难把握市场成长的速度与容纳能力的大小,因此难以确定其未来的市场竞争力。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技术创新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使得企业蒙受损失。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时在获得资金支持的渠道、资金预期回报、资金的投入及其持续性和技术创新收益分配等领域均存在较大风险。

(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风险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风险主要是指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创新失败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组织风险、意识风险、决策风险等。

(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风险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跨越了企业的界限和控制范围。因此对企业来说,不仅存在着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而且还存在大量的企业不可控制因素所导致的风险。

研究对象技术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测评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伟星公司”)是一家以中高档纽扣、拉链、金属制品、衣架和塑料制品为核心主营业务的股份公司,是服装辅料行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中国服装辅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世界最大的纽扣生产企业之一。

针对伟星公司进行的技术创新项目,本文从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三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技术风险主要指伟星公司初始设计的技术方案能否成功;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伟星公司的财政状况能否支持创新资金的持续投入;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市场能否接受伟星公司的创新项目。

以下将针对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构建风险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技术创新的系统风险做更为深入的研究。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判断矩阵中的数字含义如下:1代表同等重要,3代表较重要,5代表重要,7代表很重要,9代表非常重要。数字2,4,6,8的意义介于上面数字的含义之间。

根据3位专家的意见分别以市场风险为主导、技术风险为主导、财务风险为主导设计了3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这三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可以得到三套风险处理的候选方案。根据不同的候选方案,伟星公司能够及时的调整企业的经营、生产、销售、技术创新、资金使用等,对伟星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规避风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作用。

在此,采用市场风险为主导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作专家赋值表,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伟星公司目前的状况进行风险分析。该分析方法包括:B层对A层的风险、C层对B层的风险以及C层对A层的风险。

下面以A-B层为例,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 采用专家赋值法,对技术风险(B1)、财务风险(B2)、市场风险(B3)三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Ar。

第二, 将向量标准化,得到:

其中WA-B1=0.1507,WA-B2=0.274和WA-B3

=0.5753分别表示B1,B2和B3对A的影响。

第三,进行一致性检验:

λmax=3.0655,,RI

=0.58,

通过一致性检验。

同理可以得到:

B1-C1,C2,C3层的

其中WB1-C1=0.279,WB1-C2=0.6491和WB1-C3=0.0719分别表示C1,C2和C3对B1的影响。

B2-C4,C5,C6层的

其中WB2-C4=0.1884,WB2-C5=0.7306和WB2-C6=0.081分别表示C4,C5和C6对B2的影响。

B3-C7,C8,C9层的

其中WB3-C7=0.1047,WB3-C8=0.2583和WB3-C9=0.6370分别表示C7,C8和C9对B3的影响。

根据上述不同层次间相互作用的W值,可以计算出C层各因素对A层的影响。如C1对A层的影响可以通过公式WB1-C1×WA-B1=0.0421计算得到,详细的结果见表2。

表2中B1、B2、B3下方的数字分别为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在技术创新风险中的比重,依次为:15.07%,27.4%,57.53%。层次C的总排序一列中的系数即为各单因素的权重。从表2可以看出,新产品的市场需求(C9)对技术创新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大为36.65%,其次是资金投入的连续性 (C5)为20.02%,再次是新产品的生命周期(C8)和技术的难度及企业技术力量(C2),其影响程度分别为14.86%和9.78%。

从上面的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到,市场风险在技术创新风险中的比重是相当大的,主要是由于市场风险的累积性。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先进的技术必须与其他环节有效的衔接,转换为新产品在市场上实现其商业价值,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盲目的技术创新往往会导致失败,企业在技术创新前首先应对各种市场因素做深入的研究,以此为基础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这会大大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性。

研究对象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策略

图1至图5是对上述定量分析的图形显示,根据图形中的显示结果,结合伟星公司的实际情况,本节设计了伟星公司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对策。

(一)走技术相关多元化道路,分散市场风险

由图1、图4和图5可知,市场风险B3对伟星公司技术创新风险的影响最大,因此公司应该针对当前市场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技术创新路线,走技术相关的多元化道路,分散市场风险。

公司面临的主要竞争劣势是产品较为单一及应用领域相对集中。因此,为分散市场风险,公司应实行技术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在研发和经营销售上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同时利用公司完善的销售网络,避免单一和应用领域相对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加强研发投入与对外技术合作力度,分摊风险

由图1和图3可知,财务风险B2对技术创新风险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公司需要重视对技术研发经费的投入,这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利于新产品开发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项目优先投入,使公司掌握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技术。公司需要在发达地区创建技术开发中心,利用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才优势,吸引一批行业专家和技术研发人才到该中心工作,把伟星技术中心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服装辅料专业技术中心。同时公司应该主攻拉链生产的关键技术,使拉链的主要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在最短时间内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出中国著名的拉链品牌。

为保持技术不断创新,公司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技术开发合作方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厂商合作,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比如公司将筹划与国内著名服装设计公司合作,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设计水平和层次,使公司的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借助国外服装设计公司的知名度,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使“伟星”、“翠珠”品牌能更快地成为国际著名品牌。

(三)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由图2可知,评价指标中的技术的难度及企业技术力量对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影响是最大的。因此,公司除了与员工依法签订用工合同、提供合法的福利条件以外,还需要充分调动和鼓励员工对技术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公司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保证公司继续在同类企业中保持领先优势。公司应充分调动各层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形成一种努力工作,锐意创新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蔡根女,鲁德银.中小企业发展与政府扶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张俊喜,黄荣华,梁立邦主编.中国中小企业成长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张瑶.技术创新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科技与管理,2005(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