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在线课堂的优势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0 16:29: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在线课堂的优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线课堂的优势

第1篇

关键词:科学绘本 幼儿园 呈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3.2

一、 引言

绘本是一种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读本,表达特定的情感与主体。而科学绘本则是科普知识与小故事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地、有趣生动地向幼儿展示其中的科学元素。由于科学的范围很广泛,设计自然生物科技、科技技术科学、物理科学等领域,因此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上,科学绘本就不能以单一的形式来呈现。

二、 科学绘本对幼儿的作用

科学绘本是一种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读本,包含着科学元素,天文气象化学物理生物等,运用形象有趣的故事与图片展示在幼儿们的面前。科学绘本教学在幼儿园中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师们通过挖掘相关的科学元素来开展幼儿的学前科学教育,及早地普及科学知识,让幼儿们对相关的事物留有印象,有助于促进提升幼儿自然科学的素养。

科学绘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为培养幼儿们的科学态度定下基础,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科学情感,激发幼儿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态度。二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包括自主能动性、探究探索能力、基本认知能力、读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们的健康有益的成长定下基础。

三、 科学绘本的主要呈现方式

根据绘本中科学元素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内容的不同,科学绘本在幼儿园课堂上的呈现方式范围以下三种:点带面的方式、面呈现式和趣味贯穿式。

1. 点带面的方式

有些科学绘本故事长,文字多图片少,信息量多,那么教师就需要从某一个画面或者某个内容为切入口,再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该知识点切入,带领幼儿们参与其中的动手小实验,让幼儿发现其中实验的现象,探究其中的缘由。不断地重复实验,对比实验,积极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积极的态度,不怕做不好,不怕实验失败。整个课堂实验的过程中,科学绘本知识作为一个切入点、引子出现在课堂的最初,而中后段的实践则不再出现,因为该类绘本信息量大,能在课堂上每一个细节都讲解的效率太低,导致执行力度也低。若等活动结束后,可以把该类绘本放置在读书角,让幼儿们利用空闲的时间阅读。

比如《十万个为什么》中,物理科学的版本,它涵盖着许多混合物分析的方法,有着黄豆小米缓和唔、铁屑面粉混合物、水油混合物、盐与泥的混合物,混合物的组合林林总总,其中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倘若靠幼旱乃嘉,让其单独地理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以分离混合物来作为切合点,把混合物的类型分类,把每一种类型都设计实验,这样就会起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比如黑豆小米则用筛子就可以分离,这效果明显易懂。然后做一个对比实验,面粉与铁屑的混合物,利用磁铁便容易地将两个物品分开。原因是这两种混合类型比较贴合幼儿的生活,实验材料也容易寻找,大班的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操作能力对实验也有一定的保证,其余几种混合物可以作为课后延伸。这样的方式技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让幼儿真正地学会东西,感受科学绘本中的乐趣。

2. 趣味贯穿式

生命科学版本的科学绘本是主要讲述动物的生理现象以及人体的机理,知识集中,画面少,文字也简单,非常适合小班的幼儿。幼儿的年龄以及群体的特征决定了科学绘本在课堂上呈现的方式,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有趣味性。对于字少图少的绘本,老师可以直接以绘本为载体,带领幼儿观察画面,阅读文字,体会当中的主旨。想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感观,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让好动的幼儿充分调动身体部位,亲身感受与体验,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对生物个体有所认知,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这样活动的形式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身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如生物科学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中讲解到动物进食的习性,动物因其进食习性分为三类:素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活动的最初,幼师让学生辨别什么是饿肚子的声音,在引出动物是时候要吃东西了。通过绘本,以说故事的形式,加上手脚的表演,生动形象地向幼儿传授兔子、牛、羊、马等喜欢吃草,是植食动物;而狗、老虎、狮子喜欢吃肉啃骨头便是肉食动物;熊、乌龟、猩猩等便是杂食动物。为了加深幼儿的印象,可以采取做游戏的形式,比如动物乘火车,有三列火车,分别以上述的分类命名,让幼儿们扮演动物,想要坐上喜欢的列车,就必须学会一个句式“我是XX,我喜欢吃XX”,还要动物与食物匹配正确才能坐上喜欢列车。在这样的寓教于乐的情景中,孩子们才会有兴趣学习,才能学得快乐。

四、 结束语

科学绘本在课堂上呈现是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符合现时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讲学的趋势。科学绘本的呈现方面并不像公式那样,有个固定的模式,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科学绘本教学和引导孩子们阅读绘本的过程几乎一样,只是内容更为深奥,可是流程依然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寻找答案,最后总结。科绘教学的方式同样也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冷杰. 幼儿园知识类绘本阅读教学研究――以济南市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第2篇

一、翻转课堂被带进中学历史课堂当中的益处

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带进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1.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效率,增加有限时间内的学习内容

老师可以结合PPT的内容与书本上的知识点,然后通过手的划动模拟在黑板上的讲解制作成一个视频,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或在家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能够把授课的环节在课外完成,课内的时间就完全可以拿来讨论学生们感兴趣的历史事迹或者崇拜的历史人物,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比如说课上可以就项羽和刘邦两个人的政治远见和性格特征结合史实展开一场辩论。老师也同样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历史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们的眼界。

2.翻转课堂便于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成长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时期,当然也是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我们在历史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和游戏的方式,上课之前进行学前预习,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条件允许可以准备角色扮演,让历史情境在课堂上重现。这种形式使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充分锻炼每一个人的能力。中学历史本来就是丰富学生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一门课程,再加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更能自主的掌控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自主决断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在参与游戏活动时,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翻转课堂的理念与历史教学结合之后,完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翻转课堂不仅重视知识的掌握,也兼顾了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充分结合了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法,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翻转课堂这一新形式刚好解决了二者的缺陷,并将其完美结合。在学习中学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入个性化的元素,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在课前预习阶段,历史老师为学生准备的知识点视频一定要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中学阶段已经不再是小学,他们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他们有能力将新知识进行同化,也有那个能力对新知识进行消化,并且能够有自己的思考,联系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然后在课堂上通过交流讨论又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而老师只起一个引导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总之,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是在学习中促进能力的提升,在能力提升的同时又促进了高效的学习。

4.翻转课堂有利于保持班级学生个体学习水平的均衡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上课时老师兼顾不了所有的学生,课堂效率高的学生学的东西多,而学生课堂效率低的学生自然学到的知识就相对较少。老师又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只能根据班上的平均水平来决定上课的进度,这也就难免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够,然后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结果就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差,到最后只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学习中学历史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提前观看视频做好相应的预习工作,将要学习的重点提前掌握,一遍不懂还可以再学一遍。而且这些视频还可以保存,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查看。在一次历史课结束之前,还应当适当地对学生加以练习,下发自主学习单,以此检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以便学生能及时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孔子早就说过:“有教无类”,翻转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便倒是可以真正实现这一教育理想,自然而然,每位学生都将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二、中学历史教学穿插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要想直接把从国外引进来的新模式直接运用到本土教育当中还是有些难度的,毕竟我们自身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就在不断地摸索尝试,具体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大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上至《学记》、孔子,下到新课程改革,形式上在不断地尝试新奇,但是换汤不换药内容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大的改变。

(1)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老师是课堂中的主体,所以通常还是遵循老师上课讲授,然后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进行课堂学习。学生从小到大在学习过程中也养成了这种学习习惯,总是去被动地接受,而不是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这种固定的教育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质的改变。

(2)当今在教学中担任主要教学的历史老师大多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他们就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产物,一种模式影响了自己几十年,没有接受过更多新思想的洗礼,所以他们也正在用影响他们的模式在影响着下一代人,要想一时间改变这一代老师的结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也就决定了我国教育模式的相对稳定性。

(3)学生的自主意识仍然很欠缺,不足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节奏。我们国家的教育长期都是实行的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习惯了接受老师的安排。如果不是书面作业的话大多都只是走形式,并没有严格落实。如果让他们突然转变为自主学习的方式,恐怕他们一时间难以把控好这个度。

2.历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有限掌握是一个很大的限制性因素

通过不完全调查统计,我国的历史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优秀教师的比例相对偏低。现在的历史老师大多数都是文科生出身,他们没有经历过比较系统的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对信息技术手段掌握的不多,所以让他们每次上课之前独自制作出学习视频比较困难,尤其是课程较多的话,时间也安排不过来,这的确严重影响到翻转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3.中学生的心智发展还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引导和监督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学;优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21-0046-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趋势、新模式、新优势。美术是一门关于造型的艺术,在视觉上有较高要求,要学好美术,仅仅依靠平面的视觉还不够,还要学会将整个物体进行立体的解剖和构思。而现代信息技术是集图像、视频、3D技术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技术,将其引进初中美术课堂可以极大提高美术课堂的有效性,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美术技术。

一、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升美术教学的立体感

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学生都是依靠临摹书本或者教师所提供的物体模型进行作画,而教师的授课工具也是以黑板为主,各种线条、色彩、构图的教授都是通过教师的口传以及黑板的演示进行的。粉笔是教师黑板授课的主要工具,其固定的颜色就只有常见的几种,而美术课所需要的色彩是纷繁复杂的,略微的颜色差异有可能导致极大的效果反差。美术课堂教学的这一局限性,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便能够迎刃而解了。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制作PPT,将不同色彩的搭配、混合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一种直观可见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上细微不同所产生的巨大差异。例如:在讲授颜色搭配和由于光线变化所导致的颜色差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拍摄大自然中的五颜六色,以及不同日照下所产生的不同颜色效果,将美术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美术的立体感受,还能教会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学习美术,去发现美术。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3D效果解剖图指导学生作画。当学生在对某一模型或者人物进行素描的时候,如果仅仅依靠对模型或者模特的分析,学生在对该物体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最后的作品出现比例不协调或者与实物相去甚远的情况。而教师通过展示人物的立体结构,例如:肌肉组织、骨骼构成等,可以让学生对所要绘画的物体有个直观的感受,就能做到胸有成足,下笔如有神。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引进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教师授课的立体感,在借助图片、视频、PPT等技术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绘画有个直观立体的感受,能够提高美术课堂的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授课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高美术教学的趣味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激发起学生对美术课堂的极大兴趣,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各项机能正在逐渐发展,他们对一项事物很容易产生兴趣,也很容易丧失兴趣。美术课堂如果仅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那么四十分钟的授课时间,学生所能集中精神的时间和所能汲取的知识都是极其有限的。现代信息技术是集文本、图像、视频、Flash等为一体的先进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初中美术课堂,将学生的目光从模型—黑板转移到模型—黑板—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授课,首先,可以极大减小学生上课走神的几率。例如:在讲授鉴赏课时,学生面对一幅作品可能只能粗略地感受和领悟到其笔法、构图,但却没办法理解作者的心中意境和感情。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文本、图片、视频将作者在完成这幅画时的背景、经历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去感受作者在完成这幅画时的各种心路历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和简单地去理解一幅画中每一笔的绘制都是有感情和思想情愫的。教师在上《清明上河图》的鉴赏课时,可以提前收集资料,将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等交代清楚,并将精彩之处加以标记,典型人物构图加以讲解,在帮助学生进行鉴赏时还可以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够融入图画中,将声—图—文结合在一起,还可以从各个方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增强美术学习的自主性

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并没有改变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在持续着,大多学生和家长都是着眼于语数英等考试科目的学习,旨在于考上重点高中,从而顺利迈入大学门槛。因此,除去由于兴趣学习美术的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初中生都是将时间用于必考科目的学习上,加上兴趣的缺乏,使得初中美术课形同虚设。对美术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也是草草应付了事,毕竟美术课的分数在初中升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微乎其微的。一旦脱离了美术课堂,美术书本能被摆在课桌上的机会接近于零,学生能够培养起对美术兴趣的机会也大大减弱了。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兴趣,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让这种兴趣最大化,将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制作成PPT或者视频,再穿作品的背景介绍、画法构思和构图分配等,让学生将这些材料拷贝回家,在学习之余可以作为休闲娱乐项目进行美术课堂外的自主学习。传统的美术课堂授课方式,下课之后学生很少有机会再进行系统的美术学习,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有了很大便利。美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即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方式,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学生在不断更新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促进美术学习的创新性

美术是一门集造型和视觉为一体的艺术,是不言而喻的,一门艺术的核心和生命在于创新。中规中矩、没有个性是称不上艺术的。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仅凭几幅挂画、几张图片为学生传授美术知识,通过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学生所能接受和理解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往往一堂课下来教师是讲得慷慨激昂,而学生是听得云里雾里。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获取各种信息并非最终目的,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能够将吸收和获取的知识进行整合重构,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拥有自己风格和独立个性的作品。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编辑、整理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将所教知识的主线细化,将搜集到的教学资源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首先能够实现美术创作工具上的创新,在现代信息技术诞生之前,学生作画和创作的主要工具即是笔和纸张,而现代信息技术拥有越来越成熟的图像作画技术,学生可以跳出纸张的局限,将自己的想法和创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其次,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美术教学工具上的创新。有时候一幅名画的真实大小能够长达几米甚至十几米,而搬到美术课本上或者挂画上便被缩小至以厘米为单位。教师并不能准确清晰地为学生讲解出画法的精湛之处,学生也不能理解作者细微之处的画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作品搬上多媒体,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局部放大的手段为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解,学生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美术课堂上是美术教育发展必然的一个趋势,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对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大有裨益的。在美术教学中合理、有计划地整合进现代信息技术,学生不但不会因此淡化传统美术,相反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知识领域、创新学习工具的基础上,使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中更加有活力、有兴趣、更自主地学习美术,使得美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真实;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45-02

在我们大张旗鼓实践“数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学习方式要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的理念下,在繁花似锦的课堂教学中透露出浮华,一些假课、虚课、做秀课时有出现,使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这些都是我们在追求有效课堂过程中应竭力避免的。那么怎样避免这种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在此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组织有效的课前活动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活动的有效开展也是有效课堂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课前预备铃一响,学生应该迅速回到课堂上并做好准备工作,但恰恰相反,他们总是对课间情有独钟,表现的是依依不舍,甚至有些同学还沉浸在其中,乐不思蜀。结果,课堂就难免会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情形。因此,开展一些有价值的课前活动成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策略。课前活动的内容首先要与教学内容有关。

其次,课前活动的内容应能够焕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如:数学小魔术《神奇的67、167、267》学生随意想出一个两位数,去乘三个数老师就可以猜出那个两位数。这个魔术利用的是特殊数的约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课前活动也可能与教学内容无关,主要是用于刺激学生感官,调动情绪,为思维热身的“脑体操”活动。如可以参见《马小跳数学》、李毓佩的数学科普读物、杨红樱的儿童读物、《趣味数学》,或者平时积累的一些学生做题时出现的笑话等,用各种数学谜语、数学魔术、数学小笑话让学生在轻松、风趣的环境中开始学习;还可以定时、定量的做几道心算、速算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了竞争意识,还能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上来。

课前活动的内容还有很多,太多的关于数学的奥妙可能在课前活动中为孩子们展示,带他们探索。别小看这短短的几分钟,这一个个美丽的前奏将使你、我成为更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能使孩子们对“数学”刮目相看。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

“情境创设”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是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会发现情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脱的现象。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有这样一个片断:课前,老师让学生采摘了一些树叶,课堂上要求学生将树叶分成两堆,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生1:我分成一边3片,一边4片。生2:我分成的两堆每堆都是3片。师:谁能说说他们两同学分得有什么不一样?生3:生1同学分的两堆不一样多,生2分得两堆是一样多的。师:每堆一样多,这叫做平均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片树叶,你能把这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吗?学生沿着树叶的叶脉剪开平均分。师:这分得的半片可用什么数来表示?随即出示分数。教者抛开课本,从生活中寻找原型,想到树叶中间有一条叶脉,便于学生平均分,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分出的半片树叶不能用整数来表示,顺理成章引出分数二分之一。素材的简单便捷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少,但不免让人产生疑惑,生活中真有这样的情境,要把一片树叶来平均分成两片吗?这样创设情境给人感觉是为分而分,不符合生活实际。情境创设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情境创设与学生的生活情境越贴切,学生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三、预设有效的问题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教学;合理运用;优势

作为一名农村体育教师,一直认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还是靠体育实践课来完成。然而当我学习过几次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运用的示范课后,才发现信息技术在体育学科教学上有着巨大的帮助。

一、开阔视野,丰富内容

对于体育课来说,一般人往往认为:晴天,上体育课就是去操场,进行室外活动;阴天,上体育课就是在教室里自习,完成文化课的作业课。殊不知,体育是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学科,体育理论知识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体育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就会解决阴天在教室上自习课的尴尬。我们既可以让学生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关注体育时事,查看体坛最新动态,还可以要求他们寻找体育理论知识,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下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帮助学生提前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这样既丰富了学习内容,增加课堂容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掌握运动技能的课程,突破了过去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二、分解细腻,掌握规范

在体育运动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例如,投掷项目中,铅球的最后用力顺序;跳跃项目中,挺身式跳远的展体等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过的运动动作,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一方面教师的示范动作受领会程度、年龄、临场身体状况、心理因素等各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动作转瞬即逝,综合难度较高,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也受到很大的局限,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这时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既影响了教学进程,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山重水复”之下,如果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鲜明的图像、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表现出来或把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就有助于学生了解整个动作的结构、顺序以及动作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既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建立起技术动作表象,又可以达到快乐体育教育之目的,收到“柳暗花明”的教学

效果。

三、弥补不足,张扬个性

体育教师因其自身素质、兴趣爱好和专业限制,不可能是个全才。再加上中学体育教材有田径、韵律体操与舞蹈、篮球、游泳等项目,内容繁多,新内容、新规则、新教材层出不穷,这就不断向体育老师提出新课题、新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又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得很规范,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再加上学生因其个性差异的存在,喜好也各不相同,这就产生了教师与教学的矛盾。利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帮助解决这些矛盾,最大限度地张扬学生的个性。

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同时还能发展学生智力,锻炼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如,我们可以把一些乒乓球、跳水等重大赛事录制下来,利用室内体育课时间为学生播放,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运动健儿勇敢拼搏和为国争光的顽强作风,来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播放一些运动员的训练场面,让学生了解一名运动员成绩的获得是多么的艰辛和来之不易,来教育学生养成做任何事情必须具有毅力、恒心等良好的

品质。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巧妙、有效地结合起来,合理、科学地充分运用起来,就一定能优化我们的课堂结构,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合作学习;实践教学

过去的课堂教学都是以老师在讲台上讲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参与,新课改要求把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调动起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听讲。由于思想品德学科偏文的性质,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动脑筋,老师讲什么就背什么,缺乏主观能动性,更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完全不知道融会贯通,所以导致学习效率低,考试不理想。因此,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尊重、相信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思想品德学科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活动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要打破“一言堂”,教师只能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不能左右学生的思想,也不能限制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本来课堂就是民主、平等的,在课堂上我们更要发挥这种民主的作风。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课上,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内容,我就设计了一场辩论赛,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自动分成了两组,然后课下学生就开始积极准备资料,在正式辩论时,很多学生说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让老师很是吃惊。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而且能够很好地理解思想品德知识,加深了印象,也锻炼了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与生活息息相关,每天发生的事很多都是与思想品德有联系的,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搜集信息。一直以来我教学的观点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随时随地去学习,基于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的发展趋势,首先要引导学生自己在书本中索取知识信息,只有真正看懂、看透教材,才能全面应对考试中的任何问题,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也会让自己更深地拓展知识点。

实践教学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我

们要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把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更加努力去探索新的教学策略,真正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化。

参考文献:

第7篇

小学数学师生互动兴趣新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属于一种灌输式教学方式,即教师说学生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很少或根本不进行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互动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自从互动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实施以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接受式学习。这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来说可谓是一场变革。

一、实施师生有效互动是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把部分权力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主体地位,翻身当主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学习当中,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具有平等的地位。互动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与学习活动中来,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自主的进行学习。在互动教学中学生可以大胆质疑、用于探索,对一些有问题的地方可以大胆质疑。总而言之,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对于学生的未来和综合素质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师生有效互动的具体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是很多的,下面我重点选择几种互动策略进行简要的介绍:

1.结合多媒体有效实施师生互动

自从多媒体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受到多媒体的影响逐渐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而小学生对于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也是倍加喜欢。师生互动的有效实施方式有很多种,而结合多媒体实施师生互动不仅新颖,更能激发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的时候,在对基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之后,我用多媒体呈现出这样一个动画画面:小熊维尼此时正坐在一辆小汽车上,而小汽车的轮子却是正方形的。坐在这样的小汽车上,小熊维尼显得很不舒服。看到这样的动画场面,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来。针对这个画面,我问道:“你们感觉小熊维尼坐在这样的车子里会舒服吗?请告诉我原因?”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异口同声的回答道:“不舒服,因为小汽车的轮子应该是圆形的。”听到同学们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回应,而是继续播放第二段动画:小熊维尼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的小汽车上,但是车轴却不在圆心上,小汽车仍然在上下颠簸,让小熊维尼感觉仍然不舒服。看到这种情境,我又问:“为什么换了圆形的车轮,小汽车还是颠簸的这么厉害呢?”经过学生的认真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车轴应该装在圆形车轮的圆心上,只有这样才能行驶的更加平稳。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结合多媒体有效实施了师生互动,这样的师生互动方式不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巩固了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2.结合趣味故事有效实施师生互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而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正可以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结合一些趣味故事来实施师生互动。教学实践表明,结合趣味故事实施师生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执教《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过炎热的火焰山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给他们提供了斋饭。饭罢之后,好客的主人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大西瓜,看得嘴馋的猪八戒嘴巴直流口水。猪八戒忍不住抱起西瓜就想敲碎独吞。机灵的孙悟空一把夺了过来,要求把西瓜平均分给每人1/4。猪八戒听了可不干了,大声的嚷嚷道:“1/4怎么能够俺老猪吃,我要吃1/6,至少也要1/5。”听到猪八戒这样说,孙悟空立刻切了1/6给他。当分完西瓜之后,嘴馋的猪八戒却惊奇的发现:自己分的那份怎么比别人的都少呢?故事说到这里结束了。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同学们。经过师生的一番讨论,终于弄出个所以然来,了解了分数的大小。由于受到之前师生互动的影响,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非常积极,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3.结合师生互位有效实施师生互动

何谓互位呢?所谓的互位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进行互换,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教师扮演学生的角色。互位策略又可以称之为角色置换。莫雷诺曾经说过:“对于人们来说,角色置换就是一种心理挑战,它把人的角色和地位调换至另外一个对立面或者是完全不同的角色,并且按照自己对该角色的理解进行行事。”所谓的互位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互位评价、互位小结、互位讲授以及互位质疑。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展现一下自己,积极进行知识的探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高年级阶段,我在适当的时候总会让同学们在课前预备一份课堂学案。具体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难点知识分析、热点数学问题分析以及典型数学例题等四个方面。准备好课堂学案之后,再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交流,然后对自己的学案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比教师单纯的讲授学生记录笔记效果要好很多,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在学习方面对教师的严重依赖性。除此之外,相关的教学实践也表明: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可以通过扮演教师的角色来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扮演学生的角色来体验作为学生的困难。互位教学可以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也是实现互动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

三、结语

社会是人们之间交互作用的一种产物,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必须要有基本的交往能力。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变得更加频繁。而这种互动能力的发展首先就要从我们的课堂开始,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与人的交往,逐步学会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学习,进而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亦有利于以后走向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简单来说,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课堂可以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我才选择这一论题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新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1,(04).

第8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把握好教学方法与技巧,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在课堂中巧妙运用一些方法与技巧,向45分钟要质量,转变了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等手段,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也最大程度的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效率“飞”了.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来提高教学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素质的表现,运用新课改理念来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在教学中自然的情感流露能够引导学生更投入学习中。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假若就拿着书照读一遍就完事了,学生哪有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郑和下西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激情高亢的语调,仿佛把学生带到郑和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西洋”航行,共享“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独特风土民情”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集中于教师教学之中了。其次,可以借助教学图片和课件的精心设计来丰富课堂内容。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多做一些直观生动的图片或课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用老子的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新课程理念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获取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在《新教学论》中教育家赞可夫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而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如何学。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初中课程增加了许多,学习的知识面更广,要想较快又好地掌握每堂课的学习内容,只能自己先作好预习,在听课时有针对性的听老师讲解,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经过预习,他们对老师今天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也带着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来到课堂。如在上“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由于准备充分,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课文只重点介绍秦国而不全面讲解其他六国呢?”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能提出有如此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预习的技巧。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预习之前进行必要的启发,以明确预习的目的性。因此,预习和启发为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用问题来传授知识,授课中,设立许多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和老师的提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让课堂更活跃,将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无论是书本上的思考题或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要留有一定时间思考,让学生轮流回答或进行讨论,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在课堂教改革实践中,对学生的踊跃回答,我就经常加以赞赏、鼓励。 当学生的思维结果经常被肯定后,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课堂的口头交流也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事实证明,只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会使我们的课堂常常出现热烈、活泼的场面,也会使我们的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讲练结合式教学,是一个不再新的提法,也存在很大可行性,但在许多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作用,原因可能主要是在具体操作上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讲练结合式教学的一个突出矛盾是:练习过程中容易冲淡教学体系,使整个教学显得支离破碎。

如何克服此问题呢?我想,从内容上讲,练习隐含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占一定地位;但从形式上说,练习又只是讲授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步骤。二者都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统筹安排,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就需要注意:①练习要依据所讲课题的知识结构体现出序列性、联系性,使讲和练在内容上能密切配套。不能见题就用,强加填塞。②在题型上可多选一些小型灵活的练习,如选择、简答、恰当的材料等,这些题针对性强,比较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安排。

讲练结合式教学由于容量大,紧抓教学中心,这有利于高效益实现目标。是我教学中一直摸索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学方式看似浪费时间,实际上,不仅能产生强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久远的印象。这恰恰也是与高考注重能力考查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接轨的,我也将继续把讲练结合式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加行之有效的贯穿在我以后的教学之中。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中我们力求教学的最优化,实现课堂的有效性,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法指导,力求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力求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少数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要双管齐下,既要指导学法又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使他们走出学习的低谷。教学方法实际上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学法指导不仅要完成已有的学习方法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去钻研、思考,提炼出适合自己习惯的一套学习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及创新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课堂的有效性要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卫星;;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3期

[2]李玉斐;;试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有价值性[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年10期

第9篇

关键词:自主探究 服装构成 优质课堂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宽,这就要求服装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应“因时而变”,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服装构成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启迪设计灵感,培育创新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学效率的高低则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好坏的天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有着现实的、深远的指导意义。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与高效,提高本门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本校服装构成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课题,

“教”不单纯是要求学生“懂”,还要让学生“会”,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金钥匙。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教”的效率、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达成学生“学”的能力和效果。新型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作为服装构成课的授课教师,首先应当明确这门课的课程性质。服装构成课不是训练学生表现能力的课程,而是一门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程。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授课教师一开始没驾驭好,学生也就会对这门课程兴趣淡薄。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老师的身份角色,是“导”,是辅导、引导、开导。而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以往在讲到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时,以教师“讲”为中心,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和模仿的状态,往往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枯燥而乏味。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同样是讲点线面构成,教师要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方法,首先结合流行从网上搜索不同服装上的点,如点状四方连续花纹、纽扣、立体花等在服装中应用的范例。充分发挥时尚流行资讯在教学中的作用,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强化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的参与性教学。从而使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环境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自主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使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师的指导作用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指导地位,诱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有意识的去挖掘和充实,并渗透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在教学方法上要多创设情境,努力营造创新意识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与优质。在指导学生进行构思和创意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创意过程中要树立自我否定的意识。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要敢于打破惯常的设计创意思维定势,从多角度思考,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服装构成作为一门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是完全站在自由的立场去追求造型的可能性、材料的开发性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应考虑到如何让专业基础课紧跟时代步伐,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总结和寻求出更适合于民办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采取“保留基础,注重应用”的原则,突出实训环节,学习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检验动手技能呢?那当然就是设计作品。改变传统单一考试评价模式,将学生平时的课堂作业、专题研究、上课表现、社会调研等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并对整过学习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同时,在展示学习成果时,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对学生“当堂训练”成果作出恰当的评价。研究该课程与其它课程教学方法体系与考试评价方式体系的相互衔接和相互支持问题,使之纳入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它们整合条件下的作用。

高校服装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等部分。服装构成作为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通常不分专业都由基础教研室的教师进行授课,这种授课体系往往会导致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内容上选择一刀切的方式,换了专业、换了学生,却不换教学内容,教学和训练缺乏专业针对性。这种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与专业课剥离开来的作法,其后果就是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服装构成课教学不能与后续专业课进行有效的衔接。学生不知道学习构成是为了什么,更不了解怎样运用到实践当中。服装构成课程教学需要针对其特殊性进行改革与创新。这就对专业基础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对不同专业的专业理解程度,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调整。

总而言之,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我们丰富教育素养、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行为,升华教育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作为服装教育工作者,更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真正将课程改革、创新教育落到实处,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