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6:30: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软件模型的发展和演变。对于计算机技术,顾名思义其一开始的最大作用就是用于数据计算。而软件的最基本原型主要在于实现解决一些计算的问题,通过逻辑的设定实现固有的公式计算以方便一些学术性的数据研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软件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当前包括JAVA、C、C++等很多种程序语言的发明和使用,融入到计算机技术当中,也帮助软件开发得以全面完善发展,业务逻辑的实现也同样变得更加全面和功能多元化。软件技术已经能在人们当前社会中帮助处理太多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事物,达到更为高效和全面的效果。2.软件技术已经普及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其实软件技术在当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已经有着广泛的运用并且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如银行系统,ATM取款机,对于银行账户的信息读取,对当前输入的金额识别比对等,都是通过软件技术来得以良好实现的。还有公司里的财务系统,出账入账等等,使用软件加以更好地管理和完善帮助人们良好地减轻工作量并达到更为准确高效的结果。软件技术并不是空泛的编程和代码,它是已经良好的融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处[1]。以上都只是一些平常的软件技术的运用,现在只要使用计算机、手机,就一定会对当前软件进行广泛的运用。计算机中的视频播放软件,浏览器软件,手机中的娱乐游戏软件,自动导航软件,这一切都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也逐渐变得成熟并广泛运用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处。还有现在军队提倡的高科技战斗模式,同样是对信息传送,战术部署规划软件的全面升级运用。软件技术已经通过它的一行行代码不停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默默做着巨大的贡献,其在人们当前生活工作中的地位已经不可取代。
1.创新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软件指的是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当然,这只是一个学术性的抽象化定义。简单的来说,软件就是通过虚拟技术来更好地实现人们的预期。这其中包括数据统计,财务管理,资源整合等各个方面,并且还能通过各个功能的实现进行整理搭配得出全新的结果。而随着各类软件系统的数量越来越多,整个软件市场更加趋于创新化和智能化。比方说一个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良好的达到客户信息的录入,对相关权限进行有效的分配和管理,这些功能就是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最基本功能,实现它们在当前也是非常容易的。可真正达到了对客户信息的收集汇总,自动过滤掉无效客户并提炼出优质客户以方便明确之后的跟进维护重点,这才体现了一个智能化创新化的要求,才能更好的被人们所需要。2.社会需求和客户体验将成为重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完善和推广,在当前软件市场中,开发一个项目已经不是难事,难度在于开发出一个市场需求,客户需要的有效软件。游戏讲究一个客户体验,让玩家满意才说明这个游戏成功,软件也是类似的道理。软件的使用者同样是人,真正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大更明显便利的软件才是社会的需求,才是一个真正能被认可和广泛推广的软件[2]。在整个社会节奏都不断变快的今天,迅速高效是任何行业任何人都要求的。软件的真正作用就是运用程序逻辑的设定来帮助人们更快更精准地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只有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重视客户的体验才能被市场所认可,才会是一个有效的软件。通过编程、业务逻辑设定、封装打包等一系列操作,我们能完成一个软件的开发并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只有这些效果被整个社会所需要,软件才能良好的生存下去。
三、结束语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当中,并已经成了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当前网络信息化新时代的背景下,经济与科技不断的更新发展,因此分析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着重大的意义。
1互联网+时代的基本论述
步入新世纪以来,对人们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互联网技术,随着互联网+的提出,由大数据、互联网与云计算同现代制造行业强强联合,高效稳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工业、金融互联网,从而在国际互联网市场站稳脚跟。现如今,我国已经率先引领了世界第五次的技术革命,在信息化、移动互联、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技术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引领全球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对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改变。
2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由美国军方研制出来,ENIAC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导弹的实际弹道数据进行精密的计算,在当时,美国因ENIAC计算机的诞生,军事实力大幅度提升。ENIAC计算机有着较为庞大臃肿的体积,计算速度极慢且使用成本过高等特点,在军事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更是有着井喷式的发展速度,这一现象引起了各个国家的政府、科研机构以及大型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对其他领域中运用计算机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并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在真正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时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美国IBM公司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与民用的个人计算机,当时在计算机的硬件价格上已经得到大幅度的降低,这种亲民化的表现使得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3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3.1极快的更新速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硬件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因此拥有了极速的运行速度和优质的用户体验,这也是未来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政府的相关部门在计算机系统的投资力度上逐渐加大,使得计算机的更新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了颇具成效的超算中心。
3.2强大的运行功能
目前,计算机普遍应用的是微处理器,虽然极大的缩小了体积,但其运行能力却是以往处理器的数十倍,这得力于精细工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的提升了微处理器的运行能力。
3.3强大的实用性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更加强大,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某些电商企业的系统就是由计算机科技技术构建的,使得购进、销售、储存三位一体的管理,企业的运行效率得到了良好的提升,相关的成本费用也控制在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点上。
3.4预防与控制风险
企业在生产运营当中总会存在着各种风险,这也是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利用计算机技术,与其他相关的设备仪器相连接,搭建一个有效规避风险的系统,不仅使得企业自动化水平有效提升,还可以对未来即将面临的风险作出预防措施。
4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技技术的发展趋势
4.1发展趋势朝向精密化发展
随着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计算机的性能与运行速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这对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精密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诞生至今的英格尔公司,计算机芯片集成度达到了一万三千倍,由当初的十微米发展到如今的零点一三微米,芯片速度有2.8GHz达到了现在3.2GHz。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芯片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其耗能方面不断出现问题,当前计算程序是由CPU异构协同计算的,是通过多核处理器与定制加速协处理器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异构混合体系结构进行处理,从根本上高效完成高性能计算任务[2]。
4.2普适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由于网络信息化在社会中不断的发展,在企业与互联网相关联的同时,也给予自身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良创新。这使得社会上各行各业更加的依赖互联网,互联网的普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与消耗程度较为低廉,普适化对于计算机科技技术有着强力的推进性作用。因此,在经济建设中以及国家安全领域广泛的进行应用。
4.3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是新世纪人类的发展的方向,我国对此有很高的重视度,例如在二零零九年的北京建设成为我国首个无线城市,由此可见,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就是信息化、智能化。相关的理念也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数据与指令通过智能化计算机来传达,拥有着普通计算机所不能比拟的运算速度,在短时间内能将大量的数据模拟进行处理,并提高精准程度,智能化除了在军事领域与科研领域广泛应用外,目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充分的体验到了智能化生活,例如,智能化小区,或者智能型家具以及家用电器等等[3]。
5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技术的新鲜血液是由互联网+来提供的,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智能化的发展也得到了收获,这是发展革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方式,为了了让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当下应掌握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与多领域进行联动,使得我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获得新的突破与更好的发展。
引用:
[1]钟锋.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9:18-19.
[2]李峰泉,苏培华.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探索研究[J].电子测试,2015,(23):56.
首先我想谈一下什么是媒体的互联网思维。我认为互联网思维并不简单的就是某个网站、某个互联网企业的思维。而媒体以互联网思维转型升级,也不是把自己变成互联网,而是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受众体验、习惯、偏好的变化,真正从“传播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以优质、细分的新闻、资讯、娱乐产品和服务,来聚合目标受众。进而对市场、生产流程、管理架构、工作方式、盈利模式、价值链乃至整个媒体生态进行解构与重构。下面以广播、微信为例具体阐述一下以媒体为特色的互联网应用,互联网时代广播的收听特点以及趋势。
2014年上半年在国内30个重点城市的新媒体调研结果显示,广播听众中属于网民的数据超过90%,其中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达92.7%,60.0%的听众使用电脑上网,说明广播与移动互联网的受众重叠度相当高,利用网络平台的特点传播,听众对广播的粘合度会更高。并且,在超过5亿的移动互联网网民中,收听广播的受众群略超30%,且以年轻群体为主,说明移动互联网受众有可能给广播的新媒体化提供一个新的契机。移动互联网迅猛的发展,广播的传播渠道与收听通路都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大大提升了广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广播受众群体的听众结构和收听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播听众已经裂变为三大族群:第一个是传统广播的人群,即使用传统收听终端的人群;第二个是车载的收听人群,随着国内汽车普及率的提升,车载的收听人群日趋呈上升态势,而且逐步成为主要的广播受众群之一;第三个是新媒听众,即使用网络平台收听广播的听众,这部分人群目前在广播整个收听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在全国范围内用移动互联网收听广播的人群比例在10%-20%之间,但移动互联网网民都将是其潜在受众群,庞大的规模及其发展的速度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互联网普及后,为广播这样的传统媒体提供了多样的传播平台,现在的广播传播渠道已经从传统的FM/AM电波媒体渠道,发展为多终端、多平台、多入口、多应用等。广播利用车载移动、微信、微博、APP、在线广播等多个平台,多角度、多维度、多终端的延伸和拓宽广播的传播通路,听众的可选择面更为广阔。其实可以说现在的广播已经将各种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当成了它的传输出口以更大的扩大广播自身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
广播作为听觉媒体,具有极强的伴随性。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广播和音频应用产品不断涌现,“随时随地可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听众收听广播的时间更为随意,收听的频次也更多。传统意义的固定场所、固定时段收听已经不再适用于描述现代广播听众的收听习惯,移动、伴随的碎片化收听模式更为现代听众所接受。
在新的收听环境下,听众的收听接收终端呈现多种多样的状态,包括车载FM、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都能够成为广播和音频节目的接收终端。在终端大发展和不断融合的状态下,广播媒体传统的生产模式更注重节目的高质量,对内容编辑、评论的深度广度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包括各种移动终端在内的新媒介形式更加注重内容精炼,要求信息内容更快捷方便、更碎片化地传播。广播媒体可使用同一节目内容,但根据各终端受众的收听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及推送,从而实现内容在多终端平台的有效分发,既可以减少各终端节目制作的“内耗”,同时也能够更大程度的满足不同收听终端的受众需求。
【关键词】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网络;信息物理融合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但是,现代互联网系统由于协议不够完善、地址不足、存在安全问题等一系列原因,这就呼唤着下一代互联网的产生。目前应该抓住新形势下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地址资源足够丰富、先进节能、安全可信,具有良好可扩展性和成熟商业模式的下一代互联网,对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互联网根域名服务器已实现对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支持。我国已在基于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下一代互联网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及设备产业化、技术试验、应用示范、安全保障、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后续规模化商用和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
2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概述
目前,IP业务量主导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网络的业务量,而下一代互联网业务的主要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宽带化、普及化以及实质化。
2.1宽带化
下一代互联网业务的一个重要特点将是宽带化,这主要是伴随着宽带视频等需求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视频电话、视频会议、网络电视、3D互动游戏等的需求将促进互联网的宽带化。
2.2普及化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互联网已经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并称为世界三大通信方式,而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必将进一步普及化,这也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3下一代互联网的信息物理融合
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将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集通信、计算与控制等功能于一体,不仅可以实现物与物的联系,也可以实现人与物的实时互动,不仅突破了现有互联网的局限,也突破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
3.1信息物理融合的特点
信息物理融合是围绕现实世界中的人与物而建立的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实时系统,人们不仅可以对所有连接在这个系统中的物体发出指令,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感知世界,信息物理融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网络融合,安全性问题,节点接入与管理等。
3.2信息物理融合的应用
信息物理融合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也催生了新的应用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物联网是指物与物相连的网络系统,物联网的实质是利用红外传感器、射频识别、GPS等定位与感应设备,按照预先设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接入网络,以实现物体的定位、识别与监控等功能。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4下一代互联网未来业务分析
下一代互联网能发展到什么深度与广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下一代互联网运营哪些业务、以及这些业务是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于互联网运营商来说,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渠道与网络优势,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加高质量、更加方便的信息服务。高带宽是下一代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点。宽带接入的发展需要宽带业务的大力支持,而发展宽带接入时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挖掘新的业务量增长方式与用户增长方式。宽带接入类业务;视频类业务;消息类业务;安全类业务;远程控制类业务等,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主要业务。
5结语
通过毕业实习期间查阅大量资料以及对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深入学习与思考,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互联网已经成为支撑现代社会技术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与学习方式,成为支撑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互联网以及互联网应用水平的好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基本经济竞争力与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与变革,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下一代互联网呼之欲出,下一代互联网将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
参考文献:
[1]杜胜兰.2012年互联网发展十大趋势预测[J].中国新通信,2012(3):87~89.
[2]方王洋.互联网互动机制下我国手机动漫发展策略探析[J].经济视角(下),2012(1):29~31.
[3]黄路.互联网的发展给政府形象建设带来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2):20~21.
[4]靳亚男.浅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无线城市发展模式[J].中国新通信,2012(4):51~52.
[5]卿志军,李民.互联网对NGO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J].今传媒,2012(3):21~23.
[6]阮学文,孙巍,陈仕俊.发展移动互联网需要人才保障[J].通信企业管理,2012(4):74~76.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升级,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互联网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全面渗透,必然会为我国的消费金融注入新的活力。
而2015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元年,相较于传统金融业的高准入门槛和严格监管,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对较低的准入门槛和宽松的监管政策,使其在诞生之初便得以快速发展,P2P网贷、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等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但监管的滞后性也导致行业发展良莠不齐,系统风险不断加大。2015年密集落地的互联网金融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业态的发展,并为隶属于互联网金融七大业态领域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1.内涵
消费金融,是指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等金融服务,以满足消费者个人或家庭对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互联网与消费金融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型金融服务方式,它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将传统消费金融活动的各个环节网络化、信息化,减少了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了消费金融的效率及民众享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
2.发展现状
(1)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能力的稳步提升,以及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的出台,我国的消费及金融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消费信贷规模在2014年已达到15.38万亿,2014-2017年消费信贷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以上。但目前中国消费性贷款余额的占比只有20%左右,与欧美发达国家50%左右的比例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且我国消费金融以中长期贷款为主,2014年短期消费贷款为2.23万亿,仅占消费信贷的14.5%。由此可见,我国短期消费贷款市场潜力巨大,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2)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链逐步壮大
我国日臻完善的金融体系、多样化的社会融资渠道、不断刷新的金融创新速度,为消费金融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互联网企业等为主体参与构建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链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壮大。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精神所倡导的“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传统的消费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消费生态正在逐步形成,丰富的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成为拉动消费金融需求的新的增长点。
三、行业监管的必要性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也暴露出行业发展良莠不齐,乱象丛生,甚至扰乱金融系统稳定性等问题。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为例,截至2015年11月底,3464 家被监测的P2P借贷平台,正常运营的仅有1876家,问题平台约占46%,创半年来新高。
与传统消费金融相比,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信息技术风险更加突出,会对行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在信用风险上,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征信系统和健全的信用环境,个人贷款违约风险较大,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在识别客户信用这一环节,无论从成本还是效率方面,仍难以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审核部门匹敌。此外,互联网金融行业所倡导的普惠金融理念,会将原先未被覆盖到的”长尾“人群纳入消费金融的服务体系,这类人群可能欠缺相应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容易扩大金融风险。
四、监管政策落地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影响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央行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监管。同年12月,由银监会牵头制定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参与主体之一P2P借贷平台做出监管细则,回归平台“信用中介”的本质,以负面清单制的方式对行业发展做出了较为严格的规范。这些监管政策的落地既给予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足够的创新空间,又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金融风险。在后监管时代,互联网消费金融未来的发展有以下一些趋势:
1.消费场景化。随着互联网化程度的加深,消费场景的线上转移使线上的消费金融平台更具备渗透力,在消费场景中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趋势,结合消费场景获取的借款客户,因其更为明确的借款目的,反欺诈审核也更精准。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个产业都站在了转型发展的风口,也催生了泛娱乐产业的萌芽,拥抱大时代。本文以BAT为例,认为泛娱乐产业将呈现出业内业外企业跨界或大融合的景象,且各个涉入泛娱乐产业的企业将全面布局其网状产业链发展战略,而未来是否将会是互动共创,和谐共赢还需要业内企业的不断探索。
关键词 互联网+;泛娱乐;发展趋势
2011年腾讯提出打造以明星IP为核心的“泛娱乐”产业,这个陌生的概念在腾讯实践三年之后的2014年,被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的行业报告收录并重点提及,而今年,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时,泛娱乐遇到了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与机会,被业界公认为2015年互联网发展趋势之一。
所谓“泛娱乐”是指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粉丝经济,其核心是IP,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角色或者其他任何大量用户喜爱的事物。“互联网+”基础之上将形成万物相连的互动社会生态圈,这种高度无间断互动的特性正契合了娱乐产业的发展需求,泛娱乐产业作为一种粉丝经济新形态,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兴经济形态,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迎来蓬勃发展。
一、“互联网+”是泛娱乐产业发展的助推剂
(一)“互联网+”的政策性优势催生了泛娱乐产业的萌芽
“互联网+”是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被政府列为我国经济发展重大方向的一项举国政策,政府明确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政策的春风随即带来了互联网企业跨界各行业,传统行业主动嫁接或融入互联网的趋势。
泛娱乐产业的萌芽虽然是在四年之前,腾讯提出要打造明星IP为主的泛娱乐产业,但其真正大面积发芽是在此次政策性的引导之后,3月两会刚过,互联网企业的巨头阿里巴巴立即宣布推出新业务阿里巴巴文学,加上其先后投资的光线传媒、天天动听、虾米音乐、声盟、华数传媒、阿里影视和优酷土豆,欲打造涵盖电影、电视、游戏、音乐、文学、教育、电商为一体的家庭数字娱乐生态。阿里巴巴的转型并不是这次政策红利下唯一的例子,但阿里涉入文学,打通文化产业上游的内容生产这个环节的做法堪称其步入泛娱乐产业布局的开端。
同时,泛娱乐的始祖腾讯,因其在互联网娱乐业无可撼动的庞大用户优势、多年游戏方面的经验与娱乐基因,也趁着政策东风提出要在腾讯游戏的基础上,推出腾讯动漫、腾讯文学、“腾讯电影+”,共建四大实体业务平台。而除了BAr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企业,一些传统媒体如芒果传媒以及中型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开始向泛娱乐产业领域延伸。
(二)“互联网+”的特性使其成为泛娱乐产业发展的助推剂
“互联网+”是基于传统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涌现的互联网新形态,即万物互联网时代。不管是物质还是虚拟的,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而交织在一起,因而“互联网+”呈现出比互联网时代更加明显的高度连接、互动,而感知用户需求、增强用户参与度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边界的不断销蚀也是其鲜明特征。
泛娱乐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其文化产业特性及其产品性质决定了生产者要更多地与消费者沟通交流,甚至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交通也很重要, “互联网+”的特性能让这些交流便利很多,消费者能感受到完全不同的体验。粉丝经济的本质使得泛娱乐产业对于粉丝的黏性与互动程度要求高,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科技浪潮很大程度模糊了生活与娱乐的界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将进一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随需”的娱乐要求,使泛娱乐产业蓬勃发展。
另外“互联网+”能实现泛娱乐产业同——IP价值开发的效率以及内容生产效率,要实现某个明星IP的一站式多线开发,可以由某个平台如腾讯文学统领,让这部明星IP的图书出版、动漫画、电影、页游手游、舞台剧、周边商品在不同领域的开发商手中同时开工、协调运作。
一 “互联网+”时代泛娱乐产业发展新业态
(一)跨界或大融合,泛娱乐产业地盘新格局
腾讯从社交领域拓展到文学影视,百度从搜索引擎延伸到百度文学,并整合纵横中文网、熊猫看书、百度书城等网络文学品牌,阿里巴巴从电商巨头推出阿里巴巴文学,并重金打造阿里影视,这些互联网公司因为技术方面的优势已经站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跨界到娱乐或者是与娱乐产业的公司融合,面对泛娱乐产业,互联网公司不再是“搅局者”的角色,而是整个文化产业的地盘强势分割者与引导者。正如华夏电影常务副总黄群飞所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已在风口,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六大传媒帝国。
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界企业接触并渗入娱乐产业,以粉丝经济拉动投资效益也逐渐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新模式之一,集丰富信息流、资金流于一身使现代互联网企业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用户信息数据,促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用户需求,为他们在娱乐产业的地盘攻城略地抢得先机。
泛娱乐产业曾经的掌舵者——传统媒体的觉醒与自救也是“互联网+”时代泛娱乐产业的一大看点,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首,提出要在风口上做有温度、感知用户需求的全媒体广播,把粉丝需求放在第一位,人性化而个陛化的广播内容对于连接和聚集粉丝情感具有以往笼统的内容所达不到的效果;浙报传媒集团也提出要全力扩大互联网用户规模,加速拓展数字娱乐和智慧服务平台。
(二)打造全价值链,泛娱乐产业发展新生态
程武说, “对互动娱乐而言,泛娱乐就是互联网,泛娱乐代表着游戏、动漫、文学、影视等多领域的连接与共生。”可见,对于泛娱乐产业来说,自由连接,共融共生,形成网状价值链生态圈是泛娱乐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横向看泛娱乐产业链,本是基于游戏而生发,往前溯源便有了文学与动漫,往后延伸出现了电视、电影,而文学与动漫处于上游,是原生的创意性的,电视、电影是位于产业链的末端,属于衍生的、下游的,上游产业的开发对于用户与粉丝的聚集以及忠诚度的培养无可替代,而电影、电视的进一步开发能让IP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并反过来影响产业链前端的动漫与游戏等环节,上下游共生,打通产业链,使每一个环节上每一个产业都不再孤立发展,打造“同一明星IP,多种文化创意产品体验的创新业态”,所以横向产业链的完整是决定整个泛娱乐产业兴衰的关键。
而纵向发展泛娱乐产业链则更多在于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泛娱乐文化创意产品的制造与传播,衍生品的制作、推广与营销,为横向产业链的良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宣传造势,使各个环节的工作顺利进行并尽量使各环节产品的价值增值,从产业功能的分工角度来看,这些涉及技术集成、策划以及市场营销的环节,能有效推动各个环节的链接。
以IP为核心,全平台、全价值链的全线开发与利用,让每一个环节无缝连接并互动共融,形成一条长效的互动娱乐生态链,是未来泛娱乐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拥抱大时代,BAT率先布局泛娱乐产业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拥抱“互联网+”大时代的来临,率先布局泛娱乐产业战略,是BAT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在娱乐产业领域跑马圈地的最佳证明,也是泛娱乐产业成为新时代极具发展潜力的显现。BAT在互联网领域发展多年,聚集的大规模用户、数据以及庞大流量,技术优势以及资金等,再加上高瞻远瞩的战略性布局,似乎足以让他们在以粉丝经济为关键的泛娱乐产业时代赢得一片天地。
作为泛娱乐战略的布道师,腾讯集团副总裁规划了腾讯泛娱乐的路线图,在动漫、文学、影视等领域建构垂直生态;搭建跨领域生态体系;搭建所有人包括主创者、用户共创的生态体系。这是一幅以三条主线同时并进的路线图,囊括了泛娱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甚至是内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这样的细节,因此腾讯的布局是一种全局性的架构,意欲占一方领地而引领风向的做法。
百度不甘示弱,迅速成立百度文学,并宣布打造泛娱乐化产业链,同时整合旗下贴吧、书城、百度音乐、百度影音等各种资源,以求对原创网络文学进行推广、版权授权,并拿下原创作品改编成影视、游戏后的推广与运营全程。
而阿里巴巴作为电商巨头,把文化中国变成阿里影视,并在世界读书日推出阿里巴巴文学,结合之前投资的一系列音乐、游戏以及影视平台,阿里巴巴摇身一变成为了家庭数字娱乐内容生态圈的第一个打造者。
继BAT的风头之后,蓝港、华夏影视、奥飞动漫等科技、媒体以及游戏等企业纷纷涌入泛娱乐产业,竞争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谁主宰泛娱乐产业的领地并不仅仅只看布局,更要看行动。
三、“互联网+”时代泛娱乐产业发展判断与思考
移动互联网的高歌猛进, “互联网+”的到来,很多产业形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娱乐产业发展到今天,出现了泛娱乐产业,这既是时代前进的步伐,也是娱乐产业将成为娱乐帝国的演变。泛娱乐产业的这种趋势不仅能刺激内容创意市场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吞噬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界限,达到一种无边界的互动共创的状态。
泛娱乐产业的核心是明星IP的创造与经营,在这个优质内容愈发稀缺的年代,注重明星IP是内容为王,重视保护知识产权的表现,这意味着文化创意产品经过多年的无秩序市场将慢慢走上正轨,内容生产者也能够得到应有的报偿,可以期待未来内容市场的繁荣发展。
泛娱乐产业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又是一种依赖粉丝黏度支撑的经济,产业内的企业都是扮演内容生产者的角色,所以粉丝的爱好,用户的需求是不容忽视的制胜重要因子。 “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万物相连以及无间断互动,让用户可以直接参与内容的生产,让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进入无边界共创的状态,同时粉丝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经营的反馈信息,也可以让产品的生产与推广能抓准消费者的消费点,使每个产品都能在带来利润的同时,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对泛娱乐产业未来看好的同时,也应该冷静思考互联网市场的风险、无序与杂糅,内容产品的鱼龙混杂,创意不被重视又常被模仿的现状等等,而以BAT牵头引领泛娱乐产业的发展,是否会造成文化产业市场的单一或者明星IP的盲目开发,都需要泛娱乐产业业内的企业能跟着大时代的风,且行且探索。
参与文献
①泛娱乐[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632110.htm
②刑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2009(2)
③腾讯游戏,腾讯互娱关于“泛娱乐”的那些事[EB/OL].凤凰网,2015-3-28
④王建利,竞赛泛娱乐产业链,BAT谁领?[EB/OL]慧聪广电网,2015-5-5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越来越受到的人们的关注,随着移动网络的兴起,有了市场的不断发展竞争,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为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新型经济发展的出现,传统行业结合互联网的企业越来越多,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影响。最为传播速度快,传播便捷的特点,移动互联网用户较多,在移动平台即时传播新闻,让用户随时随地的能在最短时间内看到最新的新闻和观点,不经可以观看,同时也形成了平台传播功能。
1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分析
1.1 移动新闻传播具有广泛的社交功能
所谓社交功能是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通过平台建立关系,这种关系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受到平台影响。移动互联网通过设备将某群体聚合在一个平台,平台用户可以对传播的新闻进行评价,点赞、转播的行为,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互动的作用,通过平台,用户可以看到新闻价值及观点和看法,同时,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对某新闻传播产生共鸣,从而形成社交,满足自己的价值需求
1.2 移动新闻传播具有本地性功能
所谓移动新闻的本地性主要是指新闻的传播以位置为基础,通过位置的传播,建立信息之间的关系,传播具有针对性,移动新闻容易形成关系,并将这种关系本地化,因为移动平台庞大的数据用户群,可以形成用户与用户之间建立连接,新闻传播正是将这种传播通过本地化的方式传播到最近人的关系群,这样就实现了价值,对于了需求和被需求的,达到了新闻传播的效率。
1.3 移动新闻传播具有即时性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化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彻底变革,有原来传统发展向线上发展,线上有原来的PC端向移动端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传播的主要工具,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主要工具,因为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性特点。新闻传播首先要求准确,其次要求即使,移动互联网正是解决了新闻传播即时的问题,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如:某一事件在某特定的空间中触发,激发了周边移动人群,在场景中的人群就会对事件产生传播行为,达到了随时、随地和即兴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发展移动新闻传播也存在负效应作用和夸大新闻传播的效应。
2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趋势分析
2.1 便捷即时化
伴随着即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终端可以便捷地浏览和搜索信息、可以随时通过社会化网络工具与朋友互动、在线娱乐、购买商品或者支付等等。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高速化发展,移动3G 和4G 网络逐渐普及,人们适应移动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各种移动互联网软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如果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新闻传播,正是符合了新闻传播的特点,具有广传播性,传播分享信息便捷即时。
2.2 垂直碎片化
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已经将移动互联网新闻传播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移动互联网人数的增加决定了新闻传播由原来的单一渠道转变为多元化渠道发展,而且传播效率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人数翻倍增长,可见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手机平台,人们通过手机平台阅读新闻的时间不是定期的,而是出现了间断阅读,就是所谓的碎片化阅读,如:出行中获取新闻,休闲时间获取新闻,用餐时获取新闻;其次,移动互联网为人们拓宽了获取新闻的渠道,主流渠道有微博、微信等应用平台,通过传播,新闻效度增强,有可能成为热点话题,从而极大的促进了获取新闻的效率。最后,出现的新闻类APP,如今日头条,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移动新闻的依赖,获取阅读的方式变得简单,提高了阅读频率。
2.3 云传播与云媒体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的应用思想是把分布于各地的成千上万台电脑和庞大的服务器集群计算能力连接成一张大网到一个远程的数据中心,形似一片电脑云。云媒体就是是在云端通过新型传播方式将需求信息通过云端,接收端在第一时间就会收到媒体新闻信息,改变了原来计算器通过流程、业务归口、频率分割等诸多限制。云端的出现引领了时展,在大数据情况下新闻媒体传播更多元化,更便捷,更有效率,能够承载复杂的内容及大批量的信息,新闻媒体呈现方式发生的改变,这一新兴云端的出现,将新闻传播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更贴合了新闻所需的特点。
总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尤其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对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革命。移动上网成为人们获得新闻资讯的最重要渠道,并且让信息扩散速度更快。移动互联网的新闻传播呈现了与传统新闻传播不同的新的特点。
关键词:互联网+ 内部审计 审计方法
一、“互联网+”时代下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内部审计依托于经济社会改革的发展,已进入信息化建设浪潮。审计信息化建设和运用已经融入到内部审计的方方面面。《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推进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目前,内部审计在“互联网+”时代下,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助力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平台的创建,审计模式也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进行革新。审计人员通过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筛选,发现审计问题疑点和重点,针对疑点和重点再进一步深入审查已成常态。
二、“互联网+”在内部审计应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审计资料的数字化、审计方法的智能化,导致复合型人才的缺失
“互联网+”时代下,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前瞻性认识不足,思想排斥,行动不积极,导致审计信息化的推进受到一定阻碍。计算机人才由于缺乏审计实务经验、技巧,难以形成明确、范的审计思路;审计人员由于缺乏计算机使用技巧,难以通过使用计算机助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和效率,造成审计时间、审计成本、审计效率不配比,难以满足开展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信息化建设成为内部审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如硬件设施的投入和持续更新,计算机软件的研发、采购和升级,内审专业人员的培训等。现代内部审计发展所需投入到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平衡,已成为其发展滞后的瓶颈。
(三)审计领域未实现全覆盖
在“互联网+”背景下,审计信息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对于如何规避和防范审计系统风险,审计人员需对被审单位信息系统安全性、所产生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的经济性的进行审计,而信息系统审计在目前部分单位内部审计领域中处于空白状态。
(四)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利用率还不高,利用的效果和质量也并不理想,审计信息公开程度不够
由于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以及一些部门以担心数据泄密等原因,导致网络管理和服务滞后,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信息的公开及充分利用。
三、“互联网+”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
(一)“互联网+”下,需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拓宽并完善内部审计领域
计算机审计通过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人员思路的结合,搭建审计信息管理平台,把审计人员的经验、技巧,通过信息化技术转化到计算机中,以对审计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计算机审计的有效实施,需要审计人员强化计算机功底,加大对庞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拓宽内部审计工作领域,审计人员需及时更新知识,加强培训,以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 互联网+”下,革新硬件设备,不断提高审计服务水平
现阶段“互联网+”审计工作模式的有效推进,不仅要求审计单位取得相关审计软件和系统,同时要求有配套的硬件和程序。“互联网+”审计模式的推行需不断革新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服务水平提供了基础,使得审计人员不是仅仅局限于过去的财务报表审计,可以围绕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企业价值增值等目标。
(三)“ 互联网+”下,不断拓宽审计方法,不断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人员意识到现行的对样本进行抽样审计方法,也具有不全面性,难以实现审计全覆盖以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及内控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价。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处理能力显现,管理方法与方式的变革将更加深刻,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从海量复杂的数据中快捷有效的挖掘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并运用各类审计模型,从而实现审计咨询的信息化、智能化,做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得出更加全面和具有建设性的结论,增强了审计的实效性。
(四)建立网络审计平台,使审计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
“互联网+”时代,企业通过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的系统化建设,使得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也向更高层次发展,即建立“互联网+”审计工作管理信息平台。互联网审计平台具体包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历史信息等,并将这些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及时录入更新,通过“互联网+”审计管理平台,把审计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加工、上传,建立审计项目数据库,从中找出有价值的管理信息,实现各类审计信息的共享。通过审计信息管理工作平台使得审计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为其他提供借鉴和咨询,为公众提供监督和服务平台,不断加强审计结果的公示公开,并将审计结果充分利用到领导决策及干部考核之中。
四、小结
“互联网+”已经推动经济、文化等发生着巨大改变,为内部审计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快速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进行内部审计行业的改革。同时,改革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引、需要较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对数据安全的保护。“互联网+”时代下,改革势在必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只有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才能使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准确、快捷、高效,才能使的审计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占据了公众视野的眼球,其在传播手段和接收终端的多样化,为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使得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到强烈冲击。随着新的传播技术快速发展,也推动着媒体加快进行媒体融合和技术转型,从而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将围绕构建新型主流媒体和现代传播体系开展,这也意味着传统媒体在新的传播技术下需要适应新的信息传播格局,改变对已有话语权的掌控方式,进而实现自身的改改革转型。本文拟从新媒体惊人的速度,开放式互动的特性与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切入,探讨传统报业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新媒体和传统报业媒体建立融合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拉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序幕,人类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也是一场媒介的革命,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蓬勃发展,不断改变着大众的活动空间、节奏和态度。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0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40%。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4年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下,传统报业媒体的影响力持续下降,经营收入呈现断崖式下滑。据慧聪公司统计,2013年全国报业广告同比下降5%,2014年同比下降18%,2015年一季度降幅扩大到28%,特别是都市生活类报纸广告出现断崖式下滑,个别都市报广告同比降幅超过50%,传统报业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无论是在用户数量还是技术手段上,都正在以不可预测的迅猛势头侵占着传统媒体领域,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如果不进行现代化改革转型,就有被市场淘汰的危险,甚至失去对公众的话语权。
正如科技革命推动未来一样,互联网技术革命则对传媒业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技术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就像造纸术、印刷术、无线电广播推进人类文明一样,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媒介的变革始终是改变世界的最具有革命性的力量,由技术革命与技术创新所推动的发展不可抗拒,落后的技术和传播方式必将被淘汰。就像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指出的,“当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世界中有什么前途’时,其实他们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需求决定供给,符合先进社会需要的媒体才能在未来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新媒体在信息的丰富程度、更新速度、互动性、接受便利等方面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而在内容为王的信息传播中,传统媒体在一段时间内仍是主流而难以取代,而且受众对传统媒体信息质量的信任也是报纸、电视、广播能长期受大众青睐的根本原因。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发扬基础上,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只有大众化才能主流化,大多数人能接受的媒体才能被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体。所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品牌传播优势与新媒体技术、渠道优势,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互补关系。
二、传统报业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困境
(一)面临断崖式下滑的传统媒体
实际上,很早以前中国报业就知道新媒体所带来的威胁与挑战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固有的传播思想和僵化的体制机制,使得传统报业媒体一直没有做出实质的改变,直到从2013年开始,报纸停刊休刊的消息不断传出,报业媒体的大佬们才真正意识到“狼”真的来了。2015年,楚天都市报前三个月业绩跳水,据称计划一次性裁员近百人。事实上,纸媒出现困境大裁员,并不仅仅出现在国内,国外纸媒早已开始。2014年10月1日,《纽约时报》宣布将裁掉约100名新闻编辑,以节省运营成本,投资未来的数字业务。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也都在公布裁员计划。2014年,全国报业媒体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以大众报业和南方报业为例,公开报道显示,大众报业集团2014年利润总额从2013年的7.35亿元降至3.22亿元,降幅高达56%;而南方报业集团更是陷入亏损,有数据显示,2013年南方报业集团利润总额为1.29亿元,2014年下降至8650万元,同比下降37%。
(二)竞争激烈中的新媒体
新技术的革新必然会影响一个时代的发展,淘汰旧的工具。但是对于目前的现状而言,新媒体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挑战。比如,曾经引领的新浪微博,2011年新浪微博扛着“自媒体社交媒体大旗”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并迅速占据中国大众的眼球,他给受众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发声”场,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但现在新浪微博早已入不敷出,在他发展最快的几年时间内一直强调他的新媒体属性,却忽略了他的社交作用。作为为社交媒体,最重要的是用户
作为“人”的用户,当用户觉察到自己被忽视,发现自己的需求被冷遇,他们就会离开。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作为后起之秀的微信,由于充分明确了自己社交工具的定位,现在已经完胜微博。当然,这两个产品有许多共性。但正因为他们的定位不同注定了结果的不同。加之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之间轰轰烈烈的微博大战,最终新浪微博虽然守住了老大的位置,并在2014年登陆纳斯达克,但从如日中天向迅速衰落已经成为必然。导致新浪微博逐渐式微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至今都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而微信引领潮流之后,也不断出现了陌陌、米聊、易信等这一类的社交软件,竞争也日益激烈,其结局也可能还是一样。竞争会导致传媒行业迅速的发展,但当竞争超过一个标准后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新媒体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局就是激烈竞争下的优胜略汰,并不是完全繁荣的局面。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不是相互排斥、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互动、互补、互融。单一的媒体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必将失去竞争力,采用多种传播手段进行深度融合的媒体才能胜出。
(一)传统报业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使信息内容更加丰富
传统报业媒体往往由于时间、地域和版面的影响,新闻信息的容量有限,只能截取最有新闻价值的,迎合大多数人的阅读取向的信息,因而缺乏个性化,不能全面满足受众的阅读需要。而新媒体则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其信息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范围广、融合程度高的特征,可以汇聚多种传播手段和方式,并能同时结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使的信息内容更加丰满生动。
(二)传统报业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使传播渠道更加畅通
报纸凭借强大的公信力、庞大的受众群体及权威的舆论地位,在传播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其单一、线性的传播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传统报业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将集团内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采编业务集中在一起,组建类似于“大数据信息厨房”新闻采集中心,遇到重大事件报道和突发性事件,派出一个融合报道组,集中采访可供全媒体使用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信息,编辑部再把这些产品进行编发,提供给集团内不同的渠道,特别是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推送传播,从而大大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