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力交易的方式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1 16:30: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力交易的方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力交易的方式

第1篇

关键字:电改 售电侧放开 电力交易

中图分类号:TM- 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9号文(简称“9号文”),明确了的新一轮电改将在“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思路下构建真正有效的电力市场机制。售电侧改革被认为是本轮电改新方案的最大亮点,是“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售电侧改革作为“两头”之一,在整个电力体制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是否成功将决定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成败。而电力交易机构中心枢纽功能的发挥对于新型售电主体能否最终进入售电侧市场、能否有效开展售电业务、能否真正形成竞争性市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背景分析

(一)新电改要求售电侧放开

售电侧放开对国家电网公司的影响较大,一是,企业的功能发生根本性转变。二是,企业的盈利模式发生根本改变,电网企业运营模式不再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作为收入来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三是,企业交易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由电力企业承担的交易业务与其他业务分开,实现交易机构的独立运行,承担交易平台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四是,业务重点发生根本性转变,主要现在电网规划更多由政府主导、电网运行的操作模式更为复杂、电力营销竞争性加剧、电力交易主体增多等。五是,管理重心发生转移,盈利导向转为成本导向、降本增效成为重点。

(二)售电侧放开对电力市场交易提出的新要求

售电侧放开在对国家电网公司产生较大影响的同时,也对电力市场交易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如面对大量涌入的售电主体,必然改变原有的市场成员管理模式,需要重新设计优化电力交易业务,需要将由电力企业承担的交易业务与其他业务分开,实现交易机构的独立运行,共筑公平竞争和谐有序的交易局面。

三、研究内容

(一)电力交易业务的更新设计

1.电力交易业务变化重点分析

经过深入对比分析,新电改后电力交易机构的业务将发生较大变化。市场构成由原来的单一中长期市场转变成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市场模式由原来的分散式转变成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模式。市场体系由原来两家大电网公司各自分级管理转变成为区域和省(区、市)电力市场,市场之间不分级别。新业务需要支撑多种类型的市场成员及其多种交易需求;新业务需要支撑双边协商、集中竞价、挂牌等多种交易方式;新业务需要支撑电力直接交易、跨省跨区交易、合同电量转让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等多种交易;新业务需要支撑多种交易计划的编制(包括月度、日前、日内等);新业务需要支撑多种交易合同的编制与签订;新业务需要支撑面向多元主体的交易结算;新业务需要支撑各类交易主体相关信息的。

2.业务更新设计

根据售电侧放开对省级电力市场交易的新要求和省级电力交易机构自身定位,勾勒国家电网公司省级电力交易机构业务蓝图。主要分为核心业务和支撑业务,其中核心业务包括市场成员管理、交易组织、交易合同、交易计划、交易结算、信息;支撑业务包括电力交易平台、电力电量平衡分析、市场评估分析、服务窗口管理、市场建设与规则编制、风险防控等业务。电力交易机构业务蓝图见图1。

(二)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

1.功能定位变化分析

改革后电力交易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国家电网子公司或分公司形式)不以营利为目的,在政府监管下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公开透明的电力交易服务。交易机构主要负责市场主体注册和相应管理、市场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其中包括市场运营分析、披露和市场信息、提供结算依据和汇总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自主签订的双边合同。

2.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

(1)确定组织形式

《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中明确电力交易机构组织形式为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的公司制、电网企业子公司制、会员制等三种组织形式。电力商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交易机构与电网经营企业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电力交易机构与调度中心之间须密切配合,因此建议采用电网企业子公司的组织形式。电网经营企业子公司的组织形式具有组建相对容易、运营成本较低、确保中立和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改革进程等诸多优势。

(2)组织机构建设

交易机构的功能定位,决定其基本职能、机构、编制、财务等在第一时间应是完整而独立的,同时政府赋予其行业公共机构的属性,并拥有干部人事管理权。但是交易机构的相关业务专业性较强,一方面要求具备深厚的电力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具备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等市场交易的相关知识并拥有丰富的经验,同时要求掌握一定的数理统计技能。该类人才目前市场上较少,主要集中在原有的电力交易中心,因此建议以电网企业现有人员为基础,完成机构的组织建设工作。对于一般人员的短缺,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行公开选聘,择优录取;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短缺,则需要由市场管理委员会推荐,并按组织程序完成聘任流程,杜绝,以保证各方利益。

第2篇

关键词 物理教学方法;特点;发展趋势

物理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诸多因素中的一个最活跃的因素,又是最具有实践性的环节,因此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往往首先是以物理教学方法为突破,因而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但是物理教学方法却又要受到教育思想、教学目 的与教学内容的制约,这必然会出现物理教学方法评价的多元性,形成大家常说的“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的情况,它说明物理教学方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研究课题。文章谨就物理教学方法政革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做些探讨,恳请广大同行指教。

一、物理教学方法的特点

1.物理教学方法的目的性特点

物理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的就会形成不同的物理教学方法,每一种物理教学方法总是以一定的教学目的为前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开展师生的双边活动,最后又根据这种活动的成果来衡量物理教学方法是否成功,凡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都是成功的方法,没有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则是不适当的。因此应用各种物理教学方法都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提出目标进行与目标一致的活动运用必要的手段改革客观对象的过程以达到教学目标。

2.物理教学方法的藕合性特点

何一种物理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双边藕合而成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二位一体的活动,只强调一方活动的主张都是不符合物理教学方法特点的。

强调物理教学方法的藕合性特点,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长期以来在我国物理教学方法的实践中过于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的弊端,因而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要十分强调研究学生学法的必要,忽视了学生的学法,教法也就失去其针对性,大大影响教学的实践效果,因而在现代物理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中,发生了重心转移,即由教师的教法转移到学生的学法,这种转移正是当前我国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一种反映。

3.物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点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其中,前一个“法”是指教学的一般法则,也就是一般规律,后一个“法”是指物理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所以“教学有法”,因其又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所以“教无定法”。物理教学方法之所以具有多样性,是因为制约教学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受不同的教学目的制约,又受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条件等因素制约,还要受教师自身素质特点制约,这诸多因素的不同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物理教学方法的千差万别和多种多样。

认识物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点,就为我们在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中,特别在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时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避免物理教学方法的单打一,坚持综合优化的标准,坚持从实践出发提供了理论根据。

4.物理教学方法的发展性特点

一切事物都是茬发展变化的,物理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它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时代要求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智力、能力都得到充分地发展。过去的物理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必须创造出一些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物理教学方法,因而物理教学方法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表现出了具有十分活跃和发展创造的特性。

二、物理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物理教学方法的发展性特点决定了它必然要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展,由单一的传授模式而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物理教学方法体系,哲学、政治、科技、文化做为一个大的社会背景在影响着物理教学方法,而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课程的变革将直接作用于物理教学方法的发展,现代社会中上述领域的变革,使物理教学方法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

1.物理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趋势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逐渐走向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简单的粉笔加黑板的讲授方法已无法适应这种社会变革,只有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使之现代化,才能满足学习化社会的需要,这种物理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A、视听教学设备的日益广泛应用,体现为教学物质设备的现代化,从幻灯、无线电收音机、电唱机、电影到收录机、电视与通讯卫星,到如今的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物理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制,把学生的视野推到了教室以外。B、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物理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显著标志。C、自然科学实验室的普及,当然目前新教学技术的运用还存在不少问题,但适应社会发展永远是物理教学方法前进的强大动力。

2.物理教学方法的心理化趋势

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依据,同样心理学为物理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根据,现代物理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从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必理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因而心理化可以使物理教学方法具有更为牢固的科学基础,现代有关物理教学方法的众多新研究成果几乎都出自于心理学家,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运用及心理学家的直接参与为物理教学方法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3.物理教学方法的民主化趋势

民主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民主的社会需要公民具有民主意识,公民的民主意识需要民主的教育来培养,教学的民主是民主教育的核心,物理教学方法的民主是教学民主的主要表现,物理教学方法民主化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行为的自主者,物理教学方法的民主化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现代教育

的共同趋势。

4.物理教学方法的个别化趋势

不少教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潜能的差异微乎其微,之所以导致学生成绩的巨大差异,是由于他们没有受到适合他们自己特点的教育。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使用完全不同类型的物理教学方法,其结果可以便不同的学生学到同样的教学内容,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因而就出现了物理教学方法个别化的要求,目前物理教学方法的个别化主要是在以学校教学组织的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进行个别化教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物理教学方法个别化的本质不应该是个别物理教学方法,而应该是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物理教学方法,它可以是个别教学法也可以是班级教学法。

第3篇

一、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有许多教师认为,备课只是简简单单地去应付学校的各项教学检查,对于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部分教师上课只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这种想法固然错误,备课是老师精心准备授课的体现。在备课时我提出以下建议:(1)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2)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3)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同一级组组成一个备课组,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在精心充足备课的基础上传授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在高考历史更加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只有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情境,以情求趣

学生对于久远的历史难以感知,可以借助历史图片和影视创设丰富的情境,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变成可感知的历史现象,把失去的历史再现,从而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思想受到启迪。而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大幅度减少讲课时间,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当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高效率地利用课堂45分钟。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独立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掌握知识。中国现代史有很多纪录片,采用纪录片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历史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容易直接感知、触摸历史。图片与影视相比往往更清晰,在教学中使用图片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讲改革开放时展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一些有代表性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乐”学

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推进现代化建设,而不是简单地记住历史,所以教师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布置有趣味性的作业,化知识为能力。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让他们觉得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氛围,把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指导学生编写学习提纲、归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规定学生在新课前要预习,并编写学习提纲;课后,则对全课知识进行归纳小节,明确该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

由于历史学科内容庞杂,需记忆的东西多,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把握不住要点,该记忆的内容没有掌握。

在起始阶段,我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做出示范,如《》一节,我先指导学生阅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读完后,让学生归纳这几段主要表述的中心意思是背景,然后仔细分析每段的中心意思也就是运动的背景包含几层。在逐步把握了本节的基础知识后,引导学生分析该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并对知识体系进行归纳和概括。

第4篇

关键词 新医改 医院 全面预算管理

一、引言

看病难、看病贵是广大病患面临的普遍难题,这拷问着我国医疗体制,新医改政策正是破解这个难题的钥匙。近几十年来,伴随我国经济腾飞,医院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但是预算管理始终不够科学规范。资金是医院运转和发展的“血液”,也是医院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价值基础,如何规范收支管理,把预算用到“刀刃”上,是医院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新医改的背景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体系逐渐形成,疾病防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医药保障覆盖的人口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群众健康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我国医药事业发展与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却也逐渐凸显出来。城乡医药卫生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发展失衡,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不到位,医药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阻碍。2009年4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同时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标志着新医改正式启动。2017年1月9日,国务院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加上“两票制”实施意见、薪酬制度配套政策,意味着“新医改”进入深水区。

三、新医改视角下医院预算管理的难点

新医改政策要求实行收支两条线,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把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且抓住整个预算管理的关键点。可是,长期以来医院习惯了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预算管理意识,资金管理水平较低,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广泛存在;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设置的预算指标不合理、不科学,执行过程中缺少硬性约束,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大,预算超支成为常态;预算编制水平较低,普遍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预算内容不全面,结果编制出来的预算往往成为空头支票;有的医院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盲目进行项目投资,立项、申报、审批等流程把关不严,导致超预算支出,而且项目划拨的专项资金不能完全发挥效益;而且,资金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传统化,通常注重后期管理,却缺乏对资金使用过程的动态控制,资金使用审核不严,资金管理的权责不够明确,导致资金使用计划与实际严重脱节,资金管控流于形式。

四、新医改视角下医院加强预算管理的方案

(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资金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价值基础,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为此医院必须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做好资金风险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首先,医院应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完善资金审批制度,规范资金管理流程,根据医院的运营情况和外部环境建立相应的财务控制模式,以保障资金流动和经费支出的科学性、计划性、有效性;其次,资金流转面临着多种风险,医院要建立相适应的风险监测体系,随时监控项目投资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等,及时对风险作出预警,合理规避资金风险,确保经营管理与资金管理同步协调,以维护资金的安全;此外,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考核机制,落实资金管理问责制度,实现资金管理的权、责、利相统一,充分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避免预算超支、资产闲置和资金沉淀等问题。

(二)全面提升预算编制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实施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医院应当建立总预算、院级预算、责任预算的三级预算体系,其中医院总预算是预算管理部门根据年度事业计划建立的医院总体财务预算,院级预算是各行政职能部门编制的医院层级预算,责任预算是各责任中心编制的业务收支预算。医院应改变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建立健全预算体系,深化预算编制方法,根据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各项经营指标,自下而上逐级编制资金预算,并优化预算分配结构。首先,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及时引入专门的财务软件与数据系统,提高预算编制的信息化水平;其次,在开展预算之前,预算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工作,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再次,应加强资金收支管理,认真统计近几年的信息数据,充分借助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例如,药品材料费用可采用弹性预算法;业务收入采用滚动预算法;管理费用零基预算法;临床医技科室的收支结余采用绩效预算法;资产折旧费用采用固定预算法等。最后,应设计科学、明确的指标体系,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分析,从而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三)严格落实预算管理方案

医院应确保预算分配管理的科学性,把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与落实到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程序开展各项预算管理工作,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严格落实预算管理方案,切实纠正粗、疏、漏、乱等现象。医院应对支出进行分类管理,提高经费使用透明度,严格按照预算和计划使用资金,禁止以拨代支、以领代报,或者随意变更资金用途。要确保资金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授权支付管理,将预算方案严格落到实处,一般不允许更改,对于特殊的超预算支出必须经过申报和审批程序才可变更。而且要设立预算预警体系,重点关注预算偏差、资金异动、大额支出等,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批,并且认真分析预算与实际出现差异的原因,实现对资金的实时动态控制。

(四)积极引入绩效考核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院应鼓励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加强学习,并提供专业的、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快速提高他们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平。为了确保预算管理的效果,医院必须加强监督检查,为此可以成立监督考核小组,积极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同时加强动态考核和监督,把预算执行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将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给予预算执行良好的部门以奖励,对预算执行较差或违背预算管理制度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监督考核小组及时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医院的管理人员,让管理层得以总结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思索解决方案。将考核与奖惩相结合,实行奖优罚劣,才能积极建立讲约束、讲实效、讲规范的预算管理新机制,从而保证预算管理的执行力,防止出现编制、执行两张皮的现象。

五、结语

2009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医改政策,可以预料,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规范化管理是医院的必然发展方向。预算管理是一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各级医院必须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积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规范资金运作体系,促进医院管理透明化、科学化、规范化,并积极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作者单位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参考文献

[1] 朱宇.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改革[J].现代企业,2012(5):21-22.

[2] 刘丽.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4(35):96.

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互动传播;理念;方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3-0102-02

一、公交移动电视互动传播理念的确立

公交移动电视自从在我国出现,并相继在全国三十多个大、中城市开播以来,它的迅猛发展和不容忽视的影响,引起了传媒界和移动电视业界对它的重视与研究。众多研究把它定位于“新媒体”。据笔者多年从事公交移动电视节目制作负责工作的实际与经验看,之所以称它为“新媒体”,更多的是在于它的数字传播技术的新和先进性,在于它实现了把电视在家庭等固定场合的传播,变为了可以在公交车移动的车内环境中传播。从而大大延伸了电视传播的范围,实现了“电视无时无处不在”,“受众随时随处收看”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新媒体”应该是在传播技术手段上的“新”带来了传播理念和制作上的“新”,但从全国各城市公交移动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的实际来看,实质上并没有什么“新媒体”的理念。

由于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大多是从传统电视台分离出来的,因而沿袭了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多是采用“电视文摘”的手法,从地方台、中央台等频道的节目中,将新闻、资讯、娱乐、体育、知识服务类等节目通过收录,重新压缩、摘编、组合、包装播出。节目制作观念上依然是传统的“传播者为本位”的理念,传播更强调公交移动电视的“唯一性”、“强制收看性”的单向传播,我播你看,让受众大多处于被动接收地位。加之公交车上收视环境的嘈杂、干扰、以及公交乘客乘车时各种散漫和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状态对收视的影响,这些都使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不容乐观。那么如何提高、优化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

首先,应在节目制作理念上有较大突破,这个突破的要害问题,就是建立互动传播的新媒体理念。这一理念首先有着先进传播技术的支撑。当今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传播手段的发展,给广播电视带来了一场变革,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大力推进,使公交移动电视能搭上这辆快车,融进有强大互动功能的网络平台,以伸延自身的传播范围,使公交移动电视向纵深发展,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与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完全交互式的新型媒体服务器。

其次,随着现代传播数字技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传播理念在发生着根本的转变:由“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网络互动技术的发展,使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传播,而是主动地寻找信息,参与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交互式的传播方式使得任何人都可能参与到传播系统中而成为信息的主角,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人崇尚自主,渴望参与交流的心理要求。“传播应该是从公众到公众,否则公众就有权利与义务拒绝那些盗用自己名义说话的人……”。(《当代新闻学》贝尔纳・瓦耶纳)。

因此,以“受众为本位”的传播观念,是传播观念回归到传播本来的精神要义:交流。通过互动,一切为了受众,一切为受众服务,应成为媒介的共同准则。基于以上阐述,因此,公交移动电视媒介人要优化与提升传播效果,克服公交车上传播环境的弊端,就要从根本上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互动传播理念,借助现代网络互动传播技术,寻找互动传播方式,让公交受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节目中,通过互动变被动,无意,散漫接受传播到主动,有意、积极接受传播,使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获得有效的支撑与提高,传播效果真正到位,真正发挥公交移动电视新媒体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二、公交移动电视互动传播方式

互动理念确定之后,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应积极寻求、探讨互动传播方式,并勇于进行实践,以获取最优传播效果。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异军突起,成为一种“最利于公众发表自己意见”,互动交流性最强的新媒体。并且它的最大传播特点是可以把当今社会各种类型的传播方式集合在一起,实现独特的综合传播功能。由于看到了网络媒体这种强大的传播特点和迅猛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电视媒体包括有的移动电视传媒已纷纷向它融合,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借助这一传播平台的优势,延伸扩大自己的传播范围和影响。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电视媒体网站在理念上并没有真正把网络当作与受众互动的最好传播平台,大多是把它作为电视节目预告表,媒体动态、栏目介绍,外加新闻资讯等内容的传播平台。对此,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应清醒地认识到:互动是网络媒体的核心与灵魂,双向传播是网络传播的最大特点,从而避免对它的认识误区。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和发展趋势下,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应积极行动起来,克服自身缺乏互动传播的弱点,寻求与网络媒体密切结合,整体互动的方式,进而带动与公交受众的互动,并以此深化、拓展公交移动电视传播领域,全力推动传播效果。目前,公交移动电视媒体首先要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媒体网站。借助网络互动平台,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与公交受众互动。

(一)节目制作播出前的互动

以往许多城市的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大都对公交人群进行过问卷调查,以此为设置与制作节目的依据,但这类调查往往缺乏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更多的是一种姿态。现在公交移动媒体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便捷地通过网络对经常乘坐公交车的网民进行受众调查,栏目调查、选题调查,问题建议调查和相关背景资料的铺垫。采用这样的互动方式,实际上是使网络成为公交移动电视节目的一个策划中心,在这一互动中,如果切实树立起“受众为本位”的理念,那么公交移动电视节目到底由谁决定,就一目了然了。通过节目制作前的网络互动调查,节目制作人可及时地了解到公交受众的所思所想所说,了解到媒体自己原有的策划是否符合广大公交乘客的要求,节目制作人员自己的选题是否贴近公交受众的实际。总之只有在制作节目前通过采取这样交流、互动方式的网络调查,才能在更大范围内了解到公交受众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节目和对现有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使节目的策划更符合公交受众要求与愿望。

(二)节目制作、播出中的互动

这类互动方式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在栏目中开辟互动内容,广泛吸引更多的公交受众参与到节目制作中,成为节目的主角:形成“点对众”的传播,以吸引同类型公交受众的关注与共鸣。“电视越来越倾向于参与之事、而不仅仅是观看之物了”,(挪威・特里恩・席沃森传播学教授)在日益I}缶近的信息化时代,对于新近发生的各类重大新闻,受众不仅仅

要求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报道,满足自己的“新闻欲”,更希望媒体能成为自己发表意见,展示主张的平台,实现其同样强烈的“表达欲”,“我要说”已成为当今受众的新特点。例如:公交移动电视节目中最重要的是新闻类节目,各地公交移动电视媒体一般都是采用将中央台,地方台播出的新闻收录下来,重新编辑、包装后再延时播出。如果能在这些播出的新闻中抓住一些重大的热点新闻,到公交车内站台上,请一些公交受众对这些新闻发表自己看后的感爱与想法,以“我评新闻”的角度制作随后播出,这样不仅使媒体与受众形成了互动,加强了受众的参与性,体现了个体话语权的被重视与尊重,让更多的受众获得了满足感,而且增加了新闻的个性色彩与反馈效果。

另一方面,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可以借助网络与受众形成互动空间。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辟“移动电视观众短论坛”,并在公交移动电视上随时播出自己网站的域名,乘客在公交车上看到移动电视播出诸如“房价”、“拆迁”、“医疗”、“环保”等热点新闻话题后。回家后可以通过网站“移动电视观众短论坛”上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主张,然后公交移动媒体再把它制作成“大家谈”节目播出,回馈给公交受众,以引发更多的公交受众关注和参与深入讨论。这种通过网络吸引受众参与互动的方式,不仅仅只限于公交移动电视中的新闻类节目,也可以类推到生活服务类,信息资讯类,甚至娱乐类节目中去。以实现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借助网络力量,通过互动对自身节目内容的再拓展和再开掘,进一步扩大传播效果。

(三)节目播出后的互动

公交移动电视节目播出后,为检验播出效果,可以随时采用网络互动方式,调查受众对播出节目的反应,让受众评出自己满意或不满意的节目,使自己的网站成为公交移动电视节目的评估中心。这个评估中心能根据受众的反应,及时调整,改进、完善节目。网络评估保证了公交移动电视媒介人与公交受众的持续对话与沟通,双方可以相互发问,相互交流,相互启示,共同促进公交移动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

第6篇

关键词:电力拖动课程 一体化教学 方法

电力拖动课程具有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理论与实操分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经常会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缺乏感性认识,理论学习较抽象。电力拖动课程中涉及很多实际的电器元件,而对很多学生来讲,没见过实际元件,只是从课本中学习它的结构、工作原理等内容显得很抽象,有时难以理解,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二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一方面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往往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实习教学的滞后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有所遗忘,加重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一、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内涵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是由一位专业课教师同时担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

二、电力拖动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践

1.常用低压电器的教学

本单元主要学习常用低压电器,笔者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例如在交流接触器的教学中,先将接触器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识别其外形和型号,通过多媒体观看接触器的拆装视频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做示范操作,边拆装边讲解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再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拆装,熟悉接触器的内部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在讲授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时,笔者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各部件的动作情况,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接触器的线圈通电试验,此时会听到“啪”的一声,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断开电源,又会听到“啪”的一声,触点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样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工作原理的理解。

2.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教学

在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教学中,笔者采用启发式教学。例如在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涉及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视频,再引导学生在电动机正转、反转控制线路的基础上利用电动机的反转条件设计出带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先由教师讲解电动机的正转控制过程,并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正转时各元件的动作情况,再由学生分组讨论并让学生讲解反转控制过程。教师对控制线路的安装进行示范操作,边操作演示、边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之后,教师设置线路故障,让学生观察电动机的运行状况,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教给学生分析故障的一般方法,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故障排除练习。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理论上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在操作上掌握线路的安装技能。

3.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教学

在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教学中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模式进行。

(1)现场参观。由于电气控制线路的控制对象是生产机械,所以首先应了解各类生产机械的结构、用途、运动形式、控制要求等内容。为此笔者组织学生去企业现场参观,并请生产工人现场操作各类生产机械,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为理论教学做好准备。

(2)理论学习。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分析复杂电气控制线路的理论知识,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教给学生一般的分析方法,以学生为主进行控制线路的分析。一是化整为零,积零成整。在分析控制电路时,可按控制功能的不同,划分成若干个控制环节进行分析,这就是“化整为零”;对各个控制环节逐一分析时,应注意它们之间的联锁关系,最后再全面地“积零成整”地看整个电路。二是重视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能够解决各类生产机械出现的故障,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控制线路图、分析线路工作原理及其故障的能力,使学生从具体的控制线路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再实践教学。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再应用到实践中去,既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如教师让学生操作机床的电气控制模拟试验台,并设置故障,要求学生根据原理图排除故障;或让学生去企业直接参与生产,掌握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7篇

物理课程重视科学方法,将科学方法纳入物理课程体系。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应有之意。本文提出以科学方法教育引领初中重点物理知识教学,采用知识与方法对应的方式,提炼教材中的方法因素,将科学方法作为知识的脉络去组织教学,进行显化科学方法教育。

一、回归“方法本质”,显化科学方法内在逻辑

科学方法具有把不同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知识结构的功能,它是理解知识的纲领和脉络。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前提,就是要探寻方法的内涵,理解方法的本质。以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密度、功等为切入点,分别显化比值定义法和乘积定义法的内在逻辑,从而给初中物理科学教育以有益的启示。

1.密度――比值定义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比值定义法是定义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利用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来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通常的教学设计采取测量出几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记录数值,然后分别计算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最后分析数据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的结论,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但是这样的设计,忽视了比值定义法运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要用两个物理量相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这一种处理的缺陷在于并没有揭示出比值定义法的本质。

实际上,比值定义法本质是比较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早有体现,所以可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比值定义法的实质。可以这样进行设计:“妈妈买了8斤苹果,花了17.6元钱;爸爸花了22.5元买了9斤香蕉,小明想知道是苹果还是香蕉贵?你会怎么办?”学生会直接想到计算出每斤的售价,即价钱与重量的比。而进一步思考,就是在相同的标准下再做比较。受到这样的启示,对于解决“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问题就要选取相同的标准,自然想到要计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比较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后发现:不同物质,比值不等,相同物质比值相等。为描述物质的这种属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

2.功――乘积定义法

乘积定义法是用几个物理量的乘积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其中相乘的几个物理量均为被定义物理量的决定因素,这种方法所定义的物理量与其他各物理量都有关系,并会随着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

功是乘积法定义的一个典型例子。多数教学往往从一些生活情景中找出具有共性的决定因素,发现如果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功;而对于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这两个物理量,相加或相减显然量纲上不允许,相除与效果矛盾,所以就将力与距离的乘积定义为功。但对于为什么相乘,却欲言又止,说不清楚。

究其原因,是在教学中没有强调乘积定义法的内涵。追溯其本质,还要起源于数学上的乘法运算,相同的数据累加起来的和可以用这个数乘以出现的次数,乘积体现的是一种累积的思想,所以,乘积定义法本质上是一种积累效应,这种积累可以是任何物理量的积累,可以是其对时间的积累或是在空间上的积累,具体到功是力对空间的积累。这种积累效应,如果用数学来衡量,不只简单表现于宏观上看似一个物理量在另一个物理量上的直线变化,也不是坐标图上某一点的累计,而是它带动的整个平面面积的扩大。

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从物理学的角度认识,是人们在认识能量的历史过程中,建立了“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对物体做了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就会发生能量的变化。这种积累,也是能量的一种蓄积,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渡过程。

二、关注“知识生成”,显化知识获得路径

科学方法不仅是理解物理知识的纲领和脉络,而且它还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和手段,根据科学方法中心的知能结构图,物理知识的获得途径为:实验事实科学方法物理知识(概念、定律等)。显然,只有通过科学方法的参与,才能使客观存在的物理知识上升为理论形态。科学方法的显性教育,更能揭示科学方法的本质与科学方法的操作过程。显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基于科学方法中介的认识路径。

1.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演绎推理法

所谓演绎推理法就是指人们以已知的客观规律为依据,推知未知规律的方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比如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就是运用演绎推理方法推导得到的物理规律。取液体内一圆柱形液柱作为研究对象,当液柱静止时,由二力平衡得到,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F与液柱所受的重力G的大小相等,即F=G(大前提),又压力F=pS,重力G=ρgSh(小前提),得到p=ρgh,计算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结论)。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显化方式,让学生对知识和方法有较深刻的认识:理想液柱 二力平衡(F=G)演绎推理法(F=PS,G=ρgSh,等量代换)液体内部压强规律p=ρgh。

另外,教学方式要同学生的不同认知发展阶段恰当配合,才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初中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少年,能够借助具体形象进行逻辑推理,但还不能从逻辑上考虑现实情景,所以现阶段的演绎推理是在教师具体抽象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本例中的“取液体内一圆柱形液柱作为研究对象”。

2.阿基米德原理――猜想验证法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猜想,设计实验实施科学验证,再经分析最终得到科学结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猜想验证法,有些重点规律都是由猜想引起,并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的。

浮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重要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是测定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的基本原理。下面以“阿基米德原理”为例,来谈学习猜想验证法的显化途径。

教师首先创造问题情景,并提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合理猜想:根据生活中游泳的经验,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浸没的深度、液体的密度有关;根据曹冲称象的故事猜想到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石头和木块一同落入水中时,常常见到石头沉底而木块漂浮,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又可以继续猜想到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等。

多个因素都可能对浮力大小有影响,就必须设法把其他的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保持不变,只改变剩下的一个因素,从而知道浮力是否与所改变的因素有关,也就是所谓的“控制变量法”。经过验证,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计算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重力),进一步猜想到浮力的大小是否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设计实验,收集物体排开的液体,经测量可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教师继续揭示,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也同样适用于气体。

三、注重“迁移应用”,显化科学方法教育功能

一个方法对应于很多知识的获得,那么,就可以应用已学习的科学方法去研究那些尚未研究过的事物,进行有效的迁移,即运用科学方法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新知识,彰显科学方法的教育功能。既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到科学方法的逻辑力量,也加强他们发展知识的能力,为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比值定义法:在压强、功率、电流等概念的建立中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应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依据其意义的不同,还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两物理量的比值是个常数,如电阻、密度等,比值反映的是物质的性质,与两个物理量都没有关系;另外一类基于控制变量的思想,如压强、速度、功率、电流等,比值反映的是效果,受两个物理量的影响。但无论哪一类,其本质都是取相同的标准进行比较。

乘积定义法:力在空间的积累被定义为功,在时间上的积累就是冲量;电功、电热、热量等概念采取的都是乘积定义法,是电流在时间积累的不同效应。但以上不同物理量的共同特点,都是过程量,本质上是一种积累效应。

演绎推理法:如在推导连通器原理时,取容器底部一理想液片,根据平衡分析左右两端压力相等F左=F右,利用F=pS,导出压强相等(P左=P右),再依据P=ρgh,得到“装有同种液体时液面总相平”的结论;再如,串、并联电路电阻关系,以并联为例,用如下的演绎过程更能显化演绎推理法的逻辑力量:

猜想验证法使用的频率更高一些,在探究影响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关系;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杠杆平衡条件;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影响动能、重力势能的因素都有体现。提出合理的猜想后,在验证过程中,常常体现出多种科学方法的交叉应用,如会用到控制变量法确定研究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利用归纳法得出结论,等等。

四、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当是把握科学方法这条主线。不论是概念教学还是规律教学,都要牢牢抓住科学方法,以重点知识的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科学方法的显化教育,并在其他新知识的教学中有目的地实现科学方法的有效迁移,将科学方法的掌握植根于每一个物理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从而让学生感觉到科学方法教育的真实性和实在性,这样既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把握,又能落实科学方法教育。

参考文献

[1]邢,陈清梅.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5,8

[2]陈清梅,邢,李正福.论物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科学方法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9,8

[3]胡卫平,孙枝莲,刘建伟.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张大均,郭成,余林.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第8篇

一、树立全新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观念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获取信息学生按教材和教师的既定模式来思考问题巩固和应用;将知识表现为固定的理论和众多的答案,要求学生先掌握理论,通过不断地反复使用来加深印象;以课堂讲述为主,把上机作为检验理论的手段,来证明讲授内容的正确性;没能抓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应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来改变目前的这种不利情况,教学的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而不是把今后要用到的知识都教给学生。学生在大学期间已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而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可能终身受用。从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到形成会计电算化能力,最终具备会计学科能力,中间经过了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具备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取得更经济的教学效果。因而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会计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划出更多的课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安排学生毕业前的应用实践,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

我们认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应包括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和应用实践三部分内容。

(一)教学实验应围绕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平时的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在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中我们已涉及到会计电算化概论;商品化会计软件及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会计电算化控制和管理等知识。我们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懂得进行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分析;并能结合一两个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安装和初始化;掌握试运行、正式运行财务软件和如何“甩帐”。

(二)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原理。我们在教学中先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实例讲解。在重点讲解若干功能模块的分析、设计和编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使之能够触类旁通,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独立进行系统设计,然后透彻地理解他们应该掌握的教学内容。

1.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组。每个小组分4~6人,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会计实验组。设计题目为“账务处理系统”,设计语言为以前学过的Foxbase或FoxPro,其功能要求要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的基本要求。每个小组严格按照账务处理数据流图进行程序的编制,最后以设计报告(包括程序清单)的形式交教师审核。

2.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各自实验前收集的财务数据及设计出的账务处理系统,建立起各自单位账务系统,彼此轮流在不同的账务系统中担当不同的分工人员,培养彼此间的协作能力,交流实践取得的经验;在做财务报表时,不同人员在不同的财务系统中生成同类型的财务报表,互相进行核对和比较,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修正。

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法,掌握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业务核算中的重要作用和合理应用,进一步理解系统开发步骤和方法,能承担部分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工作,并能进行系统的基本维护。通过设计,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又能巩固学生对各项知识的掌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握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会计软件教学中,现在的软件都带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很多辅助文件,如果教会了学生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们以后就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了。在电算化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学习使用某种语言,而是培养学生进行计算机思维的能力。

(三)应用实践一般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夕的实习中。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补缺补差,把应用实践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所不懂的问题、疑难问题、重点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力争讲清、讲透,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获益,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学生身临其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处理一般财务业务;另一方面还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应用实践可以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进行。这是一种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对会计实务进行体会、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应在实验室内增加一些电教设备 以便存在确实无法模拟的会计环境或问题时,用电教设备教学。需要指出的是,在配备硬件系统时,既要考虑计算机技术、有线电视(CATV)技术和网络技术,也要考虑今后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三、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法

总结目前各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践

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验证式实验教学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实验过程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

(二)模仿式实验教学学生按照具有参考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结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部分掌握实验结果及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探索式实验教学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不给定实验内容,而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企业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及综合设计能力提出高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计,并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协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较好的把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所开发的实验项目,独立或合作设计调试和运行实验系统,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完善和提高自修能力及创造能力。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我们将上述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给定企业案例或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增加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书本上或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与方法,最终达到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实践教学必须与课堂教学相衔接、相配合,使同步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自修能力,最终完成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能力上的培养与锻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不但要重视实践教学,而且要增加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设备投入和软件投入,最终建立专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四、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应重视案例教学

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资料更是凤毛鳞角,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学校应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凭借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实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开展。

五、将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方式

未来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应将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中。

(一)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把实践教学的教案放在服务器上,让学生随时浏览学习;也可将每个会计模拟实验小组的系统放在服务器上,供小组成员同时操作同一系统,增强相互间协作;教师还可通过网络进行答疑,进行师生交流沟通。

第9篇

关键词:指导思想;教育因素;理论知识;适度性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科学的教育方法在高中物理新课改的教学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社会的发展和各行业的需求,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克服重知识轻方法、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育方式。但许多教师还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渗透,而且现在高中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知识结构层次、身体心理发展因素已有很大变化。因此,在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将教材、教学方法与授课对象更好地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更加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仍然是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从事任何一样工作,都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特别是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育造人类灵魂,更需要有明确的方法作指导。由于新课改工作刚刚开始,许多任课教师对新课改工作中的指导思想、科学教育方式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不够透彻,还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认识科学合理的教学教育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工作中,要深入研究并不断创新利用科学的教学思想,明确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理解与学习,从而确保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思维方式。

(二)教师对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不明确

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主要为灌输式,渗透的方法和技巧过于机械、单一且不能持之以恒。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运用鼓励学生自我创新的探索性W习,还是传统的接受型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很好地开展科学方法教育渗透。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结合科学方法教育,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进行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与知识相伴生,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只有通过一些相关的应用实例的讲解、概念的形成、模型的建立,才能够使广大高中学生受到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熏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科学的教育方式,从中体会到使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简洁性和快捷性,为自己以后在学习、成长中更好地利用科学方法教育方式提供支持。

(三)有些教师理论知识基础薄弱

教师不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因材施教,且渗透方法和方式过于随意。目前,还有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教授现在的高中学生绰绰有余,不想再“充电”,进行知识的补充和结构的更新,导致许多教师不能有意识地分析、理解教材,归纳总结出好的物理方法并教授给学生。同时,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只能照本宣科地讲授课本上的物理概念、规律,而不能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法加以引导,有目的地在培养正确的科学方法教育上下工夫。“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是强调教育的任务是“传道”,而“道”正是指方法。还有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引导过程中,没有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出其中的科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再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从而导致科学方法教育很难得到真正的实施,往往有很多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四)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要注意适度性。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分地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不仅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不能突出本节教学的重点,使学生不能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实现三维的教学目标。

另外,高中物理的教学还是应以学生学习前人总结的显性知识为主,不能让科学方法的教学影响到学生对基本的、具体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否则,这种“喧宾夺主”的教学必将会遭到惨败的下场。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综合考虑教学时间、教学任务等因素,把握一定的“度”来进行课堂教学,使科学方法的渗透教学恰到好处。

总之,科学方法教育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规律,只有对这些方法不断了解、积累和熟练,才能尽快地获取知识,并通过一定的网络结构深刻体会和掌握知识,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先进的科学方法,使科学思想扎根头脑之中,这也是物理教学和物理教师的希望所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