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6:30: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德育的重要途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形成了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发挥主要作用。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我们可以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以交通协勤、敬老助残、爱心募捐,志愿者服务等为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未成年人理想道德教育,要实行“阳光心理教育”引导,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他们,疏通他们的心理,帮助他们释放心中的压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逐步适应现实社会。另外,要给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注重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始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优化学校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突破传统,向权威挑战,还要给学生创造一次次实践机会,使他们都有新体验、新感悟、新收获。
学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要注重经验总结与交流。选拔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学科特色,提供研讨机会。实现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甚至每一个细节,比如校牌中的警世名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开辟“德育长廊”让学生得到心灵洗礼。提倡每位教师以身作则做一件好事,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理解、思考、领悟“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内涵。增设讨论课,设立一些道德细节问题:如路上遇见事,你会围观吗?老师批评人,你看热闹吗?乱扔雪糕棍,你不自责吗?推门进出时,轻开轻关吗?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明显,但却能让学生深切体会良好习惯是多么重要。
德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为了改革德育与学科教学“两张皮”现象,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感悟、内化和升华。“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多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感染和教育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教会学生做人。历史、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数学课教师通过向学生讲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物理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识品格教育,审美教育。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再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感情;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贺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须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介,当好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参与者、评价者。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促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实践证明: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
在我国,家庭教育早已登上历史的舞台,主要体现在“育德”方面。战国时期(孟母:公元前392-公元前317) “孟母教子”的典故就是最好的证实。由于学生家长素质层次不齐,造成孩子们家庭教育千差万别,家庭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因而家庭教育经常被人们所忽视!唐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韩愈,于贞元十八年,著《师说》广为流传,其中的 名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阐明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和育人。因而,从古至今 “育人”的职责 主要由学校教师来承担,人们普遍认为学校才是教育的主阵地。
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背景下,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社会上普遍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校及教育部门的工作业绩,这种错误的认识影响着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制度无法脱离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师考核方面仍偏重于智育。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迅速推进,基层小学班级人数在70以上的大班教学越来越普遍,可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却越来越不尽人意。于是在教学任务的驱使下,平时工作繁杂的教师更是整天忙于学生的学业辅导,无暇顾及德育方式研究。在“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一系列教育法律的出台、实施,使得有些家长总是以教师体罚教育学生为理由来找教师的麻烦,因而多数教师面对“问题学生”似乎显得束手无策。
以上这些综合因素,加速了当地小学教育“重智轻德”现象的形成。学校教师在工作上片面追求小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并形成了激烈的“成绩角逐”,似乎从小学一年级就已提前开始“高考倒计时”。因而,除了学校课堂教育教学之外,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学科,甚至连品德课也成了主课老师的辅导课,“育德”工作在校内已名存实亡!
面对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和日趋激烈竞争的社会就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教师只是某一领域里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只是普通人,而不是万能的“神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其中,并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教师抓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家、校共抓孩子教育。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格局;是新时期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的真实反映。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国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亦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
自古以来,家长被认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综合素养及教育方式,是直接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成长、未来发展的命运!那么在我国基层教育中,特别是我们武都城区,这个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小学生家庭教育又如何呢?下面是武都城区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据调查显示,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方面,有57%的家长只是偶尔和孩子交流;34%的家长能做到经常交流;还有9%的家长不与孩子交流。在家长教育方式上,仍然有64%的家长用打、骂来教育孩子,而36%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认识方面, 43%的家长认为自己没多文化不会教育,35%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22%的家长认为工作忙顾不上教育孩子。
从图1数据显示可知,多数家长对孩子教育关注不多。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多数又对教育理解有误区: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有57%的教师认为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与烦恼来源于家长不配合;26%的教师认为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与烦恼来源于繁杂琐事多。
从图2数据显示可知,多数教师认为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与烦恼是家长不配合。
由此可见,多数家长对教育认识不全面,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因而造成家、校教育思想不统一,出现家长不配合教师工作的情况。武都城区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它是当地城市和农村“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
如下图3所示:武都城区有65%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好习惯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收效不理想。
据我走访、调查的几个学校,从校内观察,学校德育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校外观察所见:学生的行为习惯与校内恰恰相反!校内行为表现很好的学生,在校外的行为表现却很差。具体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校内的环境卫生很整洁,学生言行举止很文明;而在校门外附近的地面上到处是垃圾成堆,时常听到有学生说出粗话、脏话;在公交车上抢座位、乱丢垃圾等现象很频繁。小学生校内外的言行举止不统一。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为何在学校外作用不大?
有人说在校内有老师监管,校外没人监管;也有人说,在校外反正大家都乱扔垃圾;在公交车上也没有学生主动让座;在校外打骂、说脏话不但没事,而且玩得开心!难道我们的言行需要时刻有人监管吗?当然不是。养成教育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慢慢内化,只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小学生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它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武都城区人文环境很复杂,不良恶习的负面影响直接冲击着小学生所受有限的正面教育。如何保护小学生减少或免受不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呢?我认为,应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作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错,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学校教育,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家庭教育是小学生重要的德育途径,它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不可替代的。如今,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有条件,总想把孩子送到昂贵的私立学校,希望通过择校让孩子能够受到最好的教育。其实,他们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片面地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问题”,这是错误的观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庞杂的工程,其中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私立小学教育也属于学校教育,它不能等同于教育这个系统而庞杂的工程,更不能替代家长对孩子无私的关爱与耐心的教导。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才是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新时期,当地小学教师在重视校内德育的同时,做好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工作。
不要因为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而影响孩子的成长输在家庭教育的起跑线上,进而影响孩子未来发展。为了给当地小学生尽力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为使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能够在基层这片贫瘠的教育土壤里茁壮成长,作为当地教师在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更要重视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的德育途径。我们应有直面教育现状的勇气,勇于承担并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工作。
首先,校领导要重视小学校内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引导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学校育德工作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则改变“重智轻德”教育不良现状。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全面性。既要考虑培养高智商的人才;又要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更应考虑大多数提早步入社会的学生,应先教他们学会做人。随着基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工作的迅速推进,小学生德育意义尤为突出。
小学生德育具有“及时性、时效性”,应从小抓起。当地小学德育意义远大于智育,学校应高度重视小学生德育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应以“德育为先、智育并重”的思路来抓小学生教育。从小学习良好的仁义道德,从小掌握基本的道德认知技能,从小学会辨别和认知善、恶、美、丑等言行举止,如果学生出现问题要及时加以引导、教育其改邪归正。在“重智轻德”的教育环境中,假如等到学生不能考入高校再回头给他们育德,就好比让一棵已经长歪了的大树再重新让它长直是不可能的一样!
综观我国小学教育,但凡知名度很高的名校都既重视学生校内德育工作,在育德方面都做的很出色而全面。比如“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 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西安大雁塔小学、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小学、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等等,这些名校无不都在倡议和实施育德育人的教育思想。
然后,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如今,家庭教育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成长,而且直接影响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综合质量。现在有些知名度很高的学校,很重视学生家庭教育,在学生入学时不是考查学生而是考查家长的综合素质。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很大!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武都城区小学的教育现状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江南小学、东江小学、钟楼小学等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大约有65%以上是从农村转入的,这些小学生家长,多数一边陪读,一边打工。对于孩子的教育虽然很重视,但自己在家不懂得很好的监管和教育,或没时间监管,以致孩子在校内外的行为表现,学习习惯等都不是很好。有的家长甚至不主动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这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很多的麻烦!而众所周知,莲湖小学,特别是实验小学,先不说这些学校的学生生员来自哪里,但是学生家长中大约有65%以上的是工薪阶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但很重视而且在家很会监管和教育。所以,这两所小学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遥遥领先于当地其他小学!
其次,努力做好校内与校外德育的衔接工作。
(1)学校创建有效家校交流的体制、机制,实现家校交流的有效性;(2)学校要创设有效家校交流的平台,为家校交流提供便利;(3)教师要改革、创新与家长交流的态度和方法,构建和谐家、校联系氛围;(4)开好家长会,实现家、校交流的全面性和普遍性;(5)学校应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创设校外良好的德育大环境;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
百年育人,德育第一。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
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英语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主要科目,当然也不例外。《义务教育新课标(2011版)》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重视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符合教学论基本规律,因为英语教学活动是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习主体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智能化发展,情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丰富而且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感极强的教材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这就决定了英语课堂也和其他课堂一样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可以说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密不可分。那么怎 样通过英语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呢?
首先,英语学习本身就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英语学习不同于语文和其他学科,有那么多的单词需要去记忆。记忆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单词就无从谈起英语句子和篇章。中国学生学习外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单词的记忆,因为生活中缺少语境,所以对单词的遗忘速度很快。再加上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太大,分属不同的语系没有任何联系,要想学好英语首先必须有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品质。学生们要不断地同遗忘作斗争,他们要经历无数次识记到遗忘再到识记的反复过程。另外,英语学习过程中要记忆、要背诵的内容特别多,缺少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故而可借此磨练学生,培养学生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和知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因此说,英语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
其次,丰富的教学素材中处处有德育
在英语教材中,到处可以找到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通过这些素材的利用,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性。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材素材多取自于日常生活,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生动的情景,其中包含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可根据课本内容有机地进行渗透。
如:通过对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第一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学习,教育学生热爱科学,为将来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学习、爱思考和爱祖国的教育;通过对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第二单元What should I do? 第四单元He said I was hard-- working. 和第八单元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的学习,教育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乐于助人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第七单元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意识,不可以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要多为他人着想,尊重和理解他人。通过对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第三单元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教育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尊重科学,用科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等。教育孩子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并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再次,通过口语教学和教师的示范作用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内化为自身素质。
例如:教完Thanks a lot. Here you are.Thank you.I'm sorry.It's all right.
It doesn't matter. Don't mention it. 等日常用语后,我要求学生给别人东西时要说Here you are. 劳驾他人帮助后要说Thank you.向别人致歉时要说I'm sorry.别人致歉后要说That's all right. It doesn't matter.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学生帮我擦黑板时,我马上说声Thank you. 或Thanks a lot.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自如地运用所学语言,做到学以致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第三,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促进德育内化为素质
教学中多采用的任务型教学或研究性学习,都离不开小组活动。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了主人,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培养。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这恰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能力。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创设语言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除此之外,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外活动还可以让学生的品性与素质得到培养和锻炼。如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听力竞赛、单词接力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课外活动。在新年来临之际,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亲手制作贺卡,画上漂亮的图案,写上亲切的祝福:Happy New Year.(新年快乐。)Wishes for you.(衷心地祝福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的美德,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最后,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广泛的阅读材料、广播和影视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都体现了英语课堂也同样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密不可分。
以上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准备。作为英语教师,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英语教学的改革,我们一直在探索,不管是采取何种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教会他们运用英语知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本文是十一五规划课题,是省级重点课题,已经结题,并获得结题证书
参考文献:
人教版Go for it 第一册
人教版Go for it 第二册
论文摘要:培养中职学生团队精神意义重大;开设团队游戏课是培养中职学生团队精神、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团队游戏课程设计
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到底的精神。优良的团队精神能陶冶团队成员的情操,发挥团队的功能,创造出比个体简单相加高得多的工作绩效,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成长。现代社会,尤其是二十一世纪“高科技”时代,人们相互间的依存关系更为密切,分工更为细密,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就没有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然而,中职学生团队精神急待提高,由此衍生出的道德缺失现象令人担忧。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年龄普遍在15至20岁,从我国的特殊情况来看,80、90后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其自我中心意识往往更易膨胀,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习惯。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部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有所涉及,但是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只是针对少数问题学生,并未面向学生全体;其次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往往如同思想品德课一样理论化、成人化,枯燥的说教很难让学生真正接受。
笔者认为,中职教育不光要让学生学会技能、懂得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做人,明白作为一个合格的技能人才、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具备哪些品质、哪些精神,其中团队精神更是未来社会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而团队精神的培养绝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能实现这一重要任务。那么,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开设团队游戏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丰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中职学校团队游戏课的设计:
(一)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规律。学校德育教学应成立团队游戏课题组,负责设计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每周可安排固定课时,在全校所有班级中专门开设团队游戏课。
(二)团队游戏的目标。在团队游戏中,玩是形式,但绝不是为玩而玩,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具体可以分为融入集体、学会尊重、学会接纳、学会同情、学会表达、互帮互助等多个方面。按照不同游戏所体现的不同主题可将游戏进行分类:环境适应类,意志责任类,创新成长类等。
(三)团队游戏项目的选取。团队游戏课题组专门负责搜集团队游戏,其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类关于团体心理辅导、青少年团队游戏的书籍等,一是互联网上、电视节目中相关的游戏内容。由课题组将这些内容根据学校实际如场地、安全性、资金、设备及学生特点进行改编,设计成各个中职学校适用的学生团队游戏教学计划,纳入德育教学大纲。每一个游戏都有关于目的、材料、步骤、游戏后讨论的问题等讲解说明(范例附后)。课题组成员按照大纲要求和授课计划组织各班学生实施游戏。同时也可组织各团总支、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开展发掘学生领导干部和提升组织战斗力的团队游戏。
(四)团队游戏课程的安排和利用。团队游戏课可与其它课程教学时间同为45分钟,在每一节课内,一般分为三段,第一段为3到5分钟,介绍游戏的要求和规则;第二段为20-30分钟左右,在课题组成员的组织下开展游戏;第三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为最后剩下的时间,即在游戏结束之后,游戏者相互交流、讨论、总结游戏心得。课题组成员对游戏进行情况进行点评,并根据游戏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关于团队游戏的组织工作。学生社会性形成的途径是多元的,但学校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精心有序的组织在团队游戏课中的作用是最不可低估的。一个游戏的顺利开展,有赖于组织实施者精心地选择游戏内容,详细地解释规则,在游戏过程中细心地体察学生的感受,并适时运用沟通的技巧使学生学会坦诚相待,互相尊重。
团队游戏课承担着培养中职学生团队意识、社交能力、品德熏陶的任务,也可以说,它是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游戏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游戏活动引发学生的行为意向,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使学生在趣味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开设团队游戏课是对中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丰富校园文化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加紧研究和开展是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美育 教育 活动 途径
笔者所在学校有一面由1998届机械班毕业生赠送的3平米的镜子,至今还在办公楼大厅为师生服务。每天一大早总有不少学生在镜子前流连忘返,有的在梳头发,有的在整衣服,有的在做鬼脸,有的在摆Pose,有的踮起脚尖在转圈,脸上洋溢着快乐、青春的笑容。10多年来,这面镜子毫无损伤,平时还有同学很自觉地擦拭这面镜子。爱美是人的天性,现代人应自觉地创造美、欣赏美。在技工学校开展美育教育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因为破坏公物、上课精神颓唐、做操懒散、讲脏话、打饭插队、浪费水电等现象依然存在,需要美育教育进行修正。
一、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应是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美,即美育,对技校学生来讲,美育的要求应放在对学生审美能力尤其是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上。审美观是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时代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观,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把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融合为一。
目前,不少技工学校在推行“3Q7S”管理模式或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其原因之一就是校内存在着不少与这个时代精神不符的行为,存在着不和谐的音符,其中不乏因为审美观偏差而带来的行为不规范现象。如:学生剃光头、纹身、涂指甲、戴戒指、不讲卫生、踢门等行为,都与学生的身份极不吻合,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指出:要加强个人品德建设,使公民养成求真、从善、尚美的心理意识。因此在学生时代就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生活得有情趣、有品位、有活力、有价值,通过美育来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品德。
二、美育的教育途径
审美观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培养:
1.要求学生着装统一、规范
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盲目攀比心理,统一着装不仅可以节省开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显得精神抖擞、有朝气、有活力、有学生味,令人赏心悦目。学生穿着统一的校服,迈着整齐、矫健的步伐进入操场,做操动作到位、整齐划一、精神振作,必然能给人以精神面貌良好的印象和美的享受。
2.学校每年可开展教室、寝室设计评比活动
学生们要各显其能,将教室布置得既充满浓浓的书香味,又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专业特色,使教室充满生机和活力。寝室要布置得大方、得体、舒适、温馨、色彩柔和。其实这些整理、布置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
3.用正向审美观引导学生
“学生的头发多长算符合要求”这一话题曾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甚至还发生过个别学生宁愿留长发而放弃学业的现象,说到底这也是一个审美观的问题。学校教师始终认为学生的发型和头发的长短与校外青年应有一定区别,简言之:学生要有学生味。教师们要向学生灌输“头发长度适中才有朝气,才有阳光,才显得有精神”这样的思想。
4.上好第一次生产实习课
很多机械专业的教师给学生上第一次实习课,总是先把学生们带到作品展示台(柜、窗)前,让学生们观看历届学生制作的精品工件。当看到一件件制作精良、加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值小、外形美观的作品时,学生们无疑会有一种美的享受,此外还能使学生产生产品质量意识,认识到技工同样是人才,激发其职业自豪感。
5.开展“伴随美的旋律成长”和“美在你身边”主题教育月活动
杭州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母亲吴菊萍,他们的精神是时代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其实,美无处不在,环保、节约、讲究卫生、尊老爱幼、帮助他人、勤奋学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等都是难能可贵的美德。德育教育要生活化,我们就是要在日常生活或社会实践中教育学生要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通过主题教育月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操,通过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使学生在美的旋律中成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6.加强文明礼仪与仪容仪态教育
标准的站姿、走姿、坐姿能使人感到形体美;一个标准的鞠躬礼、言简意赅又特色鲜明的自我介绍在应聘时往往能受到面试主考官的赞赏;一句“谢谢”“对不起”道出了讲话者的基本素质,有时甚至可以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一句“老师好”让老师感到受到尊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笔者所在学校每个教室均有学生仪容仪表和文明用语方面的文字、图表,以便于学生对照、学习。
7.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人性教育、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可通过感恩主题班会、感恩征文等活动,借助校园网、广播、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感恩文化氛围,大力宣传感恩的重要性与发生在身边的感恩先进人物的事迹。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是一个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没有品位的人。一个优秀的学生理应具备有爱心、懂感恩、有道德、有责任感等基本素质。学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可以感激祖国、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同学,也可以感恩大自然的赐予。感恩教育就是美德教育。
8.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组织机械专业学生上街为老百姓修自行车,学生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产生专业的自豪感与奉献社会的价值感。也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打扫卫生、自制礼品、自编(演)节目、与老人互动等活动俨然成了敬老院一道靓丽的风景,而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感悟,既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品德,从老人的欢颜中能够感受到创造美的价值与和谐社会的价值。
9.对学生进行大爱教育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的原则,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帮助,要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与爱的阳光普照。同时要求学生要有爱心与善心,做到知行统一,注重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
10.倡导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清代著名教育家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告诫世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近30年来,中国经济确实增长了几倍,而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几十倍,厉行节约已刻不容缓。学校要想方设法消除机械设备、实训材料与水电、粮食浪费现象,增强节约意识,创建节约型学校。
三、小结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重要性 加强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对于人才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发展与扩大给每个大学生带来更多机遇与更大发展空间,然而社会因为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乏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工程腐败、合同履行不到位、造价制假等,新经济带给我们巨大财富的同时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劲的身体心理素质,而且包括良好的道德政治素质。
2.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需要
企业选择人才时,不仅需要人才具备创新合作能力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而且需要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更好地服务,更需要人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这项素质甚至超越人才本身的工作能力为企业所看重,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道德品质与敬业精神、不去企业报到、频繁跳槽等一系列的现象都将影响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用人成本,因此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职业人才,具有职业性的特征,有别于高等院校本科培养,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培养具备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具备高级能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立足与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教育,更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统一于高等职业教育之中,职业知识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知识教育的灵魂。
二、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
高职学生的就业,理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然而许多研究者发现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容乐观。
1.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不完善
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与知识技能培养,但是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并没有关注。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校德育注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世界观和无产阶级政治观,社会主义信念的培养,但是不重视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没有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
2.学生诚信、责任意识淡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但是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却十分缺乏诚信意识,很多高职学生在应聘找工作的时候答应多家用人单位到岗,实际往往比较后挑选一家报到,导致其他几家用人单位到岗报到率降低,学生毁约现象相当严重。高职大学生往往功利心很强,跳槽频繁,一些刚参加工作的高职大学生不能安心在本单位工作,不停寻找待遇更好、工作更轻松的工作,往往将本单位变成跳板,恶意毁约缺乏基本的诚信意识。有些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眼高手低,抱着一种混日子的态度工作,缺乏责任心,缺乏职业责任,很多学生一走了之不管企业是否断档,缺乏忠诚精神,随意毁约导致企业损失,这是高职大学生缺乏诚信责任意识的表现。
3.择业观念功利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使整个社会越来越浮躁,而高职大学生深受其影响,在择业观念上越来越功利化,缺乏长远的目光与远见,他们往往更愿意去大城市,要求待遇高,福利丰厚,对于一些中小城市的岗位不屑一顾,同时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非常缺乏长远考虑,不愿意从事一线工作,都想着步入社会就要坐办公室,享受朝九晚五的工作,有成就事业的愿望,缺乏实干精神与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对待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奉献精神,只讲报酬,不讲奉献。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高职院校要提高学校竞争力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旨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蓝领人才,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时刻影响学生的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完成。
1.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
高职学生入学时总体分数较低,整体素质并不是太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是特别强,如果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门自主学习的课程则学生可能完成度并不是特别高,因此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方法上探索改进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行为训练,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接受度,改进改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和诚信意识的教育,不仅让学生从理论层面接受教育,更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直接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运用社会中比较正能量的事例教学,经常邀请一些成功校友来校交流教学,让学生在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同时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巩固教学成果。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学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完成这一任务,如开展“道德大讲堂”通过身边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感化学生,举行“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可与追求,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同时可以通过“优秀校友见面会”让学生了解成功人士的历程,给自己启示,从而树立良好的择业观。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用一种更让学生接受的方式传递知识,传递正能量,无形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关乎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知,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高职院校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工作中时刻树立爱岗爱生的信念,以人为本,克己奉公,以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教育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充满爱心与热情,对待学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关键词:网络化;德育;方法对策
一、网络化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在学校的德育教育,还停留在过去的教学的方法中,在社会逐渐地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校也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改变,从这个角度上进行分析,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发展,慢慢地转变过去的思想。在现在的这个情况下,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还需要进行发展,逐渐地改变现在落后的现状,还要根据现在的情况,对教育的手段进行更新。
(二)家庭在教育上的认识还不足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身心的健康问题,不能够重视起来,在这个方面,缺少对孩子的关心,而是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片面地对孩子进行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能很好、全面地成长,他们只能在学习上取得一些成绩,在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这样的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应该抓紧地转变自己的想法,要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和孩子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关系。他们应该从孩子的成绩上,慢慢地把一些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上,只有对孩子的心理关注的更多了,对孩子才能更好地进行了解,使自己在孩子的发展中,正确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三)学校教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为了让学生在学校中,更好地进行德育上的发展,首先,对于学生的教师要提出很高的要求,在教师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的时候,应该及时地让教师进行自我的提高,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然,教师自身的毛病一大堆的时候,就不能很好地认识教育这个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网络化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途径
(一)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
在教师进行政治方面教材的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的效果,在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让这个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情况更加的符合,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充分地学习到所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知识的体系。例如,在进行的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的了解情况,进行知识的补充。当学生了解了这个思想产生的背景的时候,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调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别的细节上的知识,这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使用案例进行知识的教学,按照教材上的逻辑进行教学
在进行政治的相关的知识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在接触到相关的案例的时候,再逐渐地让学生接触到应该学习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加明白的进行,也知道这些知识在实际的生活中,应该怎么样去应用,让学生增强自己的实践上的能力。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思想品德》中几乎每课都配有一些德育内涵丰富的插图、名言警句、人物故事、典型案例等,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充分发挥学科德育作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这些典型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还有,为了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有系统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按照课本上的逻辑进行教学,因为课本是在不断地研究中,慢慢地进行修改的,它是非常地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
(三)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教材上没有的知识问题
有些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喜欢看一些课外书,他们在看这些书的时候,因为教材上有的没有涉及,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会遇到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地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课外的学习中,也能获得一些知识,补充完整学生学习的体系,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结束语
通过对本文的分析,知道了在德育的教学中,在很多的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才能让德育在网络的背景下,更好、更快地进行发展,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积累到更多的知识。在现在的社会中,网络的发展非常快,学校想要更好地进行德育的教学,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把德育的教学和网络相联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德育的教学才能更好地进行发展,学生也会非常积极地融入到这个学习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张孝顺.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知识经济,2010,(04).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大学生是一类承载社会和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个人价值心理定位较高,面对学业、情感、就业等多重压力,容易产生悲观、消极甚至是厌世的情绪和行为。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的预防。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
心理健康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应该做到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及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没有烦恼和痛苦,而是面对这些烦恼和痛苦能够以积极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扭转不利情绪,主动适应周围环境。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理、生理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变化,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产生问题。
根据严重程度,心理问题一般分为不良状态(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一般来讲,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处于第一级别,即处于心理的不良状态,或称为心理困扰型。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扰问题的诱因主要有同学之间的矛盾、学习的压力、恋爱等个人感情问题、就业压力和家庭变故等。心理困扰的主要特点是不良情绪的持续时间较短,通过休息、娱乐、体育活动等自我调适可以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心理困扰的诱因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其持续时间一般较长,且很难自愈,因此需要配合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中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石。其次,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力地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韧的毅力、不屈不饶的拼搏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正确面对人际交往、学习、生活和今后的职场中产生的压力。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措施
第一,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要重视课堂教育,还可以定期邀请社会上的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等到学校开设讲座,有助于他们快速融入大学的集体生活。
第二,学校要和学生家长建立起便捷的沟通渠道。学校可以及时将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状态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应该将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及时告知学校,双方做好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扰。
第三,大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体育课的出勤率相对较高,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活动中。
第四,高校应该在校医院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问题咨询窗口,同时要严格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信息保密工作。在大学生身边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咨询窗口,便于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可以有效防止心理困扰等一般心理问题演变成更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第五,高校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记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异常的学生,要重点跟踪。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及时和他们谈话,了解原因,鼓励他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通报给学生家长,让家长协助学校共同帮助学生战胜心理疾病。
总之,高校心理健康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的重要策略,防范大学生群体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抓好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可缺少的环节。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行为方式。(马启伟,1996:113)学习习惯作为学生学习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学者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许多探讨。赵攀、杜长蛾(2003:23)认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比学到一些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在英语教学方面,吴信德(1994:57)就高中英语课文教学提倡培养学生的课文学习习惯来搞好整体教学。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初始监督,而且及时进行预习检测,激发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只要不断地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高中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导十分必要,因为课前预习可以做到:
1.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授新课之前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之一。它可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增强对知识的探究;它为课堂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的、活跃的探究心理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智能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益。
2.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通过课前对课文新知识的解读,学生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与同伴相互探讨,查询工具书或各种学习资料或借助网络等方法解决疑惑。这种求知欲会让他们在课堂上会更用心听课、积极操练。
3.能促进课堂活动进展高效
由于课前学生准备充分,在课堂上能积极配合老师,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能迅速做出反应,从而使课堂活动活泼,有效地开展。
二、课前预习的教学案例
鉴于课前预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从词汇自习,短语预习,句子欣赏,篇章理解,提出疑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以人教版的必修1中的unit 4 Earthquakes为例。
1.词汇自习
首先要让学生借助音标和录音机读单词,帮助学生发现单词的音,形,义的规律。
a.用英语来表述新词的意思。养成学生英语表达的习惯,正确理解单词,摆脱单纯靠翻译中文带来的歧义。
b.一词多义,抄写新词典里的例句。课文内的新词往往只显示了该词的某一个意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同时了解更多词义,以便在阅读课外读物时排除词汇上的障碍。
c.词性的变化,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词典或学习资料,学到和复习更多的单词,加强了对新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短语预习
鼓励学生给单元中的重要短语或词组做记号,并要求他们造句。因为是课前预习,他们只能到课文里寻找短语所在的句子,了解短语的用法,并进行造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句子欣赏
语言的学习需要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要求学生找出单元中结构严谨、用词优美的句子,然后将他们积累在笔记本里。要求他们背诵这样的句子,享受优美语言带来的美感,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虽然每个单元只写四、五个句子,但是日积月累,无形之中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语篇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理解标题,辨认主题句,寻找支撑句,分析隐含意义,推断故事结局。
5.提出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