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态治理发展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1 16:30: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态治理发展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态治理发展前景

第1篇

一、历史背景及现状

燕格柏乡位于围场县城西部,因清代境内设“永安湃色钦”围场而演变得名(永安湃满语是沙地的意思)。全乡总面积298平方公里(含国有林场)。全乡有耕地10640亩,有林地84399亩,林间草场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全乡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6172人,民风淳朴,依山傍水,以田间种植、饲养牲畜、山野采摘、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1.林业经济发展不同程度破坏了生态环境。燕格柏乡森林覆盖率达70%,森林内有多种野生动物,如野猪、狍子、鹿、狐狸、狼、獾、山鸡等,境内山野菜资源主要有蕨菜、苦乐芽、金莲花、山杏、榛子、蘑菇、金针等。近年来,在发展林业经济时,乱砍滥伐现象严重,部分山体树木采伐过度,出现沙化地,尤其机械采伐工具的使用,人为破坏森林植被现象更加突出,这种掠夺性采伐使燕格柏乡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

2.林间草地过度使用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不复存在,草场上随处可见羊群、牛群、马群成群结队。据调查,草地的过度使用,大部分草地水土流失、土地硬化、沙化,畜牧业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另外,该乡域内矿泉较多,泉水冬暖夏凉,水质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随着草地、湿地的破坏,小流域治理不到位,泉水周边环境的恶化和生活用水以及生产化工用品的使用,使得小流域内水质受到影响,矿泉水企业发展受到制约。

二、原因分析

近几年,燕格柏经济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事业的发展,但该乡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植被沙化,森林资源出现短缺等现象不得不引起乡镇政府、地区民众反思,主要原因有:

1.森林采伐缺乏规范,缺少监督机制和采伐后的再生恢复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林业、乡镇政府等单位对树木采伐规范和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采伐者为争一树利益,运用机械工具乱开山道,不惜破坏其它林木。二是树木采伐缺少监督机制,这种掠夺性采伐与无监督导致森林资源链条被破坏,动植物尤其动物受到灭绝性冲击。三是采伐后相关责任部门没有建立有效地再生恢复机制,被采伐的山体逐渐沙化,部分区域出现地质灾害。

2.林间草地管理失范,畜牧业发展失衡,缺少准入准出机制。由于当地政府对林间草地管理失范,当地民众为获得田间种植土地,开辟草地成田,导致草地内小流域治理难度增加,河道两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道变窄,夏季常出现洪涝灾害。畜牧业发展与草地形成对立,现有草地已不能适应畜牧业发展,该乡林间草地区域逐渐变小,部分沙化,矿泉水资源受到污染,生态环境被破坏。

3.自然资源过度采集,特色产业面临困境,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为扩大野生产品开发,形成规模,增强经济效益,该乡特色野生植物如苦乐芽、蕨菜等被掘根式采摘,迁移到大棚区培植。由于野生植物对生态环境的依赖较高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导致森林内野生植物物种减少,大棚区植物也逐年减少,产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近几年,燕格柏乡的生态环境受到>中击,物种、植被、矿泉、森林、草地等特色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困境。

三、建议和对策

1.提高科学发展的思想认识,加大对外宣传,严厉打击非法采伐、偷猎、草地施耕行为,控制林间矿泉水污染源。乡镇政府要切实转变思想,加快经济发展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立足乡镇独特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认真研究入乡企业要有益于乡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所辖村的村民宣传引导,制定森林、草地、矿泉水保护规范,建立全民监督、全民参与机制,维护全乡生态环境向好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2篇

关键词:重金属废水 生物吸附 超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废水的大量排放,土壤和水源中重金属积累的加剧,重金属的污染也日益严重。由于重金属易通过食物链而生物富集,构成对生物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如何有效地治理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而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在开发区的污水中也较为严重,根据长沙市环境监测站的检测情况,我们发现开发区废水中的镍(Ni)存在间歇超标的现象,在对污泥进行监测的时候也发现了污泥中总镉、总镍、总铜超过了污泥农用时污染控制标准限值因此在这里对重金属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国内外学者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1、2]。目前已开发应用的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包括化学沉淀、电解、离子交换、膜分离、活性碳和硅胶吸附、生物絮凝、生物吸附、植物整治等方法。采用化学法、物理化学法都将残生污染转移,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对于大流域、低浓度的有害重金属污染难以处理。而生物法具有效果好、投资少及运作费用低、易于管理和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就这几种方法进行探讨:

1 化学法

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和电解法,主要适用于含较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

化学沉淀法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重金属转变为不溶于水的重金属化合物,通过过滤和分离使沉淀物从水溶液中去除,包括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铁氧体共沉淀法[3]。由于受沉淀剂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沉淀法往往出水浓度达不到要求,需作进一步处理,产生的沉淀物必须很好地处理与处置,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

电解法是利用金属的电化学性质,金属离子在电解时能够从相对高浓度的溶液中分离出来,然后加以利用。电解法主要用于电镀废水的处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不能降的很低。所以,电解法不适于处理较低浓度的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

2 物理化学法

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技术适用于含较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

离子交换法是在离子交换器中进行,此方法借助离子交换剂来完成。在交换器中按要求装有不同类型的交换剂,含重金属的液体通过交换剂时,交换剂上的离子同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交换,达到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目的。这种方法受交换剂品种、产量和成本的影响。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就离子交换剂的研制开发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4、5]。随着离子交换剂的不断涌现,在电镀废水深度处理、高价金属盐类的回收等方面,离子交换法越来越展现出其优势。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不改变溶液中化学形态的基础上,将溶剂和溶质进行分离或浓缩的方法,包括电渗析和隔膜电解。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阴阳离子选择透过性使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隔膜电解是以膜隔开电解装置的阳极和阴极而进行电解的方法,实际上是把电渗析与电解组合起来的一种方法。上述方法在运行中都遇到了电极极化、结垢和腐蚀等问题。

3 生物法

3.1 生物絮凝法

生物絮凝法是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进行絮凝沉淀的一种除污方法[6]。微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自身构成的,具有高效絮凝作用的天然高分子物,它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和核酸等。由于多数微生物具有一定线性结构,有的表面具有较高电荷或较强的亲水性,能与颗粒通过各种作用相结合,起到很好的絮凝效果。目前开发出具有絮凝作用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和藻类等共17种。其中对重金属有絮凝作用的有12种。陈天等[7]利用从多种微生物中提取的壳聚糖为絮凝剂回收模拟工业废水中Pb2+、Cr3+、Cu2+,在离子浓度是100mg/L的200mL废水中加入10mg壳聚糖,处理后溶液中Cr3+、Cu2+浓度都小于0.1mg/L, Pb2+浓度小于1 mg/L,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用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废水安全方便无毒、不产生二次污染、絮凝效果好,且微生物生长快、易于实现工业化等特点。此外,微生物可以通过遗传工程、驯化或构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菌株。因此微生物絮凝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 生物吸附法

生物吸附是对于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使重金属离子被微生物细胞吸附的概括理解,这些作用包括络合、鳌合、离子交换、吸附等。这些微生物从溶液中分离金属离子的机理有胞外富集、沉淀;细胞表面吸附或络合;胞内富集。其中细胞表面吸附或络合对死活微生物都存在,而胞内和胞外的大量富集则往往要求微生物具有活性。许多研究表明活的微生物和死的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都有较大的吸附能力,作为生物吸附剂的生物源能够从低浓度的含重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中吸附重金属,且有实用价值的微生物容易获得。例如: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是生物吸附剂很好的生物源,大量来自海洋中的藻类也是便宜的生物源[8、9]。赵玲等[9]用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的活体和甲醛杀死的藻体对Cu2+、Pb2+、Ni2+、Zn2+、Ag1+、Cd2+的吸附能力进行研究,实验证明,金属离子混合液经原甲藻吸附30min后,各离子的浓度显著下降且达到平衡,原甲藻的活体和死体对这六种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吸附能力。

利用载体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微生物吸附剂经预处理固定后,吸附剂吸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增强、使用周期延长、可以提高废水处理的深度和效率、减少吸附—解吸循环中的损耗。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展了固定化细胞处理含重金属有毒废水的研究工作[10、11]。生物吸附剂具有来源广、价格低、吸附能力强、易于分离回收重金属等特点,而且使用死的微生物作为生物源具有容易固定化,并可根据需要制成特殊的生物吸附剂并反复使用。因此,生物吸附法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现阶段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处理法,因此可以考虑在需进行重金属去除的地域,通过对活性污泥的驯化(在此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量重金属使活性污泥中毒),以及生物接种法接种相应的菌种,达到对低浓度含重金属污水的处理。

3.3 植物整治技术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机理,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对重金属废水的吸收过滤作用,达到对重金属的富集和积累。二是利用微生物的活性原则和重金属与微生物的亲和作用,把重金属转化为较低毒性的产物。通过收获或移去已积累和富集了重金属的植物的枝条,降低土壤或水体中的重金属浓度,达到治理污染、修复环境的目的。

在植物整治技术中能利用的植物很多,有藻类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等。其主要特点是对重金属具有很强的耐毒性和积累能力,不同种类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具有不同的吸收富集能力,而且其耐毒性也各不相同。

浩云涛等[12]分离筛选获得了一株高重金属抗性的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铜、锌、镍、镉对该藻生长的影响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富集作用。结果显示,该藻对Zn2+和Cd2+具有很高的耐受性。对四种重金属的耐受能力依次为锌>镉>镍>铜。该藻对重金属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经15μmol/L Cu2+、300μmol/L Zn2+、100μmol/L Ni2+、30μmol/L Cd2+浓度72h处理,去除率分别达到40.93%、98.33%、97.62%、86.88%。由此可见,此藻类可应用于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

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作用的草本植物有凤眼莲(Eichhoria crassipes Somis)、香蒲(Typhao rientalis Presl)等[13、14]。香蒲是国际上公认和常用的一种治理污染的植物,它具有特殊的结构与功能,如叶片成肉质、栅栏组织发达等。香蒲植物长期生长在高浓度重金属废水中形成特殊结构以抵抗恶劣环境并能自我调节某些生理活动,以适应污染毒害[15]。招文锐等[16]研究了宽叶香蒲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选矿废水的稳定性。历时10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净化铅锌矿废水。未处理的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害金属铅、锌、镉经人工湿地后,出水口水质明显改善,其中铅、锌、镉的净化率分别达到99.0%,97.%和94.9%。分析其pH和Pb、Zn、Cd、Hg、As质量分数的年份和月份变化趋势,发现经湿地处理的废水出水水质中的各指标的年份和月份变化幅度较小,且都在国家工业污水的排放标准之下,可见该湿地的污水净化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采用木本植物来处理污染水体,具有净化效果好,处理量大,受气候影响小,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胡焕斌等[17]试验结果表明,芦苇和池杉两种植物对重金属铅和镉都有较强富集能力,而木本植物池杉比草本植物芦苇具有更好的净化效果。周青等[18]研究了5种常绿树木对镉污染胁迫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镉胁迫下,5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质膜透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镉富集量等生理生化特性均产生明显变化,其中,黄杨、海桐,杉木抗镉污染能力优于香樟和冬青。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能切断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和家畜的食物链,避免了二次污染,可以定向栽培,在治污的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一种理想的环境修复方法。

4 重金属废水处理发展趋势及展望

一、生物法将成为主导方法 虽然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都可以治理和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但由于生物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成本低、效益高、易管理、无二次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另外,通过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应用,可使生物具有更强的吸附、絮凝、整治修复能力。因此生物法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几种技术集成起来处理重金属废水 重金属废水是一种资源,许多重金属都比较昂贵。如果将废水中的重金属作为一种资源来回收,不但解决了重金属的污染,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电化学法就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处理重金属废水,但由于废水中重金属的浓度一般较低,用传统的电化学法来处理,电流效率较低,电能消耗较高。因此,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实现废水回用和重金属回收,可将几种技术集成起来处理重金属废水,同时发挥各种技术的长处。Tung Chung-Ching等[19] 集成采用胶束增强超滤法去除水溶液中的铜离子取得了显著效果。张永锋[20]采用络合-超滤-电解集成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超滤的浓缩液可通过电解回收重金属,从而实现废水回用和重金属回收的双重目的,为重金属废水的根治找到了新的出路。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与植物的协同净化作用,并辅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寻找净化重金属的有效途径。对重金属的污染源头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利用物理和化学的办法处理好源头的含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废水,不让高含量的重金属废水进入城市排水管网。这样可以减少治理成本,又减轻了二级污水厂的处理难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已建成的环境治理项目中,可以考虑进行对重金属处理的改进和改造以达到对相应重金属的处理,而在有必要进行重金属处理的未建成环境治理项目,应该在立项时即考虑对重金属的去除,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污染,修复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况金蓉.生物吸附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应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2,26(3):400~403

[2]Kim D. S.The removal by crab shell of mixed heavy metal ions in aqueous solution[J]. Biore- source Technology, 2003,87:355~357

[3]张学洪,王敦球,程利等.铁氧体法处理电解锌厂生产废水[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 26(1):36~37

[4]邓再辉.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在处理含铜废水中的应用[J].矿冶工程, 2003,23(3):44~48

[5]Chaudhari S., Tare V.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 Uptake and Release by Inso- luble Starch Xanthate in Aqueous Environment[J].Wat. Sci. Tech.,1996,34(10):161~168

[6]马士军.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及应用[J].工业处理,1997,12(1):7~10

[7]陈天,汪士新.利用壳聚糖为絮凝剂回收工业废水中蛋白质、染料以及重金属离子[J].江苏环境科学,1996(1):45~46.

[8]李明春,姜恒,侯文强等.酵母菌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J].菌物系统,1998,17(4):367~373

[9]赵玲,尹平河,Qiming Yu等.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理[J].环境科学,2001,22 (4):42~45

[10]胡自伟,潘志彦,王泉源.固定化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9):19~23

[11]Kapoora A.,Viraraghavan T.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Immo- bilized Fungal Biomass in Continuous Mode[J]. Water Resource,1998,32(6):1968~1977

[12]浩云涛,李建宏,潘欣.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对4种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富集[J].湖泊科学,2001,13(2):158~162

[13]许德芝.风眼莲在不同种类的污水中的吸附能力的研究[J].贵州环保科技,1995,1(1): 20~21

[14]叶志鸿,陈桂珠.宽叶香蒲净化塘系统净化铅锌矿废水效应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2, 13 (2): 190~194.

[15]温志良,徐海宇,毛友发.香蒲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开发利用[J].环境保护,1999,10:39~42

[16]招文锐,杨兵,朱新民等.人工湿地处理凡口铅锌矿金属废水的稳定性分析[J].生态科学, 2001,20(4):16~20

[17]胡焕斌,周民华,王桂珍等.人工湿地处理矿山炸药污水[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7,78(3): 17~ 18

[18]周青,黄晓华,施国新等.镉对5种常绿树木若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1, 14(3):9~12

第3篇

值得关注的是,为引导服务产业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石景山在53项领域中又优选出了18个具有发展规模和良好前景的优势领域优先发展。

“这是基于石景山20219家企业相关数据的分析研究,对照了重庆渝中、深圳前海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产业发展引导目录,并经过6次专题研讨会修改完善和精简调整的结果。”石景山发改委副主任房之炜对记者说。

一度因首钢搬迁丧失经济支柱的石景山终于迎来了服务业的重生。自2013年成为北京惟一一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之后,今年1月9日,石景山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石景山到2015年建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建成服务北京、辐射京津冀的区域业中心。

很显然,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石景山寄望以服务业重回首都经济重镇。

“金色”产业加速度

顺利度过转型初期的阵痛,石景山能否重回北京经济发展的第一阵营,关键在于服务业要从何处复兴,这一次石景山将目光聚焦于现代金融产业。

如果以时间周期来衡量,石景山的经济转型几乎是指数加速度,钢铁重工取代传统农业花了几十年时间,数字娱乐用了近5年才成为主流产业,而现代金融只用两年就成为了全市焦点。

2013年堪称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之年:这一年金融产业强势发展,全年实现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近9倍,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一年,承载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载体陆续涌现,盛景国际、北方中惠等高品质楼宇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长安金轴”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这一年重大项目引入卓有成效,成功引入国家保险产业园项目,在全市率先出台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办法,建立全国第一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抢占了发展先机;这一年重点企业蓬勃发展,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等重点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成为石景山税收贡献最大的企业……

在很多人眼里石景山已是北京快速崛起的现代金融产业新秀,并且这样的趋势仍在延续。今年以来,石景山引进了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等互联金融企业5家,截止目前,石景山区互联网金融企业已达30余家,成功跻身于当下最为火热的互联网金融高地行列。

通常情况下,外界谈及某一区域的金融产业发展,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是衡量产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但现在一切都变了,在互联网金融等引领传统金融创新升级的当下,谁能争取到引领产业链发展的金融创新项目落地才是核心所在。

而对于石景山来说,尽管金融机构的总量已达117家,注册资金达到137.2亿元,今年一季度收入预计将突破60亿元,但北京保险产业园的建设却有可能开创一个全新的石景山“金色”未来。今年3月,中国保监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专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北京保险产业园创新发展的意见》(保监发[2014]20号),为石景山区建设保险产业园建立了政策保障。

北京保险产业园是我国首家服务于保险创新发展的主题产业园区,中国保监会与北京市联手,以政策的形式确立了保险产业园作为我国保险业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的战略定位,多项重大政策创新与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突破,势必将引领全国的保险业深化改革。

“现代金融产业已经成为引领石景山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核心产业。”房之炜说,通过对石景山现代金融产业的梳理发现,这些项目都属于高端服务业范畴,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四高两低”的特征,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属于“金色”产业,将促进石景山服务业向高端化、融合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

服务经济开启复兴之门

作为改革的试验田,中国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让外界对石景山抱有诸多期待。当前,国家层面对深化各项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并且提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服务业综合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必将释放出更多创新的活力。在很多人看来,石景山作为试点区,有望率先在金融、财税、土地、产业等各个方面创新突破。

而北京市政府于2013年专门为石景山的服务业综合改革下发文件,已经充分表明了石景山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战略格局中占有的重要位置。不仅如此,北京市将国家保险产业园、中关村国家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世界旅游城市总部基地、新型战略性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等项目纷纷布局石景山,进一步充实了石景山服务经济的内涵。

在各界热捧之后,石景山自身具备的复兴条件也是核心问题。石景山区委书记牛青山在去年底的区委全会上称,从空间上讲,与首都中心城区相比,石景山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宝贵的资源优势。同时,从地理位置上看,石景山区处于北京市沿长安街发展轴和西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上,是支撑首都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区域。

事实上,北京市已经越来越重视长安街西段的发展,因为北部有未来科技城,东部有通州首都副中心,南部有高端制造业基地和北京新机场,惟缺西部大的功能布局。“对石景山来讲,这就是推进新阶段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石景山应该自觉承担起打造首都新的战略增长极的历史重任。”牛青山在区委全会上如此表示。

诸多机遇的风云际会,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集聚,形成了石景山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平台,构成了“一轴一核一园多支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据石景山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石景山率先建立了全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国家保险产业园成功落户,“长安金轴”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现代金融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文化和科技产业加快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支柱地位得到巩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和中关村石景山园的高端资源要素加速聚集。商务服务业创新发展,石景山成为全市惟一的“商业保理”试点区,银河综合商务区获得北京市首批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称号。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总部基地体验中心一期完工,“首钢工业文化旅游区”获批市3A级旅游景区,兴起了银河商务区、京西商务服务区、国际雕塑园商务旅游休闲区、苹果园交通枢纽商务区等多个“支点”功能区。

转型驶入“深水区”

在区委全会的报告中,石景山将一个地区的发展视作以好的规划设计建造一所好房子,必须解决和回答好“我们在哪里”、“要往哪里去”、“要走什么样的路径”等问题。在石景山领导看来,石景山已成功走出了因首钢搬迁调整带来的发展低谷,步入了全面转型的新阶段。

从以农业为主到首钢时期的以工业为主导,再随着首钢搬迁调整而形成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城市发展水平随之不断提高,牛青山认为,当前的石景山城市发展,迫切需要把握好首都定位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实现再城市化,改变以往由产业主宰城市的发展路径,把城市发展作为目的和主线来引导产业层次提升和结构调整,走深度开发、内涵式发展和智能化、生态化生活之路,并以人性化、精细化管理和新型治理方式达成城市的高效运行。

对于实现深度转型所需的发展层级和质量提升,区委全会形成的共识是,首先是在产业上进一步升级优化,实现第四次“华丽转身”,进一步构建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实现高端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其次要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一体化发展,深挖根源,突破体制机制桎梏,解决好1000余公顷的集体土地利用问题;再次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大力治理“城市病”,实现由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深层次转变。

第4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管理;应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森林资源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社会经济进步、生态环境建设等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在利用的同时注重保护,需要强化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森林资源管理也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促进森林资源优化配置与健康发展。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就是森林资源管理中的中技术,也是主要管理工具,不仅能够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更能够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促进其优化利用,因此,要根据森林资源的发展实际,强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简述

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GIS。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1]。其实际的应用内容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地理信息系统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含了地理学、地图学、遥感以及计算机科学,在不同的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属于一种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GIS能够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简而来说,就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通过应用GIS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地理分析功能,和一般的数据库操作等,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发挥出非常明显的实际作用,已经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高度任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森力资源管理与保护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也起着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是基础,也是重要内容之一[2]。地理信息信系统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森林资源信息数据的集成化管理,管理上具有可视性,管理效率明显提高。森林资源档案信息的查询、存储、利用等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首先,在档案信息查询上,实现了一体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图形数据和属性进行同时查询,进而获得森林资源的相P信息数据,能够及时了解资源的实际情况,及时变更、统计、综合分析相关数据信息,保证了森林资源信息时效性和真实性。其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图形和属性数据信息的同时更新。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自动存储空间数据分析的具体结果,以图形的方式把属性数据分析的结果展示出来。如果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只需要修改相应的地图图元和属性数据库,就能够及时更新图形和属性数据信息,有利于森林资源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对其进行审查,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再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森林资源统计表和相关图形的输出。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来说,具有一定的数据库管理能力,能够高质高效的完成森林资源的统计工作,形成真实可靠地统计表,另外其制图功能也能够快速的完成森林资源专题图的制作,而且在保存、查询等方面更加便捷。同时能够为用户输出准确森林资源统计表和专题图形,满足实际管理需要。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森林资源基础性的数据库。数据库要包括具体的图库、属性数据库、模型、代码库等,方便管理人员高效完成森林资源的清查工作。

2.2在森林资源清查和专题制图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在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清查工作和林业专题制图工作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获取森林资源信息的重要方式[3]。在以往的清查和制图工作中,主要是依靠人力、物力完成,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分析能力显著提高,制图也更加方边、快捷,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也节省了人力物力。地理信息系统在制图之前,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加强了属性与图形之间的联系,编辑和修改也比较容易,制图过程更加顺畅。而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图,其质量和效果更加突出。这对于森林资源的清查和制图等管理工作来说,效率更好,质量更好。

2.3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为了更好地促进森林最远的发展,要对森林的规模面积、类型、林木种类、森林结构以及分布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在传统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过程中,智能从档案文字资料中获取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而空间数据比较缺乏,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监测效果不佳,也不能及时了解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具体变化。但是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弥补了这一缺陷,能够对数据库进行组织管理,及时更新、查询、维护,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管理和监测,同时也能够利用多种多方,输出管理人员需要的相关森林资源信息数据。促进了森林资源管理现代化发展。

2.4在森林防火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在森林资源发展中,火灾是非常大的隐患,破坏性非常大,因此,做好森林火灾预警工作是重中之重[4]。在传统的森林火灾管理工作中,主要是依靠人员的巡查,预防控制能水平较低,森林资源受到破坏的可能性较大。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森林火灾预警管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信息网络技术,森林火灾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受到高度重视。在实际应用中,也融合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等,把森林火灾定位、火险预警、林火行为以及林火相关信息等形成系统,实现了高质高效管理,明显提高了森林火灾的防控能力,为森林的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5在森林病虫害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在森林发展中,病虫害的影响很大,破坏力也很强,需要严格防控,综合治理,这也是一种生物性自然灾害。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各个区域的林业发展,森林病虫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掌控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对病虫害相关数据有一个全面的掌控,从而正确做出防治管理决策[5]。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更好的实现了这一管理目标。通过把地理信息系统与生物地理统计学结合起来,对病虫害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进行综合分析,对病虫害的变化和趋势进行掌握,实现数据的全面化管理,从而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控制能力。

2.6现在森林结构调整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为了促进林业的发展,不断优化配置森林资源,需要对森林结构进行适时调整。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有效实现森林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首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调整森林树种结构。对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防护林等进行规划,确定其具体以的范围,结合森林资源的分布状况,实际特点等,对森林的树种结构进行重新布局,提高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促进经济林、生态林、用材林等不同林区的优化发展。其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森林林木年龄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对林区的水文地质、地形、生态环境等进行检测考察,形成地理数据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其他相关技术,对森林资源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调整,使各个林木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发挥出森林资源的实际作用,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要对林区的荒山荒地实施有针对性的人工造林计划,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促进造林树龄结构的优化,使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也是促进森林资源管理发展的重要措施。

结论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系统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森林资源管理发展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较多,需要根据森林Y源发展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发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发挥出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森林资源的优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朝宗,熊利亚,杨为民.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09:4-6+101.

[2]王祥. 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广东科技,2014,08:169-170.

[3]黄晓全,欧阳勋志. 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中的应用[J]. 森林工程,2014,06:9-11.

[4]霍江.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农技服务,2016,06:251.

第5篇

关键词:生态化 系统规划 设计

1.园区公共基础与服务设施生态化发展规划

1.1建筑生态化建设

本溪工业园园区内厂房、仓库等各种工业建筑和办公楼、会展中心、宿舍等构筑物以及配套居民小区建筑都应尽量做到与环境友好或生态化.

1.2基础设施生态化建设

本溪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有交通设施,园内道路按照棋盘式布局,采用国内最高标准,并能方便地和高速公路、国道网相联结,适宜于超载重货物运输.通讯设施,通讯设施先进、齐全,为投资者提供方便.

1.3生态服务机构建设

本溪工业园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在园区机构设置上与普通工业园区很大不同点就是要设置一些生态服务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清洁生产中心、资源回收中心、生态化研究中心等. 本溪工业园应成立环境管理办公室,并建设一个园区清洁生产中心作为环保办公室重要组织部分,园区生态化研究中心可为其下属一部分.

1.4与社区集成

社区虽然不是工业园组成部分,不属于工业园管理和建设范围.但工业园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关系.工业园生态化发展、建设、管理等方面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因此工业园与社区集成也是工业园生态化发展不可或缺一个方面.

2.工业生态系统规划设计

2.1工业园区定位与系统设计框架

工业园性质,本溪工业园性质是按照科技兴区、工业强区、三产富区一发展战略,立足本溪市、服务辽宁省、辐射周边地区,在发展战略上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正确处理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强化资源集约利用,有重点地发展资源消耗低、带动效益显著产业,不断提高土地、能源、水等重要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和生态环保型产业和产品结构,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溪工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本溪工业园产业发展方向要依据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发展条件两方面综合考虑.从外部环境看要充分考虑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国家产业政策、辽宁省及本溪市产业导向,选择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发展潜力大、投入产出比高产业:从内部条件看要充分考虑到本溪地区总体战略定位,产业基础及发展态势,土地、能源、基础设施等要素资源因素,选择具有高成长性、产业带动性强、环境效益好、资源节约型“生态型"模具产业.

2.2工业生态系统结构与设计

本溪工业园工业生态系统基本单元是生物制药类企业,与其他工业生态系统一样功能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资源生产、加工生产和还原生产,它们共同组成了工业生态网络关系.资源生产企业相当于自然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主要承担着对各类资源开发利用,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加工生产企业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将资源生产企业提供初级资源加工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必备工业品;还原生产企业则将各种副产物再资源化或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加工转化为新产品.为了支撑和完善生态工业链,园区内还考虑“补链"辅助设施促进物质和能量循环.

2.3系统集成

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与其他发展模式本质不同,在于遵循生态规律,通过对区域内各类企业合理布局使系统在资源能源利用上形成共生关系,以工业生态链形式进行生产,实现低成本、少污染和高效益.达到目的关键是能否做到对整个产业系统科学集成,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集成.

2.4园区工业生态链及其链接

根据本溪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本溪工业园区近期优先发展的是生物制药类企业.但是园区未来长远发展并不能局限于目前规划企业.因此构建附属企业组成更复杂工业生态群落,以构成多种物质、能量链接的生态链网络,才能充分利用园区核心企业产生副产物和废弃物进行工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利用.

2.5生物工程产业生态链网络

生物工程产业是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又一最具潜力的产业,发展前景不可限量.辽宁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且辽宁科技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科研优势明显,工业园生态化发展规划不可缺少生物工程产业,生点发展方向为生物及分析技术产业、生物化学及试剂、医药生物技术和其它生物工程企业.生物及分析技术产业:发展酶、蛋白技术、纳米技术、发酵培养技术、基因技术、生物提取技术、生物分析、产品过程分析、高速筛选、基因测序、生物芯片、生化分析、氨基酸、食品添加剂等相关产品.

3.园区生态管理系统规划

生态工业园区健康发展重要前提条件是要按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原理进行运营和管理.管理要遵循一系列原则包括科学化原则、整体化原则、公众化原则、法制化原则、市场化原则、国际化原则等.主要论述在本溪工业园在园区层面开展生态管理的框架,作为制定园区生态管理方案指南性文件和生态环境管理发展目标.

3.1园区生态管理系统

本溪工业园作为一个新设成立工业园,要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一套合适有效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通过这套管理系统对园区发展和园区内企业提供必须支持服务也是本溪工业园坚持生态化发展之路关键因素.本溪工业园生态管理系统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信息管理三个部分.

3.2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园区发展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园区污水排放与防治问题.对于工业水污染防治是所有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要求达到GB8974-1996I级标准,对于一些排放特殊污染物企业必须保证达标排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实行清洁生产;采用环境最佳实用技术.通过环境评价园区污染物排放将实行总量控制与集中控制.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单独建设和运行污染治理设施在经济上是不合算,园区统一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既能为企业提供良好基础设施和环境服务.增强对进驻企业吸引力,达到降低企业治理污染成本和满足环境保护法规两项目的.

3.3园区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园区管理机构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IS014000系列标准为指南,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建立一个经济发展快、资源利用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环境质量好、优美洁净绿色园区为目标,结合本地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积极推选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

3.4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

园区内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体现园区环境管理水平的一个方面,包括支持园区及园区内企业运行的能源的生产与供应、运输、供水、污水处理、照明、建筑和通讯等.这些基础设施要按照环境友好的原则进行设计,使其更有效地为园区及园区内各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又能减少对各类物质的消耗、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实现对废物再利用.本节所要阐述本溪工业园区绿色基础设施,具体内容包括: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环境服务设施建设、绿色交通运输、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绿色建筑等.

3.5园区生态信息公告计划

随着经济发展,信息媒体传播工具加强以及公众环境意识提高,生态信息公告手段已经成为一种继环境管理中指令性控制手段、市场经济手段之后一种新环境管理手段.为了促进园区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提高其绿色企业和产品形象以及市场竞争能力,生态工业园区应率先建立和实施生态信息公告计划.园区生态信息公告计划分成两个层次:第1个层次是整个园区生态管理信、息公告,如园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污染本底状况以及有关园区的生态管理服务公告等;第2个层次是园区企业生态行为的信息公告,即对园区企业的污染排放、企业生态形象、产品绿色标志等进行公告.园区生态信息公告计划重点为园区企业生态行为信息公告.

4.结论

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规划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广泛涉及多个层次和不同对象.虽然工业园生态建设基础理论已有一定的历史,但具体应用和建设还在初级阶段,有待更加深入讨论研究和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

[1]杨彤,王能民,朱幼林.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经济管理,2006(14)

[2]刘海龙,李迪华,韩西丽.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城市规划,

2005(09)

[3]杨培峰.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7

[4]乔琦,夏训峰,姚扬.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新华出版社,2006.7

一、柱帽及柱上托板

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关书籍中,经常能大同小异地见到前苏联30年代关于无梁楼盖柱帽、托板或它们的组合细部尺寸及配筋规定,如下图:

上图中,形式Ⅱ及形式Ⅲ适用于中级及重级荷载条件,形式Ⅰ很少应用,仅用于荷载比较轻的场合。30年代前苏联的实验表明,当其他条件相同,形式Ⅲ比形式Ⅱ强度高10%,形式Ⅱ中h1与h2的最佳比例约为2:3。对于中级荷载,经济合理的柱帽宽度a=0.35l,而柱帽的有效宽度bce则取自柱颈往上45°扩散至板底的宽度,bce=(0.2~0.3)l,合理值为bce=0.22 l。按照这些规定尺寸,可以免去柱对板的冲切抗剪验算,也不需要对柱帽本身作任何应力分析。但同时应该指出,这些形式的柱帽尺寸都不小,以柱距l=6.5m的无梁楼盖为例,bce=(0.2~0.3)l的要求,凸出于板下的柱帽高度为500~800mm,同时柱帽宽度a≥2275mm。因此这种无梁楼盖的内景不佳,一般用作无内景要求的仓库或筏式基础比较合适;用于公共建筑不一定恰当。

上图为这三种形式柱帽的配筋。由国外已知的试验表明:它们的配筋不是特别需要的;柱帽中没有拉应力出现,压应力也在允许范围内。但为了加强柱与板的连系及整体性,要按构造要求配置一些钢筋,在柱帽四角配以φ8~φ10的钢筋;柱帽中沿高度配3~4个φ6的箍筋;托板下面配以φ8~φ10间距100~150的钢筋网,钢筋网四周成直角上弯伸入平板。上述配筋还能辅助柱帽承受温度及收缩应力。

二、楼板配筋细节

1.一般构造规定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中规定了关于板配筋的一般构造要求,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钢筋深入支座的长度等。由于无梁楼盖板较厚,有时板与柱的连接又较弱,本节讲按《ACI规范》的规定提供一些补充,并加以讨论以供参考。

(1)为了改善板的裂缝状况,并为荷载可能集中作用于板的小面积上提供保证,临界截面处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板厚的2倍,但格式及肋式楼盖的那部分板不在此限。

(2)垂直于非连续边的正弯矩钢筋均应伸到板边,并在托梁柱或墙内至少有150mm长的直的或带弯钩的埋入长度。

(3)垂直于非连续边的负弯矩钢筋均应弯起,并设弯钩或用其他方法锚固在托梁、墙或柱内,使弯矩钢筋能充分发挥其强度作用。如果非连续边不是支承在托梁或墙上,或悬臂伸出支座以外时,其负弯矩钢筋可锚固于板内。关于的(1)条,按照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规定,当板厚h≤150mm时,受力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受力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h,且不应大于300mm。我国规范似乎更妥善一些,因此关于钢筋间距规定还是以我国规范为准。

2.板配筋的延伸长度

对于无侧移的板柱框架,《ACI规范》及我国(《升板规范》[3]GBJ130-90)都给出了最小延伸长度。《ACI规范》给出的是无托板楼盖及有托板楼盖板的配筋图;《升板规范》[3](GBJ130-90)给出的是无柱帽楼盖及有柱帽楼盖的配筋图。

3.板的外角及外边配筋

分析及实践均表明,如果四边支承板是“浮阁”在四边梁上的,则在重力荷载作下板的四角有上翘的趋势,如果板四周的梁与板整浇在一起而且梁有足够的抗弯刚度以阻止板角上翘,则由变形协调结果,板四角沿对角线方向有负弯矩出现,而在垂直于对角线的方向有正弯矩发生。因此,《ACI规范》规定,对于支座间带有梁的板,当梁的相对截面抗弯刚度α大于1.0时,应在板的外角顶部沿对角线方向配负弯矩钢筋,在外角底部垂直于对角线方向配正弯矩钢筋。这些在板外角顶部及底部配置的专门钢筋均应足以抵抗板内每m宽度的最大正弯矩,这些专门配置的钢筋应配置在每个方向从板角起到等于1/5长边跨长的范围内,专门配筋也可以在板外角顶部及底部用钢筋网代替,见图3-4(b)。类似地,我国(《升板规范》GBJ130-90)也有关于在板外角配置专门钢筋网地规定,与《ACI规范》不同之处在于仅要求配顶部负弯矩钢筋,配筋范围为1/4短边跨长,配筋量取6@200,不用计算。实践工程证明,我国规范也是可靠的,而且很方便。

此外,在楼盖板四周的外边缘,为了加强板边缘的抗扭能力,我国(《升板规范》GBJ130-90)规定,应在平板边缘上、下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6mm的通长钢筋,也可以利用原有的配筋拉通。

三、楼板的开洞

板中开洞带来的后果首先是将板内部分钢筋截断,影响板的抗弯承载力,而在柱四周开洞还要降低板对柱的抗冲切承载力。关于第一个问题,在无梁楼盖中,凡符合下列规定的开洞,可不作专门计算。

(1)在中间板带相交有的区域内,如能保持未开洞以前板格所需要的钢筋总量时,可以开任意大小的孔洞。

(2)在柱上板带相交共有的区域内,在孔洞边上加上因开洞而切断的钢筋相等量的钢筋,孔洞切开的尺寸不应大于任一柱带宽的1/8。

(3)在一条柱上板带与一条中间板带所共有的区域内,因开洞所切断的钢筋不得多于任一板带内钢筋的1/4,同时在孔洞边上应加上所切断的等量钢筋。

若板中孔洞位置矩集中冲切荷载或反力作用面的距离小于板厚的10倍,或者无梁楼盖中孔洞位于柱带以内,在确定板的冲切受剪临界截面时,应作如下修正:

(1)对于不设剪力键的板,通过反力作用面的中心点作切线与孔洞外轮廓线线相切,则对原临界截面位于两切线间所包围的周边部分应认为是无效的,如下图。

(2)对于设置了剪力键的板,其周边无效部分应是(1)规定的一半。

四、型钢剪力键在无梁楼板中的应用(以某大型地下工程为实例)

1.型钢剪力键的应用背景

该工程的结构顶板承受了相当大的均布荷载,对于柱网为8.4m×8.4m的区域,上述荷载产生了很大的柱顶轴力。经计算,顶板的板-柱节点处的典型的冲切力标准值约为:P恒载=3500kN,P活载=1500kN,P人防=2500kN。由于地下一层层高受到各种因素限制而无法再增加,又因建筑、设备对该层的净高要求相当严格,从而使得顶板板厚受到较大的限制(大部分区域要求H b≤600mm,局部区域要求H b≤800);同时考虑到建筑美观上的要求,并兼顾施工方便、缩短工期等因素,设计人员在该工程的顶板中大量应用了平板式无梁楼盖,并针对节点冲切承载力的问题,采用了无梁楼盖板内置环式型钢剪力键的钢混凝土板柱节点。

2.型钢剪力键的组成

无梁楼盖型钢剪力键型节点主要包括地下一层钢管混凝土无梁楼盖节点及首层钢筋混凝土柱无梁楼盖节点。首层钢筋混凝土柱无梁楼盖采用内置环式型钢剪力键混凝土板柱节点,该节点以钢管混凝土柱环板节点概念为基础,在板柱节点位置设置由两道环板与牛腿组合而成的型钢剪力键,并通过混凝土柱顶加插型钢与型钢剪力键形成整体刚性节点。

参考文献:

[1]《双向板无梁楼盖》朱聘儒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第6篇

关键词:现代水利工程;工程设计;现状;要点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对于周围的水利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水利建设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逐步成为社会的焦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水利工程不仅要保证其整体的质量,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逐步成为工程设计的考虑方面,现代水利工程的应用而生极大的满足了社会和人民对于水利建设的高需求,因此势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其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亟待完善,以下笔者简要就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要点加以阐释。

一、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及开展现状分析

(一)水利工程设计的法律及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行业实现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全面转变,而这种工程的发展与变革使水利工程设计行业的整体管理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水利工程的设计管理的中心逐步由专业化及综合化向项目管理转变。与此同时,针对水利工程建设标注体系在内容、指标以及监督等方面的调整,相关部门也对部分法律法规、准则条例、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等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水利工程设计的法律与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二)水利工程设计行业的结构建设更加完善

水利工程设计可以说是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对技术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近年来,针对多数设计单位从业人员较多、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不同的设计单位加强对人才结构的调整,并在改善用人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对设计人才的合理选用和强化培养,使行业的结构建设更加完善。

(三)水利工程设计对生态因素与美学价值的强调更加突出

现代水利工程在注重其基本功能的导向作用下,对景观设计的重视度也有所提升,水利工程的设计强调工程的艺术、人文与自然景观之间在关系上的调和性。随着工程设计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环境景观化和建筑艺术化水平越来越高,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逐渐融入到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当中。

二、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状态分析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把握“工程与生态、景观与文化、现代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主题,做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水利建筑整体与景观设计内容相融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水工建筑物个性、布局、色彩和创新,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区域性、历史文化性、整体性等因素,真正做到安全可靠、生态环保、美观、可持续性等。

可以说,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设计正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不管是相关的法规、制度体系、设计的结构体制还是设计的生态和美学价值,都得到了有效的完善、加强和提升。但从工程设计的执行与落实现状来看,水利工程设计的实际发展状态并不是很好。

首先,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偷工减料”的问题普遍存在;其次,在现有的水利工程设计行业,市场竞争机制缺乏公平性。尽管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整体发展呈现较为良好的态势,但在实践过程中,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依然存在部分亟待改善的不足之处,只有立足于这些问题,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水利工程设计的要点。

三、现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

(一)安全第一,经济合理的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水利工程应满足防洪、供水、发电、航运、旅游等要求,还应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应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做到经济合理。例如现代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设计,除应满足一般的防洪要求外,还是城市的重要景观,工程建成后将会有大量的游人进入,因此,在工程设计中既要满足人们亲水、嬉水的要求,同时还要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二)坚持生态化和自然化原则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工程、景观以及生态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因地制宜。

(三) 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

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给水利工程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在内的综合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现代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利工程的设计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

(四)将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相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并运用生态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工程技术,实现水量与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在水污染防治工程中为重要。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一般较大且季节性变化明显,所以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中应重视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

(五)设计时应重视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

作为城市景观的现代水利工程,其文化品位通常是决定该城市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工程设计应在对城市的自然文化、人文风俗等特点深刻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通过对景观、建筑、水域、绿地的布局和规划,使水利工程的文化氛围与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融为一体。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

(六)水利工程设计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在进行工程设计之前,工程的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必须对工程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保证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相应的方法策略解决好工程与环境协调这一问题,保障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设计人员必须摒除传统世俗的审美及评判标准,避免病态空间的构建和国务装饰问题的发生,在减少视觉污染的同时,使整个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得到有效提升。

结语

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兼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有效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现代水利工程的安全、平稳运行,对于有效保障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及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笔者衷心希望,以上关于对我国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探究能够被相关负责人合理的吸收和采纳,进而更好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为我国人民群众谋福利。

参考文献

[1]张宇. 针对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要点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247.

[2]周英安. 简述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中的要点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195.

[3]王振锋. 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要点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8:42.

[4]吴涛. 新时期水利工程设计关键点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2:113.

[5]杨清义,贾海滨,孙业海,王立宣.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问题及关键点分析研究[J]. 科技资讯,2013,13:54+56.

第7篇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冶金行业作为钢铁企业的中国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我国的冶金行业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很多原因导致我国的冶金行业还存在很多弊端。首先,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有些地区金属矿产资源无证开采、违章冶炼时有发生,造成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矿产资源利用率低。有些大型钢铁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扩大规模,严重影响和制约冶金企业向科学的角度发展。其次,有些企业技术装备差,技术水平低,产业技术升级缓慢,经济效益差。很多企业污染严重,工业发展与环境、资源及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突出,加重了地方治理工作的任务。这种结构不利于提高钢铁经济效益和参与市场竞争,严重制约着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有些地区钢铁企业产业结构层次不合理,我国钢铁企业大多分布在靠近资源和大中型城市的内陆地区,不少钢铁企业处于人口密集地区、严重缺水地区和风景名胜地区,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用水量、运输量大,与城市功能不符,对人居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制约日益显现,导致成本增加,企业生存发展能力下降,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战略,迫切需要进行布局调整。还有,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省份,因为财政收入低,因而拿不出更多的资金发展冶金,他们工业自筹资本金能力有限,难以组织上市融资,严重制约当地冶金工业的发展。

2我国冶金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冶金行业仍然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很大差距。面对差距,我们需要认清现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积极因素,着力解决当前冶金行业运行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其平稳较快发展。首先,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发展经济,离不开钢铁的发展,当然作为钢铁企业支柱的冶金行业自然也是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冶金行业今后还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今后中国冶金行不是要不要继续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发展与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资源是越挖越少的,迟早要被耗尽,所以,中国目前面临的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和双重任务,决定了中国不能走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走过的老路,今后所有投资、特别是用于冶金工业新技术开发的投资的目标是质量、生产率和环境,特别是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当然,以上三点并非相互孤立,而是密切联系的。通过减少工艺步骤和相应减少钢铁生产时间,对整个生产成本有积极的影响,也会带来成材率的提高及改善环境的适应性。

第8篇

[关键词]绿色环保;水处理;技术探究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296-01

一、水处理概念

水处理技术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水质进行处理,使之满足人民生活、工业生产和环境需要的技术。所谓环保型水处理方法是指在研制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没有污染、对人体没有伤害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方法,一类是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相比,物理、生物方法是水处理技术中一枝新秀,且具有便于控制、使用方便、经济高效、使用周期长、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所以它们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绿色环保水处理的重要性

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地球的储水量很丰富,72%的表面积覆盖水。但是地球上97.57%的水是咸水,能被人们生产和生活直接利用的淡水仅有2.53%。在淡水资源中,只有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等来源的水较易于开采供人类直接使用,但其数量却不足世界淡水的0.3%,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十万分之七。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缺水人口将增长一倍,65个国家和地区将面临淡水匮乏。水已经成为21世纪热点问题。自从上世纪后二十年以来全球淡水资源愈演愈烈,造成城市、工业、农业的供水紧张,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节约用水、中水回用、污水处理成为事在必行的措施。因此,对水资源进行处理回收再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三、环保型水处理技术

1、反渗透

该技术的依据是在一定温度下,用巨大的易透水而难透盐的半透膜将淡水与海水隔开。由于淡水中水的摩尔分率比盐水中水的摩尔分率高,亦即淡水中水的化学位比盐水中水的化学位高,从热力学观点看,水分子会自动地从化学位高的左边淡水室经过半透膜向化学位低的右边盐水室转移,这一过程称为渗透。虽然食盐在右室中的化学位比在左室中的高,但由于膜的半透性,难以发生食盐从右室进入左室的迁移过程。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具有的优越性能主要表现在对于海水、部分湖泊等含盐分较多水源的处理与分解,以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引用、工农业生产需求的供水。

2、超声

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应用,以及其他固体、气体、粉尘对于地下水、湖泊、河流等水质的污染,通过一定强度的超声波处理后,膜生物反应器的生物活性得到增强,反应器有机负荷增加,有机物净化效率提高。超声处理促进了生物活性,且功率为10W的超声波促进生物活性的效果最为明显。超声技术则是利用声空化过程把声场能量集中起来,然后伴随空化泡崩溃在极小的空间内将能量释放出来,使之在正常温度与压力的液体环境中产生异乎寻常的高压和高温,形成局部“热点”,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利用超声技术降解水中的化学污染物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 。

3、膜处理

膜处理技术是在国内目前应用于环保型水处理技术的一种新途径,在当代水处理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在膜处理技术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研制新型膜处理工艺与设备方面,在适当引进和消化国外膜技术的同时,还要全面发展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新型膜处理技术。在全面提高饮用水水质的同时,可降低水处理过程副产物生成量。

4、微污染

在我国传统的水处理技术中,原有的净水工艺已不能有效地处理微污染的水源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环保型水处理技术研究人员逐渐研制和开发出了许多新型净化新工艺,有的已经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微污染水处理技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形式之一。微污染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强化传统处理工艺,国内正在应用的主要有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两种技术模式,它们针对不同的水质进行处理,水处理效果均能达到国家相关要求的供水质量标准和检验系数。

5、高级氧化

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是利用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自由基,强化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可用于水源污染较重和水质要求较高的情况。高级氧化处理技术成本较高,但可以获得较高的水质,可作为远期发展的重点内容。可利用光激发产生自由基或合成特殊的催化剂引发自由基。研究内容可包括:光化学催化氧化处理工艺理论与技术;催化氧化除污染工艺理论与技术;紫外、同位素净水工艺理论与技术等。高级氧化处理技术是当代环保型水处理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课题之一,未来必将引领国内环保型水处理技术的

四、处理后水的应用

(1)应用于工业

经处理的环保水可以回用于各种不需要符合饮用水水质要求的工业企业。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水、锅炉用水、生产和加工用水、清洗和辅助用水(如除尘和浇地)等,都可以利用经处理的水。可以使用的行业包括商业洗车、造纸厂、矿山、石油精炼厂、电站、商业洗衣、道路建设企业、旅游点、酿酒厂,以及混凝土、砖、纺织品、金属及涂料的生产厂。

(2)应用于居民及社区的非饮用水

对居民来说,污水回用可以用于冲洗马桶、洗车、清洗和浇灌花园.从社区的角度来看,污水回用的非饮用水用途还包括室外的灌溉及各种娱乐场所用水。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早在1961年就将经处理的污水用于有游船及可垂钓的湖泊。提供非饮用水的一种有效办法是建立分质供水系统。美国佛罗里达州阿尔塔蒙特城的一项分质供水工程,解决了4.5万人的非饮用水使用问题,其供水量占全城总供水量的30%。

五、环保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1、环保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环保水处理技术目前可以应用到自来水处理、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农村改水、工业用水等重要领域。自来水处理技术就可以将日常自来水净化为能直接供人类饮用的纯净水,其不仅可以滤掉原有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可以最大程度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镁、铁、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像一些纯净水、蒸馏水、活化水、磁化水、去离子水等,滤掉水中有害物质,也可能滤掉有益元素。因此,水处理技术对改善世界水资源短缺具有十分广远的应用前景。

2、环保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从2010年以后低碳环保主打水处理市场,成为环保水处理发展的新主题,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水处理技术的市场发展空间是非常强大的。城市建设及房地产相关市场发展必须要求配套的城市管网、给排水、雨洪处理、生态景观水体治理等设置。循环水处理利用和水资源综合治理行业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将持续保持需求增长,这是未来几十年内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结语:环保水问题是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更对我国的水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今后中国的水处理要加强基础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勇于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发展现状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水处理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勇.浅谈给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0(04).

第9篇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营林生产

管理发展与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高效开展密不可分,该项工作作为我国营林管理中的关键点,不仅能够对林业发展进程产生直接影响,它更是国家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有害生物防治效能难以充分发挥,就会为林业生产工作带来较多不利影响,因此在结合林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有害生物的防治效率也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针对有害生物防治作出了细化研究,从目前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强化措施,以期为提高林业发展实力提供参考及借鉴。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生态环境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尤为重要的,为了使其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国家也将发展侧重点放在了植树造林这一细化工作上。虽然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乐观趋势,但是生态环境也在人们过于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恶化现象,这就使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一旦有害生物总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就会为林业健康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危害程度更是难以预估。通过对可靠资料进行研究不难发现,病虫害防治工作目前已经被纳入到了林业建设的重点范畴中,相对的国家投入的资金数量也相当庞大,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财政运行压力,更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了滞后性影响。从当前形势来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之所以难以推进,原因就在:一是人工造林品种过于单调,虽然树木总量呈现递增趋势,但是这也会为病虫害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灾害拓展面积也会不断增加;二是目前的病虫害在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环境主体中,并且逐渐递延病害范围,形成高密度的灾害形式,防治难度也随之不断增加,这是对植树造林工作本身来说是极其不利的;三是有害生物灾害在快速扩散的过程中,需要按流程步骤逐步推进,因此也可以说有害生物爆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周期性特征十分显著,但是防治工作的难度与这一特性的存在是相互关联的,这种隐性威胁是难以在第一时间被发现甚至是解决的,因此也可以说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1.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林业部门在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时,往往会碰到一定难题及阻碍性因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点就在事前预防上,但是目前的监测体系却难以与实际需求高度相符,并且其健全程度明显不够。由于林区本身的森林面积总量就比较庞大,如果仅仅依靠人工对病害进行监测,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就更不要提预报工作了。我国部分林业在建立了监测站以后,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也就更加精准及,相对的预报效率也有所提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存在相应滞后性问题,严重影响预报效果。由于监测预报点的应用设备不能实时更新,这就与适应性不断增强的病虫害难以契合,而监测预报水平普遍不高,更与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存在直接联系,这就造成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与预期目标难以相符的不良局面;其次,由于资金投入总量与需求标准存在较大距离,这就使得先进性的防治技术难以高效引入,这就使得有害生物的防治水平呈现出了停滞不前难以提高的趋势性特点。从当前形势来看,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所依托的方式方法大多是以喷洒农药为主,这就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并且其有害生物存在位置及爆发程度也难以得到精准衡量及定位,这不仅不利于提高防治能效,方法运用不当更会直接带来不利因素,增强有害生物对药物的抵御能力,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加剧。

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强化预防工作

林业有害生物的存在必然会严重影响林业健康发展,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该类病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目前的预防措施却并不完善,并且缺少针对性及时效性,防治工作形式化问题过于显著,预防措施的真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强化预防工作首先就要做到根据林区特点,设定森林生态系统,增强整体抗病害能力。由于纯林本身对病害的抵抗能力较为弱化,这将会直接增加病害预防难度,因此这就对林业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林区抵御能力差这一关键问题出发,不断加大改造力度,确保林区质量能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除此之外,为了对林区生物进行多样化保护,应当将被有害生物破坏过的树木进行彻底处理,隔离绿化区域。

2.2融入现代监控技术

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点就在预防上,这就需要从林区实际需求入手,强化监测及预防工作,并建立较为健全的监测体系。目前应用效果最好的就是三位一体的监测预报体系,由于其强大的应用优势其拓展范围也相当广泛,它不仅能够最大化发挥其监测与预报作用,更能促使省市级区县的监测网站更为健全,因此现代监控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针对技术应用,结合现代林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开展培训工作,避免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的不良问题长期存在;其次,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需要全民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有害生物的防治水平,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有害生物举报制度,通过奖惩措施提高全面林业保护意识,使其能够从思想上认定有害生物高效防治的重要性最后,利用遥感等现代先进技术推进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提升预报精准度。

2.3加强森林抚育工作

强化后备资源培育,森林抚育工作质量和成效稳步提高。从调查设计着手,强化对森林抚育的质量管理,对不合格的设计一律返工,不合格的地块退回后不得重复上报,同时本着全年作业,设计一块审批一块的原则,随时为林业局规划设计,为保证抚育工作的全面完成提供了保证。在森林经营上实行立体开发,复合经营要按照森林经营方案和各项技术规程执行,对生态功能弱的禁伐区,以抚育为主,防止森林病虫害发生,以发挥森林的最大生态效益;对限伐区可进行抚育,进行更新性采伐、更新造林和野生植物的采集;对商品林,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造则造,同时尽快转变森林单纯捉供木材的传统思维,充分发挥和利用森林自身特有生态优势,实行立体开发,建立复合经营模式。为加速后备资源的培育力度,改正对天然中幼林的经营管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急需抚育的林分实际情况,划分为抚育型、封护型、补植改造型,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从我国林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入手进行研究不难发现,由于我国山区面积普遍较大,而气候及地形等又具有一定的多样化特点,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难度,虽然目前我国营林生产中存在一定问题,有害生物防治效率与预期标准难以相符,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不断融入新技术,从多个细化方面强化有害生物的预防及治理工作,就能有效提升营林生产水平,促使其经济及生态效益能够双向发展。

作者:慕晓磊 单位:凤城市林业局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