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课堂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1 16:30: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课堂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课堂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教学;职业素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众多民办院校应运而生。各级各类高校年年扩招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人才培养定位及人才输出质量,社会也要面对因毕业生俱增带来的消化难问题。纵然社会、国家大力拓展渠道,专家、学者进言献策,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深在高校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如何发展自我,身兼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和教师如何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应成为“就业”之问题链上的第一环节。而职业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课堂教学集思想交流,文化传播,应用功能等应该成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

一 职业素养内涵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不断学习、训练和实践的过程及所达到的实际职业素质和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其中,前三项是内化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本的部分,包含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而职业技能则为外化素养,即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将二者以6.5∶3.5 的比例进行划分[1]。企业更认同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够,比如说忠诚度不够,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性越大。所以职业素养的高低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

二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人的发展的需要

美国学者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五阶段中,高校教育贯穿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5-24岁), 学子们通过学校教育、社团活动、兼职工作等, 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一番探索。心理学家爱德加•薛恩的职业周期理论更详细地表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要历经成长期、幻想期、探索期、工作实践期和基础培训期。[2]因此,从人的发展需要来看,高校阶段的大学生不能只片面地吸收专业知识,而应通过必要的职业素养培训,了解职场的行为规范,开发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习惯和技能,为未来正式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2、 社会需求

大学生在告别象牙塔走入职场成为完全独立的职业人时,应该具有完整的职业素养。但是事实反映,有些学生面对毕业求职茫然不知所措;有些在面试环节不能展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败北;有些学生在实习阶段表现出职业素养的不足,一方面自己对工作深感不适,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该员工有限的职业潜力而遗憾;而员工的诚信,敬业,忠实度更直接影响着职场的稳定性和供需双方的互相信任及欣赏度[3]

课堂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关联性

1. 学习与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终身学习型社会,企业人才只有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使企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杨福家教授曾说过,今天的大学生从大学毕业刚走出校门的那一天起,他四年来所学的知识已经有50%老化了。因此进入职场并不表示学习过程的结束,更意味着发挥展现自己学习力的开始。为满足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课堂教学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都经历了一系列教学模式改革。新的教学模式更重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使学生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课堂学习不是短、平、快的技能获得过程,它考验一个人的持久毅力和灵活应用各种策略方法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对学习所设立的近期的、长远的、大小细节的目标,及由此目标所指引付出的艰辛努力,各种学习策略的融会贯通,及各个阶段所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必会迁移到以后职业活动更广义的学习中,促进个人职业成长,从而更助于形成企业的学习力。

2. 沟通与交际能力

马克思曾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这一社会属性决定了在社会活动中人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只有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才能有效的传情达意,高效的进行管理,解决问题。由团中央和北大联合的《2006 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外雇主在选拔人才时越来越重视非专业能力的考察,企业对大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中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排列前三位[4]。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高考压力等原因,在进入高校及进入职场表现出或孤芳自赏或不善交际沟通,严重影响其职业发展潜力。Hymes1972年提出的“交际能力”概念,不仅包括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还包括在对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何人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现代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从教材话题出发,结合实际设计新颖、思考性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请学生们集思广益献计献策,资料的搜集过程、课堂上的讨论交流、课后的整理写作等构成了完整的学习体系。在这些活动中不仅知识得到了训练,更是培养了学生们人际交往的勇气,信心及沟通技巧。

四 结语

优秀的职业素养绝非一个讲座,几节训练就可达到。西门子公司的“人才素质模式”知识、经验、能力三方面中,他们认为能力最为重要。因为提高知识水平、增长工作经验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培养能力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里“能力”就是本文中所指综合的职业素养。应用型大学及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而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平台,蕴涵人文精神的英语教学担当的不仅是语言的传播,更是人类思想精华的传承。职业素养涵义很广,本文仅从上述三大点阐释语言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诸多关联,以期教师挖掘教材内涵,设计丰富的语言活动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做好职业准备!

参考文献:

[1] 杨琳.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及评价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0 (24).

[2] 爱德加·薛恩, 仇海清. 职业的有效管理[M]. 北京:三联书店,1992.

第2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市场化、多样化的态势。“90后”学生走进大学校园,高等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90后”指的是出生于90年代以后的人。这些青少年,正处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年代。作为高校教师,我通过在课上课下与“90后”学生进行的交流,感受到他们的个性特点,从而引发在对他们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些思考。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一是思想早熟。在信息爆炸网络互联的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在讨论问题时的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甚至有强迫自己用成年人的思维思考问题的倾向。互联网是学习的工具,网络更多的是一种获取知识的平台。

二是个性独立。在独立的思考与选择上,“90后”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大多数考生志愿是自己拿主意的,这反映了这一代思想上的独立。当然他们也很尊重父母的意见,现在父母也会放心地把选择权交给孩子。生活在网络时代,接受的信息量比较大,思想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思想富于变化,敢闯敢拼。

三是自信张扬。“90后”是最年轻的一代,他们自信,充满激情,能够充分肯定自己的价值。他们极少有对未来的失望和迷茫。他们不吝张扬自我,非常乐意组织活动,他们自信有能力搞好活动,不放过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四是责任意识强。“90后”注重实际、实用。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行事风格。而近年来国家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对这些学生高考志愿的选取和专业的选择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都考虑到了今年的一些重大事件。现在的“90后”一代在知识结构上的复杂和多样性远远超越了以前。

总之,“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不仅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而且目标明确、意识客观。他们善于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期待和需要,期待发展突破,职业发展目标明确。正是由于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使得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维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90后”大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1.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

“90后”学生个性独立,大多数学生能很快适应大学这个新的学习环境。有些学生适应了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习惯依赖老师,缺乏大学英语课程学习本身的正确认识,这些都会影响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和谐气氛的教学氛围,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利用音乐、图片和影片等来介绍背景,导入课文,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利用角色互换,情景模仿等进行听说写译等训练。这些做法都能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自己成为英语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并能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实践课,学生的语言技能只有通过语言实践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的发挥。“90后”学生参与意识强,乐于表现。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各种实际需求出发,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选取语言材料,制定教学内容,设计大量参与性的情境和活动,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这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通过课前和课后准备,个人努力或集体合作,以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模拟对话、小短剧、作文等形式充分参与,积极主动地运用语言进行实践,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这当中,教师注意观察,对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结果进行适当点评、总结和归纳,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共同提高的机会。

3.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90后”学生不仅具备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积极主动等特点,而且有智力需求和感情需求,这些需求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且还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语言材料,编排教学活动,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而且应将实践、巩固、提高、检测溶为一体,重视语言知识运用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满足学生诸如学业考试、水平测试等在内的各项需求,为其职业发展目标服务。并且由于大量的语言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协作和配合来完成,这种合作学习法促进了协作精神的培养,增强了沟通能力,为“90后”学生走向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了必要准备。

“90后”学生走进大学校园,高校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也给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能催生一些新鲜事物的出现,不乏是件好事情。高校教师应针对“90后”学生的鲜明特点,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因材施教,有鉴别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刘润清.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第3篇

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一个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不断完善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师要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教材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深入了解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从实际出发,将教学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在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所学的英语课程称为大学英语。英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英语课堂教学,外语教师有必要掌握有效的课堂策略。

一、组织课堂讨论策略

(一)提出目的,明确主题。提出讨论目的就是界定并告知学生课堂讨论的目的。在课堂讨论开始前,教师要仔细计划好讨论,说明讨论理由。教师提出讨论目的,既要告诉学生课堂讨论的一般目的是什么,又要告诉学生当前开展的课堂讨论的目的是什么,还要告诉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要达到什么目的。明确讨论的主题是有效组织课堂讨论的重要工作。

(二)创建适宜环境。课堂讨论环境是开展课堂讨论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是开展课堂讨论的背景。适宜的课堂讨论环境对促进课堂讨论卓有成效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适时引导。教师适时引导课堂讨论,可以确保讨论的方向性,使讨论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在课堂讨论中,特别是全班讨论中,讨论可能偏离主题,也可能因个别学生好钻牛角尖使讨论局限于很小的话题,进而影响讨论的方向和讨论的效果,因而教师要适时引导讨论,有效监控管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行为和反应。

(四)鼓励参与。无论是全班讨论,还是小组讨论,重要的是教师应让学生都参与讨论,将自己融入讨论中。

(五)科学结束讨论。结束讨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归纳或小结讨论。第二,总结课堂讨论的得失或经验教训。第三,通过归纳或小结使学生对讨论内容进行梳理,复习主要内容,产生整体印象,使知识系统化。第四,建立此次讨论与随后课堂学习或讨论的联系或过度,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基础。第五,将讨论内容或主要结论与讨论目标、学习目标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显示讨论对达成目标、对学生学习已经发生的作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强化学生继续参与课堂讨论的动机。第六,让学生总结。

二、提问策略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课堂提问又称课堂问题,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被广为使用。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中掌握和运用有效的提问策略至为迫切:一是明确目的;二是选择问题;三是正确叫答;四是有效反馈;五是采取措施。

三、适应性教学策略

(一)运用多种策略。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师每次与学生接触,就面临着选择。所谓选择就是要选择与教学情境协调或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证明,教师必须掌握多种教学策略和措施。

(二)适应学生实际。进行适应性教学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不了解学生的教学,如果说不是失败的教学,至少也是很不成功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研究、顾及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及特点,并努力使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

(三)做出灵活反应。适应性教学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引起并维持学生注意、讲授新内容、提问、布置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等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灵活。

(四)调整教学速度。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潜力,使教学速度或进度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并且,一旦发现教学进度或速度学生不相适应,就要及时调整。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高速度、快进度学习创造条件,增大学生的学习效益。

(五)选择合适内容。进行适应性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适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看到教学内容与他们的相关性及对他们的重要性,并因此重视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

四、课堂环境策略

课堂是教学环境,是教师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认知能力的场所。课堂环境直接表现为课堂气氛,因而教学是在一定的课堂气氛中进行的。第一要创建安全的课堂环境;第二要创建愉悦的课堂环境;第三要创建合作的课堂环境;第四要创建对学习负责的课堂环境;第五要创建教和学的课堂环境。

五、激励策略

激励指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可采取的策略有:首先是提出挑战性要求;其次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然后是分析学生成败的原因。

六、管理课堂策略

课堂管理或管理课堂指为顺利开展课堂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过程。对教师来说,掌握和运用课堂管理的策略为:认识意义,明了目标;让学生肩负起遵守纪律、参与学习的责任;制定和执行规则。

七、管理课堂作业策略

指导的练习一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而独立的练习一般在教学结束时出现。管理课堂作业的策略有:1.管理指导性课堂作业;2.选择课堂作业;3.布置课堂作业;4.监控学生做课堂作业;5.做出课堂作业反馈;6.使课堂作业促进学生的灵活性理解。

总之,笔者针对现如今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时间和条件有限,学生习惯于听课、记笔记而不“消化”,死背单词而不活用,做题只做选择题而不会其他,课堂上只会沉默而不愿动口动手等等诸多现象,提出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课堂策略。对此,我们作为教育者,应时时灵活掌握大学英语课堂策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4篇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大学生课堂 教学设计技巧

中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强调教学在大学发展中的中心地位,越来越关注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不仅影响教学任务的实施,而且决定着课堂的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查发现,大学生总是和经常参与课堂的比例并不高,仅占三分之一。同时参与调查的学生认为课堂参与对学习效果有非常重要影响的占26.8%,有重要影响的占50.6%,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切实使学生有所收获,保障教学质量。

一、教学理念应以学生为对象,关注教学效益

大学生已经有成熟的自我意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有“对象”意识,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评价等的时候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经过这节课学生能学会什么,而且学会的东西应该是可以执行和操作的,不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理解、掌握”,而是“记住、描述、判断、计划、操作”等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目标。具体目标设计标准可参照“Bloom教学目标分层法”。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要做什么。当然学生要做的是有条件的,是在老师的讲授后,还是展示后,或者有什么时间限制等,所以老师不需要把知识点用各种例子和各种办法反复说明,真正需要做的就是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把知识点简明扼要地说清楚,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布置记忆和训练这些知识点的任务,在学生训练时给予指导,并及时评价,并且评价设计中要关注量化的标准和可测性。经过认知、记忆、练习和评价的过程,使学生将知识内会,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二、教学方法应使用多种课堂互动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教师组织课堂可以使用多种组织学生训练与互动的方法。比如让学生做项目、让学生做正式的展示、案例研究、公文筐、模拟、游戏、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开放讨论等。这些互动的方法在使用中也都应强调学生完成项目,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学生参与游戏、学生来头脑风暴……只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老师讲的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而学生做的事不一样,记忆的效果也有差异。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强调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明显的相关性,如下表:

现今大学课堂上,教师用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读、听、看,所以效果有限,即使布置了任务,请学生课后完成,但收上来的作业总是不理想,要么不认真,要么理解不到位,如果课堂上就能够让学生马上说出来、做出来,甚至是教别人,发现学生有理解到不到位的地方,马上就可以纠正,他们真正所获得的信息量就能更多,记忆效果甚至能达到95%。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尽量安排一些请学生来教别人、学生来使用或做的、说出来的互动活动,如学生展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积极的课堂互动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其思考,使其感悟到更多,强化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应节奏合理,科学使用支持媒体,建设高效课堂展示

教学过程是从开始课堂教学到结束课堂教学的过程。首先回顾背景知识,激发兴趣、引出主题,说明此次课堂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介绍此次课程的时间安排,并强调学生要在课堂参与的活动,使学生知道这节课为什么学,怎么学,自己需要做什么,然后才开始这次课堂的教学主体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接着,回到激发兴趣的悬念那里进行知识的练习与巩固,最后通过老师或学生自己来做总结,给学生提供一个这次课的知识点的框架脉络,为考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还需要设计几道测试题来达到评价的目的。在做测试题后,请学生自己举手来了解测试结果,可能会存在虚假情况,所以可考虑学生交叉改,或收上来老师改。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点,督促学生课后完成知识延伸,可推荐相关的书籍,并结合学生的专业,提出相关的思考题,同时为下一次课堂教学埋下伏笔。如果时间允许,可适当安排给学生留答疑的时间,不允许时,也要声明有疑问要问老师或查阅资料或和同学讨论等。总之,考虑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更有效、准确和快速地传递这次课的信息,可使用黑板、幻灯片、翻页的活页、散发资料、实物或模型、海报、视频、计算机软件、同步投影等支持媒体。如果单纯只使用幻灯片,会很容易枯燥和分散注意力,所以可以多使用几种支持媒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当然,要以能有助于表达教学主题为原则,也不能一味求多,每种媒体有它的优劣势,可以结合使用。每一种媒体在使用时也有注意事项,比如幻灯片,第一,遵循6624原则,即每张幻灯片最多6行字、每行6个字、每个字字体最小24号,不能一味地把信息都放在幻灯片上,上面放的只是有助于老师讲解知识点的信息,当你强调一个数据的时候,可能它只需要一个数字在那里突出效果而已。第二,每张幻灯片讲1分钟左右,也就是1节课只需要二三十张幻灯片就可以。第三,在组织其他活动不需要幻灯片时,要把幻灯片切换掉,避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第四,站在幻灯片的一侧,不要挡着幻灯片,也不要对着幻灯片讲,而是对着学生讲。如此的注意事项还有很多。其实,这些数据也不是绝对的,只是以此来强调幻灯片只是辅助,越简单有效越好,务必围绕主题,务必关注学生的视角,其他的支持媒体也都需要考虑这些细节。

总之,科学而有效地教学理念和方法、合理的教学过程可以使老师授课更轻松,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学生学得更快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牢固,教学效果更理想,教学质量有保障。但如何把这些方法具体应用到相应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还是需要一个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传热学;民族大学生;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039-02“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差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1]是热动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和纽带。传热学在生产技术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在能源动力、化工、材料、机械、电气、建筑、交通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存在大量的热量传递问题。传热学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及改进,已成为现代科技中充满活力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本课程在民族大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结构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如何完善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使民族大学生成为有用人才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笔者将结合近几年在“传热学”教研中的经验,谈谈在“传热学”在民族大学生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一、民族大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学习的主体——民族大学生入手考虑问题,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民族大学生基础薄弱

根据新疆大学新生入学成绩统计,2009级到2011级入学的热动民族大学生高考平均分为450分左右。学生基础不好,学习起来难度就很大,也就没有信心,要在热动行业有所作为就要多努力。

2.民族大学生学习习惯

民族大学生语言能力很强,有一名维族女学生会八种语言。但是,一名合格的工科大学生不仅仅要会语言,更重要的是要懂工程技术。然而,他们的学习习惯非常不好,比如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做笔记、课下很少看书、不认真做作业、实验课上不专心、考前背课本、很少做题等。作为工科学生,不做题很难取得好成绩,因此就导致基础课尤其是数学课、流体力学也包括传热学不及格率很高。老师时刻提醒他们如何听课、如何学习,以改变不良的习惯及作风,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民族大学生学习兴趣

民族大学生爱歌舞,但是,一提到学习就无精打采,这就是问题关键所在:没有学习兴趣。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多去鼓励他们,给他们自信心,让民族大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对民族大学生学习情况有所了解之后,如何让民族大学生在薄弱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那么就需要结合“传热学”提出具体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探讨民族大学生“传热学”的教学方法。

二、“传热学”的教学指导思想

“传热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导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以及传热过程和换热。该课程连贯性和系统性较差,表现为基本概念繁多、公式紊乱、重点分散等,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那么,如何学好“传热学”,其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什么呢?中国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因此,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是以知识传授为载体,[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民族大学生全面掌握传热学的基本规律,深刻理解导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传热过程和换热器以及传质学等知识体系,并关注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努力培养民族大学生应用传热学理论,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想使民族大学生学好传热学,首先应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知道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区别于汉族同学,最重要的还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移到学生,[4]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这就需要授课老师做好教学的“互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不要急于讲知识,要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目前,国内外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多的教学方法,总结起来这些教学方法应该说都从某些方面体现教学“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的思想。

三、“传热学”教学方法

“传热学”是热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重要的技术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多种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动手技能,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填鸭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填鸭式”教学如果灌输得好,学生受益,但是大部分时候,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课程和适应老师。这种以大纲、教材、教参为主线的传统教学观念及做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现代教育理念是把学生、教师、教材、教育为四大要素加以合理地结合,对旧的教育体系重新调整,将“填鸭”转变为“问题解决及能力培养”,强调师生的合作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及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下面笔者将结合新疆大学热动专业的民族大学生谈谈传热学的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

1.做好笔记,加强学习效果

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做好学习笔记,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重点、学习心得及存在的问题等认真做好记录,以加强学习效果,便于检查复习,并且要硬性要求,与最后成绩考评直接挂钩。实践表明做一些硬性要求是必要的,有助于民族大学生的教学。

第6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课堂教学 改革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素质培养的质量。对于理工科的课堂教学来说,理论、公式、推导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内容枯燥、单调、不生动,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再加上近年来,网络传媒快速发展,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并排斥课堂教学。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1 工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背景

我们认为,要切实提高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清楚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明确高校的课堂教学到底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1.1 课堂听讲效率不高

(1)很多学生对所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方面,比如社团、网游等。(2)对于逃课的认识,没有相应的考评机制和惩罚机制。

1.2 工科学科教学方法的落后

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落后,对着多媒体读,或者全是板书,没有和学生的互动,所讲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必须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一定学术研究背景的同时,积极进行科学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的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 课堂教学改革

2.1 生动教学,寓教于乐

长期以来,教师用“黑板+课件”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仅靠做习题来巩固和理解教学内容,对课程中大量的应用性较强的内容不能实际动手设计、调试、分析,影响和制约了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使用MATLAB和labVIEW的软件环境开发工科理论课课程的教学辅助软件,帮助学生完成数值计算、信号分析的可视化建模及仿真调试,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2.2 案例教学,结合实践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案例,并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促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我们上《电路理论》课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这一节中,单纯地的介绍理论知识无法是学生产生共鸣,那么我们以一个汽车照明电路的实际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

电路如图所示,图1为汽车照明电路的简化模型,有3个并联的灯泡A,B和C。灯泡A点亮是的功率为36W,B点亮时的功率为24W,C点亮时的功率为14.4W。

求:(1)流过每个灯泡的电流?

(2)电源输出电流?

(3)电源输出的功率及所有元件吸收的总功率?

(4)图2中使15A的保险丝熔断的A灯泡的最少个数?

在这样一个案例教学中,我们通过一个汽车的照明电路这一和生活联系很紧密的情境,来给学生展示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具体分析方法和实际效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会感到理论和实际其实联系很紧密,也会更有兴趣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这样在每一章节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可以用案例教学法来拓展学生的思维,那么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对知识的更新等方面要求会更高,对学生和老师都是加强和锻炼。

2.3 开展课堂讨论

要保持大学本科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学中就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和“接受式的学”,而是要使师生展开互动,把讨论式教学引入课堂。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就每个章节开展一次课堂讨论,将实施分为三步骤:(1) 讨论方案的设计;(2) 讨论的具体实践;(3) 总结。

例如,引起一个课堂教学的讨论话题、情境假设:微波炉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是怎样的?如何实现快速加热?

引导学生课后查阅书籍和网络资料,在课堂讨论并解决问题。

2.4 纳入平时成绩及具体实施方法

将课堂考核纳入平时成绩,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到课率和听课率,使学生认识到课堂学习是大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而不是可上可不上,或者即使到堂但没有听课效率。针对大学课堂的特点,我们制定了以下考核方式(表1)。

3 展望

第7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团队精神 德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复杂化,公司员工的工作仅靠个人的力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很多任务的完成愈来愈依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由此,企业的择人观和用人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员工在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同时,也要努力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提高协作能力,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教育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和相处,特别是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一、团队精神的一般分析

1.团队精神的内涵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努力地实现团队目标的意愿。团队精神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团队成员对共同目标的高度认同。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团队成员对目标的一致认同,目标的确定要科学合理,尽力取得人们的理解和认可,同时团队成员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和团队目标结合在一起。

其次,团队成员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彼此协作的环境氛围,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团队成员要不断地学习,善于学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学习和工作中相互帮助,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团队成员在能力上互补,各自发挥所长,取长补短,形成团队合力,努力实现团队目标的意愿。

2.大学生团结精神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如何呢?很多大学生比较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个人主义至上,集体观念淡漠,集体主义精神缺乏,表现为参加班级活动不积极,课堂上小组讨论不积极,不喜欢参加体育比赛、歌咏比赛、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同时,许多学生过多看重竞争原则,往往把金钱物质利益看的过重,不注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人际交往中功利性较强,缺乏互帮互助的热情。很多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习惯于自我奋斗,不主动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即,学会求职、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合作,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参与和合作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21世纪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团队精神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素质,大学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要注重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

1.课堂教学重视智育轻视德育

由于我国的学校教育长期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特别注重尖子生的培养,而这些尖子生往往擅长个人独立学习,老师们也重视对他们进行特别的学习辅导,却往往忽视了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忽视了对这些尖子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他们的互帮互助精神更加欠缺,而这些尖子生中有很多人都已步入了大学殿堂。同时,大学教育对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大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科学知识的传授上,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学生如何学会与人相处,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大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被老师们所忽视了。

2.评价学生重视学业成绩,轻视品德修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价仍然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我国许多大学奖学金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评价标准过多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品德的考核和评价不是很重视。大学课程的考核往往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品德考核被忽略了。很多大学对大学生的激励手段和措施往往只重视个人奖励,而轻视集体奖励,造成学生淡化合作意识,缺乏沟通技能和团队精神。

3.强调竞争意识,轻视合作意识。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老师和家长们总是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非常重视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培养。同学之间如何友好的相处,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往往被老师和家长们所忽视。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充满了竞争,大学期间在竞选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演讲比赛、实习机会等方面也存在激烈的竞争,使大学生形成了很强的竞争意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被淡化了。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途径

1.课堂教学突出德育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未来社会的发展,造成人们之间的依存度愈发加强,人们在工作中越来越需要他人的支持和配合,人们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不仅要依靠个人的能力,更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要告之学生:当前和未来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不仅看重个人能力,而且还看重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强调大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与他人沟通,学会宽容和善解人意,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团队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既要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又要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在集体活动中竭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学会赏识和赞美集体中其他成员的绩效。课堂上可以向学生推荐像《亮剑》这些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剧、影片等,让他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感受团队精神的魅力。

2.分小组讨论教学案例

为了加强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可以把学生每5~7人分成一个小组讨论教学案例,根据案例的情景设置相关的问题,要求每个小组对问题作答。比如在讨论“怎样搞好突击加班”案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对案例后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培养每个小组的团队精神。鼓励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踊跃发言,集思广益,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和学习,发挥集体的力量,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更加强调思考问题的多角度和求异性。讨论后,每个小组选出1~2名同学对问题作答,其他同学可以对回答的问题进行补充。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角色是监督者、评价者和激励者,监督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督促每个同学都要发言,评价每个小组作答问题的亮点,对那些积极讨论的小组和表现优秀的小组团队给予表扬和激励。

3.分小组讲授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部分教学内容,以此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师把学生5~7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给他们布置讲授内容,并对讲授内容从哪几个方面讲解进行一定的指导。要求每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对讲授内容进行准备,备课任务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同时要强调协作,发挥团队的力量。每个小组选出2~3名同学讲课,讲课前由组长简要介绍他们的备课是如何规划设计的,同时安排哪些同学出场讲课,讲课完毕后由该小组的一名同学对讲课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讲课情况进行评价,指出每个小组讲课中的亮点并给予表扬,对存在的不足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时,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备课教案、讲课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把每个小组的集体表现作为该组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

4.分小组布置作业

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个人作业的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布置集体作业。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课堂讲解的内容给学生布置大作业,让他们课下时间去完成。每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内部分工,分头去准备各自的事情,然后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对大作业进行设计。比如在学习后组织行为学课程第四章第六节“团队管理”内容后,给学生布置大作业――“公司设立的模拟”。小组同学中有的同学去查资料,查阅公司法,理解公司设立的条件,有的同学去当地工商局了解公司设立要办理哪些手续,有的同学去策划公司的名称、经营范围和组织结构,有的同学去策划公司的办公地址和广告宣传等等,大家分头行动,然后集中讨论,对公司的设立献计献策,为一个新公司的设立展示出个人的智慧和集体的智慧。通过“公司设立的模拟”模拟,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会了与团队其他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感受到团队精神的巨大魅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问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19-03

教育质量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始终被关注的问题,历史上的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尽管不同的时代、不同时期教育质量的标准是不同的,但为了保证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必须保证质量。保证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质量的保证,高校大学生的教学质量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保证教育质量的含义

保证教育质量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担保做到教育教学活动和培养学生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这是国家对受教育者最低的要求。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教育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教育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定。

保证教育质量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保障所培养的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即教育质量必须有统一的保底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和其学达到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育质量的具体要求,即教育规格,它是教育目的的综合反映。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条件和个人素质等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因此要在保证教育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统一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保证教育质量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发展。但是在目前,大学生教学质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水平。

二、高校大学生课堂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1.在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中,既要关注教师的素质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中,进行教学质量改革,重心往往都是落在教师素质的提高方面,这样的确从源头上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是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平台,“教”与“学”同样重要,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双管齐下。教学质量的提高责任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老师,更在于教学对象的配合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本人也曾进行过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例如,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讲授法、课堂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等、靠、要”的思想。学生的“等”主要表现在,上课老师提问时,他们消极应对、不思考、等老师给答案;学生的“靠”主要表现在,他们遇到问题时总是依赖学校、父母、老师或者其他同学,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学生的“要”主要表现在,很多学生在高校学习期末考试前向老师要重点内容,考完试向老师要分数。在这些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确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这些方法需要花费的课时都相对比较多,如果大量使用,对课程进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大部分学生在这些练习中都能认真对待,但是也存在小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聊天或者做其他无关的事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这些练习中也发现部分学生知识面较窄,信息量较少,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和创新,甚至还有一些学生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这些问题都需要授课教师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课堂教学考核方式缺乏弹性,不能真正的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目前本校学生课程考核方式为:10%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70%期末成绩=总评成绩。这个公式从表面上看是全面合理的,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能进行很好的考虑,从而科学的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践中,就会发现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和综合素质的高低。总评成绩中90%的成绩来源于两次考试,而平时成绩只占10%,导致很多学生只会关注考试结果,而忽略课堂教学中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这其实还是一种应试教育,为了考试而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其实违背了当初设计考核的初衷,将培养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变成了应试教学的产物。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假设,例如,有甲、乙两名学生,假设甲学生平时经常旷课,当然还没达到学校取消考试资格的底线,平时作业也很少做,假设他的平时成绩为60分;他参加了期中考试,一般期中考试多采取开卷的形式,这样期中成绩一般都能在70分以上;期末考试在考60分,那么最终他的总评成绩就能达到62分。乙同学如果是个好学生,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都能得95分,但是期末考试却因为身体不适或者其他原因考砸了,只考了40分,那么最终他的成绩就是56.5分。那么从最终成绩上看,甲同学成绩及格,从每种意义上讲就是达到了课程要求的标准,但是乙同学成绩不及格,意味着课程没有通过,没有达到课程要求的标准,还需要后续补考。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上看,乙同学有可能比甲同学收获更多。这种考核机制最大的弊端不仅不能很好的呈现出学生学习的效果,还会造成学生到课率的下降,使很多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影响。这种考核方式本来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希望对高校学生的培养不仅关注结果(成绩),更关注学习的过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但是却在现实中又回到起点,大部分学生还是将焦点放在成绩上,忽略了学习过程的培养。这种现象在通识选修课中尤为突出,上通识选修课的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人数一般都有130人以上,授课教师很难做到周周点名。普遍来说,这些课程学生缺课率比较高,学习效果根本无法达到,对于平时用心学习和上课的学生来说,这也造成了间接的不公平。

三、解决思路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思路:笔者建议以后能多开展“双学”活动,即教师向学生学习,学生也要多向教师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教学质量,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于今后的教学质量来说是一种有力的促进和提高。在学校中对“教学名师”以及优秀的教师要让他们走进学生的身边,通过这些优秀教师的工作演讲或者宣传,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教师的魅力,也能将这些典型真正的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给学生也树立一种学习的榜样。另外,通过对优秀教师的宣传,也能让学生知道学校中存在大量优秀的教师,并且这些教师不比名校教师的素质差。同样,对于优秀的学生也要进行大量的宣传,也可以采取向教师或者全校学生演讲的方式来影响大家,让老师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学生也是最优秀的,这对于教师的自我学习和爱岗敬业也能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总的来说,就是让学校中的奖励能够真正的发挥它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让学生和老师能够在这种互促互敬中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笔者建议今后在学生考核中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思想,注重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弱化以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真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现有的考核机制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造成学生出勤率较低的影响,因此实行一种新的考核制度变得至关重要。建议在今后的考核中增大平时成绩的比率,减少期末成绩的比率。平时考核多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分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必须向课外活动延伸,教材内容必须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实践计划,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只要条件具备,就要积极探索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如继续坚持近几年开展的与课堂教学有着互补关系的大学生时事政策教育、法律教育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使学生增加很多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实践经验,这才是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兴海.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几个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1996(2).

[2]陈晓玲,瘳益.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实施与探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5):203-205.

[3]卢德鑫.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3(10).

[4]贡福海,等.改进公选课教学管理,推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J].中国大学教育.2007,(2).

第9篇

论文摘要:“传热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民族大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结构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针对民族大学生基础薄弱特点,结合近几年来民族大学生的教学情况,提出课堂教学应以知识传授为载体,树立独立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民族大学生“传热学”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论文关键词:传热学;民族大学生;案例教学

“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差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是热动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和纽带。传热学在生产技术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在能源动力、化工、材料、机械、电气、建筑、交通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存在大量的热量传递问题。传热学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及改进,已成为现代科技中充满活力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本课程在民族大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结构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如何完善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使民族大学生成为有用人才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笔者将结合近几年在“传热学”教研中的经验,谈谈在“传热学”在民族大学生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一、民族大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学习的主体——民族大学生入手考虑问题,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民族大学生基础薄弱

根据新疆大学新生入学成绩统计,2009级到2011级入学的热动民族大学生高考平均分为450分左右。学生基础不好,学习起来难度就很大,也就没有信心,要在热动行业有所作为就要多努力。

2.民族大学生学习习惯

民族大学生语言能力很强,有一名维族女学生会八种语言。但是,一名合格的工科大学生不仅仅要会语言,更重要的是要懂工程技术。然而,他们的学习习惯非常不好,比如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做笔记、课下很少看书、不认真做作业、实验课上不专心、考前背课本、很少做题等。作为工科学生,不做题很难取得好成绩,因此就导致基础课尤其是数学课、流体力学也包括传热学不及格率很高。老师时刻提醒他们如何听课、如何学习,以改变不良的习惯及作风,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民族大学生学习兴趣

民族大学生爱歌舞,但是,一提到学习就无精打采,这就是问题关键所在:没有学习兴趣。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多去鼓励他们,给他们自信心,让民族大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对民族大学生学习情况有所了解之后,如何让民族大学生在薄弱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那么就需要结合“传热学”提出具体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探讨民族大学生“传热学”的教学方法。

二、“传热学”的教学指导思想

“传热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导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以及传热过程和换热。该课程连贯性和系统性较差,表现为基本概念繁多、公式紊乱、重点分散等,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如何学好“传热学”,其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什么呢?中国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因此,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是以知识传授为载体,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民族大学生全面掌握传热学的基本规律,深刻理解导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传热过程和换热器以及传质学等知识体系,并关注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努力培养民族大学生应用传热学理论,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想使民族大学生学好传热学,首先应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知道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区别于汉族同学,最重要的还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这就需要授课老师做好教学的“互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不要急于讲知识,要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目前,国内外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多的教学方法,总结起来这些教学方法应该说都从某些方面体现教学“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的思想。

三、“传热学”教学方法

“传热学”是热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重要的技术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多种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动手技能,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填鸭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填鸭式”教学如果灌输得好,学生受益,但是大部分时候,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课程和适应老师。这种以大纲、教材、教参为主线的传统教学观念及做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现代教育理念是把学生、教师、教材、教育为四大要素加以合理地结合,对旧的教育体系重新调整,将“填鸭”转变为“问题解决及能力培养”,强调师生的合作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及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下面笔者将结合新疆大学热动专业的民族大学生谈谈传热学的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

1.做好笔记,加强学习效果

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做好学习笔记,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重点、学习心得及存在的问题等认真做好记录,以加强学习效果,便于检查复习,并且要硬性要求,与最后成绩考评直接挂钩。实践表明做一些硬性要求是必要的,有助于民族大学生的教学。

2.提问启发式教学

“启发”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对于民族大学生,如果采用纯理论数学公式授课,多数学生会听不懂,因此就需要有针对性,多讲一些实例,比如冬天室内的空气是如何流动换热呢?学生们就会积极回答,因为暖气附近的空气热密度小,而离暖气远的地方空气冷密度大,这样就产生了密度差压力差,空气就流动,热量随之发生了交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出对流换热。再比如,太阳是维吾尔族的象征图腾,那么在讲授辐射换热时,可以提问太阳是怎样将热量传播到地球,从而使地球有了阳光和生命。学生就很自然地听讲,学习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因此,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应尽量多讲生活中的实例,少讲公式推导,公式能认识、会用,达到工程应用的目的就可以了;多提一些实际工程中的简单问题,尤其是举一些与维族、哈族及乌兹别克族等民族有关的实例,从而让他们对学习具有很大的积极性。总之,启发式教学拉近了老师与民族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助于“传热学”的课堂教学。

3.学习运用参考资料

作为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善于从图书馆和网络中搜集有用的资料,培养自学能力是学好课程知识、丰富个人才能的重要途径。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谁提出了边界层理论”,下次课让学生自己讲解,学生就会通过网络查到是德国科学家普朗特,他在边界层理论、风洞实验技术、机翼理论、紊流理论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称作“空气动力学之父”,是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学生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传热学名人,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4.实验课教学

新疆大学热动实验室随时为学生敞开,为其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同时热动实验室还配备多媒体,使实验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台阶。

要培养民族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引导他们进实验室,做传热学的基本实验,开发传热学综合实训台,参观相关的锅炉和汽轮机设备模型,为后备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使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新疆大学热动专业教师几乎人手一个国家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让民族大学生协助教师进行科研开发,实验研究,在实践中提高他们自身的科研能力。学生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在他们就业时就会受到很多用人单位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实验课上教师要对民族大学生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创新,哪怕想法不是很完善的,甚至看似荒唐,都要给予鼓励表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实验第一的观念,让他们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

5.多媒体教学与实例教学相结合

“传热学”有很多教学难点:如,导热微分方程式的求解、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求解、对流换热的边界层微分方程组、边界层积分方程组的求解及比拟理论、膜状凝结的分析解、膜状凝结影响因素和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和兰贝特定律及立体角的概念等。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突破这些难点,例如非稳态导热过程,让学生建立起物体内温度分布空间的概念,就可以用多幅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图来生动清晰地讲授,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但是,多媒体技术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将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合理结合。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给民族大学生授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精心设计多媒体教课件,善于听取督导组老教师的意见、征求其他老师及同学的合理建议,做到课件既具有针对性又实用性。第二,优化多媒体教学与板书录像的组合,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和课堂内容而定,比如有以下几种组合:黑板+幻灯、黑板+幻灯+实物、黑板+幻灯+录像。对于民族大学生,黑板还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录像讲授,实践证明教学手段太单一是不科学不合理的。第三,合理控制速度,语速要缓要慢,多次反复强调重点。

6.注意学生反映,讲究策略

有些民族大学生很有想法,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应,观察他们的听课效果,多和他们交流,他们喜欢课上说话,那就尽量多让他们发言,谈自己的想法,谈自己的认识,充分发挥他们主人翁的态度,让他们通过上课自由发言讨论的方式增强自信心。例如在讲授无限大平壁冷却过程中,要将数学依据交代清楚,并配合一些图表和多媒体教学,力求做到浅显易懂,让民族大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认识,使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