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6:31: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酒店管理的经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市场竞争 管理与开发
20多年前,人们羡慕并向往能成为酒店业的一员,不仅因为酒店工作环境优越,管理理念前卫,成天西装笔挺,而且认为酒店工作人员的工资高出其他行业相同级别的三至四倍。当时的一个刚进入现代酒店工作不久的普通员工,其工资收入在170元~280元以上,而社会上一个已工作近20年的技工也只有50元左右,如此大的工资收入差异,其诱惑力和感召力可想而知了。然而,查看一下当时的酒店人力成本和经营情况:四星标准酒店平均房价约在80美元~120美元甚至更高,能源消耗费用仅约占经营总额的6%~7%,人力资源开支约占营业总额的10%以内,酒店的经营利润超过35%以上,可以算是一个高利行业。但是,20多年过去了,酒店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早已成为酒店惯例,其他行业以现代酒店服务理念为榜样早已巍然成风,如:医院、银行、企事业单位甚至政府职能机关的服务窗口等都在提倡酒店服务的管理理念,提供酒店式的服务,这使其他行业的员工个人收入也随之一路看涨,一般有双休企业的员工工资早已超过了酒店,酒店工作人员的个人工资收入也日趋显示不出其吸引力。
当前,酒店招工难,成了每一家酒店经营管理上的头等困难大事。酒店员工因为工资收入低而频繁跳槽,员工流失变得越来越频繁。据有关调查显示,酒店业人才流动一直高居各行业之最,创下了年流动率30%多的平均水平,甚至个别酒店在半年内,员工因各种原因离开的占酒店总人数的50%。酒店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保持适度、良性的流动和正常的淘汰,以此不断优化酒店人员结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这是正常的。但过度的人员流动会严重影响酒店的正常经营和管理。
而酒店管理当局为了能招到员工不断给员工增加福利和收入,这样使得酒店运行负担日趋沉重。根据杭州酒店市场人力工资的不完全调查,现在四星级酒店的普通基础员工的每月收入在950元~1200元、领班在1200元~1500元,月度奖金和年度分红另计,部门经理级管理人员的年收入达6万元~8万元,通常酒店基本的人工工资开支约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7%~19%,有些酒店达到了21%,比二十年以前提高了70%以上,员工福利占工资总额的48%~51%,加上燃料能耗费用的上涨,而一般酒店的房价却呈下降趋势,在40美元上下徘徊,酒店经营利润最多只能保持在16%~22%。
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外酒店管理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中国旅游饭店市场已进入了微利时代,这对各酒店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谁能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经营成本,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谁能合理地利用人才,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使用和开发,谁就能生存和发展。面对这种状况,怎样来解决和对待酒店人力资源成本与酒店经营管理之间的矛盾,这是每一个酒店管理者都在认真研究思考的问题,依笔者设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将人力资本投资与硬件投资一并考虑
在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就如同对待酒店建造工程投资一样。要有意识地提拔一些个人素质较好、对酒店忠诚度较高的基层工作人员,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培训方面和实际工作的“传”、“帮”、“带”方面进行专项人力资源投资,有步骤地进行深入培训、有计划地提高管理水平、逐步逐级地进行定向提拔,让工作人员能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能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能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的管理水平,并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酒店尊重其工作,重视其才能,尊重其独立人格,从而使酒店高层管理人员也能够了解到本酒店人才的成长过程,如同酒店硬件投资一样,看到了实绩。
要纠正酒店行业普遍的“重硬轻软”的意识:偏向投资硬件,为了保证利润额,反向压缩人员成本,不重视员工培训。孰不知通过培训,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可以降低损耗、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员工流动率、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员工培训不仅是让员工掌握服务技术,更重要的是改变服务心态,提高服务技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通过教育、改进营养和健康,以及人力资源的流动等各种提高劳动者质量的支出可以看作是一种资本积累过程,能靠它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和收入。另一位的著名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者加雷・贝克尔在其著名的《人力资本》一书中明确指出了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对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对饭店来讲,它需要通过教育投资使员工原有人力资本得以增值。这种增值,越来越成为饭店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所以酒店管理者在思想上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把人力资本的投入与物资资本的投入同等看待,正确地认识人、使用人、培训人、爱护人、激励人、凝聚人,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倡“酒店内部提升优于外部聘用”的观念。此法的益处是:减少外聘管理人员初进酒店时段的茫然感、降低人力成本在管理人员初到位阶段的费用、提高本酒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酒店工作人员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二、合理取消部分岗位与工种和引进外来专业公司进行专项管理
随着酒店管理的社会化分工的更加细化,专项技术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酒店中许多岗位、工种在不断的萎缩,如:利用社会专业汽车出租公司,使得酒店客用车队的消失和专业司机的减少;利用电梯厂家的专业维护能力和维护保养时效,取消酒店电梯维护技工的工种;利用社会园林绿化公司的力量,使酒店不再为专业园林花工设立岗位;酒店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的普遍运用使得远程电脑维护技术的成熟,从而酒店可以不再有电脑维护人员;随着楼堂馆所的日渐增多,考虑合理运用设备和公众区的卫生工作越来越专业化及PA人员的专业化需求,使得外包专业清洁公司的直接介入酒店的清卫工作,如此等等。酒店的一些工作岗位和工种逐渐萎缩和消失,使得酒店原有工作岗位的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都会有明显的下降。此法的益处是:专业公司可以更为专业地处理酒店中的有些事务,而且费用相对较低。对酒店而言,则直接减少了工作岗位和不必要的工种及工作人员,最为直观地降低了酒店人力资源费用。
三、适当给基层工作人员予以加班
在计算酒店的投资回报与经营管理时,客房开房率通常按75%作为依据,而在计算酒店工作人员数量时,也可参照客房的开房率、餐饮的上座率等因素来进行,组织机构上的人数(除只能由一个人当班的岗位以外)可以按满额的90%进行人员配备,在开房率和上座率较高时可以给工作人员适当超时加班,如此方法最大的益处是:人员减少、从而达到,既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适当增加了个人收入,又可减少酒店工作人员平时闲置时的人员配置,降低人工直接费用和配套设施费用的开支的目的,酒店与员工共赢。
四、与酒店工作人员签订“定量工作制”、“计件工作制”相关的用工合同
酒店中有许多岗位需要将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分成二次或三次来进行工作,又有一些工作岗位需要实施计件,这些工作岗位的员工,酒店在与其签订用工聘用合同时,无妨可以采用“定量工作制”或“计件工作制”的方法,把应该完成的工作,以量化形式来进行控制管理,可以人尽其职,人事相宜,避免因人设岗、以人划线,如此方法最大的益处是:员工在每一工作岗位上都能明白,自己应完成工作量的情况,改“要我去干多少工作”为“我要去干多少工作”,出发点不一样了,员工的工作能动性也不一样,增加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减少酒店工作人员占有工余时间,降低酒店人员的配置,减少人力成本费用。
五、实行校企联合,降低人力成本
校企联合指的是学校和酒店为满足各自需求,谋求进一步发展,通过协议的方式,综合利用双方资源,把教育送进酒店,把酒店岗位作为课堂,使学校和酒店在实现各自的经营目标过程中互补互进获得双赢的一种合作方式。酒店在制定人力资源配置计划时,可根据淡季或平季的员工需求量来安排长期工人数,对旺季时的员工增量需求可利用校企联合的平台加以解决。通过酒店与相关大专院校的紧密携手,在学生实习上建立合作关系,饭店管理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可作为酒店人力资源调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营旺季酒店急需用人的时候,大量的实习生可以迅速补充,满足酒店经营的及时之需。另外,酒店可从实习生中挑选部分优秀者作为人才储备,同时可以利用自己酒店的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缩短实习生成为企业员工的适应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酒店;经营管理
生活质量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使消费者更加倾向选择舒适便捷、高质高效的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而服务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便是酒店行业,从最基础的吃饭、住宿两项基础服务,发展到如今集餐饮、住宿、娱乐等为一体,酒店业的兴盛繁荣可见一斑。与此同时,酒店行业在享受繁荣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所以,为使酒店实现战略规划与经营目标,获取最大的经营利润,在复杂多变、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强化酒店资金管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一、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分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企业通过分析自身发展和经营状况,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然后结合企业以往各项财务数据,来对企业所有可量化的指标进行统筹规划,并且针对企业每个经营项目内容都制定一份预算目标。它依据的基础是市场的需求与科学的预算,以销售预算为切入点,然后延伸到成本、投资、收支等经济活动的各层面。结合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活动,把预算管理目标从上至下分解到酒店各个部门直至每个人,还要将预算管理与酒店管理控制相结合,以便对预算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与调整。通过将预算目标与实际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对比,找出企业经营过程中与发展战略及预算目标的偏差,进而逐步完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加强内部管控为手段,致力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创造最大价值的管理措施。随着经济管理相关理论的进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从最开始的计划和协调资金到如今扩展到内部控制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涉及企业的总体规划。正是因为全面预算管理的诸多优点,现代大多企业,不论是制造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都纷纷在企业内部效仿实施,由此可见,将全面预算管理体制运用到现代酒店行业中,是顺应经济发展实现酒店有效管理的一项非常得力的措施。
(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整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它能够起到全面控制的作用。它把发展战略作为制定全面预算的中心,综合了多种技术,包括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从而使经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薪酬预算、财务预算融于一体的一种综合管理系统,它是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质量和经营效益,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有效管理工具和管理机制。
二、我国酒店行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完善
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完善,多数酒店缺乏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部门。公司法中规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由董事会制定,由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酒店经营管理中,由总经理做出有关经营预算管理决策的酒店企业所占的比重较大,而由专门的预算机构做出最终决策的企业所占的比重却较少。而且在企业制定全面预算过程中其他部门的参与很少,不能综合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较大程度地限制了预算的合理性,也在预算具体执行的可行性方面留下了问号。同时我国酒店经营管理中,对业务部门的重视程度高于职能部门的现象较为严重,所以酒店对财务部门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虽然在酒店的各项经营活动中,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参与,但财务部经理缺少表决权,一般只能按照企业高管的决策无条件执行,在作重大决策时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也很难否决管理层作出的不具有财务可行性的决策,由此可知,在一般的企业管理中,监督机制也是形式多于实质。
(二)预算编制方法比较落后,存在管理层任意编制的现象
实际上,在经营过程当中,有很多酒店每年的各项指标实际发生额与预算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酒店行业经营波动性较大,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预算编制的方法落后,缺乏具体的支持预算的行动计划和科学的预测基础,掺杂的主观因素较多,更多的依赖管理人的历史经验,缺乏科学依据。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等。而我国酒店业大多采用传统的固定增量预算法,这种方法以历史数据为基数,按预算期内一定的变化量来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操作起来比较方便,省时省力,但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受到固有的一些不合理事项的影响,这降低了预算结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预算执行分析考核不足,不能作为有效的绩效考量标准
在我国,全面预算仅为后期控制,缺少事前事中控制,这样一来使得控制的约束力不足。通过对比发现,国外酒店在预算期结束之后,就立即将实际发生的各种业务数据与原始编制的预算情况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差异进行分析,对企业这个时期的业绩进行评价,以此作为酒店控制日常经济活动的依据;评价结果也作为评定各部门、各个职工工作成绩好坏的重要指标;同时酒店管理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为编制下期预算作准备。尽管国内酒店也会进行业绩评价、差异分析等后续分析评估工作,但是国内酒店通常预算目标不准确,制定预算的基础缺乏科学性,因此不能以预算为标准作出评价业绩、奖惩员工的尺度,对于下一期预算的编制,也起不到参考的作用,无法改善整体的全面预算管理。
(四)全面预算管理专业人员和相关设备匮乏
国内酒店的预算管理人员大多是财务部门熟悉财务知识的会计人员,大多财务人员对酒店经营管理的相关业务只是较为熟悉,并不够专业,所以在编制预算时,不能够立足于酒店的经营特点、从宏观角度进行预算的编制,从而可能会对预算编制质量以及可行性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如今的预算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使用,目前较多的国内酒店并未运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预算编制,或者仅仅是将计算机用作存储数据的工具,缺乏适应酒店经营管理、编制预算的计算机系统,因此在编制全面的预算报告时,可能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三、酒店行业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构建完善的酒店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以酒店的整体战略规划与经营目标为导向,制定合理的酒店预算。全面预算制定后一经批准,就必须严格执行,指导酒店经营,进而促进实现酒店的战略规划与经营目标。具体而言,酒店应设置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工作机构和执行单位三个层次的基本架构。决策机构应包括酒店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主要职责是制定预算管理制度,拟定预算目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等。工作机构一般设在财会部门,由财务负责人及财务、计划、人力资源、生产、销售等部门人员组成,职责是拟定预算管理制度、目标分解方案,跟踪、监控并汇总、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等。执行单位包括内部各职能部门,职责是提供编制预算基础资料,编制和上报本部门预算等。企业应以酒店的管理重点作为出发点,着重研究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三部分的内容。在三部分内容中,首先根据企业的管理方式,编制具有企业特色的报表、数据流、员工的工作职责分工等子系统,进而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突出管理重点,明确管理需求。
(二)选用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规范管理层预算编制的流程
酒店企业全面预算编制,一般会经过确定经营目标、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批准预算下达四个步骤。首先由企业的决策分析部门,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比如政治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居民收入情况、市场环境的变化、主要竞争对手动态、内部管理制约等,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从而得到酒店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和市场预测分析,采用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等先进科学的预算方法,制定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经营总目标;以经营总目标为导向,以业务部门和活动环节为依托,在整体的预算体系下,将酒店的经营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明确为各个部门甚至个人可量化、可考核的预算指标;审核通过后或是经过相关的调整审核通过后,形成书面预算责任书,一方面利于本期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时查阅分析和评价,同时作为下一预算期预算管理的参考和指导。
(三)加强预算执行的分析考核,实施奖惩制度
预算执行的分析考核是全面预算管理环节的最后一环,是检验预算实施工作效果好坏的有力工具,也正是分析考核将预算管理连接成一个闭环过程。预算分析环节,酒店预算管理相关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另外,酒店应加强预算分析流程和方法的控制,确保预算分析结果准确、合理;同时应采取恰当措施处理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并根据执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预算指标及时作出调整。在预算考核部分,酒店应当注重预算考核制度的建立健全,将预算目标的考核情况纳入酒店员工的考核和奖惩范围,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和辞退等的依据。制定具体可行的预算执行考核办法,并认真、严格地组织实施,同时要根据酒店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预算考核周期;最后,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预算考核,奖惩措施要公平合理并及时落实到人。要奖惩并用,不能只奖不罚,并防止奖罚实施中的人情添加因素。
(四)选择合适的人员进行全面预算的编制
全面预算作为一种有效、综合的企业财务管理工具,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酒店要想全面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在招聘环节,应该注重考核相关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否具有相关酒店管理的经验、是否具备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企业也可以聘请专门机构对企业的预算、管理进行筹划。全面预算管理不仅限于预算编制、下达,而是由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环节所组成的管理活动,所以,人员上岗后,酒店还可依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有效促进酒店全面预算管理在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过程中发挥长期的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新荣.预算管理在酒店中的应用[J].法制与经济,2014(06).
[2]李星一.浅析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J].决策与信息,2015(09).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酒店经营管理 应用
一、引言
随着酒店业的全面对外开放,酒店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能否顺利赢得新经济形势下的巨大挑战直接决定着各酒店的兴衰存亡。在当前背景下,全面提升酒店经营管理水平对保持酒店综合竞争力继而赢得激烈市场竞争下的挑战而言至关重要。作为一种在发达国家运用较广的先进管理方法,全面预算管理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正确应用对于酒店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全面预算管理在酒店中的深入应用不仅标志着酒店经营管理思想与理念的转变,更是优秀管理方法在酒店经营过程中的全面体现。虽然目前大部分酒店都从思想上开始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盲区与认识误差,管理不科学、不甚全面等问题较为普遍,非常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提升酒店经营管理水平作用的全面发挥。因而,酒店必须在推广全面预算管理方法的同时,要勇于更新思想观念,正确认识问题所在,只有这样,全面预算管理才能在酒店经营管理中发挥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指的是酒店在其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筹划并预测其未来经营活动及财务管理成效,全过程监控预算执行,并持续对照预算目标与预算实际完成情况,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调整与完善对策,以期有效帮助管理者进行酒店经营管理活动,最终顺利实现酒店的战略发展目标。可见,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全面预算管理是酒店实施战略目标控制与管理的主要手段。
自上世纪20年代全面预算管理在通用、杜邦公司等应用以后,全面预算管理就以较快的速度成为众多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从最初只有协调与计划功能到目前具备评价、激励与控制等诸多功能,全面预算管理经历了从简单到综合、从计划实现到战略发展的重要历程,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全面预算管理扮演着日益重要的关键角色。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顺应了信息社会对酒店财务管理所提出的现实要求,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切实提升酒店战略管理能力、高效利用酒店资源、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并利于监督考评、促进酒店成本的节约及收入的提升。
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了酒店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它通过财务信息与数据的形式明确提出经营计划指标,并综合考察计划期内酒店各有关资源的使用及来源情况。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所有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十分注重快捷高效的双向沟通。将全面预算管理思想科学引入我国酒店管理实践之中,不仅有益于酒店财务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酒店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三、在酒店经营管理中有效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
1、充分明确全面预算目标
酒店在制定全面预算目标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酒店自身的发展战略,只有确定好了酒店的战略发展目标,才能据此制定酒店的全面预算目标,因为预算目标是酒店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细分,全面预算管理是切实协助酒店战略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有效工具。酒店在编制全面预算时,不能将预算定位的过低,也不能将预算定的过高,过低则使得预算大大少于年底实际支出,预算目标很容易实现就无法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过高也不利于激发酒店经营管理者的预算执行积极性,预算目标偏离实际可能导致员工怀疑预算的适用合理性。酒店应该将全面预算目标看作是酒店战略发展目标在本年度预算的具体表现,在酒店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具体制定预算指标及目标。要完善地开展全面预算管理,酒店首先要进行深入地市场调查以摸清酒店业经营环境,分析自身的经营优劣势,科学合理地定位自身经营管理战略及全面预算目标。
2、科学制定酒店经营预算指标
财务类类与非财务类经营预算指标是酒店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两大类评价指标,前者如费用、利润、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回收率等,后者如平均房价、客户出租率、市场份额等。酒店在制定全面预算指标时应当合理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充分挖潜原则。酒店在经营过程中至少要保证其资本报酬率大于或等于酒店业平均水平,为此,酒店必须深挖潜在的盈利能力,以行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为准绳,最大程度地提升其资本报酬率,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二是措施配套原则。与落实预算指标有关的配套措施必须具体且有可行性,只有具备了完善的落实措施,才能尽可能降低酒店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才能更好地完成全面预算目标。可参照行业标杆和内部标杆来制定酒店的经营预算指标,行业标杆指的是酒店业整体的各项经营指标,这是由市场决定的指标,先进平均数(行业排列前五的平均数)、行业平均数等,这些指标代表了一定的竞争实力,要达到这样的水平酒店业需要不断努力。内部标杆相比行业标杆则更为偏重客观实际,实际也更为容易,它是以酒店以往的实际经营数据为基准,较易获得,但也有弊端,如酒店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可能无法被及时发现且容易逐步累积,使顽疾得不到根治;三是市场原则。酒店预算指标要建立在市场(包含产品市场、客源市场及劳动力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这是由于产品及劳动力市场制约着酒店所消耗的能源费用、食品原料、人力成本等,而客源市场则又制约着酒店的收入及其产品销售价格,其预测目标不能凭空臆想而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其预算目标真正实现合理性与实用性。
3、规范全面预算编制程序提升预算适用性
按照“分级编制、上下结合、财务汇总、审议下达”原则科学规定预算编制程序,有效提升预算在酒店的适用性,在编制中要逐步实行零基预算制度,避免员工以个人经验为依据编制预算,要选择能给酒店带来最大效益的经费分配决策方案。酒店经营管理层要充分把握好预算编制各阶段的有关事项。
第一,在目标下达阶段,酒店销售部应在预算管理小组组长(如总经理)的领导下于酒店预算编制起始月份(如10月份)初步预测下年度经济形势,依据酒店本年实际经营情况,制定下年度销售目标,该目标将作为酒店制定下年度预算的直接依据。总预算目标确定后,将其层层分解至各有关部门及人员,使全员能够准确把握各自的成本控制指标及经营任务。
第二,在预算编制上报阶段,在预算管理领导小组下达预算编制具体要求及预算分项目标后,各有关预算执行部门及人员应向财务部门提交详细的本部门预算方案,方案的制定可参照本预算年度前几个季度及前几个年度的有关情况,利用平均数思想制定分解至月度的预算方案,对于费用项目应逐步分解至物品单价及其他明细科目。
第三,在财务部平衡汇总预算方案阶段,对于各预算执行有关部门交来的分项预算方案,财务部要认真对待,及时进行汇总与审查。对于与酒店整体管理目标相违背的分项预算,财务部要妥善提出初步调整意见,并报酒店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及时将审批结果反馈至各有关部门,并与其共同协商,提出平衡综合的建议,说明修改的必要性及原因,以使其顺利接受预算调整,避免冲突,加强相互理解。
第四,在预算方案审批阶段,财务部应依据调整后的各部门分项预算进行酒店总体预算方案的编制,对于分项预算中不符合酒店整体经营目标的事项,预算管理小组应督促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以调整,经过这个过程财务部编制出酒店总体预算终稿提交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后再报上级单位审批。
第五,在财务预算执行阶段,财务部负责将总预算指标逐步分解成明确详细的指标体系,结合酒店自身的考评办法,经酒店管理层审批后正式将预算目标下达至各有关部门加以执行。
4、加强酒店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过程监督
预算执行不仅要注重事后的差异分析,更要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过程监督,使酒店的一系列控制活动按预算计划顺利开展。因而,酒店不仅要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等规章制度,还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完善酒店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执行过程监督,及时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发现并解决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鼓励其为完善业务技术而出谋划策;三是实行预算执行“责任到人”制度,使酒店全员人尽其责;四是实施预算指标归口管理,监督职责由酒店财务部负责履行,其他各有关部门及人员是预算指标的归口管理者,也是监督人;五是源头控制酒店成本费用支出,采购须采用招投标及申报批准管理方法,严格遵循四比原则;六是遇事多进行民主决策,全体酒店员工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此外,对酒店而言,收入指标在其所有预算指标中地位最为重要,这是由于销售预测的准确度直接决定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酒店必须提前启动销售预测,做好市场调研,分析竞争形势,在确定本酒店市场地位后首先编制收入预算,以统筹指导酒店其他预算的编制。
5、深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健全预算执行考评机制
作为监督预算执行情况的部门,酒店财务部除了要密切关注成本费用支出情况,更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预算执行偏差,并挖掘差异背后的原因,可在酒店的例行会议上给予通报并提出纠偏措施,甚至可以提请酒店预算管理小组对个别预算方案的调整进行审议。同时,要健全以考评预算指标为主的预算执行考评办法,严格兑现奖惩承诺。目前根据预算执行来考评酒店各部门的工作业绩较为普遍,为保持预算的严肃性,必须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考评密切结合起来。考评指标不应局限于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还需要其他一些如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员工创新能力等辅助考评指标,使酒店预算执行考评工作实现预期的效果。此外,考评要切实起到罚懒奖勤的作用,对部分超支费用要不奖只罚,以防个别部门的成本乱开、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只有深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健全预算执行考评机制,才能有效提升酒店全员的预算执行积极性,提升酒店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全员凝聚力及酒店的综合竞争力,最终有益于酒店经济效益的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管玲芳:平衡计分卡在酒店全面预算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2(2).
[2] 顾绵清:全面预算管理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饭店现代化,2009(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上升,酒店业发展突飞猛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差距。数据显示,我国20%的酒店业为外资股份,其利润达我国酒店业80%左右,这种形势下我国酒店不得不进行全面革新,尤其是在管理思想上要趋于精细化管理,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酒店;成本管理
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指在管理酒店成本的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力求能够使成本管理更加趋向于精细化。对于酒店业而言,更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常规管理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管理成本有所降低。精细化成本管理能够综合运用质量成本、作业成本和战略成本,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控制酒店业的总体经营过程。
一、酒店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未确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符的管理模式
(1)考核制度不完善。酒店企业现有的考核只局限于酒店的内部考核,与市场联系并未做到完善化,并且考核没有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在考核结果上一直是以平均主义为主,无法将员工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考核前会制定奖惩措施,然而在考核后并未兑现,这种情况下,员工自然不会重视成本管理,导致酒店业失去推动力,从而逐渐地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国有酒店行业中,只是因程度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后果。
(2)过分依赖成本会计系统。现阶段酒店成本管理从缺乏灵活的方法,以至成本管理只是为了降低成本,无法为酒店提供必需的成本信息,和反映不同环节的联系,最终导致酒店业经营战略产生误区。此外,当前酒店成本管理对象仅仅是财务信息,酒店管理人员无法获得相关的客户、原料、作业、资源等非财务信息,也就无法为酒店业的战略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因此,想要全面的控制酒店成本,需要及时修整酒店不同环节的成本,可是酒店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对系统性成本管理的实现较为困难。
(3)成本管理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当前的酒店业的成本控制局限于事后反馈,事前管理较为薄弱,在事前的成本决策和成本预测上无法进行制度性和规范性的操作,最终造成和事后事中的盲目型成本管理。
(4)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大部分酒店业无法健全地开展原始记录的操作,且不能严谨执行盘点制度,只是形式化的履行制度,以致于失去考查和监督的作用。部分酒店业最终成为无报领制度、无审批手续、无收支计划的三无企业。
(二)缺乏深入的成本战略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影响着酒店业,使得大部分酒店都是事业单位的衍伸企业,加之在酒店经营初期看中的是外事接待,从而造成酒店业存在较为落后的经营观念,缺乏深入的成本战略,不单无法定位经营模式,还缺乏长远的规划。当我国逐渐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尽管酒店业对战略问题有所关注,可是自身存在较小的规模,还缺乏充足的战略能力,导致成本战略问题被搁置。
(三)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
从财务角度分析,现阶段酒店成本管理方法具体使用的是预算管理和标准成本控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酒店业的控制无法趋近于科学合理,极大影响了引导作用,并在市场分析和预测方面缺乏科学性,从管理角度分析,酒店业成本管理就是控制工作人员,但是当前所用的方法是经济处罚,无法综合应用与人性特征和人本色彩相关的方法,导致逐渐上升地隐形成本,酒店业的经营效益降低。
(四)成本管理内容与对象不清晰
在进行成本管理时,酒店业一直将传统形节约理念放在首位,忽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无法进行多角度、全方面的管理。具体体现在费用节约和消耗降低,较为关注核算产品服务方面,并非以长远的眼光考虑成本的降低方案,而是将内部服务流程作为重点,特别是严重忽视外部价值链,很少会分析市场的挑战和竞争。从费用支出角度分析,多数酒店无法严谨地审批酒店费用,并未提前进行预算编制,总是会产生违背或超出预算的支出费用。
(五)管理责任不明确
大多数酒店业只是将成本管理归为个别领导所有,认为财务部门和酒店业的领导才有资格过问酒店的效益和成本,将酒店中的班组和不同的部门看做是“生产者”,所有的低层员工无权询问成本控制,以致员工成本意识淡薄。员工误认为工作干好或干坏没有区别,无法感受到酒店业市场竞争的压力,导致调动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方面较为困难,成效低下。
二、精细化管理在酒店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一)利用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所来源于日本,日本的生产商想要提升企业质量一般都会应用持续改进这一方案。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中,具体涵盖的就是持续改进,要求企业每一个流程都体现出持续改进,要在逐渐改进的过程中凸显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此外,企业战略是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思想,战略型管理的特点就是根据市场变更情况来调整企业整体思路,并依此来有效改进问题。
(二)使用价值链开展战略管理与规划
价值链是在1985年由MichaelPorter提出并执行,他指出若应用价值链开展战略管理和规划,能够使酒店业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任何企业均是在辅助、销售、生产、设计产品时开展相关活动的主体,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能够以价值链来标识。由于酒店业的各种经营活动都能够创造价值,因此与酒店业中想联系和不想联系的经营活动组成了动态创建价值的流程,即价值链。价值链的提出让酒店业清晰了解到价值活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反之是互相依存的状态,在价值链中不同的价值活动有必要开展合理的调控,由此可得得出价值链的不同内涵:价值链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包含酒店业内部管理中的价值,还包含竞争者与企业间、顾客与企业间、供应商与企业间的价值联系;不同的价值活动都存在紧密的关系,例如:销售、生产、供应之间的密切关系;不同种类的价值活动可以为酒店业建立无形或有形的价值。价值链可以说是战略性的重要工具,在价值链中不同种类的价值活动和资产占用、盈利情况等,都能够被改进和优化,进而酒店业具备的竞争优势有所升华。价值链分析的主要内容包含: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以及内部的价值链分析。其中在分析酒店内部价值链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地重视酒店外部的一些价值链运行,即需要严格关注价值活动显示出的成本关系。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
在我国产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形势下,信息技术已逐渐革新了酒店业的业务流程,还制约了产业价值观的再造和变革。酒店成本管理若纳入信息化管理,势必会以信息化为渠道,增强酒店业的生产服务流程,并配置最优的酒店业资源,充分调整酒店业的总体成本消耗,增进酒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精细化的成本管理需要酒店业主动开展信息化的成本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减少价值链中的价值成本,进而再造酒店总体的流程。例如:酒店业的下游价值链包含的客户系统预订方面,如果使用信息化技术不单可以增加酒店收入,还能够节约人工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酒店服务成效,进而为酒店带来无限商机。
(四)加强业务外包业务
外包主要是指利用委托的形式把酒店业务外包给专业的企业来实施,同时在最大程度发挥出酒店的优势。从国际酒店行业的角度分析,外包主要是通过利用节流来强化酒店环境的应变能力。按照有关统计得知,酒店的相关经理一般采用外包的理由包含:鼓励创新、增加收益、存留资本、品质提升、市场导向、成本结构等,理由能够看出都是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的。外包可以降低酒店多元化经营中受到的损失,酒店若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势必对创造不出价值的业务进行外包政策,防止某些环节耗尽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例如:酒店内部不设置保安团队,将保安工作外包给酒店外部的专业公司来做,能够节约人工成本;酒店内部还设置洗衣房,外包给清洁公司,可以节约洗涤、处理费用。可见,外包对于酒店而言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模式,不单可以降低酒店总体成本,还能够协助社会资源的应用,实现双赢的目标。
(五)优化流程
(1)实现规模效益。在酒店成本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将节能降耗作为主要策略,使酒店的功能、设备和设施进行简单处理,例如:中央空调可以转变为分体空调,这种转变能够节省能源开支,并合理提升利润空间。因此,酒店业要做到标准化,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的目标,进而优化酒店总体成本的。
(2)减少酒店装修和建造的投入成本。酒店主要看重的是对客人住宿的服务水平,是以卫生、舒适为服务特点,在餐饮服务上往往只是对提供早餐,对娱乐、购物、会议等功能基本上会直接取消,且在装修时会以实用和温馨为主,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充分的减少酒店装修和建造的投入成本。
(3)降低人工成本。酒店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提倡扁平式的管理模式,需要员工可以胜任多个岗位,客房和员工的比例基本定制在1:0.4-0.5,这样的员工分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工成本。
三、结论
国内酒店市场在不断的变更,为了防止酒店成本管理模式的恶性循环,对于管理模式的试用来说,应逐渐减少试用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酒店行业充分应用精细化管理思想,实时的关注价值链中所具备的不同环节,在第一时间创设出适当的成本管理方法,优化酒店内部与外部流程,进而强化酒店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此外,管理需要不断的实践,因此并不会存在固定的管理模式,成本管理作为酒店管理的核心,应及时纠正管理方法,以此来达到优化酒店价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艳平:《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程度星级酒店业务外包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2]周世宽:《面向作业的钢铁标准成本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3]李代萍:《应用作业成本法提高我国酒店管理水平的思考》,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4]李颖颖:《基于精细化管理的运输企业成本管理研究》,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5]冯新梅:《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酒店成本管理方法探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第15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酒店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780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国的酒店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延续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和宝贵的一部分,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我国酒店管理仍具有一定价值。酒店管理者应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理念的契合点,采取吸收、借鉴、扬弃的策略,从儒家思想中吸收对现代酒店管理有益的成分,提升酒店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酒店服务质量,推动中国酒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 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酒店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如参天古木一般根部深植于中华大地,其中所包含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政思想、“民为邦本”的人本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企业信念以及“和义取利”的价值观等管理理念,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我国酒店企业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管理方式和服务质量相较于以往也有了长足进步。但从现实情况上看,中国现代酒店管理仍有诸多亟待改进和调整之处。究其原因,这与中国酒店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多是简单照搬照抄自国外有一定关系。中国有自己所特有的文化传统与管理习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简单的移植自然无法结出甜美的果实。同时,中国在漫长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厚重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儒家思想,它虽然十分古老,但未必过时,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智慧。酒店经营者应当认真挖掘、积极继承和努力发扬儒家思想中精华部分,使之为现代酒店管理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 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酒店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儒家思想在中国延续、发展、完善了几千年,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凝聚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思维定式和生活习惯的文化基石。要将儒家思想中民主、人本、进取、诚信等理念提取出来,这对于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2.1 服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所提倡的处世之道,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佳方略。只有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现代酒店才能生存和发展。酒店经营管理者必须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提高对员工的服务水平。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管理者可以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优质服务的评价标准,引导员工更加深刻地理解何谓“宾至如归”、“顾客至上”,推己及人,使酒店服务质量真正地得到提升。
2.2 人本:“民为邦本”的思想
员工是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都要由员工具体实施。因此,酒店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尊重员工的个性与发展、人格与尊严,真正做到“民为贵”,使企业成为员工真正的“家”。唯有如此,企业内部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同舟共济,酒店企业才能有所发展。
2.3 进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目前,我国酒店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生存与发展成为酒店企业经营者每天都要思考的课题。“狭路相逢勇者胜”,企业经营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酒店企业陷入挫折与困境,经营者应当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把挑战当做机遇,不断改善管理方式、调整经营策略,自立、自爱、自强,奋勇争先、不断进取,才能避免企业走向衰败,不断向前发展。
2.4 诚信:“诚信为本”的企业信念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任何人都要讲信用,无信不立;企业经营之道也是如此,要维护、提高企业信誉这项无形资产。在酒店内部管理中,管理者要守信,“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做到言行一致,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信服和尊重,否则任何管理措施都很难实施;在企业经营方略中,酒店必须要坚持做到“诚信为本”,树立酒店品牌,维护酒店信誉,以争取众多客户的认可与肯定,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常青。
2.5 义利:“和义取利”的价值观
企业是经济组织,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建立并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孔子虽然强调做人的最高准则“义”,但并不要求人完全摒弃对“利”的追求,只是要坚持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见利思义”,“和义取利”的价值观,绝对切忌“见利忘义”,枉顾道德的约束与规范。儒家思想为酒店企业提供了追求利益提供了思想指导,酒店经营管理中,在对“义”的认可与维护基础上,要积极提高成本投入的使用率,努力扩大利润产出,为酒店经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3 结语
儒家思想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根基,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其中高度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对于酒店的人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建立,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和发扬儒家文化中的有利因素,以儒家文化引领酒店企业和员工,促使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企业文化,推动我国酒店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关键词:酒店; 经营管理; 跨文化关系
收稿日期: 2011-01-23; 修订日期: 2011-07-30
作者简介:
王健(1952-),男,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高级律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学基础理论、旅游政策与法律、旅游人类学、跨文化管理。
一年之前,出于研究兴趣,笔者选取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经营规模酒店的12名正副总经理做了访谈,核心问题是请他们谈谈对其经营管理构成最明显困扰的因素。这些总经理中,有的来自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大都市,也有的来自中西部相对落后的省份;有的在国际酒店集团管理的五星级酒店任职,也有的经营着一家普通的国内商务型酒店;有的已拥有10年以上担任酒店总经理的经历,也有的是被提拔不到两年的后起之秀。在确信笔者不会泄露其商业秘密的情况下,他们道出了经营管理中的苦衷和困惑。归结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酒店经营的大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诚信的普遍缺失,使他们感到处处都是陷阱;二是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员工的流失,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他们认为酒店给这些员工的待遇已经非常优厚了,不知为什么还是留不住他们的人或者拴不住他们的心;三是不明白为什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引进最先进的国际酒店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还是没能使管理水平出现明显的提高,为什么采取了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到位的各种对客服务措施,还是不能达到客人的满意,他们甚至在抱怨客人太难伺候。
尽管这些总经理各自背景不同,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千差万别,但是笔者发现,这些总经理在其酒店的经营管理中无论从思考问题还是采取措施,无论对客人还是对员工,都将精力集中在经济层面;然而他们困惑、苦恼的根源却都是来自于酒店经营管理中的非经济层面――这就是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关系和文化问题。相对而言,有国际经营管理业务背景的总经理已经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而大多数国内酒店经营者则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事实上,国外已经有非常有力的证据表明,很多企业,包括酒店,经营管理的不成功并不在于其经济方面,而在于其文化方面的因素,如巴黎迪斯尼乐园长达十年的亏损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1 转换一个视角,拓宽一片视野
由此看来,我们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即文化的角度分析和研究问题,转换一个视角,拓宽一片视野。酒店业的一系列特点决定其经营管理的复杂性,之所以复杂是因为酒店在一定意义和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的缩影,社会上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编织成的网络都可以在酒店的经营管理中反映出来,这些关系的内容很多都不是经济关系,而是文化关系,因此,文化问题的研究对酒店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由于构成酒店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主体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从事不同职业,因此,各自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会有很大区别,从而会表现出迥然相异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所以,对酒店经营管理中文化关系的研究,必须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进行。
1.1 酒店业特点决定了经营管理的复杂性
笔者以为,酒店业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其经营管理的复杂性:
第一,酒店业顾客群体来源广泛。可以说社会各界都会不可避免地同酒店打交道,成为酒店业现实的或潜在的顾客。另外,酒店业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而且随着中国不断加深地融入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后,旅游和酒店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会有更多国家的合作伙伴和顾客光临中国酒店。如此之广的地域范围和行业范围,其复杂性可想而知。
第二,酒店业凸显与时俱进。应当认为,酒店业从硬件到软件都是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行业之一。酒店业的建筑物,尤其是那些具有地标性的酒店建筑物,经常是体现了现代建筑科学和艺术的最高水平;酒店设备设施的更新程度和速度也是许多行业所望洋兴叹的;酒店的管理哲学、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管理人才也经常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更新换代。与时俱进的特点在酒店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三,酒店业的产品从基本属性上看是以服务为内容的无形产品。事实上,酒店向顾客提供的客房、餐饮和其他表面上看似有形的事物只是作为服务的物质载体。同样是室内家具,同样是午餐和晚餐,客人在酒店享用和在自己家中享用具有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作用和意义。产品的无形性之所以能够成为酒店经营管理复杂性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其难有统一的、客观的衡量标准。酒店服务员和管理者经常有这样的经历:以同样的服务程序、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向客人提供客房或餐饮服务,却会得到非常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为什么?无疑是文化因素在起作用。
第四,酒店业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特殊行业。政府对酒店业的准入条件、开业资格、经营管理行为和结果历来有十分严格的要求,经常通过专门立法对酒店业加以规范。之所以特殊,是由于酒店业经营中会涉及顾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问题,人身权和财产权都属于基本人权范围内的事物,而对这类问题,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程度的顾客会有非常不同的理解,并表现出非常不同的行为。请注意,这又是文化因素在起作用。
1.2 文化问题研究对酒店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酒店经营管理业务的内容,包括管理者认识上的误区和由此带来的问题,经常是文化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或者说文化因素经常作为这些认识误区和管理问题的根源,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问题。
对酒店经营管理中文化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性首先在于文化因素是构成酒店经营管理内容的天然组成部分。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以来,无论是酒店的经营管理者还是酒店的顾客,越发看重文化因素而不是经济因素。在旅游者行列中,对某家酒店的服务或文化氛围情有独钟,或者该酒店在客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将该酒店作为首选甚至将该酒店作为唯一的旅游目的地者大有人在。这是因为这类顾客追求在该酒店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对于这类客人,房价的高低已经不很值得在意了。酒店经营管理者的关注点,应当侧重于如何尽量满足客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酒店经营管理中文化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性,也在于文化问题本身就是十分复杂的,这种复杂性,正是前述酒店总经理面临的困惑的主要根源。文化问题之所以复杂,主要是因为它属于价值观、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领域,缺乏一个客观的可衡量标准,需要通过研究,对这些精神世界中的问题,确定其性质,发现其规律,判断其对酒店经营管理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酒店文化问题的研究中,方法和方法论是十分重要的。如何从看似漫无边际、扑簌迷离的文化问题中确定思路、找出头绪、发现规律是必须首先解决的技术问题。笔者认为,对酒店文化问题的研究,应当从酒店经营管理中形成的文化关系入手,对错综复杂的文化关系进行分类和分层,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由于酒店的顾客、员工、经营管理者、业务伙伴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之间的关系属于跨文化关系;而跨文化关系解析,是酒店文化关系研究的关键环节。
2 酒店经营管理中错综复杂的文化关系
尽管在酒店的经营管理中,文化因素事实上总是和经济因素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而且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经济因素必然会对文化因素发生影响和作用;但是我们认为,核心关注点应该在文化方面。
用“错综复杂”来形容酒店经营管理中形成的文化关系丝毫没有言过其实。如果酒店的经营管理者对这一复杂程度缺乏足够的估计,往往会陷入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要摆脱这种局面,就需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就是按照相关标准对这些关系进行分类和分层。
2.1 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关系分类
我们首先可以按照酒店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对象,分为与顾客的关系、与员工的关系、与业务合作伙伴的关系、与政府相关主管当局的关系以及与酒店所在地社区居民的关系等。例如酒店对顾客人格、尊严、正当权益的尊重和保障,就是他们对客文化关系的重要内容;又如酒店在经营所在地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社区居民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保护当地环境,贡献于当地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是酒店在其经营管理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文化关系。
我们也可以按照文化关系主体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进行分类,文化人类学理论将世界各国分成几个不同的文明类型,例如基督教文明主要指欧美社会,伊斯兰世界主要指中东地区,中华文化圈指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以亚洲为主的受中华文明影响的国家和地区,非洲国家的文化特点主要是原始部落文化和西方殖民主义宗主国文化相结合(孙秋云,2004;弗思,2002)。无论是酒店的顾客、员工抑或业务合作伙伴都会来自这些不同文化类型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和酒店经营管理者之间以及可能发生的相互之间的文化关系都是一种跨文化关系。
我们还可以从文化关系的性质,分为物质文化关系和精神文化关系。其中,精神文化关系侧重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文化关系的主体是人,在酒店经营管理业务中人也是决定性的因素,而不同的人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可以南辕北辙。这一点在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2.2 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关系分层
根据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文化可以分为器物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级,也有学者提出文化分层的所谓“洋葱说”和“冰山说”(陈晓萍,2005),尽管其所用术语有所不同,但是都指明了文化的层次性,也都提出了文化的显性和隐性的问题――器物层的文化关系是显性的;而制度层,特别是精神层的文化关系则是隐性的。例如,酒店不同级别的员工工装是不同的,业内人士更容易从工装识别某员工属于哪个层级;层级较低的员工对层级较高的管理人员,特别对总经理,从行为上、礼仪上都会有相当严格的要求。这是显而易见的器物层的文化关系,但是在其背后是一种管理制度加以规定,而管理制度是不容易从表面发现的,需要通过阅读相关的酒店文件来了解。进一步而言,不同的管理制度反映着不同的管理思想,不同的管理思想又是受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系统支配。在权力距离较大的文化中,等级森严,不同等级之间的人差别明显;而在权力距离较小的文化中,上述差别则不很明显,甚至忽略这类差别。
另外,也可以按照文化差异的程度进行分层。上述不同文明类型之间的差异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是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历史传统决定的带根本性的差异,例如,中国社会和欧美社会之间的差异即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但在同一个文化类型内,例如在中华文化之内,尽管都是源于大体相同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都有共同的民族意识和价值观体系,包括为人们所共同遵守的所谓规范性价值观,如尊老爱幼等等;但是,由于每个人生活的具体条件不同,人际关系环境不同,年龄和职业不同,相互之间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是有区别的,甚至区别很大。例如中国大陆地区的人和港澳台地区的人之间、沿海发达省市和内陆或边远地区的人之间、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都可能表现出明显的区别,这种差异在文化人类学上称为“亚文化差异”,上述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就属于不同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还有尚未达到文化或亚文化程度的所谓“亚群体”,如白领阶层、国际酒店员工、“哥们儿”等,这些亚群体尽管还没有形成独树一帜的价值观体系,但在行为上已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亚群体带来的问题,有时并不逊于文化和亚文化的问题。
2.3 酒店经营管理中文化关系的一般规律和个性特征
在对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关系进行分析时,需要用辨证思维考察这些关系中的共性和个性,考察这些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所遵循的共同规律和各个类型、各个层级的关系所具有的个性特征。
一方面,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共同遵循着某些一般规律。
首先是随着酒店业务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酒店业务的时代性以及作为其标志的划时代事件必然会带来酒店文化的时代性,但是由于文化的相对滞后性原理,两者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只有当酒店的文化关系以及调整这些关系所用的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管理制度都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时代性才真正体现出来。
其次是独具特色的酒店文化环境具有很强的引导消费、创造需求的功能。例如,全球连锁酒店所形成的国际文化环境、地域或民族特色突出的酒店所形成的异国或异乡情调都会对游客形成很强的吸引力,形成各种特定的客户群体。作为酒店的高层经营管理者,特别是总经理,必须深刻理解并充分发挥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要素主动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酒店经营管理中各类型、各层级的文化关系又各有其自身的特征。掌握这些特征对酒店经营管理者有效地处理好这些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是辩证唯物主义活的灵魂。
3 跨文化关系解析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如前所述,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关系,是不同主体之间形成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的跨文化关系,所以,跨文化关系解析,是酒店文化问题研究的关键环节。跨文化关系解析,是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及方法论为指导的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系统思路,而非就事论事的具体措施。
3.1 跨文化关系解析的理论基础
用以指导酒店跨文化关系解析的理论基础,基本上来自旅游学和文化人类学两个学科,具体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理论:
首先是旅游学基础理论中关于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以及旅游是多元系统网络结构的理论。利用这一理论,可以使分析的着眼点始终落在文化上,集中精力分析旅游这一综合性社会现象中的文化现象,分析并理顺以旅游者为核心,围绕着旅游者的需求而形成的多元系统网络结构中的各种关系,认定其共性和个性,发现这些关系的运作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第二是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涵化理论。该理论认为,两种文化在接触和碰撞中必然发生相互影响,一种文化,要么适应、要么排斥另一种文化(孙秋云,2004)。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强势文化往往是更多地影响弱势文化。在涵化过程中,作为各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吸收的结果而产生的新的文化要素或文化形态,并非原来各文化要素的简单组合,而是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质变。利用这一理论,可以指导酒店高层管理者,一方面发挥自己主导文化的强势影响作用,为管理业务创造有利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吸收异文化的精华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酒店内各种文化主体都可以并乐于接受的、风格突出的自身酒店文化。
第三是文化人类学中的价值取向理论。该理论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克拉克洪提出(陈晓萍,2005)。克拉克洪教授受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进行不同文化和种族的研究,价值取向理论为重要成果之一,发表在《价值取向的变奏》一书中。这项研究成果认为,在以下六大问题上,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有着相当不同的观念,这些差异显著地影响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及行为,这些问题包括:对人性的看法、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关系的看法、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看法、人的活动导向、人的空间观念以及人的时间观念。利用这一理论,可以指导酒店高层管理者有效地识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客户或员工的行为模式,从而使对策有的放矢。
第四是文化维度理论。该理论在跨文化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由荷兰管理学者霍夫斯蒂德提出(陈晓萍,2005)。事实上,该理论最初是实际调查的产物,并无明显的理论构架,它是通过对各国IBM员工大量问题的回答进行因素分析得出研究结果,1980年发表于《文化的后果》一书。该理论总结出五个方面的文化维度,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可以表现出非常不同的倾向。这五个维度分别是: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长期―短期导向。这一理论的指导作用机制类似于价值取向理论,但角度和侧重点不同。
第五是文化架构理论。该理论由荷兰学者强皮纳斯提出(陈晓萍,2005)。他模仿霍夫斯蒂德,也用文化维度表达自己的理论。在他的理论中,国家与民族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维度上,它们分别是:普遍主义-特殊主义、中性文化-情绪文化、关系特定-关系散漫、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
在将相关理论运用于酒店跨文化解析和酒店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切记,理论可以帮助酒店的高层管理者对相关问题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理性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决不能忽视理论的强大指导作用。但是这种作用能够有效发挥的基础,是管理者对理论有一个融会贯通的理解和因此获得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此外,理论的核心作用,主要是提供一种方法论、一种思路而非一种具体措施,不能采用生搬硬套、对号入座的简单方法。最后,随着酒店经营管理业务的发展,相关理论也需要不断修正、更新和发展。
跨文化关系解析在酒店经营管理中可以应用于从战略到策略、从内部业务到对外关系、从整体到局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跨文化关系解析,首先可以应用于酒店经营管理宏观战略的制定。例如,通过跨文化关系解析,准确认定酒店及其高层管理者和酒店所在地社区分别所属的文化类型、各自文化的本质特征、双方之间的本质差异和主要的非本质差异,差异的程度以及和谐共处的可能性。与营业所在地之间的文化关系是制定酒店发展宏观战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该酒店在当地能否顺利生存,特别是国际化酒店在异文化环境经营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又如,通过跨文化解析可以在酒店内部进行有效的文化整合,这就是酒店的高层管理者在厘清各文化因素的前提下,有效发挥管理者本身文化的强势影响作用,同时吸收其他异文化因素中的精华,有效地协调自身文化和异文化之间关系,创造一种店内各文化主体都乐于接受的、包括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谐环境在内的一整套酒店文化系统。
跨文化关系解析也可以运用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酒店经营管理业务中的重头戏,也是跨文化解析技术运用最多的领域之一。酒店的高层管理者需要对店内主要的文化类型、亚文化类型、亚群体类型以及各自的本质特征、相互之间的差异以及与此相关的各文化关系主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有一个通盘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创造一种和而不同、和谐共处、求大同存小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文化氛围,这对酒店经营管理业务的顺利进行,既是前提条件,又是利好因素。又如,酒店的高层管理者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设计员工激励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员工本人所属的文化类型或亚文化类型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特征,力求使各种激励措施与员工的文化类型相吻合,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合理兼顾制度的普适性、公正性与特殊问题具体处理两方面的因素。所以,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在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如果酒店采用团队方式运作业务往往会形成跨文化团队。在员工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时,这种情况是经常存在的。这就需要运用跨文化解析技术,清醒认识和妥善处理团队中不同文化背景成员之间的协调和搭配问题,以有利于团队目标的实现。
跨文化关系解析,还可以应用于酒店对客服务。实事求是地讲,中国酒店业从总经理到普通服务员在对客服务方面没少下工夫,为了使顾客满意,千方百计地出主意、想办法,可谓绞尽脑汁。然而遗憾的是,在很多情况下都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有的甚至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这些措施和方法缺乏正确的理论作为其根基和指导,有的是仅从主观上揣摩客人的需要,有的是不顾实际情况简单地照搬其他酒店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将跨文化解析用于对客服务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根据客人的国籍和所在地区判断其所属文化类型,再根据该文化类型判断其所属价值观体系,并由此判断或推测该客人可能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最后根据这种初步判断设计服务方案并在实际服务中做出适时调整。
其二,充分尊重客人的人格、尊严、风俗习惯、,避免触犯其文化禁忌。各酒店以往都对员工在这方面都进行过一些教育和宣传,但是由于员工,甚至宣讲者本人就没能从道理上明白,其结果只能是对相关内容机械记忆,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出问题在所难免。跨文化解析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根本上预防错误的发生。
其三,对客人提供实质意义上的满意服务。从市场学的角度看,一种产品或服务只能满足于一类顾客的需要,企图以一种产品或服务应付所有顾客是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所以,满意服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服务要有针对性。由于客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其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兴趣爱好都会有很大差别。借助于跨文化解析技术,可以通过客人的文化类型判断其基本消费模式,再通过服务中认真观察,力争全面准确地掌握客人的需求,提供满意服务。
其四,引导和创造需求。酒店并不是完全被动地适应、追随客人的需求,利用跨文化解析技术可以根据文化类型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创造新的酒店产品,引导和刺激客人消费。旅游的动机就是追求新奇,追求差异,酒店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做足自己的文化特色吸引顾客前来,这就是为什么曾经有些酒店本身就成为旅游者唯一旅游目的地的道理。但需要注意的是,构筑差异、构筑特色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各文化之间的共性,这就是都必须充分尊重客人的人格、尊严和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 孙秋云.文化人类学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 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 陈晓萍.跨文化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An Analysis of Cross-cultural Relations in Hotel Management
WANG Jian
(School of Tourism and Service,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a discussion on hotel manager’s puzzles,analyzed complex cultural relations in hotel management,studied the common features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elations and put forward a cross-cultural analysis method as the key to cultural problems in hotel management.Based on this,the author further discussed fiv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ross-cultural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rategy making,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customer service in hotel context.
[关键词]校办酒店;信息化;经营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23
[中图分类号]F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02
1 校办酒店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校办酒店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我国快速发展、日益更新的旅游业也给校办酒店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高校为了提高校园收入,同时为了满足外来参观者的需求,纷纷多渠道、多形式地开设了高校校园内的校办酒店。高校的校办酒店环境整洁优美,同时又能体现高校的品味,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旅游之选。高校校办酒店作为酒店行业中的一部分,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如今已经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高校的校办酒店来说,要想使酒店的工作业绩和收入提高,加强高校校办酒店的信息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高校校办酒店在信息化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 校办酒店经营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今后的一段时期,我国校办酒店的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信息化酒店管理、利用酒店信息化经营增加酒店的盈利、为顾客提供信息化服务等方面,这对于高校校办酒店来说,是提高酒店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高校校办酒店的目的是提高校办酒店的营业利润,改善校园的财务状况。对于高校校办酒店而言,实现更好的酒店信息化经营管理是增加盈利、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酒店行业的竞争已经不限于酒店内硬件设施的竞争,更多的是软件设施方面的竞争,如酒店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目前,我国的许多产业都在向着信息化的进程迈进,酒店业也是其中之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酒店行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化已不再是问题。不管是高校开设的校园酒店,还是连锁的大型酒店,都可以建立电子商务的信息管理系统。每个酒店都可以使用酒店管理专用的电子商务系统,比如:宾客入住登记管理系统、酒店预订系统、无线网络、自动化门禁系统、自动退房系统等,使用这些网络系统可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酒店服务,同时也使酒店的管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利用酒店管理网络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种类的客户的需求,包括旅游团的团体入住、个人出差的客户、大型团体会议的客户群等,使他们都可以在酒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查询到相关的详细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快地找到满足需求的酒店,从而让他们的旅行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针对酒店这个行业来说,实现酒店经营利润的增长是首要任务,实现酒店营业利润正增长的关键是加强酒店管理和经营的信息化。
3 我国校办酒店经营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校办酒店经营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校办酒店经营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酒店预订系统、自动退房系统和无线网络还发展的不够成熟。我国的酒店信息化管理系统远远没有美国等发达国家完善,高校的校办酒店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校办酒店的客房预订系统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客户提前查找房间的需求,不能实现个性化订房。国外的很多酒店,都会有一种预订客房的第三方酒店网络服务系统,这套系统与很多家酒店进行了关联,客户不仅可以利用这套网络服务系统,提前找到可以预订的酒店,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入住的酒店,让客户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酒店信息化服务,为客户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我国,校办酒店因资金问题,所购买的网络系统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且经常存在系统运行情况不稳定的问题,在酒店服务软件的实用性等方面还较为落后,存在客人登记手续繁琐且浪费时间的问题。
我国酒店行业虽然发展得较为成熟,但是酒店员工的素质普遍偏低,特别是高校的校办酒店。由于高校的校办酒店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在酒店管理信息化系统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又缺乏相关高素质有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导致校办酒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不完善。另外,由于学校领导主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对酒店的管理和资金投入方面较少,导致其管理不善,运营体系不健全。例如,在学校酒店的房间打扫和卫生清洁方面,有的校办酒店虽然有其规定,但是监管力度不大,疏于监管,长此以往,会导致清洁细节上问题的出现,让顾客产生对校办酒店的不认可。缺少管理的人才会对校办酒店的正常运行产生阻力,什么事情都会得过且过,不能为酒店的运行产生创新的理念和对策。工资水平低,也是导致管理人才缺失的原因,人们都知道,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光靠政策是不够的,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收入。由于学校对校办酒店投入的较少,因此,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管理设备的质量都比较低。如不能进一步优化和操作客房系统,不能实现客户快速入住,如退房系统操作缓慢,客户等待时间长;税控系统操作缓慢,导致打错发票或者等待时间长;系统维护人员的能力有限,参加的系统更新培训少,不能及r维护和运用系统,导致系统瘫痪或者缓慢;缺少创新制度和管理等,这些都会影响校办酒店的发展。
3.2 加强校办酒店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提高校办酒店信息化经营管理的建设和管理控制能力。信息化酒店经营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酒店的经营管理效率,可以提高校办酒店的行业竞争力,增加校办酒店的营业效益,从而为改善高校的财务状况起到良好的作用。为解决校办酒店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学校应该重视信息化经营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对校办酒店的投资力度,让酒店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先进的管理设备,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提高高校办酒店的行业竞争力,提高信息化经营和发展的意识。一个好企业或公司,都有其先进的经营理念作为引导,引导整个企业的前进方向,所以,校办酒店必须规划好自己的发展蓝图,制定相应的经营理念,给酒店的发展指明方向。三是提高校办酒店工作人员的素质,引进管理人才。这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人才方面的优势,从校园内招聘更多有知识有技术的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优秀的人才不仅能够管理好酒店,还能提出一些创新的发展意见,为将来酒店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四是平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他们得到更多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校办酒店管理经营和服务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信息化的专业操作和管理方法。五是提高员工的待遇,好的待遇能够吸引人才,高水平的薪资待遇能够让人才有一个可以放心工作的保证,工资太少,会降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跳槽的现象,所以,提高薪资待遇是非常有必要的。
4 结 语
我国校办酒店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合理的经营管理理念和酒店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校办酒店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高校校办酒店可以利用高校教育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优势,从软实力方面在酒店行业中取得较大的优势。积极寻求发展机遇,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校办酒店的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实现营业利润增长,改善校园财务状况的目标。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酒店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校办酒店的管理和经营实现高质量的信息化,将会为酒店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会推动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丽英.现代酒店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分析[J].财经界,2013(3).
[关键词] 酒店业 经营战略管理 白天鹅宾馆
酒店业是我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通过我们热情友好、周到、细致、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的服务,给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对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和国内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团结合作,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当今,市场和顾客日益实现国际化,因此,酒店营销学正日益成为酒店企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本文研究不仅对广州白天鹅宾馆在市场竞争营销战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进行研究,同时也为酒店业及其他中小酒店服务业提供了具一定参考价值的案例,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一、广泛使用CI、CS、CL、CIS服务营销战略
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各种颇具文化底蕴的企业经营战略日益发展,不断创新。“顾客满意(CS)”是饭店企业战胜竞争对手的最好手段,是企业取得长期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能像令“顾客满意”那样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企业提供长期的,起决定作用的优势。白天鹅宾馆通过实施CI、CS、CL、CIS不同层次的服务营销战略,坚持对服务过程,尤其是对服务“真实瞬间”的监督和控制,如:搞好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敬业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顾客的思想,认真细致努力工作,以出色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做好每个顾客的服务工作。从而使顾客形成良好的感知质量。
白天鹅宾馆领导开业10多年来,一直按霍英东先生的指示,非常重视关心和研究白天鹅宾馆的前途和发展,并借鉴学习国外许多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和措施,通过CI、CS、CL、CIS不同层次的竞争战略有机的结合。具备国际水准的现代白天鹅宾馆有舒适、安全、安静、卫生、设施完善,用品充足的客房;提供各种风格独特的美味佳肴和各式餐厅,有现代会议厅,商务中心,设备优良齐全的办公室,丰富多彩的康乐设施,游泳池、桑拿、美容、美发服务,以及适应顾客需求的购物中心,方便银行、邮局、电视、电话,因特网服务系统;一流素质的酒店管理和服务系统,热情友好、周到、细致的优质服务。白天鹅宾馆从建馆开始就围绕顾客满意这个中心,进行设计和构思,如:白天鹅宾馆堂内配以飞瀑流溪,花艳草翠,格调中西合壁,装饰工艺、巧夺天功、四周环境优美、风景怡人,使人陶醉。那温文尔雅、仪表端装的服务人员、一流的服务质量,凡进入白天鹅宾馆的中外宾客,感受到就像回到了家一样的温馨,并享受着如同襁褓中的婴儿受到慈母般的呵护。总之,坚持“顾客第一、服务第一、让顾客满意和信任”是白天鹅的宾馆的治馆方针,亦是白天鹅宾馆的经营之道。因此,白天鹅宾馆成为中外名流,国内外众多商家,和旅游者看好和优先选择的场所。如英国女皇伊丽莎白1989年到中国访问时,曾下榻白天鹅宾馆,并在高级中餐厅“海晏楼”用膳,该餐厅直到现在一直是全广州最高档次的宴会厅。为此,许多中外公干和政府机构慕名到此宴请贵宾,且价格不菲。从中体现出企业的形象,高知名度,美誉度、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以及信誉价值。成为企业经营长盛不衰的象征。
二、白天鹅宾馆打造服务名牌战略
名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富有生命力的名牌是得到社会公认,能产生巨大效应的服务产品品牌,亦是企业形象,高知名度,美誉度,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信誉价值的体现、实力的象征,同时也是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白天鹅宾馆是我国最早评定为五星级酒店之一,也是最早被著名的《世界一流酒店组织》吸纳为成员的中国酒店,又是全国十大先进企业之一。企业拥有了名牌必须严于律已,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手段强化管理并不断发展、完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白天鹅宾馆的知名品牌和公众口碑,源于企业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他们以优质的服务,高超的技艺,为白天鹅宾馆保持名牌令顾客满意,满足酒店市场各种服务需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企业竞争力,品牌美誉度大幅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同行居首,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
从1988年实施“金钥匙”服务名牌战略以来,到1999年销售额达5亿多人民币,增长速度为57.5%,毛利额达1.2168亿元,增长速度为699.7%,利润4300万元,增长速度79%,向国家上交利税2000万元。
为企业名牌创造巨大的品牌价值是一笔比有形资产价值还要大的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很高的社会信誉,主要源于企业优质服务,特色服务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忠诚。
三、白天鹅宾馆实施标新立异战略
1.个性化战略
高级酒店个性化服务已成为酒店企业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作为国内数次被评为全国最佳五星级酒店,拥有843间/套客房的白天鹅宾馆营业收入总额突破5亿元,销售收入在广州涉外饭店中名列前茅。白天鹅宾馆曾先后接待美国前总统布什、尼克松、英国女皇伊丽莎白、新加坡李光耀总理等国家首脑和国际名流。白天鹅宾馆总经理在思考本酒店的战略决策时,考虑到现代酒店,特别是高星级酒店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服务规范的情况下,很难说各个饭店在一般服务上还有什么大的差异,那么,能吸引客人的关键是突出“特色竞争”。白天鹅宾馆的特色在哪里?白天鹅宾馆积极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突出特色服务,以新颖、独特高品质的服务,努力为宾客提供一系列针对性的个性化特殊服务,为顾客排忧解难。如酒店开展了管家服务、秘书服务、托儿服务等委托代办服务。代表委托代办服务最高水平的“金钥匙”服务。“金钥匙”代表了中国酒店服务与国际接轨的新潮流、新概念。白天鹅宾馆是我国创办和完善“金钥匙”服务最早的一家酒店。
2.开拓假日经济效率先进入市场战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增长迅速,观光旅游者已成为酒店业一大客源市场,为适应这一发展的需求,酒店发掘“假日经济”效应,自1997年开始推出“学生宾馆”如暑假学生放假期间,为了吸引更多的香港游客到白天鹅宾馆消费,针对学生和家长这一市场,从1997年开始,白天鹅宾馆与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共同推出“白天鹅欢乐假期”如广告词中所宣传的:每人仅需×××元即可享受世界一流五星级豪华客房三日两夜,更可获得“观赏奇禽异兽一昼夜精彩,置身蓬来仙境――浪漫鹅潭”的机会,率先通过这些营销手段,不但提高了白天鹅宾馆在香港市场的占有率,而且把企业展示给顾客,广泛地引导消费者扩大消费面和市场消费份额,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3.白天鹅宾馆利用时间差平衡服务价格战略
一个成功服务企业的价格策略是基于某些既定目标。白天鹅宾馆的管理者在保持供给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措施,将目标导向价格战略和需求引导价格战略有机结合,利用需求的“时间差价”及杠杆作用,针对酒店行业具有季节性和时间性特点,对同一服务的时间差价采取分散与集中方式,如同风景名胜点的收费有淡、旺季价格的差别,许多酒楼酒家,中餐、夜茶价格的差别、民航机票打折等。白天鹅宾馆管理者根据消费需求,将咖啡厅中午自助价格定为RMB138+15%,但不供应寿司和刺身。而晚餐有寿司和刺身供应,但价格则为RMB238+15%。研究认为,这种配合设计的价格控制战略使服务感受与价格升降挂钩,即实现了平衡供求的目的,也保证的市场的公平。
4.白天鹅宾馆供给调节战略
白天鹅宾馆根据服务需求的变化,及时调节企业的服务供给量,达到服务供求的基本平衡,减少服务能力的浪费,把握每一个商机,提高经营效益,企业从营销战略入手,通过管理创新,增加服务供给的灵活性,提高服务弹性、并充分了解市场波动的规律,明确企业目标前提下,设计相应的配比和班次计划,同时,平常注意强化企业内部交流培训、外部联系和合作。每年广交会期间,国内外商家云集广州,白天鹅宾馆的入住率连续数天都在90%以上,全体员工加班加点,并通过旅游学校雇请临时员工,后台部门也协助前台部门提供服务,通力合作,通过实施供求调节战略,使企业上下工作有条不乱的进行。这样,既提高了供给的弹性,又满足了服务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喜获丰收。广州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国际、国内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商务洽谈等不同类型的活动频繁,以及团体的、个人的游客络绎不绝,作为国内高星级酒店,为此带头巨大商机,企业有机的实施调节战略至关重要。也是成功经营管理的要素。
参考文献:
[1]杨小鹏:白天鹅宾馆管理务实.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3年
[2](美)菲利普・科特勒 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张士泽 张 序:现代酒店经营管理学.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精细化管理
一、前言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日常业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对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使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及经济效益得到一定保证,供电企业必须对其营销管理引起重视。本文主要就精细化管理在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作以下分析。
二、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其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分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而产生的,把之应用在供电企业的管理中,应在供电企业标准化及规范化的基础上,使用科学方法对其生产和管理流程进行合理细化及优化,从而使其组织结构专业化、员工职业化、管理制度化以及工作方式标准化等以有效实现。
三、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营销管理的意义
1.可使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一定提高。近几年来,供电企业间竞争已越来越激烈,把精细化管理应用在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中,可对管理中的漏洞进行有效控制,从生产和营销中的细微环节中开始对营销过程中的全部要素进行控制,有利于供电企业向资源节约型发展,从而提高供电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可有效提高供电企业整体执行能力。供电企业若想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必须明确管理目标,使用先进的团队管理方式,并实现规范化运作,这样才能使整个企业工作效率及执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可促进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现阶段,供电企业在营销中所使用的方法和观念都是比较陈旧,且许多工作人员在电力系统方面的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推进精细化营销管理,可使全员管理意识得到一定提高,从而才能有效促进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精细化营销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1.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对新能源进行不断开发及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应以“真诚、优质、快捷、高效”作为本企业的服务方针,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自身在能源市场中的良好形象。
2.注重优质服务
供电企业应把优质服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系统中以应包括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营业窗口,以及电网的规划、建设、维护、运行、故障检修等内容。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重诚信和服务质量,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从而才能使供电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
3.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营销过程中,不断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对电力营销管理系统进行不断完善,以使其实现考核制度化、缴费网络化、决策科学化以及管理集中化,从而使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逐渐实现现代化。
4.充分利用价格政策
(1)对利用价格杠杆对电价进行合理调节,实施分时电价移峰填谷,鼓励对电量有较大需要的用户(如工业用户)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分时电价的优惠政策。
(2)在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建立健全电力方面的法律法规,并进行大力宣传,使政府相关部门支持电费回收[2]。
(3)使用科学方法对用电业务加强管理,对用电性质进行合理划分,对电价进行准确分类,保证电量收费的正确性,严格按照电价政策进行开展相关工作。
5.重视电力营销市场的开拓
(1)对于重点的建设项目,给予适当优惠,并对电能的安全、经济、便利等优势进行大力宣传。
(2)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利用率及终端客户的用电效率,重视发展电力节能减排技术,以使电力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电力资源出现浪费现象。
(3)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对电力的供需预测,对电能的使用效率进行有效提高,并采取先进技术对电网的运行模式进行有效优化,以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6.重视营销管理
(1)以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核心,使供售电量有所提高,并使线损率得到一定降低,以逐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使用分级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落实责任制,把各专业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整个企业中各层次的考核机制得到不断完善。
7.重视班组管理
(1)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应结合企业的发展及市场需求对班组的工作内容进行精简,突出主要的工作内容,并对班组工作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并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在班组工作的日常管理中,以使班组的工作效率得到一定提高。
(2)供电企业还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培训,以使班组中的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都能得到一定提高,此外,还应使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五、结语
对供电企业而言,电力营销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使用科学而合理的方法对营销工作进行管理,可有效促进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精细化管理在许多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就关于电力营销管理的精细化管理作了相关分析,以此为供电企业的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元凯:浅谈精细化管理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3,(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