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6:33: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短期经营决策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短期;经营;决策;重要性
决策者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遵循正确的决策程序。只有明确了决策目标,才能避免决策的失误。所以,确定决策目标是决策的首要环节。对各个备选的具体方案进行总体权衡后,由决策者挑选一个最优的方案。
一、短期经营决策的含义及内容
1.短期经营决策的含义
短期经营决策是指决策结果只会影响或决定企业近期(1年或1个经营周期)经营活动的决策,主要侧重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收入、成本、利润、产品生产等方面。短期经营决策是为了解决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尽可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实施的决策。
2.短期经营决策的内容
短期经营决策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定价决策和生产决策两大类。定价决策是指围绕产品的销售价格而展开的决策。一般情况下,产品的单价越高,实现的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也就越多:反之,则越少。但是,产品售价的高低对产品的供求关系影响也很大,提高产品售价,需求量将会下降,反之,则上升。因此,确定产品的最佳售价,必须考虑市场供求趋势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生产决策是指围绕如何利用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组织生产经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决策,主要侧重于是否生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生产多少等问题。
二、短期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所采用的专门方法,因决策的具体内容不同而有所差别。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
1.差量法。差量收入是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收入的差异数,差量成本是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的差异数。差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比较两个方案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的差额就是差量利润。如果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那么前一个方案就是较优的,相反,如果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则后一个方案是较优的。
2.本量利分析法。短期经营决策的奉量利分析法就是利用业务量、成本与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的数量关系,采用本量利分析的概念、指标和计算方法进行相关经营决策的方法。
3.决策模型法。决策模型法是借助于数学.运筹学和统计学中的特定方法,通过建立一定的决策模式,再进行方案比较和取舍的决策方法。常用的决策模型法包括线性规划法、概率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等。
三、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收入与无关收入
相关收入是指,某项收入的发生与某一特定的决策方案相联系,如果一项收入因某个经营决策方案的存在而存在,即若这个方案存在就会发生该项收入,若这个方案不存在,该项收入就不会发生,那么这项收入就是相关收入。与相关收入对应的概念是无关收入。一项收入的发生与某决策方案的存在与否无关,即某个方案无论是否存在,该项收入均会发生,那么该项收入是某方案的无关收入。无关收入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不予考虑。
四、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受决策影响而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成本。如果一项成本只属于某个经营决策方案,即这个方案存在,就会发生这项成本,如果这个方案不存在,就不会发生这项成本,那么,这项成本就是相关成本。无关成本指不受决策影响而在决策中不必考虑的成本。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包括多种具体表现形式。
1.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
付现成本是指需要动用现金支付的成本,一般与经营决策相关,如耗用的材料、支付的工资等。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目前决策无法对其改变的成本,如折旧费等。
2.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
历史成本是指已经发生的实际成本,是决策中无须考虑的无关成本。重置成本是指目前从市场上购买同一资产时所需支付的成本。重置成本在一些经营决策中,属于相关成本。
3.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可控成奉是指某一考核单位(车间、部门)能控制并要对成本的发生负责的成本。不可控成本则是指不能控制、不需对成本的发生负责的成本。
4.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
可避免成本是指由于改变某方案的决策而可避免计入该方案总成本的那部分成本,反之,则为不可避免成本。
5.边际成本与差量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多生产或少生产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或减少的成本。通过比较有关备选方案的差量成本,就可直接评价它们经济性的优劣,并据以从中择优。
6.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从互斥的各备选方案中选取一种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时所丧失的潜在利益或收入,也就是选择这种方案所支付的代价。
机会成本虽然不是实际支出,也不记入企业的会计账册,但仍然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现实的因素在决策时进行认真考虑。否则,就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
7.专属成本与共同成本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一)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换句话说,变动成本法认为固定性制造费用转销的时间选择十分重要,它应该属于为取得收益而已然丧失的成本。
(二)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
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产品的销量无关,只与企业是否经营有关,因此不应该将其纳入产品成本,而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三)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本期间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成本,导致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直接、敏感,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产品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量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贡献毛益。以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就是利润。由贡献毛益这个概念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二、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从前面的叙述中可以知道,变动成本法的诞生,突破了传统的、狭隘的成本观点,为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开辟了新路。
(一)变动成本法最符合“费用与收入相配比”的公认会计准则
从理论上来说,变动成本法最符合“费用与收入相配比”这一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所谓费用与收益相配比的原则,就是要求会计所记录的在一定期间所发生的收益和费用,必须属于这一会计期间。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把转作本期费用的成本,按成本性态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直接与产品数量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即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变动性制造费用。它们需要按产品销售量的比例,将其中已销售的部分转作当期费用,同本期销售收入相配比,另外将未销售的产品成本转作存货成本,以便与未来预期获得的收益相配比。另一部分是同产品生产数量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即固定成本。它们是为了保持生产能力并使其处于准备状态而引起的各种费用。这类成本与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无关,既不会因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也不会因产量的下降而减少;它们与期间相联系,并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丧失,故全部列作期间成本,同本期的收益相配比。
(二)变动成本法有利于正确进行短期决策和加强经营控制
变动成本法能增强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正确进行短期决策和加强经营控制。企业的短期决策一般是不考虑生产经营能力即固定资产方面的因素,而是关注成本、产量、利润之间的依存和消长关系。采用变动成本法求得的单位变动成本,贡献毛益总额及其他有关信息,能揭示业务量与变动成本的内在规律,找出生产、销售、成本和利润的依存关系,提供各种产品的盈利能力、经营风险等重要信息。所有这些,能帮助管理当局深入地进行本量利和贡献毛益的分析,用来预测前景,规划未来;有利于正确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三)变动成本法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
变动成本法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管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一般来说,变动成本的高低最能反映出企业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工作实绩,完成的好坏应由它们负责。例如,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方面,如有节约或超支,就会从产品的变动指标上反映出来,他们可以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至于固定成本的高低,责任一般不在生产部门,通常应由管理部门负责,可通过事先制定标 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另外,变动成本所提供的信息还能将由于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成本升降,与由于成本控制工作的好坏而造成成本的升降,清楚地区别开来。这就不仅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分析,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成本控制,还能对各种责任单位履行经管责任的工作实绩作出恰当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变动成本法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
变动成本法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防止盲目生产。采用变动成本法时,产量的高低与存货的增减对税前净利都没有影响。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组合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税前净利将随销售量同方向变动。这样一来,就会促使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千方百计地加强促销活动,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研究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搞好销售预测和以销定产等方面,以求做到适销对路,薄利多销,防止盲目生产。
(五)变动成本法既简化了成本计算,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采用变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从贡献毛益总额中一笔减除,可以省掉许多间接费用的分摊手续。这不仅大大地简化了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避免间接费用分摊中的一些主观随意性,增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而且会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于日常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六)变动成本法为管理会计系统方法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利用变动成本法的资料可深入进行本量利分析和日常经营风险分析:预测盈亏临界点、规划目标利润、确定目标销售量、进行敏感分析等。其次,变动成本法有利于科学的短期决策。由于短期决策一般牵涉的期间较短,变动成本、固动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增减变动关系能保持在相关范围内,因此,在短期决策分析中,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保持固定不变,相应的贡献毛益指标代替利润指标,从而可以采用“贡献毛益法”进行亏损产品处理、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等问题的分析,或者采用“边际分析”确定最佳售价等。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资料使短期决策分析更为科学、简单、易于理解。最后,变动成本法有利于建立弹性预算、制定标准成本、实行责任控制等,它使企业在进行控制时目标成本、目标利润与实际数据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对实际执行部门有更好的约束与激励作用。
三、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一)变动成本法的成本分类有较大程度的假定性
由于实际经济生活中混合成本大量存在,成本按性态分类带有假定性,同时,以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资料为基础的各项预测、决策和控制方法的准确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成本分解的准确性。
(二)不符合传统产品成本的要领的要求
由于变动成本法下,产品和存货成本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这一新的成本计算方法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不被财务会计所接受,而且与税 法的有关要求相违背。
(三)不能满足长期经营决策的需要
长期经营决策不同于短期经营决策,它所解决的是诸如增加还是减少生产力,扩大还是缩小经营等方面的问题。而这种决策需要能提出若干年后也相对准确的预测数据作为依据。从长期来看,由于技术进步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总额很难固定不变,甚至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而变动成本法下假定的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只能保持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所以,尽管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在短期经营决策中能作为确定最优方案的重要依据,但对长期投资来说,它难以胜任。
(四)不能满足产品的定价决策的需要
一方面,产品定价以弥补因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支出为基础,即既要补偿变动成本,又要补偿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法仅以单位变动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所产生的贡献毛益可能不足以补偿固定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的亏损。另一方面,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所分担的固定成本下降,从而带来单位产品完全成本的下降,这是最佳经营规模决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变动成本法的单位产品成本不能直观地揭示这种变化规律,产品定价时又不能充分利用这种竞争优势。
(五)完全成本法过渡到变动成本法时,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
在实际工作中,如由原来的完全成本法过渡到变动成本法时,一般要降低期末存货的计价。因为要等这些存货售出时才能实现利润,于是就会减少当期的税前净利。这就会使企业延迟支付当期的所得税和股利,从而影响当期税务和投资者的收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产品成本;经营决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一、变动成本法基本概述
(一)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生产成本计算过程中,以分析成本性态为基础,只把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被列入期间成本处理,按贡献式损益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二)变动成本法的必要性
1、适应市场竞争机制发展的需要。为促使我国的国际商贸顺利进行,我们要学习使用国外的先进成本核算方法即变动成本法,它对于企业合理安排营销计划,应付国际国内市场的严峻挑战,在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时提供必要的依据。
2、符合公司经营决策对信息的要求。完全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是根据已经发生的费用进行汇集和分配,因而整个企业的成本管理属于事后管理,而变动成本法则可以弥补这些缺陷,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管理。
3、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变动成本法对制造费用在存货和当期已销售货物之间的分配有了新的定义,是已销售的货物承担所有的固定成本,这打破了传统的成本划分观念,更符合企业实际运作的理念。
二、变动成本法的优越性
(一)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变动成本法更能突出销售对利润的影响力,能够如实反映利润和销售量之间的正常关系,从而促使企业加强对销售方面的重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市场竞争的激烈促使企业对内部管理要求的提高,而变动成本法恰好适应了这一发展需求,它通过边际贡献分析,在产品的市场占有预测、销售规划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进行了规划,有利于企业做出恰当的短期经营决策。
(三)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在变动成本法核算方式下,产品成本不受固定成本和产量的任何影响。通常变动生产成本的责任归属于生产部门,固定生产成本和固定非生产成本的责任归属于管理部门,变动非生产成本一般归属于销售部门,明确成本责任的归属。
(四)简化成本核算工作,提高会计质量。在采用变动成本法的情况下,财务人员计算的产品成本只包含变动成本,因此就省掉很多间接费用的分摊工作。当经营情况发生变化时,只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影响因素,就可以得到想要的利润预测结果,这种方式明显地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会计质量。
三、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和解决方式
虽然变动成本法拥有明显的优点,并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会暴露出它固有的局限性。
(一)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
1、其产品成本观念与会计准则不符。传统的成本概念认为,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耗用就是产品的生产成本,它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而变动成本把固定生产成本归类于期间成本,这很明显不符合传统观念。
2、不适应长期决策要求。变动成本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以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固定不变为前提,这在短期内是成立的。但从长期来看,这很明显不符合单价大于单位全部成本。
3、对所得税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会使产成品的库存成本降低,并把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成本而非产成品存货成本,这降低了企业的营业利润。从短期考虑会暂时降低所得税和应付股利,从而影响到国家税收收入和投资者收益。
4、不符合对外财务报告要求。运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和损益,不符合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要求和所得税法对计算应税所得额的要求,不适合在账内计算,不能在账内根据这种成本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
(二)解决方式:采用结合制
1、结合制的含义。结合制是指在日常账务核算过程中运用变动成本法,并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及时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在季末或年末的时候,通过利润调节表的形式,把已有的成本和利润信息调整为符合传统成本核算概念下的财务报表,以满足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2、可行性。在制造费用项目上的不同处理,是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前者把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后者把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因此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调整是采用结合制的关键。两者相同点为它们的产品成本中都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且对于三大期间费用的处理具有一致性。两种方法在成本项目上的处理方式大致相似为两种方法相互补充和结合提供了可能。
3、账务处理。财务人员在把制造费用划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个会计科目,同时把三大期间费用也按照制造费用这种方式分别划分为变动和固定两种会计科目,并根据新设置的会计科目改进相应的明细账,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指标。
采用结合制,很好地避免了变动成本法的缺点,当然,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把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相结合,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是企业发展的良好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化峰,郭景先.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使用[J].财会月刊,2006.10.
【摘要】管理会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学的大力推进,研究创新创业背景下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十分有必要。本文就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在创新创业背景下改革管理会计教学的建议,期望促进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创新创业 管理会计 教学方法
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推进管理会计工作势在必行。2016年6月份以来,财政部为加强管理会计工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制定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同年10月,颁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要大力推动管理会计发展,到2020年要大力培养30000名善于决策、财务、管理的管理会计型人才。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更是对专业教学项目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专业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改革方向、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更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研究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重视不够、地位不高,缺乏相应的实践类课程
目前在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中,在人才目标培养和核心专业能力培养上,仍然是以财务会计核算能力为主,部分高校甚至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即使有开设,课时量也不够,讲解内容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于此同时很多财会类院校基本上都设置了财会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等课程,并没有开设有管理会计等实践类课程,不能满足管理会计注重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
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变动成本法的计算、本量利分析、长短期经营决策、预算、标准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等,这些内容基本上全是标准的公式和计算,教学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加上课程本身的难度,学生提不起兴趣,也学不懂,教学内容死板。与此同时,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对课堂教学热萑狈精心组织,基本上是以讲授为主,主要侧重于计算,学生完全是被动式教学,缺乏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和意识,也无法了解管理会计课程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性,最终使得教师教的难,学生学的难的两难境地。
(三)课程内容交叉性强,学生难以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体系
管理会计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强,不仅涉及到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更是和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内容交叉重叠,比如管理会计课程与财务管理课程都包含了短期经营决策与长期投资经营决策、还有全面预算等内容。而成本会计中的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以及责任会计等内容在管理会计教学中都有相应的内容,在财会学术界里本身就很难以界定,而这些课程都是财会类核心专业课程,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安排上,如果设置不合理,或者上随意增减内容,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区分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终的结果是难以构建清晰的管理会计知识框架体系。
(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理实严重脱离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实践性和创新型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到校任教,管理会计社会实践经历比较少,对管理会计的实践不清晰,在教学设计中很难结合实际的工作案例或情境进行分析,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这门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理论教学,即使安排有实训课,也成为了计算课堂,与企业实际严重脱离,最后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建议
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融入创新创业教学,能够促进管理会计的实践性能力和创新型能力的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建议如下:
(一)融入创新创业教学理念,构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开设管理会计课程的时候,应该融入创新创业教学理念进去,充分考虑管理会计课程和创新性能力培养的关系,增加实践性教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创业项目中的评估和决策时运用管理会计的理念和方法。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性教学项目,具体可以以小微企业入手,着手融入创业理念融入到管理会计教学的全过程。此外,还可以将ERP沙盘模拟与管理会计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应该改变以讲授法为主的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氛围,比如专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微小企业调研、展开实际案例分析,剖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手段、最后的效果。其次,增设课堂案例,比如:企业如何进行的长短期决策、如何选择筹资渠道、如何控制企业的成本,如何评价企业的业绩,为学生打开管理会计的新视角,做到实际案例中教学;其次,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还可以融入任务驱动法、主题讨论法等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三)强化师资力量,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中的灵魂,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学效果是很难以保证,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去企业顶岗锻炼,增强管理会计实践能力,其次,也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参加进修或培训,吸取行业内管理会计相关成果、案例,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再次,学校还可以组织本校教师开展交流活动,吸取精华,从各方面提升教师的理论实践教学水平,促进管理会计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法 经营管理 局限性 敏感性 盈亏平衡
一、研究背景
淘宝网作为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不仅满足广大的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的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还节省了众多卖家一大笔的成本,如店铺租金、税费等。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物流系统的基础上。物流系统实现了商品由卖家发送到买家等一系列有计划的运输过程。
中国的物流行业起步的比较晚,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也是相当迅速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客户需求趋于多样化,商品种类日益丰富。物流企业为适应当前环境,必须不断扩大其规模,进行适当的整合调整,细化分工,从而其成本构成种类也随之拓展。那么,在物流行业如此受欢迎的情况下,物流企业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谋取可观的利润,如何控制业务量调整价格实现利润?这便是我们要研究的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关系。
二、物流企业的本量利分析
(一)物流企业的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保本点分析,当收入和成本相等(即息税前利润为零)时,物流企业的经营所完成的营业额或者业务量。即盈亏平衡分析就是单价、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业务量、利润等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以保本点相对应的营业额或者业务量为起点再在其基础上制定经营方案,实现利润。
(二)物流企业的敏感性分析
在本量利分析法中,业务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以及固定成本等因素的变动都对利润产生影响。只是不同变量的变化程度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会不一样,这些变量就是敏感因素。如果某一变量变动较小,可是该变量变动时利润程度变化大,可以说利润对该变量比较敏感。
三、本量利分析法在物流企业的其他应用
(一)物流企业半固定成本的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成本性态分析强调的是一定期间和一定的范围。固定成本在一定期间一定范围内是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当一个范围增长到一定的限度处在另一个范围内,固定成本也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且保持不变,那么这种固定成本称为半固定成本。
(二)本量利在物流企业现金流量中的应用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现金流量包括初始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和终结现金流量。三个现金流量代表了公司的三种状态,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四、本量利分析在物流企业应用中的局限性
(一)物流企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不能明确区分
本量利分析要求把成本明确的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但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没有一条很明确的分界线。比如,一个物流公司的基本人工工资是固定的,可公司加班所发生的工资却又不是固定的。工人每个月固定的工资可以是固定成本,而加班费就相当于变动成本。那么该工人的工资就难以区分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了。还有流通加工和信息管理有时候需要租用临时设备等情况。所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
(二)物流企业成本和收入不一定是完全线性相关
从盈亏平衡分析中的临界图中可以直接的看出,成本和收入呈线性相关。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固定成本有可能是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也会受其他因素影响与业务量不是呈线性关系,所以总成本线有可能是曲线。再联系我国现在通货膨胀的情况,即使单价不会变动,单价代表的货币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量利分析法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再完美的方法也有其局限性,所以一个物流企业要想在行业中立足,不仅要适当的利用好本量利分析法,还要与实际相结合,实现更多的利润,建立强大的经营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小杏.本量利分析模型的扩展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2]金来富.本量利分析方法探究[J].会计师,2009,(10).
[3]褚洪生,卜华.本量利分析及其应用[J].财会通讯,2008,(7).
[4]孙振丹.本量利分析的局限性[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5]冯静波.本量利的敏感性分析[J].新西部,2008,(24).
[6]符绍强.本量利分析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史研究,2002,(2).
[7]孙茂竹.管理会计学[M].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藤晔,卫桁.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的应用[J].chinabtnet,2012,(1).
[9]徐英.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短期经营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业,2013,(8).
[10]芳园丽.基于不确定因素的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科技和产业,2010,(2).
[11]臧大喜.现代报业经营中本量利方法的应用[J].当代经济,2012,(2).
[12]魏清泉.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界,2010,(8).
[13]吕洪波.本量利分析法应用于企业的案例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7).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度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及财务收支情况,并提供财务的经济信息系统。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会计作为一种全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外提供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另一类是对内提供的管理会计信息。
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在于反映企业过去已发生的经济业务的状况和经营成果,对外提供会计报告,满足企业外部债权人、投资者、财政税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等的需要;而管理会计,则侧重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并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用信息,它不只局限于分析过去,更主要在于控制现在,预测和规划未来。
一、财务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
1.服务于企业的微观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公正合理地确定企业损益。财务会计以公正合理地计量和确定损益以形成一系列财务信息。因此,企业平时发生的各项收支均须及时入账,有关资产负债也须准确地按照损益的要求予以账项调整,最终形成企业的损益。二是反映企业管理部门承担的受托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经营者承担着企业所有者的受托经营责任,并需定期向所有者公布,以求得到解脱。而帮助企业管理部门对外公布和解脱受托责任的选择之一是财务会计报表。三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有助于企业资财保护和提高经济效益。四是保证企业守法经营。财务会计中的监督职能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政策和法规制度,从而保证企业守法经营。五是有助于企业经济业务的顺利开展。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全社会各经济主体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都会将对方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作为能否经济业务的基本对照物,因而财务会计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在满足企业外部各方需要的同时,客观上起到了帮助企业顺利开展对外经济交往的作用。
2.服务于社会的宏观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财务会计信息是全社会各种经济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支撑物之一。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责是为包括企业管理部门和外部各利害关系集团与个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社会各方面处理与企业有关的经济事务的基础。二是财务会计参与全社会的利益分配。财务会计确定的损益直接决定着投资者、国家、职工个人之间的利益分割。三是财务会计方法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和宏观管理。首先,收入和利润的数据直接决定了国家税收收入;其次,由于会计方法上的变更,往往会影响到宏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经济信息,并进而影响到政府和公众的经济行为,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四是财务会计有助于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由于各国间财务会计协调一致的政策与行动,相应地产生了便于理解与沟通的财务信息,这就为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财务会计还会在遏制或根治通货膨胀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管理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管理会计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测分析。预测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宏观实际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以探求事物演变规律和对未来进行预测。管理会计就是按照企业的现实情况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充分考虑经济规律的作用和经济条件的约束,选择合理的方法和模型,对企业的销售成本、利润和资金的变动趋势和水平作出预计和推测,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和资金需要量预测。
2.参与经营决策。经济决策是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兴衰和成败。企业的经营决策。按照决策问题的性质及影响期的长短,可分为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经营决策,短期经营决策通常只涉及一年以内的一次性专门业务,并且仅对该期内的收支盈亏产生影响,它一般不涉及固定资产的增减,其目的主要是:确定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务资源,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长期投资决策主要在于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它在较长的时期内,对企业的经营会产生持续影响,一旦决策失误往往具有不可逆转性,对企业乃至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3.规划经营目标。任何一个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它所掌握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总是有一定限度。一般来说,企业的全部资源,主要是为了能满足生产和销售规定的产品,供应规定的劳务,并达到目标利润所必须的数量,为了能以比较少的资源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素质和应变能力,就必须提高规划工作,而对这一规划工作,以数量加以表示就是预算工作。管理会计通过编制各种计划和预算,在最终决策方案的基础上,将事先确定的各项经营目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预算中去从而合理有效地组织协调供、产、销以及人、财、物之间的关系,并为控制和业绩考核创造条件。
4.对经营活动进行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在事前制定科学可行的各项标准,并根据执行过程中的实际与计划发生的偏差进行原因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改进管理工作,确保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目标顺利进行。
5.考核评价经营业绩。在生产力的各个组成要素中,劳动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能把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会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管理会计通过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在企业内部各部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逐级考核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找出成绩和不足,科学考核和评价业绩,从而为奖惩制度的实施和未来工作改进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管理会计的作用是显著的,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通用性较差。超级秘书网
(一)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利润的实现情况。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直接动因,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最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效。因此,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是现代企业财务分析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要揭示企业利润的构成情况,影响利润发生增减的因素及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等。
(二)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偿债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高低,是企业各方面利害关系人最关心的财务能力之一。
(三)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等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
(四)企业筹资和投资能力分析。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需要合理筹资,实现企业经营的不断扩大需要选择科学的投资方向,在一定意义上讲,筹资和投资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而筹资和投资的合理程度,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短期经营效果,而且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经营,因此,现代企业经常分析筹资和投资的合理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五)企业扩张能力分析。企业扩张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等。
二、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管理决策所不能缺少的
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利用其独有的职能支持着企业各项决策。随着现代企业已发展到战略管理阶段,财务分析已成为企业决策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愈来愈重要。
三、财务分析可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突破口
财务分析是利用财务数据、运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阶段性的经营成果和各项财务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财务分析就好比是企业的透视镜,其目的是检查企业经营运作状况的现象是否正常:如资产配置是资本性预算支出,若投资项目过多,就会影响公司的财务结构、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此时的财务就必须提请公司高层严加控制投资规模,因此,只有通过财务分析,才能把反映企业过去财务状况的数据变成预计未来的有用信息,才能使企业内部的资源达成有效的配制,才能发挥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四、财务分析在支持现代企业管理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
现代企业管理所做出的任何决策,从企业的购并、重组到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市场营销决策、人才策略等,都离不开财务管理的支持,虽然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市场营销决策、人才决策等和企业的财务决策同为企业管理决策的一部分,但财务决策对其它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起着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它不仅为其它决策的制定提供数量分析和决策依据;而且它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与其它决策相酉己合,并为这些决策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正是由于财务分析所具有的特有功能,可以引导其它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协调其它决策之间的关系,因此,财务分析在现代企业管理决策中具有核心地位。
五、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社会经济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推动形成了以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为内容的管理会计体系,至此“,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构成管理会计完善的体系。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管理会计在吸收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不断创新,产生了很多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目前,西方国家盛行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适时制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面林万祥(2008)认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①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主要应用有厂内经济核算、经济活动分析、资金归口分级管理、厂内银行、内部结算;②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末与转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会计,这一时期大量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并结合中国实践进行应用,但是在成本会计系统、短期决策、资本预算、业绩衡量等方面,应用比例低于美国和日本;③21世纪初与国际趋同和本土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适时制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开始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应用,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研究也已广泛开展。2.推广应用的措施方面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李晓洁(2005)认为,推动管理会计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企业重视,包括设置专业部门、培育相关人才、构建相关信息系统;理论体系的完善。3.管理会计创新应用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巨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有效使用管理会计方法化解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可持续地开展循环经济是理论有待研究的问题。
二、管理会计在提高企业价值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广泛,涉及到预测、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等方面。本文主要从成本控制、管理决策、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四个方面探究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以及管理会计如何提高企业价值。
(一)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找出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实际成本与预定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以连续并合理地降低成本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运用管理会计进行成本控制首先应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其次按照成本性态分析结果及企业业务特点选择成本控制方法。
(二)管理会计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1.短期决策企业短期经营决策主要有生产决策、价格决策,采用的决策方法是贡献毛益分析法、差量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等。2.长期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新产品开发决策、旧设备更新改造决策等,决策方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长期决策常常会诱使管理者提供虚假信息,为竞争公司有限的资金而高估现金流入、低估现金流出,因此在进行长期决策时一定要评估项目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以做出最优长期决策。3.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决策管理会计可以从三大价值链出发,分别以利润、资金和成本三个要素为导向,构建决策方法框架。纵向价值链应以利润为导向,重点关注其自身的利润诉求,利用利润库分析、客户价值分析和供应商契约调控价值链上各方关系。
(三)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1.预算管理的应用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可以运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经营预算也称业务预算,是企业综合预算的基础,涉及企业的供、产、销各项经济活动。财务预算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预计现金收入、支出、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也称为专门决策预算,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有关。2.预算管理的意义编制预算使决策具体化,有利于保证决策所确定的最优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和执行。预算管理使各部门管理人员明确自己在业务量、成本、收入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有效安排和控制各部门经济活动,并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作为控制及业绩评定的标准。
三、结语
责任会计系统的基础是将组织中的每个分部都指定为特定类型的责任中心,其主旨是确保组织中每位管理人员和员工努力达到高层管理当局设定的整体目标。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负责本中心的经营活动的财务和非财务经营成果。一般常见的责任中心有成本中心、酌量性成本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建立完善的责任会计系统,一般来说,需要从划分责任中心、建立绩效考评系统和完备的记录报告系统三方面开展。
一、合理划分责任中心,明确规定权责范围
责任中心主要有成本中心、酌量性成本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在实践中常用的责任中心主要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
(一)利润中心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其最大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在行业内巩固自身的地位,占有更多的市场。责任会计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对企业经营的最根本需求做出满足。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立“利润中心”。该中心的成立目的,在于更好的控制企业经营的成本,同时针对销售收入做出良好的掌握,隶属于责任会计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1]。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中,很多方面的工作都不能通过传统的模式来完成,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周边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利润中心在企业当中建设以后,一般对于经营决策有着主要的权利,其能够根据管理的需求,将企业的业务做出调整,在企业的结构和战略发展上,也可以给予较多的参考和指导[2]。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利润中心的权利可以适当的放宽,可以在资金运作权方面有所给予,但是其必须要对投资的资产收益负有主要的责任,确保责任会计系统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前进。
(二)成本中心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责任会计系统的建立,体现在各项工作的综合处理上,不能单纯在利润上努力。现下的部分企业,之所以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 “负增长”的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自身的各项成本支出不明确,难以将所有的资金都做出透彻的管理,责任会计系统表现为形同虚设的现象[3]。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当下的时代中更好的成长,成本中心的建立是必要性的内容,同时对责任会计系统的健全和进步,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成本中心主要指的是,有一定的权利控制、耗费公司资源,并且实现管理职能的责任部门。当下的企业责任会计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成本中心,对各项账目的核对以及各项资金的花费都要做出总体上的统计分析,观察哪些环节成本支出较高,哪些环节支出较低,哪些环节需要增加成本投入等,由此才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正确指导。
二、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一)建立包含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并存的考评体系
责任会计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有些企业表现为单一工作的特点,虽然在固有的内容上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可是对自身的未来成长,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本文认为,想要让责任会计系统的功能得到更好发挥,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在更大的角度上,对企业自身的管控力度加强。
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当中,财务指标的考评是主要的构成部分,必须要按照客观情况来完成,同时也需要对国家的一些规范、条文等,做出积极融合,要确保财务指标的考评,能够让责任会计部门信服,能够积?O的执行考评工作。
对于非财务指标的考评,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深入探讨分析,要对非财务指标考评的内容和具体方法做出调查研究,特别是从基层员工的角度来分析,要确保该项内容的考评,不会对财务指标考评造成不良影响。
(二)建立短期经营目标和长期经营目标并重的考评体系
现阶段所规划的责任会计系统,能够将企业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进行设定,并且在考评过程中,可以并重执行来完成。在短期目标考评中,要对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有所了解,观察哪些部门的业务量较多,哪些部门的项目具有持续收益等,这对于短期经营目标的考评,以及长期目标的建设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在长期目标考评中,要根据短期目标的结果,做出阶段性调整分析,将一些难点工作进行改善,避免在实践工作中出现严重的缺失问题。
三、建立健全完备的记录、报告系统
记录报告系统主要是搜集员工的日常表现和各项工作成果,同时备份各项数据。健全的记录报告系统能够为计量和考核各责任中心的实际经营业绩提供可靠依据,并能对实现责任中心的实际工作业绩起反馈作用。一个良好的会计报告系统,应当具备:报告的内容要适合各级主管人员的不同需要,列示其可控范围内的有关信息;报告的时间要适合报告使用者的需要;报告的信息要有足够的可靠性,以保证评价和考核的正确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