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6:34: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区服务现状调研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社区护理 人员配置 护理服务 继续教育
大力发展社区护理已经成为我国卫生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社区护理是医疗服务的重要部分,但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为了了解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提高社区护理的整体发展水平,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笔者对秦皇岛市海港区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以秦皇岛市海港区随机抽取的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部120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
2.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制定,经护理人员和有关专家论证,反复修改而成。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社区护理人员配置情况、社区护理服务情况及社区护士继续教育情况。
二、结果
1.社区护理人员配置
(1)人员基本情况。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人员年龄、学历及职称情况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护理人员的年龄偏小,职称和学历也较低。
(2)社区护理人员配置情况。在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生和护士的比例为1:1.25(表2),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人员配备不齐。
2.社区护理服务开展情况(表3)
以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为内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中开展最多的是医疗和健康教育,而康复则为最低。在医疗服务中,主要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在接受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开设了家庭护理项目服务的有11个(52.38%),开设了慢性病管理的有13个(61.91%)。
3.社区护士继续教育情况
在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社区护士继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只有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其他的1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均没有进修学习。表4显示大部分护理人员愿意接受继续教育。
三、结论与建议
1.人员配置不合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秦皇岛市社区护士人员配备不足,医护比例不当。表1显示,社区护理人员大部分为30岁以上,年龄比例不当;学历为中专,学历结构偏低;职称大多数为初中级职称,职称结构不合理。表2显示医护比例只有1:1.25,而在国外医护比例达到1:5以上。由此可见,秦皇岛市社区护士数量不足,高素质人员较少。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护理人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严重制约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社区护理服务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服务质量也受到影响。建议:加强社区护士配置,引进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临床护士充实到社区;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训,以继续教育为依托,进行社区护理的系统培训,促使她们尽快成长;以老带新,互相帮助,互相提高,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医学院校增设社区护理专业,专门培养社区护理需要的护理人才,毕业后直接面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社区护理服务范围较窄
社区护理工作面对个人、家庭和社区群体,护理服务工作也不再是单一的打针输液了,需要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六位一体”服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秦皇岛市社区护理“六位一体”服务中只有医疗服务的提供是100%比例,其他各项护理服务提供得较少,甚至有些服务在有些卫生服务站还尚未开展。目前社区护理工作大部分还是以基本护理为主,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建议: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未来医学是预防医学,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加强人群保健,尤其是社区重点人群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病人的保健;建立系统的健康检查体系,建立健康档案。
3.社区护士缺乏继续教育
秦皇岛市社区护士的整体水平较低,大部分为中专学历,是由卫生学校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在校时课程较少涉及社区护理,因此毕业后很难开展好社区护理工作。所以当前急需培训护理人员,开展社区护理继续教育。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部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继续教育,制约了社区护士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更新。为了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加强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工作,同时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建立健全社区护理人员培训继续教育体系,鼓励护士参与,提高其知识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进而全面提升社区护理服务质量。建议:社区护士每两年到三级医院或医学院进修培训一次,提高技能,夯实基础知识,学习护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短期培训,针对社区护士年轻化的趋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补充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欣娟,李晓霞,王玲,等.北京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4(1).
一、高校社区外语服务出现的问题
(一)高校在社区开展活动形式老套,与专业相关度低
“活动+任务”的运作形式,再加上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社区服务模式倾向于选择诸如爱心支教和老人服务等形式,服务形式单调,而且社区居民群体不仅仅集中于老人和儿童,居民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仅仅是提供常规活动,开展的活动缺乏专业特色,很难创造属于高校-社区的品牌活动。
(二)高校社区服务活动与社区需求不对口
社区居民人数较多,高校学生开展的服务活动很难满足大部分群体的需要,因而高校与社区缺乏高质量合作,社区缺乏合作意愿,高校不了解社区居民对于外语服务的需求就无法有针对性地为社区服务,因此需要对居民进行定位,了解不同层次参与主体的外语服务需求。
(三)社区活动缺乏规划,连续性不强,较难获得大的社会效益
非定期活动益处小,效果差。非定期服务活动常常变换主题,居民接受度低。目前我国高校的志愿服务组织更多倾向于在重大纪念日开展不同类别志愿服务,但不能有效满足社区居民连续的需求,难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二、国内外社区外语服务现状
《国外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研究综述》中提到,社区服务,国外也叫做“社区照顾”。巴利(M.Bayley)提出“在社区内照顾”即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社区里建立小型化、专业化的团体,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设施,在社区内为被照顾者提供生活服务。《国外社区服务经验简介》中提到,美国成立社区学院专门为社区居民学习提供服务。教育内容根据居民的不同需要组织安排,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采取班级上课、专题论坛等方式,有的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进行教育,也有在校外进行活动。类比美国的社区学院,在我国响应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号召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建立社区语言服务站,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承担一部分社区教育的任务是一项卓有成效的举措。《国外社区教育实践的特点及启示》中提到,苏格兰政府重视社区教育,在政府的国务秘书处专门设立了“社区教育顾问委员会”,以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并设立了分会,形成了社区教育的指导网络,并将社区教育与社区服务一体化。社区服务的特定组织机构及服务教育一体化的格局是未来社区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发出广泛深入地开展高校青年志愿者“四进社区”活动的号召,以及高校学生对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涨,众多高校志愿者组织以及各类学生团体,纷纷走进社区开展一系列的社区服务活动。
在《高效开展大学生社区服务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总结了开展大学生社区服务的主要途径:第一,选拔优秀大学生到社区挂职锻炼。第二,在社区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开展“手拉手”服务活动。第三,深入社区街道开展实践活动。第四,与地方政府或党团组织开展共建活动。《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拓展路径》一文也指出大学生在“医疗保健志”、“敬老助老”、“义务家教”等方面都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志愿活动。大学生将开展社区服务作为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涉及“科普宣传”、“环保教育”等活动,很少为高校学生开展外语类社区服务活动提供建议。《地方高校服务社区的实践与探索》一文提出了影响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的最基本问题:一些高校为社区提供的服务,更多的是一些零星活动,计划性不强,缺乏可持续性,树立的品牌教育活动还较少,很难真正让社区居民长期受益。因而,目前将高校外语有效融入社区服务的长效机制在国内仍需完善。
三、社区外语服务站模式架构
在目前高校-社区联动下活动开展中出现的服务活动与社区需求不对口等问题以及社区对高校外语服务现状及需求的调研,作者从几个方面讨论高校社区外语服务活动站架构如下:
参与主体:社区外语服务站以政府政策为指引,获得社区管理机构与高校支持。外语服务站以外国语学院志愿者协会为依托,对于常规类活动则选拔优秀的外院学生,对社区的居民进行定期的外语类活动服务。对于非常规类活动,可从全校招募外语水平较好且对外语服务感兴趣的学生,注入新活力,新思维。
服务内容:据服务人群依据年龄,家庭情况等分类,针对不同人群可提供包括英语,日语,法语等语种的外语知识服务,外语教育服务及外语娱乐服务等。活动形式包括外语辅导,短剧表演,放映电影,外语类小游戏等。
服务主题:在推广外语服务的过程中,将外语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激发居民学习外语热情,建立外语学习型社区,树立国际化社区形象。
服务场所:服务站主要在社区实地开展活动,借助网络微博、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或开展线上外语服务活动,并定期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外语知识素材推送到公众平台。外语服务最先在固定的社区开展和推广,之后不同高校可以相互沟通,在不同社区之间推广成效较好的外语服务活动,从而使社区接受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推广之后则可以高校联合,举行跨社区的较大型服务活动。
常规性:根据常规性,外语服务活动分为定期活动和不定期活动。根据对外院招募的院内及校内志愿者的访问以及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对常规性活动进行划分,后期根据服务效果对活动安排做出相应调整。
服务评估:社区管理人员先根据居民的反映情况,对外语服务完成质量做出评定,并将参与居民对举办活动的意见、建议反馈给服务站。服务站同学收到反馈后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并加以改正,对反映较好的环节进行保留和改进。
四、建立社区外语服务站的意义
高校-社区外语服务针对现有高校-社区联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社区不同层次主体对不同社区外语服务的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既能锻炼学生的提升专业素质又能服务社区的双赢模式。
本项目对高校―社区联动机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对高校服务社区、发展社区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为高校-社区联动的创新服务模式提供新的素材。
本课题以建立外语服务社区站为例,系统考察不同社区类型、不同层次社区主体等对外语服务的需求,收集大量材料,不仅为社区居委会创新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提供参考,也为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供启示。
高校社区外语服务站为外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平台,一方面学生可以把课堂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对高校老师改进实践教学有重要启发。
根据高校社区外语服务站考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具体探讨创新服务模式,其所涉及的内容会延伸出不同的课题如:高校外语服务与学习型社区创建、社区外语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虚拟社区外语服务站等。通过对这些相关课题的研究,从而为构建和完善外语社区服务创新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在调研过程中分析不同类型居民的不同需求和社区外语服务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建立及推广社区外语服务站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可靠的参考。
一、抓好内部管理、完善自身建设。
采用一定的组织方式和科学方法进行内部管理,对反映的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不回避,动真格。调动主观能动性,弘扬“胆剑精神”,树立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工作态度。一是只争朝夕,不等待观望。迎合市级商贸规划和动态,主动出击,敢为人先,积极关注项目动向和地块的拍卖,充分发挥好指导和协调作用,摈弃等待观望、坐享其成的惰性思想。二是大胆创新,不因徇守旧。随着服务业向国际化接轨,要放开眼界、认清形势,改变招商和服务理念,创新招商和服务方式,加速实现行业升级和整体品位提升。三是知难而上,不畏首畏尾。面临宏观经济调控和资源紧张等制约因素,要挖掘优势,把握城乡统筹和“七艺节”的契机,树立起发展信心,抵制只叹苦、怕碰头、不干事的消极工作态度。四是真抓实干,不坐而论道。以“三产活区”大讨论为载体,不仅要造声势,更要重结果,把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及时转变为工作实践,以虚促实,用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体现活动的价值。五是奋发有为,不安于现状。不故步自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三产经济,按照“率先发展、富民强市”的要求,使三产经济真正体现出税源经济、安居乐业经济、老百姓经济的内涵。
二、更新服务理念、明确工作要求。
明确服务重点是企业,服务导向是让企业正确认识形势,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企业在更大的空间实现更大的发展。以跳出发展的观念为指导,在大力引进各种要素的同时鼓励企业打到省外去、国外去,利用外部资源和外部市场实现更大发展。在服务过程中倡导“快乐服务”的理念,全局同志要形成一种为企业服务是荣幸、为基层服务是义务、为群众服务是天职的服务宗旨,用微笑、用诚意、用积极主动的服务态度提供快捷到位的服务。要求全局同志在我局职能明确的基础上,对上加强与市级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对下经常深入基层和企业摸情况,多为基层和企业办实事。使三产发展管理局成为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的服务型机关。
围绕“三个一”和“三个变”的要求开展工作:
“三个一”:一是每人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全局同志要按三产“十一五”规划、社区服务产业化和城中村改造集体经济发展留地三块落实调研课题,进一步摸清情况,掌握动态,把握方向,从而使具体工作更切合时效、体现实效。二是每周兴办一件实事。每位同志每周一都要提交“本周工作计划表”,落实每周工作任务,至少计划一件实事,并按期完成,列入年底考核重要内容。三是共同搭建一个平台。与镇街和区有关部门联手共同搭建我区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平台,保持与市级部门的经常性联系,密切关注城南开发、云东路开发、城中村改造的进程,跟踪拍卖地块动向,摸清开发动态,发挥信息优势,引导资金投向。
“三个变”:一是在方式上,变坐堂接待为上门服务。走访服务是实现两者感情上联络和信息上沟通的有效途径。通过走访及时传达政策和信息,了解三产发展动态,帮助树立发展信心,共同谋划困境中的发展策略。二是在时间上,变柔性要求为刚性指标。我局全体同志要以实事求是的作风为指导,深入基层,走访企业,要求每人每月走访不少于5次,并且必须有记录和反馈。同时对每位同志落实三产行业管片制,并对32家三产重点企业与局内每位同志进行结对包点制(详见附表),实行管片包点,责任明确,定期走访,使服务工作职责到人,落到实处。三是在要求上,变收集信息为出好点子。在调研走访中,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关注企业运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收集资料与出谋划策有机结合,并以出谋划策为根本目的,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为企业出好点子,当好参谋。
三、找准工作载体、落实服务措施。
(一)规划导向服务。一是着手制订《2005—2010年区三产经济发展规划》。通过专项研究和对企业深入调研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使规划更贴近经济形势、贴近区情、贴近企业现状,从而确保我区三产经济在规划指导下健康协调发展。并在规划出台后全面宣传,使之成为企业发展和投资的导向,上下联动,共同实现规划的既定目标。二是待城中村改造集体经济留用地方案一经市里认可,就着手制定《城中村改造集体经济留用地产业布局导向性意见》。今年,城中村改造又在去年基础上启动了3个村30万平方米旧房拆迁,继去年开工7个组团后,今年又有2个组团17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我们始终密切关注各组团建设动态,特别是首批5街1镇40个村的留地已申报,要紧紧抓住这一平台,按照“服务城市、发展自身、配套小区、完善功能”的要求,结合各村地理特点,收集各方投资意向,统筹规划,同步推进,旨在使有限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从而更好地配合大城市建设,更好地谋划三产经济发展新的落脚点,更好地维护广大失地农民的利益。
(二)存量资产推介服务。前阶段通过细致的调查汇总已全面掌握全区现有闲置资源分布及构成状况:区现有存量资源68084平方米,其中仓储用房47053平方米,商贸办公房21031平方米,主要集中在街道、镇、镇辖区范围内。通过调查要做到心里有底,增强招商目的性,对招商的项目、规模有了针对性。下一步重点是牵线搭桥、积极招商、资整合源、盘活存量,用较好的资产运作模式,新颖的经营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闲置资源的内在活力。近期,正在加强与江苏五星电器零售连锁公司等单位的联系,努力争取其落户。
(三)银企协调服务。通过调查汇总,系统掌握全区三产企业资金缺口情况,摸清企业运作现状。根据当前形势,重点关注建筑、房地产企业资金缺口情况,截止6月,全区建筑、房地产企业银行贷款1.4亿元,资金缺口1.2亿元。我们要结合当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发挥我们的政府优势,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做好企业与金融部门间的牵线协调工作。安排银企直接对接交流,争取金融部门对我区建筑、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最大支持。
根据办事处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以及第一阶段的计划安排,我们社区党支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广大居民。党员及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围绕“抓服务、促和谐、打造文明社区”等主题,深入居民住户家中,开展了调查研究。调研中围绕“怎样服务好居民和居民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的课题,了解我们社区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社区工作者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经过认真梳理形成了专题调研结果进行了上报。
调研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研,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人大代表、党员代表及居民代表的意见。深入居民住户家中,听一听群众的想法及当前政策的看法,了解居民中的各种动态。现将调研中了解的在我社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做法,了解到的有关问题及建议汇报如下:
首先我们明确了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本着社区的发展现状,要立足解放思想,在树立科学发展观上见成效,在突破服务方式上见成效,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见成效,在加强党建工作转变工作作风上见成效。
通过走访居民,个体工商户和辖区单位以及征求意见座谈会,将征求的意见进行梳理,对结果进行分析、查找,研究下一步如何去解决。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方面建设是我们社区工作的重点围绕群众要求,创新服务载体。
关键词:社区商业;河北;河南
中图分类号:F721
社区商业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环境宜居”,“生活保障”的大事。为此,北京联合大学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研究所一行8人先后对河北石家庄、河南郑州两地的社区商业进行为期4天的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社区商业现状和特征
(一)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已初见成效。河北获得18个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和50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河南34个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和150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这些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制定标准、加强交流、推广经验”起到了引领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商业工作的开展。
(二)扶持社区商业相关政策已成共识。两省对贯彻商务部有关社区商业指导意见比较具体,均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法,推进社区商业工作。如石家庄对社区商业晚20-21.30分时段用电全部由市财政补贴电价;河南安阳,对菜市场升级改造市区两级财政给予150元/平方米的定额补贴,对新建菜市场升级改造市区两级财政给予200元/平方米的定额补贴等。
(三)连锁商家给力社区商业。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了切实可行措施,通过资金、网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城市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洗衣店等各类便民、利民的网点,并逐步搭载便民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两省社区商业中均反映连锁商家进入社区效果明显。如郑州市重点支持5家骨干家政服务连锁企业建成100家连锁店,很受社区居民信赖。
(四)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推进深得民心。河北省从2010年起,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全省建设600家标准化城市菜市场,推行蔬菜“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构建从“田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机制和质量追溯体系,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河南省从600平方米以上的301个菜市场中选择了100家为培育和改造试点,从中选择33家重点督查。
(五)城市社区商业在街区夜经济中掘金。河北商务部门进行实地调研,测算不同业态、不同规模企业的补贴标准,并依照各区商圈情况,制定方案,“夜经济”建设推动商贸服务企业延时营业,社区商业也得到规范提升;为市民夜间购物、休闲提供就近、方便、高品质的服务。郑州市夜市街区的经营业态,由各区结合实际自行确定,经营范围可涵盖服装、鞋帽、日用百货、餐饮服务、出版物及文化用品等多个领域。夜市街区建成小吃、跳蚤市场等多种形式,突出各自街区的经营特色。对通过郑州市政府验收、核准开业的夜市街区一次性奖励50万元,由郑州市、区两级共担。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一)缺乏比较完善的社区商业整体规划。社区商业建设责任主体是各区县政府。目前,尚缺乏较完善的整体规划,两省均注重于局部数个点上的布局,对业态结构形成的比例重视不够,业内同质化明显。各街道之间的统筹协调、互补相容不够。不少地区既有社区商业配套不足,也存在过度配套的问题。随着城市建设和旧区改造的不断推进,一些人口导入区内居住人口迅速增加,社区商业配套设施还跟不上,但在部分较成熟的大型居住区域内,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代表的商业设施往往扎堆开设,竞争激烈,给社区交通、环境和中小商户带来不利影响。
(二)改造提升传统社区商业较为困难。传统居住区商业往往将公建配套商业网点和居民住宅设置在一起,随着超市、便利店、快餐等新的零售业态不断出现,客观上要求商业和居民区能够适当分离,既方便购物消费,又能还居民安静舒适的环境。但是,这些社区受到建筑空间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动迁成本较高,难以将商业网点进行适度集中设置,使得对这些社区商业进行改造和调整不易到位。
(三)社区商业现状和居民消费需求有差距。两省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已初步进入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居民对消费的需求已经不限于商品的品种和价格,品牌消费、服务型消费和消费环境等因素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但是,目前一些社区的购物环境、服务质量和业态配置,尚不能完全满足居民对休闲、娱乐及生活服务等综合消费的需求。
(四)政府对必备型业态配套缺乏调控手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原有的住宅公建配套商业网点划拨政策按规定取消后,由于对新建居住区网点配套不再刚性要求。开发商往往注重房产效益而忽视配套商业,特别是菜市场、大众化餐饮、理发沐浴、维修等带有一定公共服务性质的必备型微利行业,供需矛盾突出,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而目前政府商业主管部门还缺乏有效调控的手段。
(五)政府是否需要调控尚存在认识上的困惑。这里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发展社区商业应该企业主导运作。目前,河南部分示范社区如鑫苑名社区和金城街农贸市场均由企业完成,效果非常好;二是认为政府在保障基本生活消费的商业设施建设上,应直接调控和发挥积极作用甚至不妨回购。目前,河北部分社区如国际城社区和华夏菜市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即社区商业设施总量过剩和结构性不足并存。从总体上社区商业设施并不缺乏,但单单依靠市场调节,新建社区商业等必备的设施由于效益底下仍然难以维持,房地产开发商要求政府回购。
三、加快社区商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将社区商业基础部分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14号)文件第十四条明确:“要指导社区居委会为发展社区服务提供便利条件,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闲置设施、房屋等资源兴办购物、餐饮、就业、医疗、废旧物资回收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点,并维护其合法权益”。第十八条明确:“要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服务、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配送平台帮助社区内中小企业,实现服务模式创新,推动社区商业体系建设。” 建议要加强与民政部门沟通和协调,在各地制定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中,要把鼓励社区商业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措施内容之一,以支持社区商业发展。
(二)运用财政政策推进社区商业的发展。对社区商业中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和服务业,建议参照《社区商业设置规范》的有关内容,对菜市场、大众餐饮、大众理发、大众沐浴、维修、再生资源回收等,给予支持和鼓励。政府要制定有关政策,实行部分网点租金补贴、政府进行网点回购等措施,为社区商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要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进社区开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业务。对从事经营菜市场、大众化餐饮、理发、沐浴、维修、废旧物资回收等,在设置和招商时由区县政府和街道、乡镇给予租金或税收等方面的扶持。
(三)发挥多方积极性落实网点资源。政府部门要加强与街道、居委会的协调工作,对社区中自有和可控的商业网点,研究和落实优先满足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点的配套,已经用于其它商业用途的,要逐步调整到位。要引导居委会将闲置的设施、房屋等资源,兴办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业务。鼓励和支持区县政府和街道乡镇通过财政预算或多渠道筹建资金,以成本价格向房地产开发商回购部分用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点,通过向开发商返回部分土地出让金,弥补回购网点的成本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由政府掌控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点的资源,对部分社区商业网点的用途实施有效调控。
(四)形成“消费合作社”促进社区商业发展。“消费合作社”是国外商业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的形式,即由消费者自己投资建设一些为他们所服务的商业机构,参与“消费合作社”的成员可在这样的商业机构中享受优惠的价格和特殊的服务。由于“消费合作社”是消费者自己的组织,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可参与性,所以在为消费者服务方面体现出了很高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弥补在社区商业开发中资金不足的缺陷。我国在商业发展中,曾有“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该组织曾在联接城乡物资流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消费合作社”仍有适宜的发展空间,可以考虑在社区商业的发展中,通过试点,恢复和建立“消费合作社”的形态,使其成为社区商业发展的一种新的尝试。
关键词:社区为老服务 意义 目标 项目 要求
一、充分认识社区为老服务的意义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即将到来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时期,发展社区服务事业特别是为老服务事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有重要意义。而一个社区和谐不和谐,看老年人的满意度;生活好不好,看老年人的幸福感;宜居不宜居,看老年人益寿延龄的指数;社区服务好不好,看老年服务到不到位。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是适应我区老年队伍现状的客观需要。以左权为例,目前左权城内共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3300多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近6.6%,其中70岁以上的1500余人,80岁以上的200余人(以上数据为2011年年底数)。他们的居住地,几乎涵盖了城区所有的社区。随着老年人年龄的逐年增长,他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活动范围越来越小。特别是老年人中独居、孤老人数不断增多,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广大老干部迫切希望得到就近照顾。为了让老年人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开展社区老年服务工作迫在眉睫。
二、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的目标
做好新形势下社区老年服务工作,必须考虑到当前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还比较薄弱的实际,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照顾好老年居民的生活;坚持以让党放心、广大老年人满意为标准,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坚持区情和社会传统美德相结合;坚持以家庭为主,社区服务相协调和指导机制;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各方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整体合力。
三、社区老年服务工作适宜开展的服务项目
城市社区及其社区服务都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都还较为薄弱。根据目前实际,社区老年服务工作适宜重点推进“六助”服务。
一是助乐。社区比家庭能更好地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譬如:可以每季度组织一次生日会,定期开展戏曲欣赏会,可以建立阅览室,组织文化交流、旅游、郊游等活动,使老年人保持身心愉悦。二是助洁。本着献爱心、送温暖的目标和宗旨,与辖区内爱心理发店、爱心澡堂签订协议,为愿接受社区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理发和半价洗澡服务。三是助急。街道成立社区服务中心或服务网站,中心(或网站)向老年人公开工作人员联系电话,建立社区服务值班制度,确保老年人遇有紧急情况或特殊需求能够得到及时帮助和解决。四是助购。广泛发动辖区内门店,定期上门为老年人代购生活用品、粮油等有关事宜。五是助医。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充分利用社区医疗服务诊所,适时组织组织体检,开展保健知识宣传教育,进行保健指导、义诊、按摩、拨罐、护理、测温、测压、医疗护理等活动。六是助孝。根据调查记录,有针对性地开展助孝工作。排除老年人常有的孤独和失落感,譬如在子女工作繁忙时,代子女送上吃穿用品;给子女打电话,提醒老人的生日或某些节日即将到来;定期提醒子女老人需要其嘘寒问暖,特别提醒空巢老人的子女常回家看看等。
如果社区发展足够成熟或是条件允许,还可以向辖区老人提供再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服务,为丧偶离异老人解决配偶问题,安排老人后事等服务。
四、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的具体要求
1.永定门外街道办事处 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75
[摘要]社区是城市社会最基本的组成细胞,社区建设涵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组织领导、干部素质等方面,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逐步增加专业社区工作者的比例,有计划地培训现有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高其综合素质,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者开展专项工作的流程和职责,建立和完善社区心理咨询师制度,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将社区队伍逐渐专业化是社区管理改革的有效手段。
[
关键词 ]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素质;社区服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社会的变迁对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建设涵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组织领导、干部素质等方面,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北京社区发展的历史来看,计划经济时期社会工作队伍主要以居委会老大妈、老大爷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水平的高度发展,社区工作者队伍逐渐向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发展,这也是当前我国社区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基本情况
在调研中我们感到,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状况较好,主要表现在:
一是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够围绕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社区工作者能够注重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区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具备一定的政策与管理水平,能够围绕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工作,基本适应当前工作需要。大部分工作人员掌握了文字录入、网上查阅资料、表格制作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结合社区实际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抓好落实。
二是具备一定的工作执行能力,能够起到连接政府和百姓的桥梁作用。各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以和谐社区建设为主线,在矛盾排查化解、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维护社会稳定、为居民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社区工作者在宣传党的政策的同时,积极为居民服务,满足居民需求,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百姓,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好评。
三是具备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为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做了大量而繁重的具体工作。社区工作事务繁杂,要求高,难度大。社区工作者很辛苦,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经常加班加点,周六、周日很少休息。但就是这样,大部分社区工作者能坚守岗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街道交给的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关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的研究,当前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对社区工作者现状中具体问题的分析如职业倦怠度、心理压力等,实务界则对社区工作者的构成、现状及运行情况有较清楚的认识,并出台了一些系列改革举措。在深入实践调查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当前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状况与当前不断扩展的社区服务的内涵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这就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不足与问题。
一是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素质与社区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随着城市管理重心逐步下移,社区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所具有的综合性、社会性、地域性、群众性、创新性的特征和社区所要承担的众多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功能,迫切要求社区工作者必须具有专业化的素质。但从目前社区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来看,这方面差距还比较大。近几年来,社区工作者的学历程度普遍较以前有所提高,但是距离专业化社区服务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在职训练(包括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过程中,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和社会工作师资格的人数占社区工作者队伍总体比例过低。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尽合理以及在职训练的不足,从而导致在拓展社区服务内涵和提升社区服务品质方面还有待提升。
二是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与社区工作的需要还不相适应。社区工作者应该与社区工作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目前社区工作者中,主要集中的年龄范围为20-29岁、40-59岁。前者主要是公开招聘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助理员;后者是企业离退休人员、下岗再就业者等,年龄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年龄偏大的社区工作者,往往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但有时面对工作的新要求往往表现出力不从心。年轻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对于社区工作的认同度普遍不高。目前社区工作的模式决定了在社区中开展繁杂的任务工作很难有具体的流程和程序,更多的是经验性的探索和积累,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参加社区工作的时间短,还缺少社区工作经验,处理问题还不够稳妥,导致其对社区工作专业化的认同度不高。
三是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内容与社区发展的趋势还不相适应。从工作内容上讲,社区工作者除承担大量的治安、卫生、就业、低保、计生、文体等传统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外,还要承担社区禁毒、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等多项新任务。从工作职责上讲,包括城市基层因公共安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物业管理等问题引起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呈多发态势,充分发挥好居民委员会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至关重要。
三、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拓展社区服务的内容
和谐社区建设时期社区服务的内涵已然发生变化。新时期社区服务的概念更加全面,包括社区就业服务、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救助服务、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在当前各地社区服务实践中,这些方面的服务项目也已经在开展。
(二)拓展社区服务的提供主体
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是政府、居委会、社区志愿者、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共同参与的过程。政府承担宏观规划、组织保障、管理监督的职责,还负责提供公共服务为其他主体开展社区服务提供支持、指导。社区居委会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组织社区成员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为发展社区服务提供便利条件。社区志愿者组织被纳入社区服务的兴办主体之一,支持社区成立形式多样的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务。
在当前社区服务实践中,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的提供主体正在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有的推出社区自治工程,建立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社会组织的有机衔接,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把社区各委员会的工作进一步具体化,提高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这种方式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包括治安维稳、公益服务、计划生育、文教体育、环境保护和社区共建,在激发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表现出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社区服务的取向。拓展社区服务的提供主体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明确了方向。
(三)尽快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
一是逐步增加专业社区工作者的比例。充分考虑当前社区工作者的不同结构的差异性,逐步增加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比例,促进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与专业院校建立良好连接;拓宽选人视野,吸纳高素质专业社会人才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引入院校专业教师、训练课程,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二是有计划地培训现有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高其综合素质。制定《社区工作者培训管理制度》,建立符合社区发展实际的考核办法,加快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专业化水平。
三是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者开展专项工作的流程和职责。制定《社区工作者服务手册》,对社区工作者提供的专项服务进行描述,明确社区工作者所要完成的专项工作的主要职责和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职责履行中的典型问题等。细化为民服务事项,标准化、明确化,提出具体考核标准,对居民相关满意度、活动开展频率、设施覆盖率等划定详细“标准线”。
四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心理咨询师制度,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社区工作者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需要及时进行疏导和排解。社区工作者中年轻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建议开展专业化的心理辅导,聘请专业院校心理教师担任社区心理辅导师。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其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在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团队凝聚力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国社区建设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已进入和谐社区的创建阶段,社区服务的内涵已然发生重大变化,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社区养老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文章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通过分析社区养老的发展现状与困境,提出科学的规划与可行措施,旨在建立和完善邢台市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为建设和谐社会而服务。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就是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中的老年人、其他社区成员为对象,以满足其精神和物质需要为目标,以设施服务、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保健、文化娱乐、参与社会以及权益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社区工作介入的养老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增多,核心家庭逐年增多,独居老人和空巢家庭增多,家庭规模小型化和结构核心化导致家庭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的传统功能弱化。使得社区养老需求大增,然而,传统的社区养老服务范围和条件有限,无法满足社区内老年人的需求。
本文以邢台市城市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模式为研究主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困境,提出科学的规划和可行的措施,为建立和完善邢台市的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体系服务。
一、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需要,更多的老年人希望通过社区为其提供完善的养老助老服务。通过对邢台市社区服务人员和社区居民的调查和深度访谈,调查发现邢台市居民和服务人员普遍对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观念认识不足,社区内的服务资金匮乏,养老助老服务设施单一,专业的硬件设施和专业服务人才欠缺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市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发展。
(一)观念认识不到位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对社区养老助老服务观念认识不到位。通过调研发现,邢台市的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没有把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服务对象进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服务意识差。
(二)基础设施差,硬件设备和服务水平跟不上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增加,但是邢台市社区内现有的基础设施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工作人员的匮乏导致服务水平低下。
(三)养老助老服务单一化
邢台市社区内对老年服务仅仅停留在医疗和生活照顾方面,十分单一。老年人对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的需求;老年人对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老年人对继续生产生活的需求等都还未得到相应的满足。
(四)专业工作人员缺乏,志愿者队伍不足
人力资源是推动一项事业发展的基本因素。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工作除了专业工作人员之外,还应有相应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作为支撑,组成诸如“老年服务小组”、“送温暖小组”、“孤老残疾保护会”等志愿组织。他们所提供的救助和服务是无偿的和非盈利性质的。但目前邢台市社区中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普遍不足,有72%的社区还根本没有形成志愿者组织。
二、推进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综观国内外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实践,无不充分考虑社区老年人口的特殊需求。结合老年学和社会保障的有关理论,针对社区养老助老的取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发展和加强邢台市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事业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不断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
针对邢台市的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首先,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其次,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和培训资金投入。最后,对社区养老助老服务要规范管理,明确职责。通过以上措施,提高认识,使邢台市政府、社区服务人员和社区居民从观念意识上充分认识到发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结合需求,明确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多样化发展方向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纳为五个层次,这就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也有这五个层次的需求。面对滚滚而至的银潮,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我们不仅要提供解决供养、医疗等问题的经济保障,更需要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
(三)立足长远,明确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
资金筹措社会化。邢台市发展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基础就是资金问题。邢台市可以通过改革资金来源的单一渠道,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市政府财政拨款、社会集资、有奖募捐、各方捐助、街道和居委会出资等方式解决社区养老助老服务资金问题。实现资金筹措社会化。
社区服务专业化。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工作,要把它作为一个专业来研究和发展。一方面,邢台市在招聘社区工作者时,要选用相应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专业工作人员队伍;同时,还应分批选送市内在职社区工作人员到有关高校或培训机构接受教育,切实提高服务水平。通过以上专业化措施,为邢台市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熊必俊.发展社区助老事业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J].市场与人口分析报,1999(5).
关键词:老龄化;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035-02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杭州市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8.44万人,占总人口达到了9.02%,高于全国887%的平均水平。按照联合国7%的标准杭州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是全国最早的老龄化城市之一。为了了解老年人养老需求,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养老模式,本文对杭州老年养老需求现状开展调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3年3月5日至3月20日,为期半个月。针对调研主题,在所选取的样本在符合老龄人标准的基础上,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450位符合调查条件的对象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29份(问卷回收率95.3%)。
1 被访问者的基本情况描述
本次调查男性占到68%,女性占到32%,性别比例将近达到6∶4。从年龄构成来看,55—59岁占到10%,60—64岁占到18%,65—69岁占到26%,70—74岁占到16%,75—79岁占到13%,80—84岁占到11%,85岁以上占到6%。从老年人家庭居住规模来看,仅有8%的老年人过着三世同堂的生活(不包括老人帮忙带小孩而临时居住在子女家中);有19%的老年人是与子女一起生活;而61%的老年人则是与配偶两人一起生活;还有10%的老年人是独居生活。由此可见,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渐受到家庭核心化、小型化的影响,致使家庭养老的功能正被逐步弱化,并且家庭养老的承载力明显下降。在生活照料方面,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虽然有73%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能完全自理生活,但目前还是有27%的受访老人认为自己需要他人帮忙照料。而在自认为能自理的老人中也有很大部分患有常见的慢性疾病,可见老人对于上门的医疗服务等日常照料的需求会逐步上升,这也是将来老年人养老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从老年人参保情况来看,杭州老年人参与养老或医疗保险的已经极为普遍,将近91%的老年人参与了社会保险。而且随着社保制度的贯彻和深化,参与养老或医疗保险的人会原来越多,这也为老年人自我居家养老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从老年人是否有自有住宅来看,有78%的老人拥有1套住宅,有13%的老年人拥有2套住宅,仅有4%老年人没有自己住宅。可见,杭州的老年人大多数都拥有自己的住宅。住房的高自有率,也为老年人改善养老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2 老年人养老现状调查分析
2.1 养老方式调查
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杭州现行的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主,占到59%;其次是家庭养老占到34%;而机构养老的老人,仅占到7%。
2.2 养老资金来源调查
本文经过调查显示杭州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来源中,有392位老年人有离退休金,有41为老年人有在职收入,这部分老年中有部分是离退休后单位反聘,因此同时还有离退休金,有87为老年人其子女会提供赡养费,其余26为老年人还有政府及社区福利的补助等,可见杭州老年人的养老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自身的离退休金,单纯由子女提供赡养费的老年较少。
2.3 养老收支情况调查
本文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收支进行调查后得到下列数据,受访的杭州老年人其月收入(涵盖家庭提供的赡养费)的平均值在2800元左右,在支出方面,不考虑请保姆或者入住养老机构等个别老年人的特殊支出方面,在常规支出中,每月的饮食费在600元左右,每月的交通费在100元左右,每月的医疗费用在300元左右,其余生活开支(包括水电煤费用等)在300元左右,支出占了收入不到一半。此外,有10%左右的被访问者由于请保姆或入住养老机构,这部分开支大约在2000元左右,虽然费用比较高,但这部分老年人往往收入较高或者子女提供的赡养费较高。当然,不同老年人养老成本也有很大差异,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健康状况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医疗费用或保姆等开支也会较大。
2.4 对居住住宅满意度调查
根据调查的结果反映,仅有31%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满意,而有69%的老人对目前的住房条件感到不满意。认为自己居住条件不满意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使用面积过小,建筑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日常的生活;二是希望改善现住房屋的结构和楼层、朝向、缺乏无障碍设施等不合理的状况。一些老年人受限于自身健康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建筑的结构、楼层、朝向都感到不合适,并且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老年人日常的生活起居;三是希望改善住房的质量。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住房质量差反映比较强烈,特别是一些自建房属于旧房产,少数还是危房破房,通气采光情况不佳,另外还会出现漏水、泛潮、下水道堵塞等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严重干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还有待改善,那么今后住宿成本有可能会逐渐提高。
2.5 社区提供养老或医疗服务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社区会提供老年体育活动设施和老年活动室,老年体育活动设施覆盖率达到89%,老年活动室覆盖率达到了78%,这主要是得益于国家与2001年提出的老年星光计划,在全国10万个社区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城市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和农村乡镇敬老院,以供老年人娱乐、健身和学习。因此目前杭州大多数社区都有室外体育活动设施及老年活动室,但相对比较简陋,而且室外体育活动设施经常会有损坏并得不到及时维修的情况。此外,有277位老人提出所居住社区的老年人会自发组织一些老年人的文娱活动,但主要是以广场舞蹈为主。但涉及家政服务中心、医疗保健机构、老年大学和老年食堂这些设施和服务,老年人反映较少,其中受访的老年人当中只有91位老年人知道自己的社区提供医疗服务,78位老年人知道自己的社区提供家政服务中心。另外由于被访问的老年人数量有限,因此本次调查中,认为提供老年大学和老年食堂的社区为0。
2.6 社区服务及设施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对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条件和服务项目不太满意,而对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也做出了保守的评价。结合老年人特殊的养老需求,显然目前的社区服务及设施是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
3 老年需求特征调查分析
3.1 无障碍住宅的需要
所谓无障碍环境,就是指无障碍居住环境和无障碍社会环境。人到老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肢体还是感官、智力技能及适应环境的能力,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衰退、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高会逐渐妨碍老年人对台阶、沟槛、楼梯、蹲式便器等设施的使用,那些由于疾病造成的身体的某些器官障碍的老年人(如偏胖、残疾、卧床不起等疾病),对无障碍环境的要求会更高。针对无障碍的生活环境,从我们所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几乎所有老年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社区及住宅有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步行道、无障碍防滑坡道、地面材料防滑处理、设置扶手、低按键高插座设置、户内紧急呼叫、电子安防系统等。
3.2 社区服务及设施的需要
在调查中了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所居住的社区能够为其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老年活动室、老年健身中心以及文娱交流中心等日常服务及设施。这说明老年人对于保持身体身心健康的需求非常急迫,因为容易患病的老年人特别需要社区内提供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这比一生病就往大医院跑要方便省事得多,更何况日常能够做好保健也起到了预防的作用。另外,老年活动室、文娱交流中心的需求也说明了杭州老年人对于心理健康的需要,因为离开子女的老年人非常孤单(包括丧偶的老年人),只有通过文娱活动和相互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保持心理的健康。具体需求见图1所示。
3.3 日常生活服务需要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够提供送餐、洗衣、扫除、陪护看病、上门医疗服务等日常服务。可见老年人对生活照料的需求比较普遍,见表2所示。
综上所述,目前杭州老年人对当前的养老现状并不满意,杭州各社区虽然都逐渐注重兴建各类老年服务设施,但由于经费的不足、场地的限制及组织管理等问题,使得大多数由街道、居委会兴办的社区服务设施不仅简陋且功能单调,无法全方位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休闲、饮食起居和护理等服务。为此本文在参考了国外养老模式,并结合杭州实际情况认为,可以在城乡结合处集中开发大规模的老年社区,并配有老年公寓、老人食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疗保健机构、老年大学等设施,使老年既有居家氛围又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润生,焦丽娟.城市养老需求差异及对策研究―以长沙市天心区M社区为例[J].民族论坛,2009,(8).
[2]贾云竹.北京市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助老服务的需求研究[J].人口研究,2002,(2).
[3]张晶华.我国养老地产现状简析[J].经营管理者,2010,(4).
[4]韩燕琴.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