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经营管理的核心能力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2 16:34: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营管理的核心能力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经营管理的核心能力

第1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股骨颈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心理康复

股骨颈骨折最常见于老年人,由于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骨折疏松骨强度下降,使得股骨颈变得非常脆弱,当老年人意外滑倒或从高处跌下时,均可发生骨折。股骨颈骨折难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是最主要的难题,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本文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心理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10月到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需实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10例,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其按照随机数子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观察组有男28例,女27例,患者年龄介于58~74岁,平均为(64.4±7.3),其中摔伤者有32例,交通事故者有23例;对照组有男29例,女26例,患者年龄介于57~75岁,平均为(63.9±7.5),其中摔伤者有30例,交通事故者有25例。所有患者均无其它严重的肝、心、肾等并发症,无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手术前严格监测其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一系列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术后运动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在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疗效评定SAS评分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评价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焦虑严重程度=各项累计*1.25后取整数部分,得分越高,患者焦虑症状越严重。SDS评分由20个项目,每一项目按1-4级评分,抑郁严重程度=各项累计/80,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高[1]。

1.5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在SPSS17.0软件上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用( ±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c2检验,检验标准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比较 手术后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为(35.7±7.9),治疗后为(71.5±6.8);对照组患者治疗前Harris评分为(35.4±7.5),治疗后为(60.4±7.1),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变化情况 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均较护理前有所好转,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最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活动不灵活,加上骨质疏松等症状,使得老年人跌倒、车祸等意外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概率大大增加,有的老年人甚至没有受伤情况也可因为长期负重或突然扭转等发生股骨颈骨折[2]。骨折后患者髋部疼痛,不敢走路和站立,体格检查有畸形、疼痛、肿胀和髋关节功能障碍等表现,给老年人的行动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状态。现临床多采取手法复位内固定等手术方式,约80%~90%的患者可痊愈,对于65岁以上Ⅳ型且能耐受手术麻醉的患者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3]。

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股骨颈骨折的老龄患者除了手术治疗还应给予一系列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尽最大可能地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恢复健康。本文观察组患者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有:(1)心理护理干预:高龄骨折患者入院后,由于影响正常的生活,患者会显得十分焦虑与恐惧,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给患者讲解骨折的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告知患者具体的治疗措施。对于心理抑郁的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帮助,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痛苦[4];(2)手术后运动护理:手术后待麻醉消退后,前3天嘱患者主动进行踝关节的环转运动和屈伸运动,每日活动3~4次,每次3~5分钟;术后第3`7天帮助患者做直腿抬高运动、屈膝屈髋运动和臀肌收缩运动等,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术后7~10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让患者下床活动,活动量逐渐增加,切不可首次负担过重[5];(3)并发症的预防:术后7天内给予患者骨突起处进行按摩,每隔2个小时帮助患者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教予患者正确的呼吸及咯痰方式,帮助患者背部拍打辅助痰液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保持切口清洁,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6];(4)出院后指导:出院后告知患者定时复查,合理锻炼,多吃蔬菜水果等,保持良好的心态。

本文研究显示,经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且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得到很好的改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充分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髋关节的恢复,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虞旭培,李雄峰,陆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及心理康复的影响[J].临床护理,2012,50(35):108-110

[2] 何朝霞.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6):1638-1639

[3] 章金枝.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263-3265

[4] 闫秀丽.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0,8(13):1181

第2篇

    一、管理会计的核心是责任制,主线是预算管理

    管理会计就是目标管理责任制,它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管理机制,其应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以随意拆解。

    (一)管理会计的事前管理是以预算编制为重心。事前管理内容包括预测、决策和预算三部分,但管理会计是以预算为重心。为了保证决策确定的目标得以实现,必须通过编制总预算将确定的目标具体化,并通过量化形式将经营目标落实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这便是利用了营销学中的细分市场概念中的确定目标市场即确定目标范围,根据管理控制服务的需要形成总预算统驭下的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预算等,为经营管理的过程控制提供标准,为经营管理的事后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

    (二)管理会计的事中管理是以预算执行中的差异分析与控制为重点。管理会计事中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在年度内进行监控,以期企业的经营运转按照预算量化的目标推进。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等预算,一般情况下是按月监控的,预算数与实际核算出来的结果之间会有差异,而差异又有有益差异与有害差异之分。对差异进行分析,确定是有益差异还是有害差异,进而制定调控措施,干预和调控有害差异向有益差异转化,保证企业的经营朝着预算确定的方向运行。

    (三)管理会计的事后管理是以业绩考核为要点。管理会计事后管理的内容就是对企业一年来执行预算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完成或未完成预算目标的主客观原因,评价业绩,确定考核的奖惩方案,并与薪酬挂钩。

    (四)管理会计是以责任制为核心。管理会计以责任管理为核心,通过责任主体的落实,确定每一责任主体的预算管理目标,并通过对责任主体预算执行情况的如实核算,实施预算控制,最后对责任主体的业绩进行以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为基础的考核。

    综上可见,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责任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流程再造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管理机制,而不是一项管理技术。

    二、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和分货币管理等多方位按需管理

    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管理都是一项管理体制下的具体运用,其管理的循环框架均由确定责任主体、制定预算、核算、差异分析与实时调控、分析评价与考核五部分组成。但是不同类别的管理,其内容是有别的,现简要探讨如下:

    (一)分级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按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的不同级次进行的,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管理级次确定责任主体、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级次的经营管理目标、按级次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以及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级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每一级次机构的经营管理业绩与该级次机构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二)分部门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在同一级次的机构内部,对各经营和管理的所有部门进行的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部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部门确定责任主体、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部门的经营或管理目标、按部门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以及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部门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部门的经营管理业绩与该部门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与该部门员工的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三)分产品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对银行经营管理的金融产品进行的、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产品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营销每种产品的人群确定责任主体、按责任主体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种产品的经营管理目标、按产品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及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产品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每一产品的经营管理业绩与该产品经营管理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与该产品经营管理相关人员群组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为分析评价每一产品盈利能力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四)分客户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对银行的重点客户进行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客户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客户经理确定责任主体,按重点客户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重点客户的经营管理目标,按重点客户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及分析,并对客户经理(个人、科组或处室)进行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客户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对重点客户的营销及客户对银行贡献率的大小与该客户经营管理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与该客户经营管理相关人员群组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为分析、评价和进一步开发重点客户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五)分货币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对银行经营管理的货币币种进行的预算管理工作。分货币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银行经营管理的币种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币种的经营目标,按币种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及分析,并进行经营决策的管理体制。分货币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分析评价每一经营货币的盈利能力,二是为进行由于货币之间的不匹配所带来的缺口损益和缺口风险进行管理和提供数据。

    (六)分级、分部门、分客户、分产品、分货币等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的起点都依据预算目标确定的,都是总预算的分解预算;相互之间是互动的,任一预算项下的项目金额变动,都会影响总预算和其他分预算金额的变动;并与综合管理相互影响和相互映衬的。另一方面,它们是有差别的,各管理侧重点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确定的分解目标和管理方法不同,责任主体不同,核算计量方法也是有差别的。

    (七)还应研究分渠道管理问题。

    商业银行营销产品、服务客户都是通过各种营销渠道完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商业银行的营销渠道从传统的单一营销渠道向多样化营销渠道发展,客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如与客户面对面营销渠道、ATM机营销渠道、电话银行营销渠道、手机银行营销渠道、网上银行营销渠道等。同样,分营销渠道管理对商业银行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预算控制考核都很重要,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设置了专门的部门管理营销渠道,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同理,分渠道管理与综合管理、分级管理、分部门管理、分客户管理、分产品管理、分货币管理之间关系既是相互关联又有差别的。

    三、会计核算从一维核算发展到多维核算

    会计核算已从传统的一维发展到多维,核算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会计科目的实质,就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类。会计是对经营活动的观念总结和过程控制,是以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分类为基础的。会计科目并不仅仅限于按传统经济内容标准来分类,随着核算手段的现代化,可按产品、客户、货币、区域、行业、期限、风险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只要管理需要,我们可以实现同源数据下的各种分类标准进行会计核算,将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已失去了实践意义,将会计分类为管理会计与核算会计更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会计核算从一维核算达到多维核算的飞跃。

    (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核算的意义仅仅是为推行管理会计提供基础。

    在某一管理体制的内在逻辑中,核算仅仅是基础,核算为管理体制服务,在确定了预算模式、控制方式和考核内容后,才能确立核算体系,确保核算体系为管理体制服务。当然,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核算不是管理会计,它们是推行管理会计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属于事后核算的范畴,不能把建立与推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核算简单化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和处理上的简单化,不仅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实际上是有害的。

    四、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能否建立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关键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成本信息对于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分营销渠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建立起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分营销渠道等成本核算体系,预算管理体系就不可能搭建起来。如果没有建立起成本核算体系,就无法对部门的、产品的、客户的、货币的、营销渠道的效益进行分析和研判。如果没有建立起成本核算体系,就无法从部门、产品、客户、货币和营销渠道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如果没有建立起成本核算体系,更谈不上控制与绩效考核工作了。

第3篇

    (一)审时度势,把握我国的经济形势

    企业战略经营具有时效性,所以要审时度势,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尤其是对GDP、失业率、国内外收支等经济形势风向标的管制和研究。经济的发展形势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根本因素,因此在进行企业战略经营管理时要把握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坚持与时俱进的战略经营管理。

    (二)要准确把握企业所在的经济链和产业链的位置

    从所有制来分类,我国企业可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国有经济、外资合资经济、民营经济和乡镇经济。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域有各自的政策导向,清楚的认识企业在哪个经济区域并掌握所对应的经济政策导向,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实施非常重要。因此,企业要明确的认识自身所在的基础链、经济链、产业链的位置,以保证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高瞻远瞩,立足于世界市场

    企业经营者要把企业的立足点定于世界市场,准确的把握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趋势,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规则,重点关注国际股票市场、汇率、国际资本的流量及动态的变化,制定符合世界市场要求的企业战略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发展迈入国际化发展道路。

    (四)别出心裁,创立企业品牌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的竞争,企业品牌是衡量企业素质、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和企业荣誉的标准,企业若想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中创立企业品牌。只有成功创立企业自身品牌,才能在企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五)树立正确的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目标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目标是企业经营发展的行动指南,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企业经营、管理等一切活动的总方针。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目标不仅要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也要高度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全面考虑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在企业发展与自然资源发生冲突时,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目标是追求企业与社会、自然环境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社会、自然和谐统一,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六)构建科学的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业绩评价体系贯穿于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是衡量企业战略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标,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具有监督和指导作用,因此,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业绩评价体系要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建立和完善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业绩评价体系要兼顾企业经营内外部的利益,使企业价值取得最大效益;同时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评价体系要具有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必须真实有效的反映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业绩水平高低;最后要注意业绩考核要具备时效性,能够根据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更改,既能够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业绩做出客观、正确、合理的评价,又能为企业战略经营提供有效的参考,最终使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战略经营管理对现代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提高企业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是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基本功能,战略经营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制定了可行性的计划,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具有预见性和主动性。一些企业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而不重视未来的发展,容易造成企业没有发展动力,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经营方式能够有效的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合理、科学的规划。

    (二)战略经营管理是解决企业内部问题的需要

    通过战略经营管理,使企业明确的认识到企业的内部状况以及企业与其他同行企业的差距,能够清楚的认识企业的内外部的发展环境,全面的了解企业的内部资源以及核心竞争力等。实施战略经营管理模式,能够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调整和改正,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三)战略经营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企业的经济竞争步入了大范围、高层次的领域。在这种激烈的竞争形式下,企业必须具备战略经营管理的意识,制定战略经营管理的方案,强化战略经营管理的能力,通过战略经营管理使企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战略经营管理,认识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准确的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增强企业自身实力,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战略经营管理有利于企业财务状况的良好运行

    通过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使企业规模扩大,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企业的利润就会随之增加,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连接顺畅,资产运用效率提高,有利于财务状况的良好运行。

第4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经营管理 方式

电力行业是事关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行业,如今,电力企业信息化已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并在各个子系统、模块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过从电力信息化的整体来看,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信息机构设立不健全、没有统一的共享机制、技术平台参差不齐、缺乏信息化标准以及安全漏洞多等。

一、信息化与信息化经营管理

信息化一词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而后被传播到西方;70年代后期,西方社会才开始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而究其含义,则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技术由诞生及发展至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创新能力。

信息经营管理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其核心总旨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经营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达到人类社会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

信息化涉及很多领域,主要分为产品信息化、产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等。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则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人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更新企业先进经营管理技术的过程。

二、信息化环境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优化

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的现代化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信息竞争。电力企业是传统企业,在信息化社会中,只有依靠信息技术,推动企业持续不断地变革和改进,规范和优化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流程,变革经营管理方式,才能大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部门的经营能力,简化企业复杂的经营管理层次,使组织向扁平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支撑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才可以获得成功。因此,电力企业应该从优化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机构、规范控制体系、及时反馈信息以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多方面人手,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1.优化组织经营管理机构

简捷的信息渠道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而信息交流的效率将直接影响企业组织的运行效率。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其经营管理机构迅速膨胀,经营管理流程也越来越复杂,形成大量的冗员和官僚的作风。为了改变这种面貌,企业在施行信息化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抓信息重组,另一方面抓组织重构,使得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从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不仅减少了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费用,而且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简化经营管理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规范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经营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化的信息经营管理流程,不仅规范了操作者的行为,降低了因人为操作而出错的概率,而且由于信息经营管理的公开透明,可以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大化地减少损失。通过多年信息化经营管理的不断尝试与创新,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涉及的领域已经非常广泛,覆盖了企业层面、业务层面的几乎所有活动。

3.信息的及时反馈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内部各部门及其子系统之间组成了一个由各种信息纵横交叉的信息网络,企业经营管理层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经营管理、生产、运营等信息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现代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间信息的竞争,谁掌握了及时的生产、经营以及市场的最新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电力信息化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经营管理思路,从过去单一、被动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向全方面控制生产、经营、安全等信息经营管理模式发生转变。信息经营管理的应用,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状况,第一时间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反应做出合理的工作安排。

4.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是依靠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融人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全面变革的过程。电力企业是传统企业,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障碍不在技术而在于经营管理者的观念。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带来的变化。创新能力决定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企业创新其本质也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通过高效的信息渠道获得企业内外部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开发、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电力企业只有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和经营管理平台,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面对新的时代、新的挑战。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推广使用,有助于规范经营管理流程、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从而提高全行业的整体运营及经营管理水平,使电力行业站在信息时代的前列。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饭店; 经营管理模式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与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针对企业之间的竞争最先提出。他们在合写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Corporation》中,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使公司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尤其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的内部因素比企业的外部条件更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除此之外,还包括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和增值,还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价值创新。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3.延展性。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竞争优势,生产出一系列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企业通过核心竞争力形成核心技术后,将核心技术渗透到核心产品中,而核心产品又衍生出某个或多个最终产品,具有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作用。4.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5.积累性。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习积累得到的,不能通过相应要素市场的买卖获得。6.时间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具有可持续性,但这一持续性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地培育和创新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二、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饭店业先后引进设备、引进管理、引进人才并引进世界一流饭店的先进管理经验,经过选择、吸收,众多的饭店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饭店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向我国饭店业大力扩张和渗透,加上我国饭店业内部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中国饭店业面临日趋剧烈的生存环境,只有通过打造自己唯一的、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饭店核心竞争力是指饭店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中获取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优势的核心性能力,语文教学论文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管理机制、饭店文化、人力资源、服务质量管理、品牌建设、营销网络、集团化的市场竞争策略等。饭店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力的合成,即饭店的产品、管理、营销、决策、信息、文化等能力的合成,是根植于饭店内部组织运营中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结合体,是饭店内部组织学习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饭店业整合资源的能力和为顾客创造价值,提高顾客忠诚度的能力,是饭店通过长期的积累、深化、升华而相对稳定和系统化的有机整体。

三、基于饭店核心竞争力理论的饭店经营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饭店经营管理模式的含义

饭店作为以有形的空间、设备和产品服务于消费领域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其效益来自于科学的管理和灵活的经营。饭店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以管理哲学、经营风格、服务特色、运转机制为核心的运作体系,它是在一定管理哲学或观念支配下,在饭店运转实践中,体现其经营风格与服务特色的定制化、系统化的管理规程与操作方式。

(二)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构建饭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饭店企业的运营中,核心竞争力是饭店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在企业运行中,顾客所关注的核心价值物化为饭店核心产品为驱动力,创新形成的终端产品为载体,通过饭店营销环节的价值传递作用,使顾客获得价值吻合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实际的选择,并表现为顾客忠诚度,最终形成饭店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同时,饭店企业通过主动获取顾客信息和战略审视,不断更新、强化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作用过程。

(三)饭店经营管理模式构建

中国饭店业从无到有,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着,积累了非常丰富和宝贵的管理经验。一方面,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结合富有中国特色的实际饭店管理工作,基于饭店核心竞争力的建立,摸索和创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的现代饭店经营管理模式。

1.制度型经营管理模式

制度模式主要“以工作为中心”或“以岗位为中心”,通过各种规范、规章制度、标准等对饭店进行有效的管理。我国饭店采取四级垂直管理体制, 即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四级管理模式: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领班。上级对下属的领导做到命令统一,各部门员工合作的关系遵循直线——职能制,避免多头领导。饭店以其经营任务的需要设置若干部门,各部门机构的设置以专业分工原则为依据。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形式,它提高了管理者的权威,有利于制度、法规的制定、执行和任务的完成,有利于管理者制定工作方针、计划、经营目标。

2.人本型经营管理模式

人本型模式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员工自主管理、民主决策,确立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主人翁意识等观念,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潜能,管理者主要起宏观调控和监督作用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饭店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员工的素质反映出饭店的品位、档次。要有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员工队伍,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热情,采用先进的科学的人事管理方法,增强凝聚力。这一模式要求饭店的组织机构更加精简,更有效能,对现代信息的传递与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

3.以公众为纽带的经营管理模式

就管理而言,有各行各业的管理,如中央行政管理、地方行政管理、城市行政管理、农村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等等,而饭店现代化管理,则涉及到各方面,它是与各式各样的人直接打交道的综合性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饭店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重视,这就不得不促使饭店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就必须树立饭店管理新理念、新标准、新要求。

4.以服务质量为纽带的经营管理模式

该模式强调要明确饭店服务的特点,明确高质量服务的内涵及重要性,从而保证服务质量的提高。现阶段,标准化是普遍提高我国饭店业服务水平的良方。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饭店业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服务质量标准化,无论是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或创立自己的模式,必须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实现从情绪化服务阶段尽快进入标准化服务阶段的过程,把中国饭店管理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档次。标准化之外,一流的饭店管理模式还要有特色,可以学习借鉴一些西方饭店集团经营管理经验来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

5.以现代营销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

应用现代营销学的理论与实践去开发饭店客源,真正做到时时处处方便客人,处处时时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必须了解市场、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及时调整饭店产品与服务的组合,向公众不断沟通饭店的服务特色、价格,以及做好及时的跟踪服务和各种信息反馈等等,起到良性循环的经营效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营销学引进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了饭店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并带来了新的饭店竞争方式,给饭店带来新的战略性机遇,这就要求饭店加强信息管理,即建立在饭店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之上的以信息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6.以集团化经营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

饭店集团是在饭店业高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饭店企业母公司为主体,通过资本关系和经营协作关系等方式,由众多饭店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集团化经营在占有市场、企业形象及规模经营等方面所具有的综合优势,已成为90年代饭店经营中的主导现象,且这种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强。集团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在于集团饭店自身市场的成熟而要求拓展市场空间,扩大经济规模并成为市场先导。

对于中国饭店业而言,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另一方面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中国众多的饭店企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片面要求其遵循国际成熟饭店集团的做法并不现实,对于他们来说,本科论文尽快扩展规模、积累资本和经验是当务之急。

四、结语

旅游业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给饭店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外国饭店集团“不受限制地准入”我国饭店市场,其成熟的管理、优质的服务、雄厚的资金竞争优势将对中国饭店业构成巨大的威胁和挑战。面对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饭店企业只有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创造特色,树立品牌,构筑饭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迎接挑战,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饭店经营管理模式,并根据自身的特定环境和条件来选择经营模式,使我国饭店业在经营管理上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张士泽、张序, 现代酒店经营管理学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3,141-143

2. 董观志、刘芳, 现代饭店经营管理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 32

3. 丁肇青, 透析旅游饭店运转模式及其逻辑关系.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16(4):48-50

第6篇

企业必须有理性的学习能力

柳传志先生对联想进入五百强,总结了四点经验

第一、市场化而不是技术化,把科研成果从“象牙塔”中搬到市场上接受检验,创造价值:

第二、在外国企业大量涌入中国时,和他们展开竞争,抢占市场份额,这也为2004年并购IBM的PC业务奠定了基础:

第三、解决员工的股份问题,让待遇得到保证,让年轻员工有更多机会展示才能,

第四、将公司内部一切能够科学化的工作全部科学化,让投资队伍中的管理专家来做管理工作。

你从这四点里学到了些什么呢?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学到,这些经验的总结,对你的企业就毫无用处。如果你说四点全部都学到了,而且还可以马上付之于企业的行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柳传志的成功经验,属于过去的联想,更属于过去的时代。今天的联想,不管柳传志还是任何一个联想掌舵人如果给出同样的答案,联想的明天会怎样,相信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结果。《企业营销再造一抢在竞争对手前面知道的秘密》一书明确指出,联想自己都无法复制的经验,你复制到你的企业,你说这件事是不是非常可怕。商业社会其实也充满了矛盾,你不学习不行,但如果你不知道应该学习什么,还不如不去学习。

商业社会,大家都知道,企业营销竞争到最后,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之间竞争的是什么呢?人才之间竞争的就是能力,能力是什么呢?能力最通用的解释,就是一个人的身体和知识与其所从事的工作的匹配度?人才的什么能力最匹配呢?其实就是学习能力!百年盛世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联手推出《企业营销再造一抢在竞争对手前面知道的秘密》,就是要提醒所有企业商业社会的企业经营,最终比拼的就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如果你的企业没有学习的能力,不知道该学习什么,不知道怎样去学习,还不如根本不去学习!

如何衡量企业的价值

到底如何去评价和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在全世界,目前都是一个伟大的秘密,在揭开这个秘密之前,我们正在走一个大大的弯路,我们总是习惯把一个企业现在拥有的东西称之为它的资产,而事实是,企业藉以获得这些资产的方式,才是他真正的资产。《企业营销再造一抢在竞争对手前面知道的秘密》一书明确指出:所有不清楚这个事实的企业,学的再多,都是负资产。

所有企业获取价值的方式,其实只有两种第一就是经营,第二就是管理。除了经营和管理,企业根本没有其他获得价值的方式。柳传志先生对联想进入五百强总结的四点经验,就是“经营管理”,柳传志先生总结的四点经验,前两点讲的是经营,后两点讲的是管理。

我们再把问题简单一点,如果用两个字来描述经营和管理的关键环节,你选择哪两个字?大家会有无数的选择,这就是商业社会企业经营的真正挑战,随着企业营销的发展。我们都会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但是不管选择有多少,真正适合企业的,其实永远只有一个!就是――决策!

经营就是决策,管理就是决策。我们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道,都是被竞争逼迫出来的,面对残酷的竞争,我们的企业都被逼迫着,想出了很多活下去的方法,一旦轮到自己决策,企业营销的虚弱兢显露无遗了。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已经如此的努力,经营和管理越来越辛苦的同时,收获反而越来越少呢?原因只有一个,你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决策的准确率太低!

提高决策准确率最好的方式是把你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做的简单再简单,尽量减少决策的次数,准确率自然就高了!决策对于企业经营非常重要,对待所有重要的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你最好少去碰它

要想使经营和管理变的简单,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一定要把经营和管理区别对待。大多数的企业营销,目前做的都很艰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总是把经营和管理的决策,搅和在一起,越搅和越复杂,越复杂就越难决策,越难决策就越累,越累决策的准确率越低!

坚持简单经营管理的企业,经营有经营的决策,管理有管理的决策,企业面对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简单的:奉行复杂经营管理的企业,总是把经营和管理混在一起来决策,面对的始终都是一大堆世界性的营销难题。坚持简单经营管理的企业,要提高决策的准确率,必须把经营决策和管理决策区别对待,因为两种决策本身就有本质的区别,经营决策的目的就是增加利润,管理决策的目的就是减少损失。最糟糕的决策就是,用管理去增加利润,用经营去减少损失!

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一流的机制

区别对待经营和管理,其实只是提高决策准确率的基本动作,从企业营销再造的角度,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企业是一个组织,德鲁克早就断言:完美从来就不是一个组织的特征。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它的机制。要提高决策的准确率,就必须分别建立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你想知道第一流的机制是什么样的吗?

兄弟两个人为分蛋糕产生争执,哥哥说:“我是哥哥,个子大,能吃,我要大块。”弟弟说:“我是弟弟,我小,你应该让我,我要大块!”争执惊动了妈妈,妈妈不动声色,拿来一把刀,对哥哥说:“你是哥哥,你来切蛋糕。”对弟弟说:“你是弟弟,哥哥切好的蛋糕你先挑。”这时候好戏来了,哥哥颤抖着手切蛋糕,恐怕切歪了,弟弟眼睛瞪得大大的,恐怕看不准选错。这不仅仅是一个妈妈的智慧,这是第一流的机制的智慧。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 经济 发展 影响

一个企业的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关键在于它是如何经营管理。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这就从直接意义上说明,企业中的各类机构是与企业的员工直接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共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发展。

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经营管理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管理行为和理念却是相背而行。究其原因,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企业来说,其管理缺陷往往被隐藏起来,不容易被发现。

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最快。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走进市场前都做了较为丰富的准备工作,然而,这些中小型企业的产品与以往有所不同且拥有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因此,中小型企业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比较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企业的内部管理。企业在得到经济效益的时候,有不少经营者觉得管理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而通过管理提高企业的自身效益是对企业经营者来说有待考量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优化的过程。一旦企业忽视了管理,则就将企业置于危险境地。大型国有企业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因为大型国有企业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其想法也是比较独到,这也就是为什么国有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原因之一。大型企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小企业则是思考管理办法且较为实用,这就导致了企业之间管理理念的不同,没有将这些理念运用到企业的实际管理中,致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

因此,想要充分贯彻管理理论的方针,需要有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文化底蕴,更好的指导企业管理者开发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工具。

二、加强企业的核心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而言,财务的管理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主要从哪些方面得到具体体现呢?

1.应将财务管理设置在企业的中心地位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管理方面,因此,企业应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制度,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企业的成本、税收和风险等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对于经济管理中的弊端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当以企业过去的财务资料为基点,对未来的决策和投资等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方案措施。而财务分析报表则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凭证,是企业发现问题最直接的方法,从而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同时又是筹集资金,进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

2.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加强资金管理的力度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和调整力度,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确保资金到位时还要杜绝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因此,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资金权利管理也是重中之重。合理的分配好资金权利管理,加强资金管理的力度,才能使企业得到有效发展,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计划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个,企业的经营者还应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成本管理计划,进而使企业能够处于良好的运行模式中,其中成本管理计划主要包括成本预测管理、成本编制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等。除了要对成本核算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外,还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如果不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计划有一个明确的方案,将直接遏制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经营管理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

1.企业经营管理对经济稳定发展促使企业发展的市场制度得到完善

目前,我国的企业发展是建立在关系经济基础之上,这是促进企业得到良好发展的关键之处。从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我国的经济市场已经逐步向全面发展迈进,但依旧是不完善的经济市场体系。因此,有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有利于促进企业和市场的公平竞争,更有助于政府对企业的过多限制,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2.企业经营管理对经济稳定发展才能促使企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创新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断创新才能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更强而有力的发展,因此,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快慢,而创新能力更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企业初建,都会出现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的情况,因此,企业更应该通过对市场的整体考察,将技术扩散,从而获得更多的创新成果,才能为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多有利的价值。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发展状况与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息息相关,而企业的发展状况则反映出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状况。而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发展水平,而企业却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企业的发展互相影响,共同进步,这样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作用落到实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林喜.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因素分析[J].中国经贸,2013,(12):79

[2]刘清宇.企业管理与企业效益的经济学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2,(4):70

[3]张氦铟.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和谐性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2):103-112

第8篇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与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针对企业之间的竞争最先提出。他们在合写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Corporation》中,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使公司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尤其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的内部因素比企业的外部条件更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除此之外,还包括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和增值,还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价值创新。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3.延展性。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竞争优势,生产出一系列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企业通过核心竞争力形成核心技术后,将核心技术渗透到核心产品中,而核心产品又衍生出某个或多个最终产品,具有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作用。4.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5.积累性。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习积累得到的,不能通过相应要素市场的买卖获得。6.时间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具有可持续性,但这一持续性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地培育和创新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二、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饭店业先后引进设备、引进管理、引进人才并引进世界一流饭店的先进管理经验,经过选择、吸收,众多的饭店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饭店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向我国饭店业大力扩张和渗透,加上我国饭店业内部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中国饭店业面临日趋剧烈的生存环境,只有通过打造自己唯一的、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饭店核心竞争力是指饭店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中获取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优势的核心性能力,语文教学论文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管理机制、饭店文化、人力资源、服务质量管理、品牌建设、营销网络、集团化的市场竞争策略等。饭店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力的合成,即饭店的产品、管理、营销、决策、信息、文化等能力的合成,是根植于饭店内部组织运营中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结合体,是饭店内部组织学习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饭店业整合资源的能力和为顾客创造价值,提高顾客忠诚度的能力,是饭店通过长期的积累、深化、升华而相对稳定和系统化的有机整体。

三、基于饭店核心竞争力理论的饭店经营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饭店经营管理模式的含义

饭店作为以有形的空间、设备和产品服务于消费领域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其效益来自于科学的管理和灵活的经营。饭店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以管理哲学、经营风格、服务特色、运转机制为核心的运作体系,它是在一定管理哲学或观念支配下,在饭店运转实践中,体现其经营风格与服务特色的定制化、系统化的管理规程与操作方式。

(二)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构建饭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饭店企业的运营中,核心竞争力是饭店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在企业运行中,顾客所关注的核心价值物化为饭店核心产品为驱动力,创新形成的终端产品为载体,通过饭店营销环节的价值传递作用,使顾客获得价值吻合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实际的选择,并表现为顾客忠诚度,最终形成饭店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同时,饭店企业通过主动获取顾客信息和战略审视,不断更新、强化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作用过程。 (三)饭店经营管理模式构建

中国饭店业从无到有,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着,积累了非常丰富和宝贵的管理经验。一方面,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结合富有中国特色的实际饭店管理工作,基于饭店核心竞争力的建立,摸索和创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的现代饭店经营管理模式。

1.制度型经营管理模式

制度模式主要“以工作为中心”或“以岗位为中心”,通过各种规范、规章制度、标准等对饭店进行有效的管理。我国饭店采取四级垂直管理体制, 即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四级管理模式: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领班。上级对下属的领导做到命令统一,各部门员工合作的关系遵循直线——职能制,避免多头领导。饭店以其经营任务的需要设置若干部门,各部门机构的设置以专业分工原则为依据。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形式,它提高了管理者的权威,有利于制度、法规的制定、执行和任务的完成,有利于管理者制定工作方针、计划、经营目标。

2.人本型经营管理模式

人本型模式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员工自主管理、民主决策,确立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主人翁意识等观念,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潜能,管理者主要起宏观调控和监督作用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饭店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员工的素质反映出饭店的品位、档次。要有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员工队伍,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热情,采用先进的科学的

人事管理方法,增强凝聚力。这一模式要求饭店的组织机构更加精简,更有效能,对现代信息的传递与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 3.以公众为纽带的经营管理模式

就管理而言,有各行各业的管理,如中央行政管理、地方行政管理、城市行政管理、农村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等等,而饭店现代化管理,则涉及到各方面,它是与各式各样的人直接打交道的综合性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饭店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重视,这就不得不促使饭店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就必须树立饭店管理新理念、新标准、新要求。

4.以服务质量为纽带的经营管理模式

该模式强调要明确饭店服务的特点,明确高质量服务的内涵及重要性,从而保证服务质量的提高。现阶段,标准化是普遍提高我国饭店业服务水平的良方。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饭店业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服务质量标准化,无论是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或创立自己的模式,必须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实现从情绪化服务阶段尽快进入标准化服务阶段的过程,把中国饭店管理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档次。标准化之外,一流的饭店管理模式还要有特色,可以学习借鉴一些西方饭店集团经营管理经验来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

5.以现代营销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

应用现代营销学的理论与实践去开发饭店客源,真正做到时时处处方便客人,处处时时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必须了解市场、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及时调整饭店产品与服务的组合,向公众不断沟通饭店的服务特色、价格,以及做好及时的跟踪服务和各种信息反馈等等,起到良性循环的经营效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营销学引进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了饭店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并带来了新的饭店竞争方式,给饭店带来新的战略性机遇,这就要求饭店加强信息管理,即建立在饭店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之上的以信息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6.以集团化经营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

饭店集团是在饭店业高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饭店企业母公司为主体,通过资本关系和经营协作关系等方式,由众多饭店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集团化经营在占有市场、企业形象及规模经营等方面所具有的综合优势,已成为90年代饭店经营中的主导现象,且这种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强。集团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在于集团饭店自身市场的成熟而要求拓展市场空间,扩大经济规模并成为市场先导。

对于中国饭店业而言,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另一方面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中国众多的饭店企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片面要求其遵循国际成熟饭店集团的做法并不现实,对于他们来说,本科论文尽快扩展规模、积累资本和经验是当务之急。

第9篇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物流经营管理实践能力,在工商企业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经济法、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配送与配送中心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商品学概论、电子商务、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