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药店防疫整改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02 09:13: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药店防疫整改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药店防疫整改报告

第1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落实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思想麻痹松懈、防控措施松劲、关口卡点松弛”等问题,集中开展为期一周的疫情防控“回头看”,认真查漏洞、找不足、防反弹,精准防控,科学防控,以更紧更高的措施和要求,重点防范外来人员输入,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进行,保障我镇境内社会大局稳定。

二、排点

(一)交通运输管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各村营运的公交车和交通运输工具是否落实通风消毒,出入村的外来车辆是否登记检测,村内出入往返人员和外来人员是否进行体温检测及居家隔离,发现的发热人员是否及时登记报告和处置。(责任单位:镇交通防控工作组、各村防控队)

(二)重点人员隔离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湖北及外省返镇人员是否按规定隔离到位,并解除隔离,对即将返镇人员是否劝阻,返镇后是否进行隔离观察,居家隔离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对境外来镇人员是否按规定统计上报,是否定点隔离。对外出务工人员和进京人员是否按规定开具证明。(责任单位:疫情防控工作组、各村)

(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零售药店对发热咳嗽腹泻类药械产品销售是否进行实名信息登记及报告,村卫生室、镇卫生院发热咳嗽病人是否预检分诊并及时报告。镇内各处小卖部、超市、菜店等生活必需类场所是否按规定消毒通风,开业的饭店、澡堂等生活服务类场所是否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消毒、通风。(责任单位:镇卫生院、镇复产复工工作组、各村)

(四)各村防控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各村是否严格实行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对重点人员是否落实责任到人、联系到户的防控措施,各村“外防输入”工作是否严格落实。防疫知识教育宣传、减少集市等人群聚集活动是否落实,环境卫生整治消杀是否落实到位。(责任单位:镇疫情防控工作组、各村)

(五)用工企业责任是否落实。复工复产企业是否履行防控责任,是否对员工进行日常体温检测和健康监测并登记报备,是否对工作场所、公共区域、职工宿舍进行通风消毒。返工人员是否全程佩戴口罩,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是否及时登记报告,及时进行隔离。(责任单位:镇复产复工工作组)

三、实施步骤

(一)自查自纠(3月5日-3月12日)。各疫情防控组、各村按照本方案要求,全方位、地毯式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对排查的问题制定整改清单,明确责任人员、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确保排查的问题改彻底、改到位。

(二)督导检查(3月12日-3月13日)。镇领导对各联系村开展“回头看”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并向各村进行反馈。

(三)整改落实(3月13日-3月15日)。各工作组、各村要对照发现的问题进行细致排查,严格整改,确保不漏一项,不落一人。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疫情工作组、各村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松劲的心理,毫不放松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工作力度不降、措施不减、劲头不松。

第2篇

1、加强屠宰检疫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屠宰检疫工作。结合畜禽屠宰监管整治工作,开展屠宰检疫工作,提升专项整顿行动。加强屠宰检疫工作管理,重点对屠宰检疫申报、屠宰检疫痕迹等工作的规范,强化屠宰检疫检验程序,规范检疫记录。加强屠宰检疫室建设,配备各类检疫(化验)设备。进一步落实屠宰检疫申报、准宰制,规范检疫程序和工作记录,强化屠宰检疫检验程序,确保上市动物及动物产皮质量安全。严格落实农业部屠宰检疫“五不得”,严把屠宰检疫“五关”,全面落实“四不准一处理”要求,确保出场动物产品检疫程序到位。每月不定期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监督检疫人员规范建立各类记录台帐,确保动物产地检疫回收、动物产品持证率达到100%。

2、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申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动物饲养、屠宰和动物产品生产企业100%有无害化处理设施,鼓励引导企业使用机械处理病死猪。申领养殖环节生猪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的病死猪100%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确认。经检出的染疫、病死动物、病害动物产品100%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出现大规模乱抛病死动物现象。积极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第三方治理。不定期对各乡镇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确认、登记进行督查,防止虚报病死猪数量、骗取补助资金的违法现象发生。

3、严把流通环节监管工作。一是抓好外购畜监管工作,外购畜批批落实落地报检,进行隔离观察、并健全相关登记。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各公安检查站派驻人员严格做好牲畜流通环节的监管,坚决杜绝外县市生猪及其产品调入我县,同时查证验物,对于证物不符、无证拉运牲畜等违法情况立即上报。二是加强跨州境调运动物监管,进一步做好外购动物的落地报检、隔离消毒等工作,严格落实调运牛、羊布病监管、落地检测工作,形成调出必检与调入隔离双重保险机制,防止输入性疫情发生,保障活畜流通规范有序。加强流通环节日常巡查,加大对无证调运、证物不符、未按规定落地报告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第3篇

一、海联新农村卫生室建设情况

同一时期,县人民政府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加大全县村级卫生室建设力度,于2011年底实现了456个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目标。

二、目前村卫生室发挥作用情况

村村有卫生室,相当于给村卫生防疫员(即村医)安了一个家,从根本上解决了村医无办公场所的问题,而建设一支稳定且具有一定素质的村医队伍上,是让村卫生室发挥作用的关键。随着村卫生室的不断普及,县级卫生主管部门和乡镇卫生院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一是提高村医的工资待遇。基础工资由原来的100元/月提高到400元/月,并把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城乡统筹管理,凡是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的村医,每月享有417元的补助,另有效绩工资100元/月,由乡镇卫生院考核,报县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发放。这样,凡是正常开展业务的村医,工资性收入高于村干部。二是推行基本医药补贴制度。医疗器械和药品全部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配发,零差价销售,按药费金额的51.3%进行补贴,业务开展越好,药物销量越大,补贴也就越高,有利于调动村医的积极性。三是加强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抽调到中心卫生院跟班学习、以会代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强医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村医队伍的综合素质。

调查了解,导致海联新农村卫生室未正常使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不够,监管不到位。有的乡镇认为每个村卫生室投入才5万元,属于小项目,对其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大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在规划选址、落实土地等环节没有慎重对待,导致选址失之于偏,村医不愿入驻,征地前期工作不扎实,征地款未及时兑现,引起农户阻扰村卫生室使用等,有的则由于监管不到位,目前尚存在工程未正式交付使用、亦或由于村干部与村医之间关系不协调,村医未拿到钥匙而无法进驻等问题。二是待遇偏低,村医不稳定。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农村务工收入逐年上涨,加之管理日益规范,村医队伍陷入责任大而报酬低的困惑之中,老村医大多由于文化水平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近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又不甘心从事低收入的工作,纷纷选择到城镇医院或药店打工,少数回乡从事村医工作的,也仅仅当作一种待业过程,一旦有机会就考走,村医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三是财力薄弱,补贴难兑现。据村医反映,由于地方财政实力薄弱,村医开展新农合业务的补贴和基药销售补贴长期被拖欠,致使个人垫付的基药费不能及时回收,不能及时补充药品,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

三、对策及建议

海联新农村卫生室项目建设、管理及发挥作用情况,其实代表了全县村卫生室建设及后续管理的状况,暴露出全县项目建设中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就进一步发挥海联新农村卫生室的作用及今后推进同心工程项目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加强海联新农村卫生室后续管理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是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主攻方向。海联新农村卫生室是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同心工程的重点项目,是惠及全县十几万人口的德政工程。要充分认识该项目在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总结本地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交流,加强后续管理,让村卫生室更好地发挥作用。

2、认真督促整改。建议由县卫生主管部门牵头,针对目前海联新农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重点解决村医不到岗、村卫生室未移交投入使用、因灾损毁卫生室修缮等问题,确保所有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

3、逐步提高村医待遇。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呼吁出台村医基础工资正常晋级政策。将涉及村医的各项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切实给予保障,并及时兑现。

4、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建立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在加强医德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医疗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村医在新农合报账方面的业务指导。

(二)关于推进同心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议

1、强化规划意识,充分尊重民意。项目的意义在于发挥作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在今后的同心工程项目建设中,相关部门要重视深入基层调研这一环节的工作,把捐方的意愿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规划意识,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意见,避免重复建设或项目建成后闲置,造成浪费。

第4篇

根据《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和突发事件发生趋势分析工作的通知》(市应急办函〔〕21号)要求,现对我市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各有关部门严格遵循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各地分级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应急工作方针,切实加强部门配合,扎实做好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预防等基础工作,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

二、应对工作评估总结

(一)加强应急组织领导。成立了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应急处置工作。总指挥长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我局,办公室主任由我局局长担任。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也专门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领导应急管理工作。加强部门联动,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处置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运行机制和救助体系,加大物资、资金保障力度,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消除突发事件危害。

(二)健全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原则、程序、方法及保障措施。在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方面,陆续制定出台了《盐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盐城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盐城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力求从制度上落实监管责任,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在应对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方面,制定了《问题药品应急处置工作程序》,不断完善预警发现处置机制,及时控制和有效处置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的各类药品和医疗器械;强化与公安、卫生等其他行政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建立包括药品监督、卫生防疫、临床治疗等专家组成的预后处置组,研究对使用过问题药品人群的补救方法措施;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制度,建立统一的药品安全事故监测、联络体系。

(三)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我们切实采取措施在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强化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监管。一是强化生产环节监管。对14家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了47次飞行检查和跟踪检查,共发现各类管理缺陷74项次,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开展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高风险医疗器械等监督检查,建立医疗器械监管责任体系,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行为。二是强化经营环节监管。开展药品经营企业gsp复认证工作,已有3家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179家零售药店顺利通过了gsp复认证现场检查。并对认证满两年的18家批发企业、5家零售连锁企业进行gsp跟踪检查。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公安局联合开展含可待因复方口服制剂专项整治工作,加大特殊药品监管力度。将医疗器械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注册核查、体系考核相结合,努力提高医疗器械监管水平。三是强化使用环节监管。启动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推行城市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联合卫生部门对23家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执行《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情况进行检查,提高规范药房、合格药房创建水平。首次举办全市adr报告质量评比活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我市参与在线呈报单位数862家,居全省第一;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3884份,居全省第三。四是严格监管基本药物定点配送企业。开展基本药物配送情况专题调研,实行基本药物定点配送企业报备制度,对全市6家定点配送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完成了省局下达的基本药物抽样检验任务,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在食品安全方面,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问题乳粉清查、“地沟油”专项治理、学校食堂餐饮安全检查等专项整顿,切实规范食品市场秩序。在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方面,以血液制品、生物制品、中药制剂等为重点品种,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打击制售假劣药械违法行为;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检查,查处食品、保健食品、消毒产品、化妆品等领域的违法行为;开展药品冷链管理专项检查,加强生物制品监管;开展药品生产、制剂配制专项检查,确保不发生源头性药害事件。,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1016次,检查涉药单位7513家,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558起,其中查获的“9?16”特大假冒人血白蛋白案被列入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十大典型假药案之一。

(五)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分别成立食品和药品专家库,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开展咨询、技术指导并参与应急处置和评估工作。组成由监管人员、专家等组成的应急处置队伍,通过应急演练和岗位练兵等形式,培养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回应能力。

(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食品药品培训宣传力度,全系统新毕业食品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35名,积极开展“315”、“124”宣传咨询活动,配合市电视台举办“315”电视晚会;组织市区300个家庭参观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全国巡展,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组织基层药监人员自编自演法制小品节目,参加全市“五五”普法专场文艺演出,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饮食用药安全知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工作建议

(一)夯实应急工作基础。强化应急管理组织建设,加大应急经费的投入,保证应急物资储备齐全。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应急演练等方式,建设一支“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高素质应急管理队伍。

(二)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不断健全预警发现处置机制,为防范和处置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强药品日常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切实保证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增强综合防控和自我防控意识。

四、趋势分析

(一)发生趋势。

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一是集体性食物中毒。二是污染源引起的原发性食物中毒。三是企业管理不当造成的食品污染引起暴发性食物中毒。

药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一是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二是突发群体性药械危害、严重药械不良反应。三是部分药品生产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无序竞争、偏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四是农村药品安全存在隐患。

(二)对策措施。

第5篇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问题的研究上饶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徐 英实施农村药品放心工程,全面开展药品“两网”建设,是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要求,开展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广大农民用药安全有效,对于维护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用药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__年10月起,我局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围绕“减少流通环节、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方便农民购药”这一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努力推动我县“两网”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上饶县现有人口73万,其中农村人口近80%,国土面积2240平方千米,全县辖21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98个行政村。辖区内有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约1100家。其中,药品生产企业4家,药品批发企业4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1家,药品零售企业146家,县级医疗机构5家,乡镇医疗机构24家,村卫生所(室)、个体医疗诊所893家。近年来我局一直坚持不懈地抓药品“两网”建设,通过多年的扎实工作,全县药品“两网”建设已初具规模,乡镇药品协管工作站及行政村信息网络已基本完成,基本上达到了监督网覆盖率100%、供应网覆盖率100%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一)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两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两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任务重、工作难度大。为使我县“两网”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我局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别做出批示,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纳入县、乡两级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内容。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药监、卫生、工商、公安、监察、广电、物价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保证了乡镇药监协管机构正常工作。县政府制定印发了《上饶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实施方案》(饶县府办字[20__]46号),并于6月25日召开了由领导小组成员、各乡镇分管领导、农村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和管理相对人参加的全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县政府副县长黄统征出席会议作了重要讲话,分阶段部署了“两网”示范县建设工作;7月2日 ,黄统征副县长深入上泸镇、黄沙岭乡、四十八镇等乡镇食品药品工作站及卫生院检查指导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目前全县24个镇(乡、街道办)都成立了“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具体落实相关工作,使我县“两网”建设工作开展比较顺利。(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两网”工作深入民心“两网”建设是一项以保证农村药品质量、改善农民用药环境为目标的民心工程,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下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为使“两网”建设家喻户晓,我局共投入4.7万余元用于两网建设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做到电视里有形、专栏里有画、专刊里有字,以进乡村、进农户、进课堂为重点,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和“两网”示范县建设宣传工作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广泛参与、多方受益的和谐社会氛围。一是充分利用上饶县报、县电视台、市局网站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两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二是编印800余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培训教材》、1000余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宣传单,送进村庄、送进农户,张贴到农村各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中小学校、幼儿园、村委会的醒目位置进行宣传;三是在国道、乡村公路沿线、行政村出入口刷写“两网”建设永久性宣传 标语38条,各乡镇工作站都设有“两网”宣传栏或黑板报,医疗机构、药店制作悬挂了“两网”建设宣传栏;四是制作了两网建设电视专题片,每月编印《上饶县农村药品“两网”工作简报》,及时向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通报“两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全社会对“两网”建设的认知程度。(三)精心组织,勇于创新,“两网”工作稳步推进我局在认真落实县政府印发的实施方案的同时,注重创新机制与发挥实效相结合,注重“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相促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健康保障。1、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化。我局坚持以专为主、以协为辅的原则,在我局药品稽查人员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现有资源,聘用作风正派、办事公道、遵纪守法、热心公益的干部群众为协管员、信息员,在乡镇实行双协管员制,负责政府组织协调工作和日常药监协管业务;每个行政村聘用1名药监信息员,负责日常药监信息工作,做到了县有监督员、乡乡有协管员,村村有信息员,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广泛覆盖、高效运行的县、乡、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督网络,从而扫除了农村监管盲区,提高了监管的有效覆盖。目前全县24个乡镇(街道)共聘请了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48名,信息员239名。并已建立了协管员、信息员、医疗机构、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培训档案、医疗机构、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监管档案。2、两员工作管理正规化。今年我局将食品安全监督网与药品安全监督网进行了整合,两网合一,建立了协管员、信息员培训档案。制定出台了《“两员”工作职责》、《“两员”工作程序》、《“两员”培训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两员”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中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纪律、受训方式,并颁发了工作手册,切实发挥“两员”作用。“两员”的管理工作已步入了正规化管理轨道。今年我局统一对乡镇聘任的协管员进行了上岗前业务培训,乡镇对信息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达到了参训率百分之百。为鼓励协管员积极参与药品监管,提高协管工作效率,我局在有限的经费中挤出近两万元用于对协管员进行工作补贴,较好的调动了两员的工作积极性。3、技术监督专业化。我局不断加强药品技术监督体系建设,设立了“药品快检室”,加大设备投入和人员培训力度,积极开展现场监督快检,做到“人人会快检、个个会抽样”, 充分发挥快检的初筛作用,提高监督抽验针对性,提升药监执法的技术含量。截止到10月底,送上级药检所检验63批次,已收到检验报告书61批次,检出不合格药品45批次,检验阳性率达74%。同时,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任务数196例、器械不良反应任务数3例,完成率达100%。4、药品监管电子化。为加强对涉药单位监管,提高监管工作效率,我局开通了政务网站,建立了药品安全电子地图,将涉药单位基础信息和监管记录存入电子数据库内,实现了动态监管。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条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首先从县城药品零售企业着手,通过召开远程监管动员大会,对在线远程监控做了系列的宣传工作,为该系统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截止日前,县城12家零售药店和2家药品批发企业视频监控系统已安装到位且正常运行,并实行出具电脑销售凭证,同时,根据省、市局统一安排,我局投入资金为所有乡镇所在地的69家零售药店订购了药品管理软件,村级有条件的我局也免费提供安装软件,进一步提高药品监管信息化水平。5、药店、药房管理规范化。农村药品终端包括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抓好终端管理是保证农民用药安全的关键。我局一方面加大农村零售药店的监管和培训力度,督促药店认真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目前全县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均已通过gsp认证。20__年投入资金1.3万余元对全县药品批发、零售企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参训人员400人,参训单位达100%。另一方面,与县卫生局密切配合,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联合制定印发了《上饶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评分标准》(饶食药监字[20__]3号),对医疗机构的涉药人员资质、药房条件、药品管理进行了细化,提出“八个方面规范”:即涉药人员培训上岗、管理制度统一制定、药橱药柜卫生整洁、药品摆放分类整齐、购进票据保存完好、验收记录规范完整、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医疗垃圾有效处理。目前,全县30家集体医疗机构,有5家医疗机构通过了规范药房验收,有13家正在实施改造,计划12月底进行验收,村级卫生所有115家已通过验收,有130家安排在12月底或09年元月初验收,其余的安排在09年底验收。6、农村药品供应配送化。农村药品市场点多面广,卫生所、个体诊所比较分散,我局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加,市场运作,科学监管”的原则,抓好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在县内四家批发企业中择优选择江西新源医药有限公司作为县内药品主配送企业,并与药品零售企业、医疗机构和村卫生所(室)、个体诊所签订包括药品质量条款内容的配送协议书。目前,江西新源医药有限公司对县内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品直接配送率已达100%,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通过随机抽取20个品种的药品价格调查,药品平均价格下降13.5%,有效遏制了药价虚高的现象,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7、农村医药行业诚信化。开展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是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我局在“两网”建设过程中,坚持把诚信建设与监督执法、企业自律、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初步构建起全县药品信用管理运行体系。一是按照《江西省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全县涉药单位安全信用等级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等级、评价管理和评价公布方式;二是积极倡导涉药单位开展行业自律,向全社会作出“质量第一、诚信发展”的承诺,悬挂群众监督公示牌,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实施分类管理,提高监管针对性,制定了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和管理方法,将全县涉药单位划分a、b、c、d四个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定期药品质量信息,曝光典型涉药违法违规案件。从而努力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农村医药市场环境。8、学习交流定期化。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局关于药品“两网”建设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使“两网”真正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满意网、放心网、方便网,今年我局分批组织干部到余江 县、乐平县、婺源县、玉山县参观学习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就“两网”建设中的工作方法、经验教训、资料整理、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通过学习交流,搭建了长期交流的平台,建立了共同的信息资源,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四)结合“两网”建设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

药品安全监管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立局之本,我局结合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把抓好药品安全工作作为搞好“两网”工作的着力点,以日常检查为基础,以专项检查为手段,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和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全县药品市场秩序。1、开展了药品广告的专项检查,对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传播进行监控,对省市局阶段性分期的违法药品广告品种进行了逐一排查,重点以保健品充当药品宣传的进行了集中整治,对未经注册审批的广告进行了全面清理,截止10月份,我局对药品广告进行检查涉药单位90余家,受理核查户外广告宣传10余次,有效地净化了药品广告市场。2、开展了对疫苗的专项检查。重点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预防保健所、社区服务中心和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各单位购进疫苗全部是从市防疫站购进,运输过程能够冷链运输,基本保证了疫苗的质量。在检查中对各单位购进票据不规范、购进记录不完整等进行了规范指导,以切实保证疫苗质量。

3、开展了对一次性医疗器械、植入性器械、骨结合用无源金属植入医疗器械及电疗、磁疗、光疗物理治疗设备、隐形眼镜产品质量的专项检查。共检查医疗机构969家,其中乡镇以上医疗机构24个,村卫生所893家。检查中有21家供货资格档案不全,骨科植入性器械有2家购货资质不全,另外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销毁不及时等问题,对检查中存在问题的单位下达了责任整改通知书,要求其立即整改。4、开展了兴奋剂药品专项治理行动,我局与工商、卫生、公安等5个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兴奋剂生产经营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并与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签定了兴奋剂生产经营专项治理工作承诺书150余份,对全县涉药单位含兴奋剂药品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没有标示的规定标识的兴奋剂类药品进行了查处。5、开展了抗震救灾药品专项检查,5月份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四家药品生产企业江西泽众制药有限公司、江西一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恒康药业有限公司、江西捷众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的5.12赈灾药品质量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了特殊时期食品药品安全。6、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查,根据市、县政府下发的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分别于6月13日召开了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会议,6月25召开了各县直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及药品批发企业负责人会议,对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查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具体部署,并与各涉药单位签订了食品药品安全承诺书,在各涉药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专项检查,检查覆盖率达100%。三、取得的实效(一)规范了农村药品市场秩序,保证了农村药品质量。通过“两网”建设,规范了农村药品的购销渠道,打击了违法经营药品行为,维护了农村药品市场正常秩序,基本杜绝非法渠道采购药品行为。药品规范化管理覆盖了药品购进、储存、销售、使用各个环节,药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二)改善了农民用药环境,推动了新农村建设。通过“两网”建设,药品批发企业由无序恶性竞争变为有序规范竞争,服务功能得到加强,配送药品进乡到村,满足了农民用药需求,方便了农民购药用药;农村医疗机构开展创建“规范药房”活动,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提升,改善了农民用药环境,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降低了农村药品价格,促进了“新农合”的发展。通过“两网”建设,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药价进一步下降,减轻了农民用药负担,促进了“新农合”的全面发展。(四)提高了药品监管效能,扫除了监管盲区。通过“两网”建设,农村三级药品监管网络正在发挥实效,弥补了药品监管的力量不足,扫除了农村药品监管盲区,“两员”举报线索和上报监管信息使县局执法监督有的放矢,提高了监管效率,特别是在处置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上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清晰、相对集中的药品供应网络也使县局得以全面掌控农村药品市场状况,减少药品安全隐患,使涉药案件及时得到有效查处。(五)增强了企业诚信意识,促进了医药经济和谐发展。通过“两网”建设,建立健全了科学的信用评价制度、完善的信息收集制度、有效的信用教育制度和公正的信用奖惩制度,基本构建起农村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全县医药行业已经形成了以守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医药经济和谐发展。四、存在的问题(一)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药监工作未列入乡镇政府的年度工作,乡镇政府对药品监管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有的乡镇领导认为乡镇一级没有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无法将这一工作纳入到正常工作中;有的乡镇领导认为药品都是从医药公司购买的,出不了大乱子,出了事也由医药公司负责,因此在乡镇一级政府中药品监管工作尚未走入正轨,从而直接影响了协管员和信息员工作积极性。(二)协管员和信息员开展药品协管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水平有待于提高。在我县,很多农村药品监管网络是依托当地乡镇政府建立起来的,协管员、信息员由所在地乡镇、村干部兼任,由于协管员、信息员(特别是信息员)综合素质不高,学习药品监管知识难度很大,对开展药品监管工作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进入角色缓慢,而且他们的主要工作并不是药品协管,难以保证药品协管工作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际监督检查工作中,有的协管人员碍于情面,不愿去卫生院、个体诊所检查药品的购买、使用和管理情况;有的怕打击报复,不敢举报药品违法违规案件;有的借口平时本职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开展药品协管工作等等,总体表现在工作主动性不强,敷于应付,这些都影响了当地药品监管工作的开展。(三)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如果说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那么能不能给农民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医疗机构就负有把好最后一道质量关的重大责任。然而通过检查发现,不少农村医疗机构在药品管理方式上并不能适应药品质量管理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药品质量管理意识不强;二是药品购进验收制度执行不力,购进记录和质量信息登记内容不完整;三是药品储存、陈列场所硬件设施设备落后;(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价格缺乏有效管理。通过市场竞争,农村药品供应价格已经下降了一些,但由于缺乏物价的强制管理措施,仅仅按照现行的药品价格管理和购销协议 的约束,难以确保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将药品价格同比降下来,无法将药价下降的实惠真正让利于民,影响了供应网络的成效。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民用药问题、加强农村药品监管的治本之举,因此在推进“两网”建设中,一定要把“两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药品监管网络建设应从“重规模”向“重实效”转变,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应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我局在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积极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把这项惠及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持久有效开展下去。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日领题人:徐英课题组成员:徐英、徐小彬、邓凌燕执笔人:邓凌燕

第6篇

在有关广东省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肺炎事件”)的风波渐趋平缓之后,豪夫迈・罗氏公司――一家以科研开发为基础的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上市不到两年的一种新药,却因为肺炎事件陷入了麻烦。

罗氏公司曾经是广东肺炎事件的一个受益者,该公司生产的“达菲”因被传为“惟一特效药”而在广东省内销量骤增。据悉,2月8日前广东省内该药的保有量仅1000盒,2月9日后飙升到10.5万盒。

传言从何而起?全球第六大医药企业罗氏公司在整个事件中的一系列所作所为引起了人们的质疑。2月16日,广东省公安厅宣布对罗氏药业展开调查。

“达菲”销量飙升的同一天,上海罗氏制药公司在广州假日酒店约见了广东地区的记者,被邀请的媒体包括广州地区主要的报纸以及广州市内主要电视台。

罗氏公司向与会记者提供了两份资料,一份是《广州流感》,另一份是《新型抗病毒药物――达菲》。参加这次会议的罗氏方面负责人包括“达菲”产品经理陈奇和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企业传播部经理顾蓓红。

据与会的一位记者回忆,在见面会上,罗氏公司介绍,今年1月31日,广州市各大医院均报抗病毒药物“达菲”已经告罄,各医疗单位打至罗氏公司催货的电话不断,经向各大医院了解情况后,罗氏公司得知广州市部分医院出现急症病人,并已经有死亡病例报告。

当记者们追问有无发现致病原因时,陈奇称罗氏公司有关方面主动与北京国家流感中心(全名应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郭元吉沟通,在致病原因尚未明了的情况下,从症状判断,与1997年香港发生的禽流感有极大类似,初步排除了普通流感、登革热病毒、军团病毒等可能。国家流感中心郭元吉主任认为是禽流感。陈奇当时还表示,记者可以向郭教授求证,并当场提供了郭的电话。

陈奇还告诉记者,如果证实该病为禽流感,目前惟一可以对该病进行预防及治疗的抗病毒药物只有“达菲”。2月10日,有记者再次找到陈奇了解有关广州“疫情”的最新进展情况,陈奇告知,北京有关专家及中央有关权威部门已经初步认定,广州暴发的“疫情”最大可能是禽流感。陈奇还告知,“达菲”在各大医院治疗有关病例时,退热作用相当明显,经过治疗后,有超过40%的病人迅速退烧。

2月17日,当记者就此向郭元吉求证是否说过罗氏所介绍的那番话时,郭元吉却表示,“这是纯粹的造谣”。郭称近日广州很多记者都打电话询问这事,这令他十分愤怒:“哪有什么B-2型禽流感,根本就没有!广东的具体情况我都不知道,也没有实验根据,我怎么能胡说八道是禽流感什么的呢?没有说过!”

无独有偶。2月11日,互联网上一个署名为“昨夜西风”的人对“禽流感说”进行了推波助澜,并且宣称“目前国际上惟一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病毒的抗病毒产品――瑞士罗氏公司的‘达菲’(化学名:磷酸奥司他韦)于前日在广州全面断货”,而罗氏公司在华机构――上海罗氏制药公司“已于2月9日空运大批药品至穗,2月10日起在广州市各大医院均有销售,零售价格每片30元”。

由于各种传言中都提到了“达菲”作为特效药,各医院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来满足前来购买该药的民众的需求。然而,与罗氏说法有异的是,医药机构大多是在2月8日以后才开始听说“达菲的特效”的,并非此前他们所说的1月31日就在医院大量使用。

广东省医药采购公司销售部刘经理告诉《财经》:“这种药在广州的库存量为零,从正月初八罗氏方面上班后,我们开始调拨连续空运,差不多几个小时一批,到2月14日,广州地区调进的7万盒,已经基本用上了。”据一位亲临现场的人形容,“达菲”在刚刚抵达广州白云机场时,就已经被等候在那里的各大医院一抢而空。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药剂科主任杨宏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正月初八以来罗氏制药公司的医药代表频频来医院,向他们散发预防流感的小册子,并介绍该药对近日出现的流感治疗十分有效。鉴于罗氏制药是一家国际著名的制药企业,加上院领导的推荐,该医院药剂科便购进了500盒“达菲”。2月13日,罗氏公司“达菲”产品经理陈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罗氏制药连夜加班,已向广东发货达10.5万盒。

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制药厂不得召开以介绍处方药性能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形式的会、咨询会、推广会,也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

对于2月9日的“新闻会”,顾蓓红的解释是,“达菲”1月31日在广州全面断货,但罗氏的销售人员还是不断接到要货的电话,这就说明这个药销售量忽然增大,所以罗氏认为公司有义务通过媒体向大众专门有关正确使用处方药的问题,因为罗氏“达菲”是处方药,这样才有了这次的媒体见面。而罗氏在发给《财经》的一封信中却表示,所谓的“新闻会”,事实上是春节以后的一个非正式的早餐会。

2月16日,开始有媒体宣称“达菲”事件中有虚假宣传成分,并举报给了广东省公安厅。有消息表明,广东省药监局有关方面目前也正在介入调查取证。

板蓝根风潮

虽然“罗氏”事件尚待调查,但众多商家借机哄抬药品价格的现象却是无庸置疑的。

从2月10日开始,广东许多市县相继出现抢购药品的现象,商品涉及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罗红霉素等抗病毒药物及食用醋、医用口罩等,并波及到广东周边的广西、海南、湖南、福建、江西等地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广州香雪制药销售部的袁小姐告诉《财经》,按照政府指导定价,板蓝根大包(20袋)最高零售价为7.72元,小包(10袋)的最高零售价为4.03元。据她了解,药厂提高药品出厂价的并不多,涨价行为主要源于药店,一些药店甚至将板蓝根的药价提高到了50元一袋。她表示,“药店的行为厂家没有办法管理,只有政府部门去执行监督。”

截至2月12日,广州市医药公司从全国各地调来12万盒抗病毒冲剂与14万包板蓝根。相当于2002年一年的总和。从11日下午开始,广东省周边的地方也不断传来板蓝根等药品热销甚至脱销的情况。中国医药总公司南宁医药批发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10日下午3点开始,站里就陆续接待了订购板蓝根的客户,并表示“有多少就要多少”。

在抢购和传言持续三天后,2月11日,广州市政府和广东省卫生厅才先后出面辟谣,通报相关情况。同日下午,广东省物价局紧急召开新闻会,表示已在全省进行物价大检查,告诫药品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省里对药品最高限价的相关法规,并通报批评了部分药店的乱涨价行为。随后广东省委开始要求各地向广大群众辟谣和组织货源,确保药品和粮油食品充足供应,并组织了10个工作组迅速分赴全省。在政府强力介入之后,市场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据不完全统计,2月12日~13日上午,广东各地共出动3600多人次,组成1100多个检查组对哄抬部分药品和粮油食品价格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检查。深圳市仅11日就出动1300多人次,对3000多家药店、超市、商场进行了重点检查,对部分违法经营者进行了严肃处理。在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下,从12日开始,板蓝根等抗病毒药品和食用醋、医用口罩的价格迅速回落到涨价前的水平。

板蓝根风潮在短时间内为厂商聚敛了大量财富。据白云山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白云山中药厂长李楚源透露,该厂主要利润源之一板蓝根,2002年全年销售额为1亿元,而2003年仅9日到12日这三四天,其销售估计已经超过了上千万元。该公司股票2月10日上涨了3%,11日开盘又上涨超过6%,同样生产抗生素的鲁抗医药与生产食用醋的恒顺醋业,当日也开盘涨停。

然而涨价行为并非没有代价。广东省物价局局长陈小川在2月11日的新闻会上表示,按照《广东省定价目录》,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等抗病毒药物均属政府定价范围,一些商家哄抬药价,致使这些商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这些行为严重干扰正常的市场秩序,所有突破政府定价限额的销售行为都属违规涨价行为,将予以严厉的行政处罚。

2月14日,广州市物价局率先处罚了二天堂大药房等三家哄抬物价的商家,并对330多个商家发出告诫通知书或口头责令整改,有11家商铺已被立案检查。据了解,广州市二天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不执行政府定价,总部在向各分店配送药品时,擅自将原来六七元一包的板蓝根提高到15元,16.8元一盒(10支)的抗病毒口服液提高到20元,所属加盟药店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加价5元出售。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物价部门对违法商家处以20万元罚款。对擅自提高食盐、粮油价格的东山区大昌岛货仓商场则处以停业整顿七天的处罚。

20万元的罚款在历史上是没有的。“以往一般是计算违法所得,处罚需要通过认定、计算违法所得、听证等一系列的程序。但在近期的特殊情况下,不少哄抬物价的商贩也没有对高价销售的物品留下销售记录,因此需要特事特办。”广州市物价局局长沈志超称。

广州市一家连锁药店的负责人告诉《财经》,由制造商(厂家)、批发商和零售供应商组成的产业链,在这次风波中都有违规的行为出现。因为大部分厂家在春节后都刚刚开始生产,存货不多,在利益面前,一些厂家就拿一些数量不多的存货当做要价的砝码。因为厂家不能随便将出厂价提高,进货商如果和厂里的供应处很熟悉的话,只要补加一块作为补偿,就可以拿到“珍贵的货物”,而对于买家来说,“拿到货就相当于拿到了钱”。

据《财经》了解,广州市物价局目前仍在进行调查的主要对象就是批发商,因为他们在哄抬风波中的嫌疑最大,甚至“还有几家国营药品批发商也参与其中”。而在零售供货商中,因为是最接近恐慌情形的销售末端,他们不断要货、催货,在一时没有新货源的情况下,就只好利用手上仅有的一些货,逐步将手中的药品加价。

来自广州市物价局的资料表明,在此次涨价风波中,零售终端的情况最为严重;此外,一些中小型批发商不但将药品价格提高,而且还故意将部分药品囤在手中,想看看这场风波的危害性到底还会持续多久。

事实上市场也在惩罚着投机者。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产销链中,有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三方。当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后,受消费者需求突然增加的刺激,产销链的每个环节都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依次放大,在产销链内部造成了一种加乘作用。汇总到制造商手中,突然就成为了“需求幻想”。针对这个需求幻想进行采购和大批生产并销售之后,几周之内,产销链的所有环节都从严重缺货变成了淤货。

教训是什么?

对于此次药品抢购风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杨宜音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公开和渠道的畅通是市场价格均衡的重要保证。政府部门作为信息的权威机构和信息的掌控者,如果极力阻止信息的充分流动,或者提供的只是不完整不全面甚至包含虚假内容的信息,则无异于提供了错误的和误导性的价格信号。这种做法会给各种小道消息留下空间,无助于市场理性战胜市场中的非理性因素,不仅不能稳定市场,甚至可能加重市场的扭曲程度。

杨宜音指出,真正政府部门可做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规范市场秩序即是其一。在一些商人囤积居奇,高价出售板蓝根的时候,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并没有采取及时有力的行动,这是板蓝根价格一路走高的原因。只是在事态持续了好几天之后,地方价格和药品监管部门才开始对相关的价格违规行为进行打击,调拨药品和相关商品的动作也才展开。

实际上,药品的供应问题很早就已显示出迹象。在药品全国大面积脱销之前,今年1月份,广东省河源市就发生过类似的抢购风,抗病毒口服液一度卖到100多元一盒。然而,香雪抗病毒口服液在河源的销售是由一个经销商控制的,药厂很难直接插手。最后,在河源市卫生局与香雪公司协商后决定,直接调用抗病毒口服液进河源销售,这才缓解了当时的紧张局面。但遗憾的是,这并未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香雪制药的一位销售人员事后称:“假如对于药厂的销售渠道没有限制,药厂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首先将药品供应到国营药品批发公司,哄抬药价现象应该不会如此严重。”

杨宜音认为,在恐慌心理下的抢购,主要目的是为了储备,以使自己产生安全感,并非现实的需求,只要这种恐慌的心理消失,大量的储备需求也就随之消失,药价自然就会降下来。“所以这种高价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但是在大部分商家看来,在需求激增后的涨价行为正是价格规律的体现,涨价有助于调节需求。但专家指出,在危机中的需求具有特殊性,不会因价格而发生变化,而且往往变化过于迅速,不足以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很容易造成企业的过度反应。

第7篇

由市贸发局牵头,市供销社、粮食局、海洋与渔业局配合,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在“十一五”期间,发展一批农村现代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以各县(市)城区中心市场和骨干企业为核心、乡镇市场和重点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规范有序,便利安全的农村现代食品流通网络。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

1.加快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由贸发部门负责,供销、海洋与渔业、粮食部门配合。在农产品主产区县(市)有重点地建设和改造升级一批粮油、果蔬、水产品、肉类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批发市场的信息系统、物流装备、农产品冷链系统以及食品安全检疫检测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开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改善经营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完善经营设施。今后五年内全市要培育40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6个,培育5个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新建和改造升级水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贸市场7个,其中省级重点扶持2个,市级重点扶持5个。

2.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供销部门负责,鼓励发展为农民提供包括信用、供销、技术推广等在内的服务的行业协会和购销服务合作社,鼓励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发展农村行业协会20个,专业合作社23个。

3.建设农产品信息网络。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建立信息站点,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完善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展销等服务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流通信息资源,推进网络互补,信息联通。依托**现有的信息服务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平台,规范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推广站,设立基层服务网络,三年内建设万村千乡龙头企业信息服务站50个,供销社系统基层信息服务站90个,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点169个(其中供销社系统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点120个,通过网上商品供求信息促进商品成交额达1亿元以上),农产品集散地商务信息网站1个,涉农网站1个,培育500个农户骨干,培养50名大学生村级信息员,开展商务信息服务站建设。五年内实现每个县(市、区)、乡(镇)、行政村都有一个农产品信息站(点),形成“三级延伸、双向辐射”的信息网络。

4.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大型生鲜超市连锁企业。由贸发部门负责,加快建立和发展生鲜农产品加工、包装、存贮、运输为一体的统一配送系统和冷链系统。鼓励连锁超市集团建立自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与生产基地产销对接、定单、定牌生产。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试点工作,重点依托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逐步加大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中的农产品经营份额,国家试点企业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食用农产品的销售比例达到25以上。

(二)建设和完善农村食品经营网络

1.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按照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积极引导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进入乡村,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到农村开办直营店、发展加盟店。改造和新建连锁经营网点,拓展农村市场,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零售网点的作用,依托现有经营设施,逐步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完善农村服务网络体系。鼓励农村食品经营网点适应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变化,增加服务项目,扩大经营品种和经营规模。**年在**区、**市、**市、**市、**县、**县、永春县、**县8个试点县(市、区)的乡(镇)和村建立86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并建立县级生活消费品配送中心。**年8个试点县(市、区)乡(镇)、村计划建立40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力争用3年时间发展和改造乡(镇)“农家店”1800家,8个试点县(市、区)和**市区建立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并依托在**的大中型流通企

业,构建全市消费品流通网络。

2.加强县乡加工食品批发网络建设。由贸发部门牵头,工商、质监、卫生、粮食、供销部门配合。在城区发展辐射农村、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或批发一条街,发展向农村小店统一配送食品的骨干批发企业和配送中心。在重点乡镇培育一批讲求信誉、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户。今后五年内全市要

实现县县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街),乡乡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户。

3.加强中心集镇商业建设。由贸发部门负责,在中心集镇积极发展食品超市、便利店、自选店等新型业态,把集镇食品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辐射周边的农村商业中心;以现代流通方式新办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253家,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

二、建设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

联席办负责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对重大食品中毒事件及时进行处置,依法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主要措施:

(一)由市联席办牵头协调农业、卫生、质监、工商、粮食部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网络,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性调查分析工作,及时研究分析农村食品安全形势,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二)由农业、渔业、工商、供销、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落实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农产品污染。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组织开展农药残留、滥用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加强农药、兽(渔)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依法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原料的质量安全。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同时在蔬菜、茶叶、水果等主产(基地)乡(镇)农办设立快速检测室,每星期深入产地2-3次开展产品上市前的抽查检测工作。继续抓好禽畜的防疫检疫工作,防控疫病发生,加强生产(外调)源头监管,防止疫病禽畜产品上市。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和出口生产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推广“基地+公司+农户”模式。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场30个(不含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45个(其中水产品20个)。

第8篇

由市贸发局牵头,市供销社、粮食局、海洋与渔业局配合,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在“十一五”期间,发展一批农村现代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以各县(市)城区中心市场和骨干企业为核心、乡镇市场和重点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规范有序,便利安全的农村现代食品流通网络。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

1.加快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由贸发部门负责,供销、海洋与渔业、粮食部门配合。在农产品主产区县(市)有重点地建设和改造升级一批粮油、果蔬、水产品、肉类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批发市场的信息系统、物流装备、农产品冷链系统以及食品安全检疫检测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开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改善经营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完善经营设施。今后五年内全市要培育40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6个,培育5个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新建和改造升级水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贸市场7个,其中省级重点扶持2个,市级重点扶持5个。

2.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供销部门负责,鼓励发展为农民提供包括信用、供销、技术推广等在内的服务的行业协会和购销服务合作社,鼓励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发展农村行业协会20个,专业合作社23个。

3.建设农产品信息网络。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建立信息站点,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完善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展销等服务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流通信息资源,推进网络互补,信息联通。依托现有的信息服务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平台,规范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推广站,设立基层服务网络,三年内建设万村千乡龙头企业信息服务站50个,供销社系统基层信息服务站90个,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点169个(其中供销社系统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点120个,通过网上商品供求信息促进商品成交额达1亿元以上),农产品集散地商务信息网站1个,涉农网站1个,培育500个农户骨干,培养50名大学生村级信息员,开展商务信息服务站建设。五年内实现每个县(市、区)、乡(镇)、行政村都有一个农产品信息站(点),形成“三级延伸、双向辐射”的信息网络。

4.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大型生鲜超市连锁企业。由贸发部门负责,加快建立和发展生鲜农产品加工、包装、存贮、运输为一体的统一配送系统和冷链系统。鼓励连锁超市集团建立自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与生产基地产销对接、定单、定牌生产。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试点工作,重点依托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逐步

加大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中的农产品经营份额,国家试点企业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食用农产品的销售比例达到25以上。

(二)建设和完善农村食品经营网络

1.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按照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积极引导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进入乡村,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到农村开办直营店、发展加盟店。改造和新建连锁经营网点,拓展农村市场,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零售网点的作用,依托现有经营设施,逐步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完善农村服务网络体系。鼓励农村食品经营网点适应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变化,增加服务项目,扩大经营品种和经营规模年在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8个试点县(市、区)的乡(镇)和村建立86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并建立县级生活消费品配送中心。2007年8个试点县(市、区)乡(镇)、村计划建立40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力争用3年时间发展和改造乡(镇)“农家店”1800家,8个试点县(市、区)和市区建立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并依托在的大中型流通企业,构建全市消费品流通网络。

2.加强县乡加工食品批发网络建设。由贸发部门牵头,工商、质监、卫生、粮食、供销部门配合。在城区发展辐射农村、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或批发一条街,发展向农村小店统一配送食品的骨干批发企业和配送中心。在重点乡镇培育一批讲求信誉、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户。今后五年内全市要实现县县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街),乡乡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户。

3.加强中心集镇商业建设。由贸发部门负责,在中心集镇积极发展食品超市、便利店、自选店等新型业态,把集镇食品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辐射周边的农村商业中心;以现代流通方式新办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253家,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

二、建设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联席办负责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对重大食品中毒事件及时进行处置,依法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主要措施:

(一)由市联席办牵头协调农业、卫生、质监、工商、粮食部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网络,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性调查分析工作,及时研究分析农村食品安全形势,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二)由农业、渔业、工商、供销、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落实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农产品污染。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组织开展农药残留、滥用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加强农药、兽(渔)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依法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原料的质量安全。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同时在蔬菜、茶叶、水果等主产(基地)乡(镇)农办设立快速检测室,每星期深入产地2-3次开展产品上市前的抽查检测工作。继续抓好禽畜的防疫检疫工作,防控疫病发生,加强生产(外调)源头监管,防止疫病禽畜产品上市。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和出口生产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推广“基地+公司+农户”模式。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场30个(不含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45个(其中水产品20个)。

(三)由贸发、农业、工商部门负责,加强牲畜屠宰行业的监管,依法取缔非法屠宰,推行定点屠宰场、市场两个“准入准(退)出”制度,巩固和发展猪肉产销监控工作,提高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率。加强牲畜屠宰检疫、“瘦肉精”检测、肉品品质检验工作,严格查处定点屠宰场为私宰肉盖章出证的行为。强化肉品“两证”、“两章”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推行无公害和品牌肉上市,加强对集贸市场、生鲜超市肉品销售的监管,落实市场开办者责任制度和经营者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健全肉品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和不合格肉品退出销毁制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执法力度,依法取缔非法屠宰场和屠宰窝点,彻底摧毁其经营网络。对涉黑势力和团伙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要严厉打击,追究其刑事责任,震慑违法者。

(四)落实加工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由质监、卫生部门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设农村加工食品监管责任网,完善监管制度。各乡(镇、街道)要明确分管领导,并配备1-2名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食品生产加工较集中的行政村(居委会)也要配备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人员从乡(镇、街道)现有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中选配。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协管员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协助质监部门做好对本乡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宣传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及时了解和掌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组织辖区内的企业逐一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其完善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必备条件,严格按照质量法律法规履行产品出厂检验义务;发现企业重要情况变化或有违法违规行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县(市、区)质监部门报告,并协助质监部门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县(市、区)政府要加强领导,组织深入加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清理整顿,从源头上抓好食品安全监管。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紧密配合,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扎实开展清理整顿,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管理,依法严肃查处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建立农村食品生产加工的有效管理机制。行政村(居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安全工作,形成联防联控联治的工作机制。县(市、区)质监部门要定期向乡(镇、街道)通报食品加工安全有关信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培训,指导和督促其按照协管职责,做好加工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通过整治,到年全市各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全都具备相关证照,28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都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五)落实食品流通环节监管责任,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由工商部门负责,卫生部门配合,加强对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要把好农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指导和监督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开办者和经营者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的索证索票、验证、检测、标识及公示制度,开展对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卫生监测。健全和完善市工商局流动监测车不定期巡回检测、各县(市、区)局每月抽检、基层工商所每周定向检测制度,形成三级过滤式快速检测网,特别要加大食品批发市场、批发店的巡查力度,建立健全大宗、敏感食品的日常抽查检测、结果公示制度,切断假冒伪劣食品流通的关键环节。要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对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的整治,对农村无营业执照和超范围经营的行为进行查处,依法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提高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到年全市农村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店全都具备相关证照,市场上的28类食品基本具备QS标志,禽畜肉产品都有票有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都建立快速检测,对上市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进行抽检、公示。

(六)落实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责任,加强农村餐饮业整治。由卫生部门负责,加强农村餐饮业监管队伍建设,乡(镇、街道)从事文教卫生干部中确定1-2名食品卫生监测员,明确职责,落实监管责任,专门培训,加强农村食品卫生和餐饮业的监管。与工商、质监部门紧密配合,开展各种检查督促,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假冒伪劣、“三无”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食品安全警告或警示,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报告网络体系,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农村食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规定,组织开展农村餐饮业的清理整顿,严格把好卫生许可证准入关,对不符合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吊销卫生许可证,严格查处无证照餐馆经营行为。到年全市农村餐饮店、学校食堂都要具备相关证照;卫生、教育部门要大力开展对农村学校食堂的整治,督促其完善设施、规范管理,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首先在县级城区以上学校食堂全面实施,重点加强对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用餐和课间餐学生营养餐的监督检查,改善食品加工卫生条件,提高卫生质量意识,建立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管理,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同时,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卫生示范店”、“食品卫生示范街”等活动,以点带面,分类指导,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卫生水平。

(七)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有毒有害食品以及非法经营的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妨碍公务和暴力抗法的违法犯罪行为。

(八)财政部门负责做好农村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经费的保障和资金落实工作。

三、建设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由工商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主要措施:

(一)建立多方合力机制,实行食品安全巡察员制度。

1.组建相对固定的分别由人大、政协、社会团体、企业主、群众代表、新闻媒介、专业人士等人员组成的食品安全巡察员队伍,建立完善市局、县(市、区)局、工商所三级监督联动、方便群众参与的监督平台。

2.建立工商部门、名优食品企业、农村经销商、农村消费者四方互动机制。采取定期邀请食品生产商(供应商)、经营者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召开约谈会,协助食品生产商举办产品推介会等形式为经营者掌握农村信息和了解农民消费需求、村民了解食品市场信息提供互动平台,进一步增进购销双方和监管与被监管双方的信任,形成名优食品产销信息互通的良性机制。

3.建立工商、名优食品企业联手打假机制。与名优企业建立经常性的联手打假机制,实行食品名优企业联络员制度,采取专人联系、定期沟通的办法,利用名优企业掌握市场信息准、识假专业能力强的优势,定期深入广大农村开展联合打假,维护名优食品企业的合法权益。

4.建立红盾维权监控网。深入开展红盾维权进乡村活动,依托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等组织在全市建立“红盾维权站”、聘请红盾维权联络员,把维权投诉网点延伸到边远山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让群众投诉有门,投诉方便,处理及时,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的监控能力。

(二)由各乡镇政府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立乡镇一级消委会分会,做到人员到位、机构健全、履行职责规范、农村维权作用明显,至少要达到“六个一(一人、一牌、一证、一室、一薄、一栏)的标准。“一人”,即至少有一人兼职做监督维权工作;“一牌”,即悬挂统一式样的乡镇分会标识牌;“一证”,即为工作人员颁发的社会监督员证;“一室”,即调解室,可单独设立,也可与乡镇政府其它合用;“一薄”,即投诉、举报登记薄;“一栏”,即固定宣传栏,刊登法律法规、消费警示等内容,并配备投诉举报电话。到年全市乡(镇、街道)要100建立消委会分会。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年5-6月)

市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办根据省政府印发《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5年全市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实施方案,并由市政府印发各地执行。根据省里试点工作的要求,我市确定晋江市、安溪县为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试点。

(二)试点阶段(年7月-年12月)

晋江市、安溪县制定试点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做好工作总结。市级有关部门加强试点工作指导,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教训,组织观摩学习,完成试点工作总结。

(三)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1月-年9月)

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组织全市全面实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市、县(市、区)联席办每年年初组织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下达当年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含年度目标任务),并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年度“三网”建设工作督查评估。

第9篇

2004年11月19日有媒体报道, 国家人事部《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第二稿在网上公示,与第一稿相比,做了一处重大修改,即取消了“艾滋病毒携带者不合格”的限制规定,将“艾滋病毒携带者”纳入公务员录用范围内。专家指出,这不仅顺应我国对此类人群“不歧视”的政策,而且与国际惯例接轨。对于这个修改,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北京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徐克沂指出,因为艾滋病的传播渠道与乙型肝炎一样,都只限于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既然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被纳入公务员录用的合格范围内,那么艾滋病毒携带者受到同等待遇,就是非常合理和正常的。

本刊提醒:

放宽体检标准并不只是人权状况的改善,也是建立在对人类疾病更加科学的认识的基础上的,那些“谈病毒色变”的人们是需要好好科普一下了。不科学不理智的恐惧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的心理。鄙视、批判、谴责艾滋病病人并不能阻止艾滋病的传播,而理解、安慰、关爱他们却可能延长他们的生命,在遏制艾滋病蔓延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世界各地的人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不要让艾滋病患者成为“被终身监禁的囚犯”。

北京速冻食品近四成不合格

2004年12月7日有媒体报道, 北京市质监局公布了速冻面米、饼干、中式糕点等食品质量抽检结果,中式糕点两成多不合格,饼干则全部合格。据介绍,速冻面米食品的问题主要是菌落总数超标、含馅量不足和标签标注不规范;中式糕点的主要问题是菌落指数超标。市质监局表示,对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已责令企业停止生产、销售并督促其整改,还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查处。

本刊提醒:

购买速冻食品首先应注意速冻食品是否保存在-18℃的环境内,达不到这样的冷冻条件则不宜购买;如袋内有较多冰屑的话,说明该产品可能是解冻后再次冻结所致;速冻面米食品的标签除了常规的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净含量、配料表等要求外,还应标明保存条件,生、熟、食用方法等信息;如果是含馅料产品,还应标明馅料含量。

到“银行”办储蓄

2004年11月2日有媒体报道, 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使得现代男人和过去50年相比,量减少了50%,质量滑坡成为人类自身繁衍的巨大隐忧。而到库储存一份优质,想生孩子时取出来用,可以成功解决这个隐忧。据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不孕与不育专科医院库项目负责人范立青博士介绍,国内研究显示,20年来,中国男性每毫升的数量、活动率、正常形态比率都大幅下降。上海的最新统计结果更令人吃惊:1000余名供精志愿者,仅有20%的达到标准。为了保证库质量,卫生部专门规定库解冻后活动率(A、B级)要达到35%以上。“可在生育能力最强的年龄段存一份优质到库,等要孩子的时候拿出来用。”范博士说,出于这种目的保存叫做“生育保险”。

本刊提醒:

捐精其实是一件无害健康、造福他人的好事。捐献者年龄应在22-45周岁之间。库对捐献者的进行染色体检查、乙肝抗原抗体、丙肝抗体、梅毒、淋病、艾滋病等检查,通过筛查者就可以捐献。一般情况下每个捐献者要进行6-8次的捐献。为避免艾滋病毒,冻存6个月后,再次检测供精者血中HIV抗体,检测阴性方可使用该冷冻,这些才算“考核过关”,冷冻后的可以保存许多年。库的的档案处于绝密状态,只有库里少数管理人员才能掌握。一般而言,受者提出要求后,工作人员尽量“按图索骥”让他们满意。但供者和受者之间是“双盲”的,谁也无权了解的来路、去向。另外,为防止血亲通婚,使用同一志愿者的女士不能超过五位。捐精者的姓名、地址被严格保密,所有的捐献只有编号而没有姓名,即使是实施手术的医生也不可能知道到底谁是婴儿的父亲,而供精者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的都给了什么人。如果在做人工授精技术时使用同一份,必须把受精妇女限定在不同省份地域,因而完全不必担心伦理方面的问题。呼吁符合条件的市民能突破传统观念,给他人捐献一份幸福。

吸毒者获免费美沙酮

2004年11月28日有媒体报道,“2004年北京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在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开幕式上,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贝汉卫博士讲,在亚太地区,妇女病例占新发病例数的一半以上。她们在很多方面都很脆弱,容易受到感染。在中国,艾滋病男女患病比例近年来变化显著,现在甚至已达到2比1。作为今年艾滋病日系列宣传活动之一,北京于2004年11月30日在位于宣武区小红庙南里的安康医院,对符合条件的“瘾君子”实施免费药物维持治疗戒毒。 据了解,北京吸毒者是否具备接受免费治疗的条件,将由试点机构和公安机关负责审核。具体限制性的条件有:强制戒毒2次以上或劳教戒毒1次戒不掉的;年龄在20周岁以上;北京市户口且有固定住所或来京半年以上有固定住所的外地流动吸毒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如果经服药前体检,证实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吸毒者,也可获得免费美沙酮替代治疗。 安康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美沙酮替代疗法即每天口服一次,每次10元钱。美沙酮药物本身由国家财政免费提供,接受治疗者每天支付的10元钱主要是用于诊疗费或运转费等。

本刊提醒:

美沙酮替代疗法,实际上是一种替代和递减法的综合脱毒治疗方法,在国外使用较普遍。即在戒毒者进行脱毒治疗、消除戒断症状后,定期给戒毒者以限量的美沙酮进行维持,防止和减轻戒毒者产生对的强烈觅求。美沙酮维持疗法是一种“以小毒攻大毒”的保守疗法。优点是戒毒者的戒断症状平缓,不痛苦。由于美沙酮属于药物,对肝脏、肾脏有损害,所以医生一次不会给太多的量。特别是第一次,剂量掌握在5支(50ml)以内,以后再根据患者状况适当增减。这需要患者与医生的配合,即患者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医生,是不是真的没有瘾了,有没有其他的不舒服等。

“以毒攻毒”也要适当

2004年11月21日有媒体报道,8岁的桐桐由于疫苗打得过多而出现了皮疹。为此,哈尔滨市南岗区卫生防疫专家提醒,疫苗注射过多会影响孩子健康,降低儿童免疫力。

为了避免孩子得病,桐桐的妈妈带着她在两天内打了6种防病疫苗,然而令她感到意外的是,桐桐却出现了皮疹,最终不得不送往医院治疗。哈尔滨市南岗区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吴树岭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家长都认为多给孩子打几种疫苗,可以增强免疫力,使孩子不得病。但疫苗并非注射得越多越好,如果注射得不科学,孩子轻则出现过敏或皮疹,重则发生休克,很多孩子的免疫力因此下降。

本刊提醒:

疫苗接种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我国已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5种,可预防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肝7种疾病。需要注意的是,科学的免疫程序是通过大量科学实验制定的,既不能漏打、少打,也不可重打、多打。如果人体接种疫苗的种类过多,各种疫苗在产生效力时也容易互相干扰,引起交叉反应,使人体产生不适感,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死亡。通常情况下,一人一次最多可以打两针疫苗,而且应当打在不同的胳膊上。同一天在同一只胳膊上打两种以上疫苗是应该绝对禁止的。

购买保健品要认清“牛头标”

2004年11月24日有媒体报道,时值冬季,老人要补钙、妇女要补血、儿童要补脑、妙龄女郎要减肥。于是,众多保健品纷纷抢占辽宁省鞍山市各大药店的柜台。面对名目繁杂、鱼目混珠的保健品,专家提醒人们:购买保健品要认清“牛头标”。 记者跟随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鞍山市各大药店、保健品专卖店进行检查。在铁西繁荣三道街某药店,记者看到柜台中摆着标有“食准字”具有减肥功效的所谓保健品“俏十八胶囊”“名模一号”。鞍山市卫生监督所监督科主任崔卫红介绍,作为普通食品不能宣传功能作用。宣传减肥功效,应经过卫生部门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外包装上印上“牛头标”。

本刊提醒:

具有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适用于一些特殊人群。卫生部规定,同一配方保健食品,功能不能超过两个。本刊提醒人们,选购产品时要按照自身需要,千万不要听信那些夸大或虚假宣传具有多种功能的保健品,应到国家批准的正规销售部门购买保健品,购买时一定要认清“牛头标”。

避孕药当护肤品 美容“良方”?

2004年11月8日有媒体报道,记者在和一名女大学生闲聊中,她居然向记者炫耀起了自己的美容“良方”――吃避孕药。小辜上大四,她向来是爱美分子,但常常感叹老天不公,给了她胖胖的身材和黯淡的皮肤。在同学的怂恿下,她开始试着服用减肥药、喝减肥茶,但是,由于她服药种类太繁杂,脸上出现了一些斑点和小疙瘩,皮肤颜色也变得很灰暗。后来,一位很有“经验”的女同学给她指了一条“明路”:吃避孕药能使皮肤变得细腻、光滑。小辜在服用避孕药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皮肤确实开始有光泽了。于是,深信不疑的她就把避孕药当成了效果显著的养颜美容护肤品,隔段时间就吃。为此,她也曾咨询过医生,医生表示这会对身体有所伤害,但是为了“美丽”,她并没有接纳医生的忠告。

本刊提醒:

为爱美而滥用避孕药,严重的可导致终身不孕。服用应慎之又慎。青春期影响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是激素,其中包括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激素和生长激素。当人体进入青春发育期,性激素分泌空前活跃,雄激素分泌明显增多,而机体又来不及有效调节与全面适应时,便产生青春痘。这个原理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青春痘患者常伴有雄激素过多的其它表现,如多毛、月经紊乱等。避孕药本来的作用是抑制女性排卵,正处于青春期的女性生理机能发育尚未完全,长期服用避孕药,生理周期会被扰乱,导致月经不调,月经周期延长,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不孕。

黑心棉混上京城大餐馆

医院用过的纱布、服装厂的下脚料、回收的旧衣服……这些东西经过不法分子的改头换面居然混上了餐桌,成了一些大餐馆里包装精美、色泽白净的一次性湿毛巾。2004年11月14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对此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记者获悉,这些黑心棉制成的湿巾已混入了北京的一些知名餐馆。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调查人员及央视记者的暗访,黑心棉经过粉碎、浸泡、氯气漂白等程序被加工成棉卷,再卖给纺纱厂,纺纱厂纺出来的纱每吨仅卖一万元左右,比普通的棉花还便宜。经过几道转手,黑心棉制成了大块的布料,再经过火碱、保险粉等起漂白作用的化学品漂白、清洗、烘干几道工序处理后,原本发黄的布料变白了,剪裁、锁边后就成了擦嘴用的小毛巾。这样生产出的小毛巾被送到了位于北京香山附近的雅佳达纸制品厂。央视记者随后又对北京江银力达纸制品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在这家厂里,老板直言不讳地表示,小毛巾上面漂不白的色线就是在纺纱的时候由于原料不好造成的。

本刊提醒:

建议消费者在餐厅使用湿巾前应鉴别一下。优质湿巾放在鼻子边,会闻到一种柔和淡雅的味道,劣质湿巾会明显感到有刺激性气味。优质湿巾采用的原材料无纺布色泽洁白,没有任何杂质,而劣质湿巾上面有明显杂质。优质湿巾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明显的起毛现象,而劣质湿巾在使用过程中有很明显的起毛现象。

生猪肉半夜发绿光

您见过会发光的生猪肉吗?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女士就碰到了这样的新奇事,半夜突然发现生猪肉发出了绿色的光!吃惊之余也让她感到担心,猪肉已经吃一半了,会不会对身体有害呀? 2004年11月15日,正逢周末,张女士的哥哥也赶回家相聚,从市场上买回了2斤生猪肉。吃剩了一半的生猪肉就放在了厨房的操作台上,用保鲜膜封着。晚上,张女士将厨房收拾完毕关灯后,习惯性地又回头看了一眼,这一看不要紧,倒是吓了一跳,“操作台上出现了一个发着绿颜色的光圈。在黑暗中很是显眼。”以为看花眼了的张女士忙开了灯,但看到操作台上只有一块放在盘中的生猪肉。张女士告诉记者,刚刚买回的时候肉还是很新鲜的,就是颜色比从前买的肉深,也没有特殊的味道,只是“肉做熟后的感觉很软,像放了淀粉,吃了之后,没有出现不良的反应。”

本刊提醒:

正常的猪肉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虽然猪肉内含有微量元素,但这种元素不会达到会发光的程度。如果肉变质了,腐败后的各种细菌、微生物可能会形成黏液性的物质,导致发光。但发光物质的成分很复杂,不容易确定。当然,这种肉不能食用。

毒素美容你敢吗?

2004年11月29日有媒体报道,一位王姓女士因为在美容院注射肉毒素除皱美容,面部皮肤出现猫爪一样的纹理,来到北京306医院皮肤科美容整形中心接受恢复治疗。 1年半前,王女士受广告的鼓动,在一家看上去还比较正规的美容院做肉毒素美容。刚开始时注射肉毒素效果还不错,皱纹消失了,感觉年轻了好多。后来她又注射了两针,但在脸部以前抬头纹、鱼尾纹出现的地方,竟然出现了类似猫爪一样的纹理,皮肤颜色还变深了。

本刊提醒:

《中国药物大全》中这样描述:肉毒毒素“毒性极强,能引起全身肌肉麻痹,除抗毒血清外,目前尚无有效解毒药”。其中,A型肉毒毒素“毒性最强,作用快,死亡率最高,抗毒素疗效也最差”。而经有关专家证实,用于除皱治疗的正是A型肉毒毒素。目前世界上能够生产肉毒毒素制剂的只有3个国家:中国、美国和英国。中国的肉毒毒素产地只有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一些美容机构打着“进口药品”的旗号,均为假冒产品。爱美的顾客在做美容除皱前,必须选择有卫生局核发的医疗整形执业许可证的机构。本刊提醒大家注意:不要轻信“打针越多效果越好”的说法,两次注射时间间隔一定不要少于3个月;不要相信不注射而采用在皱纹处涂抹肉毒素以减少毒副作用等办法,这种方法没有科学依据。

生吃鱼胆明目?

生吃鱼胆不仅没能“去了火”,还导致肾衰,险些要了命。2004年11月15日有媒体报道,在北京地坛医院抢救了十多天的广西打工仔终于拔掉了透析管,脱离危险。

2004年10月31日夜,北京地坛医院收治了外院诊为疑似“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胃肠炎”的小李,从患者表面看全身皮肤黄染,又有上吐下泻的消化道症状,与急性黄疸型肝炎挺像,可是入院后患者的症状又与普通的肝炎病人表现不同,这引起了医生们的怀疑。经过医生再度追问病史,患者才想起自己曾于发病前生吃过鱼胆。结果当天晚上就出现了腹痛、呕吐、腹泻、尿黄等症状。

本刊提醒:

鱼胆中毒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在民间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鱼胆可以“清肝明目”“去火”。但实际上食用鱼胆可以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症状,病人常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但是像这位小伙子这样同时出现多个系统严重损害的患者比较少见。本刊提醒大家,很多种动物的胆囊都可以引起中毒,特别是各种鱼类和爬行动物(包括蛇类)的胆囊,所以一定要嘴下留神。

漂亮的油条都放洗衣粉

2004年11月8日上午10时许,家住四川省成都市联合小区的张明(化名)老板深知使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对人体的危害,便向记者抖出了存在这一行业的黑幕。

1999年便开始在成都开餐馆的张先生个儿不高,却有一副富态的身材。他告诉记者,他在成都市联合小区附近炸油条和油饼已经有许多年的时间了,如今自己拥有了2家火锅店。深知洗衣粉和面制作油条对人体有巨大的危害。 据他介绍,不少油炸店铺为了让油条有一个好的卖相,特别是让炸出的油条色泽金黄而且壮实泡松,往往要在和面的时候加入洗衣粉、明矾等添加剂。记者跟随张先生来到成都市八一家具城附近一个炸油条的流动摊点看到,一群附近工地上的民工正在享用美味油条,偶尔还有一些上班族光顾。 一辆三轮车上放着一个火炉,架在上面一口大锅里的菜油冒着股股热气,经过反复使用的菜油已经呈现出黑褐色。该老板姓王,来自仁寿,在此炸油条和油饼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据他介绍,油条里面加入了明矾和酵母,可以使油条更加松泡光亮,很受购买者的喜爱。至于是否使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他声称自己从来没有加入过,不过添加洗衣粉确实可以达到增加亮度和发泡的目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