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6:36: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交媒体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但社交媒体本身自然积累的大量数据对于营销,特别是今天众所推崇的精准营销,则有着特别的意义,是RTB的基石,也是社交媒体在营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当之无愧的王牌。
用数据说话
对于很多人来说,社交媒体,无论是QQ空间、人人网,还是微博、微信,都是一个熟人或者生人之间社交的圈子,这里只欢迎希望见到的人,或者不期而遇的同道中人,至于带着自己产品的不速之客,则会感到深恶痛绝。这也是初引入信息流时,很多人感到反感的原因所在。这就像一群朋友聚会时闯进来的推销员一样让人厌恶。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信息流中后边跟随的评论不再是清一水的厌恶,而开始多了很多对产品表示感兴趣的评论,或者至少是对产品本身的评论。这一方面说明受众对这种广告形式已经开始有了习惯养成,另一方面,还是说明了当出现使受众产生兴趣的广告时,对广告的厌恶情绪变成了对相关信息的关注,而这方面就牵扯到了关于产品的精准营销。
精准,是一个有充分吸引力的词语,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同时,也是一个有些唬人的词语,以至于一部分脚踏实地不喜浮夸的业内人士对其表示抗拒,认为频频提及者不过是在玩弄概念,吸引眼珠。但这一状态又是每个希望用实在的技术为行业推进尽出自己努力的企业在默默争取的目标,也是其在无限靠近的状态。技术的进步开启了营销行为向精准的日益贴近,而社交媒体所产生的大数据内容,正是这一行为实现的有效根基。
受众在社交媒体上所体现的上网特点,因其选择众多、贴近生活而更加反映受众自身特点,对于这一领域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于实现广告有效投放至少不会比在搜索、购物中反映的效果差,关注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通过检测数据,在客户允许下获得的第三方数据,对于用户行为习惯的推测准确性更有保障。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于用户的隐私保护以及社交媒体对于自身数据的保密。由于现有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DSP平台,这让第三方数据分析者在竞争与合作中,比较处于劣势的地位,这一点无论在资源还是人才的占有上都是显而易见。
让内容营销
在各种社交媒体上,无论用户对于各类营销号如何冷嘲热讽,但在各大品牌官方账号下的评论却很少无关的排斥,而是对产品或活动本身的关注与评论,这也是内容即广告的魅力之处。同时,官方账号的存在,更集中了品牌本身的关注者,在对需要者进行有效集中的同时,对于非需要用户也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的效果。
越来越多资金充足的广告主开始喜欢原生广告的形式。在视频、事件、报道等各种形式的帮助下,品牌的内涵得到挖掘与延伸,而消费者甚至可以成为爱好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也得到了加强,而互联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可延展性让这些内容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社交媒体上的官方账号让品牌的宣传有了一个常规有效的渠道,这也是新媒体的发展迅速赶超传统媒体的原因所在。据国外媒体报道,到2017年,社交媒体广告支出预期将达到100亿美元,而原生广告在其中的占比至少为40%。
在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上的报告显示,品牌广告主试图在移动、PC上做跨平台推广营销,而通过原生广告实现PC端与移动端媒体内容间无缝式融合显得合理而实际。同时,根据AdRoll提供的数据,Facebook信息流中的广告点击量是传统网页侧栏广告点击量的49倍,而单次点击成本较后者低54%。这份报告还认为,图片和视频分享应用也可以提供有效的原生广告形式,而图片因其与文字相比更加形象、与视频相比更加简洁的特性成为互联网最常见的分享内容。
当然,官方账号的运营本身也需要大量精力。很多品牌广告主惯性地将这种运营工作外包给了广告公司,广告公司也乐于接受这种易见成效的宣传工作,但官方账号作为自身形象的社交媒体窗口,其象征意义与气质体现需要更熟悉品牌,也更有感情基础的人士才能做好。同时,增强与用户的互动,甚至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鼓励消费者参与其中,提供建议和想法,也是加强品牌与消费者关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同样,即使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节目,其推广中,社交媒体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最近一段时间创下收视纪录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很多用户就都是被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吸引而成为忠实观众的,而移动端也成为很多用户收看节目的主要视频工具。
掘账号价值
社交媒体每个用户都拥有一个自己的账号,这个账号成为用户在该媒体的世界中自身的象征,也是在网络世界的代表。很多社交媒体都推出了与其它网络应用的账号互通服务,通过一个账号用户可以登录几乎全部自己感兴趣的网站和App等。这也是值得营销者进行挖掘的价值。
微信支付在前一段时间引起业界普遍关注,在微博叫好不叫座许久之后,微信的经济意义受到专业或不专业的各种猜测,而腾讯也在此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其中支付与游戏都得到了市场的强烈回应。而在社交媒体中,微博、人人等也都推出了账号的支付功能,这是互联网、金融融会贯通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交媒体对于营销行为的尝试,是对商业的有力切入,而对于电商营销者而言,这个入口的营销价值则更加凸显。
社交媒体通过自身不断的技术挖掘,也在为营销提供便利。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基于移动端的社交媒体可以针对自身用户的特点提供更为个性化的营销行为。比如在一键支付上,移动端的支付就比PC端的更普遍。同时,用户在使用移动端媒体时,与手机使用的同步性,让短信确认这一简单有效的支付安全措施更加便利,也更容易实现。关注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这种便捷安全的支付方式可以为产品在营销中带来更多的购买者,虽然不可避免地造成消费者一定程度上的冲动型消费,但对于产品的营销价值却是有目共睹的。
那些年,品牌营销走过的弯路
Facebook之前,所有品牌都乐此不疲地按照传统手段做着营销,绞尽脑汁做创意,在大众媒体打广告,吸引更多人知道,然后建立好感,产生购买,最后维护忠诚用户。
当消费者的媒体消费习惯发生变化,花更多时间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的时候,每一个品牌掌门人都感受到了“来自社交媒体的威胁”,那种感觉就像是周杰伦刚出名的时候给周华健他们的感受一样,不知道怎么应对,但觉得时代已经不可避免是人家的了一样。
品牌们唯一能做的事儿,就是在各种社交媒体注册账号、做公共主页、mini-site、招人运营,说是建立沟通渠道也好,传播阵地也罢,反正不集齐六七个社交媒体账号,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品牌们在这些社交媒体上做什么呢?加粉是第一件事,最简单的就是加关注+转发+抽奖。第二道菜就是他们最拿手的“我说你听”式的单向传播,比如讲品牌故事什么的。但很快就发现粉丝们不买账。品牌掌门人开始要求“互动”,社交媒体的运营者开始得到“点赞”、“评论”和“转发”的数字指标。接着人们开始研究什么东西在社交媒体上最有互动,所有人开始翻箱倒柜地找段子,什么星座八卦两性社会,什么有话题就发什么,今天你发明天我发。这玩意玩了不到半年就枯竭了。
我认为,这种“讨好”式的做法,不是建立沟通的正确方式,反而会让品牌变得更廉价和无特色。
这时候,出现了几个可怕的典型案例,杜蕾斯和BMW。他们让人大呼过瘾的传播案例让品牌们觉得找到了救命稻草:原来在社交媒体上是要“玩创意”的呀!接着,品牌们被带进另一个漩涡,病毒视频、微电影、即时创意大行其道,做这些的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可是,大家有没有注意,一年下来,你能记住的视频和创意不超过5个,能跟人分享的还不到5个。大量的所谓创意在帮品牌打水漂。
我认为,把品牌营销寄希望于创意的想法,是投机行为并终将失败。凡是持续性的传播行为,就不能掺着偶然性元素,因为偶然性元素不可控。
两年前开始,人们明显花更多时间在手机屏幕上,而手机本身就是社交工具。这就是品牌社交化战役的第二季:占领手机屏幕。官方App很快被证明不靠谱,这时候微信来了,每个品牌的官方微信账号可以跟粉丝“一对一的”、“独占式的”、“精准”地进行传播了,大家一窝蜂地冲进了微信。很快,用户觉得这跟垃圾短信没什么两样,腾讯也觉得这玩意儿让微信变得更烦人,所以现在继续在微信上运营的品牌只有两种:特别有用的和特别不识趣的。
还有二维码。我的妈呀,为啥什么东西上都要帖一坨黑乎乎的膏药呢?很洋气吗?真的有人会扫吗?难道“掏出手机扫描”就是品牌和消费者建立沟通的方式了吗?我对二维码这东西的唯一理解就是,如果消费者对你的传播感兴趣,这是一个快捷方式可以了解更多。这事儿的前提是你东西做的足够好啊!遗憾的是,大量品牌在传播中是为了显得高端洋气,硬生生贴了一个膏药上去,而已。
我们渐渐发现了问题:消费者和品牌,对品牌账号作用的看法完全不同。品牌希望在这里能跟忠诚顾客互动(准确地说是精准洗脑),能吸引更多潜在客户。而消费者认为,品牌账号是一个自己可以接触并有回应的窗口,以及工具。所以,新浪微博成了投诉通道,在那儿投诉并多@几个大V,收到的反馈会快很多。同样,微信账号做得好的,都是那些能迅速反馈“附近哪里有门店”、“提供攻略”、“路况”的工具型应用。
发现了么,消费者在意的是,自己付出的行动是否有反馈,而完全不在意你在他没找你的时候做了些什么。
这就是苦逼的单相思,也是社交媒体上的品牌传播现状。
社交媒体到底有用没有?废话!消费者花最多的时间在那儿,用最放松的心情,你说有用没有!只能说,品牌没找到路子。
品牌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
我常常希望思考问题的时候,回到本质上去,想想这件事到底是要干嘛。对品牌来说,终极目标是卖货获利。希望通过社交媒体,接触到更多潜在客户,建立好感并产生购买,同时,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帮助品牌获取更多客户。
用Mandy文章中的两个说法来分析这个问题:新的品牌逻辑和全民代言。
文章中引用的新品牌逻辑是这样:以前,品牌用“知道–>购买–>忠实”的方向运作,花很多钱让更多人知道,然后让他们买进而成为忠实用户。而新的逻辑是,在社交媒体上,每个人都是代言人,品牌传播按照“忠实消费者–>扩散知名度–>更多消费者”的方向进行。
这是个非常好的模型。我试着把这件事儿再分散一点来看:
我特别加入了两个维度:“花费”和“消费者信息接受强度”。
“花费”说的是品牌为这件事儿需要花的钱。传统方式中,品牌需要在大众媒体上做大量传播才能获取足够的知名度,进而在每一步“转化”中都可能要付钱,同时,维护忠诚客户的要花更多经历和相对少的钱。
“消费者信息接收强度”说的是在这个阶段消费者对品牌信息印象的深刻程度,显然大众媒体的能达到深刻程度很有限,越往后强度越强。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获得强信息的人数也越少。
那么,下面就是分解开的“品牌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方式”:
除了花费和强度之外,我在信息传播的箭头上标注了不同消费者传播的信息,有“赞Perfect”、“好Good”、“还行So so”和“烂Shit!”几个档次。
我们可以看出的东西是:
1、信息会被消费者“背书”才会传播。
这是两层一次,一是A会把自己的体验加在品牌信息上进行传播,A朋友接受的信息是“A说xxx不错”或者“A说xxx很烂”。二是B和C对A的印象决定了信息的有效程度,B和C接受了A的信息,但他们传递出去的信息却不会保真,而是加入了自己的加工和体验。如果B认为A不靠谱,那B很有可能说A说的这个东西是垃圾。
2、品牌形象在传播中被不断涂抹。
品牌形象因为不断被不同人背书而产生了不同的涂抹效果,X说你是什么,比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更有意义。
3、社交媒体中信息传播的强度没有明显衰减。
这很有趣。相反,高强度的信息还在被扩散。这对品牌来说,后面大量的传播都是免费的。
4、传播驱动力取决于品牌和产品本身,且传播决定权在消费者那里。
说简单点,只有“超赞”和“超烂”的东西,消费者会主动传播。这也是为什么大量品牌在社交媒体做的有奖转发都相当无力的原因,消费者转发的时候不是因为自己愿意,而是不得不做的无奈之举,同时,这样缺少驱动力的信息,获得继续传播的概率也很低。同样,消费者只会传播那些值得传播的东西,那杜蕾斯来说,无数人会转发杜蕾斯的段子,但没有人会新发一条,说刚用的杜蕾斯真好用吧。
这张图还有很多可以分析出来的东西,我们先说上面这些。
那结论是什么呢?1、核心是“传播驱动力”。
品牌的核心是定位,定位必须找到自己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驱动力,这驱动力不是段子不是笑话,而是真正产品本身带来的东西,要让消费者有可说的东西。要让消费者被打动,并且说“我愿意”才是最最重要的。
2、用心在产品和“魅力属性”上会更有效。
只有好的产品才会被人提起,所以用心把产品做好吧,别整那些没用的。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用心的产品不是死,而是被落井下石。“魅力属性”是一个很好的传播素材,我之前的文章专门讲述过魅力属性。魅力属性让产品有特色和不被替代。
3、品牌形象,不再是你说什么,而是别人嘴里你是什么。
这个不用解释,上面的图再清楚不过了。社交时代,口碑比什么都重要。
4、关注消费者想什么,而不是做什么。
拿有奖转发来说,他们确实做了,但心里却在骂娘,这样的互动数字再高也没有意义吧?新一代的消费者嘴都很毒,但也不会吝惜自己的赞美,所以,做点他们想的事儿,他们才会帮你说。
5、认真对待消费者的每一次反馈。
我们说了,消费者关心的是自己发了信息是否有人反馈,所以如果他们说了什么,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人去聊聊天,对他们的体验会更好,如果碰到好的话题,转出来让大家一起看看,这才是最好的方式。千万,千万不要敷衍,更不要找一个啥也不懂的外包来做社会媒体的沟通。
6、忘掉洗脑吧。
品牌必须彻底改变那种洗脑的做法,想都不要想。消费者有自己的脑子,他们现在一点不觉得你牛逼,所以品牌没有什么机会站在台上洗脑,那只会被人笑。
7、注意沟通的姿态。
在社交媒体上哈巴狗一样的讲笑话八星座只会让自己越来越low,自娱自乐地发各种活动信息只会让人觉得你傻,没事儿就有奖转发的品牌也不会获得更多期待,碰到什么都用官方腔回复的品牌只会催人放弃自己。消费者希望能跟你平等沟通,那么就把自己当成一个人吧,说人话,不卑不亢,有性格都很好。
而如今我们进入了“社交媒体”时代,以用户生成内容(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为中心的网站占据了主流:Twitter、Facebook、YouTube、Pinterest、Amazon和Yelp的评论、Foursquare上用户对每个地点的小提示,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博客,无不彰显UGC类网站的存在感。
大多数公司都用这些网站来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在上面更新、提供折扣优惠码等等,梦想着哪天时某条状态能够让公司一夜成名。公司们用这些网站创造的“查看、赞、关注者”等指标来判断活动成功与否(其实每项指标都能人工操纵,比如著名的《68美元制造不存在的名人Santiago Swallow》案例)。
这么做是不对的,社交媒体并不是用于广播的扩音器,它更像是适于私人聊天的咖啡厅。
企业们在没有让社交媒体成为一个好的扩音器,根据Interbrand调查研究,可口可乐这个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的Twitter帐号粉丝数处于排行榜第1088位,实际上这与可口可乐无关,前100位最有价值的品牌都没有进入Twitter粉丝数排行榜的前100位。
而且并没有实例能证明,在同等成本下,Twitter上的广告效果要好于电视广告。可口可乐官方账户@CocaCola有120万个关注者,是A&E频道《Duck Dynasty》节目观看者的10倍,不包括制作费在内,这个节目播出成本大约几十万美元,然而它的广告效果是Twitter无法比拟的。
有句老话叫做,“我们都知道有些广告是有效的,但我们不知道是哪些。”
这话是错误的:大公司们可以在广告前对影响力进行预估。我在宝洁(Procter & Gamble)做品牌经理时候,参与了团队对肥皂剧开始前那些电视广告的研究,多年的这类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尚可的电视广告便能形成不错的促销效果。
行业讨论中常有“运营Twitter账户能提升品牌形象”的论调,不过这些论调不具说服力,毕竟品牌价值基于其业务,而对相当一部分品牌来说,销量才是王道。
作为全球价值第二的品牌,苹果的广告出现在电视、印刷品(杂志报纸等)和广告牌上,唯独没有Twitter账户。苹果认为没有必要通过社交媒体来“提升”品牌形象,很难说这个缺失对于销量或品牌声誉有任何影响。
综上所述,社交媒体作为扩音器并不能发挥很大作用,而作为咖啡厅,社交媒体就截然不同了。
UGC网站是获取用户对产品看法的最佳来源,在贝尔金公司(Belkin),我们团队推出了一些简单的节能项目,用于深入了解节能建筑和家庭自动化市场。除了大众商品外,所有在商品上市后进行的研究成本都非常高昂,因为很难获取样本,而且就算找到了志愿参与研究的人,他们也不会太多,无法提供多元化意见。但网上就不一样了,网购消费者的评价通常有成百上千条,我们几乎不耗费任何成本,就获得了比市场研究更好的反馈。
比如说,有许多评价中提到想要“自动化的克罗克电锅”:
非常棒,这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有计时器的克罗克电锅,设置6小时高火什么的,就可以不用管它了。就算我出去工作也不用担心,回到家时里面的东西正好处于可食用的温度。
我从没用过克罗克电锅,我们团队也没人用过,它的自动化是社交媒体的成果:我们发现这些评论后迅速改变了开发策略,贝尔金及时与一家开发商达成了合作协议,生产自动化的克罗克电锅。
受到这种社交媒体上常见的“上班族心态”启发,我们还开发了WeMo产品系列,用于家庭自动化。
这是当时写有WeMo开发思路的那块白板
我们不仅赞同社交媒体上用户反馈对于产品的重要性,还将这些信息用于分析竞争对手的优缺点,以及寻找消费者需求所在。
贝尔金进入家庭自动化市场,很大一部分是被一个YouTube视频所启发,视频讲了消费者回到家时被各式各样的电器困扰的情景。
社交媒体——尤其是视频类的网站——有一个额外好处:来自消费者的第一手感受和资料,能够终结行业开发商所有饱受争议的假设,让开发商能够迅速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正是这些视频,让我们公司内部对于推动家庭自动化达成了高度一致。
很多时候负面评论都远比好评有价值,它们能暴露出产品问题所在,反应设计中哪些取舍不符合需求,以及产品缺乏哪些功能。然而在社交媒体刚出现时,我司对于负面评论采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我们试图消除这些评论造成的影响。
正确的做法是,解决他们反应的问题。有一回我的产品在Amazon上受到了差评,我就也发了个评论,附上自己邮箱地址,希望能与对产品不满意的客户聊聊天,理解他们不满所在,然后着手解决。这样做使得产品评分从最低的一星,慢慢回升到了四星左右。
仔细阅读用户评价和他们在Twitter、Facebook上的吐槽,还能帮助开发者发现产品最重要的功能。正是这个做法,带来了至今团队制作的最简约的产品:一个有开关的三角插座。社交媒体给我们的工业设计师迈克尔·维克(Michael Wick)带来了自信,尽管公司内部对这个设计并不看好,它却获得了巨大成功。
人们会怎么使用这个插座呢?在看到评论之前,我们也不知道是这样的——
“我从宜家买了个没开关的吊灯,原先每回想用都得把它墙上的插座里,现在有这个插座,只用控制开关就行了!好样的!”
“这个开关的好处在于,插上去的设备不用,那些悬挂式的设备不再无处可放了。”
如果你想知道人们怎么使用你的产品,不仅要看社交媒体的评论,还可以去YouTube搜索开箱视频,到博客平台查看评测,以及到UGC网站看讨论帖子。看着客户从开箱到配置,最后开始使用产品的过程,对于设计者们极有帮助。
《Barnacules' Nerdgasm》就是“开箱视频”之一,巴纳克尔(Barnacules)真名是杰里·伯格(Jerry Berg),他为观众展示了永不断网的特殊技巧:IFTTT。(注:If This Then That,网络自动化服务,参考阅读《IFTTTiOS应用》《IFTTT完成700万美元融资,计划进军物联网》)
所以我们就和IFTTT达成了合作,客户能把我们的产品和社交媒体(Foursquar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整合,自行创造自动化程序并进行分享,一个较为有名的产品是:自动化猫砂。
社交媒体不仅让我们产品变得更好,还帮助我们看到产品如何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好。19岁的卢克·莫雷蒂(Luke Moretti)在一次潜水事故后胸部以下瘫痪,他用iPad通过家庭自动化系统对温度、光照强度等进行调节,他在社交网站上与其他截瘫者和普通人分享了这些经验。同样的,我们能从中获得启示,以此改进产品。
Facebook是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
从德国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社交媒体渠道来看,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Facebook,Youtube,StayFriends,Wer-kennt-wen,Google+,VZ-Netzwerk,Xing,Twitter,MyVideo和Jappy(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Facebook在德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拥有其帐户的受众数占整个被调查人数的72.1%,这其中每天有77%的用户至少使用一次该媒体。YouTube为第二大社交网络平台,有38.7%的德国受众通过该平台获取信息,其中每天使用的人数也达到了41.6%。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公司的Google+在推出短短一年之内,于2012年7月成为了德国第五大社交媒体。虽然该社交网络用户只占整个互联网人数的19.4%,但每天至少登入一次并使用其平台的德国受众人数达到了49.8%,活跃率仅次于使用Facebook的用户。此外,尽管每十个德国互联网用户中就有一位拥有Twitter账户,而且在德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专业社交网络平台,但其受众人口数目前只排名第八位。
受众在公务活动中较少使用社交媒体
如表2和表3所示,在私人交往中,社交媒体牢牢扎根于德国受众的日常生活,并已承担了重要的作用。社交媒体已成为第二重要的通讯沟通工具,每天至少有45.1%的德国人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联络。当然,电话在日常使用中仍被应用最多达到53.2%。电子邮件居第三位,每天受到43.4%的德国人的青睐。相比之下,传统的信件和明信片每天只有3.4%的人使用。
在公务活动中,每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电话,达 41.7%;其次是邮件,达35.0%。但在对社交媒体的态度上,受众在公务活动中只有7.1%表示在每天的工作中会使用社交媒体。受众在因私或因公环境中对社交媒体选择的态度不同,有价值观的因素,也有个人偏好的原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受众对社交媒体在商务活动中的安全性表示怀疑。
商务环境中对通信设置及其安全性能的要求与在私人环境中完全不同。在德国,虽然一些较大的公司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企业社交网络,但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完全对社交媒体开放。一方面,他们担心在对外沟通时,不良的表现及回应会对公众、员工和客户群体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内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往往倾向放缓消息的传递速度,以求降低不必要的麻烦带来的风险,所以在新媒体及通信手段的选择上也更为慎重。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2%的德国企业仍限制员工在工作中使用社交媒体,有9%的企业甚至阻止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的使用。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德国受众有66.2%的人在工作中从来没有使用过社交网络,75.7%的受众在职业生涯中从未使用过即时信息服务。
当然社交媒体的运用是时代的趋势,各种机构对社交媒体使用指导方针的制定以及针对社交媒体运用的培训也越来越重视。但从整体来看社交媒体在企业的发展运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阿尔穆特/盖格哈特/施泰因豪泽(2012)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66%的德国企业还没有社交媒体的指引,85%尚未向他们的员工提供社交媒体方面的培训。
受众主体意识、选择性需求和娱乐化心理增强
德国社交媒体受众的人群特征可以从年龄层次、收入水平和教育背景三方面来分析。从年龄层次来看,大多数受众属于青年。德国社交媒体受众的年龄分布情况中,大多数集中在35-44岁之间。从25岁开始,使用社交媒体的用户数量逐步递增;到了45岁之后,使用社交媒体的人数呈递减态势,开始下降。
从收入和教育背景构成来看,大多数德国社交媒体受众的收入及教育水平属于中低层次。从收入水平来看,多数社交网络受众群体的平均收入为1,000 - 1,999欧元之间。XING用户是这六个社交媒体中唯一一个平均纯收入达到2,000 - 2,999欧元水平的,值得注意的是,此社交媒体的受众不仅收入最高,也是受过最好教育的一类人群。
关键词:网络、创业、社交媒体、就业
一、社交媒体创业的发展背景
随着互联网络的持续快速发展,网络经济表现出各种形式,并带动着经济的发展,创办网站、网上开店和网上自由职业等网络创业形式正逐渐被大学生所追捧。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创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新途径和新平台。此外,网上创业的主动性也满足了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创新的心理需求。社会、政府和高校等各个层面也开始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大学生网络创业。
“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首要原因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身份”,这句话说出了社交媒体最为核心的特点,而这也正是社交媒体营销中的一个制高点,展示我们的身份是最最普遍也是最最基础的欲望,“明天的数字世界,无论是消费者的还是企业的,都将围绕着个人身份展开活动。”想要利用这一趋势的公司将会积极主动地创造各种方法给人们展示身份的机会,即让品牌和受众之间产生关联。客户在品牌的选择上,是客户感到自己与这个品牌所展示的某种个息相关,因此企业建立品牌与其受众的内在联系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大学生网络社交媒体创业的主要形式
成熟的互联网正在成为培育新型网络创业人群和分担就业压力的重要基地,而网络创业形式多样,如今高校大学生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1.创办网站
创办网站要充分考虑技术、资金和人才等问题,选择合适的办网规模和类型。大学生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攀比。目前,有几种比较成功的方式可供参考,如创办BBS论坛、开设博客和威客网站等。这对初涉商海的大学生要求不高,而且可以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是一种比较便捷的网络创业途径。
2.网上开店
网上开店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受资金、店铺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较少,具有门槛低、风险小、易操作、存活率高的优点,特别适合商业运作经验不够的大学生创业者。许多高校BBS论坛上都设有专门的板块,
为商家广告和其他相关信息。同时,也有不少大学生在淘宝、拍拍、易趣、当当等网站开网店销售产品,拓宽了商品交易渠道和业务经营范围,加盟C2C网站平台,开办自己的网络小店,就成了大学生进行网络营销创业模式的高一级的选择。
3.网上自由职业
大学生是一个知识素质高、创造力强、富有活力的精英群体。不少人在网上从事自由职业者创业,如担任兼职网络编辑、电子畅销书作者、专栏作家等。这些职业的时间比较灵活,工作地点也不受限制,大学生能在享受自由和潇洒中实现创业。但其中不足之处在于收益比较低,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能将其作为赖以生存和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
三、大学生网络社交媒体创业优势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
(1)创业门槛较低
网络创业没有像传统就业市场那样又高又多难以跨越的门槛,也没有创业环境方面的一些重要障碍。当前,不管是在校大学生还是毕业生,也不管你所学的是不是电子商务的专业,你若熟悉并热爱着网络,你创业的愿望就完全有机会实现。同时,大学生有着较好的理念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如果能借助网络和风险投资,就可以较顺利的度过传统商业最痛苦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实现低成本的投入和快速扩张。
(2)技术要求较低
从网络创业的障碍的调查结果分析,缺乏网络技术想对于其它障碍来说不是主要的问题,从而说明网络创业对于网络技术的要求是不高的。尤其是在当前的网络世界里,信息交流的极具上升及电子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更是降低了对网络技术的需求。而在电子商务里,我国已有淘宝等比较成熟的网络创业平台。据笔者所得,有近90%的大学生都有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交易的活动。
(3)投入风险相对较低
网络创业所需的成本比实体创业要少得多,并且日常运营的压力也要小得多。所以,即使创业不成功,大学生所承受的损失也不会很大。因为前期的投入并相对较低,推倒重来的机会也大。这是任何一种传统创业模式无法比拟的。
2.劣势分析
(1)经验与知识积累问题
由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单纯的注重于课程知识的学习,缺少实际的实践内容,这会制约了大学生接触社会、进而创业的发展。虽然很多大学学生通过兼职的渠道来磨练自己,但兼职所得的经验和市场中所需的创业经验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知识系统化问题
创业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知识系统对大学生很重要。有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协议、合同的签署以及对国家对此的基本优惠政策都缺乏了解,还有些同学在其商业计划书上有很多新颖的想法,但缺乏明确的目的,而有的有目的却又因书写能力欠缺不会写商业计划书。
(3)对创业的政策信息不了解
虽然如今网络经济已经发达,但很多大学生对创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却远远不够。调查显示,有将近50%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竟也有相当的数量(占22.02%),只有2.88%的学生比较了解,极少数0.41%的学生很了解。
大学生创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而且也牵涉到政府、家庭和高校等多个方面。针对上述大学生网络社交媒体创业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为大学生网络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大学生网络社交媒体创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顾桥,梁东,赵伟.创业动机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创新创业与企业科技进步,2005(12):93-94.
大多数社交网络公司最终会通过广告营利,而更具体地说是通过“本土广告”——或专门切合平台并有机地与内容体验融合的非标准式广告单元。Facebook和Twitter都是成熟的公开上市交易的公司,拥有良好的营收渠道,有效通过它们各自的本土广告(Facebook的“受赞助内容”[Sponsored Stories]和Twitter的“推广推文”[Promoted Tweets])实现营利,是社交网站中的领跑者。Linkedin也引进了它们的“受赞助内容”(Sponsored Content)广告,虽然它的广告业务尚不如Facebook和Twitter般成功,但是鉴于它面向商务受众的质量,它对于广告商同样具有强大的价值定位。其他确立的社交网站如Tumblr和Pinterest处于通过广告营利的早期阶段,但是它们也有与其内容体验融为一体的本土广告单元。
社交媒体朝“移动先行”的体验方向发展
但是所有这些网站都是PC网站之子。的确,它们都处于朝移动作为消费的主要媒体过渡的不同阶段,但是它们的网络都建立在一个固定的互联网体验上。
快进到今天,我们看到了社交网络领域以“移动先行”网络为中心的另一个发展。社交品牌如Instagram、SnapChat和Vine都是移动先行成功故事的最新例证,通过专注于捕捉和宣传凭借手机照相机捕获的有趣内容这一核心功能,代表了社交媒体的一个发展。
这些服务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巨大的受众基础(Instagram的18岁以上用户达7000万,Vine:2500万,Snapchat:2100万),显然已经被“移动先行”所推动。由于人们全天候携带着智能手机,用相机捕捉生活片段变得轻而易举。这创造了一个快速而简单的创作环境,推动这些网站的体验并促进它们的快速增长,比如Instagram已经拥有美国推特的受众规模,而在成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Vine和Snapchat的受众数已经达到Tumblr和Pinterest的一半左右。
本土化地把眼球转化成金钱
虽然这些较新的网站还不需要在极端的压力下赚钱,但是它们都开始与品牌商合作进行营销试验。在不同情况下,它们都倾向依靠本土广告模式来铺平走向营利的道路。
关键词:社会语言 社交媒体语言 网络语言社区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97-01
一、言语社区
言语社区通常被定义为“指生活在一定地域、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生活方式、在交际过程中遵守相同言语规则的一群人”。而言语社区中的人通常享有一种或两种共同的特征,“社会语言学家所考察的对象是使用着的语言(language in use)和语言的使用者(language user),而且他们所关注的是反复发生的而不是偶然出现的言语模式;是群体的而不是个人的语言行为”。从这一点看,通过社交网络而聚集的人构成了一个依托数据形成的言语社区。它摆脱地理位置和时间的局限,其成员虽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但是具有共同特点,即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有着通过社交媒体与他人进行沟通的动机,并且遵守网络交际的规范,相对于其他言语社区,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广泛性、针对性和平等性。
二、广泛性
过去,主要是由于交通不便,地区间缺少交流,而形成了独属于该地区的地域方言。语言的地理性变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现在,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大众媒体发展,不同地域交流日渐频繁,语言的地理差异性正在减弱。
社交网络言语社区的广泛性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指横向的,主要是指其摆脱地域的局限。若我们将每一参与社交媒体进行交流的人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而这些个体的分布范围可以至全世界。不同的个体携带着自身的文化背景进行交流,不断碰撞融合,摸索出适用于网络交流属于网络社区的语言。例如,网络用语“蓝瘦香菇”,其实就是南宁普通话与壮族语言的语调的结合体。它由一人l起,而后借由网络传播,而在网络言语社区的成员认同其用法,而广为采用,使之迅速传播。二是指纵向的,主要是指其摆脱时间的局限。时间是单向的,它只能前进而不能后退。我们此刻所说的话语,若是没有像书籍、录音等载体一样进行有效记录,则达不到有效交流的目的。不同于这些载体,社交网络提供的载体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双向的联系。即甲向乙发送一个信息,乙可以即时回复也可稍后回复,甚至可以选择不予回复,这样就是交流存在一种打破地域限制的“即时性”或是“延时性”。
三、针对性
传统统计学倾向于以性别、收入、年龄或是教育背景来划分群体。当然,以上分类都可形成独立的语言社区。不过,这同样显示了传统统计学的一个局限,即它事先将总体依据不同标准来划分成不同小组,进而得出不同小组的共性特点。例如,若以性别为划分标准,则得出女性的言语特点是倾向于语调上扬,习惯使用反义疑问句,更加注重措辞等。而男性的话语则往往语调低沉,语气坚定。
可是,网络言语社区是自发形成的,其成员具有共同点或共识,比如兴趣或爱好甚至职业倾向。他们可以用专业术语来探讨问题和感兴趣的事,所用语言具有专业化或职业性的特点,无需提供先前的知识,不用担心听话人理解不了的情况,有利于交流继续。例如,网络工程师论坛可视作一个言语社区,他们有着自己的行业术语,比如“Switch#config terminal”表示的是“进入配置子模式”。类似于这种专业术语,若无一定的背景知识,确实不易被人理解。因为,该言语社区就是面向可以理解话语的“同道中人”。
四、平等性
由现实生活延伸至网络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个体在其言语社区中的位置未变,与其所在的言语社区的其他成员关系明确。此时网络仅仅相当于交流工具。而这种关系在网络言语社区中也依然存在,不过只占其一小部分。
而对于在现实言语社区中不存在交际或是现实情况中处于同等地位的人来说,通过网络,其可以重新定义自己,并且“自由”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有的人甚至会打破其在现实社会的标签,在网络社区里可隐藏自己的姓名、年龄和性别,而其语言特征也不会随便被“标签化”。人们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的兴趣来进行言语交流,而此时的“兴趣”便是这一言语社区的向心力。人们在用社交网络进行交流时,目的大多是出于想要了解和知道自己感兴趣的事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而忽略其他因素,例如说话人之间的相对权势或是年龄差异等因素。这体现了社交网络社区语言的平等性。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论坛、贴吧或是微博等社交媒体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以及在交谈时开始语往往是“你好”“在吗”,结束语通常是“下了”“88”等。
五、结语
网络言语社区语言是一个特殊的言语变体,具有自身的特点,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逐渐形成自身独立的体系。不过,个体本身在现实言语社区中便充当着多种角色,社交网络使其角色得以扩充。如何在不同言语社区采用恰当的言语变体进行角色转换,促进有效沟通,完善和发展“朋友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一、“非均衡”的快速发展
迪拜政府管理学院的研究显示,截至2012年底,在阿拉伯国家的1.3亿互联网用户中,有超过7200万正在使用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各种社交网站,这一数字是2010年初的4倍,比2012年6月增长了近35%,阿拉伯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社交媒体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户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阿拉伯国家社交媒体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
首先是社交媒体间的不均衡。与中国、俄罗斯等国积极自主开发社交网站不同,阿拉伯国家基本上直接引进西方国家的社交网站。在这些网站中,Facebook是最受欢迎、影响力最大的社交网站,到2012年底,Facebook在阿拉伯国家的用户总量已经突破5000万,占全部社交媒体用户的近70%。相比之下,虽然Twitter和LinkedIn在阿拉伯国家也有着很高的认可度,但它们的用户数量只有约300万和550万。
其次是国家间的不均衡。阿拉伯世界由22个国家组成,这22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国民受教育层次、社会开放程度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这些因素也导致各个国家的社交媒体发展情况迥异。总体而言,海湾地区、沙姆地区、北非地区阿拉伯国家的社交媒体发展较快。以Facebook为例,从用户数量上看埃及是阿拉伯世界Facebook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数量达到1350万,占阿拉伯国家用户总数的四分之一强,沙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阿联酋在埃及之后列二至五位;而从用户数量与人口总数的比例看,阿联酋、科威特、约旦、黎巴嫩、卡塔尔分列前五位,其中阿联酋Facebook用户占总人口比例高达42%,甚至高于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与此相应的是,索马里、科摩罗、也门、毛里塔尼亚、吉布提等国无论在用户数量方面,还是在用户数量与人口比例方面都处在十分落后的位置,例如科摩罗全国的Facebook用户数量只有约1.5万,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阿拉伯国家约15%的平均水平。
再次是用户年龄和性别间的不均衡。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年轻”的民族,30岁以下人口所占比例高达75%,因此,青少年成为阿拉伯国家社交媒体用户的主力军。从22个阿拉伯国家整体来看,15至29岁的青少年用户占全部社交媒体用户的比例自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稳定,约占70%。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巴林四国30岁以上社交媒体用户比例达到40%以上,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对接近,其他国家则大多徘徊在18%至35%之间。除年龄分布不均衡外,性别分布不均衡也是阿拉伯社交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宗教、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作用,阿拉伯女性使用社交媒体的比例较低,除黎巴嫩、突尼斯、约旦三国女性社交媒体用户比例超过40%外,其他国家女性用户比例大都在20%至35%之间,而在其他社交网络比较发达的国家,这一比例能够达到50%,甚至更高。
二、从“社交”平台发展为综合性的信息平台
在阿拉伯国家,虽然社交媒体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它的功能却在不断地丰富和强化,它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交”工具,而是成为普通民众、媒体、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均积极参与其中的综合性信息平台。
从普通民众层面看,社交媒体成为阿拉伯民众参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阿拉伯民众使用社交媒体的目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关注和的信息更多的与所在社会的发展有关。以突尼斯、埃及、约旦为例,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虽然三国社交媒体用户中有超过60%经常关注与音乐和电影有关的话题,超过50%经常关注与体育有关的话题,这一点与世界其他国家情况类似。但有超过80%的社交媒体用户表示他们同时更加关注并参与与社区发展有关的话题,超过65%会利用社交网络讨论政治和宗教话题。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关注社区发展的用户比例一般在40%左右,关注政治话题的比例为20%至30%,关注宗教话题的只有10%至20%,均远低于阿拉伯国家的比例。
从媒体层面来看,社交媒体正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由于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阿拉伯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正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受众习惯于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信息,这迫使传统媒体加快了与社交媒体融合的步伐。目前,无论是半岛电视台、阿拉比亚电视台、阿布扎比电视台等电视媒体,还是《生活报》、《中东报》、《金字塔报》等平面媒体,都已经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开设了主页。其中阿拉比亚电视台的Twitter阿语主页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超过200万粉丝,成为电视媒体中粉丝最多的媒体,而《生活报》在Twitter上的粉丝人数也超过了100万,远远高于该报的发行量。这些媒体一方面通过社交网络及时各类文字、音频、视频新闻,吸引受众的关注;另一方面还借助社交网络双向互动的传播特点,听取受众的反馈意见,搜集相关新闻线索,例如在埃及军方罢免总统穆尔西这一事件中,阿拉伯各大媒体均大量采用了由普通用户在社交媒体中提供的新闻素材。
从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层面来看,社交媒体正成为其开展宣传的重要平台。以埃及为例,无论是已经被罢免的前总统穆尔西,还是现任代总统塞西,他们都拥有Facebook和Twitter的阿拉伯语、英语双语账号,他们手下的高级官员,如副总统、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省省长等也大多开设了Facebook、Twitter的账号,总统办公室、总理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则开设了官方主页。此外,各政治力量,如穆斯林兄弟会领导的自由与、巴拉迪领导的宪法党、埃及老牌政党华夫脱党、萨拉菲派的光明党,甚至埃及军方都在社交媒体上开设了账号或主页。由于社交媒体具有成本低、即时性高、互动性强、受众范围广、信息易扩散等优势,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不仅通过社交媒体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与联系,同时也将社交媒体作为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当前的埃及,每逢重大事件,埃及民众已经习惯在社交网络上查阅相关新闻,而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也已习惯于通过社交网络,而不是通过授权传统媒体信息。例如在穆尔西的前后几天中,几乎各方面的所有重要信息均第一时间通过Facebook,社交媒体在阿拉伯国家新闻格局中地位之特殊,这在世界上都十分鲜见。
三、受众的社会观念受到影响
当代阿拉伯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传统的宗教文化以及这种文化与现代社会结合的、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阿拉伯文化,宿命、崇古、封闭、尊重权力是其基本特征。在这种文化环境中,阿拉伯人的生活是比较闭塞的,他们的社交圈主要局限在家族、部落、教派内部,与其他群体的联系相对有限。
1.社交媒体工作:分工更具体
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列出了2014年需求量暴增的6大社交媒体相关的工作:SEO专家(搜索引擎优化工程师)、社交媒体战略策划、线上社区经理、社交媒体市场经理、社交媒体市场协调、博客/社交媒体广告编辑。
如果你决定新年里找一份社交媒体相关的IT工作,或许应该先搜索一下上面岗位的关键字,搞清楚自己的技能最对口的岗位,自己的兴趣所在;另一方面,如果你掌握着公司招聘的权力,希望在新年充分发挥社交网络的宣传力量,那么也许应该着重注意上述岗位技能匹配的候选人。或者你还不知道什么是SEO,玩不转社交媒体?那么也许你应当将学习相关知识将成为新年技能列表中。
2.新平台涌现:Facebook以外的社交网络
Forbes发表的一项关于2014年主导社交媒体发展趋势7大元素的报道中,下列内容吸引了我们的注意:MySpace潜力可待,Google+将扮演“主要角色”,微视频流行。提示:
·MySpace改进版本还没有,建议不要急于将所有的社交网络宣传策略基于想象中的新平台制定,但应当在这一年中,向产品逐步引入与平台适应的特征。
·文章提到Google+将证明其作为谷歌不可缺的一部分的地位,影响着谷歌搜索引擎的优化、社交网络发展,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搜索体验。如果你还没有Google+账号,那么推荐注册一个,并体验一把Google+社区。
·以Vine, Instagram为主流的微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变得越来越常见,人们也逐渐熟悉了这种新的媒体模式。如果这种趋势预测正确,那么制作吸引人的小视频将变得像140字内的微博那样重要。尽快熟悉拍摄和的技巧吧~虽然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网络速度让人对是否能兼容视频有所怀疑。
3.小动作,大效果
PD Daily网站总结了2013年社交媒体网络的10大事件,并认为这也是2014年发展趋势的代表。其中提到包括超级碗时奥利奥的推特实时广告,Facebook引入“标签”,Pinterest的图片化趋势。这些都可以为你自己的宣传策略所借用。
·事件回顾:2013年美国超级碗比赛现场突然停电,机智的奥利奥借机了一条推特:“停电了?没问题。黑暗中也能泡一泡奥利奥”。这条推特出色地回应了突发事件,又带来了幽默的品牌效应,风头盖过了比赛当时各种重金制作的广告。奥利奥偶然的广告收到广泛好评,成为2013年人们持续称赞的话题。PD Daily预测,受这一事件提示,或许各个公司都会与电视台交易,实现了解电视节目的进展,以让他们的广告恰到好处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不仅出现在“正确的时间”,而且与上下节目相关联——可谓“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
·Facebook新推出的“标签”功能在各种应用中已不是新鲜事,和微博的“话题”类似。随着“标签”的流行,商家可能会在更多场合,如电视宣传片、印刷资料、广播宣传中更多地融入“标签”元素,加强与社交网络的联合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