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民间艺术活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3 16:36: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民间艺术活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民间艺术活动

第1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面具;陶艺;剪纸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0-0082-01

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是通过变形而来的图形来表现物体的,这些变了形的图形各具奇特之姿,常常被人们所赞叹。同时,民间工艺美术中呈现的色彩稳定、浓重、典雅,形成既绚丽多彩,又统一平衡的效果,不仅受到民众的喜爱,同样也受到少儿的青睐,少儿常常被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吸引。

少儿美术教育是少儿启蒙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把民间艺术与少儿美术教育相结合,让少儿在学习各类知识,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得到民间艺术美的享受,受到民间艺术美的教育,进而陶冶少儿的情操,增强少儿的民族自豪感。

一、创造富有民间艺术的教育环境,萌发少儿对民间艺术的初步感受和表现情趣

我们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应能创设环境,激发起少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把民间艺术渗透于环境布置中,创造与美术教育相适应的富有民间艺术气息的环境,为少儿提供感受民间艺术和表现民间艺术的机会与条件。我把少儿美术工作室里一块大面积墙面上布置为中间是一些穿着民族服装的少儿,他们手执彩绸正敲着鼓,扭动着秧歌,欢庆节日的大型套色刻纸,在少儿的周围衬着一幅幅手拿贵州苗族蜡染图形与造型的肚兜、手帕和风筝的蓝印版画,用五彩皱马铃薯绳纺织的杯垫、小草包,以及独具奇妙色彩与图案的染纸,这些无不透出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整副墙面装饰极具动感和装饰性。当这些东西布置展现在小朋友而前时,他们不由得连连赞叹道:“啊!这些东西太好看了,太好看了!”,这是少儿对美的感受与自然流露,也是民间艺术的感悟与赞美。

我们应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打破过去美化教室环境由老师包揽的习惯,充分发挥少儿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参与教室美化。一幅幅形象生动、色彩纷呈的绘画,一幅幅美妙的刮画,一幅幅奇妙的染纸、剪纸,一幅幅有趣的拼贴画,像一朵朵奇葩盛开在他们自己的画苑中。而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泥塑,一只只有趣的旧物做成的玩具展现在作品的展示台上,展现在少儿们的面前时,使他们又一次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多姿多彩,进一步激发起少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兴趣,从而增强少儿的民族情感。

二、结合民间艺术开展少儿美术教育,引导少儿对民间艺术的进一步感受和创造性的表现

(一)把民间艺术中的图形艺术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少儿感知事物离不开具体生动的形象。根据民间艺术图形具体性和直观性的特点,把民间艺术蜡染、印染、刺绣中呈现的鸟、鱼的变化图案,花卉、蝴蝶、花果图案,成人围腰少儿的围兜、头巾、手帕、背带和背带心等具有优美、朴实精致纹样的图案,加以简化、整理并运用于少儿绘画教育中,通过指导少儿对点、线条和图形的认识,提高少儿形式美的感知能力。特别是对于我国传统艺术的感知和体验。

(二)把民间艺术中的脸谱艺术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脸谱是中国戏剧曲有的化妆造型艺术。随着戏曲艺术的孕育成熟,脸谱艺术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更加国际化。中国戏曲脸谱的美的形式,突出的装饰性,富有想象力且夸张的绘制手法,非常符合少儿的年龄特点,少儿乐于接受和学习。通过指导少儿绘制富有装饰性图案的简化脸谱造型,培养了少儿美化物品的能力和对民族戏曲文化的热爱。

(三)把民间艺术中的印染制作工艺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我到我们湖南湘西写生考察的时候,随处可以看到精美的蜡染。在深蓝色的布上,密密麻麻的白点,白线,像“蓝色的宝石”。我在当地看了传统浆染的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地道的印花蓝与白色相结合的色彩是中国民间图形、贵州和湘西苗族蜡染的特殊色彩,我们而且可以从中吸取其制作工艺并加以改变,并运用于少儿版画的学习中,少儿尝试了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版画学习后,对版画学习起了极大的兴趣,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把民间艺术中的染纸画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染纸画极具变化和韵味,且变化无穷的图形和色彩极易激起少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结合染纸画的艺术特点,根据少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染纸画的基本技术简化指导少儿学习染纸。少儿在染纸活动中,通过对图案的设计、色彩的选配,以及对操作程序的掌握,其审美情趣,动手动脑筋能力和创造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此时,也更激起少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五)把民间艺术中的剪纸技法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优秀遗产。把中国民间剪纸工艺中“黑影”、“镂空”两种主要的剪纸图形设计手段与少儿剪纸相结合,使小朋友在原有剪窗花的基础上学习剪出蔬菜、瓜果、小动物、小孩、器皿、脸谱等多种图案。我在少儿美术班经常开展剪纸活动,如欧阳立言、周睿宁两位小朋友合作剪出的主题为《舞蹈的小朋友》、《收获季节》两幅大型剪纸,为环境增添了民族艺术氛围。剪纸活动培养了少儿创作的兴趣,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发展了少儿的想象力,提高了少儿审美的意识和高雅的情操。

(六)把民间艺术中的面塑和陶艺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民间艺术面塑和陶艺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也深受少儿的喜爱。我们可以选用既经济又方便,色彩鲜艳的自制面团为材料,运用与少儿泥塑相结合的团、捏、压、搓、修饰、粘接等技法,指导小朋友制作出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小动物,如兔子、乌龟、青蛙、蛇、鲸鱼、章鱼等。

在开展少儿面塑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探索着把民间玩具古朴简炼的造型艺术与少儿的陶艺活动相结合。指导少儿塑造出一只只古朴、简洁的笔筒、杯子、小碗、花篮和泥娃娃。少儿在面塑、陶艺活动中、用自己的双手,可以表现出民间艺术的美,面塑、陶艺活动不仅开发了少儿的智力,增强了少儿手掌、手指的灵活性和敏感性,更促进了少儿手部小肌肉协调活动的能力。

对少儿开展结合民间艺术的美术教育,不是向少儿传授民间艺术的技能,也不是向少儿灌输传统的工艺,而是利用少儿生活中感兴趣,看得见、遇得着的富有民间艺术的事物,在少儿看看、说说、画画、做做、玩玩的活动中,积极启发、引导少儿发挥想象,让少儿在老师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出对民间艺术美的感受力,萌发少儿对民间艺术的情感,激发少儿对民族的情感。

三、加强理论学习,调节自身知识结构,更好地开展少儿美术教育

第2篇

一、将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

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与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我们在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创设让大班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民间艺术操作区,选择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实践活动及材料,利用操作区“活动性、游戏性"的有利条件,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的机会。

1.美术区

在美术区我们投放了橡皮泥、彩色纸、彩带、碎布头、玉米皮等大量的材料,让孩子进行简单的工艺操作。在美术区孩子们憋足了劲,认真地制作起来,通过画、剪、贴,任其所能,流露出对民间艺术的迷恋,尽情地享受民间艺术美的熏陶,同时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去创造美、表现美。

2.音乐区

在音乐区中,我们摆放了锣、鼓、脸谱等道具,引导他们大胆运用进行表演,还摆放了各族服饰、民间舞曲录音带等。孩子们在这里没有听到生硬的说教,幼儿在自娱自乐中,始终兴致高涨,自由表演……古老的东方文化焕发出迷人的色彩,让文化经典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培养幼儿对祖国、对民族文化的热爱需要长期时间,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已经在心中萌动。

3.图书区

有民间童话选、民间故事、民间童谣等画册。孩子们通过看、说、讲,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锻炼了交流能力。拼摆区内,让幼儿搜集了很多废旧的民间文学图案,让幼儿拼摆、创编故事。另外,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要求,还随时设置了自然区、游戏区等以配合民间艺术教育。

4.游戏区

在民间游戏区,我们发动家长,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玩具,并根据我们的需要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安全因素等进行了整理,选择了陀螺、沙袋、风车、杏核、降落伞、冰棒棍等适合游戏的材料。这些材料可塑性强,可以千变万化,来源于生活中,所以深受孩子的喜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一物多玩,充分发挥了大班孩子的创造力。

二、创设环境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要使活动区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注重探索多样化指导方式,为大班幼儿提供充分表现美、感受美的机会。

1.创设民间艺术氛围

幼儿在充满民间艺术氛围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合作,从中他们受到了民间艺术美的熏陶,萌发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园开展的区域活动,不是单一地让幼儿去“做做、玩玩”,而由教师从中去协调各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将民间艺术教育与区域活动有机相连,将区域活动与幼儿的一日活动有机相连。如:在“快乐的螃蟹节”这一主题中心活动中,让幼儿画《可爱的螃蟹》,我们有意识地在自然区中放置几个鱼缸,鱼缸里有螃蟹。请幼儿在绘画活动画中观察其特征、形态,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由于受活动区的感染,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用螃蟹壳制作成不同的民间工艺品,将教室打扮得特别漂亮。区域活动之所以受到幼儿的喜爱,它能为幼儿提供较宽松的自由发挥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活动区,自由地选择操作,区域活动没有一定局限性,幼儿可以大胆地想象。

2.积极引导,激发幼儿全面参与

活动区教学时,教师应以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幼儿引导为主,重视活动的欲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三、区域活动中实施民间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1.区角活动是愉悦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目前我们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几乎没有幼儿的选择自由:从教学活动内容、材料、方法、时间、空间、合作伙伴等方面,供幼儿选择的余地十分有限,指定远远多于选择,选择的范围也是很小的,因为活动目标和内容单一,材料欠丰富,很少考虑个性差异。区角活动则不同,每次让幼儿开展区角活动,这时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来选择自己所要活动的场所,他们无拘无束,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材料进行拼贴、表演、绘画等等。对幼儿来说,区角活动的氛围宽松,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在整个区角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自己决定怎么玩,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无任何压力的环境中,自由设计玩法,积极活动,获取经验,得到满足,尝试成功,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因而,对幼儿来说,区域活动是愉悦性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教师有计划地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条件,通过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使幼儿能主动探索,积极实践,从而达到促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的目的。由此可见,区角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形式,具有教育性。

2.区角活动是表现性和自主性的结合

开展区域活动,激发了大班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区域,让幼儿在活动区中轻松愉快地表现自我,萌发了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再选美地情趣。表演区中,一个个动人的民间故事,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如“西游记”、“小羊和大灰狼”、”彩霞姑娘“等。在小朋友的表演下更生动,幼儿戴上各种头饰,伴随各族音乐旋律翩翩起舞。美工区中的幼儿画的画,剪的剪,捏的捏。他们一双双灵巧的小手创作出一幅幅、一件件精美的民间艺术作品。区角活动是幼儿发挥自主性的最好场所,它使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及材料相互作用中,保持活动热情和表现欲望,让幼儿从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它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佳场所。

3.区角活动有益于个别化和个性化的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民间艺术;情境活动;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88-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李吉林老师说过:“民族文化的吸纳对教育是有效且有益的,美感带来的愉悦使儿童欢愉而兴奋。”因此,为丰富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充分发挥民间文化的传承功能,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创造新生代,教师运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念,讲究“真”,追求“美”,注重“情”,突出“思”,积极开展民间艺术情境活动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研究,探索如何引领幼儿在多元的民间艺术情境中自主感受、积极体验、大胆表现、快乐创造。

一、创设生活化的民间艺术情境活动,萌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情境教育追求给幼儿一个真实的世界,为幼儿展现一个可以观察、可以触摸、可以与之对话的多彩世界。因此,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幼儿生活,可以让独特的民间艺术元素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触手可及,随时触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培养幼儿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1. 主题环境生活化

围绕民间艺术主题活动,教师发动幼儿以及家长收集与之有关的图片、实物等素材来布置展区、打扮教室,营造生活化的民间艺术情境。如在“奇妙的印染”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同用蓝印花布做的工艺品、印染的丝巾等实物悬挂点缀活动室,用半成品的蓝印花布条装点走廊吊顶,装饰区角活动的篓子、盒子;在“竹草文化”主题活动中,用具有民间生活气息的蒲扇、竹筛、竹篾、草席,茅草等做环境创设元素;在“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贴窗花、挂灯笼,为教室增添年的味道;在“我是中国龙,我的中国梦”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在墙上展示一条巨大腾飞的龙,幼儿兴奋不已,纷纷将自己心中美好的梦想画下来,剪下做成一片一片的龙鳞,插在龙身上,让自己的梦想随着中国龙腾飞。

2. 区角游戏生活化

将民间艺术活动向区角游戏延伸、拓展。例如,提供民间的油纸伞、风筝作为区角游戏标志,创设“美丽的花伞世界”“小小风筝馆”等区角游戏;在“小小民间创意坊”里,创造性地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蛋糕纸盘、一次性纸杯、空酒瓶等废旧物品,让幼儿进行装饰、涂画,提供文蛤壳做旋转陀螺,用毛线编织、给葫芦涂画、用蛋壳粘贴等等。

二、挖掘美趣化的民间艺术情境活动,激励幼儿的创造表现

“美”是教育的磁石,当幼儿从审美感受中得到满足时,身心舒畅、愉悦,便会本能地被吸引进来,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从而完成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飞跃。将民间艺术的美与幼儿的天真童趣相融合,可以让师幼共同打造一个既美好又有趣的民间艺术活动情境。

1. 集体活动情境美趣化

教师应注重每一个细节,挖掘适合幼儿欣赏的美趣化情境。例如,在“花布秀”活动中,教师收集了各种用花布制作的旗袍、裙子、短裤、背心、围兜、肚兜、帽子等,布置成“花布服饰展”。给幼儿准备的操作用的各种花布,用简单折叠的方法做成多种造型呈现在桌上,如扇子、蝴蝶结、小鸟、花朵等,让幼儿在美、趣的艺术情境中感知欣赏。又如,在“彩蛋娃娃”活动中,教师收集各种彩绘蛋工艺品实物、图片进行布置,结合立夏节气,再设置了秀蛋、斗蛋比赛的趣味情节,引导幼儿在蛋壳上涂画粘贴,创意打扮,让幼儿在美和趣的活动情境中大胆创造和表现。

2. 区角游戏情境美趣化

区角游戏是幼儿自主操作、自由创作的开放性区域。例如,在“快乐大舞台”区角里投放各种美丽的丝巾、花布等开展“时装表演秀”,准备可爱的手偶、木偶让幼儿创编表演;在“民间创意坊”区角里以折扇悬挂,将民间工艺伞倒挂,伞周围用幼儿创意装饰的青花瓷盘点缀,用印染的蓝印花布“手帕”做成可爱的风车垂挂窗台,幼儿创意制作的五彩小扇、夸张的脸谱、绘画装饰的风筝、可爱的彩蛋、小葫芦等,呈现在区角每一个角落,营造民间艺术古典美感的同时浸透着童真童趣。美趣化的区角情境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乐此不疲地游戏活动着,快乐地创造表现着。

三、构建操作化的民间艺术情境活动,拓宽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情境教育要以“思”为核心。幼儿的思维源于感知,在操作中发展,要想把幼儿培养成为充满创造力的人,就应尽量让他们尝试各种事物,让幼儿主动摆弄、体验,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要求:“引导幼儿初步尝试不同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因此,要构建一个可操作化的情境,必须注重材料提供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1. 多样性

教师应注重给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在操作中的需求,让幼儿有自主选择、创作的空间。例如,在手工活动“有趣的印染”中,教师给每组幼儿准备正方、长条、三角、圆等形状不同的宣纸,颜料有单色、双色,让幼儿自己选择创意印染制作手帕、丝巾等;在“彩蛋娃娃”活动中,幼儿带来煮熟的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教师准备了水彩笔、颜料、毛线、彩纸、剪刀等多种材料,供幼儿画、剪、揉、贴,让幼儿在多种材料的选择与组合中拓宽思维,创意制作。

2. 层次性

根据活动需要和幼儿的能力发展特点,在材料的投放中还必须注重有层次。例如,在艺术活动“花布秀”中,第一次教师给幼儿提供的仅是一块花布,重点让幼儿通过一块花布来尝试探索,掌握裹、打结、折叠、连接等不同方法。第二次再提供每组一篓子的小边角料,以及夹子、皮筋、回形针、发箍、发夹、小篓子、草帽、喜糖盒等生活中的小物品,新投放的材料会引发幼儿产生新的创造激情,开拓思路,组合创新出更多的设计造型。

四、共建和谐化的心理情境活动,呵护幼儿的创造萌芽

李吉林老师说:“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活创新的潜能,让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由于幼儿年龄小、情绪变化大,心理比较脆弱,因而他们在创造意向的产生后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幼儿遇到困难时,缺乏面对的勇气,会容易动摇、退缩、放弃。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共建宽松和谐的心理活动情境,才能有效呵护幼儿的创造萌芽。

1. 尊重和欣赏

“罗森塔尔效应”启示:在教育工作中,要把尊重和欣赏放在首位,让受教育者抛弃畏首畏尾的自卑心理,看到希望、增强自信,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在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的创造性火花是稍纵即逝的。首先,教师要用尊重与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个性化的表现,鼓励与众不同的表达。其次,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时刻捕捉每个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最后,教师要用积极的语言来评价幼儿。教师要让幼儿在尊重与欣赏中产生“我行”“我是最棒的”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幼儿体验创造过程的愉快,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再创造的热情。

2. 合作与互助

合作与互助可以让幼儿感受来自教师、同伴的力量,享受合作成功的快乐,产生乐于创新的情感。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相互倾听、相互分享,听听别人的想法、需求,分享自己的好主意。其次,要引导幼儿学会合作互助,根据活动需要可以两人合作、小组竞赛,可以是教师安排,亦可以是幼儿自主结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的民间艺术与情境融合,能进一步彰显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促使幼儿在多元的民间艺术情境中享受创造的愉悦,提升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第4篇

一、开发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区角活动项目

1、结合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设置内容。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如:清明节人们要远足踏青、扫墓、放风筝、挖野菜;端午节挂艾草、穿虎衣、包粽子、赛龙舟等,在每个传统节日之际我们都会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同时也会设置与节日有关的区角活动内容。就拿端午节来说吧,在美工区,大班的师生用废旧的纸盒、塑料袋、塑料圈和大红缎带、金银色纸等材料制作了造型各异、活灵活现的龙舟,做好的龙舟还可以让幼儿玩赛龙舟,四五艘龙舟在操场上来回穿梭,热闹非凡,成了这特定时间最热门的体育游戏。在生活区,提供粽叶、海绵或碎纸、线绳,让幼儿动手学包粽子,又开设了“小小五芳斋”专卖店,让幼儿用包好的粽子再包装后售卖。在美术区,提供熟鸭蛋、彩笔、彩色线绳,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蛋壳上进行装饰,把一个个呆板的鸭蛋变成了色彩丰富的彩蛋,再用彩色线绳编织网袋装起来,让幼儿体验一下挂自己制作的彩蛋的感觉。

2、根据民间艺术活动项目设置内容。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每个班都有各自重点的活动项目,如泥塑、折纸、编织、印染等,每一项民间艺术技能的获得都是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的,所以单靠几次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根据民间艺术活动项目设置相应的区角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尝试与操作。如我们小班开展的趣味泥塑装饰活动中,不仅在美术区提供光盘、瓶子、鹅卵石、彩泥等让幼儿自由装饰,还在数学区提供图例,让幼儿按图例要求选择颜色、制作简单图形,学习有规律地排序,也可以在娃娃家中让幼儿自由用彩泥塑造不同的物品来替代游戏中所需的材料。幼儿就是在区角活动中不断地与材料互动,从而提高了对泥塑的兴趣,也掌握了搓、团、压、切等技能的。

二、根据不同的区角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

1、美术区。美术区是我们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的重点区域,纸艺、泥塑、印染、编织等都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为此在美术区材料的提供上我们不仅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又有层次性,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了更多的成功体验,在这里,他们已渐渐流露出对民间艺术的迷恋,并尽情的享受民间艺术美的熏陶。

2、音乐区。在音乐表演区可以投放彩绸、绸扇、腰鼓、各种民间小乐器、民间表演头饰、服装、京剧脸谱,以及自己刻录好的民间音乐等,让幼儿在自娱自乐中,始终兴致高涨,感受着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通过欣赏、制作、模仿等活动了解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或舞蹈,通过看、说、做、学等拓展幼儿的知识面,体验我国民间艺术的美。

3、阅读区。在阅读区我们不仅投放了民间故事、童话、童谣等种类繁多的画册、画报、绘本等,还发动幼儿搜集制作了很多与民间文学有关的图卡,让幼儿随意拼摆、创编故事。另外还可提供手偶、指偶、民间故事的录音带等,让幼儿边欣赏边表演。在这里让幼儿通过看、听、说、演,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还激发了幼儿对民间文学的热爱。

4、游戏区。我们发动家长收集、制作了大量的民间玩具,如:陀螺、沙袋、风车、竹蜻蜓、滚铁环、降落伞、冰棒棍等,并根据活动实施的需要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安全因素等进行了整理,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逐渐地接触材料,学会基本的玩法,这些材料可塑性强,玩法富于变化,所以深受幼儿的喜爱,他们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宜的器材,又可以一物多玩,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

三、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给予有效的指导

1、小班的榜样示范法。在小班幼儿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在幼儿刚开始接触民间艺术特色区角活动时,有时面对材料可能会无从着手,此时老师一定要以自己的言行来带动幼儿参与,鼓励幼儿大胆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尝试。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操作,学习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2、中班的合作指导法。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所以在区角活动中老师以合作者的身份给予指导。如在折纸区中我们给幼儿准备了小船、风车、猴爬山、钱夹子、纸杯、衣服、照像机、球、小兔等的折纸步骤图或范例,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自己动手折一折,此时老师可以参与幼儿中间,和幼儿一起分析探讨,一起进行操作,老师适时给予个别指导,对于有进步的幼儿积极鼓励,对幼儿每完成一件物品给予充分肯定,这样,能激发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并逐步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大班的难点解决法。大班幼儿都喜欢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在区角活动中老师要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过多地去干涉他们的活动,而是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大胆尝试,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并多次尝试仍无法解决时,老师就可以介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原因,再通过讲解来化解难点,从而掌握正确的技能。

第5篇

幼儿教学的活动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在完成幼教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丰富幼儿的活动就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看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丰富离不开对民间艺术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基于幼儿生活实际、面向人类文化结晶的民间艺术,其中蕴藏着相当丰富的地理、人文知识,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进行民间艺术教育的价值

民间艺术从宏观方面看,它往往是指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作并流传下来的,带有草根气息的文化成果,是人类文化的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成长的角度来看,其是幼儿成长阶段的重要营养元素,因为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儿童成长环境本文由收集整理高度相关,形成了幼儿成长的文化基础,他们的牙牙学语及儿时的美好记忆往往就渗透其中。而从实施价值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的:

一是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幼儿处在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段,一般只具有对事物初步的感知能力,而身边的事物的刺激有时是单调的,这里幼儿园里的民间艺术教学就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事实证明,特别是民间艺术中的故事、童谣,能够刺激学生发挥想象力。例如讲民族英雄岳飞抗金的故事时,我们用适合幼儿的语言,将故事情节进行简化,让幼儿初步感知岳飞的精神力量,他们甚至有时能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角色来进行对应,以分辨一般意义上的好与坏。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适当地渗透简单的家乡、祖国的观念,这样的观念有可能在幼儿的心中形成一株小苗,伴随着幼儿将来的成长而生根发芽。

二是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辨别能力是思维发展的重要表现,除了常规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之外,民间艺术的教学也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例如对美与丑的辨别,在民间艺术活动中,总有一些美与丑的对比,有的是客观存在的美与丑,有的是需要发现的美与丑。客观角度的美与丑,如手工作品中的作品与次品,可以让幼儿知道美与丑有哪些不同,怎样才能拥有一件美的作品等,从而让幼儿增强一种美与丑的辨别能力。当然,在这样的活动中,对美与丑的比较并不意味着对丑的作品的贬低,我们要让小朋友们意识到的是,有时丑是走向美时必须经历的阶段。再如一些民间音乐作品中,总有一些类似的需要比较辨别的内容,如儿歌《小兔子乖乖》中小兔与大灰狼的辨别等。

三是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具有幼儿经验的老师们都知道,幼儿其实是最具创新精神的,因此基于幼儿已有的创新水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发掘与培养,也是民间艺术进入幼儿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比如我们受陶艺活动启发,让幼儿用橡皮泥模拟陶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创作不同的形象。事实证明,这样的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进行民间艺术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民间艺术的开发和利用策略,是认识到其价值之后进入我们研究视界的核心内容。根据我们的研究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开放和利用策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择民间艺术中性质相似的内容,进行主题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将民间艺术引入幼儿教学的有效策略有两种,一是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性的渗透;二是就某个主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对于后者而言,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寻找发掘民间艺术中形式不同、实质相同的内容,然后将其改造成幼儿容易看懂、容易吸收的教学内容,并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具体实施。

例如,在民间艺术中,有时民间故事、童谣,民间的剪纸艺术常常能表现同一个主题故事。我们曾经在研究中尝试了“年”的主题教学,而在我们幼儿生活的世界里,恰恰又有关于年的民间故事——不少家长们都会向幼儿讲年是一种猛兽;有关于年的民间活动——拜年、放爆竹、送灶神等;有关于年的民间作品——剪刻纸、写贴门对子(即对联)等。这些内容幼儿非常感兴趣,我们在讲授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实际模拟,让老师跟幼儿一起模拟过年。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获得了许多关于年的知识,丰富了他们的视野,积淀了他们的文化。

二是选取民间艺术中的精华内容,布置园班静态文化。将民间艺术以静态文化或者说凝固的文化形式,呈现在幼儿园的不同位置,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我们知道,幼儿有一个特点,就是对色彩鲜明、形象卡通的图、画等非常感兴趣。基于幼儿的这些兴趣,

转贴于

将民间艺术改造成幼儿喜欢的形式,在幼儿生活的教室、卧室、走廊等地方呈现出来,幼儿可以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认知。例如,我们生活的地区有放风筝的传统,民间也常有风筝节、放风筝比赛等活动,让幼儿看看风筝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参与放风筝的过程,就成为我们民间艺术开发和利用的一个重点体验内容。

在我们的幼儿园,楼梯、走廊经常挂有我们老师和幼儿一起扎的风筝,我们还邀请家长来对幼儿进行风筝扎制过程的展示,我们也让家长参与我们园的班园文化建设,让他们献计献策,并请部分家长参与我们的文化布置,这种家园联合的方式让幼儿对园有了家的感受。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过以蓝印花布为展示内容的文化布置,让人欣喜的是幼儿对这种看似简单,但图案却十分丰富的民间作品非常感兴趣,每次走到这些作品这边时总要摸一摸、看一看,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明显。

三、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民间艺术开发和利用的一点思考

第6篇

关键词: 趣味剪纸 兴趣 创新

正文

《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是精神创造活动,其中剪纸艺术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前苏联闻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聪明在他的手指尖上。”幼儿剪纸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发展创造力,而且让幼儿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幼儿很容易对剪纸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常带有情绪色彩。所以,激发兴趣要贯穿于民间趣味剪纸活动的始终,开始要唤起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再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活动,最后把幼儿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延伸到对新的剪纸活动的需求和期待,利用游戏、家园合作等方式学习剪纸,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激励幼儿不断地进行各种寻求和探索。

一、环境创趣,剪中求学

我们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和物质环境,提供一切条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激发参与剪纸活动的兴趣。

首先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让幼儿自由地表现,自发地创造。在指导幼儿的剪纸活动中,我们常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作品,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正面评价,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如:“你剪得这只动物太像了,能让大家欣赏一下吗?”“你剪的这朵春天的花太漂亮了,真了不起!”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慢慢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鱼,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孩子从老师的肯定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会以更高的热情参与活动,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注重精神环境的同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变化、有多种探索机会的剪纸环境。如在孩子们天天进出的一楼大厅,布置各种剪纸作品(安全标志、警示标志等等);针对幼儿对水果、小动物最感兴趣,教师就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欣赏各种动态的民间剪纸动物,如:小兔、小鱼等等,让孩子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多彩;在节日来临时,把幼儿剪的彩链、拉花布置在活动室的吊顶上,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乐的气氛。在教室墙上创设一个“剪纸欣赏”的专栏,里面张贴了由老师、幼儿、家长共同动手剪的作品,如各种窗花、十二生肖等,它们五颜六色,非常精致和漂亮,提高了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当幼儿看到剪纸作品把教室打扮得如此漂亮,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浓厚兴趣,老师适宜的问孩子们:“这些作品你们知道是谁做的吗?”在孩子们好奇的眼神中告诉大家这些都是小朋友们自己做的,在孩子们啧啧称奇时顺势引导,并当场剪给大家看,幼儿鼓掌欢呼“好漂亮!”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环境材料的刺激非常敏感,剪纸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孩子的剪纸兴趣。我们开展了“剪刀找好朋友”的活动,鼓励幼儿寻找生活中可以剪的各种材料,如吃完午点后的鲜奶袋、妈妈拣下的菜、收集来的各种树叶等等。将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放在剪纸区域,激发他们的剪纸兴趣,开阔幼儿的眼界、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会主动运用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去想、去动手,发挥其剪纸潜能。

二、游戏激趣,剪中求新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儿童离不开游戏,他们是在游戏中发展、学习的,把剪纸活动融入到丰富的游戏中去,会使幼儿更加乐于参与剪纸活动,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活动。

针对小班幼儿还不能熟练掌握剪刀的技能,我们尝试用游戏法引导幼儿拿剪刀的方法,学习剪弧形,体验到剪纸活动的快乐。开始游戏“剪刀娃娃变魔术”,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三角形的形状,然后再对折成三角形的形状。“小手变把小手枪,剪刀洞里来睡觉,剪刀张开大嘴巴,一上一下工作忙(学习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小剪刀要爬山了,咔嚓――咔嚓,它从这个角爬呀爬,爬过弯弯的小山坡,爬到了那个角,这次方形花变成了什么花? (圆形的花),用游戏化的语言、儿歌,示范、提示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孩子们兴趣盎然,剪了还想剪,不肯罢休。老师就趁热打铁结合小班幼儿对春天花朵特别感兴趣的特点设计美工游戏《春天的花园》,先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剪纸作品―花朵,告诉幼儿这些花瓣,都是一刀剪下来,让我们小朋友也来尝试一下吧!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有些花朵很大,有的很小,有的花瓣很多,有的花瓣却很少,是什么原因呢?在孩子们一遍一遍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剪花瓣时,离尖角越远花瓣则越大,离尖角越近花瓣越小;折的三角形次数越多花瓣就越多。”在游戏中孩子们快乐地活动着、发展着,创新着。

又如剪纸游戏《小青鱼的生日宴会 》,引导幼儿学习在对称剪小鱼轮廓基础上,尝试用镂空剪法剪出小鱼身上美丽的花纹。一开始师戴上头饰扮演小鲤鱼,以故事《小青鱼的生日宴会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用童趣化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我的鱼儿朋友都躲在彩纸里,它还没来得及换件有花纹的衣服呢,你们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帮它换件漂亮的、有花纹的衣服呢?”(师示范用镂空剪的技能在小鱼身上剪出花纹),再通过PPT引导让幼儿欣赏鱼身上美丽的花纹,“你看到鱼身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在共同小结中帮助孩子巩固经验,小鱼身上的花纹各种各样,有横有竖也有斜,有点子有块面也有条纹的,每条鱼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幼儿动手剪小鱼、打扮小鱼,最后小鱼们互相欣赏,评评今天来参加舞会的哪条鱼儿打扮得最漂亮。随着音乐和小鱼一起跳舞。在游戏中孩子们跃跃欲试,积极动脑想办法尝试创新,剪出与众不同的花纹,努力让自己剪的鱼儿成为舞会中最美的一条。孩子们自始至终完全置身在一个诗意的童话世界中,在这样的世界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参与热情:参加生日宴会、帮小青鱼装饰衣服、比比谁最美……这样的游戏方式使孩子们的情感、技能得到共同发展、创新。

除了每周1-2次集体剪纸活动外,我们还利用每天的“剪纸区”引导幼儿游戏。在区域中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颜料、胶水、毛笔等,丰富主题情节,培养孩子的创新力。如我们利用娃娃家来创设情境:小娃娃肚子饿了,想吃好吃的东西,我们来帮助她,好吗?孩子们纷纷拿起剪刀,有的用直线法剪面条;有的用圆形法剪蛋糕、各种圆形的水果;有的用镂空法剪鱼;有的剪弧线变成馄饨;能力强的幼儿用漩涡形剪出一支支五颜六色的棒棒糖。做好后,他们还兴致勃勃地将自己剪好的“食物”送到娃娃家,关切地对小娃娃说:“快吃吧!好不好吃啊?”在自然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对剪纸的操作和创新完全源于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迫于老师的要求。在剪纸区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充分体验到自由和愉悦,还能学习交往、巩固知识。

实践证明,游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只有充分运用游戏手段,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并不断地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带来活力,幼儿也会在剪纸游戏中获得更大的创新。

三、合作引趣,剪中求乐

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善于与人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非常重要的技能和素质。在幼儿的剪纸创作过程中,我们充分提供条件培养孩子与同伴、家长的合作能力,体验剪纸的快乐和神奇。

如主题活动《动物王国》,活动前老师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形状、结构、生活环境,再通过有趣的故事加深幼儿对动物形象的认识。区域活动时,鼓励参加剪纸区的幼儿按照故事内容《有趣的动物王国》进行讨论、分工,通过讨论找出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如恐龙、老虎、乌龟、小鸭等,用什么方法来剪这些小动物,动物做什么造型,完全由孩子自己做主,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回忆学过的剪纸技能(对边折剪、左右对称剪、对边二折剪 、剪直线、曲线、折线、沿线剪、镂空剪等),鼓励幼儿用已掌握的技能去创造。剪纸实践的结果,孩子们作品奇出百样:冬眠的乌龟、游泳的小鸭、奔跑的小马等等,再商量故事的背景是什么样的?需要哪些装饰物?等全部商量妥当后分工合作,动手实践,动物组和故事背景组,进行装饰用的小草、大树建议幼儿可以从旧图书中剪贴,也可用学过的连续图案进行剪贴,美丽的花朵可用镂空技能剪,动物可以用沿线加镂空技能剪等等,最后大家一起有商有量地进行图片粘贴。经过幼儿的分工合作,一副栩栩如生的动物王国就呈现在大家面前。这种同伴式的合作方式幼儿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制作,使完成的作品各具特色,同时在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能时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

第7篇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术;新农村;继承

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是经由几千年历史的千锤百炼而愈加闪动着光亮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耳熟能详的手工艺术,诸如陶瓷工艺,织造工艺,染绣工艺,雕刻工艺,具体到泥塑,皮影,风筝,窗花,刺绣,涉及到多个行业,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也是大家馈赠友人的常选之物。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艺术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取而代之的是件件机器制造的标准划一的工艺品。

一、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在新农村中面临的现状与产生原因

(一)社会对民间传统手工艺术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现代“快餐文化”和利益至上的功利思潮的影响下,社会对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的认识性逐渐单薄,淡出人们的视线。一是由于传统手工艺术操作简单,一把剪刀,一支毛笔,一把刻刀等都可以完成一件艺术品,吸引力不强,没有所谓的秘诀深藏其中,在现代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不占有任何优势。二是由于只关注挖掘出来的手工艺术能带来多少利润,产生多少经济效益,而忽视对手工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即使传统手工艺术得以继承,由于人们单方面认为其最终会被取代,而消极应对,最终导致手工艺的湮灭。

(二)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艺术的冲突

当前社会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化市场,受到各种思潮的强烈冲击,同时外来文化的影响和舶来品的出现,导致传统手工艺品被追求时尚、钟情现代艺术的青年一代弃如敝履。而同时市场经济也令各级政府对待开发传统文化的价值尺度陷入一个怪圈――哪种艺术带来的利润多,我们就大力推广哪一个,哪一个知之甚少,就直接置之不理,任由其自生自灭。这就导致某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被过分开发,似乎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都充斥着他的影子,从而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民间艺术也随之变得廉价。

(三)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传承受限

一是传承人员受限。一方面,在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的形成过程中,通常这一技艺只存在于某一特定地域和固定人群之中,诸如师徒等,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基本上都是只掌握在少数技艺高超的能人巧匠手里。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发展缓慢,经济落后,很多农村青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员选择性不多。二是传承方式受限。不少民间艺人文化程度不高,很少能著书立说,绝大多数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一代一代传扬下去。三是传承时间受限。有些传统手工技艺学习的难度系数高、耗费时间长、收入却与努力不成正比甚至是反比,诸如刺绣、剪纸、雕刻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有些甚至要求学习者拥有某项天赋,这也是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的原因。无人想学,无人愿学,无人坚持学,这就使一些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的继承和传扬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着实令人堪忧。

二、促进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和传扬的思考

(一)挖掘地方特色,建设优势产业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我国拥有很多充满地方特色的手工艺术,诸如天津杨柳青,苏杭的刺绣,江西瓷器,浏阳烟花等等,我们应该深度挖掘本地区所存在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充分发挥农村老艺术人的潜能,活化手工艺术资源,并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独辟蹊径,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将产业做大做强,塑造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吸收农村分散劳动力,将劳动力引流进当地的发展之中,这样一来,不仅促进了传统手工艺术的发展,还解决了众多农村闲散劳动力的难题,一举两得。

(二)构建传统手工艺术继承和传扬机制

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出自千千万万的人民手中,对于它的继承和传扬,也不能单单是政府单方面的强制措施,我们应该搭建起政府与农村共同参与的平台,并以此为基础设立手工艺术保护实验区,对现在留存的一些古老的手工器械,场所,书籍,分门别类,登记造册,专人管理。同时也要注重继承和传扬,可以组织村民一同观看传统手工艺宣传片,或者开设手工艺术课程,鼓励大家利用闲暇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引导村民开展传统手工艺术展览活动,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加深对传统手工艺术的理解。

(三)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产业建设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新农村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包括文化建设。我们应该将传统手工艺术作为农村文化产业的重点,发掘出地方特色和手工艺特色,形成有强大吸引力的民间艺术体验区,充分发挥民间手工艺术的经济价值。通过产业建设,吸收一批手工艺爱好者进行参观学习,从而将手工艺术打造成一个地区品牌符号推向全国,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从而实现手工艺术的突破发展。

总之,我们要在实践中进行摸索,不断尝试,打造品牌艺术形象。将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的继承和传扬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实现传统手工艺术的再一次复兴,还要确保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打造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发展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效益和艺术并举,经济与文化双赢的局面。(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第8篇

坚持以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扬我党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弘扬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努力为农村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帮扶解困,用五年时间实现我市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和繁荣。

二、脱贫目标

根据省确定的年人均收入在1900元以下为贫困户的标准,经辖市、区民族事务部门的统计,全市农村少数民族贫困户共有829户,计1148人,按照省每年脱贫30%的要求,争取从今年起至年使全市农村少数民族贫困户基本脱贫,60%的农村少数民族家庭收入要达到当地农民的平均水平。

三、扶贫职责

1、市扶贫办要将辖市区农村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2、各级党委统战部、政府民族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列入同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和制订促进少数民族村组和少数民族生产示范基地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协调解决农村少数民族、民族村组、生产示范基地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扶贫项目、资金及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照顾;3、市农林局要负责研究农村少数民族、民族村组和少数民族生产示范基地农业、农村、林业发展和少数民族村民增收问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少数民族生产方式改革、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及婚进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4、市交通局对民族村组公路、水路等交通发展战略、政策和中长期规划要提出指导性意见,负责协调处理民族村组在公路、水路建设中的特殊问题,对民族村组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给予倾斜和帮助;5、市文化局要积极扶持农村少数民族、民族村组、少数民族生产示范基地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解决他们在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在拟定文化艺术方面的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少数民族和民族村组的特殊情况,予以照顾;6、市卫生局要积极扶持农村少数民族、民族村组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类、各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要积极开展医疗扶贫,对持有少数民族身份证和政府民族部门发放的特困证的农村少数民族家庭中的少数民族成员就医免收挂号费,减免30%治疗费、手术费、检查费、化验费、住院费,研究民族村组卫生方面的特殊问题,制定改善民族村组卫生状况的政策、措施等;7、市教育局要负责协调对民族村组的教育援助,解决农村少数民族贫困家庭接受教育中的特殊问题,特别是特困少数民族家庭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门要减免其杂费,交纳代办费有困难的可申请助学金,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杂费,建议由市帮困助学办予以解决,要大力开展农村少数民族贫困户的成人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8、市科技局、科协要加大对农村少数民族、民族村组的科技投入力度,解决农村少数民族在科技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在实用技术的引进开发与推广、科普工作,少数民族科技人才培训方面给予重点倾斜;9、市财政局要拟定支持民族村组、少数民族生产示范基地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及建议,指导辖市、区对民族村组的财政支持,加大对农村少数民族婚进妇女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投入等;10、市广电局要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规;传播民族知识,报道民族工作,积极扶持农村少数民族、民族村组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11、市体育局要研究制定发展农村民族村组民族体育事业的措施,支持少数民族体育事业,促进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12、军分区、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局及工青妇组织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与农村少数民族特困户家庭结对帮扶,促进全市农村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

四、实施步骤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党政机关定点联系、支持贫困地区开发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为此,今年的农村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拟分以下三个阶段实施。

1、调查摸底,签订帮扶协议阶段:辖市、区民族部门及新区社会发展局要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逐户排出困难程度,找出贫困原因,确定重点扶持内容、扶持项目,落实帮扶单位,组织帮扶双方见面,确定帮扶方式,签订帮扶协议书。

2、帮扶实施阶段:各帮扶机关、单位和个人,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针对帮扶对象的特点,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寻找项目为帮扶对象“造血”、“补血”,辖市、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始终把民族聚居村组和婚嫁迁入我市的少数民族贫困户作为帮扶重点,明确自己的工作思路,通过生产示范基地、农工商一体化,发放小额贷款等形式,引导少数民族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年度收入。

3、检查验收阶段:辖市、区及新区要根据《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开展农村少数民族扶贫开发活动的计划。在活动中,要坚持讲大局、讲实际、办实事,要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今年12月下旬,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将会同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对全市开展农村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脱贫率达不到30%的市、区将取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先进局”的评比资格。

第9篇

开展“树立正确理念、践行根本宗旨、坚持执法为民”大讨论活动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3013年10月9号上午9:30-11:10

会议地点:局二楼会议室

参会人员:党组书记、副局长XXX,稽查队长XXX及全体稽查队队员共十人

会议内容共三项:一、党组书记XXX宣读范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队开展“树立正确理念、践行根本宗旨、坚持执法为民”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并传达省市局大讨论活动文件精神。二、稽查队长XXX及稽查队全体成员对自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检讨,对如何更好的开展执法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三、党组书记XXX做总结性发言,对稽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展望。

会议第一项内容:党组书记XXX宣读范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队开展“树立正确理念、践行根本宗旨、坚持执法为民”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并传达省市局大讨论活动文件精神。

会议第二项内容:稽查队长XXX及稽查队全体成员对自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检讨,对如何更好的开展执法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XXX队长做带头发言,首先对X书记宣读的大讨论实施方案表示赞同,对省市局开展大讨论活动的意义进行解读,同时对近几年稽查工作开展情况、获得的成绩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作了深刻的个人检讨,他指出我们稽查队在响应配合省市局文件精神方面是积极的,但在工作方法和方式上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他个人存在一些缺点和失误,这是亟待提高和加强的,同时希望每一个队员都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加强队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更好的开展工作。

XXX、XXX、XXX、XXX....等也都争相发言,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了深刻的剖析和检讨分析,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认真听取了X书记、X队长以及其他队员提出的合理建议,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知识储备、提高业务能力和素养,更好的做好工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