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化学教学能力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4 16:32: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化学教学能力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化学教学能力

第1篇

一、向课堂要效率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通用教材都符合科学性以及适用性原则,无论内容,还是内容的编排顺序都是科学的,但编教材的专家教授不可能也的确不能把使用教材的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都切实地加以考虑,这就要求使用教材的教师灵活应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2.灵活应用教学方法。科学地安排好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能力提高的更快。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达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3.妥善处理教学细节。有了好的教法,但教学细节处理不当,必然会浪费时间,影响课堂的效率。教师引导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使用教具,妥善处理教学细节,备课时应考虑到教学的每一细节以及处理方法。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4.充分重视学法指导。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5.正确对待个别差异。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应回避,但个别差异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教师采取有效手段,差生是可以转变的。向课堂要效率,就必需在转化差生上多下功夫。

6.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无兴趣的课绝对不会有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高效率地提高课堂教学,向课堂要效率,应是每位教师终身所要追求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概念方面的阅读指导。在化学教材中,标题以外的黑体字一般都属于概念性的范畴,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化学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应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读,要让学生明白概念有它自己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得任意删改,只能深入地理解,明确其中的化学涵义,实质上是要了解概念产生的条件与要求。

2.图形的阅读指导。对于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的阅读,要引导学生阅读以下几个内容:①实验内容;②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③实验装置图的原理;④实验要求的条件;⑤推测实验时的正确现象。对于曲线图的阅读,这方面多属于一些综合知识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知识广度。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坐标的应用,在每一条曲线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化学意义,同时,还要了解图上的点、线、面的化学意义。

3.数据方面的阅读。指导化学教材中的数据都是经过科学家们的实验积累而得出来的,数据的引用是为了说明某一概念。因此,要在教材的阅读中,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分析问题,导出概念。在阅读时,要告诉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思维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过程,不经过比较就不可能分辨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就不可能确定事物的关系,也不可能区别事物的异同。

控制阅读的时间和速度,对每节课中阅读所用的时间,一般安排为老师阅读时间的1.5~2倍。在课堂上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特别是后进学生的阅读速度随机进行调整。在阅读时,应保持适当的速度,对内容不同、难易有别的教材,阅读的速度也应当有不同的要求。对易懂的内容,速度可适当加快,对抽象费解的内容,速度可适当放慢。阅读中注重思考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阅读的时间中应包括学生思考的时间。

三、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1.寓思想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想学。教学中,我利用多种形式,课内外结合,抓准时机,见缝插针,用优美的语言、强烈的感情向学生讲解我国在古代化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和现代化学科学的巨大成就及我国丰富的化学资源。例如向学生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化学方面的发明就占了四分之三;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化工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在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在世界前几位,甚至是第一位。

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娓娓动听的谈心,科学精辟的分析,能纠正学生的偏见,能解决学生的压力,鼓足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常将化学史上许多刻苦攻关的科学家的事例融汇到知识教学中,如居里夫人历经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渣中成功地提炼出0.1克氯化镭。还可以化学实验为中心经常做实验,可以激励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课堂总结的能力

第2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反思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种,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反思来理解消化学到的知识,提出新的看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尤为重要,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的设置有一定的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不是随意提出一个问题,而应该多方式、多角度地来设置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者是设置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思考。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高中化学的知识已经相对比较专业,除了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提出现实问题,如:空气质量检测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出的?空气中的污染物都有哪些成分?它们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反思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通过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可以让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

二、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习题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变式,学生可以清晰明确地理解化学反应、化学现象的产生。而在变式教学中,常常有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情况,这种题目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反思哪种方法能够最快捷地得出答案。比如:24molH2S在30molO2中燃烧能够得到多少量的SO2?对于这个题目,大多学生会用比较常规的解决方法,先计算O2的量,再计算SO2的量,但是还可以用原子守恒法、配平法、待定系数法、关系式法和按得失电子数进行十字交叉计算来得出最终的结果,对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对解题方法的反思中找到适合自己、更加便捷的思路。

三、提供自主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来,因此,化学教学应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机会,而不是多进行观摩类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多给学生进行思考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只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法来重复实验步骤。比如,在讲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通过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完成实验,并观察具体的现象,从而得出结论,而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的总结,并引出下面的课程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会更加轻松。

四、利用考试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的弊端,但是,就现在的人才选拔、考评机制来看,还不能完全摆脱考试,当然,在国外来看,考试与评分也是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在当前的课改形势下,教师要明确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别成绩,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比如,经过考试,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究竟有哪些内容没有吃透,并通过回顾式学习来解决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化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通过考试测评来进行反思的习惯,把考试当作学习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作为竞争的结果。总之,化学教学中反思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反思教学通过逐渐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来让学生养成自动思考、敢于怀疑、善于发现、优于总结的学习模式,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风雷.化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第3篇

关键词 简答能力;化学教学;能力配养;实例

能力,是作为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能力培养是化学教学中重要工作和环节,化学能力包括多方面的能力。这涉及教学中“授鱼”还是“授渔”的问题。本文仅取一个化学简答能力培养的问题切入阐述。

简答题,是近年化学高考中不断出现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思维的完整性,推理的严密性和表述的条理性。近几年化学高考题中,简答题的分值占到10%左右,在总分值中已有相当的份量。该类题看起来似乎不难,但要准确回答却殊为不易,不少学生感到有力无处使,失分较多。

仔细分析,学生在该类试题中常见错误,既有对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有关概念、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的原因;也有思维混乱,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问题;还有表达不规范,不能用准确的化学用语回答问题的原因。如何才能准确、完整、简练、严谨地解答此类题呢?颇费思量。

实践告诉我们:首先应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外,其次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抓住答题的关键和要点、使用准确化学用语表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此类题解法的指导。

下面,笔者就以近年高题为例,分析这类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总结出一些解答该类试题的规律。

例1: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摩/升和0.1摩/升,则甲、乙两瓶氨水中[OH-]之比(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说明理由。

试题答案为:在同一温度下,对于同种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甲瓶氨水的浓度是乙瓶氨水浓度的10倍,故甲瓶氨水的电离度比乙瓶氨水的电离度小,所以,甲、乙两瓶氨水中[OH-]之比应小于10。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质浓度对电离度的影响。考生常常把浓度对电离度的影响和对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相混淆,造成错解。有些考生虽对“同一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这个大前提清楚,但要应用这一大前提分析具体问题时,却显得思维混乱、表达的逻辑关系不清。其实,“答案”中用到的推理方法是我们思维中常见到的形式逻辑推理方法――“三段论”。除此而外,还有因果、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等思维方法,在近年的高考简答题中均有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

例2:当化学反应PCl5(气)?葑PCl3(气)+Cl2(气)处于平衡状态时,向其中加入一种37Cl含量较多的氯气,平衡发生移动,在建立新平衡以前,PCl3中所含37Cl的百分含量比原平衡状态时是否会增加?请说明理由。

试题答案为:加入37Cl含量较多的氯气后,平衡向左移动,使PCl5的分解反应也在进行,所以,PCl3中含37Cl的百分含量也会增大。

思路分析:本题是用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学生关于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这一基本概念。“动态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三个基本特征之一,是中学教学反复强调的重点。题目没有直接问PCl5,而是问PCl3的变化情况;不是问建立平衡后而是问建立平衡前;不仅要回答是否会增加,而且要求说明理由。这样,试题就把基础知识作了两次转换,答题难度略有加大。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思维灵活性、变通性的训练,提升解答的能力。

例3:在25℃时,若10个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和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和之前该强酸与强碱的pH值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试题答案为:pH酸+pH碱=15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液酸碱性和pH值之间关系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5℃时,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和后溶液呈中性,说明反应中强酸的H+离子和强碱中OH-离子物质的量相等。令强酸中H+离子物质的量为0.1摩,1体积为1升,则强酸中[H+]=0.1摩/升,pH酸=1,强碱中[OH-]=1摩/升,强碱中[H+]=10-14摩/升,pH碱=14,因此,pH酸+pH碱=15。

解此题的关键是先要把一般关系转化成具体数值,再把由具体数值推出的特殊关系推及到一般。答题中涉及到由“一般特殊一般”两个推理过程,因而增加了答题难度。类似推理方法的考查,也出现在多套高考试题中。

例4:80℃时,纯水的pH值小于7,为什么?

试题答案为: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反应。室温时,纯水中[H+]=[OH-]=10-7摩/升,因而pH=-1g[H+]=7。但温度升高到80℃时,水的电离度增大,[H+]和[H-]均大于10-7摩/升,故pH=-lg[H+]

第4篇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084-01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如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应用能力等。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提升这些能力。

一、因材施教,严密组织教学活动

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明显存在,教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积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成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教师前言和职责。就化学学科而言,本学科给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尊重学生个性,乐于接纳学生的个人意见。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通过化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多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多组织化学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在实验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实验现象,需要做细致、准确、全面的观察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为此,教师首先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明确观察的对象和目的,理清观察的顺序,确定观察的重点,注意对细节的观察,及时做好观察记录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人格品质,端正的科学态度。为学生的成材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角色转换,教学相长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过程,都与白身的思维活动密不可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思维能力的高低。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阅读课本,做到在读书中思考;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营造轻松课堂气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发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等。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这其中,突出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不仅对现阶段的学习,而且对一个人的终身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布置课前预习,并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多提出问题,而且要求学生努力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对一些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在有充分课前准确的基础上进行自学,然后由教师补充和点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另外,教师还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三、做好演示实验,提高师生间的信任度

化学离不开实验,可以说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师在实验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对实验中的每个细节了如指掌,只有做好了演示实验,才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对老师的信任度。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用科学精神和规范的操作给学生予以亍范,应多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还可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实验,更应给予充分重视,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增强化学实验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多进行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让学生多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反思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反思是学生不断进行总结和提升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化学天地广阔,面对化学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化学教师,仅仅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化学相关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所需化学学信息。以延伸课本知识和拓展化学学习的空间。当然,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利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使之与课本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可精选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如就一些热点问题诸如环境保护问题等,让学生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在班上加以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进行交流,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对例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再加以指导等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

第6篇

微格教学是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原理的指导下,通过设定教学行为目标,传递教学信息,反馈调整,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动态平衡系统。几年来,我们化学组在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上运用了微格教学理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前,我们对重点章节进行集体备课,将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分解,划分为导入、提问、讲解等分项教学技能,然后将分解的内容分配给各位老师,由他们提出每一部分如何讲解,这样对青年教师来讲,如何上好这节课就做到心中有数。

在备课活动中,我们还通过观看一些化学教师的教学录像,特别对一些获奖的优秀课片,我们经常搬入微格教学的角色录像中,进行分析评价,这样教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特别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例如,我们将一个获奖的优秀课片搬入微格教学的角色录像中,微格课型为提问类型,内容为高二化学“乙酸的化学性质”一节的总结归纳部分。他首先让学生复述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概念及酯化反应的过程,最后得出乙酸具有的化学性质。在6min的微格录像中,提问的语言、问题的明确性,新旧知识的连贯性,语速、启发与暗示等提问的基本技能掌握很好。

在课后,我们立即对照目标要求进行反馈评价,经过重放录像观察、发现有待于改进。提问设计的层次不到位,不利发展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设计出更高层次的提问呢?在部分讨论后,建议教师可设计:“乙酸为什么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在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为什么乙醇中使用氧-18,它的作用是什么?”,“酯化反应中的酸是指什么酸?”等,这样会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微格教学从整体上看,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符合教育学的观点,符合控制论、心理学原理,它对提倡教师改进教法,更新教学观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校电化教学设备许可的条件下,我们利用微格教学中的模式行为规范,重点讲述和训练下面的语言表达、板书、导入、提问、讲解、演示、变化、强化、课堂组织、结束等十种教学技能。

现以一实例说明通过微格教学对改进教法的作用:有两位高中化学教师毕业年限与任职资格相同,分别用甲、乙代表,微格教学的实践录像,都以“元素性质跟原子结构的关系”一节作为讲解课型的内容。

甲老师:语言生动、教态自然、板书规范,他用流利的语言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进行比较归纳,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现象,得出同一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乙老师:语言和教态略显紧张,他选在实验室上,他首先让学生根据预习的实验去做,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后,很容易得出结论。

根据微格教学具有模式规范的目标要求,运用教学评价量表,很容易得出,乙在某些方面虽不如甲,但在“启发教学应用”、“知识输入的方式”上高于甲,可见,微格教学表面上看只是一种教学行为的模仿与纠正,但实质上却隐含着深刻的教学思想,对于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极为有效。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评价授课老师的课堂教学整体与分项的优劣上,以前没有精确的限定规则,在评价上过于笼统空泛,利用微格教学理论就能比较科学地、真实地评价教学中的每一环节。

第7篇

能力。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但由于学科性质不同,各学科在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上及具体措施上有所

差异。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对学生的语言能力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方法,对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与化学相关的简单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并做出解释的能力。”据此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准确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化学概念是用准确、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概念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因此,准确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是学好化学的最基本要求。而化学概念和原理都是用语言的形式表达的,而概念和原理的字面含义与实际内涵并不完全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否则会造成误解。

二、准确表达化学概念和原理

知识掌握重在应用,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意会上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学生能准确、规范、恰当地进行表达。化学中有许多概念和原理,必须要保证学生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三、运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述化学问题

近几年的各地高考化学试题都出现了一些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对实验事实做出合理解释、运用多种方法形成实验探究结论的能力。在学生的答题中普遍暴露出条理不清、拖泥带水、丢三落四、答非所问等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化学式语言能力的培养除了要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表达化学概念和原理外,还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作出准确、精练的回答。

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教学中着重做了以下几点:

1.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影响学生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才能把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学生也只有在理解教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加以消化吸收,才能掌握所学知识。如果教师的语言不规范、不严谨或条理不清,那么传输给学生的就是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当学生再把这些信息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时,就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语言修养,不但讲课时语言要准确规范,富有启发性,而且板书的设计也要力求简练、严谨、条理清晰,并能体现学科的特点。

2.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汲取语言营养

化学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训练语言能力的载体。教材中的语言一般来说系统性和科学性都较强,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不仅能加深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还能纠正头脑中已有的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要求学生注意学习教材中不同知识类型的表达方式,如概念原理、化学用语、工业流程图、实验装置等知识,该记忆的要记忆,以增加自己的化学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根据装置图、图像、表格等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使学生真正明白图像语言,学会“图文结合”,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图像题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牢固持久,并在头脑中形成图像,从而能做到“看图说话”,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江苏卷)第16题就是化学工业流程图,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工艺流程应用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对化学语言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仅要看懂图,还要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的技能训练,让学生同桌之间互问,让学习小组内互问,让小组代表走上讲台,讲解提问,讲得好的给予掌声,使大多数学生得以表现,能够体会成功的快乐。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给予启发、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欢乐,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4.严格要求,强化学生读、写规范

及时纠正学生读、写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习惯比学习新知识更困难。因此,教师的教学及任何示范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元素符号、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表达,必须强调规范化,对作业、考试的评分必须严格,要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避免学生养成不良习惯。

第8篇

关键词:中职化学;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实验

创新不仅是人类特有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也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更好地适应中职化学新课程改革,由以往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多年以来,由于升学的压力,很多化学教师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进行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告诉学生是什么,不求为什么,这样长期下去必然会慢慢抹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的今天,教师不得不对此进行反思,反思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以发散思维进行授课

由于受教育体制弊端的影响以及诸多考试的因素,目前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依然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一般是按照教师备课讲授、学生听课记录的传统教学模式规规矩矩地进行,长此下去,学生也就习惯了被动学习。当然,这种模式对于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学生由于创新能力渐渐丧失,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必然会造成高分低能,离开学校以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中职化学教师在课堂讲课的时候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刻不容缓。

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要以发散思维进行授课,这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同类或相似问题时省去许多摸索的思考步骤,由此提高思考的效率。我个人认为,这种授课方式很重要。例如,在讲物质的密度时,我问学生:“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证明同等体积下空气与水哪个重?”“如果黄色和蓝色颜料可以得到绿色颜料,那么这个绿色的颜料是黄色和蓝色颜料的混合物还是绿色颜料的纯净物呢?”等等。这种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回答问题,由此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突破思维定式,提高学生思考的效率。

二、充分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师要有有效的课前备课与有效的教学环节,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够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职化学教学理念,要求结合实际,改革备课。我认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确定好课堂教学目的和要求。首先,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这样可以使教师能够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要在备课过程中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什么样的问题能够拓展学生思维,进而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和目前他们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便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的教学环节主要是指教师要做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分子、原子、电子以及一些化学概念等,对于学生来讲难免显得比较抽象。此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投影仪、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以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辅助教学。例如,用动画方式模拟氢核聚变和重核裂变的过程,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学生通过图画可以进行联想,而联想正是创新能力建立的外部基础力量。

三、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可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例如,在《钠的化合物》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演示了过氧化钠分别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首先,用脱脂棉把过氧化钠分别包起来,然后向一包脱脂棉上滴水,请一位学生用长玻璃管向另一包脱脂棉中吹气,结果两包脱脂棉都燃烧起来了。学生初中接触化学的时候,就知道二氧化碳和水都能用来灭火,但是,在老师的实验中却出现了其他情况。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调动起来,便能自主地投入学习中。

教师也可以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以往做实验的时候,学生虽然也参与实验,但实质上也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探索性实验,是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的一种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与研究。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居于主动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我给学生设置疑问:“氯气能否溶于水?能否与水发生反应呢?若能,生成物是什么?”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让他们进行实验,我则在一旁指导。学生很乐意,所以做起来格外认真,最终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得出结论:氯气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溶解于水中的氯气一部分与水反应;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更激活了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中职化学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思维碰撞的场所。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同时,也不断地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刘雪峰.讨论式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07(7).

第9篇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学生能力 教学方法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科学迅速发展,要求人们创造性地发现新规律、发明新技术和创造新材料。这就对化学这一基础学科提出新要求,必须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注意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的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由此可见,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革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前化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现就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与能力的培养叙述如下:

一、课前给出预习提纲,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阅读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教材阅读两个方面,在这个阶段着重抓好预习提纲和阅读技能的培养这两个环节。要组织好预习,必须有一个切合学生实际的预习提纲。有了提纲,学生就有目标,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高度。可根据以下原则提出预习提纲。

1.要根据所学内容给出预习提纲,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问题探求知识。

2.预习提纲,不仅要反映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要提出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

3.要遵循认识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给出预习提纲,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在课前通读教材,大体上了解教材的内容,针对预习提纲里的问题找出正确答案,抓住重点,概括内容,在教材中做好标记或记好笔记。

二、课堂上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上教学的核心就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而教师在于相机诱导和启发。课前预习,有的学生满足了大体了解,缺乏钻研精神,因此,对不同内容的思考方法,在课堂上应进行具体指导,让学生就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必要时还可以结合实验。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探索、发现、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启发、引导、解惑和及时配合点拨式讲解。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现归纳如下:

1.以分组讨论为主,面向多数,使每个学生都动脑思考,动口探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讨论的内容应以解决预习中所提到的疑难问题为主,但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掌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

3.对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应抓住重点给予点拨、精讲,或者组织实验,及时为学生消除学习中的障碍。

4.经过讨论,指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教材重点。

三、努力研究改革实验教学,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为了增强实验教学效果,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熟练地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而且要求教师善于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改进和研究中学化学实验和应用实验。

提供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的机会,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到实验室补做或者复习尚未熟练的实验内容,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己设计的实验,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积极开展化学课外科技实验和活动,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积极开展趣味化学实验,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验及化学产品制作和演示实验研究等化学课外科技实验,设计和布置化学实验展览,进行演示实验表演、学生设计实验评奖等活动。

四、通过适当的习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习题教学是将学生应掌握的内容,以问题形式,通过课堂问答和练习、课外作业和检测等方式进行,是知识向智能的转化过程。化学习题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课堂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消化、巩固和提高,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了解学生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自觉性和独立学习的习惯。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