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4 16:32: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第1篇

>>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加快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对策研究 关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衡量及防范 我国民营银行现状剖析及发展路径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分析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物流银行发展的风险及防范 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的理论综述 浅析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途径 浅析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 浅析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 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策略浅析 浅析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的对策建议 我国民营银行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及发展方向分析 浅析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民营银行的缺陷及可持续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7-5.

?r?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报[EB/OL].,2016-8-1.

参考文献

[1]卢福财,张荣鑫.中国民营银行的设立:现实意义、政策选择与风险防范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4):72-77.

[2]齐平,李博勋.民营银行设立对社会福利及国有银行的影响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6,(3):110-113.

[3]周孟亮,李明贤.民营银行金融创新研究――基于普惠金融发展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6,(5):59-67.

[4]曹连娟.中小企业融资难制度分析及政策建议[J].武汉金融,2012,(1):66-67.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EB/OL].http:///zwgk/2013-07/ 05/content_2440894.htm,2013-7-5.

第2篇

关键词:新常态 民营银行 发展前景

民营银行是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拥有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产权格局,因而其具有高效率、体制灵活、专业性能强等各种各样的优点。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要想保持长期健康发展需要有民营银行作为重要补充。新常态下,如果建立了民营金融机构,那么肯定会让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金融服务功能会更加提质增效,同时也将促使国有金融企业发生重大变革。所以应积极为民营银行营造一个公平、透明、阳光的的发展环境,一个良好的环境必不可少。

一、新常态下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

现阶段,互联网正在逐步向金融渗透,民营银行的现状不容乐观,各银行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比如2014年7月份,3家民营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和前海微众银行)在银监会的批准下正式成立。其中著名的互联网公司腾讯集团是前海微众银行其中的一个股东,腾讯集团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拥有最大的数据支持,可以对信用质量、客户的行为等等各种问题及时做出正确的深度分析,这也是腾讯能迅速进入金融领域的原因。现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正在得到逐步缓解,因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在不久以后中小企业贷款领域将会更加繁荣,未来这里也将会成银行和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腾讯等)互相竞争的一片新天地。

(二)民营银行高成本的运营模式

目前,国有银行的运营成本比较低,而民营银行的运营成本却很高。民营银行从诞生到发展期间,因为处于不利形势,所以发展缓慢,运作起来非常艰难,原因就是民营银行的创办风险较高,再加上随之而来的信誉担保问题,这就使得运营成本比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高很多,如果不想倒闭破产,就只能付出高额的费用。不仅如此,再加上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其分支机构多,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当储户异地取款时,国有银行虽有较高的手续费用,但与民营银行分支机构甚少相比,储户最终还会选择方便快捷的国有大银行。这样垄断的局面给新生民营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金融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存款保险条例》已于2015年3月31日公布并在5月1日起施行,这种机制可以抵抗利率市场变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使银行倒闭的概率大大降低;同时我国还没有成熟规范的银行退出机制,这会使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变得很低,甚至不会出现;银行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金融市场调控效率低,不能准确、及时的反映出资金供求信息和其他方面的情况,这就使得各个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不稳定。我国的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占比较高,创新业务发展相对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来进行有效地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往往陷入“一放就乱、一打就死”的怪圈,制度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银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决定着民营银行未来的命运。

二、新常态下民营银行的发展前景

(一)新常态下民营银行的发展机遇

现如今,内源性融资是很多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这就说明现在的融资制度设计还不完善,不符合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的资金要求,这就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创建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2)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存在种种隐患,同时也为民营银行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体制存在的以下三点隐患:一是银行以前的领导者的某一次经营决策中存在很多的政治因素;二是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导致国有银行产权结构的单一和不合理,一般工作人员和领导者之间普遍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很少及时关注资产的增值:三是运行过程墨守成规,不能及时随着市场的变化灵活运行,因而时常导致信息的不对称,还有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浙江民营银行正是抓住国有商业银行的这种弊端,从而迅速发展,前景广阔。

(二)新常态下民营银行的前景分析

随着党的“十”的顺利召开,“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的这一方针第一次在十中提出。由此可以想象,民营银行的大力发展基于我国当前银行业良好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虽然国有银行在其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民营银行这几年发展势头良好,已经逐渐成为世界银行业发展的潮流。当今我国银行业领域之中,民营银行所占比例还是不大,国有商业银行依然占据霸主的地位。从宏观层面上看,希望它能攻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霸主地位,逐渐改变我国的金融格局和体系,使其主体多元化、竞争公平化,使宏观融资效率逐年提高,努力解决目前我国经济金融结构形态下的隐患。从微观层面上看,希望能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特别是降低限制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对实体经济应全面激活,只有这样融资服务能力才能逐步增强。

三、结束语

归根结底,新常态下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极具挑战,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金融改革工程,其发展空间巨大,金融改革的前景良好,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战胜挫折,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长期准备,这就要求各个层面人士的共同协作,即顶层的制度设计,领导者的正确领导以及法律体系的全力保障。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农信社;电子银行;问的题;策略

电子银行业务这些年受益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凭借自身的突出优势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不过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存在经验不足、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因此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银行业务办理趋势来看,电子银行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县级农村信用社需要顺应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这以业务领域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来加以推进,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要,增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保持一个比较迅猛的势头,银行卡发卡数量不断提升,传统的存折业务越来越少,同时越来越多县级农村信用社都提供网上银行以及自助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占比越来越高。不过由于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因此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整体比较滞后,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卡、自助取款等方面。

二、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必要性

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来说,电子银行业务并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业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具体阐述如下:

1.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需要

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是提升金融服务水以及发展普惠金融的现实需要,随着居民对于金融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电子银行业务本身具有的便捷性、经济性等给客户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较好的满足了居民不断提升的金融服务要求。从普惠金融的角度来看,电子银行业务本身的属性可以大大降低人们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以及成本,从而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2.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业务办理成本的需要

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来说,控制成本支出是经营管理的重要一个方面,电子银行业务相比传统的手工业务办理模式来说,单笔业务办理成本低,耗时也更少,县级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大力拓展电子银行业务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3.发挥农村信用社职能作用,提高农村信用社市场占有率的需要

目前随着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一些股份制银行在经营重点不断下沉,在县域及以下市场广泛布局的背景之下,县级农村信用社遭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市场占有率正在不断的下滑。通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可以有效的拓展农村信用社职能作用,从而在与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

三、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外业务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因为这一业务的开展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没有太多的经验积累,因此在发展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1.认识滞后,人才思想不到位

目前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存在认识滞后,人才思想不到位的典型问题,从认识层面来看,县级农村信用社对于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这一业务的开展不受重视。认识的滞后导致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专业人才的引进方面投入力度严重不够,这一业务的具体开展因此存在人才匮乏方面的制约。

2.设施滞后,硬件配备不到位

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持,没有良好的硬件配备,这一业务的开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支持,在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不够,这导致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大受影响。

3.观念滞后,政策宣传不到位

客户接受程度低也是目前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县级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客户群体来看,其对于电子银行业务的接受程度比较低。加上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客户对于电子银行业务的理解以及接受程度大受影响。

四、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探讨

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难度很大,存在各种现实阻力以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及阻力,结合电子银行业务的具体内容,本文提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全面的推动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更好发展。

1.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知识宣传

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在于让客户了解、接受电子银行业务,针对目前客户在电子银行业务了解方面的不足,需要县级农村信用社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电子银行业务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客户了解电子银行业务的好处,同时对于电子银行业务的优惠政策进行充分宣传,鼓励客户尝试电子银行业务的运用,从而扫清客户观念层面的错误认识,为这一业务良好发展提供保障。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能力过硬人才队伍,针对目前电子银行业务专业人才匮乏这一现实,需要县级农村信用社注意专业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县级农村信用社需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发展平台,吸引更多的电子银行业务专业人才加盟,同时内部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根据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长远人才培养规划,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

3.加强软硬件建设

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的软硬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县级农村信用社牢牢把握电子银行业务的具体要求,在软硬件建设层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优化升级。县级农村信用社软硬件建设中需要注意筛选比较,本身质量可靠、功能健全、经济实惠的原则来进行采购,从而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4.加强管理,防范风险

电子银行业务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业务在风险防控要点、方法等层面有着较大的不同,需要县级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制定出来符合电子银行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管控体系,从而实现这一业务的更好发展。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县级农村信用社未来一项必要做好的重要工作,需要积极借鉴一些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并注重自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问题的解决,从而全面的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友银.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分析[J].时代金融(下旬),2014年5期.

第4篇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改革 监管模式

1 我国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的市场环境

1.1 我国融资租赁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

某种意义上来讲,融资租赁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尚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点,从与GDP占比指标和租赁市场渗透率指标均偏低的情况可以看出。同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也为租赁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对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来讲,有着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市场开拓前景。

从GDP占比指标偏低来看。该指标具体指的是我国的租赁市场业务额和GDP总值的比率。据资料显示,在租赁业与GDP占比指标上,我国和世界租赁市场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在2005年,美、日、德三国租赁业与GDP占比平均值为1.65%。相比之下,在2008年,我国租赁业务为1550亿元,与GDP占比指标仅为0.5%,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大致三倍多的差距。2009年,我国GDP值为335353亿元,按照增长8%来推算我国2010年GDP值,2010年的我国GDP可以达到362181亿元。按照美、日、德三国与GDP占比指标为1.65%的值来计算,我国租赁市场将有5976的市场份额,与2008年市场相比,理论上有着4426亿元的空间差距,这表明有着4426亿元的市场容量需要开发。

从市场渗透率指标偏低来看。租赁实现的设备投资占设备总投资的比例为租赁市场渗透率。2008年,我国的租赁市场渗透率仅为2.25%,这一数值在德国为9.8%、快速发展中国家巴西为11.4%,转轨经济的俄罗斯为4.4%。2008年我国的租赁市场交易额仅为1550亿元,按照10%的市场渗透率来测算,理论上我国的租赁市场交易额应该可以达到6891亿元。

由以上资料可知,我国当前经济健康发展促进了租赁市场扩容。在国家总体经济战略上,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经济布局,将对国内经济形成拉动,需要大量电力、运输的设备投资。在具体生活用品市场上,电脑租赁、汽车租赁等租赁需求不断扩大,租赁市场已从传统的设备市场向生活用品市场延伸。另外,在新经济条件下,众多中小企业,在贷款上相对困难,对通过非银行融资租赁进行生产经营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意愿,极具市场开发潜力。

1.2 非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在金融租赁市场面临巨大压力

我国的融资租赁市场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1981年4月成立的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租赁公司。三十多年来,经过不断发展,截止2009年9月,我国已具有各类融资租赁公司150余家,这其中,银监会审批的金融租赁公司有12家,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审批的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有37家,商务部审批的外资融资租赁公司110多家。另外,还有不少机器设备制造企业兼营融资租赁业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融资租赁服务体系己经形成,融资租赁业务涉及工程机械、医疗设备、民航海运等众多领域,融资租赁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领域中的一只重要力量。其中银行系融资租赁则是其中的主导力量,给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据统计显示,2009年底,国内12家受银监会监管的大型金融租赁公司,其租赁资产余额达到1507.3亿元,全年营业收入为77.79亿元,利润总额为22.36亿元,比2008年分别增长了120%、80%和61%,发展迅猛。从目前形势来看,这12家金融租赁公司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占了6家,占据了半壁江山。从注册资金上来看,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分别列第1、3、4、7、8名,是国内金融租赁市场的主导力量,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10名。

工商银行等自己旗下的金融租赁公司,在租赁市场上主要投向飞机、船舶、机器、设备等领域,在整个金融租赁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有着强大的资金为后盾,对于资金相对单薄的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来讲,有着巨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如何应对来自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竞争,巩固并发展市场是非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应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

2 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发展优劣势分析

2.1 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优势分析

在资金资产资源方面。开展融资租赁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来讲,融资租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由于其银行的核心业务,在注册启动资金上较为充足,工商银行等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注册资金都在20亿元或以上,实力雄厚,这是一般租赁公司难以比拟的。同时,在资金获取上,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往往凭借着大资金的优势,以低回报率的方式占领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银行的金融租赁公司在运作上可以依托银行行业的无形资产和品牌资产,良好的品牌优势更是为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提供了较好的竞争优势。

在客户网络资源方面。由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所在的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等业务中建立起广泛的客户网络资源,为其获取了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难以获得的客户资源优势和风险控制优势。在客户获取上,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凭借其多年信贷经营形成的客户网络和分支机构网络,可以直接获得金融租赁方面的客户信息和资源,在金融租赁运作上,较为容易从业务联系密切的大型设备提供商处获得优质量、低成本的租赁设备。在风险控制上,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由于掌握了许多相关客户的信用资质,可以较好地控制金融租赁风险。相比之下,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则难以获得这样的市场机会和风险控制优势。

在人才队伍资源方面。作为边缘性、多学科性较强的金融租赁业,其业务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大量专业人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所在的银行在长期经营中积累了大量专业人才。其在市场营销策划、风险控制管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人才支撑优势,为金融租赁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储备,是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难以相比的。

2.2 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劣势分析

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运作来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目前银行系租赁公司数目较为有限,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在运作上几乎不约而同地把船舶、航空等大型设备定位为目标市场,眼光局限于单一的大型租赁设备市场,有着市场定位单一的局限性,同时由于这些市场耗费资金量大,在一定程度上使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着注册资本金偏低的问题,其相对于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优势受到了牵制,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融资渠道上来看,其渠道比较狭窄。受国内目前监管政策制约,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不能从其出资银行取得贷款,资金基本为固有的注册本金,融资渠道受限,极为不灵活。同时按照《同业拆借管理办法》规定,金融租赁公司进行同业拆借前的最近两年必须连续盈利,对新成立的银行系租赁公司的同业拆借行为进行了限制。加之,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喜好于船舶等大型租赁设备市场的业务运作特点,其资金优势大大打了折扣。另外,由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出身于银行业,因此其在金融租赁市场的运作上专业性不高,对租赁标的物熟悉程度不够,对租赁标的物处理经验不足,其维修处理能力也较弱。

3 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竞争策略-以华融金融租赁公司为例

3.1 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主营融资租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该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多年来,经过不断努力开拓,在融资租赁服务方面已全面涉足企业技术改造、工程机械、环保能源、公共交通、医疗保健、印刷出版、船舶运输等领域,为3900多家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累计租赁投资额达790亿元。2006年3月,大型国有独资金融企业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股权占比99.9%,公司进入了稳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截至2010年6月末,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资产总额250.57亿元,净资产26.04亿元,是我国金融非银行租赁行业领先企业之一。

3.2 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思考

3.2.1 将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差异化和一体化战略有机结合

针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市场定位于大型设备租赁的局限性,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应该对现有战略进行优化,将差异化和一体化竞争战略结合起来。在差异化战略上,就是要“放大”。目前,国内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市场开发主要精力放在了航空、电力等大型设备行业,这种战略定位很难取得实质意义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容易导致恶性竞争,这对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是个重要的战略契机。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应尽量回避船舶、飞机等耗费资金量大的大型设备租赁市场,避免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进行正面交锋,杜绝拼“体力”。在一体化战略上,一方面,就是重点开拓大中小企业租赁市场,尤其是收益高、成长空间大的大中小企业客户市场应积极开拓,进行“深耕”战略,将公司的核心市场定位在大中小企业设备租赁,从一体化角度挖掘市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发挥企业自身的在租赁市场的专业性优势,使资金得到效率最大化运用,不断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壮大实力。进而在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进行竞争时赢得优势。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公司业务,并应尝试性地介入担保和证券市场,择机登陆A股市场,实施整个金融市场领域的一体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获取更大的竞争空间。

3.2.2 在非银行金融租赁环境下对金融各项工作进行不断创新

首先,拓展新租赁业务和市场。一方面,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继续做好直接租赁、回租租赁和杠杆租赁的基础上,应积极创新,对转租赁、风险租赁、委托租赁、项目融资租赁,开展与租赁业相关的延伸业务,积极在设备制造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运输业、电信等方面积极开拓业务。另一方面,进行产品创新。创新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获胜法宝。在实际发展中,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根据承租企业不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租赁方案,进行服务和产品创新,提高金融租赁服务的宽度和深度,通过多样化的租赁方式为承租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其次,充分发挥企业战略联盟作用。在市场的开拓中,尤其是船舶等造价较高的大型设备租赁,对租赁公司资金要求较高,仅凭一家之力有时很难满足客户企业对大型项目的融资需求。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要更多地与行业内的金融租赁公司进行战略合作,通过合作的方式,协同解决大项目融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再次,加强租赁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金融租赁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复合型的租赁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中,要加大对懂得经济、金融、法律、贸易、管理、税收、会计、租赁管理等知识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进行引进,提高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另外,还需要加强风险控制,通过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全面了解承租方的财务和信用情况,建立完善的科学风险控制机制,防患于未然。

4 结语

综合以上论述,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适宜采取回避银行系金融租赁市场,重点集中开拓大中小企业租赁市场,进行业务与产品创新,并加强企业战略联盟作用,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还要加大人才的开发运用,实际上,复合型人才、对金融租赁物及其行业的深入了解和租赁物处理能力正是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非银行金融租赁融资与银行融资的一个主要区别。

参考文献:

[1]郑祖军,张玲.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探究[J].武汉金融,2010(06).

[2]马黎.银行系金融租赁再扬风帆[J].中国金融家,2010(4).

[3]王恋,张瑞兵.融资租赁业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02).

[4]潘天珏,罗文婷.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湖南农机,2010(03).

[5]费伦苏.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现状与未来[J].银行家,2009(03).

第5篇

景浩(1985—今),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摘要:2007年,中国银行在国内率先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各商业银行紧随其后,经过六、七年的发展,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在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研究表明,私人银行业最大的增长潜力将来自中国,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水平较低,存在诸多束缚,在当前金融深化改革加速进行的背景下,私银业务的生存方式收到了挑战,急需调整发展战略和运行机制。本文从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现状出发,对其风险特点与瓶颈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从内外两方面给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私人银行;风险特点;战略谋划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私人银行业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近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金融资产存量增长了数百倍,涌现出一大批富裕人士,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麦肯锡预测,中国高净值人士到2015年将达到200万,超高净值人士人数量将达13万,接近2012年的2倍。富裕人士群体逐渐建立起成熟的理财理念,这部分客户在财富保值、增值以及金融服务需求方面与一般零售客户有较大差异,传统的理财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私人银行业务以其专业化、定制化、全面化的特点,受到了富裕阶层的青睐。同时,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银行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增大,业务模式亟待转型,理财业务是现代化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商业银行视为转型的突破口,另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年均利润率可达到35%,远高于其他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之一,也推动了商业银行对该业务领域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潜力最大、增长最快、机会最多的市场之一。积极探索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中国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概念与发展现状

私人银行业务(Private Banking)是一种专门面向高净值客户及其家庭和企业,为其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的系统财富管理业务,业务范围涵盖财富规划、资产配置、投资管理、信托、保险规划、税务筹划、咨询、大宗商品、离岸金融等类型。

私人银行业务属于混业业务,与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具有鲜明地特点:首先,私人银行业务的进入门槛较高,服务对象通常都是高额净财富的富裕阶层客户,并且范围还延伸到客户的家庭与企业;其次,业务的设计以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极具灵活性和隐秘性,能够满足较高的财产保值、增值要求;第三,私人银行业务涉及的专业领域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税收、会计、法律和投资管理,在投资管理中还会涉及到房地产、收藏品等领域;第四,由于客户要求较高且业务复杂程度较大,商业银行通常会向私人银行部配给经验较为丰富的专业人才。因此,服务质量高出普通零售业务部门;第五,私人银行服务通常以收取资产管理费、咨询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入为主,较贵宾理财和普通零售银行业务有更高的收益率,因此很受商业银行的重视。

2007年3月,中国银行率先成立私人银行部,拉开了中资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大幕,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也步其后尘。2009 年7 月,我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商业银行针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资产净值客户开展私人银行服务,为私银业务的开展扫清了政策障碍,之后私银业务加速发展。2012年底,共有18家中资银行涉足私银业务领域,在国内成立的私人银行服务中心或分部共计217家。客户数量与管理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13年6月30日,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是工行,管理资产5538亿元,私银客户达3.13万户;其次是中行超过5000亿元,私银客户突破5万户;农行管理资产4790亿元,私银客户4.3万户。股份行零售业务龙头的招行私人银行管理客户资产为5098亿,客户数为2.26万户。与此同时,私人银行所投资的产品范围也逐渐扩大,除了金融衍生产品、艺术品投资等传统渠道之外,TOT理财产品、私募股权产品等新兴产品已成为高端收入人群关注的焦点。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前景十分广阔,据估计中国内地约有32万名超级富豪,占亚太地区富人总数29.1%,平均净资产约500万美元,远高于亚太地区富裕人士平均资产的330万美元,全球富裕人士平均资产的390万美元。且无论人数还是资产金额都在快速增加,到2015年高端富裕人群拥有的财富净值规模将超过30万亿元,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是,透过表面数字可以发现,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水平仍较为初级,存在很大上升空间。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瓶颈

私人银行于16世纪起源于瑞士,2005至2006年,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向外资金融机构逐步开放,国际知名银行如瑞士友邦、花旗等开始在中国成立私人银行部,拉开了中国内地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帷幕。本土商业银行于2007年经营私银业务,至今已有六年时间,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在这期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逐年大幅攀升,但是,由于体制、环境等原因的制约,加之缺乏经验,私银业务在业务定位、盈利模式、人才培养、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随着市场的深化和成熟,这些问题开始束缚业务可持续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与业务创新不足

私人银行业务是否成熟的标志是其能不能很好地承担起“财富管家”的职能,不仅要满足客户对高端资产管理服务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咨询、保险、公司业务等多元化一揽子服务。在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环境中,国内的私人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受到诸多限制。从实际经营模式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私银业务更像是商业银行传统零售业务的延伸,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与普通银行理财业务差异化不大。在其提供的各类产品中,自主设计品类有限,大多局限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传统业务领域,辅助以销售公募基金、信托理财、阳光私募和 PE 等,属于高层次理财产品。体制束缚导致私人银行创新动力不足,各家银行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化服务,这就导致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处于不能深入到核心竞争力层次。银行更多地是重视客户数量与管理资产规模增长,往往忽视创新能力提高。

(二)专业人才短缺

私人银行业务的经营范围很广泛,决定了其对客户经理素质的要求要高于普通商业银行业务。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除精通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业基本领域,熟悉房地产、艺术品、大宗商品等市场,并对宏观经济、会计、法律、心理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专业的判断,同时具备个人财富管理、公司理财方面的实战经验。而我国私人银行发展之初,私银客户经理普遍都是从银行一线抽调的个人客户经理或对公客户经理,与合格私银客户经理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业务模式处于探索阶段

从目前来看,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主流的两种模式有“大零售”模式和事业部制模式。“大零售”模式指在银行总行的零售业务部内设立私人银行部门,专门负责私人银行业务的管理和运作。这种模式有利于深度开发银行现有的优质客户,促进私人银行业务在各分行所属地域的发展。但是不利于业务的定位和专属运营平台的构建,也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事业部制指设置独立于总行零售业务部的私人银行部门或中心,实行独立事业部制管理,有利于私人银行业务的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并通过业务运营考核模式的创新,激励经营和决策效率的提高,该模式的缺点是不能依靠现有零售网络优势维持存量客户,不利于协调零售业务部门与私银部门的关系,容易加剧内部竞争。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且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国私人银行在以上两种模式之间徘徊探索。这不仅有损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私银业务的长远发展。

(四)海外市场有待拓展

为了适应业务的拓展和客户的要求,部分商业银行已经率先动作,尝试开展海外业务。中信银行已经在香港设立私人银行分部,并与瑞士BBVA Swiss的私人银行机构建立了海外合作关系,协助其开发海外市场。其他一些在香港设有分部和机构的银行也纷纷试水海外私银业务,但是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海外拓展刚刚开始,并且国内和海外体制和监管差异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限制也给海外市场的拓展造成了制约。

三、私人银行业务风险剖析

私人银行业务与资产、负债等商业银行业务的差别决定了两者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虽然都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但是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涉及领域更广、要求更高,因此,相同的风险具有更为复杂的表现。 现阶段,我国私人银行业务风险主要集中在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方面。

(一)法律风险

私人银行的法律风险主要源自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和不完善。目前,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落后于私人银行业务的进展,作为一项独立性极大的业务,监管部门并未设立针对私人银行的专门性法律。部分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和产品的法律法规(如《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曾提及“私人银行”,但是并未明确阐述其概念,更没有规范私银业务的相关条款。私人银行在业务运行和监管标准上大多参照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和框架,不适用私人银行的运行理念、管理体制和业务范围,甚至有的环节只是依靠行业自律,这不仅为风险的发生留下了隐患,而且不利于私人银行的长远发展。

(二)声誉风险

声誉是商业银行宝贵的无形资产,由于涉及的资金量庞大,业务类型繁多,客户对隐私性、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客户往往对银行和客户经理是否值得信任更为重视。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声誉更是私人银行业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声誉风险主要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商业银行的这种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日常生活中声誉风险与其他事件密切相关,违规操作、故意欺诈、客户投诉、卷入洗钱事件等行为和事项都会转化为声誉风险,影响私银部门业务的开展。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网络频频爆出的不利消息影响银行整体形象和业绩的案例不胜枚举,因此私人银行部门要格外重视声誉风险。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而造成损失的风险,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是主要的风险来源。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中,资产管理、信托和服务性收费业务则被视为操作风险主导的业务,私人银行业务汇集了以上三种业务,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私人银行的业务特点也加剧了操作风险的严重性,一方面,由于资金量庞大,涉及范围广泛,一步细小的错误都将造成相当大范围的影响;另一方面,操作风险还会对银行的声誉产生不利影响,削弱市场信心,这种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因此对操作风险的防范格外重要。

四、发展战略谋划

从监管角度来说,健全和完善私人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规范是当务之急。监管部门必须重视相关法律的制定,加快建设良好的法律环境。借鉴发达国家的监管框架和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特点,对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范围的明确界定,并将其纳入到监管体系内。

从私人银行业务部门来说,必须从风险防控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两个基本点出发进行战略规划。第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创新能力,突破现有的同质化竞争模式。私人银行必须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将各种资源向研究开发领域倾斜,重点研发特色业务和产品,提高产品研发效率和质量,形成自身的研发机制,构建核心竞争力。第二,要给予风险控制环节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借鉴国际上私人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事件,针对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等细分风险领域构建风险防控框架,力求从源头上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必须具备对风险的预见性和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第三,要重视人才培养,加快建立人才储备体系。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建立起专业人才的选取和培养机制,适时引进国外的成熟人才,组建精通金融知识、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等多元化知识的专家队伍。(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乔雪丽.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J].新金融.2013(7)

第6篇

>> 北京地区生物医药研发服务模式研究 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基地现状及展望 北京地区高职专业设置现状及问题分析 北京地区P2P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究 红豆挺进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医药领域投资渐趋细分 在生物医药领域自由驰骋 生物医药领域平台促进创新 北京地区银行业交叉销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倍道兼进,腾飞的北京生物医药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园区现状及发展模式 环北京地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北京地区大学生网购风险认知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北京地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热点与前沿分析 北京郑氏润慷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 增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OL]. http://.cn/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31342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OL]. 2006-02-09. http:///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0811/t20081129_65774. htm.

[4] 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 叶仙蓉.药学人才培养与国家自然基金人才项目的概况分析[J].科研管理,2013,10(10):142-144.

[7] 王长锐,孟宪平.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与评审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09,(1):34-36.

[8] 彭英,姜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2013 年药理学资助项目的回顾分析[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11):1485-1492.

[9] 付剑江,毕明刚,陈君,等.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0-13.

[10] 陈治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年夯实基础研究,谋求源头创新――为自主创新奠定坚实基础[J].科技潮,2010,(12):12-19.

[11]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启航2014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2]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局网站.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OL]. 2014-07-10. http:///cms/jh/106695.htm.

[13] 陈斌.目前企业科研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中国市场,2011,(44):21-22.

[14] 马廷灿,曹慕昆.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看我国各省市基础研究竞争力[J].科学通报,2011,56(36):3115-3121.

第7篇

摘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加深,我国商业银行也迎来了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运用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近几年的数据对比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然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1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期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平行下调了0.25个百分点,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5.35%,贷款利率下调至2.5%。本次调整同时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至1.3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做了相应调整。这是继2014年11月20日以来又一次降息,扩大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近一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利率市场化也不断推进,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国内文献综述

黄金老(2000)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利率还是要受政府的控制,商业银行无法根据每个借款人风险承受能力差别确定利率,此时银行与客户的风险就不对称。

王世伟和赵保国(2005)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本质就是逐渐减少政府对利率波动的控制,使利率的变动随着资金供求、经济活动的风险、通货膨胀以及其他市场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周小川在2011年分析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的意义和具备的条件。

2012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监管局课题组对我国现阶段利率市场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利率市场化是必然发展趋势。

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

本文选取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银行、交通银行,以及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这十家银行的相关财务数据,对营业收入、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以及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进行对比分析,详见如下表:

上述图表中,选取了5大国有银行和5家具有代表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样本,分析了各银行利息净收入所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近四年的数据显示10家银行的平均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了79%,这个比重逐年有下降的趋势,说明随着我国金融监管的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金融品种的创新,其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是跟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的非利息收入所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还很低,所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刻不容缓。

四、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为了更加有效的防御和减少风险,商业银行应建立以下机制:一是利率风险规避机制,能够有效预测具体的风险,为商业银行作出决定提供帮助;二是利率风险分散机制,即将资金分散投入不同地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分散风险来减小损失;三是利率风险转移机制,通过使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减小资产和负债的利率方面的风险。

第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从上图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利息差,其中间业务所占的比重还有待提高,而发达国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占比较大。为了适应将来利率市场化的情况,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来增加中间业务领域收入,,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程度。

第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投资者的市场投资信心,有利于社会资本的有效利用,同时也保护了投资者的正当权益,使资本的运用处于有序健康的状态,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随着社会的发展,还需进一步与时俱进。

第四,加强市场监管。为了增强我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中的秩序,必须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不正当竞争和损害银行业整体利益的行为,发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作用,对市场进行合理引导保持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2]王世伟,赵保国.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前景分析[J].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金融论坛,2005,05

第8篇

关键词:余额宝 风险 收益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231-02

该文将基于普通消费者视角,以风险和收益的维度综合地分析余额宝,并针对余额宝的风险提出有效措施来防范和化解。

此研究以余额宝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余额宝的风险收益进行分析。

1 余额宝的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是由金融电子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至今,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服务业务实现了用户互联网自助办理。2010年之后,一些互联网企业,特别是掌握互联网入口的第三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出创新性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产品。

近期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席卷中国金融市场,引起各方争议的同时也开创了不朽的业绩。自上线第二天,支付宝就为天弘基金带来了13万客户和5000万元的申购数额,被认为是电商联合基金公司“改变”理财市场格局的历史性事件。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不足一个月,客户转入余额宝资金规模已突破百亿元。在此刺激之下,腾讯、百度、苏宁等多家电商企业联合基金公司谋求推出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微理财市场抢占之争日趋白热化。“余额宝”的出现使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多方面的垄断被互联网的金融创新逐步打破。

2 余额宝的运作机制

余额宝在设计上存在三个直接主体,分别为支付宝公司、基金公司(当前仅是天弘基金公司)和支付宝客户。其中,支付宝公司推出兼具支付和增值功能的余额宝产品,是基金买卖客户资源和第三方结算工具的提供者;天弘基金公司推出增利宝基金产品,并嵌入到余额宝中,是基金的销售者;支付宝客户通过把支付宝账户余额转入余额宝,实现对增利宝基金的购买和持有,是基金的购买者。如图1所示。

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余额宝最终实现支付宝公司、基金公司和支付宝客户的三方共赢。对于支付宝公司来说,为基金公司基金直销提供客户和结算平台,不但可以规避禁止第三方支付公司代销基金产品的监管规定,并可以适度减少备付金准备金和资本充实压力,而且可以获得一定的管理费收入;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不但可以马上开辟一条新的销售渠道,增加基金销售规模,而且可以充分借助阿里广泛且稳定的客户资源,发展创新型业务,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用户而言,在保证消费支付的前提下,可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余额宝为支付宝客户搭建了一条快捷、标准化的理财流水线,包括转入、确认、消费(支付)、转出等4个关键环节,全部采用网络线上操作模式。

(1)转入。转入是指支付宝客户把支付宝账户内闲置的备付金余额转入余额宝,如果客户支付宝账户内余额为零,还可以通过储蓄卡快捷支付(含卡通)付款,暂不支持网银、集分宝、红包等进行转入支付。转入设限额,但各种转入方式有所不同,支付宝账户余额转入无限额,储蓄卡快捷支付单笔2000元、单日2000元、单月1万元,储蓄卡卡通转入随卡通本身限额,各种转入方式转入单笔最低金额为1元,为正整数即可。

(2)确认。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基金公司进行份额确认,对已确认的份额开始计算收益,收益每日计入客户的余额宝总资金。每个工作日15:00后转入的资金会顺延1个工作日确认。双休日及国家法定假期,基金公司不进行份额确认。

(3)消费(支付)。客户购买商品可以使用余额宝实时支付,享有与支付宝余额支付一样的便利。客户使用余额宝支付,视为对余额宝持有基金的实时赎回和对余额宝的转出。

(4)转出。余额宝总金额可以随时转出,转出金额实时到达支付宝账户,单日/单笔/单月最高金额100万元,实时转出金额(包括消费)不享受当天的收益。在银行存过钱的人都知道银行账户上活期存款的利息很低,年利率只有0.35%。而把钱放在支付宝账户里面则完全没有利息,其实并不是支付宝不想给用户利息,而是因为支付宝不属于银行,金融监管政策不允许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机构给用户账户上的钱结算利息。于是,阿里集团就创新性的推出了基于支付宝账户的“余额宝”。用户一旦把钱从支付宝账户转到里面新设的“余额宝”里,支付宝公司就会自动用这些钱帮用户在天弘基金购买一项名为“天弘增利宝货币”的货币基金,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以巧妙的将原来支付宝里没有收益的资金产生货币基金的收益,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直接将“余额宝”里的钱进行淘宝消费支付,也可以随时将“余额宝”里的钱退回到支付宝帐户用于其它的一些转帐或提现等操作。

由上面的原理可以看出“余额宝”的收益并不属于利息,而是把钱用于购买了货币基金的收益。而对于原本的银行账户来说,如果你不把帐户上的钱存成活期账户,而是通过银行去购买货币基金,同样可以获得类似于“余额宝”的收益,只不过将钱用于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往往对购买时间和购买金额有一定限制,而“余额宝”则相对灵活得多,它一元钱就能起买,用户可以随时把支付宝里暂时不用的钱存到“余额宝”里,也可以随时将“余额宝”里的钱用于购物消费和转出,而这一系列的操作在支付宝平台上完全是无缝对接,非常方便。

3 余额宝发展前景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3.1 问卷调查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众对余额宝的使用情况及对余额宝的意见与建议,特此对余额宝的发展前景进行问卷调查。

(1)问卷设计。

按照问卷设计的目的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顺序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匹配性原则,结合此研究的内容与目的,进行问卷的设计。

(2)问卷的抽样。

对13-18、19-25、26-35、36-45以及55岁以上,各年龄段的人们发放适量的问卷,共发放350份。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调查问卷设计完成后,通过在网上发送手机链接和网上链接的两种方式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其中发放350份,回收314份,回收率89.71%,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85.71%

3.2 问卷调查目的

基于对余额宝的风险收益分析,从而以普通消费者的视角对余额宝的发展前景进行调查、探析。

3.3 问卷调查对象

本问卷针对于13~18、19~25、26~35、36~45以及5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网上问卷调查。

3.4 问卷调查主要分析方法

(1)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并用EXCEL、SPSS等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与比较,进而得出相关结论。

(2)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3.5 问卷调查分析

(1)调查问卷人员分布情况。

在发放问卷人群中19~25这个年龄段的所占比例较大为65.33%。13~18及55以上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所占比例甚少分别为0.67%、1%,在对职业的调查中学生所占比例为58.67%。这说明年轻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问题更感兴趣,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应用更为广泛。因此,问卷调查的结果会使本文研究的内容更具说服力。如表1、表2所示。

(2)调查问卷余额宝收益分析情况。

有55%的人们在余额宝的储值收益下,会考虑使用余额宝。并且有30.33%的人们会尝试着转入20%以下的闲散资金到余额宝中,18%的人们认为收益比银行高,会将全部闲散资金转入余额宝。这充分说明余额宝公布的年化收益率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促使人们将大部分闲散资金从银行取出,投入到余额宝中。而这一举动也恰恰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3)调查问卷余额宝风险分析情况。

可以得出有41.67%的人们在权衡收益与风险时,选择了银行,认为虽然收益低但是风险小,有36.33%的人们还持不确定的态度,对于余额宝的风险与收益保持观望。这说明虽然余额宝给出的年化收益率很高,但是在权衡风险与收益的时候大部分人们还是选择了风险规避,认为银行是相对保险的。余额宝的出现着实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与此同时,余额宝的突然出现,让大家对其是否被政府支持、资金的保障性、回报周期长短、投资成本等问题持观望态度。并且有将近86%的人们认为一旦“余额宝”发生亏损,会立即将资金从余额宝中撤出去,说明对余额宝本身一种不完全信任,并不可能成为长期投资。

(4)调查问卷余额宝发展前景分析情况。

如有55.33%的人们认为余额宝对未来银行产生的影响很大,但不会取代银行的储蓄功能,与银行竞争。有55.67%的人们认为余额宝的发展前景很好,但不会取代银行。这充分说明当互联网金融进入我们的视野,必定会对传统行业产生不小的冲击,但想要从根本上取代传统行业,还需各方面的条件支撑。

4 结语

通过对余额宝的风险收益的分析,本文认为余额宝不属于阿里小微贷,不涉及信贷风险,但是该业务在开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风险,国家、银行、阿里巴巴以及投资者都应树立风险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

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高收益产品背后往往伴随高风险。投资者应权衡风险和收益,进行合理选择,不要盲目跟从。本文基于普通消费者角度,对余额宝的风险收益进行了分析。对于余额宝,不论余额宝的收益率是否会一直下滑,以及之后发展道路如何。余额宝这类产品确实促进了传统金融体系和模式的改革,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而存款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它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现有的行业模式和思维习惯,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不一样的互联网思维。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部课题组,孙龙,申莉.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创新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0(2).

第9篇

一、新形式下改进银行统计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银行经营管理的多元化、国际化要求统计工作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以往银行统计工作主要围绕有关统计指标进行汇总和计算,检查和考核计划的执行情况,局限于对金融业务发展状况的反映,缺少对金融业内部诸多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反映,且统计信息渠道狭窄,缺乏灵活性。这与银行业面临的国际竞争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多元化、国际化经营对多种信息的要求。其次,银行经营管理的科学性要求改变落后的银行统计观念。现有的银行统计工作主要反映业务的历史与现状,或对这些数字作表面的简单统计分析,缺乏统计信息的超前意识,没有充分发挥统计的综合功能作用。对业务发展趋势预测主要还是凭经验,做定性分析,统计数据资料未能充分利用,统计所应有的预测功能朱能充分发挥,阻碍了现代银行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性转变。第三,银行经营风险的增大,要求完善统计核算内容。为与国际银行业接轨,我国各银行的业务结构必将进行大规模的调整经营范围逐步扩大,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为了满足现代银行业务日趋复杂化的要求,防范金融风险,以反映经营状况为主的银行统计信息系统所反映的内容也必然随之调整。

二、目前银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指标口径不一致。央行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之间的资产划分方式不相同、统计项目不一致、电脑软件不统一、报送方式不相同,统计结果必然有差异。例如,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但央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划分标准不同,因此在报送报表时,各类资产的数额和比例就有差别,不良资产的比率不同。同时,央行还要求按照财会州一逾两呆”口径报送不良贷款比率,这不但增加了基层行报表的难度和工作量,而且也降低了指标准确性和可信度。

2.统计核算方式单一。目前,无论是央行的金融监管报表、金融统计报表,还是各银行的业务报表,在核算方式上仅仅是依据财务报表简单的加加减减,或年末与年初、今年与去年数字之间简单的对比,未考虑随机、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根据事物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来加以具体分析,导致对问题的综合评价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为领导层提供准确的参考。

3.统计数据、报表质量有待提高。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报表,如果出现调账或未达账项,统计数据也将发生变动,影响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另外,由于目前大量的口常的或临时性的报表,如央行的金融统计旬、月、季报等,都需要手工计算和录人,工作量大,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报表的及时性。

4.统计分析比较薄弱。目前统计工作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数字多、分析少、现实多、预测少、现象多、原因少,,多数分析报告只是数据的罗列,提示经营管理的深度不够,影响了统计信息的利用价值;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及对业务发展的前景分析、预测较少不能从中发掘存在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对策,不能为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失去了统计分析的作用。

5.统计电子化尚需提高。近几年,业务电子化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发展较快,在统计方面的投人也较多,但收效不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已开发的统计系统可操作性不强,利用率有待提高;二是在统计的信息源、统计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统计信息加工分析等方面电子化利用程度还不高;三是统计数据共享性差。

6.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经过几年的改革和不断的培训,各银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很大提高,但从总体来看,统计人员累质参差不齐。一是对科学的统计方法掌握不够或知之甚少,甚至不具备会计、统计和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二是法制观念不强,有法不依、有规不循的现象还很严重,做假账、报假数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完替银行统计工作的具体措施

统计工作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中的作用日渐增强,提高银行统计质量,逐步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接轨是堕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银行统计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的,适用执行公共、共享使用的原则。因此,必须尽快由人民银行制定并实施与国际规范的银行统计标准相对应、有较强的通用可比性、统一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统一表式设计、统一指标项目、统一指标编码。另外,统计信息数据的收集、传递和整理,必须规范划一,真实可靠,严禁提供虚假和隐瞒重要事实的金融统计报告。

2.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对银行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统计应当适应不同方面、不同渠道、不同部门的要求,采用多种科学的统计方法,提供多样化的统计资料,形成分区域、分时期、分行业、分项目的综合的、明细的、动态的、静态的统计数据;在统计分析中应充分考虑随机、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引人权数概念对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加以修正,同时加强对多因素同时影响的分析和改进,使分析的结论更贴近现实;充分运用数学模型、计量模型、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等方法,对经济金融运行的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3.深化统计分析,提高分析水平和分析能力。银行统计分析是对银行运行状况的概括反映,是对经营成果的总结,具有提纲擎领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统计分析工作,不断提高统计分析质量。深化统计分析的前提是统一银行统计分析体系,使统计分析有的放矢。银行统计分析的基本框架,包括经营政策效应分析、资金营运平衡分析、资产负债业务分析、资产负债比例分析、经营成本效益分析。在进行统计分析时,重点应放在情况分析、趋势分析、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四个方面。分析既要注重定性分析,又要注重定量分析,尤其是后者,从大量数据中,分析银行经营的基本规律、基本趋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4.加强统计业务的岗位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有组织地进行短期、中期或长期的银行统计岗位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熟练程度,提高对经济金融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预测水平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基础知识水平,逐步同国际接轨,学会运用国际通用的统计方法、理念。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